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音乐德育教育论文

音乐德育教育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0 16:17:0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音乐德育教育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音乐德育教育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二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音乐教育的发展是音乐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还主要处于一种基础教育阶段,较多的重视对音乐技能与技巧的培养,关于音乐的文化教育相对要少,因此导致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了解较少,阻碍了音乐的发展。本文在此背景下,提出了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的关系研究,主要介绍了文化和音乐文化、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以及音乐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旨在从文化的角度说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以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化开展,目前很多国家的音乐教育已经开始与文化相融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音乐教育。由于每一种音乐背后都有一种文化对其进行有效的支持,因此可以说音乐是一种文化的表达,音乐与文化共存亡,没有文化就没有音乐,而没有音乐也就没有对文化的有效解读。音乐教育是一种对音乐与文化的有效传承手段,为音乐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还没有将文化有效的融合进来,因此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艺术的发展,要有效的繁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对音乐进行文化渗透是必要的选择。

    一、文化与音乐文化

    文化是一种历史表现与历史传承,狭义的文化主要是对人的一种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的描述,广义的文化是一种精神财富的综合。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体现,也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因此可以说,音乐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音乐的表达一定程度上是受其背后的文化氛围的支撑的,因此可以说音乐与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音乐文化的教育主要是按照文化的发展模式来研究音乐的发展,实际上,音乐与文化二者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感念,音乐文化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一种文化传统的结合,我国音乐历史源远流长,在音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无不体现了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这种文化包括各种音乐乐器的发明与使用,以及各种经典音乐作品的出现,比如高山流水的创作,体现了朋友之间的情谊。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提出了关于音乐美学的理论,体现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光辉和音乐思维及审美情趣,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一起构成了我国音乐的巨大艺术魅力展示。

    二、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

    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是音乐文化对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元素决定着音乐教育的文化特性,决定了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如果没有音乐文化,音乐教育则只剩下对音乐技巧和技术的应用与描述,而失去了其审美情趣以及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音乐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音乐文化的发展,音乐教育的持续发展会促进音乐文化内涵的逐渐丰富。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为音乐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有机的促进作用,如果没有音乐教育,那么音乐文化也会停滞不前。

    音乐文化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有什么样的音乐文化背景,就会有什么样的音乐教育模式,目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内外交流沟通的增加,世界上不同的音乐教育模式及音乐文化底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另外音乐教育的转换也会促进音乐文化的不断繁荣和丰富,比如音乐教育过程中对其他音乐文化的吸收与借鉴,会对我国的音乐文化产生一定的同化作用,对促进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重视文化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某种程度上对文化的发展起到一种持续与稳定的作用,经典音乐是表现艺术价值的途径,是一种在感觉的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实现其价值的形式。因此可以发现音乐教育的基本智能是对音乐文化的一种延续,通过音乐教育的形式使得音乐文化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发展。同时有计划、有目的的音乐教育也可以有效的对音乐文件进行传授,使得受教育者能够最大限度的领略音乐教育的要领,获取音乐知识。音乐教育对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实际上是一种去粗取精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筛选与整理实现的,这种筛选的过程主要依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受教育者的心理要求来决定的。比如我国音乐文化历史上,曾经采用简谱、五线谱等音乐符号来记录音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音乐教育的进步,五线谱和简谱逐渐成为社会音乐活动发展的需要,成为音乐教育活动中记谱法的主要教学内容。另外音乐教育还将音乐文化的内容进行了重构,以更方便的形式使受教育者接受音乐形式,从而最大化的提高受教育者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不断的掌握音乐文化的主体标准,确保音乐文化系统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发展。音乐文化教育作为一种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是一种不断进行传承的过程,将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结合起来,以促进文化和音乐文化的发展。

    受中国教育模式的影响,教育的发展更多是重视对基础的训练,反应在音乐教育领域,更多是对音乐教育的技术和技巧进行培训,而对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等的教育和培训相对较少,学生不能深刻的理解音乐的艺术价值,制约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就音乐教育来看,目前许多国家都将音乐教育规定为美育教育,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我国,音乐教育虽然处于一种基础教育阶段,但音乐的文化内涵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民族音乐的发展与文化的有效结合取得了初步性进展和成功,音乐的文化教育发展特点越来越明确。

    四、结论

    在音乐的文化教育与传承过程中,音乐与文化二者是紧密相关的,任何形式的音乐教育都必须经过文化的衬托才能体现出其艺术价值,文化对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是目前音乐教育领域的重要理念。一种音乐只有与其特定的文化内涵相联系,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充分体现出其艺术的价值。因此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发现音乐作品背后的创造背景以及文化内涵,以感悟到音乐作品中的文化积淀。我们应该充分的认识到音乐教育对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积极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体现出音乐教育的价值,促进我国优秀音乐的发展,保证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性和多元性价值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张计.我国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协调发展探析[J].学术交流,2010年2期

第2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本土音乐文化;传承

目前,各个国家都在努力通过多种渠道来保护、传承和挖掘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而多元化音乐教育就成为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笔者从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总结出音乐教育中灌输本土音乐文化的方式和途径,以供参考。

一、更新音乐教育理念是前提

多元化音乐教育理念和通化音乐教育理念是相对而生的,重视民族属性和民族文化内涵是多元化音乐教学理念的重要内涵。所以,中学音乐课程设置一方面要包含主流音乐文化,另一方面则要体现非主流音乐文化的特征和内容,使得音乐教学评价体系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多元音乐文化理念既要求学生理解和尊重异域音乐文化,又要求学生善于挖掘本民族的艺术宝藏,体会到本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使学生能够在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做到和而不同、平等交流。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纠正了欧洲文化中心论,正式提出了世界音乐教育的理念,这一理念将民族音乐教育和世界音乐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我国音乐教育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音方逃的重要方法和规章。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实施国家、地方和学校分级管理模式,地方和学校在教授国家课程之后,还可以自主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结合当地人文地理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打造具有地区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教学政策是解决音乐教育全球化和本土化矛盾的关键,为普通中学的音乐教育提供了方法和路径。

二、构建本土音乐课程体系是重点

我国的中学音乐教育受到欧洲音乐教育课程基础和课程理论的深远影响,尚没有从课程论的角度去思考本土音乐课程体系的构建问题,因此本土音乐文化知识价值体系没有得到充分展现的机会。笔者认为匈牙利的音乐教育体系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在儿童早期歌唱启蒙的教育过程中,应该以母语歌曲为主,在学生入学接受教育之后更要加大民间音乐教育的比例,倡导学校将音乐教育建立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之上,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以民族音乐为核心的多声部视唱练习,增强音乐美感教育。从我国民间音乐来看,多声部歌曲比比皆是,但是珍贵的民间音乐资源还没有和音乐教育充分地联系在一起,这不得不说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要损失。

在构建本土音乐课程体系的时候,学校要处理好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第一,要注重艺术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和位置。本土音乐课程教育目标应该细化为学校的艺术课程总目标,并使之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达到一致和协调。第二,课时要达到合理、周密的要求。教育家怀海特认为,教育真正的顺序在于达到教学质量的要求和需求所需的顺序。某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位置决定了其课时的周密性和合理性。以普通中学为例,课程体系中存在着学科课程和艺术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讲授课程和自修课程。在本土音乐课程结构的构建过程中,既要表现出本土音乐课程在整体艺术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又要循序渐进地做好本土音乐课程各方面的衔接,对课时的比例进行有效衔接,有效避免课程要素之间脱节或者重复的现象。

三、开设具有地域特点的本土音乐文化课程是关键

学校可以通过方言、媒体、教材、表演和欣赏的方式将本土音乐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优美的民间音乐之中加深对自身所在地区民族和文化的了解,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在提升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和发扬地方文化和民族音乐。

在中学阶段,学校可以为学生介绍地方音乐特色和地方音乐背景知识,一方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另一方面让学生接受本地音乐文化的熏陶。比如,在昆山地区,教师就可以开设昆剧欣赏课程,让学生接触到具有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名剧选段;如苏州评弹,教师则可以让学生接触到评弹艺术形式的特点和表现形式,通过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快板和唱腔让学生感受到苏州评弹优美的唱词和典雅的表现形式。

四、编写多元化和综合性教材是基础

音乐教材是教育教学工作的载体。国家统编的音乐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提出的大纲要求、教学标准编制的,具有统一性、基础性和普及性特点,很难体现出各个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以及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因此在满足现代教育要求、社会发展需求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各个地区应该在使用材的基础上编写一套反映本地区民族特色的本土教材,并在编写的过程中注重教材的延续性、系统性和创造性,使得教材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并将本民族优秀的文化歌曲充分地反映在教材之中。

参考文献:

第3篇

近几年,我国一些旅游专业纷纷意识到音乐对于旅游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制订音乐教学计划,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在旅游专业开设音乐课程。但应当注意的是,旅游专业的音乐教育既不同于艺术院校的专业化音乐教育,又不同于普通院校的普及化音乐教育。因此在旅游教育中开展音乐教学,不能完全走艺术院校和普通院校的教学模式,要探索一套适合旅游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体系。下面就如何有效的在旅游教育中开展音乐教学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旅游专业的音乐教材建设。

我国旅游教育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高等院校教育、成人教育等。但旅游音乐教育近几年才刚刚起步,旅游音乐教材建设相对滞后,所使用的教材,大部分是普通院校或艺术院校编写、使用的专业音乐教材,由于这类音乐教材专业性强,而旅游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相对于音乐专业学生又比较低,造成了旅游教育专业学生在使用这类教材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要想在旅游教育中有效的开展音乐教学,就必须根据旅游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重素质,重实用,重“与旅游专业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加强旅游专业的音乐教材建设。要积极鼓励旅游专业教师参与编写音乐教材和讲义,旅游专业教师身处教学第一线,他们最能够从旅游专业和学生自身特点出发,他们自编、参编的音乐教材和讲义能够与旅游专业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二)建立适应旅游专业的音乐教学模式。

在旅游教育中开展音乐教学,要在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演出技能,注重实践,让学生学后能够运用到社会中去。建立适应旅游专业的音乐教学模式,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吸收、消化有关音乐理论,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第一,鼓励教师跳出固定的音乐专业教学模式,在原有的教唱、试听等传统教学方式外,结合旅游专业学生的特点,运用模拟旅游景点讲解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授课,为学生创造一个活跃、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越来越浓。

第二,教学可以从课堂移到旅游景点。例如带领学生到内蒙古大草原实地参观,当学生面对着蓝天、白云、草原、羊群……此时播放蒙古族民歌,使学生更能深切地体会到蒙古族音乐的高亢、悠扬、燎亮、奔放的特点,把传统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而实际。

第三,组织学生在教学之余到社会去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演出活动,鼓励艺术表演技能强的学生参加各级文艺比赛,还可以带领学生到蒙古族民俗旅游村等地进行实践演出。这些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文化艺术活动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蒙古族民族音乐的审美情趣,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实践经验,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有利于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三)加强对旅游专业音乐教师的培训。

为了适应现代音乐旅游的发展,适应21世纪对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高水准要求,也就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专业音乐教师队伍。而目前,旅游音乐教育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育观念、教师知识结构也不尽合理,实践能力还较弱,这势必影响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加强对旅游专业音乐教师的培训,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我们应当大力开展各级各类旅游教师的音乐知识培训及各种音乐进修;组织旅游专业的音乐公开课:开展旅游专业音乐教学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使教师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同时还能增进旅游专业音乐教师间的学习与交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四)注重旅游专业音乐教育的本土性。

在当今旅游教育中进行音乐教学时,除了要注重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以外,还应特别注重音乐教育的本土性。

第4篇

当前,从音乐教育论文的总体情况来说,实证性音乐教育论文相对薄弱一些,无论数量和质量都显得不足,这同许多音乐教育工作者不够了解实证性音乐教育研究、不够熟悉实证性音乐教育论文的写作有关。因此,重视和加强定量与实证研究,不仅具有音乐教育实践意义,同时也是提高音乐教育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

音乐教育调查报告

音乐教育调查报告是作者就某种音乐教育现象,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的实践过程,在收集并分析大量音乐教育材料的基础上获得规律性认识而形成的研究报告。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音乐教育调查报告可以分为描述性调查、解释性调查和预测性调查,其中描述性调查以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为目的,是最常见的一种调查类型。根据调查对象的数量,可以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根据调查研究的内容与范围,可以分为概况调查和专题调查。在音乐教育研究中,专题调查是比较广泛应用的一种形式。

一、音乐教育调查材料的收集

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以精心设计的书面调查项目或问题,向被调查对象收集信息的方法。它是音乐教育调查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具有信息面宽、效率高和便于进行定量分析等特点。问卷法可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类型:封闭式问卷是在列出调查项目的同时,提供若干供选择的答案,主要用于被调查对象预期反应较难准确把握的场合;开放式问卷只提出问题,不列出答案,主要适用于广泛了解及深入调查的场合,其特点是具有弹性,收集的信息丰富、生动,易收到非预期的又具有价值的信息。在教学中,问卷调查法常常用于了解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情况,教师音乐教学和科研、进修的各种情况,学生音乐学习以及对音乐教学的意见与要求,等等。

问卷的设计应包括题目、导语或说明、问题、结语和被调查人信息几个部分。一般来说,问卷的题目就是研究的课题,在问卷上标明课题可以让调查对象明确调查者的意图,如“中学生音乐学习心理调查”、“音乐教师继续教育情况调查”等。导语和说明部分是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内容,以及填写问卷的方法等,为了获得调查对象的支持与合作,最好采用书信形式,用语应诚恳、亲切、简明。问题是调查问卷的核心部分,是作者根据想要获得的材料而设计的问答题。结语主要是对调查对象的致谢语,有时也可省略。

2.访谈调查法

访谈调查法是通过访问谈话的形式向被调查对象收集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灵活、简便、易行,缺点是用时较多,而访谈者能否有效调控访谈情境、与被访者进行良好沟通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访谈效果。

访谈调查的步骤主要包括:拟订访谈方案(访谈目的、对象、顺序、问题等),约见访谈对象(事先书信或电话联系被访者,约定访谈内容和时间、地点等),实施访谈调查(从适宜话题切入,注意言辞的亲和性和可接受性,耐心听取被访者的谈话,并做好记录)。访谈结束后应对被访者表示谢意,努力留下良好印象,以备需要时再次进行补充访谈。除此之外,也可利用一些特殊的机会即兴进行访谈调查,比如在会议上听取了某方面音乐教育专题后,随即与报告人、发言者进行询问、交流式访谈;或在观摩了某堂音乐课后,马上和授课教师、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现场对话、互动式访谈,都可能了解到访谈者需要的信息,从而获得第一手调查材料。

3.会议调查法

会议调查法是通过会议座谈的形式向被调查对象收集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省时省力,获得的信息和材料也比较可靠。不足之处是由于多人同时参与,如果会议调控不力,容易偏离主题,影响调查质量。

运用会议的方式进行调查,其要点是:会前需准备好调查提纲,并提前发给参会人员;调查会人数要适宜,太多不利于充分发言;邀请的参会者应是对调查内容比较熟悉的人;会议由调查者亲自主持,态度应诚恳、热情,并善于调控会议,做好记录。

二、音乐教育调查材料的分析

1.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用语言描述的形式揭示被调查对象特征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目的是对调查对象做概念、性质和程度上的界定与说明。定性分析法具有关注事物发展过程及其相互关系,而且灵活性较强的特点。

在音乐教育调查信息和材料的处理中,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更能体现学科特征及属性,因此,该方法被大量的使用。但分析者应该注意把握好分析的尺度,尽量淡化主观色彩,把描述建立在调查信息和材料的客观基础上。

2.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指用数值形式以及数学、统计方式反映被调查对象特征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点是对调查对象进行数量化的分析和计算,并判断出它的价值;关注被调查对象的可测性:分析过程具有严格而规范的程序,往往借助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进行,因此效率较高,客观性强。

一般。定量分析过程遵循着这样几个步骤:第一,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类;第二,描述数据分布的形态和特征;第三,检验和鉴别分析的结果;第四,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

在音乐教育调查信息的处理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因此,不要在运用一种方法时贬低和排斥另一种方法。其实,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并不能截然分开,分析时将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达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音乐教育调查报告的写作

撰写音乐教育调查报告是在收集和分析音乐教育调查材料基础上形成调查报告文本的过程。一般,音乐教育调查报告的撰写可包括下列三个部分:

1.前言

前言部分主要包括调查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及方法等。首先,要阐述调查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这一研究想解决什么问题;其次,应交代调查的对象有哪些,调查的内容和问题是什么,以及采用了什么样的调查方法与手段。例如《高中学生音乐鉴赏学习的调查报告》的前言:“在高中课改中,音乐鉴赏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那么如何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学习的效率,已成为高中音乐教师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根据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统计学等基本原理,在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并在省内几所重点中学联合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以找出影响学生音乐鉴赏学习效率的相关因素,提出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学习效率的建议。”此外,也可先说明调查研究的缘起,然后再分别阐述调查目的、对象、内容 及方法。

2.调查数据整理与分析

这是整个调查报告的重点部分,一般由三项内容构成:一是数据统计内容与方法说明,即调查了哪些内容和采用了什么方法。二是调查数据的整理,这是整个调查报告的核心,例如《高中学生音乐鉴赏学习的调查报告》中,围绕“影响音乐鉴赏学习效率的若干因素”这个调查主题,分项列出“学校音乐氛围”、“学习者个性”、“学习者兴趣”、“学习者习惯”、“学习者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课堂教学过程”等方面因素对音乐鉴赏学习效率影响的调查数据,并分别运用表格和文字加以呈示和描述。三是对调查数据的分析,这是在调查数据整理的基础上采用定量方法或结合定性方法作出具体分析的部分。在数据的基础上作出有效地分析,关系到调查报告的质量,影响着调查报告的结论。

3.调查结论与建议

这一部分是依据调查数据的分析,来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与提炼,最后形成调查结论和提出建议。撰写调查结论与建议应注意运用音乐教育理论联系音乐教学实践的原则,要建立在有理有据基础之上,特别是对局部和细节的分析越具体,提炼越细致,效果就越好。具体写法上一般是先写结论,后写建议,这种方法写起来比较清晰,有条理;但也可将二者综合在·起来写,比如分别提出若干项建议,而以数据分析的结论作为建议的理由,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建议(可以作为小标题)得到了强化和突出。

音乐教育实验报告

音乐教育实验报告,是作者为了检验某种音乐教育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操作实践活动后,在获得并分析大量音乐教育数据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验证性的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较之其他教育科研方法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可以避免研究过程中的许多局限性,更易获得科学的结论,因此经常被研究者所采用。

一、音乐教育实验的理论假说

音乐教育实验研究首先要确立课题的理论假说,因为理论假说是建构音乐教育措施与音乐教育效果之间的因果对应关系,是一种假定性解释,这是音乐教育实验的一个基本前提。音乐教育的理论假说应包括该假说要解决的音乐教育问题和支撑该假说的主要理论,以及该假说能够解释的相关音乐教育事实。例如《以欣赏为中心的音乐教学实验研究》的理论假说:“‘以欣赏为中心的音乐教学’是以欣赏为主导、唱歌和演奏乐器并重、音乐常识与基本技能训练贯穿其中的音乐教学新体系。其理论基础体现为音乐教育目的及音乐教育手段两个方面:从目的来看,基础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一种音乐教育,培养更好、更深的欣赏力,是普通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提高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接受并创造音乐文明,对于完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从手段的角度来说,‘欣赏’是在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产生学习动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是进行音乐教育最有力的手段,所以,‘音乐教育必须建立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上,它是音乐教育的中心”’理论假说的产生既可从音乐教育实践的观察、感受、积累中获得,也可从音乐教育理论出发,通过思辨的方式,推理、演绎得出。总之,它是实验者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作出的符合逻辑的推断与假想。

二、音乐教育实验的实施要点

一般说来,音乐教育实验的实施包括这样几个环节:1.具有周密的实验计划,包括实验目的、任务、范围、对象、时间、步骤、测量方法等等,要深思熟虑,多方研讨和修正。2.选择明确的实验形式和方法,包括单组、等组和循环等形式,应反复推敲和比较,确定最合适的方式。3.确定适宜的实验对象,这一点至关重要,对象必须是典型的、有代表性和可比性的。比如不能选择具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儿童去代表一般情况,不应使各实验组教师的基本条件(专业素质、教学经验及责任心等)过于悬殊。如果选用成绩最好的学生编成实验班,由最有经验的教师任教,加上给以最好的物质条件,那么这种实验的结果就没有代表性,不能代表全体,无推广价值。4.善于控制实验过程中的全部条件,以便观察实验因子所产生的作用。5.对自变量的操作、控制过程要详尽地记录,对因变量的观测要事先确定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原始数据的检测要准确、无误、可靠,反复核对结论。6.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找出实验实施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把现象分析上升到本质分析,形成理论性结论。

值得实验者注意的是,实验手段的科学与规范是课题成功的重要保证。有了优化的实验课题而缺乏科学规范的实验手段,实验也不会卓有成效,科学结论就不易得出。此外,慎重地处理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价实验结论,努力保持实验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都是一个好的音乐教育实验所应具备的。

三、音乐教育实验报告的写作

音乐教育实验报告的撰写必须具有两个重要前提:一是该项实验研究所确立的理论假说,二是该项实验研究实施对象、方法、过程、结果的有效数据和全部记录。也就是说,只有具备了上述两个条件,才能构成这种实证性的音乐教育论文的写作。一般,音乐教育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下列几个部分:

1.前言

前言部分主要阐述实验课题的缘起,介绍有关背景情况,以及实验目的、意义、对象等。写法上应简明扼要,例如:“普通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其目的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艺术规律,也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接受并创造音乐文明,进而使之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人。就我国普通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许多教改经验和模式都是‘技能型’的,带有较明显的专业教育痕迹,而真正美育意义上的音乐教育尚未被充分认识,缺少一条较好的改革途径。为此,探索音乐审美教育的一般规律,提出音乐教学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与最佳方法,就成为‘以欣赏为中心的音乐教学实验研究’的方向和旨归。”

2.概念界定

这一部分主要是对课题概念的内涵进行说明和界定,具体阐释实验的理论假说。例如《以欣赏为中心的音乐教学实验研究》课题含义是什么?什么是“以欣赏为中心”?怎样理解“欣赏性”原则?实验者都要给以具体的解释和阐述。

3.实验方法和过程

这一部分是实验报告的主体部分,阐述某项音乐教育实验的具体过程和采用的基本方法,包括实验对象的选择条件、方法与数量,实验分组的原则、类型,实验因子的描述,自变量的调控,以及对无关变量的处理等。这部分内容是对某项音乐教育理论假说的实证部分,应尽可能写得详细、具体和充分。

4.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是实验报告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把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检测后用图表的方式加以体现并做相关说明,同时辅以能代表实验结果、能体现自变量与因变量因果关系的典型实例,以表达该项实验获得的结果。

5.结论与问题

这是实验报告的最后一个部分,一般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把实验现象上升到本质认识,从而得出关于某种音乐教育假说的科学理论;二是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或解答音乐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或指出实验本身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写作实证性音乐教育论文应注意的问题

音乐教育论文作为音乐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种形式,其写作方法同研究方法密切相关,这就是说,不同类型的音乐教育论文写作应该建立在不同研究方法的基础之上。

音乐教育调查报告的写作,其材料必须是调查所得,因此“调查性”就成为音乐教育调查报告的第一属性。调查者应牢记:调查是报告的基础,如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话,那么没有调查也就没有报告。就文字分量而言,应该七分是调查材料,三分是分析和结论,就调查报告所用时间而言,调查者要把主要时间集中在收集调查材料上,在“调查”上下足工夫后再谈“报告”,这是调查报告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重要特点。

第5篇

从目前来看,我国音乐教育理论的本土化发展现状远远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令人满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传入期——学习、模仿阶段,发展期——交流、融合阶段,深入期——创生、建构阶段。尽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音乐教育教学方面的理念更新、教材建设的发展、乐器制作方面的突破,教学实践方面的探索等,但是,其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认识过于肤浅、实施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基本条件较差、实施奥尔夫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曲解了奥尔夫教学法的内涵与精髓、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践流于形式……这些问题都导致或加剧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本土化的融合障碍,具体表现如下。

1.中西方文化的冲突明显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毕竟起源于崇尚西方文化的德国,而我国又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这就导致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本质性差异,尤其是我国传统教育体制中所提倡的被动式教育方法以及中庸中和之美的教育理念,都成为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推广的巨大障碍。比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就是要进行“即兴”教学,而这与我国传统的中规中矩的教学是相矛盾的。

2.人才培养模式落后我国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与制约,在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方面仍然较为落后,存在着相当较为严重的专业化、技能化倾向,这种音乐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与提高。同时,它也使得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遭遇了一定的障碍,因为它的灵魂是重视培养学生的灵活性与创造性,这二者之间无疑是矛盾的。此外,我国的音乐教育环境和教学设备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来说还无法达到德国这个欧洲音乐重镇的发展水准,这也以便使得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又遭遇了教育设施的限制。

3.中国音乐教师的整体素养有待提高我国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音乐教师,很多并没有具备充足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方面的相关知识,也没有参与足够的音乐教学与实践活动,他们缺乏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和广阔的音乐知识面,对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更多的只停留在表面的模仿与嫁接上,从而使得他们并不具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本土化的实现途径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套完备的、成熟的、与实践密切结合的音乐教育理论体系,对于我国音乐的教育教学改革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我们应该重视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全面、系统的考察,重视音乐教育实践和学术研究,多借鉴研究范式,构建音乐教育研究的方法理论体系,从而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提供有利的实现途径。

1.国家层面的支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想在中国顺利实现本土化,就需要国家从政策层面来为其扫除一些障碍。具体来说,政府部门应该切实加大对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引进与应用的经费投入,解决困扰其在中国本土化的资金问题,解决地方政府财力与教育投入不匹配的问题,建立激励和考核机制,并积极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的渠道和方式。此外,相关教育部门还应该切实加快音乐教育体制改革和课程改革,真正树立起奥尔夫极力提倡的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理念,通过结合我国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精髓内化和创生为中国民族化和本土化的音乐教育理论,从而结合我国当前推行的音乐课程改革,更好地推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的借鉴和运用。

2.社会层面的支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与实现,还需要从社会舆论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是因为当前很多人对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仅仅只是一种皮毛式的理解,甚至还存在着一些偏激的想法,这些都反映出我国不少人对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还不够了解。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向民众传达这一世界音乐教育理论体系,及时转变民众的音乐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认识与思想水平。尤其应对学生家长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启发,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并进行有效的配合。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通过促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社会的广泛认知,来发挥出其真正的音乐教育魅力,并为其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提供重要的前提条件。

3.学校与教师层面的努力由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障碍就是师资力量不足,因此,学校应该为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以便让音乐教师对其有更为完整、清晰与深入的理解与认识,能够主动去实践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而实现这些的前提是需要音乐教师具有健康的体魄、充足的精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还应该具备艺术家气质。此外,学校还应该组织教师编写出符合学校实际的奥尔夫音乐教材,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完善奥尔夫音乐教学设备,因地制宜地利用环境和教具,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起符合现代教育潮流的新型师生关系。

第6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三、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

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四、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到小熊家里去》、《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五、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跟我一起去旅行”,“数哈蟊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

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低年级同学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理想,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第7篇

一、从备课入手,渗透德育教育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低年级的《国旗 国旗真美丽》《劳动最光荣》;中年级的《咱们从小讲礼貌》《小酒窝》《我们多么幸福》;高年级的《拍手 拍手》《明天会更好》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可爱的家》《保护小羊》《大鹿》《榕树爷爷》《永远是朋友》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劳动最光荣》在学唱的同时,应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体会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的深刻含义。《国旗 国旗真美丽》从歌唱的角度和字面的意思就知道孩子们从小要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怀,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在各种课型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音乐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教材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体裁广泛,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內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在教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让学生先听,感受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新时代少先队员的责任感。学生演唱时要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都是好朋友》《南瓜和冬瓜》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和睦相处,而整个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歌曲《游子吟》是一首表现母爱的颂歌,通过熟悉的诗词亲切真纯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此曲以其动人优美的旋律,饱含深情的演唱,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激与歌颂,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教学效果毋庸置疑。

在进行综合训练的视唱教学时,要注意在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视唱时,就要告诉学生演唱音符也要带着情绪去唱,在高音部分就要轻柔而明亮,在低音部分就要深沉而浑厚。使学生既掌握了正确的演唱的方法,又激发了音乐兴趣,陶冶了情操。

音乐知识的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心理的感受同等重要。例如我们在对各种音符的介绍时,如果简单告诉学生音的长短,学生不容易理解,而我们引导学生来体会音符时值长短,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它们的时值较长,会给人一种稳重,舒缓的感觉。而八分音符,比较轻快,十六分音符给人急迫感等等。把这些音符组合起来就构成了音乐的第一要素节奏。那么在音乐中节奏多种的变化组合,都会带来不同的心理反应,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反应和应变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以促进心理素质健康有效的成长。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在教学手段中渗透德育教育

将音乐与相关的文化融合起来,把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音乐与历史、地理、体育的关系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来讲,会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

第8篇

【摘 要】 培智语文课堂教学增入音乐元素是必要的。立足文本资源,关注学生需要,适时,适情,适量的发挥音乐元素的功能,让语文课乘着歌声的翅膀,会有效地提高培智教学的效率,提升智残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 音乐;培智语文;教学

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基础学科, 学好语文可以有效地弥补智力落后的学生在智力和适应性行为上的缺陷,使智力落后学生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快乐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由于智力落后的学生识记速度慢,遗忘快,这使得他们学起语文来格外吃力。 为了提高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学习效率,我们在上课之前都要设法去想怎么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引入音乐元素,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最大限度地调动弱智儿童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一、培智语文课堂教学与音乐元素整合的作用

(一)语文、音乐的结合能有效地矫正智障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存在的身心缺失行为。智障学生学习行为特征表现为情绪波动大,注意力不集中,识记慢,局限于直观形象,易疲劳,并伴有语言障碍等。相关科学研究和笔者的实践证明,音乐元素对他们的这些不足能够起到有效地弥补作用。

(二)语文、音乐的联姻能积极有效地促成培智语文学习终极目标的实现。培智学生学习语文的目标由两方面组成的:1、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2、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这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行为品质能积极有效地帮助智残学生通过语文的技能,而技能的训练又能帮助学生完成品质的塑造。将音乐有机融合在技能教学和情感教育中,会起到促进和催化作用。

(三)语文、音乐的牵手符合新时期培智语文教学的改革精神,实现了学科间的融合,体现了大语文学习观。新时期的培智语文教学倡导学科穿插,互动,学习资源的开发、整合。立足于智残学生学习的个性特征和特殊需要,以开放的态度有选择的引进多种元素,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培智语文课堂教学与音乐元素整合的策略及依据

(一)渗透目标,赋予课堂生命

很多智障学生往往存在散慢,好动,懈怠行为。这些行为若得不到积极有效的治疗,将严重影响其语文课堂的学习。作为语文教学的组织者,我们应注重对这些行为缺陷儿童实施心理、生理矫正。在诸多矫正手段中,音乐干预有着它独特的作用。

(二)情感到位,严密设计课堂环节

智残学生感知、识记速度慢,思维直观形象,抽象概括水平低,接受容量小,再现困难,并伴有语言障碍。所有的这些成为他们语文学习路上的绊脚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语文课需要寻求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共同完成对智障学生语文技能的传授任务,音乐元素能很好地充当这个角色。

1.让音乐陪伴学生进行听的技能训练,将有力地提高学生听的行为能力。如何帮助智残学生很好的听,上个世纪60年代,坐落于保加利亚索菲亚的暗示学院作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听古典音乐识记单词。实验结果大家都知道,在纾缓的乐曲声中,人们学单词的效率极大地提高了。那么,将这项试验成果应用于智障孩子的语言听记过程中,结果如何呢?教学实践证明,影响是较为积极的。笔者就智障孩子在音乐中识记课文生词,复述课文片段,复述老师相关生活片段的语句做了小实验:播放理查德克莱得曼的钢琴曲《爱情故事》、《秋日的思语》。从学生听的表现看,他们都很投入,从记取结果看,生词能记取近半数左右,能简单的,比较全面的复述课文片段及老师的话语。同样,在相关课文的文本情感阅读上,我配以恰当的曲子,其效果也是不错的。这样的整合,训练,逐渐让学生的听的行为实现由生成向养成的转变。

2.让音乐陪伴在智残学生说写的左右。说和写可以说是智障学生作文的不同表现形式。说和写的教学,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我们知道。智障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普遍比较低,对外界事物静态的观察,动态的连续反应能力不强,缺乏想象力。无意注意的行为特征更导致他们难以捕捉外界向他们传递的信息。因此,培智语文教材将说话训练设置到每个教学单元,旨在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如何持续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述能力和书面表述能力,我想,以下几个因素是必要的:(1)激趣——让他们有说话的热情,欲望。(2)取材——对智障孩子语言的训练涵盖了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交际,感恩,奉献,学习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立足文本的同时,积极引入语训资源。老师可以先让他们唱歌,温习歌词,然后读词。再结合相关图片,创设相关情景让他们将画面,将动作行为和歌词有效结合起来,反复对照练说,学生的语言能力就会有大的提高。(3)想象——作文的创作,众所周知,智障学生通常是在日常生活中直接观察事物的条件下进行简单的思维活动,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但缺少想象的延伸。持续不断的让他们在具体形象事物的刺激下活跃思维,展开想象,这是我们语文教师所要做到的,也是音乐介入作文训练的目的。教学中,教师选择一些摹声色彩较为浓郁,形象感强的乐曲,乐器,诸如《赛马》、《动物狂欢节》、《杜鹃圆舞曲》等。

(三)紧扣时代要求,走进生活世界

语文教学在注重工具性的同时,更应讲究其人文性。我们知道,智商和情商共同决定一个人生活、事业的成功,而有关研究表明智商的高低在一个人将来是否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只占20%的比例,而情商系统中的情感、需要、注意、兴趣、习惯、意志、信念、理想、人生观等却占80%,其中情感因素又是其核心,占该系统的25%。情感是所有因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指导。人行为的基本因素,智障学生的智商低下,所以情商对他们更显得尤为重要。

三、小结

正确适当的音乐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补偿智障儿童的智力和行为的缺陷,从“让你学”变成“我要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开发他们的情感世界,提高和改善他们的表达能力,建立和巩固健康的人格和情感,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适时、适情、适量地选用音乐元素,运用于教学的不同环境,将会促进培智语文课堂教学的良好运行,能有效地通过智残学生的语文技能水平,完成智障孩子的品质塑造。

参考文献

[1]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95年6月第一版。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99年6月第一版。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行为矫正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