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现实技术论文

现实技术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0 16:17: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现实技术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现实技术论文

第1篇

虚拟现实技术主体采用计算机系统,借助三维交互式模式开创虚拟环境,并完成对实际事物的虚拟分析以及规划。虚拟现实技术主要借助高科技手段,可将现实场景变化成为客观层面上的虚拟环境,进而为人们呈现出可听、可触、视觉感强的良好效果。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环境之下,广大用户可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同虚拟空间的良性互动,并给人们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虚拟现实技术类别多样,例如计算机图形技术、密码处理、多媒体系统技术、人体工程以及机器人技术等。通过实践应用不难看出,虚拟现实技术体现出了构想性强、具有良好的沉浸感、强大的交互性等特征,这恰恰拓宽了虚拟现实技术手段的应用范畴,在计算机通信领域发挥了明显的优势。构想性主要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手段,可令抽象事物变得更加具体化,同时该技术手段还可令人产生沉浸于其中的良好感觉,使广大用户可利用计算机系统交互工具同虚拟世界完成交互。而虚拟现实技术具备的强大交互性以及全息性体现在,利用计算机鼠标键盘等外设装备,可与虚拟世界完成实时快速的沟通与交互。

2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通信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边防部队计算机通信实践中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可全面提升部队信息化工作效率,使工作人员整体技术水平不断增强,更新以往滞后的管理工作模式与日常办公手段,符合目前计算机通信应用的现实需要,可保证边防部队计算机通信应用的整体安全。引入虚拟现实技术至计算机通信领域,还可进一步完善计算机通信体制,预防计算机通信形成更大的漏洞、提升边防部队计算机系统服务器的综合应用率,节省硬件设施的成本投入、缩减系统能耗成本。通过将各类计算机通信系统的整合处理使之在单独服务器之中进行运行,还可全面提升计算机通信整体安全工作水平。

3计算机通信中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3.1硬件组成

采用Vmware虚拟机通过桥接模式进行连接,该处理方式之下,便要求用户通过手工操作配置虚拟系统IP地址并设定子网掩码。同时,还要令其同宿主系统同处在相同的网段之中,方能完成两者间的通信应用。另外,倘若该虚拟系统处在局域网之中单独的主机系统内,则用户便可通过手工方式进行网络通讯协议的配置,进而可通过局域网网关或是路由器完成网络登录访问。另外,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还要拥有属于自身的硬盘、光驱以及网卡等必要硬件设施,完成计算机通信信息资源的实时全面共享。还可对其完成分区操作、进行格式化处理。采用的传输模式应是全双工或者半双工,工作温度则要控制在零摄氏度至四十摄氏度、支持网管,对网络地址进行科学的规划,唯有如此方能保证网络系统的顺畅有序运行,全面提升通信系统自动化工作水平。

3.2VPN确保通信系统安全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阶段中,采用量子秘钥模式的VPN技术,可确保计算机通信应用的可靠安全,提升网络信息传输效率。倘若在计算机通信阶段中引发泄露现象,则此泄露出来的信息也仅仅是量子信息各个分块之中的一个单元,并不会对整体量子秘钥的可靠安全形成较大程度的影响。同时,针对窃听人的相关信息也并非全面的,可能有所增加或缩减,为此窃听人获取数据资源欠缺准确性。这样一来可全面预防秘钥窃听现象,确保VPN网络信息的完整与安全。另外,该系统模式还体现了抗攻击性特征,可全面提升分配秘钥的处理效率,通过相空间重构方式,并借助混沌系统以确保量子秘钥的可靠安全,提升虚拟现实技术的综合安全性。

3.3完成目标定位、进行虚拟化平台管理

计算机通信中需要借助GIS虚拟现实技术,将GPS设施用作移动终端进行导航与定位,发挥数字地图处理功能,以完成动态的电子图件传输,令人们可借助系统全面明确现场具体状况。该过程之中需要首先将项目图件、信息导入至系统内,变化为图形与相应的GIS格式,透过自动化处理以及手工方法掌握GPS有关位置信息,并利用网络系统设施传播,以细致全面的记录边防现场管理状况。计算机通信应用过程中采取虚拟现实技术完成有序管控,并借助语音应答、多媒体系统、数据库系统以及镜像功能取代人工作业,使边防部队计算机通信系统之中的人资管理职能有效的划分出来。借助计算机系统的更强大的存储功能可存储海量信息,并设定统一模式,透过远程监控系统召开视频会议、进行远距离的查哨,借助微波通信完成自动化的报警处理,并透过具备抵御干扰影响以及辐射作用的高清晰视频快速传递边防现场具体图像信息,完成快速的数据收集以及视频传输,透过虚拟现实技术使得工作路程更加优化,以加快整体工作业务的处理进度。

4结语

第2篇

1.1体育教学训练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授课教学中的应用多限于理论方面的探讨,但在某些高等院校的训练中有了一些尝试.比如:尚晓军虚拟现实技术在高等学校“射击”训练、赵克宁虚拟技术辅助篮球教育、朱晓兰虚拟现实技术的体育场景虚拟系统、李峰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乒乓球系统等等.但教学训练研究多处于视听感知阶段的研究,学生沉浸不够,缺乏深沉次的交流与互动,模具的构建单一.

1.2制作体育教学课件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根据体育教学课件自身的需求构建全面的虚拟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创建的环境中学习训练.但需要把体育课程上所有的知识都创编到虚拟的环境中,是需要有海量的工作要做的,所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相应的文件嵌入到体育课件中,配合使用,是目前这个阶段制作体育教学课件行之有效的措施.

1.3网络远程教育

诸多高校校园网建成,且通过“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连在了一起,这是实现虚拟现实技术联网的基础.在学校体育网页的基础上拓展了虚拟现实技术的课件以及成立数据库,使其可以覆盖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每个方面,包括授课体育教师的个人资料、校内体育竞赛群体活动开展简介、体育专项课开课时网上的选课、体育锻炼的知识内容和方法、校内外竞赛情况、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以及国内外实时体育信息等等,促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及可以更好地宣传和实施“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使网页充分地发挥了信息传播和教育的作用.

2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展望

2.1可以避免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活动过程.身体练习的过程是会痛苦的、难受的、是要体会“极点”的,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的.如今学生体质健康逐年下降,别说高难度、高危险的体育技术技能的教学,就连简单的中长跑也慢慢将要在学校体育中消失.传统的体操课、田径课(铅球、跨栏等)很难再体育课中看见.教师、学生畏手畏脚,其严重影响了传统体育技能的传承,体育文化的继承.然而在虚拟现实的场景中,脱离了真实的危险器械、场地等因素,又能还原其真实的感受,教与学将都在一种安全模式下经行,体育教师和学生将能放心的体会高难的、高危险的技术动作.

2.2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

虽说近年来学校引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机,诸多大中型体育场(馆)落成,解决了学校体育中体育场馆缺乏的一些问题.然而诸多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维修落后,不能完全对外开放,不能充分发挥它的功效.何况还有一部分体育场(馆)不足的区域,教学条件有限的学校.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场景的功能可以弥补一些场(馆)不足造成的影响.

2.3可以虚拟人物形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学生对某个体育项目感兴趣,很多时候是因为喜欢某个体育明星.虚拟现实能从强大的数据库中提取某个明星的数据虚拟出明星的场景,由虚拟的明星去教学,去陪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彻底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

第3篇

    光电显示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

    姓名:娄展卿 学号: 院系:新闻传播院

    摘要:光电显示技术的简介。分析中国光电显示市场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介绍光电显示技术的类型及其主流产品。介绍一些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未成熟技术。

    关键字:光电显示;显像管技术;液晶显示技术;等离子显示技术; 发展现状;前景。

    一 光电显示技术简介:光电显示技术是多学科的交叉综合技术,主要有:

    1、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是传统的光电信息显示器件,它显示质量优良,制作和驱动比较简单,有很好的性能价格比,但同时它也有一些严重的缺点,如有电压高、软x-射线、体积大、笨重、可靠性不高等。

    2、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lc)。液晶是一种介于固体于液态之间的有机化合物,兼有液体的流动性与固体的光学性质,即现在的液晶显示器lcd。

    3、等离子体显示(plasma display panel-pdp)。等离子体显示是利用气体放电发光进行显示的平面显示板,可以看成是有大量小型日光灯排列构成的。等离子体显示技术成为近年来人们看好的未来大屏幕平板显示的主流。

第4篇

导线截面与输电线路表面的电场是呈反比例关系,故而将大截面导线应用到输电线路中会产生较高的市场效益。而且,运用大截面导线的输电线路,其产生的无线干扰和噪音污染也会大幅度下降。在架设大截面导线的时候,应力承受上强度更大,也会增加一次性资金的投入,但是其使用年限要远远高于一般截面导线,可以保证输电线路长期正常运行,因此,在输电线路中运用大截面导线前景可观。

2当下输电线路大截面导线张力架施工技术

2.1紧线施工技术流程

紧线施工是导线放线工程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在对直线塔进行紧线施工时关键是要掌握好时机,当张力放线完成之后必须及时利用收紧设备进行紧线操作。同时,当导线张力完成导、地线展放之后,需要进一步调节导、地线弧垂,直到与设计要求符合。

2.2预紧线操作

在紧线操作之前,必须将散落在不同放线区段的剩余导、地线抽回。为便于后续紧线施工的进行,在计算导、地线弧垂比的时候其结果要大于标准值10%左右。预紧线操作的施工流程和注意事项需要考虑放线区段的不同情况。如果是属于同一放线区段,在对几个耐张段进行跨越的过程中,应注意其区段内的全部耐张段要同时实行预紧线操作。而如果是属于整个放线区段,耐张度要依据标准值进行弧垂测量,导、地线的预紧线的操作要在牵引场或者张力场进行。

2.3紧线原则

如果是耐张段两侧需要紧线,那么第一步是在其一侧进行耐张塔软挂,然后在另一侧对耐张塔进行紧线操作,且把耐张段作为单位执行紧线操作。如果紧线线段不在同一个耐张段,那么就要对每个耐张段进行分段紧线。通常情况下,相同紧线段力的不同耐张段可以进行同时紧线,也可以按照先耐张段距离先远后近的顺序进行紧线操作。紧线与反向临锚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紧线的操作过程中需要重视反向临锚的设置,具体表现有以下四点(具体如图1所示):(1)紧线尽可能地与直线夹接近,同时要对反向临锚的卡线器进行固定;(2)为了保证直线悬垂串一直保持竖直的状态,可以通过调整在反向临锚中钢丝绳的张力;(3)在临锚工具的选择上要根据承受所有紧线张力程度,其中就有过轮临锚和反导线本线临锚,选择反向临锚需要承受25%紧线张力;(4)在锚线的设置上与杆塔施工设计要求吻合,通常情况下锚线角度的规定值是不能超过20°。

2.4导线升空

导线的升空操作必须在本紧线段紧线未完之前,并且是将直线当作牵张场地。导线升空操作通常情况下是在操作档上完成。在导线升空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能因为本紧线段紧线导致前段紧线断弧垂、同相内的子导线之间的弧垂差以及相间弧垂差产生改变。

2.5耐张塔紧线

耐张塔紧线主要有两种,即地面耐张塔和中间耐张塔,其分类依据就是导线在锚线中的位置。其中中间耐张塔紧线就是在放线施工段内的两端牵张场边的耐张塔已经挂线,然后在施工段的中间进行耐张塔的紧线操作。在对中间耐张塔紧线之前,可以利用常用锚线工具将耐张组装串和导线连接,然后在两边锚线卡线器的区域内进行断线。

2.6附件安装

在大截面导线的施工技术中附件安装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直接影响了大截面导线施工的工程质量。针对附件安装施工技术应当注意在进行导体连接的过程需要在机械强度够强且是低电阻,导体连接处不能有尖角的存在。在接头制作的过程中,只要电缆主体包含内屏蔽层的,那么压接管导体的接头内屏蔽层就需要进行恢复,以此将连接管内连接头内屏蔽层连通,同时需要空出一些电缆内半导体屏蔽。当对直线塔进行附件安装的施工中,需要处理好落滑车以及安装线夹的安装施工;在附件安装中使用落滑车的时候应使用钢绳将其落下。

3大截面导线张力架施工注意事项

有一些事项对大截面导线张力架施工质量有直接影响,在施工时必须重点注意这些事项,避免出现施工技术问题,从而导致工程质量不过关。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六点:(1)大截面导线的每一项施工都需要精密的计算,所以在对施工工具进行选择时需要保证其高精确度的同时,涉及到的任何工序都必须进行施工计算;(2)在明确各级绳牵张力的时候应结合计算每个防线段牵张力的值,以此来明确控制档位置和各级绳与可控制点之间的间距;(3)如果在输电线路中使用的大截面导线是1000/80,其外径就是43mm。当处于施工阶段的时候,在张力机的选择上要注意其轮槽的宽度和间距,禁止出现导线和网套连接器产生摩擦的问题;(4)在进行施工方案设计的时候,应对各个工具的规格进行明确的显示,便于提高选择施工机具的效率性和准确性,进而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设备的保障;(5)为了保证大截面导线施工的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大转角放线滑车采取预防偏移的措施并需要专业人员的监督;(6)对大截面导线采取适当的防磨损技术,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环节之一,借此可以进一步增加输电线路的使用时间。

4结语

第5篇

纤维艺术作为生活中的一分子,具备了坚硬、柔软、鲜艳、暗淡、宁静、活力、平直、曲折的一些不同的质感、色泽感、形态乃至肌理感等。纤维艺术在和现代人们的生存条件共处时,在符合相应的物质使用功能以及艺术审美装饰功能以外,在内容上更为丰富,风格方面更加别致,可以展现出人与环境的和谐气氛,可以体现出视觉美与触觉美的力量,还可以激发出人们对大自然浓厚的深情,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当前人们使用硬质材料所造成的生硬与冷漠,再次让人们感受到人间的真情,通过总结获得以下特点:

(一)审美特点

现代纤维艺术通过其自身独有的材料质地以及富有个性的表现特征,形成了其他艺术所无法具有的审美特点。这样的审美特点也就是通过纤维艺术的材质、色泽、形态、机理等因素在空间构成的完善性,透过视觉表达,通过人的审美标准来完成。

1.材料美

物体外形是通过其基本特点结合而成,先要取决于运用材料的差别,其次为表现形式的差别。纤维艺术的材料大多是通过动植物纤维材料、人造纤维以及实物材料所构成。所有材料都具备了各自的物理属性,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变成各自的心理感应,材质之间的物理特性的差别通过艺术家的处理后可以发生不同的美感体现,金属材质形成的空间环境让人感受到纯净感;木石材质为人们提供质朴的亲近感;织物为人们打造温馨随和感;人造纤维由于具备了弹性光亮之美,不仅可以具有柔韧的共性美,还具有不同质感的个性美。材料自然属性的不同,令艺术家在创作中变为视觉方面美的心理感应,透过适当的艺术表现,为材料的审美价值赋予特殊的意义,进而引发了及其丰富的心理效应。

2.形态美

形态美是由于物体形态在外表上给人以和谐的视觉体会。形态包含了外部形态和内部形态,外部形态指的是空间特点,通常泛指形态的外表,也就是人们所观察到的外部状态。内部形态体现出形态里各部分相互间界限的形态,也就是结构形态。外部形态和内部形态属于局部和总体、背景和前景的关系,两者相互衬托,其之间的张力在相互作用里实现平衡。外部形态的轮廓能够体现出内部形态的结构轮廓。材料质地的不同,可以转变外部及内部结构轮廓线的质感,进而丰富形态在视觉方面的美,例如竹、藤等纤维类,其一同具备的弹性张力由于外形和馁形的结构结合,构成相对鲜明的结构轮廓,从而产生了挺拔利落的形态美。质地柔和的麻、棉、毛等纤维,每个人的柔软属性对于编织不同的交织里构成了任意张力结构轮廓,以此体现出柔美和谐的形态美。对于软硬兼施的材料来讲,它对比的张力对于其他部分形态之间的表现属于曲直刚柔的形态美。

3.肌理美

纤维材料由于质感的差别,才可以进行人为加工处理,引发了一些具有历史性的美的视觉体会———肌理。这也是此类肌理美缔造的纤维艺术碰触空间。其一,肌理美属于视觉形态。其具备的物质倾向性张力在各自组织结构里的穿行延展属于打造肌理美的表现方式,而且还会对人们在心理方面有所影响,视觉形态在肌理方面的体会以及材料构成的富有内涵的心里体会。其二,肌理美的不同质量感。其与颜色、光影、形式以及关联方面和人们的心理体会融为一体的美感,一类有别于屋里定义方面的质量。色泽暗淡、反光、表面皮肤粗糙,构成严重的心理障碍。

4.色彩美

色彩美的缔造应当是通过美感体会为根本,将创造总体空间色泽的审美内心需求以及和谐色调空间为己任。现代艺术在色彩美方面,是透过纤维艺术本身的色泽体现以及纤维艺术体现来完成不同层面的和谐。

5.空间美

纤维艺术作品不论是二维还是三维空间状态,其状态、色泽、肌理等都与周遭空间的因素产生联系,艺术家一定对此进行平衡,且令人们在视觉的心理方面引发审美联想,如此才可以最终完成总体空间美。

6.表层审美

其特点为对形式美伊苏的结合体会,包含了人们对纤维艺术作品的视觉形态在形、光、肌理、色泽等视觉因素方面的初步判断与基本体会。现代纤维艺术则通过自身的材质肌理以及特有的个性所体现的形式,结合成为艺术的审美特性。

7.深层审美

不论是现代室内设计还是纤维艺术,都对人们的心理造成影响,这样文化系统包含了人们对文脉的认同感,以及城市环境的连续性以及渗透性,或者将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的特征展现出来。

(二)空间媒介特点

相关人士层为现代室内设计给予了一个定义,建筑空间属于一个穿越了经济过程,也就是四处走动且改变位置,在相继的空间发展里的作用,透过感受运动的顺序逐步获得激烈的感受其通过纤维材料为媒介,构造的物质体现以及精神体现。

二、纤维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纤维艺术身为室内设计的主要构成内容,在室内环境里具有非常关键的地位,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令空间更为丰富,还可以和建筑内部空间的照明、颜色、材质构成一个琐碎的,并且可以同建筑内部空间的材质、色彩以及照明相结合,让人们的艺术氛围与建筑设计里相结合,进而令建筑内部环境更为温暖,并缔造出较为丰富的人性空间。由于审美情趣的持续提高,纤维艺术逐渐被人们所关注,纤维艺术品多余空间环境的束缚有着较大的作用。纤维艺术品由于材质丰富、色泽鲜艳,且建筑用材大部分构成了明显的对比。不论是平面还是例题,都能够更加人性化,打造出丰富多彩的人生。纤维艺术品通过软性材料进行硬性控制,再次打造建筑空间里的人文形象,且不忘填补人们在精神方面的需求,形象且活泼的色泽,令温暖的人性化艺术氛围与室内空间有效结合。

三、结束语

第6篇

研究结果分析

(一)学校教育技术环境建设状况教育技术环境建设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前提保障。在我们进行调查之前,首先对被调查学校的相关领导和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了专访,对学校的基本教学硬件和软件资源作了详细了解。总体来看,西部高校的硬件环境建设已具备了一定的水准,都相继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一定规模的语音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网络接口已经通到教室、学生宿舍、教师住宅区,很多院系建成了教师专用的电子备课间等。因此从环境建设来看,民族高校已完全具备了师生应用教育技术进行专业教学和学习的硬件条件。但从软件来看,我们也了解到各校差异较大,普遍现状就是都没有专业的教学资源库,有些学校虽然购买了大量成套的教学软件,但应用推广力度不够,教师在教学中还仅仅是有限地使用,而教学课件的主要来源是自己开发、网上搜索和个人购买。显而易见,教学资源库的缺乏成为民族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瓶颈。(二)教学媒体的应用状况1.师生对媒体作用的认识从调查中教师使用多媒体主要目的是辅助课堂讲解,几乎所有的教师对多媒体应用于教学持乐观态度。其中42.6%的教师认为使用多媒体非常有必要,55.4%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只有2.1%的教师认为效果一般。在教学效果方面:33.8%教师认为使用多媒体提高了教学效果,23.3%的教师认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7.2%的教师认为使用多媒体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重点和难点,只有1.2%的教师认为没多大效果。学生对多媒体作用的评价:43.9%的学生认为很有帮助、信息量大、节省时间、提高了上课的效率,43.3%的学生认为不太有帮助,8.6%的学生认为没有作用,有1.1%的学生认为起到了反作用。学生对多媒体教学过程评价:34%的学生认为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时,师生的互动与交流减少,24.5%的学生认为使用之后提高了听课的兴趣,21.2%的学生认为对他们没什么影响,还有14%的学生认为使用之后听课的精神状态不好。由此可见,随着硬件环境的建设,教师已经开始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的学生也乐于接受。但在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持非常乐观(98%)的同时却有56%学生认为对自己没有帮助,有75.5%的学生对多媒体教学过程持否定态度,甚至有14%的学生认为使用之后听课的精神状态不好。师生之间这种巨大的认识差距说明教师在媒体的选择和应用上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教师不能盲目乐观。多媒体教室使用投影,需要拉窗帘,光线较暗,多媒体设备散热不良,教室内没有换气设备,空气不流通,使学生感到精神状态不好也是学生对教学评价不好的原因之一。2.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媒体状况在使用媒体类型方面:教师使用最多的还是黑板、粉笔或白板水笔(35.4%),其次是多媒体计算机(27%),传统的的电视录像机、录音机、实物投影等媒体占不到10%的比例。主要原因是传统媒体的许多功能都被多媒体计算机所取代,在多媒体教学中已经几乎没人使用。教师上课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频率是:每次上课都使用的占12.7%,大部分时间使用的占44.7%,偶尔使用的占40.6%,从来不使用的只占2%。超过半数的教师已经开始习惯性地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对各种教学媒体利用率分别是:多媒体教室(35.6%)、幻灯投影(31%)、电视录像(11.3%)、录音机(10.2%)、微机机房(8.8%)、校园网(7%),其中也有一部分学生反映很少使用或根本没使用过这些多媒体资源。校园网的利用率最低,主要是由于学校校园网上的教学资源匮乏。3.使用媒体的教师专业特点和课程特点状况哪些课程较多地使用多媒体?调查显示:专业课(25.4%)和计算机课(24.9%)排在首位,其次是外语课(17.3%)、选修课(18.1%)、公共课(13.2%)教师较多地使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个别学生也反映出有部分课程从来没有使用过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主要集中在体育、美术、蒙、藏等专业。(二)教育技术理论知识的使用状况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模式是讲授、学生自学、讨论的“混合”模式(43%),其次是“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40%),再次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17%)。这反映了教师教学风格的多样化,新的教学观念在逐渐深入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教学设计的占60%,偶尔进行教学设计的占37.8%,不进行教学设计的占2.2%。(三)教学资源的获取运用状况在教学资源的获取和使用方面:91.7%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课件,只有不到9%的教师不使用。其中一半教师自己制作课件,网上下载占28.4%,购买的占21.6%。需要说明的是,50%的自制课件中包括对网上下载的或已购买的课件进行修改和再创作。校园网给教师提供的资源中,新闻占48.1%,科研占9%,辅助专业教学占12%,办公管理占21.9%,娱乐占9%。浏览校内新闻成为校园网主要的功能,而科研和专业教学却只占到21%。主要是由于校园网上教学科研资源太少,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供师生利用,侧面反映民族高校的校园网资源建设还有待加强。44%的教师认为校园网信息化资源建设应该以教学资源为主、以管理信息资源为辅,33%的教师认为仅建设教学过程的教学信息资源库,23%的教师认为教学资源和管理资源信息建设并重。学生获取资源的渠道:从课外资料书籍(21.8%)、课本(22%)、教师讲课的内容(17.8%)、网上搜索(13.4%)、专业网站(7.5%)、学生之间的交流(12.2%)、电子阅览室(1.2%)、与教师交流(4.1%)。除了大量课外阅读之外,网络已经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师生的交流过少,学生的情感教育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学生上网的目的:学生平时上网主动学习的仅占18%,通讯和娱乐的占32%,浏览新闻信息和检索资料的占到50%。(四)师生借助信息化平台交互状况教师进行辅助教学常用的网络工具分别是:E-mail占28.56%,使用搜索引擎的占28.6%,讲义放在FTP上的占10%,BBS发帖讨论的占4.3%,利用通讯软件的占2.9%,使用博客的占1.4%,都没用过的占24.3%。E-mail和搜索引擎首当其冲成为师生学习交流的最好工具。而FTP、BBS、博客(Blog)、通讯软件(QQ/MSN)常用的交互工具教师较少使用。都没有使用的24.3%的教师中,中老年教师占绝大部分,青年教师应用网络明显高于他们。在网络通讯和交互方面:E-mail(12.4%)成为师生交流的最主要的网络方式,其次是BBS发帖讨论(3.1%)、通过FTP传送文件(1.2%)、博客日志讨论(1.2%),81.4%的学生与教师交流都没用过任何一种网络方式,这反映了民族高校师生信息素养的薄弱。(五)信息化教学(学习)环境的建设和管理状况被调查的教师普遍表现出对学校目前的教学媒体管理不太满意。数据显示:非常满意的占0%、满意的占19.1%、一般的占48.9%、不太满意的占25.5%、非常不满意的占6.4%。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注重教育技术的一次性投入,而忽视后续投入和可持续发展,后期维护不够(17.7%),学校在教育技术上投入少,设施难以满足使用(17.7%);其次是因为学校在教育技术投入上软硬件不协调,配套综合利用率低(12.8%),学校没有对教育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出台激励政策或政策效力不够(12.8%)。另外,学校管理者的效益观不强(9.1%);教师教育技术水平低,培训不够(11%),教师不愿主动使用教育技术(7.9%);学术上注重教育技术的宣传效果,而忽视或怀疑其实际效果(4.9%)。从这些现状可以看出,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现状的满意度还是很低的。学生对学校信息化环境的评价:认为设施齐全、利用充分的占2%,设备齐全、仅作为观赏用的占13%,投入少、设施难以满足教学使用的占30%,后期维护不够的占20%,软硬件设施不协调、配套综合利用率低的占35%。(六)教育技术知识的需求状况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的情况:参加过培训的占总数的68.1%,不愿意参加培训的占21.5%,正准备参加培训的占总数的10.4%。按年龄段划分,小于30岁的年轻教师对参加教育技术培训有较高的热情,30~40岁之间的教师对于教育技术培训热情次之,50岁以上教师对教育技术的培训不感兴趣。参加过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师认为培训的内容中对自己教学较有帮助的是教学软件的使用和课件的开发(45.5%),其次是硬件设备的使用和教学设计(35%),帮助作用一般的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19.5%)。

思考与建议

(一)西部民族高校亟须建设适合自身需求的软件资源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为民族高校信息化环境的建设现状而欣喜,西部民族高校都已建设了完善的教学环境,但教师和学生都一致认为从校园网无法获取自己工作学习所需的教学资源,无法获取所需信息,特别是关于少数民族语言的教育信息资源更是凤毛麟角。民族高校在重视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要特别加强软件建设的投入,要根据自身特点,组织广大教师开发适合民族高校自身需求的教学资源;要发挥各学校的优势,实现民族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建设民族教育共享资源库。这样才能推动教师的信息化教学,促进教育技术的应用,也只有软件建设跟上,硬件环境才能发挥优势,才能推动民族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二)学习理论知识,使教育技术有效融入到课堂教学在对教学媒体的应用态度和应用效果等相关问题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师生双方出现不同的结果。教师对教学媒体的作用和应用效果几乎都持乐观态度,认为教学媒体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但学生的调查结果却是多数人对现有教学媒体的应用效果持否定态度,认为媒体的大量使用,减少了师生的交流,对教学没有多大帮助,甚至有学生认为还有反作用。从师生不同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民族高校的教师在教学媒体的使用中,还缺少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在媒体的使用中没有很好的设计,和自己的期望值大相径庭。因此教师还需加强教育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教学设计相关理论的学习,使技术有效地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体验到媒体为学习带来的优势。(三)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实现师生的数字化交流在关于教师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和师生交互的相关问题当中,师生的调查结果也略有不同,28%的教师认为自己平时主要通过E-mail和搜索引擎来辅助教学,但只有12%的学生认为自己和老师用E-mail交流,81%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用任何一种网络工具和老师进行交流。从此结果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的交流也仅仅局限于和个别学生之间,并没有把网络作为自己日常教学的有效平台,甚至很多教师还没有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无法利用网络平台来进行有效的教学,因此培养民族高校师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知识、信息道德[1]是当前民族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只有提高了师生的信息素养,师生才能充分地利用当前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才能实现数字时代的交流和沟通。(四)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管理和服务,提高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在此次调查中,显而易见民族高校硬件教学环境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基础,相比同地区的普通高校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根据师生的反应结果来看对学校的硬件建设和管理多数持否定态度,特别是环境建成后,普遍认为后期的维护不力、综合利用率较低、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等。因此民族高校在加强设备投入的同时,如何加强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特别是树立管理人员为教学服务的意识、保障设备的良好性能、增加设备有效的利用率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五)强化培训、转变观念,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在关于对教育技术知识需求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都具有较高的热情,特别是年轻教师,渴望得到系统的教育技术培训。根据调查,民族高校自身也组织过教育技术校本培训,并且大多数人都接受了相关的培训,但从培训内容来看,主要是集中于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教师普遍感觉对自己的课件制作和媒体使用技术有所帮助,而教育技术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等能够影响教师教学观念、方式方法的深层次知识培训较少,出现了新瓶装旧酒的局面。因此建立民族高校校本培训体系,[2]实施案例培训方式,[3]加强教学观念、教学理论培训内容,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意识为关键,使教师摒弃旧的思想观念,把握教育发展的内部规律和时代特征,树立与现代教育实践和教育发展相匹配的现代教育意识,确立终身教育的思想,才能在民族高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有所作为,才能推动民族高校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使民族高等教育在信息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7篇

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基于CMTS(电缆调制解调器终端系统)的技术方案以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作为基本载体,通过数字调制的方式实现对音频、视频以及数据信号的传递,并面向用户提供建立在宽带基础之上的IP接入服务。IP宽带相关的功能业务均能够在CMTS技术的接入支持下完成(包括互联网接入业务、局域网互联服务、多媒体应用增值服务等在内)。同时,电缆调制解调器终端系统作为实现用户终端与光纤同轴电缆网交互连接的重要设备之一,能够在处理通信协议以及转发关键数据信号的基础之上,完成对射频信号的调制解调处理工作。同时,在有线电视网络系统作用之下,所应用的电缆调制解调器技术标准主要有三种类型:其一是IEEE下的802.14标准;其二是DVB联合DAVIC的DVB-RCC标准;其三是MCNS的DOCSIS标准。以上三类标准中,以第三类,也就是DOCSIS标准的应用最为广泛。该标准1.0版本当中,对电缆调制解调器终端系统-电缆调制解调器的基本体系与结构进行了规范,形成了建立在时分多址技术基础之上的物理层以及介质访问控制层需要遵循的操作协议。1.1版本中,以1.0版本为基础,在系统运行中增设了有效负载包头抑制技术以基于QoS的动态分配工作机制,其目的是提高系统上行通道的数据传输质量,同时提高对传输期间的抗噪性能。在1.1版本基础之上发展形成的2.0版本增设了能够对噪声以及干扰进行有效抵抗的调制技术,同时增加了上行通道的数据传输流量,从而使传输能力方面上行通道与下行通道基本均等。后期发展形成的3.0版本属于本技术的成熟版本。该版本系统组织通过模块化-有线调制解调系统实现,对介质访问控制信息处理与边缘信息处理相互分离,通过引入EdgeQAMs技术的方式,能够在保障信息处理质量的同时,使设备投资能够得到明显的控制。除此以外,在3.0版本作用之下,能够直接支持IPV6版本技术,且资源可以在对频道进行集中捆绑的基础之上达到统计复用的目的,从而使整个带宽的运行效率得到提升。在交互式有线电视网络改造中,采取基于电缆调制解调器终端系统技术方案的主要优势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在网络线路符合标准要求的条件下,整个终端系统的运行安全且稳定,网络内相关装置的安装便捷且迅速,不需要在用户家庭终端重新布线,节约了工作量,并降低了工作难度;其二是该技术方案下所遵循的技术标准以及相关产品设备成熟度高,在西方国家有比较广泛的使用。可以通过在光电网络系统中开展电缆调制解调器终端系统技术业务的方式,同时兼顾接入率以及成本效益目标的实现;其三是该技术方案下实现了对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覆盖范围广,且成本理想,业务开展能够面向全区域进行,用户发展速度快。

2点对点光以太网技术

在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交互式改造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引入以太网交换机结合媒质转换器的组网方案引入点对点光以太网技术,支持其实现交互双向的运行目标。在这一改造过程当中,电信号通过媒质转换器的干预转化为光信号,发挥光信号的独特优势,使其能够以光纤媒质为载体,实现长距离的传输。因此,在点对点光以太网技术当中,媒质转换器所发挥的功能与光纤收发器功能是完全一致的。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采取点对点光以太网技术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交互式改造的过程当中,光信号的传输是通过点对点关系实现的,因此,从机房开始到每个独立的接入点,都应当设置一根独立运行的光纤线路,同时还需要在接入点以及机房内分配独立的光纤收发装置,形成一种建立在单光纤-双向点对点基础之上的传输系统,除了能够避免光纤线路大量消耗的问题以外,还能够显著提高光纤收发器系统在网络管理方面的水平,使系统建设成本得到合理的控制。在采用点对点光以太网技术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交互式改造期间,需要遵循由IEEE所制定的802.3-2005标准,对点对点的标准进行了制定,主要有两种方案:其一是传输速率取值为100Mbit/s,传输距离取值为10.0km;其二是传输速率取值为1000Mbit/s,传输距离取值为10.0km。在此基础之上,还可通过引入波分复用技术的方式,确保单光纤线路上行、下行的交互式传输。同时,在802.3版本标准当中,还引入了点对点光以太网技术所需要遵循的光接口物理参数要求,对依附于以太网网络的链路监控功能以及环回测试功能进行定义(环回测试功能当中进一步涉及到包括操作、管理以及维护在内的三个方面的功能)。发展至今,点对点光以太网技术下的相关接口期间发展比较成熟,供应商多,成本低廉,现行标准中对光模块的指标要求均能够得到满足。在交互式有线电视网络改造中,采取基于点对点光以太网技术方案的主要优势在于:其一是成本价格低廉;其二是整个系统运行操作比较简单,且维护管理工作难度低;其三是整个系统运行期间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带宽独享,因此认为点对点的光以太网技术方案非常适用于对企事业单位或局部地区初期改造中有线电视网络的联网工作中。

3基于同轴电缆的以太网传输技术

基于同轴电缆的以太网传输技术是一种建立在同轴电缆基础之上,以以太网数据信号为传输对象的通信方案。在同轴电缆以太网传输技术的支持下,可通过电缆载体,将机房→小区(或者是大楼)期间所产生的数据信号传递给用户终端,从而满足用户端在开展多业务条件下对宽带所提出的较高要求。在基于同轴电缆以太网传输技术的支持下,可采取的传输方式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建立在调制基础之上的传输方式;第二种是建立在基带基础之上的传输方案。其中,对于以调整为基础的同轴电缆以太网传输技术方案而言,为了能够确保某个特定频段通过调制解调的方式获得对应的以太网信号数据,就需要依赖于对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应用,然后再通过耦合的方式,实现以太网数据信号在同轴电缆上的传输目的。而对于用户端而言,则可以通过应用类似调制解调器的方式,对同轴电缆上所调制的信号进行解调处理,恢复为基带形式的信号,然后在以太网接口支持下,面向终端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在这一过程当中,用户端所产生的回转信号在经过调制处理后加载值电缆网上进行传输,到达头端后完成一个传输循环。在这一传输期间,由于所引入的调制解调方案以及错误校验技术比较先进且高效,故而物理层的数据传输速率明显高于其所提供的带宽,因此认为基于调制的同轴电缆以太网传输技术能够为后期用户高带宽的接入需求提供必要技术支持。本方案的主要优势在于:其一是能够支持用户端较高的带宽需求,支持QoS的实现,且支持网络管理的集中性开展;其二是能够延长信号数据的有效传输距离,增强实用性。而对于以基带为基础的同轴电缆以太网传输技术方案而言,整个传输期间多引入无源性设备,建立在802.3版本协议基础之上,通过引入频分复用技术的方式,实现对有线电视信号以及以太网数据信号的相互结合,使两类信号能够在同一根电缆线路中实现共缆传输。该技术方案多适用于分配比较集中的小区,且数据信号要求至少覆盖至楼道,因此对于常见的树形网络结构而言,该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

4结语

第8篇

在传统电视节目的包装过程中,应用字幕制作技术难以对高级特效进行处理,很多节目的播放由此受到了限制,对画面不能进行有效渲染,也不能够实现多个节目窗口共同播放的效果,缺少叠加节目窗口的播放功能,音频轨道也较为单一,两个音频共同播放基本上不能实现。采用在线包装技术能够克服上述不足,能够实现多个叠加节目画面共同播放的效果,并且每一个窗口播放的内容可以有差异,画面可以不同,基本上实现了一个屏幕呈现出不同节目画面效果的目标,这样能够使电视新闻节目更加直观的体现在观众面前。在线包装不仅可以做到将多个画面呈现在一个屏幕的效果,还可以对屏幕上的节目窗口的大小进行自动调整,放大或者是缩小都可以实现。此外,在线包装技术还能够对节目中的音频进行处理和加工,可以对声音的大小进行调整,为了节目需要,也可以在一个节目中呈现出不同的声音,比如,国外一家新闻节目在播放关于地震消息的新闻时,会在屏幕的某个位置出现字幕并伴有提示声,以此提醒观众加强对此条信息的关注。

二、在线包装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应用

1.在节目直播过程中的应用

因为信息的传播要能够具有非常强的时效性才能及时被人们获取到,并且时间有限,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可能就失去了作为信息的意义。为此,在电视节目组获取到了最新的新闻以后,就要以最快的速度对图片、声音、视频等进行处理和编辑,在编辑结束以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播放出来。在线包装借助自身优势实现对新闻的最快编辑。比如,在新闻播报中,实时通讯插播会经常出现,驻外记者会将通讯信息在第一时间传到电视台,电视节目组的工作人员在获得了通讯信息后马上应用3D效果编辑文字,在文字编辑完成以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播放到屏幕中的适当位置。例如,在播放一起交通事故新闻过程中,为了表现画面的真实效果,使观众更能真切的感受到当时的场景,会运用3D动画演示出车祸的整个过程,再配合上主持人细致以及富有情感的讲解,使整个过程演示的更加完美、真实。此外,应用在线包装还能够在屏幕中插播文字信息、图片信息以及视频信息等,以此来增加新闻的画面观和视觉冲击感。比如,在播放我国经济发展相关的新闻时,在讲述GDP增长时,会以一组柱状图表现上升的趋势。使人们感受到国家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又如,在分析房屋价格持续上升的新闻时,可以播放一组价格折线图或者是季度股票价格。这一类的新闻观众往往只停留在听的表面,对很多专业性的名词都不明白,对其缺少深入的了解,但是看到了相关的图片信息时,能够引导观众更深层次的了解新闻,新闻收视率也能够更高。

2.在线包装演播室的应用

在新闻节目的包装过程中,很多的文字、图像以及字幕都是应用模块套用进行的便捷和加工,可以说是包装技术的基础。但是模块的设计较为复杂也比较辛苦,要符合电视栏目的风格,还要满足播放时的需要。为此,电视栏目组中的各级人员要充分沟通和协作,在相互的配合下才能制作出质量高的节目。为了使模块设计工作更有效率,可以在确定动画方式前对画面进行设计,在拿到计算机中进行微调,因为设计的重点突出了模块,模块又有固定效果,为此,非常有利于完善包装的整体风格,还能够提高电视制作的工作效率。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