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7 18:04: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基础会计教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基础会计教案

第1篇

摘要:会计基础是专门研究会计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是从会计实践中抽象出来,用以指导实践的理论。会计基础是会计专业中非常重要的教学部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实践能力强的会计人才。本文主要就案例教学法在会计基础教学中应用的意义、组织实施过程以及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会计基础;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可以利用自己以往的阅读经验以及对基本文章的理解,将这些经验灵活的应用到自己的实践之中。通过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不仅可以促进集体合作的精神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实际教学工作的理解能力以及遇到突发问题的解决能力等。这样的学习方法应用到我们的会计教学之中,其实本身就是一种极为有效的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举出一些切实有效的案例,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还可以帮助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意志、并且逐渐的累积实践性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效果对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是极有必要的。

一、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中职教育所提供的教育方式是一种直接将学生推向社会的教学,即为一种面向社会化的教学方式。这样的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了结合大量的社会实践,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希望通过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众所周知,在目前的就业大环境之下,只有扎实的掌握好自己专业的技能,具有扎实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的面向人才就业市场,才能更好的与社会接轨。所以在这类教育之中,很有必要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中,举出一些比较贴近实际的教学案例,运用这样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如果遇到这类的问题该怎么有效解决。在会计基础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第一,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并不是很浅显的,而是需要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通过不断的总结才有可能获得的。在会计基础教学中,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们成为教学中的主角,转变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到现在的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并行。通过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努力的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不仅加深了自己对于理论学习的深度,又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实践的锻炼以及掌控能力。

第二,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该教学方法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通过分析真实案例,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同时使学生们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提高自学能力。案例教学方法把教学变成了主动的探究活动,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可以在探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案例法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三,重视双向交流及团队合作,达到师生共赢的效果。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协助,与传统单向的“灌输式”教学不同,案例教学法是双向的,对教师及学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和学生作为朋友,共同探讨问题,可以推动教师补充新的教学内容,达到与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同学间的合作需要具有团队精神,同学们相互尊重,共同合作,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更好地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及实施过程

第一,准备案例。案例的选择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根据教材及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对会计基础的认知能力,应选择与教学需求相配套的案例,教师在收集案例的时候,应从多途径收集,进行必要的筛选,挑选既有代表性,又可以让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并且提前将案例素材发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分组阅读,查阅资料,鼓励学生们充分发挥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会计基础的过程中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

第二,集中讨论及讲解。通过学生对案例的预习等前期准备工作后,就可以进入到讨论环节。各小组可指派代表,阐述本小组的看法、分析以及处理措施,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各小组间的自由发问,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出面讲解,指出关键问题,并进行会计实务的操作,让学生总结操作的要点,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引导学生彼此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这样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准备好相关案例的安排之外,还需要不断的转换自己在课堂上的身份。即逐渐完成自己的转变,努力的将自己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课堂引导者的身份。即在课堂上需要逐渐退出主角身份,为学生安排更多的小组合作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以及讨论合作,通过促进学生之间的自学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们能够举一反三,让新知识能够“为我所用”。

三、案例教学法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第一,采用举一些相关案例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将自身的理论与实践充分的结合在一起。还可以更好的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知识的身份。促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在完成这一身份的转变之后,相信学生可以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带着这样的学习积极性,相信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很有帮助的。

第二,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可以大幅度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生动有趣。教师通过举出一些比较生动的例子,为学生设置相关的学习场景、学生可以设身处地的将自己想象成为相关的角色。在这样的环境设置之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有利于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

第三,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学生在学校接受一定知识的学习,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可以更好的将自己学习获得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更好的适应实践的挑战。所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书本上遇到的但是在实际中却很难亲身检验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必要的教学设计的修改以及教学活动的探索更新。这个教学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校的教学活动是极有必要的。

伴随着各个高校之间的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来努力提高本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对于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伴随这个过程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是应该广泛使用的。

参考文献:

[1]李慧珍. 关于中职学校会计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 教研前沿, 2014, (4): 41-42.

[2]刘燕./cnki.net/kcms/detail/11.3173.G4.20140416.1651.024.html.

第2篇

一、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始终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身业务能力提高而进行。特别是我们现在职业学校的学生,应以就业为导向,要充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以便他们一出校门就能上岗。虽然他们在学校能较好学习和掌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对于如何用会计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如何来处理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各样复杂问题,则往往显得束手无策。所以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案例教学则会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会计理论知识,真正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会计专业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的必然要求。例如在《基础会计》中关于记帐凭证会计核算形式的程序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的教学中,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则免不了教师逐条讲解,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实际工作中,仍可能不会操作。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法,则可将全班同学分工,分别扮演填单人员、出纳、会计、仓库管理员,让其模拟整个核算过程。在几轮模拟中,注意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而熟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这样一来,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这种核算方式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还能在活动过程中促使学生产生愿学、乐学的情绪,并且通过一种核算方式的模拟操作,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地掌握其他核算方式的具体使用方法。同时,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随着普教的扩招,越来越差,理论学习对于他们吸引力不大,更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能采取适当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案例教学便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二、实施案例教学的步骤

会计案例教学旨在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通过教师讲授,引导和督促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逻辑思维变成形象思维,独立有序地完成会计案例教学规定的全部内容,使学生能融汇贯通、学以致用,大致可以分为四步。

(一)准备工作。一是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搜集和整理选择会计案例的材料,讲授剖析会计案例的相关理论知识;二是学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阅读教材和教材中相关例子,加深对分析和处理会计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案例简介。在课堂上详尽地讲授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按照授课的内容和进度确定相关的会计案例,对会计案例的种类、内容和要求等进行必要的介绍,以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正确分析会计案例。比如:讲到帐簿填写时先讲应如何做,需注意什么问题,使学生在操作时不仅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而且知道该怎样做,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方向。

(三)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旨在说明会计案例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结合学生的课后作业情况,选取几本有代表性的作业(如:正确的、错误的)进行展示,学生可以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辩论,形成热烈讨论问题的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教师则努力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使学生的讨论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层层拨剥开本堂课教学重、难点。更使学生有云开雾散的感觉,有成就感。

(四)教师总结。在学生对会计案例进行讨论、作出分析和处理结论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学生分析处理结论中的优缺点,阐明会计案例分析和会计处理的重点、难点,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促使学生产生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同时,在教师指导下,要求学生在独立进行账务处理,理论与实际结合,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有效地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会计案例教学并不排斥讲授法,就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而言,会计理论教学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分析问题的基础和框架,而案例教学有利于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解决,二者结合才能相辅相成。因此,会计课程的教学,既不能采取传统的讲授法从头讲到尾,也不宜整个课程全部都使用案例教学。

(二)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法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有多种形式,既可以进行典型示范引导,又可以进行逼真模拟训练;既可以进行个人练习,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基础会计》有关会计业务核算的教学中,若按传统教学方法,则教师免不了要先介绍所设置的账户,然后再讲分录编制,而在讲授账户设置这一内容时,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因而缺乏学习兴趣。若采用案例教学法,即先将发生的经济业务给学生,要求其核算,学生必然会产生疑问:怎么核算?此时再指导学生学习有关账户知识,学生便会因学习目标的进一步明确而增加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内容不仅涉及会计专业业务理论,还涉及会计专业基础理论,案例设置要注意难易程度,适合分层次教学,使每位学生有成就感,有效调控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积极乐学情绪,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跳出会计学会计,跳出会计教会计。

第3篇

会计案例实验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哈佛大学,以后各国的高等学府也运用了会计案例实验教学法。现在我国各高等院校也尝试利用会计案例实验教学法来加强实验效果,但由于种种原因尚未形成成熟的教学方法。

会计案例实验教学法可以从总体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直接与实际相联系。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了网络、幻灯、录像、实物投影、VCD等高科技技术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加了会计实验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立体感等,其最大的优越性是加大了会计实验的信息容量,提高了会计实验的效率。

会计案例实验教学改变了传统教育中教与学的主次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是由老师讲解、老师主导、学生模仿,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在认真听课、分录练习或努力完成老师交给的其他任务,以学和巩固为主;而在案例实验教学中是由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不仅要完成会计核算模仿和体验,还要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法。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努力参与,以掌握知识和创造方法为主,这种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枯燥乏味的会计核算变化为具有创造性的探索过程。会计案例实验教学与开展素质教育、挖掘人才潜力、实行开放式教育,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标是一致的,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育相比存在优势互补的关系。

一、会计案例实验教学法的优势

(一)方法的前卫性

案例教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专业中主要用于管理学和营销学专业的教学,在会计学专业中运用较少。然而,通过大量的案例来展示各类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方法,及时将经济活动中比较典型的业务通过案例教学方法传输给学生,可使学生体会到不同会计环境下的会计处理,感受到经济发展对会计核算的要求;学会通过财务指标传达的信息分析和预测企业的发展趋势及经营风险所在;通过不同的会计环境和会计对象选择合理合法的税收政策和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根据不同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了解企业在会计核算和投资、融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何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可以对抽象的会计制度进行深入研究。这种教学方法前卫,信息容量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师生的互动性

老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会计业务进行处理和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来寻找最佳的会计核算方法,克服了以往的单纯的老师讲解模式带来的沉闷,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探索和讨论,气氛活跃。通过学生提出方案、选择方案达到师生互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思维的发散性

由于采取案例教学,选取的案例来源于不同的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规模、经营业务相差比较大,各自适用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不同,数据齐全,案例多样化,知识面广,知识涵盖会计、审计、金融、贸易、税收、管理、经济学及相关法律法规,涉及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和财务分析方法,可以多方面的信息刺激学生,启发学生进行多方面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四)会计处理的对比性

传统的会计教育是将某一企业的经济业务全过程列出,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进行会计处理,学生只能了解这一企业或相似企业的业务,对不同企业的类似业务没有感性认识,不能区别会计方法的适用范围。在案例教学中,可以不断地调出资料,提示学生在什么会计环境下使用何种会计处理方法,对比性强,能够使学生在同一时间学会分辨各种会计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会计案例实验教学法的劣势

(一)内容具有分散性

传统的会计模拟实验主要是课程性实验或综合性实验,实验内容系统、具体,但会计案例选择一般范围较大,所选用的案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牵涉到《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证券投资》、《会计法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内容相对分散。如果学生的知识面不宽,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则将花费较长的时间,不能有效地将知识系统化。

(二)教学效果难以评价

在使用案例教学时,由于内容分散,知识面广,学生在参与时,往往要分成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见。但在讨论过程中,老师难以观察到所有学生的表现,只有内心积极的人才真正参与讨论,有些学生则流于形式,没有认真思考,也没有表达意见,最后只有少数具有影响力的学生参与,老师难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知识状况,不能客观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难以区分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教学效果难以评价。

(三)教学过程难以控制

实施案例教学时,老师要先将做好的案例通过多媒体传送给学生,然后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在要求学生思考时,如果案例内容有难度,容易出现学生自由讨论的情况,老师难以控制课堂纪律;如果内容过于容易则学生容易满足并对案例教学失去兴趣。而在分组讨论时,老师难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向和思维能力,也不能发现学生的知识欠缺点,不能有针对性地弥补学生的不足。从传送信息到教学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容易处于被动的局面,难以控制教学过程。

(四)投入与产出不匹配

案例教学要求老师的财经知识丰富、思维敏捷,要在纷繁复杂的财经信息中寻找合适的案例,对现有的财会信息要经过提取、加工、制作,在准备案例过程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较多。在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学生通过多次讨论或查找资料才能形成比较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意见,占用的课时较多,学生花费的时间也较长,而教学效果难以衡量,甚至于可能没有效果,老师和学生投入的精力均过多,投入与产出不匹配。对老师而言,在案例制作过程中对其知识层次要求较高,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对其控制能力要求高;对学生而言,在学习中对其自觉性、参与性要求较高,还需要其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只有老师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达到一定的层次,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一定层次,才能使案例教学收到应有的效果。

三、会计案例实验教学法的使用

(一)与传统会计教育相结合

案例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广,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财务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因此实行会计案例实验教学要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财务理论知识和实务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以发挥其效果。这样一来,传统的会计理论教育和会计模拟实验,尤其是课程性实验是不能缺少的,先通过《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等课程的模拟实验之后再实行会计案例实验教学,才能有所收获,否则学生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能对财会知识进行积累。会计案例实验教学方法的使用比较适用于《财务分析》、《财务管理》、《税法》、《证券投资》和《会计制度》课程的综合性实验,可以加深、加大会计教育的信息量,提示会计处理过程和财务分析中的难点、重点及要注意的方法,深刻理解会计制度和会计理论,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二)建立案例库

在实行会计案例实验教学时,每一门会计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对每一个知识点的解答都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这样要求的案例会比较多。为了将会计知识更加系统和具体地传输给学生,有必要和有针对性地建立案例库。建立案例库时,最好先根据课程设置,了解每一门课的重点、难点所在,需要通过案例解答和传送什么会计信息和会计知识,然后将若干门课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大型的综合性案例,使知识连贯、系统。这样,在讲授每一门课时,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方法来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时,也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案例库时,需要实验老师平时有意识地积累,有针对性地搜寻,还需要多个老师通力合作,将大量需要通过案例传达的财会知识、财会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形成案例库,在需要使用时再调出来进行实验教学。

四、会计案例实验教学法的设计

根据会计案例实验教学法的特点,可以有选择地制作案例。在制作时,可以根据课程进行选择,也可以根据整个会计理论来选择,但选择的案例都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案例的典型性

选择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具有行业特点,需要进行的会计处理方法要具有适用性。案例的选择可以通过有关调研整理,也可以通过上市公司的会计资料进行整理形成。股份有限公司是公司制的发展趋势,案例容易获取,其业务相对较多和典型,会计处理相对规范,存在的问题相对来说具有代表性,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因此,选择案例时可以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资料。

(二)内容的充实性

内容的充实性是指案例涉及的公司要具有真实性,数据资料要齐全。同时,需要解决的财务问题要明确,知识性要强,总体上涉及到会计原则、会计制度、会计六要素、记账方法、报表、投资方法及各种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和财务分析方法。

通过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有:应收账款的管理、报表的填写和分析、存货的计价、固定资产的折旧、长期待摊费用的会计处理、应付股利、应付债券、融资租赁、预提费用、留存收益、银行利息收入的确认、期间费用、利润、投资收益、提取盈余公积、投资活动、会计调整和关联交易。

(三)案例之间的关联性

案例之间所涉及到的会计知识可以交叉,也可以自成一体。其关联度可以是一门课,也可以是几门课,还可以是整个学科。在案例教学中可传达的信息较多,关联性比较强,学生容易接受。

但是案例之间的知识点要从简单到复杂,先进行会计核算,依次进行财务分析和投资、融资,做到循序渐进。

(四)案例教学的系统性

在整个案例教学中,要系统地设计案例所涉及到的经济业务和会计知识点,明确一个案例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前后案例相结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教学目标;整个案例可以解决多少个财务问题。通过精心设计使选择的案例具有系统性,能够根据教学要求准确、系统地结合学生传授财经知识和会计理论。选择的案例所要涉及的会计知识、会计理论最好遵循以下路径:会计六要素会计准则会计调整报表分析关联交易投资价值分析。

第4篇

关键词:课程 职业能力 岗位 实训

会计职业基础课程是财务会计类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会计专业针对会计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设置的理实一体化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入门课。作为专业后续课程的“奠基石”,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一门必考课程,在会计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学生会计职业理想的树立、会计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的考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以会计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项目教学为主导,以校企合作为路径,融“教学做”及“课岗证”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模式,形成以下设计理念:

1.德能并进的理念。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法规教育贯穿始终,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专业技能、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并融入到会计职业活动中,引导学生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会计专业岗位适应能力。

2.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岗证一体的设计理念。以会计岗位对人才素质、能力要求为培养主线,从会计认知开始,以会计整个工作过程应具备的各专项能力的培养展开,以完成会计整个工作过程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而告终。同时,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引入本课程,形成了岗位需要与上岗资格并重、以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导向的课程开发设计理念。

3.从任务入手,建构学生会计能力的理念。以学习情境中的一个个任务为前提,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积累,制定完成工作的方案,通过实施工作方案,建构会计知识、技能、经验,并内化为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1.以行动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按照职业岗位能力的任职要求和职业能力分析,以行动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基础,紧紧围绕完成会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

2.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实施教学,实现三个“一体化”。设置仿真工作场景,将会计工作项目移植到课堂上,按照会计日常工作任务分情境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把相关的知识点分解到相应的操作过程中。采用边讲边做实务,实现三个“一体化”,即教学做评一体化、学习与工作一体化、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

3.突出实践性教学,实现实践教学“三结合”。即阶段性理论学习与离散手工模拟实训、离散电算化模拟实训相结合,手工综合实训与电算化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仿真实训与企业顶岗实习相结合。

二、课程内容选取

(一)课程内容选取的总体思路。

1.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选取、序化教学内容。通过深入调研,召开课程建设研讨会,充分了解会计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及要求,对会计职业能力需求进行分析,明确了完成实际会计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必备的专业知识,选取九个学习情境作为教学内容,涵盖了会计工作各岗位及全过程最基本的核算能力,并将教学内容按照会计工作的实际工作步骤进行了重新组织序化,充分体现了职业化的特点。

2.课程内容选取着眼于学生未来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会计岗位与专业资格考试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生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必须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重要课程的会计职业基础,在选取课程内容时实现职业资格考试与教学内容无缝对接,为学生未来步入职场创造条件。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在选取课程内容时以一个企业的全部会计工作为任务,将各会计岗位的工作融会贯通,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也为后续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分岗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组织。

1.内容整合。按照职业岗位要求将教学内容整合、序化为走进会计、认识会计核算基础、核算会计基本业务、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组织和开展财产清查、编制和报送会计报表、选择和应用账务处理程序和保管会计档案等9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分为若干子学习情境,共分为33个子学习情境;每个子学习情境下又有若干个学习内容。

2.学习情境设计。以职业岗位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设计学习情境。学习情境设计内容包括学习情境名称、学r、职业能力目标、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与方法、相关实践、考核建议等内容。

3.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每项子学习情境为对象,包括子学习情境名称、学习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时数、教学组织与实施步骤、职业拓展能力训练等内容。教学活动以行动为导向,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化教学,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每个教学过程分为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6个步骤。

三、课程教学过程

按职业成长和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序化为“单项情境教学――校内模拟单项实训――校内模拟综合实训――校外实训基地综合实训”四个阶段。

(一)单项情境教学。按照工作过程,根据工作任务,分角色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组织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校内模拟单项实训。校内模拟单项实训是在完成每个情境教学后,利用实训手册、教学资源库资料以及“网中网”软件完成单项实训,强化学生账务处理能力。

(三)校内模拟综合实训。校内模拟综合实训是以某公司的账务资料为背景,发放真实的账证表单资料,要求学生按实际会计工作的步骤,依次完成从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建账、登账与结账、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告的一个完整会计期间的全部会计工作,把会计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等知识与会计循环有机地嵌在一起,教师提供必要的操作指导,引入必须、够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掌握会计操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做的过程中产生对知识的需求。

(四)校外实训基地综合实训。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达到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企业认知实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四个阶段的学习,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四、课程教学模式

该课程采用“一体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即阶段性理论学习与离散手工模拟实训、离散电算化模拟实训相结合;手工综合实训与电算化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仿真实训与企业顶岗实习相结合。

(一)阶段性理论学习与单项仿真实训相结合。经过咨询行业专家、市场调研等方式,根据实际工作岗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基于会计工作过程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体现职业活动,各环节教学做与离散型实训同步进行,交互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训练,实践训练巩固理论知识。

(二)集中性综合仿真实训与电算化上机实训相结合。在全课程教学结束后,集中安排2周的课程综合实训,手工仿真账务处理与电算化上机处理交互进行,实现手工账与电算化账的衔接。在仿真工作情境(手工实训室、多功能实训室)中,利用全真账证表和仿真情景案例进行手工实训。手工实训完成后,在仿真工作情境(电算化实训室)中,根据手工实训的过程材料和结果数据,使用会计软件组织学生进行上机实训。该项综合实训与上机实训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会计业务处理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熟练使用和掌握现代财务软件,提高职业胜任能力。

(三)仿真实训与会计咨询服务中心真账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为了实现零距离就业,除了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外,以课程组教师为核心,在校内建立工厂化的实训基地――会计咨询服务中心。真实账务流程,真实票据、亲自参与报税,全真的资料,全真的操作,全真的感受,让学生按手工账、电脑账、纳税申报等对会计工作进行一系列的岗位技能操作。

五、课程教学方法

该课程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六步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一)六步教学法。将教学组织分为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相关工作任务所需知识、技能、准备等信息搜集,制定课程教学方案,并准备各项教学资料。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着重指导学生按照规范化的要求和会计工作流程实施模拟工作过程,并以“过程+结果”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

(二)角色扮演法。划分学习小组,每小组指定不同人员分别扮演出纳、会计、业务办理人员、会计主管、企业负责人等角色,模拟有关经济业务办理过程,使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岗位任务和岗位职责。分岗进行模拟实训时采用角色扮演法,使学生真切体验会计工作过程。

(三)案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办理为例讲解有关业务办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及业务办理流程,增强教学的真实感和指导性,其操作流程为“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会计特殊业务处理、会计岗位职业道德与风险防范等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四)名嘴课件指导教学法。推荐给学生一些参考书目及会计学习网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六、课程设计特色

(一)在实践教学方面,实现“项目化、递进式、成长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按照会计职业岗位的划分,结合教学进度内容,按照工作项目,安排了“认知实践”“基本技能实践”“同步单元模拟实践”“综合模拟实践”“社会顶岗实践”等数个循序渐进的环节,从而实现学生技能成长的“操作型、核算型、复合型”三个递进层次。

(二)以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省级特色专业为支撑,彰显“课岗证融合,课赛贯通,以赛促训”,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该课程在热萆杓粕希一方面以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一致,另一方面积极追踪和研究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按照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将职业资格考试的要素引入教学过程,构建了一套基于工作过程“课岗证融合”的课程体系。对本专业实行双证书三年规划:会计从业资格作为必考证书,与毕业证挂钩,纳入到课程评价体系中,同时将助理会计师证书、涉外会计从业资格证、审计师证等作为备考证书,提供相应的教学保障或培训服务,实现了课程教学内容与技能考试要素的深度融合。

第5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会计;反思 

 

《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里的“困”其实就是对教学的反思。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过程作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行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反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跳出自身的圈子来批判性地解读自己。如何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许多一线教师都提出了自己的成功经验。笔者长期奋斗在中职会计专业课教学一线,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和广大教师一样,经常会对教学上的得与失进行反思。下面就中职会计专业课教学反思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分析。 

 

一、对教材处理得失的反思 

教材是老师撰写教案、设计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师生的一切教与学都是围绕教材展开。作为理解课程的一种重要形式,教材体现了编者的一种理解、一种诠释,但是教材设计的内容、编排的顺序结构、难易程度等是否符合课堂教学实际,是否符合现代学生心理接受方式,这些都尚需实践的检验;教师准确地理解、使用、评判教材的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对教材中有关内容进行微调、增加、减少、替换、重组等处理,构成了对教材处理得与失反思的基本内容。 

在长期的会计专业课教学中,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曾多次更换《基础会计》的教材,笔者发现大多数版本的《基础会计》教材在账簿的登记一章中,都详细讲述了总账、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簿、多栏式账簿、数量金额式账簿等多种账簿的登记,如果这些账簿都一股脑地全部教给学生,学生就会因账簿种类繁多而犯迷糊,加之登记账簿的工作本身工作量就大,需费时较多,学生非常容易出现畏难情绪而放弃。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决定只教学生做总账和日记账,剩下的账簿在其他会计专业课程中再要求学生做。学生在会计专业课程中摸爬滚打得久了,接触会计知识多了,积累了丰富的专业感性认识和经验,又掌握了总账和日记账的登记,再来做其他类型的账簿,可谓是轻车驾熟,小菜一碟,而且可以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节省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其他章节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二、对教学细节的反思 

细节决定成败。事实上教师在每一节课中都会有成功之处,也会有遗憾甚至败笔,这往往取决于教学细节的把握火候,如一节课的教学步骤如何规划,怎样开始、结束、过渡,提问设计如何做到既有铺垫又突出主要内容,多媒体手段如何有效有序地发挥其辅助功能,在某个教学片断中要运用什么样的手段与策略,等等,这些细枝末节在教学中悄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都是应该反思的重要内容。例如,在每节课教学开始,都会考虑如何引入新课的问题,会计专业课往往前后关联紧密,逻辑性较强,所以在引入新课环节,很多时候很多老师会注重从前后课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入手来引入新课,缺少了趣味性,学生的上课情绪难以很快很好地调动起来,也给学生留下会计难学的印象,这也是困扰笔者并让笔者反思多年的教学难题。于是,笔者开始尝试从趣味性方面来设计新课引入。 

例如,在《无形资产的核算》一节的教学中,涉及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多种无形资产,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大量商标,也非常清楚商标是某种产品区别于其它产品的一种标识,是不能随便仿冒的,笔者决定从大家都熟悉的商标入手,在互联网上找到了肯德基、麦当劳、雅芳、柯达等几种较为常见的商标标识图,利用多媒体将一幅幅的商标标识图及该商标的价值金额投影到大屏幕,询问学生认识哪些商标标识图。因为这些都是学生熟知的商标标识图,对学生来说没什么难度,不需要拥有会计专业知识就可以轻松地回答出来,所以学生的回答热情高涨,特别是平时会计学不好的学生更是争相回答,一扫平时的沉闷,学生的学习热情已经被点燃。此时,笔者抛出一个问题:请问谁知道哪个商标是去年价值最高的(答对者可以获得奖励)?学生跃跃欲试,最后在揭晓答案时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刚才大家看到的商标是不是会计学中的“无形资产”呢?这样,就非常自然地引入到新课。 

 

三、对课堂预设与和课堂生成的反思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上课的过程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教和学生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似乎就是完成预设的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直至使其回答与预设答案取得一致;但是,课堂往往是不可预测的,我们身边的教育情境就像流淌不息的小河,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如果我们视而不见,任凭闪现在课堂上的智慧火花自生自灭,将精心设计的教案当成“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我们与学生围着它团团转,那么,课堂必然成为“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学生成为一种接受教师灌注知识的容器,知识技能目标可能容易达到,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则很难实现。 

第6篇

【关键词】有效备课;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214-01

在素质教育中,教学不是“优胜劣汰”,而是“让每一个学生成功”,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全面、系统、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文章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深入讨论:

一、备形式

教师是国家意识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理解和掌握国家课程指南中规定的价值观、目标及一般教学要求,掌握学生的培养计划,针对于不同院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备课的侧重点也就不同,例如:重点院校侧重于培养学生研究、分析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三本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是与证书联系在一起的,获取资格证书是学生追求的一个最为现实的目标。在备课的时候就要侧重于学生在考证方面的联系,加大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侧重于技能方面的学习。

二、备全局

备全局,是说要明确本课程在教学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四个方面理解:课程性质、课程任务、课程类型、学时分配、考核方式。

经济法这门课,课程性质和任务是: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之一,使学生建立有关经济法学的知识、研究方法和理论的体系,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运用经济法学的知识思考、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还体现在:会计专业从业资格考试中,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会计职称考试中,经济法基础,中级经济法;注册会计师考试,六门考试科目中的一门。

三、备教材

备教材,是说吃透本课程的教材,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框架和章与章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有全面的认识。一般说来,每门课程的知识本身构成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哪部分内容是基础,哪部分内容是核心,哪部分内容是派生的,它们之间是个什么样的逻辑关系,最好是能够列出本课程知识体系的逻辑关系图表。

四、备教案

对于教案的撰写,教案的撰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备导入:做好课程引入,引人入胜。每一节课的课堂引入是至关重要的,关系着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对本章节的学习兴趣,同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课程的引入,在备课的时候要加以重视,应单独在备课中体现,课堂引入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讲一个小故事或者诉说一段时事政治,从而引入本章节的学习内容。

举一个《经济法》中的课堂引入例子:

令狐冲与任盈盈为好友,一日,令狐冲上山修行,家中有祖传的青花瓷一件,令狐冲恐被贼人窃走,遂将瓷器交予任盈盈妥善保管。任盈盈拍着胸口说,大哥尽管放心,有我在青花瓷绝对毫发无损。令狐冲放心离去。此后,任盈盈偶遇东方不败,擅自将青花瓷以合理的价格卖予不知情者东方不败。后令狐冲归来,向任盈盈索要青花瓷,任盈盈哭得梨花带雨,啜泣着日:青花瓷已卖予东方不败。令狐冲怒火中烧,瘫倒在地。数日后,令狐冲向东方不败索要,无果。问:青花瓷现归谁所有乎?

引导学生思考,积极探求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入本章节学习内容。

2.备结构:每个章节的内容都有自己的结构特点,节与节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教案撰写中要把握好整个章节的框架和结构,画出逻辑结构图。

3.备内容:就是说要熟练掌握每章每节的知识,特别是重点知识要在教案中标注,深入讲解,通过例题、实例、提问等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印象。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查阅相关的很多资料来扩展课本知识,比如会计学专业的学生的经济法教学需要结合会计专业从业考试、职称考试、注会考试的辅导教材备课,同时结合历年的真题选择案例。

备课时,补充的知识用红笔标记,在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用蓝笔在教案中书写。

4.备语言:在备结构、层次、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要组织课堂教学的语言,要做到言简意赅,条理清晰,要用通俗易懂的言语表达知识。

五、备学生

备学生,是说了解教学对象,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喜好等,做到因材施教。在每学期的教师的课程教学任务书下达之后,可以寻找曾经教过这个班级的老师了解每个班级的学习情况,初步定位班级的学习能力及喜好。在课下,要和辅导员联手,经常讨论班级里学生学习状况,和他们联合更加有利于工作。

最后,备学生的同时各自己,提倡微笑课堂,清爽教学。

第7篇

中职教育培养的主要是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安排会计教学内容时,应着眼于中职学生够用、管用、实用的实际情况,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以及各知识层次之间的关系,适度把握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对于那些适用面过窄、知识性太强、理论性很深的教学内容,应当略讲或不讲。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增加实习课程的比重,让学生努力学好专业基础知识,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体现职业学校教育是学生职业劳动训练场的功能。按照教学规律和会计专业的内在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学,并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在对教学内容重组的基础上,进行化简、化易、化实,侧重够用、管用、实用,实现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中职学生由于受文化水平、经历阅历的限制,其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具体思维多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因此,在会计课实际教学中,把枯燥繁杂的会计知识系统化、层次化,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与感性化,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效果明显。重组教学内容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是从事一线会计核算工作,而现有许多企事业单位,也把这项能力作为就业的一个衡量尺度。因此,教学内容应牢牢地把握这个核心进行重组,把与实践联系紧密的内容配以实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以教材为基础。教材是依据教学大纲而编制的,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内容。因此,对教学内容的重组绝不是删掉难懂的知识,而是把所授内容进行重新排列组合。教师要把握学生的习惯思维,依据教材,重组教学内容,把抽象的知识,配合以感性材料,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化简、化易,通过各种实例,让学生学懂、弄通,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在中职层次的会计课教学中,采用“重组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认知的积极性,对于培养操作型人才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调整教学方案,训练语言,增加实例

职业学校的教学应侧重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按照重组后的教学内容认真编写教案。学生只有学得懂,才会有兴趣。因此,教案的编写不能一味地抄教材和参考书,而是要及时调整授课思路,特别是要选好授课的切入点,使其简明具体,易被学生接受。

首先,调整理论阐述方式,切实在简洁有序上下功夫,让学生听得清楚明白。教师平时要加强语言训练和修养,做到讲课语言简练、风趣、留有余味。

其次,调整教案中理论知识的讲述时间,增加与增强实例讲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有兴趣。同时,凡是涉及各种具体实物时,均准备真实物品(各种原始凭证、账册及报表等)辅以授课,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制证、记账、编报表时,教师可采用电子版或在黑板上逐项演示,即教师要在真实物品上操作并引导学生进行演练,让学生确实掌握其操作要领。在教学过程中,还可通过选用部分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指导性剖析,然后让学生讨论,从而帮助学生灵活地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三、改进实习模式,加强实践,提高实效

会计模拟实习采取分散模拟实习要比在毕业前集中模拟实习的效果好。集中模拟实习是指学生在专门规定的同一时间内,对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模拟实习。这种模式对学生在会计核算的感性认识与操作能力上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但由于过于集中统一,实习时间短,不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所谓分散模拟实习,即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分散在多个学期进行实训的会计实习。如《基础会计》学完后,进行《基础会计》的全套模拟;在《财务会计》学完后,进行《财务会计》的全套实训;《成本会计》学完后再进行《成本会计》的全套实训,毕业前再进行综合模拟实训。平时在教学过程中,可分阶段有选择地让学生到有关单位的财会部门,现场观摩财会人员处理经济业务的实际程序和方法,或者直接顶岗操作,教师现场指导,从而缩短他们的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的距离。同时,为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强化会计电算化应用,教师可将会计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制作成画面、图像、文字和声音等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全面、形象地介绍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使学生既加强对会计核算程序的理解,还可以在计算机环境中进行练习,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四、改革考试方法,加强综合,提升能力

第8篇

>> 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远程教育系统设计研究 远程教育系统的P2P流媒体技术研究 基于FMS的流媒体技术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中的应用 基于同步卫星通信技术的流媒体远程教育系统设计 1P2P在远程流媒体教育系统中的应用 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安全研究 基于web服务的远程教育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基于Web的远程在线培训教育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基于WAP的大学英语移动教育系统研究与实现 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系统研究与设计 基于J2EE远程教育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教育系统网络会计的思考 基于TAM的网络培训教育系统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系统 基于Web的在线教育系统 网络远程教育系统整合中接口程序的作用探讨 网络教育系统中的安全问题探讨 一种基于ZigBee的物联网远程教育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视频网络和远程教育系统等先进教学技术的研究 Web Service技术在网络远程教育系统的应用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文件;

2)将转换后的.htm文件与相应章节的音视频文件进行“标记”;

3)在网页中同步调用音视频文件和PPT教案。

4.2 转换教案保存类型

要将PPT文档转换为.htm文件只需在PowerPoint中选择“另存为网页”即可。

4.3 PPT教案与音视频课件的关联

音视频课件与PPT教案同步播放,即课件播放时,PPT也要与课件内容相匹配。实现这个功能需要使用Windows Media Encoder中的“Windows Media文件编辑器”对课件进行编码,实现关联。

用Windows Media文件编辑器打开需要编辑的课件,编辑其中的“定位”、“标记切入”、“标记”和“脚本命令”等内容。如图4所示。

具体方法如下:

1) 在“定位”的时间参数中输入需要标记的时间,系统默认的是当前文件播放的时间。

2) 点击“脚本命令”进入如图5所示的界面。

3) 点击“添加”进入 “脚本命令属性”对话框。在对话框中可以进行时间、类型、参数的设置。设置完成点击“确定”后,即完成了一个标记的设置。这样PPT教案与音视频文件进行了关联。可以在一个音视频文件中进行多次标记。

4.4 课件合成

课件的基本结构采用框架形式的网页组织。上部框架显示网页标志和跳转按钮,在左框架中嵌入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器用于显示音视频文件,并且根据日志文件自动生成教案目录,在右框架中链接显示由PPT教案转换成的html形式的教案,如图6 所示。

5 结论

课题的选题主要受到本身工作性质的影响,在跟踪同期国内外课件点播系统的发展和最新研究动态的过程中,注意到流媒体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因此选择了基于流媒体的网络教育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作为课题的主题。课题研究了流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并依据当前流媒体课件制作系统的现状,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完成了基于流媒体的网络教育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参考文献:

[1] 孟万金.网络教育的真谛:人文交互环境下的个性化自主学习[J].教育研究,2002(4):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