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社区管理体制

社区管理体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0 16:15: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社区管理体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社区管理体制

第1篇

各地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具有地方特色,不同侧重点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例如:唐山的三全七化网格体系、宁夏的4+6:运作模式、山西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各地纷纷在拓宽思路的基础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社会治理和提高服务水平,以居民需求为服务导向,整合人口、社会事务、城市公共服务、卫生、文化以及综治等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以网格化作为切入点,搭建社会治理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全地区统一的社区综合服务与社会管理信息平台,从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2 创新社区网格化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量的人们涌入城市,原有的城市管理格局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人们的法制、环境、权益意识开始不断提高,教育、交通、医疗等社会问题频现,充分暴露出我们的社区治理工作还十分薄弱。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多头管理的问题十分突出。经常遇到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现象。

要想彻底解决这种问题,就需要创新社区网格化管理体制,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有利于政府的服务推广更加优化,将更多的职能、服务措施引入社区,方便居民;此外,在企业主导型社区,开展网格化管理,可以让企业内部资源充分调动和支配,实现社区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让平台真正融入社区,服务居民;同时当前各种社会资源的引入,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务,一对一的责任划分,也让服务更加主动,精准和快捷。

整体来说,就是真正做到把各种社区服务管理资源整合到网格,把社区服务管理责任落实到网格,把属于社区服务管理的问题尽可能解决在网格,实现社情民意在网格中掌握、惠民服务在网格中开展、矛盾纠纷在网格中解决,达到共同发展社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

3 创新社区网格化管理体制的原则

社区网格化管理作为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和社区自治的最佳结合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广泛的推广中不断改进新技术、创新工作方法、改变工作机制,同时也兼具几个原则。

3.1 资源整合,全面覆盖的原则

将政府、社会、企业、社区、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各方面的资源有机充分整合,建设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并将基础网格作为社区服务管理的基本单元,做到区域全覆盖、对象全覆盖、管理全覆盖、服务全覆盖。

3.2 企地联动,共同推进的原则

网格化管理是改进社会管理的系统性工程,既强调政府职能部门在社会服务管理中的主要作用,又强调企业、社会组织及居民在社会服务管理中的参与、协同作用,实现企地联动,共同推进的原则。通过网格化管理,将社会各行各业资源融合起来,把商业、邮政、金融、家政、美容、旅游等社会资源综合在一起,为居民开展多样化的服务。

3.3尊重客观,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社区网格化管理建设的大框架下,充分结合当地社区的历史与现状,既考虑在网格化设计阶段方案的前瞻性,又要尊重现实的客观性,制定最符合社区实际的实施方案。

3.4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原则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创新,就在于从百姓身边出发惠民生、顺民意着眼于多层次的居民需求,如何更好的服务好社区居民是创新网格化管理体制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以企业为主导的网格化管理是改进社区管理的系统性工程,不但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还应该积极倡导企业承担的作用,借助网格化管理系统,以人员要素为对象,以数据信息为基础,以事件处置为主线,主动跟进从而进一步实现社区的精细化管理。

4 创新社区网格化管理体制的内容和方法

4.1科学设置网格,推进服务管理新突破

当前,在企业主导型社区中,网格化组织体系建设要把社区管理服务的内容与政府进入社区的服务项目紧密结合起来,在政府还未进入前,由企业运作和指导建设,并在相应的时间做好交接工作,确保网格化管理中心的正常运行。具体到划分网格时,更要充分考虑社区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按照整体规划、资源整合、全员参与、持续改进、项目引领、有序推进的工作思路,积极整合社区内各类资源,发挥社区物业服务、治安消防、社保、医疗卫生、居委会、学校、幼儿园等机构团体的作用,实现企业和政府职能相融合、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的融合、企业主导社区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和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的多项融合。

4.2加强网格人员队伍建设,实现精细化管理

网格人员是社区网格中从事信息采集上报、矛盾纠纷化解和综合服务管理的基层社会工作者。要按照一格一员,一格多员、专兼结合等方式配备网格管理人员。我们要从企业内部公开招录,由于他们长期接受企业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与熏陶,有较好的个人素质,再加上社区及周边资源(学校、医院、天然气公司等)均属企业原有、现有或自主引入的服务单位,便于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每天做好走访和巡查,做好信息采集工作。要通过区域联动等方式,采集网格、社区、单位、政府等多个层面的信息,做到信息准确、完整并将所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传递、反馈,确保信息的有效流转和利用,实现整个社区的精细化管理服务。

4.3 建立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网格化信息系统是实施网格化管理的手段,包括软件开发、数据库建设、网络通讯设计和系统维护等多项内容,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系统建设中要遵循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原则,做到信息专用与共享相结合、信息集成与拓展相结合、信息集约与开放相结合等三个结合。健全社区管理服务网格单靠社区自身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善于发现资源、利用资源。充分发挥企业主导型社区内部各种资源共享的作用,在网格化组织体系建设中,把社区管理服务的内容与政府进入社区的服务项目紧密结合,根据社区居民需求的多元化,从管理、服务、环境、设施等方面着手,逐步建立具有社区特色的资源共享、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运行机制,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创新合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2篇

(一)政府

从目前我国国情看,政府现在仍然处于占有社会资源的有利地位,政府可以通过其拥有的权力来占有社会资源,并使其达到占有的最大化。在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自上而下的科层制结构使得政府可以主导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并且在这个供给过程中实现自己权力的巩固,从而成为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由此看来,即便是在社区当中,政府还是担当着强力的主导者角色。社区治理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权力的约束,政府实际上成为社区治理的最重要的主体之一。

(二)社区居委会

在我们国家,社区居委会是一个居民自治组织,社区居委会是通过社区中的所有居民选举产生的,这是一个社区中的居民实现自我治理的组织机构。社区居委会在社区治理中处于一个重要的地位。而在当前我国社区中,社区居委会更多的参与到上级政府部门工作中。由此陷入每天忙于来自上级政府部门的各种任务,而不是更多的参与自治,这实际上也正是当前我国社区治理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物业管理公司等营利组织

目前在我们国家,城市社区中已经出现很多较为成熟的物业管理公司,而这些物业管理公司也已经充分参与到了社区治理的工作中。物业管理公司等营利组织的参与,可以充分调动社区治理各个主体之间的活力,有效的推动社区治理的发展。这顺应当前政府鼓励发展的社区治理多元化趋势。

以上任何一个社区治理主体在单独进行治理时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无法实现我们追求的社区治理效果。其中政府在社区治理过程中不能充分激发市场经济下的治理活力,而社区居委会目前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境地,正逐渐沦为上级政府部门的附庸。而物业管理公司等营利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缺乏监管,在对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存在多方面的不足。所以,要想达到社区治理善治的目的,只能彼此之间克服各自的缺陷,互为补充,实现协同治理。

二、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组织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一)社区组织结构存在缺陷

一是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中街道办和居委会无法进行有效的工作部署。当前居委会更多的是承接街道办事处安排下来的任务,这就使得居委会无法更好的去完成自治工作。居委会对街道办的工作任务应接不暇,其对于自身社区的治理就无法更好的处理,这是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是社会团体等非营利组织发育不足。在我国城市社区中,成熟的社会团体比较少,大部分还处于摸索阶段,即使有较为成熟的社会团体,发展状况也不理想。不仅如此,在社区中的社会团体独立性不足,有较多的社会团体是由政府部门或居委会建立的,缺乏相应的活力,不能够在社区治理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二)社区组织管理职能模糊

在社区管理过程中,存在横向和纵向的划分,横向和纵向不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条块分割的局面。这种社区组织管理职能的模糊,直接导致社区内各个治理主体之间彼此扯皮,无法实现合作共治,实际上增加了治理的成本,也降低了治理的效率。

(三)缺乏科学的社区治理目标

在我国以前的社区工作中,侧重点是社区的发展,忽视了社区中精神文明建设,对公共服务的提供也不足,同时还缺乏对于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这使得社区缺乏文化创新的活力,社区集体活动较少,社区居民参与不足。社区工作人员能力不高,对社区治理工作不了解,这样就无法较好的完成社区内部的治理工作。最终结果就是无法实现社区更好的发展。

三、针对城市社区组织管理存在问题的改革探讨

(一)构建社会协同治理机制

社会协同治理机制,就是指在协同治理的理念指导下,政府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努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培育,加强社会层面的参与沟通,通过社会参与平台的构建,让多方治理主体彼此协同治理,达到善治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协调好各个治理主体彼此之间的关系,做到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实现社会治理多元化主体的协同互动,再次把协同治理机制落实到社区治理中。

最终需要实现的就是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共建共享、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城市社区治理新格局。

(二)构建合理的社区组织结构,做到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这里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是指:在我国城市社区组织结构管理中,上级行政部门的专业管理要结合到街道办事处的综合管理中,主要以街道办事处综合管理为主,同时做好专业管理的互动。由此做到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有机结合。

(三)明确社区组织管理的职能,确定科学合理的目标

社区组织管理过程中,要明确其管理职能,由此才能更好的实现社区组织管理的目的,达到社区组织管理的效果。在社区治理过程中,主要目标是构建有活力的、健康的和谐社区,这就要求社区居委会有科学的规划,能够根据社区实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自身社区制定社区发展规划。除此之外,社区居委会应该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让社区居民能够在社区中享受到集体的福利。

第3篇

【关键词】村镇;建设;档案管理体制

镇区建设档案馆存取的资料能够促进镇区建设的发展,要想实现对镇区建设档案合理有效的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镇区建设档案管理体制,但是我国的镇区建设档案管理体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体制是镇区档案建设档案馆的一项重要任务。本篇文章主要通过对镇区建设档案管理体制的不足进行分析,就如何建立完善的镇区档案建设管理体制给予相关策略。

一、镇区建设档案管理体制中的不足分析

(一)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机制

完善的管理机制能够提高镇区建设档案的管理水平,但是很多镇区建设中都没有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机制。由于对镇区建设档案管理的不重视,一些镇区中没有加大对镇区建设档案管理的投资,虽有建立专门的镇区档案管理机构,但配备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不够,导致镇区建设档案的管理水平不高。镇区建设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和镇区建设的各部门沟通联系,导致很多关于镇区的建设资料没有录入到镇区建设的档案馆中。镇区建设档案馆的管理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在档案的分类管理以及加工整合上出现一系列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出镇区档案建设档案管理的真正价值。

(二)没有建立完善的领导管理机制

镇区建设档案机构领导力度不足,虽然镇区建设档案机构有统一的领导者,有建立相应的分管领导责任制,但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时缺乏积极性,导致镇区建设档案馆的相关资料不全,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由于不没有明确各自的责任,在出现问题时,管理人员往往相互推卸责任,不利于加强区镇档案建设的管理工作。一些镇区在建设档案馆时由于缺乏有效的领导,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忽略了镇区建设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在工作时没有责任意识,很多镇区建设档案管理的任务都没有认真落实,加强镇区建设档案馆的领导力度是镇区建设档案馆的重要任务。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在镇区建设档案管理过程中虽有建立监督管理制度,但都是纸上谈兵,形同虚设,没有有效的监督,导致很多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不断降低,阻碍了镇区建设档案机构的发展。上级政府没有加强对镇区建设档案管理的重视,虽有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来对下级镇区建设档案馆进行监督,但仍有,未能及时发现镇区建设档案馆中存在的问题,降低了镇区建设档案馆的管理水平。

二、完善镇区建设档案管理体制的相关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机制

要不断完善镇区档案建设管理机制,才能不断提高镇区建设档案管理水平。当地政府要增加镇区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对当地镇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镇区建设档案馆的投资,在各地设立镇区建设档案馆,建立的档案馆主要受镇区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在镇区建设档案馆要引进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并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管理技能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镇区建设档案馆要加大和镇区建设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深入到镇区建设当中,及时收集镇区建设的相关资料,通过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合,最后再进行分类管理。镇区建设档案馆要建立完善的资料入馆程序和资料查找系统,逐步实现镇区建设档案馆的现代化和规范化建设。

(二)建立档案分管领导责任机制

镇区建设档案馆建立分管领导责任机制,镇区的主要领导或是镇长担任镇区建设档案馆的分管领导。办公室主任直接任镇区建设档案馆馆长,能够及时将镇区内建设的相关资料收集起来,送到镇区建设档案馆。镇区建设档案馆的每一个分管领导之间分工明确,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可以防止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政府建立档案分管领导责任机制,要给档案分管领导小组提供足够的经费,分管领导者通过聘请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加大对镇区建设档案管理,为镇区建设提供详细有效的建设信息,促进镇区建设工作的快速发展。

(三)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在镇区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监督,才能够提高镇区建设档案馆的管理水平。在镇区建设档案馆中要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监督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镇区建设档案馆的监督,定期对镇区建设档案馆的工作效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镇区建设档案馆中存在的问题,指导镇区建设档案馆的管理工作。在镇区建设档案馆中还可以建立有效的奖罚机制,对于在档案管理中表现有效的档案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有重大过错的档案管理人员要给予一定惩罚,这样才能够调动起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

三、结束语:

加强镇区建设档案的管理,对镇区建设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想促进镇区建设档案馆的发展,就要不断完善镇区建设档案管理体制。政府部门要根据镇区档案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提高镇区建设档案的管理水平,实现镇区建设档案对镇区建设发展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湖南省高校档案工作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组.湖南省高校档案工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03(02):52-53

第4篇

【关键词】 小儿腹泻;护理体会;针灸治疗

小儿腹泻是社区医院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季节以夏秋季最高。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有外感、饮食不节等,临床表现除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呕吐外,严重时可发生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笔者所在社区卫生中心自1998年以来采用针灸疗法和常规治疗相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现将治疗方法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42例,年龄均在6岁以下。针灸组(针灸+常规治疗)88例,男47例,女4l例;其中伴发热33例,呕吐46例,脱水l4例,抽搐13例,腹痛61例;非感染因素引起的腹泻46例,感染性腹泻42例。对照组54例,男32例,女22例;发热23例,呕吐2l例,脱水9例,抽搐7例,腹痛39例;非感染因素引起的腹泻30例,感染性腹泻24例。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1998年5月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修订的《腹泻诊断治疗方案》[1]。临床表现为: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脓便或血便;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至2月,慢性腹泻病程在2月以上。

凡是诊断为细菌性痢疾、肠伤寒和有心肺等其他合并症者均不选入本观察组。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1)病情较轻者仅常规给予口服药物治疗。思密达,1岁以内每次1 g,1~3岁每次1.5 g,3岁以上每次3 g,每8 h 1次;妈咪爱,1岁以内每次0.5 g,1~5岁每次1 g,5岁以上每次1~2 g,每日2次。

(2)抗感染:大便镜检见白细胞或脓细胞者,给予静滴头孢曲松钠80 mg/ (kg·d)。

(3)补液:按照脱水程度的不同,轻度脱水为90~120 mL/kg,中度脱水为120~150 mL/kg,重度脱水为150~180 mL/kg。先按l/2~2/3量给予,余量视病情决定取舍。

2.2 治疗组

(1)常规治疗同对照组。

(2)针灸治疗:取神阙穴,将艾条一端点燃,在距离神阙穴3~5 cm高点采用悬灸,每次至少30 min,灸至皮肤潮红,伴腹痛者延长灸疗时间至疼痛消失为止;取足三里,用32号25 mm毫针刺入20 mm左右,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每天1次,连续5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

3 评价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后第5 d(第1个疗程后)、11 d(第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统计全部治愈所需时间(天数)。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储存与分析,两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进行χ2检验,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行双侧检验。P

4 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订。痊愈: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无异常。有效:大便次数明显减少,粪质变稠,全身症状好转。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

4.2 两组第1个疗程后的疗效

见表1。表1两组第1个疗程后的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

针灸组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3.9 %和100.0 %,对照组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3.7 %和92.6 %,两组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

4.2 两组第2个疗程后的疗效

见表2。

表2两组第2个疗程后的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

针灸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100 %,差异无统计意义。而针灸组痊愈率为92.0 %,对照组痊愈率为75.9 %,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P

4.3 两组治疗时间比较

见表3。表3两组治疗时间比较两组痊愈所需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5 讨论及护理体会

5.1 讨论

婴幼儿脏腑娇嫩,脾胃虚弱,易受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或小儿常因饮食不能自我控制,易进食过量或过食生冷之物而伤食致泻,泻久则脾虚,再发展则为脾肾阳虚。祖国医学认为,饮食不节或外邪侵袭是主因,邪困脾胃,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水湿不运,清浊不分,合污而下,导致腹泻。张景岳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所以腹泻多责之脾胃,病位在大肠。本病无论虚实皆应以扶正为本,祛邪为辅。神阙具有温中散寒、健脾化滞之功,重灸本穴,能温运脾阳,使脾气健运,分清泌浊,则腹泻自止;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针刺可通调脾胃,使脾气得输,胃气得降,具有调节胃肠运化与传导之功。二穴合用,共奏健脾益胃,恢复脾胃之正常运化功能而取得良好疗效。

本法操作简便,见效快,无毒副作用,还避免了小儿输液困难及拒服药或服药后呕吐等不良反应,又避免了应用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之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5.2 护理体会

在临床过程中,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和身心健康。在治疗时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了精心的护理。

5.2.1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大多是独生子女,患病后家长多有紧张焦虑情绪。入院后及时说明病情和各项检查治疗的目的,做好入院宣教,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以取得家长及患儿的合作。

5.2.2 消毒隔离

患儿按肠道传染病隔离,做好床边隔离。护理腹泻患儿应彻底洗手,食具也应彻底消毒。安排患儿住单间或收住同病种房间,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5.2.3 饮食护理

根据患儿病情合理安排饮食。一般可禁食4~6 h(母乳喂养除外)。呕吐重者,可稍延长禁食时间或及时采用静脉补液。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随着病情的稳定和好转,逐步恢复饮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

5.2.4 排泄物的管理

严格管理腹泻患儿的粪便,统一规定倒放处,搞好病房及环境卫生,防止病菌传播而扩大感染人群。

5.2.5 对症护理

(1)口腔护理:由于婴幼儿口腔黏膜娇嫩,机体抵抗力低下及大量应用抗生素后,细菌更容易在口腔繁殖,所以应该经常保持口腔清洁。重症患儿在喂糖水后,让患儿及时漱口,防止细菌繁殖。

(2)臀部护理: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可用温水洗净并擦干,再扑滑石粉。一旦出现臀红,应立即处理。

(3)呕吐护理:呕吐时,头偏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引起吸入性肺炎。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社区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传染病防控的前哨,在疾病群体防控、传染源控制及易感人群重点保护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并为传染病的有效防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2]。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目前基层社区在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基层社区的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间本社区传染病防控工作档案及工作记录,并结合国内外社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相关资料,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1.2 方法

在社区各科室人员中随机组成调研小组,对社区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内容进行分类,对日常传染病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最后提出相应方面的对策。

2 社区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社区人员缺乏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认知和重视

经调查分析,部分社区工作人员尚未对传染病日常防控工作的性质及地位形成清晰的认识,这主要源于单位日常工作思想培训开展不到位,工作制度及工作规范尚未针对实际工作性质及影响作出具体的调整,模糊的认知导致部分工作人员日常服务中传染病预防意识不强,不能充分迎合当代社区传染病管控工作的基本思想。

2.2 社区经济与防治管理工作的矛盾

服务和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是国内社区传染病控制单位主要的矛盾之一,低收益极大地影响了社区传染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难以维持和扩大社区传染病的防控力度,长期局限于一些能够实现经济收益的防控管理服务之上,医疗设备支持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服务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也直接影响了日常疾病管控工作质量。

2.3 社区服务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

社区服务管理人员的配置问题主要是基层卫生服务人员数量少和质量低[3]。现有的部分卫生服务者多为中短期聘用的临床工作人员,大多数人员并未接受过系统的公共卫生教育及传染病防治培训。人员配备不合理会直接导致日常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不能有序、规范开展,服务工作者综合素质不高,则综合服务质量难以提升。

2.4 防控服务不规范

良好的传染病预防服务需要扎实的理论作为基础,还需要贴合社区实践的服务工作付诸实践,而社区传染病控制服务在我国尚属一项新的卫生服务项目,较短的实践期间未能为国内社区疾病控制服务工作积累下足够的实践经验,导致日常工作服务不规范。

2.5 服务体系不健全

经研究发现,社区传染病的防控服务主要偏重疾病治疗,进而弱化并忽视了疾病的预防工作。尽管防治管理工作依照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模式开展,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院的紧密联系会使日常疾病的防控工作偏重于疾病治疗方面。

3 社区传染病防治管理对策

3.1 重视宣传教育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社区服务人员宣传教育工作[4],系统调查内部疾病防控工作人员总体工作认知情况及服务能力,制定相应的宣传方案,并针对性制定一对一的服务教育方案,由专人定期为所有工作人员实施教育与培训; 另外,还应强化社区整体传染病的防控服务宣传教育工作,帮助社区群众建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传染病防控理念,鼓励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到日常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中来[5]。

3.2 完善管理体系建设

制定切实际、具体化、科学性强的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构、专科设置、人员培训以及采购供应等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绩效管理,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3提高管理水平和专业素养

设置专业的管理小组,针对传染病管理设置相应的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疫情监督小组、应急治疗小组等,提高管理效率,并对其定期做专业培训,明确每位成员工作任务及负责项目,做好相关工作,避免工作中出现错误。同时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系统”应用,提高信息化水平,提高疫情报告效率的同时避免了传统报送中卡片的遗失。

3.4强化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

加强感染管理工作,并与其他部门高度配合,发挥防治感染的作用,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硬件设施的建设,规范社区医院、乡村卫生所(室)和个体诊所医疗废物的管理[6],合理处理医疗废品,减少安全隐患。

3.5 加强卫生监督与法制建设

加强法制教育,定期组织社区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相关知识,增强依法监督意识,提高卫生执法能力,在加大监督力度的同时, 按照监、帮、促的工作原则, 对社区的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技术督导, 真正发挥卫生监督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家禹.基层社区传染病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9):3026-3027.

[2]赵红洋.社区传染病控制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3, 23(6):1612-1613.

[3]宋萍,罗羽.我国传染病护理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45-346.

[4]杨国库.试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的相关问题[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15(104):305-306.

第6篇

《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2006~2010年实施计划[1]明确提出了"建立由结防机构、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的结核病控制服务体系,共同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肺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对肺结核患者坚持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的治疗原则,正确的治疗方法是达到控制传染源,降低肺结核患者死亡和保护易感人群的关键。在社区长期为肺结核患者进行督导服药工作过程中发现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患者治疗中断。因此,对社区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存在问题

1.1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抗结核病药品为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提供,使用方法为联合用药。治疗过程在严格按照项目服药要求操作下,在从事结核病防治中,发现未成年患者(

1.2肺结核患者在诊断明确,住院接受抗结核治疗,治疗药品和方法均与结核病控制项目要求一致,在医院已完成1个月强化期治疗,但患者转入结核病防治项目规范治疗时,又重新使用项目规定药品和使用方法,造成强化期抗结核病药品重复使用,加重患者肝、肾功能负担,尿酸显著增高和谷丙转氨酶异常情况 ,延长服药疗程。

1.3医师在患者在接受抗结核治疗前,服药前对服药后可能出现药物副作用和治疗期间注意事项交代不清,造成个别患者不予医师配合,督导患者服药面临许多困难[2],不坚持规律用药,对结核病治疗时间长不理解,服药后身体出现不适感觉和病情稍有好转,即认为已治愈而自行停药。有患者服药期间不注意生活细节,不戒烟并大量饮酒造成肝功能损害而中断治疗。

1.4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①患者对结核病传染方式不了解、不理解,造成患者有恐惧心理,对肺结核能否治愈心存疑虑,直接影响患者治疗疾病信心和治愈效果。②患者家属及身边人员对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不了解,不知怎样预防肺结核传染,对肺结核病患者采取排斥态度,增加了患者心理压力,不利于患者治疗和身体康复。③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只限于每年"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日,没有真正起到和发挥作用,群众并没有掌握到结核病防治知识。

2对策和建议

2.1结核病控制工作繁重而艰巨[3]。对未成年人(

2.2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治疗期间在医院已经抗结核治疗,治疗药品和方法均与核病控制项目要求一致,并医院已完成1个月左右强化期治疗,患者转入结核病防治项目规范治疗时,应慎重重新使用项目规定药品和使用方法,避免强化期抗结核病药品重复使用,加重肝、肾功能损害,延长服药疗程。建议:患者如在医院已经开始抗结核治疗,且治疗药品和方法均与核病控制项目要求一致,在医院已完成1个月左右强化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结核菌痰检验,如果菌痰检验阳性,根据项目要求,再增加2个月个月强化期治疗,如果结核菌痰检验阴性,就应延续医院的强化期治疗,避免因强化期抗结核病药品重复使用,造成肝、肾功能损害和延长服药疗程。

2.3患者在开始接受抗结核治疗时,医师应告知患者服药疗程较长,可有效杀死结核菌,防止复发。医师对服药期间可能出现药物副作用要预先告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鼓励患者坚持规律用药,不能因服药后身体出现不适和病情稍有好转,即认为已治愈而自行停药。建议:管理督导肺结核患者服药的医师,在患者服药期间应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密切观察,掌握患者服药后身体状况,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并做好相应的对症处理。由于在治疗过程中肺结核病典型症状消失快(如咳嗽、咳痰、发热和盗汗等症状),但并非肺结核病已经治愈,因此,管理患者的医师必须熟练掌握结核病防治知识,告知患者,肺结核病只要坚持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的治疗原则,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2.4健康教育是治疗肺结核的重要因素[4] 做好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建议:①做好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有利于医务人员对肺结核患者的管理、督导;可以减轻患者对肺结核能否治愈心存疑虑和恐惧心理,增强患者对肺结核病的认知,使患者懂得服从医嘱,配合治疗。指导患者要有规律生活起居,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坚定肺结核病一定能够治愈的信心。②对患者家属、及身边人员进行结核病宣传教育,使其了解、掌握肺结核病防治知识,对肺结核病患者不采取排斥态度,帮助患者消除紧张、焦虑心理,稳定患者情绪,鼓励患者坚持服药完成治疗。③强化广大群众的结核病防治知识,采取经常性、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树立起正确的健康理念,掌握结核病防治知识,改变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尽早发现并治愈每一例结核病患者,降低患者复发,保护易感人群,达到有效遏制结核病流行和发展的目标。强化对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的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是及其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2006--2010年实施计划[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

[2]郭肖岩,李芳,张修磊,等.山东省社区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1,33(1):17-20.

第7篇

关键词: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护理

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对26例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进行规范的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我院2014年6月~12月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检查确诊为黄斑区CNV患者26例26眼。其中男15例15眼,女11例11眼;年龄17~85岁,平均年龄(51±20.87)岁;病程7 d~3年,平均(9.31±11.24)个月;AMD患者12例12眼,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患者3例3眼,中渗患者11例11眼。

1.2方法 患者均住院进行治疗,注射前1 d按医嘱予患者广谱抗菌素滴眼液滴术眼,术前冲洗泪道和结膜囊,更衣、戴帽子。进入手术室再予结膜囊冲洗,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进行表面麻醉,眼睑皮肤消毒采用安多福皮肤消毒液,用1 ml注射针抽取0.05 ml雷珠单抗,嘱患者朝远离注射部位方向注视,避开水平位,距角膜缘3.0~4.0 mm,向眼球中心进针约6mm缓慢注入全部药物。药物推注后,抽出注射针,使用无菌三角棉签按压注射部位,防止药物返流,检查患者是否能数清手指或看清手指运动,后结膜囊内滴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包眼,车送回病房。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均由同一名医师进行。1.3疗效标准 记录第一次治疗前以及随访的最佳矫正视力(ETDRS字母表),视力无提高为无效,视力提高5个字母以上(包括5个字母)为有效。

2 结果

26例(26眼)黄斑区CPV患者接受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其中注射1针的有4眼,2针的有10眼,3针的有11眼,4针的有1眼,平均(2.35±0.80)次,有效25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15%。无1例患者住院期间因护理不当而发生感染或因药物引起全身的不良反应。

3 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是近些年来开展的一项新型治疗方法,药物和检查费用相当高并且有些患者可能需要多次注射,根据患者的需要,制定合适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针对每位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身体情况,因人施教,妥善安排好教育时间,对个别情绪极度焦虑的患者术前要充分做好心理疏导,介绍同种成功病例,缓解其紧张情绪,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3.1.2术前准备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先评估患者全身情况,控制基础疾病血压140/90 mmHg以下,空腹血糖3.9~6.1mmo|/L,餐后血糖低于10 mmol/L,排除手术禁忌症。术前常规血液检查、心电图、胸片、眼底荧光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如有心律不齐、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治疗前需做相应的检查,必要时请专科医师会诊后再决定是否能够接受治疗。术前1 d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术眼4次/d,手术术前晚行泪道冲洗,手术当天充分散瞳,保持瞳孔散大,用0.9%N.S注射液250 ml +安多福消毒液7.5 ml配制眼冲洗液冲洗术眼,75%酒精消毒眼周用无菌方纱遮盖术眼。测体温、呼吸、脉搏、高血压及40岁以上的患者应测血压,做好术眼标识。术前排空大、小便,更换病号服,不戴任何首饰、发夹,去除活动假牙,贵重物品妥善保管。术前用药严格按医嘱执行,患者手术同意书签字后,送手术室手术。

3.2术后护理

3.2.1病情观察 患者返回病室后,护士主动热情接待患者,根据医嘱采取卧位及护理级别。手术当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各3次。高血压、心脏病者注意全身及神智情况。询问患者,鼓励患者主动讲解自己的感受,了解其需求,及时巡视病房,如术眼剧烈疼痛,眼胀,头痛伴恶心,呕吐者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3.2.2饮食护理 饮食应清淡、易消化,供给充足的食物纤维,不宜进食刺激性强及坚硬的食物,避免用力咀嚼引起咀嚼肌剧烈抽动而牵拉眼球引起眼内出血[1]。忌烟酒,不饮浓茶,保持大小便通畅。

3.2.3眼部护理 观察眼部敷料有无松脱,渗血,禁止揉搓术眼,术后第1 d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正确使用眼药水,定时给予抗生素眼药水滴眼,专人专用,注意眼药水有无沉淀物,滴眼前洗净双手,滴眼药水时动作要轻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交叉性感染。出院前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正确滴眼药水方法,坚持按时点药,预防感染。

4 讨论

黄斑区CNV临床发病与Bruch膜发生病变造成脉络膜毛细血管侵入进入到色素上皮层;同时由于新生血管的生长,使血管的的通透性增强,造成黄斑区发生水肿,引发患者的视力下降。临床治疗主要采用雷珠单抗已治疗,治疗过程中增加对患者的护理,通过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健康宣教,与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交流,可以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压力,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有效的无菌技术操作是目前公认的避免眼内炎发生的重要手段,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及术后密切观察是手术成功关键,并获得了较高的临床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侯文华,刘洋,王咏梅,等.雷珠单抗眼内注射围手术期护理[J]. 吉林医学,2014,35(7):1560-1561.

[2]Min Ki, Jee,Jin Sun, Jung,Jee In, et al. MicroRNA 486 is a potentially novel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cord injury[J].Brain : a journal of neurology, 2012,135(Pt 4):1237-1252.

第8篇

摘 要:信息资源,作为图书馆一种具有特殊内涵和特殊配置形式的社会资源,其重要作用正与日俱增。如何提高林芝地区图书馆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对图书信息资源的需求是我们馆目前应着重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健词:林芝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能力;文化需求

图书馆是社会需求的产物,是社会重要的信息资源中心,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图书信息资源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和根本社会价值。所以如何提高林芝地区图书馆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对图书信息资源的需求是我们馆目前应着重思考的一个问题。本人作为林芝地区图书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对此有着深切的体会,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林芝地区图书馆的现状

林芝地区图书馆于2005年7月1日正式开馆,图书馆占地面积为3104.40平方米,当时有藏书4万余册,经过几年的努力到今年已有6万2千余册藏书,有图书种类17845种、有读者7681人。馆内设有综合阅览室、青少年阅览室、期刊阅览室、藏文阅览室、地方文献阅览室,有社会科学书库和自然科学书库两个书库,有多媒体室等等。共有10名工作人员,其中6名为正式员工(有本科生2名、大专2名、中专2名)。我地区图书馆是一个传统的图书馆,主要以收藏、保存图书、期刊、资料等纸张为载体的文献信息为主。并向读者提供原始文献,操作方式也是传统的借阅方式。

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馆员对图书信息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对自身工作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从一般意义上讲,信息是指已经整理并有用的数据,但它不同于数据,数据就是事实、未经评价的情报或信息的原始资料。数据和信息的主要区别就是:一切信息虽然都是由数据组成,但并非一切数据都能产生消除不确定性而导致较深理解的、专用的、有意义的信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加依赖于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利用越来越频繁,信息资源的作用将会与日俱增。

三、加强对馆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林芝地区图书馆的社会地位

图书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提高人的素质,造就高品位人力资源的活动,对提升林芝地区图书馆在社会及民众心目中的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管部门应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加大对林芝地区图书馆的资金投入、教育投入、人力资源投入,健全切实有效的教育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馆员的人员配置,努力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从“以人为本”角度出发,尊重馆员的劳动,使图书馆行业成为受人尊敬的行业。林芝地区图书馆应加强自身的建设,加强馆员对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工作能力的培训指导,引导馆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馆员有了正确的理念,便能产生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倾全力于工作之中。

四、坚持精神、物质激励并重,营造林芝地区图书馆图书馆和谐气氛

激励是人本管理的核心问题,激励是图书馆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它既有利于实现图书馆工作目标,又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激励是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中,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求知需要、求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七个层次。马斯洛的激励理论认为,在某一种需要得到相对的满足之后,这种需要就失去对于行为的动力作用,或失去成为主要动力的作用;这时另一种需要就会产生,于是人们又继续采取新的行动来满足新的需要。

五、健全人性化管理,缔造林芝地区和谐的图书馆文化

1.管理人性化

首先,应建立完善“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机制,把人这一最重要资源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道,创造一种条件公开、机会均等、择优录取、严格考评、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制定科学的考评体系标准,把考评与目标管理相结合,使考评真正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2.馆员充实自己、肩负责任

其次,引导图书馆员不断充实自己,体现自身价值,积极进取,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鼓励馆员参加各类在职培训、学习相关专业理论,提高各项专业技能水平,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先行者作用,肩负起文化引导者的责任。

3.采用轮岗制,积极调动馆员的工作兴趣

制定完善的轮岗制度:一是以“先培训,后上岗”为原则,按照我馆制定的劳动纪律和安全卫生的要求集中培训;二是岗位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分散培训,分类排架、借还程序操作、书目查询、数据录入等,培训合格后再安排上岗。

六、树立开放的服务观念,不断扩大社会服务面

“服务”是图书馆事业的生命线。林芝地区图书馆作为融合多种学科的文化行业,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尤需面向开放的社会拓展服务内容,丰富工作内涵,更新管理手段,不断加强开放的发展观,采取开放的办馆理念,以更加开放的态度,融入开放的社会,提升“以人为本”的对外开放服务,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发挥图书馆公益服务功能。

1.拓展服务方式

目前,为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可以探索创新一些公共服务方式。如在各街道建立社区互动图书室,想方设法把图书馆办到人民大众的身边,对读者来说,不需要再办理任何手续,即能正常使用到图书馆的各种服务,居民在各街道文化站就可以预约我馆的图书并办理借还手续;还可以把通过流动图书车把书刊配送到社区、学校、部队、厂房区等,把服务延伸到公众需要的地方。这不仅可以大大方便了各阶层读者随时随地使用图书,而且也可以极大地扩展图书馆服务的空间,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2.馆员与读者的关系

馆员与读者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关系,包括业务服务和心理服务,它在读者服务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读者服务工作中的信息沟通、规章制度的执行和读者满意度,并由此影响读者服务质量。同时馆员与读者的关系又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每个读者都享有平等的获得图书馆服务的权利。作为图书馆员,在读者服务工作善于感知其情绪,给予理解和辅助,是搞好馆员与读者关系的前提。培养这种能力,除了要有接纳读者、关注读者的意识,以一种关爱、尊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读者,倾听读者的需求,还要善于换位思考,从读者的角度去理解、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