发布时间:2023-03-17 18:02: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院内部审计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1我国审计人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现今医院的审计工作都配备了专业的审计技术人员来完成,审计人员自身要具有审计和财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相关方面的知识例如法律知识、定量分析、管理、工程技术等,工作经验更是要足够丰富,以免在对财政的审计中出现失误而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但现今我国大部分医院的审计人员都非专业人员而是从相关部分调动而来,缺乏审计工作方面的专业培训,且审计方面的相关知识也不够充足,人员的总体素质不够高。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各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同时也会对医院内审的工作力度有所影响,无法满足医院管理方面的需求。
1.2管理人员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度不够
虽然医院内审工作已经逐渐落实并不断改进提高,但还存在很多医院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未能看清医院内审的重要性。设立审计机构只是为了回应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而非出于自身需要,也把审计工作存在的目的同监督工作相混淆,认为审计工作只是上级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变相监督,因此导致审计人员在工作上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使审计工作进行的并不顺利。而且上级管理者也没能很好的认清审计工作的真实目的,把审计工作放于可有可无的位置,并未真正的放于医院内部的管理工作及进程中去,使医院内审工作不能体现其自身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2、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2.1医院的审计工作制度不断完善
由于我国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落实的较为晚,因此各相关制度在法律上和国家相关文件中还不够完善,所以逐渐完善医院审计工作的相关制度和法律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此时各医院就要根据自身的现状从实际出发,根据我国相关条例中对审计工作的规定,在医院制定出有效的关于审计工作的相关制度来保证自身医院的审计工作逐渐完善,使审计工作走向规范化、有效化的道路。在根据指定的相关制度进行管理和落实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对审计人员的要求,同时不断寻找合适有效的创新方法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工作中易出现的失误。
2.2使内部审计工作以独立状态存在
在我国医疗工作的不断发展下,内部审计工作在其中所占的地位也会不断加大,所发挥的功能及起到的作用也会逐渐凸显出来,因此在医院管理者的领导下建立独立自主的审计工作机构是必不可少的。在医院各部门审计机构独立的情况下,各部门就可以根据自己部门在审计工作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方法,有效的避免了各部门工作间的差异性无法适应相同的工作制度的问题。同时独立的审计工作机构还使工作人员在对上级管理人员进行工作汇报的过程中更加方便明了,使医院的审计工作制度不断完善。
2.3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有技术性和专业性的工作,所需要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方面的知识,才能够胜任这一工作。因此在对审计工作人员的选拔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其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个人素质,同时也有够强的责任心,对审计及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较好。其次对现今的在审计工作上的用人模式也要改变,不能通过对相关部门的人员进行调动来保证审计工作人员足够完善,要对审计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来提高其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且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也要不断随着社会的进步来接受新的相关方面的知识,不断开阔自己的知识面,使审计工作不断完善。
2.4不断扩展审计工作对象
随着医院各部门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对象也要不断扩大,不仅仅局限于财政方面,要对医院整体进行规划和审计。例如对医院管理模式进行审计,使医院各部门的管理条例和方法更加清晰有效;对医院的经济进行审计,采取一定的方式节约资金,降低成本;对医院的发展状况进行审计,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使医院增加效益、减少管理和发展薄弱的环节等。这就需要各医院根据自身不同的发展状况来对不同的层面进行审计。
3、结语
随着医院内部审计作用的不断发挥,价值的日益提升,规范化的医院内部审计档案不断体现其自身的价值,比如公允地反映医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会计报表审计档案、促进医院经营结构改善的内部控制审计档案、为有关部门考核责任人任职期间业绩提供参考依据的历任经济责任审计档案等,都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为医院管理层准确和全面的掌握医院的财务状况、运营结构、干部任用、投资项目等提供了详实的参考决策依据。
2目前医院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审计署、国家档案局2012年联合的第10号令《审计机关审计档案管理规定》,审计署2013年的《审计机关审计档案工作准则》,都明确了审计档案的管理内容、基本要求和人员配备,并详细规定了审计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10号令和工作准则的颁布实施为医院内部审计档案规范管理提供了基本法规和工作思路,各医疗服务行业以此为依据,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在医院内部审计档案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2.1审计档案的规范管理意识欠缺
部分医院内审部门档案意识薄弱,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医院的领导、内审部门负责人以及内审档案工作人员对审计档案管理认识不到位[8],没有制订规范的工作流程,责任分工不明确,缺少有效的防范抢救措施,导致审计档案出现收集不及时、漏收、丢失、损坏、信息泄露等现象。随着内审档案资源的增加,由于档案归档的滞后性、工作人员的意识不到位,内审人员往往不能及时将审计工作中的形成资料及时归档,造成档案流失,无档可归,无档可查。另外,在审计档案的借阅传递过程中,由于借档或阅档人的保管不当、未按审批规章对保密审计档案进行查阅,很容易造成审计档案的损毁、丢失、泄密等问题的出现[9]。
2.2审计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不强
实现医院内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必须培养一支拥有档案管理知识、熟悉审计业务、具有信息化技术并能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素养和行业纪律的档案人才队伍。目前医院内部审计档案往往由负责审计工作的人员以兼职的形式进行管理,缺乏专业的审计档案管理人员。由于内审人员毫无档案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基础、缺少档案管理系统的理论培训,不熟悉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系统的使用,在审计档案的收集、立卷,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密级,档案信息化的管理和开发利用方面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这对医院审计档案管理的发展是极为不利。
2.3审计档案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
档案是记录和保存科学技术知识、生产活动成果的科技文件,同时也是促进知识创造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资源,具有较高的再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10]。医院内部审计档案管理是审计工作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为了内审人员更好地开展、总结、研究审计工作,为了医院管理层更全面、真实了解医院经济管理活动。目前,医院内审档案管理人员只是单一的注重审计档案的存放和保管,医院审计档案资源信息化管理比较落后,审计档案的开发与利用程度有限,很多非常珍贵的审计资料被束之高阁,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2.4审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不足
随着数据管理以及信息挖掘等技术的出现,档案的电子化、信息化管理促进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实现了以注重档案实体保管、利用,转向注重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和利用。目前,医院内部审计档案电子化、信息化重视程度不高,医院审计档案管理软件欠缺,审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相对不足,医院审计档案管理还以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管理为主,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审计档案的开发和利用[11]。
3医院内部审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3.1提高规范化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审计档案管理制度
医院内部审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离不开观念的更新,管理意识的强化,管理制度的健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医院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医院审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把审计档案管理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将审计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到医院领导直接负责制度,明确院长为审计档案管理第一责任人。设置专门的审计档案室,配备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和现代化的管理设施[12]。完善审计档案管理长效机制,依据《审计机关审计档案管理规定》《审计机关审计档案工作准则》,制订规范的审计档案管理标准和工作流程,例如建立健全审计档案收集登记、管理归档、保管保密、调档查阅等管理制度及流程[10],规范审计档案管理各项工作标准,明确岗位职责和责任,规范和约束审计档案工作人员行为。加强学习、扩大宣传,为内审部门开展审计档案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督促内审部门不断提升审计档案管理水平,将医院审计档案管理列为医院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3.2注重培训,提升审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作为一项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档案工作,档案管理的质量直接受到档案管理者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影响和制约。规范化的医院审计档案管理工作,对审计档案管理人员是否具有专业的档案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3]。一方面,审计档案管理人员应加强自身档案业务素质的培养,积极总结审计档案管理经验,创新审计档案工作思路,优化审计档案工作流程。通过学习来拓展知识面,通过实践来提高技术技能。另一方面,注重对审计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定期举办审计档案管理、审计、会计等相关方面的培训班,加强审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不定期聘请行业专家开展讲座,将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引入医院审计档案的实际管理中,明确审计档案管理的范围和标准,分类指导审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归档范围、标准和工作流程。经常组织参观、学习,交流、学习审计档案管理方法和经验,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更新新理念,提升审计档案管理素养,推动审计档案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
3.3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医院审计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摘要】目前,我国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医院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纷纷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市场营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此同时,他们也面临一些困惑,尤其是如何全面、有效、系统地评价医院的市场营销活动,成为不少医院管理者迫切解决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若将现代内部审计引入医院的市场营销全过程,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一、医院市场营销审计的必要性及目的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院市场竞争中,市场营销审计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明确其必要性与目的,才能更好地采取相应对策,稳定有序地发展。
(一)医院市场营销审计的必要性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市场营销理论引进我国以后,为许多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企业相比,医院尽管与其有经济性质的分别,但同样是独立经营的主体。尤其是随着医疗市场的逐渐开放,越来越多的医院向企业化方向发展。不少民营医院、外资医院从诞生一开始就进行企业化运作,且十分重视市场营销。国有医院与民营医院、外资医院的竞争,即为市场的竞争。从这个方面来说,国有医院如果不进行市场营销,必定难以得到长足的发展。事实表明,许多国有医院已经开始意识到了这一点,纷纷成立了医院市场部、医疗发展部和医疗协作部之类的机构,尽管机构的名称各异,其职能却是相同的,都是医院的市场营销机构。由于成立时间不长,从总体上来说,其发展尚不够成熟,职能尚未完全发挥,并且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医院营销策略计划制定得非常全面,但实施进程中却缺少战略控制,未及时调整计划中的问题,对营销缺少实效考核,对其考核结果的优劣也无法进行公正地评价。这种重计划而轻考核的医院市场营销活动,时常使医院的管理者失去方向,不清楚市场营销活动的成功与失败的关键之处,从而不利于对市场营销实践经验进行有效地总结。
(二)医院市场营销审计的目的
医院市场营销审计既然是对医院的营销环境、目标、战略以及一系列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独立和定期的审查,就必然有其特定的目的。其目的是为了在确定医院的市场营销范围,改进营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而提出正确的营销纠正方案,最终提高医院的市场营销绩效。医院通过对市场营销活动的效果进行考核检查,可以为建立科学的现代医院制度创造有力条件,同时,也可促进医疗市场营销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二、医院市场营销审计的内容
医院市场营销审计内容涉及面较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院市场营销组织审计
医院市场营销组织,不只是医疗市场部、医疗开发部等一些单一的组织,还包括市场营销领导机构,即决策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领导层以及一切参与市场营销活动的科室和部门。医院市场营销组织审计,就是审查医院在执行市场营销战略方面的组织保证程度,营销领导机构选择决策和控制决策的能力,职能部门对营销工作的规划、执行的能力,营销部门对多变的市场环境的应变能力以及它与其他部门的联络协调能力等。具体包括:医院是否具备足够开拓市场能力的市场营销主管人员,主管人员的职责与权利;是否拥有一支医德高尚、训练有素而又具有一定医学知识的营销队伍,医院决策层对他们是否有健全的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是否按照患者群、病种、社区(或城乡)等因素有针对性地组织各项市场营销活动;市场营销部门是否与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采购部门、财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建立了良好的沟通与密切的合作关系。
(二)医院市场营销战略审计
战略审计主要审查医院制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它包括:医院发展的总目标及市场营销目标是否表述清楚,是否与医院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相适应;是否选择了与医院任务、目标相一致的竞争地位,是否能制定与竞争者战略相适应的市场营销战略;是否进行了科学的市场细分并选择最佳的目标市场,选择的目标市场与医院目前的技术特色是否相吻合;是否对目标市场确定了合适的市场营销组合,资源是否被恰当地分配到市场营销组合中的各个主要成分中;为实现市场营销目标,是否有足够的资源预算。
(三)医院市场营销系统审计
集中评价医院的信息系统、计划系统、控制系统及服务开发系统的完善性和有效性。主要包括:市场营销信息系统能否正确、及时地收集和整理市场发展变化方面的可靠信息;计划系统是否成功而有效地编制了计划;控制系统能否控制医院的营销成本,确保医院各项计划的实现。
(四)市场营销效率审计
它检查营销组织的获利能力和各项营销活动的成本效率,具体表现在:一是分析医院在不同病种、患者群、地区中的收益情况,分析医院应该进入何类市场,扩大或收缩及撤出哪些市场;二是检查成本效益,寻找出那些营销活动超出预计成本的原因,及采取哪些降低成本的步骤,评价成本控制的效果;三是分析审查医疗收入、支出的增减程度及结构变化,分析床位使用率的高低及病床周转速度的快慢,分析营销人员的效率和市场占有率的变化。
(五)营销环境审计
医院的营销环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宏观环境,包括人口、经济、自然、技术、政治等因素;二是目标环境,其直接影响医院营销目标的实现。主要有市场、患者、医疗机构、经销商、供应商及其他相关单位等。具体包括:人口发展变化,收入、储蓄、信贷等方面的变化给医院带来了哪些机遇和威胁;医学技术和治疗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是否出现了影响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的法律、规章;患者方面是否发生了影响医院市场营销活动的变化;医院主要细分市场的特征及发展趋势;现有及潜在的患者对医院和竞争者在声誉、医疗质量、愈后回访的评价;医院主要竞争对手的目标、策略、优势和劣势。
三、医院市场营销审计的原则
医院市场营销审计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在应用中必须遵循以下四大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市场营销审计不是一种功能性审计,其既有现代内部审计的内涵,又不同于单一内部审计,它不仅仅对市场营销组合中的某个功能因素进行审计,也不只是哪里出现问题,就查哪里,它覆盖医院的整个市场营销环境,内部营销系统以至具体营销活动的各个方面,是将市场营销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审查和考核。这是由现代市场营销整体性的特点决定的。由于医院的市场营销活动涉及到医院内外环境的众多组织与个人,包括医护人员、供应商、患者、竞争对手、传媒等,这就要求市场营销审计对市场营销活动的各个层面都要涉及,只有遵循全面性,才能有效地对营销效果进行审核与评价。
(二)系统性原则
医院的市场营销活动不是孤立的。市场营销的效果要受医院的发展目标、战略、计划等各种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且效果不是立竿见影,这就要求市场营销审计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事先对营销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潜在的机会进行系统性审核与分析,检查诊断出影响营销效果的因素并提出正确的营销计划,确保营销达到满意的效果。
(三)独立性原则
市场营销审计面向整个医院,关系医院的发展前景及生存状况,因此一定要有独立的人员,实施独立的程序,从而有效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陆续对国外先进医院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引入,各级医院均开始实行企业化运作。因此,如何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在现代医院管理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且只有全院上下统一认识,才能保证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本文就对当前医院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作些探讨。
一、当前医院内部控制的现状
医院内部控制不同于传统的一般牵制或经济责任绩效核算,而是一个涉及经济活动全方位的控制,是一整套相互监督、制约、联系的控制方法。
目前,我国医院的内部控制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健全。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医院经济管理意识淡薄,对内部控制制度不重视,许多医院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些医院虽然建立了,但内容不完善或不合理。
2、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有些医院虽然建立较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或执行效果不好。主要原因是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人员的责任感不强,领导管理意识淡薄,不按内部控制制度来管理医院,造成制度落而不实,形成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的状况。国有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比民营医院要健全,国有大、中型医院比小型医院要健全,但民营医院的内部控制比国有医院执行得要好。
从内部控制制度内容来看,主要存在四种突出的现象:
1、记帐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的现象。2、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重大”无标准,“决策”无民主的现象。3、财产清查没有形成制度,清查期限、清查程序不明确。4、内部审计没有形成制度化,该设内审机构的不设,该配备专职或兼职内审人员的不配置。
二、 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
1.1建立授权批准控制体系
首先,单位领导应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特色,认真制定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从院长到财务科长及财务工作人员,层层把关,对不合理的开支坚决杜绝。大额的经常性开支,由主管院长和财务科长审批签字;对重要项目决策及大额资金的使用,需上院务会集体研究决定;对大型的医疗设备购置,需参加竞标、实地考察后,才能签订合同予以购置。对卫生材料及其他用品的采购需求,由各科室做计划上报批准后,由采购人员统一购买,以杜绝浪费资源。
其次,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会计人员应及时更新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并应安排会计人员经常参加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能够分析内部控制制度作用弱化的原因以及找出薄弱环节,为医院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献计献策,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最后,各职能部门因岗设人,责任到位,以防止挪用公款、错蔽行为的发生。同时还应发挥社会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和监督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并授予审计部门一定权力,为改进内控制度提供建设性意见。
1.2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
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缺失,是造成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单位内部应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有效地行使其监督权。强化内控,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在时间上从事后审计转向事中、事前审计;将从查处违规违纪审计转向内控制度审计和绩效审计,理顺资金运行管理机制。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提出意见和建议,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使内部控制和内部监督达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的要求,充分发挥内部监督在日常工作全过程的控制作用。
1.3对内部控制制度要进行有效的评价。
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看。一是健全性。评价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全面建立,是否符合基本原则,具体内容主要有:在各个需要控制的环节是否采取了控制措施,而且是否紧密衔接,并建立了必要的检查监督机制。二是实用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是否得到遵循,不切实际的照搬照抄,一套模式,必然会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三是协调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与本单位的总体目标是否一致,各个控制环节是否紧密协作,各项控制措施是否相互配套。四是经济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如果控制措施所带来的效益大于其实施成本,可认为该措施是可行的,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只考虑经济性而不顾及健全性,两者应兼顾。
论文摘要:文章重点论述了医院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审计人员在履行审计职责时要树立风险意识,对造成风险的主客观因素加以防范和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审计工作面临的情况也愈来愈复杂,审计的风险性也随之增大,由于审计不当而导致诉诸法律的案件时有发生。因此,正确认识医院审计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是目前医院审计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下文就医院如何强化风险意识、规避审计风险问题进行阐述。
一、医院审计的作用与意义
风险就是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所谓审计风险,就是由于从事审计活动未能发现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或漏报发表了不恰当意见,而使审计主体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审计风险不仅包括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主观因素造成的风险,同时也包括审计过程之外的,非主观因素产生的风险。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影响,医疗行业中的个别不正之风不但存在,而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忽视全局、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造成卫生资源浪费。医院审计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医院内部审计可以促进社会关心和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卫生事业的宏观管理及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发挥监督和促进作用。过去我国医院经济管理部门因种种原因,风险意识一直淡薄,如今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但社会对审计期望却提高了,审计风险在升高,我国医院的经济管理部门必须提高风险意识,控制审计风险。这是因为:
1.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审计环境变化很大且日益复杂。各种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竞争激烈,破产、兼并、重组的现象时有出现。经营风险如此之大,必然导致审计风险增加,医院单位也不例外。中外许多审计诉讼案都是经审计认定持续经营能力较强的企业,不久便宣布破产。因此,加强医院审计有利于其适应复杂的竞争环境,提高其生存能力,避免审计风险而没有“近忧远虑”。
2.医院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其性质决定了需要加强审计监督。医院的宗旨是医治和预防疾病,保护人民健康,其性质是社会主义事业单位。因此医院的改革必须把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放在首位,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更重要的注意要提高社会效益。因此,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监督和评价,以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保障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从我国立法、执法情况分析,加强医院的审计监督,可以促进健全经济法制。当前我国的法制建设尚处在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阶段。在财经法纪方面更是如此。一方面,因为我国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立法滞后、执法不严的问题,违纪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国家诸多法律中对审计的法律责任逐渐明确,社会公众对审计的认识和对审计人员可控制的因素导致的问题的关注越发提高。在某些医院里,违反职业道德、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行为不同程度地滋生和蔓延,如在医院中屡禁不止的“红包”问题。通过有计划的、有步骤地开展审计监督可以完善国家的法制和管理体制,维护财经纪律。
4.为促进医院工作管理改善,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审计监督也十分必要。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有的会计业务水平不高,责任性不强和管理人员经验不足等原因,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常会出现账目混乱、财产不清、账实不符、成本不实、滥用资金、不讲效果等问题。如某市某医院,在2005年就暴露出在医院扩建中的贪污收受贿赂等问题,影响医院的管理。因此,只有通过审计加以监督,可以促进改进工作。
二、医院审计存在的问题及风险成因分析
结合审计风险的含义,分析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医院审计环境、审计地位和内部控制局限性易形成审计风险。审计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管理职能,是控制手段,作为担当医院内部审计的职能部门,要想完全独立于自身所处的环境之外,几乎是不可能的,它难以跨越这种环境障碍,其行使的职能极易为环境所左右。在各类审计活动中,某些医院管理人员出于对本位利益和外部竞争压力的考虑,往往不能积极配合审计人员工作、不能如实提供会计资料、不能如实反映医院真实经营情况。企业内控制度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和程序。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容易产生作弊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内控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将导致不能杜绝一切重大差错和舞弊;二是内控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形同虚设,如工作人员串通作弊,管理人员责任心差导致控制系统失效,管理者对控制制度不重视,内控系统不能发挥作用等。这些都使得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业务时增加了工作难度,易受到环境制约而不能作出准确判断,增加了审计风险。
2.审计项目的复杂性增加了审计风险。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实行多种形式的重组、兼并等资产结构调整。在资产结构调整中涉及到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医院改制时要进行清产核资,审计人员要对医院的债权债务进行清理,核实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避免在医院改制过程中某些人乘机转移、隐匿、贪污国有资产。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未能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就有可能造成医院资产流失,损害了医院的利益,也同时出现了审计风险。我国内部审计机构成立的时间短,无论是审计理论,还是审计实践方面都不十分成熟,特别是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医院内部控制与质量管理方面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重视不够,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另外审计机构缺乏对审计人员的约束监督机制,不能严格执行审计法,按审计法的要求去履行责任,甚至置国家法律于不顾,大大增加了审计风险。
3.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等原因形成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应该具有审计准则所要求具备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审计人员应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相关专业水平、具有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才能够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客观公正、认真负责、清正廉洁,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由于目前审计人员大多是从财务专业转岗而来,大多不具备审计专业学历,缺乏企业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容易产生审计风险。
三、防范和控制医院审计风险的对策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就会转化为现实的损失。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审计人员不可能对其发生的时间、地点、深度及广度进行准确的预测。从这个意义上讲,审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风险就是和损失相联系的一种不确定性。审计风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管理职能的角度,审计风险管理是整个审计管理的具体化和进一步深化。但审计主体可以通过经验和积累,预测方法和技术的改进等主观努力,把握审计风险的规律,降低审计风险的这种不确定性。审计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减小审计风险,降低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对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做到了如指掌,并要求主管部门对可能产生风险的环节加强管理,严格把关,及时反馈信息,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无论是哪种主体风险,通过审计人员的主观努力,都可得到有效控制,而不引发审计责任,最终将客观审计风险控制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具体言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合理设置内审机构和人员,内审机构及人员保持相对足够的独立于他们所审计的经济活动之外,以确保内审部门有较高的权威性,保证其对该经济活动审计的客观公正性。同时,要合理分配人员。不同的审计项目,每个项目中不同的工作对审计人员都提出不同的要求,卫生系统内审人员结构应逐步形成从单一的财会人员向以财务、经济、工程、机械、法律等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结构转变,既要熟悉所属单位财务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又要掌握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只有这样才能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资金运行情况实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内审工作的质量。
2.加强内部审计督导,防范审计风险。加强审计监督,是医疗行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首先,加强审计监督,是科学管理的内在需要,是建立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经营机制和激励机制,也是防范风险的重要防线。第二加强审计监督,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医疗行业要自觉接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在经营生产过程中,使国有资产不断地保值增值。
3.加强审计质量考评控制。要科学考评内部审计质量,应建立健全一个内部审计质量的指标体系。该体系是由很多具体指标所构成的,包括定量、定性两方面指标。定量指标包括审计覆盖率、审计计划完成率、被审计单位违纪问题重复发生率和审计处理落实率等。定性指标一般包括审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能否胜任审计监控工作,审计机构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是否及时、正确处理已查证的各种问题等。考评审计工作质量时,需将各类各项指标有机结合起来,作一整体予以运用,以得出正确结论。科学考评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效果是进行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通过内部审计工作效果的考核和评价。可以从总体上了解内部审计的最终结果,才能了解过去、分析现在、预测未来,才能总结和掌握有用的内部信息,发挥内部审计提供信息的参谋作用。
4.努力提高内审队伍素质,注重卫生系统审计人员自身业务水平的培养和提高,抓好政治思想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选调一批政治思想好、业务技术精、工作作风正的人员,充实内审队伍,使内审人员既能当好“警察”又能当好“参谋”、“医生”。做一名合格的内审人员应取得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在日常工作中正确地运用内部审计标准、程序和办法,妥善地处理可能遇到的纷繁复杂的问题;正确运用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去认识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中的重大失误或偏差,并通过必要的调查得到合理的解决办法;正确运用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去了解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记录及报告;对金融、税务、统计、计算机信息系统以及与经济相关的法律等知识具备基本的了解,以便适应可能涉及到这些领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瑛.审计风险的形成与控制[J].理论界,2000(3)
2.朱荣恩.审计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医院;内部审计;科研经费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实施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研成果应用的不断强化,国家近年来对医院的科研经费投入也在不断地增加,同时配合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推进,科研经费管理变得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为科研经费的管理模式带来调整与挑战。提升科研经费的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不仅有利于促进医疗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加强人才建设,提升医疗质量,实现科教兴院的目的。
1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1.1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多
医院的科研经费按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一是通过承担国家、地方政府常设的计划项目或专项项目取得的科研项目经费,一般由财政拨款,简称纵向经费。二是通过承接企业/社会科技项目、开展科研协作、转让科技成果、提供科技咨询所取得的收入,简称横向经费。三是由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用自筹资金按一定比例匹配经费,简称配套经费。不同的项目资金来源适用于不同的经费管理制度,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科研计划项目(课题)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文件对科研经费管理要求不一,容易造成多头管理、监督混乱的情况。
1.2片面注重预算执行率
目前,医院的科研项目负责人大多专注于科研项目的开展,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较为粗放,仅在即将结题时关注预算整体执行率以通过验收审计;而科研管理部门也往往侧重于科研经费的预算完成情况,以评价项目组是否达到可结题验收状态,通常对如何合理、合规地使用科研经费关注度不够。
2医院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
2.1科研项目负责人重立项轻预算
2.1.1预算编制、调整随意性大
医院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一般都是临床科主任或技术骨干,缺少专业的财务知识,因而在编制项目申报书预算经费时更多依靠的是以往经验的预估,随意性相对较大,缺少事前的精确测算以及相应的依据,从而容易造成所提交的预算缺乏合理性,由此则会造成后期经费实际使用时擅自改变资金使用用途、不经预算调整程序即随意频繁调整预算等一系列的问题。
2.1.2预算执行环节问题突出
一是期末预算执行率低会导致科研项目组人员在中期检查或者临近结题时“拆东补西”,账务调整较为频繁[1];二是有些项目前期几乎没有支出,导致结题时为避免产生大量结余而突击花钱,造成子项目超支的现象。
2.2科研经费管理缺乏完善的内控机制
2.2.1制度修订不及时
相关制度缺失一是国家相关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陆续更新出台,医院科研管理部门却仍沿用多年前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二是存在制度空白,比如缺乏对横向科研协作/合作项目经费的管理制度,对委托外单位开展的科研项目缺乏相关的招投标流程,对未达到政采要求的检测费等服务类支出缺乏竞争商谈或内部邀标机制等。
2.2.2科研部门审核职能淡化
目前医院科研部门对课题组上报的经费使用审批流于形式,仅审核该笔费用支出是否在预算内。忽视审核该支出与课题的相关性、真实性;忽视课题组是否有存在重复购买、拆分发票以规避合同签订或规避招标的情况;忽视审核科研项目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外购服务是否按规定招投标等现象。
2.2.3科研试剂、耗材采购自主化
缺少出入库手续由于科研试剂、耗材等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且个性化采购较多,医院没有形成统一采购模式及采购平台,科研项目组一般自行采购,凭发票直接报销,缺少出入库环节,易存在虚开发票、套取现金的潜在廉洁风险。
2.3科研项目结题环节管理不到位
2.3.1项目结题财务决算未按实际使用情况编制
项目结题决算书一般由项目组自行编制,在审计时常常会发现项目组编制的决算书执行率往往高于实际执行率。由于项目组成员缺乏财务知识,通常容易将已支出但尚未进行财务报销、已签订合同尚未实际支付或分期支付但未全部支付的金额都作为已执行项目计算;同时也存在为顺利通过结题,高估、高冒经费支出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决算书执行率高于财务系统计算执行率的现象,增加科研项目结题财务验收风险。
2.3.2结题后结余资金管理混乱
按照当前的政策文件规定,一般允许科研项目结题后在规定时间内继续使用。许多科研人员为了避免项目经费被收回而过度支出,导致科研经费的浪费和过多的预算外支出行为。
2.4劳务费支出审批不严
由于不同课题对于劳务费发放的规定细则不尽相同,劳务费的支出审批不严,容易造成违规发放劳务费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违规发放给课题组成员、违规发放给有工资薪金收入的人员、发放比例不符合规定、发放超标准。
2.5资产管理薄弱
容易造成资产流失由于科研资产是通过科研经费购置的,特别对于通用设备或金额较低的专业设备,容易存在监管盲区。设备的采购事前论证不足、事后监管不够,往往会造成重复购买相同的科研设备,如笔记本电脑等,造成仪器设备的闲置和科研经费的浪费[2]。
2.6转拨经费监管缺失
目前,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中对转拨经费监管尚处于空白阶段,对于项目任务书中签订的课题合作协议,尤其是与企业的横向合作协议,一般在协议书中仅写明总金额而缺乏详细的经费预算,存在承担单位对合作单位监管不力的情况,如合作企业对科研经费未单独核算,经费使用未严格按照子课题预算执行等问题。
3从内部审计视角看新形势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侧重点
3.1新形势下审计重点的转变突显科研经费管理侧重点
自2018年以来国家与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确保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的要求,给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提供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表1)。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方面进行较大程度的权力下放,为科研人员使用科研经费带来诸多便利,同时也让原来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已不完全适用于新形势下科研经费管理的要求,内部审计方式与重点的转变同样也影响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与重点的转变。首先,从改革内容来看,严格预算细化、严格子项目预算执行、严格预算调整审批流程等不再是新形势下审计重点;其次,审计内容不再是单一的经费使用情况,而要涵盖资金使用效益、廉洁风险以及内部控制建设等内容。合作经费收支、结余经费使用、资金支出规范、采购程序完善、资金使用效益等都是科研经费内部审计需要检查评价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新形势下科研经费管理的重点内容;再者,科研经费内部审计从简单的财务收支审计逐步向制度审计、效益审计转变,由此可见科研经费管理也要从简单的经费支出管理向内控管理、科研诚信管理、科研绩效管理的管理模式转变。
3.2强化科技成果转化
注重科研成果社会效益目前大部分医院对科研项目结题与评价仅停留在经费执行率及论文的发表数量上,而没有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忽视科研成果产出效益。新形势下,如何在松绑式的大环境下,在防范科研管理漏洞的同时,改变科研成果单纯流于纸质论文的现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带来较好的社会效益,将成为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核心内容[3]。
4内部审计视角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优化策略
4.1改进预算管理方式
关注预算编制合理性预算编制工作是科研项目申请的首要环节,预算编制的内容要有可执行性[4]、合理性。虽然当前政策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下放预算的调整权利,预算调整的灵活性更强,但如果项目预算在执行过程中频繁进行调整也必然会影响到项目开展的进程[5]。因此,建议可参考采用概算管理方法,确定项目总经费的支出方向与使用范围,减少经费使用过程中频繁的预算调整工作,强调预算使用范围的合理性以及经费支出与科研目标的相关性,同时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管理,避免出现经费后期突击使用和不同课题交叉使用的情况,提高科研项目开展效率。
4.2强化制度建设规范流程管理
增强过程风险防范加强医院内部科研经费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纵向经费、横向经费、专项经费、合作(转拨)经费、配套经费等各项经费的实施细则,建立统一适用的制度规范,明确审批权限、强化流程管理;同时完善医院内控机制建设,构建科研试剂、耗材统一采购机制,建立科研试剂的出入库机制,并按规定实施实物验收程序,统一物资及服务采购流程;通过加强合同管理、采购管理、预算管理等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提高管理效能,增强科研经费使用过程风险防范。
4.3加强项目结题验收控制
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在结题验收环节,应做到全过程控制,在账务梳理环节,在关注执行率的同时也应核实项目组编制的决算书与财务账户的实际支出金额,避免出现实际支出与决算金额脱节的情况。在第三方验收审计时,建立沟通反馈机制,对验收审计中提出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以“审计问题”为导向,促进科研项目财务验收管理规范化。科研项目结题后,要做好结余经费使用的管理工作,审核后续经费支出的合理性与延续性,避免过度使用、重复购买等情况,防止科研经费的闲置与浪费,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益。
4.4防范资金廉洁风险
建立科研信用体系在新形势下相对自由的经费使用环境中,对有效管控科研经费使用和防范资金廉洁风险提出更高的要求,防止在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虚列支出、套取科研资金,暗箱操作、关联交易,重复立项、骗取科研资金等行为。可以采取实施科研人员信用管理的方式,通过建立科研信用体系,强化科研诚信管理,采取如罗列负面清单或红线管控的方式,对科研人员进行信用评级机制,并与下一次科研立项相关联,对信用评价良好的科研人员适当简化程序;而对于存在违纪违规、学术不端、项目不能如期完成等情况的科研人员则要加强检查和内部审计,且在一定程度内公开,通过加大违纪违法成本的方法,从源头上遏制科研诚信问题,做好科研经费管理的风险防范工作。
4.5对转拨经费实施源头化管理
细化转拨经费管理要求,不得签订简单总额合作协议,将转拨经费同其他经费支出一样纳入子项目预算管理,对于转拨经费的支出要有支出明细表并附相关支出凭证,同时要求合作企业对转拨经费单独核算,做到专款专用。
4.6建立科研经费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加快成果转化目前,绩效评价在医院的科研经费管理中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新形势下的科研经费管理应将“注重绩效”作为资金管理的基本原则,制定科研经费的绩效考核制度,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构建相适应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从项目资源、项目管理以及科研产出等多个方面对科研项目进行科学的评价与分析,全面考核科研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经费使用情况、经费结余率等[6],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将经费使用与科研成果产出建立勾稽关系,从而建立科研经费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并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对科研项目进行综合评价,配合相应的奖惩机制,在激发科研人员研发动力的同时,也能促进科研人员高质量地完成科研项目,加快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刘佳.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管理研究[J].纳税,2019(26):206-207.
[2]杨莺.浅谈医院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14):28-29.
[3]申小梅.“放管服”背景下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19):39-40.
[4]胡羽佳.综合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煤炭工业,2019(3):72-73.
[5]李广林.审计视角下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探究[J].当代会计,2019(13):107-108.
计划经济模式下,由于医院有政府撑腰而不用承担破产的风险,导致内部控制实质上并不能有效执行。以至长期以来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较低,近年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普遍存在问题,通过银行贷款和集资等负债方式盲目引进高档检查仪器和高科技项目,进行改扩建的路子越走越远。从而导致固定资产重购轻管、账物不符、资产存量不清,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不完善,账面价值失真、利用率较低的现状。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通过统计分析,本文有如下发现: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目标实现处于一般水平,合规合法性控制与医院固定资产控制目标显著正相关;授权分权控制和控制环境基本与固定资产控制目标正相关;而业务程序标准化控制、复查核对控制和人员素质控制与固定资产控制目标都不存在显著关系。
二、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研究发现,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在内部控制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人员责任不明确。医院固定资产没有统一的部门进行管理,财务部门负责总帐,总务部门负责房屋、家具等一般设备管理,设备科负责专用设备的管理,图书室负责图书的管理,而且明细账也不健全。各领用科室无责任人管理财产,无收、发、维修记录。固定资产没有按规定期限进行盘点,对已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核销,造成账实不符。
第二,固定资产购置中存在盲目性,缺乏可行性论证及效益分析。由于固定资产购置前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和效益分析,结果导致购进的设备使用效率低下,甚至闲置,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
第三,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不完善,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当前,医院会计核算固定资产采用的是历史成本法,并且不计提折旧。医院固定资产余额越大, 与之相应的老化程度亦越高, 却得不到客观、及时的反映, 不利于管理部门的监控、管理和评价。医疗设备大多属高新科技设备,更新淘汰快,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核算中却没有相应的加速折旧,没有资产减值准备金,造成账面固定资产的严重失真。
三、问卷设计
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经实地调研和参考相关文献后,建立研究架构,并依据初步提出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内容设计正式问卷,针对新疆地区若干家公立医院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进行正式问卷的实测,由新疆审计厅协助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计4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43%。本研究问卷设计力求精简,分成如下两个部分:
第一,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现状。这部分主要是问卷填答者对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状况的评价,包括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固定资产的创收率、固定资产的盈利能力三个方面。其中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用全部固定资产的使用时间与上班时间的比值来衡量;固定资产的创收率采用年使用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与医院总收入的比值来衡量;固定资产的盈利能力用预计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取得的总收入与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的比值来衡量。
第二,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要素。这部分主要是问卷填答者对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要素的评价,这里我们根据《内部控制与审计》(秦荣生2008年6月)的分类,将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合规合法性控制;授权分权控制;不相容职务控制;业务程序标准化控制;复查核对控制;人员素质控制。
问卷共纳入了17个项目,其中:合法合规性控制包括3个项目;授权分权控制包括2个项目;不相容职务控制包括4个项目;业务程序标准化控制包括3个项目;运营分析控制包括1个项目;复查核对控制包括3个项目;人员素质控制包括1个项目。
衡量方式采用利克特(Likert)五点尺度,即很好(5分)、较好(4分)、一般(3分)、较差(2分)、很差(1分)五个选项,填答者可以依据自身感知到的实际状况勾选。
另外,本文还将内部整体控制问卷中的控制环境纳入了控制变量,控制环境包括7个项目;衡量方式同上。
第三,统计资料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5.O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在问卷可信并具有效度的前提下做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将医院整体控制目标和医院控制环境作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状况的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四、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合规合法性控制即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必须符合国家财政政策、法令和监管部门的规定,每项业务必须控制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开展。即此项控制保证固定资产相关业务能遵循既定的管理政策。因此,本文提出:
假设1:在整体内部控制水平既定的前提下,合规合法性控制与固定资产控制目标实现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由于现代医院规模不断扩大、环节日益增多、业务也更加繁忙,单位领导不可能事必躬亲,包揽一切事务。因此必须将事、权惊醒合理划分,对下级授权、分权,并规定各级人员处理某些事务的权利。在授权分权范围内,授权者或分权者有权处理有关事务;未经批准和授权,不得处理有关的业务。因此,本文提出:
假设2:在整体内部控制水平既定的前提下,授权分权控制与固定资产控制目标实现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制约的工作机制。因此,本文提出:
假设3:在整体内部控制水平既定的前提下,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与固定资产控制目标实现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为提高工作效率,实行科学化管理,现代医院一般将每项业务措施,都化为六个步骤:授权主办、核准、执行、记录和复核。这种按照客观要求建立的标准化业务处理程序,不仅有利于实际业务措施按照事先规定的轨道进行,而且对实际业务措施做到了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这种标准化处理程序,可用成文的制度表示,如各种管理制度,也可以绘成流程图,如各种业务处理程序图。采取这种方式控制,不仅经办人员有章可循,能按照科学的程序办事,而且可以比满职责不清和相互扯皮的现象。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
假设4:在整体内部控制水平既定的前提下, 业务程序标准化控制与固定资产控制目标实现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复查核对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将记录与所记的事实相核实;另一种是记录之间的相互复查核对。这样的控制有利于及时发现控制环境是影响、制约组织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组织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这些环境因素中,内部审计机构和反舞弊机制直接发挥控制作用,其他因素间接发挥控制作用。可见,控制环境应该是实现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控制环境越好,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越高。因此,本文提出:
假设5:在整体内部控制水平既定的前提下, 复查核对控制与固定资产控制目标实现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内部控制系统的实施是否有效,关键取决于实施内部控制系统人员的素质。要使内部控制系统的功能按预定目标发挥作用,必须配备与承担该职务相适应的高素质人员。否则,即使内部控制系统本身是十分完美的,但实施的效果也会难以令人满意。因此,可提出:
假设6:人员素质控制与固定资产控制目标实现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控制环境是影响、制约组织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组织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这些环境因素中,内部审计机构和反舞弊机制直接发挥控制作用,其他因素间接发挥控制作用。可见,控制环境应该是实现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控制环境越好,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越高。因此,本文提出:
假设7:控制环境与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正相关
五、研究设计
第一,变量设计。包括三类变量:
一是被解释变量。在本文中以固定资产控制目标为被解释变量,采用上文所述的三个比值衡量。变量以GDZCNK表示。
二是解释变量。本文以内部控制理论为基础,将样本医院的内部控制措施分解成合规合法性控制、授权分权控制、不相容职务控制、业务程序标准化控制、复查核对控制、人员素质控制六项控制活动作为解释变量,同样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各项控制活动的实施状况赋值。以上六项控制措施按顺序分别以HG、SF、BR、YW、FD、RS表示。
三是控制变量。控制环境是控制活动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各项控制活动有趋势引导作用,控制环境较好时,即使控制措施存在问题,也会达到较好的控制目标。本文以HJ表示控制环境变量。
第二,模型设计。根据管理控制理论建立如下模型:
GDZCNK = B+B1SQFQ+B2BXRZFL+B3YWCXBZH+B4HFHG+B5
FCHD+B6HG+B7NKZT
由于我国关于管理控制的理论都是以企业为例建立的,在本文中将此理论套用到事业单位来建立模型,检验该理论在企事业单位的通用性。
六、统计分析
第一,描述性统计分析。具体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所有控制要素的中位数和中值都大于3.6,说明固定资产控制在各个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水平。
第二,分位数回归。见表2。
表2中的回归结果显示:
各分位数下的模型显著;
校正后的R-squ都在%20以上。合规合法性控制除了在分位数为0.9的情况下都与固定资产控制目标显著正相关,与内部控制理论非常一致;
授权分权控制在分位数为0.2、0.3、0.4和0.6下与固定资产控制目标显著正相关,说明授权分权控制对固定资产控制目标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在分位数为0.1、0.3和0.5下与固定资产控制目标显著正相关,说明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对固定资产控制目标有一定的影响;
控制环境在分位数为0.1、0.2、0.3、0.4、0.5、0.7下与固定资产控制目标显著正相关;
与内部控制理论基本一致;
复查核对控制与固定资产控制目标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而业务程序标准化控制和人员素质控制与固定资产控制目标都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分析以上结论本文认为基于企业构建的内部控制理论基本适用于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但在业务程序标准化和人员素质控制方面,企业的内部控制理论与非营利组织可能有较大的差异,其原因可能是业务程序标准化控制的管理方式与我国的计划经济模式和政府对非营利组织干预所致;人员素质控制与固定资产控制目标负相关,本文认为这与我国非营利单位的工作人员多采用内部录用模式有关。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是以《内部控制与审计》(秦荣生2008年6月)的观点,探讨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问题,为公立医院构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参考。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本文所述的固定资产内控要素指标,在公立医院工作人员的重要性认知上,平均值较大,表明这些指标对于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控完善都非常重要。最终达到将组织固定资产及组织目标转化为一套全方位的衡量指标,作为固定资产衡量与内控体系的架构,可以为公立医院提供未来整体内控效率提升的思考方向。公立医院如打算以企业内部控制的观念,建构医院内控指标体系,需要明确自身特有战略和控制目标,并且可以参考本论文提出的内控体系,结合员工的认同与支持,共同开发固定资产的具体内控衡量指标。
参考文献:
[1]邓国胜:《非营利组织评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医院;资产管理;措施;对策
近些年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落实和开展,传统的会计制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包括成本费用核算问题、会计科目设置问题、会计报告生成问题、会计要素选择问题等。正因如此,新会计制度运用而生,新会计制度坚持将权责发生制作为基础,明确医院会计要素。并且在资产核算等方面,新会计制度运用个别认定法、账龄分析法、余额百分比法等来计算医院坏账计提比例。新会计制度对于医院资产管理产生了一定影响,医院资产管理人员必须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新会计制度的影响,明确新会计制度下医院资产管理的具体策略。
1新会计制度对于医院资产管理产生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明确了固定资产确认标准,并且重新定义了医院固定资产,提高了医院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规范性。具体来说,新医院财务准则将固定资产确定范围扩大,并且上调了医院专业设备的价格,专业设备价值为1500元,一般设备价格为1000元,这进一步扩展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范围。除此之外,还规定仓库储备物资可以直接管理价格低于800元的专业设备和价格低于500元的固定资产,对医院固定资产确认标准进行了规范。在进一步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确认标准以后,数量比较多、价值比较低的额外固定资产不再属于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范围,这不仅为医院资产管理提供了便利,更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真实成本降低,并且更加要求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从根本上提高了医院的资产管理水平。新会计制度更加具体的明确了医院无形资产核算方法,由于医院无形资产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范围广泛,新会计制度明确列举了几种无形资产。具体包括:第一,专有技术,专有技术包括医技部门、药剂部门、医疗部门等专有技术,能够形成每一个医院的医疗服务;第二,土地使用权。医院所在地土地使用权也属于医院无形资产的范畴;第三,医院声誉地位,包括由医院医疗质量、医疗水平、管理方法、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等因素所形成的声誉地位,还包括患者对于医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第四,版权,版权包括计算机软件、医技论文、管理制度、论著等;第五,其他极利资产,包括特殊诊疗工作权利;第六,医院专利,包括医院人独有发明专利,医院和职工共享的发明专利。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最为基本的属性进行了明确,目的在于科学折旧资产,通过分摊制度来对资产真实价格进行明确,为医院资产的真实价值提供了保证。在医院资产管理过程中,长久的问题就是资产效益利用,医院资产使用寿命固定,因此,必须要明确新会计制度下医院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2新会计制度下医院资产管理的具体策略
2.1提升资产管理的意识
在医院经营和管理过程中,资产的作用不容忽视。医院资产不仅是医院使用的主要经济资源,也是医院占有的主要经济资源,同样是医院执行各项职能的前提和基础。为了保证顺利落实医院资产管理工作,医院领导必须要注重提升全体职工资产管理的意识,促使资产管理人员明确资产管理工作具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目的在于促使医院职工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密切配合,进而更好开展医院资产管理相关工作。由于医院资产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很强,一个人无法单独完成资产管理工作,必须要依靠全体职工共同参与完成。提升职工资产管理意识,能够有效保证医院资产管理工作得以合理化运行和规范化运行。此外,还需要健全相关的责任制度,按照职工潜能以及职工自身意愿来分配工作,实行责任制,明确每一名职工资产管理的职责,坚持各谋其位以及各司其职。2.2健全指标体系和相关制度想要实现医院资产的优化配置,实现物尽其用的根本目标,必须要结合医院经营发展情况以及医院资产实际使用情况、管理情况,建立和健全资产考核指标体系,促使在医院经营发展中,最大化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与此同时,健全和完善医院资产管理相关制度,促使资产管理人员按照规范制度和标准来开展和落实工作,促使资产管理人员在开展医院资产管理的过程中,有章可循和有制度可依。比如:医院资产购置制度、医院资产处理制度、医院资产审批制度等。成立专门的医院资产采购小组,负责具体的资产采购工作,向上级报告具体的采购情况。在处理资产的过程中,不管运用哪种资产处理方式,都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处理制度,严格根据资产处理制度和程序来处理资产,避免医院资产流失。
2.3完善资产核算和内部控制制度
在新会计制度背景之下,我国医院的管理环境以及经营环境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医院发展和经营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医院的资产管理工作。坚持从基础工作着手,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医院资产核算制度。准确核算医院资产使用情况,控制资产成本,使其在预算范围中。目的在于提升医院资产使用率和利用率,将医院资产最大化价值实现。新会计制度为医院资产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机遇,资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会计核算来明确医院资产所具有的价值,还可以鼓励医院各个部门对资产进行充分、有效、高效率的运用,将医院资产成本分摊这一问题解决,这样便可以从根本上强化医院资产的维修力度以及保管力度、使用力度。此外,医院还要健全和完善自身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在新会计制度下,内部控制对于医院资产管理所具有的重要影响和重要性,在实际行动中贯彻和落实医院的内部控制,实时监督和控制医院资产管理人员工作的动态,为医院塑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3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落实和深化,新的会计制度得到颁布和实施。医院必须要更加深刻认识医院资产管理工作,通过不断总结自身的经验教训,提高医院资产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为医院资产安全性以及完整性提供保障和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促进医院资产最大化实现合理配置运用。不断强化医院资产管理的意识,完善医院资产管理的制度,避免发生医患矛盾。正确认识医疗环境内部变化以及外部变化,坚持应时而变,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人员的资产管理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医院资产的使用效益,为实现医院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李燕霞 靳玮玲 单位:内蒙古林业总医院
参考文献:
[1]卢国娟.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2):181-182.
[2]魏红.基于资源节约视角的医院资产管理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7):140-141.
[3]吴云生.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5(9):120.
[4]何志祥.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如何加强公立医疗机构的资产管理[J].中外医疗,2013,32(8):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