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生物科研论文

生物科研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0 16:15: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生物科研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生物科研论文

第1篇

生物科学类本科生毕业论文教育管理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院教学管理——缺乏一套全程跟踪、可操作性强、符合生物科学类专业研究特点和需要的毕业论文管理监控体系

目前,高校内部教育教学管理上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毕业论文的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完善,措施力度还不够。已有的管理制度缺乏具体的操作规程与管理措施,特别是在过程管理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3]。每年我校教务处会定期召开毕业论文工作会议,从宏观角度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规范,要求严格,目标明确。各学院在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布置会上要求严格,但缺乏认真检查,缺乏督促师生认真完成毕业论文工作的全程跟踪管理监控体系。而且各学院、各专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完全按照学校整体安排统一执行,很难满足生物科学类专业研究的特点和需要,从而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指导教师责任意识淡薄——指导任务重,精力有限,偏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壮大和发展,毕业论文工作面临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近三年来,我校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数与学生数比例维持在1:5左右,即平均每位教师指导五名左右学生。然而,目前,高校对教师教学业绩量考核逐年加大,大多数指导教师都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而且学生做毕业论文时间相对集中,致使指导教师指导任务重,精力有限,责任意识淡薄,学生又不愿主动学习,导致同一个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论文写作进度基本相似,大体框架基本一致,缺乏创新性,与目前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相差甚远,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三)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对毕业论文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学术素养

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大背景下,学生普遍认为毕业论文与就业关系不大,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开始就抱着应付的态度。我校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论文安排在第七学期第十周开始到第八学期。那时恰好是学生找工作、考研的关键时期,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不能合理安排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学生由于招聘会、考研、考公务员等经常请假。学生实际工作量小,调研不充分,实验数据缺乏完整性,文章的可信度低。甚至有少数学生采取抄袭、拼凑或网购论文等手段蒙混过关[4]。同时,由于平时缺少积累,学生学术素养普遍较差,集中反映在毕业论文写作语言基本功差、思维逻辑不严密、外文翻译和文献检索能力差、书写格式不规范等。

二生物科学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化管理的改革与探索

(一)构建院级毕业论文组织管理体系和全程跟踪的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监控体系

根据生物科学类专业研究的特点和需要,制定出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工作实施细则,规范毕业论文工作进程。学院采用“院领导研究所所长督导老师指导教师辅导员/教学秘书/教务员”五级管理体系,构建以毕业论文领导小组、毕业论文督导小组、毕业论文管理小组、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毕业论文答辩小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毕业论文督导老师和学生毕业论文联络员为一体的管理模式,对毕业论文教学工作实施全过程的检查督导与监控管理。重点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围绕学生,各级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应有的管理功能。

(二)设计生物科学类毕业论文模板

为了规范管理,统一格式,在参照学校毕业论文模板的基础上,结合生物科学类专业毕业论文的实际情况,细化各项指标体系和格式要求,对一些细节问题,如字体字号、段落间距、图表公式编排、参考文献著录等格式方面的规范化要求在毕业论文模板上做好批注,给学生作统一说明,设计出符合学校要求的生物科学类本科毕业论文模板,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论文写作的规范性。就近几届毕业论文的浙江省抽查和校外专家评审结果显示自制毕业论文模板在毕业论文规范化要求方面效果明显。2008届我校生物科学专业在浙江省本科毕业论文抽查工作中获得同类专业第二名的好成绩,2009届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在浙江省本科毕业论文抽查工作中获得同类专业第三名的好成绩,2010届毕业论文中期检查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荣获全校第一的好成绩,2011~2014届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规划化管理模式得到了专家的好评。

(三)毕业论文督导老师联系制

为了加强规范学生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学院成立了毕业论文督导老师联系小组,由各研究所推荐人员组成,主要协助研究所所长管理好本研究所教师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毕业论文督导老师主要督促学生按计划进度完成毕业论文相应内容,把关毕业论文格式并给学生作毕业论文提供咨询和帮助,也给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特别是缺少毕业论文指导经验的青年教师提供建议和帮助。学院自2008届开始就已建立毕业论文督导老师联系制,给每位学生配备毕业论文督导老师,从而加大了毕业论文质量保障力度,确保全程跟踪的毕业论文管理监控体系的有效实施。

(四)通过毕业设计指导课程教研模式改革,提升学术素养和技术规范

生物科学类专业开设有毕业设计指导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让学生扎实掌握技术规范,提升学术素养。在2013届生物科学专业毕业设计指导课堂中已进行初步尝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课程教研模式改革有一定成效,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语言基本功、思维逻辑、外文翻译和文献检索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书写格式也更加规范。本次教学改革以2013届生物科学专业为实验对象,以2013届生物技术专业为对照组,分别统计毕业论文格式规范化初审通过率,经x2检验显示两者之间的差异性。2013届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格式规范化初审通过率明显高于2013届生物技术专业学生,x2检验显示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

(五)启动本科生毕业论文分批次答辩

为了缓解考研、就业与毕业论文工作的冲突,规范毕业论文进程安排,进一步提高毕业生毕业论文质量,学院对毕业论文答辩采用了分批次答辩方案。对于不考研的同学要求于第七学期结束前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对于考研的同学可申请第八学期中后期完成毕业论文答辩;我校生物科学类专业从2012届开始实施分批次答辩,从2012届至今已经开展三届分批次答辩,此种答辩形式深受学生欢迎和好评。

(六)制定考核办法和奖惩激励机制

我校已将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纳入到教师教学业绩考核中,教学工作量可以代替部分科研工作量要求。学院层面拟定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考核办法和奖惩激励机制,将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纳入到学院绩效考核分配方案中。同时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也作为教师评定其他教学奖励的一个重要前提和依据。学院还从学校拨付给学院的教学业务经费和创收经费中提取毕业论文专项经费,制定相应的支付标准,支持毕业论文工作,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毕业论文指导积极性,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综上所述,毕业论文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从一系列促进毕业论文教学研究工作的有效措施共六个方面探讨了我校生物科学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化管理的实践过程。根据生物科学类专业的特点,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加强研究探索,使毕业论文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从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九生,管爱娟.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2):109-110.

[2]袁励红.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89-92.

[3]曹桂飞,吴宏.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J].传承,2009(7):114-115.

[4]熊小琴.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3):53-56.

第2篇

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现象的存在,物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从我们的宇宙到我们生活环境中,无时无刻都发着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例如:1、冬天时为什么我们身穿化纤面料容易起静电,为什么再抓铁质物品时会被“电”到。这是由于摩擦起、气候干燥常常导致身体积累静电。2、朝霞和晚霞五彩缤纷十分美丽,它们是这样形成的呢?那都是由于空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4、保温瓶为什么可以保温,怎样才能让它为物体保持温度久一些。不灌满保温瓶应该保持温度时间最久,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等等这一系列生活常识。这些简单的生活物理知识文科学生未必知道它的原理和理论知识,通过物理实验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不仅开动学生思考的马达,也让学生更好地把物理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现象的分析中去,使学生不但对大自然产生了以前没有的敬畏和尊重,也有了对大自然探究的好奇心,很多实验现象会让学生们惊叹,同时也让他们疑惑:它是怎样发生的?它的原理是什么?这正给了学生进一步探索自然奥秘和科学知识的动力,并能运用所学习到的物理知识,积极发现并处理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物理世界的奇妙,并且明白致用才是学习物理的目的。许多文科生认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貌似都是截然不同的研究领域,认真了解物理之后,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着许多可以借鉴之处。例如;熵在经济中的应用一样,例如经济专业课《资源环境经济学》上,提到“能量流动和物质利用的不可逆性。熵值越高,系统的稳定性越差,系统消亡也就越快。因此,从维系整个系统长期平衡和可持续利用角度来考虑,也有必要减少自然资源开采,节约利用自然资源”,实际上熵的概念来源于物理学中的热学第二定律,通过实验更能加深对这个定律的理解,有了这个基础,这句话的理解便迎刃而解了。通过学习物理实验加深了文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完善学生思维方式。在这一点上,物理学的研究思维比社会科学的研究思维显得更加严谨、细密。这种思维的训练无论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还是工作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21世纪,科学技术推动我们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科技技术让我们过上了崭新而又美好的生活。生物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先导的新技术来势迅猛,科技成果应用无所不在,人类社会进入到了科技就是生产力的时代,人们享受着科技的成果同时也该受到科技产品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品质生活,但是有些人一面享受着现代科技的产品,一面贬低科学成果。迷信、伪科学、反科学还是非常的盛行,从思想上侵蚀和危及我们的正确的世界观,削弱我们的道德思想,败坏社会风气。我们只有了解科学,提高个人的科学素养,才不会被他们欺骗,摆脱愚昧的束缚。近年来,许多等邪恶势力勾结在一起,沆瀣一气,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目前,校园迷信也不可小视,近年来,不少数大学生热衷于星座算命,星座决定命运的说法。用星座来分析自己本月的运势,是否适合出行,是否适合出什么颜色的衣服,用星座分析同学老师的性格这样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他人是否合适交朋友,甚至用星座“预测自己的是否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等等。通过物理实验的亲自动手,可以让学生看到很多在实际生活中被使用的原理性试验,并且发现事物的规律,进一步了解人类通过知识不断的积累,认识水平不断的提高,在一场场的科技和社会变革中逐渐走向文明,薪尽火传,从原始的茹毛饮血一步步走到现在的信息化时代,学生会意识到个人在这历史长河中真像沧海一粟一般,应该更加的关注自身的因素,崇尚科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努力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境界。

二、文科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设定

文科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与理科生的大学物理实验有很大区别,大学物理实验是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是对理工科学生进行实践性、科学性、应用性科学实验工作的一个基础课程,为理工科学生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在学校内提高理工科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较好途径。而文科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文科大学生的科学素质,通过实验教学,训练学生逐步培养独立思考、尊重客观事实、勇与批判的科学精神。要合理设定文科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文科生的物理实验课程应该有别于理科生的课程教学目标。在培养目标上在教学内容处理上,理工科物理实验教学要求学生物理学相关基础要扎实,课程的逻辑性强、数据采集和处理精度高,技能性要求高,但对文科学生来说,物理实验教学只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物理的基本知识,通过实验获得最基本的实验知识,了解实验的步骤和具体要求,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并且从实验中得到推理和分析实验的技能,文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上,应该选择一些生动、形象和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的实验内容。打破原来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科书的教学模式,按照文科学生的专业特色和学生的需要,根据文科学生的思维特点,由浅入深的安排实验课程,通过实验主要培养学生实验仪器准确的操作,了解当下科技的最新成果,物理实验课是对文科专业大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较好的课程。通过对物理实验的操作,可使文科专业的大学生提高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并且认识到尊重客观事实、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在文科专业的同学当中普遍对物理实验没有兴趣,积极性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们的实验教学内容太深奥,缺乏生活性,对学生的生活没有任何帮助,我们应该结合文科学生的思维,实验教学的内容要侧重于物理实验的趣味性的,与生活紧密的联系的,能够解决学生在生活中有疑问的物理现象有帮助的实验;另一方面,在教学当中多增加一些演示实验,多媒体等辅助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物理现象,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性。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同学们学习物理在我们生活科技、军事科技中的作用,让大家认识到物理课的重要作用。

三、文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演示实验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物理演示实验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有利于增强文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启发学生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充分利用演示实验来展开教学。除部分携带方便的实验由教师随堂演示外,还可安排专门学时让学生走进演示实验室,观看较为大型的实验演示。鼓励学生参与动手实践、探求科学奥秘,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动手做一些实验。教师精心地为每个实验设计探究性思考题,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引导学生从理论性探究、实验性探究、改进性探究、拓展性探究、应用性探究等方面展开实验的科学探究,让他们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从中树立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教学手段上,生活案例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将物理科学的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大量生动的生活案例来展现物理科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案例分析与讨论,从中学到物理知识,使物理课程变得亲切、有趣,富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将生活案例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常见的物理现象、生动的物理案例,通过图片、动画、视频录像、科教片插播等方式,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增强课程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第3篇

现阶段,在我国许多高中的生物教学活动中,仍然有较多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未引入实验课程的高中生物教学,有着较多的问题。第一,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所以“填鸭式教学”使学生有更多的厌烦心理。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但不会带给学生更多的新鲜感,而且可能会形成恶性循环,使学生对生物学科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第二,生物教师完全讲读教材的内容,学生难以掌握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与此同时,教材中的实验内容,由于缺少实验操作,使得学生理解程度不深,仅仅凭借教师的讲解,学生难以深入掌握抽象概念等教学内容。第三,生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机械式教学,使得学生思维过于僵化。实验是生物教学的灵魂所在,没有实验,学生就会养成主动接受教师传教的习惯,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引入实验课程教学具有必要性,既活跃学生的思维,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关于高中生物实验课程的具体预设方案

(一)做好进行实验课程教学活动的准备

教学准备活动关系着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因而在生物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做好准备工作十分重要。教师首先需要考虑,实验课程如何开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以确保实验课程的有效开展;其次,对实验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预设,进而设计解决的方案,以促进实验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例如,在“种群密度的调查”一课中,教师首先必须对教材和学情进行准确分析。这一课是在学习“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从个体水平看,生物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完成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而在自然界,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种群作为遗传和进化的基本单位,对种群密度的调查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而必须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入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学生对“种群”“种群密度”这些抽象概念难免会觉得陌生,所以教师必须事先准确好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进而深入分析。其次,教师要明确实验课程的方法。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一课中,可以采用取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等方法进行。

(二)实施实验课程教学的具体方法

1.将传统演示法变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目前,一些高中学校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入实验教学,但是实验操作却由教师进行,这就违背了实验课程教学的本意。教师动手实验,学生仍然处于听课状态下,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才能使学生的课程认知程度加深。为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必须将传统的教师演示法转变为学生自己动手的方式。例如,进行“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一课时,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检验物质分别交给学生,且不告知学生其物质是什么,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然后指导学生参照生物教材内容,对检验物质进行亲自鉴定,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此实验中,学生不仅更好地掌握了教材内容,明确了实验的原理、具体现象等,而且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2.将先讲后演示的教学方式变为边讲边操作

现阶段,许多高中学校的生物实验课程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先讲解,然后实验,进而致使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有脱节现象,学生对讲解内容会有明显的遗忘,因而不能完全掌握教材内容。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边讲边演示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实验中,学生会明确实验步骤所涉及到的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另外,师生共同在边讲边演示的教学方式下,不会出现遗漏操作步骤的现象,且印象会更加深刻。例如,在高中生物“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情况”一课中,实验过程必须按照标准步骤进行观察,倘若教师事先将步骤讲解,而后操作,学生可能会出现步骤错乱、遗漏等现象,对观察实验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按照“取叶—装片—调试—观察”的步骤进行,学生不仅不会弄错实验步骤,而且可以深刻领会到其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在此实验过程中,倘若学生出现操作问题,教师和学生可以对操作进行纠正,更加扎实地掌握实验步骤和深入理解细胞质的流动情况。

3.巧设探究性的实验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想更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在教材内容要求的实验课程基础上,创设性地巧设探究性实验,以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深入的拓展认知。例如,在“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一课中,学生通过实验对不同试剂、物质有了认知和鉴定。在此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分别将“斐林试剂”“苏丹三染液”“双缩脲”在不同物质上实验,探讨出哪些物质有糖、或脂肪、或蛋白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操作可以在短时间内解答教师的问题。与此同时,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有了很好的掌握。探究性实验是教材知识以外的实验内容,但是学生可以在本节课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性实验,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内容,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发展发挥着积极的影响。

(三)做好实验教学的评价工作

第4篇

【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课前五分钟演讲”这一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即“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必要性、作用、对“课前五分钟演讲”的认识误区以及如何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

【关键词】课前演讲;评价;语文能力

演讲是人类交流思想、阐述观点、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是重要的宣传方式。本文所讲的“课前五分钟演讲”,是指教师上本节课内容前五分钟时间内学生的演讲。

一、“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必要性

(一)时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了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而口语交往的能力不可能一朝一夕练成,更不可能通过几节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课就能达到目标。“课前五分钟演讲”能将这种训练常规化,因而十分有必要。

(二)新课改的需要

《新课标》提出,“中学语文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课前五分钟演讲”正是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训练后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转变观念的需要

“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目的是学好知识、培养能力。它是语文课的重要任务,又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完整过程。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说”已经被部分语文教师严重忽视。殊不知,“说”的训练正是为“写”打基础,二者是不可分的。

二、“课前五分钟演讲”的作用

(一)提高了教学效率

每节语文课前的学生演讲可活跃课堂气氛,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了。

(二)提高了学生能力

首先,它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要把准备好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就必须事先进行练习。通过演讲,学生内在的表达能力在教师和全体同学面前真实地外现了。“演讲”和“评价”能使学生比较准确地了解自己的表达能力,如语言是否准确,吐字是否清晰,声音是否宏亮,节奏是否合适,声调是否恰当,表情是否自然,感情是否真实。这些都能在今后的演讲中或“扬”或“弃”。在演讲中,学生看到了别人,也看到了自己,讲评别人的同时,也在规范着自己。

其次,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每人每学期写八篇作文,想借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效果恐怕不会很明显,通过“课前演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学生要想演讲时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在演讲前精心组织材料,经过立意构思成文,最后修改成稿。因而“说”的过程,也是“写”的过程,要想“说”好必须“写”好,不能敷衍了事。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定会大有提高。

第三,“课前五分钟演讲”为进行思想教育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局面,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也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学生演讲内容丰富多彩,诸如理想抱负、人生价值、社会生活现象、个人生活感受、班级活动、家庭关系等,这都对学生有思想教育意义。

第四,“课前五分钟演讲”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为了准备演讲,学生要选择和组织材料,认真进行思考。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提出问题,怎样进行论述,这些都必须经过慎重考虑。此外,“课前五分钟演讲”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敏捷的思维能力。

(三)是培养学生成为“现代化社会人”的重要途径

随着形势的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渐转变,培养学生成为“现代化社会人”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作为“现代化社会人”应具有那些素质呢?笔者认为必须具有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工作、建设需要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可以说是一种“应变能力”,它包括:“适应社会能力”“克服自卑能力”“取得成果的坚持力、自信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对中学生来说,更应该把培养应变能力作为“锻炼”自己的主要目标。如何“锻炼”呢?课前演讲不能不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它需要敏捷灵活的思维,这对于将来走上社会与人交流思想、处理事务和生活,无疑是有益的。“课前五分钟演讲”还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场所,它往往设定不同的情境,并给学生以“成功”和“改造”的机遇,因而对培养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都会有积极影响。同时,“自信力”的提高又促进了“坚持力”的增强。

三、认识上的误区

(一)学生存在的误区

对“课前演讲”认识不足。没有充分理解老师开展这项活动的良苦用心,没有真正体会这项活动对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部分学生暂时还没有体会到这种活动的益处,困此不重视这项活动。

(二)教师存在的误区

也许一些语文教师会认为一堂课用五分钟(甚至有时超过五分钟)进行课前演讲“浪费”了时间,课堂上就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考分就会下降。其实,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观念。首先,从语文课程的性质来看,语文课具有工具性,也就是说学习语文要为人们的日常交际服务,应具有日常交际工具的功能。而人们的日常交际最主要还是通过口头表达的形式来进行的。其次,从语文教学的目标来看,《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的口语交际训练作了具体而详细的规定。再次,从课堂效果来看,一堂课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好四十分钟进行课文教学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因此,我们大可不必为课前五分钟的口语交际训练而担忧。因为,这和课文教学一样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语文老师要做的是,由于授课时间的相对缩短,在课前老师要对教材进行更加认真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去设计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四十分钟的利用效率。

四、“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做法

(一)演讲的顺序

学生按学号轮流演讲。这样安排便于学生掌握自己的出场时间,作好准备。男女同学的学号常常是随意排列的,这样就避免了性别方面的乏味单调,同时学号的排列是随机的,好中差也基本分散。

(二)演讲的内容

不同的演讲内容,对学生智能的锻炼、能力的提高程度是不相同的。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时段安排不同的内容,如第一个月自我介绍、第二个月讲一段新闻、第三个月说说自己喜爱的名人故事等。也可以让学生从规定的内容中选取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演讲,如叙述古代神话、成语故事、寓言故事、轶闻趣事,对当今世界热点问题、身边的事情发表看法等等。不管是自由演讲、主题演讲还是即兴演讲,都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有信心去做这件事,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演讲的要求‘

课前演讲的最基本要求是一定要脱稿,一定要有评价。要求学生演讲时必须脱稿,是为了使学生对所写内容进行消化吸收。演讲后的评价,由师生共同完成。学生演讲完后,对演讲的内容、语言、思想、技巧、创新等方面要及时进行适当讲评。可先由学生评,再由教师评,评价的结果可量化为分数。值得注意的是,评讲重在鼓励,切不可只挑毛病,要做到客观、公正,有理有据,多给学生肯定,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尊心强、渴望受到鼓励的心理特点,所以教师在评价时一定要以鼓励为主。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演讲中的闪光点,如一个别致新颖的题目、一段引人人胜的开头、一段发人深思的结尾等等。这样既可以使演讲者受到鼓舞,又可以使听者深受启发,在以后的演讲中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提高参与演讲活动的兴趣。

演讲还应达到演讲的基本要求是:情节完整、吐字清晰、基本流利。

课前演讲主要要培养学生发言的良好习惯,锻炼学生的胆量,使学生在公众场合发言能做到情节完整、吐字清晰和基本流利。同时初步让学生了解讲述时要注意语气、语调、语速、节奏、声音变化和神态手势等。

(四)写演讲后记

学生演讲后把自己演讲的得与失,用文字记录下来。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反思,让学生在写后记时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演讲效果,找出闪光点,察出不足处。在参照老师和同学点评的基础上,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更有用,更有触动性,更利于自己今后演讲水平的提高。

第5篇

关键词:教育改革 毕业选题 实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Q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a)-0241-03

21世纪,生命科学逐步发展成为了一个活跃的学科,其涵盖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包含能源、环境、人类疾病等各个方面。生命科学的研究相当广泛,从微观到宏观等各个方面都涉及到了生物学的存在。微观方面包含了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等;宏观方面包含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甚至生态环境。2015年所评选出来的全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中,多项成果来源于生命科学领域,包括美国癌症基因图谱的完成、调控细胞衰老的关键开关以及可能遏制艾滋病感染的新疫苗的发现等,这些成果为相关疾病的干预及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标以及可能的干预途径。生物学专业学生本科阶段的基础学习以及兴趣培养对于其以后在该领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指导本科生对本科毕业论文顺利进行正确的选题、执行以及撰写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学科学研究的兴趣以及探索生命科学未知领域的热情。这对于培养生物学专业领域的创新性人才至关重要。

1 生物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生物学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对科学研究的第一次探索和尝试,是对本科基础理论知识的总结和升华。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生物学本科生完成论文的过程中,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所掌握的生物学基本实验技能,提升了其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其创新能力以及综合技能,是生物学本科教育环节所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然而,本科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导致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的意识淡薄,认识不到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敷衍了事,造成了抄袭以及伪造数据等现象的发生。生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需要解决的难题,学生在刚开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经验和理论储备,遇到问题束手无策,很容易使自己产生退缩和懈怠的心理。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时间一般较短,为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而本科最后一年是学生心理较为脆弱的一年,面临着未来人生道路如何选择的关键问题,所以不能全心全意的投入毕业论文中,造成毕业论文完成期间敷衍了事,甚至伪造数据。部分学生认为以后不会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可有可无,不能正式对待本科毕业论文。

教师的监管不力,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多数的大学教师自身承担着科研和教学的双重压力,导致时间不够充裕,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学生和老师的沟通少,导致其问题积压较多,造成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加重了其不愿与教师交流的心理,最终导致了学生不能高质量的完成毕业论文。

学院的监管力度不够,考核要求较低,导致学生和指导老师产生敷衍了事的心理。生物学本科学生面临着继续深造或从事科学研究或本科毕业直接工作的关键问题,如果不能在科研上给予其正确引导,很可能流失部分科研界的优秀人才。一旦科研人员产生敷衍了事的心理,会给以后学生的科研道路造成影响,引起科研的不正之风。

总之,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本科生教育逐步从精英化模式转变为大众化模式。本科生数量逐渐增多,教师资源的不足以及教师科研工作的压力造成其对学生的监管不力,部分人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在高等教育中可有可无,这些原因造成了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严重下滑。

2 提升生物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体系建立

近年恚该院提升了对本科毕业论文的监管力度,提高了本科毕业论文的一对一指导,加强了教师对于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引导以及完成过程的把控,帮助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期间养成独立自主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增强了学生对于科研的兴趣与热情,勇敢面对科研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取得了较好地改进结果。

督促学生熟练的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本科阶段理论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要包含生物信息、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3个专业,其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习涵盖了从普通生物学到专业书籍等多种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全面的生命科学框架,广泛地了解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大到生物界的分类,细微到生物大分子蛋白质以及DNA的结构和功能。这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命科学的本质,了解科学研究的意义。

第6篇

关键词:生物技术 产学研合作教育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245-01

21世纪是生物技术时代,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代生物学取得了巨大进展。现代生物技术涉及的学科领域、研究对象和应用范围都极为广泛,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很高。而在我国,生物技术类专业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实际需求与培养目标之间的脱节。不同学校之间如农业院校、师范院校、医学院校和工科院校的生物技术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差异较大。生物技术本身发展较快,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特别是现代生物医药、食品和发酵等与生物技术相关的产业发展迅速,而培养目标相对滞后,这导致培养的生物技术类专业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建立新的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校生物技术专业成立于2000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生物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深厚的生物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近年来,产学研在各省市蓬勃发展,产学研相结合创新培养模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3],但生物技术所占比例较低,这和21世纪是生物技术时代还不尽符合。我们在生物技术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中,以创新教育为主,不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从2009年开始,在近五年时间把产学研活动引入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当中,开拓了崭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1 生物技术专业产学研相结合培养模式的优点

1.1 理论和实践结合更紧密

生物技术专业是理论和实践都很强的专业,仅仅通过平时的实验课程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各个学校生物技术专业都在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研究[4]。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把企业生产中遇到问题带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以后,通过对问题的探索,把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对问题探索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产学研活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了学生择业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我校生物技术专业与芜湖大浦国家农业科技园、安科生物工程公司、芜湖绿叶制药等企业合作,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通过学生到基地进行生产和毕业论文等环节的实践,可以使学生和生产单位更好地相互了解,提高了学生的择业竞争能力。

1.3 产学研合作有利于企业科技进步和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

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教师与企业可以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包括为企业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参与企业产品开发、技术改造、转化相关成果以及与企业共同申报各类科研项目,促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同时也能带动教师科研工作的展开,进一步提高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2 生物技术专业产学研相结合进行生产和毕业论文的教学模式

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生产实习过程中,通过具体操作岗位的锻炼,更好地了解相关生产环节,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在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中,论文选题结合企业的技改项目、企业的科研项目或者由教师、企业和学生共同商定有实际运用的课题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通过这些方式进行毕业论文的立项工作,与多家企业共同开展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工作期间,采用双导师制,学生吃住在企业,由企业安排专人进行管理,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学生有问题随时联系校内指导教师,每周与校内指导教师交流沟通一次。每周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沟通一次,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表现和论文进展,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度实行中期汇报制度,同时要求企业对学生进行考勤和评价。五年的实践表明,上述措施能够较好地保证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3 生物技术专业产学研相结合培养效果分析

不少专业在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取得了一定成绩[5]。生物技术专业产学研合作主要集中在生物制药、园林花卉、食用菌生产等企业,通过五年的运行,取得了较好效果。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产学研合作使教师的知识结构更合理,使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极大地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2)加强了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2012年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在芜湖大浦国家农业科技园建立了省级生物技术专业实习基地并获得相关经费的支持,完善了实践教学硬件设施。结合企业需求,和大浦农业科技园共同成立了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进行相关科研活动,联合申报了国家省级等攻关项目10余项,获得经费500多万元,拓展了实践教学平台,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3)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五年来,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为企业解决了蝴蝶兰的保鲜问题,病毒检测和防治,获得专利5项,10余篇,每年都有优秀学生留在企业工作,其中有5人自己创业成立园林花卉公司,从事园林植物花卉生产和销售工作。

总之,产学研合作模式较好地弥补了高校在创新教育中实践条件的缺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建立的生物技术专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培养模式培养出了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实用性人才,促进了科研创新,有利于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和学科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本身教学和科研能力提高,对其他专业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也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道全.国外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经验与启发[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11):62-64.

[2] 冯玫,许晓明.亚太国家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比较与我国的模式选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9(6):99-103.

[3] 白玫,杨振峰,李潇潇.产学研结合是大学与企业实现共赢的有效途径[J].集团经济研究,2006(32):183.

第7篇

关键词:高校校外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 P3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c)-0196-01

高校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学生在完成全部专业课程学习之后,结合毕业实习,进行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是高校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对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专业技术素质与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扩招后,毕业学生数量剧增,高校专业教师指导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压力增大,指导学生人数和工作量成倍增加,而高校自身教育教学资源的发展,远远满足不了扩招后对学生培养的需求,如专业教师数量与水平、教师科研项目数量与经费、科研仪器设备数量与质量、专业实验室数量与面积,等等,很难满足对学生培养的需求,导致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呈下降趋势。因此,高校充分利用校外教育教学资源,将部分学生送出校外,在校外企事业科研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可以缓解高校教育资源的不足,大幅度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为此,武汉工程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和生物工程专业,近10年来,进行了充分利用校外教育教学资源,提高生物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关工作,另文报道。为了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为高校人才培养服务,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充分认识大学生校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现将高校利用校外教育教学资源,开展校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价值与意义作如下探讨,以期为高校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供参考。

1 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时代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要创新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要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因此,高等学校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时代的要求。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开展校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与校外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联合指导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教育重要的实践意义。

2 开展校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可以弥补校内教育资源的不足,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高校扩招后,由于高校在师资、场地、资金、固定资产、设备、图书等诸多方面的教育资源的限制,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呈下降趋势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我国高校之间教育资源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有较大的差异,但是,任何一所高校仅仅依靠自身校内教育资源,是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合格人才的。高校校内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而校外的社会资源是无限的。因此,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两种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服务。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可以弥补校内教育资源的不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除了大部分学生在校内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外,将部分学生送出校外,在校外企事业科研单位,进行联合,培养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一方面,可以减少校内专业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人数,降低工作压力,提高校内毕业论文质量;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结合校外单位科研、生产和应用的实际选题,真题真做,研究工作条件、环境和经费有充分保障,研究结果对所在单位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校外单位满意,达到了互利双赢的效果,这样,可以显著提高校外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

3 开展校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可以大幅度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论文选题和研究,要结合校外单位的科学研究实际、工程技术开发实际、产品研发与应用实际,研究目标是解决企事业科研单位的科研与生产实际问题,从研究选题、资料查阅、实验设计、科研实验、数据处理分析、论文写作等,学生都要在校外亲自体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通过这种方式的锻炼,可以大幅度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素质和水平。

第8篇

道格拉斯·格林(Douglas R. Green)博士是美国圣约翰儿童医院免疫学部主席、世界著名免疫学家。1981年Douglas R. Green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所带领的研究团队主要从事细胞凋亡或主动细胞死亡的相关研究,并探讨这一过程在调控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格林博士以113篇论文高达15,000次的引用率位居全球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五名科学家之列;其中有两篇论文的引用次数位列全球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前25位。他的研究工作涉及ISI基本科学指标(I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的多个领域,如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以及免疫学。在1991-2001年间,格林博士的实验室在ISI细胞凋亡领域位列论文总引用次数、总发表数和平均每篇论文引用次数第六位。2003年,他又获得了ISI”论文高引用率”的殊荣。

Douglas R. Green教授是生物谷癌症研究系列专访的第三位受访者,他对生物谷编辑谈及了其关于癌症研究的独特看法和他的科研经。

Green教授对细胞凋亡感兴趣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Green想利用免疫系统作为模型,解决发育的基本问题。从那以后,他就一直关注这个领域。

他与Tak W. Mak教授一样,在科研领域成果丰硕。迄今为止,格林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已发表SCI论文377篇,撰写著作或专题9本,发表其它综述、短评或编辑点评16篇,此外还曾获得专利4项。在他所发表的论文中,有近60篇被收录在NATURE、SCIENCE、CELL和PNAS等国际高水平研究期刊中。

当被问及如何建设一支高产和极富创新的团队的问题时,Green告诉生物谷编辑说,”首先,我会与我所挑选的人一样共同努力工作。你想要创新,必须知识面丰富,而多看文献可以做到这一点。”

他对年轻科研者的建议,让我们大吃一惊。“唯一要求是你使我们吃惊,告诉我们一些我们没想到的事情。虽然看起来很难,但这是我们选择作科研的初衷。当你想找出你研究的蛋白哪个基团被修饰,想一想你期望发现什么令人吃惊的现象。每个课题、试验系统和现象都是深入研究生物学的切入点,你需要想得更多,看得更远。”

就最近Nature杂志上有评论指出,目前博士的数量过多。Green教授表示,这种现象从他读博士时就一直存在。“我训练过的人只有很少一部分到现在仍然做科研。从谋生的角度看,每个人都应该放弃科研。考虑到做科研的训练时间之长,想放弃的话要趁早。现在一个很大的不同是很多人知道他们不会成功后仍然继续从事科研。研究生院很少开除学生,因为他们害怕这样做后招不到学生。如果你仍然想从事科研的话,去看200篇文献,想想你的工作,做出一些重要的发现。”

关于癌症研究的对话——“让免疫系统去杀死肿瘤才是最关键的!”

生物谷-BIOONNEWS: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癌症治疗的最大难点是什么?

Douglas R.Green:回答这个问题有很多种方式,而实际上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最大的区别是肿瘤细胞携带一些跟生长和转移有关的突变。但这个回答太简单了,因为许多正常细胞也带有一些突变。肿瘤细胞中各种突变的组合才是最关键的。

癌症治疗的最大难点是治疗本身不会杀死病人。任何人都可以杀死肿瘤细胞(如把它放到水里或者用火炉烤),困难的是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不伤害病人。这是我们一直面临的问题。现在看来,关键是不仅要杀死肿瘤细胞,而且要让免疫系统来完成这个任务。

生物谷-BIOONNEWS:大多数化疗药物同时杀伤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如何区分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可以利用它们不同的凋亡机制么?

Douglas R.Green:我们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寻找杀死肿瘤细胞的新的办法。我们可以转向研究如何保护正常细胞免受这些治疗的伤害,这方面研究的很少,可能有一些希望。我们已经在骨髓移植中利用这个手段。

生物谷-BIOONNEWS:肿瘤细胞逃脱了免疫系统的监视。有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治疗癌症么?如何实现?

Douglas R.Green:我们知道这个在理论上可行,问题是如何做到。有两个手段已经被证实有效:骨髓移植引起的供体免疫细胞攻击白血病细胞;激活免疫反应(通过阻断CTLA4已经被批准,阻断PD1也很有希望)。

生物谷-BIOONNEWS:您如何看待近些年癌症研究的发展动态?

Douglas R.Green:作为一个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我对可能带来新的治疗手段的进展最感兴趣,如抑制Myc可以杀死许多种肿瘤而不影响动物;我们对细胞凋亡基本机制了解的加深及Bcl2家族对该过程的调控;深度测序方面的进展有助于对肿瘤进行细分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传统疗法有效的原因等。

生物谷-BIOONNEWS:癌症治疗的费用昂贵,给卫生部门带来很大压力,你对政府部门有什么建议么?

Douglas R.Green:当我们考虑癌症带来的社会负担时,花费很大;而当我们自己或者亲人患上癌症时,我们不会去考虑花费,花再多钱也值得,问题是治疗失败的话,我们一无所有。这是每例癌症治疗都会遇到的两面性问题。我们可以把癌症治疗当作水,我们需要它,但要适度。而这样做的话,公司会没有动力去研发新的疗法。解决的办法可以这样:我们限制癌症治疗的花费,但利用政府的资源进行临床研究。我不确定这个是否可行。所有的肿瘤学家都希望治愈癌症,而不去考虑经济效益。我们应当并且可以做到两者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