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7 18:03: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社区经济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1居住区环境设计缺少“以人为本”的理念
环境设计往往根据建筑的形式和特点来进行,现今的居住区环境设计大多关注环境的设计形式,而忽略了重要的人本理念。由于建筑形式的局限性或地域划分的局限性,环境设计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设计迫于客观条件,很难真正地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进行合理的环境规划。在环境的设计上以满足居住人群的基本要求为基础,忽视了空间设计的人性化需求。小区的规划设计十分单一,在环境的规划上过分地追求形式感,即与建筑物的外观样式,颜色相符合,与地块划分相吻合,却缺少本质上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设计。某些小区由于赶工期,对于建筑周围的规划设计也草草了事,并没有从居民的长期居住出发。就设计师本身来说也缺乏合理化的创新性思维,缺少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设计背景来进行环境的规划设计。
1.2居住区环境设计缺少独特性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区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开发商不仅要关注地域的开发建设,更要注重楼盘建成后,相应的环境规划以及怎样与相关配套设施相结合,从而打造出具有独特性的精品居住区。现在小区设计的多样性,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伴随着新兴楼盘的拔地而起,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也为人们所关注,这就要求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在满足基本生活的同时也要满足精神生活,必须具备新的适应性和独特性,为居住者提供更多可选择的空间。
1.3居住区环境设计缺少环保理念
在大多数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中,环保这一理念虽被人所熟知,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高档的居住区在处理垃圾回收这一问题上,能够采取一定的措施,但大多数的居住区在环境设计的初期却忽略了这一点,而凭借垃圾箱不能够真正实现垃圾的合理回收。因此,在整个居住区中设计出具有环保特色的景观,提供给人们环保信号,在享受环境带来的舒适与惬意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2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改善方法
2.1注重人性化的设计
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要求提升人们生活环境的延续性,那么更要适应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居住区环境的设计上,要多方面考虑怎样适应人们的生活习惯,为他们提供更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在环境设计中要重视和突出人性化的特点。例如,残障人士的通道,老年人及小孩的活动区域。要加强与业主之间的沟通交流,深入地了解他们的人性化需求。
2.2重视功能分区的规划
许多居住小区为了标新立异,夹杂了许多形式上的设计。而作为居住区本身,首先要满足功能上的需求,这是重中之重。因此,要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实际的设计应用于环境当中,在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的同时,要有更深层次的环境需求,环境设计中可根据居住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设计出相应的功能活动区域,关怀不同需求的人群,按照层次划分功能,着重规划居住区内各个功能分区,提高使用率,丰富居住区的生活环境。
2.3重视能源的再利用
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要重视可开发能源的再利用。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可利用的范围广泛。例如可以将太阳能应用到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当中,利用太阳能调节地下车库的温度,不必使用暖气或是地热。在居住区的环境设计中要重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灌溉草坪用水可利用景观设计处理循环使用水资源,一方面可节省用水,另一方面还可作为环境设计中景观的一部分。
2.4保护和利用原有植被
居住小区的绿化种植应该以改善环境为中心,并结合特定的主题风格[2]。要保护并且利用好居住区开发前的原有植被,这些植被生长的年限很长,有了较深的根基,不宜破坏它的生长环境。小区绿化可以根据现有的情况设计出与之匹配的植被景观,从而形成新的景观,结合地貌特征,适当种植高低灌木与乔木,既保护了原有物质资源,又合理地开发利用新的资源。
2.5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从古代中国的风景园林倡导“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即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人要融入到自然当中,而自然的物质资源又给人们提供了宝贵的财富。人的设计行为对自然界的干扰有正负之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遵循生产与生态协调的设计是一种正干扰。现实生活中的居住区环境设计就是对环境的真实写照,人们被周围的环境所笼罩,惬意的环境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放松,因此,自然的元素在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当中显得尤为重要。
2.6因地制宜的生态设计
在以往的环境设计当中,注重人工的修饰及装饰设计,这仅仅是形式感的表现,这些设计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但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原有的存在形式。在设计中,除了要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自然因素以外,在人为设计加工时要注重对空间布局进行严格的可行性分析。如原本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破坏,很难进行保护与补救。因此,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对自然的破坏。尽可能做到对场地干扰的最小化和自然生态保留的最大化。
3结语
1.中职教育的特点
中职教育招生对象面向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力的人员,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没有强烈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与管理上难度都较大。另外由于离开传统教学的年龄较小,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心态和阅历都欠成熟,导致缺乏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意识,因此我们在中职教育中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到应对的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使得中职教育更好的适应区域社会经济。
2.中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育是社会的人力资本投资,而中职教育无论从办学还是招生,不同于高等教育面向全国范围。中职教育一般地域性较强,局限于某个区域内,因此为该区域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基层劳动者,从而带动了区域内的整体劳动者素质提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就广告行业来说,广告设计可应用于社会正能量的传播推广,也可助力企业提升公众形象、宣传企业产品,从而扩大经济效益。中职学校的广告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可为区域内企业提供基层广告制作人员,从事宣传海报、图册的具体制作,宣传促销活动的文案执行等,提升企业宣传水平和质量。因此广告人才的培养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3.区域经济发展对中职教育的影响
所谓区域经济,是指以一定区域为范围的经济综合体,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和产业结构决定了中职教育的投入及运行机制,影响着中职教育的发展和分布。同时区域经济也反映了劳动力的需求状况,因此中职学校的学科建设应以区域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根本。广告设计作为支撑全行业的技术专业,在各行各业都有着广泛应用,但不同的区域经济状况也使得不同区域的广告设计行业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无论从行业角度、应用深度、设计方向以及新理念新技术的使用等,都存在差异。若中职学校培养的广告从业者不能符合本区域的发展状况,则产生“橘生淮北则为枳”的现象,供需不和。
二、当前中职教育广告设计专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社会发展对广告业的需求不断加大,不同于高等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培养广告设计师的目标,中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专业应致力于培养广告制作人员,才能使得毕业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夺取一席之地。近些年,笔者通过对学生就业状况的分析,以及对相关企业人才需求的调查,发现中职学校广告设计专业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广告制作人才的培养。
1.专业与人才定位模糊,脱离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近些年来广告产业发展异常迅速,很多中职院校跟随形势办起了广告设计专业,但对这个专业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并没有明确的定位。尤其是全国各高等院校以及职业学校多数都开办了广告设计专业,毕业生大量涌入社会,导致人才市场竞争激烈,而中职学生在整体素质上逊色于高等院校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也比本科院校少,如果在专业能力上没有优势,那么毕业生将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夺取一席之地。当前广告业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国际广告运作人才、广告高层管理人才、营销策划复合型人才、创作设计人才及制作技能型人才。有些中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贪图“大而全”的模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反而让学生找不到准确的专业定位。造成就业困难。
2.师资力量及教学条件欠缺,达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由于专业设置缺乏合理规划,很多院校对师资力量并没有足够重视,师资结构的不合理也制约了中职学校的专业发展。一方面由于广告专业的快速增加,全社会对于师资的需求增大,很多高学历毕业生未经社会实践就承担起了广告专业教学的责任,导致学生学不致用;另一方面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每天疲于上课,没有多余的精力对教学进行研究和改革,无法及时了解社会发展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导致教不致用。另外,很多学校缺乏必要的设备投入,实训基地建设严重不足等。这些都成为制约当前中职学校广告设计专业发展的问题。
3.课程设置缺乏科学和长期规划,不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由于对专业定位模糊,很多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有些中职学校因人设课,只针对现有师资力量开设部分课程;有的学校以设备设课,对某些不具备条件的课程采取回避策略;有的学校甚至无法保证广告设计专业开展的持续稳定性,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职学校广告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前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说,中职教育广告专业的课程目标着重于培养基础人才、提升技能,才最有利于良性循环。
4.学生综合能力对社会适应性差,难以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潮流
由于中职的生源大多数是初中毕业后无法升入高中的学生组成,因此学生在学习积极主动性上欠缺,加上本身知识基础薄弱,从工作适应性上看,多数学生只知道“是什么”,却不知道该“怎么做”,加上缺乏吃苦耐劳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导致就业之后无法很好的适应社会,也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总之,当前中职教育广告设计专业的建设和就业与区域经济紧密联系,二者相互制约、相互推动,只有重视两者关系,解决中职教育中的问题,才能因势利导,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基于区域经济视角的中职广告设计专业建设的思考
1.区域经济发展对中职广告设计专业的要求
中职学校的广告设计专业必须契合本区域内经济发展的特点,为区域内企业培养合格的广告专业工作者。专业建设水平要高于社会需求水平,并根据社会需求变化进行不断调整,承担起吸引先进技术的责任。在专业建设上,应突出本区域特点,对区域内重点的行业、特色产品等有一定的专业积累。
2.中职广告设计专业建设应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
中职学校的广告设计专业建设应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根据区域内经济发展特点和现状制定自身发展目标。若区域内经济发达,社会与公众对广告业的认可度高,新技术新应用实施度高,则广告设计专业建设应走高端路线,多吸收引进国际先进的理念,在课程设置上力求精益求精,在实践上寻求与大型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建设学生实践基地。若区域内经济欠发达,社会对广告业的认可度偏低,则专业建设应注重实用性,培养具有广告制作基础能力的劳动者,能够帮助企业进行产品营销从而拓展产品销售渠道,致力区域经济的发展。
3.中职广告设计专业建设应以为区域企业培养人才为目标
中职学校的广告设计专业建设应为区域内企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广告设计与制作从业人员,贴合企业人才需求,在充分调查企业对广告设计人员的任职资格和技能要求的基础上,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可以避免浪费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还可做到人才培养的专业性、针对性,使得专业建设与企业实现良好的互动。
4.中职广告设计专业建设应兼顾学生就业及职业规划
中职学校的广告设计专业建设要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人文本质,充分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和能力提升。专业建设在课程设置环节应放眼学生的长期发展,在稳固扎实基础的同时,注重对就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对未来职业所需能力的延伸。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打造多元化的模式创新,让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具有实践优势。了解区域经济特点,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的脉搏,才能找准建设中职广告设计专业的关键,达到教学与就业双赢的目标。
四、中职广告设计专业建设和就业与区域经济结合的探索实践
中职广告设计专业建设和就业与区域经济结合是一个逐渐摸索、不断总结和改进的过程,要稳步求稳定,实践证成效。
1.通过充分的调研实现合理的专业定位
改变过去专业设置的随意性,通过与区域内大中小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打造企业与学校沟通的平台。每年学校与企业进行两次固定沟通,可以以学校到企业调研的方式,也可由学校出面组织企业人力资源调研会,或者通过对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调研,得到准确的社会需求和岗位需求信息,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本年度的学科建设。在狠抓专业基础的同时,加强对企业需求的专业能力的培养,还可与部分企业实现定向培养。
2.双师制和实践为本的教学模式改革
师资建设上,扩展师资渠道,提高师资水平。吸引区域内广告行业的优秀从业者担当兼职教师,专门从事实践课程的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加强对学生基础课程以及美术功底的训练,开设素描、色彩、平面设计基础、创意图形设计、字体设计等课程。同时,适当减少纯理论的照本宣科,改为边讲边练的教学模式,重点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设计、制作软件的教学课程中,如PS、CDR、室内设计、影视后期制作等课程,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试验课程的模式,采用全课程试验教学,利用最新的基于云平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师在讲课的同时,学生即可进行实际操作,并将操作结果上传至云平台,教师可进行实时的监测和检验。同时在学科的考核上,以课题的方式进行,教师可以以一些实际的案例作为考核题目,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提前进行了社会实践。此外,可在校内建设广告工作室,对外承接企业或个人的设计要求,如广告设计、标志设计、宣传册设计、名片设计、展板制作等广告设计与制作业务,完成任务可获得相应的学分,作为教学之外有效的实践补充。当然,中职广告设计专业建设和就业与区域经济结合的方式与手段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并且还应随着区域经济环境的微妙改变来不断调整,做到顺势而为,蓬勃发展。
五、结论
关键词:住宅小区;景观设计;设计要素;设计原则
一、研究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城市的发展及居住区建设的大量增长,环境景观设计已跟不上住区建设的步伐。人们的居住需求从满足于居住面积的大小转向追求生态型、舒适型的居住环境。当下景观设计仍重视平面规划设计,追求片面的风格形式,重视人工打造忽略自然切合,重视景物单个的塑造形态而忽略塑造整体形态与环境的平衡。因此研究住宅庭院景观设计势不容缓。
二、住宅区环境的景观特征与变迁
(一)传统民居
古代人们在营造住宅前会先对周遭环境进行考察,讲究环境、风水的好坏,对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生态、植被、景观等进行选择,这些充分证实其对自家居住环境影响自身身心健康及人生历程的重视程度。我国传统民居包含着丰富多样又灵活多变的建筑形式和空间组织,此统一又富于变化的设计体现在民居建筑中,遵循“天地合一”、“人与自然共生”的“适居性”,加上极具美感与韵律的空间环境使其具有充盈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民居“合院式”也因其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分布广泛而成为典型。
(二)近代民居
近代掀起了一股“西学东渐”的热潮,中国发现了西方许多先进科技的好处并致力于学习其各方面技术。于是,在住宅庭院环境的设计建设方面也体现了这一点,出现了“洋房”。“洋”具体表现为:楼房增加层数、弱化传统的院落层次、将木结构与砖结构有序结合、集中处理住宅的内部空间问题。这些“洋房”有的是里弄宅区形式,有的是单幢住宅形式,前者影响较大,即低层联排式住宅。这些住宅所形成的街巷空间则是“里弄”。相较于中国传统民居,里弄住宅的集约化更适应近代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而住宅内部结构的功能集中化成为了这之后中国工业化住宅内部设计的先锋。上世纪50~70年代所兴起的“多层住宅”和“福利型房屋”仅仅是因为政局动荡和资金不足为解决广大工人阶层居住问题提出的,只解决了场所问题谈不上任何舒适性。
(三)现代民居
商品住宅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居民区的开发历经了福利房到商品房的阶段,此历程同西方住宅区发展有很大差异。改革开放后,我国才真正进入开发商品住宅区的行列,也正因为这短暂的时间,住宅区发展水平与房地产业已高度成熟的西方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1.最开始的居住区开发,大部分都是在城市内部沿河道、街道开发的商业居住混合使用房,即楼下为店面出售商品,楼上是住房用于居住。
2.继商品化住宅后出现的是早期雏形的商业型住宅区。这使住宅区整体形态和布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商业和居住两个功能开始分离,城市区域划分也发生变化,出现商业区和住宅区,楼型户型也随之变化。
3.纯粹的商业住宅区域开发的出现,让开发商意识到商机,他们注意到综合性开发的优势,将住宅景观设计和公共服务设施融合进设计理念中,通过设计师的合理规划设计,使住宅区包括居住、商业、办公、教育、体育、绿化、交通等各项功能,方便人们的生活。
三、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构成要素及分类
(一)住宅小区环境构成要素
居住是城市功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居住区是城市用地的大比重成分,作为构成城市居住条件的基本用地单元。居住区环境的好坏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及市容有着重要且直接的影响。另外,居住区除了为人们提供居住场所还提供多样的户外活动,为居民提供丰富的生活,担负着一部分社会功能。住宅区环境的基本评价标准是居住环境的好坏。人们对住宅区环境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居住功能是否充分实现,更加注重舒适、安全、自然、便捷、卫生的居住环境。住宅小区环境设计分为光环境、声环境、通风环境、温湿度环境、视觉环境、嗅觉环境、建筑环境和人文环境。好的光环境需要良好的采光环境、较少的光污染及适宜的灯光强度;声环境则包括噪声污染程度低、舒适好听的背景音乐;优质的通风环境则由良好的自然通风、有意识的疏导自然气流、调节好住宅区内部的通风排浊系统及优质的大气质量构成;温湿度环境则要求北方保温、南方降温,湿度保持在30%~60%之间;良好的视觉环境则要求设计者通过景观元素创造宜人的观赏效果,达到以视觉控制环境景观,提升整个环境景观价值;嗅觉环境是通过远离废弃物避免其发出异味,同时引进散发芬香的绿色植物,摒弃对人体有害的不良植物;令人称赞的建筑环境除了拥有鲜亮、淡雅、明快的色彩外,还需良好的建筑材质做支撑及整个建筑显著的立体感,彰显出建筑本身的个性特征;景观设计中对人文环境的要求则是保留当地原有文化、文明古迹、古建筑等文物古迹,重视保护古树名树,且能在原本的人文环境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有吸引力的人文景观。
(二)景观设计的分类
景观设计分类是根据景观设计的基本元素及居住功能特征进行划分的。其中,组成住宅庭院景观的素材是各种景观设计元素,分为园艺类、功能类、表象类元素,它们与绿化种植景观、场所景观、道路景观、水景景观、硬质景观、照明景观、模拟景观、庇护景观、高视点景观等九类设计一起构成了住宅庭院的景观环境。
1.绿化种植景观由园艺类元素构成,包括植物配置、隔离绿地、宅旁绿地、架空层绿地、屋顶绿地、平台绿地、古树名树保护、绿篱设置等。
2.场所景观大部分是功能类元素构成,包括休闲广场、游乐场、健身运动场等。
3.道路景观则由步行道、机动车道、路缘、缆柱、车挡等功能类元素组成。
4.水景景观包括功能元素和园艺类元素两大类,功能元素有自然水景(栈道、景观桥)、景观用水、泳池水景,园艺类元素则有装饰水景(倒影池、喷泉)、庭院水景(溪流、瀑布、生态水池)。
5.硬质景观也由园艺类元素和功能类元素构成,园艺类元素即雕塑小品等,功能类元素的硬质景观包括信息标志、便民设施、围栏、扶手、台阶、坡道、挡土墙、入口造型、种植容器等。
6.照明景观则是由功能类元素和表象类元素构成,有人行照明、车行照明、安全照明、场地照明等功能类元素,还有装饰照明和特写照明等表象类元素。
7.模拟景观全由园艺类元素构成,包括假山、假石、枯水、人造草坪、人造树木。
8.庇护景观则都是功能元素,有亭、廊、棚架、膜结构。
9.高视点景观则为表象类元素,包括图案、屋顶、色块、色彩、密度、层次、轮廓、阴影等元素。
四、国内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现状
1.轻视空间和功能的多样性。设计师往往太过看重形式,着重研究住宅环境的风格、形式以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忽略建筑本身的功能。只为追求有力的视觉刺激,看重形式美,忘了营建舒适有亲和力的活动空间,没能从功能方面考虑其空间的合理开放及隐蔽,出现过于单调、空旷的小空间。没有达到居民环境规划同时适应不同年龄、文化层次、兴趣的人开展活动的需要。
2.不注重环境与风格的协调。住宅小区的环境景观应尊重周边环境状况和地域文化背景,考察住宅区类住户的工作性质。但近年来,由于向国外学习,草坪风、欧陆风、各色西方风的住宅涌入国内,与国内某些地域特征并不符合。诚然,适当地引进国外住宅景观特点,在本国特色基础上融入国外特色,能很好地满足居民审美需求,丰富住宅区形态。但当它成为一种“风气”和“盲从的时尚”时已走入误区。
3.没有体现环境景观的生态效率。自草坪风盛起,住宅区的绿化大多是疏林草地,完全忽略了乔木、灌木等改善生态环境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造成居住环境绿化区单一的绿化结构和低下的生态效率,另外也造成了昂贵的草坪保养费。
4.没有有效地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论。树种选择单一,风格形式极易过时,缺乏持续性;有的设计公司选择速生树种,影响树木的群落发展;过度追求珍稀树种和花卉,劳民伤财又没考虑到因地制宜。
5.缺乏人性化设计。设计者没有充分调查居民意愿,没有与居民进行良性沟通。很多安全性、舒适性的问题没有考虑到。如:预防水灾、火灾等灾害;设置盲道、绿色通道;消除噪音等。设计不贴近人群,缺乏亲和力。
五、景观设计原则
1.社会性原则。需要设计者更多地关注社会群众心理,使环境景观设计更富于艺术感召力,强化居民归属感,共建美好社区文化及文明的社区环境,增进人与人间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居民居住行为心理,促进社会交往,携手创建和谐社会。
2.经济性原则。寻求效益最大化,根据地域经济条件进行选择,提倡朴实简约,根据市场需求和长期效益定位,合理利用资源。
3.生态性原则。住宅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维持良好的生态系统,在保护好原有的土地、河流、植被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自然改造。
4.整体协调性原则。景观设计注重整体效果,从整体上确认景观的特点,构造住宅区整体形象,并通过设计主题展现出住宅建设的灵魂。同时还要求协调有序,建筑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创造有序空间,另外,人与建筑也应协调,从而达到极致舒适自然的美。
六、结语
“居移气,养移体”这句话道出了居住环境与人的气质的培养的联系。中国自古重视居住环境,创造和谐环境的前提下培育精神世界,陶冶情操。在社会发展迅速,居住条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下,我们更应关注住宅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创造更具感染力的宜人的居住环境。
作者:陈瀚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鞠小颖.城市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生态化研究[D].济南:山东轻工业学院,2012.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教学的核心,可以形象地将其理解为高校的“人才培养配方”。人才培养方案一经制定就直接决定了大学生4年的课程设置,最低限度会影响7年的学校教学工作。因此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事务,高校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都是慎之又慎的,必须经过通盘考虑、充分验证以后才能付诸实施。专题课是产品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对整个本科四年的人才培养体系的设定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也是专业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最直接的体现。因此,各种新的教学思想以及理念都可以在专题课中具体实施和验证。基于专题课的前瞻性与灵活性,使其成为了教改的最佳试验田;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改革可以从专题课的教学做起,逐步积累经验,为后续的整体改革提供参考。同时,专题课也是综合性最强、最贴近于社会现实的实践性课程,对于产品设计这一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而言,其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最佳试金石;能直接体现出学生的专业工作能力,对学生今后的专业工作有着巨大影响,因此各高校都非常重视专题课的建设。在专题课的教学改革工作中,关键问题就是关于“专题”的设定。“专题”是专题课的核心定义,其设定直接界定了课程的性质、教学的目标任务、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的手段、教学的评价体系等关键性的教学指标,其对课程教学的巨大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如何设定课程的“专题”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二、常见的“专题”类型分析
基于专题课的前瞻性与灵活性特点,专题的类型设定可以是非常丰富的。但是由于思维定势等因素的影响,就产品设计专业而言,目前的课程专题设定主要局限在以下两种类型:
1.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专题此类专题往往是由企业出于自身的发展需要提出具体的课程要求,以专题课的形式利用高校的智力资源,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所遇到的产品设计问题,企业在此过程中可能会给予高校一定的生产信息、市场信息以及资金支持。这是高校教育中最为热衷的一种方式,也是与生产一线、销售市场走得最近的一种方式,使得企业的财力以及高校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既可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也可满足高校的教学需求,最终达到双赢。但是这看似完美的专题课形式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尴尬的问题:校企之间的合作目标存在差异,学校要的是教育效益,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当两者的分歧难以协调的时候,会严重影响课程的走向。由于企业掌握着经济大权,往往会使课程的走向偏离了原定的教学方向,转而滑向企业的经济需求,课程最终可能会沦为企业产品革新、收集创意方案的工具。更为现实的情况是不少地方院校处于经济次发达地区,缺乏成熟配套的工业产业基础,以企业为依托开展的教学活动显得举步维艰。
2.基于赛训结合的课程专题此类专题一般是以某些大型的产品设计竞赛为切入点。由于大型的设计竞赛一般都是由政府部门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共同组织的,往往具有较强的前瞻性,代表着某一设计领域的发展方向。如“2013年度(第三届)‘龙’家具创意设计大赛”就将大赛主题定为“电商坐具设计”,这是一次以目前和未来高速发展的家具电子商务为背景的坐具产品设计大赛。以专业设计大赛作为教学的专题来源的优点突出,可以使教学方向与设计的发展思潮保持一致性,竞赛的结果也可以作为院校间教学效果的参照指标,以检测自身的教学水平。竞赛作为一种评估机制,能给学生独立思考、设计的机会与空间,是教学机制的有益补充。①但是参加这类专题的局限性也不少:首先,体现在竞赛时间和课程时间的不统一性。竞赛的阶段性较强,往往公布竞赛主题后一两个月时间就要截稿,当时间安排不过来时就必须更改原定教学计划的情况。其次,体现在竞赛的功利性。为了能够获奖就必须迎合竞赛的要求,当竞赛要求与教学要求不一致的时候就容易产生偏离原定教学目标的现象。以上两种“专题”类型的优势是明显的,这也是它们能够被很多院校采用的主要原因,但是也存在不少严重局限性,如不确定的因素较多:影响了高校教学的主导地位,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难以形成持久的教学研究过程,不利于教学研究的深入等。因此,有必要另辟蹊径,寻找其他的“专题”类型,在实践中探讨其可行性,以不断完善专题设计课的教学模式。
三、基于地区自然资源的“专题”设定论证
高校一方面是学术研究的“象牙塔”,另一方面也是人才培养的孵化机,特别是经济次发达地区的地方院校,更应立足于区域经济文化基础开展教学改革,培养出针对性强的地方专业人才,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肇庆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院校,其教学改革也应当是以肇庆地区的经济基础为前提条件的。作为地处经济次发达地区的高校,一般不可能像经济发达地区的院校那样拥有完善的产业配套便利,却往往坐拥丰富的地方自然资源。从地区的自然资源为出发点,进行产品设计专题课的教学改革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做法,必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及社会效益,以下以肇庆学院为例进行论述。
(一)肇庆市竹木资源概述
竹木资源丰富肇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用于产品设计开发,其中以竹木资源最具代表性。广东历来就有“广宁竹,怀集木”的说法,而广宁和怀集就是肇庆的两个县。广宁县环境气候非常适宜竹类植物的生长和繁衍,是全世界最大的青皮竹中心。广宁县是全国十大“竹子之乡”之一,也是广东省唯一享有这一盛誉的县份,年产竹子25万吨,产量居全国之冠。②广宁县和怀集县也是茶秆竹的中心产区,出口量占全国的70%,远销五大洲40多个国家。③怀集县广东省重点林业县,杉树、松树、杂树等资源丰富,“怀集木”早已闻名遐迩。解放前,怀集木材已远销珠江三角洲十几个县市。目前有林地面积400万亩,活林木蓄积量为1020万立方米。
(二)基于竹木资源设定课程专题的优势
1.保证高校的教学主导地位如前文所述,无论是校企合作型课题还是赛训结合型课题都有很多局限性,包括校企之间的合作目标存在差异、竞赛时间与课程时间不一致等,这些外来因素不受校方的控制,可能会使课程偏离原定的教学目标以及进度计划,会严重削弱高校的教学主导地位。而地区特有的自然资源往往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高校如果立足于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展教学改革,设定相应的专题课,则可排除很多不可控的干扰,根据教学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牢牢掌握教学的主导权。
2.突出材料在产品设计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在我国教育部制定的学科专业名录中,产品设计专业被定为艺术学专业,生源基本上都是文科生,对材料的了解基础比较差,这就为以后的专业生涯留下了很大的知识模块缺陷,因此加强材料的研究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童慧明曾经指出:“如果说艺术修养不足的人难以设计出具有美感的产品,那么不了解材料和工艺的人甚至连最基本的产品都设计不出来,或者说他的设计只能停留在纸面上,而无法走向成品生产。”因此,材料知识的教学对于产品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是极端重要的。基于竹木资源设定专题设计的课程,突出了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基础核心地位,符合专业的特点。
3.打造院校的专业特色基于地域资源的考虑,肇庆学院以竹材为切入点进行了产品设计专题教学的试点,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师生对竹材的理解还有待深入,可见材料的研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基于材料的产品设计教学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如果将竹材作为本校产品设计专业的主攻材料,贯穿整个4年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基础课和专题课都有机串联起来,就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明显地提升教学质量;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将逐步形成以竹木产品设计开发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出鲜明的专业教学特色。
4.升华地区自然资源,实现校地双赢肇庆现有的竹木资源基本上是粗放式开发利用的,资源浪费情况严重;加上资源的深加工能力十分有限,大量的竹木资源被用作棚架搭建材料等低值用途,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比较低下。设计是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④基于竹木资源开设产品设计课程,可增强竹木产品的研发能力,丰富区域竹木创意产品的种类,提升竹木文化创意产品的档次,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为当地带来更为丰厚的经济收益。高校可以充当地方自然资源与市场、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达成优势互补,实现“产、学、研、商”有效结合的新模式。在增强地方资源向产品化、产业化、市场化与品牌化转变的能力,促进区域竹木资源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高校师生也在市场一线得到了锻炼,提升了教学质量,从而实现校地双赢。
四、结语
合理科学的规划重庆地区的生态园林,前提必须要保护自然景观资源,通过景观设计师的技术,对整体规划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使景观的格局、结构、特征以及城市相适应,达到整体化、系统化的绿色景观。近年来,重庆地区实行严格的城市绿化管理制度,合理科学的安排景观布局,做到点、线、片相结合,调整、优化城市地皮结构,利用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扩大绿色植被覆盖面积,增强景观建设区的比例,恢复生态功能和园林植被数量。园林植物种类越是繁多、复杂,其系统越稳固,所以生态园林的植物种类和数量一定要增大。重庆地区环境复杂,夏季温度高,选择植物时要考虑耐热性,工厂排污大,选择抗污染的植物,如果地区缺水,那就选择耐旱的植物,特殊土壤选择相适应的植物,要做到因地制宜。只有做到适地适树,才能保证植物的多样性。
2促进绿化建设
生态城市的主体就是园林绿化,它能够起到防风降尘、调节气候、保护物种、减少噪音的作用。它还是城市的形象工程,具有凝聚力、感染力,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实用价值而且还能反映城市的绿化建设的功能性。
3做好园林生态管理
3.1保护植被采用天然的方式代替化学药剂
①微生物的利用。
②鸟类、益虫等的利用。
③生物农药的利用。生物农药就是利用昆虫的生育原理防治害虫和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的一种方法。通过保护和增加城市中天敌、鸟类、周氏啮小蜂、线虫、苏云金杆菌等,实际上也是增加生物的多样性,从而达到防治的效果。生态园林需要植物的多样性,还需要动物和微生物的多样性,需要鸟类、蛇、青蛙、昆虫、微生物等这些天敌,缺乏生物多样性,会导致病虫害的猖獗繁殖,给园林植物带来毁灭性的危害。
3.2做好植物保护工作
重庆地区如果改善生态环境,应该多种措施并举,来保护园林景观建设成果。一是要增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报刊杂志、电视等多种宣传形式,教育市民爱护花草树木,遵守社会公德,倡导文明行为,保护绿化的成果。其次,要保护鸟类、益虫,培养人们的生态观,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二是积极开展活动进行保护绿化的成果,增强人们的自觉性。三是要制定相关的城市保护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约束人们的不良行为,逐渐让人们养成保护植被、爱护环境的习惯,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社会风尚。四是要加强执法、严格执行园林法律法规。
4结语
居住区景观应本着少做或不做人工水景的原则。水景根据表现形式可分为规则水景和自然水景。规则水景一般用于出入口或景观中心。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高档石材饰面,并搭配雕塑或公共艺术品。规则水景单方造价高,应“画龙点睛”,少而精。自然水景通常是依托现状水体资源,适当修饰整理,或模拟溪流,湖泊自然水系形态进行人工建造。这种水景面积大、多采用自然缓坡入水驳岸,池底铺设防水材料与散置卵石,单方造价相对较低。景观水源还应结合建筑雨水收集,中水回用,天然水体利用等方面。辅助科学周密的工程措施,解决好水系防漏,水质净化,清洁维护等事宜。
2、景观的介入
在居住区设计前期总体规划与建筑设计阶段,景观设计需提前介入方案决策。尽量做到建筑与景观在空间,竖向,市政设计的统筹兼顾,一体化设计。在施工上做到一次成型,避免“前挖后填,前填后挖”造成不必要的反复与浪费实现成本控制。
3、硬景材料
3.1因地制宜根据产品定位风格,结合项目所在地区的材料特产以及生长良好的乡土植物品种来确定景观的用材主调,不仅可以较好地融入地域景观文化氛围,也可有效降低造价成本与养护成本。
3.2材料规格不同使用功能,效果的景观设计,对材料规格与肌理的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所以,设计师需熟悉各种材料的特性,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也不能过分追求厚重感,而一味地使用整料石材,导致成本飙升。此外,优化材料设计规格尺寸,尽量避免非标材料,设计的精细化推敲,可以有效减低无谓的材料损耗,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效果。
3.3低维护原则居住区景观尽量选择物美价廉,且便于后期维护的材料。例如潮湿或盐碱腐蚀严重的地区,应特别重视室外钢材,木材的锈腐问题,应少用或选择合成材料予以替代。
4、植物造景
4.1动态发展原则景观的即时效果固然重要,但一味地追求前期效果而提高密度,甚至严重压缩植物正常生长空间,若干年后不得不疏减乔木,补种地被,大幅度更换死忙苗木,造成“前人种树,后人拔树”的窘况。因此前期设计时,应本着动态发展的眼光,结合近期效果,注重常绿与落叶搭配,速生与慢生层次以及乔灌草三者的合理比例,为植物生长以及病虫害防治预留必要的间距,营造生意盎然且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稳定的绿色空间。
4.2乡土植物原则优先选用当地生长良好,价格便宜,且采购便捷的高大乔木作为主景绿化,种植在视线便捷观赏的节点处。采用相对廉价的乡土树种作为背景打底绿化。在造价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多采用大叶与亮叶植物,或具有良好自播繁殖能力的绿化品种,增加视觉绿量。
4.3把握苗木价格景观设计师应注意了解项目所在地苗木市场行情,把握苗木价格的突跳点,大乔木胸径在15㎝—23㎝的价格范围为曲线上升,而24㎝以上的苗木价格则为分段上升。
4.4合理搭配原则。植物景观按照空间效果上,主要分为以乔木地被为主的密植型绿化和以草坪地被为主的疏朗型绿化。两者原则上应根据需要穿插搭配运用。在造价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可适当提高疏朗型绿化的使用频率与面积。通过开敞的草坪空间,优美的地被曲线,适当点缀孤赏乔木的手法来实现成本控制。
5、市政节能
5.1所有灯具均使用节能灯,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太阳能或风能发电,用于景观照明。
植物是创造一个景观由意境到情感再到哲理这一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办公区景观设计中,植物绿化不仅仅是简简单单地种几棵树或铺一片草坪,植物这一景观设计元素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和关注,因此其设计风格和手法也逐渐多元化,许多艺术流派和科学理论都渗透到办公区景观的植物造景设计中,使其不断地向前发展。南方城市办公区空间景观中,植物的配置方式要根据办公区外部空间的规模以及场地的功能来确定。在总体环境中,注意植物配置的完整性,把各个小块的植物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办公区景观。而树木与办公区建筑组合时,要有主次分明,协调统一,创造以办公区建筑为主体的空间景观。通常设计师在设计中通过不同的花草树木、各种植被的搭配,使其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让办公区的使用者感受到办公区空间中四季景象的变化。如以迎春、山茶、杜鹃等体现春之盎然;以紫薇、石榴等来表达夏之绚烂;以银杏和桂花等来表现秋之静美;以梅花、腊梅来表现冬之凝重。园林植物具有多样的功能。首先形态各异的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季相特色,具有较强的造景功能;其次,办公区绿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是通过植物的生态效益来实现的,层次分明的植物景观通过防风、防尘以及吸收有害气体、降低噪声来产生生态效益。第三,办公区植物景观为使用者提供了休憩空间,改善了城市面貌和投资环境,发挥了其社会效益;总体而言,植物在南方城市办公区景观营造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1空间营造功能
植物本身是一个三维实体,它在办公区空间中的景观营造中占据着主要成分。景观植物空间由基面、垂直分隔面和覆盖面3个构成面通过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各种不同的植物开敞空间。枝繁叶茂的高大乔木可视为办公区中的单体建筑,爬满构架的藤本植物如同景观建筑的屋顶或者是天花板,修剪整齐的绿篱和墙体融为一体,而整齐修剪的草坪紧贴不同坡度地面铺展开。因此,植物也像建筑、理水等景观要素一样在办公区景观中构成空间、分割空间。例如南方常见的大王椰子树,其树高能达到10~20m,在南方颇为常见,广州的一些大型市政广场上通过栽植大王椰子树来进行空间营造,树下可以进行野餐休憩,为居民提供一个活动场所。植物景观中如果树冠相互交接,则形成了封闭式空间,人们在郁闭度较高的封闭式空间中,安全感和私密性都会更强,同时人的排他性也更大。但是郁闭度过高,会让人产生压迫感,人们会自发地去植物空间的边缘活动。办公区空间中,植物景观要疏密得当,人们既可以在私密性高的地方进行交谈、安静休息,也可以在半围合的植物空间中进行半公开的座谈、聊天活动;还可以在开敞的植物空间中进行人数众多的集会等公共集体活动。
1.2美学功能
从美学的角度上,植物可以在办公区外部空间中协调和统一周围环境中的不和谐因素,突出景观中的层次,对景观进行分区,并软化办公区建筑景观界面。
1.2.1协调统一。在构图中,植物将杂乱的景色统一,使得不同的景观要素在环境中从视觉上进行连接。城市街道上的行道树广泛地采用了这个功能,而在办公区中,办公区内的行道树将不同种类的办公建筑从视觉上连接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1.2.2创造景点。植物因其独特的姿态以及具有的色彩之美,成为了营造办公区空间景观的主要材料。而不同品种的植物其形态不尽相同,既可以通过构图方式配置表现植物的群体美,也可以按照孤植来展现其个体之美,同时根据不同种类植物的习性来合理配置,营造出乔灌草相结合的办公区植物群落景观。在办公区出入口和交叉口,通过装饰性的花坛以及种植坛、孤赏树等利用其形态、质感和色彩来突出某些特色的设施或建筑,使其成为视觉性焦点。
1.2.3烘托主景。办公区内几何式建筑因其生硬外观而通常采用种植柔软的植物来软化其外观,而在体型较大、视野开阔、庄严的建筑附近,则通常采用树冠开展、枝粗干高的树种。现代办公区中通常采用植物或绿篱来对雕塑、喷泉、建筑小品做装饰或背景,使用者通常会因为空间的围合和色彩的对比而对景观产生深刻的印象,进而有一种烘托的效果;办公区中植物与山水合理搭配可以表现出地形的起伏,进而有一种自然的韵味。
1.2.4软化界面。不论是何种质地、形态的植物,都要比那些没有植被覆盖的办公区建筑和没有植被覆盖的城市环境更为柔和,而僵硬粗糙的建筑物界面可以通过种植植物来进行软化,通过种植植物软化的空间景观会比没有植物软化的景观显得更有人情味和更加诱人。
1.2.5形成框景。空间景物不尽可观,利用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把办公区内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形成的景框也能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到特定景物上。
1.3展现地域特色
南方城市由于其所在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尤其是福建省,气候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季风气候显著,多数地区没有冬天,因此其地方特色植物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因此在植被选择上会选择以本土植物为特征作为当地办公区景观的主要植物,如福州的榕树、厦门的三角梅、广州的木棉、南宁的扁桃,可以凸显一个城市的市树文化,与此同时,要选择季相变化明显的常绿树种,春夏之交的壳斗科树种会有黄色花序与鲜绿色新叶,而此后1~2个月后则转为暗绿色。而在我国北方,主要树种是阔叶林,几乎是一夜秋风过去,树叶全部掉落。
1.4创建生态景观
人工植物群落是南方城市办公区景观中发挥其生态作用的物质基础,也是办公区生态景观的一部分。只有根据不同的地域条件,营造出丰富多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植物群落,才能满足城市办公区景观的要求。在南方城市办公区空间景观中,植物的规模一般可以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等等。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既提高了绿视率,也扩大了绿量,比零星分布种植的一般植物个体更具有观赏性。而有研究表明,常绿植物在杀菌、抗污、滞尘、降噪方面的作用都逊于落叶植物,因此,如果在办公区景观中只是简单地配置常绿植物,对于周围环境的改善则明显地不如落叶植物。由于在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冬季完全落叶的树种仅分别占8%~10%和3%~5%,因此适度增加落叶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并进行合理配置,能够使得办公区景观中的生态环境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由此提升了景观层次的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并可明显提高生态效益。
2办公区空间景观设计理水手法
水是自然园林景观之血脉,在南方城市中,水是生于山之间,有水必有山,而山水交融是南方城市最大的风貌特色之一,这样的城市空间形态组合也使得城市景观中山水和谐统一。而在南方城市景观中,山石是固定成型的,属于刚性;水泉是液体不成形的,属于柔性。水的流动性、透明性、可塑性、反射性等一系列特性,使其成为办公区外部景观中最为活跃的要素之一。水环境除了能够满足办公区中工作人员对于生理机能的需求以外,还能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甚至在调节生态环境上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办公区空间景观营造的一个重要手段。总结归纳,在南方城市办公区空间景观中的理水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2.1聚散
水面的大小与办公区环境中景观的比例关系是水景设计中需要慎重考虑的内容,过大的水面容易散漫、不紧凑;而过小的水面则局促,难以形成气氛。在办公区景观中的理水布局可以分为聚集与分散2种形式。聚集式的理水往往是以水面为中心,在周围种植花木或者是营造建筑,通过水的集中能够有向心的作用,并让有限的空间更加开阔、疏朗;而分散式的理水则是用分割的方法,将大片的水面分散形成大小长短不一,深浅形态各异的局部小水面。在办公区中,分隔水域可以用办公建筑、石景、桥、汀步、花木来分隔,从而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和多变的景观。
2.2临近
临近指的是接近水面,强调“亲水性”,办公区空间景观中水体的营建要注重来往人流的能动性,不要使水景与人相隔甚远。用办公建筑、桥、汀步、堤等景观建筑小品适当地迫近水面,可使水面有凌波的情趣。
2.3借声
利用水的自然声响成景,或者是通过水声来增添意境是理水的艺术手法之一,水声在办公区建筑中也是形成空间感觉的因素之一,可以唤起人们对于未知景观的想象,它们是理水艺术的创作源泉。溪流泻涧,激昂的水声激发出欢快的情趣;滴水叠泉,幽静的水声陪衬出环境的静谧;喷泉潜流,动听的水声掩盖了办公区外城市的噪音,创造了轻松的办公环境氛围。
2.4借影
水面的光影效果,是办公区建筑倒影的形式体现。利用建筑在波光粼粼水面的倒影来借景,能够扩大办公区视觉空间,丰富景观层次,并且可以产生朦胧的美感。一平如镜的水面则让人有一种虚实变幻的意境。水中倒影是由周边景物生成,如果岸边景观凌乱,则不可能通过借影来实现成景。因此办公区水面岸边与水体附近的设计十分重要,须精心布置,才会使光景与实景相得益彰。
2.5点色
自然界中千千万万种颜色,唯独水体的颜色是最素淡的。然而,水体也是最有色彩的变化感,如果合理搭配,可以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色彩视觉美。所谓“点色”,是通过素淡的水色点缀周围环境的色调,在浓郁的色彩中凸显其淡雅,跳动明快的水体能够打破深沉的空间,使得办公建筑周围景观更富有气息。利用灯光照射的跌水喷泉瀑布,水色有更丰富多彩的变化,尤其是在夜色中所呈现出的水景倒影,意境深远,也使办公区建筑外部景观令人产生亲切感,收到良好的环境效果。
3建筑小品设施在办公区内作用
景观建筑小品与设施是办公区内专供使用者休息、装饰以及地方文化展示的构筑物,是构成办公区空间景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富有文化气息小品设施的存在,能够让办公区空间景观更具有表现力,并能丰富办公区空间景观文化内涵和景观形象。在设计中,我们应该坚持统一、合理、美观的原则。在办公区中,景观建筑小品与设施能构成并限定室外空间,影响毗邻景观,具有组织行车线路、影响视线以及改善区域内小气候的功能。建筑小品与设施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看”与“被看”的功能,即使用者可以在建筑小品设施中“观景”,而其本身又是“景观”。所谓“观景”就是让办公区使用者在建筑小品设施中休憩、工作、思考时,能够欣赏或感受到周围如画的美景,所以景观建筑小品的建设需要选取恰当的位置,使得景观能够在适当的位置展开。具有特定造型的小品设施其本身也是一种景观,甚至能够成为凝聚视线、控制园景的焦点。如果可以合理搭配建筑小品设施周边的山水草木,能够让园景更加生动,例如在办公区中供使用者充分休息用的主要有亭、廊、花架、座椅,如果充分利用南方特有植物如紫藤、木香、凌霄等藤本植物的生长特性,可以给使用者营造一个绿色的休息空间,增强办公区使用者与绿色的沟通。景观小品与设施在景观元素中属于附属产物,其特点是体积小,造型别致、功能简单,有一些还富有情趣,具有装饰、展示和休息的作用,在办公区空间景观中是构成其景观的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它们的存在丰富了办公区空间景观的艺术张力和表现力。不同于北方寒地景观中景观小品在冬季装饰性作用居多,在南方,由于夏天湿热冬季温暖湿冷,因此景观小品更应该具有实用性,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夏天遮风挡雨、遮挡烈日,而冬季应该考虑到有足够空间与阳光亲密接触,因此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材质和设计的合理性,从而提高景观小品的实用性、舒适度以及使用率,以避免设计上的浪费。
4富有地方文化的景观铺装
景观铺装可以给使用人群非常强烈的感觉,是人在视觉上、心理上、生理上接触频率最高的界面。其具有的双重功能,依靠特殊的色彩、图案和质感让铺装在办公区内交通规划、安全管理、人流疏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又在改善城市外部空间环境方面显示出独具魅力的装饰特性。日本建筑家芦原义信认为:“外部空间因为是作为‘没有屋顶的建筑’考虑的,所以就必然由地面和墙面这两个要素所限定。换句话说,外部空间就是比建筑少一个要素的二要素所创造的空间。正因为如此,地面和墙壁就成为极其重要的设计决定因素了。”不论是大型园林、小型私家花园,还是各种城市广场、街道、居住小区和城市办公区空间环境,“地面”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景观设计要素。铺装精美的路面既能满足需要,往往更会令人赏心悦目;然而,它们有时候也常常为人所忽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往往成为景观环境中的败笔。良好的景观铺装能够为适用人群营造宜人的交往空间,理想的城市办公区空间景观要为广大使用者尤其是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用以提供给居民完成各类社会性公共活动。铺装景观的环境艺术功能充分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通过铺装的色彩、材质、形状、尺度的变化,运用不同形式的边界、标高处理手法,为使用者创造优雅舒适的景观环境,营造适宜的交往空间。在南方由于降水量丰富,尤其是4~9月份为汛期,冬短夏长,热足雨多,因此集中的暴雨灾害更为猛烈,在铺装上通过地势标高的设计能够有利于降水的及时排除,消除积水造成的危害。城市文化的特色氛围在办公区景观中可以通过个性的景观铺装提升,个性的景观铺装同时也是构成良好的办公区空间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办公区空间景观中,良好的地面铺装设计可以起到“引人注目”和“触景生情”的效果。“引人注目”是人们心理活动现象之一,视觉具有先行性,通过铺装的设计易于引导人们的观察视线,将一个个引人注目的画面组成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而“触景生情”是人们在视觉上接触环境时最直接的潜意识心理活动。在办公区中的景观铺装中,增加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人物、自然景观、特色建筑等富有地方特色的要素,可以使办公区空间景观的使用者在景观观赏过程中富有认同感,使用者不由自主地去联想和回忆,容易产生对于地方城市文化上的共鸣。景观铺装的设计必须与办公区所在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相协调,与其实际的用途相适应。毕竟景观铺装在办公区空间景观中是最容易被感知和与使用者最为接近的硬质景观要素。当今世界在逐步全球化的进程中也导致了办公区空间景观要素在设计时有同质化的趋势,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和面对的现实。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其具有本土特色的人文环境以及自然景观,这些差异性和多样性都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在设计中我们应当从整体到细部、从宏观到微观地进行维护。
1.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也向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在保证保障性住房满足居民需求的同时,强调在有限的成本下提高住房的品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保障性住房景观进行设计时,在满足居民需求的条件下尽可能选择可再生资源,并最大程度将资源循环利用,减少能源的浪费。在建设的可持续景观应该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并能在一段时间内长久使用。
1.2坚持协调统一原则
这里的协调统一指的是建筑、布局、风格、水电的协调统一。保障性住房小区的景观与建筑本身、水电等工程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想要保证低成本景观建设,同时又保障景观的功能性就需要多方的合作。建筑的布局会影响景观的规划与设计,通过建筑可以自然地分出景观区域,减少围栏的使用。景观的设计风格应与建筑的风格相符,展现统一性。
1.3坚持文化性原则
从保障性住房小区的特殊性来看,居民大多是中低收入者,在景观设计时,应充分注意情感因素,设计出一个实用、具有归属感的景观环境。这对于景观设计非常的重要。
2保障性住房景观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已经在多地建立,并投入使用。但我们根据调查发现,很多的保障性住房都存在这样一些普遍的问题[3]。
2.1景观空间布局不合理
在设计景观时,由于没有依照日照、风向等数据,导致很多的保障性住房景观缺乏日照照射的时间和空间。还有一点就是,场地的空间设计不明确,在保障性小区的场地中并没有对儿童和老人活动的区域进行详细的划分,导致空间被滥用。
2.2景观设施过少
由于工程造价和预算的限制,导致小区内的景观设施过少,尤其是椅子、凉亭等基本的景观设施,无法满足居民户外活动的需求。
2.3交通组织混乱
在保障房附近都是采用地面停车,会导致交通比较混乱,对于儿童和老人进行活动来讲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并且,马路与小区没有绿化带,严重污染了小区的环境。
2.4小区绿化率较低
受到工程造价的限制,保障性住房小区绿化率低,小区内无软质空间,很多空地的利用率不高,并且种植的植物大多观赏性较差。
3保障性住房景观设计的方法
3.1合理布局功能空间
想要保证保障住房小区的实用性原则,主要就是满足居民需要的户外空间。首先,应了解居民的景观功能需求,其次,就是要设计师根据科学的手段对小区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从人们的需求来讲,小区景观的功能空间必须满足基本的户外需求,建立儿童游乐区、老人休息区和停车专用区等,最大程度上满足居民的需求。并可以通过良好环境的建设,满足人们对阳光、空气的生理需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设计者同通过技术手法,将小区景观设计得比较有归属感和安全感。从科学数据进行小区景观的合理布局。对日照时间和日照角度进行分析,在阳光充足的位置建立老人和小孩的活动区域。并根据风向测试,在夏季风风向上建立长廊,在冬季风方向上种植大棵的树木,以阻挡寒风的侵袭。
3.2合理控制造价
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力度也会存在差距。合理控制造价是指根据该地区的经济水平,在保证居民基本需要的情况下,着力打造某一部分空间,并通过设计者的设计尽量减少成本的投入。可以在设计中减少构筑物的数量,只在人们活动的区域放构筑物,其他地区用绿色植物代替;地面的装饰只需在小区入口和老人活动区铺设即可,其他地方同样以绿植或其他简化地面为主;控制成本较高数目的数量,只在重要节点位置种植成本较高的大树,其他以观赏花木为主。
3.3在小区内提倡可持续发展设计
在保障性住房小区的景观建设中,尽量使用低成本的环保型可持续循环使用的材料,实现保障性住房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可以采用透水材料,降低地表水的流失,还可以浇灌周围植物;其次,可以在小区内采用太阳能照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再次,使用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将雨水经过过滤后再次使用。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