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0 16:18:0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农村商业银行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现行的小额信贷扶贫贷款利率政策与商业化运作不适应
农村小额信贷是以扶贫为主的一种信贷方式。它注重的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降低农民的融资负担,协助农民尽快脱贫致富。正因为如此,国家在实施习惯小额贷款政策时,多采取免抵押,低利率的方法。但是,近些年来为了应对中国加入世贸组后面临的挑战,国内各大商业银行也开始加速了农村小额信贷的商业化进程。但是,开始凸显一个问题,农村小额信贷的目标是扶贫,而商业银行的基本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于是,但开始出现目标冲突的时候,商业银行的一般选择都是提高门槛、拖延、推诿等,不愿意办款。农户发现办款难办以后,也就失去了兴趣,不愿意浪费精力,形成了恶性循环。
2、操作小额信贷扶贫需要较多的人力投入
由于小额贷款是为农民提供免抵押贷款,为了证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所提供证件真实性,银行需投入大量工作人员对借款人个人信誉和借款人提供的各项证件进行真实性调查。
3、扶贫工作人员的非专职性和不稳定性
小额信贷扶贫是一项经常性、持续性、艰苦细致的工作,客观上要求扶贫社工作人员要专职,而且保持相对稳定。专职工作人员在现有的县乡干部中选配,各级政府要保持专职人员队伍的稳定,工作时间给予保证,不要随意抽调他们搞其他突击性工作。但由于扶贫社没有编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员专职问题。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扶贫社的工作人员身兼多职,无法专司其职。2002年,县、乡政府机构改革后,一些地方连安排兼职人员都面临很大的困难。不仅如此,这些兼职人员还很不稳定,经常变动工作,尤其是乡(镇)政府换届时,变动更大,这给小额贷款扶贫工作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4、风险控制问题
由于小额信贷的特点是针对相对比较贫困的群体,这样群体本身的还款能力、风险抵御能力相对比较弱,另外我国相应的政策法规、管理制度也还缺失,于是小额信贷的风险相应也就比较高。另外,由于小额信贷的管理大多数是由政府工作人员完成,大多不是专业人士,相应的风险管理、财务分析等能力较弱。导致了风险加剧。
5、监管体制问题
虽然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一定数量的小额信贷结构,但是至今为止,还没有一套系统规范的监管体制,监管缺失,缺乏监管弹性和差别,这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也是未来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较大的障碍。
二、发展农村小额信贷问题的策略
1、调整小额信贷扶贫贷款的利息补贴政策
现行的小额信贷扶贫政策未反映市场规律的要求,未能达成脱贫与信贷机构自负盈亏、持续发展的“双赢”。为此,建议用于企业流动资金和较大扶贫项目贷款的贴息按现行的政策执行,以利息覆盖成本和信贷机构可持续按现行的利率向农户收取利息。同时,参照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浮动的标准提高财政贴息比例,以补偿信贷机构操作小额信贷的高成本,使其从“做得越多,费用越大,盈利越难”的怪圈中摆脱出来。
2、进一步加强扶贫社建设
扶贫社是农业银行和贫困农户之间的中介服务组织,其主要职责是代贫困农户统一向农业银行办理小额信贷扶贫贷款,同时向农户提供各项社会服务,受农业银行的委托负责向借款农户收回到期贷款本息。农业银行关闭贫困乡(镇)低效的营业网点后,扶贫社的中介服务地位更显重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可以缓解农业银行操作小额信贷需投入较多人力的矛盾,同时还有利于降低农业银行操作小额信贷的成本。
3、用创新的精神推进扶贫开发新阶段的小额信贷扶贫工作
贫困农户发展家庭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三缺”,即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引导、鼓励有经济实力及市场开拓能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兴办原材料生产基地,实行小额贷款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兴办的原材料生产基地相结合,是解决“三缺”问题的切入点。龙头企业解决技术和市场问题,小额信贷扶贫贷款则能较好地解决缺资金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探索小额信贷扶贫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贫困地区兴办原材料生产基地有效结合的方式,这样有利于降低到户贷款的风险,从而有利于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至于具体的结合方式则需要在实践中探讨,应积极开展试点,探索经验。
4、防范贷款风险
提高贷款的管理质量,严格信贷资产检测考核;实行分散经营、多元化放款,使行短、小宽、浮、高五字放贷措施。(即:期限要短;额度要小;支持面要宽;利率浮动;支持高效特色农业)。用好信贷自,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社会各方面对信贷投入的需求也随之加快,在此期间,贷与不贷,贷多贷少,均应由经营者自主决定完善信贷决策体系,信贷决策失误,借贷先天不足,是导致信贷质量差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合理确定决策者的权限,严格对决策者考核、量化。
三、总结
金融对于现代经济的发展极为重要,作为枢纽及命脉,它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保障,这些年来,农村金融体制运行不畅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受阻。而且,担负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农村建设良好发展大任的农村商业银行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因而农村商业银行成为了我国近些年战略发展的重中之重。金融本身就是不稳定的,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在这个变幻莫测的市场大环境中,首要任务是了解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优化发展战略,进而推动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进而使其稳步发展。
关键词:
农村商业银行;常见问题;发展战略
一、农村商业银行市场现状
近些年农村商业的发展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一直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农村商业银行的前身是农村信用社,后来经过股份制改造,依托信用社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由民营企业、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出资的股份制银行,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商业银行,随着它的良好运行,如今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农村商业银行结合旧的农村信用社以及新的市场变化,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金融体系。凭借自身良好的机制和高效的决策,农村商业银行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有了自己的立足之本,同时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及金融改革有着关键作用,尤其是推动了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和农村大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进步。然而,在这个经济市场大环境中,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会阻碍其发展,要想进一步使农村商业银行稳定运行,就要优化战略部署,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市场为导向,寻找出适合自身发展并可持续发展的光明之路。
二、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村商业银行在新的体制改革下发展速度较快,但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阻碍了其稳定发展,首先,一个完整的体系,就要有内部控制和严格管理,就要有风险管理制度。当下需要做的就是填补这一漏洞,完善这一制度。在农村商业银行中有一些管理者有一定的观念偏差,他们不注重企业内部的管理与控制,没有严谨的规章制度,即便有条文颁布,也因执行不到位而未落实到根本。由于职责分配不合理,内部管理与监督的不到位,从而导致了权力制约不平衡的现象,个别官员、越权等问题的发生,严重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健康、快速的发展。其次,市场导向不明显是很严重的问题,如果一个体系或者说一个企业不能按照市场大环境变化的方向去经营、发展,那必然会受挫,甚至走下坡路。改革后的商业银行虽然拥有了新型商业银行的特性,但仍保留了旧的农村信用社的特点,一方面坚持着辅佐农村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又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有一定的需求,这样而来就造成了商业银行发展的矛盾性。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的意义在于促进农村经济建设、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要发展自身经济,创造自身经济效益。这样就要求农村商业银行协调统一、协调发展,两者兼顾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优化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在这个市场大环境中要想稳步发展就要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第一,明确市场定位与战略目标。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寻找市场定位,利用自身价值、优势区别其他竞争对手,才能更有方向的前进,提高竞争力。要想占据市场地位就必须突出自身优势,寻找合适的客户群体,在农村地区设置网点,拓宽业务覆盖面。在市场变化中随机应变,稳步发展。第二,完善内控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根据农村商业银行现状,要想促进其发展就要首先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可以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在制度的明令下激励与约束管理人员,明确责任与权利,对于内部控制,尤其是加强重点环节与领域的控制制度,如:财务管理、借款制度等,从而进一步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意识。另外,需要提高监督意识,完善管理阶层的内部结构,使各个管理阶层把握权利,恪尽职责,互相监督,提高银行的管理与经营能力。最后,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人们的风险意识,从而使防范风险的观念扎根心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风险,减小损失。克服这些问题进一步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健康、稳步、快速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农村商业银行对于农村经济建设、统筹城乡经济建设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保证农村商业银行健康、稳定的发展,就要优化战略设计,明确市场定位,完善内控体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这样才能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的最大价值创造经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程欢,程凤艳,陈诚,杨晏忠.协同学理论在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金融电脑,2011,11.
[2]苏鸿龙,周琳,肖俊,郭柳萍.浅谈内部审计在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定位及具体作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S1).
[3]易棉阳,陈俭,杨扬,周宗放.一种确定集团客户动态授信额度的简单算法[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
关键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补救措施;建立的金融行业领导者的中央银行以及其他金融管理部门的新管理架构,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管理系统,已经加强,但在那里有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地方金融体系,有两个明显的问题:首先,因为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机构被撤销,和国有银行的收入,从而导致权力的本地金融系统的管理服务是越来越糟糕。由金融监督管理分行,子分公司的当地子公司中国央行的定位的领导下,许多本地银行和其他金融系统的发展在行业的质量服务也被忽视。
一、关于地方政府对银行及其他财务管理职责
与钱有关的财务问题,怎么样才能管理资金,我们没有一个很好的计划,你不能合理地花我们的钱,那么管理的金融体系应该明确自己的任务所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金融有关的主要工作可以概括地说几个方面:首先,金融监管,货币政策,最后是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因此,从管理的角度,货币管理政策的决定应在中心,但在当地相对的金融监管和改革金融体制与发展是有限的,我们不怀疑,用于管理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制定者的货币政策,央行和其下属的分支机构,支行的主要职责,对金融体系的改革应该访问的司法管辖区金融体系的管理和协调。但是,这是没有的情况下,远超过监管改革金融体系和金融体系的发展,我们的国家,银行和其他金融系统的重要性。我们更要清晰的管理责任系统的发展,为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直接导致的后果是,银行和其他金融体系改革和金融体系的发展,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明确的方向。独立财务系统在每一个战场,为自己的发展走独立的道路,有的甚至已经完全背离了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一些小的金融危机不能避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上述这些问题,是由货币管理政策无效性的原因。同时,当地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也应建立信用体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当地银行和金融体系的职责,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要发展当地的金融发展计划。
这个主要功能是财务管理,按照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在理性分析的个人和企业金融服务的银行和其他金融系统的要求,和其增长趋势的需要,我们可以参考的平均个人和企业所拥有的金融机构,其结构与发展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金融体系的发展,像我们国家发展的计划就是每五年有一个计划,你也可以对财务计划系统制定一个五年计划或十年计划,让你能够更好地管理金融体系。
2.做好系统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发展。
我们可以根据我国金融改革的整体的方向,,我们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做一个合理的金融系统的体制改革,在金融系统的政府和金融系统管理人员,以做工作的指导和协调金融机构。
3.创造良好的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非常好的金融体系的支撑作用,建立一个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责。一个健全的金融体系,包括建立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阶梯,这些系统应该被列在财务管理机构管辖下的。
4.加强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居民。
为了做好工作的监督和管理金融系统更好地工作和处理财务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和发展的金融体系之间的平衡,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我们可以通过每个地方的金融机构共同的来回忆,还可以做出金融体系改革理念上的交流,使金融体系更加完善,各个地方的金融体系与良好的监督和管理,携手共进以确保金融系统的安全性。
二、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它出现在良好的金融发展?
1.服务的金融体系规范的名称和职责。
为了促进提高金融机构的财务管理的空白,政府可以成立一个金融服务办公室,这个办公室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其功能有明确的定义和其职能应包括建立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金融监督和管理工作的协调,促进发展的金融系统。
2.形成城市或农村商业银行。
如何建立一个城市或农村商业银行吗?这是一个最优先的银行及其他金融业的发展,在这个系统中,是谁负责这个问题还不是很清楚,成立后的金融管理办公室主任,应该由办公室负责具体事项做当地的商业银行市场,实现更好的发展。
3.关于农村信用社的管理。
逐渐淡出的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在当地金融系统越来越重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关注,所以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细致的工作,只能做这些地方财政管理的问题,为了让中央银行的工作更加顺利。
三、结束语
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影响我们的经济和贸易交流,影响中国的金融体系的发展和成长,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个合理解的解决好地方问题,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作者单位:沈阳市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朱静平我国地方金融管理机构的职能与发展探析[期刊论文]-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6)
[2]吴智慧.张建森.我国地方金融发展促进策略研究[期刊论文]-开放导报2010(6)
在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不断寻求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前提下,银行卡作为经济金融交易的一种媒介,其功能在经济发展过程不断优化增加。如今,信用卡的发展和完善程度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市场的整合作用推动下,不仅诞生了花旗这样的业界航母,而且催生了几家世界级大银行卡组织。目前,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发卡机构有五家:VISA、MasterCard、JCB、AmericanExpress和DinersClub。除JCB诞生于日本外,其余四家皆来自美国。这些国际银行卡组织各雄踞一方,大力进军国际银行卡市场,以其资金、技术、服务的优势正逐渐渗透占领世界银行卡市场。
二、我国目前银行卡业现状
我国银行卡的起步是从国外信用卡开始的,准贷记卡是我国银行在总结境外信用卡业务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20世纪90年代,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凭借其发行准贷记卡产品所积累的经验,把银行卡应用于储蓄领域,由此产生了电子储蓄存折---借记卡。随后,各大商业银行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了借记卡的异地联网,大大促进了借记卡的交易量,使得借记卡在居民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支付作用日益突出。总体而言,我国银行卡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借记卡应用范围日益广阔;二是信用卡的消费日益活跃。信用卡作为个人消费信贷工具,在居民消费支付中的角色日益醒目,人们使用贷记卡的活跃程度大大高于借记卡;三是银联卡境外受理环境逐步改善;四是银行卡市场品牌格局逐步形成;五是银行卡风险管理日益加强;六是相关法律法规日益完善。
据统计,自1998年以来,我国银行卡发行量、交易额增长迅速,到2007年年底,全国的发卡量超过14.7亿张,交易额超111万亿元。银行卡在商户中的销售而产生的手续费支出,也由原来的微不足道上升为影响其利润的重要因素。对银行而言,银行卡正成为其业务发展和效益增长的新亮点。
三、我国银行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一是银行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截至2007底,我国各发卡机构累计发卡14。7亿张,信用卡8750万张,占59.5%,ATM机超过12.3万台,POS机118万台,但与国外相比,持卡消费比例、用卡频率、商户普及率等指标与国外成熟的银行卡市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银行卡的支付功能还未充分发挥,银行卡的服务内容还有待开发,因此,我国银行卡在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方面所起作用非常有限。这与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商业信用不够发达、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等因素都有关。
二是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不完善,多采用国外标准。银行卡市场处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阶段,品牌意识、服务意识、自主创新意识较为缺乏。如果国内银行卡产业的标准、规范及产品创新都由国外跨国公司控制,所施行的制度受限于外国银行卡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影响外汇管理等金融监管政策的有效性,削弱中国政府对个人支付体系的监管效率,甚至威胁着我国个人支付体系的安全和稳定,也会影响日后国民对本土银行卡的接受情况。
三是银行卡风险比较突出,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市场参与主体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够,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与风险防范制度尚不健全。商业银行发放银行卡后,对持卡人具体的使用行为缺乏监管,单单依靠中央银行的征信管理系统还不足以对卡的使用进行监控,容易产生休眠卡,使商业银行的业务风险加大,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产生影响。
四是银行卡发行的覆盖面不广。我国现有的银行卡持有人大多数在城市,由于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商户、银行网点很少,ATM机、POS机只有零星布放,导致大多数农民使用卡困难,即使宣传再到位,没有设施支持,农民的办卡积极还是调动不起来,从而造成农村银行卡市场的搁置,使银行卡在农村的发行量降低。
五是现行银行卡法规制度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亟需修改完善。我国针对银行卡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不到位,有关立法没有跟上,对信用卡犯罪的立法工作比较滞后,对信用卡犯罪的打击力度不够,也影响了信用卡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我国银行卡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是学习国外先进的银行卡服务经验,增加银行卡的服务内容。我国银行卡业的发展比国外晚差不多一百年,并且受国内金融市场发展和国情国力的制约,我国银行卡的服务内容远小于国外的银行卡业务。在我国,使用最多的是借记卡,与集消费、信贷、结算于一身的信用卡相比,借记卡的功能主要以存取款为主,信用卡的大多数功能借记卡无法使用。发卡机构应不断提高银行卡经营管理能力,利用现有科技技术,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丰富银行卡品种和功能,为持卡人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服务,满足持卡人多样化的需求。研发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银行卡服务业务。二是完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三是依法经营,加强管理,降低经营风险。四是开发农村市场,增加银行卡发行量。我国现有银行卡持有群体主要集中在城镇地区,农村市场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努力扩大银行卡在农村的受理范围,积极推动银行卡在农村的推广使用;加快经济活跃、有发展潜力的城镇的特约商户的发展;增加ATM机、POS机的数量,加强对商户的引导,提高机具利用效率;加强与工商、税务、公用事业单位合作,促进银行卡在与农民生活密切的相关领域的应用;加大银行卡使用知识的宣传,增强农民的用卡意识;按照农村银行卡的使用情况,制定适用于农村银行卡使用的收费标准,按照物美价廉的营销方式,增加农村银行卡的发行量。
参考文献
[1]辛树森,银行卡,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刘廷焕,万建华,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
[3]罗清和,我国银行卡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金融与经济,2005
近年来,银行信用卡市场的竞争已如火如茶,各商业银行纷纷出台了各式各样的营销策略。但竞争的范围和层面似乎定格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城镇,对经济落后的广大农村则是一个绝缘地带而无人问津。诚然,作为商业银行其经营目标是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农村由于经济落后而不具备银行信用卡市场的准入条件,显然,这没有科学依据,也不符合客观规律,只是在农村金融市场上信用卡应该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问题。事实上,存在信用卡绝缘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原因有二:一是由我们现行的信用卡产品的定位所限制。现行的信用卡定位是消费型产品,而不是一种具有小额贷款性质的产品。二是信用卡在农村能否产生效益、以及能否有效控制风险的问题。在建设新农村的今天,加强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创新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笔者就面对农村金融市场如何对信用卡功能的创新作一探索。
一、信用卡功能创新设计的基本意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资金投入是关键。而资金投入的渠道和方式则与金融是密不可分。以往都是以扶贫贷款、综合开发贷款、专项贷款等方式投入农村市场,但收效甚微。其原因就是在农村金融市场中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机制和适合的金融产品。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目前缺乏的不是金融机构资金在量上的投入,而是如何投入的问题,缺乏的是符合农村地方性特色的,符合农户和微小乡企的金融产品。这种产品必须是具有方便快捷、流动性强、安全性高、具有一定效益的特点。信用卡功能创新主要是在信用卡现有特点的基础上将商业银行现有的业务进行整合,使其具有农村特色的信用卡。这种信用卡应该是集信用卡功能(循环透支功能)、小额贷款功能(利率低、期限长、转账周转、经营性或消费性、担保)和保险功能三位于一体的金融产品。这种金融产品必须适用于季节性强、流动快、周期短的农产品经济,同时是建立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可以整合农村金融存量资源,改善农村金融资源增量配置结构,是与农户和微小乡企信贷需求特点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产品,更多的具有地方性、区域性、草根性、非正式性等特点,可以将商业银行推入农村金融市场,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和客户群体下移。
二,信用卡功能创新面临的障碍
1.制度障碍。信用卡功能创新面临的障碍是信用卡和个人贷款业务中现行的规章制度,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贷款期限,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信用卡的透支期限最长为60天”,这与农副产品的生产周期和对以经营农副产品为主的农户或个体户来讲,的确比较短。二是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卡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贷记卡透支按月计收复利,准贷记卡透支按月计收单利,透支利率为日利率万分之五,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此项利率调整而调整。”三是金额,按照相关规定,信用卡透支一般不超过5万元,这对农村部分工商户来说,是不足以解决资金需求问题的。四是贷款用途上,信用卡主要是消费信用,虽然没有明文规定禁止贷款用于经营性,但各家商业银行基本不敢逾越这条红线。而小额贷款则有明确的贷款用途,且这在小额贷款的贷后管理上是有严格要求的。
2.运作障碍。首先是各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置方面,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设置网点的银行机构只有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其他商业银行均未设网点,这使得具备条件在农村发行信用卡的银行机构只有农行和农村信用社,而其他商业银行则因客观条件而不具备发卡条件,农行而言,也只能针对城镇这一级,对更广泛的农村依然接触有限。其次是信用卡业务管理人员的人手少。从目前农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基层网点来看,其客户经理最多2一3名,对于信用卡客户分散、金额小、笔数多等特点来说,其调查和催收难以到位,非常容易形成不良透支风险。第三是基层网点业务素质不高。信用卡是一项高收益高风险的金融产品,对业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较高,对于农行和农村信用社都面临信用卡业务管理人员不足和素质不高的现实问题。
三、农村信用卡功能创新的思考
1.建立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为基础的金融创新体制。对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农村的产品重心定位,使其在作用、范围、管理上进一步贴近农村实际,适应农村金融客户需要;使其业务重点和目标在原有的基础上由分流转向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上来,将信用卡功能与小额贷款功能相结合,或说将小额贷款的账户改用为信用卡。
2.建立农村金融资金的风险保障机制。主要是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机制和担保机制。农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影响较大,农村经济抗风险的能力也很弱,因此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机制有助于真正帮助农户以及银行增强抗风险能力,而有效的担保机制对任何一种金融产品尤其是信用卡必不可少的。农村信用卡可以乡镇政府或村一级的行政机构为担保,也可以现有的土地、森林、农作物等作为担保。福建省就开办了以农村林权做抵押贷款,破解了“三农”融资担保的难题。
自2010年任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以来,唐忠民深入推进吉林农信创新转型与改革发展,积极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和服务民生的金融支撑作用,在加快自身科学发展的同时为全省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唐忠民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和监管政策要求,加强与地方党政的沟通协调,与各市(州)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度融合地方经济,突出打造普惠金融、农业产业化金融、县域金融、城镇化金融、生态金融和全民创业金融“六个金融”,大力支持“三农”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
倾心金融服务社会民生。唐忠民倡导普惠制金融,推进城乡基本金融服务均等化。潜心打造“民生工程”,深耕农村金融市场,研发百余种金融产品。强化科技支撑,增强服务功能,面向千家万户开展普惠型服务。大力开展“三帮扶”活动,在全省60个村建立帮扶联系点,通过信贷支持、传授致富技术、引进致富项目、培养大学生村官、培养致富带头人,助推农民共同富裕。
积极推进改革和转型创新。唐忠民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自我发展组建与“富帮穷”并购模式相结合,农商行组建工作扎实推进,系统内农商行总数达到9家。扎实推进省联社去行政化改革,着力打造科技、融资、清算、培训、信息和法律咨询“六大服务平台”,增强中后台支撑功能。加快科技信息系统建设,加强业务支撑能力和金融科技服务水平。推进县级行社流程银行建设,配齐“三长”,完善法人治理,强化营销总部、经营管理总部的功能,推进贷款集中远程审批等业务管理模式创新,初步实现流程化、专业化管理。撤销市(州)办事处,设立区域稽核中心,增强了风险管理职能。
【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现状 原因分析 融资对策
一、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
我国企业融资难,难在融资渠道不畅,难在可供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不多。我国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只有少数企业可到资本市场融到资金。融资渠道的单一不仅制约企业的发展,而且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很大的压力和风险。自2005年起,中央政府已从财政资金中拿出6.5万亿元资金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但是截止2008年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仍然高达25%。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旧的未消化,新的又不断增加,其深层次原因是我国企业融资市场格局的不合理,企业融资渠道过于单一狭窄,众多的企业将融资的负担都压在商业银行的肩上,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决策极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干预。因此,金融机构在提供贷款是更多的去考虑借贷风险和风险规避,从而导致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同时我国经济中涌现出一批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本来应以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为己任。但在实际中,这些金融机构在业务发展上与国有金融机构有趋同的趋势,不能真正面向民营企业,存在一定的信贷歧视现象。很多中小金融机构将大量资金上存或购买国债,对急需贷款的民营企业却不予支持。另外,我国地方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信社已成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力量。地方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没有建立,实际资本充足率偏低,在支持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有心无力的局面。
民营企业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补充成分,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中国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民营企业,在金融支持方面却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客观地说,为了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都下了很大的力气,也出台了一些具体政策措施,但是,从实施效果来看,这些措施往往是治标不治本,治短不治长,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现实表明,民营企业融资难表面上的反映是渠道狭窄,而深层原因则是各方面的体制和制度问题。因此,仅靠出台一些政策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制度调整,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角度出发来综合考虑民营企业融资发展的问题。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途径。
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途径
1.不断完善和发展民营企业的外部经济环境
(1)调整和完善银行体系,加强安全管理。现有中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仍然持续了国家银行高度垄断的局面,民营中小商业银行数量严重不足。这种畸形结构,不仅严重降低了融资效率,影响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加大了金融风险,并使风险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应该创立金融社区服务模式(如农村信用社),使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深入到当地众多的个体私营企业,形成企业与金融机构“双赢”的局面。
(2)扩大市场准入领域。一方面,要全面检查有关民营投资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认真清理限制民营投资增长的不合理规章和收费。凡国家、省、市已废止的和不利于民营投资的规定和办法要坚决废止,彻底清理各种行政性收费。对企事业单位的行政性收费应坚决取消,对确需保留的收费在经过测算后实行一次性、“一门式”收费,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纳入财政预算;对取消和保留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要进行公示。另一方面,要改变行政审批事项多、手续繁、透明度低的状况,对非政府投资项目原则上实行登记备案制。
(3)系统地调整有关制度,努力改变对民营企业的错误歧视。
①实行同等待遇。在国家金融、财税、土地、技改等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要取消不同经济政策的制定,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对各类市场主体都必须履行法定职责,制止凭借审查、审批或核发许可证的行政管理职能,向民营企业收取部门管理费和不公平、不合理行为。
②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政府应进一步改善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服务,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完善的机制,为民营企业融资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在各商业银行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积极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业务,如创新金融产品,提供理财服务等。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探索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
③研究探索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多种有效方式和途径,力争使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得到解决。可通过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大力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相对中小企业来说“门槛”过高,为适应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需要,有必要为其开辟一个合法的股权流通场所,即开辟一个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二板市场。
④重点扶持中小企业中的高新科技企业。充分创造投资便利,吸引国际国内风险资本投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制定完善的市场监控机制,设立风险投资基金,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问题。
2.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的内部因素
随着1999年把非公有制经济明确写入宪法后,我国的私营经济更加如火如荼。私营经济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民营企业的观念和体制也应该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强化企业凝聚力。
民营企业主必须改变落后的用人观念。(1)民营企业只有让员工的待遇,员工对企业的贡献,两者之间有公平合理的关系,才能有效减少员工因横向比较感到待遇不公而流动。(2)明确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企业使命说明企业存在的目的,也是企业行为追求的价值所在。民营企业通过企业使命和勾画中长期战略目标,可以把员工的目标统一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并赋予员工美好的远景,增强民营企业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吴丽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期刊论文].市场论坛,2009,(2).
关键词:村镇银行;农村金融;小额信贷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国家越来越意识到农村发展的重要性。村镇银行则正是在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下的试点产物,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先行者,也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这次实践,笔者走入了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县进行了村镇银行情况调研。湘乡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全市有耕地66万亩,是商品粮和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居全国粮猪生产百强县(市)前列。2008年3月26日,湖南省第一家村镇银行在湘潭市湘乡挂牌,湘乡也成为农村金融重点试点地区。
在调研过程中,笔者与湘乡人民银行、农业银行、信用社及其分社以及村镇银行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谈。同时走访了3家农业大户、10家普通农户以及1家中小型企业。通过此次调查,笔者重点了解了农村金融体系供给与需求两方的现状,了解了村镇银行的实际定位以及诸方对它的评价,同时对于这个政策下的产物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想。
一、调查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现状
(一)调查地区农村金融供给情况
邮政储蓄在农村地区只能吸收存款,没有权限在农村地区发放贷款。它将大量的农村资金输向城镇,成为了农村的“抽水机”。而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在业务上主要经营粮、棉、油等收购资金的管理,其他支持农村经济开发的多种专项贷款已经停止。由于此处供给方更主要是谈贷款的供给方问题,以上两种金融机构就不予以太多讨论。下面只就与农村金融体系以及村镇银行关系密切的金融机构进行讨论,各金融机构贷款比例见下图1。
1.农业银行
相对于其他彻底撤出农村的国有商业银行,农业银行作为唯一未改制商业银行,以“服务三农、走进乡市”为宗旨,支持产业化农业,仍推动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就湘乡农业银行为例,目前为止,农行仍然支持着湘乡重点的产业如皮革业(如湖南怀其制革集团有限公司)、石油加工业(支持中石油进行往南方发展网络建设)、贸易行业(如农副产品的销售)、教育产业(湘乡一中和东山中学)以及部分个体工商户。另外,在谋求改制的过程当中,农行对进出口公司、建筑公司、劳保手套公司等大中型农业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贷款支持。但在更长的时间内,农行自身问题重重,对于三农的支持也是相当有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行并不贷给农户。农户生产的风险对于农行来说太大,原因如下:①农户生产不成规模;②金融环境不好;③抗风险能力差,农业保险不到位;④农户无法提供有效抵押品(由于抵押是作为第二还款来源,而根据担保法农民的田和房产不能作抵押)。
(2)农村网点的减少。现在普遍的要求是农行进城,湘乡农业银行真正在农村的只有4个点。
(3)历史包袱太重。如今湘乡农行贷款有3亿贷款,而不良贷款就有2亿,有较重的历史包袱。
(4)贷款限制收紧在国务院下发的2004年第20号文件《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严格了贷款的责任追究,规定贷款必须符合国家要求,符合环保要求,进行高消耗严格控制,从而缩小了农行能贷款行业的范围。
2.农村信用社
在商业银行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后,农村信用社成为了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成为小型农户存款、贷款的首选,而且至今为止仍然是面向普通农户的唯一窗口。就湘乡当地而言,农信社贷款占到了整个湘乡的65%。然而通过与农村信用社机构人员的座谈、到基层信用社的了解以及与农户的座谈,目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着很严重的问题。
(1)不良资产增多,信用环境不好。小额信贷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主营业务。由于小额信贷没有抵押,农户诚信缺失和农业保险不完善,农信社的效益更多是外部的社会效益,而无法顾及经济效益。
(2)成本升高,目前一个信贷员要负责信贷的发放、管理、收回工作,还要每月了解家庭情况,看贷款的运作。任务繁重导致人手不够,而增加信贷员又会增加管理成本,这样的状况导致工作很难到位。湘乡市东郊乡信用社在联络员取消后,信贷员只有10个,为控制成本有时连分社长也要承担信贷员的工作。
3.民间借贷
农村民间借贷即指农村民间从事存款与贷款业务个人或组织,包括农民自发组织的社区性金融机构、街坊中较有声望的农业大户、非法的地下钱庄等等。在国有银行渐渐在农村边缘化以及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较多、机制体制正在改革的现况下,小型农户的贷款只能依靠民间借贷机构。虽然目前民间借贷机构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却是现有情况下一种必不可少的普通农户融资、贷款的方式。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类似民间借贷例子。一位养猪大户基本不依靠贷款,而是自己成为民间借贷机构,从周围农户融资,从事自己的扩大再生产,并按期为存款农户支付利息。可见,这位大户已经成为了小型民间银行。存在即合理,民间借贷符合市场规律,有一些其它金融机构不可比拟的本土优势:
(1)信息与地理优势。民间借贷机构是本土产物,其工作人员更多是农业参与人员,其从自身从事生产获得信息是第一手而且是迅速的。相较而言,商业银行或者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更多地已经城市或城镇化,信息敏捷性明显逊色。同时,在地形崎岖不平的湘乡地区,居民居住分散,联系分散,位于农户住家附近的民间信贷有着很明显的地理优势。
(2)信用与心理优势。如上例子所述,那位养猪大户在周围农户中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大家都愿意将钱拿给他保管。这种邻里街坊的信用优势是通过大家几十年的相处以及信用积累而来的。另外,远亲不如近邻,民间借贷对于有着传统价值观的农户来说,无疑有着无可比拟的心理优势。
(3)弹性优势。由于民间机构信息的敏捷性以及其不受官方束缚的灵活性,其各种金融指数都能得到及时调整,滞后性损失相对来说要小。同时由于其弹性优势,可以针对宏观及微观经济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稳定及吸引更多的农户,竞争力强。
当然,民间借贷也有其劣势:
(1)不规范。由于非官方性,民间借贷缺乏真正金融监管机构的规范监管,因而各种操作不规范之处众多,对于发生问题的准备并不够充分。
(2)缺乏政府支持。至今民间借贷的合法性都未能得到承认。若得不到政府支持,民间借贷只能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无法形成完善的体制。
(二)调查地区农村金融需求情况
由于对湘乡大型企业的探讨已在农业银行涉及,在此不再讨论。以下针对其他金融需求进行讨论。
1.普通农户
对于普通农户来说,金融需求多是生存性,如资金周转不灵时对贷款的需求。对于一家普通农户来说,是遇到结婚盖房等事情,一定会有一段资金短缺的时间。此时的贷款需求即是暂时性的,当外出劳动力回来带回收入之后便可以还上这笔钱。而这笔钱虽然风险很小,却常常贷不到。由于农信社发放贷款的谨慎,贷款供求无法对口,造成了一定的无谓损失。另外,少部分是发展性的,如进行小规模生产所需的投资资金。东郊地区的一万多户中,百分之六十农户就曾有过这样的贷款记录。这种贷款主要是用于家庭小规模养殖,或是农业机器的购买。东郊信用社分社长认为,真正的养殖贷款只有在上了规模之后才会有效益,而信用社贷款限额却在2万元以内,对于养殖投资来说也是杯水车薪,帮助并不大。
综上可以看到,对于中小型农户来说,日常小额资金周转得不到保障,生产性投资贷到的款也并不充足,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2.农业大户
农业大户是农村中的先富者,也是农村农户经济很重要的带动者。他们的发展性金融需求也应是农村金融重点扶持的项目。然而,就现有状况来讲,似乎农村的金融服务并没有对其有太多的帮助。由调研得知,他们的资金渠道主要有三种:
(1)自身及亲戚的储备资金。如一家种植大户,他基本上没有闲置资金,而是立马将赚到的钱用于投资。该资金的风险在于严重依靠大户上一轮的生产资金,种植或养殖自然条件的不稳定性也导致了其资金来源的不稳定性。
(2)从周围农户融资。即成为小型存款银行。在上面提到过的养猪大户即是通过周围农户集资来生产,但由于其民间性与不规范性,也难以成为稳定资金来源。
(3)政府专项贷款。政府对于重点培养的种植养殖大户通常会有一些特殊的资金补助政策,但也是临时性的举动。
纵然大户们目前都能想办法找到资金来源,但其来源并不稳定,其潜在的金融需求仍然很大,一个稳定的、充足的资金来源对他们的进一步规模化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3.中小型企业
长期以来,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外部融资困境已经严重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如湘乡伟鸿正旺食品有限公司,它的主要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的150万和地方配套投资的75万,但发展的最大阻力仍然来自于资金。探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因素:
(1)中小企业自身弱点。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高、经营方式落后并且财务管理混乱,自有资产抵押明显不足,导致银行无法支持放贷。
(2)金融机构对农村中小企业的还贷能力缺乏信任。这个原因无疑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如图2所示,中小企业的现状与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态度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政府扶持力度不够。2008年9月4日的新闻中,政府就大力发展农村中小企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给出了指导性意见,从反面证明了以前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政府如何宏观调控,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将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三)小结
由以上农村金融供给方与需求方的分析可以知道,在农村金融体系中,金融供给明显不足,而金融需求又日趋旺盛。供求的不对称性呼唤一种新的改革措施,一种新金融力量的出现进行新的尝试,为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作先锋,这就是村镇银行。
二、村镇银行的目标定位和实际作用
1.目标定位
2006年12月20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其中正式指出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建立村镇银行。
根据银监会的相关规定,对于村镇银行的目标定位应有以下几点:
(1)解决问题:解决金融服务空白,扩大金融供给,引入市场竞争。政府希望村镇银行能够开展多种业务服务,提供更多金融多元化产品,并在小额信贷方面能够通过利率等指标与农信社构成竞争关系,更好发挥市场规律运作。
(2)主营业务:小额信贷。据规定,村镇银行贷款以小量、分散为原则。
(3)经营对象: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
(4)建立地区:欠发达农村地区以扶持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
(5)发起方式:以1家以上(含1家)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
(6)管理方式:简洁、灵活、先进、独立。村镇银行作为独立的法人单位,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可以放手建立先进的内控制度、领导管理制度以及资产审核制度。
2.实际定位
2008年3月26日,湖南省第一家村镇银行在湘潭市湘乡挂牌。它是由湘潭市商业银行为主发起人,红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南万隆房地产置业有限公司等14家发起人出资共同组建的。湘乡市村镇银行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同业拆借,从事银行卡业务,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收付款项及保险业务,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在实际的调研中我们看到湘乡村镇银行新的经营理念确实为农村金融组织发展注入了活力,这种新的管理体制与金融服务确实为农村金融体系带来了新变化。
(1)输血作用增强。首先,“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是银监会的明文规定。由于存款来源不限,贷款只限于当地,全部存款包括一部分城镇资金都留在了农村本地。相比于商业银行或者邮政储蓄的抽血行为,村镇银行在“保血”的同时有一定的“输血”作用。其次,村镇银行发放贷款按规定必须首先充分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自由处理富足资金,因而留下来的资金更多地支持了三农。
(2)服务效率提高。村镇银行的独立法人地位决定了它先进的体制机制。省去上报的道道程序,村镇银行自己做主,办理贷款的速度非常快,这也是其他机构无法比拟的优点。同时,政府的强烈支持使湘乡村镇银行享受了众多优惠政策如地方税收的减免,从而能在贷款时有更少的包袱。
(3)促进竞争。农村金融主体的单一化和垄断化造成了农村地区较高的利率以及农信社低效的运营。村镇银行的介入能够使利率指标更加市场化,更利于三农的贷款。湘乡村镇银行的利率上浮30%,下走10%,相对合作社更低,吸引了更多客户。村镇银行的出现有利于农村金融体系逐步迈向市场化,更加加快农信社改革的步伐。
(4)支持“三农”村镇银行贷款的各种中小企业都属于当地龙头产业,同时也能为村镇银行带来较好的利润。至今,湘乡村镇银行已有贷款0.4亿,利润已达32.5万。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村镇银行的实际定位与目标定位有了一定的偏差,其真正有效的支农能力也受到了怀疑。实际上,包括湘乡人民银行在内的众多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对其存在意义仍有质疑,对其发展也不持乐观态度。村镇银行在萌芽发展过程中确有很多问题:
(1)经营对象的偏差。在调研中我们惊异地发现,湘乡村镇银行中的农户只占不到20%,其中很多还是实力强的有抵押品的养殖大户,而真正对普通农户的贷款微乎其微。以小额信贷作为主营业务的村镇银行,因为商业银行控股,并没有像大家所想的支持更多普通农户。以市场化运作的村镇银行出于商业考虑,无法向农信社那样接受那么多无抵押的贷款请求,过大的风险使其望而却步。部分信用社的工作人员说:“村镇银行不过是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纵然偏激,却也反映了大众对村镇银行在这方面作用的失望。
(2)输血作用有限。湘乡村镇银行目前有存款1.5亿存款,但却只有0.4贷款,多余的1.1亿一方面作为准备金,另一方面委托商业银行进行运作。由于其较于严格的贷款准入以及商业利润驱使,本应更多的应用于“三农”的款项却正在被进行商业运作,村镇银行输血作用实在有限,甚至在另一方面来说,湘乡村镇银行也充当了“抽水机”的作用。
(3)机构小的弱点。目前湘乡村镇银行只有员工223人,虽然能够发挥机构灵活的优势,但是当涉及普通农户放贷时却远远不够。相较之下,农信社的庞大分支以及民间借贷的本土优势更利于一户户的小额信贷。
总之,村镇银行的症结是商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村镇银行的设立本带有很强烈的社会目的,但又要求其市场化运作。可见,虽然村镇银行目前遍地开花,若要谋求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这种矛盾。
三、关于村镇银行理想定位的建议
通过分析和思考,由图3所示,笔者认为村镇的理想定位应位于目标定位与实际定位之间,才能更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对于民间信贷来说,普通农户是它的主要服务群。利用其各种优势,我认为民间信贷应成为小额信贷的主要发放机构。对于农信社来说,其目前的客户群为部分农业大户和普通农户,短时期内客户群仍然比较稳定。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客户为大型企业与部分小型企业。
湘乡虽是农业发达,但经济水平仍不高,湘乡当地的普通农户收入有限,生产性贷款较少,需求数量并不十分旺盛,也可以通过民间信贷与信用社解决。同时,农业保险的薄弱导致农民生产非常不稳定,尤其对普通农户的收入有较大影响。而较差的信用环境也会让银行不良资产增加。针对此情况,村镇银行若是定位更偏向普通农户,商业效益会受到较大的损害,更会因此而背上沉重的包袱。因此在未来普通农户的贷款需求能够通过信用社与民间信贷满足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定位应该集中于收入稳定、需求更为旺盛但却在金融服务中较为疏漏的中小型企业以及更多的农业大户,即是介于商业银行和农信社之间,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在应用其各种优势更好地发展中小企业并扩大农业大户的贷款客户群的同时,避开劣势,不成为普通农户的主要贷款来源,才能更好地保证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
四、调研启发
村镇银行的某些特点让笔者想起了目前社会上一个热点话题―社会企业。也许对于一个社会企业来说,寻求社会效益和商业效益矛盾中的统一是关系其是否成功的最重要方面。所谓社会企业,应是以社会目的为缘由而建立,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的企业。我们不能说村镇银行就是我们普遍意义上的社会企业,但它也是以政策扶农为目的,商业化运作的企业。商业与社会效益的矛盾成为其发展道路上的一条绊脚石,但如果合理利用社会效益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这种矛盾也许就能得到一定的统一。
我们也许可以参照国外的某些社会企业的案例,他们利用其社会性大力宣传,不仅带来很好的社会口碑,还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很多志愿者为其服务。
同样,对于村镇银行,我们是否应该在宣传上更下工夫,打造其社会性的良好印象,扭转其在农村地区的不好口碑呢?同时,我们也许可以考虑征收更多的长期志愿者(比如大学每年的实习生)以服务社会的名义进行工作,使之感到村镇银行的强烈社会性从而激发更多社会责任感。这种志愿者也许不可行,但至少可以使员工增加更多的社会责任感而更加尽职,提高效率。
建立社会企业不是目的,而是要起到示范作用,带动更多这样的企业。同样,村镇银行的存在如果能够带动更多的民间资本甚至国际资本参与其中,一齐共同探索发展的道路并且公平竞争,甚至能够促进民间借贷的合法化,这才是我们真正所要达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 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银监发〔2006〕90号.
[2]村镇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引.银监发〔2007〕8号.
[3]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银监发〔20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