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7 18:04:0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现代财务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企业体系财务管理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国企的科学管理水平就是要实施财务管理,而不少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正是财务管理。只有通过建立、健全和强化企业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及财务分析,引进国外财务管理中先进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操作方法,制定企业长远发展规划,进行年度预算,才能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在一定的战略目标指导下,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融资活动实施有计划、协调运作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通过有明确职责、适当的风险控制机制来贯彻落实的价值化管理体系;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财务管理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等;其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实现自身设定的财务表现水平,并不断地改进财务行为,不断达到更新更佳的境界,从而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1]
本文将以企业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原则及要素为切入点着重分析财务管理体系的建构模式,探索建构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新途径和方式。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构建原则与基础分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在这里,本文将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成原则及要素。
(一)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市场竞争的基础
(1)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弱点主要是体系不健全,绝大多数企业仍在沿用传统的方式方法,以记账、算账、报账为主,甚至财务报表说明都不够真实和准确,不能跟上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要求。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不能给决策层提供科学、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财务的现实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致使一些企业由辉煌到倒闭。但是有些企业的破产纯粹是忽视了财务管理体系和其财务管理体系未起到相应作用而造成的。
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竞争将愈来愈激烈,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竞争需要企业有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因为企业资本的安全和取得最大利润是其工作目的,这点上势必导致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市场中失败。
(2)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符合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逐步建立起来的,而且还具有具体的表现形式。
第一,在成本控制方面,实行制造成本法进行核算,结合企业经济责任制,逐步建立了制造成本法与目标责任制相结合的成本控制制度。
第二,在财务分析方面,在与国际惯例接轨同时,建立了规范的财务报表体系,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财务分析体系。
第三,在资金管理制度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资本金制度,实行资本保值增值、资本保全原则。同时,取消传统的专用基金专款专用、专户存储制度,企业资金由企业统筹运用、统一管理。
第四,在筹资方面,依法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当前金融市场需求的筹资机制,采用了包括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种证券在内的各种筹资方式,扩大了企业资金来源渠道。
总之,随着我国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到目前,我国企业已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体系。
(3)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一,科学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方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要,采取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多种方法,注重企业经济的预测、测算、平衡等,求得管理方法与企业需求的结合。
第二,明晰市场发展。一切目标、方法要通过市场运作来实现,市场是竞争地,优胜劣汰的地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运作要有的放矢,适应和驾驭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以求得企业长足发展。
第三,会计核算资料。企业的会计数据及资料是企业历史的再现,这些数据和资料经过整理、计算、分析,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因此,要务求会计资料所反映的内容要真实、完整、准确。
第四,社会诚信机制。要求具体的操作和执行者在社会经济运作中遵纪守法,严守惯例和规则,不断树立企业诚实、可靠的信誉,绝不允许有半点含糊,因为企业诫信度的高低预示着企业的发展与衰败。
(4)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条件
第一,思想配合行动。领导者、决策层在思想上要重视,企业的总会计师和财务主管应是建立财务管理体系的第一责任者。
第二,以人为本管理思想。企业财务管理体系需要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中,光有热情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能够掌握和使用科学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合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要求。
(二)财务管理体系构建原则及构成要素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应遵循的原则是指导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行动指南,它反映了财务管理的环境和财务管理活动的本质,它是连接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并有助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2]
财务管理体系原则不同于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原则是指人们对财务活动的共同的理性的认识,是联系财务理论和财务实践的纽带。而财务管理体系的原则是指财务管理在企业财务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摸索总结出来的适用于多数企业财务管理实际的经验,与财务管理理论并无直接关系,而是与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惯例、制度等相关。
(1)财务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第一,以事实为依据原则。正确的决策需要管理者用科学的态度,以事实或正确的信息为基础,通过合乎逻辑的决策理论和决策方法做出的正确决断。这就要求企业明确规定收集信息的种类、渠道和职责,确保财务数据和相关的非财务数据及信息准确、及时、可靠,决策者利用获得的这些信息基于事实分析,权衡经验与直觉,做出相关的决策。
第二,系统管理原则。在财务管理中采用系统的方法,就是将财务管理体系视为一个大系统,在理财过程中遵循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的思想,对组成财务管理体系的各个子系统加以辨识、理解和管理,以达到实现财务战略、财务方针和既定的财务目标。
第三,高层管理者重视原则。财务管理体系建立与否、保持实施状况如何、体系运行效果能否满足需要,都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密切相关。高层管理者应以身作则,按照财务管理体系运行的要求进行各项财务活动。
(2)财务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第一,财务实施。为使财务管理规划中的各项目标实现,需要将财务管理具体措施予以落实,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加以调整和改进。
第二,财务规划。财务规划是财务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的基础,同时也是财务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方向。其主要由财务战略、财务方针、资金及其运动、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目标、财务管理方案等要素构成。
第三,财务绩效检查。财务活动实施后要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了解企业前期财务运行状况、把握现在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进行改进。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模式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包括企业的计划、生产、技术、质量、营销、财务等众多子系统。其中,财务管理是联系企业各组成部分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企业管理中最具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它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3]
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着重于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优化,是基于资产展开的一种精细化的管理。它基于企业环境的要求而产生,该体系和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又有着本质的不同,与传统体系相比,现代财务管理体系能够及时对企业各个方面的资源配置产生指导、评估和预警的作用,而传统的财务管理更多的是停留在反映方面。
在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应该注意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财务控制体系、监督核查体系、风险管理体系、投资决策体系和财会人员培训体系等这六个方面。下面本文将谈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立的模式和途径。
(一)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预算是企业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价值最大化的一种方法。预算体系具体内容包括资本性支出预算、长期资本筹措预算、销售预算、产量预算、采购预算、成本预算、各项费用预算、现金预算和总预算。通过预算体系的建立,可达到对所属部门的协调、控制和考核作用,使企业的基本经济活动得到有效的管理,从而为企业送入市场奠定基础。
预算管理是当今信息社会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4]市场经济越发达,要求企业的管理水平越高,预算管理将会越得到重视。从一定程度上说,一个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预算管理水平集中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变化情况,编制以财务预算为中心的全面预算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预算管理,实施财务政策,科学理财。搞好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搞好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增强财务预警能力。企业应注重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并根据市场信息的变化安排企业工作,尽可能做到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围绕目标利润编制生产预算、采购预算、人工预算及其他各项预算。企业制定合理的目标利润及编制全面预算,有助于企业开展目标经营,为今后的业绩考评奠定基础。
(3)围绕效益实绩,考核预算结果,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积极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企业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日常工作记录和考核责任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系统,并将实际数与预算数相比较,借以评价各部门的工作实绩,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强化会计控制。
(4)搞好销售目标利润预测。销售预测是全面预算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正确经营决策的重要前提。只有搞好销售预测,企业才能合理地安排生产,预测目标利润,编制经营计划。
(5)各部门制定经营和预算计划。企业各部门或项目设立自己的经营预算计划,据此制定自己的计划。计划处汇总各部门和各项目的计划,发现潜在问题及其缺口,提出初步调整建议。
(6)编制预算方法。编制预算方法的时候,由于目前分块编制预算,缺乏完整的全面预算体系,导致各种预算相互矛盾,企业内部各部门相互不协调甚至矛盾激化的状况,所以我们要做到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根据市场情况,全面均衡考虑各种分预算,系统编制相互协调的全面预算。
(7)编制预算方式。我们要克服只是简单推行静态编制预算的做法,推广使用各种先进的预算编制方式,根据变化的市场情况推行弹性预算编制方式;根据企业内部强化长远管理的要求,克服预算编制的短期行为,推行滚动编制方式。
(二)财务控制体系建设
资金管理主要是对企业现有的各项资产运行状况、资产耗费和资产保全等内容进行监督和控制。[5]建设财务控制体系应该包括以下一个内容:
(1)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这个主要包括有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
(2)对各项资产运行状况进行控制。财务部门要联合各个资产实物管理部分对资产运行地点和价值转移等方面进行监控,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时效性。
(3)对资产的耗费进行控制。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既要控制资产的有形损耗,又要控制资产的无形损耗;既要降低资产价值的构成成本(如买价、运杂费等),又要降低资产的管理成本(如储存成本、资金成本、机会成本等);既要降低资产的运行成本又要降低资产的使用成本(退货、售后服务等)。
(4)实行资金管理责任制,抓好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企业在财务收支上要实施严格的财务监控制度,强化内部约束机制,合理安排资金调度,确保重点项目资金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挖掘内部资金潜力,狠抓货款回笼,调整库存结构,压缩存货资金占用,增强企业支付能力,提高企业信誉。
(6)建立自补资金积累机制,防止费用超支现象。企业按税后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可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合理制定税后利润分配政策,促进企业自我流动发展。
(三)监督核查体系建设
监督核查体系是旨在保障集团或公司成员安全的体系,主要包括了三个子体系:财务审计,目的是保证财务报表真实性;商务审计,目的是保证内部合规性;法律审核,目的是保证外部合规性。[6]
(1)强化对企业法人代表的管理,真正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约束其行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加强任期审计和离任前审计,防止其违反财经政策,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利益。
(2)调整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加大管理会计的建设力度,形成会计实务系统和会计管理系统两大部分。财务部门要监督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是否符合企业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3)建立快捷灵敏的企业信息网络。企业应逐步建立起以会计数据处理为核心、与销售和财务报表分析等信息系统相连接的信息网络,及时反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建立活而不乱的资金循环机制,抓好资金的流程管理。首先,随着国际金融业竞争的加剧,各种新型金融服务相继产生,企业将获得更方便、更全面、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而风险也更大的金融服务。企业必须研究面临的资本市场和筹资渠道,加强金融风险的管理,谨慎控制财务风险,科学确定资本结构,重视资产负债的风险收益匹配管理,研究企业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的动态变化和相互关系,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其次,为保证资金“满负荷”高速运转,财务部门要对企业的资金统一管理,集中调度,有偿使用,可以进一步完善现有内部银行等资金统管形式,内部使用资金模拟银行结算,改变只计单利不计复利或只计现值不计终值的现象,拓展资金成本核算内容。最后,要规范企业融资行为,克服重商品轻信用的现象,保持良好的融资信誉,树立良好的财务形象。
(5)建立资金补偿积累机制,抓好资金的后续管理。财务部门要监控企业资金的分流,防止过多分流到工资福利、非生产投资等方面;合理制定企业税后利润分配政策,尽可能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促进企业自我滚动发展;财务部门要认真实施资本金保全制度,监督管理好资本金。
(6)建立资金投入效果的保证机制,抓好资金的源头管理。决策失误是资金低效甚至无效的重要原因。企业财务部门要改变仅限于对企业内部价值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作法,多方收集企业外部的有用信息,主动研究市场,自觉参与企业投资项目的预算、论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程度,准确比较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筹资成本率,把好项目的财务预算关;在充分考虑企业偿债能力的前提下,设法筹足项目建设资金,防止急功近利,盲目举债,加大筹资风险;加大对在建工程的财务监督,跟踪考核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现代社会中,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市场供求变化莫测,特别是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用户需求和竞争对手等情况,对企业来说都是难以控制的因素,因而我们应重视风险,增强风险意识、分析风险性质、制定风险对策,减少和分散风险的冲击。[7]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动荡的市场环境,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通常以两个先进的系统作保证:一是敏感的风险预警系统,二是信息数据处理系统。由于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始终,因此企业应通过建立自身的风险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存在于平静背后的危机,校正企业行为,将风险的损失降至最小。
风险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财务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要建立适应企业自身特点的财务风险识别系统,确定什么样的因素要纳入风险识别体系;其次,要以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即损失的量化,为控制和化解风险提供决策依据;三是要强化风险管理,实施风险控制,通过建立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和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实施监测,实现针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和准确的反应。
(1)对风险的信号进行监测。我们不仅要对未来的风险进行分析,还要对风险的信号进行监测。如果企业财务状况出现一些不正常情况,如存货激增、销售下降、成本上升等,要密切关注这些反常情况,及时向企业有关部门反映,以便采取措施,防止严重后果的出现。
(2)在筹资决策上应慎重分析比较,选择最适合的筹资方式,以避免企业陷入债务危机。如果财务杠杆率过高、借入资金过多,一旦投资利润率下降、利息负担过重,就会威胁企业财务的安全。因此,国有企业要加强销售客户的信用调查,合理确定赊销额度,避免呆账损失。
(3)加强筹资活动的风险意识。筹资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取得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包括筹资数量、筹资时间、筹资来源和筹资方式等。为了规避筹资风险,企业在筹资过程中遵循谨慎性原则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筹资数量适当。不同时期企业的资金需求量是不一样的,企业财务人员应采用一定方法,预测资金的需要数量,合理确定筹资规模。这样,既能避免因筹资不足,影响生产经营活动,又可以防止筹资过多,造成资金闲置。第二,筹资时间与用资时间相适应。这样。既能避免过早筹集资金形成资金投放前的闲置,又能防止取得资金的时间滞后,错过资金投放的最佳时机。第三,采取多种形式的筹资组合,以分散筹资风险。权益资金的风险一般小于负债资金的风险,但资金成本较高。采取多种筹资方式筹集资金,可以扬长避短,分散筹资成本。
(4)加强投资活动的风险意识。投资管理须考虑投资规模,同时还须通过投资方式和投资方向的选择,来确定合理的投资结构,以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由于投资时间的长短不同。其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也不相同。短期投资是指影响所及不超过一年的投资,如应收账款、存货等。长期投资是指影响所及超过一年的投资,如固定资产投资、长期有价证券投资等。由于长期投资涉及的时间长、风险大,更需要运用谨慎性原则规范企业投资行为。
(五)投资决策体系建设
现代财务投资决策体系是建立一套完备的投资决策程序以确保投资决策和战略的有效整合。
投资决策程序主要涉及5个方面:
(1)市场感觉评测
针对投资项目的商业感觉是否良好,项目看起来是否有较好的回报,项目前景是否看好。实施市场感觉评测一般是包括总裁在内的成功商业人士组成的临时评测委员会。
(2)专业投资评测
投资项目的战略制定是否符合商业规律,是否符合公司整体战略;投资项目从专业财务和经济分析上来看是否可行并具备良好的回报。实施主要通过集团或公司的投资部门。
(3)经营性评测
公司的各项资源(人力、资金、管理、信息)是否能支持投资项目的运营,项目的运营在什么方面和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现有业务的运作。这种评测一般是由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主要项目主管组成的执行委员会实施。
(4)投资人评测
从投资者和决策者的角度看投资项目的可投性和盈利性。由总裁或董事会实施。
(5)实施评测
跟踪项目的实施过程,准确掌握项目执行信息,及时反馈并调整战术或战略;项目结束后进行项目后评估,总结经验。一般这项评测是由投资项目执行部门和总部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项目组进行。
(六)财会人员培训体系建设
财务工作管理对象特殊,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1)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注重培养和选拔既有专业知识又善于管理的年轻人才,会计岗位要严格把握任职条件,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2)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规定是“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机密”;
(3)增强法制观念,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进行工作,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不但要为本单位领导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还要使单位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监督部门能依照法定程序得到可靠的会计信息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六章对单位及其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规范了会计人员的行为,为开展正常的财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4)严格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水平。没有会计人员的参与,会计造假就不可能最终出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利益,是杜绝会计造假的保证。因此要加强财会人员尤其是高级财会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财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对财会工作的管理水平,要支持和鼓励财会人员严格执法,对坚持原则,公正执法的财会人员公开表扬和奖励,对打击报复财会人员的行为和责任人,要协助有关部门依法严肃追究其责任。
(5)强化高层管理人员责任,约束高管人员行为。尽管高管人员承诺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会计造假还是层出不穷,因此应该通过立法将高管人员对其会计造假行为进行处罚,追究其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有效的会计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统一协调、综合平衡。它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手段,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最终达到杜绝会计造假现象的发生。
(七)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形成了以财务管理目标为核心的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和以筹资、投资、资金运营和分配为主的财务管理方法体系。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现状,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套用西方做法,而应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不发达条件的财务管理内容和方法,吸收利用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中的先进成分,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三、结语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管理提出了集约化、体系化的基本要求,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门,财会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将引起管理科学的革命性创新。今后一段时期,企业只有加强财务管理,使之有机地融合在整体性管理体系中,以促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跟上当今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潮流。
随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向市场化、经营化方向发展,企业财务部门要根据经营的实际需要,构造一套与财务管理的地位、作用、职能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而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对我国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加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申筱洁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浅析[J]企业经济,2001(1)
[2]于秉群企业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4)
[3]梁德仪现代企业制度与财务管理模式财务与会计2003年第7期,第17页
[4][美]罗伯特、c.希金斯著。沈艺峰等译。财务管理分析(第五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
[5]许汝科等如何完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探讨[J].现代管理科学,2004
本案例中,企业的老板在与俄罗斯及东欧国家的边贸中曾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在银行建立了良好的信誉。伴随边贸的不断降温,该老板果断作出向加工业转移的决策。经过较长时间的调研,最终选择了液体奶的加工。据该老板介绍:之所以选择液体奶加工,是因为哈尔滨的周边地区是世界三大奶牛带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企业确立的发展目标是建立中国最大的液体奶加工基地。为了充分利用各方优势,企业以中外合资的方式选址在哈尔滨的近郊。由于体制上的优势,仅用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就建好了3条生产线,迅速投入运营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暂时取得的成绩面前,公司的决策层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模式产生了分歧。结果是中方的合营者从企业中退出,由外方合营者(实际为本案例中所称的老板)买断了该部分股份,改制为外商独资企业。由于该老板以前在银行建立了良好的个人信誉,改制为外商独资企业后很容易就从银行开出了信用证,从瑞典进口了另外四条生产线,以便向建立中国最大的液体奶生产基地的目标迈进。四条新生产线上马后,企业的生产经营却陷入深度危机之中。突出表现是:流动资金周转紧张,销售市场网络的开发跟不上,财务费用负担日渐沉重。在突如其来的压力面前,该老板没能很好地冷静分析、稳定心态,不能够通过激励机制依靠各方面的专业人士来克服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该老板在不懂专业的情况下,频繁更换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导致企业人心涣散,人员流动率较高。以至于该老板在言及此现象时,悲壮地说:“我这里成了中国液体奶加工业的黄埔军校。”目前,该企业仍在艰难地维持着不关门的状态。该老板早已把折旧、财务费用等置于脑后,在日均存款不超过5万元的情况下,只能勉强支付原材料、水、电、煤、气、人员工资等费用,期待银行再注入资金,使企业起死回生。
经过对该企业和该行业的深入了解后,笔者感悟到了该企业运转失败的真正症结。原来该企业属于流动资金密集型行业,具体表现是:生产设备只能使用设备供应商生产的专用包装材料(砖式包装盒),且在购买该包装材料时,供应商规定了最低限量。而作为保鲜产品,如果没有良好市场营销网络,很难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千家万户,这在液体奶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现实中是非常残酷的。如在保质期内还不能将产品售出,最终只能割包、倒掉,所有投资血本无归。
由此不难看出,本案例企业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盲目决策,资金结构安排失调,忽视激励机制的建立。
二、现代企业离不开财务监督、科学的制约和制衡机制
本案例企业的控股股东是一个净资产为5亿元左右的企业集团。该集团主要从事房地产、物业管理、传统加工业等业务。集团的领导者敏锐地意识到,集团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力争营造一个百年企业,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发展趋势,集团的领导者果断地作出向高科技产业进军的决策。经过多方努力,该集团将高科技企业定位在高科技人才济济的上海,并得到了上海某著名高校的60余位从事IT行业研究的博士的技术支撑,最终定位在银行系统的平台结算系统的研制与开发。为确保该企业的高效运作,集团的领导者对该企业的运作模式定位为股份制加年薪制,以期吸引高素质的IT人才加盟到企业中来。具体做法是:集团通过出借资金的方式将资金借给掌握关键技术的科技人员,借此确立了关键技术人员在企业中的合法股份,该类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近40%;授权关键技术人员招聘技术人员,所聘用的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一律实行年薪制,年薪在15~20万元之间,对外地人还一次性支付10~15万元的安家费;为充分调动关键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集团不介入该公司的日常财务管理。我们从中不难清晰地看到,该集团试图超脱地以大股东身份分享高科技给其带来的丰厚回报,该集团的领导者的胆量和气度确实令人赞叹。
那么该企业的实际运作效果如何呢?经过一年的实际运作,实际的结果与该集团的预期大相径庭,一年的实际亏损近2300万元。这一数字令人震惊!经过深入了解,笔者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概括一句话则为:缺乏制衡机制、管理失控、费用开支过大。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工资过高且冗员过多;二是财务监督形同虚设、费用开支没有约束。实际已经面临不追加投资公司运转不下去、追加投资有去无还的境地。透过这些表面的现象,经过认真的分析后,笔者感悟到如下两点:第一。没有任何约束条件的高额年薪制,不能真正发挥激励作用,只能助长人们的惰性;第二,股份制作为良好的企业组织形式,只有在科学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下,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优势;第三,当自然人不是以“真金白银”投资人股,而是以超越其自身的偿债能力被动地从他人那里获取所谓的准“干股”时,并不能激发起这些所谓的股东的自我约束意识。面对出人意料的结果,该集团的领导层痛定思痛,客观分析导致企业运转不理想的症结,并果断地作出调整企业运行机制的决策。一方面,对高额年薪制附加了相应的约束条件,将高科技人才真正推向市场,让他们依托自身优势到市场上去挣工资;另一方面,将财务主管人员聘用的决定权交给公司董事会,强化了财务监督,以便将公司所制定的激励机制真正落到实处。目前,经过近两个月的实际运作,该公司的运作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受聘员工的紧迫感明显增强,冗员大幅度减少,控制项目费用率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我们有理由相信:该公司在新的运行机制下,依靠高科技人才的强有力支撑,一定能够实现该公司投资人与公司受聘员工双赢的格局。而不再是“牺牲”大股东,“幸福”打工人。
三、充分利用本行业内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以人为本、科学决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是企业成功运行的根本保证
本案例企业的主人公是一群有着特殊经历的人,他们共同来自于某知名的上市公司。两年前,该知名上市公司的二号人物,因为体制上的原因带领近50名生产经营各环节的中层和基层干部愤愤地离开了他们十分眷恋的公司,踏上了新的创业征程。之所以50余人同时离开该知名的上市公司,一方面是因为领头人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人认识到他们的组合具有强大的“无形资产”。离开上市公司后,这群人倾其所有注册成立了本案例企业,人人都持有股份。带着自己投入的真金白银,他们开始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运营。由于他们已经完全掌握了该知名上市公司的市场营销网络,只要能生产出产品就能顺利销售出去。但是,企业刚刚组建尚不具备生产能力,他们就将视野盯在本文的案例中的某企业上。他们一行九人集体受聘于案例中某企业,主管该企业的供应和生产。由于案例中某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紧张,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他们就设法与该企业签署委托生产协议,借助该企业的生产能力迅速生产出产品,利用该知名上市公司的营销网络迅速将其品牌推向市场。尽管半年左右,案例中某企业的老板发现了这些人的真实身份,解除了聘用合同,但此前他们已经选择了另一家加工企业,从而保证了产品顺利供应。在采用委托加工方式迅速占领市场的过程中,适时利用所赚取的利润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及时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在产品有了一定知名度的前提下,该企业逐步上了生产线,一方面减少对受托加工企业的过分依赖,另一方面提高产品利润率。通过上述的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该品牌在全国已经有了较高的知名度。
可见,该企业充分利用本行业内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以人为本、科学决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是其成功运转的根本保证。
四、结论
通过对上述3家企业实际运行案例的介绍与原因剖析,笔者试图对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做如下小结:
1、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现代财务管理方法的充分运用。一般说来,股份制企业能够构造出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展开创造必要的外在环境。即该类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主体明确、动力充足。这样就可以使该类企业在财务结构和资金成本安排与选择、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利润分配中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取舍、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流动比例的把握乃至各项业务周转率的控制中,充分利用现代财务管理的科学方法,借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行之有效的年薪制作为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确保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员工收入最大化,实现企业效益与员工收入双赢的格局。
2、现代企业制度不会自发地形成科学的财务管理。通过本文对案例二企业实施股份制和年薪制实践过程和实际效果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该企业控股股东的决策者简单地认为,实行股份制并附之于年薪制就会产生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作为大股东可以分享“丰盛的晚餐”。而实践的结果远非如此,沉痛的教训应足以引起我们的思考。实施股份制后,必须利用其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的相互监督和制约机制,使管理层在限定的范围内活动,才可以避免管理失控。年薪制只有配以相应的考核指标时。才能激发其员工的积极性,经过不懈的努力,实现了企业和员工的“双赢”格局。否则,在人们固有惰性的作用之下,企业只能见到“费用频频发生、不见收入进账”。股份制只有在科学的监督、约束和考核机制下,才能发挥其真正的功效。
通过对案例实际运转状况的介绍与剖析,我们不难看出:虽然现代企业制度下产权是明晰的、实施财务管理的主体是明确的,但如果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其财务管理活动实际上只能按照“老板”的意志和悟性来进行,往往会发生贪大、求快、盲目扩张的现象,企业的资金结构安排不合理,流动资金周转趋于紧张,到期债务偿还较难。
财务导向力
每一个企业的财务活动及财务观念,都具有鲜明的方向性。这种方向性,是通过企业的领导以及财务部门的态度、主张、价值取向以及财务行为表现出来的。具有导向作用,对企业未来的现代化将产生不同的影响。
财务的导向作用是通过企业领导集体所制定和实施的财务政策体现出来的。财务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怎样将直接左右企业的发展。一个企业的财务活力,也就是该企业领导集体及其所实行的财务政策的活力。
企业制定各项财务政策,首先方向要明确,目标要具体,才能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向现代化迈进提供保障。我们企业发展任何一项事业,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有一个正确的财务目标,都要有一个正确的财务导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启动和运行后,一方面给企业带来许多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存在某些消极因素。对于这些消极影响,可以通过正确的财务导向加以克服和纠正。在企业现代化进程中,只有坚持正确的财务导向,把财务原则的坚定性和财务策略的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财务动员力
财务动员力是指企业财务体系动员所有可用的资源以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能力。有效的财务动员,对于企业现代化进程可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是有助于形成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企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靠的是经济推动和非经济拉动的结合。经济推动离不开财务动员力,非经济拉动也有财务动员力在起作用,因为企业中的财务文化会影响企业现代化的进程。二是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素质。通过财务动员力的发挥,可以使企业员工更新观念,接受新的理财方式和行为,从而更加主动地进行自我素质的更新和提高。三是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企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某些难题。财务动员力具有独特的效应,它可以形成一种有益的氛围,造成某种社会环境方面的压力,促使企业加快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我们是一个重视群体的社会,企业中的财务动员力的潜力很大。只要运用得当,财务动员力在我国企业的现代化进程中将起到积极的巨大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当遵循财务动员力的本质规律,使财务活动的目的、用途服从于企业现代化建设这一中心任务,而不能随意用于其他方面。
财务凝聚力
财务凝聚力是指企业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和社会成员的协调发展,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实现其财务目标所体现出来的力量。
财务凝聚力对于企业现代化进程的意义主要在于提供一种原动力。财务凝聚力较强的企业,企业中各个成员及利益集团可以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进而在大的目标方面形成一种认同感。这样可以减少内耗,释放出更大的能量,从而获得最大限度收益。如果企业没有财务凝聚力,企业中所具有的许多潜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企业有了财务凝聚力,这些潜能就极有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动能。财务凝聚力对于企业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推进是至关重要的。
财务凝聚力是企业赖以发展的内在力量,它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合力。这些要素包括先进的企业制度、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优秀的管理班子、健全的财务机构、优良的企业员工等。
财务规范力
财务规范是企业财务活动中形成并为人们所遵循的一种准则体系,这种规范体系是确立和协调企业财务关系的要求和结果。
财务规范实质上就是对财务主体行为的保障、限制和协调。财务规范力就是一种保障力、限制力和协调力。财务规范力对企业现代化进程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保障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第二,对于企业现实财务活动中所出现的一些消极因素进行必要的限制,并促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第三,协调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及其他财务管理问题。
由于每一个企业的情况不同,企业的财务规范也应当从企业的基本情况出发,不能死抱住僵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不放。财务规范力也要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活力。财务规范既要相对稳定,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既要体现原则性,也要体现灵活性。
财务协调力
所谓财务协调力,是指企业财务部门在处理财务关系,处理企业与理财环境之间的关系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能量。财务协调力的发挥,可以避免财务纷争,求得相互之间的默契配合,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目标,促进企业现代化进程。
财务协调力的发展,必然对企业的发展、改革和完善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财务协调可以化解企业理财工作的各种矛盾,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便于处理好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企业利益与其他部门利益之间的关系;亦便于处理好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财务信息和不同财务文化的协调,有助于促进企业形成一个安定团结的局面。
财务控制力
所谓财务控制力就是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用一定的方式或手段影响和操纵人们的财务行为,确保企业实现自身财务目标的一种力量。财务控制力的发挥是通过一定的控制方式方法来实现的。
财务控制可以通过制度控制、财权控制、组织控制、财务监督等方式进行。
为了使企业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就必须利用财务制度消除财务活动中的不稳定因素,以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
任何一个企业都把财权当作维护其经济秩序,保持其财务稳定的手段和工具。财权的集中或分散,都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要结合企业实际处理好理财的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企业现代化离不开有效的组织控制。企业财务组织控制对于保障稳定,动员群众,调解各种财务矛盾和冲突,进行财务要素的社会整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民和应用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技术与模式,企业的财务管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此,为了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水平,深化企业改变,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与市场竞争力,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概述
财务管理信息化就是把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中,使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转变为信息化管理模式,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体系的作用,更好地组织企业财务活动,促进企业现代管理制度的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不是简单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而是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强调财务信息处理的主动性和及时性。其不仅把财务人员从传统的手工处理会计信息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更加便捷、迅速地处理财务报表等业务,改变了财务管理的整个流程,更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财务决策的科学性,使企业财务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更加方便,消除了财务管理信息孤岛效应,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权,快速应对市场变化。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有关部门针对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足。一方面,是对财力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企业甚至管理部门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理念并不了解,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保障制度都不充分,影响了建设进程。另一方面,很多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不了解。目前仍有很多人把财务管理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混为一谈,忽视了财务管理信息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的内涵,而简单地把财务管理信息化视为简单的技术应用,从而导致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停留在技术应用的层面。二是财务软件与企业实际不能完全适应。目前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主要有金蝶和友通两大类,在财务管理各个模块上的设计和技术也正逐步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预算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程度不足,或部分业务仍然需要手工完成。三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而言,这一问题直接导致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无法进行信息整合与科学管理。四是财务软件的安全性问题。财务管理信息化对信息安全的要求更高,但很多企业人员对信息安全技术不了解,也没有建立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增加了财务信息的泄露风险。五是缺乏相应的复合型人才。财务管理信息化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财务知识和技能,还要求其掌握熟练的软件应用技能,目前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严重缺乏这种复合型人才。
三、加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是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意识。一方面,企业管理者要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树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理念,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从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加快建设步伐。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要把财务软件的应用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把企业各部门纳入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流程之中,在管理层面全面建立起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思想,从控制经营活动、加强资源配置、促进信息共享、提高决策水平等多个方面切实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进。二是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和规范化。一方面,企业应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和管理,强化内部控制,提升财务会计的质量和透明度,使会计信息能够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服务。另一方面,企业应规范财务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动作,使各部门互相协调,从而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只有这样,才能优化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体化,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三是加强软硬件的应用建设。一方面,企业应根据发展实际和软件既有功能,尽量实现软件功能的最大化应用,同时针对软件存在的缺陷改进软件功能,并把通过实践验证的处理技术推广到所有部门,从而提高企业整体处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大硬件投入,在高性能电脑、稳定的网络、严密的安全设施等方面提升信息化建设。四是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企业要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成为掌握财务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教育,使他们掌握现代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的理念和内涵,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管理作用。企业还应针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安全意识加强教育,确保财务信息的安全性。总之,财务管理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要求,更是时展的要求。企业只有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推动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周子强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吴成莲.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理论探索[J].时代经贸,2008(06)
企业财务工作,或者准确地说企业财会工作包括两部分:一是会计核算,二是财务管理。会计侧重于核算,财务侧重于管理。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迫使用于指导会计核算的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在过渡期新旧两种核算理念、两种核算方法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冲突会出现在会计核算的确认、记量、记录及报告的全过程中,冲突的外在表现形式便是各种各样的会计核算问题。找到并分析这些问题,对顺利实现国内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进而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会计信息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随着现代企业的构建,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外延、功能及其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得以保证和实施的重要环节。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趋势虽然使得国内企业对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有了一些初步认识,但认识并不意味着重视;此外,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情况是目前我国企业整体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比较低,常常因核算问题、内部控制、筹资、成本、税收、业绩考核等问题使企业面临财务困难,所以从解决现实问题出发,也有必要对企业所面临的突出的财务难题进行分析,逐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
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要求及其科学管理的特征,企业要想扭转当前的困难局面并有所发展,必须在管理上有所突破,即从计划经济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就是将企业由从属于政府的生产单位转为从属于资本的经济组织,由以生产经营为中心,转为以资本经营为中心。资本经营从经济学意义上看,是指以资本增值为目的的经营活动。资本经营的原则就是要讲求资本经营的效益,通过不断提高资本配置和资本运行的效率来实现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必然导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即现代企业应该以实现财务成果的最大化和财务状况的最优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目标,这一目标的明确,决定了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增值最大化的实现,必须以良好的财务状况为基础,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的企业必须自立筹资、自主用资,这一要求将财务管理推到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要求现代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都应该始终围绕这一核心来进行,以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目标——资本增值最大化。
现代企业管理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除财务管理之外,物资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无不是它的组成部分。但所有这些管理活动都只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某一特定方面所实施的组织、协调和控制工作,其成效只能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某一个特定方面。由于所有管理活动无不需要以一定量的合理的资金作为其管理对象的物资基础,而对资金运动的管理,正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体及其各个环节实施管理,这也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管理成效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总体效益的优劣。因此,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以财务管理为主导,充分发挥其综合性管理的功能。
三、构建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一)企业领导要重视和熟悉财务管理,树立“全员财务”观念
企业领导重视财务,首先要转变观念,把加强财务管理提到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上,在企业树立“财务意识”,宣传加强财务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形成“全员财务”的大氛围。
企业领导重视财务的着眼点是决策、组织和协调,而且这种决策主要是宏观方面、战略方面的。
在协调上要关注两个协调:一是外部协调,即协调企业与投资人、债权人、国家、银行、社会监督部门等错综复杂的关系;二是内部协调,即协调企业内财务部门与其他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企业领导重视财务的主要手段应包括:(1)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具有良好素质的财务人员;(2)制定与完善先进、严格的财务制度、科学可行的考核与奖惩办法;(3)明确企业的管理方针、财务政策;(4)在企业树立“全员财务”意识,做到企业全员都有强烈的财务管理观念。
(二)企业管理制度以建立指标考核机制为中心
具体内容包括:资本保值增值指标,防止企业行为短期化,维护出资人权益;净利润指标,其中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费用应按不同部门或商品结构比例进行分解;奖金指标,其确定原则是与保值和净利润完成率挂钩。
(三)生产经营管理以预算为中心
企业要建立全面预算制度,包括财务预算(即成本,费用资金,盈亏及货币收支预算)、营业预算(既生产销售,采购,期间费用,人工费预算等)和专门决策预算(如技改,购置固定资产等),并使全面预算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保证企业目标利润的实现。
(四)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
比较可行的做法是通过全面预算,严格控制资金流量,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实行“一支笔”,“两条线”,“三会”相结合的办法来管理企业资金。所谓“一支笔”是指企业资金在通过全面预算的前提下,只能由一个人(总会计师或财务经理)来统筹安排,如果由几支笔来安排,就可能引起资金分散,主次不清,甚至失控和浪费。所谓“两条线”,是指企业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即资金由财务部门集中调度使用,以确保生产、经营、投资等的资金需求。所谓“三会”是指在“一支笔”,“两条线”的基础上,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召开:资金平衡会,讨论通过资金预算;资金调度会,根据各部门申报的用资计划,安排调度会,根据各部门申报的用资计划,安排调剂和解释说明;资金分析会,主要是跟踪分析,评价和考核资金的使用情况和经济效益。
(五)成本管理以环节控制为中心
环节控制是根据系统论和控制论原理提出来的。具体地说,成本管理必须按照这样的秩序分别进行控制,才是全员,全面,全过程且有效的成本管理,即设计成本的控制———采购成本的控制———生产成本的控制(即在制定合理的单位消耗定额前提下,应将指标分解到班组或个人,实行二级和三级核算制,把责任会计与成本会计相结合进行核算,以保证有序且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六)非生产性开支以期间费用、技改管理为中心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企业忽视出资者权益的维护,利益过分向经营者和职工倾斜,资本遭受严重侵蚀,资产流失惊人。长此以往,企业将难以为继。对此,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是财务分层管理框架以及出资者财务论和经营者财务论的提出,为上述问题的解决及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广阔的制度空间。推动出资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对于实现财务根本职能,保证财务改革的正确方向,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财务管理分层框架强调不同立场(出资者和经营者)的财务目标和权责利关系,把企业财务分解开来,这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和有效的财务运行机制的建立产生了许多困难。因此,能否把出资者财务目标内化为经营者财务的有效约束,出资者如何通过经营者财务达到其财务目标,以及经营者如何在出资者的财务约束下经营,成为财务改革的关键。本文试图对此作一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二、维护出资者权益是现代企业财务的基石
众所周知,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我们不妨选取公司制企业作为分析样本。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通过多层次的关系,从激励与监督、权责利对等、信息的交流等方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决策效率的组织体系。那么,股东(出资者)如何行使其所有权?如何保证股东目标的实现?在实现股东目标的过程中,董事会将通过何种机制来保证经营者目标不偏离股东目标?如何使得经营者有充分的激励机制来发挥其人力资本优势,同时保证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建立现代企业财务的关键。财力分层管理框架以及出资者财务论和经营者财务论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思路,但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出资者和经营者不能建立两套制度而各行其是,他们必须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建立,以促进出资者财务目标和经营者财务目标的同时实现。或者说,建立一种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型,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必须能够把出资者财务目标内化为经营者的目标,并保证这些目标的顺利实现。
所谓模式的建立,其实质是有关制度的建立,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就是要建立一套保证出资者与经营者共同实现其财务目标的制度,而要建立这套制度,必须首先找到出资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所共同依赖的基石。出资者出资,是为了实现出资增值。经营者之所以能够经营出资者出资,是因为依法事先承诺对出资者的财产责任,即保证出资的保值增值。因此,出资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统一出资者出资的保值增值,而增值又以保值为基础。所以维护出资者权益,实现出资的保值增值,是有效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建立的基石,是企业财务的首要任务和职能,对于建立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所谓出资者权益通常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或所有权”,即出资者出资所代表的权益。维护出资者权益是现代企业财务的首要任务和职能,是现代企业财务的基石;基于出资者权益维护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才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财务模式,是保证出资者财务目标和经营者财务目标共同实现的载体;有效地保障出资者权益,是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标志。
三、基于出资者权益维护的财务管理模式及其特征
基于出资者权益维护的财务管理模式,本文称之为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所谓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是指企业财力提供的信息和生成信息的过程必须建立在出资者权益维护的基础上,或者说是以出资者权益维护作为整个财务会计系统运行的主线和指导。其精神实质在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一个“受托责任”的法人财产实体,经营者是在为完成出资者所赋予的“受托责任”而工作,这样出资者投入本金的维护、经营过程的风险控制以及通过利润来增长出资者权益,就构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即实现出资者权益的最大化。甚至整个企业的管理都是围绕“股东财富最大化(出资者权益最大化)”而展开。也就是说,企业的经营管理,就是“维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实现收益性和流动性的统一,注重企业的持续发展壮大,来保证实现出资者权益的最大化”。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在获得净收益前,其出资者权益必须得到充分的维护和保持,即保全出资者是确定利润的前提。
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服从或服务于资本运营目标是出资者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根本任务。从经济学意义上看,资本运营泛指以资本增值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与单纯生产型和生产经营型对比,资本运营的基本特点是围绕资本保值增值而进行经营管理,把资本收益作为管理的核心,以财务管理为导向,生产经营管理服从资本收益目标。因此,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是资本存量管理、资本增量管理、资本配置管理等,供、产、销管理及一般的筹资、投资管理要从属于资本保值增值的资本运营目标。财务管理也应以资本的保值增值为目标,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正是以资本运营目标作为根本任务的。
(二)保全出资者权益是确定收益(利润)的前提。企业经营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为了创造收益(利润),财务管理不仅要为企业创造尽可能多的收益服务,而且必须能够正确地计量收益。要正确地计量收益,必须以保全出资者权益为前提,划清本利的界限。然而在现实操作中,由于物价变动、经济生活的不确定性、主观因素以及其他原因,往往使出资者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的维护,从而导致现实存在的诸多问题,甚至陷于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要求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证出资者权益得以有效维护,保证收益计量的科学、准确,从而保证财务管理职能的真正实现。
(三)以严格的管理制度作为该模式有效运转的保证。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两权分离往往存在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责任不对等等问题,尤其我国现阶段尚未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这些问题表现的更为突出。资产经营者以出资者的出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出资者投放资本的目的是谋求资本收益最大化,而这必须通过资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活动才能达成。但事实上,资产经营者很可能损害出资者权益,如将资产据为己有或拱手送人,导致出资者资产流失。或者经营不负责任,导致低效或无效经营,使出资者资产发生损失。为此,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作为保障,从而形成了该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
四、实行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是我国企业的现实选择
正如前文所述,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是一个拥有法人财产权的经济实体,决定了我国企业要树立市场观念,谨慎经营,努力维护出资者权益,保证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能力;目前严重困扰我国企业发展的各种现实问题,迫使我国企业必须采用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
首先,现代企业制度已经赋予了企业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管理机制,企业经营的目标必须从单纯的利益最大化走向出资者权益最大化(资产保值增值),企业的出资者权益将成为制约企业的根本动力,企业经营者的任免和是非功过的评价主要由出资者来进行,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将是出资者权益的维护和增长。我国已经开始推行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为主要指标的考核指标体系。这就为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实施奠定了宏观基础。
其次,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不仅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同时它反映了与企业有利害关系各方共同利益的要求。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其生存和发展只能取决于自身再生产能力的维持,否则只能走向萎缩乃至破产,再生产能力的维持强烈要求出资者权益的保全;企业管理当局同样关注出资者权益维护问题,因为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出资者与经营者之间规范的委托关系,使得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能力、荣誉与应得报酬将维系于企业生存与发展,这就促使他们重视出资者权益维护,以便确保自身的长远利益;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出资者投资办企业,其根本目的在于扩大所拥有的财富,而其中最为起码的要求则是保证其出资的安全与完整,因而他们是其权益维护的最大支持者;债权人向企业提供信用,势必要求企业拥有足够的偿债能力,足够的偿债能力源自于企业足够的出资者权益;国家(政府)更要求出资者权益维护,企业全面坚持和贯彻出资者权益维护原则,保证其自身的长期生存与发展能力,这样国家将在诸多方面受益,因为企业确保了长期生存与发展能力,自然就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与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国家中长期发展培植了资源,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
五、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构造
(一)树立牢固的资本运营观念,保证资本保值增值的正确考核。借鉴我国国有资资本保值增值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资本保值增值进行考核。我国国有资本主要考核指标如下: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0
如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则实现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如果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1,则意味着国有资本受到侵蚀。
可以看出,考察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采用期初、期末所有者权益对比的方法,说明考察资本保值增值,重点在于考察出资者权益的增减。因此,建立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首先就要树立这种资本运营观念,强调出资者权益的维护和保持,进行科学的资本运营,保证资本保值增殖目标的真正实现。
(二)建立科学的收益(利润)观念,建立健全定期资产评估制度。前已指出,出资者权益在会计账册中以资产负债表上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的差数来表现。资产负债表借方的资产可以看作“正资产”,贷方负债可以看作“负资产”,即担负的经济义务或责任,出资者权益则以净资产表现。各类企业的出资者,其持有的利益不是资产总额,而是净资产的期末余额。出资者权益维护理论创立伊始便与收益密切相关。收益,它代表的是某一主体在一定期间内经营活动的净成果。从会计文献来看,一般都将收益(利润)定义为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差额。但在界定其具体内容时,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本期营业观,将当期的收入减去为实现这些收入所发生的费用(成本)即为收益。用公式表示如下:
AI[t2]=R[t2]—C[t]
其中,AI[t2]表示第二期的会计收益;
R[t2]表示第二期的收入;
C[t]表示第二期的费用(成本)。
另一观点是总括收益观,即期末净资产减去期初净资产的差额。公式为:
AI[t2]-NA[t2]—NA[t1]+D[t2]
其中,NA[t2]表示第二期期末的净资产;
NA[t1]表示第二期期末的净资产;
D[t2]表示第二期的资本分配(股利)。
按照出资者权益维护理论的要求,收益的定义应当采用总括收益观,即收益应被定义成企业净资产的增值,换言之,只有在净资产保值基础上的增值才能被看成是真正的收益。这一定义较之本期营业观下的“以收抵支的差额”或“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货币表现”的说法当然要科学的多,它真正揭示了收益的本质,同时也为财务会计是确认和计量收入、费用、资产、负债指明了方向。建立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坚持总括收益观实乃必要。其实,相比而言,说总括收益观更为科学,还因为它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它能更好地用于金融资产的计量。因此,应建立健全定期资产评估制度。在评估中应以资产的现时成本为计量标准,特别应重视以资抵债后的资产净值,并以此计算当期收益,超过这一程度的利润分配意味着对出资者权益的侵耗,应采取果断措施加以制止。
(三)全面贯彻资本保全原则。物价变动是市场经济的伴随现象,持续剧烈的物价变动使出资者权益的保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要求全面贯彻资本保全理论。在该种模式下,出资者权益的保全是确定收益的前提。任何一项权益都有资产相对应,出资者权益用净资产表示,净资产的计量即为出资者权益的计量。构成会计计量模式的因素有三:计量对象、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计量因素的各种组合产生了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不同的计量模式,出资者权益的量度和收益的确定都有区别,因而就产生了保全出资者权益的几种观点,主要包括出资者权益的货币资本保全观、出资者权益的稳值货币保全观和出资者权益的实物保全观三种,各种出资者权益保全观都规定了各自的资本保全要求。要正确分析各种出资者权益保全观的优缺点,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方法保全出资者权益,防止补偿不足,全面实现资本保全。具体地说,物价变动轻微时期,财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的选择应有所偏重,以便基本解决成本的补偿问题;当物价变动达到一定幅度之后,应该综合采用出资者权益保全措施,以便追求全面的资本维护。
(四)创造条件,促进谨慎性原则充分应用的。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要求企业在获得净利前必须使其资本得到充分维护,体现在财务运作中,就要求必须在认真遵守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的同时,全面推行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企业为了克服市场经济固有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的种种风险,当某一经济事项在会计上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可供选择,并且每一种方法都具有相同的理论上和逻辑上的正确性时,通常选择避免高估资产和收益与低估负债的会计方法,谨慎性原则是会计适应经济环境发展的结果。1992—1993年的我国会计改革中部分地引入了谨慎性原则,开始允许采用存货的后进先出法、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方法来强化资本维护,确为我国会计的一大进步。但是我国会计准则和现行会计制度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程度还偏低,距离出资者权益维护的要求和客观需要还存在不足。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创造条件,充分应用谨慎性原则,并建议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对有价证券和存货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规则进行计价;(2)将快速折旧法和直线折旧法均作为企业选择折旧方法的备选方案,并尽可能缩短折旧年限;(3)允许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特点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4)递延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摊销应尽可能缩短摊销年限;(5)对企业发生的产品维修担保、法律诉讼等或有负债进行揭示;(6)审慎地确定支出补偿内容与额度、合理划分期间费用与制造成本;(7)收入的确认要严格核查其应具备的各项条件或标准。
一、传统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型施工企业集团在我国日益呈现出规模,企业发展越快、规模越大,在当前财务管理模式的问题也日益表现突出。大型施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健全的预算控制体系。目前各类建筑业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现状并不乐观,各公司虽然明确了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管理机构,编制了年度预算,可预算实际执行实际效果难以检验,预算仅为生产经营计划的参照。预算的控制作用无法真正实现。
(二)资金控制不力。目前集团资金分散在各子分公司,各子分公司资金分散在各个项目上,集团无法实时掌握了解整体资金情况;无法掌握动态的资金信息,同时也带来了资金成本和资金安全的问题。
(三)会计电算化难以适应环境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就引入了会计核算中,将财务人员从繁杂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但是会计电算化只是将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搬到计算机中,使得会计流程自动化并没有从本质上去改变原有的会计流程。
二、信息化条件下财务管理分析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应以财务管理为重点。多年来,施工企业会计电算化仅仅应用于会计核算方面,在财务管理方面一直未有大的进展,因此,如何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融入新的管理会计思想,加强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和财务分析等管理功能,成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目标。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宜采用集中的管理模式,实现财务信息的充分共享同时,保证信息的质量。由于施工企业高度分散特点,必须采取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统一调度。才能实现对集团内部资源的高效率配置;保证决策信息的真实;确保决策质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应变能力。随着广域网、互联网、大型数据库、高速性能计算机的出现,已经使在地理上分散的一个集团公司范围内的业务和财务数据集中存放和统一处理成为可能。客观上解决了财务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财务信息化应以财务资金的活动为核心,贯穿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从财务部门本身的管理业务发展到企业所有与财务状况相关的业务。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状况最集中的体现,是企业管埋架构中核心的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建设,应当包括所有与企业财务状况相关的业务过程。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的变革。应用范围应从管理部门延伸到原始业务发生点。为了实现对企业资源、企业财务状况的实时、动态的配置、管理和控制,必须把应用范围延伸到原始业务发生点。应该根据具体的业务,来确定原始业务发生点。要严格按照统一规定的业务流程发生,不能随意改变原始业务发生点。
三、信息化环境中财务控制实践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提高会计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的一系列、方法、措施和程序。”信息化环境下构建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完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培养企业整体的信息技术能力。企业为了适应控制环境的变化,需要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信息技术,要重视公司进行网络化管理的整体的IT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建立诸如储存系统、存货控制系统等几个孤立的IT系统。
关键词:现代企业 财务管理 地位问题
一、企业目标决定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
(一)财务管理首先要满足企业长期稳定生存下去的要求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以收抵支,也就是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的货币至少等于付出的货币。如果不能以收抵支,企业就会亏损直至倒闭。企业生存的另一个条件是到期偿债,企业如果不能到期偿债,就会被法院“宣告破产”,被迫终止一切经营活动。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力求保持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减少破产的风险,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地生存下去。
(二)财务管理要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要求
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的经济。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要能够持续发展下去就要不断地运用现代科技改进产品、开发新品,创造更好、更新、更受消费者喜欢的产品,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企业要发展就要投入更好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并改进技术和管理。财务管理的第二个任务是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促使企业持续发展。
(三)财务管理要实现企业获利的目的
创建企业的目的是盈利,即使资产获得超过其投资的回报。盈利不但体现了企业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且可以概括其他目标的实现程度,并有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没有“免费使用”的资金,每项资金的来源都有成本,每项资产都是投资,都要从中获得回报。财务管理就是要通过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实现企业获利的目的。
企业的生存、发展、获利要求开展综合管理的理财活动,以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的一切工作就是为了获利,为了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财务管理就是为实现这一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理财活动。因此企业的目标决定财务管
理在企业各项管理中的地位。
二、正确理解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需认清的几个问题
(一)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
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是两项既有联系又有不相同的工作。在目前许多企业中,财务、会计工作都归在财务部门运作,没有明确的划分。因此使企业管理人员产生了模糊的认识。往往把财务管理误认为是做帐、出报表,提供会计资料。由于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性质、作用认识不清楚,因而在日常经营中也就忽视了财务管理这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会计管理是一种事后的管理,是将企业经营过程和结果进行收集、整理、登录并编制有关报表,反映企业经营情况。
财务管理是一种理财活动,是对企业综合价值的管理。财务管理的目标明确,方法多样,是将价值管理的观念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
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的关系是既相互联系,又有各自不同的职能。会计管理是为财务管理服务的。
(二)财务管理和其他管理
在企业中除了财务管理外.还有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如生产管理、人事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等。这些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它们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共同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但是这一系列的管理工作都必须以财务管理、价值管理的思想为指导,并将价值管理的观念始终贯穿于其他各项管理之中。我们讲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决不能片面理解为是以财务部门为中心,财务管理是以企业目标为基础,使企业的有限资源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三、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一)统一认识
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企业要有统一的认识。企业领导及各层管理人员以至每一位职工都要树立价值管理的思想,都要用价值的理念来推行每一项管理,来运作每一项工作。统一认识就是要求企业领导了解,企业要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的目标,就要求企业上下每一位职工都能树立理财的观念.认真按照价值管理方法办事。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商场上,企业领导应该坚决克服那种凭经验办事、凭运气经营的方法,从根本上认识到财务管理的科学性、重要性,并在经营管理中充分运用财务管理的科学方法,做到低成本、高效益,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上立足。
(二)完善体制
企业要在组织机构上、管理体制上保证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在组织机构上有条件的企业都应设置总会计师。在总会计师领导下开展财务管理,可以提高财务管理力度,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深入展开。在人员设置上财务部门要配备好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员,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运作。在管理体系上要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相互配套、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衔接。企业的各项管理都要服务和服从于经营需要,都要有利于促进和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促进和提高经济效益,坚决避免无效益的形式主义活动。企业要在企业计划、控制、决策中建立建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确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地位的企业管理体系,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服务。
(三)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开展财务管理
把财务管理放在中心地位,企业必须配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财务管理带来了科学化管理手段。企业应通过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高效的企业管理及电算化软件,将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销售管理、人事管理、工资管理、成本管理等等融合于一体,迅速客观地将企业各方面的信息反映出来,经过分析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偏差,采取措施、调整控制、提高效益。
(四)正确运用财务分析的方法做好企业经营决策
企业的经营决策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效,企业要有明确的决策程序,要把决策程序制度化。企业在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其他经营决策时应严格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在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严密地可行性分析和成本效益测算,在财务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平衡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慎重做好每一项决策。一旦失误企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企业多年积累的财富就会被葬送。我们现在许多国有企业的领导,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对待企业经营决策上很草率,不讲科学分析,也不研究成本效益,盲目决策、武断经营,使许多在市场上很有发展前途的企业陷人债务重重、亏损破产的境地,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企业职工下岗失业。为此企业领导必须要坚持运用财务分析、评价的科学方法慎重做妊企业的每一项决策。
(五)实行全面财务预算,努力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企业在通过科学决策确定经营目标后,必须制定一介能够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工作的全面计划,以监督和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分析和考核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工作业绩,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财务预算就是以货币形式表示财务方面的经营计划,也是使企业的资源获得最佳生产率和获利率的一种方法。当企业的经营目标确定以后,要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将其分解为各级、各个部门的具体目标,通过预算确定企业一定时期总目标和各级各部门的具体目标,现在市场经济情况下,企业根据市场确定了自己经营目标,就应认真切实地为实现经营目标做好企业的全面财务预算,这是企业财务管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