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0 16:16: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药学管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医药学传统深邃,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中医药学研究生至关重要。首先要继承,然后才能创新。理论方面,要合理安排中医传统经典课程,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等课程要做到精而深,指导研究生到图书馆深入挖掘中医典籍,以满足中医药学研究生高层次研究的需要。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邀请全国各地知名的中医理论专家、学者,来为本校研究生开展学术讲座活动。这些大牌的专家、学者往往具有独到的中医传统理念,他们的传统理论会对我们现在的中医研究生起到启发作用,此时年轻人的想法与老前辈的思想容易产生交汇互融效应,可以让研究生们的理论学习更上一层楼。
实践方面,大力倡导研究生跟随中医导师学习传统,感受文化底蕴。导师的中医实践经验丰富,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更为实际、更具操作性的学术指导。在跟随导师进行中医传统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还应多学习、多实践,“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导师只是给研究生们一把打开中医大门的钥匙,而最终需要研究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亲手打开这个知识宝库的大门,这就需要我们现在的中医研究生们勤劳扎实,苦练内功,尽可能多地通过实践操作,继承更多的中医传统。“继承中医传统”的教育,应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医药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始终。
2创新科研能力
中医药学研究生尤其要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与创新。首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地区级乃至国家级先进的重点实验室,近距离接触各种仪器设备,引导中医药学研究生自觉感悟现代实验思维和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欲望。再有,在中医药特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化的科研技术手段,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医药学,用科学的方法支撑中医药学的发展。
目前,中医药的发展急需先进的实验研究,可以安排在读的中医药学研究生开展网上学习活动,如浏览自己学校和其他国内外知名学府的网站,加入网上各种先进实验室的BBS论坛和微博、微信客户端进行学术讨论,以学习更好的实验技术为中医药所用,这样既进行了深度学习,同时又向学术界的不同领域介绍传播了中医药,为我们中医药的科研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三人行,必有我师。”还要鼓励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中医药学研究生定期开展学术沙龙研讨活动,还要积极与周边大学开展校际学术交流,乃至全国范围的学术交流。不同的科研想法交汇,能够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总结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颁布已8年,但国家和医院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一是临床医学人才严重缺乏,在医院药学人才中兼备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的人才少之又少,大多数药师工作路线都是围绕药房、药品转换两点一线,且由于与医护人员的专业差距,二者之间难以沟通协调,加之药学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业务能力低,致使临床药学尚不能发挥其效用。二是临床药学工作尚未得到医院重视,多数医疗机构领导的“重医轻药”观念,导致临床药学工作在院内的重视度不高,加上临床药师尚未正规编制,各项责任义务不明确,且临床药师长期局限于采购、供应、调剂检验药品等方面,在院内并没有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认可,这些因素都使临床药学在医院难以受到重视。三是临床药学尚未形成广泛的市场[1],由于临床药学在医疗机构重视程度不高,用药者对合理用药的了解及运用的迫切性不足,加之卫生部门相关政策尚无明确规定,致使临床药学很难在广泛的市场上立足。四是临床药学法律法规不健全,尽管2002年卫生部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虽然此规定有一定权威性,但其内容不明确,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加之临床药师只能在《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中的法规许可范围内工作,无处方权及修改处方权,导致临床药学的实施难以践行。五是临床药学培训制度居于形式,尽管有些医学院开设临床药学专业,但由于某些医疗机构尚未开设药学实践,导致临床药学专业学生难以在医院实习,实践价值不高;同时尽管某些医院一贯对临床药学进行开设,但也因为卫生部对临床药学尚未明确规定,药师责任和义务界定模糊,导致药学培训居于形式。
2临床药学在促进合理用药方面的作用
临床药师以其丰富的现代药学知识与医师一起为患者提供和设计最安全、最合理的用药方案,协助医生在合理的时机开出正确的处方、正确的剂量,避免药物间不良的相互作用,解决影响药物治疗的相关因素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此外当医生开出药方后,临床药师还要负责把医嘱告诉病人,告诉病人在什么时间段服、怎么服效果更好。从而减少药害、节约资源、保障用药患者身心健康,因此,只有建立临床药师制,大力开展临床药学,才能真正做到合理用药,进而提高医疗质量。
3开展临床药学,提高用药水平的举措
3.1药师参与医师查房,参与药物治疗
药师要深入临床一线,通过查房理解患者病情;同时参与药物治疗,发挥药学专业知识给予药师合理用药建议,以弥补医护人员对药物性质特点的不全面了解;还可以参与给药方案,提供用药咨询服务,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指导。
3.2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安全用药是保证合理用药的基本前提,对药品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是保障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通过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的收集整理,并反馈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就能及时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3.3加强治疗药物监测,给予给药方案
对治疗指数窄、毒性反应强的药物,不能用临床指标进行评价,如地高辛;特殊情况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如婴儿。在这些条件下,以技术对血液浓度进行监测及评价,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给药方案并提出指导意见。
3.4建立药品安全警示制度,提高用药安全
开展临床药学医疗机构可以建立药品安全警示制度,药师根据手机整理出来的药品安全信息,了解院内临床用药安全情况,查找不足与隐患,并及时向上级通报,以防微杜渐。
3.5加强药学科研研究,提升药学服务水平
临床药学机构可以在培训药师的基础上,把药学科研纳入议程,坚持临床服务临床的原则,提倡药师与临床医护进行密切联系,并互助经济开展药学科研,以共同提高血药服务水平。
3.6加强临床药师专业培训,保障临床合理安全用药
药师要时刻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并积极参与查房,设计给药方案,与医护人员进行协调、沟通、交流,掌握患者病情资料,给予患者对药物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药性等方面进行指导,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最大限度保障临床用药合理、安全。
3.7加强制度建设,保障临床药学工作顺利开展
国家卫生部及医院应根据“促进临床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为指导内容,规范临床药师工作行为[2]。建立譬如“合理用药评价制度”、“药师查房工作制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药品安全警示制度”等等,逐步在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各项有利于临床药学开展的制度体系,以规范药师行为,明确药师责任和义务,保障临床药学工作顺利开展。
4开展合理用药工作的体会
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要想真正达到“安全、经济、有效”的用药原则,每位医务工作者都承担着各自的职责,大家一致认识到,开展合理用药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在领导重视,医药护人员共同提高认识,各部门通力协作,药剂人员注重自身业务素质提高的同时,克服困难,增强信心,才能提高我院合理用药的水平,从而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1.1抗菌药使用情况分析
统计抗菌药使用人数、抗菌药使用率、治疗性抗菌药使用比例、微生物送检率、抗菌药使用金额和抗菌药使用金额比例。可设置任意时间段范围,统计全院所有住院患者和门急诊患者,也可具体统计到各临床科室和每名医师的上述指标。
1.2药品使用强度计算
统计同期收治患者人数、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药品使用频次、药品使用金额、药品累计用药频度(DDDs)、药品使用强度。
1.3处方点评
系统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生部2010年2月颁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38号文),对处方包括抗菌药处方进行点评,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显示所有处方的药品名称、剂量、使用频次、给药途径和疗程,描述不合理处方的问题。
1.4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点评
系统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38号文,对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进行点评,评价指标包括围手术期使用的抗菌药种类、抗菌药给药时机、抗菌药疗程和抗菌药使用比例。
2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后对抗菌药管理的影响
2.1实施前后对抗菌药使用情况的比较
按照原卫生部的要求,2011年5月我院组建了包括医疗机构负责人、主管院长、医务部门负责人、感染疾病专业医师、感染疾病专业临床药师、临床微生物专家、信息系统专家和感染控制专家的抗菌药管理小组,对我院抗菌药的使用加强了监管。在监管过程中,需要定期测定全院和各临床科室抗菌药使用的各项指标,和原卫生部规定的目标值进行对比,找出不足以及原因。最初由药师手工查阅处方和病历的方式统计各种抗菌药指标,2012年2月引进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根据系统统计各项指标监控抗菌药的使用,并对科室和医师进行考核和奖惩,各抗菌药指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2011年门诊患者抗菌药使用率为32%,2012年降至25%;住院患者抗菌抗菌药使用率由70%降到59%,见表1。
2.2节省抗菌药管理人力
在我院引进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之前,统计抗菌药管理的指标需要临床药师手工翻阅处方和病历,对抗菌药的使用进行计数和评价,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我院46个临床科室,每月进行抗菌药指标统计,需要抽取约460份出院病历和1000张门诊处方,对抗菌药的使用进行查阅、记录、计算、统计并制作表格文档,至少需要耗费1名药师10个工作日。而使用该系统统计,仅需30min即可统计全院所有科室住院患者的抗菌药使用指标,并自动生成Excel报表。
2.3辅助抗菌药处方点评
抗菌药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要求每个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我院具有抗菌药处方权的医师612人,每月需要抽取153名医师所开具处方点评,每位医师50份处方,共需点评处方7650份,初步完成该项点评工作需要2名临床药师10个工作日,以现有的临床药师配备人数,点评处方数量很难达到要求,通常是抽取处方500份进行点评。而使用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可对抽取的处方进行初步的预判和点评,药师再审核系统点评的结果,予以必要的修改,这样得到的点评结果更全面准确,也节省人力时间,在系统的帮助下,2名临床药师2个工作日即可完成规定数量的抗菌药处方点评工作,达到抗菌药专项整治工作的相关要求。
2.4抗菌药管理数据全面客观
我院为大型综合医院,开放病床2200张,每月门诊患者约40000例,每月出院患者约5000~6000例,患者基数庞大。在引进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之前,临床药师通过手工抽样的方式统计抗菌药数据,因人力有限,手工只能抽取1%门诊处方和10%住院病历,统计抗菌药使用数据并进行评价,数据样本的代表性和随机性均较差,部分科室出现对抗菌药数据有争议的情形。而使用该系统,既可统计全部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的抗菌药使用指标,数据覆盖范围100%,也可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处方或医嘱进行处方点评,抽样方法科学灵活。数据样本兼备代表性和随机性。
2.5抗菌药管理动态监控
在引进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之前,因人力有限,我院临床药师只能做到每月抽样统计各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管理指标,抗菌药管理的指标以月为周期,以科室为单位统计。而使用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可以统计任意时段抗菌药指标,根据管理需要,可以细化到每周、每天。不仅可统计出院患者抗菌药使用情况,还可查看在院患者抗菌药使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了管理的时效性。
2.6提高了抗菌药管理的针对性
在引进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之前,抗菌药指标主要以科室为单位统计,比如抗菌药使用率、抗菌药使用强度、微生物送检率等。考核和奖惩措施也主要以科室为单位进行,针对性不强,从而影响了抗菌药管理的有效性。引进该系统后,所有的抗菌药指标不仅可以以科室为单位统计,还能以医师个人为单位统计,进而采取的考核和奖惩措施也针对医师个人实施,提高了抗菌药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7促进了抗菌药管理的依从性
抗菌药管理将抗菌药使用指标和科室、医师的考核奖惩挂钩,各科室和医师对公布的抗菌药数据十分关注和敏感,在引进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之前,临床药师通过手工抽样的方式统计抗菌药数据,数据样本的代表性和随机性均较差,导致部分科室和医师对数据的准确性有疑问和异议,进而引起对相应考核奖惩措施的争议,妨碍了抗菌药管理措施的顺利实施。而使用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统计抗菌药指标,由于纳入全部的病例数,得出的结果没有争议,相应考核奖惩措施顺利实施,促进了科室和医师重视抗菌药管理工作。
3结语
1建立健全实习教学管理制度
药厂作为药学专业学生的实习地点,与其他实习单位有很大差别,药厂作为药品的生产地点,必须满足国家良好生产管理规范(GMP)认证[2];生产出的药品必须符合国家尤其是中国药典(2010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药品具有“生命相关性”,药厂必须具备药品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药厂鲜明的特点决定了药厂一切生产活动必须有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并且,这些规定同样也适用于药学实习生。从某种程度上也解释了实习带教质量的高低与带教工作的管理密切相联[3]。
2实习管理领导小组的组成及职责
三仁堂药业有限公司专门成立实习管理领导小组,建立总经理领导下的各小组负责制,分别由生产副总、质检副总、销售副总任副组长,行政部、生产部、质检部、营销部及库房等职能部门负责实习生的轮岗管理工作,保证实习工作的有序开展,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循序渐进,规范有序。
3明确带教教师的岗位职责
三仁堂药业有限公司由上述各部门组成,每个部门均设置专职实习带教教师,由专业基础扎实、工作经验丰富、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加强对带教实习生的管理,要求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工作中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加强考勤管理,请假1d内由实习带教教师审批,3d需上报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签字审批,5d则上报总经理审批,同意后方可离开,不能擅自调岗或离岗。
4合理安排实习岗位,实施科学带教
根据遵义医学院药学院学生实习的总体要求,结合药厂工作特点,由行政部合理安排实习计划。根据各部门工作性质,合理安排时间及人数,统筹安排轮转岗位,确保每名实习生都有专职教师带教,保证学生实习质量。从生产、质检、仓储、营销等几个方面进行培训,并不定期举行专题讲座,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让学生从理论知识走向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后可顺利胜任制药工作。结合早期的学生实习情况,不同岗位的学生在所有岗位轮转完成后(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行政部采用定点培养的方式,即固定工作岗位),每名学生按遵义医学院药学院的毕业实习要求撰写实习专题报告,按照拟定进度表,最后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参加学院的论文答辩工作。近年由该单位带教的多篇专题论文荣获学院优秀论文,并且个别优秀毕业生还被留厂工作。
5加强带教教师自身素质培养,提高其带教能力
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每个人的知识面都会受到时展的限制,为了更好地完成新时期带教工作,三仁堂药业有限公司采用推荐中青年专职带教
教师进入高等学校进修、聘请专家、开办不同专业类型的讲座、举办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提高带教教师的带教能力。同时,通过相应的考核制度筛选合格的带教教师上岗,加强带教教师自身的素质培养,提高其带教能力。建立专门的考核制度对带教教师进行定期考核,一旦发现其存在违背公司规章制度和(或)有违学生实习的行为,由组长及2名(含2名)以上副组长讨论决定,若查出情况属实,直接撤销其带教资格,同时取消其带教教师相应的待遇。
6建立及时有效的学生-学校-公司沟通机制
当今社会要求的是复合型人才,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实践能力更能为每名学生的后期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和更多的机会[4]。因此,现代药学学生的培养工作需要学生本人、学校和实习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学校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理论知识的条件;公司则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及培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但针对部分学生,有可能会产生其他问题,如考研等。药学专业毕业学生部分要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另外一部分由于种种需要向更高层次进行深造,一味要求学生(尤其是实习生)进入生产车间进行生产,或是进入销售部门从事销售实习,由于白天的时间基本被占用,影响学生考试复习,部分考研的学生内心会产生抵触情绪,若未能及时得到解决,长期压抑的情绪可能体现在工作上而导致实习及复习(功课)也不能做好,这种状况的发生就违背了学生-学校-公司的初衷。因此,及时做好学生-学校-公司的沟通协调工作,可以在学生实习的初期将这种情况扼杀在萌芽阶段,从而避免后期的“费心、费力,却没有达到当初的目的”。
7结束语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合理用药
Analysis of Common Problems in Clinical Medication on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and Rational Drug Use
XU Rong, LIANG Li-heng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ianyang People's Hospital,Mianyang 6210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s,it summarizes common problems,provides the suggestion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931 cases of clinical medication.ResultsThe irrational drug use in 83 cases,indications,usage,dosage of lack of improper mistakes,improper,varieties of incompatibility appear cases were 14,9,35,9,16 cases of male patients;medication unreasonable ratios than females;among which 30 ~ 65 years old patients(P
Key words: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Clinical medication;Rational drug use
心血管内科是医院重要科室之一,主治各类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等[1]。随着社会危险因素的不断增多和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心血管疾病患者逐年增多。高龄、合并症多、治疗方案复杂等因素易致用药适当。不合理用药不仅可影响治疗康复效果,还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特点,总结发现问题非常必要。本次研究就我科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调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931例患者病历资料,其中男481例,女450例,年龄23~93岁,平均(61.9±13.4)岁。
1.2方法以《临床用药须知》、《药物信息》、《新编药物学》等为参照,将病历资料交由心内科医师进行分析,调取病历不良反应记录表,统计用药不合理例次及其因素,所有评定工作由三位医师交叉评定和分析[2]。
1.3观察指标药品类型、处方类型、不合理用药情况、不合理用药发生时间与不合理用药相关不良反应等。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数(n)与率(%)表示,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931例患者共发生不合理用药83例次(8.92%);其原因:适应证掌握不足、用法失当、用量失误、品种失当、配伍禁忌出现例次分别为14、9、35、9、16例次;降脂药物失误例次最高,其次为抗菌药。
2.1不合理用药情况及药品类型分布见表1。
2.2不合理用药患者分布 男性者不合理用药比率高于女性;30~65岁不合理用药比率较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生不良反应6例(见表2)。
注:与男性者相比,P<0.05;与20~30岁者相比,*P<0.05;与30~50岁相比,**P<0.05。
3讨论
合理用药充分体现了临床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3]。心内科药物种类多,高年资医师对配伍禁忌有较全面的掌握,但难免有疏忽,加之部分低年资医师经验不足、对适应症、禁忌症认知不足,使得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增加[4]。部分医师为追求治疗效果而增加药物使用剂量,也导致了副反应的相应加大[5]。杜绝不合理用药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提高医护人员意识,不能因部分患者病情轻,某类药物毒副作用小、禁忌症少,便忽视用药的合理性;②加强用药监管,发挥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指导、监督作用,认真审核处方,特别是配伍禁忌、强效药品,提高对年老体弱、合并症多、耐药性差患者的重视力度;③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合理用药意识,不能因病情好转便忽视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肖美华,何腾辉,郭燕芬.某院心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5-6.
[2]刘卫强.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常见误区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3,6(5):81-83.
[3]黄艳芳.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J].河南中医,2013,38(B04):296-297.
论文关键词:痛风,丹七止痛膏,外敷,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痛风的病人越来越多。痛风[1]是一组长期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障碍至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特点为:高尿酸血证,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等。我科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对60例痛风患者采用痛肿局部外敷辅助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我院住院痛风患者120例,其中男112例,女8例,年龄35~55岁,平均年龄45.9岁,症见高血尿酸,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前三天静脉滴注0.9%生理盐水250ml, 5%碳酸氢钠250ml加一组消炎药。后三天停用消炎药,碳酸氢钠改用125ml,口服别嘌醇一次一片,一天三次,饭后服,6天为一疗程。
观察组在此基础辅助丹七止痛膏外敷。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将丹七止痛膏敷于疼痛的关节部位。
1.2.2 药物制作方法 由我院药剂科根据中医经验组方,加工制成膏药供临床使用。组方中采用三七、丹参、乳香、没花、川芎、冰片,加熟凡士林制成膏状,装盒备用。
1.2.3 外敷方法 护士遵医嘱外敷。敷药前将局部清洗干净,取丹七止痛膏1盒,用棉签取药膏敷于肿痛的关节处,药膏敷盖的范围要大于红肿范围,再用纱布包扎,固定24h后揭除,并清洗局部。观察皮肤有无红疹药学论文,瘙痒,再敷,6次为1个疗程。
1.2.4 评价方法 于治疗6天后评价两组治疗效果。
治愈:关节肿痛消失,查血化验血尿酸正常;好转:关节肿痛明显缓解,化验血尿酸稍高于正常;无效:关节仍肿痛,化验血尿酸降低,治愈加好转为总有效数论文格式范文。
1.2.5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进行X2检验。
2 结果
治疗6天后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治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
60
15(25)
29(48.3)
16(26.7)
45(73.3)
观察组
60
34(56.6)
22(36.6)
【关键词】 右旋糖酐40;过敏性休克;影响因素
右旋糖酐40具有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补充血容量、降低血液黏滞性、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休克、血栓性疾病、肢体再植和血管外科手术等。由于临床应用广泛,其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尤其是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达0.03%~4.70%,较青霉素高2~4倍[1]。文献[2]报告695例右旋糖酐40的不良反应中有86例发生休克,其所占比例高达12.37%。鉴于此,笔者查阅1994~2009年国内文献报告的右旋糖酐40引起过敏性休克相关论文,对其发生特点进行统计、分析,旨在发现和探讨右旋糖酐40所致过敏性休克的影响因素。
1 检索方法和文献来源
在《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的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以“右旋糖酐40”和“过敏性休克”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共检出相关文献42篇,并逐篇查阅原文,排除综述,共收集右旋糖酐40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道63例,然后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给药剂量、联合用药、过敏性休克发生的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年龄、性别分布 在63例中男45例,女18例,男女比例为2.3:1。45例中年龄最大78岁,最小21岁,18例年龄不详。见表1。
表1
右旋糖酐40致过敏性休克的性别和年龄分布(例,%)
性别年龄
男035131435(77.78)
女0431210(22.22)
合计(%)07(15.56)8(17.78)14(31.11)16(35.56)45(100)
注:18例年龄不详
2.2 原发疾病及过敏史 63例报告中原患疾病以高血压、脑血栓、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最多,共26例(41.27%),其次外科手术后用药19例(30.16%),肺心病3例,妊娠2例,其余突发性耳聋、视网膜炎、脉管炎、肝癌等各种疾病共计13例。13例报道有患者过敏史的描述,其中6例患者有明确的过敏史,如对磺胺、青霉素、食物过敏,7例无明确过敏史,50例患者过敏史记载不详。
2.3 给药剂量与给药途径 48例患者右旋糖酐40注射液给药剂量为500 ml,静脉滴注,1次/d。13例给药剂量为250 ml,静脉滴注,1次/d。2例皮下注射0.1 ml(皮试)。
2.4 配伍用药 有配伍用药记载的9例,其中与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伍7例,维脑路通1例,川芎嗪1例。
2.5 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时间分布 见表2。
表2
过敏性休克出现时间分布(例,%)
静滴时间例次(n)百分比(%)
1 min914.29
1~5 min3250.79
6~10 min1625.40
10 min69.52
2.6 临床表现及其转归 右旋糖酐40所致过敏性休克主要表现为胸闷、憋气、口唇发绀、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临床症状,血压下降或测不到血压;部分病例合并有高热、心肌梗死、肝损害、多器官衰竭等。除2例患者因医治无效死亡,2例因胎儿宫内缺氧导致胎死宫中外,其余均抢救成功。
3 讨论
3.1 右旋糖酐40致过敏性休克的机制 右旋糖酐40系蔗糖经肠膜状明珠菌L. M 1226号菌发酵后生成的高分子葡萄糖聚合物,经处理精制而得,其平均分子量为32000~42000。右旋糖酐40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机理一般认为是由于右旋糖酐40进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了一种免疫球蛋白IgE固定在肥大细胞表面,当致敏原与吸附在肥大细胞上的IgE结合起反应时,这些细胞释放组胺、5 羟色胺等,引起血管扩张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浆漏入组织致有效血容量下降,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而出现休克。药品的质量也与过敏有关[3]。
3.2 右旋糖酐40致过敏性休克的影响因素
3.2.1 患者个体因素 从表1的不完整资料来看,过敏性休克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高龄大于低龄。与有关文献报道相似:右旋糖酐40致过敏的发生有一定的个体差异,男性多于女性,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严重过敏反应多发生在老年人[4]。统计患者中6例有过敏史,因此认为患者过敏体质是导致过敏性休克发生的原因之一,有过敏史者应慎用右旋糖酐40。
3.2.2 基础疾病 统计中显示12例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高血压4例,肝癌1例,原发肾病1例,因此提示患者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可能也是引发过敏性休克的因素之一。
3.2.3 药物本身因素 表2显示5 min内发生过敏性休克41例(65.08%),甚至有2例是使用0.1 ml皮试液时发生的过敏性休克,充分表明右旋糖酐40引起的反应以速发型的变态反应为主,这与右旋糖酐40药物本身具有强的抗原性有关,是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主要影响因素。
3.2.4 药物的适应证 本调查发现有些病例不在说明书的适应证范围内,例如高血压、胃多发性溃疡、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尤其2例妊娠妇女使用,出现胎死宫内。产妇对右旋糖酐过敏或发生类过敏性反应时,可导致子宫张力过高,使胎儿缺氧,有致死性危险或造成婴儿神经系统异常,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本药妊娠安全性分级为C级。因此孕产妇在使用右旋糖酐40时应充分权衡利弊,确须使用,要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3.2.5 药物的相互作用 右旋糖酐40说明书中只提到本品不宜与双嘧达莫、维生素C、维生素K、维生素B12在同一溶液中混合使用,但本次调查的63例过敏性休克案例中有9例与其他药物配伍,其中7例是与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伍。右旋糖酐40是大分子化合物,易和一些药物结合成络合物或复合物,后者常有不同于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药效或发生其他的药理性变化,因此应尽量避免与其他药物配伍,减少过敏性休克发生的几率。
3.2.6 给药剂量与给药速度 本次调查中右旋糖酐40的给药剂量均在说明书规定的剂量范围内,有5例记载了给药速度,最大为75滴/min。尽管理论上发生速发型变态反应可能与药物剂量关系不大,但药物引起的抗体滴度变化与药物血药浓度密切相关。因此应重视合理的给药剂量和给药速度,降低其对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影响。
3.3 减少过敏性休克的措施
3.3.1 用药前充分评估患者 医护人员应在用药前仔细询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及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对于高龄、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孕妇、有明确过敏史患者应慎用。确须使用,建议对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的高危人群用前应做皮试观察,最大限度地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3.3.2 加强用药过程监护 本调查统计显示,右旋糖酐40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多发生在首次用药10 min内(90.48%)。因此,医护人员应在首次给药10 min内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护,并作好必要地抢救准备。
3.3.3 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鉴于右旋糖酐40引起过敏性休克发生率较高,临床医生在选择药物时应严格遵守药品说明书的适应证,不在适应证范围内的应避免使用,尤其有过敏体质、肾功能严重减退、凝血机制障碍、出血性疾病和严重心脏病的患者应禁用。
3.3.4 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一般用量视病情而定,每次250~500 ml,24 h内不超过1000~1500 ml,尤其在第一个24 h内。对于血管栓塞性疾病,一般每日或隔日一次,7~10次为1个疗程。滴速应根据具体情况控制在20~50滴/min,缓慢静滴[5]。对于联合用药,不宜在同一输液容器内配伍混合静滴,应分开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学理,崔志坚,薛光运.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5,14 (3):190.
[2] 易爱纯,陈蒂芳,张顺芝.右旋糖酐40不良反应695例分析.中国药房,1998,9 (3):128 129.
[3] 丁海波,田丽平.低分子右旋糖酐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研究.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4,1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