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护理毕业生论文

护理毕业生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0 16:18:1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护理毕业生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护理毕业生论文

第1篇

1.PDCA循环的特点

PDCA循环是由plan-do-check-ac-tion4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所组成。它是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顺序进行设计并紧紧地围绕其工作目标不断地进行循环的一种科学管理工作程序。PDCA循环20世纪20年代首次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瓦特休哈特博士提出,后来美国管理学爱德华戴明博士对PD-CA理论进行完善,并大力倡导,得到广泛传播,也称“戴明环”。完善后的PDCA理论在质量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现已被人们作为“管理化”的基本方法。PDCA循环是一个动态活动的过程,其特点是环环相套,相互促进;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呈螺旋式上升与发展PDCA循环的特点。

2.PDCA循环的实施

2.1 P-计划

2.1.1 统一认识,明确目标

组织护理系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并领会《莆田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规程》《莆田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莆田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莆田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评估指标体系》等文件,编写了适合护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手册,内容包括护理毕业论文的选题及选题原则、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文献综述的写作、毕业论文规范写作等,并集中举办毕业论文指导相关讲座。

2.1.2 遴选导师,确保质量

制订护理本科毕业论文导师的遴选条件,结合各实习基地的实际情况和护理部推荐的人员,确定导师人选,实行师生2:1制,即2名导师(实习医院带教1名,校本部教师1名)指导1名学生,实现院校统一指导和全程监控。

2.1.3 明晰进度,随时督导

导师与学生从结对起就形成一个整体,发放《毕业论文工作手册》,学生与导师人手一册,使导师与学生能明确护理毕业论文的要求,从选题开始就心中有数,按照学校规定的工作进程实施。

2.2 D-实施

将PDCA管理程序随时和反复自查自省的评价特点贯穿于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我们将《毕业论文工作手册》的电子版拷贝到各医院护理部,以便导师与学生按学院的统一要求组织实施,同时将莆田学院护理系的邮箱告知各医院护理部,以便导师在指导过程中有问题及时与校本部导师联系,也方便校本部老师随时督导。

首先学生与导师一起讨论选题,由学生进行文献检索之后,师生确定选题及毕业论文工作的可行性方案,在规定时间内按学院的要求,认真填写指导教师的姓名、职称、研究方向、指导对象及论文的题目。由实习队长汇总后发送到护理系邮箱。护理系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实习医院汇总的论文题目逐一审查,包括学生是否一人一题、题目大小、难易度、可操作性等,并填写毕业论文题目审核表,提出不符合要求或选题不当的题目,并由校内指导老师及时与有关师生反馈。如重新选题,应填写选题更新申请表,重新审核,直至选题通过。选题通过后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由各医院护理部组织开题报告,学生的开题报告材料以电子文件形式发送邮件存校护理系备查。实习期间导师的指导意见和方式及时以邮件的形式上传校内指导教师,以便随时跟踪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和必要的督导。

2.3 C-检查

第1阶段:护理系针对前期工作进行检查,主要包括导师落实、任务书执行、开题报告落实等情况,并统计选题更新率。

第2阶段:毕业论文进程计划及开题报告完成情况,临床导师的指导记录包括导师发现问题、指导意见、指导方式(面谈、电话、QQ、E-mail)等。

第3阶段:文献综述完成及评阅,主要检查文献综述是否围绕选题内容进行概括描述、参考文献的篇数、期限等,以及是否按照学校规定的格式要求。导师指导记录等。

第4阶段:后期检查,毕业论文完成情况,包括格式(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标题、内容、图表、志谢、参考文献等)是否规范。由学生填写原创性声明。

2.4 A-处理

检查中对能按计划、进度完成毕业论文的学生,汇报相关实习医院护理部,由护理部组织进行护理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会,请有关护理专家参与评审,按照莆田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论文规范(结构、行文、字数)、论文撰写(理论分析、实验数据、逻辑性、论述层次等)、学术水平、创新4项指标评定成绩。对个别不能完成学生毕业论文答辩的实习基地,由护理系组织校内专家按照上述程序和要求完成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论文终审成绩由导师考评成绩、同行专家评审成绩、学生答辩成绩分别按一定比例形成。在此基础上,分别由学生本人及导师填写优秀毕业论文评选申请表和优秀毕业论文推荐表参与学校的优秀毕业论文评选。

在C-过程中,如果第1阶段出现临床导师变更(进修、培训等),及时与护理部沟通,请护理部协调,另选导师或更换选题。在执行任务书和开题报告中有困难,校部导师及时给予理论上指导和帮助,以免耽误下一环节的进程。检查导师的指导记录能及时督促临床导师定期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并能及时发现学生完成计划的情况,做到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形成良性循环。不至于积累问题,造成前松后紧,影响毕业论文质量。

3.体会

PDCA循环包含4个阶段8个步骤,其精髓在于不断地分析现状、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效果、理出思路、总结经验,如此循环,不断晋级。实践证明,PDCA循环的应用,确保了毕业论文管理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主要表现在:①论文选题上既能与时倶进,又避免“多人一题”现象,且选题的难度、深度较前有一定的提高;②强化了参与意识和质量意识,确保了指导教师的精力投入到位和学生的严谨作风;③增加指导教师压力的同时提升了导师的理论水平;④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科研诚信品格。在最后递交毕业论文的同时各上交一份学生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导师毕业论文指导声明,并通过有关软件对毕业论文进行文献检测进行查新,杜绝了抄袭行为,有效保证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第2篇

1.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思考

2.本科论文写作过程细化性分析

3.提高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途径

4.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模式探索

5.本科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6.从高校本科论文环节浅谈本科评估与教学管理

7.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8.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问题的思考——以历史学为例

9.英语专业本科论文写作创新性研究

10.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11.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形式与选题研究——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视角

12.本科论文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3.本科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4.对艺术类本科论文的几点思考

15.自学考试本科论文预申请管理系统设计

16.护理本科实习生毕业论文回顾分析

17.对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思考

18.基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导师制运行模式探索

19.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动因、困难及出路

20.跨校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初探

21.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学术不端现象平议

22.本科论文的创新性与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23.金融学应用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实证研究——以某地方财经高校为例

24.“全过程”本科论文写作中科学素养的培养——以法学专业为例

25.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论文选题的分析和思考——以南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本科论文选题为例

26.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质量因素探讨

27.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阐释与建构

28.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本科论文质量

29.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几点建议——以钦州学院为例

30.关于图书馆服务职能与本科毕业论文的几点思考

31.二类院校本科毕业论文外审制度利弊及对策浅析——以陕西榆林学院为例

32.中日化工类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环节教育方式比较

33.对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思考

34.工商管理函授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35.理工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现状调查与分析

36.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动机研究及其启示

37.略论大数据时代下本科学位论文过程管理网络交互平台的工作机制

38.护理本科毕业生对毕业论文撰写的相关态度和行为调查

39.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40.体育专业本科论文写作不应取消而应加强

41.外语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多样化的现实思考

42.以案例分析为创新路径的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指导

43.论“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对当前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影响

44.强化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应用

45.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46.综合性大学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辨析

47.英语专业本科论文写作的交互式教学模式探索

48.关于提高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究

第3篇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2011届[R].浙江,2012.

[4]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2-02-16.

http://zjedu.gov.cn/gb/articles/2012-02-16/news201-

20216111318.html.

[5]穆俏竹,柏兴华,苏兰若.急诊护士职业认同、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关系的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2,(03):99-102.

[6]覃泽萍,彭翠香.146名低年资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2,(04):174-176.

[7]王生锋,齐玉梅,黄行芝.临床护士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及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3,(01).

参考文献:

[1]BeckDL,HackettMB,SrivastavaR,etal.Perceivedlevelandsourcesofstressinuniversityprofessionalschools[J].2001,36(4):180-181.

[2]闫瑞芹,沈宁,陈京立,等.护理本科生毕业实习不同时期的压力源、压力水平及其变化趋势[C].护理研究,2006,20(20):3019-3021.

[3]李晓玲.护理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35.

[4]段功香,张平,王蓉.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与分析[A],当代护士,2006,(8):3-5.

[5]于丽荣,冯先琼.护生学习压力源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A].南方护理学报,2005,12(6):8-10.

[6]柯永红.护理专业学生减轻压力技能训练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1,16(9):523-525.

参考资料

[1] 王平,裴莉琳.顶岗实习背景下学生伤害事故法律责任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61.

[2] 鱼鱼.血染的白大褂[J].家庭医生,2012(10):1.

第4篇

1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和内涵

《教育大辞典》对培养目标的解释是指教育目的或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说所应达到的培养要求、质量和规格。袁璟婷在《高职卫生人才培养模式与评估探索》中指出:“人才培养目标其实质就是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或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是培养者对所要培养出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规定。它是教育活动的决定因素,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于学校而言,人才培养目标要结合学校的层次、类型以及专业进行具体化才能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规范、指导和检验作用[2]。”近年来,我国在中专毕业生中实行了对口升学的政策,从而使一部分应届中专毕业的护理学生有机会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这对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校从2014年才开始招收对口高职护理学生,由于对口高职护理专业成立时间短,学生差异性大,其培养目标的确定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有了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培养模式创新,才能培养出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强大的操作技能的综合型人才,使他们真正的符合社会的需求。

2对口高职护理专业人才目标综述

对口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是中专护理毕业生通过参加考试升入高职大专,通过这种途径升入高职的学生学制一般为2-3年,在此期间完成学校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且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获得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专科文凭。由于这部分学生已经学习了中职的护理的相关课程,并拿到相关的资格证,甚至有部分学生已经有丰富的工作经历,所以这部分学生在培养目标上与中职培养人才层次是有差别的。中职教育强调职教育侧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而对口高职教育后更强调技能的拓展与延伸,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因此“中高职三二分段应该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实现阶段的顺利过渡和衔接,避免教育层次和专业技能水平的错位”[3]。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目前对口高职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围绕知识、技能、素质三个方面:

2.1知识目标

知识主要是指从事某一特定岗位或者岗位群所掌握的文化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知识等。面对对口升人高校的这部分护理学生是中专起点,在中专阶段的学习是以医学课程的专业知识为主,虽然在中专学习阶段学习了部分文化课程,但课时偏少、内容较浅,大部分文化课程都是考查课,造成部分学生学习不认真,收效较差。根据相关实习医院的反馈,我校学生也存在文化知识匮乏的突出问题,甚至有部分学生连基本的文书写作都存在问题,因此在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要坚持双管齐下,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体系,才能应付复杂多变的医疗环境。史可可在《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衔接研究》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学习必要的文化知识与少量的技能理论知识;高等职业教育阶段要求相应的基本知识与过硬的专业知识,对硬性知识有精准的掌握,在知识面上的要求比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更为广泛与深刻。”

2.2技能目标

职业技能,即指学生将来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是能否顺利就业的前提。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精神,调动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技能是职业教育的基础,是重中之重。中职教育侧重的是基础技能的培训,而进入到大专学习的高等职业教育则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对应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还要一定的组织能力、创作能力与驾驭策略层面的过程的专项能力,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训。

2.3素质目标

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指的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性及其基本的品质结构,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作风、职业意识等。有一些学者将素质称之为“品性”、“品质”,它主要是指个体的思想品质、道德品质、身心品质、个性品质等等。在现代护理学中,人文素质培养归根结底就是引导护生学会做人,自主发展,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提高自身的人格和修养,利用人文精神解除病人的痛苦,成为名副其实的白衣天使。对于对口高职的学生经过在校的学习和长达8个月的临床实习,在技能上已经经过一定程度的专业化训练,而在职业素质方面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和培养,因此对于对口高职的学生不仅仅是掌握基本的技能,同时应该培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与人合作与沟通能力等,这些职业素质无疑会提升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以及应对医疗环境的适应力。综上所述,对于对口高职护理专业这种中高职衔接模式的培养目标主要集中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在笔者看来对口高职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既要考虑到时代经济的发展,也要考虑到本专业的特色,更要考虑到地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要,才能全方面、多角度的制定适合我校对口高职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作者:唐莉 杨京楠 单位: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十七条[Z].

[2]袁璟婷.高职卫生人才培养模式与评估探索[D].南京:东南大学,2014.

第5篇

一、实习工作领导小组

护理系XX届毕业实习由护理系负责具体组织落实和实施,并成立相应实习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实习指导教师:

二、实习指导教师主要工作及要求

1.学习相关文件和材料,参加实习动员大会,与负责具体指导的学生见面,确定联系方式。

2.指导和督促学生按实习要求完成实习任务,帮助学生解决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3.指导学生进行论文(实习调查报告)的撰写,学生的实习调查报告的撰写过程必须经过指导老师指导和批改。(可以邮件方式联系,但要保留相关记录)

4.在实习期间保持与学生的联系,随时了解学生实习岗位及变动情况。在实习期间至少安排三次对学生实习的检查,并有检查记录。

5.认真填写《实习指导工作记录》,具体与学生的联系,指导和检查工作必须有记录,作为完成工作量的重要依据。

6.认真做好毕业实习调查报告综合成绩的评定。

7.认真做好就业指导(含就业协议书的签定)。

三、实习方式及具体时间安排

1.实习班级:09护理(1)

2.实习方式:为使实习与就业更好地结合,采取分散实习的形式。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应出具三方签名的书面材料(个人申请书,家长同意书和实习单位接受实习的证明书,纸张要求为a4纸),并将材料于5月14日前交到指导老师处。

3.实习时间:XX年5月10日至XX年5月30日。

四、实习期间的有关要求(注意事项)

1.实习是高职教育是一个重要环节,实习期间,实习学生既是在校生,必须遵守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者,必须遵守所在单位的规章制度。

2.注意维护学校和自身形象,不做有损学校形象的任何事情。

3.主动与实习指导老师保持联系,必须在5月14日前向指导教师通报实习岗位和联系方式

4.实习岗位变动应及时通报指导教师,随时保持与老师和学校的联系。

5.不与实习指导教师联系和不通报实习岗位视为未完成实习任务。

6.认真填写《实习笔记》和完成实习调查报告,未提供《实习笔记》和实习报告者,不得给定实习成绩。

7. 需由实习单位在毕业生实习鉴定单上加盖公章,否则实习成绩不合格。

8. 按时完成实习期间的其它各项工作。

五、毕业实习报告编写要求

提高实习报告的质量,做到实习调查报告在内容和格式上进一步规范化与统一化,特作如下规定:

(一)内容要求(XX-3000)

实习报告的内容至少包括:

1.所在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

2.对自己实习内容的简单介绍。

3.实习中发现的涉及护理管理方面的问题的分析及解决办法。

4.实习的收获。

(二)格式要求

1.纸张规格:一律用a4纸单面打印,一式两份。

2.版面规格:

页边距: 上,左,右的边距均为2.5厘米;下边距为2.0厘米。

排版:从左到右横排

装订线:左侧装订

3.字体规格:

文章题目:华文中宋小2号

一级标题:宋体3 号,加粗

二级标题:宋体小3 号,加粗

三级标题号,宋体4 号,加粗

文章正文和参考文献部分:宋体小4号。

段落标题应分行拟写,标题后不得使用标点符号。

4.段落层次

段落层次一般不 超过四层,层次序号应使用下列数字标识:

一级标题(第一层):一、二、三、……

二级标题(第二层):(一)(二)(三)……

三级标题(第三层):1.、2、3 ……

四级标题(第四层):(1)(2)(3)……

5.题目一般在一行内写完。如果论文题目带有副标题的,应当写明副标题,副标题写在标题的下一行,一般也要在一行内写完。

6.正文的写作要求

(a )对正文内容的要求。要求文章观点正确,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文章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结合当前经济生活中的实际;文章结构要清晰明了,内容安排得当;对理论论述的深度把握恰当;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不能整投地或大量引用参考文献的内容和观点。

(b)正文的字数不少于3000字。

(c)文章的每一部分用“一”、“二”等表示,每一部分的标题采用黑体四号字。

(d)正文需要用宋体小四号字a4纸打印成文,每页28行,每行33个字。需提交论文一式两份。

7.参考文献的要求

(a)学生应当在论文的正文后面列示本论文写作过程中查阅和利用的主要参考文献。

(b)列示的参考文献必须真实、可靠,有明确的来源依据。

(c)列示参考文献时应当写明文献资料的名称、作者和资料来源。

8.实习报告或毕业论文必须提交电子版给指导。

六、毕业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由系具体组织,并成立答辩小组具体负责。答辩程序如下:

1.确定答辩名单。名单产生有以下几种形式:a、学生申请;b、指导教师确定(每个指导教师至少推荐一名学生参加公开答辩);c、建议成绩为优等。

2.答辩的学生在10-16分钟内向答辩小组进行自述。

3.答辩小组成员向学生提问。

4.学生回答提问。

5.答辩小组成员评议答辩成绩。

七、成绩评定

第6篇

2018年上半年办理自学考试毕业证书时间

一、需办理毕业手续的考生,本人持准考证原件和身份证原件于2018年5月28日至5月30日到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一楼服务大厅(青年路361号,兵团医院对面)领取《毕业生审批登记表》。

二、《毕业生审批登记表》是重要的毕业生档案材料,考生本人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碳素笔认真填写《毕业生审批登记表》,不准他人,不能有空项。认真检查《毕业生审批登记表》下的考生姓名、身份证号码、准考证号码、专业名称及毕业层次填写是否准确。

三、毕业生信息采集时间定于2018年5月31日至6月1日。考生需将填写完成的《毕业生审批登记表》、所有的准考证原件、课程合格证原件、转考材料、免考材料、身份证的复印件以及相关说明一并交到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自考科。

四、办理本科毕业的考生,除以上材料外还必须提交论文答辩成绩单、专科或专科以下毕业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以及对专科或专科以下毕业证书进行学历认证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考生可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chsi.com.cn)办理《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持军事院校毕业证书申请本科毕业的考生及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无法认证毕业证书的考生,需提交对毕业证书进行学历认证的《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

五、办理护理学专业专科或本科毕业的考生,需提交护士执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实习手册以及实验成绩单;办理教育类专业专科或本科毕业的考生,需提交实习报告。

六、毕业生审核费20元。

七、还没有领取各类考试合格证的考生,请携带准考证原件或报考确认单于2018年5月28日至6月1日到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一楼服务大厅领取合格证。

八、凡不按规定时间办理毕业手续的考生请下次再办理。

请考生相互转告。

【备注信息】

1、代表缺考

第7篇

【关键词】养老服务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26-02

一、基本概念

养老服务人才从广义上来讲, 凡是从事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所有专业人员都可以被统称为养老服务人才,包括全方位供养老年人的经济保障、照料保障、精神慰藉保障以及制度、法律、政策、舆论、管理、思想措施等综合系统[1]。

我校以部分护理专业本科学生为培养对象,依托传统护理学科,面向各类机构及其相关产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老年生活护理、老年心理护理、老年疾病照护与康复保健、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等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职业工作任务,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从事高级护理、心理辅导、康复保健、经营管理等技术的专门人才。

二、养老服务人才的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

1.知识结构

(1)思政知识:政治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理健康知识、实践与就业知识等。

(2)专业基础知识:老年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急救护理、社区护理、精神护理、急救仪器的使用与维护与重症监护等。

(3)管理知识:管理学、养老机构管理与运营、公共关系学、沟通学、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等。

(4)人文知识:社会老龄化状况、生命文化、礼仪、传统尊老文化等。

2.能力结构:

(1)专业技术能力: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技能,了解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特征,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护理、急救、康复训练等健康服务。

(2)管理能力:具备协调组织、沟通、指挥控制等基本管理能力,能够对机构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保证机构的有效运营与发展。

(3)学习能力:具有科学思维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能够自主学习、收集、归纳和整理知识,学以致用。

三、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模式设计

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方案是立足于当前社会老龄化的现状,为我国老龄事业健康发展与实际养老需求服务的。坚持以培养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将专业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促进人才综合全面发展。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实用性加强,实践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智力技能为目的,使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要。

1.教学安排与课程内容体系

根据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将人才培养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其中理论课程,包括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实践课程包括基本护理技能、管理技能、岗位综合实践技能。学校采用“校、院”双方联合培养模式,即在学校完成3年专业基础学习,在养老机构完成1年的实践课程,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答辩等教学工作由双方导师共同指导完成。

根据4年制学习安排,第一学年为基础知识技能学习阶段,主要学习基本公共课程(原理、英语等)、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等基础课程;第二学年是专业技能知识学习阶段,主要学习妇、儿、老年、社区护理,急救等专业知识及技能实践;第三学年为综合素质培养阶段,主要学习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养老机构运营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等学科;第四学年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阶段,学生进入养老机构、老年医院进行实习,在护理岗位及管理部门轮转,并由带教老师现场指导,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下一步就业做好准备。

2.教学方式方法

打破传统教学方式,教学以互动及小组讨论为主,注重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教室不设置讲台,座位的安排以小组为单位呈肩章式分布,让学生尽量的靠近老师。

教学过程中打破专业和学科之间的壁垒,根据机构实际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能进行知识模块设计,保持教授知识的灵活性与实用性。模拟实际工作情景,进行现场训练及问题讨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及参与意识,提高学生未来适应岗位和接受可持续教育的能力。这样既有利于老师教学,也便于学生之间沟通,互相监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

3.培养对象的选拔与评估

我校养老服务人才教育是护理学教育的一个方向,培养对象是根据学生自主意愿及学习成绩来选拔的,进行小班制精英式教育。每年9月份对大二学生进行统一考试及面试,成绩合格的学生纳入培训计划。

评估机制,学生的成绩分成三部分,理论学习成绩、实践实训成绩、志愿者服务成绩,三部分考核成绩都合格才能毕业。其中志愿者服务成绩是以学生自主组织到养老机构、福利机构及社区等开展志愿者服务的次数和活动情况来评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甘于奉献的意识,为将来适应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四、培养模式的保障实施途径

1.教师队伍保障

培养高素质的养老服务人才,不仅要求老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要掌握行业动态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能够熟练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设备在课堂和实践课程中创建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学校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组织教师走出去参观学习,让老师在实践中提高,不断加强专职师资队伍建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另外,学校从参与“养老服务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机构中聘任了数名具有10年及以上的机构护理及管理经验的行业精英,建设一支校外兼职教师队伍,以满足实践技术应用教学的多样性,实现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2.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

养老服务人才在校所学的知识理论及模拟教学所学的知识并不能完全应对实际工作的需要,某些经验和应对方法只有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才能学到,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学习机会,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订单式培训,就是指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实训基地,进行项目合作,根据企业实际的用人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这样一是保证该专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方向性,二是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行。参与订单式培训的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在学校合作的机构中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3.教学管理体系保障

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计划是学校近年才开启的特色办学项目,在遵循学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该专业方向的特点进行了系列改革,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1)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养老服务人才教学计划、模块教学内容、实训设计、考试、毕业论文设计,需由教学评定小组进行评定,评定合格后方能实施。教学评定小组不仅包括学校校长、教务处、教学院长、教师,还包括行业内的专家,根据相关规定和岗位实际需求来评定教学计划和内容,以保证教学质量。

(2)教学监督体系

由学校成立专门教学督导组根据《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办法》及《实践教学测评办法》的相关规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训、课程设计及毕业论文进行质量监督和指导。监督的结果与教师的年终考核、绩效相关联,从侧面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教学质量最终体现在毕业生质量与社会人才需求比较后的偏差反馈上,因此,学校也将对毕业生进行终端监控、跟踪调查,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对于养老服务人才的需求 [2]。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护本生;创新思维;护理科研能力

科学研究是我国护理学科中的簿弱环节,其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相应的科研人才。目前我国护理硕士毕业生还很少、护理博士生更是寥寥无几,护理本科生在护理科研领域担负着重要责任。因此,如何使护理本科生具备初步的科研创新意识和科研基本技能,已成为目前护理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但是如何培养护理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思维,掌握护理科研的基本能力确是比较棘手的问题。近年来,笔者以课题《探索以社区为教学辅助背景的护理实践教育模式》研究为抓手,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以及从事护理科研的初步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我校医学院护理系大三本科生。自2005年以来,共有三届学生参与,每届20-25人。

2.研究方法

(1)根据我校医学院护理重点专业规划精神以及我院护理重点专业强调“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的办学理念,成立“社区护理实践和科研”兴趣小组,兴趣小组采取自愿报名,择优录取。

(2)制订护理科研理论授课计划,利用学生晚上课余时间进行护理科研理论授课。其内容主要包括:护理科研的方法是什么?护理科研的基本要素即研究对象、处理因素、效应指标、文章的写作体裁各是什么?如何阅读护理期刊、如何利用护理期刊的网络资源进行调查与分析、护理科研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与著录、当代护理科研选题方向及其趋势分析,等等。使学生对护理科研具备一定的研究理论基础。

(3)组织学生下社区,具体以医学院附属医院所负责社区点为实践教育基地,以每周三、六各半天时间学生到社区进行实践锻炼。社区点负责人为学生实习基地管理老师。学生社区实践时间为1年。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做好学生赴社区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理论、心理、沟通技巧以及卫生教育的原则和健康教育的步骤,以授课和小讲座形式进行。第二阶段主要组织学生下社区,指导学生开展社区健康档案建立及家庭健康卫生指导,每人制定编写一个常见病或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2-3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指导她们在社区设定护理目标拟订健康指导计划并实施。第三阶段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评价计划实施情况以及报告的完成。同时,编制相应的调查表,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在社区进行一些护理实践调查和研究,为准备毕业论文资料、确定毕业论文设计打基础。

二、研究成效

3年来,参与学生在社区医护人员和本项目负责老师的带教下,深入社区家庭,宣传医疗知识,协助社区建档3000多份,入户探访宣教400多人次,编写了社区常见病的健康教育手册1本(约2万字);完成了:当地城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现况调查;社区青少年颈椎病、近视眼认知及预防的调查;社区老年高血压认知误区的调查与干预;湖州地区更年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调查;大学生对突发伤害的处理能力的调查;社区老年人便秘易患因素的调查;社区更年期妇女的认知状况、抑郁、焦虑及社会支持的调查;城乡初产妇新生儿家庭喂养状况调查;等20余项的社会调查。在此基础上学生们积累资料和数据,完成了自己的论文选题。到目前为止,参与本项目研究的80多名护生校级课题立项14个,院级4个,目前已结题10个;校级学生自拟开放性实验立项3个;目前已在《护理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护理实践与研究》、《社区医学杂志》、《家庭护士》等省部级以上正规刊物上公开发表的论文有30余篇;获校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开放性实验项目优秀1项。

三、讨论

1.社区实践有助于护生智能结构的完善。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综合性的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为培养本科护生全方位运用护理知识的综合能力提供了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的广阔舞台,也缓解了高校大规模扩招后教学医院所无法承担的庞大的实习生压力。而且,对于护理本科生的培养,除了理论知识的教学之外,实践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由于受到场所、设备、病员人数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仅靠学校的条件是无法完成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实施有效的实践教学任务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护理实践教育平台,可以不受医院场所、制度的限制,充分强化护生的社会化、人性化服务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挖掘学生知识转换的潜能。其次,学生通过社区健康保健工作的开展,逐步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社会服务信念,避免了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促使学生智能结构的完善和能力的全方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