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地基基础工程论文

地基基础工程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0 16:15: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地基基础工程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地基基础工程论文

第1篇

1.1处理的主要方法分析

置换和填压地质材料主要是指置换和填压材料层。所谓的材料层主要是指建筑地基原本自然形成的地面材料。置换和填压地质材料就是要将这种自然形成的地面材料换成砂石或是鹅卵石、土等。这些材料本身硬度比较大,并且收缩性低、透水性比较好,以及不容易被其它的材料腐蚀。特别是鹅卵石,坚固无比。这样就能够达到一个加固地基的作用,一般来说,地质比较软的地基不适合建造楼房的,比较软的地基容易变形,会引起楼房的地基下陷,楼层倾斜,甚至是楼层轰塌。这样就给我们的建筑埋下了安全隐患。因而,对于比较松软的地基一般都要进行加固处理。将地面自然形成的材料置换之后,最重要的还是对地基进行强力的打压,夯实整个地基。

1.2特点分析

置换和填压地质材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被广泛用于建筑行业。这是因为这种方法具有自身的一些优点,这些优点是无可替代的。首先是这种置换和填压地质材料之后,能够改变地基自然形成土壤的一些诸如腐蚀性强,容易变形,土质疏松而柔软,硬度较小等的一些缺点。其次是,置换和填压地质材料这种方法基本是无污染的。现代社会污染日益严重,水污染、噪音污染、空气污染、光污染等不断蔓延,这就要求我们在生产生活中尽量采用节能环保无污染的绿色资源。置换和填压地基原料,基本不会产生什么空气和水质污染等。

2向土壤注碱

2.1处理的主要方法分析

向土壤里注入碱这种方式又被叫做碱液法。它是指将碱液注入土壤中,使表面的颗粒活化。连接处相胶化。因为碱液自身并不含有固体杂质,这样就能够使地基加固,加强土质的硬度。向土壤里注入碱的比填压原料这种方法要稍显复杂。一般要分为几个步骤。首先是测量工作要做好。将灌注孔的平面距离量清楚。独立的基础部分需要在四周都设孔。对于条形的基础则应当在两侧个各布置一排。孔距的设置则要根据实际的加固情况而定。一般来说,灌孔的直径在六十多左右。钻好孔之后,在进行埋管工作埋入砂石之后,将开了口的钢管插入,接下来,就是在管子周围埋些砂石,最上方用灰土加压。值得注意的是,注入的碱需要加热至高温。

2.2特点分析

总的来说,向材料中加入碱这种方法是非常简单的,且非常的实用,加固之后的地基硬度很强。但是,也应该看到,用于加固的材料价格偏高,整个生产成本增加,这一点就不如第一种方法廉价。并且,在加固的时候,所能够到达的深度不大,因而常常只在比较浅的地方进行加固。加碱这种方法还是有其自身的缺陷,还只得更多的研究,希望能够找到一个两者兼顾的办法。

3煤灰加碎石家水泥打桩法

3.1主要处理方法

这种打桩的方法一般来说在复合地基中运用得比较多。这种桩主要主要是将碎石、煤灰、水泥等材料进行均匀的搅拌之后,制造出强度较大的桩。在打桩的同时,为了使桩子与地基一起荷载重力,要在桩与地基之间设置厚度合格的垫层。这种方法一般是在粘性土质中运用,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地基的软化,也能够使地基更加的坚固,承载的力量更大。

3.2特点分析

这种混合打桩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多种材料混合,多种材料受力,与混泥土的原理极为的相似,它的承载力非常的强大。它不光承载力大,而且比较稳定,不容易发生形变。在具体的施工中,它是的工程比较简单,容易实现。最重要的一点是它比较廉价。在实际的施工中,投资者为了尽量降低生产成本,大多会青睐与这种桩。特别是在复合地基中被广泛的运用。可以说是一种物美价廉的技术,它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实际的工程中为社会创造巨大的价值。

4粉粒加固搅拌

4.1粉粒加固搅拌概述

其主要是指的将一些粉粒状态的物体和着石灰、水泥等材料搅拌到地质比较柔软的地基中。经过搅拌的混合土料会发生一些化学上的反应,这样还做不但能够增加土质的硬度,还能够改变土质结构。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不用置换填压材料,只是将一些原料搅拌到原有的土质中。这样就减少了工人的工作程序,也减轻了工作成本。所以在建筑工程中被广泛的利用,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主要是软土土质的地基运用得较多。

4.2特点分析

这种搅拌方法是最常见的,因为其简单的工序被广泛利用于软土地基工程建设中。目前为止,利用得最多的便是水泥搅拌,石灰等搅拌利用得较少,因为水泥遇水凝固之后硬度较大。这种搅拌方法的利用越来越广泛,大大的改善了土质,还增强了土质的硬度,防止了地基下陷,甚至是房屋倒塌的情况发生。因为,地基是整个房屋的关键,特别是高层建筑对地基的要求更加的高,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地基大多土质较为松软,这就不得不寻求加硬土质的方法,水泥搅拌这种方法,简单可行而又价格实惠,自然受到广大建筑商的青睐。

5挤压法

5.1处理方法分析

挤压法也是建筑地基中采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它的工作程序很简单,简而言之就是对地基的一种碾压。利用大型的机械对地基进行碾压,夯实,将土质中的空气和液体排出,增加土质的相对密度。这种方法对技术的要求较低,成本较低,一直受到建筑商的喜欢。但是,这种方法产生的噪音比较大。

5.2特点分析

虽然谁这种方法对技术的要求较低,也可以说是比较简单的一种方法,但实际的操作却不是这样的,由于建筑物占地一般较大,需要的机械也很大,机械也需要人来操作。实际的工作就显得比较繁琐。加之,它产生的噪音较大,对周围人群影响很大,不适合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使用。一般来说,它比较适用于工厂、机场、车站等的建设,因为这些建筑的周围都比较空旷,人员较少。

6结语

第2篇

地基处理技术近几年发展迅速,其主要方向为在既有的地基处理方法基础上,不断发展新的地基处理方法,特别是将多种地基处理方法进行综合使用,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复合加固技术。即由单一化的处理方法向多元化综合应用处理方法转变,如单一加固发展为复合加固,单一材料加固体发展为复合加固体,单一静力加固或动力加固发展为二者的结合等。

2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

我国水力资源丰富,几条较大的河流都是由西向东流动且具有较大的落差,这种特点决定了它们包含了丰富的水力资源,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工程。地基作为任何工程施工的基础,它的稳固直接决定着工程质量的优劣,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也不例外。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因此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在不同的地方建设水利工程也会面临各种复杂的问题。如有些地区的地质条件会使得某些抗滑结构面的强度变低,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从而无法满足水利工程设计的相关要求;有些地区地基土层较软,强度不够,即对上部建筑物的承载力不足;还有些地区的地质结构具有较强的渗水性,即由松散的砾石层或构造碎带等构成的的地质环境。这些地质状况都对水利工程设计及施工人员提出了很严的要求,尤其是决定性的地基处理技术。水利工程地基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首先是应用广泛的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它具有廉价易得的特点,在地基处理技术中可以解决地基松散、排水不畅、预震不佳及桩体抗剪强度不够等复杂问题;其次是预应力管桩,它包括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如今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预应力管桩是一种的基础的处理方法,建筑基桩检测规则保证了水利工程管桩基础处理的质量,从而保障了今后水利工程主体工程建设的安全。第三,灌浆处理技术。该技术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对水利工程地基的处理,它还可以修补由于水工混凝土结构存在的裂缝。我国在这项技术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目前已经拥有可以处理200米深度的灌浆口。第四,振冲技术。振冲技术主要应用于对劣质地基进行加固或防土体发生震动液化施工时,目前振冲作用长度在30米以上。且随着其主体使用部件振冲器振动能力的不断提高,振冲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当下的水利施工建设中来,比如三峡二期填筑料工程及小浪底围堰填料加密处理工程等都采用了振冲施工技术。第五。防渗墙技术。该技术主要解决挖除处理堆积层难度较大的施工环境。将防渗墙设置于水利工程施工现场,不仅可以减小土体间的孔隙率,还可以降低土地渗透性,从而提高土体的抗滑稳定性。第六,高喷灌浆技术。作为一种加固地基的方法,如今高喷灌浆技术还经常应用于作围堰的防渗工程及坝基覆盖层的施工过程中。该技术的使用目的是为了使土体分离,进行防渗墙的施工,而通过压缩空气或使用高压水及高压浆等方式很容易完成对土体的切割,进而达到施工要求。第七,预应力锚固技术。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关边坡加固是很重要的一环。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三峡、小浪底、二滩及石泉水电站等工程施工过程中,都使用了该技术。

3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不良地基处理

我国复杂的地况使得施工人员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恶劣的地质条件,因此有必要探究不良地基处理技术,以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第一种情况,地基土质为厚度较大的饱和软粘土,这种条件下我们采用排水固结法。目前排水固结法发展较快,常见加固方法包括堆载预压法、井点降水法、真空预压法、静动力排水固结法等。注意该方法使用前要进行预压。第二种情况,地基土质由软弱粘土构成。这种条件下我们采用置换法,即通过挖除不良地基,回填较好的土质使得地基上出现良好的持力层,进而加强地基的承载力、抗变形力和稳定性。常见的加固方法有振冲置换法、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等。该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对排水抗剪强度小于20KPa的软土地基采用碎石桩时需慎重。第三种情况,地基土质为砂性土、粉土和部分粘性土。这种条件下的地基孔隙率较大,强度较弱,因此需要通过振动加密或挤压加密等方法减弱不良影响。主要方法有表层压实法、振动挤密法、砂桩法等。第四种情况,对于由浅层软土或湿陷性黄土构成的地基,我们需要通过施加外力荷载加固地基,从而实现地基受力均匀、不易变形等目的。主要的施工方法有砂垫层法、拌合土垫层法等。第五种情况,当面对深覆盖层地基时,我们加入化学浆液,通过化学反应或机械搅拌的作用,加大土体的承载能力,稳固地基,这就是化学加固法。该方法包括注浆法、深层搅拌法、高压旋喷法等。对由砂性土、粘性土或湿陷性黄土等构成的地基环境也适用。第六种情况,水利工程桥梁建设中主要采用增大接触面法。该方法通过在软土地基上钻孔然后浇筑混凝土桩来加强地基的承载力。

4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简介

第3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建筑施工

 

引言

多数情况下多层房屋惯用的基础形式、设计与施工方法,不能简单地搬用于高层建筑,而必须在认识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工作特性的基础上选择和创造与高层建筑特性及要求相适应的基础形式、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因此,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中基础工程的地位、现状及进展进行了论述。

1高层建筑中基础工程的地位

基础是高楼正常使用和稳定与安全的根本。高层建筑基础工程需要保证建筑物具足够的稳定性,同时要求基础和地基具有足够的刚度使沉降和倾斜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因此高层建筑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情况更复杂,难度更大,技术要求更高更严、责任更重。由于它的高、重、大、深的特征,一旦考虑不周或处理不当,将导致远比一般多层房屋更为严重的不良后果。轻则产生难以纠正的过大沉降、倾斜和不均匀沉降,造成结构局部损坏或几乎永久地影响使用功能和美观;重则导致整个建筑的倾覆或破坏,造成比一般多层房屋大许多倍的经济损失。例如,上海某宾馆,地基为深厚软土,采用振冲碎石桩加固地基,箱型基础。由于这种加固方法在软土中的设计理论尚不够成熟,对施工质量与加固效果还缺乏完善的检测手段,加之承包商施工管理不严,偷工减料,致使该建筑物建成后产生不能允许的沉降与倾斜,裙房局部挤压损坏,不得不采取昂贵的地基加固措施。又如南美洲某大厦,设计时未查明地质情况,桩长不足,未达到坚硬土层,桩基承载力也不足,结果当结构施工到顶尚未装修时便开始倾斜,几天后,一夜之间整个大楼倾覆于地面。

很多高层建筑出问题的例子有力地说明了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质量乃高层建筑安全之所系,设计、施工人员必须给予极度重视。此外,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的造价和施工工期在建筑总造价和总工期中所占的比例,与上部结构形式和层数、基础结构形式、桩型以及地质复杂程度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论文大全。除了钢结构和直接建造在基岩上的浅基础以及岩层埋藏很浅的桩基础以外,就钢筋混凝土结构和一般地质条件而言,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工程(包括基坑支护与开挖施工)的费用约占建筑总造价的1/10-1/5,相应的施工工期约占建筑总工期的1/5-1/4,因此在高层建筑中,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合理与否对整个高层建筑工程总造价与总工期的影响是很显著的。可将高层建筑中基础工程的地位概括成两句话: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是高层建筑正常使用与稳定安全的根本,其造价与工期对高层建筑总造价与总工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2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发展现状

高层建筑是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而发展起来的,而高层建筑基础工程则是随着现代高层建筑的大量兴起和设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科学。我国现代高层建筑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和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而迅速兴起的。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千百幢各种类型的高层建筑在各大中城市中迅速地兴起。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地质条件差别极大、地震区覆盖面又很广,因而各地高层建筑的基础形式多种多样。有采用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及少数条形基础的,也有采用大直径嵌岩桩、中长混凝土预制桩和超长钢管桩的。建造在良好地基上采用筏(或箱)形基础的高层建筑已达52层170米(广东国际大厦)和67层190米以上(北京京城大厦);建造在深厚高压缩性软层土地基上的箱形基础高层建筑达到14层41.6米(上海陆家宅高层住宅)。

近30余年来高层建筑在我国各地迅速发展的事实有力地说明,我国工程技术人员成功地解决了广大地域内各种地质条件下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设计理论还是试验研究,都有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论文大全。

近20年来在我国召开了多次有关高层建筑的国际会议。在全国性高层建筑学术会议上,基础工程总是讨论的重要议题之一,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问题也往往是人们最关注的热门话题,有关这方面的理论与试验观测的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成果的报导从未间断过,显示出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技术领域。

这些经验与成果已陆续反映到《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和各地区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表明我国在高层建筑基础的设计与施工方面已逐步形成整套的理论与经验,并在今后将继续不断地发展。

3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进展

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相互作用,即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三者实际上是相互联系成静力平衡、变形连续协调、彼此不可分离的整体系统来承担荷载而发生变形的,在这个整体系统中每一部分的刚度均对自身及其他部分的工作性状产生影响,每一部分的工作性状都是自身及其他部分(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层建筑基础工程也是如此,它在上部结构荷载作用及上部结构刚度和地基压缩性及均匀性等因素影响下的力学性状(例如它的变形挠曲特征、基底反力和截面内力分布等)都与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的相对刚度特征有关。

高层建筑基础的分析与设计不能不研究这个整体系统的共同作用性状并进行计算分析。共同作用分析就是把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看成是一个彼此协调工作的整体,在连接点和接触点上同时满足静力平衡和变形协调条件下求解整个系统的变形与内力。只有这样才能揭示它们在外荷作用下相互制约、彼此影响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安全、经济、合理和先进的设计目的。论文大全。

整体共同作用分析是相当复杂的,这意味着不但要建立能正确反映结构刚度影响的分析理论与有效的计算方法,而且还要研究选用能合理反映土的变形特性的地基计算模型及其参数。而且整体共同作用分析是一个高维与无穷维的超静定问题,只有在计算机技术与数值分析方法的迅、应变关系研究不断深入的当代,共同作用的分析研究才能得以开展受到重视。

4 结论

利用共同作用理论可根本上提高和改善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水平与质量,取得比以往设计更大的经济效果。有效地利用上部结构的刚度,使基础的结构尺寸减小到最小程度。把上部结构与基础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箱形基础高度可大为减小;当上部结构为剪力墙体系时,有可能将箱基改为筏基。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考虑桩间土的承载作用,得以加大桩距、减少桩数,合理布桩、减少基础差异沉降及内力,从而在整体上降低基础工程的造价。

参考文献

[1]咸大庆.基础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剖析[J]. 岩土工程界, 2004, (4) .

[2]田德武.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分析[J].大众科技, 2006, (5) .

[3]徐海航.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工程缺陷事故的分析与预防[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7) .

[4]田允寿,吴义梅.工程事故实例剖析[J]. 工业建筑, 1993, (7) .

[5]王雷,刘芳.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分析[J]. 民营科技, 2009, (4) .

第4篇

在施工过程中,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因素众多,而管理质量和实体质量是其中最为核心的两个。而工程的实体质量实际上就是工程的主体质量,只有具有较为稳固的基础之后,才能保证实体质量的合格。而施工管理质量实际上就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近些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升,对主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房屋的建筑质量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对于施工企业和施工单位来说,为了保证工程的综合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在日常的监管过程中,应当不断创新其管理方法,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一、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特点

1.1复杂性。众所周知,我国的国土面积非常巨大,不同区域的地质结构和地质条件完全不同,各类复杂的地形结构分布在全国。其中,西南地区存在着诸多的熔岩地貌,而又有多个地区处于时常发生地震的区域,可以说本国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因此,对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的要求就非常高。在这种复杂的地形情况面前,为地基的稳固处理带来了极大的施工难度,也为相关的施工单位突破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带来了机遇。

1.2多发性。在近些年来,全国出现了多次的房屋倒塌事故,分析其中的原因,大多具有地基的设计不合理,工程的施工质量存在问题等等,给房屋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所以,房屋在建筑的过程中,做好地基稳固性的处理是十分关键的。

1.3潜在性。在房屋的地基施工过程中,工序较为繁多和复杂,通常是多道工序交叉进行,因此会出现不同工序掩盖另一道工序的情况,因此,房屋建筑工程地基施工具有潜在的隐蔽性,也进一步提升了施工质量控制的难度,所以,工程监管人员在进行质量监管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对隐蔽部分的质量检查。

1.4严重性。在整个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是最为重要和最为特殊的,因此,如果是在工程完工以后才发展房屋地基有问题时,是根本没有补救办法进行处理的,而由地基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弥补的。不管是因为勘察问题还是施工问题,只要地基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房屋失去稳定性,影响整个工程最后的工程质量,严重的甚至需要推到重新建造,给财力上和人力上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1.5困难性。人们常说地基的危机处理难度系数是最大的,这一说法是相对于工程的其余部位的危机处理而言的,而造成工程地基基础问题的原因是非常多的,最为常见的就是工程的地基本身部分,因为其处理起来难度系数较高,其次就是基础上面承载的荷载非常高,如果对地基进行处理,那么必将影响到地基上面的建筑结构,特别是工程在投入使用以后,其地基上的荷载将大幅度的提升,因而给工程的地基事故的处理带来了连锁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地基处理十分困难的原因所在。

二、提升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2.1优化地基的选址。地基作为一项建筑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发挥着承载整个建筑物体的重大责任。如果地基的荷载超过了地基本身所具备的承载能力,那么,在挑选地基地址的时候,就可以选择独立的地基,因为这种地基的承载能力要好很多,同时工程造价也相对较低。

如果地基的承载能力达不到需求,属于软土层地基,那么,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地基进行全面加固。通常来说,软土地基是由一些软质的淤泥等没有坚固性的物质组成的,因此,在勘察的过程中,需要对地基的自身结构进行全面的了解,进而选择好地基的处理方案。

2.2地基基础的施工措施和施工技术。如果地基自身的结构是由淤泥组合而成的,并且是逐层降低的话,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将地基的淤泥搅拌。在挑选地基处理方案时,应当综合地基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同时注重对地基的不适应性能力要求,在确定好了地基的处理方案以后,在每一个处理环节的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并且进行必要的实验检验。在地基处理完以后,需要根据地基的具体情况,严格恪守各项建设指标,在进行基面上层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地基的沉降情况。

在当前的处理地基的方法中,非常的多,具体选择哪一种处理方法更加适合,需要根据地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在挑选处理方案时,需要重点注意地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的地质结构,分析建筑在建成后所需要的承载能力的,如果是处于地震带上,那么还需要考虑到抗震等问题,进而选择出最为合理的处理方案。在施工以前,为了满足沉降和地基的相关要求,可以采取人工处基或者桩基等措施,在这和两种方式中,第二种的建设资金和难度要稍微高一些,因此大多选择第一种。在选择每一种方案时,都需要对其自身所存在的利与弊进行评判,保证选择的是最优的方案。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建筑行业中,都流传着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的口号,由此可见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的意义有多大。因为房屋的质量合格与否之间关系到社会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工程质量是社会 的一大焦点。因此,在建设房屋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房屋在建成后的综合质量达标,需要高度重视对地基基础的稳定性进行全面考虑,根据地质结构,挑选出最佳最符合实际情况的地基处理方案,同时做好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检查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成的房屋质量合格,进而保障房屋在投入使用以后的安全性,从而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大波.探讨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221.

[2]钟学文.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80-81.

[3]路培强,王光辉.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究[J].河南科技,2013,24:131.

[4]刘永林,郭跃.探讨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科技创新)[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4:1.

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喷锚支护

中图分类号:TU47文献标识码:A

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建筑业迅速崛起。城市建筑的密集度越来越大,使建筑施工的作业面不断地缩小,建筑结构中地基施工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要。为了提高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安全性,就要确保地下室的施工设计符合建筑设计标准,不断地提高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由于基坑的支护结构对于建筑基础设施而言,仅仅施工阶段起到临时性作用,因此在工程竣工之后,支护就失去了价值。按照传统的支护技术设计标准,当建筑工程完工之后,支护会保留在地下永久保存,并成为建筑结构中的一部分。喷锚支护结构运用于地下室支护,可以提高抗变形能力,因此而被广泛应用。

一、工程概述

工程项目为22层的商住两用楼,地下一层为车库。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为框剪结构。地下基坑的开挖深度为5.6米,成矩形,总面积超过2千平方米。在建筑物的西侧为小区人工水池。鉴于建筑物距离水池比较近,为了避免基坑的边坡出现沉降变形,在放坡系数上可以定为0.4。根据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将基坑侧壁安全等级确定为3级。在基坑施工技术上,选择使用喷锚支护技术。

从工程的地质条件上来看,工程基坑的地貌较为单一,地面原有的建筑物已经彻底拆迁。整个基坑的场地平坦,地层的成分以风化的基岩和小块的卵石为主。场地的底层从上而下分别为1.3米至1.6米的杂填土,其中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等。卵石以土黄色为主,其中夹杂着少量的漂石。基坑开挖范围内没有发现有地下水。喷锚支护的土层设计参数见下表:

二、喷锚支护施工技术

喷锚支护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了受拉锚杆与土体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不但可以使土体的强度增强,而且对于土体具有稳定的作用,因此而与周围的土体构成坚固的整体。在支护基坑边壁的时候,采用混凝土喷射与锚杆以及钢筋网联合的方法开展施工。

在建筑地基的基础施工中,做好防水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施工工程。虽然在施工场地没有发现有地下水,但是在建筑物附近有人工水池,所以要做好外墙防水工作。喷射的混凝土在配制和搅拌上要严格按照工程施工设计的要求,特别要保证科学性的水灰配比,以喷射不会出现流淌为标准。注意被喷射到墙面的混凝土不可以有下坠,要均匀喷射,不能有开裂的现象出现。喷射混凝土完工后,为了确保喷射质量,还要采取必要的混凝土养护措施。

在进行基坑修边的时候,混凝土的喷射厚度要符合设计标准,并且要逐层喷射,保证每一层都要喷射均匀,并达到的一定的光滑度。要确保喷射的平整性,要控制好喷射的速度,以确保锚桩板厚度匀称。

在进行锚杆灌浆的时候,要控制好灌浆的密度,以使灌浆的过程中有拉应力产生,促进喷射钢筋混凝土板与土体之间形成一个坚固的土体。通常而言,灌浆要在稳压状态下进行,在灌浆超过20秒之后,浆体溢出即灌注停止。

在地下室的设计结构中,要将钢筋板的支护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就要充分地发挥支护的临时性作用,以有效地抵抗土体所施加的侧压力,并发挥其永久性的作用。那么在钢筋制作的过程中,要使钢筋能够处于合理的位置,并且厚度要符合设计要求,以使钢筋板充分地发挥支护作用。

三、喷锚支护地下室外墙施工技术

要保持地下室外墙的永久性,喷锚支护要相应地增大厚度。通常情况下,喷锚支护会喷射大约90毫米厚度的混凝土,而地下室的外壁喷护,需要选择C20混凝土,喷射厚度达到200毫米。为了使喷射混凝土板中的加强筋能够起到暗梁的作用,要参考水压力、土压力以及地面所施加的荷载进行连续板设计,将加强筋焊接在锚杆之上,肋筋设置上为垂直状态。

在本次工程施工中,锚杆的抗拔力设计为100KN,灌浆过程中所呈现的压力为0.4MPa。由于场地的地质环境较差,水平锚杆的夹角设定在25°。原理上而言,锚杆的夹角水平界定在20°~45°,夹角越大,水平分力就会相对降低,反之,随着夹角的缩小,水平的分力越大,可见锚杆设计是喷锚支护技术中的重要部分。喷锚支护的设计参数上,首先是根据施工条件,分析支护的整体稳定性,然后对于锚杆进行抗拉性计算,根据所得出的结论对于初选参数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

设置喷锚支护参数的时候,土压力和施工荷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同时还要在进行土压力计算时,将地基基坑的动荷载和静荷载加以考虑,以实现地下室外壁的永久性。计算时,可以选择使用朗肯主动土压力公式,即:

其中,:是土的重度。

h: 是基坑的高度。

:是土的内摩擦角。

锚杆的安全系数:K=1.7。

但砂浆的锚固段接触到周围的土层的时候,会形成抗剪力,其对于灌浆锚杆的极限抗拔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锚杆的极限抗拔力计算公式为:

其中:: 是土层锚杆的极限抗拔力,单位为“KN”。

D: 是锚杆钻孔的直径。

Le: 是锚杆有效锚固长度,单位为“m”。

: 是锚固段周边所形成的抗剪强度,单位为“”。

在设计上,基于土层地质环境的特殊性,对于抗剪强度的取值也要有所选择。

第一层锚杆的抗剪强度:=30;

第二层锚杆的抗剪强度:=45;

第三层锚杆的抗剪强度:=60。

锚杆受拉荷载公式:

其中::是荷载折减系数,=0.86。

Eak:是在锚杆处的最大主动土压力的情况下取值。

SH: 是锚杆的水平间距,SH=1.0米

SV: 是锚杆的垂直间距,SV=1.1米。

θ: 是锚杆和水平面之间所存在的夹角。

可见,在简述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中,采用喷锚支护进行施工,就是充分地运用喷锚支护的作用原理,将受拉锚杆和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土体之间所形成的摩擦力充分地利用起来,以维持基坑周围土体的稳定性。当支护与土体之间形成具有较高强度的共同作用体的时候,就构成了具有足够坚固性的基坑壁。

结论: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地基基础施工中所采用的喷锚支护技术对于保持地下室外墙的永久性具有非常很重要的作用。从技术的角度而言,喷锚支护是主动加固措施,其采用了锚杆、喷射混凝土的加固机理,对于岩土体的强度加强,并实现抗滑能力。基于其在对于基础施工的重要作用,在应用领域中控制好喷锚支护技术的质量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吴章国 .喷锚支护技术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中的应用, 2013(36).

[2]程明, 董家丰, 华正飞,卢莎.浅谈地基基础施工中的喷锚支护技术应用[J].华章,2013(18).

[3]王静玉.喷锚支护技术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的运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2).

[4]王静玉.喷锚支护技术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的运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2).

第6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天然地基=基础设计沉降

中图分类号:TU471.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1-0115-03

1 引言

建筑常见的基础形式有以下几种:1)独立基础:2)条形基础:3)筏板基础;4)箱形基础:5)桩基础。其中筏板基础主要应用于高层建筑,适用地基土质差,或当建筑物要求基础有足够的刚度调节不均匀沉降,筏板基础的形心宜与竖向荷载的合力中心重合。筏板基础分为梁式筏板基础、平板式筏板基。筏板基础设计需要根据地基土质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柱距、荷载大小以及施工等条件来综合考虑基础的布置,筏板基础的厚度一般情况根据楼层的高度,筏板的计算跨度,建筑的功能使用荷载等情况来确定。所以实际工程中的筏板基础也有很大的差异,在筏板基础的设计中,地基与基础共同作用,影响因素很多,设计难度大,沉降不均匀对基础影响尤为重要,因此,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应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技术含量。

2 工程概况

湖南某建筑工程项目,地下一层,地上由南北两栋高层建筑组成,南楼22层,标准层层高3.4m,为办公楼:北楼23层,标准层层高2.9m,为高层公寓;底部两楼之间设四层裙房,包括主楼底部四层建筑功能为商业,总建筑面积58640m2。主楼与裙房地下部分为整体不设缝,地下全长141.6m,宽44.6m,地上部分两栋主楼与裙房设伸缩缝。

本工程采用框架核心简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场地土为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为lI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核心筒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

3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分析比较与选择

本工程基础埋深6.8m,抗浮水位-1.0m,基底坐落在(12)层砾砂层,压缩模量35,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ak=380kPa。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承载力宽度修正系数3.0。深度修正系数4.4。不考虑裙房影响修正后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a=707kPa。经估算上部主楼地基反力为550Kpa,天然地基可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3.1 基础结构形式的分析

本工程基础面积较大。建筑结构体形复杂,主楼与裙房荷载及高度相差很大,结构刚度相差悬殊,为更合理的控制地基变形,解决主楼与裙房之间不均匀沉降差,基础选型尤为重要,为此选取了以下两种基础形式。

3.1.1 人工地基

采用桩基础,桩身直径800mm,桩长12m,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岩层,最大沉降值25m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4576KN,计算主楼为桩筏基础,桩间距为3倍桩直径距离,裙房为桩承台基础,忽略上部结构影响,通过控制单桩实际承载力,并考虑主楼桩筏群桩作用影响,解决上部结构的沉降差。

3.1.2 天然地基基础设计方案

主楼采用梁式筏板基础,办公楼底板厚1000mm,基础肋梁高1400mm,跨度8400mm。公寓底板厚900mm;基础梁高1300mm,跨度6600mm。裙房部分采用独立基础加防水板,由于抗浮要求防水板贴近独立基础底,防水板底附加50mm厚聚苯板。

3.2 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设计方案分析

3.2.1 基础结构方案计算分析

为减少地基沉降,考虑高层建筑荷载会向低层扩散,将高层部分基础向裙房延伸一跨,降低高层建筑基底反力。实际计算后基础地基平均反力为:办公楼285KPa,公寓290KPa。办公楼核心简处板厚1800mm,公寓核心筒处板厚1700mm,满足地基反力对基础底板的;中切验算,增强基础整体刚度,满足主楼地基变形要求。

同时地下室部分增加混凝土隔墙提高其整体刚度,对基础的刚度有所贡献。核心简厚板处支座负钢筋配率为0.7~0.8%,跨中上部板考虑控制裂缝为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0.2%(受力钢筋为新三级钢筋):其它处底板配筋率0.5%左右,跨中上部板配筋率为0.25~0.35。基础梁配筋率在0.254~0.8%。箍筋也采用新兰级钢,在基础梁支座处适当加密间距为150mm。以提高梁抗剪能力,独立基础采用分层总和法沉降计算值为11mm。

主楼基础采用建筑科学研究院桩筏有限元计算,考虑SATWE上部结构刚度影响沉降结果如图1,整体弯曲变形满足要求。

3.2.2 构造措施分析

独立基础与筏板中间防水板设沉降后浇带,为超前止水后浇带,在主楼基础外裙房基础内。待高层主体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天后浇筑,或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浇筑。计算结果显示总的沉降量相对较小,且沉降差满足规范要求。

裙房采用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充分利用地基承载力,来控制其沉降量,解决与高层部分的沉降差,高层与裙房之间设沉降后浇带,由于基础底面坐落在砾砂层,在建筑物施工期间完成的沉降量达到最终沉降量的80%以上。在后浇带浇筑后对地下室及基础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高层建筑部分基础概念设计成为基础设计的关键,梁断面高度为跨度的1/6,主体高层22层基础板厚也基本能能够接近每层50mm厚度要求。由于结构自身的框架核心简体系地基反力是由内向外逐渐减小,地基变形也是由内向外逐渐减小。按相应的地基反力验算筏板抗冲切、抗剪均满足要求。增加核心简处筏板的厚度满足核心简对筏扳冲切要求,增加基础的整体刚度,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控制地基变形。

从以上计算、构造措施等方面得出结论,本工程采用天然地基具有可行性,合理性,经济性。

4 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设计的分析论证过程

在本工程中,天然地基情况下,筏板的设计工作相当复杂,常规设计方法将筏板布置在阴影区域。这样主楼基础反力很大,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而在以上提到的天然地基基础设计方法是否可行,需要解决哪些难题,通过下面试验结果,就本工程基础设计中的情况来分析。确定以天然地基进行设计。

4.1 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设计的结构分析过程

文献针对主楼对称布置的二层地下室框架厚筏结构形式分别就主楼两端扩大部分挑出一跨、二跨及三跨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图2为主楼挑出三跨时的模型示意图,该实验模型地下二层。3.6m,柱跨8m的实际情况,按『:14的比例进行模型实验。模拟筏板厚度为柱

距的1/6。其中主楼扩大部分的三跨裙房时的筏板尺寸为5420x2270mm,高层部分尺寸为1710x2270。

图3~5分别为主楼两端裙房为一跨、二跨及三跨的变形和反力曲线。上述曲线表明,塔楼两端柱跨数为一跨时,在一定的荷载范围内,整个筏板下的地基反力呈均匀分布:随着裙房柱跨数的增加,从主楼边端至裙房的远端基底反力逐渐减小,当裙房柱跨数为三跨时,其边端的反力已经很小。随裙房柱跨数的增加,在主楼荷载的作用下,整个基础筏板表现出由刚性逐渐向柔性转化的变形特征。

图6表明,在相同荷载情况下,同塔楼两端无裙房的情况相比,塔楼两端有裙房时基础的最大沉降明显减小,这说明主楼与裙房整体连接时,增大了基底的受力面积,降低了基底压力,从而使建筑物的绝对沉降减小,换言之,框架厚筏基础起到了扩散主楼荷载的作用。当荷载在某一范围内时,裙房柱跨数增加对基础的最大沉降影响不大;只有当荷载超过某一值时,其最大沉降才出现差异。这种情况说明,主楼的荷载通过厚筏基础的扩散是有一定限度的。

文献针对二层地下室框架厚筏基础周向裙房挑出一跨的情况进行研究。图7为模型示意图,该试验模拟地下室为二层,层高3.6m、柱跨为8M的实际情况,按1:14比例进行模型试验。模拟筏厚为柱距的1/6。

图8为文献单楼周向挑出三跨裙房试验(KF-1)的荷载最大沉降曲线同2mx2m荷载板(FM)PS曲线的对比图,其中FM试验用模拟主塔楼无扩大部分的情况。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在相同荷载下,KF-I的沉降值远小于FM的沉降值。该试验结果也证明。主楼地下结构与其扩大部分现浇在一起能够增大地基受力面积,降低地基压力值,从而减小建筑物的绝对沉降值,裙房基础起到了扩散主楼部分荷载的作用。

从以上试验研究结果,本工程将主楼基础向裙房方向挑出一跨,裙房上部结构为三层,以试验结果为依据,从沉降图中,基础仅布置阴影部分,主楼基底压力在558KPa、580KPa,实际如图布置基础底面积增加近一倍,基底平均减小反力为285KPa、290KPa。沉降计算结果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基础后沉降比不扩大减小1.5倍还多。当采用基础不向裙房扩大的方案,造成的结果,基础内力也同样增大很多,总体沉降大,沉降差相对较大,筏基构件尺寸需要增加很多,且配筋量增大,施工难度大。这样,裙房独立基础部分的控制沉降范围面临难度很大。当主楼与裙房间设置后浇带,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仍然很难解决。

4.2 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设计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4.2.1 基础设计方案的优化

面对一系列的难题,尽管天然地基承载力满足地基反力要求,按常规设计解决的最有效的办法采用桩基础,地质勘察报告中也建议采用桩基础,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难题。而且该地段其他建筑高度及荷载小于本工程的情况下,均采用桩基础。

但本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发现,勘查报告‘中地质条件较好,采用天然地基,可提前项目入市时间,加快资金回笼,经济效益非常客观。为此会同本地勘查方面专家,对当地实际工程情况作充分的调查,了解。多次讨论做出结论,采用天然地基具有可行性,并根据本地在工程实际经验,本工程的预期沉降范围在30~50mm,基本上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4.2.2 采用天然地基基础设计问题与解决措施

当确立天然地基的方案后,设计过程中着重解决以下难题:

1)天然地基基础的设计;2)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异。

对待这两个难题。最为主要的就是减小主楼的总体沉降,而这也是地基基础设计中最难解决的问题。综合本文中叙述的一些试验结果考虑试验的局限性,本工程与试验模型存在差异,实际设计中,主楼与裙房并没有全部设计为筏板基础,主要力求基础设计中利用实际试验成果,采取严谨的态度,保证好结构基础的安全可靠,才是结构设计的根本。

因此,在基槽开挖现场勘查后,对地基进行现场载荷实验,共对天然地基土进行9组静力载荷实验检测论证,以检验天然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本次试验采用慢速加荷法,用边长1m正方形载荷板,最大荷载为760、1000、1IOOKN,每隔5、10、15、15、15分钟进行观测记录,加荷共分10、11级加荷,每级稳定标准为连续两小时沉降小于0.1mm/h。检测结果总沉降量为3.28~8.08mm。经静力载荷实验检测,天然地基土承载力能够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

5 施工总体效果

在本工程结构封顶时,总体观测结果显示,主楼最大沉降27mm,主楼周边在20mm以内。裙房在变形缝处与主楼一致,裙房中间部位沉降在11~15mm范围,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结构沉降趋于稳定,说明本工程采用天然地基上筏板基础设计及优化措施是合理可行的。

6 结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基础选型与建筑物结构体系密切相关,地基与基础共同作用,适当增加基础底面积,减小地基反力,在工程中合理应用,其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基础设计中利用模型试验成果与结构的相似特征,在计算结果适当的基础对薄弱、变形明显部位,提高配筋量,加强基础构造措施等,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可靠为设计宗旨,实现基础设计最优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0007-2002.

[2]宫剑飞,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的设计计算,第7章,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第7篇

关键词:成本控制、价值工程、限额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物质的不断积累,建筑行业走向了蓬勃发展的阶段,但是近几年开发商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加上国家出台了很多针对房地产投资热的宏观调控政策,使得房地产投资商的利润变得更加稀薄,而另一方面建设项目中的损失比较普遍,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降低建设项目的成本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重点。

二、限额设计与价值工程

(一)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是在工程设计阶段按照需要建设项目的功能、使用要求以及建设标准等,进行的投资规划,将建设项目的投资目标进行分解,把投资分到每个单项工程、分部工程,以及各个专业设计工种,清楚建设项目的各个专业设计工种及组成部分的投资限额,再把它交给设计单位,安排各专业设计人员根据给定的投资限额进行设计,并且在设计的整个过程中,要严格根据分配的投资限额来控制每个阶段的设计工作,并采取各种措施,使得投资限额不会被突破,这样就实现了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目标。

(二)价值工程

价值工程是一种需要运用到众人智力的组织行为,它需要对每个研究对象的费用与功能进行了系统分析再加以创新,它是研究对象用其最低的费用来实现最必要的功能,是以提高研究对象价值的思想与管理技术。

三、限额设计方法基于价值工程原理的理论思路

若单独分开使用价值工程原理与限额设计方法,必然会突出两种方法各自的不足之处,如单独使用限额设计方法就会忽视与成本的匹配性,而单独使用价值工程原理就会忽略经济因素,因此需要有效地将两者结合起来,相互渗透,就不仅能弥补两者单独使用的缺陷,还能使项目实现价值最大化。在通过限额设计来控制投资的基础之上充分把价值工程原理作用发挥出来,以达到价值最大化,通过限额设计来控制投资成本是非常有效的措施,用投资估算控制了整个设计方案的选择以及初步的设计概算,有效的避免了“三超”现象的发生,在项目决策的阶段,通过投资限额的合理分配来进行相应的设计,此时价值工程原理就需要得到充分的发挥,目标是提高价值,对设计方案进行一个仔细的甄选,把那些不必要的辅助功能都得剔除,最后得出设计方案。但需要注意所选择出来的设计方案还有进一步优化的可能性,那些被丢弃的方案也许还存在能被利用的闪光点,因此可以用来完善备选方案,对其进行优化,从而达到价值最大化。此外,合理分解与使用投资限额时需要按照具体情况保留15%至20%的费用用来调节,按照80%至85%的比例来下达分析投资限额目标,如此便为一份卓有成效的设计方案创造了条件,有时,适当提高造价功能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如通过使用新技术与新能源就可以选择出最匹配的设计方案。

四、影响高层建筑方案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因素分析

(一)设计阶段主体结构方案的选择

1、建筑造型与平面布局对造价的影响。通常而言,建筑平面形状越简单的话,其单位面积造价就会越低,建筑物的周长与建筑面积比K周越低的话,设计就会越经济。在一些资料表明,不太规则的建筑体型,立体面高低错落,平面上凸出的,通常造价会比较高而且受到震害也会比较严重,二那些建筑体型规则比较简单的则受震害会比较轻,所以从经济与技术方面来考虑要求平面要简单,规则,平面长度不要过长,凸出地方的长度需要减小,凹处需要采取加强措施。

2、层高对造价的影响。如果保持建筑面积不变动的情况下,建筑层越高就越会增加各项费用,比如墙和隔墙以及有关装饰粉刷费用的提高,楼梯间造价卫生社会费用的增加等,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住宅层高如果每降低0.1米,造价就可以降低1.2%至1.5%,而且还能够节省很多材料与能源,但是由于对室内空气洁净度的要求,高度还是不应该低于2.4米。

3、层数对造价的影响。对于民用的住宅工程造价无疑是随着层数的增加而增加的,可是建筑层数增加时,就会分摊土地费用和外部流通空间费用,于是促使建筑物的面积成本发生变化。概括来讲,建筑物层数对造价的影响会因为建筑类型与形式的不同而不同,理论上来说的话如果增加一个楼层不会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那么单位建筑面积成本就会减低,如果超过了一定层数的话,结构形式要改变,那么成本也就会随着增加。

4、通风采光对造价的影响。住宅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就是户型,能否哦具有优良的通风采光,会对人体健康与环境卫生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它是住宅设计合理与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十平方米以上的每套住宅卧室与使用面积均需要采用直接采光,至少要有一间起居室或者卧室有优良的朝向,能够直接获得日照。住宅应该要有优良的自然通风,对单朝向的套型要有通风措施。最近几年,住宅建筑要有不断扩大采光面积的倾向,如降低窗台的高度甚至采用落地窗户,此外还有很多剪力墙,采用封闭阳台来扩大采光面积及增大采光系数。

(二)设计阶段地基基础方案的选择

对于高层建筑结构来说,其作用在地基基础上的荷载大,地基埋藏得深,通常会有设计地下室来作为人防工程等的要求,所以基础工程材料会用量比较多,施工比较复杂而且周期也会比较长,这对造价成本有很大影响。地基基础工程的首要性在于其所占的总造价与工期的比例比较大,一般而言,地基基础工程造价会占总造价10%至20%,有时还会更高。再者,因为地基基础是整个工程的基础,如果有任何缺陷的话都会导致重大损失。最后,地基基础工程是一种隐蔽的工程,如果发生了事故的话就相当难处理,因此会显得更加重要。通常在实际工程中,要判断是否对天然地基进行人工处理,需要采用人工基地的话采用什么方法好,以及如果更恰当等问题都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对于地基基础来说,成本包括了造价与维修费用,对于一座精心设计的地基基础,如果质量得到了保证,那么维修费用就会低,反之,维修费用就会比较高,因此控制好地基基础造价对整个项目工程的造价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控制地基基础造价要从设计阶段开始,需要进行细致的多方案分析比较,从价值工程原理角度进行分析,不要造成浪费。

(三)设计阶段装修方案的选择

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所以如果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的话,精装房就成了有效途径,精装房被认为是房地产市场成熟的重要表现,特别是在生活节奏较快的城市,其成为了主流元素,而影响装修造价因素比较多,主要包括坚固耐久的问题,满足了实用美观的同时还要保证其坚固耐久性,如果耐久性越高的话,装修材料与人工费用等也会增加。此外,不同的装修风格对设计与施工的复杂程度要求不同,工程量也不同,造价方面就会有很大差距。再者,价格越珍稀,采购渠道越少,质量越好的材料价格就会越高。最后,装修工程而言,尤其是那些室内装修工程,环保问题至关重要,如果仅仅是价格合理或者美观舒适,但室内环境污染严重的话,轻则会需要增加投资来进行室内环境污染的治理,重者会延误工期,更严重的话,装修消费者长期生活在被污染的室内,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安全,会遭受求医问药等损失,因此,装修安全环保才是最划算的。

总结

本论文是作者本人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后对整个工程建设领域研究基础上写成的,提出要在工程领域的成本控制中将基础工程原理的限额设计方法应用进去,并且实践证明,该方法能收到非常不错的效果,并且可以在整个工程设计与其他领域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梁世连.工程项目管理.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8

2任宏.建设工程成本计划与控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2

3杜葵.工程经济学.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5

4韩涛.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价值工程应用.价值工程.2014;8

5樊燕燕.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对住宅优化设计方案的研究.价值工程.2013

6赵彬.武育秦.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7罗汉奎.价值工程.北京:铁道出版社.2012

8尹贻林.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

9李亮群.价值工程在中国建筑业的应用情况分析.技术经济.2014;2

第8篇

关键词:建筑物,倾斜,原因,预防措施,纠偏方法

 

一、引言

一般建筑物的建设需要经历建筑地基勘察,地基土持力层的选择、基础形式的设计、工程的施工、后期使用观测几个阶段。理论上分析,只要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严格按照国家的各种规范并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承载力计算与地基变形计算[1],所建成的建筑物就是安全可行,符合预期设计要求的。然而由于众多因素,在建造过程中或使用期间发生事故的建筑物为数不少,其中以建筑物的倾斜为最多。

二、建筑物倾斜的表现形式

建筑物倾斜是指建筑物在外力或地基土不均匀沉降时发生歪斜的现象,一般有局部倾斜与整体倾斜两种表现形式。局部倾斜是指建筑物局部沉降量较大发生倾斜,此时会在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中产生拉张应力,一般会使建筑物中产生裂缝,根据裂缝的形式与方向可以判断建筑物的内部的应力轨迹。如下图所示[2]。

整体倾斜的表现一般比较明显,通过肉眼一般会比较清晰的观察到。论文大全。比如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的整体倾倒事故、意大利的比萨斜塔、中国的虎丘塔的倾斜等,其外在表现为向某一个方向的倾斜。另外,倾斜不明显的,通过测量仪器进行精确测量或粗略的通过室内的放置在原本水平物体表面上的圆形物体的滚动进行定性判断。

建筑物在倾斜时有时会发生转动,此时在建筑物主体结构中会产生剪应力,墙体出现羽状的裂缝。

三、建筑物倾斜的原因探讨

1、地基土的特性

1.1、地基非均质。按照我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岩土勘察孔的设置为每隔30m布置一个,当每两个勘察孔之间区段有不明地质情况时应当设置补勘孔进行补勘。然而,现实中一些尺度小于30m的坚硬与软弱结构面、塘、沟谷有时不能被勘察到,从而使基础坐落在其上,当建筑物建成投入使用时,很容易使结构产生较大的内力,导致建筑物发生倾斜或破坏。

1.2、黄土地基局部湿陷、软土地基地基土不均匀、冻土地基有热源、地基土局部有可液化土层以及膨胀土地基局部膨胀或收缩等特殊地基土由于其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当勘察不全面或地基处理不当的时候,也会造成建筑物的倾斜。

2、结构设计不合理

2.1、荷载偏心。荷载偏心是造成建筑物倾斜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一些大型厂房内部有吊车,或荷载分布不均匀,如果没有按照偏心荷载进行计算,或者计算不当,亦或后期使用时给予结构太大的偏心荷载情况下,建筑物可能发生倾斜。

2.2、结构不对称。在现在的结构设计中,人们往往为了美学要求而将建筑物设计成非对称结构,从而导致地基中荷载分布极度不均匀,在基础形式设计不当,或后期使用不当的情况下很容易使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倾斜。另外对于装有电梯、设有大型烟囱的建筑物也属于结构不对称之列。论文大全。

2.3、结构有外在偏心作用。对于一些季风性比较强的地区,较高层建筑物或长度比较长的建筑物都容易受到偏心风荷载的作用,可能导致基础发生倾斜。另外,如果相邻建筑物的对地基的作用过大,也会使已建的建筑物发生倾斜。

3、基础与地基土以及结构的不匹配。

基础是将上部结构荷载传递到地基土中的结构,它是上部结构与地基的联系部分。如果基础的形式未能与上层结构及地基土的性质相适应,就会导致建筑物建成后不能满足预期要求,可能发生倾斜等事故。

4、工程施工的错误或偷工减料。

工程的施工由施工方完成,工程中遇到问题需要向设计方、勘察方进行沟通,并接受监理方的监督与审查。如果施工方在遇到问题时不及时与设计方或勘察方进行沟通,独自解决,就容易形成错误的方案,导致工程事故。如果监理方与施工方串通,为了谋取利益,对工程建设进行偷工减料,更给工程的安全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四、建筑物倾斜的预防措施

想要预防建筑物发生倾斜,使建筑物能够按照预期设计进行工作,就需从导致其倾斜的原因入手,设计合理的结构形式,使结构尽量美学对称,使荷载分布尽可能均匀,并给结构设计沉降缝、圈梁等防止不均匀沉降对结构造成破坏的结构。

勘察方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进行建筑地基勘察,认真查阅工程地区资料,对一些有疑议地段进行补勘,为建筑物的设计提供科学、准确、详实的地质资料。

设计方根据勘察方提交的资料并结合本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设计合理的基础形式。论文大全。设计应充分考虑地下水的影响,特殊土的影响以及相邻荷载,偏心荷载等的影响。

施工方应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当施工工程中遇到问题时,施工方应该及时与设计方或勘察方取得联系,进行商议,确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监理方应恪尽职守,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

如此,可保证工程在非偶然情况下出现工程问题。严防建筑物发生倾斜事故。然而,在诸多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建筑物发生倾斜的事故时而有之。一般当建筑物的沉降量过大而未进行纠偏、加固措施时往往会酿成事故,所以当观测到建筑物发生微小的倾斜量时就应对其进行纠偏、加固措施,此时不仅经济而且工程量小,且安全性较大。

五、建筑物倾斜的常用纠偏方法

1、迫降法:

迫降法就是采取某种措施迫使沉降量较小的一侧下降,消除或减少与另一侧的沉降差,从而达到纠偏的目的。

1.1、浸水纠偏法:该法适用于低含水量而湿陷性有较强的黄土地基,是利用湿陷性黄土遇水湿陷的特性,针对建造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发生倾斜的情况,给沉降量较小的一侧按计算水量浸水,使浸水侧下沉,达到纠偏的目的[3]。

1.2、掏土纠偏法:该法适用于软土或砂土地基,是在沉降量小的一侧挖土,使该侧沉降量加大,从而达到与沉降量大的一层保持平衡的一种方法[4],著名的比萨斜塔的加固就是应用了此法。

1.3、降水纠偏法:降水纠偏法是适用于地下水位距离基础底部较近的建筑物纠偏。是在沉降量较小的一侧挖抽水井进行降水。降水纠偏法是根据太沙基的一维固结理论,降低了地基中的孔隙水压力,加速了抽水一侧地基的固结沉降所致。

2、顶升、抬升法:

顶升纠偏是在沉降量大的一侧用千斤顶等器具顶升墙体或基础,使其升高,再采取地基加固措施使顶升部分稳定,从而达到纠偏的目的。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的纠偏就是采用此法,在其基础下设置了70多个支承于深16m基岩上的混凝土墩,使用了388只500KN的千斤顶,逐渐将倾斜的筒仓纠正;抬升法是在沉降量较大的一侧具有膨胀作用或挤密作用的浆液,对沉降量较大的一侧起到抬升的作用[5]。

3、综合纠偏:

综合纠偏其实是迫降法与顶升、抬升法的组合。主要方法有浸水加压法与顶桩陶土法[5]。

值得注意的是,建筑物的纠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建筑物的纠偏首先因该明确建筑物区域的具体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然后采取合适的纠偏措施。纠偏时要先进行纠偏量的计算,确定浸水量、降水量、掏土量、加压量等,然后要对纠偏的安全性进行反复论证,在纠偏过程中一定要谨慎工作,防止发生工程事故或安全事故,最后对纠偏的建筑物一定要进行加固处理和后期的使用的沉降观测,看是否达到纠偏目的。

六、结语

建筑物的倾斜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而导致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建筑物结构的设计没有艺术上的特殊要求时,应该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尽量使结构简单,荷载均匀。

建筑物的建设期间内需要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四大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严防建筑物的倾斜,当建筑物有倾斜的趋势时,及时进行纠偏与地基加固,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2]任文杰,等。基础工程。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31)。

[3] 王珊。地基处理新技术及其工程实倒实用手册。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4] 刘亚连,梁志松。建筑物倾斜原因分析和纠偏措施探讨。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2(3)。

[5] 林彤。地基处理。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7(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