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法学课程论文

法学课程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0 16:17: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法学课程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法学课程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商法教学创新;实训

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是,高职法律专业的现状却令人堪忧。据(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8年高职高专法律类毕业生就业率为75%,在所有高职专业中排名倒数第一,工作与专业对口率为29%,排名倒数第一。法学专业就业难,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但是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难以适应社会对高职法律人才的要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高职法律教育必须结合自身特点找准专业定位,切实强化实践环节教学,提升其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商法是法律专业的主干课程,商法教学改革是法律专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自己的商法教学实践,谈一谈商法的职业化教学问题。

一、高职商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职法律专业以培养具有法律实际运用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商法教学与本科商法教学应当体现出差异性,如果说法学本科应偏重学术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尚存争议,对于高职法律专业是职业教育应当没有异议。培养目标上的差异必然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教科书选择等方面的差异。但实践中,高职商法教学成了本科商法教学的缩编版,除内容简单点,课时少了点外,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多数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以讲解法律条文、法学理论为主,缺乏与实践的衔接。学生只重视法学理论的掌握,却不知在实践中如何利用这些理论知识,面对个案不知如何着手。而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模拟法庭、法律实训侧成了形式主义走过场,不是在课时上保障不了,就是资金保障不到位,导致教学效果低下。

其次,商法是一门与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密切相关的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商法的实践化教学操作起来并非易事,它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多元化的知识背景。而现在高职法学教师队伍基本是理论型的而且从发展趋势看,越来越朝清一色的理论型、研究型发展,这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教师因为所学专业的局限缺乏对法律之外的经济专业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没有律师、法官、公司业务等实务经验,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难以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

再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扎实的民商法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在法律人才中的需求比例将越来越大,民商法是有利于学生就业的课程。因此在高职院校应当确立民商法学在教学中的基础性地位,加大课程比重。但目前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高职院校,往往重视理论课的开设而轻视应用部门法课程的开设,在部门法课程中,民商法课程所占比重并不大。以我院为例,商法课程为64学时,内容包括商法总论、公司法、破产法、票据法、保险法,内容多,时间紧。教师在教学中讲述原理和条文后,往往没有时间进行实际操作技巧的训练。

最后,是关于商法教材建设的问题。虽然一些学院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编写了一些教材,但是这些教材或多或少有一些摘抄本科教材的痕迹,教材的内容根本不能突出高职的特点,适应不了市场的需求,跟不上法制发展的步伐。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商法的重心也发生转变,从贸易法转到企业法再转到金融法。公司融资、并购、金融衍生工具的膨胀、电子商务等都成为商法的新课题。与此同时,传统的票据制度已随着交易电子化的发展而萎缩,在商法体系中的地位在逐步下降,为适应这种变化,高职商法课程在教材上应体现出来。目前的情况是,教材老化,授课重点不突出,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二、高职商法教学改革的建议

商法教学改革应体现出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其实际运用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并且应当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期间形成对未来工作至关重要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改善商法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

调整教师队伍知识结构。高职法律专业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而培养这样的学生需要有既懂理论又会实务的法学教师队伍。因此,要使法学职业教育适应这样的教育目标,就必须改造现行的法学教师队伍。因此,要加强教师培训,与其他院校进行交流、合作、学习。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的商法课程是全国唯一的商法国家级精品课,江西财经大学的商业法律网络模拟课程十分新颖,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同时我们要与其他高职法律院校合作,共同探索高职法律教育的发展路径。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允许教师适度兼职,从目前我国的国情看,主要是兼职律师,从发展趋势看也可兼职法官、检察官。笔者主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培训一批专职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类似理工科的实验教师,专门带领、指导学生从事法律实务模拟训练。除此而外,还可聘请优秀的法官、检察官、律师担任兼职教师。

(二)大力加强教材建设

促进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与更新,教学内容要涉及学术前沿,如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引起的法律问题,电子商务,法律全球化等问题。要鼓励教材不断更新,强化教材对实践法律运用技巧的讲解。推出更多、更适用的商法案例教材。关于教材编撰的问题,虽然目前统编和自编的商法教材数量很大,但是,深入反映商法实践中的问题、信息量大、视野开阔、适合高职教学的教材却为数很少。笔者主张高职院校商法教师应当与司法实践部门合作编撰适合高职教学的经典化教材。推出符合职业化教育需求的特色教材,除传统的基本概念说明、主要学说梳理外,特别需要突出判解研究的说理、示范功能,以及重大实务问题的指引和动态研究。

(三)改进教学方法

变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向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学生交互式教学方法,应提倡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进而改善学习态度,学会自主发展,提高实际能力。课堂讲授要从纯理论的讲授方法向理论结合实际的讲授方法转变。商法教学中应当吸收实践性的内容,商法教师应当注意收集分析司法实践中具有新颖性、典型性、可议性的商法案例的裁判规则,把这些典型案例运用到商法教学中去。案例教学法的目标,不仅是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讨论所得结论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获得这些法律知识的过程,体验法律职业的思维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具体运用,从而获得职业技能方面的发展。改进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是解决学时少课时紧的方式之一,更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法学的内容包罗万象,要加强高职法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录像、计算机教学软件等,这将会大大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进行商法课程设置改革,提高商法地位

目前看来,商法课程所占课时仍然偏少,急需加强。笔者认为应当把商法分为三门课,商法一(总论、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商法二(证口法、票据法),商法三(破产法、保险法)。每门课48学时,都是必修课,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商法一,第二学期开设商法二和商法三,这样可以把商法各部分讲透,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案例教学。除此以外,还应当在三年级开设金融法选修课,内容包括信托法、期货法、电子商务法、银行法等内容,以适应商法发展和创新的实际需求。还应当鼓励开设实践性、技术性强的法律运用课程,如律师诉讼技巧、商务法律实用非讼处理、谈判技巧等课程。超级秘书网

(五)开展商法实训

第2篇

关于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许多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如余文森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钟作慈认为: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主旨,强调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有效教学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必须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前提,以合乎教学目标为实质,以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为关键。这些见解实际上都强调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学习不局限于获得知识,还在于掌握知识的运用技能。因此,笔者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教师教学中传授的知识,并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按照思维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有两个因素,即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主体因素是教师和学生,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要加强主体的能动性。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师生的互动参与必不可少。教师要取得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需要自身首先吃透教材,对课程内容掌握透彻,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课程内容。同样,学生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研读教材内容,对不了解或一知半解的问题要积极寻求教师的答疑解惑。客体因素是教材,好的教材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教材的编写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知识掌握度,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有不同侧重点的教材,忌各个专业采取同样教材,这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教学的效果。

二、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主要的问题

1.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单一,师生互动参与不足。经济法课程教学目前相当部分高校已经采用多媒体教学,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仍然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发挥不了主观的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判断分析的思维能力,也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互动不足,教学气氛沉闷,也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热情。

2.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需要提升。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基本上局限于理论研究和学习,真正参与经济法相关学科的实践活动太少。这一方面与缺少实践活动平台相关,另一方面也与目前教学环境是紧密联系的,需要加以改革和创新。教师若没有实践经验,仅仅是从理论到理论,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经济法的专业性强,其专业性体现在经济法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上面,如金融法、证券法、会计法、审计法、税法等法律的教学需要教师具有相应的金融、证券、财务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具备这些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就很难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做到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体现出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3.教材同质化严重,难以适应不同专业要求。从目前课程教学来看,各个专业学生学习经济法的教材要么内容大同小异,要么教材突出的是学者自己的观点,造成学生无所适从,专业的针对性不强。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也往往就是相同的教案相同的教材适用不同专业,导致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学习效果呈现明显的差异性。教师应针对不同专业做到教学内容的侧重方向不同,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三、提高经济法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经济法是一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密联系的法律学科,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就提高经济法课程教学有效的途径进行如下探讨:

1.根据不同专业要求选择教材和调整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根据影响教学效果因素分析,教材的好坏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之一,好的教材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好的教材应该是适应学生专业发展要求的教材。不同的专业,由于培养要求不同,其掌握知识的体系和侧重点就不同。教师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要求选择教材,而不能选择一套教材来教不同的专业,也就是要做到教材的专业适用性和针对性。同时还要根据经济法律法规的调整变化及时更新教材,确保教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教师还应根据专业需要来调整教学内容,对不同专业所需法律知识选取不同的体系和内容,使教学内容有增有减,突出不同专业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使经济法课程更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互动性?笔者认为最重要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人,而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而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手段。首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经济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有些课程内容由教师重点进行讲授,有些内容要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还有些内容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和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和讨论。这样的教学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其次,要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经济法的课程内容既与生活相关又是比较抽象的,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经济法的热情。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既激发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对经济法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讲解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或人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具体案例。最后,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还可以采取法律诊所式教育。法律诊所式教育是一种直接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执业技能为目标的教育方式,它引导学生以自己所学理论知识直接去面对和处理一个个没有现成答案的法律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判断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诊所法律教育法弥补了我国学生法律实践教育的缺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其运用经济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理论与实践要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现在教师和学生都要加强实践活动,注重实践性经济法教学模式。既要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又要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创造和应用等无形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活动。如何提高实践能力?教师要经常深入生活实践,比如到律师事务所进行案件活动,用亲身经历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等等。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同样提高了自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与认识的升华对学生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毕竟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他们的实践经验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对于学生而言,可以进行一些校内和校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校内实践教学活动譬如常规的经济法模拟法庭与案例研讨、开展经济法问题调查问卷与研讨活动、举办经济法论文竞赛与年度模拟法庭大赛等等,还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律师、法官到学校作专题报告。一方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对经济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他们运用经济法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3篇

一、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设计中,依据教学设计理论,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可优化教学过程,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VB的开课学期一般在大一第二学期,按照专业培养计划,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就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对于从未接触过语言类课程的大一新生来说,C语言的学习,颠覆了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普遍感到很吃力,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开始对程序类课程感到害怕。

二、教学方法探讨

1.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为了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对于VB教学,应首先与学生谈VB,而不是教VB。首先,要让学生明白VB和C语言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编程方式,不要因为害怕C语言,而害怕VB。教学中,通过演示一个简单的例子,向学生演示只需要两行代码便可制作出美观的界面和可爱的功能。比如:示例1:制作美观的界面,实现窗体上的文字自动或手动的向下移动。突现VB相对于C语言的简单易懂,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所需功能。最后,启发学生:如果想让文字上移,如何修改程序?如果想让文字左移或右移,如何修改程序?如果想让文字左右交替移动,又要如何修改程序?通过上述示例的讲解,使得学生对VB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直观、简单、易学、易用。其次,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学习VB,VB对于他们有多么重要。这门课的开设除了承上启下其他专业课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参加计算机二级考证,VB在二级考证中相对比较易学易用。再次,告诉学生,有了C语言的基础,代码的编写会更为容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示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比如,在讲属性、方法和事件这三个很枯燥的概念时,可以通过生活中有趣的示例来进行解释。示例2:通过“蟑螂从女生脚上爬过”的事例,讲解属性、方法和事件的概念。蟑螂从女生脚上爬过时,女生的脸色变红,脸的颜色为红色就是属性;女生尖叫起来,女生跳起来,这是女生本身做出的动作就是方法;蟑螂爬过女生的脚,这是外部事物对女生做出的动作,就是事件。通过这种类型的示例,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帮助学生理解了这几个难懂的概念。在讲属性、方法、事件的书写格式时,也可将这个示例写成VB伪代码的形式:属性的表示方法:女生.脸的颜色=红色方法的表示方法:女生.尖叫啊事件的表示方法:女生_蟑螂爬过至此,学生对VB程序一下就理解了。

3.实践中学习,项目中巩固

要想学好程序设计类的课程,大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将所有知识点都融入到一个个的项目实例中。课堂上边演示边制作,课后布置一些举一反三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在课后完成。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意义;对策

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课程资源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被提出。从语文学科来看,其涵盖的知识包括社会文化、古汉语文化、语文影视作品、人文景观以及最为熟知的语文教科书等。而对这些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将会对语文新课程的实施以及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1.拓展教学媒介,吸引学生兴趣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使得这一门学科具有丰富的资源,但是传统教学中把教科书作为唯一一种课程资源的教师也不在少数,这使得许多学生对学习语文缺乏足够的兴趣,而有效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科书以外的资源,如:古汉语文化、影视资料、大众传媒等,从多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2.实现参与式教学,激发探究思维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需要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其主动性得以发挥,而语文教科书却仅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知识框架,语文本身所蕴含的知识没有完全地展现给学生。为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除教科书外,学会主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这无论是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还是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都是极为有用的。而且对学生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接受式”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态度和方法都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实现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有效开发的对策探究

1.学高为师,教师要及时充电

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主要开发者和利用者,本身也是有效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人力资源。在过去,我们通常认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是相关学者、专家的事,与教师无关,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实施以及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会对整个教学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对本专业的知识是最为了解的,而且对小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以及兴趣也是最为熟知的。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这种依据学生特点、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往往最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并认可。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和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文教师既是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更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当然,这同时也决定了语文教师在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要始终注意把提高自身素质放在首位,因为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人文学科,要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还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语文知识以及相关的学科知识。

2.发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许多教师以及学生自己都忽视了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其实也是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毕竟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已有的认知或是已有的生活经验,会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产生重要的影响,况且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也反映着生活。学生在与课程知识的接触中,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形成一定的知识经验,而这些经验就是课程组织的重要资源。

参考文献:

第5篇

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与实践。项目组成员以自愿、能力互补原则进行组合,首先确定责任者,即项目组组长,要求具有较好的协调沟通能力,主要负责本组的项目计划、任务分配、进度监督等工作,然后确定项目组成员,每组3~5人,项目任务落实到每位成员,杜绝应付了事的态度。项目由任课教师提出,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同时担任“甲方”角色,以任务书形式提出项目要求。根据设计任务书、项目组组长负责确定设计进度,在教师带领下展开实地踏查,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对原图纸中不准确或不详细的内容进行标注,开始查阅相关资料。

2绘图阶段

此阶段需要完成园林种植方案图、园林种植设计图两套图纸。首先项目组成员根据设计要求及场地性质,进行方案构思。在确定功能分区、景观分区、视线分析、空间序列、植物素材等环节要充分结合场地特征,经过几轮探讨之后确定最适合的设计方案,完成园林种植方案图。在方案构思阶段,教师要避免提出任何带有引导性的建议,保证方案的独特性。在不同方案的比选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场地特征与任务书中的要求进行取舍与调整。根据方案图的各项要求,结合具体的小环境,确定植物配置形式及植物种类,设计各类植物景观,绘制内容合理、图面整洁的园林种植设计图。每个阶段教师应在现场指导和讲解,并在每个小阶段结束后及时进行全班总结和评价,并给学生留下充裕的修改时间。

3评价与验收

自实施项目教学法以来,《植物配置与造景》成绩评定打破了一图定评价的方式,期末总成绩由出勤及课堂表现(20分)、作品评定(50分)与过程评定(30分)三部分构成。在作品评定时,分别从方案的设计构思、图面的表现效果、绘图技巧、植物素材的选择以及植物配置形式的合理性5个方面进行评定。在过程评定中,主要是根据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做出评定,主要体现在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协作能力3个方面。在两部分的考评过程中,要综合学生自评、组员互评和教师评价三部分。

4总结

任课教师在评价和验收阶段之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对项目的设计思路进行概括,并对实施过程、技巧等进行分析、总结,优秀作品可以做成展板长期展示。项目实施是动态过程,教师必须对各个环节严格控制,认真检查每个环节的执行情况,确保项目实施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5实施项目教学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1项目的来源

项目的来源是项目教学法实施的首要条件,项目通常有虚拟项目与实际项目两种。针对园林专业的特点,实际项目对考量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更为行之有效。结合课程特点,能够应用于《植物配置与造景》课程中的项目来源多数为企业的实际项目,如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公园植物景观设计、街道植物景观设计等,这样的项目才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5.2教师因素

项目教学法要求任课教师具备很高的素质,对讲授的课程有较全面的了解,有实践经历,能根据园林景观市场的发展调整教学内容。但目前很多专业课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缺乏实际项目经验。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制定教师个性化的培养计划,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到企业锻炼,通过校企合作使教师具备较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培养项目经理意识[5]。这样教师再回到课堂,便能够较好的应对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5.3学生因素

第6篇

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也就是倾向于“教”的改革,但在人才培养中,关键还是学生“学”的效率的提高,学生的“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自主学习法就是体现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中教师的作用关键在于课前的准备和课中的引导,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笔者在交流电路的分析中,先讲清纯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而后在纯电感电路、纯电容电路和RLC串联电路的分析中,都采用了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依据纯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注重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关系和相位关系,根据解析法、波形图、相量图、相量法一步一步分析;在纯电感电路的分析时采用过程辅导形式,在纯电容电路中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在RLC串联电路分析时采用小组合作分析。这几个电路分析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学生只有经过亲身体会,今后在并联电路以及混联电路的学习中,才能真正掌握这种方法。小组讨论法课堂效率高的表现之一为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分组合作教学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相当流行,它同样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在“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小组讨论法可直接应用于复杂直流电流的解法。复杂直流电流的解法一般有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与电流源和电压源的等效变换,每一种解法都适用于一种典型电路,但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为使学生掌握这几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及适用条件,教师可以用小组讨论法来分别解答同一道题目,看哪一组解题快而且解答方法容易为大家所接受。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学生也了解到这几种解法不同的适用场合。

二、实践教学应注重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任务驱动、做中学、学中做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或项目的工作过程训练,获得普适性的工作过程经历,实现思维过程的完整训练,培养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从而全面培养了综合素质。在“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化教学是完全必要的。例如,简单直流电路的制作、日光灯照明电路的应用、变压器和异步电动机的原理等内容,完全可以实施项目教学。“电工基础”课程每一章内容都可以设计成项目教学,通过项目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为了项目教学而教学,而应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例如手电筒的制作,就是为了实现电路的三种状态,以此为延伸,在电路上扩展,我们可以在电路板上制作复杂直流电路,可以测量复杂直流每条支路的电流和电压,以此验证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及电压源与电流源的原理电路。因此,教师并不一定要按照教材上的电路图去验证复杂直流电路,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应因地制宜

第7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合作讨论探究性学习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经济专业课教学的理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理念的转变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变化。案例教学越来越引起广大专业课教师的重视。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具有三个重要特点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第一、案例教学是讨论对话取向的而非灌输“独白”取向的。案例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对话,重视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平等交往与彼此的尊重和信任,注重形成相互间的理解与沟通。案例教学的这个特点体现了“一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的新课程理念。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不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连自己的知识也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第二、案例教学是集体合作取向的而非个体“单干”取向的。案例教学强调有效的学习只能发生于共同的合作与集体之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那种单干方式是与案例教学的思想背道而驰的。案例教学的这个特点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案例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在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权的基础上,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承认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最终发展程度上的差别。案例教学给每个人提供了创造才能的机会,鼓励他们通过讨论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合作、探究的课堂处处洋滋着民主的气息,宽松和谐的气氛,使每个人都充满自信,充分发展了他们的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第三,案例教学是批判反思取向的而非结论教条取向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正确结论”的至高无上性,学生的义务就是要循规蹈矩地遵从那个神圣不可侵犯的标准化、程式化、固定化结论。而案例教学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珍视学生个人的想法和意见。案例教学为人们反思自我、社会及其两者的关系提供了可能性。探究式案例教学通过把一些真实典型的事例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地作出反应,让他们分析、推理、思考、概括,帮助学生逐步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提供了一个相对个性化的、多渠道的获取知识的机会,形成了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乐观向上的学习方法,符合新课程“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的价值取向。

二、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选择

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人案例情景,设身处地地做出反应。但案例不是信手拈来的,而是事先经过精心选择的。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同学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它可使课堂讨论一直围绕只有真实生活中才存在的棘手问题来进行。所以案例的选择,应依据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以及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进行选定。教学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能够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教学案例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目的明确性。进行案例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良好的案例至少应该能使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课程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并能利用课程中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第二、生动典型性。应从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的实际活动中,分门别类地选择和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法实例,并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同时选择的案例必须生动活泼、引人人胜,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以便展开深人的讨论。

第三、综合时效性。教学案例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过于简单也不应是陈年旧事。应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紧跟形势的案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可激发学生进行深人仔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便于对这些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认识和掌握,从而取得更好的整体教学效果。如在讲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的义务时,举了网吧非法通宵营业致学生死亡的案例,切中了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使学生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实施

案例教学实质可归为一种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为基础,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要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最常用的是讨论法和实验法。我认为讨论法案例教学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是阅读案例、个人分析阶段。这是案例讨论的准备阶段,由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要求选好案例,下发案例材料(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案例,提前一周左右发给每一位学生,)或创设案例情境,同时。下发一些思考题,供学生分析、阅读。

有些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案例可以提前发动学生自己搜集、归纳、整理。案例应贴近现实生活,可读性、趣味性较强,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学生能很快进人了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很容易将自己已有的知识与过去形成的经验与案例展示的背景材料整合起来,通过思考、分析、推理,从个体的角度形成初步的结论;同时在此过程中获得乐趣、自信及终生学习的方法。第二步是分组讨论、形成共识阶段。合作小组是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单位,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好讨论的效益,根据我校实际,把每4位同学划为一个合作小组,讨论中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简要地谈出结论形成的过程和思考,允许意见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记录员应认真把意见记录在《合作小组讨论记录本》上,讨论一致的形成本组意见,有疑同的带人全班讨论。通过分组讨论,使大家对于复杂的安全的观点能够充分展开,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启发,相互补充,分工协作,鼓励支持,便可以逐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谋求最佳的解决对策。这一阶段工作主要是由学员自主完成的,教师只需适当维持课堂秩序,控制讨论节奏即可。第三步是正式发言、全班交流阶段。全班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由组长汇报本组的观点,同时将本组案例分析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讨论,全班讨论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看问题,通过摆事实的方法讲道理,使不同观点相互补充、相互接纳,形成合力解决问题,继续允许不同意见进行争论,集全体同学的智慧,共同讨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问题展开。但是教师一般不轻易参与争论,也不发表权威性意见。只是鼓励大家充分表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及分析,同时注意吸取其他人的见解,发言时要求尽量做到逻辑清晰、言简意赅、有理有据。第四步是总结归纳、消化提升阶段。在全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进行系统的总结。教师对案例讨论结果不应简单做结论,而只就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及讨论的优点和不足,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其深人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既要充分肯定学员讨论中的科学分析和独到见解,也要指出其中的不足,如发言的热烈程度,论题的集中程度,问题分析透彻程度等。这样有利于逐步提高案例讨论的质量。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书面报告,以此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局观念和书面表达能力。

四、运用案例教学法中注意问题

第一、案例教学法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案例教学的优势是明显的,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反过来讲,传统教学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至少有两点是不容忽视的。其一,它的连贯性强。这对于某些学科的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数学。其二,在一些人类智慧的结晶—重要的基本概念的灌输中,传统教学仍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案例注意科学设计并不断更新。现实中的生活实例并不完全等同于案例,不能照抄照搬,要经过教员的提炼和加工进行有目的的取舍。选择实例应注意其典型性和普遍性,对其内容结构、逻辑关系、语言文字、篇幅长短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使之语言简练、措辞得体,概括性强,问题明确。案例中的问题设置要有隐含性,留给学员一定的思维和分析空间,易于被学员理解和接受。只有这样,生活实例才会升华为教学案例,才能真正地为教学服务。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更新教学案例。形势在发展,理论也不断地创新。所以,案例教学不能一成不变,需要不断地更新。对案例运用后的教学效果,还要进行跟踪调查,加强信息反馈,以便扬长避短,不断提高案例教学水平。: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所谓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络、教师的知识等;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本文从人、事、景(境)、物、情五个不同角度阐述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人。

1.1 教师。教师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正面、侧面还是反面,其为人、其言谈、其举止都会给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其成长经历、生活琐事、家庭、朋友,无不可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著名教育家于漪、魏书生的语文教育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教师轮流上课,利用资源优势,发挥各自特长,取长补短;同时,还可使学生有新鲜感、新奇感。成都市某小学打破传统的一个教师几年专教一届学生的做法,实行每两年教师年级循环制度。我想,目的之一就是充分挖掘学校自身的教师资源,让学生吸收不同教师的长处,感受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体味不同教师的人格魅力。当然,打破学校、地区、省市的教师资源流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对师生双方来说,更是双赢。但目前来看,还不很现实。不过,教师自身资源的利用,贵身教而非言教。

1.2 学生。关注人的生活质量,人的生命质量是世界话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既要面向学生现实生活世界,如成长经历、经验、情感、兴趣、差异,自然环境,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童话世界;也要面向社会生活实践,反映社会、科技的发展水平,把学生从课堂领入社会生活的实践之中,拓展课程资源,还要面向学生可能的生活世界,即个人意味着去实现的生活,打开学生视野,穿越时空隧道,把过去、现在、未来人类的全部精神财富浓缩在一起。我们可以开展许多活动:每堂课拿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课前天天说”。每学期结合实际,确定一两个重点,学生自由选材,任意发挥。如:最新科技、时事动态、我看(谈、说等)、名人展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猜谜语、成语故事表演、趣味标点、明星模仿秀等活动,还结合书上的要求,让学生策划联欢会、进行封面设计,交流“长城”的有关资料,这样做到资源共享,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原来就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它很容易,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智力差异: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有九种基本智力,每个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有自己智力的强项和弱项,有自己学习的风格。这就要求我们要尽量让学生表述与众不同的表现,合作小组要体现异质分组原则,给不同意见的学生更大展示自己的空间。

2.事。包括古今中外之事,国际国内大事,校内校外之事,师生之事,日常生活小事。世界之窗,成语故事溯源,校园之星介绍,班级一周大事;学生家庭生活;日常生活话题,如国庆期间成都市第一届花卉展、成都市蝴蝶展、龙泉驿区一年一度的桃花节、艺术月活动、手抄报比赛、板报评比等……各种活动、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都是课程资源,都可以进行开发利用。作为航天的一员,我们关注航天,把它当作重点来开发,航天发展史、航天精神、航天英雄故事都可成为我们的话题;作为龙泉的一分子,宣传“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果之乡的美,也应成为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3.景(境)。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与课外信息资源沟通,与课外社会现实现象沟通。自然景物包括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物古迹。如桃花山、龙泉湖、宝狮湖、石经寺……社会环境包括风俗民情,如落带古镇、客家文化研究、火龙节、泼水节,桃花节、枇杷节,航天精神,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如神舟5号升空、奥运会成功申办、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我们提倡学生要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生活。

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文明用语、名人名言、师生书画、警示语言等,都可给我们每一个人以教育、启迪、引导、暗示、帮助。

4.物。

4.1 教室和学校。其结构、布局、陈设,其最初的样子、以前的故事、今后的发展,都值得我们去观察、思考、联想、想象。活动是教学发生的基础。教室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师应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教室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班级教室,除了学校统一要求布置的外,师生可根据教学内容、活动要求、兴趣爱好灵活布置,不拘一格。座位安排也不必统一的横与竖,可弧形,可扇形,可圆形,可成一堆。

4.2 教材。教科书、自读课本、教学挂图、课外读本、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其设计、编排、封面封底、插图、内容无不成为我们的课程资源。

4.3 信息技术。这是一个全新的打破了时空界限而无限宽广的令年轻人和有识之士神往的领域,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必须在短时间里掌握大量的信息,这样你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抢得先机,赢得时间,才能获得成功,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学习、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

4.4 其他学科。自然、社会科学、思想品德等学科知识都可作为语文的学习资源进行开发,这些知识的学习,也是为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只有学会了做人,这样拥有了知识才能造福人类,否则,知识越多可能造成的危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