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7 18:02: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数字营销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数字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数字化生存是关键因素。各种数字化技术将融入企业从研发、生产到营销的整个业务过程。特别是随着整个社会Internet使用进程的加速,电子商务的不断繁荣,企业营销环境正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顾客需求瞬息万变、营销技术特别是数字化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如不能适应客户“个性化营销”、“深度营销”、“微营销”等需求,不能比竞争对手更快地响应市场的变化、不能持续改善客户满意度,便不能生存与发展。
一、数字化营销
(一)什么是数字化营销
数字化营销(DigitalMarketing,DM)是指企业为了促进产品销售而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营销对象和营销行为展开的一系列如调查、宣传、策划、包装、企业经营理念传播、公众消费趋势的引导、推销和促销等活动。它要求企业以营销活动为对象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的信息集成、应用与共享系统建设。它将企业各部门、各区域、甚至商务伙伴的信息通过数字化、标准化、计算机处理和网络传输,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利用各类信息源,构成一个完整的营销信息模型,以便于彼此间通过网络这一信息高速公路相互查询、协作、共建共享,并避免信息源、知识源的浪费和低水平重复,从而提高营销活动的效益和效率,带动企业的全面、高速度、可持续发展。
(二)数字化营销的深度理解
1、数字化营销不仅仅是信息化技术
人们对数字化营销普遍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认为数字化营销应该作为一个技术问题来考虑,而不是作为一个营销管理问题来看待。造成有的企业认为只要建立了营销信息系统、MIS(管理信息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CIS(客户信息系统)等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把各种营销信息电子化、数字化就实现了数字化营销。而实际上数字化营销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和人们固有的思维模式。企业对数字化认识不足以及营销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定位不准确将造成数字化营销的失败。
2、数字化营销不仅仅是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NetworkMarketing,NM)是指借助于互联网络、电脑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来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更强调运用网络技术实现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在线咨询、产品销售和客户服务等营销工作。而数字化营销更强调能够把营销数据变成营销信息,把营销信息变成营销知识的一个很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因此网络营销只是数字化营销的一个重要环节。生存在数字化时代的企业最终将成为一个全面集成的数字化企业,它是建立在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框架和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管理方法、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能够不断创新和持续改进的成长数字化方案。
3、数字化营销是数字化时代的营销哲学
数字化已深入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所有社会领域的“主概念”,它向各个领域进行渗透,甚至成为支配诸多领域的重要机制。但数字化营销的实施并不仅仅是将企业营销业务与数字化技术相匹配的过程,而是要以适应数字化生存环境为目的,真正解决“企业的生续力”为目标,通过重组营销管理模式,改造营销管理手段,优化营销业务流程,从而实现营销管理创新。因此数字化营销必然是一个以营销管理创新为导向的变革,是企业在数字化生存时代的营销指导思想。企业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字化营销管理模式,把提高营销管理水平和环境适应能力作为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首要问题。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的数字化营销
电子商务主要是指交易方式的电子化,可以将电子商务简单地理解为电子交易,电子商务强调的是交易行为和方式。
(一)电子商务背景下数字化营销的发展
随着国际互联网商业应用的不断普及与深入,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重心已逐渐由若干年以前的企业内部的内联网、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外联网转移到无所不能的国际互联网上来。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而在这当中,最重要的、最能体现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差别和优势的是信息流、资金流的电子化。可以说电子商务的本质是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包括与外部客户的、内部运作的和与后端供应链之间的信息的交流和沟通;而数字化营销的核心目标就在于营造良好的网上经营环境,使企业和其目标客户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通达顺畅。
无论传统企业还是网络企业都需要数字化营销。数字化营销拉近了企业与国际互联网之间的距离,拓展了企业的电子商务视野,加深了企业对电子商务的了解,企业的电子商务目标变得更为清晰、具体,并且唾手可及。
虽然全程性的电子商务必须解决与电子支付相关的技术、经济和法律等问题,同时也要有高效、低成本的配送系统的支撑。但对于各类企业而言,在具备这些条件之前,数字化营销可以率先开展,并给企业带来效益。而企业介入数字化营销,则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问题。企业即使还没有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站点,也依然可以在国际互联网上宣传和推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国际互联网黄页、电子邮件、网络广告、网络信息等手段来开展数字化营销活动,而且成本也在大多数中小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其效果也是不错的。由此可见,数字化营销要解决的是电子商务信息流中与客户之间信息双向沟通的问题,是企业在现有条件下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先行环节,因而它不仅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开展电子商务的基础。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的数字化营销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国际互联网无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从而使网络经济时代的超时空发展扩大了企业经营的空间,贸易双方可随时通过国际互联网洽谈商务。数字化营销就是利用互联网的超时空特征来展现出这种营销方式的极大魅力,使经营规模日益扩大,并已成为市场主流的趋势,根本原因在于它所具备的竞争优势:
1、人性化优势
当今时代,无时无刻不在提倡“以人为本”。国际互联网络上的营销活动是一对一的、理性的、客户主导的、非强迫性的、循序渐进式的,是一种人性化的营销活动。它可以避免强势推销的尴尬和干扰,并通过信息提供与交互,与客户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客户将拥有比以往更多的选择自由,其购物更显人性。而企业也可以根据客户的反馈信息通过自动服务系统提供特别服务来满足客户的个性需求。因此,数字化营销是一种强调个性化的、更加人性化的营销方式。
2、经济优势
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营销活动,实质是一种无空间、时间限制的信息的交换,代替了以往的交换形势,由查询商品信息、商品订购至交易完成以及售后服务在合法的条件下不受任何限制的一气呵成,是一种全程的营销渠道。此外,企业还可以借助国际互联网将营销活动进行统一设计、规划和协调实施。因此,企业可节约大量的生产销售成本。而客户则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优惠的价格,甚至可绕过中间商直接同生产者进行商务活动,能以更低的价格实现交易,使企业与客户实现双赢。3、服务优势
数字化营销依托于国际互联网,在国际互联网上可以展示商品目录,提供有关商品信息的查询,可以通过网络和顾客做互动双向沟通,收集市场情报,进行产品测试与消费者满意调查等,是产品设计、商品信息提供以及服务的最佳工具,为厂商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网络的最大的特点在于快捷、准确,能够及时反映客户的意见,及时与客户沟通,满足客户的合理要求,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努力改善与客户的关系。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在国际互联网上开展营销活动,使整个市场充满了活力,客户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也使客户拥有了更大的权力。因而企业只有不断改进服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4、可持续发展优势
国际互联网的使用者数量快速成长并遍及全球,使用者多属年轻、中产阶级、高教育水准的群体,由于这部分群体购买力强且具有很强的市场影响力,因此是一个极具开发潜力的市场主体。国际互联网还是一种功能最强大的营销工具,它同时兼具渠道、促销、电子交易、互动客户服务以及市场信息分析与提供等多种功能。它所具备的一对一营销能力,正符合了直接营销与关系营销的未来趋势。此外,数字化营销是建立在以高技术作为支撑的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上的,企业实施网络营销必须有一定的技术投入和技术支持,改变传统的组织形态,提升信息管理部门的功能,引进复合型人才,使企业才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由此看来,数字化营销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的优势是其它以往任何营销方式所无法比拟的。同时,这种营销方式也是网络经济时代的趋势。
三、电子商务背景下数字化营销的应用
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就应该掌握营销策略,深入的开展数字化营销。在以国际互联网为媒介进行商务活动的电子商务时代,导致了企业市场营销环境的巨大变化,企业如何借助有效的营销手段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参与全球范围的大竞争,是重中之重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背景下数字化营销的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
数字化营销的理论基础是从财务管理中杜邦分析法中延伸出来的: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净资产收益率的高低首先取决于资产净利率的高低。而资产净利率又受两个指标的影响,一是销售净利率,二是资产周转率。要想提高销售净利率,一方面要扩大销售收入,另一方面要降低成本费用。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资产占用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影响资产周转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资产总额,由杜邦分解式和杜邦结构图均可见:销售净利率越大,资产净利率越大;资产周转率越大,资产净利率越大;而资产净利率越大,则净资产收益率越大。数字化营销的信息反馈机制主要是加快资金周转率,提高企业财务投资中心的效益,降低库存损耗,加快流动资金的周转,降低利息损耗,降低成本中心的成本。对利润中心来讲主要是扩大产品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来提高利润中心的效益。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数字化营销要解决的问题
1、解决企业营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企业盲目地生产,是企业由于对市场销售的情况无法及时统计和做出反应,从而造成产品库存加大,资金周转时间加长,货款回收不及时等问题。这不仅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降低了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和盈利能力。而且也影响企业的形象,降低了企业品牌的价值。
2、解决促销的局限的问题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各商家为了促进产品销售,使出了浑身解数,各种各样的打折、促销外加礼品赠送等满天飞。但是,纵观大多数商家的这些行为,都只是为促销而促销,并没有将市场营销的其他元素通过促销行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造成市场在促销过后人走茶凉的局面。促销一方面使企业利润下滑。
3、解决广告效率不高的问题
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媒体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的快节奏和娱乐节目的繁盛导致消费群体对广告接受效率的大大降低,每个中国人平均每天要受到500次广告的骚扰,而在美国这个数字是5000次。一方面企业花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投入广告宣传,而另一方面广告的有效率却在大大降低,曾有人用短信互发了200万条信息,回信者只有50人,造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广告没有针对性,就是对消费群体没有根据消费情况进行细分,也就是没有探明鱼群的所在,漫天撒网而所得甚少。
从电子商务背景下数字化营销的出发点可以看出,数字化营销不仅是对经销的产品信息化处理,而且更是企业管理一个重要延伸,数字化营销就是将经销实际运作中所涉及到的资源数据,各类下线经销商、分销商、终端的基础数据,销售及服务所产生的数据,终端及消费者所反馈的数据和产品真伪所给定的防伪数据等等,进行收集整理,集中分析处理并用于企业生产的指导和管理。
四、结束语
在电子商务背景下,数字化营销服务是给企业营销一个快速精确的营销数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大增强企业和客户,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交互,目的使企业管理更容易把握管理的火候,数字化营销服务可以做到智能化,不简单是一套软件,一个系统,一个模型,也不是像财务管家婆一样是一套财务分析软件,人的智能和营销系统准确的信息反馈加起来要远远胜过一套软件在企业的实施,因此数字化营销的服务比EPR或软件管理更适合中国的管理现状,是营销理论的一个革命性突破,对企业的管理效益是一次巨大的提升。
事实上,尽管数字化营销具有诸多优势,但就此说中数字化和传统渠道、整合线上和线下营销,更大程度扩大和目标顾客的信息接触点,根据传播渠道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传播内容,从而更有效的实现销售信息和品牌信息的消费者认知,这才是成功营销的哲学。
参考文献:
1、王霆,卢爽主.数字化营销[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2、梁宏秀.浅议数字化营销[N].经营有道,2005(212).
3、赵淑琴.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数字化营销[N].甘肃农业,2005(228).
4、比尔·毕晓普著,刘大鹏等译.数字时代的战略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电子信息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力企业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远程自动抄表技术对于供电企业提高用电营销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和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远程自动抄表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和指出了远程自动抄技术在营销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 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现状
远程自动抄表系统运用电量采集设备和应用软件系统,建立了相应的电能表档案,实现对采集电量的分析处理,可监测计算母线电量平衡,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现了对变电站出口计量客户的自动抄表.与营销信息系统连接进行电费计算,对高耗能客户“五天一抄表、五天一结算”。
目前,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通过光缆、公用电话网、移动通信网3种方式进行通信,可实现主叫与被叫。用于与采集设备进行通信的通信控制软件,可监测采集器及相关设备的运行。支持本地、网络多路径存放数据文件,实现数据共享,系统数据安全、可靠。
在应用的过程中,受客观条件限制,还存在着一些影响或限制系统稳定运行的问题:
1.1 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技术尚未与系统结合应用,系统数据的安全性还存在隐患。
1.2 采集终端还不能完全统一,仍存在机械表或机电一体式电能表,对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
1.3 数据规约管理还存在差异。部分变电站建成的远程采集电能表或采集设备不符合当前应用系统数据规约,使得数据传输通信受到限制。
1.4 采集系统覆盖面还不够,一部分大客户、配变还未完全纳入远抄范围,使得线损计算、电量综合统计分析等管理只局限于变电站层面。
2 远程自动抄表系统规划
2.1 完善变电站远程抄表系统
2.1.1 针对新增变电站提出远程抄表系统建设要求,选用数据规约相符的多功能电能表,选用原有设备厂商提供的新型采集设备,统一纳入现有远程抄表系统管理。
2.1.2 对变电站各级关口电能表拟定分批更换为全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的工作计划,争取资金,对三相三线制计量方式进行三相四线制改造,在从互感器、电能表上提高计量精度的同时,将电能表分批更换为多功能电能表,以适应远程抄表系统的技术要求。
2.1.3 在相应网络连接的关口设置防火墙,防止因系统连接外网或网络之间连接使系统数据受到病毒侵入等安全威胁。
2.2 新建大用户和配电变台自动抄表系统
基于大用户和配电变台计量点较分散的特点,难以做到给每个分散的地点都安装固定电话或移动卡,根据当前远程自动抄表技术发展形势,计划采用适合配电变压器数据采集的新技术。有选择地在每个半径500~3000m的区域内,使用1台高性能的智能电表数据采集器,自动抄收区域内的多块配变电表数据。用微波通信无线抄表器完成配变电能表与采集器之间的预定时间信息传递和逻辑连接。采集器既可以使用gprs无线网,也可使用有线电话网或电脑以太网传输数据。
配电变台及高耗能用电客户远程抄表系统主要由智能电表数据采集器、无线抄表器、通信控制软件、电量管理分析软件四部分组成。智能电表数据采集器除了能采集电能表的电量数据之外,还能采集有功功率、三相电流、三相电压、功率因数、失压报警、电表时钟等多种数据。并可具有单总线上多协议的功能。采集器除了配备gprs模块外,还配置有线电话接口,以方便与其他系统相连接。无线抄表器使用单片式无线数字通信集成电路,配有8个信道。郊外通信距离可达3km左右,城区约在0.5~1.5km。通信控制部分与电量管理分析软件可以使用现有系统设备进行升级,以监测采集器及相关设备的运行,并进行电量数据查询统计分析。
2.3 建设居民集中抄表系统
根据电能表型式及装设模式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终端采集方式,如:零散住户、旧的居民小区考虑到电能表分楼层装设,其采集终端数据信息可利用载波方式传输到集中器;而新的居民小区已经要求电能表全部采用一楼集中装设模式,故可以应用485数据线连接方式传输到集中器,大大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台区与主站的通信方式可根据网络覆盖情况和地区通信业特点选择有线电话拨号或gprs方式。
2.4 与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接口
目前使用的远程抄表系统与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实现中间库形式的接口,远程抄表系统通过中间库,根据营销信息系统的数据需求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要求新建的项目必须统一使用与现有远抄系统数据规约、技术要求相符的硬件和软件,以达到系统的集中规范,也便于与营销信息系统的数据连接共享。
3 远程自动抄表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通过近年来的发展,远程自动抄表技术在供电企业的应用愈加广泛,在变电站、大用户、配电公用和专用变台、居民小区等都有应用,但因投资、规划和技术发展等原因,使得很多地方在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3.1 技术、设备
变电站远抄、大用户和配变抄表以及居民小区集中抄表所应用的远程自动抄表技术、设备的厂家不统一,存在着系统维护、应用分散现象,缺乏统一的数据应用平台,使得各个系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解决措施:应该在所应用的系统中确定一个主流系统,将其他应用整合到这个系统中来,形成一个综合远程自动抄表系统,与营销信息管理系统以数据接口方式进行连接,实现全部数据的综合分析,线损也可实现分电压等级、分线分台区的分别统计分析和汇总,使得系统可以集中为营销管理工作发挥整体作用。
3.2 采集终端
自动抄表采集终端采用全电子式电能表的适应环境能力还不能完全达到实际应用要求。根据电力行业标准规定,电子户外式多功能电能表工作条件为-25~55℃,极限工作条件为-25~60℃,这对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都能够满足,但在我国北方的部分地区,在温度超过其工作条件时,会导致电能表液晶屏幕停止工作或电子元件损坏。在逐步扩大远程抄表应用面的过程中,应用于室外的情况越来越多,针对过低温度超过标准工作条件以下时可能会出现的电能表停滞,应该做好一定的准备,防范在此过程中造成数据损失。
用全电子式电能表更换原有的机械表,无论从计量精度,抄表系统的维护量及自动监测数据的丰富性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改善,并且结合某些电能表的负荷控制功能,系统还可以对指定线路的负荷进行控制,借助于智能电能表的预付费功能,系统还可以发展大用电客户的远程付费控制业务,这已经是当前发展的主流趋势。为了保证终端工作的稳定可靠,一是要在选型时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为供货商提供必要的技术要求,要求其供应产品的工作条件要满足当地需求。二是对安装在户外,尤其较偏远地段的台区,采取定制的计量箱,设置必要的防高温、防寒隔层措施,以保证电能表的工作环境符合要求。
3.3 通信方式
自动抄表的通信方式各有利弊,不可片面追求通信方式统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面对的是城区、近郊以及远郊的不同区域,公用电话网、移动网络都会有难以覆盖需求区的情况,应该考虑因地制宜,考虑各种通信方式的优缺点,采取复合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通信系统主体一般主要有光纤传输、无线传输电话线传输和低压电力线载波传输4种。光纤通信频带宽、传输速率高、传输距离远、抗干扰性强,适合上层通信网的要求,但因其安装结构受限制且成本高,一般只应用于变电站层面。无线通信适用于用电客户分散且范围广的场合,其优点是传输频带较宽,通信容量较大,通信距离远,主要缺点是需申请频点使用权,且如果频点选择不合理,相邻信道会相互干扰。目前,gprs无线通信网络为无线抄表系统的实施提供了高效、便捷、可靠的数据通道。租用电话线通信数据传输率较高且可靠性好,投资少,不足之处是线路通信时间较长(通常需几s甚至几十s)。电力载波通讯最大的问题就是信号衰减和抗干扰能力,虽然很多厂商研制了抗干扰电路、中继功能、扩频技术的综合应用,但其实用性还有待于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检验。
3.4 应用
自动抄表系统应用方面,受应用企业人员、管理等方面因素限制.全面功能的开发使用还有不足。必须要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及技术人员去管理和维护,需要多学习同行业先进单位的好经验,取长补短,不断完善。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负载平衡;Web集群;创建
1引言
数字化校园网上依托Web技术开设的许多功能,使得Web服务器不仅需要提供更多的应用服务,而且要对不同的请求作出快速响应。因此,加重了Web服务器负荷,导致其性能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高可靠性、高性能,可采用创建Web集群的具体解决方案。
2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校园建设是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目标。数字化校园用层次化、整体的观点来实施校园信息化建设,将校园网上信息进行更好的组织和分类,让用户在网上快速发现自己需求的信息。为师生提供网上信息交流环境,让管理人员科学地、规范地管理自己的数据,并将这些信息方便地出去。它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能否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数字化校园已经成为衡量高校综合竞争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数字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实现基于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的各种服务应用信息化建设工作,包括网络基本服务、数据仓库、各类应用支撑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组织管理、学校社区服务、教学活动、公共服务、学术研究等,从而将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构成整个校园的神经系统,完成实现校园的信息传递和服务。
3数字化校园中的Web集群
3.1集群的概念
集群(Clustering)广义来说,集群就是相互独立的一些系统的集会。它们利用高速通信网络将这些系统按某种结构进行高速互联,这样所构成的一个计算机组叫集群[1]。构成集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系统的可用性和规模的可扩展性。在集群系统中,每台服务器都承担相应的子任务,因而服务器的个数将与工作效率呈正比例增长。对程序员和用户来说,集群系统就是一个整体的并行系统[2]。
3.2负载平衡
负载平衡(LoadBalancing)是指在一个Web集群中的多台服务器之间均衡地分配客户请求。一般地,负载平衡能增加系统吞吐率,而同时保持较低的响应时间。通过使用嵌入到Windows2000Server中的NetworkLoadBalancing,主机能够检测每一个来访的IP报文,只有符合接收条件的才接收它。每个NetworkLoadBalancing主机可以指定它将处理的报文百分比。作为一个选项,报文也可以平等地在所有的主机之间进行分配。如果一个主机故障,则负载平衡机制就会在剩余的主机之间重新分配报文。
3.3Web集群
Web集群是由任意多台计算机组成的一种Web站点。当设计者创建Web集群时,可以选择三层Web体系结构(由Web服务器程序,COM+应用程序和数据库应用程序组成)。三层体系结构的优点是设计者可以将以下的各层次任务分散到不同的服务器上,而不是将它们都结合在一台服务器上(如图1)。
图1
使用若干台低成本服务器,设计者可以很容易地处理大量的客户请求,而不会产生任何不必要的延时。在多台计算机之间共享负载对于院校用户支持重量级应用程序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处理行政事务,访问数据库,支持学校Intranet以及执行其它重要的日常活动。
4Web集群在数字化校园中的负载平衡特性
NetworkLoadBalancing和ClusterService可以增强任何设施的安全可靠性。将它们分组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方法,用来将后端数据库和事务系统与基于Web的前端相结合,从而有效地提供给用户所需的可伸缩性、客户要求的高可用性。下面列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如图2),并给出如何将它们集成到一个三层配置中的实例。
NetworkLoadBalancing平衡那些主要由入站TCP/IP通信产生的负载。管理员可以在第一层上建立LoadBalancing,并且在集群的Web服务器上平衡站点的访问。ClusterService是管理员对那些要求高可用性的数据库服务进行分组的理想选择,这些数据库服务可以是MicrosoftSQLServer7.0或其它数据敏感应用。管理员可以在第三层上建立ClusterService,以完成诸如用户访问数据库的任务。
5在数字化校园中创建Web集群
通过将这两个负载平衡的特性结合起来,这些特性将是三层体系结构应用程序的理想支持。例如,如果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基于Web的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办公管理系统(如图3),则可以建立如下的集群。
在多台服务器上建立前端、用户界面(UI)层,使用NetworkLoadBalancing以平衡和分配客户TCP/IP连接。当通信量增加时,升级已有的集群或者添加计算机到配置中。这样就保证站点不论什么时候都能够处理访问请求。
使用ClusterService,以便为应用程序和三层应用程序的数据服务层提供结点故障接管功能。这将创建一个可靠的平台用于数据库、消息和类似的应用服务。
下面将举例说明如何创建Web集群服务器。
5.1硬件需求
为了建立用于基于Web的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办公管理系统,设计者需要利用WebApplicationStressTool(该工具允许设计者模拟测试站点上具有几千个用户负载的情况)来确定实际需要多少台Web服务器来满足一个特定的应用。在测试了单台服务器之后,设计者可能会发现服务器CPU的利用率特别高,而高速缓存命中率很低,并且在队列服务器中还留有许多请求。与SystemMonitor工具相结合,设计者可以很容易地确定一台单一的Web服务器的负载极限。Web服务器的主要瓶颈在于HTTP层,为了打破该瓶颈,设计者应该增加Web服务器。例如,可以添加三台Web服务器以组成Web集群的第一层。
5.2创建第一层
随着三个新Web服务器的加入,设计者现在必须通过运行NetworkLoadBalancing来平衡这四个服务器间的请求负载。四台服务器从客户角度来看只是一台服务器。因为设计者只分配一个IP地址给一个集群中的三台服务器,因此管理集群十分容易。通过配置一台DNS服务器,设计者可以使用IP地址192.168.18.10建立。该IP地址代表了集群中的所有主机(此时为三台服务器)。
通过这种配置,设计者可以将站点拓扑结构由一台Web服务器改变为四台。现在可以使用WebApplicationStressTool再次测试应用程序,将会看到性能立即得到了改善。接下来,再次测试集群,但这次要使用几千个用户进行模拟,确认站点消耗的资源远小于单台计算机运行IIS5所消耗的资源。如果应用程序需要更高的可用性,则可以添加更多的主机,最多为32台。
通过建立一台开发服务器(例如),设计者可以在此服务器上内容和测试其应用程序,而后能够将所有的授权和开发移交给服务器。设计者在开发服务器()上安装了FrontPageServerExtensions后,用户就可以使用FrontPage连接到一台开发服务器,写入内容以及创建应用程序,而不用将应用程序引入到Web产品服务器上。
一旦数据已准备好用于产品,则使用SiteServer3.0的ContentDeployment特性将数据从阶段服务器复制到Web服务器产品上。在四台Web服务器间必须相同复制的单元是Web内容。当设计者需要复制数据时,ContentDeployment将很容易地实现该过程,从而可以节省大量时间。
当站点规模增长时,需要为每台服务器设置一个独立的日志文件。如果四台服务器在同一个Web集群中,则必须分析四个单独的日志文件,可以预先地将所有日志导入到一个源中来帮助简化任务。SiteServerUsageAnalyst给设计者提供了一种简易的方法将这些文件导入到一个源中,而后设计者可以生成定制报告来表示Web站点上的所有通信量。
设计者添加了服务器、创建了开发服务器并且简化了日志后,就将会注意到站点变得十分复杂。为了处理增加的复杂性和应用程序数量,设计者就需要创建其它层,以便维持Web站点的有效性和性能。
5.3创建第二层
当ASP应用程序与Windows2000组件一起相结合运行时,站点很快会变得更为复杂。ASP应用程序可以被认为是将表示层连接到应用和数据服务层的中介。ASP提供了一种丰富而强有力的开发环境。但如果真的要增加应用程序的整体性能,应考虑添加COM+组件。
使用ASP应用程序调用一个包含用户业务逻辑的组件,该组件驻留在第二层的应用程序服务器上。一个应用程序服务器可以简单地是一个Windows2000Server,它主要为组件提供处理器功能。
至此,驻留在第一层Web服务器上的ASP应用程序调用第二层应用程序服务器来处理业务逻辑。该处理过程的一部分会请求组件从位于第三层的后端数据库中提取数据。
5.4创建第三层
为了在第三层获得高可用性,设计者需要安装ClusterService。为了存储所有组成第三层的后端数据,大多数企业级用户都需要一台高端对称多处理(SymmetricMultiProcessing,SMP)服务器(例如,一个8个处理器的SMP,带有4GB的RAM),以运行SQLServer7.0等大型关系数据库。ClusterService可以处理任务紧急的数据库管理、文件和Intranet数据共享、消息机制以及通用业务应用程序。
最好再添加一台服务器用于故障处理,而不是仅仅依靠一台高端Windows2000Server。
综合起来,这两台服务器为访问请求提供了更高的可用性,并且简化了管理数据和应用程序的任务。ClusterService不仅允许设计者将两台服务器连接到一个集群中(如图4),而且也可以自动地检测并恢复服务器和应用程序故障。另外,它可以巧妙地处理服务器操作的工作负载,使管理员在不必关闭服务器的情况下进行维护规划。
图4
如果一个单独的应用程序故障(但服务器没有故障),则ClusterService将试图重启同一服务器上的该应用程序。如果仍然失败,则ClusterService将该应用程序的资源转移到另一台服务器上,并且在该服务器上重启该应用程序。
6总结
由于用户的应用程序需要很高的可用性、可伸缩性和性能,因此设计者需要创建一个三层Web体系结构,并且对每个层次使用具有高可用性的Microsoft技术。而后使用WebApplicationStressTool测试单台服务器并实现它。为了获得更高的可用性,则需要创建Web集群。一般情况下,可以算出三台服务器已经足够了。而后安装NetworkLoadBalancing,并且这三台服务器实质上被看作一台服务器。接下来,设计者应该添加第四台Web服务器作为开发阶段服务器,以便用户可以内容到该服务器上。为了复制已开发的内容,设计者在阶段服务器和Web服务器产品上应使用SiteServer3.0的ContentDeployment特性。为了增强第二层的性能,设计者要添加一个COM+应用程序,并且使用来自第一层的ASP应用程序来调用来自第二层的预编译组件。另外,这些第二层组件会调用第三层数据服务。运行SQL7.0的一个高端SMP服务器组成了系统的第三层。为了获得高的可用性,设计者应添加ClusterService来确保系统是一个具有容错能力的故障接管系统。这种拓扑结构提供了高可用性和可伸缩性,尽管存在可预见的故障(例如服务停止或硬件升级)或者不可预见的故障(例如硬件故障或软件完整性丢失)。
本论文不仅分析了集群技术在数字化校园网中的负载平衡特性,而且给出了其高性能应用的具体实现框架。Web集群技术在数字化校园网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大大地提高学校的资源利用率,而且能够有效地、及时地完成吞吐量大的科学计算和商业数据运算。Web集群技术随着服务器硬件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将会在可用性、高可靠性和系统冗余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胡凯.《集群计算》.计算机世界,2001-02
[2]LinuxClusteringwithCSM&GPFS,IBMRedbooks,http:///
[3]Microsoft公司.《Win2000DirectoryServices基础结构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05
(大同煤矿集团电业公司,山西 大同 037003)
【摘 要】随着我国电子信息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力企业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远程自动抄表技术对于供电企业提高用电营销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和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意义重大。介绍了远程自动抄表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和指出了远程自动抄技术在营销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 电力营销;远程自动抄表;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1 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现状
远程自动抄表系统运用电量采集设备和应用软件系统,建立了相应的电能表档案,实现对采集电量的分析处理,可监测计算母线电量平衡,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现了对变电站出口计量客户的自动抄表.与营销信息系统连接进行电费计算,对高耗能客户“五天一抄表、五天一结算”。
目前,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通过光缆、公用电话网、移动通信网3种方式进行通信,可实现主叫与被叫。用于与采集设备进行通信的通信控制软件,可监测采集器及相关设备的运行。支持本地、网络多路径存放数据文件,实现数据共享,系统数据安全、可靠。
在应用的过程中,受客观条件限制,还存在着一些影响或限制系统稳定运行的问题:
1)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技术尚未与系统结合应用,系统数据的安全性还存在隐患。
2)采集终端还不能完全统一,仍存在机械表或机电一体式电能表,对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
3)数据规约管理还存在差异。部分变电站建成的远程采集电能表或采集设备不符合当前应用系统数据规约,使得数据传输通信受到限制。
4)采集系统覆盖面还不够,一部分大客户、配变还未完全纳入远抄范围,使得线损计算、电量综合统计分析等管理只局限于变电站层面。
2 远程自动抄表系统规划
2.1 完善变电站远程抄表系统
1)针对新增变电站提出远程抄表系统建设要求,选用数据规约相符的多功能电能表,选用原有设备厂商提供的新型采集设备,统一纳入现有远程抄表系统管理。
2)对变电站各级关口电能表拟定分批更换为全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的工作计划,争取资金,对三相三线制计量方式进行三相四线制改造,在从互感器、电能表上提高计量精度的同时,将电能表分批更换为多功能电能表,以适应远程抄表系统的技术要求。
3)在相应网络连接的关口设置防火墙,防止因系统连接外网或网络之间连接使系统数据受到病毒侵入等安全威胁。
2.2 新建大用户和配电变台自动抄表系统
基于大用户和配电变台计量点较分散的特点,难以做到给每个分散的地点都安装固定电话或移动卡,根据当前远程自动抄表技术发展形势,计划采用适合配电变压器数据采集的新技术。有选择地在每个半径500~3000m的区域内,使用1台高性能的智能电表数据采集器,自动抄收区域内的多块配变电表数据。用微波通信无线抄表器完成配变电能表与采集器之间的预定时间信息传递和逻辑连接。采集器既可以使用GPRS无线网,也可使用有线电话网或电脑以太网传输数据。
配电变台及高耗能用电客户远程抄表系统主要由智能电表数据采集器、无线抄表器、通信控制软件、电量管理分析软件四部分组成。智能电表数据采集器除了能采集电能表的电量数据之外,还能采集有功功率、三相电流、三相电压、功率因数、失压报警、电表时钟等多种数据。并可具有单总线上多协议的功能。采集器除了配备GPRS模块外,还配置有线电话接口,以方便与其他系统相连接。无线抄表器使用单片式无线数字通信集成电路,配有8个信道。郊外通信距离可达3km左右,城区约在0.5~1.5km。通信控制部分与电量管理分析软件可以使用现有系统设备进行升级,以监测采集器及相关设备的运行,并进行电量数据查询统计分析。
2.3 建设居民集中抄表系统
根据电能表型式及装设模式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终端采集方式,如:零散住户、旧的居民小区考虑到电能表分楼层装设,其采集终端数据信息可利用载波方式传输到集中器;而新的居民小区已经要求电能表全部采用一楼集中装设模式,故可以应用485数据线连接方式传输到集中器,大大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台区与主站的通信方式可根据网络覆盖情况和地区通信业特点选择有线电话拨号或GPRS方式。
2.4 与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接口
目前使用的远程抄表系统与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实现中间库形式的接口,远程抄表系统通过中间库,根据营销信息系统的数据需求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要求新建的项目必须统一使用与现有远抄系统数据规约、技术要求相符的硬件和软件,以达到系统的集中规范,也便于与营销信息系统的数据连接共享。
3 远程自动抄表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通过近年来的发展,远程自动抄表技术在供电企业的应用愈加广泛,在变电站、大用户、配电公用和专用变台、居民小区等都有应用,但因投资、规划和技术发展等原因,使得很多地方在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3.1 技术、设备
变电站远抄、大用户和配变抄表以及居民小区集中抄表所应用的远程自动抄表技术、设备的厂家不统一,存在着系统维护、应用分散现象,缺乏统一的数据应用平台,使得各个系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解决措施:应该在所应用的系统中确定一个主流系统,将其他应用整合到这个系统中来,形成一个综合远程自动抄表系统,与营销信息管理系统以数据接口方式进行连接,实现全部数据的综合分析,线损也可实现分电压等级、分线分台区的分别统计分析和汇总,使得系统可以集中为营销管理工作发挥整体作用。
3.2 采集终端
自动抄表采集终端采用全电子式电能表的适应环境能力还不能完全达到实际应用要求。根据电力行业标准规定,电子户外式多功能电能表工作条件为-25~55℃,极限工作条件为-25~60℃,这对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都能够满足,但在我国北方的部分地区,在温度超过其工作条件时,会导致电能表液晶屏幕停止工作或电子元件损坏。在逐步扩大远程抄表应用面的过程中,应用于室外的情况越来越多,针对过低温度超过标准工作条件以下时可能会出现的电能表停滞,应该做好一定的准备,防范在此过程中造成数据损失。
用全电子式电能表更换原有的机械表,无论从计量精度,抄表系统的维护量及自动监测数据的丰富性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改善,并且结合某些电能表的负荷控制功能,系统还可以对指定线路的负荷进行控制,借助于智能电能表的预付费功能,系统还可以发展大用电客户的远程付费控制业务,这已经是当前发展的主流趋势。为了保证终端工作的稳定可靠,一是要在选型时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为供货商提供必要的技术要求,要求其供应产品的工作条件要满足当地需求;二是对安装在户外,尤其较偏远地段的台区,采取定制的计量箱,设置必要的防高温、防寒隔层措施,以保证电能表的工作环境符合要求。
3.3 通信方式
自动抄表的通信方式各有利弊,不可片面追求通信方式统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面对的是城区、近郊以及远郊的不同区域,公用电话网、移动网络都会有难以覆盖需求区的情况,应该考虑因地制宜,考虑各种通信方式的优缺点,采取复合通信方式进行(下转第271页)(上接第250页)数据传输。
通信系统主体一般主要有光纤传输、无线传输电话线传输和低压电力线载波传输4种。光纤通信频带宽、传输速率高、传输距离远、抗干扰性强,适合上层通信网的要求,但因其安装结构受限制且成本高,一般只应用于变电站层面。无线通信适用于用电客户分散且范围广的场合,其优点是传输频带较宽,通信容量较大,通信距离远,主要缺点是需申请频点使用权,且如果频点选择不合理,相邻信道会相互干扰。目前,GPRS无线通信网络为无线抄表系统的实施提供了高效、便捷、可靠的数据通道。租用电话线通信数据传输率较高且可靠性好,投资少,不足之处是线路通信时间较长(通常需几s甚至几十s)。电力载波通讯最大的问题就是信号衰减和抗干扰能力,虽然很多厂商研制了抗干扰电路、中继功能、扩频技术的综合应用,但其实用性还有待于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检验。
4 应用
自动抄表系统应用方面,受应用企业人员、管理等方面因素限制.全面功能的开发使用还有不足。必须要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及技术人员去管理和维护,需要多学习同行业先进单位的好经验,取长补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蔡文嘉.基于无线传感网的远程抄表系统[J].湖北电力,2008-12-28.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出版;编辑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3-0105-02
20世纪80年代初,著名未来学大师及社会思想家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便预言大数据(big data)将成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上至国家的重大决策,下至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信息均被数字化,并得到有效的储存。迈入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大数据时代,它强调信息技术的重点由“技术”转变为“信息”。因此,在以信息为基础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大数据势必引发其组织决策和业务流程等方面的根本性变革。而为学术研究服务的科技期刊在大数据时代浪潮中,又将面对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呢?
一、大数据的概念与特征
大数据,又称为巨量资料或海量资料;其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繁多的数据资料构成的数据集合,是以“云计算”为基础技术支持的数据处理和应用模式。大数据技术是通过集成共享数据,将分散的数据资源转变为集中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研究机构Garter定义“大数据”为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源。简而言之,从各种类型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的特征通常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数据体量巨大(Volume)、数据类型繁多(Variety)、价值密度低(Value)、处理速度快(Velocity)。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大数据的4V特征,也是大数据区别于传统数据的显著特征。
二、大数据时代下科技期刊面临的机遇
1.出版形态的多样化。大数据时代,在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环境下,传统科技期刊的出版模式已悄然向大数据平台、多媒介及全媒体模式转型。科技期刊数据化集群建设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大数据技术的成熟与推广,随着大数据平台技术的建立,科技期刊实现了内容的自主优化、信息服务的个性化,以及出版发行模式的多元化,科技期刊将向着在线投稿及评议系统、编辑管理系统和增值服务系统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大数据期刊平台的构建将通过期刊内容推荐系统、流计算、期刊数据库和期刊信息整合与治理四大功能板块完成[1]。大多数科技期刊所采用的纸质媒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体验,网络、无线、手持阅读器的全媒体出版要求凸显。传统纸质科技期刊传播媒介将呈多样化、全媒体的发展态势,物联网、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等技术平台,都已成为科技期刊传播的重要媒介。科技期刊利用数字化、多媒介、全媒体的出版模式,在为读者提供平面媒体与数字媒体相结合的全新视听阅读感受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多途径和更深层次的推广效果。
2.业务流程的智能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云计算技术的成熟,使得任何复杂的数据都可以实现定量化分析[2]。因此,导致编辑工作流程中的信息收集、加工、传递等过程的智能化成为可能。科技期刊编辑的目标是将知识差大,且读者或该领域从业人员感兴趣的论文从众多稿件中挑选出来,体现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就是组稿策划和审稿过程[3]。而过去这一编辑流程基本依靠编辑人员的经验、价值观或学术专家提出的建议完成。而现在大数据技术将科技期刊历史出版物数据化,将全社会、全行业的科技成果数据化,并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从中获得真实、客观、准确、全面的学术信息,从而为科技期刊的选题策划、组稿及审稿提供依据。可以想象在大数据技术提供的真实、客观、准确、全面的学术信息下,那些“一稿多投”或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的问题稿件,将无处遁形。在信息的加工过程中,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将过去编辑流程中,因编辑习惯不同或各期刊要求各异,而无统一标准的编辑规则模式转化为统一、有序的编辑规则模式。在这种编辑规则模式下,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或软件,有可能实现稿件的计算机“预编辑”。从而减少编辑的重复劳动和简单劳动,提升编辑质量和编辑效率。
3.评价规则的多元化。目前,对科技期刊及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的评估,普遍采用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评价体系,如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然而,由于模拟数据时代采集的数据样本量小、种类少,导致科技期刊界对定性或定量评价的优劣争议不断[4]。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文本分析、语义分析、专家印象评估及同行评估等方法,可以实现对科技期刊的定性评价。通过期刊影响因子动态跟踪、论文被引动态跟踪、论文浏览及下载量动态跟踪等方法,可以实现对科技期刊的动态评价。通过专家反馈信息采集、同行引用反馈信息采集、读者反馈与推荐信息采集、厂商应用效果市场反馈信息采集等方法,可以实现对科技期刊客观评价。因此,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科技期刊及论文评估是定性与定量、历史与现代、静态与动态、学术价值和经济效益、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性科学评价机制[5]。
4.营销模式以品牌营销为主。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的营销模式是将文化价值、创新价值、版权价值和广告价值融为一体的新型商业模式。文化价值即科技期刊的学术品牌,是科技期刊建设的最主要目标,有文化内涵、科技含量及艺术价值的品牌形象,不仅保证了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更是吸引读者的关键,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实现科技期刊的良性发展。创新价值即是以创新为突破口的跨媒介融合出版,利用大数据技术获取受众群体的核心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市场动向,并及时提出有创新性的营销策略,是科技期刊出版单位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印刷时代建立的传统版权原则和制度,在大数据时代受到了根本性动摇,传统版权规则所确立的利益观、价值观,以及商业模式也被逐渐解构,特别是随着数字出版的蓬勃发展,版权资源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价值被重新挖掘和开发。版权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版权资源成为争夺主战场,版权资源的价值亟须重塑[6]。大数据时代,出版载体已向跨行业全媒体模式转变,出版形态也更加丰富,广告形式不仅仅局限在传统期刊投放的平面广告,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形式的广告将有效地与科技期刊的主题报道内容相结合,读者在阅读杂志内容的同时,也反复接受了产品的展示与推广,加强了品牌宣传效果,真正达到广而告知的目的。
5.出版编辑理念面临的机遇。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要求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从传统的文字编辑加工,转变为全媒体新出版语境下的数字编辑。数字编辑的定义是:在数字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地图、数字音乐、数字视频、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字音像制品、手机出版等出版过程中,从事选题策划、组织稿件、审核把关和加工整理的专业技术人员[7]。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编辑首先从思想上树立数字编辑理念,深刻理解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背景下编辑工作不断追求创新和数字技术应用的要求。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编辑在推广重要学术成果、传播科技文化知识、促进科技期刊发展进程中,不仅是实现期刊全媒体化的先行军,更是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开拓者。数字出版编辑应顺应数字出版的潮流,更新数字化出版的编辑理念,主动参与文化、科技成果的数据化,并积极实现数字信息的加工与传播。在读者服务方面,编辑也利用大数据技术提供的精准信息,实现对目标消费群体的个体化信息推送,提供更为精准服务。数字出版编辑要不断适应数字理念的创新,以适应大数据时代不断深化的移动互联网终端输入内容智能化的趋势[8]。
三、大数据时代下科技期刊面临的挑战
1.信息透明化导致期刊生存环境竞争激烈。通过大数据技术,所有科技期刊都将在一个更为透明的环境中生存。所有科技期刊的评价指标,都将作为公共信息,而被公之于众。例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每年都会将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收录期刊的主要计量指标,如核心总被引频次、核心影响因子、核心即年指标等,以引证报告的形式,提供给大众。在这些细化和量化的数据信息面前,科技期刊的优劣势一目了然。这必将造成优秀期刊的良性发展和劣质期刊的自我淘汰。这种数据公开机制,有可能导致某些优质期刊或优势学科领域的期刊获得更多的读者和作者资源,而对于新创办的期刊和某些弱势学科领域的期刊将进入一个更为不利的生存态势之中。
2.对科技期刊编辑人才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大数据理念深入人心,大数据技术的日臻成熟,数字化出版必将成为科技期刊的主要出版形式[9]。因此,数字化编辑也将成为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者的新要求。编辑工作者不仅应具备组稿策划、文字编辑加工能力外,还应具备内容扩展、内容研究、内容创作等能力,以适应科技期刊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数字化发展。
3.传统的盈利模式不再满足期刊的发展需求。在科技期刊数字化进程中,科技期刊文章无偿向全社会提供阅读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依靠纸质发行、有偿下载阅读的传统盈利模式,已不能满足期刊的发展要求。然而,在将来期刊出版社或编辑部是否能成为数据运营的主体,也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数据库运营商有可能通过与科技期刊共同建立和运行数字化出版平台,或开发数字化产品,来分享杂志的发行和广告收入。
由此可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科技期刊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科技期刊的从业者,我们要抓住这些机遇,迎接挑战,完成科技期刊的完美转型,尽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期刊集群化。
参考文献:
[1] 丁田.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的未来形态[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
[2] 贾晓青,王萍,陈清莲.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编辑思维拓展[J].出版科学,2014(6).
[3] 张小强,张苹,吕赛英.从信息传播角度看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过程及其优化[J].编辑学报,2007(3).
[4] 朱剑.量化指标:学术期刊不能承受之轻――评《全国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试行)》[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5] 柴英,马婧.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功能的变革[J].编辑之友,2014(6).
[6] 张勤.试论大数据时代版权资源的价值重塑[J].中国出版, 2015(11).
[7] 李超.数字出版人才培养:职称评定的作用[EB/OL].中国数字出版信息网,2013-05-23.
【关键词】 供电企业;营销管理;新型营销策略
1.绿色电力营销
当今,随着各种环境问题的日益出现,人们对环保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各种关于绿色的产品也相继出现,绿色食品、绿色能源进入人们的视野。绿色电力将是未来的一种重要的能源,因此强化绿色电力营销意义重大。
(1)绿色电力营销的概念及种类
绿色电力是利用特定的发电设备,如风机、太阳能光伏电池等,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的能源转化成电能,因其发电过程中不需消耗化石燃料,且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排放物,称其为绿色电力。而绿色电力营销就是电力公司根据绿色电力产品的不同环境属性所采取的差别营销策略,它以消费者的自愿选择为基础。绿色电力营销的发展遵循以下规律:绿色电力需求―绿色电力消费―绿色电力生产―绿色电力标志―绿色电力价格―绿色电力市场开发―绿色电力营销的法律保障。绿色电力需求与绿色电力消费是绿色电力营销的直接动力,绿色电力生产、绿色电力价格、绿色电力市场开发是供电企业采取的绿色电力营销策略。
(2)绿色电力营销的步骤
绿色电力营销主要分三步:首先,按照既定标准将电力企业的目标市场细分为几个子市场,绿色电力营销可以在原有的电力体制框架内以较为灵活的形式开展,在不改变原有电价形成机制的基础上,为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创造一个新的细分市场。在这一细分市场中,绿色电能与普通电能的差价由用户对绿色电力的支付意愿与可再生能源的供给共同决定。其次,电力企业要评估并选择适当的子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进行针对性的目标营销。学校、政府机构、绿色环保组织机构以及该地区的国内大公司等都可能是绿色电力的潜在客户,电力企业可以将他们都作为目标市场营销对象。此外,政府部门应积极主动购买绿色电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及环境保护,所以政府也是绿色电力营销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市场。
2.数字化电力营销
(1)数字化电力营销的概念
所谓数字化营销,就是指借助于数字交互式媒体/计算机网络、电脑通信技术来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数字化电力营销建设以实现“营销业务自动化、客户服务信息化,质量管理可控化、市场响应快速化,决策支持前瞻化”为目标,通过对当前电力企业的营销业务现状、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完成营销业务模型设计,通过严格的开发、测试、部署、培训、上线等一系列的过程,最终完成整个系统建设,实现对营销业务的全力支持。
(2)数字化电力营销系统的建设
数字化电力营销的目标是“管理规范统一、应用系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数据结构统一”,为基层业务人员提供适用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应用系统,为电力营销业务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为职能部门提供业务流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功能,为公司决策层提供详细、完整的营销数据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手段。数字化电力营销建设管理体系以对数字化电力营销建设工程实施全面、科学、可靠的管控为目标,建设组织管理和风险管理是数字电力营销建设管理体系的基础,由技术管理和项目管理两大核心管理体系构成。业务技术与项目管理与相关性较弱、主要涉及人员、进度、成本的管理环节构成,技术管理与技术相关性较强、主要涉及业务、技术的贯彻实施的管理环节构成,在数字化电力营销工作中项目管理由项目经理直接负责,技术管理由技术经理直接负责。针对数字化电力营销建设工程,建立数字化电力营销建设项目管理体系。
3.营销组合策略
在进行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时,要根据该供电企业的营销环境以及其供电客户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用电量预测,结合传统电力营销策略、绿色电力营销策略和数字化电力营销策略,形成一套适合我国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组合策略。
(1)价格策略
绿色电力的成本高,因此价格自然高,在进行定价时一般实行的是在不影响原有电力价格机制的基础上加上用户自愿支付的那部分价格。因此企业在进行定价时要尽可能把基础电价定得低一点,以留出较大的谈判空间。但是不管企业怎么定低价,最终还是要保留保本的价格,因此还是要重点运用促销策略来进行绿色电力的营销,以增加市场份额。
(2)产品策略
绿色电力与普通电力产品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清洁、环保,其环境效益为证,可以利用该点对绿色电力产品本身进行包装,可以为绿色电力赋予一个形象的名称,如生态电、自然电等,一方面可以方便用户辨认,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宣传。
(3)促销策略
营销学里的促销策略一般分为广告、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及公关四种。而对于绿色电力来说,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因此主要运用人员推销及公关两种策略。进行人员推销时就要排出专业的推销员去进行绿色电力的推销,推销员的重点就是要抓住绿色电力的环保这一重要的特点,从社会责任及企业形象等方面进行。公关策略方面,主要侧重于政府部门及公众媒体,进行绿色电力的宣传,强调绿色电力对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4)渠道策略
绿色电力的购买渠道应该设置的比较丰富,畅通绿色电力购买渠道,这是成功实施绿色电力营销的关键。例如可以通过绿色电力网站,专用信箱,专用电话,或是到电力企业有关营业网点登记并提出认购申请,确保用户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可以方便、快捷地购买绿色电力。
4.总结
本文结合传统的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理论体系,针对新型的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策略进行分深入挖掘,提出了绿色电力营销、数字化电力营销等理念,并针对传统的价格策略、产品策略、促销策略、渠道策略进行融合分析,为综合推动我国供电企业适应新要求、面对新挑战,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与实践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1] 夏文静.我国电力营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10):87-89
[2] 罗景鸿.兰州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策略[D].硕士学位论文,华北电力大学,2009.
[3] 龙彪.安吉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10.
关键词 学术期刊 数字化 体制 版权 人才
中图分类号: G230.7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传统纸质期刊出版正面对全球报刊出版的数字化变革,这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对传统的纸质期刊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如何适应这场数字化革命的进程,以获取新的生存方式,促进期刊在新时期的发展,这是摆在当前期刊出版从业者面前急需考虑的问题。
1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需和期刊体制制度改革相结合
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于2012 年7 月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这是由国家权力部门自上而下推行的期刊体制改革,但由于各地方、各种期刊出版的情况不尽相同,从业人员身份相对较复杂,这办法让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界感到无所适从,很多人难以接受,影响了期刊数字化的实施。不管这些改革的措施是否妥当,但目前对于科技学术期刊来说,如何能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之路并进行相关配套的改革措施,科学合理地设计新的发展框架是最为关键的。在这过程中,我们还在为期刊体制改革和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去分谁先谁后时,却不知已把期刊的数字化工作给耽搁了,如何去推进学术期刊数字化是学术期刊能否更好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现今网络信息化时代要更具紧迫性。(1)传统学术期刊的出版受市场调控,由于经费等问题促使图书馆学术期刊的存书数量变少,而网络数据库平台可以大量收录各种传统纸质期刊论文的数字版本,读者通过这数据库又能非常方便地检索出所要的资料,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的效率完胜了纸质学术期刊上的人工检索。传统大型的图书馆是无法具备这种功能的。把数字化的论文集合一起,进行集中管理,再对外推广和提供服务,不仅能提高学术络数据库的规模,而且还能增加它的经济收入。这样能产生良性循环,促使学术络数据库做大做强,使得该数据库的经营管理者能更有实力收集、购买到更多的学术期刊论文资源。再者,作为读者也能够更快捷、更方便地从学术络数据库中获取到自己所要的学术文献,改变了阅读方式。现在有很多读者已不再去传统的图书馆查阅纸质的学术期刊的文献资料,而是从网络论文数据库中查找。(2)学术期刊数字化实现去了纸质期刊的网络传播,进一步提升科研学术成果的交流效率。(3)创新期刊体系制度,促进学术期刊数字化获得成功。当前政府推行的学术期刊体制改革还主要是围绕着传统期刊来进行设计,还未充分考虑到期刊数字化的转型与发展,所出台的措施适用期不长。在现行期刊体制下,有“刊号”的学术期刊才算是正规的,能被政府、各学术团体和科研院所所承认,作者的文章只有通过正规、有刊号的学术期刊上刊出才算是正式出版,这样才会得到官方和行业评价体系的认可。而数字化的学术期刊其刊载的论文目前未被官方和行业认可。因此,要对现行期刊体制做出改革,促进期刊数字化的转型获得更好发展。
2版权处理是学术期刊数字化过程中亟需面对的问题
当今天社会已进入数字信息时代,数字化的信息传播已成为人们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而强大的数字技术又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国加入WTO后,更加重视著作权的保护,2001年重新修订了著作权法,在已有的发行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和广播权等几种传播权外,增加了信息网络传播权,它是针对互联网的最主要特点――交互特点而增加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利是指版权所有人在互联网上利用有线或无线的技术手段来上传其作品的权利,这是一种在多媒体的互联网时代产生出的一种新兴的著作权,这种权利也归属于著作权人,未经其本人授权,其他的人们和单位组织都不能擅自将其作品放到互联网上传播,除非特殊情况,有法律规定的和法定许可等外。否则,将是侵权行为。这种新的著作权――传播权是属于著作权人的,不属于期刊社,期刊社若需要其作品在网上公布,还要和作者明确好在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让渡内容,在签署其作品的版权转让协议时一并加入。另外要注意的是,在这协议签订前已有的或其它作品的网络传播权仍然归作者所有,而不是在期刊社手中或其它传播媒介中,更不是在数字化传播领域的专业公司手里,假如纸质期刊刊出的这些作品要上互联网传播,那么数字化传播机构还要再与作者补签份传播权的转让协议,方能在网络上进行传播。这种在互联网时代产生的版权问题,已对期刊的数字出版产生很大影响。而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传统期刊社应选择专业的数字化传播公司,与它进行独家授权合作,在规范信息数字化的版权事务实上,从内容和流通两方面入手,做好详细说明,期刊社要和作者签署好协议,获得授权。这样通过专业、大型的数字化传播公司,开发出一系列专项的期刊数据库产品,传播公司再利新媒介和新技术整合好各种资源,独立组织产品出版和进行市场营销,积极稳妥地推进期刊数字化出版。对于传统纸质期刊,在规范其他信息服务者擅自在网上传播数据时,也保证了它的发行和经营。
3科技期刊数字出版逐渐成为主体
“到2020年,传统出版单位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其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运营份额在总份额中占有绝对优势 ”,这是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目标。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成熟,期刊数字化进程中就会产生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编辑出版理念(下转第58页)(上接第38页)。例如:数字化办刊思维方式、数字化期刊的主导策划、数字化的编辑新技术以及电子传播新媒介的运用、期刊经营方式的创新和品牌营销等。在他们逐步成为主流时,又促使传统的经营方式和办刊思维产生重要的转变。两种方式和思维相互促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期刊在出版技术的规范、出版平台的运用、出版业务的经营,出版组织的构架等方面产生全面整合。这过程是二者全面融合发展的过程,它以数字出版为主体或主导,迫使传统出版机构集团化,出版业务集约化、经营方式规模化。这样在期刊编辑出版、品牌创建、出版方式、服务提供等方面就会产生新的机制,从而实现原有体制的创新,使得期刊的核心竞争优势变得更为突出。
4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的编辑出版人才是学术期刊数字化的有力保障
当前我国数字出版岗位的人员大多数是IT业人士,对文章的组稿、编辑加工、校对以及策划等传统的编辑出版业务并不是很了解,而传统的编辑出版人员在面对新的数字化技术,新的出版流程,新的操作方式也不熟悉。这就要求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实际运用能力更为综合与全面。因此,当前急需培养出一批既懂传统编辑出版业务,又能精通数字技术;既懂传统经营管理,又能对数字信息处理和运作有很深认识的实用型复合人才。这首先在出版单位要制定出详细的人才培养计划,在制度上得到保障,塑造良好的学习和交流氛围,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学习培训机制。与高等院校联合,进行专业数字化人才培养。其次编辑出版人员要转变观念、调整知识结构,掌握必要的数字出版技术。例如:电子邮件收发、电子文档处理、基本网页制作、数据库平台应用及设计、数据资源检索及从海量网络资源中搜索等,并要加强与技术服务商或者网络平台营销商的合作,以提高被检索率,扩大期刊影响力,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再者掌握好计算机基础知识、对网络问题和有关设备故障的能进行有效处理等,以应对突发状况,并通过网络和各种电子媒介培养和读者同步的阅读习惯,以加强对读者的沟通交流,更好为期刊出版服务。
总之,学术期刊数字化是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认真面对转型,不应固守自我,各自称雄,在创新中发展自己,积极去寻求组织、业务、平台、规范等全方位的融合。改变传统思维方式,树立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为主导的观念,共同开拓,构建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新体系,提高学术期刊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汪曙华.学术期的刊数字化转型及其制度创新[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
学生姓名
浓浓
学 号
12345678
二级学院
学院
专 业
级 班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指导教师
职 称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期限
(根据本专业毕业论文工作时间安排填写)
2019年 9月 2日起至 2020年 5月 10日止
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地点
学院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近几年来在互联网背景和新媒体时代的推动下,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耳熟能详的地标性传统文化景点,成功转型为一代超级文化类大IP,成为国内外博物馆争相学习的典范。近年来,在文创产业带动下,故宫化身成为“网红”。到2019年,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超万件,文创产品收入年营收在2017年就已达15亿元。如今,故宫已不再仅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利用文化创意产品走进百姓生活的一个样板。故宫“年轻化”,文创的创造性开发和新媒体传播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故宫的成功并未带动国内其他博物馆文创产业的腾飞,文创产业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本文希望从对故宫博物院文创产业发展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对其他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的借鉴之处。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本文着重分析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营销与传播的成功方法,从研发,新媒体平台与营销渠道等方面研究新媒体时代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发展模式。文内除分析了故宫文创产品的开发外,还分部分展示了故宫品牌的营造 ,包括故宫系列APP,这些应用不仅推动了博物馆内文物知识的传播,而且丰满了故宫亲和的形象;“故宫六子”的拟人化推广,不仅与古代文化相对应,而且极受观众喜爱。
三、研究方法、设计方案及预期进度:
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先后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活动策划、视频资料,然后到故宫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对故宫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和总结。
设计方案:整篇文章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故宫文创产品开况,包括开发理念、模式和特性;第二部分研究故宫文创产品的新媒体营销,包括故宫系列APP和故宫线上商铺;第三部分则是分析故宫文创品牌的跨界合作。
预期进度:
1、2019年7月1日-5日:毕业论文写作动员会议,安排指导老师;
2、2019年7月6日-9月1日(暑假):选择研究范围,酝酿选题;
3、2019年9月2日-11月24日:定题,修改和提交开题报告书;
4、2019年11月25日-2020年5月4日:毕业论文写作、修改、定稿、提交;
5、2019年12月23日-29日:毕业论文写作中期检查;
6、2020年5月4日-5月10日:毕业论文相似度检测;
7、2020年5月11日-15日:小组答辩;
8、2020年5月15日-17日:大组答辩;
9、2020年5月22日前:毕业论文工作建档、总结、评优等工作。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吴春晖,范文静. 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研究——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例[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27(04):37-41.
[2]石珺婷.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趋势分析——以故宫博物院为例[J].中国报业,2019(08):10-11.
[3]赵迎芳.中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理论与实践[J].山东社会科学,2020(04):169-176.
[4]宋云飞,张云笛.新媒体背景下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发展探究[J].新媒体研究,2019,5(06):124-126+137.
[5] 王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再设计研究——以中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为例[J]. 设计,2019,32(11):142-145.
[6]陈子焓,王晨奇,刘珈莉,刘倩.新媒体环境下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分析——以故宫出品App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9,5(10):78-80+90.
[7]王威娜.新媒体重塑旧传统——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品牌创新[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6(02):89-96.
[8]史灵歌,孙子惠.社交媒体时代故宫文创产品的网络营销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6):18-25.
[9] 何依宁. 新媒体时代故宫博物院的品牌文化传播路径分析[J]. 新媒体研究,2019,5(04):54-56.
[10]刘东昂.媒介融合背景下营销模式创新研究——以《上新了·故宫》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2):107-108.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研究意义、创新点、前期准备工作、存在的难点和困难、建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