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7 18:02:3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裂缝防治技术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和现代工程技术的蓬勃发展,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在各种规模城市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此同时,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解决了以往工程中预应力空心板拼缝纵裂缝的质量通病,加强了结构抗震性能,但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施工中也遇到不少新的问题。现浇结构楼板的裂缝,就是其中比较常见且又难以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之一 针对这个质量通病,根据多年来的实践施工经验和教训,对其形成原因及控制作一下简要分析。
一、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成因分析
1、目前工程施工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普遍采用泵送,其水泥用量、水灰比、坍落度等都比较大,混凝土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因此,水、水泥、外掺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采用含泥量较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
2、模板、垫层过于干操。论文参考,现浇混凝土楼板。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洒水不够,过于干操,则模板吸水量大,易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3、 混凝土施工中浇捣不当。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播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撤过快,均会影响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诱导裂缝的产生。
4、预埋管线引起的裂缝。预埋管线,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混凝土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小,同时线管的铺设走向又不重于混凝土收缩和收拉方向时, 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论文参考,现浇混凝土楼板。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铺设走向又重于混凝土的收缩和收拉方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
5、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平压光。过度的抹平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论文参考,现浇混凝土楼板。
6、大面积混凝土浇注,对水化热计算不准、现场混凝土降温及保温工作不到位,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或内外温差过大,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7、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的负弯矩。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为,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施工中不注意钢筋的保护,把板面负筋踩弯等,将会造成支座的负弯矩,导致板面出现裂缝。
8、后浇带施工不慎而造成的板面裂缝。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规范要求采用施工后浇带法,有些施工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例如施工未留企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造成斜坡槎;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
9、养护不当。养护不当也是造成现浇混凝土板裂缝的主要原因。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由于受风吹日晒,混凝土板表面游离水面分蒸发过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开裂。论文参考,现浇混凝土楼板。
二、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防治措施
根据混凝土裂缝的成因,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预防要比事后修补有效得多。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满足强度要求、施工要求、防止产生裂缝的需要出发。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用级配优良、含泥量符合规范要求的砂、石原材料,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同时根据结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尽量避免采用早强高的水泥。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依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作水平、构件截面等情况,合理选择好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2、在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混凝土水分。
3、浇捣时,振捣捧要快播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4、预埋管线,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混凝土截面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埋管线的直径较小,并且房间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同于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线管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
5、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论文参考,现浇混凝土楼板。
6、混凝土的降温和保温工作。对于厚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时应充分考虑水泥水化热问题。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等),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降低峰值。浇捣成型后,应采取必要的蓄水保温措施,表面覆盖薄膜、湿麻袋等进行养护,以防止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温度裂缝。
7、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d左右一层,最快的甚至不足5d一层,因此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足24h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1)、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混凝土浇筑完后的必须养护(一般不宜小于24h)必须获得保证。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d一层为宜,以确保楼面混凝土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
(2)、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的24h前,可限于做测量、定弹线等准确工作,最多只允许柱钢筋焊接工作,不允许吊卸大宗材料,避免冲击振动。24h以后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的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3d后方可开始吊卸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模板的正常支模施工。
(3)、在模板安装时,吊运上来的材料应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的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载和振动。
8、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同时更要杜绝在未浇注混凝土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9、加强对楼板早期养护。混凝土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减少混凝土初期伸缩裂缝发生。但实际工作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为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并建议采用喷养护液进行养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三、对裂缝的弥补处理
在采取了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的楼面裂缝发生。当这些楼面裂缝发生后,应在楼地面和天棚粉刷之前预先作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然后再进行装修。由于住宅楼地面上部的粉刷找平层较厚,可以通过在找平层中增设钢丝网、钢板网或抗裂短钢筋进行加强,并且上部常被木地板等装饰层所遮盖,问题相对较小。但板底侧粉刷层较薄,并且通常无吊顶遮盖,更易暴露裂缝,影响美观,所以板底更应妥善处理。板底裂缝宜委托专业加固单位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做粘贴加强处理。
四、结束语
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发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要适当地控制施工速度,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杜绝过早上传、上荷载和过早拆模,做到科学施工,坚决摒弃违反科学的蛮干做法。论文参考,现浇混凝土楼板。只有这样,才能使当前民用建筑楼板结构裂缝的这一质量顽症得到有效遏制。
参考文献
[1]王顶堂.大体积混凝土早期裂缝控制技术的应用[J].工业建筑工程学报.
[2]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湖南大学.土木工程材料[M].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
关键词:建筑物,砖混住宅结构,裂缝处理
1.国内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加固技术,如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钢丝网水泥砂浆加固法、纤维材料的嵌入式加固法等,这些技术从一开始引进和出现在国内,就以它们优异的性能、特点和加固效果得到了工程界的关注和青睐。广大科研技术人员在新加固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国家也颁布了一些新加固技术规范,在工程实践中正逐步推广。预计不久的将来,随着新加固技术的逐步成熟,一定会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1.1 碳纤维加固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在利用碳纤维加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发展却很迅猛。1997年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率先开始了“碳纤维材料加固修补混凝土结构”的试验研究开发与应用,并被定为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随后通过采用进口的碳纤维材料在北京、上海、辽宁、江苏等省市进行了一些实际工程结构的补强加固,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2纤维复合材料嵌入式加固技术
纤维复合材料嵌人式加固技术是将加固材料放人结构表面预先开好的槽中,并向槽中注人粘结材料使之形成整体。目前国外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研究和应用,国内在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了这项技术的试验研究,但尚未应用于工程实践。
2.砖混结构裂缝种类及其产生的原因
2.1干缩裂缝:多发生在墙面抹灰层内,一般沿墙面长度方向每隔一段距离形成一条裂缝,这种裂缝开始随时问而发展,以后逐渐稳定。另一种干缩裂缝则呈不规则的龟裂或呈放射状裂缝,此类裂缝宽度较小。产生的原因有:①抹灰用砂过细或含泥量较大;②水泥安定性不好;③砂浆过稀,抹灰不实;④抹灰层失水过快,养护不好等造成抹灰层收缩较大而形成裂缝。
2.2砖墙温度裂缝:一般有如下规律:① 顶层重,下层轻;两端重,中间轻;向阳重,背阳轻;且这类裂缝与温度变化有关。②砖墙温度裂缝随部位不同而呈不同的形状。产生的原因有:① 屋面保温层,隔热保温性能差;② 砖墙砂浆标号较低,砌筑质量较差;③结构构造上处理不当,如采用半圈梁 。
2.3地基下沉裂缝:一般共同规律是:下层多,上层少;纵墙多,横墙少;外墙多,内墙少;斜向多,竖向少。产生的原因有:①地基不均匀下沉;②房屋过长未留缝,沉降不一;③平面复杂,转角较多;④ 高低层相差较大,未留沉降缝;⑤荷载与分布不均匀;⑥ 使用不当,地基浸水或地下水位上升(多发生于湿陷性黄土地区);⑦ 地基施工质量。
3.砌体裂缝的类型和防治方法
砌体结构裂缝的类型有斜裂缝、水平裂缝和竖向裂缝三种。斜裂缝有的发生在有现浇混凝土挑檐的平屋顶房屋和无保温屋盖的房屋顶层纵墙面的两端,一般长度在1开间~2开间范围内,外纵墙两端有窗时,裂缝沿窗口对角方向裂开。有的发生在底层至二层外纵墙的两端,斜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向沉降量较大的方向倾斜,裂缝下大上小。水平裂缝有的发生在平屋顶屋檐下或顶层圈梁下2皮~3皮砖的灰缝位置,一般沿外墙顶部连续分布,两端较中间严重。有的发生在底层至二层窗间墙的上下对角处,成对出现,沉降量大的一边裂缝在下,沉降量小的一边裂缝在上。竖向裂缝发生在纵墙中央的顶部和底层窗台处,裂缝上宽下窄。
根据裂缝产生的原因,要消除砌体裂缝。必须从根源上进行防治,尽可能在夏季或温暖季节,浇灌屋顶挑檐及圈梁混凝土,一般不要冬季施工。挑檐上最好做保温层,并达到规定的厚度:这样就能减小钢筋与混凝士和砌体之间的温差,避免顶部出现裂缝。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设置沉降缝、伸缩缝,提高结构刚度和施工质量,都能减少裂缝的发生。当然,处理好地基是防止墙体底部出现裂缝最有效的方法。
4.常用建筑补强加固方法
4.1 加大截面加固法
加大截面加固法是采用与原有构件同类的材料,通过增大截面的面积,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刚度,达到对原构件进行加固的目的。
4.2 外包钢加固法
外包钢加固法是把型钢或钢板等材料包在被加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外侧,通过外包钢与原有构件的共同作用,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刚度,达到加固的目的。
4.3 外加预应力加固法
外加预应力加固法是采用外设预应力拉杆或撑杆对结构构件或整体进行加固的方法。它通过改变原结构的内力分布、降低结构原有应力水平来间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4.4 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法
粘钢加固法方法是以减小结构的计算跨度和变形,间接提高承载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为了减小构件的计算跨度,常采用增设支点(包括柱支座和弹性支座)和采用托梁技术,从而改变结构的受力体系,使承载能力得以提高。
4.5 粘钢加固法
粘钢加固法是将钢板用结构胶粘贴在混凝土构件的外部,以提高结构承载能力的一种方法。论文参考。这相当于构件的体外配筋。该项技术目前已趋于成熟。
4.6粘贴纤维复合材料法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方法与贴钢加固法相似,只是加固用的材料是纤维复合材料,如玻璃纤维(GFRP)、碳纤维(CFRP)、芳纶纤维(AFRP)等。
5.结论
裂缝对结构有较大的危害。论文参考。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冰冻的影响。混凝土有了裂缝,水可渗入,当气温降到2℃以下时,水分就会结成冰,结成冰的水分膨胀,会导致沿裂缝边缘散裂。冻融循环每重复一次,这种散裂现象就会发生一次,这样裂缝符逐渐加宽:2)钢筋锈蚀 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长期作用使混凝土中性作用物质的碱度降低,丧失保护作用。当碳化到达钢筋表面时,若钢筋上有水溶液、氧和电位差,就会发生电化学腐蚀,使受力钢筋截面积不断削弱。另外,锈蚀的产物大约是钢筋被侵蚀体积的2倍~3倍,这种膨胀效应足以使外围混凝土产生相当大的拉应力,致使混凝土裂缝继续扩张。论文参考。影响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力 3)破坏结构整体性,降低结构刚度、结构承载力、耐久性,发生渗漏 4)加快混凝土碳化脱落,降低抗疲劳能力:5)影响美观效果。所以一旦建筑物出现裂缝就必须对其进行处理。建筑结构加固方法的不断进步都有利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勇. 粘钢加固工程实例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16) :57
[2] 黄锐聪. 混凝土结构补强施工技术探讨[J]. 科技资讯, 2009, (27) :61
[3] 李洪翠. 桥梁粘钢加固的质量控制[J]. 科技信息, 2009, (22) :647-648
[4] 和燕, 崔秀琴, 李丽. 钢筋混凝土梁粘钢加固的应用实例[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9, (04) :110-111
1.1 碳纤维加固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在利用碳纤维加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发展却很迅猛。1997年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率先开始了“碳纤维材料加固修补混凝土结构”的试验研究开发与应用,并被定为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随后通过采用进口的碳纤维材料在北京、上海、辽宁、江苏等省市进行了一些实际工程结构的补强加固,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2纤维复合材料嵌入式加固技术
纤维复合材料嵌人式加固技术是将加固材料放人结构表面预先开好的槽中,并向槽中注人粘结材料使之形成整体。目前国外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研究和应用,国内在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了这项技术的试验研究,但尚未应用于工程实践。
2.砖混结构裂缝种类及其产生的原因
2.1干缩裂缝:多发生在墙面抹灰层内,一般沿墙面长度方向每隔一段距离形成一条裂缝,这种裂缝开始随时问而发展,以后逐渐稳定。另一种干缩裂缝则呈不规则的龟裂或呈放射状裂缝,此类裂缝宽度较小。产生的原因有:①抹灰用砂过细或含泥量较大;②水泥安定性不好;③砂浆过稀,抹灰不实;④抹灰层失水过快,养护不好等造成抹灰层收缩较大而形成裂缝。
2.2砖墙温度裂缝:一般有如下规律:① 顶层重,下层轻;两端重,中间轻;向阳重,背阳轻;且这类裂缝与温度变化有关。②砖墙温度裂缝随部位不同而呈不同的形状。产生的原因有:① 屋面保温层,隔热保温性能差;② 砖墙砂浆标号较低,砌筑质量较差;③结构构造上处理不当,如采用半圈梁 。
2.3地基下沉裂缝:一般共同规律是:下层多,上层少;纵墙多,横墙少;外墙多,内墙少;斜向多,竖向少。产生的原因有:①地基不均匀下沉;②房屋过长未留缝,沉降不一;③平面复杂,转角较多;④ 高低层相差较大,未留沉降缝;⑤荷载与分布不均匀;⑥ 使用不当,地基浸水或地下水位上升(多发生于湿陷性黄土地区);⑦ 地基施工质量。
3.砌体裂缝的类型和防治方法
砌体结构裂缝的类型有斜裂缝、水平裂缝和竖向裂缝三种。斜裂缝有的发生在有现浇混凝土挑檐的平屋顶房屋和无保温屋盖的房屋顶层纵墙面的两端,一般长度在1开间~2开间范围内,外纵墙两端有窗时,裂缝沿窗口对角方向裂开。有的发生在底层至二层外纵墙的两端,斜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向沉降量较大的方向倾斜,裂缝下大上小。水平裂缝有的发生在平屋顶屋檐下或顶层圈梁下2皮~3皮砖的灰缝位置,一般沿外墙顶部连续分布,两端较中间严重。有的发生在底层至二层窗间墙的上下对角处,成对出现,沉降量大的一边裂缝在下,沉降量小的一边裂缝在上。竖向裂缝发生在纵墙中央的顶部和底层窗台处,裂缝上宽下窄。
根据裂缝产生的原因,要消除砌体裂缝。必须从根源上进行防治,尽可能在夏季或温暖季节,浇灌屋顶挑檐及圈梁混凝土,一般不要冬季施工。挑檐上最好做保温层,并达到规定的厚度:这样就能减小钢筋与混凝士和砌体之间的温差,避免顶部出现裂缝。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设置沉降缝、伸缩缝,提高结构刚度和施工质量,都能减少裂缝的发生。当然,处理好地基是防止墙体底部出现裂缝最有效的方法。
4.常用建筑补强加固方法
4.1 加大截面加固法
加大截面加固法是采用与原有构件同类的材料,通过增大截面的面积,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刚度,达到对原构件进行加固的目的。
4.2 外包钢加固法
外包钢加固法是把型钢或钢板等材料包在被加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外侧,通过外包钢与原有构件的共同作用,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刚度,达到加固的目的。
4.3 外加预应力加固法
外加预应力加固法是采用外设预应力拉杆或撑杆对结构构件或整体进行加固的方法。它通过改变原结构的内力分布、降低结构原有应力水平来间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4.4 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法
粘钢加固法方法是以减小结构的计算跨度和变形,间接提高承载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为了减小构件的计算跨度,常采用增设支点(包括柱支座和弹性支座)和采用托梁技术,从而改变结构的受力体系,使承载能力得以提高。
4.5 粘钢加固法
粘钢加固法是将钢板用结构胶粘贴在混凝土构件的外部,以提高结构承载能力的一种方法。论文参考。这相当于构件的体外配筋。该项技术目前已趋于成熟。
4.6粘贴纤维复合材料法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方法与贴钢加固法相似,只是加固用的材料是纤维复合材料,如玻璃纤维(GFRP)、碳纤维(CFRP)、芳纶纤维(AFRP)等。
5.结论
关键词:高层建筑,外墙砖砌体,防渗漏,施工技术,外墙渗漏
1前言
随着高层住宅楼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 发展 ,高层建筑质量水平得到提高。但目前因墙体裂缝、外墙框架结构梁柱与砌体围护结构间裂缝引起的房屋外墙渗漏、门窗渗漏、门窗与外墙交接部位渗水、饰面块材渗漏等现象,不但影响了房屋的功能和使用寿命,还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外观,并给维修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主要是由于在建筑施工中外墙防渗漏质量控制不严格及防渗漏施工工艺不到位造成的。在此,本文将主要从高层建筑外墙渗漏的原因、高层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这两个方面去论述,以供参考。论文参考,外墙砖砌体。
2高层建筑外墙渗漏的原因
2.1墙体的自身裂缝
(1)由于在剪力墙混凝土的浇筑过成中振捣不实,致使混凝土实体的密实度不够,从而形成渗漏通道。
(2)由于采用了墙、板同时浇筑的施工工艺,没有给墙体的混凝土留出足够的沉实时间,导致墙体沉实不够出现沉实裂缝。
(3)在混凝土的养护中,只注重混凝土墙的浇水养护,而对外墙面的养护不够,尤其在炎热的夏天会导致墙体内外温差大而产生裂缝;另外,对墙体的养护持续时间不够,致使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
2.2外墙面抹灰层的裂缝
对于高层建筑物,由于结构施工时垂直度较难精确控制致使在外墙的找平抹灰中,部分厚度过大(往往大于25 mm,甚至在末端达到100 mm),容易开裂,增加了漏水的可能性。
2.3填充墙砌体砖的裂缝
在砌筑时,由于竖向头缝砂浆沙浆和易性差,收缩大,强度低、不密实;砌体墙未按施工规定将砖预先充分湿润;砌筑不当等原因,在温度变化和风荷载摆动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砂浆干缩开裂,产生缝隙。
2.4外墙施工中留下的各种孔洞处理不当
外墙施工中留下的模板穿墙螺干孔、悬挑脚手架预留槽钢洞等预留洞孔,特别是剪力墙中的孔洞(用于穿拉杆),在封墙时不密实,产生缝隙。
2.5外墙铝合金安装处理不当
在外墙铝合金安装过程中,由于窗框安装不牢固、组合窗中拼管连接不规范、在天盘处没有设置滴水槽、铝合金或塑刚窗框四周打胶塞缝不严、窗台处未做泛水和窗框四周粉刷咬窗框等原因,致使窗框周围塞缝不严、空鼓,造成渗漏。
3高层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
3.1框架结构墙体的施工
目前,框架结构外墙常见的渗漏部位为框架梁下与砌体交接处的开裂、渗漏;外墙找平层空鼓、开裂、渗漏;脚手眼渗漏以及阳台根部渗漏等,而其主要的防渗漏施工技术如下:
(1)在施工前,应严格控制好砌块的质量,按照《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规定,应选用抗压强度大于5 MPa、干燥收缩值不大于0.5 mm/m、出釜后须保证有28 d养护期的砌块;加气砼砌块施工时的含水率宜控制在小于15 %(对粉煤灰加气砼砌块宜小于20 %),以克服砌块自身收缩引起的裂缝。
(2)砌块进场时,应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堆放,并做好防雨措施;同时合理布设构造柱、梁、墙体拉结筋等构造措施。
(3)采用揉压法砌筑,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的操作法砌筑,保证竖向头缝砂浆和水平灰缝砂浆的密实;施工前要严格按照施工规定将砖预先充分润湿。
(4)在砌筑过程中,不同干密度和强度等级的加气砼砌块不应混砌,其也不应与其他砌块混砌。
(5)施工中,框架结构墙体每日砌筑高度应控制在1.40 m以内,砌筑至梁底约200 mm左右处应静停7天,待砌体变形稳定后,再用同种材质的实心辅助小型砌块成60 °~75 °角挤紧顶牢;顶砖要按要求进行施工,必须充分紧实,勾缝密实。
(6)框架结构的柱边、梁底等交接部位,在施工时先要削除灰疙瘩,洗刷干净,随即用干硬1∶1水泥砂抹5 mm厚,浆填嵌密实,以避免交接处产生裂缝而形成渗漏。
(7)在不同材质交接处的抹灰前,为增加抹灰层的拉结力,应在交接处附加l层宽度为400 m的金属网;施工时,为使拉结效果达到最佳,应保持金属网与结构面保持3 mm~5 mm的距离。
(8)外墙部位最下一皮砖应满刷专用的面剂以确保不渗漏。
3.2外保温层的施工
(1)玻璃纤维网格布要选用质量好的,钢丝网应采用热镀锌的,布置时要充分的搭接长度,并做防腐处理。
(2)窗户周边及其角部集中部位应增设加强网,以分散其中应力。论文参考,外墙砖砌体。论文参考,外墙砖砌体。
(3)在结构变形缝处设置变形缝。
(4)保温抗裂保护层施工时,为保证抹灰与保温层的粘结强度,应选择优质的抗裂剂来配制抗裂砂浆。
(5)在保温层抹灰时,应分2次进行:第一次,应按楼层分段施工,其抹灰厚度控制在2 mm~4 mm,抹完一层待抗裂砂浆固化后,开始进行铺钉网施工,待钢丝网安装检验合格后,即可进行第二遍抗裂砂浆面灰施工;第二次的抹灰力度要大,以防止砂浆面层不出现裂缝,并增强与钢丝网的粘结力;两次抹灰总厚度应控制在5 mm~7 mm。论文参考,外墙砖砌体。
3.3外墙装饰面层的施工
(1)外墙抹灰前,应先做好基层处理,清除影响砂浆与墙面粘附力的松散物、浮尘和污物,并对墙面充分润湿,其含水率保持在10 %~15 %左右,以防止基层将抹灰层中的水分吸走而产生空鼓、开裂;有条件的可在抹灰前用水泥砂浆拉毛墙面,以加强结构层与砂浆的粘结效果;待稍干后检查墙面有无裂缝。抹灰完成后,应做好防雨防晒遮盖,应进行喷水养护。
(2)外墙装饰面砖镶贴前,应先清洗干净饰面块材,用水浸泡、晾干后再使用;应检查底灰空鼓裂缝,凡空鼓面积超过200 cm2,灰厚小于20 mm,收缩裂缝大于100 mm,深大于15 mm者均为渗漏隐患处,必须进行修补处理后,方可进行外墙饰面块料镶贴。
(3)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确保粘结砂浆饱满度,块料四周留缝宜6 mm~10 mm,先用勾缝器将粘结砂浆勾严溜实,再掺用素水泥浆,从黏结砂浆的表面再勾一次缝,凹入度不宜太大,最好勾成圆弧形平缝;要严格控制勾缝深,以1.5 mm~2 mm为宜;勾缝完毕后要注意湿润养护,密缝擦缝不得遗漏;拆架前应全面仔细检查灰缝饱满度。
(4)在涂料饰面施工前,应选用与涂料相匹配的腻子和封底涂料(如弹性涂料);应严格控制墙基体的含水率,必须控制不大于8 %,并选择透气性好、性能指标合格的、与外保温系统配套的外墙专用腻子刮对基底找平封闭。
(5)涂料饰面施工时,为防止裂缝、提高砂浆密实度、增强抗渗能力,一般分3次分别抹压:一是底层,则待EPS板检查合格后,选用聚合物抹面砂浆薄抹,厚度控制在2 mm~3 mm,然后在翻包网格布及门窗口、大角等部位,将增强网格布压入砂浆中,以不露出为准;二是压网层,则先将大面积的网格布铺平,无皱褶,然后由中间向两边用高标号的水泥砂浆压抹,并注意养护;三是面层,则是在压网格布砂浆湿润状态下,再用砂浆压抹一次即可。
3.4外墙细部结构的施工
(1)窗台处,应做出2 cm的圆弧和2 cm的向外坡度,以确保窗边不积水。
(2)窗框周边应提位勾缝打胶,窗后塞口要塞紧密,窗顶作鹰嘴处理,滴水槽的宽度和深度均不应小于10 mm。室外窗台抹灰前充分润湿基层,并涂刷素浆结和层,厚薄均匀一致,抹灰挤压密实,下框企口嵌灰饱满密实。
(3)阳台面砖作45 °倒口后,用水泥砂浆(掺20 %益胶泥)做表面抹缝处理,并做到接缝平直、光滑,填嵌连续密实,宽度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在外墙底部应设置200 mm高的现浇混凝土导墙,按每层控制在同一标高,以增强墙脚的强度和外墙体的抗渗性,增加房屋的耐久性且施工便利。
(5)穿外墙管道周边的孔洞(含外墙脚手架连墙杆拆架后的孔洞),在抹完前一定要严格按照防水要求,选用干硬性的砂浆,分2~3次进行封堵,不能随便处理,封堵厚度宜大于5 cm;封堵结束后,沿管周打上耐侯胶,预埋套管必须做成内高外低,形成泛水,并用膨胀水泥堵实。(6)外墙铝合金窗框周围的窗洞,应采用发泡聚氨酯塞缝,并分2次封堵,以确保发泡聚氨酯填满窗框的凹槽;待外墙施工完后,沿外框在其交接处打满防水密封胶,以确保其密封效果。
(7)屋面施工时,女儿墙墙根位置处砼应比屋面砼多浇注10 mm~15 mm,保证屋面女儿墙墙根施工缝高于屋面板。论文参考,外墙砖砌体。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外墙渗漏的原因很复杂,如墙体自身的裂缝、外墙面抹灰层的裂缝、填充墙砌体砖的裂缝、外墙施工中留下的各种孔洞处理不当、外墙铝合金安装处理不当等。建筑外墙一旦渗漏,不仅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影响建筑物室内装修质量,且维修非常困难,既耗资也耗时。论文参考,外墙砖砌体。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高层建筑外墙渗漏这一质量通病的防治,认真做好外墙的防水设计,并在施工过程中,狠抓施工质量管理,切实按规范规定要求精心施工,通过科学 、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并积极采用先进的新型材料,是可以有效控制高层建筑外墙渗漏问题的。
参考文献
1徐志玮.分析高层建筑外墙渗漏的原因与防治措施[J].广东建材,2006(4)
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3曹丽君.对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措施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9.35(12)
4江河.某高层住宅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与管理对策[J].福建建筑,2009(4)
5杨煦、刘超杰、年明.高层建筑外墙渗漏的原因及解决的技术措施[J].辽宁建材,2006(1)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成因分析,预防措施
1.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成因分析
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因素很多,但综合起来主要有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投入运营后超载车辆管理不严、气候条件影响等四个方面。下面就以上几种最常见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成因逐一进行分析:
1.1裂缝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主要有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两种。纵向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地基和填土在横向不可避免的不均匀性所造成的。
和纵向裂缝一样,横向裂缝也是不可避免的。横向裂缝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温度应力的作用而产生的疲劳裂缝。面层裂缝一旦发生冲刷、唧浆就会产生以缝为中心的下陷形变,同时引起裂缝两侧产生新裂缝甚至碎裂破坏。
1.2水破坏
所谓水破坏即降水透入路面结构层后使路面产生早期破坏的现象,它是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中最常见也是破坏力最大的一种病害。水破坏的主要破坏形式有:网裂、坑洞、唧浆、辙槽等。水破坏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施工中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沥青混合料拌合不均、碾压效果不良等导致的沥青路面空隙率过大所造成的。形成水破坏的原因除沥青混合料不均匀、空隙率过大有关外,还与沥青和碎石间的粘结性能或有无抗剥落剂、交通量大小、重载车比重及公路沿线降雨量等因素有关。
1.3松散
松散是由于沥青混凝土表面层中的集料颗粒脱落,从表面向下发展的渐进过程。论文参考网。集料颗粒与裹覆沥青之间丧失粘结力是颗粒脱落的主要原因。可能导致松散的情况还有:、集料颗粒被足够厚的粉尘包裹,使沥青膜粘结在粉尘上,而不是粘结在集料颗粒上,表面的摩擦力磨掉沥青膜,并使集料颗粒脱落。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集料含泥量超标所造成的。2、表面离析处往往缺少大部分细集料,离析面上粗集料与粗集料相接触,但只有在少数接触点沥青膜与集料粘结。随时间增长,沥青会老化,沥青膜剥落会使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减弱,孔隙中的水冻结会破坏粘结力,或足够大的摩擦力会破坏离析面上的集料颗粒而产生松散。3、沥青混凝土面层要有高密实度才能保证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如果混合料密实度不够,集料就容易从混合料中脱落而形成局部松散。
1.4泛油
沥青用量过大是产生沥青面层泛油的最主要原因。论文参考网。而沥青用量过大的主要原因有: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击实功不够。我国在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时通常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当初在开发和确定马歇尔试验方法时,选定室内试验的压实功是要使室内产生的密度等于路面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最终达到的密度。如果室内所用击实功产生的密度小于使用过程中所达到的最终密度,所选定的沥青用量就会偏多。2、施工控制不严和管理不善。有些施工单位在生产过程中私自改变配合比、沥青混合料拌合不均都是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局部沥青用量偏大的主观原因。3、少数施工单位习惯于使用沥青用量过大的混合料。有些人认为沥青用量越大,裹覆矿料的沥青膜越厚,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就越大。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包覆矿料的沥青膜越薄,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就越大。
1.5推移
推移的产生一般与基层施工质量、透油层洒布质量、超载车辆比重加大、沥青混合料性能不良等因素有关。在沥青混凝土路面铺筑前,由于基层表面清扫不干净、透层油洒布不均等都会容易造成沥青面层和基层粘结不良。沥青面层建成运营后在大量行车荷载(超载车辆)作用下,由于与基层粘结不良特别在沥青面层施工接缝处开始产生推移,随着时间增长,轮迹带两侧会产生壅包,甚至会出现由于推移而造成的严重裂缝。在基层平整度较差、面层厚度较薄的地段往往由于施工质量等原因,基层不平整会反映到沥青路面上,车辆荷载作用下面层不平整会愈加明显,形成波浪。
2.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预防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不能彻底消除,但是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现场施工质量等措施去预防,将其危害降到最低,从而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
2.1裂缝
1、根据纵向裂缝形成原因,在路基施工过程别在路基拓宽地段、路桥(涵)衔接处严格控制填土厚度及填料的均匀性,并保证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沥青路面进行半幅摊铺时,采取合理措施处理纵向冷接缝。2、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较稀(针入度大)的沥青有利于减少温度裂缝。混凝土均匀、压实度高、空隙率小,混凝土强度高且比较均匀,面层表面的薄弱处也就越少。3、在基层施工中,及时的养护、良好的接头处理及整体强度是有效防治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的有效方法之一。
2.2水破坏
1、选择合适的混凝土类型。沥青面层各层应尽量使用空隙率≯5%的密实型沥青混凝土。从当前的技术水平看,密实式粗集料断级配沥青混凝土既具有良好的不透水性,又具有明显优于连续级配沥青混凝土(如AC—16Ⅰ、AC—20Ⅰ、AC—25Ⅰ)的高温抗永久形变能力,用前者作为表面层时,还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SMA路面的广泛应用是最好的例证。2、使用优质沥青及抗剥落剂以增强沥青与碎石的粘附性。一般情况下,酸性石料(花岗岩、玄武岩等)与沥青的粘附性较差,所以在高等级公路中,宜使用针入度较小的沥青并采用抗剥落剂。严格控制细集料含泥量也是提高沥青与碎石的粘附性的有力措施。3、提高施工质量。施工前原材料的选用必须规格、均匀、合理,配合比设计必须严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沥青混凝土拌合的均匀性,防止粗细集料离析。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拌合温度、出场温度及碾压温度,混合料拌合温度过高会容易造成沥青老化,与集料的粘附性也会明显降低,严重时会造成面层局部色泽不一致等现象。论文参考网。4、严格控制超载车辆。公路管理部门应该按照《公路法》及交通部《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规定》的要求对超载车辆进行强制卸载,并在入口处设卡不得让超载车辆进入高速公路。
2.3松散
1、选用合格的原材料,特别严格控制细集料含泥量及矿粉掺量以增强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2、严格控制施工温度及压实效果。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过高会导致沥青老化,降低与矿料的粘附性;温度过低会导致混合料压实困难,造成混合料内部空隙率过大。3、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均匀性,防止混合料离析。
2.4泛油
由于泛油往往是沥青用量过大造成的,所以在配合比设计阶段必须严格按照试验规程进行最佳油石比的选定;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进行施工,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生产配合比。
2.5推移、壅包、波浪
1、加强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提高基层平整度是有效防治病害的条件之一。再者,沥青面层铺筑前透层油的洒布尤为重要,透层油洒布前首先必须认真清扫基层表面浮土及杂物并且保证透层油洒布的均匀性和设计用量,提高基层与面层的粘结力。2、有效阻止超载车辆。随着油价上涨等原因,近年来超载车辆越来越多,与设计荷载相比超载十分严重。在重荷载重复作用下,特别在车辆启动或刹车频繁的叉路口及转弯处沥青路面很快产生破坏,推移、裂缝尤为常见。
3.结束语
总之,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无论设计方面、还是施工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鉴于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早期化的特点,在优化设计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现场施工质量,规范施工,尽量在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同时,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投资效益。
【关键词】质量通病;墙面抹灰;厨房、卫生间渗漏;楼层地面渗漏;屋面防水
一、墙面抹灰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墙面抹灰出现通病的原因
(1)墙体问题
在选择模板隔离剂的时候不得当,从而让混凝土的表面出现隔离层,这样也就将粘结能力降低了。如果砌体材料没有达到质量要求,那么砌体强度就会不足,从而降低了砌体应变能力,如果组砌的时候方法不对,没有根据要求来设计拉结筋,那么就会让墙体出现裂缝。对于混凝土梁、柱和砌体间的结合缝,如果没有特殊处理,那么在抹灰以后就会局部空鼓或是产生裂缝。封补空调洞、通风口、消防管、给排水管的方法不对,那么也会在抹灰以后出现空鼓、开裂。
(2)抹灰前的墙体表面处理问题
清理墙体表面的粉尘不够彻底,这样就会影响到和底灰之间的粘结。在进行抹灰以前,墙体表面不够湿润,这就会让砂浆中的水分过多、过早被墙体所吸收,那如果抹灰层没有得到充分的水化,就会出现空鼓、裂缝问题。墙面没有使用打毛涂刷界面剂,这样底灰也不能与基体牢固的粘结在一起。
2防治措施
(1)针对墙体问题的防治措施
对于混凝土模板要选择适合的隔离剂,一定不能选择油性的材料,要使用脱模剂或是脱模粉,在涂刷干燥以后再使用。对于进场的材料要严格进行检验,保证施工时所使用的材料都是合格的。砌体组砌方法要正确,要根据规范要求来设置抗震筋、拉结筋,同时也要强化砌体的抗剪强度和刚度,从而让墙体避免出现裂缝问题。
(2)做好墙体表面处理工作
在抹灰之前,要认真的清扫墙面粉尘,清理过后用水冲洗,保证墙面的湿润度,像是轻质加气砼墙吸水的速度比较快,那么就要在抹灰之前再次浇水。在抹灰之前要对不一样材料的墙进行粘结处理,像是混凝土墙就可以打毛或者用界面剂来作为粘结层,各类的墙体都可以使用界面剂来做粘结层,在其终凝以后进行养护,让其强度符合标准,然后再开始抹灰施工。
二、厨房、卫生间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厨房、卫生间出现通病的原因
(1)厨卫间四周墙体自楼面直接砌多孔砖,设计时没有采取结构防水措施。
(2)厨卫间楼面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自防水作用大大削减。
(3)穿越楼板的管道周围浇筑混凝土不密实,或混凝土未认真养护,立管在混凝土终凝前有松动,使后浇筑混凝土散裂,造成管道根部渗漏。
(4)施工时未认真做好地漏泛水,排水不通畅,造成积水,地漏失去排水作用,造成地面积水沿地漏的渗漏。
2防治措施
(1)设计方面:卫生间地面按要求设计排水坡度,卫生器具(设备)标高与结构标高相统一,合理确定地漏位置,确保地面积水排入地漏。
(2)合理确定卫生间地面与其他房间地面的高差,防止卫生间地面积水进入其他房间。
(3)合理确定卫生间的防水材料及墙面防水高度、施工方法。
(4)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采购材料(设备),并坚持材料进场的验收和报验制度。
三、楼层地面渗漏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楼层地面出现通病的原因
(1)穿板管道周围水迹斑斑,顶棚墙角,时间长了顶棚抹灰层会脱落,严重的水滴不断,有时还会引发厨房,卫生间甚至其他房间的漏水,直接破坏了室内的装修,严重的会给房屋结构带来很大的隐患。
(2)现浇板混泥土的配比达不到设计要求,抗渗性能低,混泥土振捣不够密实,以及四周混泥土上翻高度不够,穿板管道周围填堵不密实,穿板套管高度不够,防水材料不合格、涂刮铺贴不均匀、粘结不牢、局部漏铺等。
(3)地面坡度不明显或地漏标高控制不当,造成地面积水也会导致渗漏。
2防治措施:
(1)在管道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抓好上下水管道,穿楼板预留洞,套管的留置。要认真核对图纸,依照图纸准确定位,并认真配合土建施工,不能遗漏,避免剔凿楼板,严格控制卫生洁具出水口标高。地漏做完后,箅子需要低于面层5-10mm,地漏水封高度不能小于50mm。
(2)采用防水砂浆找平层,抹灰前先将基层清理干净,并洒水湿润,找平层应保证平顺,不空鼓、不开裂且有找坡。沿四周墙角做不小于r=50mm圆弧,所有穿楼板管道根部应做不小于r=50mm,高50mm的台墩。
(3)必须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做好防水施工,防水材料涂膜粘要牢固,四周泛水高度不小于300mm,并保证施工后至少有7天自然干燥时间,同时认真做好成品保护,避免过早上人,发现破损后应及时修补。
(4)当防水层施工完毕后,需要做蓄水试验,蓄水深度在地面最高处应有2mm的积水。一旦发现渗漏要及时返修,同时,蓄水时间不少于24小时,以不渗漏水作为合格标准。
四、屋面防水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屋面防水出现通病的原因
(1)卷材接头搭接不够、粘接不牢、泛水渗水,保温层内存有水蒸汽使卷材起鼓。
(2)防水材料存在杂质、露胎、裂口、孔洞等缺陷。
(3)防水卷材物理性能较差,低温脆裂,高温流淌、滑动,抗老化性、不透水性能不符合要求。
(4)女儿墙、山墙与屋面结合部位渗漏;变形缝、天沟、檐沟等部位的渗透;屋面穿管漏水。
2 防治措施
(1)屋面防水施工前要仔细检查防水材料,有外观缺陷的及性能不合格的严禁使用;卷材施工要规范,屋面坡度小于3%时,卷材宜平行屋脊铺贴,屋面坡度在3%~15%时可垂直或平行屋脊铺贴,搭接不应小于100毫米,搭接处应满粘,在结构变形缝处采用空铺、设附加层并用砂浆做成圆弧型返坡。天沟、檐沟、檐口、泛水和立面卷材收头的端部应裁齐,塞入预留凹槽内,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最大钉距不应大于900 mm,并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
(2)防水卷材施工前,应观测找平层或保温层的含水率,若含水率过高应采用烘干或排汽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保温层施工过程中不能浸水,应按规定设透气孔并保证透气孔高度合适。否则,极易产生起泡等质量通病。
(3)加强屋面与山墙、女儿墙的拉结,增加拉结钢筋或小立柱,使其与压顶梁连接,形成对女儿墙的约束。
(4)屋面有穿管时,按要求做出圆弧和高台处,再做防水层,注意做好泛水。必要时可做套管,在出屋面的管道上焊帽,这样管道可自由伸缩,不会出现新渗漏。
五、结束语
建筑质量如何不只关系到建筑日后的使用情况,同时也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因此我们就要找出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时的纠正这样问题,对施工过程要严加管理,将建筑质量放在第一位,从而最大程度减少、消除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卢娜娜.吴学慧.赵凤鸣. 墙体抹灰空鼓及裂缝的防治措施[期刊论文]-黑龙江冶金2010,30(4)
论文关键词:市政道路改造纵向裂缝裂缝防治纵向裂缝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市政道路事业的发展,既有市政道路逐渐不能满通需求,需要进行拓宽改造,但在改造过程中容易产生纵向裂缝。文章结合市政道路改造施工经验,分析了产生纵向裂缝的原因,并从路基施工、路面结构的施工、路面纵向裂缝的养护维修等方面探讨了纵向裂缝的防治措施,为工程实践提供经验。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政道路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既有市政道路逐渐不能满通要求,需要对旧路进行拓宽改造,扩大通行能力。旧路加宽改造后,由于新旧路基间存在着沉降和变形差异,可能造成路面结构层的层底脱空,从而使路面结构开裂。为改变路面结构的这种不利受力状态,通常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是采取可靠而有效的地基和路基处治措施,以减小新旧路基间的沉降和变形差异;二是加强路面结构层的设计,以改善路面结构的不利受力状态。本文结合笔者参与的城市既有道路改造施工经验,分析了路基的受力变化对路面结构纵向开裂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产生纵向裂缝的原因
导致旧路拓宽改建工程路面出现纵向开裂的原因很多,其中原路基底部地基土的沉降固结状态、拓宽处土基的水文物理力学性能、路基拓宽后土基新增的作用力对沉降变形的影响等为主要因素。这些因素间的作用也比较复杂。通过定性分析可知,原市政道路因增设补强层和铺筑新面层,增加了下部土基的压力,拓宽部分地基相应外加的压力分别使地基沿路基横断面发生不均匀沉降,其中拓宽部分的沉降量大于下部土基,当路基压力大于地基极限承载力时还会使路基坡脚附近(可能在坡脚内,也可能在坡脚外)发生沉降,若路基压力大于土基极限承载力,还会引起路基坡脚附近区外的拓宽区地基隆起,这时路堤将因沉降变形过大使市政道路发生严重的损坏。笔者通过对纵向裂缝的调查观察和定性分析,可知新老路基出现差异沉降是最终使路面产生纵向裂缝的根本原因,具体而言,产生纵向裂缝的可能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土基地质差,导致新老路基底部土基因荷载的增加发生沉降。但原路基下的地基因在改造时已基本固结沉降到位并且所增加的荷载远小于新拓宽部分,其沉降量大大小于新拓宽部分地基。
2.新路基本身所用的填筑材料、压实度等设计施工中存在一定问题,造成新路堤本身出现沉降。
3.因施工工期短,土基及新路基的固结下沉未到位,工后沉降大。
4.施工后新老路基出现差异沉降,路基失去稳定,表现为路堤内的破裂面(顶部破裂面在老路范围内)外的土体下沉侧移,将路面拉裂造成纵向开裂。
5.新老路基结合部结合强度不足。
二、纵向裂缝的防治措施
纵向裂缝作为市政道路拓宽改造的质量通病,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及时处治”的原则,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设计,提高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等方法进行有效预防,努力减少路基的差异沉降,最大限度地减少和延缓裂缝产生的概率和程度,对已发生的裂缝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治、控制裂缝的发展、恢复路面功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一)市政道路拓宽改造路基是关键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并承受由路面传递下来的各种荷载,因此,路基的坚实和稳定是保证路面强度与稳定性的重要条件之一。充分认识路基的重要作用,是市政道路建设的治本之道。旧路改建工程对路基施工的技术要求高,是因为旧路改建都必须进行加宽和加高及旧路原排水系统的处理。任何施工不当的措施和土方工程的弊病都难以在今后的养护中改正,因此在改建工程中,处理好旧排水沟和旧砌体、新老路路基结合部的界面的处理、路基加宽及加高是整个改建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
1.旧路排水沟和旧砌体的处理。(1)旧水沟:在路基加宽的过程中,原旧路排水沟将被挖掉或覆盖,对于填方路段的水沟,首先要将旧排水沟上的砌体及杂物挖除掉,然后用与其相同的土壤或砂性土填平,再用机械夯实,其压实度不能低于老路基土壤的压实度,新填土壤的压实系数应力求达到98%以上,只有具备这个条件才可能在路基加宽和边沟回填的地方防止形成沉陷。(2)拆除旧砌体:改建工程中填土高度一般都不大,旧砌体应该拆除,因为旧砌体和新填筑的路基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相差很大,特别是对水的浸润和吸收量不同,而土的含水量又是影响路基压实度的重要因素,因此施工过程中,先拆除旧路缘石,然后把旧路挖成宽度不小于1m的台阶;同理,也必须拆除旧路肩和路堤上的挡土墙,避免引起不均匀的沉降。
2.路基加宽施工工艺。路网改建工程中,要求尽量使用合格的老路基,这就存在不同程度的加宽。路基加宽的方式有单侧加宽和双侧加宽两种形式。在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情况下,选择单侧加宽,这种加宽方式的路基只需一侧加宽,便于施工,加宽较双侧的大,压实度也容易保证,且基底处理一系列施工工序都在一侧进行,施工进度也快。但这种方案也有缺点,当路面加宽较大时,路面结构的一部分位于旧路基上,而另一部分则可能在新建的路基上。由于新旧路基的强度和密实程度不同,新旧路基会产生不同的沉降,因而会引起路面沿接缝出现纵向裂缝,针对这一缺点,我们对新旧路的衔接采取如下措施:(1)拓宽路堤地基的处理:拓宽路堤地基情况良好时,清除表土碾压密实后,进行路堤的填筑。当地基为不良的地基时,出现厚度小于3m的不良土,挖除采用换填处理,分层碾压密实,分层厚度为0.2~0.3m,出现淤泥或软弱土层厚度小于3m时,采用抛石挤淤方法处理,石料采用没有风化的开山片石,片石不小于30cm。出现厚度大于3m时不良土、淤泥或软弱土层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可采用排水固结法、粒料桩、粉喷桩、加筋土法处理。(2)路堑的拓宽:首先在上边坡设计排水沟的位置做好临时排水沟,然后自上而下挖土运走,最后修整边坡,按前面已述方式处理旧水沟,并对已拓宽的土基路肩进行干燥处理。(3)纵向搭接:旧路改建纵向出现搭接时,沿路线方向将旧路挖成宽度不少于1m的纵向台阶。(4)路基填料的选择:路基加宽的填土部分应当与老路基完全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最好的办法是使用与老路相同的土壤,当无法做到这点时,可采用石灰改良土,并严格遵守填筑规定,每层厚度为0.2~0.3m,虽然比原来设计增加了一些费用,但是将来可使路面寿命延长,并减少养路费用。(5)路基压实:路基压实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土体的密实程度,降低填土透水性,防止水分积聚和浸蚀,避免路基软化及因冻胀引起的不均匀变形,确保路基在全年各季内均具有设计要求的强度和稳定性,提高市政道路的使用品质,并减薄路面提供有利条件。对于旧路加宽而言应当注意的是:结合部必须碾压到位,如大型压实机械无法压到边,就要用小型振动设备压实,确保拓宽路基任何部位压实度均符合要求。
(二)市政道路改造拓宽路面结构的施工关键技术
1.确保原材料质量加强对原材料的试验检测工作,确保使用合格的材料。
2.材料级配符合规范要求。
3.优化施工组织,严格现场管理。
对路面基层而言,要保证混合料拌和均匀性,必须采用厂拌,摊铺时最好采用摊铺机摊铺,可以减少粒料离析现象,有利于控制平整度和压实度。对于路面沥青下封层,采用乳化沥青,建议采用专用机械(稀浆封层机)铺筑;如采用人工配合撒布机,必须分层铺筑,不能以单层式施工,否则不能保证封层厚度,至于选择两层还是两层以上的施工方法,要根据封层厚度特点。经过实践,还是采用热沥青石屑(中、粗砂)封层效果较好。对于沥青混合料面层,从拌和、运输、摊铺各个环节上都应严格按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尤其要控制好混合料的温度,避免油温过高,造成沥青老化;保证摊铺和碾压的最低温度,同时控制碾压遍数及压实度。处理好碎石级配等方面的要求外,还应注意摊铺的均匀性,避免出现大、小粒料离析现象。只有我们严格的控制施工质量,使其各种材料充分发挥效果,才能有效的控制加宽段裂缝的产生。
(三)路面纵向裂缝的养护维修
通车后路面出现纵向开裂应及时进行处治,防止因路表水渗入路面而造成结构层更严重的损坏,使路面功能得到及时恢复,并延长面层的使用寿命。
1.加强观察,裂缝出现后,及时用热沥青等灌缝材料封闭裂缝,防止雨雪水下渗。
2.对缝宽大于4mm且已稳定的纵向裂缝,沥青路面则铣去原沥青面层(宽度一般在50~100cm),将基层顶面的裂缝进行灌缝处理洒黏层油后恢复面层,混凝土路面则可采用条带修补或更换混凝土板的方法,同沥青路面一样,需对基层的纵向裂缝处理后恢复混凝土面层。
3.针对缝宽大于4mm,并且裂缝还在继续发展的情况,则在裂缝处开挖至基层(开挖宽度大于50cm),将基层裂缝用热沥青灌缝处理后在基层表面均匀涂刷黏合剂及改性沥青,加铺二层至三层土工布(土工布之间需涂刷如改性沥青等黏结材料,土工布宽度在缝体两侧不小于15cm),再重新铺筑面层。对基层有明显损坏的,或路基严重不稳定的,则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取代沿裂缝纵向开挖出的原路面的基层、底基层,从而增加路面基层的抗裂性能,修复后可延长路面的使用期限。
参考文献
[1]孙四平,郭忠印,等.旧路加宽综合处治方案设计的几点考虑[J].华东市政道路,2002,(5).
关键词:混凝土 结构裂缝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几年随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商品混凝土的用量也不断增加,泵送施工方法的出现提高了混凝土施工效率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增加了混凝土裂缝控制的难度。
混凝土自身原因分析
1.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由干硬性、预制化转为高流态泵送施工,水泥用量、用水量、砂率随之增加,由贫混凝土转为富混凝土,加大了自身收缩。
2.水泥
由于新修改后的水泥标准中,未对其比表面积上限值做规定,导致水泥细度增加,早期强度偏高,同时相应的水泥水化速率加快,对混凝土热峰值控制极为不利。因此水工规范明确规定了水泥的比表面积及熟料组分要求,使用低比表面积和低水化热的产品,可有效防止裂缝发生。
3.矿物掺合料
研究表明,粉煤灰的掺入可降低混凝土的自身收缩,矿粉的掺入增加混凝土的收缩,但缺乏试验方法,按照《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收缩试验方法不能准确反映出收缩值,因其试验为成型脱模后测量,而收缩主要发生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的时间。
此外,泵送剂的使用也增加了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概率,掺入高效减水剂,使混凝土水胶比降低,抗压强度提高,但是水胶比越低,收缩值越大。
裂缝分类
1.按照产生时间划分
1)施工阶段产生的裂缝(0-3天)
2)早期裂缝(3-28天)
3)中期裂缝(28-180天)
4)后期裂缝(180-720天,最终20年)
2.按照裂缝产生的原因来划分
按照裂缝产生原因,可分为结构变性裂缝和无荷载变形裂缝,结构变性裂缝又可分为外荷载引起的裂缝、地基变形引起的裂缝和结构温差引起的裂缝。无荷载变性裂缝可分为收缩裂缝、塑性裂缝、腐蚀裂缝、碱骨料反应裂缝等,但裂缝的发生往往是诸多因素的相互叠加产生的。
三.裂缝产生原理
混凝土裂缝在非荷载作用时产生的基本原理是:当混凝土由于自身的或外界的影响产生体积变形时,受到约束产生应力,如果所产生的应力大于混凝土自身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例如大体积混凝土是由于水泥水化时产生的水化热导致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升高,会使混凝土发生体积变形;大面积施工的混凝土由于干燥收缩会使混凝土发生体积变形等,而当这些变形受到约束,所产生的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开裂。
四.工程裂缝实例及原因分析
楼面板裂缝
此类裂缝比较常见,几乎占开裂案例的50%以上,裂缝一般为施工阶段产生,是比较典型的塑性收缩裂缝,出现时间一般为混凝土终凝前,产生原因为混凝土失水速率过快,研究表明,当混凝土表面失水速率每小时超过1㎏/㎡时,必须采取防止混凝土塑性收缩而开裂的技术措施。
2013年5月份我公司施工某普通住宅工程,总工程量270m³,上午九时开始浇筑,由西向东浇筑,下午六点浇筑完成,第二天中午施工方电话通知该层楼板最东侧出现裂缝,到场后观察,东侧表面出现收缩裂缝,呈大致条状,而西侧混凝土未出现裂缝,该项目部质疑该区域混凝土存在质量问题。当时对施工企业做如下解释,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受温度影响,正午时分浇筑的混凝土由于环境温度较高,水化反应较快,初凝时间相应提前,做有效的二次抹压可将已经收缩开裂的未凝结的混凝土裂缝抹压愈合,而最东侧浇筑的混凝土浇筑时环境温度已降低,混凝土凝结时间延长,如果施工方提前二次抹压,就起不到相应的作用,加之当晚有4-6级风,构件表面未进行覆盖,导致了此类事件。
楼面板混凝土裂缝虽比较常见,但比较好控制,其成因受外部环境、施工养护及混凝土凝结时间控制,最有效的办法是遵守十六字准则“二次抹压、及时覆盖、足龄湿养、控制进度”此类裂缝可防可治。
2.地下室剪力墙竖向裂缝和窗洞口处45°裂缝
一般地下室外墙都采用抗渗混凝土浇筑,但裂缝时有发生,经常发生在两构造柱正中间,且比较均匀,每个柱中间都有相应裂缝,因此施工方必然找预拌企业,质疑混凝土配合比中膨胀剂掺量问题。针对此类问题,产生原因不排除膨胀剂掺量不足,因此类收缩裂缝是由于混凝土自身收缩引起的,而膨胀剂未能起到补偿收缩的功效。但是膨胀剂的检验标准中,限制膨胀率的测定是成型后即转入水中养护7天,然后转入空气中养护28天。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侧模的拆除一般为浇筑后两天以内,剪力墙模板拆除后,一般要求喷水养护或挂湿棉毡饱水养护,实际工程中大多刷涂养护剂养护,但养护剂的保水效果参差不齐,影响了混凝土中膨胀剂的正常功效发挥,往往起不到膨胀剂本身应发挥的作用。在实际工程观察中,通过延迟拆模时间,可以得到较好的混凝土养护条件,这也是同一批供应的混凝土梁板强度高于墙柱强度的原因。
另外,浇筑过程中的分层浇筑也至关重要,《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中关于浇筑竖向尺寸较大的结构物时,应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宜控制在300mm-350mm,施工过程中,往往采用整体浇筑一次性浇注成型,未给混凝土塑性沉降留下时间,导致了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收缩加剧,在地下室剪力墙门窗洞口处,容易发现沿直角处有45°裂缝向外延伸,还有墙与梁板交接处的裂缝,都有此类因素。
结语
商品混凝土是一种特殊商品,其以一种半成品状态交付使用,若出现裂缝问题,很难具体明确划分责任,导致相互推诿。因此,双方在配合过程中应相互包容,紧密配合,认真遵守十六字准则“二次抹压、及时覆盖、足龄湿养、控制进度”的要求,混凝土裂缝可防可治。
参考文献:
1.混凝土裂缝控制中的材料选择孙跃升 仲朝明 古郑学 丁宁 化工出版社
2.现代混凝土早期裂缝控制技术讨论周岳年 13年年会论文集
3.高层建筑地下室剪力墙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技术研究崔庆怡13年年会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