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0 16:16:2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建筑施工员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1管理方式静态化
1.1.1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水平上的一种日常工作行为,还没有上升到对人力资源的咨询、技术的应用和开发等管理层次上,是一种仅设法满足本业务需要的静态行为。
1.1.2人力资源管理缺少近期目标和长远利益的设计。既没有洞察企业的经营走势,对人力资源活动没有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目标进行动态策划,更没有设计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阶段性目标,具体表现在:对本企业在什么时期需要配备什么样的人员没有作出分析;对人员的配置只是盲从性听随各部门的报告等方面,究其原因是与各业务部门缺少信息沟通,对各业务部门的真实需求缺乏深入的分析,对企业人力配置缺少有效的统筹考虑。不仅易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且人员的素质也不能得到足够的保证,从而不能满足工程质量对人员素质的需求。
1.2管理措施的僵硬化
1.2.1一般的人力资源管理都沿袭着一种家长制的管理,很大程度上掺杂着企业经营者的理念,是一种自我投射式的管理方式,企业员工则被动的接受。
1.2.2管理制度的制定上往往过多地考虑到企业的利益,而缺少与员工之间的信息沟通,长此以往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1.2.3管理制度执行缺少有效的方案和评价标准,出现偏差容易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3管理效果缺乏有效性评价
许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都缺少自我评定,具体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推出一项新的“薪酬制度”、“员工晋升制度”或“员工培训制度”,在运行一阶段或很长时期后,对其产生的影响(员工内部的影响,企业成长的影响,社会地位的影响等)以及适宜性、有效性等方面都未能做出评定,而一般都采用一种从一而终的管理思路。这样既不利于改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更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2几点建议
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到人的思想、心灵,不可能用一个标准指标或用一个固定框框对待所有的人,只能通过更多的理性分析来对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同时人力资源管理所产生的效益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是通过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所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被视为一种长期性、动态性、战略性的管理工作,并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紧结合,达到企业增值、员工增收的效果。对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如何适应当前形势提出一些建议。
2.1确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2.1.1管理的变革是生存的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也必须随着企业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保持一种动态的、变化的、实时的状态。2.1.2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立在企业管理平台之上的。因此,只有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发展的方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等有清醒的认识,对整个行业的走势有一定的前瞻性预测,才能走出繁琐的日常事务,高瞻远瞩地设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
2.1.3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制定要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方针为指导,以远景规划所规定的目标为方向,并且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创新思路。
2.2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考虑员工的需求因素
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都直接影响到员工在企业活动中的行为效率,从而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的效率与效益,因此在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上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结合员工的心理、行为表现制定,并不断修正。其目的是为了极大限度地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和对外界人才的吸引力。所以建议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员工的5大基本需求(1.薪酬2.各种福利3.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时间(休息)5.创造健康的工作环境6.其它福利及设施)。
2.3管理制度的执行要有一套可行的设计方案
制度执行过程出现失误很可能给企业或员工带来负面影响,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要通过严谨的理性分析来执行企业的管理制度。如在企业人力招聘工作的执行上,就要考虑和分析以下问题:a.企业必须聘用哪种人才?b.应该为各用人岗位确定什么样的标准和待遇。c.上述要求是否符合企业经济效益。d.有无可替代的方式或设计一种报酬方案,让企业内部适合的人员竞聘。如在辞退制度的执行上,要做到决策——坚决果断,实施——有理有据,操作——小心谨慎,后事——妥善处理。
2.4人力资源管理需自我评价和持续改进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持续、渐进的过程,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进行有效性的评价,并对其中的误区加以修正,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保证人力资源管理是有效性的管理。
2.4.1顾客的满意度—一方面体现在企业内部,即员工对学习培训,薪酬、管理及企业文化等的满意程度。另一方面则要关注顾客需求和市场变化,即从外界人员与企业员工的合作上来评价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有效性。
2.4.2人员配置的合理度——通过对招聘、内部安置、规划员工的企业生涯等项工作来测评,衡量是否促进本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企业员工的合作精神,是否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2.4.3人员的流动率——通过对企业员工的流出率与流入率的比较来测评其是否达到了吸引人才的效果。当然,企业也要根据企业发展的规模自行设计人员流动率的合理尺度。
2.4.4人均利润增长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支持企业业绩增长。通过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来测评企业人均利润的变化,达到增长的效果。
2.4.5人力资源的支持度——通过对企业各部门人员的使用及其管理上评价其是否为各部门以至整个企业的发展提供及时有力的资源支持。
3结束语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没有理想状态,只有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最佳状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不断地研究企业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不断地调整思路,为企业达到1+1>2的效果。
(一)创始文化中隐喻的原型精神。在中国“开天辟地”类的神话中,可以感知先民的创造精神。起源类神话“女祸补天”中同样描述对天地江河等人类生存环境的修复和建设,“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于是女祸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豆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淮南子.览冥训》)推原神话的原型思想,可以窥见“神话还原了人类生活的种种发明、器物乃至技术风俗的来龙去脉都进行了着意的追寻”。申话是早期各民族“口耳相传”间以夸张凸显本民族的“英雄”经验而获得其他民族的追随或者信服,神话在口传过程中同样存在错简、讹误和省夺,但神话又裹扎着历史真实成为“存在的连续”,“中国哲学的基调之一,是把无生物、植物、动物、人类和灵魂统统视为在宇宙巨流中息息相关乃至相互交融的实体。这种可以用奔流不息的长江大河来譬喻的‘存在连续’就是中国思想的本体观”。[9]因此神话是中国古代沟通天地人神的文明表征,人类创造自己的环境,将自身从纯粹的原始状态中隔离出来,以表达对自然世界的掌握程度。
(二) 良善原型展现的文化记忆及其社会动力。历史上中国的城市大多有着各种经提炼过的社会性、历史性神话,代表这些城市的文明认知倩况,甚至是对自然生态世界的熟悉。荆楚武汉的“九头鸟”神话、杭州的西湖传说、西安的大雁传说等,这些传说的丰富寓意及内涵是社会民众的精神动力源头,一种以象征万式表示偶像存在的无形力量,剥离它们超越的外衣、提炼历史精神的文化外核,便可能获得城市史的发展过程,而积极探索他们的现代性造物转化,实现在公共建筑物中的新的现实再现,其影响足以永远成就一个城市的自豪。“相对于物质外在的城市化精神的内在的城市化显然艰难得多。”(如图1)所示为武汉高铁站的“钢铁九头鸟”,概括性以建筑传播荆楚神话。九头鸟展现的鳃鹏之像本意就是积极的进取精神,这种精神形成了传统建筑“如鸟斯革,如翠斯飞”的良善样态。
在不同的地万这种结构又融合各自的历史神话而展现为形态上的变化,江南地区养蚕织丝,蚕头显然具有多元内涵,吉祥、神性的蚕头改写了江南的山墙仪态。中国书法中隶书的蚕头燕尾形式,中国人和大雁与燕子的关系都非常密切,大雁南飞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就有着 “鸿雁传书”的愿望。燕子衔泥筑巢符合中国人的定居家庭、爱倩圆满的追求,对动物的夸张变形描述也就成为神话,对动物的喜好也就表达在各种造物以及造物衍生的精神世界中,建筑、头饰、家具都可以见到这些受人喜爱的动物化身。只不过因为工匠技术及环境而使得形态变幻丰富,江南的风火墙形似马头又叫“马头墙”,王要用途是遮蔽风雨;闽南的形似锅耳又叫“镬耳墙”,王要功能是以金克南万的火(如图2)。传统中国的建筑设计样态中人们总是能够找到上千种“善意”,而这种善意不仅吻合人们通俗化的伦理意识,同样也是一种透过美传播精神的物质载体。无论这些建筑处在什么地理空间,社会性的伦理样态都是共通。
当代中国的现代建筑已经失去社会性的空间层次依托,究其原因除了市场外还有商业资本、设计施工和文化的自信的问题,而工匠传承及其材料制度和建筑样态同等重要。文化原型潜隐在传世的建筑样态中,推倒旧的建筑很容易,但在痛惜失去文化记忆的同时如何重构传统建筑的文化新样态,是个富有挑战而意义重大的课题。
关键词 :园林绿化 建筑施工 缺陷问题和应对策略
目前,我国的园林绿化工程因与其他土木工程的差异性而具有自身特点。首先,园林绿化工程大部分是通过各种植物、树木草皮、花卉、苗木的不同功能进行搭配而起到保护城市环境、降低噪音、减少空气污染等环境作用。其次,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具有长期性,所谓“三分种、七分管”的特性,要求必须有长期的护养计划和资金投入。再次,园林绿化工程具有美的艺术效果追求。最后,园林绿化工程大多规模较小,并且管理上较为分散。
一、我国园林绿化建筑施工中的缺陷问题
1.主体多元化,管理混乱。由于绿化工程的迅速发展,绿化工程主体呈多元化趋势,相关政府部门难以把握全部的绿化工程项目。致使一些住宅小区内绿化环境陷入尴尬境地。例如有些房产开发商为了节约成本,同时又要达到规划部门30%的绿地覆盖率的要求而请一些个体单位不科学的插上花草树木,不仅景观效果低下,而且由于不遵从植物生长规律,造成树木死亡,资源浪费。园林建设工程专业性程度低,创新性更无从说起。管理人员素质、思路自接影响了工程管理的好坏,并进而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
2.管理人员层次参差不齐,难以充分体现工程师的设计理念。园林绿化工程坚持生态为先和以人为本为原则,广泛应用不同植被品种,重视植物多样性,但是一部分绿化工程不能良好地表达园林自然美和和谐美,园林施工管理人员以及施工组织被称为“城市农民”。园林工程被误以为是简单的插花种草、铺铺绿地的事情,简单而没有技术性。管理人员缺乏对园林植物生长习性、栽培技术和立地条件的了解,致使苗木死亡甚多。加上许多人认为园林绿化工程风险小、利润高,导致素质高低不齐的个体队伍大量涌入绿化工程施工行业,绿化行业施工管理人员混乱,由此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例如,各种园林施工单位纷纷参与绿化投标,但在中标后仅支付招标单位一定管理费用便自由组织管理施工,部分施工单位并不懂得施工的基本规范、基本程序和基本资料。所谓“三分设计、七分施工”。一个优美的设计理念或者设计图纸要变成现实,必须依靠施工者和设计者共同完成,好的设计也同样需要精良的施工队伍来完成,否则理想的艺术效果以及园林美都是无法实现的。
3.缺乏专业的监管机构。长期以来,我国园林绿化行业一直存在着监督管理落后、监管体制机制小、专业不完善等问题。例如在《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带有“必须”字样的强制性条例较少,施工单位的自由裁量空间较大,很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后果,如:有些绿化施工单位不管土壤条件,能栽就行;不管树坑适不适合,栽下就行;不管有没有施基肥,不死就行。只重视最后的景观效果,而不强调施工过程的科学性,增加了后期养护管理的难度,与最初的绿化理念相差甚远。
二、我国园林绿化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对策略
1.建立科学的管理规范制度,明确章程,做到有章可依、有法可循。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工程的交付使用和设计目标的实现,而且对社会生活和城市环境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加强绿化工程管理、规范园林绿化行业、明确管理规范势在必行。一是实施绿化工程施工报批程序。单位进行绿化工程施工时,需向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申报审批。绿化主管部门必须严格审查其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从绿地的生态性、景观性、实用性、周边环境以及申报者的素质及其实力综合考虑。审批过后方可进行施工。这样将有利于进行宏观计划,实行全市总体布局。二是实施市场准入机制。实施市场准入机制是指:借助市场规律,运用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进行市场调节和控制市场准入。施工单位参加竞标必须具有一定实施绿化工程的资质,对于不具备施工资质者,不允许从事绿化工程的施工活动。
2.着力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由于绿化工程施工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绿化工程质量难以保证,提高施工组织队伍素质迫在眉睫。作为绿化工程的实施者,施工方应该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职业良知,同时应当加强培训和学习,掌握基本的绿化工程知识,使绿化工程能够在建设单位、设计者以及施工队伍的合作下,最大限度发挥绿化工程的生态效益以及景观效应。
3.与设计者良好配合,强化现场服务,使操作流程更加科学化。事实上,当前由于园林绿化工作在施工中,存在施工者与设计者之间的脱节,从而造成施工结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出入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施工者与设计者事先沟通或现场共同作业的方法,由设计者对施工者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施工方也要在充分了解设计细节的基础上作业,对于不甚理解或存有疑问的地方不可盲目进行,应在征询设计者建议的基础上开工建设。如果施工方不能充分理解设计方案,单纯按自身的思路建设,则很可能造成施工过程的盲目性和偏差。因此,施工单位与设计者之间良好配合,在强化现场指导的基础上使施工流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所述,施工中难免会遇见种种预期之外的问题,尤其对于园林绿化施工来说,由于其施工材料都是各种不同的花卉植物,这些植物又有各自的生长习性和特殊要求。对此不加注意则可能产生问题。此外,施工过程本身也具有动态性,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必要的监督管理措施。具体来说可以设立专人或专业的监督指导小组,采取现场指导或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和处理。此外,监督者自身还必须要有责任意识和专门的知识储备,才能使监督不流于形式,并提高监督的实际效率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忠喜.园林绿化引种栽植失败原因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4(19).
[2] 陈欣,何佳.城市立体绿化应用问题[J].现代园艺.2014(22).
[3] 范志贤.绿化树种的选择与规划[J].现代园艺.2014(22).
关键词: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条件的控制和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效果的控制两个方面。论文大全。一方面,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条件的控制主要是指对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的各因素进行控制。又可分为施工准备方面控制和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条件控制。另一方面,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效果的控制: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效果控制主在实施步骤上为:实测―分析―判断―纠正或认可。实测:也就是采用检测手段。分析:根据实测数据进行整理,达到与标准对比条件。判断:与标准对比判断该建筑工程施工工序产品是否达到规定质量标准。纠正或认可:若发现质量不符合规定标准,应采取措施进行整改;若符合给予认可签认。
一、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要点
监理工程师实施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监控应分清主次,抓住关键,依靠完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
首先,确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要明确质量控制工作程序和质量检查制度。论文大全。
其次,要设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点,进行预控。控制点设置原则,主要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大小、危害程度以及质量保证的难度大小而定。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就是生产和检验、材料、零部件、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具体阶段。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是企业中最经常、最大量的质量管理活动,是企业实现质量目标的基本保证。
二、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现实分析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主要特点是施工周期较短,工程项目涉及的范围较广,项目多、杂,这些给工程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带来一定难度。然而,一个施工项目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是保证该项目的为企业创造效益的最根本的保证,也是我们能够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施工项目业务服务的先决条件,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是直接制约着企业自身一些业务发展的。所有这些给从事施工项目项目建设及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更加尖锐的问题,如何把我们负责建设的工程质量与企业的命运相联系,如何提高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是我们在新的建设现状下面临的新课题。实践证明,有效的工程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一)质量控制与投资控制、进度控制的关系
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是进行建设项目管理的三大重要控制目标,这三个管理目标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以较少的投资,在预定的工期内,完成符合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指标的建设项目。
(二)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因素很多,我们常说的五个大的方面: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参与施工项目建设项目的人员主要来自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项目建设所用材料也种类繁多,五花八门,有时受特殊环境制约甚至使用非标材料和设备;施工用机械的设备性能和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参与者的管理思路、设计方安、施工组织等方式方法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对策
针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监控的难点,我认为控制应达到的效果是:全面、实时、有效。要实现这一控制目标,务必在控制过程中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有效监控,并在控制过程中适时采取管理、组织、技术等方面措施。为减小由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质量偏差带来的损失,必须以事前控制为工作重点。下面笔者按照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过程来对质量监控提出对策:
(一)做好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前的质量监控工作
1.熟悉工序操作要点,通过工序分析掌握重点。如砌砖工程的砂浆饱满度、灰缝水平度及厚度、拉结筋的布设。又如混凝土浇筑时的振捣插点及振捣时间。这样使监理人员在以后工序的监控中有了明确的标准及重点目标,控制工作将更具方向性及针对性。论文大全。
2.检查承包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情况,重点在于人员是否各就其位、责任是否明确到人。务必要落实质量员及收料员人选,因为在实践中承包商出于节约管理费考虑,常会有质量员与施工员、材料员与收料员相替代的情况。但这两类工作责任常有相矛盾的地方,十分不利于质量控制的实施。
3.两个制度的建立,即材料样品制度与奖惩制度。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监控中人及材料因素的控制犹为重要,这些问题的控制难点就是面广量大,不从制度上加以规范是难以达到预期控制效果的。、该制度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第一,样品档案库的建立,即对于进场材料建立书面技术档案及实物样品档案。第二,对进场材料按样品标准检查,达到标准接受,否则拒收。这样规范了进场原材料应达到的标准,而且直观、明了可操作性较强。材料检查的职责在于收料员,监理工程师应对此进行经常性的核查。对于出现的偏差则通过奖惩制度加以规范解决。这样通过监控样品制度的实施,质量监控难点中材料的因素得以基本解决。对于奖惩制度的实施,对于操作者的违规操作进行处罚。
(二)加强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作
1.样板制度的落实。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中,往往不能通过设立控制点来超前控制工序质量,实践表明实行样板制度是很有效的措施。在大面积工序活动展开前,通过样板的质量检查、分析可起到下面4个作用:第一,通过分析可确定在以后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以后操作中实行重点控制;第二,可对操作者的素质进行检查,不合格者予以清退处理,减轻以后质量控制负担;第三,使操作者及检查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了明确、直观的实物标准,做到人人心中有标准;四、避免因普遍性操作问题,而工序大面积展开引起大范围的返工。故监理工程师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展开前要做的工作必须有样板工序产品的检查及验收工作,为杜绝大范围返工做出必要的工作;同时也对工序操作者的素质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2.加大现场巡查力度,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努力实现及时控制,对发生的问题务必做到早发现、早纠正,避免积重难返,避免大的返工损失。比如砌体工程中的拉结筋的检查,若采取砌体完成后开洞检查,不仅不易检查,还有查出问题也难以补救,但在现场巡查中及时予以解决,既能保证质量避免较大损失,也易得到承包商的合作,这也有力地解决了在上文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控制难点中提出的难题。
3.对承包商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活动中的质量管理体系、样品制度、奖惩制度的实施情况监控。笔者发现承包商往往均具有完善的质控体系以及配套质量管理制度,但如得不到贯彻,则收效甚微甚至不起作用,而这将会对工序活动效果带来严重影响。故监理工程师在工作中应对承包商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从而确保建筑施工工程工序活动在正常条件下进行,杜绝质量失控情况的发生。
4.监理工程师在质量监控中应注意的工作方法。事实上,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如得不到承包商的合作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故在质量监控过程中务必要做到实事求是、秉公处理、监帮结合,工作中坚持以理服人、让事实讲话,这样有了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工作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三)加大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完成后的质量监控工作
主要工作是:工序产品效果的评价以及产品质量隐患的全面排查,重点在于尽可能减少质量隐患的漏查。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在检查过程中推行多级检查及交叉检查制度。现对两个制度介绍如下:多级检查制度即操作班组自检、质检员检查、下道工序操作者的核检、监理工程师的验收检查。交叉检查制度是工序产品完成后各操作班组相互检查,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分别对于工序产品进行检查,这样有利于多角度、多视点检查问题。实践证明了两类检查制度的推行基本上实现了对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的全面检查,有力的解决了上文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控制难点提出的难题。
四、结语
长期以来,大多数企业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把工程质量的控制放在工程建设的实施阶段,而不重视其他几个阶段的控制。在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中,我们还应该认真总结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共同参与和控制的质量管理经验,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建设的工程质量。实施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监控应分清主次,抓住关键,依靠完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确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设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点,进行预,切实实现工程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李世华.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技术探究[J].公程科学,2003,(7).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由于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全过程所涉及的环节多、部门多、程序复杂,所以找出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强管理是非常重要。相对而言,我国土木工程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土木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很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涉及到人员,材料设备的管理,更要综合考虑到整个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施工环境,施工安全控制,因此,也对工程的管理人员和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土木工程管理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完善,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对工程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加强对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探究,对土木工程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当下城市建设和公路建设的不断升温,土木建筑工程已逐渐成为社会热门行业。我国也在开始不断加大对该行业人才的培养,各大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也逐年扩招。但是,由于专业人才培养条件的差异性和地域性,也导致从业人员水平的参差不齐,从而也影响着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1.施工人员管理问题
(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国的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准入制度不完善,很多管理人员可以靠着关系或者是凭借某一个高层的喜好而进入工程地方管理,由于准入机制的不合理,不严格,很多不懂管理,不知经济,不明财务甚至不懂技术的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工程项目的管理层,管理团队整体素质偏低,管理机构臃肿。
(二)在施工过程中,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清晰,对人员的管理和对工程的管理脱节严重,同时,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奖惩、任免、选用等主要是由施工单位的人事部门为主,管理也比较随意。
2.工程用料问题
(一)首先,材料采购环节,为了大力节省施工成本,各种质量低劣的工程物料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同时,采购环节暗箱操作严重,抽取提成,拿回扣等情况普遍。其次,材料堆放位置不合理,分类不科学,对各种物料进行存储时候没有严格安排进场时间,在材料管理存储过程中,各种材料发生潮湿,霉变,挥发,磨损情况严重。
(二)首先,土木工程施工材材料质量检测方法落后。质量检测的手段和方法传统而简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很多区域的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机构依然是人工操作,手工填写表格,工序缺乏严密性,且繁琐,失误较大,甚至是人为的修改数据,使得各种数据统计资料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其次,土木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检测力度不够,检测结果缺乏真实性。对质量检测制度贯彻执行不力,检测标准不够严格,抽样不合理,材料质量安全隐患比较多。检测人员缺乏职业操守,因为私利而弄虚作假,材料检测的结果缺乏真实性。
3.施工操作问题
首先,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人员的素质偏低,对各种各机械设备的操控不够熟练,手工操作比重比较大,失误比较多,因此,容易发生不规范操作,违章操作的现象。其次,同时,对各种施工标准和施工的规章制度理解不深入,贯彻落实的力度不够,缺乏系统科学的监督机制。最后,土木工程建设中,各种砂浆,混泥土,石灰浆等配比不合理。比如为额外利益在配置砂浆的时候不按照标准比例,经常偷工减料;在施工过程中,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或者施工人员为了减少工作量,经常会擅自去掉其中几个规格的砂浆,对于搅拌用水缺乏检验检测,忽略了水质对于物料的影响,这样给工程质量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4.施工安全管理问题
实施安全施工管理是保证施工正常进行的客观要求。但是,安全管理工作并没有得到重视。首先,土木工程建设中,缺乏健全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方式落后,对国家的各种安全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不到位,同时,管理人员追去经济效益忽视对施工安全的控制,施工人员本身安全意识薄弱。都使得土木工程建设中,安全事故频繁。
三.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分析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进步,我国的土木工程发展迅速,并在国民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为了完善土木工程的管理体制,促进整个行业管理上的成熟,。笔者结合多年的土木工程施工经验,在借鉴他人技术理论的基础上,对土木工程管理的措施进行分析。
1.加强对人的管理
(一)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管理。管理人员只有扎扎实实地提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注重细节管理,用心管理,才能发现细节问题的实质,同时,要改善决策方式,加强管理中的民主化和集体化,加强和施工人员的交流,促进人员关系的和谐。
(二)由于土木工程一种庞大复杂的操作施工过程,其中无论是先进的设备还是纯人力劳动,手工操作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我国建筑业起步发展时间晚,对技术人员的系统培训尚不够完善,手工操作人员的手工操作能力相对而言有着很大的差距,操作不熟练,操作失误多,不利于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因此,要加强对施工员工的培训,提高其操作的熟练程度,严格执行操控标准,提高操作效率,保证整个项目实施中的技术水准。
2.建立专门的物料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确保建筑用料的质量和安全
(一)要严格材料进入标准。材料进场前应检查其规格、型号、产地、外观、性能指标、数量等参数,对于一些重要材料,还应该委派专人到现场进行监督,如商用混凝土就必须在生产现场检查水泥、砂石质量、配料配合比是否符合要求,搅拌时间是否符合要求等。做好质量的抽样检测,客观记录。
(二)采用正确的方法保管建筑材料。进场的建筑材料应按照平面布局堆放并设立标识,将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材料分别堆放。做好防水工作,防止水泥受潮、钢筋锈蚀等。在材料保存一段时间之后需要取用时应先检测再使用。
3.严格执行施工标准,实施规范性操作
(一)制定完善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对所有施工人员在施工前进行操作培训,从理论上深刻明白操控原理,从实践中进行现场操作演示,务必使所用施工人员都可以严格达到施工标准,操控熟练,能够满足工程技术相关规范,杜绝胡乱施工操作的现象。
(二)从全面控制的角度出发,找出产生误差或者失误的原因,分析制约每道工序质量的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消除恶劣影响,减少制约工程质量的因素。严格执行每道工序的前后执行顺序,杜绝前后跳跃施工,尤其是时间急促,施工匆忙时期,要尽量减少多种工序的交叉,保证整个施工顺序的合理稳定。
4.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控制
首先,土木工程要建立健全施工的安全控制机制,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其次,要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实施安全知识培训,更新安全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方式,最后,安全工作的管理人员要将各种安全管理规范和国家的安全法规落实到实处,并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安全施工。
四.结束语
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整个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和安全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总体而言,土木工程的管理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加强管理探究,有助于完善土木工程的质量控制,有助于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艳红 浅谈土木建筑施工的问题与对策 [期刊论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年24期
[2]张丽娇 浅谈当代土木建筑施工的问题与对策 [期刊论文] 《现代企业教育》 -2012年6期
[3]孙善军 浅谈当代土木建筑施工的问题与对策[期刊论文] 《价值工程》 ISTIC -2010年24期
[4]陆海尖 浅谈当代土木建筑施工的问题与对策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32期
[5] 彭慧军 谈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 [期刊论文] 《科技创新导报》 -2008年33期
[6] 唐晓晗 浅析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商品与质量》2011年第S7期
关键词: 职业标准 课程化 考核方式 建筑工程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来开设课程及调整课程内容,构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活动课程体系是当今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新趋势。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五年规划(2011-2012年)》中多次提到,将相关行业企业的国际通用标准融入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中,将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看出,国家积极提倡职业院校中的课程组成要素与职业标准进行衔接、沟通。本文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借鉴国内外建设类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将建设类职业标准课程化处理的步骤以及引入职业标准后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探讨。
一、职业标准课程化处理的步骤
职业标准“课程化”是将职业标准所含内容在一定目标的指导下,通过适当的方式转化成职业院校的课程或课程组成部分的课程活动,这是一种新的课程开发方式。鉴于建筑类专业的特点,职业院校应根据本校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资源、教学场地、实训基地等将建筑类职业标准的结构和内容转化相关专业课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具体步骤如下:
1、市场调研和工作分析
对建筑行业、企业的就业岗位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当前建筑企业及未来一段时间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本专业所对应的主要就业岗位或岗位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职业岗位,个别毕业生可能去设计院或社会职能部门等。施工单位的职业岗位主要包括:项目经理(国家一二级注册建造师)、员(即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各班组(砌筑工班组、模板工班组、钢筋工班组、混凝土工班组、抹灰工班组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岗位是施工员。
2、确定转化对象
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1059-2011中对各大员的工作职责及需具备的专业技能,确定达到该技能所需的专业知识作为转化对象。这部分工作的完成以学校专任教师为主,同时可吸纳建筑类企业专家、施工一线的技术人员参与。限于篇幅,本文仅讨论施工员。
3、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由于职业标准已经形成,得到了多方面专家的广泛调研,这简化了课程开发前期行业调研、工作岗位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复杂过程。表1为施工员工作职责、能力要求、典型工作任务等。
4、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课程结构
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可以转化成一门课程结构(如表1所示),课程结构采用模块式。课程模块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衔接的关键,不同的职业标准反映了不同课程的要求(如某项技能),而不同课程的组合则反映了不同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的要求。因此,将高职作为一个整体并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设计对不同职业大类的课程模块(包括基础课程模块和各专业模块),在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各专业模块中反映具体知识技能的小模块即课程,这些课程必须涵盖职业标准要求的所有知识和技能。按照不同职业能力结构的要求,每个专业模块都由若干个必修和选修课程组成。按照职业标准中工作内容的安排顺序、完整的工作过程要求,以及工作任务在工作过程中的地位,并参照职业标准的理论和实践比重来决定各专业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时数和开设顺序,同时还需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发展规律,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学校自身的教学资料等情况。要达到某一级职业能力必须完成若干个必修和选修课程,同时,所有课程要求都细化到知识点,通过知识点来确定各层次教学内容的衔接点,以避免不同层次的重复教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1059-2011,建筑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包括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标准中规定了各种专业人员所应履行的职责、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本要求。根据职业标准中规定的工资职责及需具备的专业技能,确定达到该技能所需的专业知识,然后将专业知识划分为基础知识(与职业岗位工作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通用知识(应具备的相关法律法规及专业技术与管理知识)和岗位知识(与职业岗位工作相关的专业标准、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和岗位要求)三个课程模块,根据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不同,对专业知识的认知目标不同,包括“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因此,每个岗位的专业知识可由若干个必修和选修课程组成。图1为施工员所对应的专业知识模块及相应的认知程度。
5、将职业标准、地方技术标准融入课程内容
课程确定后,就要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确定课程内容。职业标准、地方技术标准融入课程内容主要依据职业标准中的技能要求及相关知识。首先,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将典型工作任务分成若干个小任务或工作任务小模块,确定学习情境。然后根据职业标准中的技能要求对工作任务小模块进行分析,确定能力要点和知识点,并确定学习任务,最后,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的目标确定学目标,进而确定学习情境目标、学习任务目标,根据学习任务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同时引入地方技术标准。在施工员学习中引入的地方标准主要要《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规程》《砌体工程施工工艺规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规程》《屋面工程施工工艺规程》《建筑防水工程施工工艺规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工艺规程》等。
二、引入职业标准后课程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采取以笔试考核为主,实践考核为辅;量化考核为主,质性评价为辅,终结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为辅的方式。课程判断考核趋于对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考核,评价的指标主要指向掌握知识点的多少,对于学生在完成仿真或实际的工作中所表现的操作能力、责任意识、态度等岗位素质评价内容非常少。
引入职业标准后,课程的考核是建立在对职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中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同时能力考核和理论考核并举。在理论考核中,除了以笔试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如听课、发言、出勤及作业等情况。在能力考核中,要从职业道德、操作能力、实践成果等方面考核,其中职业道德包括诚信守法、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安全意识、吃苦耐劳等;技能操作包括操作能力、操作中表现等;操作成果包括实训报告的完成程度、格式和内容、实训报告的质量等。
三、结语
对建设类职业标准进行课程化处理,有利于学生在校能接触行业与企业的标准;有利于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岗位证书;有利于生产和就业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建立动态和开放的标准体系;有利于课程开发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从而实现高职教育质量的有效控制,为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体系提供有利的探索途径。
参 考 文 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250-2011)
⑵唐振华. 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课程改革策略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⑶施民宪,谢菁. 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改革. 职业技术教育,2009( 2):14―15.
⑷昌永红.高职课程内容与动态行业标准互动机制的构建.建筑与预算,2013年增刊.
【关键词】质量;控制;工序;效果及组织、实测;分析;判断;纠正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条件的控制和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效果的控制两个方面。一方面,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条件的控制主要是指对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的各因素进行把握。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条件控制,主要抓好对投入量的监控,对施工操作和工艺流程控制以及其它相关方面控制;另一方面,对建筑工程施工效果的控制:建筑工程施工效果控制主要实施步骤为:实测—分析—判断—纠正或认可。
一、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建筑工程师实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控应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以完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为依据。首先,确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计划,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计划要明确质量控制工作程序和各项质量检查制度。其次,要设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点,进行预控。控制点设置原则,主要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大小、危害程度以及质量保证的难度大小而定。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就是生产和检验、材料、零部件、分项等工程的具体阶段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主要特点是施工周期短,工程项目涉及的范围较广,项目多、杂,这些给工程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带来一定困难。一个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是保证该项目的为企业创造利益的最根本的保证,也是我们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施工项目业务服务的先决条件,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是直接影响着企业自身的发展。所有给施工项目建设及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都应该把建设的工程质量与企业的命运相联系,如何提高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是我们在新的建设现状下面临的问题。实践证明,有效的工程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一)质量控制与投资控制、进度控制的关系
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是进行建设项目管理的三大重要控制目标,这三个管理目标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以最少的投资,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指标的工程建设。然而,单纯的过高的质量要求会造成投资的加大和进度的延长;而质量要求过低,将会导致质量事故剧增,严重的也会拖延工期,造成投资费用增加,且对整个工程的产出质量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针对建设项目的类别和条件,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施工标准。
(二)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因素很多,我们常说的五个大的方面: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参与施工建设项目的人员主要来自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建设所用材料也种类繁多,有时受特殊环境制约甚至使用非标材料和设备;施工用机械的设备性能和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施工建设过程中参与者的管理思路、设计方案、施工组织等方式方法。施工工程建设还有它同于其他行业建设的不同之处,例如:大型施工建设项目涉及的地域广泛,有时甚至非常复杂;施工用机械设备大都具有行业专用性;施工用材料工具多数也属于行业专用。
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对策
针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监控的特点,我认为控制应达到的效果是:全面、实时、有效。要实现这一控制目标,必须在控制过程中完成事前、事中、事后整个过程的全部监控,并在控制过程中适时采取管理、组织、技术等方面措施。为减少由建筑施工工程产品质量偏差带来的损失,必须以事前控制为工作重点。下面笔者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来对质量监控提出对策:
(一)做好建筑施工工程开展前的质量监控工作
1.熟悉工序操作要点,通过工序分析掌握重点。如砌砖工程的砂浆饱满度、灰缝水平度及厚度、拉结筋的布设。又如混凝土浇筑时的振捣插点及振捣时间。这样使建筑人员在以后工序的监控中有了明确的标准及重点目标,控制工作将更具方向性及针对性。
2.检查承包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情况,重点在于人员是否各就其位、责任是否明确到人。务必要落实质量员及收料员人选,因为在实践中承包商出于节约管理费考虑,常会有质量员与施工员、材料员与收料员相替代的情况。但这两类工作责任常有相矛盾的地方,十分不利于质量控制的实施。
(二)加强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作
1.样板制度的落实。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中,往往不能通过设立控制点来超前控制工序质量,实践表明实行样板制度是很有效的措施。在大面积工序活动展开前,通过样板的质量检查、分析可起到下面4个作用:第一,通过分析可确定在以后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以后操作中实行重点控制;第二,可对操作者的素质进行检查,不合格者予3.两个制度的建立,即材料样品制度与奖惩制度。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监控中人及材料因素的控制犹为重要,这些问题的控制难点就是面广量大,不从制度上加以规范是难以达到预期控制效果的。现对笔者在建筑工作中极力推行的样品制度介绍如下:该制度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第一,样品档案库的建立,即对于进场材料建立书面技术档案及实物样品档案。第二,对进场材料按样品标准检查,达到标准接受,否则拒收。这样规范了进场原材料应达到的标准,而且直观、明了可操作性较强。材料检查的职责在于收料员,建筑工程师应对此进行经常性的核查。对于出现的偏差则通过奖惩制度加以规范解决。
以清退处理,减轻以后质量控制负担;第三,使操作者及检查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了明确、直观的实物标准,做到人人心中有标准;四、避免因普遍性操作问题而大程度的展开大范围的返工。故监理工程师在建筑施工工程展开前要做的工作必须有样板工序产品的检查及验收工作,为杜绝大范围返工做出必要的工作;同时也对工序操作者的素质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2.加大现场巡查力度,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努力实现及时控制,对发生的问题务必做到早发现、早纠正,避免积重难返,避免大的返工损失。比如砌体工程中的拉结筋的检查,若采取砌体完成后开洞检查,不仅不易检查,还有查出问题也难以补救,但在现场巡查中及时予以解决,既能保证质量避免较大损失,也易得到承包商的合作,这也有力地解决了在上文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控制难点中提出的难题。
(三)加大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完成后的质量监控工作
主要工作是:工序产品效果的评价以及产品质量隐患的全面检查,重点在于尽可能减少质量隐患的漏洞。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在检查过程中推行多级检查及交叉检查制度。现对两个制度介绍如下:多级检查制度即操作班组自检、质检员检查、下道工序操作者的核检、监理工程师的验收检查。交叉检查制度是产品完成后各操作班组相互检查,各专业建筑工程师分别对于工序产品进行检查,这样有利于多角度、多视点检查问题。实践证明了两类检查制度的推行基本上实现了对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的全面检查,有力的解决了上文建筑施工工程质量控制难点提出的难题。
四、论文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的建设过程,要想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应该从影响工程质量的要素进行工程控制。在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中,我们还应该认真总结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共同参与与控制的质量管理经验,研究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白冰 ,论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现代管理科学 2003年( 第12期 )
[2] 杨淑平,赵恒忠 , 浅谈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煤炭技术 2004年 (第04期 )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1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我国建设工程发展过程中,在工程项目的施工中就相应的出现了很多有关于技术质量技术控制的难点和重点。质量控制主要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称为质量控制[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内涵比较丰富,同时也是保障人民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好坏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如何解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的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2]。
2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
质量管理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现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3]。一般说来,质量管理应当包括组织的质量战略计划、资源分配和其他系统性活动。由于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及其职能的广泛性,定义的注中强调“质量管理是各级管理者的职责,但必须由最高管理者领导。质量管理的实施涉及到组织中的所有成员”。同时还强调“在质量管理中要考虑到经济性因素”[4]。
2.1 建设工程的质量策划
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具体来说,质量策划的主要内容有:向管理者提出组织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建议;分析顾客的质量要求并形成设计规范;对产品设计进行质量和成本方面的评审;制定产品标准和产品规格,控制策划过程和制定保证质量合格的程序;研究质量控制和检验方法;进行工序能力研究;研究并实施对供应商的评估和质量控制;开展动员和培训活动[5]。在建筑工程施工前的阶段,要确定工程的质量标准,引领全体施工人员提升质量意识,切实将工程质量作为施工管理的首要环节,使全体员工形成创优意识,将各种创优对策付诸于施工作业中,形成质量监督、考评和奖惩机制,抓紧抓好创优任务,有效地预防工程质量通病,将工程的质量管理置于新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6]。
2.2 建设工程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为了达到质量要求,必须采取一系列的作业技术和活动。作业技术包括为确保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是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和方法的总称。活动是由掌握了相关技术和技能的人运甩作业技术所开展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质量职能活动。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监视过程并排除质量环中所有阶段中导致不满意的原因,以取得经济效益”[7]。因此,应当认识到,一方面质量控制的对象应是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及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另一方面质量控制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并和检验把关相结合,也就是说,使每一个质量环节的作业技术和活动都处于有效的受控状态,促使施工方案的落实始终处在被监督的状态。
2.3 建设工程的质量计划
管理中的质量计划工作,是指为达到质量目标而进行筹划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编制各种层次和用途的质量文件。如组织的质量战略计划、年度量计划、新产品研制计划及各部门的质量计划等。此外,还需要做一些实施计划所必需的资源组织工作。一是要确保地质勘探数据的准确性地质勘探是建筑工程的基础,有专门人员提供精确的地质资料、数据分析,以至于可以准确的反映地基实际情况。二是在选择工程材料上下功夫,材料的外观、数量等要进行严格的考察,工程材料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成败,偷工减料的工程是导致危房出现的主要原因。在这个方面严苛死守是质量计划中最为之重要的的部分[7]。
2.4 施工企业要人才管理与人才培养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高低,归根到底取决于广大施工作业人员。一些未能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就从事建筑工作的人员占据较大的比重,这些建筑人员往往仅凭作业操作经验开展施工,对于建筑工程领域内的技术要点知之甚少,操作极易出现违规现象,客观上增加了工程的安全隐患率。而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素质的高低决定项目的成败。
建筑企业要积极尝试和运用新途径、新手段调动全员施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挖掘施工作业人员的潜能,协助每位职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力促增强每位施工工作者对企业的归属感;要在全体施工员工中加大“质量至上”的宣传力度,培养员工高度负责的工作精神;企业要定时定期对全员进行培训,加强施工人员和工程设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力地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难题;健全激励机制,带动全员加强技术革新的热情和自信心,进而凭借过硬的技术优势为工程质量把关。
3 结 语
长期以来,各级建筑行业的主管部门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始终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放在重要地位。建筑工程关系到民生问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一项大工程,做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需要发挥国家的监督作用,真正在项目中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是企业的灵魂,事关企业的经营发展,建筑企业要正视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问题,积极妥善地完成设计、监理、施工任务,依靠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和业务素养的提高,全方位保障施工质量,为工程赢得市场效益。
参考文献
[1]姜继茂.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
[2]马友成.浅谈项目部对施工现场成品保护的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1(09).
[3]张青军,武景慧.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及控制措施[J].科技风,2009(24).
[4]郭亮.建筑施工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3).
[5]谢伟.建筑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J].科技风,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