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0 16:15:1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信息素养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职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还没有学会如何有效获取、利用和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也缺乏正确评价信息的判断能力,不能有效组织、管理和交流所得信息,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开展信息素养教育,能有效帮助他们了解信息的检索方法,学会管理和利用多种渠道的信息资源,并了解相关法律、伦理道德等问题,使他们能够合理、合法地检索和利用信息资源。
二、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手段
(一)加强中职图书馆的信息职能
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各专业不仅要组织学生了解本专业课程结构和实习实训,也要进行图书馆入馆指导,让新生了解图书馆书刊借阅流程,学会使用校园电子阅览室浏览和阅读书籍,向学生宣传要向图书馆获取知识和技能,充分认识到在图书馆可也获取各种信息资源,进而学会从各种资源中搜索和获取所需信息加以管理和利用,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学能力。
(二)加大信息素养教育的投入力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职校园里努力营造良好的信息素养氛围,促进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提高信息素养能力,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校园日趋成熟,图书馆、办公室、实训室等将以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手段为亮点,提升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例如实施智能化的图书馆自动信息管理系统,使借阅手续的智能化,提高借还工作的效率和准确率,满足师生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另外还与附近高校图书馆合作建成电子阅览室,购买数字图书、电子期刊等,不断丰富共享数字资源,快速地、极大地增加了我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的馆藏量,满足学校多专业发展的需要,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增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的选修课
提升信息素养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之类的课程。目前中职学校没有专门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那么我们在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的时候可侧重信息检索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使学生进校后能够很快地了解图书馆,知道在图书馆可以获取各种信息资源,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兴趣,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在以后增设的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的选修课中,规定该课程的学分标准,根据不同的年级设置分层教学,对学生进行所学专业工具书和检索信息能力进行较系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完成相应学分,培养学生自觉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将有利于促进中职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提高。
(四)增强教职员工的服务意识
自古以来就称颂教师甘为人梯和蜡烛,作为教师所能做到的就是为学生搭建成长的台阶。老师们在校园各种适合的场所带头组织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例如学校通过图书馆邀请专家或老师来进行文化交流和读书交流活动,或开展深受学生欢迎的讲座,营造信息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信息素养意识;各专业还可开展与本专业文化相关的专题信息检索比赛、信息搜索PK赛、信息素养知识抢答赛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种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等素养能力,充实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拓宽了学习空间和学习手段。
(五)检验信息素养教育的系统保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信息素养教育成果与否还需通过实践来验证。首先,通过老师指导和教育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相关技能,正确获取和管理所需信息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提高信息能力。中职图书馆应充分保证电子阅览室的开放时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安排计算机检索的相关实践操作,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其次,通过在学校图书馆的网站建立网络信息防火墙,过滤垃圾信息,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文明、绿色上网,帮助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水平。
三、结语
论文关键词:信息时代大学生技能
信息时代,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被全面应用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时代。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现代社会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是信息的急剧膨胀和迅速传播。现代印刷出版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数量朝向人们涌来,各种媒体时时撞击人们的大脑,争夺“眼球”。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后,社会、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社会的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不仅在于掌握具体知识,还要做到在广泛选取有用信息的前提下,并有效地加以应用。因为信息的威力是巨大的,在瞬息万变的经济市场中,得到一条信息救活一个企业,漏掉一条信息将使一家公司破产,这事已屡见不鲜。
信息时代是为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新型的学习时代,为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大学生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技能:
1利用信息工具的技能。
(1)掌握因特网浏览方法、学会使用电子邮件、电子图书查寻、期刊检索等电子资源的技能,及时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2)能利用FTP信息库下载—上传数据、文件,为学好自己的功课提供丰富的课外信息资源。
(3)熟练掌握一种文字处理软件,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及重要信息汇总起来并存储好这些知识信息,以备将来更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充分利用图书馆,因为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中心和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这里有丰富的图书,随你选择。进入图书馆先要了解图书馆的功能,怎样查询所需的图书目录,进而找到所要的文献信息。笔者几次发现,有相当多的大学生来到图书馆后,不知道怎样去使用图书馆目录,图书、期刊等文献资源所在位置,但是我们工作人员都会耐心地给他们指导,以克服大学生来图书馆所面临的困难。
2获得信息的技能。
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和选择各种学习信息,能通过阅读、讨论、实验、检索等手段来获取信息,并且大量占有信息,为自己所用。在这方面,关键的能力是信息的收集能力和选择能力。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集信息能力,有的接收信息的能力特别强,所以学习起来不费力气,而有的大学生则不然,接受信息能力特别慢,甚至对周围的信息无任何反映。所以掌握好收集信息的方法,对学习及以后的工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同的信息可用不同的收集方法,一种信息可使用多种收集方法,一种收集方法也可以为多种信息的收集服务,信息与收集方法是多对多的关系。此外,信息必须经过选择才有使用价值。信息的收集和选择必须遵循目的性、效率性和网络学习技能等三大原则。
大学生要掌握有效的信息检索方法,方能在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检索有四个阶段:
(1)分析阶段。首先对于自己有用的信息特别给以重视,及时淘汰无用的信息;其次要明确范围和对象,对要检索的信息做到目标明确。
(2)准备阶段。确定检索步骤,选择检索工具,如利用图书目录、索引、文摘或其他检索工具等等,由近及远检索信息,并充分结合使用学校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信息资源查询、查准所需的有用信息。
(3)检索阶段。检索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书名(或刊名)检索--根据书名(或刊名)查找信息;著者检索—根据作者查找信息;分类检索—根据图书分类号检索信息;主题词检索—通过反映信息内容的主题词查找。
(4)筛选阶段。该阶段是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选出对自己学习及研究内容有价值的信息。
当然,检索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大学生只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准确、快速、完整地收集到信息,就能达到检索信息的目的,为学习及研究内容作好基础工作。
3处理与加工信息的技能。
大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理解、归纳、分类、存储、记忆、批判、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在这方面,比较重要的是信息理解能力和信息判断能力。信息理解能力是指能明白信息的本来意图,了解信息的本质性意义。信息判断能力是指通过客观地了解信息生成过程,探讨其效果,制作意图,制作技术。信息加工地对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思考,剔除假信息,去掉过时的、重复的信息,而对有价值的信息研究。对于收集和选择的信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仔细的研究和推敲,形成自己的观点,为自己所利用。
4创新信息的技能。
大学生在信息搜集、选择、分析、判断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概述、综合、改造所需要的信息,能围绕同一目的,在多种多样的信息交互作用的基础上,产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从而创造新的信息,达到理解信息的目的。一切新生事物来源于创新,创造性的本质是,将几个旧思想用新方式结合起来。创新的信息培养出来的是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智慧的人,只有这种人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信息需要创新,任何事物都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活动是一切事物发展的灵魂。众所周知,信息创新是科研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力,论文写作就是创新过程的系统总结。提出问题的前提是在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条件下提出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信息素养密切相关,创新的过程可分几个阶段:
(1)提出问题。
(2)查找信息资源。
(3)弄清问题。
(4)生成方案。
(5)实施方案。
(6)回顾总结。
以上几个过程都与信息有关,大学生充分占有了信息资源并应用于实际学习中,才能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不断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在信息方面占有主动权。
5信息协作的技能。
现代社会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将对社会各个方面发生重大的影响,一个人越有知识,就越会发现自己无知。当今的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已经缩短到2~3年,人类探知的领域越来越大。在这种时代,仅靠某个人是无法完成某项科研活动或某项社会工作的,而必须使信息和信息工具作为跨越时空的、"零距离"的交往和合作中介,同外界建立多种和谐的协作关系。这有赖于大学生具备信息的传递技能,特别是网络传播手段,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及时明了地传递给他人,达到信息共享、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互利双赢的目的。
6充分利用信息的技能。
大学生要善于运用接受的信息解决问题,如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提高生存和发展的质量,让信息充分发挥最大的效益。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能力的强弱,能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成败的关键。信息尽管不是唯一的资源,但确实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资源,谁在信息资源方面开发得成功,谁就能在未来社会中处于领先地位。为此,大学生应充分掌握更多的知识,掌握获取更多更快的信息方法和技能,为将来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7接受终身教育的技能。
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制定
借鉴孙建军等的研究,总体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可归纳为:目标一:知道与所学课程内容相关的信息源;能够确定并有效利用与自己课程学习相关的信息源;包括印刷品,图书馆数据库,专业网站等。目标二、能够判断、评价同自己学科相关的信息的准确性和重要性,并能够将之应用于课程的学习中。目标三:合乎伦理道德地、合法地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利用[3]。根据上述基本目标,信息素养教育目标的确定,主要应考虑学生的专业。不同专业的学生其信息需求不同,在制定目标时要区别对待。比如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教学目标制定上应包含对工具书的使用能力训练,而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则要强化网络信息使用能力的训练。其次,因为不同年级学生在信息需求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性[4],因此在制定信息素养教育目标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年级因素。此外,信息素养教育目标的制定,也要考虑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等因素,以便提高学生的职场竞争力。为了科学地制定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在课程开始前,首先应该通过调查了解课程学生的基本信息以及他们的信息素养需求。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以及他们希望从该课程学到哪些知识和技能。之后,根据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分类制定具体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同时,在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中,要参考院系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合作教育的形式,共同完成最终教育目标的制定。
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
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影响着信息素养教育策略的选择。针对不同信息素养现状的学生,要实现同样的教学目标,需要选择的策略是不同的。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可以通过“测评”的方式获取,比如问卷调查、完成特定的检索课题等。目前已有不少学者致力于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6-8]。为了更科学地测评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本文提出一种结合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目标设计信息素养能力测评指标体系的方法。该方法将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目标作为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设计的先决条件,只测试与信息素养培养目标相关的信息能力。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发现完成信息素养教育培养目标所存在的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策略。参考吴晓伟、杨兰芝[8,9]等对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将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按信息意识、信息习惯、信息安全与道德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信息习惯又分为网络信息使用习惯和传统媒介信息使用习惯两方面。对这三方面分别采用分级制进行计量,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相应的分数,计分表如表1所示:经过统计,得分在80以上的,总体信息素养现状评价为好;在70-80之间的,总体信息素养现状评价为较好;在60-69之间的,总体信息素养现状评价为一般,在20-59之间的,总体信息素养现状评价为较差,在20以下的,总体信息素养评价为差。
信息素养教育策略设计
针对不同学生群体选择差别化的信息素养教育策略,是实现个性化信息素养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对学生群体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和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现状,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类。结合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本文选择学生的专业、年级、就业意向、信息素养现状这几个因素作为学生群体聚类的依据。将每个学生视为空间中的点,学生信息中的专业、年级、就业意向、信息素养现状这几个字段视为每个点的几个维度,采用聚类的方式,即可对学生群体进行划分。对样本学生群体进行分类以后,通过分析每个类的学生的基本信息,可以设计相应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并根据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设计相应的信息素养教育策略。案例库是以后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策略来源,样本学生涵盖越广泛,分类越细致,则后续进行个性化信息素养教育选择策略越有参照性。对学生进行聚类以后,将每个类的学生群体与以往授课的学生群体进行相似度比较,将与其最相似的群体作为参照,选择相应的教育策略。通过以往的教学记录和教学效果评价,可以发现原有教育策略的长处和不足,对好的经验加以强化,对不足进行改善,进一步完善教育策略,并进行记录,以备利用。若没有相似的类存在,则通过对学生群体基本信息进行分析,制定教学目标,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教学,课程完成后总结经验教训并将教学相关的内容存档,添加进信息素养教育案例库,以备以后利用。
社会的发展要求高中阶段的教育不能再以单纯的语、数、外等学科知识教育为主,而要在这些基础课程上加强生物、化学、信息技术等课程的教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阶段的教育有了明显的转变。就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而言,逐渐走出了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开始走以知识为基础,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提高信息素养为宗旨的路线。应该说,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改革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一些教师依然被狭隘的传统思想所束缚,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中泥足不前。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要“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为此,教师不能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而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通过引导学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构建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应用能力,从而提升信息素养。
二、立足学生,突出发展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那么,学生自然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无论是学习环境的创设还是学习方式的引导,一切都要围绕学生发展这一中心展开。在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并不局限于分数的提高,相反是要摒弃以分数为唯一衡量标准的狭隘观念,从而实现终身发展、全面发展。新课改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要“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为此,教师要摒弃以书本和课堂为主的传统教学,而要以课堂为中轴,整合家庭、社会等多种环境,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环境中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以网络技术应用中的“网站设计与评价”教学为例,教师可组织学生深入家庭或社区对各类网站进行调查,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网站而让学生掌握网站、网页、主页的概念,了解静态网页、动态网页的含义及其区别,在实践中初步学习网站设计。同时,新课改中还提出要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再以知识传授为主,而要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而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如在“网络的连接策略”教学中,教师以电教室为基本环境,组织学生对电教室的传输介质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调全面,关注差异
在传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全面发展是一个内涵较为狭窄的概念。从全体学生角度而言,更多的是以参考率、及格率等来评定全面发展,由此造成了教师在教学中为保住升学率而对学生实施“魔鬼训练”。从学生个体角度而言,发展更多指向的是考试成绩,分数高就意味着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难发现,一些学生虽然在理论学习方面稍逊一筹,但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显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正确理解全面发展的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通过教学来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中指出:“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在这里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全面发展。一方面,全体学生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学生发展基础之上的。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实施小组教学、分层教学等让学生个体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学生指的是教育教学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而全面发展则是全体学生的共同的全面性的发展。以“信息交换方式———数据交换技术”的教学为例,首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三种数据交换技术及用途、理解IP电话的工作原理,而这可采用分层教学方式进行。其次,在全体学生掌握了数据交换的基本方式后,教师以电话为例组织学生分析数据交换方式的优缺点,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合目前学术界对“信息素养”的解释,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句话:信息素养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及信息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细分的话,信息素养实际上包括了三个方面的能力:首先是对信息工具的掌握及利用能力,也就是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的使用能力;其次是信息处理能力,就是利用各种信息工具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解读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最后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信息社会中,知识的呈现是基于信息的。学习者面对的知识世界是信息的海洋。“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对知识的探索、发现和创造是以一定的信息过程,即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所完成的。”如果想获取知识,信息的认知能力、鉴别能力和加工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国内的研究者普遍认为,后工业化时代,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获取、鉴别和有效利用信息自然成为人们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而对于远程教育学生来讲,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拓展知识领域、提高学习效率、完善知识结构则是必备的能力素质。对于参加远程教育学习的学生来说,信息素养的具体作用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考察。一是对于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自主学习是个人适应社会发展,不断获取新知识,提升个人持续发展能力的个性化学习。与学校教育完成不同,远程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更多时候是处于分离状态的,自主学习的完成依赖的是个人掌握及应用信息工具的熟练程度。二是对于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迫使人们时刻面临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信息选择。身处高度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每一次人生选择,每一项重大决策的制定和推行都离不开信息的收集、分析及判断。个人成功与否无疑与信息素养密切相关。总而言之,“信息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们在未来职业中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二、现代远程教育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现状
我们曾经在2011年针对学生媒介使用状况做过简单的问卷调查。调查的学生人数为177人,均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的学生。调查结果显示,远程教育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普遍较弱。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新媒体已经成为青年学生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在平时接触的媒体选项中,选择互联网、电视、手机、报刊、广播等媒体的比例分别为92%、54%、49%、24%和5%。81%的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超过1个小时以上,有一半的学生上网时间超过了3个小时。以网络和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学生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为了解学生的信息素养状况,我们设计了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您对自己信息处理能力的判断”。选择“较好”“一般”“精通”的比例分别为54%、27%、14%,学生对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的评价普遍不高。第二个问题是“能否通过互联网完成课程学习”。有101人认为“能”,占64%。34%的学生认为“不完全能”。总体上,能够通过互联网完成课程学习的同学只占六成,明显偏低。其余学生只能依靠教师、同学的帮助完成学业。相对于毕业论文、调查报告,课程学习涉及到的信息处理难度是比较低的。单纯的课程学习尚且如此,那么更复杂难度更高的学习就可想而知了。不过在遇到学习难题时,有148人选择上网寻找解答,比例高达94%。这表明学生的信息意识还是很强的。第三个问题是“在信息处理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我们列举了几个简单的选项,分别是“不知道怎么样去围绕主题收集信息”“不知道通过哪些具体渠道收集信息”“对于收集的信息不能有效整合为我所用”,选择比例分别为67%、56%、51%。这表明在信息深加工阶段,学生虽然有较强的媒介使用意识,但综合使用能力,特别是对信息的深度处理能力比较欠缺。对于参加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的学生来说,学生与教师之间始终处于分离状态,学习主要是依靠个人来完成。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毕竟有限,学生要想学得更多、更好还必须求助于网络新媒体。“因此,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学生通过教学媒体获得教育资源的多少和优劣将直接关乎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学生不仅要运用媒体很好地接受、消化教师所提供的资源,还要善用这些媒体去自主地获得教育资源,辅助自己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远程教育推行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远程教育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从调查的情况看,远程教育学生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很难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结构的完善。因此,信息素养教育应该作为一种普适性的课程在始业教育阶段大力推行。
三、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路径
1.构建数字图书馆平台
对于高校来说,充分利用图书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首先,对图书馆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为适应远程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必要对纸质图书资料进行电子扫描转换成电子图书,建立数字图书资料库,以方便学生远程阅读、下载、复制;在图书采购方面应扩大电子图书的采购,借助中国知网和万方期刊网建立数字期刊库等。其次,对图书资料进行合理的整理及分类。为让学校更方便快捷地收集信息,必须做好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整合、分类工作,并建立方便的检索系统。现代远程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优势也有不足。它的优势是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自。它的缺点是教学分离,学生与老师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和辅导机会较少,课程学习需要借助大量的辅导材料进行。图书馆是图书、资料的汇集中心,理所当然地成为专业学习的第二课堂。学校可以通过介绍数字图书的分类、检索软件、检索方法等提高学生使用信息工具的技能。可以开展专题学习训练,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如何围绕主题进行信息的检索、综合及分析。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利用人才优势、资源优势等开展专题讲座,从理论方面提升学生对信息素养的认知。
2.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开展信息素养培训
在线学习平台是现代远程教育机构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的教学服务综合支持系统。在线学习平台一般包括网上作业系统、网上测试系统、教学辅导系统、师生互动交流系统、网上教学直播系统等。在线学习平台面向学生和教师开放。教师将学习资料上传到相应的系统,学生则通过远程登录系统查看资料。在线学习平台资料丰富,囊括了课程学习的各个方面。但是在线学习平台不只是一个课程学习系统,还是很好的信息素养训练平台。在线学习平台可以在两个方面对信息素养培养起到很好的作用。第一,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教师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将学习信息上传,学生则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远程终端访问在线学习平台,搜寻自己需要的相关知识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整合、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在线学习平台不仅是课程知识学习平台,更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日常沟通、交流、互动的平台。教师可以及时更新信息,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反馈学习信息等方式,使学生慢慢养成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第二,在线学习平台对于传授基本信息技能非常有帮助。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登录网络系统,学会通过搜索引擎寻找信息,学习如何下载、存储信息,如何围绕课程学习中的难点重点问题搜索信息等,从而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为更深入的信息素养学习打下基础。
3.做好信息素养教育的统筹规划
1.1系统的研究目标。
整个系统分为课程资源集成子系统和课程资源评价子系统。采用B/S的设计结构,通过IE等浏览器使用,这样可以发挥“211工程”建成的宽带网络优势,统一标准、建立规范,建设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文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课程资源子系统中所集成的音频、视频、课件等课程资源保存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并提供下载和浏览次数等数据;建立有效且分级嵌套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建立调查问卷;根据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对XML格式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定量的评价结果,将整个评价的过程以C/S结构通过程序进行实现,开发出课程资源评价子系统,评价子系统中所用到的XML形式调查问卷以及问卷结果通过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进行组织,直接保存到磁盘上。
1.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a.实现以程序进行模糊检索检索存储的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b.建立能够全面、客观提供支持的评价指标体系;c.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XML数据分析的过程建立判断矩阵,检验一致性。
2.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1研究方法。
采用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和情报学这三个学科融合交叉的研究思路,通过综合运用软件工程学、数据挖掘、运筹学、信息论等这三个学科的基本理论。使用软件工程的思想来指导整个科研项目开发的全过程;运用信息论的知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在对问卷调查结果行进数据挖掘过程中,运用相关知识建立基于决策树的评价模型,并通过编程实现了模型求解,得出挖掘结论,这些结论能够揭示了影响课程资源适用性的关键因素。
2.2项目创新之处。
a.本系统在开发过程中采取当前主流的开发技术———Framework3.5和JavaSE两种开发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便于课程资源集成子系统以B/S的结构进行实现,以及C/S结构的数据挖掘过程即开发课程资源评价子系统的有效进行;b.结合国内外最新的评价研究成果,多渠道、多方面采集详尽的中外关于网络教学评价,信息资源评价和课件评价等相关资料,构建了自己的评价指标体系;c.使用XML描述问卷调查的内容,利用XSLT将XML转换显示在浏览器上,实现问卷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相分离,同时将问卷调查的结果同样以XML的形式进行描述;d.使用分类层次法建立决策模型对XML格式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得出定性的分析结果;e.在实现课程资源集成子系统中,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这种访问控制技术,实现用户与访问权限的逻辑分离,减少授权管理的复杂性,减低了系统开销。同时采用存储过程和MD5加密措施防止SQL注入攻击等非法侵入。
2.3系统开发技术路线。
在开发课程资源集成子系统中,采取典型的N层结构,其结构设计为五层,分别是:Web层、业务外观层、业务规则层、数据访问层和业务实体层。a.Web层为客户端的访问接口。业务外观层是将Web层与基础业务逻辑隔开,处在Web层和业务规则层之间,用于提供基础业务对象一致的接口。业务规则层是业务对象的规则集合。数据访问层用于传送数据。业务实体层与数据库中的数据相对应,每个业务实体组件包含一个主键标识,该主键标识与其在数据库中对应记录的主键相同。客户端应用可以利用此主键定位业务实体组件实例,进而完成对数据库记录的定位。在具体的实现中使用关系数据库存储诸如视频、音频、教学课件等各种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并以XML的实行对这些资源进行描述,便于用户的浏览和检索。在Web页面上设计出支持用户进行模糊和精确查询的检索方式便于用户的使用。b.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相关的评价指标集进行研究,形成本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c.XML代表可扩展标记语言,支持用户自定义标记,使语言具有可扩展性。用XML描述的文档反映层次结构,可以用来转换为其它语言如HTML。进行定量评估时有以下特点:这些评估指标是分级嵌套并且有可能被存储起来作为模板,以备使用;同一评估问卷可能有横向表格或纵向表格的不同形式;评估问卷收集的数据量较大;问卷信息伴随着相应的评估指标信息,以便评估使用。因此可以得到XML与本系统解决方案的关系。d.根据层次分析法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整个过程分为4个步骤: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用矩阵表示,称A为Z-X之间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得到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例。
3.系统预期工作结果与考核指标
整个系统以应用程序的形式开发出课程资源集成子系统,支持用户以多种方式查询系统,并设计高效的算法访问控制技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减少授权管理的复杂性,减低了系统开销;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以XML形式建立调查问卷,并以用户熟悉的形式显示调查问卷,实现问卷的格式与表现形式相分离;根据XML形式的问卷调查结果建立判断矩阵,使用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得出定量的评价结果,并将整个数据挖掘的过程通过程序进行实现,开发出课程资源评价子系统。
4.结束语
1.1信息环境及学校教学模式的变化
在传统的信息素养课程教学中,受制于信息设备及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信息检索课程没有设置实践操作环节,只能进行一些纯理论的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师资力量欠缺等状况。使得大学生对信息素养课程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致使信息素养课程的选课人数不多,信息素养教育逐渐被教学主体边缘化。在网络化、智能化教学趋势的变化中,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逐渐普及,大多数大学生基本都拥有笔记本电脑及智能手机等上网终端。同时高校都加大了信息通信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给大学生营造了一个便利宽松的信息环境,很多同学在教室、图书馆、寝室都可以随时进行信息查询。此外学校的教学模式逐渐走向网络化、智能化,很多在线课堂的兴起,培养了大学生利用互联网自学课程的习惯。很多高校尝试应用微媒体进行教学,这种模式逐渐被大学生接受,所有这些外部信息环境的宽松使得大学生逐步适应了在智能信息环境下进行课程学习的模式。
1.2师资力量及学生信息素养的变化
近几年随着教师学历逐步提高,教师在课程教学环节中将丰富的信息资源及专业的检索技巧传授给学生,从调研数据中发现,具有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教师教授的一些专业的检索方法和技巧都逐渐影响着大学生平时的检索习惯。同时学生在接受新事物时,共同学习、互相交流、自我提升,逐步提升了信息素养的专业水平,因此教师学历水平的提高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因素。
1.3家庭教育及社会发展趋势的变化
随着互联网普及社会智能媒体的推广,现在的家庭教育从小就给学生培养信息意识,同时在信息获取渠道中也无形中助推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此外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速度的增快,很多政府部门、教育行业、商业机构逐步用新型智能化媒体进行服务,这些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得在校大学生在无形中就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信息技能。
2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嬗变
2.1由单一教育模式到复合模式的变革
将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整合,遵循课程的标准和规范,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是目前信息素养课程改革的趋势。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是指授课教师以大学生用户及其需求为中心,将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融解嵌入到日常课程学习、生活和虚拟环境中。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将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方法全方位地嵌入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之中,把信息素养教育内容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通过专业教师与图书馆员协作的教学模式,拓展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4]。
2.2由粗犷式教育模式到精细化教育的改变
随着信息科技与各类课程紧密结合趋势增快,信息素养教育模式逐渐由传统粗犷式教育模式转变成精细化的分层多阶段式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个性化、精细化、阶段化的教育需求。同时分层多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也体现出立体化、多元化、合作化、实践化、研究化的特性。不同年级、群体、学历、年龄的学生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应该针对学生不同的特性构建分层多阶的教学模式,依据学生信息素养的差异性,在课程内容上体现针对性[5]。分层多阶段信息素养教学模式,。
2.3由被动授课到主动推送的改变
从湖北省各层次高校信息素养课程情况调查表分析。目前高校开设的信息素养教学的模式基本为传统的授课模式,以培养学生知识能力为主,而对学生综合评判及创新能力方面较为忽视。此外教师授课的的模式也是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教师被动的进行课堂教学,双方都缺乏互通交流的机制和有效平台。随着新媒体逐步渗透到课堂教学领域,利用新型媒体,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微时代的信息素养,改变教学主客体的交流瓶颈,也可以提高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完善程度。很多高校都利用APP软件进行信息推送服务。
2.4由分散向集中的演变
进入信息时代,处于众多新媒体交互开放的时代,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必将要由分散、独立的培训体系转化为集中统一的学科教育平台模式。教育方式也逐步转变成经常化、网络化、自主化、多元化[6]。建设科学合理的信息素养学科服务平台是将来信息素养课程模式改革的主流方向。如上海交通大学就利用Blackboard在线教学管理平台在国内率先进行了学科服务平台的尝试。经过检验,事实表明教学效果及课后反馈让教育主客体非常认可。利用这种学科服务平台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主性、研究性与协作性,从而使得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转变为跨界复合教育模式。
3全媒体时代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挑战与思考
3.1由课堂教学模式向MOOCs模式转变
信息素养教学模式在新媒体日益智能化的时代应尽快适应互联网时代教育环境的要求。幕课的出现正好让信息素养教学借助MOOCs模式得以优化。如图7黄如花《信息检索》课程。采用线上、线下学习活动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受教育者个性化学习需求。借助MOOCs课程教育模式的优势可以增强课程的参与度,促进对教学成果进行反思,使得教育主体可以教学相长。因此,只有充分利用日益变化的教育新技术、新观念才能使得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跟上时代的步伐。
3.2由单一课程培训模式转变成教学培训体系
信息素养课程一般只有大学才开设,由于课时限制,很多学生并未真正掌握信息素养的基本技能。此外信息素养培训体系并不完善,从小学到高中处于断层状态。因此应借鉴美国信息素养培训模式的经验。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幼儿园及中小学课程体系中,从基础教育抓起。高校教育主管部门也需要制订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及标准的课程体系。此外高校还应该组建教学团队,依托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教学培训体系,成立信息素养教学委员会,进行信息素养职后再培训。多与发达国家信息素养课程进行对接,使得信息素养能全面推广,上升至国家战略层次。
3.3由教学环节融入到学生社团活动平台中
近年来,读书节成为高校图书馆推介资源的一个较为成熟的专题活动,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培训也是推动大学生阅读的外在因素。因此,开展读书节系列活动时,将信息素养培训融入其中,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得信息素养培训借助社团活动,开展更灵活的教育方式。如,我校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期间,就设置信息检索竞赛环节,通过学生参与,使得学生在信息素养整体能力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4结语
新课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创设终身学习的平坦”的概念,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求相关教师时刻关心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并且要对学生的未来发展给予同等的重视。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不光是要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还有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处理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等。这需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增强学生再学习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下,为了能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达到应用信息的掌握和领会,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况来进行设计。
2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媒体等电子信息也得到了高速、持续地发展,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内容,也为学生创造了学习和娱乐的新通道。但不可否认,网络上也传播着很多不良信息和落后的文化。由于高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还没有发展完全,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而且好奇心非常强,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很大的兴趣,很容易被不良事物影响,甚至一些学生对网络上侵害别人的黑客盲目崇拜。所以如果没有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地思想品德的教育,学生就很容易沉迷其中,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犯罪的恶劣情况。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方面的教学活动,还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要在教学活动中把思想品德的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贯穿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当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思想品德的重要性,并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例如,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是用计算机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学生的作业也是用计算机来完成的,对于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的一些恶作剧或者偷偷地进行其他事情,教师要及时发现并且告诫学生,网络虽然是一个虚拟载体,但并不代表可以为所欲为。随着网络技术不断的发展壮大,计算机的使用都会自动备份,如果有人在网络中传播不良信息,或者做出危害别人的恶劣行为,网络警察就会通过网络定位找到相关人员。
3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1情境导入,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是指学生不再局限于教师手把手地教导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在设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料自行学习知识。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需要注意,应根据基础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丰富教学活动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设置情境时应该注意要将学生已经学到的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作为基础,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激发,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设置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和设置的问题有效地结合到一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3.2分层教学
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和能力差异将学生进行分层。每个学生的个人素质以及家庭等因素会存在不同的差异,对于这种差异,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从学生的这种差异出发,进行分层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最大化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和培养。例如,对具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重点培养此类学生程序设计方面的能力;对于在美学方面有一定基础和爱好或者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软件编程或者设计。这样的分层教学方式可以为高校相关的计算机专业培养不同的优秀人才。
3.3重视反馈
与其他学科不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信息反馈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一举一动中获取反馈信息,来衡量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以便及时作出调整。由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练习提出明确的要求,而且要及时提交。另外,教师要认真批阅,及时对学生作出评价和指导。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