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7 18:04: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国际教育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网络学习中的有意义交互: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对交互的定义、有意义的定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并结合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该理论视角下的有意义交互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重新定义。文中提出的交互研究中所要关注的四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对每一种学习理论下的交互的本质及其学习过程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这篇文章的一个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促使我们从不同的学习理论的视角深入分析什么是有意义的交互,以及如何建构出高效的有意义交互的环境。
《严谨的网络学习交互研究:对未来远程学习研究的启示》一文指出2007年以前国际上远程教育的交互研究缺乏严谨的方法,以及对交互的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过于积极地假设等问题,这也是目前我国的交互研究中存在和需要反思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文中提出了包括交互的概念、教育与技术设计紧密结合以及评价的效度与信度三个方面的网络学习交互研究的设计与评价模型,在促使未来的网络学习的交互研究更加严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虽然这篇文章发表于6年前,对于规范我国交互相关研究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等效交互原理”是国际远程教育专家特里•安德森教授2003年提出的重要交互理论,他与日本学者宫添辉美于2010年合写的《等效交互原理》一文对该原理中的几个核心概念进行了审视,并从交互的价值和数量的角度对该原理进行了可视化的表征,且对国际上与等效交互原理直接相关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述评,提出了进一步深入探究应该关注的关键问题。这篇文章的重要价值不仅仅在于文章内容本身以及该理论对交互设计的重要指导作用,而且在于对与这篇文章相关的研究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的启示作用,以及研究者不畏权威、通过实证来验证理论,并不断反思和发展理论的求真的精神和严谨务实的态度。
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OOCs)是目前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它标志着一个以开放教育资源为核心的新的开放、非正式学习时代的到来。《开放教育资源、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和非正式学习时代的等效交互》一文首先解释了如何将等效交互的框架运用到分析网络和远程教育交互设计中,然后从交互设计的视角出发,运用等效交互的观点对MOOCs的三种变体(xMOOCs、sMOOCs和cMOOCs)进行了分类,由此来进一步明确主要的设计差异。该文章不仅能够帮我们深化对等效交互原理和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认识,而且为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也有助于深入反思非正式学习时代中正式教育的角色转变的问题。
1.1教育办学失衡
除了社会重视的程度不够之外,在继续教育的教育办学上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我国虽然经济发展得十分迅速,但生产力的水平还无法与发达国家相媲美,因此我国在继续教育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十分有限。
1.2市场意识淡薄
继续教育的定位是成人教育,很多人都是大学毕业后或者公司的职员来参加继续教育,这样的人群与特点决定了继续教育的教育方向一定要符合市场的需求,只有需求才能决定办学的方向,只有需求的多少才能决定继续教育的招收人数。但是许多高校由于办学渠道开辟不够、对社会市场的需求了解不够深刻,导致继续教育教育出的人才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样的继续教育不去刻意的迎合市场,注定是不成功的。
2.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对策
2.1更新办学观念
要想搞好继续教育,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继续教育、要提高自己对于继续教育的认识,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对于当今的社会而言,单纯的普通的教育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国家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的目标已经把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观念重视了起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稳步发展学历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因此对于普通高校来讲要重视起继续教育的发展、概念,将继续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整体发展和规划当中,提升继续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把继续教育当作学校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于学校来说不仅是自己办学观念的进步,还是办学制度的变革,学校还可以根据自己所擅长的专业来开办继续教育,这样会使继续教育也成为学校的一块招牌,毕竟继续教育的对象是成年人,他们都有丰富的社会经历、经验,比学生来讲少了一些玩性,多了一些沉稳与认真,也许他们会更认真的学习,当然这个前提是学校加大对继续教育的重视,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
2.2加大师资队伍建设
无论什么形式的教育,师资力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若想发展高校继续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要加大师资力量的建设,首先国家要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投资,随着师资力量的加强,资金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就不能缺少国家这个最巨大的经济体的支持只要国家加大资金的投入,师资力量会很快的建设起来;除此之外,各大企业也要支持本企业的员工参加继续教育,不论是在精神上的鼓励、支持,还是以资金的形式投资到高校帮助高校建设师资团队,各企业也可以自己建设自己的师资团队,为自己的员工进行本企业想要的继续教育;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便是学校本身对师资力量的建设的支持,高校是人才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科研最先进的地方,这里的学术人才数不胜数,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学术成就,只要高校本身想要建设好的师资团队,选择好的学科带头人,加大教师、教授的投入,没有理由不建设出好的师资队伍,高校还可以向国外的大学学习建设师资队伍、发展继续教育的方法,引进国外的人才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顾问等等。
2.3健全继续教育机制
如果想要高校的继续教育发展的更好,一个健全的保障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良好的机制、良好的环境下,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才会步入正轨,只有这样才会助推继续教育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在大的方向上要真正的实现政府依法管理继续教育工程、高校的继续教育要接受市场导向、相关的企业与部门要对高校的继续教育进行行业指导,学校要自主的建立自己学校特色的继续教育,单位要拿出一定的资金对那些认真进行培训并且进步很大的人进行一定的奖励、鼓励,对于国家而言要制定相关的有关于继续教育的专门的法律,完善国家对于继续教育的法规以及政策,国家对于继续教育要进行投入,例如帮助继续教育搭建起属于自己的平台,让从继续教育走出来的人可以找到自己的岗位,得到国家的认同、单位的接受、同事的羡慕,只有建立起类似于这种的整体的体质,才会让继续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从细节方面来讲,学校要学会利用自身的优点,要充分的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大力的发展属于自己学校的专属特色教育,挖掘出自身的办学潜能,从办学的形式、授课的方式方面积极探讨,与国际的继续教育做得好的学校合作,向他们学习。从企业方面来讲,要重视起继续教育这门学科,不能把它再当作是一门文凭课,企业可以将自身的需求与学校共享,企业将员工送到学校进行培养,学校按照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对员工进行继续教育,开启订单式的、一对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样的继续教育培养模式下,学校获知了市场需要的人才类型,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变化、具备了市场意识,而企业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人才,还得到了一个源源不断的产生人才的“基地”,这对双方来讲是一个共赢的行为,何乐而不为呢。
3.结语
教学模式的更新与丰富
化工过程设计本质上是一门基于理论指导的实践教学课程,理论教学终究是为实践教学服务的。同时,构成化工过程设计课程群的各门课程特点不一。例如,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主要讲授化工过程系统模拟与分析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建立化工单元操作与过程系统数学模型及流程模拟的基本方法和过程系统综合与能量集成的基础知识与策略,内容上偏重于数学分析;化工安全与环境则主要讲授危险化学品的储运、管理和处置,危险评价方法的确立,常见化工安全技术,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及标准,包含许多法规、标准及规范方面的内容[4-5]。因此,化工过程设计的教学模式必须与一般的基础理论课程有所区别。如果只讲授理论不关心应用,教学时则容易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而过分强调应用,则易导致理论基础薄弱的后果。
1引入案例教学模式
笔者引入了案例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内容依托于工程实际案例,鼓励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就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例如,在讲授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课程的动态模拟部分时,以甲苯单硝化间歇反应器放大模拟、热危害分析及反应器失控模拟为教学案例,模拟放大过程中由于热效应而导致的反应器内温度在短时间内超限这一动态过程,提出将反应方式改为半连续操作这一解决方案,并分析了其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控制阀故障、搅拌器故障、控制系统失效等冷却系统失效状况下反应器的失控过程。再比如,讲授化工安全与环境课程的系统安全评价与分析方法时,以氯乙烯悬浮聚合生产聚氯乙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失控聚合釜爆炸事故为对象,明确了爆炸原因应为体系压力超过聚合釜承受能力,继而分析出导致该事件发生需同时满足的反应压力异常升高、泄压失效和紧急处理系统失效这三个原因,再递进分析出导致反应异常压力升高的原因是温度过高、搅拌停止或引发剂过量,而紧急处理系统失效的原因则为计算机控制失效或加终止剂系统失效,由此层层深入,研究了反应失控聚合釜爆炸的多层次原因,从而使学生掌握事故树分析这一安全分析方法。案例教学因为具备生动性、趣味性和应用性等特点而深受学生喜爱,学生通过案例可以很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理论。
2引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笔者引入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7],主张学生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建构知识,而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例如,在化工过程设计课程的实践环节,采用面向模拟设计项目的教学过程。同时,参考国外优秀大学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料的使用方式,笔者不指定专用教材,而是提供一组包括国内外优秀教材和工具书在内的参考书目,并加强了课程网站的建设,利用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制作了网络课程,添加了多媒体课件、参考资料、习题答案、模拟测试题和学生优秀作品等教学资源。实践证明,此方法针对性地打破了以往学生死记硬套教材的应试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文献调研的习惯,有效锻炼学生面对海量信息时的决策能力。
通过有趣的“猴子竞食”实验,我突然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不是这个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环节,而是实验前的试验品准备阶段。“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单向平面地讲授教科书的活动”“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在这种理念下,教师崇尚钻研教材,视教好教材为教学艺术。以“猴子竞食”的试验做形象阐释的话,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类似于准备猴子这个实验品的饲养员,面对实验对象,如何给他们“填充食物”是第一目标,即让他们吃得多、消化得好、养得健康,以最佳状态参加高考系最终目标。这里,学生所要做的就是增强自己的胃口和消化功能,不断茁壮成长,蓄积能量。诚然,如此日积月累的“喂食”和“取食”必定也有所得———教师尽责,学生适应高考,取得高分而金榜题名也是可能的。但是,高分低能的教学思路早被新课改的思潮拍在了沙滩上。回顾第三个房间猴子取食的过程:猴子先从底层开始,再向上面架子继续取食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获取过程;要吃到最高层的食物,需要猴子之间相互协作,获取足够食物的过程。这个过程在这种设置下应该是顺理成章,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努力,使得猴子取食技能不断提高的过程。我合理联想: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是使其“课程的价值追求,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核心的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强调教学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学生有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变死学为乐学好学,才能达到“猴子活蹦乱跳”的教学效果。底层的食物是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上面架子上的食物要获取,则要求有更高的技能和水平,且需要一定的动力。为了吃到最高层的食物,一只猴子托起另一只猴子,跳跃扑食,这是学习中学生间的协作和探究。“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根本任务。不难看出,第三个房子里“猴子竞食”过程,不仅是一个获取食物的过程,更是一个增强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强调猴子自身的体验与提高,发挥了猴子自身的聪明和才智。同样道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从内外因角度讲,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外因,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则从前边所说的“饲养员”的身份,转化为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从“饲养员”到“学者”的转变,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设计者,设计教学环境、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并不断开发课程。教师从台前退到了幕后,从“演员”转变成“导演”。这种转变,是不是意味着教师的角色不重要了?事实恰恰相反,教师并没有滑向教学中心的边沿。相反,教师需要做更多工作,思考更多问题,能力也需要更大的提升。
二、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让“猴子”找到更多“食物”
请注意:在这里,我说的是猴子“找到食物”,不是第一个房间里的“抢食物”,也不是第二个房间里放置太高根本无法拿到的食物,而是第三个房间里从易到难悬挂在不同高度的架子上的食物。“食物不同层次的摆放”将是教学上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爱学、乐学,而且可以化知识为能力。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创设学习环境、整合教学目标、构建互动课堂、转变学习方式、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等等,就如同试验中第三个房子食物的放置,看似平常却独具匠心。首先,注重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环境的外延很广泛,应该包括教师自身、基本教材、学生基础和教学媒体,同时,也应增加情境创设、教学协作、与资源共享等。教学设计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实施环节的顺利进行。环境的设置中我们要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就必须强调学生的自身的经历和切身的体验,使学生既能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又学会举一反三,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其次,教学实施的环节就是构建互动课堂的过程。课堂教学的过程,一定是一名教师坚守的阵地,是教师职责所在的体现,是一位教师成名的教学效果基石。人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四十分钟将是教师厚积薄发的环节,是一个教师为之奋斗所有职业生涯、不懈追求的历程。在实施过程中,不乏教师简单明了的点拨,有深入浅出的讲解,有不厌其烦的答疑,更有学生感性或理性的发言;有超越预定目标之外的欣喜,有即时即兴的合理互动,有意犹未尽的合理想象,还有鼓励与探索等等。教学中交往的气息、平等的对话、和谐的师生体验等让师生共享。“这是一种令人向往的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这种氛围,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以释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一线教师孜孜不倦地不懈追求,持之以恒地伏案备课,所要展示的也不过是这四十分钟凝聚的智慧与创新。再次,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结合自身实际总结学习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改革中,其中有一个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从教学的设计和教学环节的实施,我们不难发现,类似猴子“为了吃到最高层的食物,一只猴子托起另一只猴子,轮流垫底、跳跃着扑食”的这种协作,散发着青春朝气,充满着智慧,更能体现出学生间的友爱与和谐。我们倡导校园文化,注重“师生共同发展”,这难道不是一种难得的共享与发展吗?我想: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所“捕到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重难点,更是生活中的谦让、礼仪与合作。
三、结语
针对国际贸易学院学生的专业制定相应的大纲和质量标准。巩固原有的语法、词汇知识,掌握基本的商务词汇与商务概念知识;在商务交际情景中训练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将语言技能与商务技能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强调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同时,大学英语教学应辅助学生的专业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简单了解国际商务的现状,以达到学习英语、提高商务交际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成为适应职场和实际需要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改革教育方法和手段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相关材料应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同时,教师也应认真研究教材,结合所教授学生专业,适当增补教学内容,以商务内容为载体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既能提高学生兴趣,也能帮助教师提高相关专业知识。以网络多媒体教学为载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型的教学方法以及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得意提倡。
三、改革育学评估体系
期末考试的试卷也要具备国际贸易专业特色。各个题型的设计,如词汇、阅读、翻译、写作等都可以围绕国际贸易专业的相关内容。过程性评估:包括平时提问、单元测试(平均每单元一次)、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及课堂表现等占期末总评成绩的30%。终结性评估:通过期末考试进行,考试形式包括笔试和口试,共占期末总评成绩的70%。试卷统一命题,从试题库中抽取组卷,考试内容要求覆盖面广,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约占60%,综合应用能力考查约占40%。词汇、句法、阅读、完型填空、短句和段落翻译、写作等涉及商务英语相关内容。学期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口试(10%)+期末考试成绩(60%)。平时成绩由笔头作业,口头作业,听写,背诵以及单元测试等项构成。
四、注重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两门课程的相关性
大学英语的教学应该为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两门课程应该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两门课程应该具有相关性和连接性。大学英语教师应对专业英语教材有所了解,并懂得国际贸易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并有意识的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尽量涉及学生的专业知识。讲授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师应该虚心向国际贸易专业英语教师学习专业知识,专业英语教师也应向大学英语教师学习教学方法,讲授经验。
五、注重开展适合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第二课堂
1.1学生缺乏动手能力
大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掌握一定技能的人才,但现有教学体制没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并不强。例如学校开展“网页设计大赛”,只有小部分学生水平较高、构思新颖,设计出出众的作品,但大部分学生因为缺乏实践,甚至不会按照流程制作一套完整的网页。这就表明了我们的教学存在问题,只注重讲授理论知识,不注重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差,不会实际操作。
1.2教材没能跟上时代
计算机从产生至今时间较短,只有几十年,但发展速度很快,已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知识不断更新。这就给计算机所用教材带来一个严峻的问题,相关教材的编写速度赶不上知识更新速度,计算机内容每两至三年就全面更新一次,这就导致了理论严重脱离实践。教师所讲的知识大多数是旧的知识,这些知识面临淘汰,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新奇感,觉得它们对今后的工作没有太大的作用,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1.3没有合理使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
在教学中,大部分计算机课程都运用多媒体,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不合理使用多媒体资源反而会降低教学效果。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效果,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很少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过快切换课件内容,没有突出重点难点,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机房都连接了因特网,可以方便地上网。在教学中,为防止网络不良信息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担心学生迷恋网络而影响正常的学习,使得教师不敢随便地使用网络资源,无法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2.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途径
2.1明确培养目标,选择合适教材
大专院校教材的选用曾偏向本科教材,理论性强但缺乏实用性、操作性。学生开始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来接触计算机各种专业知识的,但是随着课程的深入,一些繁冗枯燥、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令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我们是大专院校,不是要将学生们培养成为计算机领域内的尖端人才,而是让他们成为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在选择教材方面遵循“理论够用,实用为主”的原则,突出实践与技能训练,以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为重点。比如对于应用软件多讲应用、多自学、多实践;网路方面,局域网与因特网已成为现代计算机环境的必要组成部分,理论联系实际,它们的正确使用和简单维护是重点内容。
2.2精简理论,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足够的实训课时
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上机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许多学生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通过上机操作便可迎刃而解,计算机课的教学成果很大部分体现在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上。有些教师认为上机是同学们自己的事,只要照实验书本操作即可,教师只等同学提问答疑。其实不是这样,学生会做,并不等于熟练,为了提高熟练程度,实验课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上机任务。期间教师应在同学之间来回穿梭发现问题并加以辅导,下课前开始检查作业,同时应做好记录作为平时成绩。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这样,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同学都会按时上机并完成作业,有助于提高和巩固知识的掌握。在组织学生上机的实践过程中,还要适当地设计一些大型的作业,有目的地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成功中享受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从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角度考虑,实践教学还应与相应专业的职业岗位资格证书结合起来。在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中,应结合程序员、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专业证书的获得进行实践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不仅能取得毕业证书,而且能获得计算机职业岗位的多种证书,既提高了高职学生的岗位适应性,而且使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以强化。
2.3加强综合实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训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综合实训,可以建立多方面知识的联系,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训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多门学科知识,运用多种实验原理和测试手段,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步骤,以达到提高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综合实践能力而设置的大型实验。综合实训可以是某一计算机信息系统下子系统的模块设计与开发,也可以是某个网站开发与网页制作等。学生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训可以提高检索信息、数据分析与数据处理、系统需求分析以及寻求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但目前的大专院校中,这方面的训练太少或者安排综合实训的时间太短。其实,可以在第四、五学期,针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安排一些相关的综合实训。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设计开发能力、专业岗位的适应能力等。
2.4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所谓创新能力,是指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新问题、善于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闪光点。创新是21世纪人才的本质特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创新能力对于将来要在现代化建设第一线发挥作用的大专院校学生来说,更是必须加强培养的一种重要的实践能力。如果每个人都在他最感兴趣的领域和有灵感的方向上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那么社会必将获得好的发展。如果大专院校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树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空间,那么就会培养出具有高职特色、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5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变注入式、封闭型的教学为启发式、开放型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其次,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再次,对学生鼓励为主,学生都希望体现自我价值,自尊心较强,希望受人尊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在教学中通过打字比赛、编程比赛、排版比赛等形式来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传统的教学手段大都用黑板教学,板书时间长,传递给学生的信息量很低,对学生的五官刺激有限,教学效率也不高,特别是在讲授抽象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或介绍图形化的窗口式软件时,显得力不从心。为此,应针对一些抽象的理论内容开发实用的多媒体CAI课件,运用形象的配音动画等技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还可在多媒体教室和电化教室,利用先进的现代教学设备,加快学生接受速度。另外,加快建设学校的校园网,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式教学系统,也是势在必行。
2.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水平
与其他课程相比,计算机课程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因此,教师的知识更新尤显突出。高职教师一般授课班级较多,在重复的教学中自身水平也不可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对一些新理论、新软件也缺乏时间去学习、进修。为此,有关部门应向计算机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以保证计算机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
1.1学生缺乏动手能力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掌握一定技能的人才,实践能力是培养中最重要的能力。但现有教学体制一定程度上沿袭着传统本科院校教学的学术性特点,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做了一定努力,但方法不成熟,落实不到位,没有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导致大部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不强。例如某校开展“网页设计大赛”,真正获奖的学生只是一些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的“粉丝”,这部分学生业余时间大部分都花费在电脑上,他们的设计水平较高、构思新颖。但大部分学生因为缺乏实践,甚至不会按照流程制作一套完整的网页。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教学只重讲授理论知识,不重实践应用的结果。
1.2教材内容与教师知识更不是时展
计算机从产生至今时间较短但发展速度很快,这就给计算机所用教材带来一个严峻的问题,相关教材的编写速度赶不上知识更新速度,计算机内容每两至三年就全面更新一次,这就导致了教材的理论严重脱离实践,与实践运用之间脱节。导致知识陈旧无用,学生认为没有学习的价值,因而学习态度不积极。教师不重视新技术的学习,知识更新慢,缺乏编写校本教材的能力与积极性。所以,在课堂上教师难得讲解新知识,一味地照本宣科,结果是理论性过强,甚至有的新知识教师自己都不会操作。同时,教学方法落后,课堂以讲解为主,学生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了解,教学方法不对症,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1.3没有合理使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
在教学中,大部分计算机课程都运用多媒体以提高教学效果,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效果,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很少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过快切换课件内容,没有突出重点难点,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计算机早已经进入了网络化时代,单纯的计算机单机技术已经相当落后及狭隘。但是我们的教学基本上以单机技术教学为主,网络资源随着在社会实践中成为计算机技术的主流,但是在我们老师的课堂中甚至处于杜绝状态。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机房都连接了因特网,可以方便地上网。在教学中,为防止网络不良信息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担心学生迷恋网络而影响正常的学习,使得教师不敢随便地使用网络资源,无法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2.提高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实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2.1明确培养目标,选择合适教材
目前,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材缺乏职业院校的特点,基本上是本科计算机教材的改编,理论性强但缺乏实用性、操作性。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主要目的在于运用而非进行开发研究,所以操作技能是最主要的目的。目前,随着课程的深入,一些繁冗枯燥、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令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该明确:职业院校不是要将学生们培养成为计算机领域内的尖端人才,而是让他们成为应用型人才。在选择教材方面遵循“理论够用,实用为主”的原则,突出实践与技能训练,以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为重点。比如对于应用软件多讲应用、多自学、多实践;网路方面,局域网与因特网已成为现代计算机环境的必要组成部分,理论联系实际,它们的正确使用和简单维护是重点内容。在目前教材体系没有大的改编的情况下,我们要学会去自己选编教材,从各种资源中选取一些具有实用性的教材内容,积极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针对学生的专业以及就业的需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学习的实效性。要加大选修课程的开始力度,根据专业技术的发展、学生个性及就业岗位的需要,在不同专业分别增设了单片机应用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Flssh、Web数据库开发、、JAVA集成环境开发、C#、电子商务等新的专业方向课程和选修课程。
2.2加大实践课时比例,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足够的实训课时
要调整计算机教学中理论讲解与实践动手学习的比例,让实践教学成为主体。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如果没有实践的操作这些知识极难形成技能,而且很多技能只有在学生自己摸索的基础上才能够理解这些操作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知识要在实践中印证、加深,很多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方可迎刃而解。学生会做并不等于熟练,为了提高熟练程度,实验课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上机任务。必须把学生上机操作实践纳入到自己的管理与指导工作中来,不能把实践学习简单地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我训练并不现实。在实践训练中,教师还要做好作业的检查与督导工作。有压力才会有动力,科学的学习评价有助于提高和巩固知识的掌握。在组织学生上机的实践过程中,还要适当地设计一些大型的作业,有目的地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成功中享受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从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角度考虑,实践教学还应与相应专业的职业岗位资格证书结合起来。在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中,应结合程序员、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专业证书的获得进行实践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不仅能取得毕业证书,而且能获得计算机职业岗位的多种证书,既提高了高职学生的岗位适应性,而且使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以强化。建立包括“实验、实习、设计”三种形式和“校内、校外”两个方面的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
2.3加强综合实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训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综合实训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多门学科知识,运用多种实验原理和测试手段,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步骤,以达到提高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综合实践能力而设置的大型实验。综合实训可以是某一计算机信息系统下子系统的模块设计与开发,也可以是某个网站开发与网页制作等。学生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训可以提高检索信息、数据分析与数据处理、系统需求分析以及寻求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但目前的大专院校中,这方面的训练太少或者安排综合实训的时间太短。其实,可以在第四、五学期,针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安排一些相关的综合实训。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设计开发能力、专业岗位的适应能力等。
2.4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创新能力对于将来要在现代化建设第一线发挥作用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必须加强培养的一种重要的实践能力。职业院校的教学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树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专业基础,遵循“合理选择(整合)、梯度深化、有机组合”的原则,提供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空间,培养出具有高职特色、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计算机技术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发展速度日新月异。我们要认识到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不可能在进一步面面俱到,要根据学生的意愿与爱好,激发学生选择自己的计算机技能上的“长项”,鼓励学生在个别领域实现更深的发展如“网页设计、编程、动画设计”等等,这些只要学生有兴趣就不要拘泥于专业限制,实践案例证明:一些对某项计算机技术非常感兴趣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达到较高的专业水准,这对学生未来的就业非常有意义。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自我发展并给一定的机会让其自我展示或者承担一些有意义的任务,培养学生的长项;还可以让学生组成一些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或者合作完成某项任务,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的长项能够得到激发与培养。可以通过以职业技能需求细化分析为依据,构建课堂、网络厂商应用平台、校企结合(订单教育)的教学环境,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协作、应用实习与课堂教学并重的方式来实现教学内容。尝试实施“多证制”,指学生只有取得毕业证和至少一项认证后方能毕业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学生获得计算机专业证书。
2.5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兴趣在计算机的学习中作用非常大,一些有兴趣的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有着“粉丝”般的“发烧”热情;自主性的学习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激发学生在计算机技术上的个性与选择是保护激发兴趣的基本条件。所以我们首先要变注入式、封闭型的教学为启发式、开放型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再次,对学生鼓励为主,学生都希望体现自我价值,自尊心较强,希望受人尊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在教学中通过打字比赛、编程比赛、排版比赛等形式来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传统的教学手段大都用黑板教学,板书时间长,传递给学生的信息量很低,特别是在讲授抽象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或介绍图形化的窗口式软件时,显得力不从心。为此,应针对一些抽象的理论内容开发实用的多媒体CAI课件,运用形象的配音动画等技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还可在多媒体教室和电化教室,利用先进的现代教学设备,加快学生接受速度。另外,加快建设学校的校园网,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式教学系统,也是势在必行。
2.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水平
当前,我们的计算机老师虽然都是一些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专业人才,但是因为长期从事教学工作,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反而逐步荒废,甚至一些研究生毕业的老师在计算机操作上不及一些培训班学员的操作技能,在实践中解决不了一些简单的问题。这导致这些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拘泥于理论讲解,忽视基本实践,在教学中无法解决学生提出了的实际问题,教出来的学生更是不懂得操作与实践。另外,很多计算机老师缺乏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对教学方法与新课程理念的把握严重不到位,教学方法简单、教学基本功很差,语言缺乏魅力。导致课堂枯燥无味,学生昏昏欲睡。这对计算机的教学工作非常不利。为此,有关部门应向计算机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以保证计算机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有计划、有规模地送年青教师去高校进修研究生课程;根据教学需要,制定短期进修的计划,派教师带任务去高校就某门课程或某类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同时提供政策从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任教,鼓励年青教师进实验室,定期派年青教师去工厂企业锻炼。通过有计划的培养,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特别是实践教学水平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3.结束语
1.1老师重视程度不够
一本好书对人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但现实中许多语文老师往往过分关注教材中课文的内容,对文章进行分段和中心思想的总结,然后提出一些文章中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这样的方式的确也在引导学生去阅读,但却显得枯燥乏味。同时,因为许多学生都会去买参考书,在参与阅读教学时,自主学习、思考的意识也不强烈。
1.2学生对于课堂阅读教学的兴趣不浓
大部分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不是很高,而有些学生的阅读兴趣则更多地来自课外,虽然有些老师也有意维持学生们的好奇心,但由于不少老师缺少一些阅读教学的策略,当然也就无从谈起激发学生们兴趣了。
1.3学生基本语文素养欠缺,老师指导成效不高
阅读文章的过程难免会遇到生僻字,或者历史背景、常识等等,这些都会对阅读的理解、中心思想的把握造成困扰,这就体现了预习的重要性。但由于许多学生预习的意识不强,而老师这方面的指导也容易不到位,即使要求了学生预习,但由于检查不及时,也很难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2我国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2.1让学生带着兴趣阅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对于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热爱和兴趣更是带领小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重要指示灯。所以在阅读教学上,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至关重要。老师可以针对这一特性,运用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更活泼的教学方式、传道授业。例如,对于人物角色比较鲜明的文章,可以让学生们分角色朗读,还可以让不同学生挑战同一角色朗读,看看谁更能领会角色的感情。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能让学生有努力做到最好的竞争意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激励机制在课堂教学的有效利用也会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老师在学生们心中的意义有时甚至超过了家长,老师的鼓励会让学生对阅读更有信心也更有热情,并不断在被激励的方面努力。
2.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在教学里,让学生掌握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此老师应该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老师可以通过情感的牵动促进学生阅读。例如在讲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前,老师可以先问问学生们“为何而读书”,从而引出文中少年时期的是如何回答的,营造出情感上的氛围。同年龄段的少年抱负和胸怀,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唤起了感情上的共鸣,这种情感认识有利于阅读的理解,并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学生愿意主动阅读,除了兴趣还需要相应的阅读能力。我国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语文素养有限,在阅读时候碰到不懂、不明的地方在所难免,这就需要主动预习。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帮助学生顺畅地阅读、更好地体会文中情感,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3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好的习惯能让学生受益终身,不但对现阶段的阅读教学有重要作用,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2.3.1善用工具书的习惯
在阅读的基础阶段,学生受到年龄、学识的限制,在阅读过程中难免遇到生僻字和难以理解的词,如果没有及时解惑,很可能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后续阅读造成影响。因此,用好工具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阅读,老师也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
2.3.2读写思并重的习惯
阅读是接受信息的过程,学生可以在不懂的地方或者认为很重要的地方进行标记,思考并写下所想的,也可以对文章中的好句子进行摘抄收集。这样在阅读过程中既锻炼了写作,也积累了素材,能很好地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2.3.3专心默读的习惯
作为我国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默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老师可以为学生创造默读的环境和机会,培养其专心默读的习惯。
2.3.4有目的性阅读的习惯
做事有目的性,能帮助我们更有条理性地处理事情。阅读也是一样,当我们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将更能提高阅读的效率。例如,以理解积累为目的,可以精读;以欣赏为目的,则可以朗读。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