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级工程师论文

中级工程师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0 16:17: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级工程师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级工程师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质量管理;解决措施

在当今城市的建设中,市政建设是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如今的城市中各种市政工程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市政工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最为密切的,市政工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安全,这些工程在建造的过程中必然会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在施工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交通道路的拥挤,一些建筑垃圾等会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的不便和干扰。市政工程建设与居民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市政工程的实施必须要得到周围居民的认可,而市政工程的施工程序非常复杂,施工的项目也是相当的繁多,因此,施工的难度也是相当大的。由于目前我国的市政建设中的一些项目的参建单位比较多,许多家的施工单位进行交叉作业,因此,常常有违规的现象出现。此外,由于有些违规的操作,在建设完工的初期往往不容易被发现,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这些问题就会不断的暴露出来,因此,就必须进行修补,而修补施工的过程中,又给居民带来了不便,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如今的市政工程往往还会涉及到当地政府的政绩和当地的外部投资环境,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市政建设的安全性,因此我们要及时的发现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一些合理的解决措施。

一、我国目前市政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市政建设正在飞速的发展,在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问题,而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就现在的状况来看,有的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往往缺乏最为基本的质量控制的程序和质量控制的手段,有的施工单位甚至压根不具备最为基本的质量意识,往往只在乎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如今很少有施工单位是以抓好施工质量为目标的,施工单位在使用施工设备时,往往不按照行业的规定和实际的情况进行施工,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施工单位的现场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也缺乏必要的施工经验和处理现场事故的经验,从而造成了施工的组织不合理,和施工现场的混乱。

(1)市政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的一些施工单位在进行市政工程的施工时,往往忽视工程质量的管理,导致了目前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一味的去追求施工的工期,而忽视了施工的质量,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能够提前完工,而忽视了施工工程的质量,有些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工作人员的来源也不明确,因此,在施工的现场盲目的指挥,而忽视了质量的管理,由于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相关单位没有进行合理的沟通与协调,导致了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摩擦和矛盾。

(2)一些监督管理单位的质量管理上存在弊端

在目前的施工建设中我们往往要更加注重监督管理工作,在进行监督管理工作时,要求监督管理工作人员不仅仅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还要有很高的管理能力和扎实的专业技术水平。虽然目前的市政工程监督管理单位的数量不少,但是监督管理人员的素质确实参差不齐,而素质较高的监督管理人员还只占少数,在大多数的监督管理机构中,机构的内部管理也是不够规范和科学的,实施的惩罚力度也是不够的,常常会出现一些包庇的现象。

二、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要树立明确的施工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目标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不同的阶段就有不同的目标,只有一步一步的去实现每一步的目标,才能够实现最终的目标,因此,在树立目标时,要从以下的两个方面考虑:第一个是要求被管理的对象要按照预先树立的目标前进,第二个就是要控制好施工的管理活动,必须要符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树立了整个市政工程建设的目标之后,就要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项目的管理人员在制定质量管理计划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一些施工的质量问题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预防措施。

(二)要不断地加强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

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但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在市政工程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而对市政工程的质量起到决定性的因素就是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往往决定着施工建设的好坏。由于市政工程建设的施工人员的流动性较大,管理人员的管理具有随意性以及监管人员的态度不端正等一些因素都会对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市政工程监管部部门要制定出一套合理有效的监督措施,防止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影响施工的质量。

市政工程建设必须要按照预先预定的计划和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将施工中的实际情况和预先制定的计划之间来进行比较,从而不断地改进与创新,在两者的相比之下,选择出更加合理可靠的施工措施,在遇到问题时,要积极的将两者进行比较,及时的解决问题,并从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保证在下次施工时不再犯此类的错误。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实施有奖有罚的管理措施,对那些表现好的员工进行补贴,对在施工过程中有失误出现的员工要予以批评,从而里保证市政工程能够保质保量的完工。

在市政工程施工工序的管理中,对工程中工序质量的控制是质量管理中最为基本的内容,对工程的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及时的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市政工程质量的制约因素,从而进行解决,保证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从而来保证质量,工序质量的两大不稳定因素往往是影响市政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时,要严格的把握好工序的质量,要严格的对每道工序进行仔细的检查,使每道工序都能够在合理的控制下进行。

最后,在市政工程的实施中要做到以人为本的施工理念,要以保障百姓的人生安全和财产安全为首要目标,要严格要求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明确质量目标,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实行有奖有罚的管理制度,最终能够有效的对市政工程的施工项目进行质量管理,保证市政工程的质量。

结语:总而言之,市政工程是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而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也是市政工程施工项目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市政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政府的形象,因此,在市政工程的施工中,要牢牢的抓住市政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地对待,并且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方案来解决问题,从而来保证我国市政工程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只有这样才能够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保证人民的财产安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魏占民.浅谈市政工程质量管理[J].科技风,2008,(14).

[2]梅小林.做好市政工程监理工作的几点体会[J].科技资讯,2007,(20).

[3]徐华颖.市政工程建设管理要点与体系完善[J].中国西部科技,2009,(08).

第2篇

在对断层破碎带与隧道的关系进行研究前,首先应当对断层的基本类型加以明确,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关系,大体上可将断层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其一,正断层。此类断层主要是指沿着断层岩石面的倾斜方向下盘相对上升,上盘下对下降的断层。这类断层的形成主要与张拉力和重力有关,其断层面的倾角相对比较陡峭,断层线以平直居多;其二,逆断层。此类断层具体是指下盘相对下降,上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多数都是在地壳挤压作用下形成的,断层的两盘多数都处于闭合状态;其三,平移断层。此类断层则是指两盘沿着断层走向发生相对位移,断层面近乎于直立,倾角较陡,一般都是在地壳水平运动过程中,在受剪切力的作用下而形成的。

1.1断层破碎带

断层破碎带主要是因为断层两盘在相对滑动的过程中,使两侧的岩层遭受挤压作用而破碎,进而形成的长条状且方向一致的破碎带,它的宽度与岩石的性质、断层距离以及断层性质等因素有关。按照破碎带中岩石的破碎程度可将之分为角砾岩、断层泥、磨砾岩等几种类型。

1.2断层破碎带与隧道的关系

当隧道工程穿越断层地段时,隧道施工难度的大小一般取决于断层的性质、破碎带结构中岩石的破碎程度、含水性以及断层活动性等因素。当施工方法、机械设备等条件相差不大时,断层破碎带与隧道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施工难度和工期。通常情况下,当隧道的轴线无限接近于垂直构造的方向时,且断层规模较小、宽度不大、含水量较低时,施工难度较小;如果隧道的轴线与构造方向斜交或是平行时,隧道穿越破碎带的长度会随之增大,并且会伴随出现较为强大的侧压力,为了确保施工安全,此时必须对隧道支护体系进行加强,并及时进行封闭。

2.高原隧道工程穿越断层破碎带的施工技术

在高原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时常会遇到穿越断层破碎带的情况,为了确保隧道施工顺利进行,必须采取合理可行的施工技术,下面对此展开详细论述。

2.1施工方法

(1)超前地质预报。

在隧道开挖穿越断层破碎带时,常常会出现坍塌、突水等问题,为了保证施工安全、有序进行,应当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超前地质预报。该方法是确保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施工安全的有效途径之一。应当对穿越断层破碎带的隧道进行地质调查,并按照隧道已有的勘察资料和隧洞内开挖作业面的地质描述,借助相关工具,对作业面前方的地质情况进行推测,同时,在隧道开挖的过程中依据超前地质预报的实际情况进行随时补充,借此来了解即将穿越的破碎带的位置、宽度等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措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加固圈。

这里所指的加固圈就是利用超前小导管+水泥浆液在隧道拱部120度范围内的四周形成强度与厚度足够的加固拱,借此来提高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正台阶法。

这是隧道穿越破碎带时较为常用的一种开挖方法,在开挖过程中,要遵循短进尺、强支护的开挖原则,上下台阶的高度差应当合理,并采取左右交错的方式进行开挖。同时,要控制好两个台阶之间的纵向距离,这样有助于极早落底。此外,开挖之后,要尽可能减少围岩在外界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及时进行初期支护。

(4)初期支护。

常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对隧道掌子面进行初喷封闭,随后采用工字钢制作钢拱架,并在纵向上用钢筋进行连接。

2.2施工技术要点

(1)导管布设。

在施工中,确保小导管的布设位置与角度符合设计要求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同时,可采取钻孔打入法对小导管进行施工。

(2)浆液施工。

对于岩体破碎程度较为严重、裂隙较为发育、空隙较大的围岩而言,采用超前预注浆的方法进行施工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预防浆液大量流失、控制注浆液是关键环节,也是确保加固圈安全、稳定、可靠的有效途径。

①注浆参数的合理确定。

在工程没有特殊要求的前提下,小导管施工的水泥浆液水灰比可以确定为0.8-1.0左右,水玻璃的浓度为30-35左右,两者混合后的体积比为1:0.3-1:0.8,注浆压力最小不得低于0.5MPa,最大不得超过10MPa。

②注浆准备。

在正式注浆前,应当先对注浆管路进行认真检查,借此来确保管路通畅、机械性能良好。当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完毕之后,应进行现场注浆试验,从而确定最佳的注浆参数,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施工。

③注浆要点。

采用液压双液注浆泵将预先配制好的浆液注入到小导管当中,注浆可以采取两次间歇的方式进行。第一次注浆时,应当适当减少水灰比,并增加水玻璃的掺入量,注浆压力应当控制在0.5-1.2MPa这一区间范围内,并在钻孔内有浆液流出时停止注浆,随后间隔3-5h左右,进行二次注浆。在第二次注浆时,应当将注浆压力提高在1.5-10MPa,并在浆液注入量低于20L/10min时,停止注浆。

2.3监控量测

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的施工中,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必须进行监控量测,可将监控的重点放在对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上。对隧道开挖作业面的观测应当在每次开挖完成后进行,当地质情况变化较小时,可每天观测1次;初期支护至少每天观测1次;水平收敛与拱顶下沉的量测可以采用相同的频率,当拱顶的下沉量相对较大时,除了要加强对拱顶下沉的量测之外,还应当对拱腰和基底进行量测。

2.4施工注意事项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应当对如下事项加以注意:其一,在钻孔前,应当对孔位进行精确测定,并对每个测好的孔位进行编号。在钻孔时,为防止孔斜等情况的发生,可以采用测斜仪,并对小导管的打入方向进行严格控制,同时,做好各个钻孔的记录。若是发现某个孔的误差超过设计或是规范标准规定的限值时,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如果终孔之后,仍然超限则应当采取注浆封孔的措施,并在其达到一定强度之后,在原位上重新钻孔。其二,注浆时若是发现较大的空洞,应当先注入一定量的水泥浆液,或是混凝土,然后再进行注浆。

3.结论

第3篇

1.1未按规范流程实施操作

机电工程实施环节,一些施工项目均具有着明晰的操作流程及规范。施工环节并未因循所规定的内容运作,一定引发运输及检测等环节的不良事件的出现。比方说,于机电工程运作环节不但需考虑设备吊装,还应保证其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即便于施工环节显现相应问题,亦可以有效应对。安装设备吊装环节因循配电设备、冷水机组、冰箱及电组等运作,一定将检修机电设备的一些问题引发出来。由此可见,机电工程施工操作不按照规范的流程来实施,自当显现相应问题,增大了检修及调换设备的难度。所以,随意运作机电工程操作,会引发较为严重的机电项目施工质量上的问题。

1.2工程使用材料存在质量问题

机电工程实施环节,最为重要的因素包含设备及施工材料质量。一部分规模不大的小企业贪图眼前,借助一些施工举措,节约施工材料,不重视施工设备导致设备及材料潜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也使得机电工程于运作环节效果不佳,实质上对本身也没有产生预期好的成效。

1.3设备符合施工要求

机电工程严格要求着对配套设备,着眼当前,市场中匮乏机电设备型号的界定准则,有着较多的类别,这就给采购人员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采购设备的过程当中,显现出施工规定和设备型号并不吻合的情况,加大了施工难度。所以,施工机构要谨慎进行采购设备活动,最大限度的择取组合式或者整套性质的设备,并非不考虑长远的重视单一局部的准则,工程的安全及进程直接受到设备好坏影响。

2针对机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对策

2.1改进施工方法与操作工艺

机电工程施工环节,一定预先策划操作工艺及施工策略,所以要重视科学设计。策划操作工艺及施工策略,一定参看项目的实际形式和施工主体本身的能力,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借助资源规定区域运作项目示意图,将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变为现实。具体策划中,应当注意严格的遵守施工规章制度,因循流程具体实施;严控不利于机电项目施工质量的因素,确保质量;此外,将反馈问题机制强化,秉持迅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准则;最后严格监管项目施工质量,在摇篮中扼杀潜在的问题元素。

2.2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安全

试图确保机电项目实施质量,第一步需着眼于采购工程元素。采购项目材料这一过程潜在着很多显现比较容易的不良因素,施工主体需要洞悉并探究施工图纸、使用技术等,只有细致的研究才能做好物资采购,取保原则性问题不出现。采购者实施采购要重视材料质量,一些时候要检测材料样本,进而从根本上将特别低劣的材料制止。唯有与安全区域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才可以保障机电项目施工质量,使其良性循环发展。此外,采购材料的工作者一定要在洞悉市场材料性能及价格发展趋势基础上,保证具有时效性的购进项目要依托的材料,同时确保质量及价位均非常合理。

2.3确保设备和器具的质量安全

第4篇

关键词:桥梁工程;桩基;施工技术;设计

Abstract: on the bridge engineering project,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pile foundation technology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bridge engineering. This article discussed how to strengthen the bridge pile foundati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bridge engineering;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桩基是支撑整个桥梁的基础,基础做不好,将会严重的影响到桥梁施工的全部工序,而且对桥梁的承载力也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

一、管理制度的控制措施坚持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制度,认真审查施工图纸,熟悉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图纸施工。在每项工序开工前,该工序的主管工程师负责对各工艺环节的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所有操作人员心中有数。每道工序均严格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自检合格后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认,隐蔽工程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放能施工。坚持三级测量复核制,认真保护各测量桩点,尤其是施工中可能损毁的重要桩点。施工测量放线要反复校核,确保中线、水平及结构物尺寸位置正确。严格实施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发生质量事故后严格按事故处理程序如实报告。对于重点工序的施工,质检工程师应全过程旁站监督,随时处理施工中遇到的质量问题,保证施工处于受控状态。对项目的管理资料、施工准备资料、现场施工原始记录等,应及时收集、整理,保证施工过程的可追溯性,为工程竣工交验提供保证,也为企业的技术总结、科技进步和工程投标积累资料。

(一)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机构项目经理为第一负责人,组建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项目部总工程师和技术质量部担任部长,组成人员包括质检工程师、试验工程师、工区主任、工区主任工程师、工区质检员等。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应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进行质量管理,从资源投入和过程控制上切实保证工程质量。(二)设立专职质检人员在技术质量部设置专职质检工程师,并在工区工班设兼职质检员,质检人员严格监督施工作业。在项目部质量管理领导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目标责任管理,从管理和技术措施上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三)加强自检组织管理严格执行自检制度,每道工序完成后,工班、工区首先自检,合格后报质检工程师检查,合格后上报监理工程师进行质量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尤其是对于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应严格按隐检程序进行。

二、准确计算桩基承载力桩基承载力的计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桩基的质量,也影响到桥梁施工和使用的安全。在桥梁设计中,对桩基承载力的计算是桥梁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桥梁的桩基施工而言,更是至关重要。对承载力的计算可以根据我国颁布的《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中给出的明确规定:支承在基岩上或嵌入基岩内的钻(挖)桩,其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Р],就按公式:[Р]=C1Apfrk+μ2ihifrKi+1/2ζsμiqik进行计算。但是在实际的施工情况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公式中的各种因素的实际影响力和受影响力,并不是固定的,可能会在一定的情况下有多种变化,比如嵌岩桩的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Р],其决定情况就不仅仅是桩底岩石的强度和深度,在实际施工中,影响因素还有许多。此外对公式的运用也不能过于盲目,在实际的桩基施工中,要考虑桥梁桩基的长度和土层侧阻力所占比例的情况,以及桩基主要表现为端承桩而不是摩擦桩的特征,才能按照公式进行计算。

三、正确区分桩基类型由于施工地貌的差异,桥梁的桩基类型各有差别。因此,为了保证桥梁施工安全和日后使用的安全,必须对桥梁的桩基类型进行实地的测算。这就要注意在区分端承桩和摩擦桩等类型桩基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对端承桩和摩擦桩的正确区分,首先要以桩基是否嵌岩来区分,如果是人工挖孔嵌岩桩,在阻力发挥时,是端阻力在先,而土层侧阻力发挥在后,那根据阻力发生的先后顺序,在承载力的发生上,主要是端阻力发挥作用,这样就属于端承桩。反之,由于桩侧阻力先于端阻力发生的,就是明显的摩擦型桩基。但是,由于施工情况的复杂,各种因素都可能会对桩基阻力的发挥产生影响,比如桩基与上覆土层的状况以及所嵌入的基岩实际情况和桩底沉渣厚度等因素,比如桩顶和桩底因为各种情况会发生沉降,而沉降的产生可能和其他因素发生反应,从而产生侧阻力。因此对端承桩和摩擦桩的区分必须要综合考虑各种情况,而不能只考虑是否嵌岩来区分。

四、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

(一)混凝土灌注施工技术控制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防止混凝土拌和物从漏斗溢出或从漏斗处掉入孔底,使泥浆内含有水泥而变稠凝固,致使测深不准。同时应设专人注意观察导管内混凝土下降和井孔水位上升,及时测量复核孔内混凝土面高度及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做好详细的混凝土施工灌注记录,正确指挥导管的提升和拆除。灌注混凝土要连续有序地进行,尽可能缩短拆除导管的时间,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时,徐徐地灌注,防止在导管内造成高压空气囊,使混凝土灌不下去或压漏导管。导管提升时,要保持位置居中,根据导管埋置深度确定导管提升高度,提升后导管埋深不得小于2.0m且不得大于6m。在灌注将近结束时,导管内混凝土柱高度相对减少,导管内混凝土压力降低,而导管外井孔的泥浆稠度增加,比重增大。若出现混凝土顶升困难,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物,使灌注工作顺利进行。为确保桩顶混凝土质量,混凝土灌注至桩顶设计标高以上1.0m。在灌注时,每根桩应制作不小于2组(6块)的混凝土试件。高出地面及桩顶以下的井口整体式刚性护筒,在灌注混凝土后立即拔出。混凝土灌注时间不得长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时间,否则应掺入缓凝剂。

(二)防塌孔施工技术控制护筒的埋设深度要穿透淤泥质软土层,为防塌孔,必须做好护筒底部密封工作。现场钻孔操作人员,应仔细检测泥浆比重及粘度(尤其是含砂率),不同地层必须按要求进行相应调整。安放钢筋笼时,需对准钻孔中心竖直插入,控制钢筋笼的安装垂直度,严禁触及孔壁。紧密衔接各道工序,尽量缩短工序间隔。钢筋笼定位后,在6h内浇注混凝土,防止坍孔。若发现溶洞,应探明溶洞的大小、规模及溶洞内填充物情况,对溶洞进行处理后方可继续钻进。

(三)钢筋笼安装施工技术控制在安装钢筋笼时,应采用两点起吊。第一吊点设在骨架的下部,第二吊点设在骨架长度的中点到上三分之一点之间。并采取措施对起吊点予以加强,保证钢筋笼在起吊时不发生变形。对准孔径吊放钢筋笼入孔,保持垂直、轻放、慢放入孔。入孔后应徐徐下放,不可左右旋转,严禁摆动碰撞孔壁。若遇阻碍应立即停止下放,查明原因进行处理。严禁高提猛落或强制下放。第一节骨架放到最后一节加劲筋位置时,穿进工字钢,将钢筋骨架临时支撑在孔口工字钢上,再起吊第二节骨架与第一节骨架连接,连接采用挤压套筒连接。连接时上、下主筋位置对正,保持钢筋笼上下轴线一致:先连接一个方向的两根接头,然后稍提起,以使上下节钢筋笼在自重作用下垂直,再连接其它所有的接头,接头位置必须按50%接头数量。接头的搭接长度应按设计要求,而且绑扎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错开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头焊好后,骨架吊高,抽出支撑工字钢后,下放骨架。如此循环,使骨架下至设计标高。骨架最上端的定位,必须由测定的孔口标高来计算定位筋的长度,为防止钢筋笼掉笼或在灌注过程中浮笼,钢筋笼的定位采用螺纹钢筋悬挂在钢护筒上。钢筋笼中心与桩的设计中心位置对正,反复核对无误后再焊接定位于钢护筒上,完成钢筋笼的安装。钻孔桩钢筋骨架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验收规范的要求。

(四)桩身质量检测钻孔桩正式开工前应先进行试桩,验证钻孔桩设计承载力,优化钻孔桩设计长度,选择合适的成孔工艺和压浆工艺,指导全线施工,确保桥梁钻孔桩的施工质量。钻孔桩除进行静载试桩外,还要按如下要求进行桩身质量检测:

1、所有钻孔桩身混凝土质量均应作无损低应变动测检测;

2、地质条件较差、桩长超过50m的钻孔桩,还需进行超声波检测;

3、每根钻孔桩混凝土强度试件不宜少于一组;

4、对质量有问题的桩,钻取桩身混凝土鉴定检验;

第5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措施

一、我国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现状

土木工程施工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点管理对象,它的管理内容是整个项目管理的核心,对土木工程总体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管理都发挥了积极的效用和影响。我国目前的土木工程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在进行施工管理操作过程中合理利用新时期土木工程建设管理新兴理念,有效推动项目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彻底加强对施工过程的严密调控和管制。根据土木工程施工的特有属性,我们应当发现最应该强调的项目管理工作就是确保项目施工质量,并且实现施工成本和施工进度管理的科学性和时代性,以保证企业可以顺利完成土木施工工程,持续提高企业的民用建筑经济利润。然而,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目前国内许多与土木工程有关的企业和单位在施工管理方面都存在漏洞,例如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决策和行政指令执行力度比较弱,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管理重视成不够等等。很多建筑施工企业调配和管制系统也不够完善,单纯的依靠主观猜想和经验累积,缺少重要的理论依据,这种管理方式不适合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和需求,仅仅是终结性的做出判定却没有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计算,因此,这种施工管理方法,最终一定会被社会所遗弃。

二、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土木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问题

安全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首要原则。任何工程的施工都要把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所以这里首先谈论的是土木工程管理中的现场安全管理问题。其中,重点是场地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现场人员行为的安全管理等。

2.2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问题

质量,是工程项目的生命,是施工企业的形象代表,工程质量好,施工企业在行业内的声誉就会高,相反,一旦工程出现任何问题,那么该施工企业就无法在业界立足了,所以施工企业要加强项目质量的管理。

2.3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

土木工程的规模一般都很大,因此参与施工的施工主体很多,每个施工单位采用的施工方法以及所具备的硬件设施都有很大不同,在存在交叉作业的施工中各单位无法达成一致,再加工相关责任落实不明,导致各单位在施工中各自为战,合作氛围很差,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往往独断专行,不通过与各单位之间的有效沟通而自行决定,也导致了各施工单位之间即便沟通也往往无法生效。

2.4施工相关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如今土木工程的监管员工所具备的状况大多数素质较低,忽略有关施工管理,大部分人觉得施工进程的管制就是监理工作的范畴,对于工程勘测、计划、探究等方面的阅历缺乏,并不注重这些层面的问题,很多监制员工在工作方面具有应付的形式。现实状况中有些土木工程存在质量缺陷大多数是因为监制不恰当导致的。想要确保土木工程企业的进步需求,使在土木工程施工工作的员工逐渐变多,施工员工的文凭、年纪以及能力水平等具有较大差别性,大多数是因为施工员工的素质较低造成的,这样就导致了在管理方面具有很大的难题。

三、改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一些措施

3.1加强施工设备与现场人员的安全管理

施工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土木工程涉及范围广,有很多分部工程,因此现场所需要采用的设备和设施也非常多,对它们管理好,防止出现意外,可以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要经常检查施工的器械,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使机械的各项性能完好。而且要选择质量好的器械和设备,并不断地研究,优化机器、设备的内部结构。例如脚手架的安全问题,脚手架是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最常用到的,所选用的脚手架一定要使用正规、标准的产品,在材料工要选择优质材料制成的脚手架。而杆件的选择方面,要对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考察后才选定。一些施工工具需要配备专有的安全保险装置,就一定要采用这些安全设置。

对现场人员的安全管理。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所有入场的人员都要戴工安全帽,在施工过程中如有需要采取安全措施,一定要做好安全准备,如使用安全、移动方便的安全带等,切勿贪图方便或者是呈个人英雄主义,而忽略了安全措施的使用。另外,施工人员还要有责任感,对机械、设备的使用要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如上文提到的混凝土搅拌机在搅拌时不能开盖,开盖时停止搅拌。在机械用完后,要拔掉插头,有序放好,不要随意堆放,阻塞交通,埋下安全隐患。

3.2强化施工管理相关人员的素质

施工员工的涵养与工程的质量是紧密相关的,为确保工程的质量,需要强化训练和管理施工员工,工程质量的重点取决于提升施工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升施工员工训练的合理性,就应当依据各个等级来拟定出有效、科学的训练标准、安排。特别是企业自身需要强化对于施工员工实行素质训练,依据企业的状况、施工员工的理念标准与技术标准,使其工作能力、安全工作等方面实行训练,与此同时还要进行绩效管理,分清奖罚策略,根据工作者的工作质量、效率实行判定,依据各种指标,实行奖罚,进而激励施工者工作的自主性、积极性,持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3.3关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是树立施工企业品牌和形象的基础,也是推进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必须从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狠下功夫,切实做好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加大对工程施工人员、现场施工材料的管理,注重安全教育、责任心意识的培养和提高,从而为改善工程施工质量水平奠定基础。一方面从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建设上,严格执行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和规定,层层落实工作职责,营造“质量、责任”管理氛围;二是注重施工队伍的素质教育和培训,切实从改进和提高工程质量上来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并以落实责任制上来增强施工人员的主人翁精神;三是明确施工质量奖惩制度,树立工程质量风险意识,尤其是对施工材料的采购和检查,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同时,对于施工材料的计划的编制和管理上,要注重贴近施工实际需要,做好采购、进场、检验、复检、仓管、领用各环节的有效管理。

3.4加强土木工程过程管理

根据土木工程项目规模大、施工任务繁琐的特点,对其采用全面管理的方式难以做到面面俱到,而过程管理是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较为经济的、有效的管理方式,即是将项目的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目标,并对施工的每一个过程进行质量、造价、进度等方面的管理,比较项目实际进展情况与阶段性目标之间的差距,并通过分析和采取纠偏措施使阶段性目标得以实现,通过各个阶段目标的实现,从而达到项目整体目标实现的目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土木工程管理与土木工程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要形成一个好的建筑所必须具备的。我们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地提高土木工程管理水平,以此保证土木工程施工质量,降低施工工程成本,提高施工进度,为相关的建筑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吉鹏.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

第6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建设;工程勘察;工程地质;岩土结构特性;地质参数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P2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0-014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0.071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能够为岩土工程建设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并能够帮助工程建设方制定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案与措施,避免不良地质条件对岩土工程施工及未来的使用造成不利的影响,因而是岩土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先行环节。基于此,加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研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前所存在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1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开展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工程地质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成果的有效应用,并结合现代化勘察设备与手段,针对岩土工程项目的建设区域岩土结构特性、相关地质参数等进行采集和分析,科学地对区域内岩土结构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进行预测,一方面指导岩土工程建设方案的制定与施工技术的合理选用;另一方面为各类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预防提供必要的数据资料支持,是岩土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岩土工程勘察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综合性,其所应用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涉及地质、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门类,且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也在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当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主要包括原位测试、取样、钻探以及室内试验等内容。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有很多,一般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地质条件、测绘资料等合理进行选取。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所获得的勘察数据与资料,能够有效地提高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而有效地提高岩土工程施工的质量,避免不合理施工所带来的质量隐患、安全隐患、成本浪费,提高对地质灾害预防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我国岩土工程勘察中现存的主要技术问题

2.1 岩土分类、描述缺乏准确性

由于自然界中岩土生成与发展变化的特点不同,因而所形成的岩土类型也各不相同,对不同特征的岩土进行准确的分类与描述,对于岩土工程勘察而言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我国相关规定中对于岩土分类描述也提出了一定的规范性要求,但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仍存在着岩土分类、描述资料缺乏准确性,勘察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而失准或错误的分类与描述很可能会对岩土工程建设方案的制定与相关技术的选用造成负面的影响,进而导致工程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的出现。

2.2 勘察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虽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当前许多岩土工程项目开展初期,由于对岩土工程勘察及相关数据资料收集工作缺乏有效的重视,勘察部门及工作人员对于勘察工作的目标并不明确,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许多工作内容的开展缺乏必要充分的材料依据,导致勘察工作开展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并且许多分析由于材料数据不足,导致分析结果准确性与可靠性不高,严重影响着岩土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尤其对于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条件勘察分析不到位,更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严重的危害与损失。

2.3 野外勘察工作安排存在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大多在野外进行,并且可能会涉及各类不同的复杂环境条件,这也都可能会对勘察工作造成影响,需要在勘察工作开展前期做好准备工作,并能够在出现情况变化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变化与调整,这也增加了工作安排的难度与复杂性。在实际的野外勘察过程中,仍然存在由于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临时应对能力不足导致的工作安排缺乏合理性的问题,加之一系列客观条件的限制,也导致了勘察工作整体的开展效率不高,许多勘察技术手段在实际应用中会受到条件制约而无法有效发挥作用,使得勘察数据资料等真实性与可靠性受到影响,而部分单位或个人出于解决成本或个人利益考虑,可能会对野外勘察工作中的部分环节进行人为简化,如减少取样数量,这就更加影响了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2.4 勘察技术方法选用缺乏合理性

由于现代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手段与方法较多,各种技术手段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势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其适用范围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条件与工程建设的实际要求,合理地进行勘察技术与方法的选用,从而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性。然而现阶段我国许多岩土工程项目的勘察工作中,仍存在着不合理运用勘察技术方法的问题,如为节约成本盲目选取经济性好但与工程实际不适合的勘查技术,为求方便一味采用便携式设备进行勘察,盲目根据经验进行技术手段选取而忽略实际地质条件,这些都会导致勘察结果数据准确性的降低。此外,由于对勘察设备装置等缺乏有效的养护,使用勘察设备装置时不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岩土取样后不及时送往实验室进行试验,对于各类测量仪器不按照标准进行校对,这些也都会影响到勘察结果的可靠性,并可能造成勘察设备装置的损坏,也无法发挥出其对于岩土工程建设的积极指导作用。

2.5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缺乏规范性

勘察报告作为勘察工作的总结性材料,保证其书写的规范性也是十分重要的。而在实际的岩土工程项目中,书写不规范的勘察结果报告依然十分常见,在报告的内容中,编制人员由于对工程状况缺乏详细的了解,而且未能明确岩土分析的重难点,导致忽视了对于设计与施工的建议及相关问题分析,并且严重缺乏分析数据的综合能力,未能将勘察和设计紧密结合在一起,导致勘察结果报告中出现许多漏洞。

3 造成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

3.1 对相关规定理解片面、不到位

我国目前在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控制方面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如《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在规定中明确给出了相关勘察费用收取和业务承揽的具体要求,以实现对市场的规范性管理。然而由于许多项目的建设方与施工方,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和施工进度,对于相关规定中的要求理解十分片面、不到位,不仅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投入的时间和资源不足,并且急于获得勘察最终报告,而勘察单位未获得更多的利益与发展空间,不得不投客户所好,使得勘察工作工期被一再挤压,而为获得客户资源又存在着不合理降价的行为,使得实际工作资金十分紧张,这些也就导致了一系列勘察技术问题的出现,影响着勘察工作的有效开展。

3.2 勘察工作队伍专业性不足

部分勘察单位在工作队伍建设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十分不到位,并且没有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使得一些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达不到实际的工作需求,现场勘察作业过程中出现不规范操作,加之责任意识淡薄,不能够很好地约束自身行为,工作中应付了事,得过且过,对于勘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无法有效应对和解决,甚至放任一系列地质安全隐患不管,这些都会导致勘察质量的降低。此外,由于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缺乏,也使得勘察队伍整体的专业水平较低,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制约着勘察技术水平的发展。

3.3 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

部分勘察单位由于观念守旧,发展模式更新缓慢,在管理制度的建设方面也十分滞后,缺乏管理制度的有效约束,也无法实现勘察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内部工作人员态度散漫、工作不积极,缺乏自我提升与自我完善的意识,现有管理制度的执行落实不够严格,许多管理措施无法落实到位,为勘察工作中各类技术问题的产生埋下隐患。

4 提高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质量的有效策略

4.1 着力提高岩土取样及原位测试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岩土取样和原位测试是岩土工程勘探结果的重要数据来源,也成为解决岩土工程勘探技术问题的重点。首先,测试数据是分析评价的基础,为分析评价提供了基本的参数依据,岩土工程设计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决定于计算模式和计算参数,计算参数比计算模式更重要;其次,岩土工程测试有较大难度,在钻探取样、样品制备过程中,总会有一定程度的扰动和受力环境差异,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岩土体是非均质体,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测试结果应具有代表性。

4.2 加强勘察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

勘察工作队伍是执行勘察工作的主体,因此,勘察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直接关系着勘察工作的质量,要想有效地提高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应该着力加强勘察队伍的建设。首先,应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对勘察队伍现有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尤其针对一些拥有多年工作经验,但整体知识结构较为陈旧,对现代化勘察设备与技术掌握运用能力不足的老技术人员,应采取长效的专项训练,帮助他们优化知识结构,提升现代勘察技术水平与工作能力;其次,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一方面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考核与评定,以准确把握其能力素质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激励手段的共同运用,使工作人员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提升,以此来实现勘察队伍整体素质与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4.3 加强现代工程物探技术的合理应用

近年来,工程物探专业利用如电磁波理论、弹性波理论等发展出了很多新的工程物探方法,并开发出了与物探方法配合使用的具备数据采集,处理软、硬件功能于一身的物探设备,它具有采样密度大、速度快、成本低廉、信息量大等优点。这些物探方法以及设备的应用对于岩土工程勘探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与传统的钻探方法相比,工程物探技术对场地、地形条件的要求较低,花费的时间、费用也较少,且具有良好的勘探精度。针对一些较为复杂的岩土工程技术难题,可以采用多种工程物探手段和钻探综合使用的方法,起到互相补充、互相验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贾男.关于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相关问题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5,(4).

[2] 吴远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中问题和处理措施探析

第7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问题分析;解决方法

1、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1)界面划分问题。主要有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的界面划分,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判定,以及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界面等。2)地质形态问题。主要有不明地下物体空洞及其分布形态,埋藏位置和埋藏深度的确定。3)岩土参数问题。主要是那些难于取到原状岩土样和难于进行室内、外试验的岩土层,如粗颗粒土、残积土和风化岩等。其岩土设计参数(承载力、变形指标等难于确定)。4)综合能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勘察技术人员缺乏对勘察各专业的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的能力,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去伪存真,补充印证,归纳总结的能力,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常造成勘察的目的性不明确,所提供的资料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5)枝术素质问题。主要是勘察技术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问题,勘察各专业缺乏内部沟通,技术交流,对各自技术服务的对象和技术发展状况不了解,导致碰到重大项目和复杂工程时束手无策,不知应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去解决所碰到的技术问题。

2、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十几年来,工程物探专业根据弹性波理论,电磁波理论和电学原理发展了许多新的工程物探方法,并相应发展了一大批集适时采集处理,软硬件功能于一体的工程物探探测设备,它具有采样密度大,速度快,成木低,信息量大等特点。可以利用工程物探连续加密测点的办法来获得连续的地质界面,从而有效的解决传统钻探乎段以点带面划分地质界面时常带来的漏判,划分不准确等缺点;并且可以利用综合工程物探方法有效地解决传统勘察手段难以解决的诸多岩土工程问题,如地下不明物体,洞穴,软弱结构面,滑动面,断层,破碎带等在地下的分布特征,形态,埋藏深度,位置。并且可以提供许多工程建设所需的岩土动力参数和设计地震动参数。相对传统的钻探方法,工程物探技术使用时受场地,地形条件的限制较少;具有节省时间,节省费用,勘探精度高等特点。但是,各种工程物探方法的有效性决定于它对探测对象的适用性,物性条件的适用性越强,解决问题的可靠的性越大。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某此复杂的岩土工程技术难题,必须采用多种工程物探手段和钻探联合使用的方法,起到互相补充,互相验证的作用。合理地选择,运用工程物探技术与传统勘探手段相结合,无疑是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3、工程实例

某小区占地面积较大,拟建物主要为多层(3-6层)住宅和(2-3层)别墅,及少部分公共建筑(商场、学校、卫生院、地下室、农贸市场、邮电局、储蓄所、会所、俱乐部等)。业主按使用功能把本项目划分为A至G等七个区,山体北部为A至C区,山休南部为D至G区,场地中部为居住小区的标志性建筑柱廊和生活桥。

此次工程位于庄陵地貌,地形复杂,山体陡峭,基岩埋藏浅,许多地方直接,并且跨越的地层单元多,既有山前冲洪积物、坡积物、冲积物、淤积物,又有新近场地平整时回填的人工堆积物,其中大部分场地表面分布有厚达十来米(含有直径可达1至2米的巨大块状石头)的人工填土,地层和岩性分布复杂。基岩主要为花岗岩,局部有断层分布,岩石的裂隙较发育,伴有花岗斑岩岩脉、石英正长斑岩岩脉、辉绿岩岩脉穿插其间,垂直山脊走向仅400米宽度内就分布有14条岩脉。各种岩石、岩脉风化程度不一,有的岩脉风化后,其土质松软形成了复杂的岩土组合。其勘察的难度大,为了查明场地的岩土层分布和地质构造特征,合理地制定勘察方案和选择合理的勘察方式,首先在收集当地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然后根据地质测绘成果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编制勘察纲要。再针对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条件及工程特点,选用以钻探、物探为主结合坑探、槽探、洛阳铲、静力触探等多种勘探方法进行勘察工作。本工程共布置勘探点1007个,对场地岩上体进行了一系列的室内外试验和测试工作,野外测试工作主要有浅层载荷板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面波测试、剪切波速测试、抽水试验、室内试验,除了常规的岩土试验项目外,还进行了三轴剪切试验、击实试验、渗透试验、水质分析等,具体的勘察工作是:1)根据山地地层相对简单,但钻机搬运困难等因素,将物探、井探、槽探手段应用于难于进行钻探的山顶、陡坡等位置,并考虑到井探和槽探的勘探深度有限,因此将物探、井探、槽探等结合起来使用,既达到了勘察目的又节约了勘察成本。2)各种勘察手段相互进行对比验证,如通过大量物探与钻探、坑探、井探等的对比试验,取得场地各岩土层的对比参数,提高了物探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把室内岩土试验和野外标准贯入试验结果与静载荷板试验成果进行分析、对比,建立它们与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指标之间的关系等。3)根据初步勘察成果判定,本工程有大量的拟建物基础,将选择花岗岩残积土作为其持力层,由于场地内花岗岩残积土穿插有大量不同岩性的岩脉,并且其风化程度不同,造成岩土软硬不一,根据经验,采用常规土工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成果,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往往偏低,为了能准确地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本次勘察共进行了6台载荷板试验,以获取不同花岗岩残积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模量。其所获得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比采用常规方法提供的提高了约1.5倍(180kpa提高到289kpa).变形模量提高了3倍(5mpa提高到15.3mpa)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4)由于建筑需要,场地平整形成了大量的人工边坡,有的削坡高度达50多米,填方边坡高度达15米。本次勘察对场地内是否存在不良地质作用和潜在不良地质作用进行了大量的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防治措施。对有关边坡的安全和稳定性问题作了专题研究,通过计算分析了边坡的稳定性条件,提供了各种边坡的支护方案和支护设计、施工所需的有关岩土参数,对施工、检测、监测工作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5)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着重对地基与基础方案,地基与基础设计参数进行了细致和深入的分析、探讨。根据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结合上部结构荷载分布特征和成桩可能性及基础持力层的工程性质、埋藏深度等。

第8篇

关键词:外墙保温工程质量空鼓脱落

1、前言

外墙保温是实施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又分为外墙内保温,外墙夹心保温,外墙外保温等三种,其中又以外墙外保温更具有优越性。一般的砖墙起不到很好的保温作用,而外墙内保温尽管比一般砖墙的保温效果好,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而外墙外保温技术,它从新的装饰材料上解决了内保温带来的问题。外墙外保温的优越性是十分明显的;它能避免建筑热桥,避免墙面冬季结露;可以保护主体结构,减少温度应力,增加结构寿命;比内保温增多建筑使用面积;在既有房屋节能改造时不致干扰原有住户生活;使建筑物更为美观,等等。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居住建筑以砖混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主,结构厚重,热容量大,在采用外墙外保温的条件下,建筑热稳定性良好,因而房屋冬暖夏凉,居住舒适,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

2、影响外墙内外保温工程质量的因素

外墙内保温设计的问题外墙内保温就是外墙的内侧使用苯板、保温砂浆等保温材料,从而使建筑达到保温节能作用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方便,对建筑外墙垂直度要求不高,施工进度快等优点。近年来,在工程上也经常被采用。但其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结构冷(热)桥的存在使局部温差过大导致产生结露现象,从而产生雨水的浸渍或冻融极易造成保温隔热墙面发霉。

2.1、施工因素:(1)浆体保温层施工影响因素:基层墙体处理不当,如粘土砖墙未提前淋水湿润直接涂抹时,或未清理表面油污等附着物时,一次涂抹面积过大或速度太快未压实而致局部空鼓;现场造成浆体保温材料级配不合理影响粘接强度,形成施工时局部空鼓或破坏等潜在缺陷;涂抹方法错误易造成局部空鼓发生;违反操作规程施工造成局部空鼓。(2)粘接EPS施工因素:点粘方式时,粘接面积小于30%又无锚钉固定时,形成潜在空鼓松动隐患;条粘方式时,粘接胶浆沟槽部分尺寸太小而弥死,满粘或保温板拼缝用胶浆粘死,形成排水、排气不畅及胀缩应力造成内压剥离性空鼓;钉粘结合方式时,粘接胶浆过稀粘接后马上安装锚钉压力太大,使保温板“变形开胶”假粘合,锚钉与墙形成无效连接,形成潜在破坏可能;人为因素影响:施工时不负责地采用对某些板不认真涂胶的"花粘"现象;低温或雨雪天气无防护措施强行施工,使粘接层浸水或受冻,而改变性能形成隐患

2.2、基层结构因素:(1)沉降不均匀破坏。在较长、较大建筑物结构伸缩缝附近,造成保温层空鼓或局部脱落。(2)框架结构砌体变形。框架结构外墙在砼梁柱和砌体接缝处、易发生因砌体变形而造成的保温层破坏。(3)脚手架洞口等未砌实,形成保温层局部基层不牢而破坏。(4)外墙装饰构件固定不牢、移位,形成推拉作用,致使保温层局部空鼓、裂纹后长期渗水,出现空鼓或局部脱落。

2.3、保温构造层因素:(1)保温板保温层。找平砂浆与主体墙空鼓,特别是长时间渗水,容易发生持续性空鼓扩大,使保温层连带空鼓或局部破坏;保温板表面荷载过大,极易直接剥离保温层造成脱落;对负风压抵抗措施采用不合理,如在沿海地区或高层建筑外墙采用非钉粘结合的不合理的粘贴方式,极易形成某些保温板块被风压破坏而空鼓、脱落;建筑装饰造型构造由于和周围构造形成较大的应力结构而发生裂纹、空鼓、长期渗水、冻胀等,久之形成空鼓或脱落。(2)浆体材料保温层。墙体界面处理不当,除黏土砖墙外,其他墙体均应用界面砂浆处理后再涂抹浆体保温材料,否则易造成保温层直接空鼓或界面处理材质失效,形成界面层与主体墙空鼓,连带形成保温层空鼓;保温层无有效约束而致荷载破坏,保温层表面荷载较大的,应对保温层进行有效约束,分散荷载承受;浆体保温材料和保温板形成复合保温层界面处理不合理,保温板表面不用界面砂浆处理,也易造成保温层局部空鼓。

2.4、保温材料性能因素:(1)保温板材:保温板密度太低,生产时掺入大量再生回收料或粉化严重,使保温板和主体墙形成“假粘”或自身“粉身碎骨”而局部空鼓、脱落;保温板自身应力太大,加之不合理粘贴方式或胀缩等因素,形成负风压造成局部空鼓或保温板损坏。(2)保温浆料:保温材料质量不合格,极易发生粘接不良或日久失效造成空鼓;胶粉料存放时间过长或受潮初凝使其失效,使用时造成粘接强度降低。

2.5、配套产品因素:(1)保温板粘接胶浆等配套产品:粘接胶浆和锚钉直接影响保温层的粘接牢固程度,也是当前产生外保温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粘接胶浆种类混杂,无法满足粘接EPS可靠性要求;胶浆级配不合理造成综合性能下降;锚钉选用不合理造成潜在空鼓,移位或脱落。(2)浆体保温材料配套产品:浆体保温层贴砖或与保温板复合时,钢网和主体墙连接产品选择不当形成无效连接。根据不同墙体应使用专用尼龙钢钉等具有可靠连接效果的配套产品。

2.6、其他影响因素:(1)保温层施工后,后期门窗、空调、落水管等其他工种的施工安装造成人为破坏。(2)应涂密封胶处未密封,保温层长期渗水浸润受冻。(3)其他装修施工时的人为撞击等。

3、外墙外保温技术的理论计算

本工程设计上外墙材料采用的比较普遍是粘土多孔砖和加气混凝土砌块,这两种材料的导热系数分别为0.58W/m.K(厚度240mm)和0.17-0.20W/m.K (厚度240mm,自然状态)。本章以粘土多孔砖为例,保温材料采用挤塑式聚苯乙烯保温板,对板式建筑外墙的保温厚度进行计算,以求得出外墙保温层的厚度。

3.1、计算依据

依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及《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01。

3.2、墙体构造及热工计算参数的取值

内侧水泥砂浆: 导热系数λ1=0.93 W/m.K 厚度20mm

粘土多孔砖墙: 导热系数λ2=0.58 W/m.K 厚度240mm

外侧保温材料:

挤塑式聚苯乙烯保温材料 λ3=0.059×1.1=0.065 W/m.K 厚度25mm

抗裂砂浆: 导热系数λ1=0.93 W/m.K 厚度5mm

3.3、热工计算

内侧水泥砂浆20mm +粘土多孔砖墙240 mm+挤塑式聚苯乙烯保温材料25mm+抗裂砂浆5mm

公式Kp=1/(Ri+∑RP+Re)

=1/(0.11+0.02/0.93+0.24/0.58+0.025/0.065+0.005/0.93

+0.05)

=1/(0.11+0.022+0.414+0.385+0.005+0.05)=1.014

3.4结论

在240mm粘土多孔砖墙做20mm聚氨酯保温材料及15mm挤塑式聚苯乙烯保温材料外墙外保温,传热系数为1.014 W/(m2.K),小于温州地区体型系数〈0.4时的外墙传热系数限值1.5 W/(m2.K),满足建筑墙体节能的要求,如果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效果将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