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美术课论文

小学美术课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7 18:03: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美术课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美术课论文

第1篇

一、美术欣赏课

以往要上好美术欣赏课,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搜集有关的幻灯片,录像带,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不少教师把上好欣赏课视为畏途,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持不欢迎的态度。

采用电脑多媒体教学,美术欣赏课的效果则大为改观。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把存有美术欣赏资料数据的光盘装进光驱(CD---ROM),当你欣赏经典著作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比如:六年级的《邮票设计》这一课中,制作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邮票欣赏资料,给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并对自己的创作有新的启发与创作。同时还能使学生了解到邮票的历史背景,等等。

欣赏建筑艺术时,不但可以用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形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做动感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也可以按设置路线浏览一座建筑物的内部装饰、陈设。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

二、美术工艺设计课

小学美术课程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欣赏课、工艺课及设计课在教材中的比重增大了。在工艺与设计基础教育中,教师要做大量的示范,学生要做大量的训练,由于这类教学内容的图形,如各种几何图形的组合等,非常规范、严格,填色技巧很讲究,因此范画的制作或作业的完成都非常耗时费力。然而在电脑中进行图形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都非常方便、快捷,因为软件中提供了大量的绘图工具和编辑命令供用户使用。

比如说传统图案中的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在电脑中生成图形都是比较容易的事情。

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等元素的构成,以及重复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反转构成等一系列构成原理和方法都可以在电脑中显示。就以重复构成来说,在电脑中用绘图工具如(直线工具、曲线工具、圆形工具等)绘出一个基本形后,按设定的骨格排列方式,选择某些编辑命令,如COPY(复制)--PAST(粘贴),或DUPLICATE(复制)或ARRAY(阵列)等,都可以很方便地完成重复构成图案,避免了人手制作中枯燥的重复劳动。

例如:五年级《形的重复》这一课,首先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按设定的骨格排列方式,把图案进行方向、大小、颜色的变化,再加以动画设置,很方便地完成重复构成图案,这样一来,学生在视觉上有了直观的感知能力。电脑美术设计操作灵活多样,可塑性强,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业完成后产生成功感、自豪感。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尚低的小学生来说,运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教育,总体上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很有利的。

三、绘画教学的新路子

电脑美术的另一个领域是电脑绘画,这基本上是一种纯艺术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上应用电脑绘画,有着一定的优势。小学美术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侧重的是素质教育。以绘画技能为中心的旧教学模式是不可取的,而让学生了解各个画种表现技法与艺术特点,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却有是必须的。

电脑绘画中那种近乎游戏的手法,特别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是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减轻心理压力,甚至会激发起学习的热情,把美术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那么,我们的美术教育岂不真正实现了愉快教育。

综上所述,在小学实施电脑多媒体教学,有如下积极意义:

1.教学观念更新,既推动美术教育向高层次、多元化发展,又为社会信息化发展培养人才,创造信息化社会的文化环境。

2.手段先进,为美术课实现高层次电化教学提供了方向与做法.

第2篇

我们要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能够丰富想象的机会,挖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使课堂焕然一新。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孩子们,给他们提供创新思维的素材和空间,唤起孩子们的兴趣,萌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促进孩子们的思维快速开展并产生创新的火花。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变抽象为生动,变枯燥为有趣,向孩子们展开教学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对象,促进孩子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在“圆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孩子们有效掌握圆的特征,我们可以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见到的自行车、赛车、小汽车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在孩子们回答后,运用多媒体屏幕显示自行车、小汽车的模型,然后问:“如果将圆形的车轮换成正方形的,会出现怎样的情况?”随着多媒体的演示,孩子们很快得出结论:正方形的车轮,在行进过程中没法保持稳定。接着再运用多媒体把车轮换成椭圆,进一步证明上面的结论。这样借助多媒体技术,把它们和圆形进行直观、生动的比较,在对比的情境中,孩子们对圆的特征有了深刻的认识。因此,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孩子们注意力更易集中,获得的感知更深刻,能够给孩子们的学习插上想象的翅膀,有效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和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孩子们遇到知识重难点时,往往很难自主解决。这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孩子们感知的过程,把他们的视觉、听觉有效利用起来,促进知识内化,加深孩子们对重难点的理解,进而达到传统教学方法达不到的效果。例如,应用题中相遇问题是重难点,要求孩子们正确理解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分析解题思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设计一道准备题:明明家距红红家660米,他们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明明每分钟走70米,红红每分钟走40米。我们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创设动态情境,帮助孩子们有效理解题意。用多媒体显示:明明、红红两家用五角星表示并不断闪烁,当发出悦耳的响声后,明明、红红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6分钟相遇,同时又发出悦耳的响声响起,明明走的路程用绿色表示,红红走的路程用紫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浅蓝色,色彩清晰好看。此时我们可以抓住相遇问题中“两地、同时、相遇”设计问题并加以提问,这样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形象深刻地提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和结果,使孩子们准确理解相遇问题的要素,并为后面的教学清除了障碍。第二步,仔细观察、积极质疑,得出结论。利用多媒体有效地演示明明红红走的时间和路程的变化情况,并让孩子们积极质疑,进而使孩子们准确理解到:相遇时他们所走的路程之和就是明明红红家的距离这一数量关系。这样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有效启发、点拨,给予孩子们方法上的指导,能够引导他们思维活动顺利开展,能够突出重点、分化难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第3篇

    成功的教师都能深刻体会:有效的教学是始终牢固建立在教学双方高度认同基础之上的,这种认同包涵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对所学科目的认同,学生对执教老师的认同、教师对学生的认同、教师对科目的认同。当学生不以为所学科目能够给自己带来所希望得到的某种知识或能力的增长与乐趣时,便缺乏对科目的认同,因而会出现不断地讲小话、做其他学科作业、甚至出现一些毫无道理的刁难或藐视等现象。故而,要想达到教学效果,教师在备课的每一个细节上,都应注意掌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应多样化,包括多媒体的应用。

一.课堂教学总体优化,要重视运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教学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美术欣赏教学可能在短期内带来知识与能力的增长,我们所看到的教科书中的范例,包括与之配套的灯片,由于画面太小,或因时间的关系,有些范例太陈旧、落后,没有达到真正的美感和欣赏的效果;如果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如通过扫描仪,把一些与时代接近的图片显示给学生欣赏,教师进行讲解和诱导,使学生视觉上耳目一新,思维上有一个美好的、能够各自发挥的想象空间,那么,美术欣赏教学课的目的就能真正落到实处。

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事先总要做大量的示范作业,有时时间和精力又不允许。有了扫描仪,这个难题就好解决了。如学生在学习国画课时,我们可以找来一些名画让学生欣赏,如六年级的美术课有画梅、兰、竹、菊“四君子”,我们可以找到大量的图片,通过CAI演示,让学生欣赏。体会、感受,从而再进行临摹、训练。这样的作业才多姿多彩,不拘一格。在低年级教学中,如一些色彩教学,我们可以播放一些儿童喜欢的动画画面,增强色感,指导配色学习。在想象画教学中,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想象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播放一些动画片来引导。如二年级的想象画吹泡泡,可以播放动画片《小飞象》片断,儿童既高兴又启发了想象,整堂课至始至终都有趣味。这样的课,小朋友自然爱上,而重点、难点又在欣赏中解决了。

创作一件完美的美术作品,总是要经过反复修改,修改就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学生作品中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所以当部分学生初稿出来后,先选取几张具有代表性问题的作品,用投影仪展示出来。这时,可以同时引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找出修改的方法,并同时将学生作品中各自的优点都一一予以展示、讲解;学生相互之间也就能取长补短。继而各自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作品完成后,希望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也可以展示。

美术教学中,手工课所占比重也很大。以往,我们示范作业时,教师边讲边示教,但终因空间狭窄、视野遮挡、前后不连贯等原因,很多学生无法清楚而完整地看到整个演示过程,因而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做或不想做。但我们如果运用实物投影仪,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学生通过画面,能清楚地看到教师整个演示过程;同时,优秀学生也可以上台尝试作业或演练,或将作品通过投影仪进行展览,并让学生自己讲解、自我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手工课真正成为学生自己动手作业的课。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尽可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以期提高和扩大手工课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幻灯,通过直观的视觉形象来感知和认识

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人的兴趣首先产生于新奇事物和它独特形式的刺激。我们在大谈现代多媒体手段的同时,幻灯机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工具,特别是常规教学中美术教师运用最多;它具有体积小、资金少等特点,一般边远地区的教师也能掌握。而合理地运用,也会相得溢彰。例如,小小的剪纸课教学,教师剪完作品后,平着展示给学生,和放于幻灯机或投影仪上放大,二者的效果就不一样。在上三年级剪纸花边一课中,我把作品通过投影仪,产生的黑白对比效果给学生一种新奇感,放大后的例图格外突出,纹样清晰可见,教师也可以由一个单元至多个单元的组成即花边的形成。教师可根据图形指导学生欣赏,也可用单独例样并由此而设计的花边进行对比讲解,诱导学生的创作欲望。

第4篇

【关键词】新媒体;微信;微信公众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的一种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说,就是使社会成员按照教育的内容和社会的要求,逐渐达到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品质的过程。在大学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公共课,学校安排的课时并不多,这就意味着思政教师不能单纯利用有限的课堂达到教育目的,而是与时俱进,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教育实效。思政课给学生的吸引力越强,学生就越感兴趣,主动性越{,效果也就越好:思政课载体的选择上,如果能充分利用现代化设施,有助于引起学生兴趣,增强思政课吸引力,加强教学效果,推进教学目的的达成。因此,可以说,高校思政课是否具有吸引力和和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具有密切联系,同时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实需要。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指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比如手机短信、播客、博客、微博等。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双向的,传统的者和受众现在都成为了信息的者,而且可以进行互动。博客、播客等传播方式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者,能个性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自己关注的信息,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已成为大学生平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为当代思想文化的一个日显突出的重要阵地。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将其纳入自己的视野,通过博客、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和技术,建立起自己的网络教育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宣传理论,对一些学生关注或困惑的现象阐述自己的观点,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等,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分析问题,将虚拟与现实、课上与课下有机的结合起来,共同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强思政课对学生的影响。

一、新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

和书信、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主要是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或移动通讯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技术的。新媒体技术在传播中普遍拥有以下特点:

(一)开放性。依托数字技术急性传播的新媒体没有时间、速度上的限制,不受中间环节制约。

(二)个性化。新媒体用户可以享有私人传播载体,用户可以享受点对点的个性化服务,门户主体对纤细的控制局面被显著性削弱。

(三)虚拟性。从传播内容到传播参与者都存在极大虚拟性。由于人人可能成为新媒体中的信息传播源,因此信息来源的虚拟程度较传统媒体有了极大改变。

(四)交互性。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新媒体技术下信息收发角色可以同时存在,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人也都是受众,这是新媒体最突出的优势之一。

除以上特点外,微信作为“后微薄”时代的领军新媒体,其用户间的社交模式和微博相比有有着显著差异。在微博技术中强媒体、弱关系的社交模式属于“面对背”的社交。而微信技术平台中,双方必须是相互同意才可能建立联络关系,属于强关系的社交模式。

二、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思想课教学管理带来的变革与挑战

微信、微博等各类新媒体技术都主要依托手机为主要媒介,由于节省流量这一最大优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高校学子,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管理提出了全新挑战。

(一)校园网络舆情监控难度加大

虽然注册用户量激增,但各类新媒体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用户准入门槛不高且在注册过程中缺乏严格审核制度,因此在信息中缺乏有力监管,传统网络不良信息在微信平台上找到了新的土壤。思政教育者无法了解学生在个人微博、微信上接受信息的情况,这就造成了传统网络舆情监管效用的降低,对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造成一定隐患。

(二)引导塑造大学生正确价值观难度增大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愿意接受多元化信息,但同时对信息的把控和鉴别能力偏弱。加之新媒体信息图文并茂的生动形态,很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甚至操控,进而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这对以引导和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为主要目标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存在盲点

微信在高校学生间广泛流传的同时,在高校教师及思政课教师范围内却缺乏普遍使用性。具上海某高校学生工作队伍中的问卷调查显示:开通微信的思政课教师者为8.92%,而这些开通者中,选择为了更好做好大学生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比例仅为6.83%。可见,微信功能在被大学生喜爱并广泛使用的同时,却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工作的盲点,思政教师们在努力追上微薄热浪的同时,没能及时应对“后微薄”时代的来临。如何补上这一漏洞,是近一时期思政工作的新重点。

(四)过度依赖易导致大学生社交模式异化

由于新媒体快捷和便利的交流模式,即使离线也可以随时受到消息。这就使得部分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的90后大学生对社交软件产生过度依赖,随时查看消息,从而减少甚至断绝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产生社交恐惧或社交能力障碍。他们在虚拟的世界中的自我意识过度膨胀,从而挤压现实中的社交空间,容易形成孤独、自闭等社会性格。部分过度依赖新媒体软件的大学生为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是这种接触只是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对方的内部,成为了所谓的“容器人”。

三、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作用

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发挥微博宣传作用的同时,我们必须在第一时间占领思政工作的微信阵地,深入结合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目标开展工作。

(一)平台的现状及基本运行模式

目前各高校微信平台基本上由主管思想政治教育的部门统一管理的实名注册申请,类型多为订阅号。平台现布权限掌握在学校管理员手中,采取学生邮箱投稿,管理员平台整合的运营方式。通常开设以下的版块,如“热点聚焦、时事解读、一周热点、周末声音”等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版块。主要针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即时分析和互动,在线开展热点讨论等主体信息征集,与之配套线下开展专题讲座、课堂讨论等具体活动,双线落实思政课的思想教育主阵地的相关工作。

(二)平台统计数据对高校思政课教育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微信公众平台为使用者提供了详细的后台数据统计功能,从用户分析、图文分析、消息分析、接口分析等不同途径可以进行细致的数据统计和解读。在运行过程中笔者发现,数据可以体现学生的兴趣领域、关注热点等诸多问题,如能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将对日常思政课教学的重点和教育导向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学生对发生在其身边各类活动的关注度更高,因此平台在运行过程中,应更贴近学生生活,多举办多报道符合学生切实需求的相关活动,才能真正成为占据一线宣传阵地,真正受到学生喜欢的前沿媒体。

11月29日,微信平台“寻梦起航”新生特刊了关于各类英语证书考试介绍的多图文消息,其中分条介绍了雅思考试、托福考试和托业考试三种。托业考试相关页面的阅读人数是55,远远高于雅思考试的37、托福考试的38的阅读量。数据可以反映两方面问题:第一,“寻梦起航”的阅读人群以一年级为主,对于新生而言,对传统雅思、托福的了解程度要高于托业考试;第二,对于财经专业学生而言,对英语专业的需求已不再简单满足于普适性较高的托福和雅思,对应用类的托业考试有着更高的兴趣度。通过以上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适时地为新生开展关于托业考试的相关交流和介绍活动,有针对性的满足学生的需求。

以上分析只是在平台运营过程中的初步思考,后台数据的多元化足以做出更多有价值的分析和指引,有待我们的进一步开发和思索。

(三)平台运营过程中的思考

微信公众平台毕竟属于新生事物,对其的运行,笔者也处于初步的研发和探讨期。平台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和强大的第三方接口功能,未来必将能够给高校的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作为思想政治的有力宣传阵地,高校微信平台的运营有别于各类宣传盈利类平台,其所消息的立场与角度应时刻与思政工作保持高度一致。同时由于群发消息具有不可逆性,平台的权应掌握在思政工作者手中,这样才能把握一线宣传路径,占据宣传工作的主动权。

在网络时代,教师要利用互联网良好的交互性,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加强与大学生的对话与交流。构建虚拟论坛或者建立可以即使进行互动的聊天群组进行教学,建立师生间相互交流的网络平台。通过这个虚拟平台倾听他们的心声和诉求,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定期在网上答疑解惑,在思政课中有针对性地拟定教学内容,从而帮助他们解决各种思想痼疾和心理障碍。

第5篇

一、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长、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主观认识不足

主观上的认识不足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制约作用,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美术教育虽然作用被所有人认可,但由于不是升学的考试科目,所以从主观意识上来看,整个社会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较缺乏。从家长的角度来看一般家长看到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喜欢画画都会为之骄傲并可能对其进行专业化的培养,但是一旦到了小学,当小升初的指挥棒摆在面前时,大部分的家长会把文化课的学习成绩看做孩子是否有出息、能否可以上大学的唯一标准,从而否定孩子对美术的学习;从学校的角度来看,一般都非常重视教学质量,但是在“教学质量”的理解里,美术的成分微乎其微。为了提高自己学校的升学率,展现教学成果,往往压缩美术等课程的上课时数,补贴给数、语、外等主课,甚至很多学校的课时安排远远低于教学大纲的要求;从教育主管部门来看,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是其意识不足的主要体现,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往往只注重升学率,对教学成果的总结往往看不到美术的影子。

2.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等客观条件制约

主观认识上的不足使得学校在美术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存在着严重的投入不足,一方面,很多学校都没有专职的美术老师,美术课被文化课占用的事情经常发生,课时很难保证。上课的时候美术学习的工具也不齐全,缺乏必要的美术教学的画板等工具,农村学生家长对美术教学也变得越来越不支持,不愿意给孩子购买画笔、颜料等工具,只让其专注于文化课的学习。长此以往,美术课不仅缺乏欣赏美的生机与氛围,甚至成为徒有虚表的一门课程,地位非常尴尬;另一方面,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师素质总体来看相对较低,影响了美术教学的质量。由于高考体制的原因,学习美术的师范生往往不一定是美术学的好的学生,而是文化课学不好才剑走偏锋的一种无奈选择,使得美术老师的来源本身就存在问题。即使这样,美术老师在农村小学也严重配备不足,现有的美术老师很大比例都是中专学历的老教师,美术特长更多的是个人爱好,而美术素养并不高。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

二、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1.重视美术教育,尤其是提高校长对美术的认识

美术教育是新课改中现代社会对人才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随着社会人文追求的逐渐获得重视,美术教育理应在小学教育中获得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从学校主管部门来看,制定的政策导向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农村小学的教学实践,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使得农村孩子的培养更具人文性和美学欣赏能力,为农村孩子步入社会上层奠定人文素养,都需要主管部门有着清醒认识并给予政策支持;从学校来看,在农村小学,校长有着较大的自主性,这直接影响到美术教育在学校的实施水平。如果一个校长不重视美术教育,那么在有限的教师名额中,校长就会优先申请文化课的教师配置。其他老师为了迎合校长,也不会在美术教学上投入太多精力和物力,美术课形同虚设就成了可预见的事情。反之,一个重视美术教学的校长,无论从课程设置、资源配置上都会给美术教学很大的支持,就不会有文化课霸占美术课这样的事情出现。提高对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尤其是提高农村小学校长对美术的重要性的认识,对于美术教育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2.提高美术教师水平,优化美术教学的资源配置

小学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立足于本校或者本地区来考虑。在本校的角度来看,首先是发挥本校美术教师的现有水平,通过制定政策导向和开展教学评比等活动,激发美术教师的教学热情。其次,要对本校美术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我们知道,农村现有的小学美术教师,大都学历不高,很多甚至都不是美术专业毕业,美术的专业素养还有待提高,因此对其进行有计划的定期培养,进行终身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从本地区的发展来看,可以在教育局辖区内优化教师资源的配置,给农村配置专业素养更高的教师,或者实行轮岗支援的方式,将城市的美术教师定期下乡支教,并确立一定的考核方式,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同时,美术教育的从业者在社会上来看是一个相对高收入的群体,根据这个行业的特殊性,还可以实行跨校任教,允许专业素养较高的美术教师跨校担任农村的美术教师增加其收入的同时也促进了相对落后学校的美术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乔凤杰.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J].小学教育研究,2013,11.

[2]于崇福.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滞后的因素及对策[J].读与写,2015,6.

[3]陈建勇.农村美术教育现状及改革、发展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作者简介:

第6篇

论文摘要:农村中学缺乏合格的美术教师,美术课堂教学的缺失现象严重,让农村中学的素质教育蒙上了阴影。在提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值得深思。笔者认为:要改变农村中小学目前的状况,当务之急是:以提升农村中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为抓手,拯救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以求实现教育的均衡与公平。

我县地处苏北,经济发展滞后,教育的发展因受经济、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很不均衡。一些乡镇中学,未能贯彻省“五严”精神,不顾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的评价仍然唯分数论。本应开设的美术课,常常被挤在课表之外。在31所农村中学中,仅有不足总数五分之一的学校真正地开设了美术课,且有的仅是初一年级开设,可以说,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已经到严重缺失的地步。所以,农村中学的美术课堂教学能够正常开展起来,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一、现状调查:农村中学美术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已严重制约农村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情况(一)具有美术专业修养的教师,学校让其充当门面而已。几所农村中学虽有专职美术老师任课,但学校并不关心其授课的实际效果。有时,学校主抓教学之领导,因课程意识淡薄,规范办学意识淡化,美术课程基本不开或者开不全,美术课为“主科”让道,一切为了中考、高考。此时,美术教师往往主观地认为,所教的美术学科没有出息,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或主动要求改教“主科”,美术课则为“副业”。这种不再重视本学科的教学,导致自我弱化,被学生淡化。当美术教师连自己都对美术课程失去信心时,可想而知,农村美术课堂上会什么样的效果。

情况(二)没有专业素养的美术教师,美术课由主科老师兼课。不少学校为了执行省“五严”规定,虽然没有合格的美术教师,为了开齐开足美术课程,没有美术素养的“主科”教师被“赶着鸭子上了架”其实,由于兼课老师根本不具备兼任美术的素质,上美术课时,往往是让学生看一会美术书,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任学生胡乱地画上一会儿,便成为处理语、数、外的作业课了。

情况(三)美术课程仅反映在课表上,此类情况在农村中学不在少数。在我所熟悉的周边几个乡镇中学中,大多在近二十年来从未配备过毕业于美术教育专业的专任教师。因而干脆没有开设美术课程,美术课程大多被语、数、外所取代。

教师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还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者,如果作为起主导作用的美术教师严重缺乏,或者教师本身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那么,农村的美术课程将会显得毫无意义,农村中学的素质教育,则完全是一句空谈!

二、农村中学美术课程教育,有独特的作用与意义,不容忽视

众所周知,中学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的美术课程教育功能,是其它学科无可替代的。

(一)美术因具有审美价值、实用性价值和教育性价值,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把美术教育纳入从小学到高中的核心课程内容。美国《教育法》通过立法,把艺术写进联邦法律,艺术课程与英语、数学、历史、公民与政治、地理、科学、外语等七门学科一道确定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1994年,美国制定并实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该标准指出:“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世界各国都以不同的形式对学校美术教育制订了标准与要求。 转贴于

(二).美术课程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主要是美术课程具有自己的特性

①.美术课程的人文性。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活动,不是单纯的谋生技艺,也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它是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人格,帮助学生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1]

②.美术课程的工具性。美术学科是人们情感交流和信息传递的工具,美术又称视觉艺术,美术作品,既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又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记录和文化传承的工具。[2]

③.美术课程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美术学科创造性是美术课程的又亮点,美术在具有一定人文素养和知识技术的基础上,用美术所特有的语言和符号,创造出富有新意的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最有效的课程之一,为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潜能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三、为了实现教育的均衡与公平。针对当前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当务之急是:以提升农村中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为抓手,拯救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具体可采用的途径与方法如下

(一)县局应加强对农村中学美术师资的培训工作,使农村中学之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有稳步的提升

1.符合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理念。具体表现为:①.具有新的教学观。②.确立新的学生观。③.建立新的教材观。

2.美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使农村的美术教师具有:爱岗敬业、艺德健康、品德高尚、教书育人等品质。

3.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训。一个称职的美术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美术理论知识和最基本的美术技能外,还须有一定的人文知识素养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二)促进城乡及农村校际间美术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以增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

1.努力创造条件,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到城区中小学去求教取经,请城区的专家型老师到农村来上示范课、观摩课,让他们到农村来传经送宝。

2.主动与城区学校结对子,实现城乡间的美术教师互动,让农村的美术教师接受城区教师的帮扶。

3.在农村校际间进行美术公开课竞赛活动,并邀请教研室和城区的专家点评与指导,以促进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良性发展。

(三)以学校为单位,以团体的智慧与力量,努力开发具有乡土气息校本美术教材

因为,统一的美术教材,不可能适应所有的地区与学校,各个地方的情况千差万别,只有针对各校的实际情况,立足自身,分析校情、教情和学情,才能用适当的教材及教法,来出色地完成美术课的教育教学任务。

第7篇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给小学美术教学带来重新整合的机遇,美术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改革传统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让美术教育焕发出新活力。

   当前正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的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各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并为素质教育思想在普通教育中的全面落实创造了新契机。一直以来处于学校教学之薄弱环节的美术学科教学,更应该抓住这次新课改的契机,以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观念影响下的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美术课在普通学校中地位的弱化,除了应试教育思想的干扰外,还与人们普遍对美术学科缺乏认识不无关系。人们一般认为,美术课就是教会学生一定的绘画等美术技能,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这是偏颇的认识,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美术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校普遍重视不够,教学设备投人不足;教学方法陈旧简单,重技法轻素养;美术课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装饰品,表面上丰富多彩,实质上空虚苍白,远未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新课程理念下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再认识

    学习是快乐的,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更是快乐的。曲折的线条,跳跃灵动的点,变化无穷五彩缤纷的色彩,让孩子随心所欲地自由挥洒,或是鲜花草原,或是飞机大炮,或是超人、奥特曼,或是美丽的家园校园。孩子是天生的创意大师,即使是世界艺术大师毕加索,也曾从孩子的绘画作品中参悟创作的灵感。

    小学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启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爱好,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儿童由于性格天真活泼,有着最直接的感受能力,他们的作品无拘无束、任意驰骋,没有成人式的思维模式,全然是他们自己充满活力的感性体验。虽然他们的作品会有许多“出人意料”或“不真实”的“错误”。但是这些“美丽的错误”却让我们为之心动,孩子们的才能是如此让人惊叹。传统的美术教学严重地阻碍了他们灵动的才华的发挥,《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三、新课改下小学美术课教学应采取的措施和思路

    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理念的指导下,为充分发挥美术的教育功能,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魅力,改变当前美术课教学的薄弱势头,我对美术教学所采用的策略提出以下几点探微。

    1."蹲下来看孩子”

    “蹲下来看孩子”是目前教育工作者的口头禅。其实怎样蹲、怎样看有很大的区别。首先,要尽量争取把握所教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基本规律,多从他们的视角观察和理解问题,这样才能充分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其次,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处于和他们平等的位置,与他们在宽松、自由、平等、愉悦的气氛中互动、交流,教学相长。

    新课程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既意味着每位学生都有接受同等教育的权利,不论他们的背景、基础、个性等如何不同,都能通过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科学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基本能力和素养,并获得不同的成功,使得人尽其才,各得其所。优秀的儿童作品散发着孩子花季般纯真可爱的芬芳。一位优秀的美术教师应极力维护孩子这种天性的充分发挥,而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干扰孩子的行为。研究证实,让儿童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意志自由地表达和表现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是有利的。教师在现代美术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援助者”而非“教导者”。优秀的美术教师会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兴趣和个性进行创作和表现。在这种美术教育中,我们在了解学生精神价值的同时也会认识自我,当我们把学生放在首位的同时,也就会尊重他们。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怎样培养?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一个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房间,他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只从房间里往外拿东西,总有一大房间会变得空空的,什么也没有了。所以,教孩子学习画画,首先应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让孩子学会看,这就如同不断地往房间里装东西。在学生画画时,教师不应催促他快画,或者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意思或已有的概念去画,而应提醒他们时时停一下笔,仔细把所画的事物同自己脑中原有的概念比较一下,让孩子在画的过程中提高比较和求异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鼓励孩子在画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引导孩子细心观察,一旦孩子养成了从周围世界的细致观察中扩展自己想象的习惯,他们的想象力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更多、更细致地观察周围世界的机会,这样做,既可以让孩子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又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对更多的事物产生兴趣,强化孩子对学习的渴望。

    3.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一个人基本素质能力的最高体现就是创造力。要通过画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首先就要把“孩子是否能画一张漂亮的u, \“能否得奖”、“能否成像画家那样的画”这样一些目标放在后面,而将“孩子是否敢于画”、“是否敢于面对真实的世界画”、“是否敢于画与众不同的画”这样一些目标放在前面。有了这些目标,教师就可以把孩子今天的画同他们过去的画相比,看今天的画是否有了更多的内容、更多的细节和更多的情趣,不难发现这其中闪现着孩子创造力的火花。

第8篇

论文关键词:高师美术教学论;中小学美术教学新课程标准;改革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及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一场深刻的变革,要求教师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将近十年过后,高师美术教学论教学是否适应了“新课标”呢? 

 

一、高师美术教学论课程教学之现状 

 

高师美术教育学课程是美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其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看到,现在多数美术专业的学生对美术教学论课程的兴趣没有上专业课浓厚,敷衍了事。很多学生最起码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都不具备,如钢楷、粉楷等,以至于授课板书时,常常有损教师之形象。更严重的是此问题并没有引起学生应有的重视和注意,认为只要有美术基本功底就可以胜任未来中小学美术教育。 

问题的存在,来自于高师师者及教学过程。美术教学论教学施教者尚有人还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更没有走进新课程标准,仍然墨守着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主宰者,在教学中权威无边且无微不至、尽心竭力。看上去这种传统的做法似乎很尽职,但学生则麻木、顺从或逆反、抵触,在教师的牵引、灌输下被动地接受,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被扼杀。新课程要求教师不能再依据固有模式传授现成的知识、演练技能,必须认识“能动性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首要特征”。讲授教学方法的只是空谈理论而不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必须变权威为平等,变控制为合作,变独奏为伴奏。 

 

二、中小学美术教学之现状 

 

为了贯彻执行《牡丹江师范学院实行三学期制、增加社会实践学期管理办法》,以实施“质量工程”开展社会实践为契机,以推动高师教学与基础教育发展的紧密结合、推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推动大学生实践工作与教师教学工作的紧密结合为目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实践中探索师范专业改革发展之路,开拓师范专业生存发展空间。笔者对牡丹江市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第五中学、新华小学等学校进行了美术新课程实践调研。 

调研采取与主管副校长、主管主任、美术教师、美术班主任、学生交流、听课等形式进行。基本情况如下: 

1.各中学基本按要求开设美术课,有的学校还开设了专业班、特长班、加强班等,有的学校专业升学率也很高。 

2.教师教学都执行了新课程标准,主要授课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高二主要是工艺、书法、雕塑、数码四大模块。但多数教师教法传统,对新课程标准理解和把握不够,有的专业技能、技法不能充分展示到位。 

3.有的学校专业教师尚缺乏,专业仪器设备不足,不能全部按要求开课,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美术新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大打折扣。 

4.笔者所走访的小学则令人耳目一新,美术教学成果在校园里随处可见:健康的墙体彩绘、每层楼道的学生美术作业、美术工作室里丰富多彩的学生作品等。在观摩各年级美术课教学时,常常会使人感受到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进了每间教室:低年级注重童真童趣教学,课堂上时时给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高年级鼓励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学习兴趣、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采用讨论、分析、比较、观察、分工合作等多种形式,基本上不给学生出示范画,进行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拓展学生思维,课后进行适当的课后延伸。 

三、适应新课程标准,高师美术教学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小学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是国民美术教育,是培养公民必备素质能力的教育。换言之,它不是以培养几个画家为目的的教育,而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学习美术的潜能,真正地使每位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所以,教师上课首先要在课程内容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传授知识,适当降低难度,不可太专业化,既要注意与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要注意与高考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既能使学生感到学习美术有用,能学以致用,也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上课要情感投入,关爱学生,以情打动学生。在教学方式上要变化多样,在教学方法上要生动活泼,教师要以精致的范作吸引学生,以动听的讲述和熟练的演示激励学生,以具有启发性的引导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探索,以机敏的智慧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成功的愉悦促其兴趣更浓,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态度就由“让我学变为我要学”。为了适应这种需要,高师美术教育改革责无旁贷,美术教学论教学改革更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1.为了适应中学美术新课程的改革,高师美术教学论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也要适应中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除了学好在学校所学的所有专业,还要考虑到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的新增内容,还应该增加手工、陶艺、媒体艺术等,并充分了解中小学教材。 

2.美术教学论教学要贯彻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美术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应关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获得人生发展的动力。过去教师是将自己学会的知识想方设法教给学生,而新课程教学的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教师的任务不只是完成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学习活动的方法、技能持续地发展下去。 

3.美术教师除了胜任美术教学工作,还应胜任诸如美化校园、美化教室、美化板报、布置会场、搞展览等工作。学校的教育工作,特别是中小学。要求美术教师是全能的美术师。因此,美术教师必须有熟练的专业技巧、专业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等,并能在课堂上进行准确、生动、迅速的演示。教师熟练地演示,对学生具有重大的影响,它是美术教师威信的支柱。任何美术教师都不可能对美术领域的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对课堂上演示的内容必须熟练,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自已的“一专多能”。“一专多能”是以一技之长迁移到其他课业的技巧上,形成多方面的美术能力。“多能”是博学、博会,对教材涉及的各种艺术形式技法都会,都能胜任。美术技能区别一般的动作技能,不仅在于它的动作性,而且在于它具有心智性特点。例如,握笔画线是动作技能,但将线条变为树枝形态,且美,既要有技能功力,也要有智慧。所以,美术技能是智慧技能。美术教学很多课业是技能训练,如绘画、泥塑、剪纸、立体造型、木浮雕、绳编、扎染、蜡染、撕纸等,这些技能,只有从美术学科教学中有所悟得,在美术教学论教学中得到强化,否则难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美术教师专业能力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掌握教学规律,教师的教学经验也才能获得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