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7 18:03: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茶酒文化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差异化营销产品策略
一、差异化营销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一)差异化营销的内涵
在激烈竞争的行业中,一个企业必须努力寻找能使它产生差异化的特定方法,集中资源打造自己的专业优势,通过差异化营销手法形成领先的、独特的优势,保持与众不同、杰出的特征,独一无二的个性和品牌精神,从而得到顾客的亲睐,并在狭窄的细分市场上寻求一席之位。从表面看,企业向不同的顾客提供的是同一种商品,但实际上,顾客所买的可能是根本不同的东西,同样是买汽车,有的购买的是纯粹的交通工具,有的则更多的附加了地位、声望这些车外之物。富有者,把高价和时髦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贫贱者把食饱腹、衣遮体当成衡量商品优劣的尺度。有贪虚荣的,有图实惠的,如此等等。
差异化营销正是迎合了这种需要。所谓差异化营销,是指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生产出在性能质量上优于市场上现有水平的产品,或是在销售方面,通过有特色的宣传活动、灵活的推销手段、周到的售后服务,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不同一般的良好形象。简单的说,差异化营销是企业能够向顾客提供一种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的产品或服务。
(二)差异化营销的理论基础
传统营销理论强调4P—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四要素。这种4P理论认为,企业只要围绕4P制定灵活的营销组合,产品销售就有了保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21世纪市场营销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顾客为中心,面向竞争,寻求合作,创造需求成了市场营销发展的新趋势,传统的4P理论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情况,而4C—顾客、成本、便利、沟通和4R—反应、关联、关系、回报,这两种营销理论及其组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营销理论,它们提出是新世纪营销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给出了企业开展差异化营销的最好解释,并指出了差异化营销可能的方向和途径,对企业在市场上开展差异化营销实践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二、差异化营销的几种策略及应用
(一)产品差异化策略及应用
产品差异化是指某一企业市场的产品在质量、性能上明显优于同类产品的生产厂家,从而形成独自的市场。
首先,企业实施产品差异化要考虑特征。产品特征是指对产品基本功能给予补充的特点。如农夫山泉的“有点甜”、农夫果园的“混合”果汗及“喝前摇一摇”、康师傅的“每日C果汁”、汇源果汁的“真鲜橙”的特点在消费者心目中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见,产品特征是企业实现产品差异化极具竞争力的工具之一。
其次,企业实施产品差异化要考虑式样。式样是指产品给予购买者的视觉效果和感受。以海尔集团的冰箱产品为例,海尔冰箱的款式就有欧洲、亚洲和美洲的三种不同风格。欧洲风格是严谨、方门、白色表现;亚洲风格以淡雅为主,用圆弧门、圆角门、彩色花纹、钢板来体现;美洲风格则突出华贵,以宽体流线造型出现。此外,对于一般的消费者而言,一致性的质量、耐用性、可靠性、易修理性等也是寻求差异的焦点。如汽车由标准件组成,且易于更换部件,则该汽车易修理性就高,在顾客心中就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二)服务差异化策略及应用
服务差异化是指企业向目标市场提供与竞争者不同的优异的服务。区别服务水平的主要因素有订货方便、交付、安装、客户培训、维修保养等。售前售后服务差异就成了对手之间的竞争利器。例如,同是一台电脑,有的保修一年,有的保修三年;同是用户培训,联想电脑、海信电脑都有免费培训学校,培训内容
有差异;同是销售电热水器,海尔集团实行24小时全程服务,售前售后一整套优质服务让每一位顾客赏心悦目。
(三)形象差异化策略及应用
形象差异化是指通过塑造与竞争对手不同的产品、企业和品牌形象来取得竞争优势。形象就是公众对产品和企业的看法和感受。塑造形象的工具有:名称、颜色、标语、环境、活动等。以色彩来说,柯达的黄色、富士的绿色、乐凯的红色;百事可乐的蓝色、非常可乐的红色等都能够让消费者在众多的同类产品中很轻易的识别开来。再以我国的酒类产品的形象差别来讲:茅台的国宴美酒形象、剑南春的大唐盛世酒形象、金六福的福酒形象、以及劲酒的保健酒形象等等,都各具特色。消费者在买某种酒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该酒的形象;在品酒的时候,品的是酒,但品出来的却是由酒的形象差异带来的不同的心灵愉悦。
(四)地域差异化策略及应用
地域差异化是根据不同地区地理条件、经济状况进行不同的产品投放和有效的营销策略。如东风汽车公司对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城市,由于道路交通条件优良,运输业相当发达,地处沿海,港口较多,东风针对这一地区投放了五吨王、东风世纪列车、轻卡王等,受到用户的热烈欢迎;针对我国的西部地区,由于经济较为落后,道路状况恶劣,煤炭企业较多的特点,东风投入了如“大力神”、“开路先锋”、“运煤王”等,这些车型能够满足西部用户多拉、快跑、抗造的愿望。在中部地区,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均衡,这一地区汽车需求分高、中、低三个档次,各种需求都有。
三、差异化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考虑技术能力、成本平衡、企业目标
一个产品光有设想是不够的,还要具有技术实力。否则产品就难以尽快出来,结果必然是:要么等你的产品面世的时候,其他企业已经捷足先登;要么产品难以尽善尽美,为售后服务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差异化不能不考虑成本。差异化有可能带来成本的上涨,从而导致产品的价格过高,最终丢失市场份额。差异化也要考虑企业发展目标。本来企业给人的印象一直是中规中矩的,突然出一个怪异的产品,消费者在认可上的难度系数必然很大,其过程也必然漫长。所以企业目标要设定好,企业产品更要以此为轴心进行运转。
(二)认为别的品牌使用过的特征就不是差异化
如果别的品牌使用过的特征,如果我们还拿来使用,好像就不是在做差异化了。但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比如对于洗衣粉品牌,市场上大多数品牌都在讲自己的洗净力,曾经有个洗衣粉品牌想推出新概念“添加香味”的洗衣粉,但经过消费者测试以后被否决了,因为消费者认为那并不重要,他们最关注的仍然是洗净力。(三)认为差异化一旦形成,就一劳永逸
美国有个经典的“保鲜膜”品牌,它的广告拍了三十多年,始终强调的就是一点——绝对保鲜。在它三十多年前最初的广告里,就是讲一碗肉放了很多天都像新鲜的一样。在它去年最新的广告里,用这种保鲜膜覆盖的一大块新鲜的肉,放在一个饥饿的老虎面前,那个老虎若无其事,因为它根本闻不出一点肉的味道。说来说去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在讲,这种年年讲、月月讲的方式给当地的消费者灌输了一种强烈的、不过时的产品功能性特征,那就是“绝对保鲜”。消费者是在不停变化的,他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完善中,所以我们向他们介绍品牌特征的时候,也要做到“与时俱进”。至少从表现方式上来看,还是要随着消费者口味的变化而常换常新的。
(四)认为差异化使产品在市场上更安全
的确,由于和竞争对手形成了一定的差异,所以消费者有了更明确的理由来选择我们的产品。看上去“井水不犯河水”,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更加安全了。然而,伴随着差异化的形成,真正的担心才刚刚开始,比如:消费者是否认同这样的差异化、差异化是否能带来利润最大化、我们在抢夺竞争对手市场份额的同时,他们也在抢夺我们的领地。因为差异化而丢失市场份额的比比皆是,去年某款国内轿车曾经推出过外观很像跑车的家用经济型小车,结果上市后没有意想中那么好,因为消费者觉得它既没有跑车的动力,也没有经济型车的实惠用途。
四、企业如何科学有效的运用差异化营销策略
(一)实施差异化之前要正确的认识自己
谈起差异化,首先我们要用战略的眼光看自己。我们是什么样的企业?行业里的角色是什么?向消费者提供什么样的利益?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是寻求差异化前必须要明确的。如果自己是行业里的领导者,你谈的更多问题不应是差异化,而是如何做到边际成本最低化。因此,这种企业要刻意去找差异化可能会丧失总成本优势,最终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所以,没有完全占主流市场前,最好不要花大力气搞这样的差异化。如果自己是行业的挑战者,可以考虑差异化。但必须慎重,因为你的差异化很可能遭遇领导品牌的猛烈袭击,这种袭击可能是在价格上的,也可能是在其他因素上的。你要找的差异化策略必须是领导品牌短时间内难以克服的东西才行。
(二)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制定差异化策略
不少企业寻找差异化策略时往往喜欢开会,希望通过会议讨论找到差异化策略,而且与会者什么人都有——搞财务的、人力资源的、配送的,甚至行政的都来了,最后不欢而散。其实,真正的差异化策略来自消费者需求。
有家乳业公司成立时间不长,刚开始也没有什么优势,但他们在差异化策略上成功了。当时,中国的牛奶市场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利乐包牛奶虽然品质好却价格贵,而且8个月的保质期,多多少少有些不新鲜之嫌;二是巴氏杀菌奶虽然保质期短、新鲜,但品质不稳定。这家公司果断推出了利乐枕牛奶,结果大获成功。因为,利乐枕牛奶也是超高温灭菌奶,具有一定的利乐包牛奶的品质,但保质期短,仅为45天,表面上让人感觉新鲜,而且价格比利乐包牛奶便宜。由于兼顾了两种牛奶的长处——新鲜、品质好,也避免了两种牛奶的短处——价格贵、品质差,所以消费者就是愿意接受。
(三)要把新鲜感与差异化区别开来
对企业而言,任何策略,适合第一,差异第二。差异化策略不是零散的创意和点子的堆积,是个系统化的概念。再好看的创意或点子,如果不适合你企业,将可能带来灭顶之灾。因此,差异化策略不一定是新鲜的,更多的是能否适合你的企业。
(四)差异化应恰到好处,不要过度
只有消费者认可的差异才会带来价值。过分的差异可能造成两方面的负面影响:第一,可能引起消费者的反感;第二,可能带来成本的增加,迫使企业不得不提高商品价格,从而抵消差异带来的价值。广州的仟村百货,由于提供了过多的服务而导致成本上升,只得提高商品售价以平衡收支,结果,殷勤的服务却换来门前的日落冷落,最终只好关门大吉。
(五)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贵在坚持
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一定要长期坚持,不能因别人跟进而放弃。海尔集团曾经采用的"海尔无氟冰箱"的环保品牌定位就是战略层面的差异化营销,这个策略竞争对手很可能会跟进、模仿。但对海尔来讲,不能因为对手跟进而放弃这个概念,如果放弃那就大错特错,从而会使美好的策略付之东流。所以再好的策略,归根到底是两个字:坚持。任何一个策略如果不坚持就难有收获。因为任何一个策略不可能是百战百胜,长期有效。可惜的是,在中国大部分企业里,好的策略一旦遇到挫折就没有人再坚持,所以放弃的企业就很多。
总之,市场是无情的,但市场的机会无时不在,只要精心策划,只要“资源集中,发挥优势”,只要充分理解“差异化”营销之精要并加以灵活运用,市场的奇迹一定会产生。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著,梅清豪译.营销管理[M].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冯丽云、李英爽、任锡源.差异化营销[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3.黄定成.浅议差异化营销策略及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5(12)
4.马俊成.差异化营销策略及应用[J].内蒙古统计.2005(3)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市场细分差异化定位
一、关于经济型酒店的界定
在《2007年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绿皮书》中,将经济型酒店定义为“经济型酒店,是现代酒店业适应需求变化的产物,是相对于传统的全服务酒店(FullServiceHotel)而存在的一种新的酒店业态。从概念上看,我们所说的经济型酒店最早对应的是Budget?Hotel,随后又被扩大用来泛指EconomyHotel。众所周知,这里的Economy是“经济”、“节约”,即不浪费的意思。而Budget译为中文所体现的“经济”之意,来源于“预算”、“预算案”,是?“划算”、“值得”、“合算的”的意思。显然,二者指的都是性价比高,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便宜”。由此也就不难理解“经济型酒店”有别于“全服务酒店”的标志性特征。”
根据目前我国饭店行业发展现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于经济型饭店而言,通常认为是价格相对比较适中的中低档饭店,它一般具有一定服务水平,围绕主体功能的配套完善,价位适中,投资较少,主要是面向一般的商务人士、公司职员、中小企业主、经济型旅游者、社会大众提供以住宿为主的服务。包括部分星级饭店和与之档次相当的社会旅馆与其他接待设施。从饭店硬件要素看,经济型饭店主要在要素配置、服务项目设计、饭店档次、投资总额等指标少于或低于高档豪华型饭店;从饭店产业层面上看,经济型饭店主要包括第一层面的一、二星级与部分三星级的旅游饭店,第二、第三层面有一定规模与接待能力、相对较高档的接待设施与商业设施;从需求和市场角度看,经济型饭店主要面对消费水平较低、顾客对服务水平有一定要求的价格敏感型的大众化的消费者。在某种意义上,只要是符合相应指标的饭店都可以划为经济型饭店范畴。
而在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型酒店以价格和设施差异化为主要区分标准,进一步细分成三种类型档次的酒店:有限服务酒店、经济酒店和廉价酒店。有限服务酒店在经济型酒店中属于高档次,经济酒店中档,廉价酒店则属于最低档次。这三种层次的酒店价格相差很大,其硬件设施的差距也非常大,有限服务酒店的客房硬件设施不亚于四五星级宾馆,而一些廉价酒店则在削减成本的思想指导下尽量简化设备,客房设施比较简陋。由于拥有近百年的时间沉淀和积累,各个经济型酒店的品牌特色、经营模式、经营理念和管理技能的差异化都比较明显,分别拥有稳定的客源群体。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目前关于经济型酒店的定义比较模糊,由此导致的市场细分、产品定位模糊而引起的无差异竞争就不足为怪了。因此有必要重新进行市场细分,将不同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从而形成细化的专业市场,形成有序良好的竞争格局。
二、目前经济型酒店发展状况
由于经济型酒店这种新兴业态对市场的广泛适应性,中国本土的经济型酒店品牌也同时开始发展起来。自1996年上海锦江集团开始酝酿旗下的经济型酒店开始,中国的经济型酒店品牌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如1997年的“锦江之星”,1998年的“扬子江”,1999年的“中江之旅”,2002年的“如家”、“城市之家”、“万里路”,2003年的“莫泰”、“新宇之星”,2004年的“格林豪泰”、“速8”、“中州快捷”,2005年的“7天”、“维也纳”,2006年的“雅悦”、“七斗星”等等。还有“宝隆居家”、“城市客栈”、“都市客栈”、“汉庭”、“华天之星”、“金一村”、“桔子”、“利华佳合”、“南苑e家”、“日月光”、“山水”、“神舟”、“欣燕都”、“粤海之星”、……据初步估计,迄今,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品牌近100个,开业店面已经超过1000家。
经济型酒店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是同质化竞争的加剧引发的价格战。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网公布的“2007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品牌10月榜”显示,经济型酒店竞争日趋激烈。与上一季度相比,在短短时间,前十位的品牌排名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除如家继续保持客房总数第一,第二至第七名的排位全部变换。莫泰、7天等上升,锦江之星等下降。其中,排名第四的7天以48%的门店增长速度,继续列增幅第一。格林豪泰客房数不变,排名降至第六的速8客房数则出现下降。经济型酒店第一阵营,开始逐步分化。统计显示: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入住率已从2005年的平均89%跌至2006年的平均82.4%;平均客房价格从2005年的328元,降到了209元;经济型酒店单店年回报率由两年前的30%~50%下降到20%~30%。与此同时2007年经济型酒店物业成本相比2006年上升了40%多。
三、经济型酒店差异化定位
目前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市场细分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很多经济型酒店定位比较模糊,有些只是笼统的把自费出游和中小商务客人作为目标市场,很少有进一步的划分。
然而,在经济型酒店非常发达的美国,不同的经济型酒店所针对的目标市场是非常明确和独特的。有专门为自驾车客人准备的汽车旅馆,有专门为老年游客提供的酒店,有专门为青年背包旅游者提供的住宿设施,有专门接待女性旅游者的酒店,还有针对家庭出游的公寓式经济酒店。
国内经济型酒店在达到一定数量以后,市场竞争加剧,笼统的市场定位和无差异的产品已经不能有效地吸引顾客,尤其是产品的同质化将是经济型酒店参与市场竞争的致命缺陷。因此,市场细分和产品差异化是酒店经营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1.依据目标市场的消费特征来细分客源市场
为此,按照顾客群体的年龄、性别、出行目的、职业、收入等指标,可以将目前的经济型酒店客源市场进一步细分为很多目标市场,如老年游客市场,青年市场,求医者市场,学生市场,商务游客市场,白领度假市场、自助游客市场,自驾车游客市场等等,根据这些细化的目标市场的消费特征设计不同的经济型酒店产品和服务,填补市场的空白,形成稳定的目标消费群体。例如格林豪泰作为国内高品位、高性价比连锁酒店,主要目标群体为会议商务客人。
2.参照国外经济型酒店的标准
如前所述,国外经济型酒店以价格和设施差异化为主要区分标准,进一步细分成三种类型档次的酒店:有限服务酒店、经济酒店和廉价酒店。也即细分为高档、中档、低档酒店。例如锦江之星2007年着眼于经济型酒店中的高端板块,打造新的品牌,晚于低端品牌推出。这样,包括锦江之星占据的经济型酒店中端市场,锦江旗下的经济型酒店将有可能囊括经济型酒店市场细分之后的高、中、低三大领域。与其他经济型酒店的单一产品不同,汉庭集团旗下拥有"汉庭酒店"、"汉庭快捷"两个成熟的品牌,"汉庭客栈"也在筹划多时。这三个品牌,已经囊括了经济型酒店市场细分之后的高、中、低三大领域。集团化的管理,也会让公司会从组织结构、产品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做得更加完善。而中青旅旗下的山水酒店却是走“有限服务酒店”的路线,产品设计、物业、管理服务等要素均要求较高,虽然规模扩张速度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单店利润要明显高于廉价酒店。两种类型的经济型酒店代表了这一市场未来细分的发展方向,甚至今后还可能出现一定的交叉。
3.注重品牌建设,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
另外,现代社会中,品牌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载体,酒店行业作为一种无形服务和有形产品紧密结合的行业,品牌对其意义尤为重要。每个经济型酒店品牌必须在未来的几年时间内完成品牌形象的定位和内涵的定义,目标市场的细分和顾客忠诚度的树立,产品设计的改进和服务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稳定的客源。
国内其他品牌的经济型酒店要想避免同质化带来的恶性价格竞争,必须整合资源,优化配置,走以产品差异化为动力的经济型酒店的专营化发展,强调差异化定位,科学管理、才能使经济型酒店产品形态更加丰富,连获取预期的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沈涵:经济型酒店的产品创新与市场细分.[J].旅游学刊2007年10月
论文关键词:杨义;现代文学;文化意识;文学与文化的贯通
给文化下个很确切的定义是困难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个抽象的存在,一切只能相对而言。广义说来,它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则特指精神财富。定义本身的弹性特征使人们可根据具体情形交替使用它。美国学者克莱德·克鲁克洪在《文化研究》中说:“要指出哪一件活动不是文化的产物是很困难的。”这是就广义的文化而言的,这样说来,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文化。但在严肃的学术研究之中,经常运用的是它的狭义概念,它更偏重于精神领域,而且在这个领域,正如同它在生活中一样,是无所不渗透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同样是作为精神财富的文学,便当然也少不了文化的“光顾”,并且从整体上来看,文学不仅融入了文化因子,而且本身就属于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具体分支。“文学批评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它不得不顾及到文化,因此,文学批评本身也就必然包含着文化批评。但实际上,在具体的学术研究中,文化往往和文学艺术等一样是平行并列着的,都作为专门的学科而存在,有文学研究,也有文化研究,各有侧重和分工。那么在这个前提下,本文所拟定的“文学一文化的贯通批评”才能产生相应的意义。
作为一名当代学者,杨义首先是博学的。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现代文学,并从鲁迅研究起步。可他并没有拘泥于此,而是打通了各个时期文学界线,从中国古典文学一直到现当代文学,并且还从文学史到叙事学方向,他都有极好的造诣。1998年到]999年之间九卷本《杨义文存》的出版就是他广博治学的最佳印证。在第九卷《中国现代学术方法通论》中,杨义根据自己独具个性的学术研究方法和实践经验,探讨了学术研究中的开放性、拓展性和贯通性。他打通了现代、近代和古代的界线,进人了寻找中国大文学的整体思考之中。其次,他文学研究中的另一个亮点是他敏锐的文化意识和宏观的文化心态,可以说,他是一个文化型学者,在具体文学研究中,他往往从文化角度着眼考察,追溯挖掘文学的文化原因、文化内涵、文化取向、文化类型、文化品质等文化渊源。在他的专著《20世纪中国小说与文化》中,他从不同的文化视点出发去诠释中国小说,从而获得了另一个较开阔的研究空间。
在这部书的第一章《小说史研究与文化意识》中,杨义从总体上阐明了他本人在对20世纪小说进行研究时的着眼点,也就是“着重从文化角度审视它的运动过程”。他认为,“文化意识乃是对小说进行深层多维研究的通观意识”,所谓“通观”,即打破狭隘的单一的研究视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多以社会的历史的政治的研究视角为主,来自文化层面的认识较单薄,还未形成文化的惯性思维,因此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关于这方面的涉及都不够。相比之下,杨义无疑是倡导文学一文化批评较有力的一位。他在上述专著中,就明确了研究的总主题和大方向,即论述20世纪小说发展的文化轨迹和它的文化脉络。
杨义由鲁迅研究开始了他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方向,他最初选择鲁迅,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想从一个人去看一个时代一部历史。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和集大成者,他曾处于时代的十字路口,因此他也曾经历了时代转型期必然要遭遇的来自不同观念层面的冲突碰撞,当然包括文化层面的,从他的笔端,人们能够感受到他深厚的文化学养和复杂的文化心态。意识到了鲁迅这代人的历史处境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杨义曾撰文写道:“中国现代小说的开拓者,多是叛逆型破落户子弟和泅游于中外文化反差之间的留学生,既窥破社会崩溃中的炎凉,又饱尝民族衰老中的忧患,可以说,他们所写的改造国民灵魂的小说,是以现代文化意识返观传统文化沉积的审美结晶。所以他们在这个时期的小说,便具有了深厚的文化意识。正是对鲁迅的研究,奠定了杨义后来学术研究的坚实基础,鉴于此,本文也将它作为对他的文学一文化批评方式进行考察的一个切人点。
研究鲁迅不能不关注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因为鲁迅有着深厚的旧学根底,传统在他是稔熟于心的,由此在对待传统文化上,他既能游乎其间,又能出乎其中,显得游刃有余;另外,留学生涯使他有机会接触到迥异于传统的外来文明,所以这种种文化的交织碰撞造就了鲁迅文学中复杂的文化面貌。杨义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认为,“对鲁迅小说的研究,实质上是对中外古今一个文化史和文学史的重要枢纽的研究”。通过对这一枢纽的研究,从而“解剖这个枢纽在文学史和文化史的脉络原委与深层意义,解剖它在中外古今文学与文化的交互撞击、错综融汇中的承传和独创、求索和开拓、转型和奠基”。这里,既认识到了鲁迅与中外文化的重要联系,更把鲁迅文学置于一个“枢纽”的关键位置,鲁迅文学是一座丰碑,融铸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文化精粹,这一文化定位就充分说明了杨义对文学一文化批评的自觉运用。具体到他的批评实践,他在论文《鲁迅小说的文化内涵》中,将鲁迅作品中的文化容量作了归纳分类:第一是对国民性的解剖。杨义认为,“解剖国民性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文化沉积做一次总的清算,从而汰旧立新,开发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对国民性的思考也是鲁迅始终不渝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对民族文化很沉郁和苍凉的体验把握,因此,也是中国文化在鲁迅眼中较为本质性的内容。第二是对封建性的儒家礼制文化进行批判。这也是其文化态度的一个亮点。杨义在这里使用了“礼制文化”一词,较有分寸地说明了鲁迅不是对儒家文化的泛泛批判,而是着重于其礼制即封建礼教,因为儒家思想中有许多是值得发扬光大的精华,不能一概否定。第三足对民族历史文化的综合思考。这主要体现在对《故事新编》的分析中。杨义具体分为三个方面:对劳动文化的肯定,由实干的英雄和复仇的奴隶身上体现出的文化思考.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他认为鲁迅的文化态度并不偏激,鲁迅既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孕育下的民族脊梁,同时也重点批判了具有强烈腐蚀性的一面,后者阻碍了民族的自我更新和调整,使社会发展的步履沉重而缓慢。其中鲁迅对出世离群的道家文化进行了较严厉的批判,《故事新编》中的《出关》《采薇》《起死》等几篇都是如此,关于这种文化批判倾向,杨义从鲁迅所处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去考察阐释,得出了时代合理性的结论,他认为,“对我们这个已经柔弱的民族来说,特别是国难当头,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的时刻,道家就容易使我们成为人家的砧上之肉,鲁迅对道家的批判,.有明显的历史具体性和现实针对性”。
如果把以上的条分缕析综合起来并上升到一个高度去思考,杨义就认为,“鲁迅的文化思维方式足双构的,而非单构的,在‘民族一世界’的双构互补中,建立使一种古老的文化获得新的生命活力的运行机制”。可见鲁迅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文学文化视点,而使之与国家社会乃至全人类发生联系,希望由此架通中华民族文化生命与世界的桥梁,而这也正是他作为一位文化巨人的风范,这种风范影响着一批批有眼光有品识的后起之秀。所以,杨义认为,从本质上说,鲁迅不仅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封建社会中沉积下来的传统文化的最伟大的批判者,而且还是为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化并使之走向世界文明的卓越先驱者。作为一位具有个性的文学研究者,杨义以他的文学一文化批评方式向人们诠释了他心目中的鲁迅及其文学,反之也可以说.鲁迅及其文学也以不俗的人格力量和超凡的艺术魅力深深地感悟着后代的批评家们。
在《20世纪中国小说与文化》中,杨义把五四作为现代文学转变的关键环节,在“五四”这个关节点上,现代文学同时与中外古今的文化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碰撞,并取得了与旧文学有着本质区别的新文学地位。在第三章中,杨义又探讨了现代小说观念变革的文化原因,认为五四对于现代小说观念的变革有着根本的推动作用。
他认为,“实际上足通过借鉴西方文化来对传统文化进行纵向突破。通过先驱者的努力,架通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桥梁,架通了中国传统文化转向现代化的桥梁”。“在‘五四’时代,由于借鉴了西方文化,眼光敏锐而心灵开放的中国知识界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中,开始获得了异常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参照系,在变革图强的基本思路下重审本土的传统文化。一种与当代世界气息相通的新的文化逻辑思路,正在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拓展新的境界”。文化观念转变了,作为文化观念载体的文学或者说受文化观念支配的文学自然不能以它旧有的内容和形式继续发展了。在“五四”及其以后的新文学中,小说成了最重要的文学体裁,单从这点上就可见一斑。五四时期的作家是从整个世界文化结构上看当时的文化和小说的,所以那时有很多理论家都以开阔的眼界力图整体上把握小说的属性和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一宏观眼光,就意味着以世界文学的眼光去审视中国文学,在横向比较中认识自身的不足,借鉴他人的优长,这种以“他者的眼光来审视自我”的观察角度自然就不再囿于封闭的旧模式之内,不再是以旧观旧,而是以新审旧了。西方的文学观是一种进化的文学观,这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崇古”倾向有很大不同,文学进化观肯定了现代文学对古代文学的超越,而不是一味去模仿古人。这种对现时的肯定自然就提高了小说的地位,恢复了小说的尊严,因为在传统文学中,小说的地位是很卑微的,而在西方的文学观的影响下,现代小说终于被赋予了新的价值,也正鉴于此,杨义在研究现代文学中,着重选择了小说这种形式。小说在“五四”前后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发展历程,地位由卑微至堂皇,这种文学观的变化实质上是文化观变化的反映,是中西古今文化碰撞的结果,而且现代小说所承载的思想内容也从不同角度反映出时代的个人的种种动向,所以,着重从小说人手,是进行文学一文化批评的较好的切人点。
在《20世纪中国小说与文化》的第三章中,杨义在对“五四”文学观念尤其是“五四”小说观念变革的文化原因进行分析后,又具体从“真实观和悲剧意识”、“功利观和批判意识”、“审美观和文学的本位意识”等方面探讨了变革的文化深度。比如在论述悲剧意识时,就表现出了不同于传统文化观念的一面。“他们(新文学作家)用现代的意识观照社会、观照文化及人们的行为模式,从而发现了其中的不合理性或历史的荒谬性。在观察时,他们在习以为常的文化中看到了悲剧因素”。而这一点正是传统文学所缺乏的,同时也正是传统文学中文化意识匮乏的表现。现代文学在对传统文学进行反思和批评的基础上,在对外国文学中的悲剧观念进行借鉴的同时,也达到了一种文化的深度。由文学映现文化,由文化反观文学,典型地体现了这种文学一文化批评思维方式。
再比如,在对女性小说的关注中,杨义也同样是从文化角度着眼。他认为,“‘五四’时期女作家群的出现,实际上是‘五四’反对封建伦理文化的一项从理论上到实践上的重大胜利”,“是现代文化思潮冲击封建女性伦理定型的结果”。换种说法,就是“社会文化性别模式的变化”。因为在人类社会中确实存在着男女两性在生理心理和文化心理类型上的某些差异,这种文化心理的差异在封建社会就是男尊女卑的性别定型。南宋女词人朱淑真有诗《自责》为证:“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而到了近现代社会,随着启蒙思潮的兴起,这种封建的文化性别模式有所松动,不仅一些妇女问题在社会上有所反映,而且以女士署名的小说也多起来,女性文学有所显露,直至五四时期,女作家群正式出现。这就是女性文学出现的文化契机。至于“五四”女性文学的共同创作特色,实质上也是文化性别模式变化的流露,比如她们能紧扣时代思潮,充分反映个性,表现一种外向的社会的要求,就是文化观念使然。
此外杨义在对现代文学中的大家名流进行探究时,也是有意识地从文化角度切人的。在上述专著中,他分别展开篇章撰写了专题“郁达夫小说的文化心理素质”、“从文化视角看左翼文坛以及丁玲张天翼”、“茅盾、巴金、老舍的文化类型比较”、“二萧文化素质的差异”、“废名和沈从文的文化情致”、等,进行文学一文化批评的个案研究或个案之间的比较研究。杨义之所以在对现代文学的研究中侧重文化的介入,是基于他这样一个前提认识,即“中国现代文学是中西文化交互影响下的产儿,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和五色斑斓的西方文化思潮,都在现代小说家身上打上了各式各样的烙印”。也就是说,他认为现代文学是文化碰撞的直接结果,其中的文化因子特别丰富,在对这个时期的文学进行研究时,缺少了文化观照,就无从准确把握它的发生和根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