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规模企业审计论文

小规模企业审计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7 18:04:3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规模企业审计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规模企业审计论文

第1篇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经济管理和审计发展水平的局限,内部审计外包在我国尚处于探讨阶段。本文介绍了内部审计外包的发展现状及外包形式,分析了内部审计外包的优势和弊端,探讨内部审计外包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以及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外包;优缺点;可行性

现代意义上的内部审计是20世纪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它作为一个职业被人们所认识也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事情。今天,内部审计在全面开放的国际市场中,已经成为了最激动人心的、最具活力和挑战性的职业之一。

1内部审计外包的基本状况

内部审计外包(InternalAuditOutsourcing),是指企业从外部聘请专业人员来执行企业内部部分或全部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外包最先是由曾经全球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安永、毕马威等提出的。他们将内部审计解释为企业的一个成本中心,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内部审计的传统职能已不能满足企业增加价值的需求。为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内部审计职能应逐渐向风险管理和战略管理方面拓展,此时,企业将面临高额的成本。他们极力说服企业关注自身的竞争优势,而将内部审计业务交给外部咨询机构来完成。

2内部审计外包的利与弊

2.1内部审计外包的优势

(1)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同外部审计一样,内部审计也要求其审计师客观、独立地完成工作。内部审计师的目标是由企业管理层、董事会以及专业准则所决定的。通常他们的目标是审查整个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遵循性以及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在通常情况下,内部审计师主要是对管理层负责。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其实际工作与管理层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管理层可以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干预内部审计师,而外部审计师独立于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与他们没有利益冲突或联系,有一套公认审计准则需要遵循,还有职业道德的约束,其工作只对社会公众和合伙人负责,因此能够更为客观的报告审计结果,相比之下,独立性更高。

(2)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现代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广博的知识,外部审计组织具有先进的审计技术,丰富的审计经验,一流的审计人员,与已经习惯特定程序审计的内部审计人员相比,更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现代内部审计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竞争机制的存在,外部审计机构因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一直处在不断的学习、进取之中,综合素质相对内部审计人员更为优良。

(3)节约内部审计成本:现代内部审计人员除需要及时、准确的向企业管理当局报告有关查错防弊、资产保护的信息之外,更重要的任务是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企业的各项活动,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此,企业将面临高额的成本。企业建立自己的内部审计部门,需要为内审部门的运转,内审人员的薪金,培训支出,市场调查支出,管理费用等等支付一大笔费用,并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不断培训人才,招揽新的专业人员。而通过内部审计外包,企业只需支出一笔固定的费用,就可以完成上述一系列工作。此外,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内部审计部门要面对的一个新问题,为了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内审工作,企业需要研发新的审计软件,处理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果将内部审计外包,外部审计机构可以将这笔费用分摊到多个客户,节约了开发成本。

(4)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要求,需要大批专业技术人员(例如,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税务、营销策划等等)参与到企业的内部审计活动中。通过内部审计外包,企业可以不用自己额外招揽人才,而通过外部审计机构享受到这些服务。而且,由于外部审计机构的活动广泛,企业还可以了解到最新的市场信息,及时做出反应。

2.2内部审计外包的弊端:内部审计外包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1)外部审计人员缺乏对企业足够的了解:对企业而言,配备专业审计人员是一种从长远出发的理性选择。外部审计师非固定员工,所以对企业的忠诚度可能不及企业专业内部审计人员来得高,外部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情况的了解程度也很难与专业内审人员相比,由于要处理的事务较多,在处理企业内部审计业务时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2)可能导致企业竞争优势的降低:如果长期只依赖外部审计人员而不发展自己的内部审计人才,企业将疏于知识的积累,而且如果没有自己的内审机构,如果想要获得有价值的咨询服务,就需要将自己的核心机密透露给外审机构,这就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

(3)不利于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内部审计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在帮助企业管理层改善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将其外包不利于将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优化,也不利于其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3内部审计外包对我国的启示

3.1我国内部审计外包的可行性

(1)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来看:

企业需要设置相应的内部审计部门,配备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这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并不困难,但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很可能就承担不起这笔费用,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小规模企业一般不设置内审机构,而直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内部审计服务。而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中小规模企业较多,在我国实行内部审计外包是完全有市场的。

(2)从优化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结构非常单一,非审计服务的发展则明显不足。如果事务所积极开展外包业务,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淡旺季不均的状况,不仅降低了运行成本,增加了事务所的市场份额,也有利于其稳定发展。

(3)从提高审计独立性的角度来看:我国现代内部审计的起步较晚,主要是在国家审计推动下作为国家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状况进行监督的工具而产生的,作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自觉性不够高,内部审计力度不够大,受企业影响较多。聘用外部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内部审计,由于其完全独立于企业,有职业行规的约束,能够为企业提供更为独立、客观的服务。

(4)从改善审计工作质量的角度来看: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舞台的步伐进一步加大,市场竞争将愈来愈激烈。企业管理层必须更加关注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有效性、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资源使用的合理性,对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国目前显然还没有足够数量的合格内审人员。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应对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形成了较强的专业素质,熟练的业务水平,加之在管理咨询服务领域的实践,其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远胜于内部审计人员。

3.2内部审计外包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我国内部审计职业的监管,规范行业准则:在内部审计外包问题上,国外已经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2001年以来,美国爆发一系列财务虚假案,使得安然、世通等巨型公司破产,也导致安达信这样一个有着90多年历史的世界级会计师事务所饱含屈辱地退出审计市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内部审计外包,安然公司将内部审计职能外包,由外部审计事务所——安达信负责该公司的内部审计职能。

为此,美国于2002年7月25日通过了《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简称为《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这部法案对美国乃至对世界各国会计、公司治理、证券市场,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审计独立性作了新的规定,包括对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的限制,其中有一项就是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同时既承担企业的外部审计又承担企业的内部审计。

(2)选择合适的内部审计外包形式:在选择内部审计外包时,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外包形式。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按国家规定要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选择补充,部分外包,合作审计几种形式。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外部审计咨询机构进行适当地补充,部分外包内审业务,或聘请外部审计机构与其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合作审计。而对于一般小型企业而言,内部审计任务不多,设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负担较重,可以选择将其内部审计职能全部外包,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逐步设立其内部审计职能和内部审计人员。

(3)加强我国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的培养:虽然内部审计外包的实施在我国完全是有可行性的,从优化资源、节约成本的角度来考虑,可以选择补充、部分非关键领域外包、合作审计,但对于内部审计完全外包,只能是企业在过渡时期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选择。

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曾了一份题为“关于将内部审计技术外包的观点”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IIA的主要观点认为:

一个由训练有素的员工恰当组成的、胜任的内部审计部门,能够比合约规定的审计服务更有效率和效果的执行内部审计职能。只要内部审计员工精通业务、工作有效率,并且对企业管理当局负责,企业就应该自己保留内部审计职能,并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实行内部审计外包,不是为了取代内部审计部门,而是为了让内部审计职能得到更好地发挥,我们不能长期依赖外包来执行企业内部审计职能,还是要着力于发展自己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加强我国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的培养,缩小和国外内部审计机构在职能定位等方面的差距,努力培养自己的内部审计人才。

第2篇

关键词: 越南市场 会计人才 需求

在东南亚国家中,越南是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较好的国家之一,在政治社会方面,越南也是相对稳定的国家。尽管越南还是一个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起步晚,但经过几十年的革新开放,越南已经摆脱了多年的经济社会危机,并且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会计作为商业语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连,越南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会计的发展。

1989年,越南财政部建立了越南最早的会计组织――总会计师俱乐部(CAC)。该组织最初成立时有200个会员,3年间就发展到了600人。1991年,越南出现了会计师事务所:越南审计公司(Vietnam Auditing Company,VACO)和会计审计财经服务社公司(Accounting and Auditing Financial Consultancy Services Co.AASC)。CAC和越南财政部于1994年共同发起设立了VAA(越南会计协会)。1998年,VAA成为IFAC和东盟会计联合会的成员,但不是亚太会计师协会(CAPA)的成员。2005年4月15日,越南成立了越南注册会计师协会(VACPA)和审计师协会。

1999年,越南的公司法公布,对社会审计人员的需求徒增,到2006年8月,越南已有108个事务所,大约4000名从业人员。其中,越南的会计师行是VACO、AASS、AISC、AFC、ThuyChung、A&C、M&H、TienPhong、DTL、U&I和STT。在108个所中,小规模的所有70个,中型规模有30个,大规模有8个。截至2009年年底,越南共有会计师事务所150家,其中,越南本土所有130家,国际所有20家,总共有会计从业人员7000多人,其中注册会计师1100多人。目前,在所有事务所中,只有28家可以对证券发行进行审计,其中4家为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分别是安永、均富、普华永道和毕马威。

“经济越发展,会计就越重要”,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会计的发展,特别是贸易经济的发展。随着越南加入WTO、美国国会给予越南永久正常贸易国地位,以及越南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越南成为全球投资者寻求投资机会的理想目标,大大促进了各相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在越南经济结构持续向积极方向转变、市场体制日益完善的过程中,各种类型的经济实体不断涌现。从现有的在越南河内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情况来看,该交易所现存最早的上市公司为2005年7月14日上市,截至2010年6月30日,河内市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共有312家,胡志明市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总共有249家。上市公司数量的增长,也推动了越南会计审计行业的发展。就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情况,目前越南获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仅有1500名,其中从业人员1100多名,这个数量不能满足越南经济发展的需求。据越南相关部门统计,在接下来10年中,越南将需要7000名注册会计师。

如今,越南的会计市场表现出以下特点:

1.越南本土事务所规模小。相对于前几年,越南的会计行业在近几年发展得不错,也逐步注重对人才的培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张,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量和复杂程度不断增加,越南本土的事务所已不能很好地满足会计服务市场的要求。越南本土的事务所规模普遍偏小,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从业水平偏低。尽管小规模事务所在帮助小企业成长等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越南仍缺乏本土有实力的大规模事务所。

2.事务所业务范围窄,竞争中降价,审计质量不高。目前,越南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多集中于传统的鉴证业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客户类型更复杂,客户的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多(如纳税筹划、财务人员培训、设置财务制度等)。2009年越南注册会计师协会表示,由于审计行业面临激烈的竞争,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不得不降到不可思议的低点。这带来的问题是事务所无法满足所有审计程序的要求,人们开始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产生质疑,从而对审计质量产生担忧。

3.政府监督管制过多。越南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会计服务市场化程度不高,现有行业法律法规不健全,这些都造成越南政府监管机构与行业协会尚未分离,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管理的关系没有理顺。如越南注册会计师协会,其直接由财政部管理,受到的政府监管过多,自身的自不大,不能从职能上定好位,直接影响行业的运行,导致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执业中严重造假问题的监控滞后,效率低下。

4.越南的注册会计师供给不足,不能满足该国经济发展的需求。自1986年实行革新开放以来,越南在经济体制和市场体制上进行了大量改革,并且积极加入了各种国际组织。近年来,越南经济高速增长,然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未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存在行业发展滞后的现象。目前,越南获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仅有1500名,其中从业人员1100多名,这个数量不能满足越南经济发展的需求。

5.缺乏会计审计类的专业中文、英文等翻译人员。对于其他国家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而言,越南是一个新兴的陌生的市场。基于对越南目前经济政治、投资环境、行业基本情况及进入准则的不了解,很多会计师事务所感到无所适从,加上无法把握进入后的发展前景,给越南进入国际市场造成一定阻碍。要想让他国人更了解越南的会计,就需要一批会计审计类的专业翻译人员。

越南不断为融入国际会计审计服务市场做出努力,计划在2005―2010年实现外国人可以在越南建立会计审计公司和独立开展会计审计工作,并提出在2020年完全融入国际会计审计服务市场的目标。因此,我们要按照国际标准培养会计与审计人员,争取建立符合越南经济、文化、会计审计环境的经济专业服务平台。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创建经济、专业的服务环境。一个开放的、透明的、民主的环境是开放市场的基础,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会计与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行业素质,会吸引更多投资者投资,这样就会带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会促进会计的发展。

2.教育系统,从低到高。在全国范围内,针对初中和高中学校的职业会计和审计,为学生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尤其是会计与审计的学习打好基础。大学应尽快建立独立的会计、审计学院。创造条件让学生得到有关财会方面的实践机会,并且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使得会计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3.巩固专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实质性的管理会计和审计的协会,组织学习专业的会计与审计课程,并通过国家相关会计认证的考核,以此不断带动国家会计审计人才的发展,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会计审计人才,满足市场需求。

4.面向国际化会计。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会计作为经济的商业语言,必然促进会计的国际化。由于改革开放的促进作用,越南经济高速发展,慢慢地面向东盟地区甚至国际。因此越南在培养会计人才时要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特点,不断面向国际化。

越南的会计与审计服务虽然很年轻,但发展很迅速,在越南的地位不断提高,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因此变得迫切。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大量机遇的涌入,越南应抓住机遇,不断拉近与国际社会的距离,实现行业的国际化发展,越南的会计市场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越南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更多的是借鉴国际会计培养越南国家的会计人员,在会计与审计方面,不断提高会计人才的素质,为越南市场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会计人才。从越南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我们得到启示――加强国际会计人才的培养。在培养我国会计人才时,不仅要适应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且要适应国际化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全国经济一体化的同时,我国会计人才也日趋国际化。

越南与中国地理位置接壤,有相同或类似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双方又是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员。自2002年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项目以来,越南提出要发挥其在东盟国家的区位优势和东盟面向中国的“桥头堡”作用,中国与越南的贸易、投资活动十分活跃,贸易和投资额快速发展,到越南投资的中国企业逐渐增多。可以预测,未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面向越南,越南将会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战略伙伴。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中越两国的会计标准、会计实务存在很大的差异。会计是各国经济交流的商业语言,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投资、资本流动中,都需要会计这一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评价资产实力、财务风险和资讯状况。因此,要促进两国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双方资本的自由流动,必须充分发挥会计在两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越两国会计差异较大,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如何使得会计在两国经济发展中有效地发挥作用呢?这就要求我国在培养会计人才时,适应中越两国贸易区发展的需要。我国的会计人才在学习本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同时,还相应地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等。经济发展的同时会计也随着发展,这就要求会计人才不停地学习与进步,适应市场需求,在高校进行构建国际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何昊,李家媛.对中越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比较[J].财会研究,2008(7).

[2]高淑东,李雅丽.会计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及对会计人才培养的启示[J].唐山学院学报,2007(4).

第3篇

【关键词】研发投入融资约束会计信息质量创业板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F234.4

一、引言

融资约束理论认为,在企业现金流有限的同时,如果企业面临的外部融资成本较高,即使企业有净现值为正的项目,也会选择放弃,此时就发生了融资约束。融资约束源于信息不对称,Jensen和Meckling(1976)研究发现在债权人和股东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外部投资者在签署合约时,会要求一个风险溢价,这种风险溢价的存在使内外部融资成本出现差异。Jaffee和Russell(1976)指出,当贷款者不能辨认借款者的质量时,他们会提高借款的利息率,或者提供有限的贷款规模。Stiglitz和Weiss(1981)指出,贷款者不能采取提高利息率的方法来区分出高质量的借款者,因为伴随着利息率的提高,离开信贷市场的是那些高质量的借款者。而剩下来的低质量借款者,会使得还款的违约率增加,进而导致贷款者的收益减少。这种情况下的信贷市场将呈现出一种均衡状态,在此时的市场利息率下,市场上出现了对贷款的超额需求,只有愿意以此利息率获得资金的借款者才会获得所需资金。由于出现了超额需求,信贷规模受到限制,外部融资成本上升,因此出现了融资约束。

研发投入同样面临着资金来源的问题。与一般投资相比,研发投入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研发活动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可能面临着各种失败的风险。其次,研发活动往往涉及到企业的核心技术、商业秘密等问题,企业不会也不愿意对其研发活动进行完整的披露。另外,企业需要不断更新、提升其所掌握的核心技术,才能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定的优势,因此,研发活动需要不断地进行资金投入。因此,企业需要保持稳定的资金来源,以支持其研发活动,否则研发活动将面临融资约束的问题。

在资本市场上,公司通过信息披露,向市场、投资者传递出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有关信息,这就有利于降低公司与外部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外部融资,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

按照证监会要求,创业板重点关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环保节能、现代服务等六大行业,创业板企业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高的成长性、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在科技、制度、管理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因此,创业板企业大部分是科技创新型企业,它们更加注重企业的研发活动,研发投入强度会更大。同时,创业板企业多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规模小、融资渠道缺乏,因此更加容易面临融资约束的问题。本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融资约束对创业板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探讨了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对融资约束的影响。

二、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

(一)研发投入的主要资金来源

首先,本文研究的是研发投入的主要资金来源。从Fazzari et al.(1988)将内部现金流引入到托宾Q投资模型开始,国外已有较多的文献研究了企业研发投入与仍慈谧省⑼庠慈谧实墓叵怠Himmelberg和Petersen(1994)、Aghion和Howitt(1997)、Bloch(2005)的研究表明,从融资渠道来看,企业研发投入的资金首先来源于自身的利润积累和实收资本的增加这些内源融资渠道,其次才是外源融资,企业研发投入较难从外源融资渠道中获得有效的资金支持。

然而,Hall(2002)指出,对于那些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来说,巨额的前期投入使它们难以仅通过自身的内源融资渠道来承担所需的研发投入,这就出现了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因此,即便企业研发活动存在收益不确定性,外部融资渠道反而越来越成为企业研发投入不可或缺的重要来源。

我国学者基于国内的融资环境,同样对企业研发投入与内源融资、外源融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罗绍德和刘春光(2009)的研究发现,无论是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还是研发投入绝对支出,都与企业内部现金流呈正相关关系。刘振(2009)发现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其研发投入适宜采用内源融资和股票融资,不适宜采用负债融资的方式。张杰等(2012)研究发现,研发投入的融资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的现金流和注册资本的增加,但并不来源于企业所获得的银行贷款。卢馨等(2013)发现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对内部现金流的依赖程度相对较大,企业研发投入并没有得到债务融资的有力支持。过新伟(2014)的研究表明,企业的研发投入系统地依赖于内部现金流。

基于以上文献回顾,文本提出研究假设1和假设2:

H1:内部现金流是创业板企业研发投入的主要资金来源,即企业研发投入与内部现金流呈正相关关系。

H2:创业板企业研发投入与股权融资呈正相关关系,与负债融资呈负相关关系。

(二)融资约束对研发投入的影响

本文的第二个研究问题是融资约束是否会对研发投入产生影响。对融资约束的研究存在一个难题,即一般情况下融资约束程度较难直接观察,因此学者们一般会借助间接的指标度量企业融资约束程度,主要包括单变量度量指标和多变量度量指数。单变量度量包括股利支付率、公司规模和利息保障倍数等。加拿大的财务经济学家Cleary是最早运用多元变量构建融资约束指数的学者。Cleary(1999)运用多元判别分析法构建了融资约束指数ZFC。况学文(2008)在其博士论文中,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元判别分析法并选择了5个财务指标构建了融资约束指数。本文参照其构建方法,在构建融资约束指数时采用了多元判别分析法,以融资约束指数来衡量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当企业面临着融资约束问题时,由于其存在获得资金上的困难,因此,企业的研发投入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基于以上理论回顾,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3:

H3:融资约束制约着创业板企业研发投入,即研发投入与融资约束指数呈负相关关系。

(三)会计信息质量对融资约束的影响

信息披露是降低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的有效途径,进而有助于降低外部融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曾颖和陆正飞(2006)研究表明,较高的信息披露质量能够降低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李志军和王善平(2011)研究则表明,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降低了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张纯和吕伟(2007)的研究表明,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降低企业对内部资金的依赖程度。学者们的研究表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助于降低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外部融资成本的降低又减轻了企业对内部现金流的依赖,扩大了企业的融资来源,减轻了融资约束的程度。袁东任和汪炜(2015)发现,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外部融资,而外部融资的增加能够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郭桂花等(2014)的研究也表明,会计信息质量与融资约束表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

基于以上文献回顾,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4:

H4: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有助于降低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

三、研究设计

(一)变量定义

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控制变量和其他变量的定义与计算方式如表1所示。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2~2014年的创业板企业作为研究数据窗口。为统一标准,研发投入的数据来源于董事会报告中披露的研发投入金额和研发投入强度,如果董事会报告中没有披露研发投入,则不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

笔者从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中手工收集整理得到了研究所采用的研发投入数据,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来自巨潮资讯网等有关网站。会计信息质量数据来自《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投资者保护评价报告》。另外,本文采用的财务数据均来自CSMAR国泰安数据库。在剔除了相关数据有缺失的样本后,本文共得到801个样本数据。

本文的实证分析采用EXCEL2010进行数据整理,使用SPSS20和stata12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模型构建

1.研发投入与内部现金流、股权融资、负债融资的关系

本文参考FHP(1988)投资模型,采用相同原理来检验创业板企业研发投入与内部现金流的关系。同时,为了研究外部融资方式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影响,本文引入了解释变量股权融资(EQU)和负债融资(DEBT)。

Tobin(1969)提出了著名的托宾Q值理论,托宾Q值可以衡量公司的投资机会,公司的投资支出应该与托宾Q值正相关,其投资活动才具有效率,因此,本文引入了前期的托宾Q值作为控制变量。此外,销售收入也会促进投资的增长,因此引入前一期的营业收入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企业期初的现金持有量会对研发投入产生刺激作用,期初现金持有量多的企业,会更有意愿去进行研发投入。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可能会进行更多的研发投入,而资产负债率高的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更大,外部融资可能面临更多的困难,因此本文引入了期初现金持有量、期初的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以控制期初现金持有、盈利能力、财务杠杆对研发投入的影响。考虑到企业规模、行业和时间的影响,回归中还控制了规模、行业和年份。

本文的模型(1)如下:

模型中的i,t分别表示企业i在t时期,后同。

2.融资约束对研发投入的影响

本文借鉴了况学文(2008)在其博士论文中的多元判别分析法构建出了融资约束指数,用以衡量融资约束程度,然后本文建立了回归模型(2)检验融资约束程度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回归中控制了上年度营业收入增长率、企业规模、行业和年份。

3.会计信息质量对融资约束的影响

北京工商大学的《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投资者保护评价报告》中,会计投资者保护指数由五个二级指数组成,其中包括了会计信息指数,而会计信息指数这一二级指标又由三个三级指标构成,分别是可靠性、相关性和信息披露。可靠性包括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和财务报告的稳健性,相关性包括年报盈余的信息含量和年报盈余的价值相关性,信息披露则侧重于非财务信息披露及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测量。这一体系较为全面、完整地评价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能够较好地反映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因此本文选取了这一指标来衡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由于企业当年的年报在次年公布,当年的年报会对次年的融资能力产生影响,因此会计信息质量(AQ)采用滞后一期。

本文建立了模型(3)来检验会计信息质量对融资约束程度的影响。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如表2所示,2012~2014年期间,我国创业板企业长期负债融资平均值为0.0094,低于股权融资的平均值0.0150,也低于内部现金流的平均值0.0592。说明我国创业板企业更多地依赖内部现金流来提供资金,其次才是利用外部融资来获得资金支持,外部融资的顺序是先股权融资、后负债融资。从内部现金流和现金持有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和标准差可以看到,不同企业的内部现金流、现金持有量有较大的差异,企业自身能够提供的资金支持程度相差较大。

我国创业板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21.02%,资产负债率处于较低水平,因此企业可以尝试进一步利用负债融资获得资金支持。

会计信息质量评分的最大值为81.83,最小值为15.86,说明创业板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差异较大,部分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较低,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不完善,企业整体的会计信息质量较差。

(二)相关分析

在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前,本文首先对模型进行了多重共线性的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到:(1)模型中的自变量之间Pearson相关系数均小于0.7,即模型的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2)企业的研发投入与内部现金流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企业的内部现金流越多,企业的研发投入越高。

(三)回归分析

1.研发投入与内部现金流、股权融资、负债融资的关系

本文首先对总体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其次按照资产总额对样本排序,资产总额较大的划分为大规模子样本组,资产总额较小的划分为小规模子样本组;按照营业收入增长率对样本进行排序,营业收入增长率高的划分为增长速度快的子样本组,营业收入增长率低的划分为增长速度慢的子样本组。然后进一步分析创业板企业研发投入的融资问题在大规模和小规模企业之间、增长快和增长慢的企业之间的差异。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本文首先对不引入股权融资和负债融资两个解释变量的模型进行回归,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企业研发投入与内部现金流呈正相关关系,且结果在1%的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引入了股权融资和负债融资两个解释变量后,在总体样本回归中,研发投入与内部现金流仍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内部现金流的系数大于股权融资和负债融资的系数,这进一步说明创业板企业研发投入主要依赖内部现金流,因此本文假设1得到验证。

在外部融资来源方面,本文检验结果表明,研发投入与股权融资呈正相关关系、与负债融资均呈负相关关系,但关系均不显著,因此本文检验结果不支持假设2。由于目前我国创业板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处于较低水平,企业对负债融资的利用程度较低。此外,企业的研发投入与营业收入增长率、托宾Q值显著正相关,说明企业的成长能力、投资机会是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研发投入所考虑的重要问题,发展前景好、具有良好投资机会的企业往往会进行更多的研发投入。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与研发投入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可能是因为盈利能力较弱的企业更加需要增加其研发投入,以提高产品的独特性,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提高利润空间。

在大规模和小规模的子样本组回归分析中,大规模企业的研发投入与内部现金流的关系在1%水平上显著,系数为0.0947,小规模企业的研发投入与内部现金流的关系在5%水平上显著,系数为0.0627,说明大、小规模企业研发投入的主要资金来源均为内部现金流,但大规模企业的关系更显著、系数更高,因此,与小规模企业相比,大规模企业的研发投入更加依赖于内部现金流。在外源融资方面,大、小规模的企业研发投入与股权融资、负债融资的关系均不显著,进一步说明了企业股权融资和负债融资不能够为企业研发投入提供资金支持。

在增长快和增长慢的样本回归分析中,增长速度快的企业研发投入主要依赖于其内部现金流,而增长速度慢的企业研发投入与内部现金流的关系并不显著,但增长速度慢的企业研发投入与期初现金持有量在10%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企业持有的现金也是其研发投入的来源之一。

2.融资约束对研发投入的影响

(1)融资约束指数的构建过程

本文采用多元判别分析法构建融资约束指数。首先,本文选择了利息保障倍数和企业规模这两个影响因素对研究样本进行预分组,将样本划分为高融资约束组和低融资约束组。一般认为,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越高,企业的债务偿还就越有保障,所受的融资约束程度就越低。因此,本文将样本按照利息保障倍数从低到高进行排序,取前33%作为高融资约束组,后33%作为低融资约束组。根据表4的回归结果,并根据FHP(1988)投资模型的判断原则,本文支持小企业优势观,规模较小的企业所受的融资约束程度更低。因此,本文将样本按照企业规模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取前33%作为高融资约束组,后33%作为低融资约束组。如果样本既属于利息保障倍数分组中的高融资约束组,又属于企业规模分组中的高融资约束组,则将样本归入最终的高融资约束组,低融资约束组同理。最终,本文确定的高融资约束组有76个样本,低融资约束组有68个样本。

其次,本文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托宾Q值和股利支付率这5个财务指标来构建融资约束指数。

表5给出了变量的组间均值差异检验结果,除了股利分配率外,其余4个变量的均值差异均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所选择的变量能够较好地反映融资约束的差异。

表6给出了模型的错判矩阵。在76个高融资约束组的样本中,有63个被正确判别,在68个低融资约束组的样本中,有57个被正确判别,模型总体的判别正确率为83.3%,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判别结果。

表7给出了非标准化的Fisher判别函数系数,根据判别函数系数构造出融资约束指数,计算公式如式(4)所示,这是一个反向指标(况学文,2008),即融资约束指数越大,融资约束程度越低。

(2)融资约束与研发投入的关系

融资约束指数与研发投入的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第二、三列分别列示了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强度与融资约束指数的回归结果。

根据表8所示的回归结果,企业的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强度均与融资约束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企业的融资约束指数越大,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越低,企业的研发投入越高。这一结论表明,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是制约其研发投入的因素之一,影响着企业的研发投入,本文假设3得到验证。

3.会计信息质量对融资约束的影响

会计信息质量与融资约束的关系检验结果如表9所示,被解释变量为融资约束指数。

从表9所示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到,会计信息质量与融资约束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会计信息质量越高,融资约束指数越大,融资约束程度越低,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助于降低融资约束程度。融资约束源于信息不对称,而会计信息披露是降低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的重要途径,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降低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

结合表4和表9所示的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在小规模企业中,融资约束指数与会计信息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小规模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能够降低融资约束的程度,而由于通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能够降低企业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获得更多的外部资金支持,因此小规模企业的研发投入对内部现金流的依赖程度较低。同时,在大规模企业中,由于融资约束指数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不显著,说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并不会对融资约束程度产生显著影响,并不能显著降低企业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因此大规模企业的研发投入主要依赖于内部现金流。增长速度快和增长速度慢的企业研发投入面临的情况和大、小规模企业面临的情况类似,增长速度快的企业融资约束指数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不显著,说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并不能显著地改变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因此企业研发投入主要依赖于内部现金流。而增长速度慢的企业融资约束指数与会计信息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来降低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程度,获得外部资金的支持,因此其研发投入不依赖于内部现金流。

五、结论与启示

(一)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内部现金流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的研发投入依赖于内部现金流,内部现金流是研发投入的主要资金来源,这种情况在大规模和增长速度快的企业中表现更加明显。同时,企业持有的现金也可能成为研发投入的资金来源。

(二)在外部融资来源方面,研发投入与股权融资、负债融资的关系均不显著,说明外部的资金来源并未成为企业研发投入的主要资金来源。

(三)如果企业面临着融资约束,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会对研发投入产生影响,融资约束程度越高,企业研发投入越少。

(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能够降低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外部资金支持,减轻了企业依赖于内部现金流的程度。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企业研发投入主要依赖于内部现金流,在现阶段负债融资和股权融资并不能够为企业研发投入提供资金支持。如果企业需要获得更多的外部资金支持,企业需要提高其会计信息质量,以降低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程度,从而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提高研发投入的金额和强度。

主要参考文献:

[1]曾颖,陆正飞.信息披露质量与股权融资成本[J].经济研究,2006,02:69-79+91.

[2]况学文.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政策研究――基于融资约束理论的经验证据[D].厦门:厦门大学,2008.

[3]刘振. R&D投资与规模投资影响因素比较分析――基于中国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数据[D].广州:暨南大学,2009.

[4]罗绍德,刘春光.企业R&D投入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企业财务资源观[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30(1):56-60.

[5]李志军,王善平.货币政策、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债务融资[J].会计研究,2011,10:56-62+97.

[6]张杰,芦哲,郑文平,陈志远.融资约束、融资渠道与企业R&D投入[J].世界经济,2012(10):66-90.

[7]卢鑫,郑阳飞,李建明.融资约束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3(5):52-58.

[8]过新伟,王曦.融资约束、现金平滑与企业R&D投资――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J].经济管理,2014(8):144-154.

[9]袁东任,汪炜.信息披露、现金持有与研发投入[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1):81-91.

[10]郭桂花,池玉莲,宋晴.市场化进程、会计信息质量与融资约束的相关性分析――基于最终控制人的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1):68-76.

[11]张纯,吕伟.信息披露、市场关注与融资约束[J].会计研究,2007(11):32-38.

[12] Steven M.Fazzari,R.Glenn Hubbard, Bruce C.Petersen.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J].Brooking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88,1(1):141-206.

第4篇

[论文摘要]税收管理专业化不是简单的分类管理,不走税源管理部门单打独斗,不是一专到底,不是要管理不要服务,不是唯收入论成败。根据实践中的问题税收管理专业化而是应该进一步完善分类管理与层级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努力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积极推动纳税服务专业化,全面推进管理专业化。

专业化管理是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特点,通过建立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充分运用其专业技能,实行分类管理和规模化管理相结合的模式,达到加大管理力度、强化管理深度的目的。在市场 经济 不断 发展 、所有制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市场分工越来越细的经济社会背景下,税收管理专业化是大势所趋。据笔者调研,20o7年娄底市国税局适应这种趋势,大力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着重改革管理的组织结构,按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户、所得税三个类别分设税源管理机构,实行针对性管理。专业化管理推行一年多来,收到了明显成效,税收征管质量得到一定提升,补办税务登记2836户,个体税收增长44.6o%,高出总收入增长水平20.42个百分点,所得税收人增长53.5%,高出总收入增长水平29.92个百分点。但是,总体来说,目前的专业化管理还只是“破冰”之举,尚未达到“融冰”、“化冰”的境界,专业化管理的深度、广度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尤其是在专业化管理方法、专业化管理手段、专业化管理目标等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本文拟从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推进专业化管理纵深发展提出几点浅见,供工作中 参考 。

一认识上应该厘清的几个问题

1、专业化管理不是简单的分类管理,而是全方位、立体型、深层次的专业化管理。有人认为,按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和所得税纳税人进行了分类就是进入了专业化管理,这是错误的。分类是专业化管理必备条件,是基础,但不是全部。目前,我们的专业化管理还停留在浅层甚至表面上,形式上转型了,实质上还没转型,管理的手段、管理的方式、管理的程序还是老套路、老办法。在一般纳税人管理上,税源管理部门没有做进一步的细化、分工,也没有制定对应的管理办法,更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在所得税管理上,缺少专门的税源监管,缺少多元化的信息 网络 ,缺少专业的纳税评估;在个体税收管理上,税源底子、纳税人户籍还不是很清楚,税额调整方式还比较粗放,个体大户的征管还不是很到位。真正的专业化管理应该是专到了每个行业、每个税种、每个纳税人、每个工作点上,还应该有专门的办法、专门的手段、专门的目标。

2、专业化管理不是税源管理部门单打独斗,而是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相互联动。有些人一提专业化管理就认为是税源管理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因而置身事外。诚然,税源管理部门是专业化管理的主体,但是,其他部门也是专业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化管理模式下,信息技术部门应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技术支撑,征管部门应提供专业化的征管制度和办法,税政部门应提供专业化的政策服务,计统部门应提供专业化的统计分析,因此,不能把各类业务彼此割裂,而应该各单位各部门、各岗位明确分工、强化职责、密协协作,尤其要理顺综合管理部门和专业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落实和完善税源管理良性互动机制。

3、专业化管理不是一专到底,也应有适当的多元化管理。专业化管理是纵向的延伸,多元化管理是横向的延伸,缺少多元化的专业化是狭隘的专业化。比如:管理增值税的部门既要管理好增值税,也要注意所得税的管理,及时将增值税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向所得税管理部门反馈;管理大 企业 的部门,既要探索大企业税收管理新方法,也要对大企业下的子公司、小企业加强管理;管理甲行业的税收管理员,既要加强对本行业的税收管理,也要注意与甲行业相关的乙行业的情况,做到相互融通、相得益彰。因此,专业化管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4、专业化管理不是要管理不要服务,而是要在专业化管理上实现专业化服务。重管理、轻服务本来就是一种错误的理念,推行专业化管理后,部分人甚至加深了这种理念,片面强调专业化管理而忽视纳税服务,征管制度变得越来越冗长,征管措施变得越来越繁琐,征管流程变得越来越复杂,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管理,但另一方面也加重了纳税人负担,牺牲了优质服务,并且两种效益不对等,牺牲大于收获。在推进专业化管理上,要特别重视专业化服务,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逐步实现个性化服务,使纳税服务的触角伸得更长、更深、更广。

5.专业化管理不是唯收入论成败,而要把提高征管质效作为主要标杆。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效益的明显提高带动了税收收入的较快增长,这是经济决定税收的产物,这种表象容易掩盖税收征管质效的本质,让人误以为这完全是专业化管理的功劳,并在这种成果下沾沾自喜。检验专业化管理的成效既要看税收收入的增长,更要看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益,看征管漏洞是否存在,看征收率是否提高,看征管秩序是否好转,看纳税人是否满意。

二实践中应该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进一步完善分类管理与层级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进一步打破税源管理部门内部属地管理的模式,分行业、分规模进行管理。一般纳税人管理部门设立大企业管理组,大企业以外的企业按行业进行分类设立若干个组,商业与 工业 分开,甲行业与乙行业分开,每个税收管理员专门负责一个或几个行业的税收管理,加强对各个行业的比较分析,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同时,在职能建设上,要将管理与评估分离,专门设立评估组,负责互动平台下发现的疑点企业的纳税评估;所得税税源管理部门可以比较一般纳税人的管理进行分类管理;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户管理部门则要按地段、按规模、按行业进行分类管理,监控到每一个个体工商户,监控到开业、歇业、复业等具体的经营活动,监控到每一张发票的开具情况。同时,市局要积极参与到税收征管实践中来,重心下移、业务贴近基层,市局直接对大型企业进行评估,对大型企业进行重点监控,对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进行直接稽查。

1、抓紧规范管理制度。随着管理方式的转型,管理的基本制度、基本规程也必须相应转型,否则,就会出现管理空挡。要适应专业化管理的新要求,重新规范管理工作制度,制定详细的行业税收管理办法、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发票管理办法、税务稽查管理办法、纳税服务实施办法,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要适应专业化管理的新要求再造管理流程, 科学 设置税收征管基础工作流程、办税服务流程、部门衔接流程、互动协作流程,使各项工作顺利流转,防止工作断链;要适应专业化管理的新要求,强化检查考核,明确内部分工和岗位职责,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完善考核办法,为专业化管理提供保障和动力。

2、着手强化配套措施。要将征管、税政、稽查、计统、信息中心等部门纳入专业化管理工作范畴,形成大专业化管理格局,增强整体合力。各部门要以专业化管理为核心,积极主动为专业化管理服务,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改进管理办法,创新管理手段。征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包括所有行业的税收管理办法,供基层征收管理机关执行,进一步扩充纳税评估模型库,建设类型齐备、典型具体的纳税评估模型库;税政部门要着重完善民政福利企业、废旧回收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管理办法,提出精细化管理举措;稽查部门要加强典型案例的剖析,掌握各个行业偷税漏税的惯用伎俩,为税源管理部门实行专业化管理提供参考;计会统部门要走出传统的统计分析习惯,将统计分析细化到各个产业、各个行业和细分行业,将统计分析指标细化到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使统计数据更加准确、全面,使分析结果更加科学、可靠;信息中心要发挥技术支撑的作用,建立税收数据处理中心,把各税种、各类经济活动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储存,加强税收数据的深层次开发使用。

(二)努力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

人才是基础,没有专业化人才就无法实现专业化管理。目前,干部队伍中行业分析专家、反避税专家、所得税管理专家、转让定价调查专家、纳税评估专家、 计算 机审计专家、个体税收管理专家还很稀缺,制约了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各级国税机关要高度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把它作为专业化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先行性工作来抓。要及时调整 教育 培训的方向,从学历教育、基本技能教育、综合性教育转向专业教育、针对性、高精尖教育,使受教育者多获取特定行业、特定领域的专门知识,多培养行业分析专家、纳税评估专家、税务稽查专家、计算机专家;要建立和扩充各级各类人才库,对专家级人才统筹管理、合理调配、因才适用;要确保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基本稳定,每年专业人才的岗位异动率不能超过20%,并要实行“退一补一”的办法,顺利实现专业人才的新老交替。

(三)积极推动纳税服务专业化.

管理与服务是一对连体婴儿,有相应的管理就有相应的服务。随着管理的深人、细致,纳税服务也应该紧随其后,步调一致。推动纳税服务专业化首先要树立“顾客导向”意识,对 企业 来说,顾客是市场营销活动的中心,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着顾客需求、顾客满意来进行,对税务机关来说,纳税人就是税务机关的顾客,所有的管理活动都应该以顾客需要、顾客满意为标准,当然,这种需要和满意是建立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之上。其次,要建立大客户税务经理制,达到一定规模的纳税人,税务机关要指定一名专门人员作为企业的税务经理,成为税企沟通的基本渠道,对企业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涉税问题。再次,要拓展纳税服务的方式方法,实行同城办税、 网络 服务、数字税收等新的服务方式和手段,提高办税效率,尽最大努力方便纳税人。

(四)全面推进管理专业化。

l、推进一般纳税人管理专业化。摸索大企业专业化管理新途径。目前,省级以下税务机关尚未建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但是我们可以进行探索,为以后大企业的税收管理积累经验。大企业的标准可按销售规模、纳税规模、资本规模和其他特殊情况综合确定。每个大企业明确专门人员进行管理,管理员负责了解大企业的财务核算和相关的生产经营情况、资金流动情况、发票开具情况、税款入库情况,同时,根据掌握的情况对申报资料进行评估,对申报资料、税款入库、争议税款进行动态监控,定期进行跟踪性税收风险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申报中的异常情况,对发现重大问题的企业实施专业化税务审计,审计过程中可以召集行业分析专家进行集中“会诊”,必要的情况下,大企业可实行专家组专门管理,但是,对专家组成员要明确职责,量化指标,用简易的考核办法加强考核,确保驻厂员忠实履行职责。

深入推进行业分类管理。当务之急是要在专业化的税源管理部门内部进一步打破属地管理的格局,按照“突出特点、规范制度、重点推进、逐步细化、完善体系”的总体要求,合理划分行业、合理分配征管力量进行分类管理。根据目前的情况,分行业管理不宜太粗也不宜太细,太粗了专不起来,太细了人员力量有限,应以两人为一组,每组专管1—3个行业(包括细分行业)。要逐级建立行业税收信息库,搜集各类 经济 税源信息,树立行业指标标准,定期指标体系,根据行业的 发展 变化适时调整各种指标标准,为税源监控和纳税评估提供 参考 。要加强行业研究,行业税收管理员定期出具行业发展报告,定期提供行业经营、发展情报,定期召开行业分析例会,对特定的行业问题,采取专家咨诲、实地考证等办法加强研究。要完善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库,开展专业化评估,专业化评估的特点是人员专业、知识专业程序专业、方法专业。

2、推进所得税管理专业化。今年是新所得税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年,总局和省局专门召开了所得税管理与反避税工作会议,提出了“分类管理,优化服务,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防范避税”的24字方针,为所得税专业化管理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按行业、按规模进一步细化分工,适当增加所得税专业管理人才,调整所得税管理事项。县(市、区、局)应迅速积极探索在税政科设立由2—3人组成的专门小组,重点抓好所得税纳税人除税务登记、申报征收、发票管理外的税源监控、纳税评估、重点涉税事项管理、汇算清缴等重点事项工作。

拓宽信息渠道,强化专职监管。所得税管理的瓶颈是信息失灵,因此,有必要建立专职监管部门,专门负责加强信息情报的搜集和税源的监管,理想的模式是建立税收数据处理中心,综合各种经济税收信息,统一自动采集、自动储存、自动筛选、自动分析。当前的选择是健全信息网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可以从产权交易机构、工商部门、公证部门采集重大产权交易、产权变更、经济合同及协议等情况,可以从 金融 部门采集银行开户、资金流动情况,可以从新闻媒体采集经营发展变化、重要产品上市情况。

建立所得税专业评估体系。所得税纳税评估是对税源监管信息的分析、利用的过程。所得税专业化评估有别于原来的“大一统”评估,评估的精细化程度更高,侧重于收入成本的审核,强调行业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应加快建立包括行业税负率、零负申报、财务比率、财务项目分析指标等在内的指标峰值,建立指标警戒体系,将低于警戒值的纳税人作为评估对象。运用管 理学 、统计学等相关知识和 科学 的数学模型进行 计算 分析:找出疑点,指导评估。

按照“二八律”建立重点税源监管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抓好2o%等于抓好10o%的“二八率”是 现代 管理的机理,也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哲学 原理在税收管理中的应用。要编制重点税源监管调查指标体系,调查分析重点税源企业报表数据、纳税申报数据和生产经营情况,分析税源、税负变化动态。要明确规定纳税人发生重大盈亏、资产损失、产权变更、投资转让、破产重组等变化时,必须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并办理所得税清缴手续,并将重大事项报告情况作为税务奖惩的一个重要指标。

严格核定征收。对连续亏损、行业平均利润率低于预警值的一般纳税人、符合核定征收的小规模纳税人全部实行核定征收;对零申报和负申报的企业核定征收面要达到60%以上。

加强反避税工作的研究和管理。积极培养一批反避税专家,依靠专家推进反避税工作。定期剖析反避税典型案例,增强反避税工作的针对性,以典型案例指导反避税工作。对长期亏损或跳跃性盈利又不断扩大投资规模等违反营业常规的企业、实行关联交易有较大避税嫌疑的企业,开展内、外部调查,加强情报交换,做好信息比对和功能风险分析。

大力开展所得税专项检查。切实扭转所得税检查是条“橡皮尺”的观念,进一步增强所得税检查的刚性。税务稽查的重点、检查的技能逐步从增值税转向所得税,大力培养所得税检查专业人才,探索所得税检查的新方法、新手段。所得税稽查收入与全部稽查收入要协调发展。

3、推进个体税收管理专业化。

细化个体户户籍管理。定期对管辖区内的漏征漏管户进行清理检查,全面深人分析、监控个体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纳税情况,做到基本情况清楚、涉税事项清楚、增减变化情况清楚、停歇业、走逃户、非正常户情况清楚、税控装置使用情况清楚。

第5篇

随着网络技术在会计和审计信息管理中应用的不断深入,审计信息将提供更加专业化、准确化和智能化的服务,可以解决审计信息的海量存储、智能检索、高度共享等问题,对审计信息管理将产生变革性的影响。它与传统审计相比,除了具有便捷、隐秘、准确高效和多单位联合作业的协调等优势以外,还具有以下方面的优势:

(一)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

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计算机网络通过数据传输和数据交换网,利用通讯技术将不同地区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有机信息系统,其最大的特点是信息共享性。随着整个世界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我国企业与世界上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贸易来往愈来愈频繁,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相关主体往往分布在世界不同国家与地区。因此,审计信息和审计报告是他们进行理性决策的必要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审计信息可以充分共享,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审计信息的使用效率。

(二)提供智能化服务

网络环境下,审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所特有的先进电子服务技术,查找跟踪各网络网站的审计数据资料,充分利用Web共享这些数据信息资源。网络审计所提供的智能化服务,是面向客户的智能化服务。同时在遇到难以解决、难以形成定论的问题时,也可以邀请国内外审计专家进行网上会议,共同寻找克服难点的途径,以保证给客户提供最完美、最优质的审计服务。

(三)大幅度降低费用

在网络环境下,审计领域节约的有关交易费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节约了有关搜寻审计信息、审计证据的长话、电传以及审计资料传递的邮递费,所有的一切工作都在网上进行;减轻了审计人员对审计信息的搜寻、整理、等待成本以及与其他单位、个人的联络费用;节约了有关审计人员的人力,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约了发生在审计工作中的能源、资源包括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人员流的消耗。

(四)提供实时审计服务

在网络环境下,审计部门随时对企业进行审查,及时收集掌握被审计单位的最新会计信息和有关经济业务信息,并向有关各方,审计的时效性大大提高。审计从事后审计转变为实时审计,并从静态走向动态。

二、网络审计所面临的问题

(一)网络审计理论研究不足

在我国,网络在企业管理中的推广应用才刚刚开始,较大型的系统还不多。人们对网络财务及其网络审计的认识还较模糊,网络审计理论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从发表在各种专业杂志上的有关网络审计方面的论文看,涉及网络审计理论研究的文章并不多,而市场上相关的各种审计软件不断出现,网络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出现了不平衡的局面,网络审计软件将会因为缺乏理论的指导,重复会计软件开发初期时的老路,误入歧途,多走弯路。

(二)网络审计的相关法律和审计准则不完善

在网络时代,社会的信息化加大了社会的不确定性,而法律对规范社会经济的运作、控制社会经济秩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网络经济环境下,法律的重要性更为突出。网络审计作为一个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并服务于经济领域的中介活动,迫切需要一套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法律来规范,建立起一套能规范网络审计的审计准则,作为维护经济秩序的法律屏障。

美、日、英等国都制定了有关计算机审计的审计准则。国际审计准则中,对此也有专门计算机审计的范围、目标、程序、技术及方法。我国的《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中也有涉及到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内容,但针对网络经济时代下日益发展的电子商务系统及随之而出现的一系列新的问题,旧有的审计标准准则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指导和规范网络经济时代的审计实践。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实时性、广泛性要求比传统审计更加切实可行、更加完备的标准准则和法律法规的保证。

(三)网络审计软件不完善

目前,我国通用的高水平的审计软件还很缺乏,主要原因是财务软件在设计时大多没有考虑专用的审计软件接口,使得在财务软件中嵌入适时跟踪监控的审计程序难以实现,使审计人员采集数据出现一定困难。我国现有的审计软件大多处于仅满足穿过计算机进行审计的阶段,现场审计和小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后期报告的制作几乎还在依赖于手工操作,规模较大的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开始利用VB,VC开发更为自动化的审计系统软件。

(四)网络审计面临新的审计风险

1.网络安全的风险。网络安全问题带来的风险不仅表现在被审计企业在审计后发出的报表可能受到恶意攻击,而且还表现在网络本身对外界的高度依赖性,比如,突然断电对电脑的影响和电脑数据的保存、计算机病毒的破坏、人为的毁损等异常情况等,会导致网络审计系统的数据与信息丢失。

2.审计动态取证的风险。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几乎所有的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都通过网络传输,业务活动的数据处理都是实时的,审计人员要完成审计取证工作的同时又不能妨碍和终止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运作。而在系统运作过程当中,进行取证,本身就难度很大,同时这部分无纸化审计线索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也难以保证,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3.传统审计线索消失的风险。在传统审计中,审计证据都以纸介质的形式保存,审计线索十分清楚。而在网络审计中,所有的审计证据都存储在磁介质上,这些在磁介质上的信息是机器可读的,肉眼不能识别。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无纸化审计线索存在容易被修改、删改、隐匿、转移,又无明显痕迹。这些都将使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这势必会加大审计风险。

(五)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的缺乏

目前,我国审计人员中,能从事网络审计的人员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较大差距,审计人员由于不懂网络经营与网络会计的特点,不能识别审查和评价企业的风险与内部控制,难以对复杂的网络会计系统进行正确有效的评价,越来越多的审计工作依赖于不懂审计的计算机专家。这样,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客观公正性将会受到威胁。同时,在审计软件的开发上,要求开发人员既有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能力又有熟练的审计流程知识。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培养一批既懂网络技术又懂审计、会计的复合型人才,各高校应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立网络审计理论体系

网络审计理论的建立不仅是传统审计理论的一大飞跃,而且有利于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当然,理论的形成并不是实践的简单堆砌,而是需要一种理性的思维去引导实践。因此,建立较完善的、全新的网络审计理论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审计人员和有关人员应该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

(二)加强网络审计相关的立法和审计准则

网络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对传统审计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旧有的审计标准准则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指导和规范网络审计的实践。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实时性、广泛性要求比传统审计更加切实可行、更加完备的标准准则和法律法规的保证。如对网络审计人员的一般要求,网络系统安全可靠性评价标准等。

美国的信息产业部在构建互联网络法律框架时指出,网络立法应涉及9方面:1.身份认证与安全;2.消费者中心;3.内容与商业通信;4.信息基础设施(包括可互操作性和互联网管理);5.知识产权保护;6.司法管辖权;7.责任;8.保护个人数据;9.税赋。总之,我国要建立起适应网络审计发展的良好的法律环境,使得网上交易的法律体系与国际框架基本保持一致。

(三)加快通用的审计软件的开发

为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应组织力量加快开发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软件,包括通用性好、实用性强、涵盖项目管理、审计计划、数据转换、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合并会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制作、会计报告的生成等全程一体化的审计软件。从实际情况和科学性来说,最好选择财务软件公司,它在财务软件制作方面的经验有利于网络审计测试软件的开发。软件开发时应考虑重新生成审计线索,如:财务软件里增加“有痕迹”的修改操作功能,就可重建审计线索,可为审计人员提供可信的证据。

(四)加强网络审计风险控制

为了有效地降低网络审计风险,就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具体表现为:

1.对相关网络系统进行实时跟踪。首先,对被审计单位的网络系统进行评价,并利用专用的对比软件,将存放于数据库不同地址的同一种数据进行自动比较,以形成相应的记录文件,并对有差异的文件数据进行详细审查;其次,对被审计单位的自动检测数据库软件和恢复软件进行审查和评价;最后,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异常贸易,通过网络进行预警提示,以降低审计风险。

2.加强对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网络审计系统中,一方面要满足系统开放性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必须保证系统的安全保密性。如何处理好这两个方面的关系,是网络审计信息系统设计成败的关键。由于网络审计系统是建立在Internet环境下的信息系统,其开放性无疑会得到满足,现在困难的是如何保证系统的安全性。目前,从技术上讲有这么一些措施:

(1)物理保护:物理保护主要是针对网络系统的结构与硬件设备所实施的保护措施。

(2)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控制技术是指在审计网络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一种隔离“屏障”,它一方面能够保证在CPA审计网络与外部环境(Internet)之间进行通畅的信息交流,另一方面,授权的用户可登录进入CPA网络审计系统,从而保证审计数据的安全性与保密性。

(3)反病毒:审计软件可以挂接反病毒软件,如对电子邮件、文件传输FTP、网络面程序,甚至对文档中存在的病毒进行防范和查杀。

(4)网络端口保护:通常对CPA审计系统的网络端口的保护可分为单端保护和双端保护,包括主机端保护和用户端保护,包括用户验证和终端验证。

3.审计人员参与网络财务软件的评审。为了有效地防范审计检查风险和审计控制风险,审计人员应参与网络财务软件的评审。只有对网络财务软件在进入销售市场之前进行事前审计,才能从整体上减轻审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为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打下良好基础。

4.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软件进行辅助审计。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应根据网络“即时互动”的特点,充分利用通用的或专用的计算机审计软件,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1)利用审计法规合法性与合规性进行全面检查;(2)利用审计专家咨询软件对特定审计事项进行重点会诊,以减少审计误差;(3)利用审计接口软件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减少审计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五)大力培养网络审计人才

第6篇

1.我国目前有两部会计法律,分别是《会计法》和(

)。

A.《条例》

B.《注册会计师法》

C.《企业会计制度》

D.《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对同一违法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

)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的规定,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或者,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罪或者罪。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犯上述罪行的情节特别严重的,处(

)有期徒刑。

A.3年以下

B.5年以下

C.3年以上7年以下

D.5年以上10年以下

4.专用存款账户不适用于(

)的管理和使用。

A.贷款转存资金

B.证券交易结算资金

C.收入汇缴资金

D.更新改造资金

5.单位和个人签发空头支票、签单与预留银行签单不符或者支付密码错误的支票,应按照规定承担(

)。

A.刑事责任

B.民事责任

C.结算责任

D.行政责任

6.《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会计主管人员”是指(

)。

A.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会计机构负责人

B.主办会计、主管会计

C.未单独设置而在有关机构中指定的行使会计机构负责人职权的负责人

D.未设的单位中分管会计工作的行政副职领导

7.在我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中,法律效力最高的法律文件是(

)。

A.《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

B.《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C.《福建省省级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

D.《政府采购法》

8.下列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与银行对账单的保管期限相同的是(

)。

A.原始凭证

C.银行余额调节表

D.会计移交清册

9.银行审核支票付款的依据是支票出票人的(

)。

A.电话号码

B.身份证

C.支票存根

D.预留银行签章

10.我国国家预算级次不包括(

)。

A.国家税务总局

B.北京市预算

C.牛村预算

D.徐汇区预算

11.下列各项中,可用于支付工资及奖金的账户是(

)。

A.一般存款账户

B.基本存款账户

C.专用存款账户

D.临时存款账户

12.会计机构保管会计档案的专职人员不得由(

)担任。

A.单位出纳人员

B.单位负责人

C.总会计师

D.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

13.某公司资金紧张,需向银行贷款500万元。公司经理请返聘的张会计对公司提供给银行的会计报表进行技术处理。张会计很清楚公司目前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做这种技术处理是很危险的,但在经理的反复开导下,张会计感恩于经理平时对自己的照顾,于是编制了一份经过技术处理后漂亮的会计报告,公司获得了银行的贷款。下列对张会计行为的认定,正确的是(

)。

A.张会计违反了爱岗敬业、客观公正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B.张会计违反了参与管理、坚持准则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C.张会计违反了客观公正、坚持准则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D.张会计违反了强化服务、客观公正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14.下列选项中不适用于按13%低税率计征增值税的是(

)。

A.

销售或者进口图书、报纸、杂志

B.销售或者进口农药、农机、农膜

C.销售或者进口石油液化气、天然气、煤气

D.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15.2013年5月,张教授取得如下收入:指导学生论文获得800元;为某企业提供技术指导获得6 000元;翻译期刊论文获得3 000元,则5月份张教授应纳税所得额为(

)元。

A.7 000

B.800

C.4 800

D.2 200

16.根据我国《会计法》规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

)。

A.财政、审计税务机关

B.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

C.本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D.本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人员

17.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对于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者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并可以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其中,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以罚款的最低数额为(

)元。

A.1 000

B.2 000

C.3 000

D.5 000

18.我国消费税税率形式不包括(

)。

A.不定额税率

B.定额税率

C.比例税率

D.复合税率

19.关于信用卡的申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申领单位卡的单位必须在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开立基本存款账户

B.单位卡只限于申领一张

C.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可以申领个人卡

D.申领人可采用保证、抵押或质押的方式向发卡银行提供担保

20.我国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

)。

A.10%

B.15%

C.20%

D.25%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国目前的会计监督体系为(

)。

A.单位内部监督

B.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

C.以政府财政部门为主体的政府监督

D.舆论监督

2.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职权的有(

)。

A.经济决策权

B.资源配置权

C.经济监督权

D.法人财产权

3.对于下列经济业务活动,依照《会计法》的规定,应当办理会计核算的有(

)。

A.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B.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C.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D.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关于会计人员办理会计工作交接前的准备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编制移交清册

B.整理资料、公物,对未了事项和遗留问题写出书面说明

C.已受理但未办理的经济业务不再办理

D.尚未登记的账目不再登记

5.财政部门建立的会计人员管理信息系统,所记录的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人员的信息有(

)。

A.基础信息和注册、变更、调转登记情况

B.从事会计工作情况

C.接受继续教育情况

D.受到奖惩的情况

6.普通发票主要由(

)使用。

A.小规模纳税人

B.一般纳税人在能开具专用发票的情况下

C.营业税纳税人

D.一般纳税人在不能开具专用发票的情况下

7.依法设账是指开展经济活动的单位必须按照(

)的规定设置和记录会计账簿。

A.单位主管部门文件

B.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8.支票按照支付票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

A.普通支票

B.特殊支票

C.现金支票

D.转账支票

9.下列各项中,属于刑罚主刑的是(

)。

C.有期徒刑

10.下列各项中,属于对会计账簿监督的是(

)。

A.是否按规定设置账簿

B.有无伪造、毁灭会计账簿的情况

C.会计账簿的启用、记录是否规范

D.是否涂改、变造会计记录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认为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写“√”;认为错误的,在题后的括号内写“x”。判断正确的得分,判断错误的扣分,不答不得分也不扣分。本类题最低为零分)

1.法的强制性是以军队、警察、法庭、监狱作为后盾的。(

)

2.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保管期限从会计档案交存之日起算。(

)

3.记账机构为委托人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只需经委托人签名并盖章后,就可以对外提供。(

)

4.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

)

5.某学生准备报考注册会计师,并认为只要考试合格就可以从事会计工作。(

)

6.设置会计账簿的种类和具体要求,应当符合《会计法

》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

7.委托加工应缴消费税的消费品,应由委托方代收代缴消费税。(

)

8.出纳人员不得兼任任何账目的登记工作。(

)

9.原始凭证是对经济业务按其性质加以归类,确定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凭证。(

)

10.商业汇票的提示付款期限为自汇票到期日起10日。(

)

11.未办理工商营业登记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可以暂不办理税务登记。(

)

12.出票人签发空头支票,除银行予以退票并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外,持票人还有权要求出票人赔偿支票金额2%的赔偿金。(

)

13.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应当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

)

14.某国有企业因经营业绩滑坡,无法实现当年利润目标,单位负责人对财务负责人说:“我们一定要实现今年的利润目标,既然会计师事务所是我们出钱请的,要他们按我们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

)

15.“账外账”是指不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统一登记核算,而另外私自设置会计账簿进行登记核算的行为。(

)

1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不属于《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遵守主体。(

)

17.在会计工作的交接过程中,如接替人员在交接时因疏忽没有发现所接会计资料在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接替人员也不对移交过来的会计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法律上的责任。(

)

18.总会计师负责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组织实施,对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及有效实施承担最终责任。(

)

19.纳税人享受减税、免税待遇的,在减税、免税期间不需办理纳税申报。(

)

20.定期定额征收的方式一般适用于无完整考核依据的小型纳税单位。(

)

四、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各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关于支票叙述正确的有(

)。

A.单位和个人的各种款项结算,均可使用支票

B.支票适用于异地、同城或同一票据交换区域

C.用于支取现金的支票不能背书转让

D.支票的提示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10天

2.《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规定,存款人不得发生的行为包括(

)。

A.出租银行结算账户

B.出借银行结算账户

C.套取银行信用

D.跨行支付

3.下列企业账簿中,保管期限为5年的是(

)。

A.库存现金日记账

B.固定资产卡片在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

D.明细账

4.下列各项中,属于一般存款账户可以办理的业务有(

)。

A.日常经营活动的资金收付

B.借款转存

C.现金支取

D.借款归还

5.扣缴义务人应当自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

)日内,向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扣缴税款登记,领取扣缴税款登记证件。

6.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纳税人销售不动产,其申报缴纳营业税的地点是(

)。

A.不动产所在地

B.纳税人经营地

C.纳税人居住地

D.销售不动产行为发生地

7.存款人应及时向开户银行办理变更手续的情形有(

)。

A.账户名称变更

B.财务负责人变更

C.法定代表人变更

D.地址、邮编、电话等其他开户资料变更

8.以下属于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主要职责的有(

)。

A.制定行业自律管理规范,对违反行业自律管理规范的行为予以惩戒

B.对注册会计师任职资格和执业情况进行年度检查

C.组织和推动会员培训工作

D.协调行业内、外部关系,支持会员依法执业,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9.中央预算的编制内容包括(

)。

A.本级预算收入和支出

B.上一年度结余用于本年度安排的支出

C.返还或者补助地方的支出

D.地方上缴的收入

10.会计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是(

)。

A.从自律走向他律

第7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平台;改革

财务管理专业是我国管理学科中一个新兴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专业。1998年,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决定设立财务管理专业。尽管财务管理学科正式成为本科专业时间还比较短,但财务管理学已经是当今工商管理大学科体系中最具活力的一门管理学科。

虽然近年来高等院校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赋予了足够的重视,进行了积极的推进,但是由于财务工作的敏感性,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很难深入到企业。由此造成了真实环境下的仿真或全真实践教学环节缺失,不利于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当前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普遍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不仅仅就业难,而且在就业后个人职业能力的提升受到限制。因而,构建综合实训平台改变高等院校当前的培养模式可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在全球经济国际化背景下,为了促进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教育符合国际化以及社会需求,国内外高校财务管理的教学体系从方方面面发生根本性变革。最典型的改革路径体现在:

1.教育目标的转变

美国会计学会于1989年成立了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AECC第一号公报指出: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Elliott(1991)认为高等教育的功能是培养知识工人,财会教育者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学习什么。与国外明确的教育目标定位不同,我国本科财务管理教育目标应如何定位仍未解决,尚处于财会人才培养的

“专才”与“通才”之争的阶段。阎达五(1998)等教授认为财会教育目标应定位于为实际工作部门培养从事具体工作的专门人才。李心合(1998)等主张以通才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刘永泽、孙光国(2004)主张根据学生关于是毕业工作还是读研究生的不同选择和具体实际情况,分类培养。但是这一分类需要所有学生都有明确的自身发展定位,这在当前肯定是不现实的。

2.教学方法的转变。

Bloom和Debessay(1984)认为财务管理教育方法应当从程序性和技术性的教学方法向概念性和问题式方法转变。Abrecht和Sack(2000)强调财务教育应教会学生如何寻找答案及如何学习,强调高水准、宽口径的课程,而非深入的专业教育。Richard(2009)发现在财会教学中使用团队模型,学生不仅增长了财务工作中必需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技巧,也为处理非常规财会问题提供了准备。与国外强调过程教育、以学生为核心不同,我国的本科财会教育仍然强调结果、以教师为中心。众多学校和学者开始探讨实践基地、模拟公司等教学方式。但是,实践教学尚处于摸索阶段,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鉴。

3.课程设计的转变

Patten和Williams(1990)建议财会教育必须以多学科知识为基础。McInnis(2002)指出大学中课程设计的重点在于发展基础知识教育,课程应当成为让学生把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并促使其学而致用的调合剂。Brewer(2000)提出了将管理会计课程一体化的新框架。Brigham Young大学将跨越许多财会职能的内容结合起来(如财务、税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会计)。与国外财务课程进行了系统整合不同,我国对于财务课程体系的设计仍处于探讨阶段,没有实际推进。牛彦秀(2002)探讨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问题,分析了合并后的成本管理与财务管理的重点与区别。孟焰、李玲(2007)调查发现我国本科财会专业课内容重复较多、专业课与基础课比重失调、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遗漏等方面的问题。

辽宁省作为东北地区的经济领头省份,其高等教育在全国也处于较高水平。但是,在全省40所高等院校中,当前财务管理本科教育同样存在教育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僵硬固化、课程体系分散等问题。因此,下文基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辽宁经济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脱节的现实,以大连某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研究构建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的必要性、体系组成及实践操作。

二、大连某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建设现状

该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前身是财务金融,财务管理专业于自1998年正式成立。经过多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师资力量不断充实,培养体系日益完善,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一直在全校处于较高水平,招生规模比较稳定,就业去向比较好,就业率比较高。在近十年的时间内,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社会各个阶层岗位上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扩大了学校在不同行业的影响力。

1.师资力量不断完善

在学校和学院的统一安排下,财务管理专业逐步形成知识结构合理、梯队明显,熟练掌握现代专业技术,具有发展潜力的财务实验师资队伍。财务管理专业师资职称结构比例为,教授30%、副教授30%、讲师40%。财务管理专业师资学位结构的比例为,博士70%、硕士20%、学士10%。

2.课程建设不断提升

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推出了较有影响力的精品课程。《财务管理》课程被评定为学校精品课程;2009年被评定为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被评估为国家双语示范课程。《基础会计》课程正处于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之中,预期将会有较好的效果。

3.学生就业满意度较高

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交通部门、海事局银行、证券公司等。以上单位在社会中具有较好形象和较高的社会地位,给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带来一个较高的发展平台。从财务管理专业开设以来,学生初次就业率一直是维持在97%以上。两年内的就业率达到100%。

三、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综合实训平台的必要性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更注重效率和成本。企业需要的不再是满腹经纶的书生,二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高级“技术”工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在学校期间就有所操练,熟悉基本的业务流程,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技术。

1.人才培养目标导向呼吁实践课程破土而出

财务管理专业根据市场发展对公司财务和金融专业人才需求的专门化要求,同时面向公司理财和金融两个领域培养专业人才。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导向决定了课程体系设置的特点,突出强调实践性和操作能力。因此,国内众多的高校都开始寻找适应社会需要的培养模式。

2.综合实验室已成为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财务管理专业设立之初,就已经有高校未雨绸缪,筹建了专业实验室。事实上,这些高校的毕业生确实表现出就业适应能力强、上手快的特征,并且产生了连锁反应带动后期毕业生的就业。近几年,在就业指挥棒的引导下,各高校更是想出各种办法提高所培养学生的就业或创业能力。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而言,最典型的做法就是建设实验室,各个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实验室同雨后春笋,发展十分迅速。其他高校的发展经验及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的经验,也传递出了一种信息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验室建设已是刻不容缓。

3.国家示范课程建设需要实验基地的支撑

财务管理专业团队讲授的《财务管理》课程,在2010年荣获“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为这一项目投入资助资金10万元。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长期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计划将国家投入的资金部分用于支持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成立财务管理专业双语示范课程试验基地,带动更多的老师参与到双语教学课程,提升更多的双语教学课程教学质量。国家示范课程的后续建设需要试验基地的大力支持。

四、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建设的现状

长期以来,学校十分关注实验室建设,配备了专业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有专门的实验场地和设备。并且,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需要采购了基本的软件,给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和支持。2011年财务管理专业全体教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培养计划进行了全面修订,一致同意增加多个实践课程教学。新的培养计划更加注重实操性,同时也对实验室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有的实验条件仅能满足传统的实践教学需求,相对于新的培养模式,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

1.课堂的实践教学缺乏真实的实际训练内容

当前的实践课程都是和理论课程合为同一门课程,老师在授课的时候,限于教学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的约束,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案例分析、专题讨论为主的课堂形式,缺乏真实的实际训练内容,或者只能进行小规模的模拟训练。不能真正结合企业的实际运作模式,从企业人才需求角度展开实训课程。

2.校外实训基地流于形式

从长期运作的结果看,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主要是提供认识实习的场所,并不能真正给学生提供实习环境。财务信息事关一个企业发展的所有重大信息,因此,企业往往不会接受实习生从事真正的财务工作。我们的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做得更多的工作是打字、复印、跑腿打杂,很难参与到企业的财务工作中。流于形式的校外企业实习带来了恶性循环,学生觉得实习没有意义,不愿意再去浪费时间;企业觉得实习的学生没有价值,反而是一种负担,不愿意接受。实训基地丧失了最初赋予它的功能。

3.实验室的场地、设备不适合财务综合实训的需求

财务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最基本的环节是手工做账。初期实习环节需要处理大量的凭证、账册、报表,学生需要进行轮岗模拟实习。后期实习环节又需要计算机作为工具,借助于一定的财务软件。这些特点要求实验室应该比较宽松、桌椅能够自由移动摆放、桌椅和电脑等设备能够自由组合和分离。

五、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的构建

综合实训平台不是单纯的模拟实验室来满足学生的实习场所,而是具有融合多学科知识功能、满足多层次培训需求和集生产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综合试训平台的建设思路将是: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

1.建设原则

综合实训平台承担财务管理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研开发、实践教学等多方位任务,主要面向财务管理专业、也可服务全院提供教学服务工作。其基本原则是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规划,建设财务管理专业模拟实验室的软环境,努力满足实验教学要求、提供教师备课的场所、成为教学实验的基地。

2.综合实训平台的构成

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平台是以信息科学技术为手段,实现将会计理论与计算机会计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审计、投资理财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一个面向校内学生开设实验项目的实验室,发展成为面向社会仿真模拟实验教学、网上在线训练、职业资格鉴定、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的全新财务实习基地。

财务管理综合实训平台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从手工创建会计账簿、进行成本核算过渡到会计电算化;从基本的会计业务扩展到审计、纳税、投资、外汇等多维度的经济活动;从财务管理工作簿与工作表及基本财务分析图的开始,到各项财务管理单项实验的训练和掌握,逐步过渡到进行筹资、投资、并购的财务决策分析的综合实验,模拟更复杂的财务管理活动,使得模拟过程更逼真。根据最新的财务管理专业培养计划,未来的综合实训主要有以下8门课程(见表1)。

表1 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模块

序号 实践课程 针对理论课程 实现形式

1 企业投资综合实训 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学、风险管理 电脑模拟

2 外汇交易综合实训 金融学、外汇交易实务 电脑模拟

3 财务软件综合实训 财务软件应用、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 电脑模拟

4 审计与纳税综合实训 审计基础与查账实务、税法、纳税实务与技巧、财务法律基础与实务 手工+电脑模拟

5 个人理财实训 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 电脑模拟

6 商务计划书实训 管理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 电脑模拟

7 成本会计综合实训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 手工模拟

8 港航企业会计综合实训 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报告分析 手工模拟

实验室前期通过购买外部资料、软件的形式运行,预期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实验教师逐步自主研究设计和完成某一系统性实验内容,最后形成基础实验各单项实验综合实验研究设计型实验四个层次,组成系统性、渐进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体系。

参考文献:

[1]Bio.2010.Transform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Biologists.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03,592-617.

[2]Mercedes Marzo-Navarro,Marta Pedraja-Iglesias,Pilar Rivera-Torres.2009.Curricular Profile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Versus Business Demands-Is There a Fit or Mismatch in Spain?Education+Training,51(1):56-69.

[3]李晓慧.会计教学体系研究:来自英国大学的借鉴[J].会计研究,2009(10):77-82.

[4]孟焰,李玲.市场定位下的会计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基于我国高校的实践调查证据[J].会计研究,2007(3):55-63.

[5]迈克尔·戴尔蒙德.新形势下的会计教育、研究和实务[J].会计研究,2005(12):17-18.

第8篇

【关键词】创业板市场 信息披露 回归模型

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首批公司挂牌上市仪式在深圳举行,标志着十年磨一剑的创业板正式登上中国资本市场的舞台。此时,金融危机的脚步并未远去,全国经济低迷,出口严重萎缩,A股市场由巅峰坠入谷底,创业板奉命于危难之际,可谓挑战与机会并存。然而,纵观国际市场,在危机之际推出创业板市场并非中国首开先例。上世纪70年代,正是在石油危机引发的传统产业衰退、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美国及时建立了纳斯达克市场,直接促使了硅谷产业带的形成,取得了新一轮的经济增长。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也是通过大力发展“约斯达克”市场,激发了大批科技型创新企业的成长,恢复了韩国经济的信心。可见,我国对创业板能够带动经济发展的潜力寄予厚望。然而创业板由于其投资对象的特殊性,风险远高于主板市场。因此,世界各国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和主业范围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我国也不例外。那么这些被强制要求披露的信息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为投资者所用?这也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

一、文献回顾

自1968年ball和brown的经典之作《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Accounting Income Numbers》问世以来,探讨会计信息有用性的文献层出不穷。目前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盈余信息含量模型和股价信息含量模型两个方面。

盈余信息含量模型认为会计盈余信息的披露会引起股价的波动,使得盈余数据公布前后投资者对投资报酬率期望值发生变化。在这种视角下,会计盈余可以用下面的回归模型来表达:Pit=a+bEit+δ,Pit是某时点的股票价格,Eit是相应时段的会计盈余,δ为股价中尚未得到解释的部分。盈余模型的代表人物当属开创会计盈余实证研究先河的Ball和Brown,他们以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上市的261家公司为样本,选取1946年~1965年会计盈余信息披露前12个月到后6个月的股价进行实证性研究,发现股票价格变动方向和盈余变动方向显著相关。即如果未预期盈余为正值时,则相应的非正常报酬率1也为正值,如果未预期盈余为负值,则相应的非正常报酬率也为负值,这是自有证券市场以来,学者第1次发现会计盈余信息具有信息含量的系统性证据。1979年Beaver、Clarke和Wright在Ball and Brown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假设:会计盈余变动和股价变动之间不仅仅存在同符号关系,两者应该成一定比例。他们以美国27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会计盈余变动与股价变动的数量关系,发现盈余的变动百分比和股价的变动百分比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Foster(1977) 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选取季度数据对未预期会计盈余符号和累计平均非正常报酬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Beaver、Giriffin和Landsman(1982)对会计盈余、现金流量、股价变动进行综合回归分析表明,现金流量项可以在会计盈余项的基础上提高对股价变动的解释力。哥伦比亚大学学者Baruch Lev和S.Ramu Thiagarajan(1993)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美国证券市场1974~1988年间500家上市公司的12项财务指标与股票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做了实证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美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能够显著的影响股票价格,具有很强的市场效应。我国学者赵宇龙使用Ball和Brown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以上海股市123家上市公司在1994年~1996年3个会计年度的会计盈余公告以及由此产生的股票超额回报率为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发现1996年的会计盈余披露具有明显的信息含量和市场效应。而1994年和1995年由于当时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实证研究结果并不支持两者之间具有相关关系。随后有很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如陈晓、陈小悦和刘钊(1999)分析了会计信息含量与股票报酬率和成交量之间的相关性;王跃堂、孙铮、陈世敏(2001)分别采用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分析了减值政策与每股净资产之间的价值相关性;李增泉(2005)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实证分析公司的所有权安排如何影响其股票价格同步性。

股价信息含量模型认为由于股价变动常常优先于会计盈余的变动,对公司未来盈余具有预测能力,因而其本身是具有信息含量的。股价模型的代表人物是提出著名反回归方程(Reverse Regression)的Beaver,他在其文章《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security prices》(1980)提出,股票价格和盈余的历史数据相比,能够更好的反映关于企业未来盈余的信息,7年之后,Beaver与Lambert和Ryan进一步分析了股价的变动对未来预期盈余的预测影响,并提出了著名的反向回归方程,即把传统股价――盈余回归方程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进行逆转,用当期的以及上一期的股价变动来解释当期的盈余变动。研究发现前一期的股票价格变动系数显著不为零,这证明了盈余滞后于股价,股价具有关于未来盈余的信息含量。此后,有大量的学者进行了此方面的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是Kothari和Sloan(1992),受Beaver(1987)的股价信息含量理论的启发,他们将几个期间股价的总体变动作为因变量,把这一段考察期的期初盈余/期初股价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这样就可以充分考虑到股票价格中所反映的有关未来盈余的信息含量。相对于盈余信息含量研究成果而言,目前我国对股价信息含量的研究还比较少。陈梦根、毛小元(2007)以2002~2004年间沪、深两市944只股票为样本,采用股价非同步性指标测度了股票价格的信息含量。研究表明,中国证券市场中股价波动反映公司基本面信息的比例平均为52%左右。在样本期内,股价信息含量指标呈逐年递增趋势,市场联动性特征不断减弱。宋玉、李卓(2008)的研究表明,现金股利的变动与股价变动正相关,股利信息具有信息含量。

两个模型的机理都来自于估值模型,但根据这两个模型分别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而且两个模型中的因变量在性质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股票价格是一个时点变量,在有效市场中可用来反映上市公司在某一时点的价值;而会计盈余则是一个时期变量,反映某一段时间内公司价值的变化。股价信息含量模型和会计盈余模型在理论上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但在统计学角度看,会计盈余模型面临的问题要相对小一些,特别是80年代随着费尔森――奥尔森的剩余估值模型在实证研究中主流地位的形成,会计盈余模型的应用逐渐超过了股价信息模型。本文也将采用会计盈余模型来研究创业板市场信息的有用性。

二、研究假设

(一)盈余信息与公司股价

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在实务中,企业盈余一直与权益价值紧密相连,在各种股票计价模型中,每股收益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通过前面的文献梳理也不难发现,目前研究者对于会计盈余是否具有价值相关性已经有了基本一致的认识。由此笔者提出本文的第一个假设:

H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开市场中所披露的财务信息与股票价格正相关。

(二)重大事件与公司股价

创业板上市公司普遍规模小,高新技术行业居多,易被外界进行概念炒作和操纵,具有很大的风险,所以创业板市场中的重大事件往往比其他板块受到更多关注,进而影响股价。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不乏这方面的实证支持。美国学者Andrade et.al(2001)研究发现并购事件对股价变动与异常收益之间的关系有显著影响。Morton和Neill(1997)运用Felthan―Ohlson模型评估了美国1990~1992年间201家实施资产重组公司的基本会计指标,他们发现公司股价与通过模型得出的公司价值变化具有很高的正相关性。2003年我国新疆啤酒花公司因牵涉巨额担保直接导致其股价高台跳水。由此,我们提出第二个假设:

H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重大事件与股票价格之间的相关系数显著异于0。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截止到2011年4月30日创业板共有219家上市公司,由于部分公司上市时间较短,很多数据无法获得,因此,我们仅选取2010年6月30日之前上市的91家公司为样本。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数据通过RESEET数据库获得,为了保证样本数据的准确,本文在进行研究前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抽样检查,结果表明误差在可接受范围。样本公司在2009年~2011年间的季度报告、临时公告、股票实时价格等信息通过查阅《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以及巨潮资讯网获得。

(二)变量选择

1.被解释变量

本文旨在研究股票价格与会计盈余之间的相关性,因此股票价格变量的选定必须使该价格已经充分消化和吸收新的信息。我国年报披露集中在每个会计年度的1~4月份完成,为了避免盈余信息披露后,投资者设计交易策略来干扰市场,本文选取了每个年度结束后次年4月末复权后的收盘价格作为股票价格变量,即2010年4月30日和2011年4月29日的股票复权价格,记为Pit。

2.解释变量

(1)盈余信息

本文选取每股收益作为盈余信息变量,记为EPSit。

(2)公司重大事件

根据前文的假设,由于创业板公司高风险的特殊性,其股价更容易受到重大事件的影响。记BAi为第i公司的重大事件,若公司在次年4月30日之前三个月内发生了公司担保、诉讼、发明专利、高管辞职、违规处罚、资产重组(涉及金额达到公司总资产5%以上的)、吸收合并等重大事件之一的,赋值BAit=1,否则为0。

3.控制变量

股价不仅受到公司所公布的各种财务信息的影响,还会受到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非财务信息的影响,如公司分配预案、公司规模、审计意见类型、公司治理水平等,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变量进行控制。由于创业板在我国运行仅一年多,很多已有研究所提供的变量在本文的样本中并不适用,比如审计意见类型,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类型还没有出现过非标准审计意见。笔者经过筛选列出来如下两个控制变量:

(1)公司规模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上市公司规模会影响会计信息有用性这一论断已达成共识。在市场中,大公司的受关注程度要高于小公司,除了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外,还吸引了分析师和媒体对其进行单独的投资分析或报道。因此,大规模公司的信息公开程度往往高于小规模公司。Grant(1980)研究发现大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年度盈余的信息含量比规模较小的柜台交易公司盈余信息含量低。本文取公司总资产的对数作为公司的规模。记:SIZEit=lg(Total Assetit), Total Assetit表示第i家公司第t年末总资产的账面价值,SIZEit表示第i家第t年末的公司规模。

(2)公司分配预案

我国上市公司在披露年报的同时,还公布董事会对年度分配方案的预案。分配预案有三种基本类型:派发现金股利、送红股或者既派发股利又送红股。赵宇龙在其博士论文《会计盈余与股价行为》中,将公司的分配预案作为检验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信息水平的一个控制变量,结果发现其beta系数显著不为0,说明公司的分配预案的确对CAR有影响。本文就采用赵宇龙(2000)对公司分配预案的度量方式。记DIVit=SDit+RSit+CDit,其中,SDit是第i只股票第t年的每股股利,RSit是第i只股票第t年的每股转增股本数,CDit是第i只股票第t年的的每股现金股利。

(三)模型设计

为了体现创业板市场的特征,本文引入了新变量BA,并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Pit = α0 + α1EPSit + α2BAit + εitR12(1)

Pit = α0 + α1EPSit + εit R22(2)

Pit = α0 + α1BAit + εit R32(3)

Pit = α0 + α1EPSit + α2BAit + α3SIZEit +α4DIVit+ εit R42(4)

Pit = α0 + α1EPSit+ α2SIZEt +α3DIVit+ εit

R52 (5)

Pit = α0 + α1BAit + α2SIZEit +α3DIVit+ εit

R62 (6)

运用价股价模型衡量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总体价值可以分解为3部分: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Re2=R12-R32(引入控制变量后Re2=R42-R62),重大事件的价值相关性Rb2=R12-R22(引入控制变量后Rb2=R42-R52)。利用回归系数和校正的判别系数,采用类似Easton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对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

由于我国2009年10月份才推出创业板,因此2010年的股价数据不可避免的包含了大量首发爆炒的现象,不适合进行回归分析。这一点也可以从表1和表2的数据对比中看出来,2010年股价均值49.76654,方差为30.3719,而2011年的股价大幅缩水,其均值和方差仅为2010年的一半左右。另外,从表1和表1-2的对比中,我们还看到2011的每股收益无论是均值还是最大值都要低于2010年。这里不排除创业板包装上市的可能性,但是创业板公司自身不具备真正的高成长性才是业绩下滑的罪魁祸首。我国创业板中的很多企业在上市前都已发展多年,几乎是各个细分行业的龙头,产品结构单一,高成长性特征并不明显,容易因宏观因素变化而大起大落。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不断升水,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对创业板公司影响巨大,导致其业绩频频变脸。

从结果来看,在样本期内,价格变量P的偏度值为2.875998,峰度值为13.73 947,明显拒绝正态分布假设,经过开方调整后的p1有了较大改进,在后文中我们将以p1取代P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每股收益EPS的均值为0.5183 099,最大值是均值的3倍左右,最小值约为均值的10%;相应的,股价P均值为26.82813,最大值是均值的5倍左右,最小值约为均值的36%,两个变量的波动幅度相当,说明目前进入创业板市场的股民都是经过主板市场洗礼、相对成熟和理性的投资者。

(二)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

表2列出了样本变量间的相关分析结果,P1与EPS、SIZE、DIV之间均表现为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而与BA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3)回归结果分析

表3列示了4个模型的拟合优度及各变量的beta系数估计值,可以看到这些模型的估计结果比较一致,各自变量系数估计值的符号均没有发生改变。并且四个模型中,解释变量EPS系数估计值都严格大于0,说明每股收益信息对价格具有正向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每股收益越多,公司股票价格越高,实证分析结果支持假设1。重大事件BA的系数估计值在3个模型中都显著异于0,确切的说是小于0。说明在股市中,重大事件信息对价格有着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实证结果支持假设2。这一结论与笔者在为BA赋值时搜集信息所注意到的现象是吻合的:股市中的重大事件不利的居多,如高管辞职、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担保、发生诉讼等,股价对于这类信息的反应通常都是逆向的。模型4在引入控制变量SIZE和DIV后,值大幅提高,本文的实证结果再次验证了股价与公司规模和股利预案的价值相关性。

表4列示了引入控制变量前后,重大事件和会计盈余对股价影响程度的变化。在未引入控制变量之前,会计信息总体价值相关性为12.47%,重大事件的价值相关性Rb2=R12-R32 =4.21%,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Re2=R12-R32 =7.66%;引入控制变量后,重大事件的价值相关性Rb2=R42-R52 =0.7%,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Re2=R12-R32 =4.1%,我们发现引入控制变量后,重大事件与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都显著降低。这说明在控制了样本企业的规模和股利分配预案因素后,重大事件和会计盈余虽然具有价值相关性,但这种相关程度不像我们期望的那样高。这说明尽管我国证券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长足进步,运行环境得到逐步改善,但距离规范有效的市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证券市场化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懈努力的事业。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2009年9月30日到2010年6月30日之间上市的91家公司为样本,建立回归模型测度了创业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研究发现,会计盈余信息和重大事件与公司股价具有价值相关性,但其相关的程度并不像我们期望的那么高,并且随着首发爆炒的光环退去后,创业板公司的业绩普通出现了下滑。这个结论给我们以下启示:

(一)证监会对创业板公司在信息披露上的高标准、严要求为市场提供了较为充分的信息,它们为市场交易透明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距离我们的预期还差得较远,这一方面是法律法规执行力度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存在着投机者短期炒作,无视该信息的缘故。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对财务信息披露方面进一步加强监管,同时也应不断规范证券市场的运行环境、严厉打击操控股价的行为。

(二)与2010年度相比,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业绩普遍出现了下滑,部分公司高成长性特征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创业板开立之初,为了保证创业板能长期稳健发展,我国采取了“高门槛”的做法,即创业板公司的上市条件与中小板相差无几,这一方面保证了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质量,但另一方面也把那些具备高成长性的高科技企业拒之门外。这些真正具备创业性质的企业短期盈利可能不够理想,但成长性却是毋庸置疑的。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未来创业板还是要逐步回归本质,真正为那些需要资金的高成长性的高科技企业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Ball.R.and P.Brown.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accounting income number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Autumn,1968, Vol. 6, No. 2:159~178.

[2] Baruch Lev and S. Ramu Thiagarajan.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Analysi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 31 No. 2 Autumn 1993:190~215.

[3]Beaver W.,R.Lambert and D.Morse.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security Pric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eonomies, Journary,1980:4~28.

[4]陈梦根,毛小元.股价信息含量与市场交易活跃程度[J].金融研究, 2007.3:12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