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7 18:04: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情感教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实际的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各类情感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很大,积极的情感因素能够提升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消极的情感因素给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1对课程学习的影响
具体到对某一课程的学习,情感因素给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负面影响十分显著:挂科。父母及家庭社会的关注,会使学生对课程的认识浅薄;师生关系处理中缺乏情感交流,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对抗或无所谓态度,造成教师的教学质量下降;跟同学缺乏情感沟通,各种利益关系处理不周,会造成同学之间关系恶劣,相互拆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无心听课学习。严重的影响到了该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2对生活习惯的影响
各种不良的情感因素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负面影响表现在:①个人的卫生习惯:宿舍、教室狼藉不堪;衣冠不整等。②行为举止:个性张扬,无论是否文明、礼貌。走路摇摇晃晃、勾肩搭背、东张西望、四处游烟。③言语习惯:开口便曝粗话、脏话。④对人、对事的态度:对老师、对同学、对家长没有感恩之心;事不关己,抱无所谓姿态。
3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大多在中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尽如人意,学会了耍小聪明、玩世不恭、享乐主义等消极的人生观和与众不同的极端价值观。考虑问题,往往先从自身利益和角度出发,不顾及他人和社会的影响,遇事讲朋友意气、江湖气习。
二情感因素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正面影响
加强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关怀,对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好的情感交流、正能量的情感因素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正面影响。
1对职业技能培养教育方式的影响
现阶段,国内各职业院校多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法,针对不同的群体,加大了感情方面的投入,学校全员负有教育学生的责任,关怀少数人群(如高校开展的“三个一”工程),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育,效果显著。学生学有所成,就业率明显提高。加强企业、行业的交流接触,加深了产教融合,企业、行业的要求融入职业教育的课程,共同开发教材,部分院校把企业办在学校或把部分课堂搬到企业的车间展开,使学生时时刻刻处于实际的生产环境中;企业、行业的专家走上讲台,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面对面地教授给学生,先进的技术、工艺手把手教与学生,大大地缩短了学生岗前培训的周期,为企业、行业培养了大批的合适的中高级技工和各类掌握高端技术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大幅度提高。注重职业技术院校师生情感的交流与调节,有利于师生关系的改变,主要表现在:①有利于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a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交流会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b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c在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会更加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②有利于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尊重学生是职业技术院校教师有效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的需要。友好、平等、信任、自制是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不仅是人格尊重还有对个性的尊重。培养发展学生个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素质的培养。③有利于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也是培养师生感情的需要;了解学生是为以适当的方法去教育指导学生;教师要理智把握师生关系的密切程度,保持适当的距离。④有利于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a严而有理;b严而有度;c严而有方;d严而有恒。从而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
2对学生就业前途的影响
情感因素对学生学成就业的影响很大:首先,师生之间的情感因素对学生就业前途的影响:教师是学生获求知识的导师和引路人,在学生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教师的道德品行和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无论教师是否意识到,事实上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都被学生视为榜样,被学生竭力模仿。其次,社会的关怀、亲人的关注,是一种社会化的情感因素,直接影响学生学成就业的成败,严重的会影响到学生就业后的发展与成长。
3对学生上岗后成长过程的影响
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群体,有其特殊性:职业院校毕业后,大多成为了企业的一线骨干力量,充实了企业的技术工人队伍。因此,学生上岗后的情感因素或制约着,或拓展着学生的成长过程。
三重视情感因素
1.情感培养有利于提高声乐的表现力
情感培养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演唱者的声乐表现力及创作能力。在声乐演唱中加入表演者的情感,有助于提高声乐的表现力,从而可以将声音中包含的情感完整传达给听众。
2.情感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风格
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文化特征。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也都有属于自己的代表性音色、音调,如蒙古的豪放,江南的细腻,等等。因此,少儿要想更好地演绎不同地区之间的音乐,就需要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的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带领学生体味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的音色和音调,加强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演奏更多风格的作品。
3.声乐情感培养有助于声乐作品
审美情趣的表达由于人的知识积累、情感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也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每个人对音乐的喜好和理解能力也不尽相同。不了解音乐本质、审美能力较差的人,在理解过程中就往往会随着自己的主观意识去思考,容易出现理解偏差的情况。而声乐作品是经过历史的考验、沉淀流传下来的优秀精华,其中蕴含了大量的审美情感,因此加强声乐情感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其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提供情感基础。
二、少儿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策略
对于少儿来说,教学对于他们应该是培养而不是折磨。因此,将情感培养融入声乐教学中,“以情动人”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热爱,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熟读歌词,体验情感
声乐作品的歌词一般都是对歌曲情感最直接的表达,因此通过熟读歌词去体味其中的情感是培养情感的基础。通过歌词,可以使学生把握歌曲的情感色彩,进而体验声乐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基调。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少儿的理解能力不佳,因此教师要及时引导和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歌词的内涵,找出最佳情感切入点,准确把握作品情感。
2.利用旋律,深化情感除了歌词
也不能忽视声乐作品中节奏和旋律对情感培养的重要性。对于一份完整的声乐作品来说,如果说词是情景的表现,那么曲就是奠定抒情功能的基础,是词的深化和发展。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要善于根据少儿的理解和感受能力,通过演奏与他们阶段相适应的声乐,通过调动和发挥音乐特有的抒情功能去施展曲调的艺术魅力,在深化情感的同时,向同学们介绍音乐的表现手法,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情感。
3.教师诱导
激感少儿阶段的学生属于自我判断意识还很薄弱阶段,因此这时候的教师诱导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声乐教学的课堂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因此可以利用教师的诱导作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和引导学生从“情感”入手,要求学生在演奏作品之前,一定要把握声乐作品的情感,通过把握作品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优化声乐课堂教程,提高声乐水平的目的。
4.深化感知,激发联想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是不具备任何的色彩和形状的,它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审美经验才能深刻理解其内涵,获得美感。而对于少儿来说,薄弱的审美基础和理论知识很难带领学生正确领悟其内涵,因此就需要教师进行教学时,从歌曲的创作背景、歌词以及其中的音乐语言等方面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分析和理解,使学生真正从情感上把握歌曲的色彩,对歌曲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演出的过程中才会投入相应的感情。通过学生领会歌曲的含义,心理逐渐成熟,其审美理解力才会有相应的提高。而优秀的歌曲在感知的过程中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刺激人的感官,诱发丰富的联想。
5.师生互动
运用情感作为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发挥榜样作用。声乐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情感过程,而声乐教学中情感的培养,是建立在声乐教师与学生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基础上,通过情感交流,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想学生真正透彻理解曲目的内在情感,教师必须要起到领导的作用。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着,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情感教育的实施有着直接影响。例如,在上课的时候会出现个别学生扰乱课堂纪律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如果采取强硬手段,就可能会导致循环效果,破坏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的,因此运用情感引导纠正,才是最正确的方法。
三、总结
(一)情感教育的含义
情感教育是教育内容重要组成部分,真正的情感教育能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帮助学生提高情感的控制能力,促进积极情感的形成,抵制消极情感的不良影响。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与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情感教育的优势,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如果忽视了情感教育的研究,教学课堂就会缺乏情感交流,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这样的课堂一定是低效率的课堂,可能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
(二)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价值
情感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表现有以下两方面:一是情感与语言理解能力的关系。积极的情感能使学生对新事物的学习充满热情,对英语的学习充满自信和兴趣,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情感能帮助提高学习效率。消极的情感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一旦在英语的学习中遭遇挫折和失败,就容易轻言放弃,被挫折和困难打败。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力。二是情感与记忆力的关系。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记忆不仅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翻译,同时也是心理存储状态,积极的情感能帮助记忆,而消极的情感会阻碍记忆。在高中英语学习中,记忆是很重要的,无论是单词还是语法,都需要学生进行背诵记忆,如果学生在记忆时是积极的情感,那么学习的过程就能事半功倍。
二、情感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也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试想,如果一个教师在学生面前总是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绪,那么他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形成积极情绪,因此,教师的情绪也是一种重要的情感教育力量。英语的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对学生的参与性要求较高,强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课堂中一般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锻炼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这要求师生之间要具有良好的互动,教师要注意自身情绪对学生的影响,主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英语教师要注重利用情感教育的方法,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与教师进行课堂互动,提高英语的学习效率。
(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部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有着天生的畏惧心理,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英语,一定学不好英语,这是学生缺乏自信心的表现。自信心是成功的保障,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在高中英语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语法和单词的讲解中,可以结合经典的例句;在分析语法和词汇时,可以选择某些具有积极情感的例句。例如:Allthingscometothosewhowait(苍天不负有心人),Betterrelyonyourselfthanlooktoothersforhelp.(与其求人,不如求己)等。利用例句的暗示,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潜能,帮助其提升学习英语的信心。
(三)对学生做出积极正面的评价
一般来说,外部的评价对于人们的自我评价具有很大的影响,人们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形成相应的自我评价。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是学生的主要外部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情感和态度。积极的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学生收到教师积极正面的评价后,会增强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利用积极的评价对学生情感的正面影响,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热情,例如可用表扬性的语句评价学生,“Wonderful/Good/Welldone”等。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安排了小学数学的四个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还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方面作出阐述。这就说明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智力的培养,而且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而且要以高度的热情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良好情感体验。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用合理的策略实施情感教学,从而激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小学数学情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与以前的教学方式相比,现代教育教学虽然有较多的情感交流,但在情感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师重知不重情
在现实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从认知角度考量教学,只注意对教学内容讲解的清楚和准确,并没有考虑教学的情感性和趣味性。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和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这说明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加工,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积极的情感教学,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教师忽视“数学文化”的挖掘
小学数学课本中有“数学天地”“数学乐园”“数学角”等关于数学文化内容的设计,但教师很少在课堂上讲,甚至不讲。教师注重的是对教学内容中数学专业知识的讲解,对于数学文化的挖掘几乎没有。而数学文化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去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然而教师对数学文化教育的忽视使学生缺乏了这一部分的情感体验。
(三)教师忽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剥夺”学生的主体身份,为了教学而教学,为了成绩而教学。我看过一则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学《图形的拼组》时,因为课前没有安排好小组,所以在学生拼一拼的活动刚开始教室里就乱糟糟的。老师生气地叫停了学生活动,以自己在讲台上展示的方式完成了这节课。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我们可想而知。现在的教师多数是为了自己的“教”而教,不能真正做到为了学生的“学”而教,在这种失去自我主体性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是不会有兴趣可言的,更不会去热爱数学。
三、情感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尤其重视情感教学的实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享受数学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定的情感环境,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指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诱发探索性的思维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直观感受,愉快参与,真正地享受课堂。
1.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而且服务于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使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贴近,提高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在教学《分与合》时,我以中秋节送月饼为主题创设情境,要求学生帮我把五个月饼分给两个好朋友,看看谁的方法多。因为问题情境来自生活,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孩子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素材,学生们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2.创设故事情境
生动活泼、富有激情的故事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从而更主动地探索知识。在教学《7的减法》时,我创设了一个关于“孙悟空摘桃子,送桃子”的故事情境,要求学生帮孙悟空算一算。学生们特别感兴趣,并在自然而然的探索和讨论中获得了新知识新能力。故事情境的创设必须以学生熟悉和喜欢的人物和事物为主题,从而引起他们主动去学习知识的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将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激起一种积极的探索性思维活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质就是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使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一种强烈的需求,把自己当做一个发现者去学习知识。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以直接创设问题情境:一位老奶奶今年刚过完第18个生日,你知道她今年有多少岁?让学生由对问题的好奇而引起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发挥数学魅力,增强学科吸引力
数学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充满无限的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充分发挥数学自身的魅力,就一定会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
数学的图形、结构、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数学美的因素。如果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是美的,而不是无休止的问题,学生就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持久的、执着的追求。在《认识图形2》学习之后,我用一节课让学生拼图,他们拿着课前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了各种美丽的图案。我将拼图制作成PPT课件给他们展示出来,让他们观赏自己的创作,同时我给他们展示生活中的图形,池塘、花台、摩天轮学生们被这些图形的美折服,小眼睛都不愿眨一下。
2.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神奇
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神奇需要教师将这种神奇创造出来。在认识平行四边形时,我先给学生出示了长方形支架,随后我将长方形支架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们被这个神奇的变化吸引住了,“长方形怎么就变成平行四边形了”。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如果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时常带着疑问或感到奇妙,他们还能不喜欢数学吗?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制造一些悬念,展现数学的神奇,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妙趣
数学妙趣的魅力就在于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吴正宪老师曾用数学的妙趣给学生们上了精彩的开学第一课。学生们走进教室看到黑板上有许多有趣的问题:“数学家索菲愿意和你做朋友吗”、“别小看它——小数点”讲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立体模型,圆柱、球体教室的四周挂满各色纸条:“数学迷宫”、“车轮为什么制成圆的?”琳琅满目,目不暇接。老师精心导演的“数学小知识”的介绍,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
(三)优化教学方式,使学生获得新知
教育家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因此,教师要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用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知识。
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
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持久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参与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以语言传递为主、以直观感知为主、以实际训练为主、以引导探究为主、以情感陶冶为主的各种教学方法在各自适用的范围内灵活应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样不仅有利于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情感状态,更好地掌握知识。
2.适时应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提高学生积极性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塑造心灵的最基本工具,也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魅力可以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教师幽默的言辞、灵活的表达,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活跃课堂。同时适时应用幽默教学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语言蕴含的知识。
3.渗透激励性评价,让学生爱上数学
激励性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它反映了小学生普遍存在的成功心理和向往心理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应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激励性语言,如“鼓励式语言”“赞赏式语言”“期待式语言”等。在课堂上对于学生一次精彩的发言、一个独到的见解、一回勇敢的尝试、一次进步的努力,教师都应及时评价并给予鼓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并产生追求成功的欲望,爱上数学。
4.教师丰富自身学识,引发学生“爱屋及乌”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学科,把讲数学课当成一种享受。当教师把讲课当成一种享受时,学生也会把听课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就可以把教师对数学的热爱传递给学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更要具备渊博的数学知识,不断学习专业知识,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学好,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要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升个人魅力,而教师这种个人魅力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
四、结语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感教育;师生关系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工作极具特殊性,它是与活生生的人打交道。教师的思想、情感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它对学生的情感建立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说话的态度、语气会直接给学生的成长打上深深的烙印。因此,教师讲话时态度要诚恳、谦逊;语气要温和、宽厚。与学生交谈多用商量的口气,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在学生发表见解时,教师要亲切地关注学生,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学生的个体。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在课外要与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想法;关怀、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沟通与他们的思想感情。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温馨、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交流、人格交流的生活互动关系。
二、创设情境,唤起情感
也许有教师认为,数学课特别是计算课,讲的都是枯燥的数字和加、减、乘、除运算符号,要设计情境来调动情感不太容易,由此导致了计算教学气氛的沉闷、单调。但如果我们能重视设计特定的情境,那不仅起到激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将学生的情与境中的情融合,起到导学的作用。它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内驱力”,他们就会乐意学习,积极探究,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知力。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中,一开始我便带领学生走进这样的情境中:老师有一位好朋友叫猩猩博士,它可有学问啦!它家呀,就住在森林王国里,森林里有一棵神奇的果树,果树上长满了智慧果,等会儿谁表现的好,老师就摘一个送给它。博士就住在森林深处的聪明屋里,你们想不想去它家做客呀?去它家可不容易,一路上会遇到很多难题……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和美丽画面的展示,使学生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求知欲望,唤起了学习数学的情感。随之带着学生集中到屏幕上复习了有关的知识,让情感急速地导入正确的思维轨道,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课堂互动,调动“爱学”的情感
课堂上,老师的一举手投足,一个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恰到好处的体态语,都会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我是对的”“我能行”;提问时,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并加以点拨引导,肯定正确、补充不足,讨论问题平等待人,以理服人,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倾注关怀和爱护,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亲。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阶段,离不开教师的诱导,小学生对待老师的表扬奖励、批评惩罚和漠不关心有着绝然不同的心理体验。如果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学生有了进步不能及时得到表扬奖励。有了不足也不能及时得到批评和纠正,那么学生(尤其是自制力差的学生)也同样会以无所谓的态度对待学习,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强调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教学艺术的角度看,就要求教师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在教学中能以表扬奖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表扬与批评有机结合的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心理学实验表明,学习者如果能通过及时反馈知晓自己的学习状况,比不知晓者学习动机强。因此,从教学艺术的角度看,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能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成就的评价形式,不断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或纠正不健康的学习情绪,以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可导。
四、用教师的情感,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不成其池塘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师生之间进行爱心交流,情感交汇,用爱去滋润学生心田,以言行去感化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这对赢得学生的心灵寄托,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代沟,营造教与学的“安全”平台,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要告诫自己和我的同事们:“一定要善待我们的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体验成功,在成功中成长、在成功中发展!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心理正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从家走进学校,教师成为了他们学习生活中最亲的人,他们的内心渴望从教师身上得到“父母式的爱”。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尊重和爱。当学生这些需要得以满足时,就能引起积极的情感体验,它不仅引发学生学习的良好兴趣,而且能转化为学生内部学习的动机。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多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出发,和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用“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用我们的爱心去正确地进行评价,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等,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
作者:马金丰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汀流河镇张王庄小学
参考文献:
舞蹈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舞蹈演员像观众表达情感的方式,而在中职之中,舞蹈教学更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互相传递。但是在当代的中职之中,有很多的原因都在制约着舞蹈教学中情感的表达和师生之间情感的传递,其中就包含下面几点:
(一)现在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一些必要的交流与互动
当代之中,学生们的想法和行为都随着社会的变化慢慢的向着更开阔的方向发展。其中,学校的教育方式、老师和学生们的思想都受到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很大的负面作用,于是造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学之外缺乏交流。并且有一部分的学生希望能自由一点,希望没有教师们太多的束缚,而教师们放松的管理方式给了学生肆意挥霍的空间,使得一些学生不再专注学习,沉迷于游戏等网络世界。两种方面的原因相互产生作用,最后造成师生之间缺少一些必要的交流与互动。
(二)学生数量增多
由于当前国内的不同高校都纷纷进行扩招,虽然这样给了很多学生们再次深造的机会,但是在学生们人数增长的同时,教师的队伍却没有变化,一直保持在最初的数量,这就造成了师生之间人数的比例严重的不协调。所以在中职日常的舞蹈教学当中,一个舞蹈教师经常就要教导数以百计不同的学生,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导过程中往往很难照顾全面,而舞蹈教学方式也就只能保持在一些基础的教育层次上,造成师生之间没有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的机会。
(三)社会的变化导致学生心理压力过大
步入了大学,学生们需要背负的责任就会有所增加,相对其需要承担的压力也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变化而增加。有相关的调查研究得到的资料表明,当代的大学生中大约有20%的人都会或多或少的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出焦虑甚至抑郁等情况。这一情况的发生,对当代学生的学习方面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二、在中职舞蹈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建议和方法
结合当前中职在舞蹈教学中实施的情感教育情况,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舞蹈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职责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中职教育也随之提升了要求。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舞蹈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之中,应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舞蹈教学的内容和训练的方式与强度。另外,舞蹈教师也应该从根源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思路,要注重结合学生们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进行教学,对传统的舞蹈理念进行转变,而不是单一的形体的训练。不同于高中的教学,因为中职的教学之中课上教师对学生所讲解的信息比较多,所以课余的时候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联系比较少,教师对学生们课堂上知识的掌握程度就不太了解。因此,教师要把握好中职教育的特点,明确自身存在的意义,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对舞蹈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有独特的理解,有自己的想象空间,要充分的利用学生对舞蹈的理解与发挥去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在对舞蹈认知原有的基础上去创新和开拓。
(二)开发新的有针对性的情感教育措施
在教师教授舞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产生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明确自己主人翁的意识,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对此进行充分的利用,去以此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例如: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先播放一段抒情的音乐,让学生放松心情。然后在音乐中教授学生各种动作技巧,做好示范,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不同的掌握程度给予不同的帮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舞蹈的美。又或者由舞蹈老师在网上找一些知名的舞蹈演员的视频,比如:杨丽萍的《孔雀舞》,刘岩的《胭脂扣》等,然后对学生讲解各种的舞蹈的不同与相同之处,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舞蹈。同时在教学期间,教师也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语表达,要用生动富有感情的词语使学生在学习舞蹈的时候处于放松的状态,从而更好的学习。在教学时候,学生们有时候会出现一些错误或者失误,这个时候,教师应该避重就轻,让学生知道错误的同时尽量不要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伤害,避免学生产生逆反抵触的心理,当学生及时改正错误之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提出表扬,使其能了解教师的苦心并更加刻苦的训练。
(三)身为教师要做出榜样
1.学生学习情绪低落
纵观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正情绪不强.为什么会这样呢?跟我们的课堂有直接的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的生命主体性被忽视了,课堂成为了“工厂”、“作坊”,学生被视作为接纳知识的容器,如果知识消化慢了,往往会被视作为“次品”,师生关系紧张,有些男生逐步成为学困生,并对高中生物学习有了抵触情绪.
2.教与学关系处理失当
传统的教学观一直存在误区:“认为教师教的越多,学生则成绩越好!”导致片面解读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而事实上,教与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又有规律.“教”未必能够保证“学”的全然发生,教学的效果可以预期,但是无法精准地达成,因为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与教师的业务素养有关外,更多地决定于学生本身,尤其是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
3.教学氛围过于严肃
这与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所形成的“师道尊严”的传统文化不可分割,即使新课改的实施让我们的高中生物课堂有了一定的变化,教师都积极地学习课改精神,课堂上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不过学生的表达还是被框在教师预设的轨道上,“自由言说”、“创新表达”的机会却很少,师生关系身上依然深深的烙印着“师尊道严”.教师长期扮演着“知识权威者”的身份,严肃的执行教学任务,学生则成为教师的“附庸”,成为教师单向知识的“输入容器”,师生关系处在尴尬的“我讲你听、我说你记”的恶性循环中,这种单向作用的师生关系严重的阻挡了师生之间情感、信息的自由传动.
二、基于“情感目标”高中生物教学的几点建议
1.用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我们的课堂
我们生物讲“生态系统”,其实我们的课堂也是一个生态系统,注重生态化课堂的构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情感,促进师生共生共长,具体应体现如下几点:
(1)和谐自然.
这与自然生态是一样的,强调课堂环境(氛围)的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实现生态化教学的基础条件,只有身心和谐,环境宽松,学生才能放飞思维,踊跃展示,最终实现对生命本体的超越,情感的提升.
(2)生命灵动.
生态课堂是关注人的课堂,关注学生、关注教师,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健康的人格,生态课堂是以人为主体,不仅仅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更关注人的成长,即师生共生共长,伴随着生态课堂人的生命价值获得提升,生命潜能得以充分挖掘.
(3)整体、发展、开放.
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都是系统化的,生态课堂的教学内容也应该系统化,知识与知识间应该有所联系,先学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即知识教学呈现出整体性和发展性.同时知识的获得过程又不拘一格,应该具有开放性,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此外,教学的对象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应注重班级群体的发展.例如,在“人与生物圈”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们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后,放手让学生调查、收集生物圈的有关资料,通过让学生观察本地生物圈的变化,联系实际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生物圈,这样的教学设计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中来,而且感觉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发现式活动,在实践中与自然亲近,学生在获得信息、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认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感受到“珍爱生命”是人类的共同责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获得长足发展.
2.提供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情感
中学生物教材中蕴涵许多德育功能的内容,这些内容除个别部分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外,绝大部分都是不带有明显的感彩的,但在反映客观的科学事实中往往仍会隐含着某些“隐性”情感.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应用好显性的材料外,更需要充分挖掘出隐性材料,并作一定的引导和设计,从而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和社会性都非常强的学科,知识点包罗万象,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常常有事半功倍的效用,像多媒体教学、野外观察、实验操作等等都是可供选择的教学手段.学生进入教学的初始状态.经验丰富的教师会格外注意并分析学生的准备状态,如在教师正式教学之前,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的兴趣、积极性、关注程度等,教师要对这些资源进行一定的判断,以此为基础,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段,为此我们在进行课堂预设时要多备几种教学手段,以应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性的反应.
3.引导学生体验式学习
在生物课教学中,实验是重要课型,也是我们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重要抓手,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都必须提高开放度,让学生有充分的体验,例如,要让学生预习教材中的演示实验,邀请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的课前准备及课堂上的实际操作,并鼓励他们把自己设计的实验带回课堂进行演示.实验完成后,要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对于分组实验,更是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设计,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提升学生情感、科学态度的重要抓手.例如“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选择所鉴定物质的实验材料?”“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①富含还原糖或脂肪或蛋白质的植物材料很多,但并不是每一种材料都是可取的.
如在“还原糖鉴定”实验中,要选含糖量高,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或梨的果实,有些植物叶子中也含有大量的还原糖,例如甜菜,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能不能选用叶片作为实验材料?
②注意实验前材料的处理.
苹果和梨在实验前应该洗净、去皮,保证研磨比较充分;鉴定脂肪用的花生种子必须提前浸泡,而且应注意浸泡的时间,时间过长则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时间过短则不容易切成片;同样鉴定蛋白质用的大豆也要提前浸泡,这样容易研磨成浆;如果用鸡蛋蛋白的话,应该进行稀释.
③实验所用试剂的配置.
(1)小学生和社会接触机会少,交往面窄。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的产生是人对客观与现实的体验。当客观事物满足学生的需求时产生愉快的体验,而客观事物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时则产生不愉快的体验。现代学生的生活是简单的两点一线,上学、回家,再上学、再回家,缺乏和社会必要的交流,在父母那里得到的大多数是满足的体验,而很少有不能满足的体验,因此,造成情感产生单一,缺乏情感产生的外界条件。
(2)学校智育比重过大,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很多学校过于注重智育,只要求学生在考试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至于其他方面特别是心理健康方面,就只是应付一下完事。于是造成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不健康心理。
2.现阶段培养学生正确情感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性格特征。
报纸上多次报道:某某学生因为老师的训斥而轻生;某某学生因为母亲暂时不能满足他的所谓合理“要求”而杀掉自己的亲生母亲;某某大学生因为不堪忍受工作后的重压而轻易结束掉自己宝贵的生命。在21世纪我们的祖国要强盛的时候,我们能依靠这样心理不健康的“人”吗?——不能,决不能,我们要的是优秀人才,优秀的人才不仅仅是智力上优秀,更应该是心理上的强者。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有助于学生构建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建立完整的性格特征。
(2)培养学生完善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开展教学改革。
随着教学改革的一步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学手段进入课堂,课堂教学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基础上越来越多的教师发现,课堂教学要想进一步得到提高,只重视教材内容的变革、教学手段的丰富是远远不够的,而发挥学生情感的动力作用,重视教育中的情感因素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活动科学化、艺术化。因此,很多教师在努力抓好教材改革的同时,花大量的时间对学生情感进行培养,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正是这种功能的最好诠释。
3.学生情感的培养手段及方法
(1)家庭教育要重视对孩子情感的培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在家庭中父母要重视和孩子的情感交流,我们父母工作再忙也要重视和孩子共同支配一定的时间来了解孩子的心理,不能一味地只从物质上给予满足,要在精神、心理方面多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孩子人生的第一步就走得坚实。
(2)针对不同的学生制订特定的情感培养目标。
小学生的情绪反应快,转变也快,缺乏必要的持续性,但学生的情感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有的学生热情大方;有的学生沉着、冷静;有的则介于这两者之间。因此,我们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感特征制订特定的情感培养目标,不能简单地统一划分。
(3)在教学中发挥教师自身情感的感染功能。
例如,讲解课文时,读到高兴的时候,眉飞色舞,脸上自然流露出兴高采烈之色;读到悲痛之时,情真意切,不悦之情流露于表,这样,学生的情感世界自然而然被我们感召起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感情世界。
(4)不要压制学生宣泄情感的方式,让学生有自我调控情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