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7 18:03:2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绘画教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艺术设计;绘画基础;教学;评价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美术高考热”不断升温,每年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考生日趋增加,艺术设计学科逐渐成为热门的学科,全国各大专科院校也纷纷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如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但对于报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和已经进入高等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简单地把设计专业等同于绘画专业,尤其是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绘画基础教学方面,不能轻易认为用绘画造型可以替代艺术设计中的造型基础,从而忽略艺术设计造型基础的独特个性。艺术设计中的绘画基础教学定位的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我们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素描、色彩,是所有学习美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绘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把他们作为基础绘画教育课程,有我国多年艺术教育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素描、色彩课程一直被认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但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很难把基础绘画课和设计专业结合在一起,只注重绘画写生和技法的训练,而忽视艺术设计的专业性,牵制了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在过去,我们的艺术教育强调基础,强调绘画功底,在这种情形下着实培养了一批批写实功夫和艺术表现力过硬的画家,以至于这些画家至今还陶醉于花费数月表现一个比真的还真实的手工绘画作品的满足感受中。现在的书店里,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素描、色彩书籍被命名为“正规画法、正规范画”的字语,难道除了他们的画法外,其他人的绘画风格都是旁门左道吗?何谓“正规”,艺无止境,但凡形成一定的范式或风格,即是走到了终点,接下来就是必然要打破他,超越他,这样艺术才能进步,我们才能创新。如今是一个数字技术、多媒体影像可以轻松去复制作品,可设计艺术却不能去反复、去拷贝,因为设计追求的是原创性和创新性;现在我们的创新设计、原创设计和国际上一些优秀的设计相比显得有些滞后,看看近年来一些产品造型专业的萎缩状况,一些大型的优秀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都来自于国外的设计师即可而知。我们的一些设计师的创造力相对就显得有些苍白,这是不是过分强调基础忽视创造力培养的结果,是不是所谓“正规”的绘画基础教育造成的?这就需要每个从事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我们的“绘画基础”和功底的了。
过去,我们传统的素描、色彩绘画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物体的造型、色彩搭配、明暗调子、质感、体积、透视关系等方面的要求,这在传统绘画教学中能体现出其合理的教学目的性,因为那毕竟是在培养画家;但在现在的设计教学中假如还过分强调虚实、强调素描明暗调子,而忽略艺术设计教学目标的目的性,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花上过多时间去进行追求光影的虚实和物象的体积、质感的表现时,会不会觉有些得太奢侈,会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呢?既然我们培养的是设计人才,而不是画家、艺术家,那么他的必要性又有多少呢?一味的对着物象去表现、再现,对着石膏像磨来磨去,会使我们学生失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更谈不上创造、创新了。所以把传统的绘画基础课放在课下,把能培养学生快速造型的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设计色彩放在教学首位,不失为一种目的明确的基础训练。
1、实物教学法再鲜活的理论讲解,都不如让学生看一下实物来得更为真切、印象深刻。所以,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能通过实物展示的,尽量想办法向学生展示各种实物。比如当讲到原始凭证时,提前让学生搜集各种车票,超市小票,教师再适当的增加一些发票,个别发票的取得有困难的,可以在多媒体上向学生展示影像资料。
2、情境教学法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让学生迅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马上融入所学知识的环境氛围。为达到良好的情境效果,可以在会计模拟实训室进行相关课程的讲解。在实训室内的墙壁上一般可以贴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不做假账”等有关的会计职业道德用语;操作台上,可以放一些车票、饭店饭费发票等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会计账簿等会计资料,让学生一进入实训室,马上感受到会计工作的环境。具体到某些知识点学习的时候,采用问题情境、抑或一段视频、一个成语故事,生活中的一些小实例等诱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为开展新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模块教学法根据模块式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及《基础会计》课程本身的特点,所有课程内容可以划分为会计基础知识、会计主体与对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核算形式、财产清查、会计报表、会计档案保管等8个模块,具体到每个模块,可再细分为基本的“提出问题”、“布置任务”、“执行任务”、“总结交流”、“升华应用”五个子模块。通过模块化教学,学生对整门会计课程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很快明确自己的学习定位。
4、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讲解每个会计模块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要点,任务完成了,知识也就掌握了。教学任务设计的合理与否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能否成功实施的前提。首先,任务要有针对性,即任务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其次,设计的任务要有层次性,通过层层递进完成各个任务,最终完成整体教学目标。
5、分小组教学在实施具体的任务之前,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人数多少,以大约5人为单元,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性别比例、性格特长、遵规守纪等多方面因素,把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小组内分设组长、教学秘书、记录员、讲解员、纪律员等,力求使小组内每个同学都有职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小组间可以采用竞赛机制,把每次教学都当成比赛,当成考试。
6、对比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对比教学法的运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核算形式,都可以运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很容易的掌握各种不同类别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核算形式的异同点。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问答方式,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互动,有效防止了学生上课时精力不集中、说话、玩手机等“开小差”行为。
7、流程图教学法当讲到会计核算形式模块时,采用流程图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掌握几种会计核算形式的处理过程及区别。具体讲解时,可以让每小组同学协作,尝试自己画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释疑、纠正作用,最后,在大屏幕上对每种流程图进行展示。
8、案例教学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学生基本能掌握课堂所学知识。俗话说熟能生巧,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由此及彼,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可以找一套相关的会计实务案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从而达到强化动手能力,巩固所学内容,完全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二、教学评价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词汇教学 文化导入
词汇是语言的构建材料,是理解和表达语言的基础。学习者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学生只有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才能读懂、听懂,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说与写的有效表达。《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规定大学生要掌握的一般要求的词汇量应达到4795个,其中2000个为积极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学会熟练运用(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所要求的基本词汇量比《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所要求的词汇量(4500)多了近300个。如何有效地让大学生掌握这些英语基本词汇就成了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大学英语教师和学习者不断探讨的课题。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正如Humboldt所言:“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的任何内容都可通过语言来反映,而文化差异是影响用目的语言进行有效交流的重要因素。语言教学应该不仅包括语言知识的教学,而且包括文化知识的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基础环节,词汇教学应导入文化因素,重视文化习得。
一、词汇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构成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导入与渗透,是广大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我根据目前学界广泛认可的分类,结合相关教学经验,认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词语的文化内涵,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某些具有一些文化背景的成语、谚语和惯用语的运用。
2.词汇中涉及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及当代社会概况。
3.词汇中涉及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差异的,包括人生观、宇宙观、人际关系、道德准则及语言表达方式等。
教师在教学中把教文化作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得体运用外语的工具,通过分析词汇的文化内涵和外语话语的不同特征扫清其文化障碍,加深学生对语言本身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语言学习的要求,从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对语言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具体方法
1.换算联想法
英语语言的发展史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其实也是英语文化的发展史,这种文化也体现在度量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方面,与汉语有相同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用自己熟悉的本族语近似单位衡量,这是不准确的,不利于对词汇与文章的正确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应提醒学生并与学生共同换算,然后放到文章上下文中联想,以正确掌握词汇,准确理解作者的用意。例如《应用型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出现了200 acre ranch与4000 square foot house两个名词,分别释义为“200英亩牧场和4000平方英尺的房子”,是介绍本文主人公Monty Rorberts坚持自己的梦想,要拥有一个200英亩牧场,牧场上有一座4000平方英尺的房子,这也是很多美国人终其一生的梦想。可是学生并不了解这两个单位,对于牧场和房子的面积没有准确概念,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单位的转换,得出牧场约为809400平方米,而房子大约为372平方米,这是学生所熟知的。得出数据之后学生就能联想出这座牧场与房子的大致面积,才能理解这个梦想确实不同寻常,而主人公坚持不懈,坚持自己的梦想的精神值得大家佩服与效仿。大学英语课文中经常会出现类似英语计量单位,作为英语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广大教师关注。
2.中西文化对比法
对比法是跨文化语言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通过对比才可能发现学生母语和目的语语言结构与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产生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文化敏感性。如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第六单元“Women,Half the Sky”讲述了美国杰出女性的成功经历,鼓励着广大的普通女性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文中多次出现superlady,superwoman之类的词汇,“super”作为形容词意为“excellent,splendid”,“super-”作为构词前缀表示“superior;more than”,所以在英语中“superlady,superwoman”是对于女性的赞美。如果这个词用于形容中国女性,则具有完全相反的意思。汉民族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女性一直被赋予主内的角色,对女性的最高评价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观念已逐渐淡化,但是女性依然不愿被称做女强人、强女人。经过中英文化对比,学生就能明白“superlady,superwoman”之类的词一般不用来形容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中国女性。
中英在文化习俗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也反映在英汉习语中,对应记忆法有助于学生对于词汇的理解记忆和运用,如“英雄所见略同”,英语相似的表达为“Great mind think alike.”,再如“三思而后行(Think before you leap.)”等,学生容易下意识将相似词汇表达等同记忆,然而英语与汉语毕竟来自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因而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该进行必要对比,以助于学生对于词汇的理解记忆。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一单元“wit”一词,“at one’s wits’end”是一个很重要的相关表达,部分老师在该词组的讲授中翻译为“黔驴技穷,江郎才尽”。事实上这两者是不能一一对应的。考察一下中国文化,南朝江淹年少时以文才著称,晚年诗文无佳句,人们称他才尽了,是谓“江郎才尽”,比喻才思枯竭;而“黔驴技穷”来自著名的“黔之驴”,比喻仅有的一点伎俩也用完了,虚有其表,本领有限。[1]在英语文化中“at one’s wits’end”意为“not knowing what to do or say because of worry or desperation”即“智尽能索,张皇失措”,因而这组中英词汇不能对应。在词汇教学中通过考察中英文化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词汇的意思,从而能够正确使用。
3.典故引入法
英语与汉语一样,都是拥有深远历史灿烂文化的优秀语言,因而英语词汇中含有相当丰富的历史传说、文学或宗教中的人物事件,这些人物或事件就是典故。这些典故润泽了语言,使之丰富多彩、生动清晰,而且使人们更易于沟通思想。
在大学英语课本中此类典故比比皆是,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对此仔细讲解,不仅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该词汇,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生动有趣。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第五单元“poetry”一词的讲授会涉及“poet”,及学生所熟知的“Poet Laureate”即桂冠诗人,这是英语文化所特有的,英美文化中“桂冠”象征荣誉和优秀,这源于罗马神话中阿波罗的故事。诗神阿波罗爱上了河神的女儿达芬妮(Daphne),并热烈追求她,害羞的达芬妮为了躲避阿波罗的爱,变成了一棵桂树,于是桂树成了阿波罗最喜欢的树木。作为诗神,阿波罗下令将月桂树叶编成花环作为奖励诗人的冠冕,而获得这种花环的诗人便称为“桂冠诗人”(Poet Laureate)[2]再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第五单元“heel”,以及“one’s Achilles’heel”涉及一个典故,只有通过文化的导入典故的讲解,学生才能理解这个表达不是某知名人士的脚后跟,而是其致命弱点(one’s weak or vulnerable point;fault,especially in sb’s character,which can lead to his downfall)。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运用典故引入法讲授,可以使学生对于该词汇印象深刻,消极词汇很轻松地转化为积极词汇运用。
三、结语
正如邓炎昌、刘润清教授所言:“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3]作为英语教师必须认识到文化的学习是英语词汇输入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学习的最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的语文化的掌握水平。不仅如此,实践证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这也符合教学规律,因而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文化因素,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文化的导入,这无疑对正确使用语言和成功地进行语言交际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近年来,多元文化现象引起中俄两国语言学家和社会学者的广泛兴趣,陆续出版了一系列集理论性、现实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论文、专著等研究成果。不同民族人们之间的交往、接触日趋频繁,有利于实现文化上的共鸣。俄罗斯具有多元文化共存的历史传统,在当代仍然呈现出多元文化的格局。
二、多元文化与俄语词汇
语言既具有人类的心理属性,又具有人类的社会属性,即是人类刻有社会文化印记的一种现象。词汇作为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热点的语言要素,它常常敏感、迅速地反映出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彼得改革、卫国战争、十月革命、苏联解体、普京执政这一系列重大史实事件都在词汇层面刻画出烙印。时代和历史赋予词语丰富的社会文化蕴含,或在词汇意义的基础上承载文化象征义、文化比喻义、或附加文化引申义和文化色彩义。多种文化元素在词汇层面展示出丰富、精彩的内涵。具体与抽象、物质与精神、有形与无形在多元文化的语境中彼此交织、互为观照。它们丰富了俄语词汇,充实了教学内容,让学习者感受到异域文化的色彩纷呈和西方文化带给俄语的强大冲击。词汇更新速度加快,手机词汇、股市词汇为21世纪俄语注入了时尚和活跃的元素。特别是网络流行语具有词汇构成类型多样,表达方式新颖、幽默,私语化程度明显等特点,对现代俄语词汇的发展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时代文化的反映,是语言发展的必然。历史发展,社会变革构成宏观的文化语境,影响着词汇的更新,也向教与学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三、传统的俄语词汇教学模式
洪堡特指出,词是“事物在心灵中成像的反映”。有了词语,人就创造了一个概念和意义的世界。词汇不仅是语言系统最重要的层面之一,而且是语言系统赖以存在的主要支柱。如果词汇贫乏,词义含混,就会造成理解和表达的障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经说过:“没有语法,人们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我国高校专业俄语词汇教学一方面受到关注,另一方面也受到传统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在传统的俄语教学中,重视词汇基本意义及数量的掌握,轻视词汇意义的内涵及外延。片面孤立地记忆,忽略文化因素以及具体的语境背景导致学生的识记能力很强,但运用能力偏弱。师生对词汇辨析非常重视,有时甚至要把近义词、同义词、形近词、易混词逐一详查,厘清细微差别,费时费力,导致学生言语技能训练时间的减少,其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四、多文化语境下俄语词汇教学的应对策略随着外语教学理念的更新、俄语生源的改变、课堂时数的限制,专业四八级考试的导向,新版教学大纲的推行,我们也改变了原有的做法,突破传统的新型词汇教学改革可谓大势所趋。
(一)词汇教学的内容
近年我国俄语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与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完全匹配,俄罗斯国家、社会和俄语语言自身都发生了很大变化。2012年10月《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大纲》(第二版)已经出版发行,《大纲》中明确规定:基础阶段学生应掌握的词汇量为3500-3800词,其中积极掌握2200-2400词,提高阶段俄语词汇认知总量应达8000词,积极掌握4000-5000词。
(二)词汇教学的探索与策略
计算机辅助研究、心理语言学研究、应用语言学研究从不同学科视角对词汇教学献计献策,推动了研究进程的深度和广度。提议从掌握构词规律理解词义、归纳词汇类别、分组加以记忆等几大角度进行词汇教学,并列举出了提高词汇量的一些做法根据字母表记录单词;根据正字法(拼写特点)将单词分组;将各种词性的同根词分组;按同义词—反义词分组;根据主干词写文;利用词源学知识指导词汇记忆等。除此之外,也充分考虑到培养兴趣、发展逻辑和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口、笔语同等重视等多个方面的问题。现代教学法研究已经深刻意识到了词汇教学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词汇教学的图式认知理论、词汇的理据理论、词汇教学的策略和教学效果的检测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讨,力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思考力、分析力,提高识记能力和运用能力。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之一的词汇背景与民族文化差异问题在《大纲》中有较为详细的说明。词的背景意义和文化伴随意义(包括不对应词背景词、伴随意义词,俄语词汇的民族文化特点(包括人名、地名、动植物、颜色、数字、民俗形象、文学形象、熟语),新词和外来词的来源及特点被列入词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浓郁的时代色彩和文化气息。克服传统教学法的弊病,结合目前俄语教学现状,以相关学科理论知识为指导,以贯通性文化主题为圆心,以形象语义场为辐射,借助俄语国家语料库科学、全面、系统地就上述问题展开研究,有助于探寻出多元文化语境下俄语词汇教学方面的新途径。
1.解读词汇背景知识
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当时的苏联在宇航学领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宇宙飞船代号(前者的变体形式)的命名反映出历史、经济、地理等系列因素的影响,也传递当时俄罗斯的民族精神、社会意识。它们在俄语中都是具有积极内涵的词语,潜隐着开端、诞生、青春等联想伴随意义。上世纪70-80年代,随着俄罗斯航天技术日趋强大,寓意的强国理念。在苏联不复存在后,开始启用Заря一词。这些称名可以视作俄罗斯在不同发展阶段民族文化的映像和积淀。从2002年起,包括奥地利、比利时、西班牙等在内的12个国家加入欧盟,共同认可一种盟内货币—欧元(евро)。该词是通过对Европа一词截短而成。在20世纪初它只是英语中的一个前缀,后来进入欧洲其他语言中,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倾向。政治、经济局势、科学、技术、文化等领域全球化加速了国际性语素复杂化、普及化的进程。俄语对евро的借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鉴于这一词素构词能力的迅速提升,所构之词屡见于旅游、经贸、建筑、服务、医疗、交通等各类话题。到了90年代中期以独立名词的身份被加以借用。Евро已经超越了词语本身的限制,成为多义性的象征,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联盟的象征。背景知识溯源将词汇教学置于广阔的空间与平台,给学生以启迪,拓宽了他们的思路和想象域,收效可想而知。
2.应用语义场理论
曾选取“树木/植物”这组形象语义场,该场又可以描述成几个子场。所有列入的形象单位具有语义“树木/植物”的本义,而转义旨在对人进行各个方面的评价性描述。围绕主话题呈现词汇,进行词汇训练。这种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语义场理论的思想。
3.采用圆周制教学法,扩展层级主题链
教学圆周是教学法文献中常用的术语,借自数学同心圆概念,表示同一平面上同一圆心而半径不同的圆。俄罗斯语言学家据此提出的圆周制教学理论借用同心圆的概念使教学层层深入,圆心是贯通性文化主题—与人类现实某一重要的领域相关,在内容上围绕同一主题、具有提出问题性质的的教学材料,它在语言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并执行组织功能,按照一定的层级构成,具有高度的语言、交际和文化价值。在词汇层面表现为语言单位的集合。彭文钊博士在《如何进行主题文化概念的课堂教学?———以概念的圆周制教学为例》一文中对此有较为详细的解读:在第一级教学圆周的构成上,包括孤立的词汇、成语和格言组成。基础词汇的构成形式是词汇表,是核心结构,量小而抽象。第二级教学圆周形成语言文化场的中心结构。这是根据文化主题给出的不单单是一个个的词,二应当是词汇群组,沃氏称之为词汇语义群组ЛСГ,它是有共同语义和共同称名的词汇、成语、格言单位的集合,包括派生的限定搭配和述谓搭配。第三极教学圆周给出的是包括专门、专业或术语性词汇,涵盖文学、艺术等更加宽泛的领域。三级的教学目的依次为实现交际—专业提升—扩展领域。应当指出,贯通主题在实际教学中得以实现,但是它的重要性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借用圆周制教学以及贯通性文化主题的概念,有助于挖掘和凸显俄语词汇文化内涵。它构建出新的途径和模式,揭示词汇扩展的内在机制和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俄语词汇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文化性。
四、结语
关键词: 社会文化知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职英语教学
外语交际与母语交际不同,用母语进行交际的人属于同一文化背景,而外语交际的双方来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外语交际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必须把传授社会文化知识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语言与社会文化知识之间的关系
“文化”一词含义非常广泛,它包括社会信仰、传统观念、风土人情、文学艺术、衣食住行等,因此可称为“社会文化”。社会文化与交际密切相关,是一整套约定俗成的社会生活方式的体系。就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来讲,语言有以下几种功能:(1)交际功能。语言是人们交际中传递信息的工具,而交际是语言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2)载体功能。语言在人类发展的各个阶段反映着社会文化,并将其一层层地积淀下来,世代相传,所以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3)指导功能。人们可以通过语言对别人施加影响,也可以从语言中得到知识,接受教育。因此,语言与文化不可脱离或单独存在。
东西方人由于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在思想、信仰、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差异很大。这些差异反映在语言中,则涉及词汇、句法、礼貌用语、禁忌语等方面。
比如,汉语中表示亲属的词特别多,而英语中这方面的词语却很少。如汉语中的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姨父在英语中只有一个对应词uncle,伯母、婶母、姑母、舅母、舅妈、姨妈在英语中只有一个对应词aunt,而“嫂子”、“弟妹”等词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的称谓。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汉民族封建文化非常重视家庭结构特征,无论哪一方面的社会关系,都必须按亲属称谓进行规定。英语中没有类似的文化背景,因而缺少与汉语称谓一一对应的词汇。
二、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讲授社会文化知识的必要性
由于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及追求升学率或考试过关率,中职英语教学往往也过分注重词汇和语法的讲解,不太重视社会文化知识的传授。结果不少学生虽学了几年英语,却仍难以进行较自然、有效的交流。既然语言不能脱离文化单独存在,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就应该重视相关社会文化知识的讲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社会文化知识的教学原则
加强英语社会文化知识的讲授,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意识。
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社会文化知识不仅应包括历史事实,更应注重研究当代社会中的文化现象。
在比较两种文化时,应重视各民族文化的特点,对任何文化都不带有歧视或偏见的态度。
四、社会文化知识的教学内容
行为方面——包括衣食住行、购物、文化活动等;社会生活方面——包括工作场所规定、婚姻与主要社交礼节等;体势语言如面部表情、手势等。
五、社会文化知识的讲授方法
(一)实物与图片
讲授社会文化知识如仅依靠书面教材,学生听起来会感到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使用邮票、明信片、报纸杂志的插图等实物和图片辅助教学。由于中职生英语词汇有限,听力水平一般,教师可用英语和母语结合起来讲解和表述,以便学生理解。
(二)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
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播放机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与网络能生动、自然地反映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思想和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英语文化的内涵。在运用此教学方法时,应注意处理好影像与文字、英语与母语的关系,使教学内容与教材一致。为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可事先提出问题,在学生看完视频或听过相关材料后,进行口头问答或讨论。
(三)常用课堂练习的类型
1.多项选择
在多项选择中,可创设一个情境,选择项为回答,以下是一个关于礼节的练习:
You have been having a headache for a week and have just started to feel better.One of the parents of your friends says:“How are you?”,What would you do?
A.Start talking about your problem.
B.Say:“Not bad,thanks.”
C.Say:“Thank you,how are you?”
D.Say:“Thank you,and you?”
(答案是B)
2.填空
填空是创设情境后让学生回答,不同之处在于它要求学生写出答案,其难度略高。如:
Situation:You have been invited to dinner at an American friend’s home.
You are about to sit down to eat,but you want to use the toilet before dinner?
Question:Could/Can I use the bathroom?
Your friend’s answer:Sure.
(注意:这类练习的主要目的是练习运用社会文化知识。)
3.模仿
模仿相对而言难度较大,但如选题适中,往往更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如:
Situation:At a restaurant.
Student A has ordered food but the server brought him a different dish because she has forgotten what was originally ordered.
本练习要求学生扮演饭店顾客与服务员的角色,练习用“澄清事实”与“争议”这两项语言功能,由于情景设在饭馆,争议的内容具体,因此难度并不太大。需注意的是,中职生词汇量较少。为使活动较顺利地进行,教师不仅应选择合适的学生,而且应补充一些相关的词汇和短语。
4.对比
对比是讲授社会文化知识的有效方法。
(1)利用教材内容与本国文化进行对比。
如中职英语教材中一般都有关于节假日的文章,教师可要求学生将中外节假日(如圣诞节、春节等)作比较,并让学生区分出这两个节日期间常用的不同祝愿语。
(2)选择一些社会文化差异的练习,比较中外文化的特点。
You are visiting an American friend in her new apartment.You like the apartment and you want your friend to know .What would you do?
A.Say:“Your apartment is nice.How much is the rent?”
B.Say:“The place is really nice,I like it a lot.”
C.Say:“I like your apartment”.Then pick up some things.
D.Say nothing,but walk around and look at everything in the apartment.
(答案是B)
中国人询问同学或朋友物件的价格是常见的事,但在西方,这是一种禁忌。教师对这类文化差异可能已讲过多次,但在与外国人交谈时,不少中国学生仍会下意识地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练习可以避免犯类似错误。
六、结语
外国文化不可能自然习得,它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因此,在教学中讲授英语社会文化知识就十分必要,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进行社会文化知识的讲授目前已取得一些成效,但由于这方面的教学历史还较短,有待我们进一步努力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邢福义.文化语言学增订本[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1).
二语习得领域长期占据主导的两大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Behaviorism和认知心理学(Cogni-tivism)。这两种理论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习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学习过程的影响。随着研究者逐步认识到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尤其是学习者的母语社会文化及语言背景,20世纪90年代在前苏联发展心理学家LevS.Vygotsky的心智发展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Theory),不仅对当代心理学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与外语教学也产生了巨大的指导意义(Lantolf,2000b;Arnold,2004)。本文主要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讨论外语课堂中的语言与文化教学。
二、社会文化理论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LevS.Vygotsky及其同事于1920至1930年间共同提出了社会文化理论,其核心观点为社会文化、历史是影响个体发展的首要因素,认为发展或学习是先发生于社会而后通过语言和其他符号系统为中介的活动逐步内化于个人的过程。中介(media-tion)、最近发展区(the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活动论(activitytheory)、调节(regulation)、支架(scaffolding)是社会文化论的重要概念。社会文化理论的中心且独特的概念是人脑的高级认知活动(如记忆、注意和理性思维等)受到中介的调节,人们通过各种中介来联系世界;中介包括物理工具,如桌椅和电脑等,和符号工具,如音乐、艺术和最重要的语言(Lantolf,2000,p.80)。根据Vygotsky,我们研究的对象不应该是语言系统本身,比如语法和词汇等,而应该研究人类借助语言的调节机制所进行的社会人际交流。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与个体心理活动紧密相关,人们通过参与外部的社会文化活动,将外界的社会言语(socialspeech)通过语言这一中介内化为个体内部的心理机能(Vygotsky,1978)。
通过协同对话——中介,儿童或初学者能被诱导着培养成一种共享的意识,直至最后吸收新的知识和技能于他们自己个体意识中,因此成功地完成从协同的个体间的活动向个人内在的自主活动转变。这种协同对话过程就是支架(scaffol-ding)。Vygotsky关于学习和发展之间关系的最广为人知的最充分的阐述就是他的最近发展区概念。他(1978,p.85)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最近发展区内,需要大量的指导性参与活动,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
三、社会文化理论指导的语言与文化教学方法
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的外语教学不仅关注在相关情境中合理、灵活使用语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发展学习者分析、评判、识别课堂内外的不同行为方式。接下来我们主要分析外语课堂中常见的几种教学方法,这些方法的总体目标相似,但在课堂中创设的各种教学情境有些不一样。有些多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的生活环境是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基础;还有些以学习者和知识为中心,其设计的学习环境不仅要帮助学习者理解课堂内外的生活环境,也要开阔他们的交流视野并融入其他的环境中去。
(一)提问法(problem-posingapproach)
这是一种通常用于移民成人以社区为基础的语言学习(adultimmi-grantcommunity-basedlanguagepro-grammes)。这种方法始于学习者的经验,尤其是他们在教室外的社区内面临的问题或复杂事件等。该方法的目标是帮助认清学习者生活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基础,提高学习者认识这之间的联系,帮助学习者通过他们认为有益的方式获得必要的交流技巧和知识。提问法的三个基本成分是:听(listening),教师通过在课堂内外观察学习者,并界定其所关心的问题;对话(dialogue),将以上的关心的问题作为起点,教师和学习者以关注或问题及其看法和反应为内容相互对话;行为(ac-tion),这些探讨帮助学习者将他们的所学用于课堂外。
(二)课堂学习者共同体(com-munitiesoflearnersintheclassroom)
课堂活动与学习者的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创造有效的课堂学习者共同体。在社会情境的协同的互利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参与课堂活动获得新的理解、学得新的技能,最终发展新的社会文化认识。在此共同体中学与教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学习者共同体视课堂为探究社区(communitiesofinquiry),在此探究(inquiry)不是为承担特定课题而使用的特定教学方法。在探究社区中,课堂活动是开放式地探索性地研究,来自群体的真实经历,也是该群体真正感兴趣的问题和话题。这些开放式的话题和问题允许更多的可能性,使得学生彼此协作构建他们的理解和视角。教学活动是在情境中的,有特定时间地点的,需要特定的人在特定的场合完成。教学是手段而非结果。
(一)教材落后、范围狭窄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为了自身晋级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征订的一些教材已经严重过时,且与2007年国家财政部颁布新的会计准则不符,导致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与现有的会计实际工作岗位严重脱节,无法满足现有的学生今后从事的会计工作岗位的需求。当然,更谈不上是今后长期的工作需求。现有的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也不能完全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导致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材大部分只涉及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而对审计会计、预算会计等干脆没有涉及,从而使相应的教材的模拟实习几乎没有。
(二)师资队伍建设严重匮乏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师来源较为单一,他们大多是从上一级高校毕业后直接分配到高职院校的,几乎没有多少或者根本就没有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性操作技能。此外,很多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师从本质上讲是想多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水平,但由于现有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生源较好,教学任务繁重,无法抽出时间去企业参加社会实践,因而上课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方法难免有何会计实际工作岗位相脱节的部分和现象。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
(一)建立适应经济社会的较为完备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和实训室随着经济社会和信息化的深入与发展,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针对目前人才市场存在的人才普遍过剩的现象,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的教育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之路,也就是必须加强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技能。也就是高职院校必须建立自己独特的会计实践性教学的实验室和实训室,整合现有资源,建立一个既能满足学生教学需求,又能满足社会企业需求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保证实践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为学生的实验、实习提供一个最根本的保障,才能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
(二)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为适应2007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的会计准则,符合国家现有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变化,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必须进行较大的调整,调整其实践性和理论性的比例。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用不同的仿真模拟实验、实训室,使学生们的实验、实习看得见、摸得着,不断增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变“教师要我学”为“我要为我自己学”的新型教学模式。
(三)不断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而会计专业人才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和整体业务水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首先要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高职院校应加大对高校教师的培养,使其具有较高水平的会计专业素质和能力,以保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较高的教学水平。为此,高职院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定期安排教师到指定的企业去及时进行实践锻炼,了解企业现有的最新工作动态和动向,熟练掌握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需求的模式与方法,及时解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难题,此种方式让高职院校的教师真正参加企业的实践,真正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和水平。
三、结论
我国英语学习者主要是通过在校期间进行外语学习。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或研究生阶段,都有机会在课堂中进行英语学习。然而,虽然历时多年的接触英语学习,但在中国外语学习的环境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通过研究外语课堂的情况可以对我国英语教育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通过观察和分析外语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为我们改进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并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提供指导。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英语学习者人数众多,相应的英语水平也呈现出多样性。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三本院校和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股生力军,在当今高等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断引起教育学者和专家的关注。在这些院校的英语课堂上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是怎样的,教师是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这些话题日益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并逐渐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研究内容。因此对三本和独立学院的课堂研究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三本院校中的英语专业教学与我国二本以及一本的英语课堂教学不尽相同。首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有一定的差别,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也有各自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东北地区一所三本院校的综合英语课堂上互动模式的初步分析,从而对三本院校的英语课堂的教学情况有个初步的认识。
2社会文化理论与课堂互动的关系
在二语习得理论看来,Krashen认为教师对学生学习知识的可理解性输入会导致语言习得的发生。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何为可理解性的知识输入,无法给予准确的界定。但是不可否认学习一定要有外界知识的输入,这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在Swain看来,语言输出(学生的语言输出)才是导致语言习得发生的条件。在习得者语言输出的过程中,检验是否已掌握其语言知识。但从另外的角度来分析,语言输出从何而来?答案不言而喻,即是有输入作为基础。但在具体的语言学习过程中,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论是侧重Krashen还是侧重Swain的理论,都会相应地忽视另外一方面。实践证明,能否将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一直以来是学者和研究人员所致力的方向。众所周知,人是外在社会环境中的一分子,而非孤立存在的个体。因此人类的语言具有社会性。人类又有文明的历史,因此人的语言具备了历史性的特点。因此社会文化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显着性特征。单独地去研究人体的人而脱离语言学习的环境是不正确的。在Vygotsky看来,语言学习的内化是由社会变化而引起的,个人的主观知识需要经发表而转化为使他人有可能接受的客观知识,这一转化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过程。因此,客观性本身应被理解为社会性。也就是说语言的掌握与习得过程是学习者由社会层面转化或内化到人的心理层面的。三本院校的英语课堂中,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而言基础较为薄弱,单词量较小,语法知识较为欠缺。几乎无法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仅教师独白讲授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无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课堂中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教学显得尤为必要。语言学习者与外语教师在课堂上的互动是二语学习主要的社会互动形式。这就指明了语言教师应更加注重课堂互动的质量。将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最大限度地交给学生进行语言练习,不一定是最有效率的语言学习方式(GuiMin,2006)。学生的语言输出应该得到教师较好的引导与指导。不论是关于语言的输入还是学生的语言输出的课堂活动,都不能夸大其作用。课堂活动的组织应该充分考虑到师生间以及生生间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2.1视听说相结合的方式在综合英语进入主题课文的教学前,先让学生观看一段背景视频,然后根据内容进行相应的提问。观看视频后,先将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该形式是学生个体间的互动。作为同伴(peer),彼此间的语言水平比较接近,同伴间的话题讨论可最大程度地给予对方脚手架的作用,从而促使更深入的讨论。这种情况下教师组织的协作学习即生生间的讨论与交流,可以积极地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的发展。小组讨论后,由小组内部推荐出一名代表与其他小组的代表进行全班范围内的话题讨论。在全班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其中。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充当了脚手架的作用。在社会文化理论看来,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的语言知识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课堂里学生并不是把新知识生搬硬套地移到大脑中,而是与头脑中已存的旧知识即自己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互动根据教学内容创建情景,并且为学生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线索促使学生建构新知识。在课堂中,教师就如同学生习得知识建构的桥梁。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水平有较好的认识,这使得教师能够通过“最近发展区”给予学生语言学习的指导和帮助。
2.2教师课堂讲授(也称之为独白讲授)与课堂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当教师讲授新单词或语法点时,对于学生而言这些知社会文化理论在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中的应用李倩(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辽宁?沈阳110167)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2)14-0118-02外语识往往是枯燥无味的,此时学生基本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因此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学生的课堂提问可引发学生对过去已学知识的联想。同时,也可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例如,对可接受性词汇的考查,当提到生气一词时大部分学生可能想到的是furious,而教师此时可以运用其他类似的表达方式引发学生的联想,即通过提问关于该词的近义词有哪些。例如,同类的表达还有blowup,flyoffthehandle,loseone’scool。因此,进行课堂互动为进行对话交际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使语言学习不再是孤立的无生命的符号堆砌的过程了。
2.3课前的presentation与课后的summary相结合学生语言学习的输出形式在课堂中主要是口语输出和笔头输出。课堂上学生的语言输出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在我国的英语课堂中,学生的口语产出形式可分为较短的词语表达和连贯的口语表达。笔头输出可以通过翻译、写作等形式进行。进入高等阶段的英语学习,培养学生的连贯的语言表达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教师在参与学生个人的课堂和课后的语言输出的过程中要给予点评,这不仅体现了师生的课堂互动,同时也让师生间在课下也建立起了一种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