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7 18:04:3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全国教育技术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之一。教师专业学习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信息技术工具的出现,教师专业学习的形式、方法、模式等等都在发生着显著变化。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和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定于2011年10月18日.2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第二届全国基于网络的教师实践社区COP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教师专业学习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会议旨在汇聚全国各地学者、教育工作者、一线教师及校长,分享有关教师专业学习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的创新。
本次会议将设置真实生动的“现场研究课”、“专家报告”、“教师沙龙”、“校长论坛”和“圆桌会议”等多种高互动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我们诚挚地邀请全国各地的学者、教师培训机构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工作者、中小学教师及校长参加会议。本次会议规模约为300人。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承办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协办单位:深圳市巨龙科教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会议日期:2011年10月18日报到,19日.20日开会,21日
为教育考察
会议地点: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
会务费:700元,大会统一安排食宿,食宿费自理。
会议网站:省略/colo/
大会微博:新浪http://weibo.省略/TOPIC_teachtrain
秘书处联系方式:
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联系人:张敏霞
电话:010-68902177 Email:zhangminxia01~
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联系人:张静然
电话:010-66490924 Email:amyet@126.COIll
征文要求
本次会议将征集以“教师专业学习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为主题的学术论文,主办方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将被录用的论文收录进会议资料光盘。凡被评为一、二、三等奖的优秀论文,会议将颁发获奖证书及奖品,并择优推荐获奖论文参加大会交流,同时还将向核心刊物推荐获奖。投稿截止日期延长至2011年9月20日。会议针对8月31日前已经投稿的论文,会及时进行评审,并将于9月10日左右通知论文作者其评审结果;对于9月1日.9月20日之间的投稿,会议将于9月30日左右通知作者其评审结果。
论文征文主题包括,但不仅限于此: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新方法与新模式
新技术支持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
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
新技术新方法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
数字化校园环境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专业发展故事讲述:我所亲历的新的教师学习方式
本次会议只接受在线投稿,投稿方法请浏览大会网站(省略/cop/)之“论文投稿”页。论文以4000-6000字为宜,须有150字以内的摘要及3―5个关键词。所有投稿均只接受doc格式,格式编排详见“资料下载”中的“第二届COP学术研讨会论文模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强调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给中小学校长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学校快速协调发展,带领教师团队从优秀迈向卓越,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创新应用。这些已成为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更好地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决定联合举办“全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与数字化校园发展高峰论坛”。本次论坛将紧紧围绕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与数字化校园发展的主题,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的提升和数字化校园的创新应用等。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论坛主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
承办单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
二、论坛内容
1.特邀领导、专家报告
2.全国名校长报告
3.与会代表围绕“教育现代化与教育信息化”、“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学校发展”等专题互动交流。
三、论坛参加对象
中小学专业委员会各协作研究会领导及有关会员单位和个人,各地教育局主管信息化领导、教育科研单位、电教馆(信息中心)负责人;各级各类学校校长,主管信息化的副校长,教科研中心、信息中心主任;学校信息化教学骨干教师;征文获奖作者。
四、论坛时间、地点
本次论坛定于8月中旬在北京举办。具体时间、地点将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省略.cn)上。
五、论文征集
本次论坛将围绕主题举行论文有奖征集活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省略.cn)。
六、其他事项
1.会务费:680元/人(含会务费、餐饮费、资料费),住宿费自理,食宿由论坛会务组统一安排。
2.报名时间、方式:截止时间为2010年7月20日。报名可通过电话咨询报名、邮件回执报名。
[关键词] 协同创新; 教育技术学; 特色专业; 人才培养; 模式; 推动与示范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徐福荫(1944—),男,广东广州人。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电视与信息技术教育研究。E-mail:。
一、课题提出
为了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需要,自2010年开始,我国从小学到高中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因此,急需大量信息技术教育人才。教育部在2004年颁布了我国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即《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标志着教育技术能力成为信息时代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在此背景下,教育技术学专业师范生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问题:(1)未能很好融合校内资源和校外创新力量,协同创新培养本专业师范生;(2)未能适应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需求,培养本专业高素质复合型的师范生;(3)本专业师范生教育实习模式存在“重常规教育实习、轻顶岗教育实习”的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充分发挥作为我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教育部第一批本科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的优势,从2007年起以培养优秀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为目标,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了大批能够胜任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育技术学专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我国同类型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推动与示范作用。
二、指导思想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坚持协同创新理念,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培养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1. 坚持协同创新理念,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机制壁垒,促进人才培养各种要素与资源汇聚融合,借鉴与超越国外经验,创建我国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学本科特色专业。
2. 遵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规范(征求意见稿)》(2010)、《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0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2004),结合中国国情、社会需求、科技发展,创建教育技术学特色专业的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
3.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启动“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4号)的要求,针对社会需求和教育发展趋势,与教育部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基础教育部门、中小学校、电化教育馆、电视台、IT企业等部门共同研究课程计划,制订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4. 聚合资源,有机融合校内资源和校外创新力量,创建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五个三结合”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5. 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校内专任教师到基础教育部门、电化教育馆、中小学校进行交流实践;建立行业人员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建立教师发展的常规机制;形成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
6.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加强师范生技能培训与信息技术动手能力培养,建立学生到基础教育部门、中小学校、电化教育馆、电视台、IT企业等实践基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实践实习机制与考评机制。
三、实施方案
通过“提问题、搞调研、定目标、搭平台、建模式、出机制”的技术路线,有序地开展本特色专业的各项建设工作。
1. 开展需求调研,确定培养目标和规格
广泛调研了信息技术领域发展趋势、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国家教育宏观政策导向、中小学校对优秀信息技术教师的人才需求,从而明确教育技术学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确定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2. 研制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与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用人单位、行业协会等,共同研究制订适合信息时代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课程改革、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3. 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加强教材建设与双语教学
注意课程内容与实验内容更新,充分反映本专业的新发展、新要求。优化课程结构内容,建设课程教材与优质资源,加强国外优秀教材的引进和使用,提升双语教学质量。
4. 搭建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平台,改革实践教学
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高校、用人单位、行业等参与的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统筹协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完善实践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优化教育实习环节,探索多元化的教育实习模式。
5. 改革教师的培养使用机制,提升质量
培养与引进并重,制定吸引、培养和激励人才的措施,优化队伍结构,建设一支适应本特色专业需要的创新型师资队伍。
四、创建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
专业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突破师范生培养机制壁垒,有机融合校内资源和校外创新力量,积极推动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与国内高校、研究机构、政府教育信息化部门、地方中小学校、IT企业、国外高校的合作,创建高素质复合型师范生培养协同创新平台(如图1所示),相互拉动、整体加强、共同发展。
1. 开展院校协同培养,充分实现学术资源共享
选择教育技术学科有影响的国内高校,实施校际合作计划,搭建院校协同培养平台。(1)学生交换。如派出陈虹妃等赴陕西师范大学学习,接收西南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同学前来交换学习。(2)师资建设。合作开展师资建设。交流借鉴,如学院与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开展教授互聘。(3)科研合作。就本学科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大课题合作研究、互通学术信息、联合举办高层次学术会议。(4)教材开发。联合兄弟高校建设高质量的专业教材。
2. 开展院所协同培养,吸纳教育技术学科前沿成果
加强与各类教育信息化研究机构的专业人才协同培养:(1)机构合作共研,共同解决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种实际问题;(2)师范生参与研究,增加师范生参与研究的机会,提升研究意识和能力,如与协同教育研究院、学院远程教育研究所、信息传播研究所、教育技术研究所合作,给师范生提供参与科学研究的平台。
3. 开展院政协同培养,支持地方教育信息化建设
加强与各级地方政府教育职能部门的专业人才协同培养。通过与电化教育馆、教育技术中心、教研室合作,锻炼和培养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例如,与广东省电化教育馆合作开展了《教育信息化促进广东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与广东省中山市、肇庆市合作建立了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顺德区以及广州市天河区等地教育局合作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项目。
4. 开展院地协同培养,支持中小学信息化教学
加强与中小学校的专业人才协同培养。(1)指导一线教研。本专业教师主动参与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等教学研究,提供指导。(2)学生跟岗实践。结合用人单位需求,锻炼和培养专业人才。如通过导师带队,派遣研究生、本科生到当地教育部门、中小学校进行实习观察、跟岗实践等,提高了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上岗能力和就业地区覆盖率,促进了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
5. 开展院企协同培养,增强师范生的媒体制作与技术能力
与IT企业、教育电视台合作,协同培养师范生的媒体制作与技术能力。例如,本专业和广东省惠州市TCL集团签订了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合作协议,创建创新实践培养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与广州远程教育中心签订建立广东数字教育研究院的合作框架协议;与广州联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产学研基地,为推动广东省教育信息化进程服务。
6. 扩大国际交流协作,拓展学生的专业学术视野
通过多元渠道吸取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质量。(1)专家讲学,如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技术教育应用部主任苗逢春博士等为本专业兼职教师进行授课;(2)师资进修,如组织黄昌勤、穆肃、况姗芸等一批年青骨干教师赴欧美等国进修;(3)学习交换,如派出师范生分别赴韩国汉阳大学、新罗大学,美国俄亥拉荷马州中部大学、恩波利亚州大学等开展短期实践、交换学习等;(4)双语授课,如归国博士赵建华开设了“计算机辅助教育”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等。
五、创建“五个三结合”协同创新教育技
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以培养优秀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为目标,全方位改革师范生培养方案,创建了“五个三结合”协同创新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三结合,更新课程内容结构
设置与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方案
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的课程设置(如图3所示),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 三结合,开展教学改革。(1)更新课程知识。综合前沿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使课程设置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紧密关联。例如,徐福荫、胡小勇教授参与编写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材《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把教材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之中。徐福荫教授主编了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的《全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培训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徐福荫教授主讲“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把实验教材内容融合进本专业课程中。结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设置的课程模块要求,本专业相应开设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人工智能概论”等课程;结合基础教育开展机器人竞赛要求,开设了“机器人原理”等课程。(2)注重能力培养。根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要求,以“以生为本、知行并举”教学理念为指导,设置本专业课程群和实践创新训练体系。(3)开设人文类、科技类、创新训练类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和求实创新意识等。
2. “课程实验、校内实践、校外平台”三结合,搭建实践教学体系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搭建了“课程实验、校内实践、校外平台” 三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1)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建立基本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的“三类型、五层次”实验教学模式,开放、探究、任务驱动型的实验教学方法,将科研成果融入实验内容;开展实验教材建设。(2)校内实践创新体系。导师制指导学生科研,为学生毕业设计、课外科研、竞赛类立项和自主开展创新研究型项目提供支撑,建构了校内实践基地,提升实践教学质量。(3)校外平台扩展体系。建立基础教育部门、电化教育馆、电视台、企业等校外实践基地。例如,与广东省中山、肇庆等地合作建立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与广东士丹尼电脑动画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动漫制作实验室,为学生创造校外学术交流的机会等。
3. “创新实验、课外科研、专业竞赛”三结合,强化创新技能训练
开展“创新实验、课外科研、专业竞赛” 三结合的创新技能训练。(1)创新实验。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为载体,组织本科生开展创新实验,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课外科研。通过导师提供选题,组织本科生在课外进行科学研究活动,促进学生对学科研究方法的理解,加深学生对学科应用实践的认识,及早进入学科前沿。(3)专业竞赛。开展大学生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师范生技能比赛、DV作品大赛等系列专业竞赛,找出技能竞赛与课程教学的结合点,建立课程教学与专业竞赛、创新能力培养相对接的机制,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4. “科学编队、顶岗实习、专项训练”三结合,优化教育实习环节
针对如何将本专业师范生职前培养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要求有效衔接的问题,坚持时长一学期的教育实习,开展“科学编队、顶岗实习、专项训练” 三结合的教育实习模式。(1)科学编队。一种是统一编队,选拔优秀教师带队组织师范生成立实习队伍,在中小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实习,倡导异质分组,特长互补;另一种是混合编队,将本专业师范生与其他专业师范生组队,委托实习学校全面指导,促使学科互补,形成良性循环。(2)顶岗实习。将常规教育实习拓展为多种方式相结合的顶岗实习(如图4所示),分别与经济发达地区(广东省中山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广东省肇庆市)、我国西部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教育部门合作,开展用一至二名本专业师范生顶替一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岗位,将教师置换进行脱产培训。(3)专项训练。在实习过程中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所要求的“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四个维度,以及信息技术教师的能力要求设置实习内容,通过完成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班主任、科研调查、校园信息化建设等专项任务,全面提升本专业师范生的职业技能。
5. “专业导师、实习导师、论文导师”三结合,创新本科生导师制
从师范生入学到毕业,建立了“专业导师、实习导师、论文导师”三结合的本科生导师制,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导师指导。(1)专业导师。在校期间,学生以小组(4~6人)形式由院系分派导师,全程参与学生培养,负责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学业指导和非学业帮助等。(2)实习导师。教育实习实现“双导师制”:校内导师由专业导师兼任或其他老师担任,校外导师则由实习学校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职业道德好的教学骨干担任。学生在实习单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由校外导师进行考核评定,再由实习学校加以确认。(3)论文导师。实行师生“一对一双向自愿选择”和“一人一题”的办法,选题来源多样化,包括结合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提供选题、学生在实习实践中发现选题、师生共同协商提出选题等。
六、成果创新点
1.创建了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为国内同类专业首创
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突破本专业师范生培养机制壁垒,有机融合校内资源和校外创新力量,积极推进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的院校协同、院所协同、院政协同、院企协同、院地协同、国际交流,创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从而,相互拉动、整体加强、共同发展。
2. 创建了“五个三结合”协同创新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内同类专业首创
以培养优秀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为目标,全方位改革本专业师范生培养方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三结合,更新课程内容结构;“课程实验、校内实践、校外平台”三结合,搭建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验、课外科研、专业竞赛”三结合,强化创新技能训练;“科学编队、顶岗实习、专项训练”三结合,优化教育实习环节;“专业导师、实习导师、论文导师”三结合,创新本科生导师制;创建“五个三结合”协同创新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适应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需求,培养本专业高素质复合型的师范生。
3. 创建了“科学编队、顶岗实习、专项训练”三结合的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为国内同类专业首创
将常规教育实习拓展到“科学编队、顶岗实习、专项训练”三结合的教育实习模式。采用统一编队和混合编队两种科学编队方式,分别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西部地区的教育部门合作开展顶岗实习,设置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班主任、科研调查、校园信息化建设等专项训练实习任务。从而满足不同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需求,提升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师范生的职业技能。
七、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 深化教学改革,显著提高本专业师范生培养质量
本成果培养了一批适应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师范生。2007年以来,学生获得113项省级以上奖项,其中2项国际级奖,79项国家级奖;学生就业率高,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受到用人单位好评,促进了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建设。
2. 成果辐射广泛,社会反响好
本成果先后在华南师范大学校内、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经验交流会、教育技术国际论坛暨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全国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研讨会以及东西部教育技术系主任协作会议等学术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介绍和成果推广,国内外同行对本成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福荫.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J].浙江教育技术,2010,(3).
[2] 徐福荫,黄慕雄,张学波,吴鹏泽,黄碧云,付俊.加强国家级信息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促进高素质实践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10,(12):23~27.
[3] 徐福荫.改革开放推动我国教育技术迅猛发展[J].教育研究,2009,(5):3~9.
[4] 徐福荫,黄慕雄,张学波,叶力汉,胡小勇.创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8,(10):39~42.
[5] 秦炜炜,徐福荫.中美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对比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8,(3):100~105.
[6] 刘广,徐福荫.美国专业认证体制与教育技术学专业认证[J].电化教育研究,2007,(7):86~90.
[7] 徐福荫.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32~37.
[8] 徐福荫.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12):28~32.
[9] 黄慕雄,张学波.传媒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机制创新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
2013年给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
首先是“新”。作为教育装备行业的一个新人,开始人生的一件全新的工作,于是乎新的朋友也纷至沓来。粗粗算来,打过招呼、递过名片的各界人士不下几百人,交换思想与真诚的朋友也有数十计,心神相约的好友自然也在志同道合中产生。
其次是“变”。工作变化了,接触的人和事改变了,但最让我感觉应当变的是教育装备工作的思路与方向。也许是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才敢大放厥词:教育装备工作正在发生重大转型,我们要实现教育装备工作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从以建设配置为主要工作内容向以管理应用为主要工作内容的转变、从以保障服务教育教学向引领促进教育教学的转变。
第三是“大”。既然要变则应有大变化,否则也许还未及出手就已经在一片反对声中消失了。大变化,就应当有大视野,要拥有全球化的视角,站在世界科技进步的最前沿,思索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在这样的高度下考虑教育装备的发展,才可把握全局、运筹帷幄。因为,我们干的是一项融汇古今、贯通教育与社会、集聚各界英才的大事业,他人的非议也许有些还是来自我们自我的矮化。当然,2013年最时髦的词—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做好大事业的大视野。
人生风华几十年,每一年都留下不同的痕迹,或喜事连连、或辛酸落泪、或平淡无奇。我的2013,永不磨灭的记忆!
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 后有为主任
中国第一艘航母平台上的作战飞机试飞时,有一个一天红遍全国的镜头:“走你”的手势和场景。回顾2013年的中国教育装备工作,也可以来一个姿势:走你!教育装备。
对于我国教育装备行业的顶层构建来说,用“走你!教育装备”最为关注。2013年教育部成立了“教育装备领导小组”。“理顺体制、建立机制、推动发展”,这三个词可以确切地概括出2013年最高层的举措。它让全国教育装备工作者更坚定了信心,让全国教育装备工作有了更明确的目标,让全国的教育装备事业有了新的希望。
对于全国教育装备的同行来说,用“走你!教育装备”最为温馨。2013年大概是各地教育装备部门有史以来最受重视和最受欢迎的一年。在成都第65届装备展示会期间的“基础教育装备工作创新与教育现代化战略论坛”上,省厅、市局的教育行政领导亲上讲台谈装备,体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眼里已经有装备事业了。以4月初在成都举办的“第三届城市教育装备合作与发展论坛”为标志,各城市教育装备部门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已经开始让装备的学术交流和工作交流融为一体,让一线的校长与装备工作者互动起来,教育装备的专业化已经起步。北京、成都和南京三城市的装备工作协同创新“京都协议”,谱写了不同城市装备工作交流合作与共同创新的新篇章。“交流学习、变革创新、共同发展”,大概可以作为2013年全国教育装备工作的主题词了。
对于南京教育装备事业来说,用“走你!教育装备”最为激励。南京教育装备以“务实、扎实、求实”为本。2013年在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深化革新了市区两级的装备工作机制,市级突出了“宏观管理、业务指导、专业服务”的职能,以“示范引领和创新实验”为目标,推动着全市装备的发展。区级突出了“规范管理、专业做事、勤优服务”的要求,以“推进均衡和促进发展”为本职,提升着装备对教育发展的贡献。2013年南京教育装备业绩继续刷新历史,全年采购装备量达4.5亿元。全年工作可以用“忙累、突破、变革”三个关键词来概括。
走你!教育装备,2014载着“中国梦”起航。
北京市外事学校 田雅莉校长
2013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这一年,我与全校师生一起走过。回顾一年的工作,有艰辛也有收获。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方面,着力于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师生创建现代化的学习和教学环境,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资源在手中。为更好地利用我校的移动图书馆,为全体教师进行了移动图书馆的使用培训,图书、期刊、学术视频等丰富的数字资源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便利,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搭建了桥梁。学生和教师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浏览和阅读这些资源。
(2)互动新尝试。鼓励教师尝试新型互动教学模式,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数学教研组开展了iPad教学的专题教研活动,数学、花艺等科目已开始应用iPad教学,这些都是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新型互动教学所进行的有益探索。
(3)课程在云端。转变教师观念,未来的课堂与课程在网上、在“云端”,实施学校资源库和网络课程开发项目,取得显著成绩,我校参赛作品《咖啡制作多媒体仿真》荣获第十七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中等职业教育组课件一等奖。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新技术、新手段层出不穷,我们仍在不断探索和推广各类教育信息化应用项目,提升我校信息化应用的水平和层次,全力构建数字化教学支撑体系。
南京市人民中学 陈仲翔校长
在即将过去的2013年,我校在创建“智慧校园”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可用三个关键词概括:
(1)高端(数学实验室)。2013年我校建成并投入使用了数学实验室,这是以图形计算器为核心,集PC、投影、传感器、课堂管理软件、教学云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端实验平台,它不仅能满足师生进行各类数形结合的探究,直达数学本质,还能为探究与数学有关的其他学科(物理、化学、生物)的探究实验活动提供支持,从而提升学生对于数学本质的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升把数学应用于理化生等基础学科的能力,能更好地洞察数学原理,建立充满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2)便捷(交互式多媒体教室)。2013年我校正式启动了恢复女校的建设项目,学校的校舍、功能教室以及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的规划均以女性特点为基础,目前我们设计为普通教室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室系统,集交互式电子白板、短焦投影机、多媒体电脑、数字展示仪、音响系统和无线网络设备于一体,不仅让师生远离粉尘环境,更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全方位互动。
(3)上档次(无线学习终端)。无线网络技术是当今网络时代的主流技术,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无线学习终端也将成为教育技术装备发展的主流。我校在恢复女校的建设规划中还考虑引入无线学习终端设备,其实我校数学实验室使用的图形计算器就是一种无线学习终端,但它目前只适用于局域网环境下,而真正的无线学习终端还可以应用于互联网上,有助于推动微时代的微课程建设,冲破教室的局限,实现课堂的翻转。
学校以恢复女校为契机,将打造全新的“智慧校园”,让现代技术装备最大限度地为师生服务。
太原第五十七中学校 李明校长
我的2013年可以简单地用3个词来形容:“学习、充实、欣慰”。
“学习”是指在2013年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件精神等,武装了头脑;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到新绛中学参观学习“新课改”模式,开阔了视野,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了本校的“学—展—导—练(测)”的课改新模式,并在全校贯彻落实。
“充实”是指按照教育局的工作安排、学校的工作计划,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虽然很忙碌,但是很充实。
“欣慰”是指一年来学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工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学校操场也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修整一新,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和工作环境。
2013年的教育装备有了很大的发展,设计与技术教育将迎来新契机。3D打印技术是一项高新技术,开始被引入到教育教学中,随着3D打印知识的普及,桌面级3D印刷技术能迅速地把学生设计出的产品打印成三维模型,他们可以握在自己手中评估和测试,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有利于提升我国工业产品的研发创新水平,有利于加快创新型国家体系建设。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一幼儿园 朱继文园长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新科技装备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中。我园实施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积极开展数字技术环境下的教育科研活动。2013年我们注重通过数字化环境来实现和优化人机、师幼、幼幼之间的多维互动。
(1)通过虚拟对话系统,实现人机互动。我园设计并安装了先进的数字化虚拟人声对话、虚拟拍摄系统。教师经过采访、调查将幼儿感兴趣的、适合幼儿了解的阅读资料和图片储存在虚拟计算机中,孩子们可以自由操作,满足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求知欲望。虚拟对话让幼儿与屏幕中的作家、作者进行对话,在“一问一答”中了解绘本内容、作者信息等,使幼儿在人机互动游戏中对作品、作家、阅读小常识等相关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虚拟拍摄可以帮助幼儿实现成为摄影师的愿望,帮助“客人”化妆,在电脑中选择各种风景图片,立刻把照片打印出来送到“客人”的手中,让孩子们感受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备为大家带来的方便与快捷。
(2)利用互动反馈技术,优化师幼互动。5月,我园投入应用了互动反馈技术,在中、大班进行实践。互动反馈技术被孩子们称为“按按按”小玩具。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幼儿在“按”的动作中将思维外化,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清晰地了解幼儿所想,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下一个环节的教学策略。使用互动反馈技术能巧妙地解决“师少幼多”所造成的教学死角问题,优化了师幼间的互动。
(3)使用多点触控互动桌,完成幼幼互动。多点触控操作互动桌是一种更加先进的电子产品,它能够实现6名幼儿同时操作,进行多人协同学习,非常适合大班幼儿操作学习。合作式学习是当下儿童都比较缺少的一种学习品质,所以,我们将数字化的电子设备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幼儿协同学习的能力。多名幼儿同时操作,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让幼儿间的互动更加自然、有效。
我们通过数字化环境的创设提升了教师的信息素养,为教师的研究提供了足够的空间,通过实现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的数字化,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相信小小的“科学家”将会在这里诞生!
广东广雅中学 谢晗馆长
岁月易逝,阅读永恒。回首即将远去的2013年,感叹工作艰辛的同时,看着图书馆内络绎不绝的读者和一沓沓还回来的图书,心中的满足感不禁油然而生。“推广阅读、实践阅读、坚守阅读”是我全年工作的主轴。
阅读是体现图书馆装备价值的主要方式。面对纷繁复杂的出版市场和良莠不齐的各类图书,为了保证馆内的图书质量,发挥图书馆的办馆效益,今年我馆采用“网络实时采购+批次采购+校友赠书”的立体渠道,有效优化了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大大激发了师生读者的阅读热情,极大提高了图书馆的办馆效益。2013年读者到馆率达100%,实现了校内“全民阅读”。
图书馆传递的是亘古不变的知识,但图书馆使用的技术却日新月异。我们唯有以不断满足读者的各项需求为服务宗旨,打造多元、适合学生需要的资源,才能让图书馆永远成为学生成长的“加油站”。我一如既往地谨记阅读就是学习,阅读推动发展的理念,期望更多的学生来图书馆求学、圆梦,更多的人因为阅读而强大。
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 龙丽嫦老师
2013,是我当教研员以来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实现了从论文到书稿的跨越。
我一直热爱写作,在没有跟《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结缘之前,我把关于学科钻研、课题研究等思考的文字都耕耘在“龙丽嫦教育网志”上面,持续了8年时间。后来我开始在杂志上,走上了严谨表述的写作路途。继2012在《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发表实践性论文2篇之后,我在2013年又发表了关于MOODLE网络课程研究的2篇学术性文章,同时,在国内其他杂志也发表了5篇论文。这种来源于学术发表的外界肯定,让我对中小学教师的论文写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因此,在这一年里,我先后就教育信息技术类科研写作问题在多地开展了面向市级骨干教师的专题讲座,传播科研论文写作的技术和方法。
在2013年的夏天,我从论文写作又进入了著书的专业写作领域。我联合2名团队成员将研究了8年的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培训的成果撰写成书稿,拟定书名为《用技术解决问题—教师信息素养88个情境实例》,现已进入到编排和校对环节,有望于2014年新学期开学时与广大读者见面。
浙江省天台中学 丁珊珊老师
时光荏苒,一晃而过,回首即将过去的2013年,虽谈不上轰轰烈烈,但也觉得充实而快乐。2013年,我校的各项工作很多,如特色高中验收评估、科普学校检查、市图书馆专业检查等,给我们增添了不少的工作量,大到馆舍布置、设备采购,小到数据库整理、各种账册的完善,甚至每本书的分类排架都有严格规定。我们在废寝忘食中度过。最后,我们在评估组领导的目光中得到了肯定;在德国访问团连声“good”中受到了表扬;在学校被评为“浙江省省一级特色高中”的奖牌中找到了快乐。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我有幸与图书馆结缘,并深爱着这份平凡而崇高的工作。在阅读课、选修课上,我们竭诚为读者服务,细心指导阅读,耐心解答疑惑,尽力帮助查找资料,热情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读者。当学生的一个个知识疑团被解开,一个个研究性课题圆满结题时,学生笑了,教师乐了,我们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收获了快乐。
图书馆工作,循环而不单调,忙碌而不枯燥。只要我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岗位会因我们而增色,我们也会因岗位而出彩。
新联合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陈占波总裁
新联合众与教育装备行业共同经历了“时光穿梭,岁月如歌”的2013年,又将一起迎来2014年。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新联合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祝所有的新老朋友,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新联合众是从事教育信息化产品及应用的研究、开发、制造、服务的企业。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我国教育信息化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目前加快校园设施、设备信息化建设步伐是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有力举措,也是必然趋势。新联合众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校园,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设备之间的无线互联奠定基础。未来三年,新联合众将不断创新和拓展无线解决方案,实现“无线互联、智慧教育”,让教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新联合众也将一如既往、激情满怀,去打造符合师生需求的设备,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我们还将致力于做中国教育事业的传播者,将生动、便捷、科技化的教学模式推广给更多的学校和教师,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更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和更强大可靠的技术保障。
新联合众将持之以恒,不断创新开拓教育整体解决方案,为用户创造超凡价值和卓越体验。愿中国教育装备事业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中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理论部 艾伦主任
2013年我的重点工作是进行中国教育装备理论发展史的研究。在大量检索资料的过程中,涉及教育的史、志、鉴、典类的书籍达300多部,杂志与报刊文献达700多篇,最终完成《中国教育装备发展史》理论发展篇《中国教育装备理论发展史》的撰写。这可谓是前无古人的研究。配合该研究,策划和协助开展了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口述历史的访谈工作,先后对业内4位知名领导、专家、学者进行了实地采访和记录,并整理成文,在《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连续发表。
论文摘要:笔者通过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过程,对培训中出现的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进行了分析,从范畴、目标、内容体系等方面对信息技术培训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认识进行纠正和澄清,并提出了在教育实践中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措施。
2004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这是建国以来我国颁布的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里程碑的大事,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006年,相应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开始在全国中小学教师之间推开。
2009年11月,作为培训试点省辖市——安阳市第二批学员之一,笔者通过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远程培训平台,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以往进行的信息技术培训相比,这次培训无论从培训形式,还是从培训内容上来看,都有较大的差别。信息技术培训注重的是计算机技术的实际操作,这次培训注重的是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思想,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对教师关于教育技术的理解和如何基于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整体上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培训,完成了从信息技术培训走向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转变。下面是笔者的一些培训感悟及浅见。
一、端正思想,纠正和澄清认识误区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块中有一项作业是: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笔者浏览了小组讨论学员发的帖子,发现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存在着误区,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信息技术培训等同起来,认为信息技术就等于教育技术。一位学员这样认为:“教育技术就是在教育领域所涉及的技术都应用出来,目前感觉接触比较多的就是,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所讲内容。”其实辅助教学是教育技术应用的其中一个方面,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也很重要。教育技术能力更多的是对我们教学的辅助和把握作用,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一个理念和方向。还有学员认为教育技术应该是教学手段和方式的运用,从挂图到幻灯片再到多媒体的运用,从纸质教案到电子备课等。这种认识偏重于技术,是有失偏颇的。按照这样的认识,必然会走到信息技术培训的老路上去,其做法是以信息技术培训取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对此认识我们必须加以纠正和澄清。
1.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在学科、对象、研究范畴上是不同的
信息技术属于技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信息,研究范畴是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分析、加工、变换、传输与评价;教育技术则属于教育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研究范畴则是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这里所说的合适技术,包括现代技术、传统技术、有形的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是指信息技术,但是决不应把这里的“合适技术”仅仅理解为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培训目标不同
信息技术培训是要使被培训者具有信息技术素养,即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能力与道德。其中,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指获取、存储、分析、加工、变换、传输与评价信息的能力。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则是要使培训者具有教育技术素养,即具有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能力与道德。其中,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是指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能力,也就是在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并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教学的能力。
3.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培训内容体系不同
信息技术培训教材围绕各种信息处理技术展开,尽管信息技术培训中也涉及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软件利用和教学自动测评等教学应用的内容,但目的是将这类教学应用作为案例去验证相关的信息技术的实用性与有效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材则是围绕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展开。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涉及信息技术的内容,但目的是利用这类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以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二、立足教育实践,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影响到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如学习资源的呈现方式、学习过程的组织。由此产生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即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整合”并不是简单的混合,而是在充分考虑实际教学的情况下,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与渗透,从而实现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而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内容等选择合适的工具。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以先进的理念做引导,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而且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依据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育要求。
三、增强创新意识,提升教育技术能力
这次初级培训虽然结束了,但对于整个教学来说,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参加培训的教师应当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反思过去的教学方式,以创新意识、综合意识、反思意识为立足之本,打破以往只重知识不重育人的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束缚,以教育技术融入学科教与学为切入点,切实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对教师来说,提升教育技术能力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从信息技术培训到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转变,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综上所述,教育技术是一种能力,是具有技术含量的教学能力,信息技术培训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供了基础,从信息技术培训走向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必然的,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最终受益者是学生,其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一、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经过广大学者的研究,结合美国的实际情况,1994年了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我国教育技术工作者翻译了美国教育技术的定义,并根据我国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特点,对教育技术做出了定义,其中以华南师大李克东教授为代表,他认为“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三所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明确了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1993年正式确定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截至2000年,全国己有30余所高校设立了本科教育技术学专业,20多所院校被批准建立了教育技术学硕士点,三所高校设立博士点,构成了一个包括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点在内的完整的教育技术学科专业体系,造就了一批知名专家并形成了结构合理的教育技术专业队伍。我们认为,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研究范围是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特点是理论和实践并重,基础是教学、学习和传播理论,手段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相关高新技术性质是定位于技术学层次的一门科学,主要理论是教学设计、媒体技术和个别化学习,目标在于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所以我们说: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关于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技术学层次的科学。”
二、关于教育技术的人才培养
美国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以硕士学位研究生为主,少量本科生及博士生学制2~3年。硕士生以学位课程取得学分为主,不做课题,博士生除完成一定的学分外还必须完成研究课题,学制比较灵活,可以修一些学分后工作一段再来学习,可以5~7年完成学业。学习内容主要是教学系统设计及相关内容,重视教育技术94定义的阐述,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组织课程和开展研究,特点是在设计和评价上投入更多的力量。教学媒体制作也列入教学内容,学生主要是学习、研制网络方面的软件。他们明确表示“我们是培养软件的设计者,而不是培养软件的制作者”。学生来源主要是学校的教师,在具备某一专业知识的条件下培养利用教育技术当好教师的能力,毕业后还回学校工作,学习方式主要是小组协作讨论学习。
我国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主要是本科学历教育,本科学生来源主要是应届高中毕业生。近年来研究生招生在不断扩大,研究生的生源主要是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学制:本科教育四年、硕士三年、博士三年。硕士和博士学位除完成学分外都必须完成论文答辩。学生学习的目的主要在于求职,学习的内容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门类较多。学习的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实习和讨论。教育技术专业多设在师范类院校,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中学和高校教师。近年来一些普通高校也开办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建立了一些硕士学位授予点。非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向是当前亟待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
三、关于教育技术的科学研究
美国教育技术研究从对教学电影等音、视频媒体的设计、制作及应用的研究开始,随着教育技术领域的变化而变化,到如今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成为科研的主要内容,也进行教学媒体的有关内容的研究,诸如“不同学习工具对学习者的不同影响的研究”等。他们认为媒体制作易,设计难,难在要从教学的整体中去把握媒体技术的整合。没有整体的改变,技术就不能实现潜能。正是由于从教学综合需要研究媒体,因此设计就成了主体。用印第安娜大学教育技术系MichaelMoleda教授的话讲就是“我们不培养制作网页的,而是培养设计网页的”。近几年来,网络教学及远程教育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但仍然是把网络教学的设计原则,网络教学系统设计方法作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中也涉及到网络教学优缺点分析、教师和学生的交流、网络教学中学生动机的研究及道德问题研究等多个侧面。视频会议系统的利用与研究,利用媒体(如计算机多媒体等)构建新的教学环境的研究也比较活跃。“教师培训与教育技术”构成了中小学教育技术研究的主题。
结合我国教学实际进行教育技术研究,构成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主流。其一是进行教育技术理论层次的研究,主要探讨“为什么”。这主要体现在对教育技术定义、理论体系、学科建设的研究和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及原理的研究,不少同志也重视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如何克抗教授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等,为教学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二是进行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实施层次的研究,主要探讨“怎么做”。这是大量的,研究比较深入。研究的热点问题是多媒体技术、教学设计、远距离教育等,目前大多数研究仍然基于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这里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是《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设计的实验研究》和(〈医学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90年代末以来,网络教学及远距离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广泛普及,逐步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模式,以学为主,考虑从学生角度出发的教育技术研究逐步深入发展,如(〈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网络时代远程教育理论的研究》、《“主导一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评价》、《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学改革创新》等。这些从不同角度的研究,一是探讨了信息时代新型教学研究的目的、意义,分析了新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研究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法与资源;二是指出了网络远程教育中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及各种特点;三是指出了“主导一主体”教学模式兼取“有意义地接受学习”理论和“动机”理论之所长,摒其所短,是比较科学而全面的理论基础;四是介绍了协作学习的学习模式,探索了协作学习的基本理论,并对协作学习模式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五是指出了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学改革创新的关系,为探讨新的教学改革思路和创新点,培养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这些研究代表了当前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热点与主流。
四、关于教学资源建设
美国各院校比较重视教学资源建设,网上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下面我们从美国教学资源建设的模式,教学资源的形式和教学资源的内容对美国教学资源建设作一介绍。资源建设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公司的力量进行制作,其一是学校教师搞好资源的教学设计,由媒体公司进行制作,如印第安娜大学、夏威夷大学都介绍了相关情况;其二是众多的信息技术公司为了公司自身的发展,为进行技术人才的培训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建立了丰富的具有教育职能的网站,制作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其三是美国许多大学都设有网络教育学院,主要的教学形式是网络教学,其教学资源是由学院组织,根据课程设置建设的。
在我国,教学资源建设主要靠院校教师和教育技术中心实施,多媒体教材、电视教材、网络课程的开发存在着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制作、效益不高的问题。2000年以来教育部投资采取课题招标的办法,启动了21世纪教学资源库建设工程,第一批网络课程、多媒体教材及素材资源即将面世,这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多快好省地进行教学资源建设的有效途径。由于有了较大的资金投入,也部分采取了教师提出设计,由公司参与制作的建设模式。
根据行业学科归类,采取招标和协作制作,也是进行教学资源建设的好办法。如全军医学教育技术学会进行了“军队临床医学主干课程电视教材系列化研究”协作制作电视教材130余部,“军队临床医学课程多媒体教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协作制作多媒体教材42部,“军队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电视与多媒体教材配套标准的研究”,按标准引进和制作电视与多媒体教材,为用于课程教学的电视与多媒体教材建设创造了新的路子。
美国教学资源的形式有用于远程教育的课程网络教材,也有配合学校教学的素材库,也有一题一论的多媒体课件配合课堂教学或用于学生自学。美国人在资源制作方面形式比较随意,我们在访问马里兰大学时了解了有关远程教育的开展情况,他们认为开发网络课程极为重要,他们在用多媒体介绍时就非常随便,界面设计不讲究。但他们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特强,只做一般介绍,始终不向我们展示他们的网上课程。
我国教学资源建设主要是素材库、策略库、试题库,多媒体教材、网络课程,我们对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除注意内容丰富,介绍新尖技术外还比较注意美观,界面设计比较讲究。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我们的差距是资源少,网络教学资源更少,管理方面的许多问题有待研究。
五、关于远程教育
美国作为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国家,在远程教育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点,夏威夷大学、马里兰大学都分别开设了远程教育本科或硕士学位课程或专业,有的专业只进行网络远程教育,据调查统计75%的美国大学将提供网上教育,50⑴万成年人在学习。在美国几乎没有类似于我们国内同步教育的网校,美国远程教育的主体是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増加了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与选择。美国远程教育采取了卫星电视双向传递和英特耐特网两种方式。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宾镇小学校占地面积10600平方米,校舍面积130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48个,在校学生2654人。在编教职工174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82人,中学高级教师7人,特级教师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35人。
学校坚持“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办学思想,确立了“以人为本抓管理,全面育人创特色”的办学思路和“用我们的爱,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活泼成长”的育人理念。
学校办学特色:一是以推进新课程改革为首要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特色。二是以少先队活动为龙头的德育特色。三是“兴趣+特长”的体育艺术教育特色。四是以常规教学研究为重点的教育科研特色。五是以科普宣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科技教育特色。六是以课题研究、辅助教学、全面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技术特色。校训:尽职尽责育人,健康活泼成长。校风:崇德、文明、尚美、务实。教风:厚爱、敬业、博学、求真。学风:诚信、笃学、砺志、创新。
教育科研成果
近几年,学校先后承担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十二五”重点课题“教育信息化促进课程改革的创新研究”子课题“交互式电子白板对课堂互动教学的典型案例研究”、“利用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农村小学教育科研现状与对策研究”、“现代学校制度视野下农村中小学校长负责制模式研究”等48个全国、市、县、校级教改科研实验课题研究。现已结题44个,其中获5个国家级奖、6个市级奖、18个县级奖。目前正在做的市级课题有:“‘问题导学、自主探究、生态成长’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及处理策略研究”、“区域均衡发展背景下民族地区特色小学建设研究方案”、“南宾小学名校史志研究”4个。
学校信息化特色经验
学校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在狠抓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素养,走出了一条“信息技术兴校、科研强校、内涵发展”的特色之路。
学校先后有218人次获国家、市、县级奖励;378篇文章在《人民教师》《重庆教育》等刊物发表,465篇论文分别获国家、市、县等级奖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各项竞赛活动获得国家级奖项265人次,市级奖项354人次,县级奖项446人次。《中国语言文字报》《重庆日报》《重庆法制报》、重庆电视台等媒体先后进行了专题报道。
珠海七中创办于1993年,现为珠海市一级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7万?,建筑面积16398?,绿地面积1.2万?。目前一座六层高建筑面积6千多平方米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完备的办公教学大楼正拔地而起,2005年9月将投入使用。我校现有教学班24个,学生1400余人, 教职工92人,其中高级教师26人,中级教师39人,初级教师12人。
珠海七中对教育现代化对教育改革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历来重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工作,2004年成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进一步促进了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我校就实验学校中期检查进行了认真自查并形成自评报告如下:
一. 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珠海七中历任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实际中的应用。在学校经费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及时安排并不断加大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尤其是现任领导班子,对教育现代化对教育改革的意义有深刻而独到的理解,认识到: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学校注重教育技术现代化设备的投入,同时,更重视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观念的更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老师们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又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自2004年成为广东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后,成立了以王树洪校长亲自挂帅,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我校"广东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树洪校长
副组长:梁波、朱琦
组员:朱琳、袁健、李春鹏、金述红、张艺多、梁玉葵、刘文选、 李文莉 、辛咏梅、梁辉、陈志大、王维、王建、苗?i婕、曾明珠、 吴睿
工作组在组长王树洪校长的领导下积极规划七中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先后制定了《珠海七中教育信息化整体规划》、《珠海七中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发展规划》、《2002-2004珠海市第七中学电教工作发展规划》、《珠海七中教育信息化三年规划》、《珠海七中2003-2005年三年工作发展规划》、《珠海七中三年工作规划》,信息中心也年年有详实的工作计划,从而推动了我校教育技术现代化工作,使我校教育现代化工作得到迅速发展。
学校领导认识到,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学校在注重教育技术现代化设备的投入的同时,重视教师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观念的更新。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通过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王树洪校长十分重视学校的现代化教育工作,为了提高学校的现代化教育水平,学校为每一个老师配备了一台液晶显示器品牌电脑。王树洪校长带头学习电脑知识,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种培训,学会了OFFICE系列软件的应用,PHOTOSHOP等。王树洪校长经常自己制作多媒体讲稿为老师和学生进行精彩的报告和心理辅导,学校组织
王树洪校长使用自己制作的多媒体给老师们做精彩报告
的多媒体演示家长会赢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在王校长刻苦学习精神的感召下学校老师们掀起了学习电脑的。老师们经过参加校内校外的电脑培训,去兄弟学校听课、去外地先进学校取经,现代化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多年的教学公开周活动,使多数教师尝试了多媒体教学并认识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确是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而又减轻教师劳动负担的有效途径;大面积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又使教师们有了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能力;教师上网查阅资料和下载教学软件与学校多年的软件积累,为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教学资源支持。校园网、电教平台等建设,为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条件。
(请点击观看)
王校长的“六一”老师 初二女生家长会
在七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师自觉、自愿的行动。老师和同学们都尝到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甜头,例如生物课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看见了细胞的分裂;化学课上学生利用多媒体观察到了有害气体的生成…..这些课件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一些抽象的、在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现象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了。我校教师运用多媒体覆盖率达到100%,学科运用多媒体上课覆盖率达100%,运用多媒体课时覆盖率80%以上。
老师们上多媒体课的精彩镜头
三、 加强教学环境建设,在设备运用上创新。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育现代化的硬环境的建设,重视现代化设备的投入,因为这是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1997年建成两间多媒体综合计算机室
1999年建成了功能完备的电教室
2003年改造了综合计算机室,配备了新的品牌电脑并且每台学生机都可以上网
2003年建成了设备先进的语音室
2003年建成了两间设备良好的物理实验室、一间生物实验室、两间化学实验室
2003年建设了8个教学平台
2004年投资建设了校园网,学校的网站也开始启用, "珠海七中校园网"(网址:zhqz.com)
2004年建设双向控制电视教学系统,完善了学校广播系统
2004年建设了8个教学平台
电脑室 多功能电教室
这些设备的投入使用,为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现代化手段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提供了条件。同
时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学习创造了条件。我校借助网络开展的生物课"激情燃烧东澳岛"和珠海市中学里唯一的信息技术课外小组—机器人小组通过学生在网络上开展的广泛性研究性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4年11月20日我校参加了广东省第二届智能机器人大赛取得了13名的好成绩。老师们指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展开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们学会了自主学习,学会了合理利用网络这个巨大的信息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适应信息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和运用信息的实践能力,这为学生今后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这些电教设备正在为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发挥巨大的作用。
我校的机器人小组
四.课题研究,在理念上创新。
在七中,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的潮流已不可抑止,即将进行的教育现代化设备的建设又为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何使电教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益,使教育手段的现代化真正为教育改革服务,这成了学校思考的新问题。
教师的教育观念不能根本转变,弄不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成了对学生满堂灌和文山题海的帮凶,成了搞应试教育的帮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决定以科研带动的办法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确立学生在学习上的真正的主体地位,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有利条件,使学校的教育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自从学校成立以来,我校就不断承接课题,1999参与了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之子课题《引导学生处我发展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研究》;2002年我校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子课题《提高初中学生家长育人实效》研究; 2004年参与了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学习技术的心理探究》之子课题《初中学生学习困难心理探究与干预》;参与了珠海市科技立项课题《珠海市中小学生自我教育成长模式研究》等等。通过课题研究,更新了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建立我校立体、多元、有机结合的现代化德育生态体系,提高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2004年参与了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学习技术的心理探究》之子课题《初中学生学习困难心理探究与干预》,此课题在我校正在扎扎实实的开展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4年9月-10月我校信息中心配合课题组利用《中学生心理测试系统》软件收集了我校初一、初二两个年级885名学生的测试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78学习困难学生,并对其中26名学生进行学习技术的干预,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2005年3月我校课题组撰写的论文《珠海七中学生学习策略调查报告》获得了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组颁发的特等奖,这个报告的数据全是我校心理老师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的。这表明我校教师使用计算机的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特等奖证书 王校长领取特等奖
科研的带动,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一批教师正在探索研究利用计算机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新课程环境下网络教育等问题,以求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研究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五.教材配套、开发、使用良好。
信息课程教材学校主要采用"广东省教学教材研究室"编写的《信息技术》教材。教师在教学前,编写电子教案进行教学,以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电子教材的配套,我校主要采用购买、自制、教师网上下载等多种方法进行积累。教师的使用,主要是教师参考学校购买的电子教材和网上下载的软件,自己制作教学软件的方法,以求更好的结合我校的实际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自制录象节目389(时),光盘数422,CAI课件1125件(其中获奖作品76件)。购买录象节目数143(时), 光盘数625。 从1997年至今,学校每年的教学公开周都是多媒体教学公开周,积极鼓励和引导教师尝试多媒体教学,信息中心积极配合教师进行教学软件的工作,因为这一特色,使珠海七中每年的多媒体教学公开周在珠海市颇具影响力,每年都吸引市内外200人次到校参加教学公开活动。我校王景山、袁健老师制作的生物课件《百合科》《禾本科》获全国教育软件制作三等奖,黄华奖。其他老师制作的课件也多次获奖。珠海七中电化教学在珠海市内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六.教师培训,探索培训方式创新。
现代化的设备是不会自己发挥作用的,发挥作用的始终是使用设备的人,教师使不使用,如何使用这些设备,决定着这些资金投入的效益。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领导始终坚持重视现代化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注重教师的的引导与培养等教育现代化软环境的建设。教师不会使用电脑,是制约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的瓶颈,因此教师的电脑培训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1997年学校的两个电脑室建好后,学校组织了全校教师进行了使用网络多媒体教室演播系统的培训,培训73人次。
1998年,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了电教室的使用培训,培训78人次,基本做到人人可以利用电教室的设备为学生授课。
1999年以来,我校结合教育局组织的教师电脑级别考试,积极开展教师的电脑培训工作。1999年至今,每学期都举办1-2期电脑培训班,每班大约10个课时。中青年教师100%参加培训,总体培训率达95%以上。
2002年以来,结合软件的制作,我校组织教师参加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OFFICE系列软件的应用、课件的制作、语音室的使用、校园网站的使用、家教E平台的使用等若干专题讲座、培训,对教师的培训率达80%以上。
学校信息中心制订了严格的培训计划,学校也把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纳入学校的考勤之中,明文规定50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参加培训,老教师们也不甘示弱,每次都早早到达培训场地。学校还多次组织老师参加全国、广东省、珠海市的教师信息化培训,学校在有限的经费中抽出专款保障老师们的培训费用。教师们通过培训,学会了处理文件、学会上网查找自己需要的教育教学的资料,下载网上的教学软件,学会通过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教学软件,对下载的课件进行整合等,我们的教师有良好的信息意识,也有能力很好地进行多媒体的教学。
王校长参加信息技术校长培训班 新购买了电子白板,老师们都来学
习,这可是师生互动课堂的好帮手
七. 实验工作在七中硕果累累
我校经过多年的"现代技术实验学校"的实验工作,取得一定的效果,总结如下:
(一).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在校领导的精心策划下,经过全体教师的努力,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年年稳步提高。2004年我校中考达到省级分数线的共262人,其中柏遥萍同学取得了全市第四名的好成绩,张天?、鲍嘉裕同学语文满分,许建丰同学数学满分,曹望舒同学英语最高分,袁子龙同学物理最高分,刘奇志同学化学最高分,胡洁遥同学政治最高分。历年来,七中的中考考入一中的人数,上省级学校的人数,平均分、及格率都形成一个往上发展的态势,从这里可以看出,本实验达到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七中往前发展的目标。
珠海七中2002-2004年度省一级上线率、平均分对比示例图
(二)教育科研硕果累累
1. 通过实验,我校教师撰写了一批运用电教手段开展教育教学论文以及利用多媒体上的优秀课例,在教学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2-2003学年度我校有6名老师的论文获得全国奖励,4名老师的论文获得省级奖励,18名老师的论文获得市级奖励;有5名老师的优质课获得省级奖励,12名老师的优质课获得市级奖励;2003-2004学年度我校有5名老师的论文获得全国奖励,7名老师的论文获得 省级奖励,13名老师的论文获得市级奖励;有1名老师的优质课获得省级奖励,11名老师的优质课获得市级奖励。其中张勇老师的优质课《》通过精美的课件展示在学生面前一个自强不息,勇于和困难做斗争的勇士Tina的光辉形象,通过多媒体学生们身临其境地了解到了Tina的故事和她的作品,Tina的故事感染了每一个人,她的精神振奋着每一个人。
张勇老师的优质课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