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绿色营销论文

绿色营销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0 16:16: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绿色营销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绿色营销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一场绿色革命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绿色消费也随之产生,这都说明绿色营销将成为21世纪营销的主旋律。这主要源于生态环境的恶化,绿色消费的兴起、绿色组织的建立、法规的制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等因素。

从北京申办第29届奥运会成功开始,北京奥组委就承诺要举办一届健康的绿色奥运,并采取了各种措施治理大气污染、节约资源。通过承办和宣传绿色奥运,中国国民的环保意识大大增强,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本着对“环境负责”和“对自己负责”的原则,消费者也应该更深入的树立绿色观念,提高绿色意识,了解绿色商品对环境的贡献,从而支持绿色营销的发展,促进绿色营销的良性循环。据此可知,绿色文明和绿色经济的时代即将到来,绿色营销也必将成为新时代的营销主潮流。

一、绿色营销的界定

绿色营销这一概念产生于世纪之交,是现代市场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它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照顾生态层面的新营销思维方式和操作模式。英国威尔斯大学肯.毕提(Kenpeattie)教授在其新著的《绿色营销--化危机为商机的趋势》一书中指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因此可知,绿色营销是以满足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共同利益为目的,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的市场营销方式。这就是说,绿色营销,不仅要求企业对人、财、物、信息、形象等有形和无形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产生经济效益,而且还要求企业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放到重要位置,使这三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地结合,从而产生绿色效益。

绿色营销和传统营销的区别在于:其焦点着重于保护自然环境;肯定保护生态价值超过社会使用价值;关注全球环保状况;着眼于长期营销策划。绿色营销绝不是诱引消费者购物的一种手段,也不是企业塑造时髦形象的美容师,它实际上是引导人们走向自我调节、持续发展的过程,最终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和谐交融与共同发展。

二、实施绿色营销的必然性

绿色营销的发展紧随着绿色需求和绿色消费的发展趋势,只有顺应了绿色潮流,确保了绿色经营的综合条件,才能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因此,实行绿色营销是大势所趋。

(一)生态环境的恶化是绿色营销产生的基础。

俗话说:“需要是发明创造之母”,而“绿色需求”则是绿色营销诞生的基础。概括地说,人们的绿色需求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绿色精神需求。随着气候条件的恶化、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耗竭、土地退化、环境污染加重等,人们开始意识到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精神上需要“绿色价值文化”的支撑。二是绿色物质需求。人们喜欢蓝天,需要清澈的水。纯净水的问世正是满足了人们的某种物欲。环境越恶化,人们就越喜欢净化的环境。绿色需求的“膨胀”是特定时期的客观存在,它是企业集团成功地进行绿色营销的基础。

(二)绿色消费的兴起给企业的绿色营销带来新的机会。

绿色消费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避免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消费方向转变。受收入水平、职业性质、受教育程度、消费观念等方面的影响,中层消费者也在消费模式上表现出了不同于其他阶层的独有特征。据研究,21世纪的消费将以旅游消费、文化教育消费、住房消费、汽车消费、信息消费为特征,消费的“智能化”、“健美化”、“个性化”、“生态化”等方式将成为新的消费趋势。绿色消费既能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的迫切需要,也代表了消费观念的新潮流。

(三)绿色组织的建立与法规的出台促使企业实施绿色营销。

绿色组织的建立始于70年代的英国,此后在世界各地广为普及,单在美国就有18000个这类团体。这些绿色组织团体为了宣传绿色意识,建成后便迅速广泛地开展了各种绿色活动。如1993年由联合国规划署与澳大利亚环保组织“清洁澳大利亚”联合发起了至今世界上最大的民间绿色活动---“清洁世界”。我国也于1993年初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目前,我国已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建立了自己的绿色组织。世界各国绿色法规的出台约束着人们的行为,限制着一切不利于环境发展的行为的发生,也促使企业的营销活动必须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发展为前提,与社会协调发展。

(四)科技的进步也为绿色营销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目前,在经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已达到70%左右,成为经济增长中的决定性因素。运用科技开发出的替代资源更进一步减少了自然资源的耗费,保证了人类社会在有限自然资源的条件下得到无限的发展。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用年均消耗量计算,现有资源还可用500年;若以年均2.5%的递增速度计算消耗量,现有资源只能维持90多年,技术的进步可以大大降低自然资源的耗费;美国早期发射的火星“海盗号”耗资10亿美元,而后来发射的“探路者号”仅耗资1.8亿美元。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都说明科技的发展和运用为企业开发绿色资源和合理运用绿色资源(即绿色营销策略的实施)提供了条件。除此之外,实施绿色营销也是构建绿色企业形象的有利保证,从而使企业赢得独特的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要的今天,企业要想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之中立于不败之一,树立绿色企业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国外的一项调查表明:社会公众在对企业经营好坏的评价中,除了考虑价格、质量和服务指标以外,还考虑“环境保护”、“公众形象”等等。加入WTO后,面对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我国企业更应该注重树立绿色企业的良好形象,可以通过有影响的宣传媒体和公关活动宣传企业在保护生态方面的实际行动、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支持和重视等,以扩大企业的影响面、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树立绿色企业形象方面,作有中华老字号的王致和食品集团就作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众所周知,王致和品牌在腐乳行业中排名第一,近年来,年销售量达6亿多人民币。正是因为看到了国际市场及世界消费需求的变化,意识到了绿色企业形象的重要性,王致和企业率先研发了适应市场新需求的绿色红腐乳。王致和绿色红腐乳在其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是经过认证的绿色大豆、绿色白砂糖、绿色食用盐原料,这些原料均来自绿色食品产地。其制作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符合绿色标准的要求,并通过了绿色认证,被许可使用绿色标志。王致和这一绿色营销策略不仅是要告诉消费者绿色红腐乳突出是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丰富等特性,也是在告诉人们王致和企业正在为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和创造自然界和新和谐而努力。

三、绿色营销的发展

从1970年的地球日,新兴的环境保护主义运动首次大范围地对群众进行渲染开始,杂志上的文章宣传、电视黄金时段节目的播放,以及数不清的有关环保的其他事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近些年来,环境保护主义运动更得到了公众的广泛支持,许多行业的生产商也对此做出反应。

麦当劳为绿色营销提供了绝好的样板。麦当劳以前将出售的饮料汁放在塑料袋中再装在纸箱里,现在直接将运罐车上的饮料汁送入饭店的贮藏罐中。这一改变每年可节约数以百万磅的包装。对于大企业来说,极小的改变也会带来巨大的差异。例如,麦当劳仅将吸管减轻20%就会为公司每年减少100万磅的废料。除了“绿化”自己的产品外,麦当劳还花掉10亿美元购买原料,重新装修店堂,这一举动也迫使其供应商提供并使用再生产品。

虽然绿色产品营销曾有一定限度的突破,但仍是喜忧参半,绿色产品品种不丰富,价格无明显竞争优势,绿色标识的认证和管理不完善等等,都说明绿色营销事业的发展仍是任重道远!对于绿色营销如何发展,本人认为在充分理解绿色营销的内容、特点,充分把握绿色营销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的基础上,还得多管齐下。一方面,企业进一步强化产品的绿色功能,不断增加绿色商品的种类和品种,扩大规模,降低成本,以丰富的商品组合、较高的信任度和合理的性能价格比,赢得市场的积极配合,从而加速绿色市场的完善与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及绿色商品认证机构也要开展绿色消费的倡导和辅助工作,净化绿色市场环境,杜绝假冒产品对绿色市场的不良影响,宣传、普及绿色商品及其认证知识,使商场经营者和市场消费者都清楚什么是绿色商品,如何识别、了解绿色商品对环境的贡献,做到理解绿色商品功能价格比的真实含义。总而言之,绿色需求和绿色消费产生了巨大的绿色市场,从而推动了绿色营销的发展。环保意识的增强与环保运动的壮大,更促进了绿色营销的发展与完善步伐。面对顾客对环境的关心,一些企业只是避开新的法规或者使环保主义者平静下来,而另一些企业则针对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利用钻空子,疯狂的赚钱。但明智的企业之所以采取行动实行绿色营销并不是因为有人强迫他们,也并非追求短期利润,而是因为他们看到“绿色消费”将是21世纪消费形式的新潮流,同时他们也明白实行“绿色营销”乃是顺应经济发展和消费模式的必然选择。更重要的是他们采取了行动,使计划成为了现实,采用绿色产品,较高定价,绿色公关等策略,跟顾客做了朋友!他们相信,今天的绿色营销的远见在明天将是得到回报对顾客、对企业、对世界都是如此!

参考文献

[1]张永,《环保与消费》,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6月版

[2]李树,《生态与环境保护期刊》,2003年6月刊

[3]王汝林,《绿色营销——网络营销中的新亮点》,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副主任

第2篇

关键词:蔬菜绿色营销策略

我国是一个蔬菜大国,蔬菜人均消费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0%,是世界第一大蔬菜生产及消费国。蔬菜也是我国除粮食以外的第一大作物,极具活力,是我国极其重要的一个经济增长点。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蔬菜产业已经颇具规模,成为一项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但在质量上和总体效益上,仍旧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面对着全球范围兴起的环保意识、绿色消费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及生态农业发展趋势所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国蔬菜产业将何以应对?从市场营销学角度来讲,全面推行绿色营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绿色营销的内涵

随着全世界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及人类生存健康的高度重视,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也由传统营销转向绿色营销。绿色营销必将成为本世纪的市场营销主流。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为中心,为实现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以环境保护观念为其经营指导思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在目标市场内进行的包括产品开发、产品定价、渠道选择、促销推广、服务提供等一系列的经营活动。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恶化已经对其生活质量及生活方式产生不良的影响,于是要求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及经营活动,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危害,这种绿色消费需求促成了绿色营销的产生。

绿色营销主要有以下特点:

综合性。绿色营销着眼于考察企业营销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突破国家与地区的界限,重视社会可持续发展,追求实现自身利益与满足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综合了传统市场营销、生态营销、社会营销和大市场营销等多种营销观念。

统一性、多向性。绿色营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它的良好推行有赖于国际社会、国家、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而且,企业自身的行动和国际合作、国家政策、消费者行为以及自然条件紧密关联,相互影响。正因为如此,才使得绿色营销复杂而艰巨。

标准明确一致性。绿色营销有一套具体的规范和技术标准可以遵循,绿色标准及绿色标志认证的技术参数尽管世界各国不尽相同,但其内核和实质是一样的,都是要求产品质量、产品生产、使用消费及处置等方面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损害。

由于其内容和特性,绿色营销在农产品营销领域具有更为直接的意义,也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象本文所涉及的蔬菜绿色营销便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

我国蔬菜绿色营销市场环境

蔬菜市场总体行情。我国蔬菜产量连年高速递增,而消费总量却增势平缓,国内市场总体上已经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买方市场已然形成,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蔬菜价格逐年下调。2003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约2.7亿亩,比上年增长2.4%,总产量约为5.4亿吨,比2001年增长12.5%(比2002年略增);近几年家庭居民蔬菜消费总量稳定在14000万吨(数据不包括餐饮及食品服务业中的蔬菜消费量)水平左右。然而,虽然大路菜需求缩减,但有机蔬菜、无公害蔬菜的市场潜力巨大。由于蔬菜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蔬菜产量高、品种多、成本低,具有绝对的国际比较优势,出口量增长迅速。截止2003年11月底,海关统计我国累计出口蔬菜493万吨,同比增长16.96%,出口创汇金额27.13亿美元,同比增长14.51%,出口量约占世界蔬菜贸易量的4%。但近年来,国际绿色壁垒的强化对我国的蔬菜出口带来较大影响。

蔬菜消费需求特点。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蔬菜消费趋向绿色化、多元化。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安全卫生性,讲究营养健康,人们口味向绿色自然化回归,也追求多样性。因此,无公害蔬菜、有机蔬菜、保健型蔬菜、特色蔬菜、野生天然型蔬菜日益流行。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蔬菜消费方式上也趋向高效便捷,超市净菜走俏。在消费倾向上,品牌消费方兴未艾。但是,由于我国总体经济水平,广大传统消费阶层的观念转变,及蔬菜产业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在我国,旺盛的成熟的绿色蔬菜消费需求还有待培育。

蔬菜产业状况。我国蔬菜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规模,成为一项支柱产业,但是仍属于数量型增长,在质量和效益上却跟不上,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低,总体处于较低层次,不符合发展生态型大农业要求。由于引导不力、技术支持不到位及菜农素质不高等原因,我国有机蔬菜、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少,产量低,品种单一,质量上也不高;而且,蔬菜生产分散,加工处理和流通环节跟不上,市场组织化弱,产业化不高,不能创造高附加值。

政策环境。加入WTO以后,我国加大政策调整力度,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不断进行相关制度改革。2002年7月,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食用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使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农业部随后出台《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确定包括蔬菜在内的几种鲜活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质量安全水平,5年后均要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大中城市的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抽检合格率要达到95%以上,从根本上解决食用农产品急性中毒问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在现有基础上要有较大幅度提高,达到国际标准要求,并与贸易国实现对接。相关的环保法规也正在不断健全。此外,还专门成立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了《绿色食品的标志管理办法》,并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绿色食品标志,确定了具体的绿色食品标准,从事绿色食品的认证和质量管理工作。

总之,我国蔬菜绿色营销的市场环境已经比较成熟,但机遇和挑战并存。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几条我国蔬菜绿色营销的具体策略:

绿色产品策略

首先,在蔬菜种植上坚持绿色环保型、科技型,努力提高绿色蔬菜的产量和质量,扩大品种。一定要禁止使用剧毒农药,而代之以生物农药、高效无残留或低残留农药;化肥要尽量少施,提倡施有机肥料。另外要大力推广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如无土栽培、集约化栽培、反季栽培以及喷灌、滴灌节水技术等,提高蔬菜种植的科技含量。其次,积极发展蔬菜净菜加工、冷冻保鲜,创造高附加值。原始的蔬菜初级产品是不适应现代大市场要求的,绿色蔬菜要提高竞争力,实现高效益,关键就在这里。第三,积极实施品牌开发战略,实行商标和包装绿色化。强化蔬菜产品的品牌观念,运用各种手段树立品牌,而且要突出绿色环保。在商标设计时,品牌命名、商标设计要突显出绿色标志,注重激发消费者对绿色环保的联想,使其对产品产生信赖和向往,树立起绿色蔬菜的良好信誉和形象。例如,在冬瓜、南瓜、西葫芦等瓜型蔬菜上把商标图案刻在幼果上,或用纸塑贴皮,形成天然图案,或者贴可食商标、生物商标。在包装上要重视包装及其残留物对环境的影响,使用可生物分降解、可再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使之无污染。

绿色价格策略

有人曾经提出“环境有偿使用”、“污染者付费”的观念,我觉得这在绿色营销定价上面具有积极意义。蔬菜供应商用于环保上的支出应该计入成本,根据成本定价理论,绿色蔬菜的价格必然要高于普通蔬菜;普通蔬菜对环境资源占用、损害的多,当然应该在价格上予以更多的扣除,这是说的通的。所以,绿色蔬菜价格应高于普通蔬菜,才能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然,根据成本控制理论,绿色蔬菜也应该在消费者可接受的价格水平范围内,控制好成本,以千方百计的降低成本来追求更大的利润,并将成本降低带来的利益适度让渡给消费者以获取其更多的支持。

绿色渠道策略

蔬菜绿色营销要求物流渠道高效环保。绿色蔬菜要及时与市场接轨,减少不必要的聚散,以保证生鲜产品的质量和卫生,减少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破坏。蔬菜的流通渠道要尽量集中统一,减少中间环节,及时有效沟通产销,而且要有利于环境保护。首先,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如冷链储运以保质保鲜。其次,构建发达的营销中介力量,及时有效组织产销。传统的蔬菜流通三级市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是不尽符合绿色营销功能要求和环保要求的。可以仿照发达国家建立专业营销协会,使产销高度组织化。另外,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在营销渠道上的特殊优势,例如现在有的地方开发的农业信息网、蔬菜网就发挥了良好的作用。营销渠道的网络化、信息化是时代潮流。再次,加快推动农贸市场超市化,使生鲜超市承担更多的渠道任务。生鲜超市较之传统农贸市场,在集中统一蔬菜流通渠道,组织产销,促进蔬菜产业化,以及在环境保护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符合绿色营销的要求。

绿色促销策略

即在传递产品信息、刺激消费的同时,对公众进行绿色环保教育,使二者相辅相成。采用各种促销手段,一方面宣传绿色蔬菜的无污染、无公害、健康营养,使之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对公众进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教育,使人们树立主动关心爱护环境的意识,消费者也会因此主动接受绿色蔬菜。这样,有利于实现商家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社会利益的统一,这正是绿色营销的宗旨。

绿色服务策略

商家不仅仅向消费者提供绿色蔬菜,还要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工作。例如包装物的回收处理,绿色蔬菜的消费方式指导以及各种便利服务等。在传统蔬菜营销里,各项配套服务是很不到位的,这一点上,绿色营销应该树立比较优势。在服务策略上,“急顾客之所急,想顾客之所想”永远是真理。

以上是从微观角度,即从商家的角度,提出的蔬菜绿色营销策略,而实际上绿色营销还包括宏观的因素,即从国家、社会的角度来考虑,何况蔬菜还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性质,在蔬菜出口方面国家仍扮演着重要的营销角色。国家要为蔬菜的绿色营销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有的时候还要直接参与营销。对蔬菜绿色营销产生重要影响的国民综合素质、社会绿色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培养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国家的工作。如前所述,我们国家在这一点上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具体规范绿色农产品的法规还很不健全;虽然确定了有关绿色食品标准及“绿色标志”,但都侧重于产品自身的检验,缺乏有关生产、加工处理、流通过程的具体标准;税收优惠政策不能得到切实落实,发挥足够的作用。

参考资料:

1.甘碧群,《关于绿色营销问题的探究》,中国营销传播网,2000.7.24

第3篇

绿色营销是在绿色消费的驱动下产生的。所谓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意识到环境恶化已经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生活方式,要求企业生产、销售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绿色产品,以减少危害环境的消费。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思想,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营销策略。绿色营销是现代市场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传统营销的延伸与扩展。绿色营销的目的是可持续发展,绿色营销进行的前提是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与传统营销相比,绿色营销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1、绿色消费是开展绿色营销的前提。消费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绿色消费是较高层次的消费观念。人们的温饱等生理需求基本满足后,便会产生提高生活综合质量的要求,产生对清洁环境与产品的需要。满足绿色需求,是绿色营销的出发点。

2、绿色观念是绿色营销的指导思想。绿色营销以满足绿色需求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能有效防止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损害健康的产品。绿色营销所追求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与可持续发展,重视协调企业经营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力求实现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发展。

3、绿色体制是绿色营销的法制保障。绿色营销是着眼于社会层面的新观念,所要实现的是人类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必须有完善的政治与经济管理体制,实施环境保护与绿色营销的方针、政策,制约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短期行为,以全社会和全人类的共同努力,维护全社会和全人类的长远利益。

4、绿色科技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技术进步是产业变革和进化的决定因素,新兴产业的形成必须要求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如背离绿色观念,其结果有可能加快环境污染的进程。只有以绿色科技促进绿色产品的发展,促进节约能源和资源可再生、无公害的绿色产品的开发,才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

二、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障碍

绿色营销是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虽然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尽管理论上已具备了可能性,但在实施过程中,我国绿色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尚处于萌芽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从政府方面看,主要采用经济手段来保护环境,执行过程中,以权代法、以言代法、有法难执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经济手段标准模糊,行政干预手段难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一些地方政府从局部利益出发,忽视环境保护,使企业没有外部压力去实施绿色营销。同时,由于绿色产品的营销涉及到供应、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涉及的环节多,内容复杂,最终导致政府不能从客观上有力调控企业实施绿色营销。

第二,从企业方面看,绝大多数企业仍未确立绿色营销理念,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落后。我国企业由于生产方式滞后,投入高、产出低,不仅浪费能源,同时还产生大量的工业“三废”。如果继续沿用这种旧的生产管理方式,必然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所生产的非绿色产品也将逐渐失去市场。

第三,从消费者方面看,绿色产品由于相对而言成本高,从而价格高。由于我国消费者整体消费水平不高,再加上政府和企业对绿色产品宣传力度不够,致使目前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有把环境保护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缺乏环保意识,对企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还不能做到自觉抵制和进行有理有力的监督。同时,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素质偏低,绿色消费意识淡薄,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选择。

三、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对策建议

1、增强环保意识,积极主动开展绿色营销,培育企业的绿色文化。企业承担环保义务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如果企业仍然无法摆脱“外部不经济性”的束缚,不仅与绿色营销,更与时展相悖。因此,要开展绿色营销,企业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加强环境管理和对污染物的治理净化,促使外部不经济的内部化,积极主动出击,适时适地地调整营销战略,树立全新的绿色营销观念。

2、潜心开发研制绿色产品,加快绿色产品创新。所谓绿色产品,指对社会或环境的改善有所贡献的产品或减少对社会和环境所造成损害的产品,或指对环境及社会生活品质的改善优于竞争者所提供的产品。绿色产品同传统产品一样,具有下列三个表现:第一,主要表现——核心产品成功地符合消费者的主要需求;第二,技术表现——是指产品各种技术质量标准;第三,策略表现——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而且有利于企业实现赢利目标。绿色产品除具有上述三种表现外更重要的是加上第四个表现,即绿色表现。

从产品能否维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从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来评价,绿色产品必须体现以下四种绿色理念:一是企业在选择生产何种产品及应用何种技术时,必须考虑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二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要考虑安全性,产品在消费中要考虑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三是业设计产品及包装时,要降低原材料消耗,并减少包装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四是产品整体概念考虑产品的设计、产品形体及售后服务,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3、加强对绿色营销组合的研究,灵活运用绿色营销组合策略。企业的绿色产品需求与绿色价格、绿色通道、绿色促销相互配合,才能引起消费者广泛注意。绿色价格的制定要树立“环境有偿使用”的新观念,同时注意绿色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利用人们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来定价;绿色渠道的通畅是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决定是否选用中间商,如选择则要考虑中间商的绿色信誉;绿色促销则需要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要与环保部门保持良好关系,寻求支持,并积极参与各种与环保有关的活动,以扩大企业绿色影响。

4、积极采用环境标志,认真贯彻执行国际环境公约、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和绿色标志制度。环境标志,又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是由政府部门或其授权的部门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布的特定图形,用以表示某种商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等也符合环保标准。要想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必须花大力气发展符合“绿色标志”的拳头产品,同时认真贯彻执行ISO14000环境质量管理标准,实行清洁工艺生产,在国际上为我国企业赢得良好的海外形象。

当今,在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世界主题背景下,实施绿色营销战略,树立企业绿色营销和品牌形象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有助于企业顺利进入国际国内市场,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泰锋.绿色营销与我国企业发展[J].上海企业,2000.6.

[2]吴玉珊.绿色营销——21世纪的营销主流[J].江苏商论,2003.11.

[3]陈世光.论中国企业的绿色营销[J].暨南学报,2000.2.

[4]张汝根.我国企业采取绿色营销的博弈分析及成因[J].生态经济,2005.12.

第4篇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绿色营销和零售商业企业品牌建设进行探讨,提出零售商业企业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绿色营销的作用。

企业建立品牌的初衷,就是将自己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相区分,在市场竞争中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虽然品牌建设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费用,但带给企业的收益会远远大于成本,所以现在在市场上所见的产品都具有品牌,品牌建设及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项内容。品牌建设不仅仅是为自己的产品起一个好的名字;在企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如何维护和塑造品牌的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获得长期支持,才是企业在品牌建设中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塑造品牌的关键是寻求差异化。

零售商业企业属于第三产业,在缺乏竞争的年代,商业零售企业无所谓自身品牌的塑造,只是所售卖的产品具有品牌。在竞争激烈的现状下,为了占据大的市场份额,吸引更多的顾客,商业零售企业也开始重视自身品牌的建设。

零售商业企业品牌建设的内容

有形部分的感知。零售商业企业的品牌当中有形的被消费者直接感知的内容包括:从各种途径得到的有关该零售商业企业的信息,零售商业企业所作的广告、在大众媒体上传播的信息、在受众之间的口碑;对零售商业企业的物质方面的直接感受,零售商业企业所在的地理位置、面积、购物环境、场内的设施和设备、商品的布局、员工的着装、仪表、礼仪、谈吐。以上都是消费者对企业的直接感知,对零售商业企业的品牌形成具有直接印象。

对服务过程的体验。消费者在发生购物的过程中,形成对零售商业企业的服务感受。如销售人员对顾客的态度,是否能对商品进行实事求是的讲解,帮助顾客解决购买中的问题,顾客在交款时是否拥挤、排队等待的时间是否过长。这些购买过程中的体验会加深或修改顾客由于直接感知所获得的品牌影响。

由服务带来的品牌价值。作为零售商业企业在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后,向顾客提供的品牌服务,与无品牌服务相比,由于品牌服务提供给潜在消费者或顾客的品牌承诺,是无品牌服务所不具备的,顾客愿意为品牌服务支付溢价,当此溢价部分与品牌投入相当时,品牌的建设确保了企业更好的生存(无品牌服务的市场份额将被压缩);当此溢价部分超过了品牌投入时,企业产生了品牌利润。

零售商业企业品牌建设的传统策略

用硬件建设品牌。零售商业企业为了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能够脱颖而出,最早采用的提升自身品牌形象的策略是对自身的硬件设施不断升级改造、扩大购物场所规模、改善购物环境等。例如,我们经常看到身边的购物场所为了迎合顾客,而频频装修、调整结构。

提高服务质量建设。在不断提高硬件设施的同时,零售商业企业感觉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因为提高硬件设施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当硬件设施提高到一定层次后,进一步提高带来的收益会越来越不明显,这时零售商业企业会把品牌建设的方向放到提高服务质量方面方能取得更好的收益。

运用情感维系建立长期关系。消费者属于小额多次的购买,当消费者对零售商业企业建立起品牌忠诚度时,会对零售商业企业建立起稳定的品牌印象。零售商业企业可以通过情感维系手段,与顾客建立起长期的关系。如商家经常使用的客户关系管理,就是在顾客和商家之间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关系。

在以上策略已经被大多数企业普遍采用之后,零售商业企业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在目前,通过在企业中建设绿色营销,可以认为是企业建设品牌的又一条新途径。

零售商业企业建设绿色品牌的营销策略

很多人认为,绿色营销就是企业应该有环保观念,在零售商业企业中应该销售绿色商品。有些企业已经有了相关的认识,如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东明家具基地提出把企业建设为“绿色环保商场”,即所销售的所有商品为环保产品,对居室无污染。但如果把绿色营销只局限于销售绿色产品,则是对绿色营销的一种误解。

绿色营销的核心是可持续消费和可持续发展,其要求形成可循环的消费生态链,以维持人们生存环境的长期平衡。日常影响人们生存环境长期平衡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方面,人们生活消费所必须的资源不断地被消耗而日趋减少;另一方面,人们生活消费所产生的大量废弃物不断积累而日益增加,其所形成的结果将是,可消费物质逐渐枯竭,而不可消费的物质则逐渐增多。

对于零售商业企业来讲,绿色营销不仅是向顾客提供绿色商品,即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受到污染、能够保障顾客健康的商品。还意味着企业在营销的过程中也要做到绿色,在整个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尽量降低对资源的消耗,寻求资源的再循环利用。零售商业企业要做到绿色营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引导顾客进行绿色消费

在零售商业企业最流行的说法是“顾客是上帝”、“满足顾客的需求”。企业认为只要顾客有需求,企业应尽量满足。但从社会营销的观念来讲,这种经营观念并不完全正确,应该对顾客的需求进行分析,从专业角度分析顾客的需求和社会、环境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对顾客的需求进行引导,引导顾客进行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废弃物的处置;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如引起大家关注的“白色污染”问题,引起的主要原因就是废弃的塑料袋和泡沫餐盒,商家不能只顾消费者图方便的意愿,就无限制地向顾客提供此类包装,而应向顾客进行宣传,提倡大家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购物包装。

(二)在经营中引入逆向流通

所谓的逆向流通是指产品或物质从后消费领域(废弃、淘汰、闲置)向生产领域或再消费领域运转的过程。包含对后消费领域的各种产品与物质的收集、分拣、归类、运送、加工处理及再销售的问题。通过逆向流通,使资源实现可循环的利用。

目前,我国现有的逆向流通渠道大体上由以下一些机构所构成:旧货经营机构(又称调剂商店),主要是回购或寄售消费者不再使用的日常消费用品、服装及耐用消费品;废品回收机构(又称废品回收站),同旧货经营机构不同的是其回收的东西大多没有继续使用的价值,而是送交有关部门进行处理,提炼可再生利用的资源;垃圾处理机构,主要是指由环保部门负责的垃圾收集、运送、分拣、归类、焚烧、掩埋等机构和企业,他们处理的就是居民们每天倾倒的大量垃圾。除此之外,目前在批发和零售企业中也有将商品的包装物直接收集并向生产部门返回的情况,其中主要是一些可重复使用的包装物或生产部门要求进行返回的包装物。我国的逆向流通渠道目前尚未形成,作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零售商业企业,在逆向流通渠道的形成中可以承担重要的功能。如有偿从消费者手中回收消费者淘汰的旧商品,转售给其它的企业进行资源的回收再利用等。

(三)在自身的消耗中注重绿色

第5篇

关键词:家具企业;绿色营销

一引言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思想,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营销策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企业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环境利益等四者利益统一起来,并以此为中心,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构思、设计、销售和制造。

绿色营销观是适应21世纪的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营销观念,是人们追求健康、安全、环保的意识形态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和方法。能够积极响应我国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营销战略必将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二我国家具产品绿色营销面临的困境

家具企业生产管理方式阻碍绿色营销的发展很多家具企业过分注重近期和微观利益,使得绿色营销客观上面临着不少问题和障碍。生产方式、管理方式滞后,不注重环境保护,随意排放生产过程中的污物(如污水、废气、废渣),给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绿色消费需求不足

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共有13亿人口,2006年底我国大陆城镇人口为5.77亿,农村人口为7.37亿。人口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了解并接受了绿色营销的消费者数量有限,很多消费者还不懂得绿色营销的意义,没有形成内在的绿色消费需求。

很多家具企业没有确立绿色营销战略

营销战略是企业进行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没有确立绿色营销战略,相应地,就不能制定绿色营销计划和措施,从而在家具设计、原材料选购及使用、产品结构、功能性能、设计理念、制造过程中就没有考虑到绿色因素的影响。就不能生产出绿色家具,在销售渠道的选择上,还没有从家具的绿色因素出发来考虑如何简化分销环节,防止在分销过程中二次污染;因此就不能进行绿色营销。

三实施绿色营销策略

2008年,由于欧美地区购买力持续下降,严重影响我国家具出口,我国家具企业今年对品牌推广也越来越重视。家具企业不惜在央视等媒体上投入的过千万的广告费,通过各种手段全力打造品牌,但是现阶段贸易壁垒日益增多,特别是近年来欧美地区对进口家具的技术和环保标准日益提高,对中国家具出口的影响日益显现。如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将森林认证作为木材产品进口的一个必要条件,而美国近期也因重金属含铅量超标而多次召同中国家具产品。为此,应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对家具产品的研发力度,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整体水平,这一举措任重而道远,因此,我国家具企业要实施如下绿色营销策略:

制定企业发展的绿色战略:作为绿色家具产品营销计划的实施基础,绿色战略包括绿色家具品牌计划,绿色家具产品研发计划,绿色产品营销推广计划,绿色家具营销服务计划等等。家具企业要通过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认证工作,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顺应世界保护环境的潮流,对环境管理制定的一套国际标准.以规范企业等组织行为,达到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家具企业通过绿色认证,就获得了绿色签证,就等于取得了进入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同时家具企业还要遵守国际环境公约和WTO协议中的环境条款、绿色标志制度等等,保证所生产的家具产品符合绿色标准。同时企业也要侧重塑造绿色形象,在环保方面获得良好的声誉。

提升绿色家具的消费需求:家具企业要与政府协作,采取不同方式对消费者进行绿色意识教育、培训、宣传,以提高全民的环境知识水平,加强消费者“绿色意识”的觉醒,使消费者对环境恶化与自身健康受损之间关系的认识,逐渐形成绿色消费观念,产生对绿色家具的消费需求。

家具产品研发绿色化:绿色家具产品研发要求从原材料的选用上下功夫,例如实木,特别是某些名贵木材不仅属绿色材料,而且具有一定的弹性、透气性、保温性等各种优异的性能,始终受到广大顾客的喜爱。在保护原始森林的形势下,实木应用非常有限;要满足顾客对实木家具的需求,就应研制出各种价廉物美的速生材(梧桐木、杨木)家具以投入市场。

原辅材料采购绿色化:采购是源头,是供应链的最重要的一部分。选用各项指标符合标准的原辅材料,杜绝污染。如粘合剂、涂料、和板材等要符合《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家具》标准,这一标准是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从技术上对家具的主要原材料(粘合剂、涂料和板材等)给出了严格的指标限值,并经过严格的产品检测。涂料、胶合板、刨花板、泡沫填料、塑料贴面等材料中都不同程度的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NAS/NRC)等机构一直强调TVOC是一类重要的空气污染物。因此,选择达标的原辅材料至关重要。

家具的制作过程绿色化: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选用绿色的涂料及胶粘剂,在涂料中,一般清漆的涂层固化成涂膜后无毒性,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色漆的涂层固化成涂膜后,可能会含有可溶性的铅、镉、铬、汞等重金属有害物质。在胶粘剂中,聚醋酸乙烯乳白胶基本无毒,应大力提倡使用。另外,家具生产的环境也要求绿色,严格按照日本企业首先倡导的5s管理进行环境治理,真正做到车间达到整洁、消除脏污,稳定品质,减少污染。企业也要按照IS014001环境标准实行清洁生产,这样,生产出的产品不仅对消费者低毒少害,对周围环境和工人的身体健康也不会造成危害。这样,企业、员工、公众之间便构成一个和谐的绿色氛围。

强化家具的包装绿色化:绿色包装是指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又不污染环境的包装,家具产品包装可以选用纸类等可分解、无毒性的材料来包装,并使包装材料单纯化,避免过度包装。

制定家具的绿色营销组合方案:

首先,要制定家具产品的绿色价格,要综合分析产品的成本,市场需求及竞争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的价格,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其次,要选择家具绿色营销渠道,注重营销渠道相关环节工作,选择绿色运输工具,建立绿色仓库,绿色装卸、运输、贮存。构建强有力的中间商销售网络,建立短渠道、宽渠道.减少渠道资源的消耗,降低渠道费用。建设绿色家具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更好地让绿色家具走入寻常百姓家。最后,开展绿色促销,增大家具产品广告的力度,宣传企业的绿色形象,同时人员促销也很重要,这主要是考虑到目标市场多为文化层次较高的顾客。

第6篇

一、绿色营销的内涵

绿色营销是现代企业营销的一种崭新理念,但目前只是以一种缓慢的态势向全社会传播。不过,学术界对绿色营销的研究却是如火如荼,对绿色营销的内涵也还是见仁见智。有学者认为,绿色营销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营销观,强调绿色营销中的各利益相关者应该负起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责任,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消费者、企业、社会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统一。另有学者基于企业的运作流程,从环保和健康两个层面诠释绿色营销的内涵。在环保方面,从产品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能源消耗、生产到最终消费、报废和回收等一系列过程,企业要担负起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在健康层面,从选材、生产、运输、销售到使用等全过程,企业在每一环节都要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还有学者则强调,企业应该把环境保护作为自身进行绿色营销的经营哲学思想,把绿色文化视为企业应有的价值观念,把绿色消费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和出发点。由是观之,绿色营销实质上是一种社会营销观,尽管有不同的表述,但主旨是一致的,都强调企业、消费者、社会当前与未来利益的协调统一,强调绿色营销要体现消费需求的全面性、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营销活动的连续性和价值传递性。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绿色营销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即Reduce,Reevaluate,Reuse,Recycle,Rescue,简称5R)为行动原则,综合平衡企业、社会、消费者和环境的利益,多方参与,以企业为主导的社会营销观。这种营销观体现了自然、和谐、健康、持久的绿色理念。

二、成本控制与绿色营销三角的综合作用

绿色营销理念要被企业和消费者接受,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政府代表全社会的公共利益,可以凭借公共权力充分发挥对生产和消费的政策引导与监督作用。环保与健康是绿色营销的内在要求,而绿色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过程一般会使企业产品的绿色成本较大幅度地增加,这些成本往往最终要消费者承担。因此,需要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找到成本平衡点。只有政府的引导和激励得当,企业的成本控制落到实处,绿色产品才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绿色营销才可能真正地顺利进行。这样,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就构成了绿色营销的三角关系,而成本控制是绿色营销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图1反映了成本控制与绿色营销三角综合作用的过程。

图1表明,绿色营销将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利益关联到一起,以成本控制为中心,充分发挥绿色营销三角的协同效应。长期保持下去,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就会形成良性的营销关系。

三、我国绿色营销中的成本管理问题

虽然国内关于绿色营销的学术探讨和舆论宣传越来越多,政府相关的法规也出台了不少,但是,我国企业的绿色营销理念仍然面临严峻挑战。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等“三高”式落后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依然普遍存在。表面上看是由于法制不健全、市场竞争不充分、企业和消费者追逐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属性使然,而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绿色营销的成本控制没有落到实处。

(一)宏观方面

1.绿色成本控制缺乏有效的机制保证。随着《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防沙治沙法》、《水法》等环境资源保护法规的出台,政府的绿色管理模式已经开始从强调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等手段转变,但行政性、计划性仍然较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弹性也不足,突出表现在这些法律法规中缺乏给予开展绿色营销的企业应有的成本补偿等激励措施。如有的政策执行不力,既存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越权抢权的现象,又存在无人负责、互相推诿的现象,这就大大地削弱了环境资源保护政策的执行效果,还加大了绿色营销的社会成本。

2.较高的绿色产品研发成本抑制了社会性绿色消费需求的形成。在我国,人均收入水平还比较低,消费者不愿意分担较高的绿色产品研发成本。同时,公众整体素质不高,环保意识不够强,媒体宣传滞后,绝大多数消费者不懂得绿色营销的意义,这就促使消费者更青睐低成本的普通消费品,对绿色产品缺乏内在的消费需求。

(二)微观方面

1.较高的研发成本使企业很难确立绿色营销理念。绿色产品较高的研发成本在很大程度上迫使很多企业采取短期行为,追求近期的微观效益,被动地采取环保措施,掠夺性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绿色营销中多方利益的统一性没有得到体现,绿色营销理念也难以真正在企业中确立。

2.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不会主动支出绿色成本。企业的经济人属性决定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遵循低投入、高收益的原则。对企业来说,无论是保持价格不变让企业承受成本,还是提高价格让顾客承受成本,企业都处于不利地位。因为企业既不愿意降低利润,也不愿意失去顾客,所以,企业缺乏主动实施绿色营销的动力。

3.成本节约倾向阻碍绿色营销的展开。我国企业成本节约倾向很强,企业如果在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下能够生存运营,就不愿意投入资金改进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5R管理是与绿色营销相适应的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相应地增加企业产品成本支出,企业自然都不愿意推行5R管理,绿色营销难以展开。如在产品研发策略中,企业普遍缺乏开发技术含量高的绿色产品的紧迫感;在开拓销售渠道策略中,企业的“路径依赖”现象也普遍存在;在产品的传递过程中,不重视包装材料的减量化使用和回收再利用的传统营销模式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在促销策略中,企业普遍忽视对促销场地的环境保护和对绿色消费理念的宣传等等。

四、绿色营销的成本控制措施

产品成本发生在企业,但可以得到政府的引导和支持,而消费者则处于相对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下面主要从政府、企业两个层面来探讨绿色营销的成本控制措施,其中考虑消费者因素。绿色营销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营销观。本文认为,政府、企业、消费者分别代表了绿色营销中相关利益主体,并构成了绿色营销三角。绿色营销得以顺利开展,离不开绿色营销三角的协同作用,而成本控制是发挥绿色营销三角协同效用的中心环节。本文中,笔者拟以绿色营销三角理论为基础,提出绿色营销中的成本控制措施。

一、绿色营销的内涵

绿色营销是现代企业营销的一种崭新理念,但目前只是以一种缓慢的态势向全社会传播。不过,学术界对绿色营销的研究却是如火如荼,对绿色营销的内涵也还是见仁见智。有学者认为,绿色营销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营销观,强调绿色营销中的各利益相关者应该负起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责任,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消费者、企业、社会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统一。另有学者基于企业的运作流程,从环保和健康两个层面诠释绿色营销的内涵。在环保方面,从产品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能源消耗、生产到最终消费、报废和回收等一系列过程,企业要担负起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在健康层面,从选材、生产、运输、销售到使用等全过程,企业在每一环节都要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还有学者则强调,企业应该把环境保护作为自身进行绿色营销的经营哲学思想,把绿色文化视为企业应有的价值观念,把绿色消费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和出发点。由是观之,绿色营销实质上是一种社会营销观,尽管有不同的表述,但主旨是一致的,都强调企业、消费者、社会当前与未来利益的协调统一,强调绿色营销要体现消费需求的全面性、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营销活动的连续性和价值传递性。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绿色营销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即Reduce,Reevaluate,Reuse,Recycle,Rescue,简称5R)为行动原则,综合平衡企业、社会、消费者和环境的利益,多方参与,以企业为主导的社会营销观。这种营销观体现了自然、和谐、健康、持久的绿色理念。

二、成本控制与绿色营销三角的综合作用

绿色营销理念要被企业和消费者接受,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政府代表全社会的公共利益,可以凭借公共权力充分发挥对生产和消费的政策引导与监督作用。环保与健康是绿色营销的内在要求,而绿色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过程一般会使企业产品的绿色成本较大幅度地增加,这些成本往往最终要消费者承担。因此,需要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找到成本平衡点。只有政府的引导和激励得当,企业的成本控制落到实处,绿色产品才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绿色营销才可能真正地顺利进行。这样,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就构成了绿色营销的三角关系,而成本控制是绿色营销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图1反映了成本控制与绿色营销三角综合作用的过程。

图1表明,绿色营销将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利益关联到一起,以成本控制为中心,充分发挥绿色营销三角的协同效应。长期保持下去,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就会形成良性的营销关系。

三、我国绿色营销中的成本管理问题

虽然国内关于绿色营销的学术探讨和舆论宣传越来越多,政府相关的法规也出台了不少,但是,我国企业的绿色营销理念仍然面临严峻挑战。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等“三高”式落后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依然普遍存在。表面上看是由于法制不健全、市场竞争不充分、企业和消费者追逐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属性使然,而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绿色营销的成本控制没有落到实处。

(一)宏观方面

1.绿色成本控制缺乏有效的机制保证。随着《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防沙治沙法》、《水法》等环境资源保护法规的出台,政府的绿色管理模式已经开始从强调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等手段转变,但行政性、计划性仍然较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弹性也不足,突出表现在这些法律法规中缺乏给予开展绿色营销的企业应有的成本补偿等激励措施。如有的政策执行不力,既存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越权抢权的现象,又存在无人负责、互相推诿的现象,这就大大地削弱了环境资源保护政策的执行效果,还加大了绿色营销的社会成本。

2.较高的绿色产品研发成本抑制了社会性绿色消费需求的形成。在我国,人均收入水平还比较低,消费者不愿意分担较高的绿色产品研发成本。同时,公众整体素质不高,环保意识不够强,媒体宣传滞后,绝大多数消费者不懂得绿色营销的意义,这就促使消费者更青睐低成本的普通消费品,对绿色产品缺乏内在的消费需求。

(二)微观方面

1.较高的研发成本使企业很难确立绿色营销理念。绿色产品较高的研发成本在很大程度上迫使很多企业采取短期行为,追求近期的微观效益,被动地采取环保措施,掠夺性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绿色营销中多方利益的统一性没有得到体现,绿色营销理念也难以真正在企业中确立。

2.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不会主动支出绿色成本。企业的经济人属性决定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遵循低投入、高收益的原则。对企业来说,无论是保持价格不变让企业承受成本,还是提高价格让顾客承受成本,企业都处于不利地位。因为企业既不愿意降低利润,也不愿意失去顾客,所以,企业缺乏主动实施绿色营销的动力。

3.成本节约倾向阻碍绿色营销的展开。我国企业成本节约倾向很强,企业如果在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下能够生存运营,就不愿意投入资金改进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5R管理是与绿色营销相适应的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相应地增加企业产品成本支出,企业自然都不愿意推行5R管理,绿色营销难以展开。如在产品研发策略中,企业普遍缺乏开发技术含量高的绿色产品的紧迫感;在开拓销售渠道策略中,企业的“路径依赖”现象也普遍存在;在产品的传递过程中,不重视包装材料的减量化使用和回收再利用的传统营销模式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在促销策略中,企业普遍忽视对促销场地的环境保护和对绿色消费理念的宣传等等。

第7篇

(一)目前市场人才的需求

市场营销人员更应具备社会营销观念、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较强的心理素质与适应性等。鉴于以上分析,独立学院必须根据自身生源的素质特点结合市场对市场营销人员的需求因材施教,合理定位,研制出一套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绿色课程。

(二)市场营销专业绿色课程设置的目标

市场营销专业绿色课程设置要体现突出绿色理念、学科交叉、文理渗透、强化能力、简易可行等特点,即要遵循导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前瞻性原则及可行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课程设置要以大学绿色教育的目的、价值取向为目标,全方位体现和提升大学生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整体性原则要求大学绿色教育各类课程绝不仅仅是模块式的机械堆砌,应构成内在的联系,形成有机的统一整体。渗透性原则主要是基于大学绿色教育是一种理念,必然渗透、融入到各学科专业课程中,藉此对各专业主干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充实,才能促使所有学生都受到可持续发展与环保意识的教育。前瞻性原则是绿色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课程内容应尽可能地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使学生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前沿。可行性原则指绿色教育作为一种公共基础教育,它应和环境类的专业教育有所区别。要求大学绿色教育课程的设置应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既体现绿色教育理念,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要通过几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树立起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观。

二、市场营销专业绿色课程体系设置

加强独立学院绿色教育首先应该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设置中得到体现,要开设与专业相结合的课程,要开设与将来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学生具备绿色的环境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另外在所有专业的课程中,都应渗透环保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环境伦理、环境素养。

(一)公共课

绿色教育课程总目标是课程设置体现“文理交融,技能过硬,学以致用,用中求通”,在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方面,一般开设4-5门绿色课程,重在比较全面地介绍国内外关注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治理对策等内容。如从《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机制和政策讲座》、《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环境学导论》、《环境与人类健康》、《环境与人类社会》和《环境保护概论》等课程中挑选4-5门作为本专业的公共选修课。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判断和处理环境问题和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初步能力,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另外还可将环境教育渗透在不同学科中,在公共基础课中将绿色教育方面的内容渗透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课的教学中。绿色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环境知识的学习和环境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使大学生在接受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专业课

第8篇

 

Ø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可以是假期调研、实习及长期生活所了解的数据及情况。尽可能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撰写论文。

Ø 选题必须具体。尽可能研究某领域的问题、成因与对策等。切忌大而空的题目。

Ø 不能以其他专业的题目(如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学领域的题目)申请市场营销学的学位。

Ø 本选题指南适用范围:申请市场营销学士学位的一学位和二学位学生

Ø 以下选题范围仅供参考,学生也可选自己实习单位的实际现象为研究对象,但须征得指导老师同意。

 

1. 谈谈产品寿命周期与营销策略的关系

2. 产品特点与广告媒体的选择

3. 浅析直接营销在企业销售中的应用

4. 定价策略和降价决策分析

5. 企业绿色营销问题的探析

6. 分销渠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 高新技术企业营销渠道设计与创新探讨

8. 试论企业销售渠道的创新与优化

9. 网络时代的消费特征及营销对策

10. 国际营销中产品的包装、促销与传播

11. 制约我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原因及其对策

12. 市场营销观念与商品包装的伦理道德问题

13. 跨文化交际中的跨国公司营销策略

14. 营销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15. 浅议利用营销中的非价格因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16. 销售人员销售目标值确定的依据

17. 谈谈与推销对象的交往技巧

18. 关于连锁经营运行模式的思考

19. 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产品营销策略探讨

20. 网络营销时代旅游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

21. 网络营销中的广告策略探究

22. 我国房地产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3. 网络购物中影响消费者信任的因素研究

24. 某企业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实施方案

25. 某企业销售激励机制的设计

26. 某企业服务质量控制方案与评价

27. 某公司或产品广告效果评价

28. 为某企业制定销售人员培训计划

29. 为某企业制定销售人员培训计划

30. 某产品市场调查表的设计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