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民生银行论文

民生银行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0 16:17:0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民生银行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民生银行论文

第1篇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0-0186-04

一、绪论

中国银行协会于2012年5月了《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该《蓝皮书》指出,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的信用卡累计发行量高达2.85亿张。根据中央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的第三季度,中国的信用卡累计发行量高达3.76亿张,比2012年增长18.4%;信用卡的透支余额达到了1.7万亿,同比增长了69.58%;信用卡授信的总额达到了4.35万亿,比2012年同期增长了30.33%。根据中商情报网的统计分析,近三年以来,中国的信用卡交易总额在国内零售总额的比例逐年增加,从2010年的32.55%增至2012年的48.26%。纵观2013年国内的经济环境,信用卡业的发展既面临利好环境也面临着诸多威胁与挑战。从利好的一面看,党的十提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等举措的加快推荐,保证了信用卡业良好发展的宏观环境。此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渐向“富裕型”转型,消费市场的巨大需求为信用卡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最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节约了信用卡产业的监督资本,使信用卡成为了中国重要的轻资产业务。根据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上市银行的财务数据来看,中国的信用卡的发卡总量、消费额等于同期相比都有较大的提升。多家上市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入增长了30%左右。以招商银行为例,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利息和非利息收入分别为38.96亿元、34.68亿元,同期增长36.13%、42.24%。

从不利的因素来看,中国从2013年2月起,开始下调银行卡的刷卡手续费标准,下调的幅度超过了20%,这将引导消费者刷卡消费,相对地减少信用卡的消费。信用卡业务“滞纳金超限费收取”和“全额计息”等问题的出现也将会进一步打击消费者对信用卡的使用信心。最后,近年来高速发展的支付平台,如: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导致技术性脱媒的趋势也越加明显,第三方支付向信贷中介的介入也开始挤压着传统信用卡业务的市场空间。虽然,中国信用卡业务在2013年的业务收入取得了增长,但是,收入增加的同时,伴随着坏账率的上升。根据中央银行的数据来看,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信用卡未偿还贷款总额高达226.17亿元,比2013年第二季度增长了15.27%。总体而言,中国信用卡发卡量在短期内的增速仍将放缓。

综上所述,从国内的宏观环境和银行业的行业环境来看,信用卡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压力和风险较大。目前的各大银行也开始从单一的“快速扩张”模式,逐渐向稳定客户资源、平衡风险和利润的模式转变。

目前,各大银行主要是通过不断地更新产品体系和完善增值服务来维持或提高持卡人的刷卡频率。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各大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之间的竞争加剧,竞争的加剧进一步导致各大银行信用卡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此外,由于服务产品的容易被模仿性,所以,各大银行单纯依靠产品获得竞争优势逐渐丢失,客户在各大银行之间流动,客户的流失风险也逐渐增大。

二、文献综述

(一)信用卡业务风险概述

信用卡风险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用卡风险指的是信用卡业务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因为各种不利因素造成的发卡行、持卡者以及合作商户三方损失的可能性。狭义上的信用卡风险指的是因为信用卡本身缺乏担保循环信贷以及贷款缺乏计划性、授贷个体多等原因而造成的发卡行损失的可能性。(殷建,2006)信用卡风险对银行的正常经营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加以严格控制和防范。

根据信用卡风险的来源来看,可以分为来自持卡人的风险,来自发卡行的风险,来自商家的风险和来自第三方的风险。来自持卡人的风险包括恶意透支;利用透支额来牟取高利息;持卡人隐瞒真实情况造成的道德风险。来自发卡行的风险包括:不法员工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篡改余额等信息;持卡人信息泄露等。来自商家的风险包括不法雇员的欺诈和不法公司的欺诈。来自第三方的危险包括:盗窃、复制、伪造、冒用身份等。学者袁笑冬(2006)在其论文《信用卡风险的主要特性与成因分析》一文中,根据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特点,从银行方面将信用卡风险分为: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违约风险指的是持卡人不能按期偿付本金和利息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指的是银行因为资金流动困难而以高于市场利率的成本来获取资金。市场风险则指的是利率和汇率风险。根据信用卡本身缺乏担保循环信贷以及贷款缺乏计划性、授贷个体多等特点,笔者将其信用卡业务概括为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性风险、市场风险。

(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1.信用脆弱理论

现论认为可以用信用的运行特点来解释信用的脆弱性。信用是将国民经济各部门连接起来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各个部门、企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一旦网络中的某个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引起整个网络的连锁反应,进而陷入信用混乱的局面。所以,从这个层面而言,信用的依存性和广泛连锁性的特点是造成信用脆弱、产生风险的重要原因。信用脆弱理论从本质上揭示了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信用的风险特点反映出信贷风险的自源性的特点,即信贷风险的产生是由其本质决定的,因此,难以从根本上消除信贷风险。

2.经济周期性波动理论

理查德?冉德(Richard. Randall,1989)认为当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期,银行机构的业务活动往往集中在某些特定的领域,如:房地产产业,进而导致风险积聚。随着国民经济环境逐渐改善,这种积聚的风险不易被察觉,一旦经济处于下行阶段时,这种风险会迅速暴露出来,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3.预期收入理论

预期收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建立在对所投资项目或者借贷者的未来收益上。如果商业银行评估投资的项目或借贷者在未来的收入有保障,那么商业银行可以对其投资或放贷,保证其盈利性和安全性。相反,当商业银行评估投资的项目或借贷者在未来的收入有保障,无论是长期贷款,还是短期贷款,都会发生坏帐,此时,银行信贷风险增加。

4.信息不对称理论

Stiglitz & Weiss(1981)在研究信贷市场时,提出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理论。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指的是交易达成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一方做出损人利己的行为活动。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指的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接受合约的一方拥有私人信息并且利用另一方信息缺乏的特点而使对方不利,从而使市场交易的过程偏离信息缺乏者的愿望。无论是道德风险还是逆向选择发生,都会造成市场的低效率,导致市场失灵。(徐志宏,2006)

5.大数法则

大数法则指出,当承担风险单位数量越大时,风险造成的实际损失的结果则会趋近于无限数量下的预期损失。大数法则表明,在信用卡市场上,大量随机现象的平均结果与每一个别随机现象的特征无关,即发卡行不必评估每一个持卡人的随机风险,而是关注持卡人总体的平均风险的把握,并将持卡人的总体风险水平等同为个人的风险水平。

(三)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操作办法

信用卡业务风险评估即分析信用卡业务风险,主要通过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中的科学方法,对人们手中的资料、相关信息以及性质进行加工分析,进而较清晰地了解不同种类的信用卡业务风险强度与频率,为正确决策提供支持。一般而言,信用卡业务风险决策主要包含估算信用卡业务各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预估信用卡业务各风险发生的强度两部分。信用卡业务风险预估概率是指通过海量资料积累与多角度观察,来分析发现信用卡业务不同风险下损失的产生的不同规律;预估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强度是指一旦某种信用卡发生业务风险,给银行造成的直接或者间接地负面影响,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于容易造成大规模直接损失的信用卡业务风险要严加管控。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方法

这种研究方法就是对以往不同研究学者的研究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通过研究以往不同学者的观点与文献的分析整理,为本文研究过程奠定理论基础。本文重点分析和归纳了信用卡风险和《巴塞尔协议》方面的理论文献,并进行了总结。

(二)案例分析法

这种研究方法就是以某个具体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案例企业的运营过程,在总结案例企业经验的基础上,得出适用于本文的研究结论。通过对民生银行案例的分析。选择民生银行作为案例企业的根本原因就是笔者在民生银行长期工作,比较熟悉民生银行的运营过程。另外,民生银行也是目前中国比较知名的大银行,在运营方面也比较符合一般银行的运营规律,所以本文认为选择民生银行比较恰当。

(三)比较研究法

这种研究方法就是不同环境和社会背景下的银行进行研究,通过对比不同银行在信用卡风险运营管理方面的效益高低得出比较符合本文需要的研究结论。本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所选取的比较分析对象就是民生银行和外国银行(以美国银行和香港银行为主)。通过分析民生银行与外国其他银行运营中存在的差异和优劣势,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

四、民生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自动激活系统加大操作风险

往往信用卡部门对其销售人员的考核主要依据其工作期间的销售业绩,即发卡量。每个销售人员每个月都有规定的任务,只有达到基本要求后,员工才会取得业务绩效工资。所以,为了完成规定的任务,每个员工都会在月底的最后几天积极想办法达成销售目标。这时,这些员工会充分发动其人脉关系,利用自己的亲戚朋友来帮助其完成销售任务。这部分客户往往采取不激活的做法。这种现象在国内较为普遍。

(二)信用卡恶意透支现象严重

近三年民生银行可疑贷款逐年增加,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说明民生银行面临的潜在风险也越来越大。从透支金额来看,2011年、2012年、2013年信用卡透支金额分别为3.8亿、6.63亿、1.13亿人民币,从透支额占个人信贷和垫款比例来看,民生银行信用卡透支额占个人信贷和垫款比例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造成民生银行恶意透支案频发的原因在于客户申请资料审核不到位。具体来说, 为了达到发卡量的数据指标,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在向客户发卡前,未能充分审核申请者的财务收入状况、信贷记录及历史消费数据等。在发卡后,又未能对持卡者的还贷能力等风险信息做到及时掌握。当持卡者恶意透支时,也未对持卡人进行及时的风险提示。当恶意透支行为发生时,对持卡者的惩罚力度又较大。

(三)信用卡审批环节不过关

目前,民生银行信用卡在申请者资料审核时规定,对一般申请者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申请人在各银行的贷款记录、银联的黑名单、学历信息进行核对;钻石卡申请者在资料审核时,除上述材料以外,还需审核其房产证明等信息。但在现实的操作中仍存在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在现实中,往往一个中等收入者拥有多家银行的信用卡现象较为严重。这说明,信用卡中心在对申请者资料审核时存在着漏洞。

(四)还款便利性不足

民生银行的业务范围覆盖全国,但由于民生银行的创立比较晚,与其他大型商业银行相比,民生银行的营业网点、ATM存款机还较少。由于网点分布的局限性,持卡人的还款比较麻烦,是持卡人不能按时偿还透支款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剧了民生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不良贷款率。

(五)流失客户管理不到位

目前,银行在流失客户的管理上也存在一定的欠妥之处。客户申请销户之后、中心相应的销户工作未落实,从而导致持卡者申请销卡时的电话客服与柜台互相踢皮球现象。为了留住客户,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还存在着工作拖延的情况,持卡人已提出销户申请而中心未予以销户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六)业务规模扩大,专业风险管理人才缺乏

就国内整体环境而言,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中国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进一步增加。目前,国内的金融机构和各大型企业都加强了企业的风险管理,对专业风险管理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风险管理人才的缺乏是目前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随着民生银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因此,这种业务规模的扩大与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之间的矛盾将会进一步增加民生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运营风险。

(七)境外支付风险

作为国内主要发卡行之一的民生银行,在近几年中境外支付的风险也越来越大。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大量的热钱流入,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信用卡境外洗钱的犯罪活动也越来越严重,然而目前在监管层面,涉及境外收单相关业务细则的规定仍属空白,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这种风险。

五、研究结论

(一)研究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民生银行信用卡业务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信用卡自动激活系统加大了该业务的金融风险;信用卡恶意透支现象严重;信用卡审批环节不过关;还款便利性不足;流失客户管理不到位;业务规模扩大,专业风险管理人才缺乏。

(二)事前的风险防范机制

1.倡导先进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理念和文化

银行经营管理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原则,在这三大原则中,最为重要的是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其他两大原则的基础。在银行所有业务中,信用卡业务是极其重要的一项,所以,安全性原则也是信用卡业务在推广开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项根本性原则。

2.建立全面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1)实施全面的信用卡信贷周期管理。

(2)严格把控准入客户质量。

(3)加强账户管理。

(4)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5)催收和核销。

3.完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信用卡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影响了信用卡业务的发展速度。欧美国家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经验和中国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表明,信息的不对称已经严重限制了信用卡业务的顺利开展。信息不对称在现实中,很大程度上威胁到民生银行的盈利能力,将是当前民生银行重点关注的问题。而要消除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银行内部建立起完善的信用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

任何风险管理工作的成功开展都离不开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的积极参与。民生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离不开一批具有充足风险管理经验、专业程度较高的风险管理人才的参与,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是风险管理有效进行的基本保障。在如何组成高素质队伍问题上,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可通过对中心现有职员开展定期的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其风险管理能力,或者聘请该行外部优秀的风险管理人才加入等方式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

(三)事中的保障服务机制

1.加强对特约商户的管理

对特约商户的管理可以从拓展新客户和日常管理两大环节着手。具体来说,在特约商户的拓展环节上,民生银行必须一方面注重特约商户的拓展工作,另一方面须注重特约商户风险控制能力。

2.加强账户管理

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应当吸取教训,对持卡人的信用卡消费记录进行持续跟进追踪,从而有效防范欺诈风险。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可以借助其强大的数据处理系统查找出持卡人的消费习惯和特征,从而能够敏捷地侦查到非正常交易行为。

(四)事后的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策略

1.加强催收和核销管理

在整个催收过程中,催收人员需综合考虑欠款人的心理特征,并在合适的时间内,根据客户的特点采取个性化的催收方法,尽量实行“一户一策”的原则,深入到每个细节。

第2篇

论文摘要:贸易融资是中小企业 发展 外贸业务的重要融资渠道,但是贸易融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外贸业务发展。当前, 金融 机构对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额度过低、操作手续繁杂;企业缺乏专业人员、社会信用评价机制不完善是我国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因此,完善信用评价和担保机制、提高专业人员素质、改革银行工作规范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难的工作重点。 

 

 

近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其对国民 经济 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据海关统计, 2007年我国中小企业进出口总额达到224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占当年进出口总额的15.78%,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外贸领域一支重要的力量。但由于中小企业起步晚,自有资金积累少,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贸易融资由于与实物贸易紧密关联,无疑在是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一条便捷渠道,但我国中小企业在贸易融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 

 

一、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1.外贸企业员工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中小企业多以内销业务起家,随着实力的增加和我国外贸政策的改变,逐步参与进出口业务。因此,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专业的外销人员和精通外贸知识的管理者。而世界贸易的开展内容和形式迅速扩展,贸易融资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从简单、传统的结算与融资的结合,发展到多种融资手段的复杂结合,这对企业的业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贸业务人员不仅要选择恰当的贸易术语,还要运用贸易融资来规避交易风险,并且灵活运用融资手段吸引住客户,建立长期的贸易关系。由于对银行进口贸易融资手段了解较少,在银行产品不断更新、新的贸易融资品种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大多数中小企业不能很好地结合本企业实际选择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业务产品。再加上企业和银行的沟通交流不够、信息不对称,从而使企业对各种贸易融资产品不能灵活的运用,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容易丧失商机,最终影响企业的发展。 

2.银行对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额度过低 

我国各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额度远远低于一般信贷额度,难以满足各外贸企业的融资需求。而且商业银行倾向于向信誉良好的大型国有企业融资,而不是向中小外贸企业进行融资。我国政策性银行则往往由于承担了资金用量大的外贸任务,无暇顾及中小企业。如

二、解决中小 企业 贸易融资难的对策 

 

1.我国应尽快完善信用评价和融资担保机制 

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一直致力于解决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不透明的问题。如:完善和修订《对外贸易企业信用评级标准及实施办法》;开展中小外贸企业信用评级活动;完善中小外贸企业信用数据库,面推行对外贸易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公开化等。目前,我国的社会信用评价机制有了很大 发展 ,使 金融 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额度有了一定核定依据,但总体说来我国信用评价机制尚有很大欠缺,不能满足社会各方面对企业信用信息的需求。因此,我国还需尽快完善信用评价机制和信息流通机制,以保障中小企业的融资和经营行为的顺利开展。 

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特点是时间紧、频率高、数量少、管理成本高、风险相对较高,为有效防范金融机构由此产生的信贷风险,我国还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把最终防范信贷风险的重点放在对第二还款来源的控制上。积极筹建融资担保体系可以从制度上为银行规避金融风险,也为中小企业取得融资创造必要的条件。 

2.提高企业业务人员的素质 

企业要对业务人员进行相关专业、 法律 等知识的培训,使每位业务人员深刻了解贸易融资的概念、特点及实质。对贸易融资业务能过顺利、熟练的操作。同时业务人员也要强化风险意识,在平时工作中,要注意 总结 经验教训,不断积累经验,尤其要熟练的掌握国际贸易知识和运输保险业务,密切注意国际市场动态,了解掌握商品的行情变化,培养对国际贸易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增强识别潜在风险的能力。企业要不断充实员工,吸取新鲜的血液,但要重视新员工的招聘和选拔,选择一批年富力强、充满活力的栋梁之材,依靠他们学习的先进知识和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为企业服务。 

3.银行要改革业务流程,开拓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范围 

银行在保证融资安全的前提下,针对中小企业的现状和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应该简化融资操作手续,减轻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负担,进而提高企业申请贸易融资的积极性。如民生银行实行授信项下核准制流程,在核定授信方案时明确授信使用条件和管理要求,单笔业务不再履行信贷审批程序,由贸易融资部进行技术审查并对授信条件核准后直接办理,减少二次审批、部门交叉审批,提高业务效率,方便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申请;民生银行还组建了全国或区域性单证中心,运用影像工作流等技术,将各分支机构的单证进行集中处理,实现标准化操作和专业化管理,提高审单质量和效率,这就为中小企业采用信用证项下的融资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持。 

银行也可根据客户的融资需求与业务流程的特点,在传统的国际结算业务基础上,根据对国际市场的分析,不断发展和开发新的贸易融资业务。例如,银行积极开展票据融资、结构性贸易融资、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各种融资产品组合。银行也应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量体裁衣,提供相应的配套衍生工具。目前,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很多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外贸企业的出口量大幅下降,还有很多中小企业的海外欠款急剧增加。这就更需要各银行能够根据贸易环境进行金融工具创新、拓展业务范围,以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强其交易收款安全性,帮助我国企业顺利度过这次金融危机。 

 

第3篇

关键词:操作风险;商业银行;收入模型

近年来,随着大量操作风险案件的曝光,人们对操作风险的关注与日俱增,对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也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由于难以全面搜集我国商业银行的损失数据,本文将采用自上而下模型中的收入模型进行操作风险的度量,对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工商银行的操作风险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加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对策和建议,不仅提升了中国工商银行操作风险防范能力,而且使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水平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一、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一)操作风险理论基础

1、操作风险的定义

巴塞尔新协议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不足或者运行不当,以及外部事件出现问题或者不够完善而发生直接或间接损失的一种风险。其中法律风险归属于操作风险,声誉风险与策略风险则不属于操作风险。

2、操作风险的特征

(1)大部分操作风险具有内生性、可控性和可降低性。操作风险具有很强的内生性,除自然灾害及政治、军事等外部冲击导致的一些不可预测的意外事件外,大部分的操作风险是内生性风险。但由于操作风险的风险因子很大比例上来自于银行的内部操作,在银行的可控范围之内,因而大部分的操作风险具有可控性。商业银行通过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这些内生性的操作风险水平,这就是操作风险的可降低性特征。

(2)操作风险的覆盖范围广。操作风险几乎覆盖了银行经营活动的所有方面。既包括发生频率高、潜在损失相对较低的日常业务流程上的名义风险,也包括发生频率低但潜在损失极大甚至危及银行存亡的大规模欺诈、自然灾害等。

(3)操作风险对应的收益是银行整体的收益。操作风险本身更多的是不连续的互相独立的事件,操作风险事件的发生是随机的,损失的大小也是随机的,但决不会带来随机的收入。操作风险发生的损失一般情况下与回报的产生没有直接关系,因而可以说是一种纯粹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承担操作风险的代价实际上是银行整体的收益。

(4)操作风险对新业务领域的冲击较大。操作风险的来源无处不在,比如内部控制、信息技术、人力资源、法律环境等。

(5)既定业务领域操作风险的发生时间具有周期性特征。对于银行既定的业务领域,操作风险的发生可以用所谓的“U状曲线”来描述。

(二)操作风险文献综述

樊欣、杨晓光(2004)用收入法分别对浦发行、深发行进行了资本计量,收入法中被解释变量为净利润,解释变量有真实GDP增长率、一年存贷利差、上证综指年平均值。同时用证券法分别对浦发行和深发行的操作风险做了计量。汪俊鹏(2007)在硕士论文中用收入法分别对浦发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了计量,选取净利润为目标变量,自变量选取了真实GDP增长率[(GDP-CPI)/GDP]、五年存贷利差、企业景气指数、上证综指收盘价,数据为2002年至2006年季度数据。魏一鸣(2008)在硕士论文中用基本指标法和收入法对浦发行的操作风险进行了计量,同时用这两种方法对民生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了计量、收入法中目标变量选取为净利润,自变量选为真实GDP增长率、一年存贷利差、小额贷款率、企业景气指数、上证综指一年内平均值。吴军海(2009)用收入法分别对浦发行、深发行、中行进行了资本计量,收入法中被解释变量为净利润,解释变量有真实GDP增长率、小额贷款率、一年存贷利差、上证综指年收盘价。

文献回顾可知,各学者的参数选取有较大的不同。而本文在度量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以前年度各学者研究理论中的创新与不足之后,由于一年内存贷款利率存在多次调整的情况,本文数据以一年整存整取存款(贷款)利率进行加权而得该年度综合存款(贷款)利率做数据分析。同时选用每日收盘时上证综指的年度平均值来反映一年内的总体证券指数情况,每日收盘时上证综指的年度平均值主要用炒股软件在各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处做250日移动平均线得出[MA(250)]。下文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从其财务报表入手,试图构建一个比较准确统一的基于收入法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参数体系。

二、收入模型的建立及实证分析

收入模型将企业的净利润作为目标变量,企业外部的风险因素作为解释变量,这些因素可以是行业因素、市场因素或是信用因素等。企业净利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这些因素解释,而余下的那些不能解释的部分将被作为该企业由于操作风险引起的收入波动。模型如下:

Y=c+b1x1+b2x2+b3x3+…+bixi+εt

其中Y是企业净利润,c代表模型的截距项,x1…xi代表风险因素,b1….bi代表风险因素的敏感程度,εt为参差项。从宏观角度来看,影响商业银行净利润的主要因素有:一是经济发展情况。由于商业银行的总体发展与真实GDP(GDP/CPI)成正相关,我们用实际GDP的增长率作为解释变量。二是一年期存贷款利差。利率的波动对银行收人有很大的影响,一年期存贷款利差作为银行盈利能力的主要解释变量,即一年期的定期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之差。用银行的存贷款利差作为解释变量。三是上证综合指数。随着证券业务近几年的不断扩展,商业银行利润受到证券市场整体状况的影响,因此用上证综合指数也作为解释变量。最终,综合考虑这三方面因素之后我们令x1=GDP,x2=Loan-Deposit,x3=Composite Index,为解释变量系数,收入模型又可以写成:

Y=c+b1GDP+b2(Loan-Deposit)+b3Composite Index

我们设σ2=净利润方差,ε2=操作风险方差,则由操作风险引起的利润波动为:

ε2=σ2(1-R2)

我们假设净利润的变化服从正态分布,则根据正态分布的特点,在以99.9%的置信水平下,操作风险应该为3.1倍因变量标准差,即OpRisk=3.1ε。

为了更好反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防范能力,为了使实证分析有代表性,我们以中国工商银行为研究样本,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工商银行年度报告,中国工商银行网站,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样本期间1998-2010年的数据。数据如下:

根据逐步回归法,运用SPSS13.0软件对中国工商银行数据进行了分析,在计算过程中逐步加入有显著性意义的变量,剔除无显著意义的变量,直到所建立的方程式中不再有可加入和可剔除的变量,得到其操作风险可估计如表2所示:

我们认为在收入模型中,不能被模型解释的方差被认为是由操作风险引起的。各模型的检验结果中,R2代表的是回归模型所能解释的因变量变异性的百分比,R2越接近于1,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越高。在模型中,如果R2=0.7815,说明78.15%的方差可以被模型解释,即操作风险在总方差中占据21.85%,从而估计中国工商银行的操作风险水平。在国际上,业界认为操作风险在总风险中所占的比例为10%-20%,因此,剔除模型本身的精确度,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国有银行所面临的操作风险形势比较严峻。

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将中国工商银行净利润总方差、R2、操作风险对应的方差,操作风险对应的标准差,以及99.9%置信水平下操作风险的估计值,根据ε2(操作风险对应的方差)=σ2(净利润的方差)(1-R2)可见,在99.9%的置信水平下,中国工商银行的操作风险估计值为811.1255亿元。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在选取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净利润的三种因素中,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波动是操作风险发生的主要因素,而银行存贷款利差和上证综合指数对银行净利润的影响不显著。由于银行存贷款利率没有放开,对银行的盈利空间有所限制,而且随着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存贷款盈利在利润中的比重也在逐年减少,也降低了其对银行利润的影响。同时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比较晚,在许多方面还不能摆脱政府行为,不能真实反映国民经济信息,还存在一些股权分置的状况等,使得股价的变动对银行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小。

第二,在模型的结果中可以看出,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以及股票市场的上证综合指数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管理时,要全面的考虑这三种风险因素,特别是对我国宏观经济动态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把握,降低操作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第三,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利用收入模型所计算出来的结果并不是很精确。主要是由于获得的数据比较少,样本空间相对比较小。而且在建立模型时并没有考虑时间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模型的准确性。除此之外,收入模型并没有按照业务部门进行分类,所以不能度量银行各部门或者操作领域所面临的操作风险,也就不能为操作风险的日常管理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关于完善我 国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几点建议:

首先,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同时有效地防范银行收入利润结构的非理性变化和大幅波动,在商业银行市场准入方面提出更严格的要求,而且还要规范证券市场的发展,有效地防止操作风险的发生。

其次,加强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宏观管理。从分析结果看,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金融的监管都可能会引起操作风险的发生,所以应从宏观上对操作风险进行调控与监管,对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意义重大。

再次,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将自身的操作风险特征和各种度量办法的要求结合起来,选择一个相对适宜的度量方法。比如针对各类业务的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的度量方法,在具备一定操作风险度量基础以后,再去选择自主开发度量模型,积极探索适合银行自身经营状况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同时为有效测定操作风险,国有商业银行需要更多地收集和积累大量的数据,为建立更适宜的操作风险度量模型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雪.中国工商银行操作风险实证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2、汪俊鹏.基于收入模型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

3、魏一鸣.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及实证分析―以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为例[D].南京理工大学,2008.

4、中国统计年鉴[Z].1998-2010.

第4篇

【关键词】 因子分析; 商业银行; 财务能力

一、样本数据和财务指标选择

本文选择了15家上市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的出发点在于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状况。指标的选取遵循了科学性和数据的易获得性,根据东方财富网和新浪财经中公布的2011年年报资料为样本数据,从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等方面的四个一级指标构建财务指标体系。选取了总资产收益率(X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X2)、净成本收入比(X3)、总资产增长率(X4)、净利润增长率(X5)、股东权益增长率(X6)、营业收入增长率(X7)、资本充足率(X8)、不良贷款率(X9)、总资产周转率(X10)10个指标。

二、中国商业银行财务评价的因子分析

(一)提取特征向量和特征值

由表1可以得出前四个变量的特征值分别为44.212、21.454、15.186、10.306,其累计方差的贡献率高达91.158,已经超过85%,同时特征根分别为4.421、2.145、1.519、1.031,都大于1,这就满足了因子分析法的条件。因此可以认为提取前四个因子可以对要分析的问题作出很好的解释。

(二)因子旋转及公因子的命名

由于个别变量在所提取的四个公共因子上的载荷没有明显差异,在此为了更合理明确地解释说明每个公共因子的涵义,对原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化的因子旋转,得到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2。假设F1、F2、F3、F4、分别为所提取的四个公共因子,在各因子上选择载荷大于0.5的指标,对各因子可以较好地解释。

通过分析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根据各个因子在财务指标上的载荷大小,将10个财务指标划分为四个公共因子,各公共因子的命名见表3。

(三)因子评分和排名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15家商业银行上市公司的财务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依据各因子得分、排名及综合排名,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从对单个因子的分析来看,成长能力排名第一的是民生银行,说明其成长能力最强,有很好的发展潜力。盈利能力排在首位的是深发展A,说明其盈利性较强,财务实力雄厚。偿债能力排在前两位的是南京银行和浦发银行,说明他们偿还债务的能力较强,风险系数较小。经营能力最强的是深发展A银行,说明其日常经营管理水平较高。

2.从各因子的综合排名可知,综合得分比较靠前的银行,其公因子F1的排名也比较靠前。由此证实公因子F1的累计方差贡献率最高,这说明公因子F1对商业银行的财务实力有很大影响。由于公因子F1表示的是成长能力因子,代表了企业的成长能力对于商业银行极为重要,所以对商业银行来说要积极开拓新市场,发展新业务、新客户,扩大理财产品的创新等,大力提高成长能力,应对金融行业巨大的竞争压力。

3.政策建议。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需进一步推进业务转型,积极拓展和创新业务路径,大力寻找和开发中间业务超常规发展的突破口,促进主营业务和收入盈利水平的稳步增长,提高资本充足率,保证商业银行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加强创新驱动有效性,持续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建立和维持优质的客户群体。优化体制机制,推进区域化改革,完善整体的运营体系,加强组合管理,提升基础管理效率水平和运营效能,推进各项业务的稳步发展,增强风险控制能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

【参考文献】

[1] 唐军.主成分分析法在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中的运用[J].金融经济,2009(12).

[2] 宋娜.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第5篇

17日早,我正装,乘地铁赶到八宝山。在老先生灵柩前,望着他老人家安详的面容,怯怯地握着他冰凉的手。对人生的感悟又一次得以升华。过去的一些往事也渐渐清晰地展现于眼前。

记得,我是他指导的最后一个硕士研究生。1988年入学时,我之所以在指导老师一栏毫不犹豫填下他的名字,不仅因为他的声望,而是,在本科所修的各门课程中,多数成绩很一般,唯有他所授的《资本主义国家财政金融》课程,我在全班考分第一,这曾给过我自信。

王教授的课有特点,逻辑性强,深入浅出。那时的学生对西方经济学还很陌生,研究生时,他给我们上专题课,一个上午的课,为了说明一个经济原理,他从一个简单数学公式开始,不断推导,满黑板都是公式。期间,多数学生有点茫然,最后,经他结合现实一描述,得出结论,大家又都豁然。从此,我对西方经济理论有了认识。

从师王教授,更多的收获来自于他的为人处事。在校时,我不算个好学生。记得我硕士毕业前,无心学问,硕士论文答辩第一次竟然没通过,原因是有抄袭痕迹,按理说,这太对不起指导老师。我等待他的严厉指责。但他似乎看出我的悔意,没有斥责,而是耐心指导我重新修改,这比骂更深深地触动了我。此事对我的一生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自那事后,诚实做人,决不做那种剽窃之内的事;同时,体会到批评在什么时候和对谁最有效。

毕业以后,为了生计,东奔西走,很多年没有看过导师,也没打过电话。工作稍稳定后,我才偶尔逢年过节去看他。他那么多学生,我又很平常,时隔多年,第一次看他,他还能认出我,并热情询问我的情况,真让人感动。他有着另一种“气场”,每次到他家,仿佛来到浮躁世界的一块净土,都能给我那颗经常躁动不安的心带来些许平静。这种“气场”大概来源于他那渊博学识和正真淡薄名利的境界。这么著名的教授,始终住在拥挤老式的小两居室住宅,后来年纪大了,爬不动楼,搬到曙光新村租住的一层小居室。家具简单显旧,但整洁干净。见面从不抱怨和羡慕什么,总是询问你家孩子怎样,工作如何。聊起时事,无事不晓,思路清晰,一点也不落伍。

第6篇

关键词:网上银行;小微金融;忠诚度

一、引言

自1996年中国银行将银行柜台业务延伸到Internet上,中国的银行经营模式,逐渐从实体发展到虚拟的网络。经过最近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各金融机构都相继建立了各自的网上银行,不仅为顾客提供转账,查询,理财等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还有利于提高顾客的银行整体满意度。据统计,小微企业总数占据了我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0% 以上,面对庞大的小微客户群体,在各大银行都在争相发展集团客户,傍大款的同时,外来投资银行瞄准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小微信贷业务就是通过大数法则把风险分散到千万个小客户身上,减少了系统性风险。现在各家大股份银行已经推出自己的专门针对小微顾客的贷款品种,如民生的“商贷通”。由服务营销理论可知,高水平的服务质量可以让服务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差异化优势以赢得市场。同时高水平的服务质量更加可以提高顾客满意度,而高的满意度将会带动顾客忠诚度的提升。据调查显示留住一个老顾客的成本远远低于开发一个新顾客的成本,且20%的忠诚客户能够带来80%的利润,所以研究网上银行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影响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如何提高网上银行顾客忠诚度的有效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试图通过对小微顾客网上银行顾客忠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来解决以上问题。分别讨论顾客满意度、服务质量的可靠性,响应性,能力,易用性,安全性产品组合等因素对小微顾客网上银行顾客忠诚度的影响,构建网上银行顾客忠诚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

二、模型构建与假设

(一)变量选择

服务质量定义,营销学者们认为服务质量的本质是顾客对服务的感知。美国学者组合PZB认为服务质量是顾客对产品或服务优越性的全面判断,包含顾客对组织提供的服务的期望与实际感知。Parasuraman,Zeithaml&Berry(1985)建了绩效与期望差距模型,PZB将服务质量定义为顾客感知的服务绩效与服务期望之间差距。提出了基于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主要包括10个测量维度:有形性生、可靠性、响应性、沟通性、信用性、安全性、胜任性、礼貌性、了解熟悉顾客和接近性。

(二)研究模型和研究假设的设定 从研究目的出发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1、可靠性对顾客忠诚有显著影响。

2、响应性对顾客忠诚有显著影响。

3、能力对顾客忠诚有显著影响。

4、易用性对顾客忠诚有显著影响。

三、实证分析

(一)问卷构成

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卷首语,目的是让读者知道调查目的,放心填写问卷,以增加问卷的填写率和可信度。

第二部分为网上银行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测评选项部分,其中从六个维度测量感知服务质量,从整体和另外两个指标来测评满意度,从态度和行为两个方面来测评顾客忠诚,共31个指标,采用Likert5点式量表进行打分,1表示完全不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

第三部分为顾客人口变量统计,统计顾客的基本信息,包括6个方面: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和使用时间。

(二)问卷发放与数据收集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设计时,广泛参考了银行内部员工意见并与专家商讨,问卷调查研究中的问卷指标设计和问题及选项设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选项加以修改,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充分反映本次调查的重点。本次问卷的发放客户全部来自于银行的小微客户,发放地点为临沂罗庄各个市场内的网上银行使用客户,商户来自于不同的商圈,基本保证了问卷结果的针对性与客观性。由于临沂内部市场较多,尤其在罗庄区,小企业遍地都是,对该地区的客户进行调差得出的结论有助于为电子银行的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四、研究结果

(一)问卷信度分析

本文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对各变量的不同指标分别进行信度分析,得出α信度系数结果如表1所示:

Cronbach系数在0.745到0.957之间,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各变量的信度系数值均在0.70以上,总量表的α系数达到0.961,这说明各变量和整体研究的内部稳定一致性都比较高,研究的样本数据是可靠的。

(二)问卷效度分析

针对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分析,本文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运用因子分析,得出各选项对研究变量的解释程度;同时测量样本的KMO值,进行巴特利球形显著性鉴定,分别计算忠诚度、满意度、可靠性、响应性、能力、易用性、安全性和产品组合的各个指标对相应研究变量的因子载荷量。从而检验调查问卷的各题项在结构设计上是否具有有效性。效度检验结果,如表2:

KMO值>0.50且巴特利球形鉴定显著性概率0.4就被认为是符合效度检验要求的,所提出的各指标对研究变量的解释程度>30%,那么研究变量具有有效性。由上表分析得出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本研究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研究项目的因子载荷量全部>0.6,符合效度检验要求,指标对研究变量的解释程度均>50%,指标设计合理。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研究中设计的各个指标都是有效的,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良好基础。

(三)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1、相关分析

Pearson相关系数在实际研究中被广泛采用,它用来衡量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大小。在此我们运用SPSSl7.0分析软件对8个研究变量之间做出相关性分析,输出的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如表3:

从以上输出结果可以发现本研究的6个自变量分别与顾客忠诚以及顾客满意之间都存在正的相关性。其中产品组合、可靠性、响应性与顾客满意度的相关关系比较显著。满意度、安全性、产品组合和安全性与顾客忠诚的相关关系较强。满意度与忠诚度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以上,说明相关性很强,满意度与忠诚度之间有很大的联系。

2、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是以定量分析的方法去研究一个变量与另一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程度的统计方法。通过前面的相关性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与网上银行顾客忠诚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的一些因素。假设这些因素与顾客忠诚度之间具有的相关关系是线性关系,建立多元回归模型:Y=b1+b2X0+b3X1+ +bnXn

运用SPSSl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各影响因素对顾客忠诚的回归分析,得出分析结果如表4:

通过t统计量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变量1和变量5还有变量7对忠诚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得到线性方程:忠诚度=1.045满意度+0.294安全性+0.333可靠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安全性和满意度与忠诚度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五、总结

本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简述了网上银行和小微顾客是以后银行的主要竞争领域,而两者的结合,则更需要引起银行的重视,所以研究小微顾客的网上银行忠诚度则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重点对影响网上银行小微顾客忠诚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研究假设并使用回归分析进行检验。研究结果简述如下:第一,在利用网上银行的小微客户中,主要是熟悉因特网环境的20~40岁左右的的年轻人,他们更关注网上银行的创新与应用,尤其是贷款客户,还款的方便性对银行的金融服务满意度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对顾客忠诚也有很大的影响。第二,影响网上银行顾客忠诚度的主要因素可靠性、响应性、能力、易用性、安全性、产品组合和满意度,他们都与忠诚度之间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其中产品组合、可靠性、响应性与顾客满意度的相关关系比较显著,而满意度、安全性和产品组合等因素与顾客忠诚的相关关系较强。而满意度与忠诚度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以上,说明相关性很强。在网上银行情况下,顾客满意度对再利用意图也有正的影响。

针对进入忠诚度线性模型的安全性银行应采取较强措施,如开通短信安全提醒。网上银行是通过开放型的网络输入个人信息、进行账户移转等业务,个人信息的泄漏和转账时的安全成为顾客担心的主要问题,这就需要银行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以确保网银交易的安全性。因此网银应建立客户风险提醒制度,提高客户风险意识。如可以在客户签约、使用网银的过程中给予风险提示,介绍安全知识;转账交易的短信通知;大额转账时,采用短信、客服代表确认,或者先行短信通知,延时15分钟到账等。针对网上服务质量的可靠性方面,银行应该大力投入资金发展更为稳定的电子银行系统,减少网银的故障率,为广大用户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在遇到故障的情况下人工服务及时便利,毕竟安全与信任才是影响客户忠诚的最大因素。

参考文献:

[1] 陆桂琴,张成翠.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客户满意度研究[J].金融纵横,2010,(2)25-27

[2] 谢智华,民生银行开创小微金融新境界[N].中国报道,2013-12

[3] 刘凤军,吴冠之,欧丹,任莹.银行个人理财服务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J].金融论坛,2008 (11)39-45

[4] 俞伟.网上银行服务质量与客户忠诚关系研究[D].硕士论文.江苏大学,2011

[5] 乔婧.基于小微金融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3-34

第7篇

关键词:中小银行;石嘴山;竞争力

一、我国中小银行竞争力探讨

(一)竞争力理论与概念

银行业在金融业四大支柱中居首位,其竞争力水平的高低关系到金融行业的竞争力高低。而中小银行以数量居多,对于银行业整体竞争力关系重大。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国际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中小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其他金融机构强有力的挑战,其地位出现了不断下降的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现代商业银行业也同样面临着优胜劣汰的局势。

(二)我国中小银行的现状与发展

1、中小银行现状的概述

以资产额为界定标准,中小银行是指国有银行以外的全国性或区域性的股份制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凭借其特有的生命力,逐步成为了我国银行业中最具有活了的群体之一,市场份额从2003年的165%扩大到2012年末的273%。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原型为城市信用社的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发展到了147家,总资产99845亿元,贷款余额43718亿元,存款余额72673亿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36%,不良贷款比例为077%,税后净利润108095亿元。截止2011年末,全国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83794亿元,贷款余额93078亿元,存款总额129525亿元,平均资本充足率1154%,平均不良贷款比例为06%。

从以上数据可以显示出近年来我国中小银行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稳步发展,已成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模较大的中小银行,提出积极探索的发展战略则至关重要。

2、中小银行面临的激烈市场竞争

自从加入WTO组织之后,外资银行借助其完善的客户经营管理系统及广泛的业务网点给我国的中小银行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但是但是由于外资商业银行在中国市场的资产管理、资金业务创新等方面收到较多的限制,使得我国中小银行面临的主要竞争对手转变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仅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信用度,同时还具有本土经营的独特优势:在拥有覆盖全国范围的经营和服务网店的同时还具有庞大的不同专业、不同年龄、具备知识背景的从业人员。此外,稳定客户群并完善本币和外币的结算系统,对整体社会经济命脉把握的较高熟悉度和深厚的人文背景也使得四大商业银行对中小银行的排挤变得更加激烈。

3、中小银行具备的资产质量优势

2012年末,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为07%,城市商业银行为081%,低于大型国有银行099%的不良贷款率水平。与此同时,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对中小银行的监管,要求中小银行提高资产质量的真实性,针对资产质量不真实的中小银行,监管部门可采取限制分红或者降低对其评级的措施。对于风险处置不彻底,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中小银行,监管部门可以要求其启动二次处置。监管部门对中小银行资产负债的有效管理,进一步优化了中小银行资产的质量,使之成为中小银行在金融市场竞争中的主要优势,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数量和质量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为宏观经济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我国中小银行竞争力分析

1、市场经营风险分析

中小银行无论是在地域性还是在资金实力方面都存在较多的局限性,存在主要金融业务的服务稳定性查、发展后劲不足及资产负债比率较高的弊端,这些问题是的中小银行暴露出较多的客观上的经营风险。此外盲目的进行机构和业务范围的扩大,过分的追求存贷款规模和采取其他的不合理的制度性措施更是加重了中小银行的经营风险,民生银行的发展现状就能很好的证明这一问题。

2、自身经营分析

制约我国中小银行自身经营水平的重要因素就在于人才问题。首先从招聘人才方面来讲,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通过高待遇和高薪酬的方式招聘人才。然而,这些被招聘人员其实并不具备相应的工作经营甚至不是真才实学,操作人员偏多和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的缺乏使得中小银行的整体劳动力水平偏低。其次是对人才的培训,普遍存在培训体系不完整,培训方式不规范的缺陷,这就使得相关的技能训练和知识补充落后于国有商业银行。最后是对人才的任用,也普遍存在套搬国有商业银行模式的现象,干部制度存在着不能进行公平、科学的员工工作能力的评定和审核状况。

二、银行竞争力实证研究――以石嘴山银行为例

(一)石嘴山银行发展情况

石嘴山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3月21日,是在原宁夏石嘴山市城市信用社基础上成立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银行总行设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下设14个管理部门,1家营业部,1家分行(银川),目前在石嘴山市两区一县设有10家支行、1个营业部,2008年8月在吴忠市发起设立了吴忠市滨河村镇银行。2010年4月银湖支行(银川),清河支行(银川)。

(二)石嘴山银行竞争力评价

1.石嘴山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现实竞争力指标全部是定量指标,潜在竞争力指标有一半是定性指标。考察中小银行的潜在竞争力本身涉及其软性的许多方面,而软性方面的考察有相当程度的主观性,在比较方面的指标时有失偏颇。将两类指标综合起来比较石嘴山银行的竞争力,可以发现石嘴山银行在这两类指标表现上的差异。

2.银行业务的拓展分析

(1)信贷产品创新方面。石嘴山银行在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及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小企业金融品牌,已支持7300余户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

(2)货币市场业务方面。石嘴山银行通过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以优化资产结构、融通短期资金为主,为满足对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扩大资金融通渠道。

(3)金融服务方面。为进一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石嘴山银行不断加快电子银行业务创新步伐,96555电话银行、短信银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等先后上线,使全系统电子化服务水平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质的提升,客户可享受更加人性化、理性化的现代化综合金融服务。同时,加快中间业务、理财业务的产品创新,相继推出了麒麟理财产品、麒麟银行卡、个人一本通通知存款等业务。

(三)石嘴山银行的实践与探索

石嘴山根据小微企业生命周期和融资需求特点,石嘴山银行设计了“小精灵”――小额贷款专家品牌,“小额、精准、灵活”地为小微企业提供高效金融服务,并持续对“小精灵”小微企业服务品牌的产品线及操作流程进行优化升级改造,重点加强了同质、同类客户群体融资需求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形成了三大类、24项小微信贷产品。针对农户春耕期,设计了“农资贷”,采用“银行+农资销售公司+零售商”三方合作方式,核定农资销售公司最高担保额度,向农资零售商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针对创业类企业和企业主,开发“创业贷”小额创业担保贷款;针对商协会客户,开发“商会通”会员联保贷款业务;针对小微企业主和个体经营户,开发“自助循环贷”等产品,按产品特色设计标准化业务系统模块,有效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董玉飞“我国中小银行竞争力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

第8篇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 金融学 人才培养

一、引言

近年来,广东金融行业蓬勃发展,并以产业集群、金融渗透等各种方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亮点。2016年上半年,广东金融业增速达23.0%,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7.9%,拉动GDP增长1.4个百分点。金融产业链条不断拉长,金融产品不断衍生,使得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活动日益复杂化,对金融学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挑战。与之相应,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也从过去的研究型精英式教育开始日趋大众化。这就要求地方性应用技术大学培养出能将理论与实践融一体处理各类金融问题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构建切实可行的金融专业人才体系,成为学界和社会所广泛关注的热门课题。

本文拟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从实际调研出发,通过对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调研材料分析,梳理金融学专业建设的需求问题,分析新时期应用技术大学金融学专业群人才培养的途径、模式和具体建设思路,最终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以充分发挥金融学各专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优势,发]专业群规模效应。

二、金融学专业群建设的社会需求分析

通过对与白云学院合作的各类银行、证券、保险、理财等金融机构及相关用人单位展开重点调研,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对本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评价及要求,认为现阶段金融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呈现出如下社会需求。

(一)职业能力市场化,课程体系设置要求与时俱进

近两年,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环境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与之相应的金融学专业也成为了近些年来高考生报考的热门领域。但白云学院课程内容多为金融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学术型论文的撰写等,对于金融学实验、实际操作能力等相关知识的设计严重不足。致使学生所学的金融专业知识与企业和市场的金融知识需求之间不能完全对接。在白云学院的专项调查过程中,部分用人企业和已经毕业的往届毕业生反映,现有的课程设置内容不是很科学、不能与时俱进,很多已经在市场上流行的知识需要企业对实习生进行再次培训,而部分所学课程内容与应用实践没有直接联系。迫切需要应用技术型大学紧扣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二)职业分工细化,学生要求更高的实践操作能力

近年来,金融理财观念开始深入人心,致使广东省金融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增大。国内外已有经验表明,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能力的金融学专业人才,才是金融行业发展的首要资源。但在传统的金融学专业培养模式下,学生对于金融学理论知识的掌握较为扎实、具有较多的研究分析能力,但实务操作能力往往较为缺乏。如在调研过程中,广东白云学院的战略合作伙伴广州白云民泰村镇银行、民生银行在招收实习生时,就明确表示希望能招到接受过银行信贷业务培训,能够尽快上岗开展业务,以便实习生在实习工作中尽快进入角色展开业务操作,降低企业新老衔接培训成本。再如与该学院长期合作的广东省上华贵金属有限公司、鑫本集团,对于实习生的要求也表现为要熟悉期货、现货等金融工具的实盘操作流程,能进行深度分析,并能为客户提供有用信息和快报。再如与该学院合作的中国平安集团,对于实习生在保险营销与实际调研方面的实践能力均有较高要求,要求学生能独立开展外调并形成完善的调研分析报告。

(三)职业环境综合化,学生素质要求进一步提升

金融行业具有涉及面广、知识体系复杂等特点,决定了该行业的从业者需要具备更为广泛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如既懂得各类金融工具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核算,又熟悉市场中各类型金融工具的实际操作与业务流程;既能够独立开展专用金融业务,又能进行金融核算系统的计算机编程;既熟悉银行柜面的对私、对公等基本业务,又能及时有效提供售各种理财服务等;既熟悉业务,又懂得沟通营销等。在调研过程中,如广州白云民泰村镇银行对于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商务礼仪和沟通能力要求非常高,但白云学院并没有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在如中国银行招收柜员对于金融学专业学生的金融英语能力要求较高,以便完成各项对外业务,但在校生的金融专业英语能力没有得到有效锻炼,难以满足中国银行的实习目标要求。未来一个时期,中国资本市场将进一步改革,特别在广东沿海地区,更是未来中国金融行业混业经营的改革前沿阵地,职业环境综合化和职业能力复合化,迫切需要人才培养全面化、综合化,才能有效应对未来多元化的金融业务需要。

三、金融学专业群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金融产业集群飞速发展的背后,是金融专业化人才需求量的空前增长和更加细化的分工。新形势下,金融行业的发展将需要各种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的金融专业人才。然而,只有少部分金融专业院校设计了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多数院校、特别是综合类院校的金融学专业依然以理论和金融精算为主、应用型金融人才为辅。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整体呈现出专业分工不够细化、培养人才模式单一、实践环节不够具体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职业群体分工不够细化,学生专业程度、细节培养不足。难以体现应用技术型大学培养学生的特色和目标。二是金融综合素质培养缺失。学生在外语、计算机、数学、法律、商务礼仪、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不足。三是课程群体系设置与行业需求之间存在错位,理论实践不能实现无缝对接。尽管课程设置中有《证券投资学》、《金融衍生工具》、《金融市场学》等基础课程,但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有重要作用的实践性教学课程开设相对缺失。学生对于证券实时行情分析与交易模拟、商业银行柜面业务、保险实务模拟等实务活动并不是特别熟悉。

四、新时期应用技术大学金融学专业群人才培养的方案设计

(一)明确应用型大学课程体系

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学生成才需求是应用技术大学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两大参考坐标。现阶段,应结合现阶段市场对于金融学专业对应岗位的要求,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设置,以能力为向导,以就业岗位要求为标准,建立体现不同培养目标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并适度引进市场热门的和企业急需的现代前沿金融学专业基基础课成,突出对现代新形势下热门知识的补充与培养。使学生既懂得金融理论基础满足高端岗位职业需求,又要掌握实操能力成为普惠金融的力行者。

(二)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实践人才

以市场为向导,以企I岗位为标准,整合利用学校已有的金融学专业建设基础,评估学校金融学专业建设的优势和劣势,开发、引进和利用企业实践条件,推动政产学研合作,已成为未来金融学专业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因此,积极推动学院与广州当地各类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投资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就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是实现应用型、创新型实践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并通过金融学专业导论、校内集中周实习、校内仿真综合训练、校外专业实习、金融专题调研、校外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真题真做等各种方式,完善实践型人才培养链条,打造新型实践人才。

(三)完善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以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展开互聘互用。学校可以通过积极引导各专业教师利用假期、课余时间,深入金融机构进修、实践等方式。同时在校内组建由金融机构实际工作者实际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并通过柔性合作等方式,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投资经理担任兼职教师、直接从事教学活动、参与课题开发和指导学生论文等,充实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1支适应校企联合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保证在岗学生95%以上配备有企业导师。

参考文献

[1]黄淑兰.地方本科高校构建复合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思考[J].学术问题研究,2016(1):71-76.

[2]王认真.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探讨[J].绥化学院学报,2013(8):61-64.

[3]闫怀艳,万佳.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4(18):59-60.

[4]李丹,高丽峰,宋永辉.校企联动下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