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当代文论论文

当代文论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0 16:18: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当代文论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当代文论论文

第1篇

“公共领域”的概念是哈贝马斯在196年《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提出的。公共领域是17、18世纪随着市民社会的壮大不断兴起的一股力量,人们借助报纸、杂志、沙龙、咖啡馆作为场所,传递信息、发表议论以达到相互认同的目的。市民社会的公共领域是在市民私人的家庭生活与国家权力领域里开辟出来的公共生活领域,其中文学公共领域是重要组成部分。交流正是文学不断发展前进的重要因素,在文学公共领域内,作者发表作品,读者发表意见。文学期刊是重要的文学公共领域,在文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文学期刊传达着人物私人化的内心世界。哈贝马斯认为,文学公共领域是由公众主体的内心领域而发展的,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纯文学期刊借当时的“举国文学热”发展突飞猛进,最终的落脚点定在了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倾诉、传达人文主义关怀上,由于纯文学期刊的人文气息较浓,可以给人以享受与感动,在读者中的反响也十分强烈,并使读者产生了共鸣与对话的欲望。其次,文学期刊还担负着文学批评的功能。批评是传达公共舆论的重要形式之一。批评家的身份可以看做是读者与作家的中介,他们的一个身份是读者的代言人,另一个身份则是读者的教育者,所以他们不仅可以启发读者,也可以监督作家。文学批评功能不仅可以促使文学期刊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还可以在文学公共领域里使文学获得公众的认同。

二:文学期刊对作者的塑造

文学期刊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传播媒介,有效地建构起了一个当代“文学场”、作者、作品、读者在此场域中相互关联与促进,其中,文学期刊与作家的关系可以说是休戚与共。文学期刊的对文学作品的汇集其实是一个“把关”的过程。毫无疑问,每一种文学期刊都有自己的文学主张,根据这种文学主张来选择更能够体现自己文学主张的作品。有影响力的文学期刊首先就可以通过对自己文学主张的宣扬与把控来提倡某种文学思潮或某种文学创作方式,从而引导作者的创作与文学期刊的文学主张保持一致。文学期刊推介能够代表自己文学主张的作家,实际上是为了推动期刊本身的发展,一些常用的塑造作者的手段也在刊物上屡见不鲜:第一是版面的安排,文学期刊常常把自己推介的作品放在头条的位置上,以能够迅速引起读者的注意。第二是多发跟推介作者作品相关的“读者来信”,这种目的十分明显,就是尽可能多地呈现一些与作家相关的信息。第三是发表针对推介作者的批评文章与作者本人的创作谈。

三:文学期刊对文学思潮的引导

第2篇

新闻采写要注重题材的选择。首先要围绕党的路线方针,以敏锐的眼光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宣传好人好事,批评虚假丑恶。要更多的关注百姓生活,要将百姓想知道的信息及时传递给他们。时刻保持新闻媒体的高度敏感性,及时捕捉既独特又具有积极意义的新闻事件。其次,新闻选材要新颖,要能够让听众觉感到新鲜,在重要的社会生活信息和具体的突发事件融入新的思想,体现新的价值,引起他们的关注。最后,题材要有比较深刻的社会意义,要具有代表性。也就是说,广播新闻要选取典型的题材,能代表某部分人的思想,通过一件事来反映一种社会现象,使受众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观念,改变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思想的传播主要依靠主题的开掘。它要求广播新闻工作者透过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表象发掘事物本质,使新闻具有深刻的内涵。广播新闻写作大致可以分为消息和通讯(即专题)。广播消息简单明了、传播速度快。要尽量发挥这个特点,在最短时间将消息传播出去。从大众传播学及广播新闻学的理论系统来看,消息写作主要应该采用螺旋式和倒金字塔式结构。螺旋式结构要求新闻的开篇是新闻的核心部分,按照时间顺序或正常的逻辑顺序写作之后的主题部分。这样听众就能最先收听到最重要的信息,听众的求知习惯一般是这样的,因此能广泛应用在当代广播新闻写作中。倒金字塔式结构的新闻开头是最重要的说明主题的材料,依据重要程度依次排列其他材料。这样听众就能根据播出时间方便地收听消息。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具体形象地报道具有新闻特性的典型人物、事件和经验的文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广播电台把原来的通讯题材归入“新闻专稿”范畴。广播通讯注重细节描写和主题的深度挖掘,讲求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编写方式灵活,表现手段丰富。主要包括:纵式结构、横式结构、递进式结构。简单来说,纵式结构式按照事物正常的先后顺序来组织材料,横式结构是分别描写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事件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递进式通过推进事物发展去探求事物本质的编写方式。与消息写作相比较,通讯可以运用更为丰富的综合技巧,所以一定要有十分准确的逻辑。

新闻编辑,广义的说包括新闻节目的整体编辑和节目内部具体新闻的编辑工作[2]。编辑的创新活动体现在内容的创新,吸引广大听众的注意力是信息时代对广播的要求。广播能否留住听众注意力,关键是节目内容能否适应听众需求。节目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则容易得到听众认可和追捧;过时、落后的内容则难令听众接受。而且,听众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今天新鲜的东西,也许不久就会随社会经济发展而显得陈旧。所谓“新”只是相对的,因此,编辑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拓宽视野,从听众的关切点上挖掘新闻内涵,根据听众的兴趣和需要,采用听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新闻的编辑工作。这样广播节目才能与社会经济生活同步、才能适应人们的收听需要。编辑的创新活动不仅要体现在内容上也要体现在形式、风格样式方面。广播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快,而这正是新闻传播最需要的。因为传播越快,信息量越大,能在第一时间让听众收到最新信息,新闻的价值就越高,吸引力就越强。在当前面临各种媒体强有力挑战的情况下,新闻广播要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在“快”字上做文章。千方百计提高新闻节目的传播速度。特别是在移动通讯十分发达的今天,只要记者到了新闻事件的现场,就可能直接用电话将新闻发回电台直播间,并迅速传送给听众,达到广播对新闻事件的同步报道,让听众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新信息。其次,要强调在“听”字上做文章,最大限度地发挥声音的优势和声音的艺术,一切求其自然。如注重使用有关现场音响和人物谈话的实况,注意通俗口语,亲切自然,接近生活,使听众喜欢听,力求给听众一个真实自然的广播形象。

三、新闻播出

在新闻策划与制作全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新闻播出,它向受众集中展示最终成果,一档新闻栏目的成功与否由它直接决定。播音员和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广播新闻播出阶段的工作,其中更为重要的是播音员要有较高的业务能力,新闻的传播效果决定于他二度创作新闻的好坏。新闻播音要用事实说话,向听众准确无误地报告最新近发生的事情,让听众被事实本身的力量吸引,而且让听众被新鲜的事情打动[3]。新闻播音需要再度创作,不能简单的机械地照搬事实。这就要求播音员理解稿件内容要深刻,稿件思想要把握准确,要在经过自我的思维创作之后再将稿件内容传递给广大听众。从广播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来看,广播新闻节目要想赢得听众,赢得市场,要多采用现场报道的方式。现场报道是广播新闻最能吸引听众的报道形式。因为现场报道的广播新闻能使听众身临其境,取得良好的认同效应。广播新闻性节目首先应当强调客观事实真实,这是第一性的。但是,仅有真实性还不行,还得让听众听了产生真实感。真实感是指在内容真实的基础上实现的良好传播效果,使人一听就信服。从目前广播电台的播出实践看,广泛采用的是录音报道,即记者通过采集现场音响后,回媒体进行后期剪辑制作播出。录音报道的现场感和时效性是不可与现场报道相比的。广播新闻报道采用现场报道形式向听众展示现场情景,采用的是即时报道、同步报道,这是标准的“用事实说话”,最能使听众产生真实感。特别是记者在现场捕捉到的一些细节和事件的最新发展变化,会在听众的心目中产生良好的认同效应,达到圆满的传播效果。“时效性”、“真实感”与”真实性“相比,尽管不是放在第一位,却绝不能轻视。现在绝大多数的新闻报道事实完全真实,可就是因为缺乏真实感而不能使受众心悦诚服,缺乏认同效应,因为缺乏时效性而导致社会效益差,经济效益也差。所以,广播新闻报道本身要求真实性和真实感、时效性能有机地统一,即要通过记者在现场采访过程中的听觉选择、细节观察和敏捷反应等等有效的现场报道手法,向听众展示事物的原生形态,有力地证明报道是在第一时间发生的,而且内容是千真万确的。这也就是传播学上所说的”易受性“,即受众便于接受。在真真切切的现场报道中,记者、主持人有时用不着长篇大论地解说,只要让听众通过电波听到现场所发生的一切,再略加引导即可让听众及时准确地了解事物发生发展的情况,独立自主地做出正确判断,留下深刻印象,达到广播新闻报道的教化目的。

第3篇

关键词:当代艺术纸媒材造型演变

当代造型艺术,单一的创作媒材,已不能满足艺术家创作的欲望。看看现在各个艺术家的工作室就像材料仓库,各种材料应有尽有,可以看出材料在当代艺术中的重要性。在造型艺术中,媒材正是艺术家制作艺术品的工具、材料及其形成的关键。纸媒材造型之演变的涵义十分丰富,首先是工具材料的发展,更深的含义是思维的拓展与深化。本文将选择在当代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三位艺术家以纸和纸浆为媒材的作品,探讨关于当代造型艺术方面的变化。

一、诠释纸媒材

纸媒材是艺术家从事以纸为媒介的艺术品创作。纸媒材在当代造型艺术方面可分为三类:平面造型(二维)、立体表现造型(三维)、空间塑造造型(多维)。平面造型有裱糊、拼贴、折叠、染色等。制作平面作品的肌理,可以在制作纸浆的过程中加入一些粗糙的纤维,如茶、稻草、干花瓣、植物棉纤维打碎后用水混合等,还可以同时加入染色剂,也可以压成各种变化的纹理,或塑成各种形态的造型。在干燥以后,就可以得到特殊效果的纸张。也可以用它们再进行加工,制作平面或立体的作品。立体表现造型有借助骨架造型,也有直接以纸浆造型,还可以用裱糊的方法造型。空间塑造造型多为装置艺术或场景艺术。不仅要追求纸材质、形式的美感,而且还要享受场景、环境空间所带来的活力;不仅把眼光放在传统的纸材质与技艺上,同时还追求时尚与流行。艺术家把光与影也利用到空间造型中去,追求作品与环境的高度统一,并构成一个整体,达到多元化价值的体现,打破单一学科观念,树立交叉文化理念,追求多元化材料。

二、纸媒材的艺术表现

在当代艺术中,纸材对于一些艺术家来说是他们一生创作中的主要媒材。艾婕音(JANEINGRAMALLEN)、滕菲、施慧,这三位艺术家都有以纸或纸浆为材料的作品。同样是以纸或纸浆为媒材的作品造型上却有着丰富的变化。

艾婕音女士为知名的美国装置艺术家和纸媒材艺术创作家,她擅长结合纸与多媒材进行装置与公共艺术,她常以手工纸塑造出大型、临时性艺术作品,置放于公共空间。她于2004年获传尔布莱特研究奖助金来台湾驻地创作,期间她采取各地制作手工纸与天然素材(特色植物木玫瑰、香茅、油桐花、芦竹和黄金青枫等素材)为创作的材料,经过烹煮制成纸浆作手工纸,并与当地的艺术家、学生、老师、民众等集体创作,塑造出台湾造型地图。艾婕音利用采集当地再以当地制作出来的特殊手工纸,为台湾不同城市塑造它们特殊的“在地地图”造型。

滕菲,1990—1995年就读于柏林艺术大学(HochschuleDerKuensteBerlin)材料造型艺术专业艾德曼(BErdmann)教授工作室,获硕士学位。1995年起任教于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她的作品利用每类材料的视觉与触觉特征,以及材料之间的对比要素,来表达某种程度的造型效果。独特的个人视角和经验对材料特质作敏感的感悟和复杂的情感体验,利用直觉去体味材料充满生命意味的个性,并通过设计综合地加以表现,是滕菲纸材料作品的突出特点。给滕菲的作品做出确切的定义似乎是很难的事情。因为她的作品既不是“书”(传统意义上的),也不是“纸”(传统概念上的),用“装置艺术”来套似乎也显得生硬,因为这不过是利用原始材料——废纸不断地加工、操制、改造、利用而设计出来的可以看作是二维或三维的纸材料造型作品。作品《玫瑰魂》在展厅微暖的灯光照射下,令人倍感一种“生”之澄明。然而有意味的是,滕菲在这种纯属空间造型的语言中,同时加入了时间——概念,她让每朵玫瑰花从布展的鲜活一直呈现到闭展的枯萎:使生死流转、鲜枯变灭的内在意蕴渗透到观者的心——让你由诗意的情绪一下子升华到哲理的体悟中去。材料上除了羊毛、棉花、马毛以外,滕菲还特别爱使用花瓣、各种质地的纸、树枝、塑料管特别是蜡。滕菲所使用的材料、制作的手段,也大大地超越了以往,从而使材料丰富生动的表现性、质感肌理的艺术语言成为当代艺术中十分重要的造型要素。今天的中国美术学院,已是当今国内在造型艺术领域中,学科最完备、规模最齐整的综合型美术学院之一。施慧教授就是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五工作室学术主持人,她的作品多为纤维与软材料造型。艺术家对于材料的特殊的敏感偏好,及在造型上对于线性、网状构架的情有独钟,在她的所有创作中贯穿始终,并以不同的造型将材料的魅力表达得淋漓尽致。由于纸浆材料本身的状态和特点在造型时必须附着于比它结实的材料和构架才能完成,于是施慧在早期选择了纸浆材料与木框、棉线、麻绳等同是自然植物纤维的材料的配合成型和表现,作品自然而繁复。如作品《结》《缠》《柱》《框》等。后来的装置作品《遗忘的假山》《无题》是其重要的代表作。《遗忘的假山》以纸浆、铁丝网、喷胶等材料造型,树起一座高达3米的假山石,希望唤起人们遗忘的“对自然家居和传统理想的悠远感情”。《无题》材料是镀锌铁丝网和纸浆,形象仍然是“结”。镀锌铁丝网在从材质性能上和视觉上都轻松地塑造了尺寸巨大的立柱状的“结”造型,纸浆借助镀锌铁丝网造出“网纱”的感觉。此时作为造型的“结”,已从早期作品中的密密麻麻、繁复地向外缠绕与扩张,简化到近乎极简,并松弛随意地缠绕,洗练而又充满自信。

三、纸媒材造型艺术的无限空间

纸这个媒材很轻、很平凡,然而形式却极为多变,可以打破重塑或进行多元结合,它具有平面操作、立体收效的特性,将想象的世界从二维空间立体为多维世界。笔者在用纸浆进行《家》系列装置作品创作时,纸浆的易流动变形的不可控制性,使我在制作造型时曾经感到困惑。在反反复复的试验与探索过程中,发现正是由于它的不可控制性,反而使自己在创作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引发出更多的创意造型,并在实验与探索过程中不断拓展。纸媒材艺术创作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是自己切身的体会。由此,它可能演变出的各种造型艺术形式也会有着无限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陈琳琳、邬烈炎.现代纸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2]艾婕音(JaneIngramAllen)雕塑/装置艺术家[EB/OL].

[3]周至禹.充满魅力的纸材料艺术设计[J].艺术与设计,1998

第4篇

(一)民间艺术的特点

“一提到民间艺术,很多人立即会想到各种各样的民间工艺制作。”的确,较之其它层面的艺术活动,民间艺术具有更为明显的物化特征。民间艺术是艺术的审美形式与实用工艺相融合的产物,是劳动者自己,而非专业美术工作者创造的在乡村城镇中广为流传的艺术,它寄托了民众的美好理想和心愿,它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无处不见。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在自己身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观念和艺术形式。民间艺术的审美形态和形式种类非常地丰富多彩,其文化内涵丰厚,他的许多造型、图式可以上溯到华夏民族的起源与中国文明的源头。民间艺术按照材料工艺分类有:雕塑、绘画、刺绣、印染、编织、金属工艺、漆艺、陶瓷、木版年画、剪纸等。按照使用功能分类有:家具、建筑、服装、环境装饰、节令用品、玩具、文房四宝等。

(二)民间文化中保留着大量原始成分

讨论民间艺术,不能不谈原始艺术。民间艺术的源头与母体,无疑是原始艺术,直到现在,很多偏远地区相对闭塞的少数民族中,具有他们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仍保持着较浓的本民族原始艺术风貌。从人类出现早期包含了强烈生存欲望而由现实生活方式中产生的原始装饰艺术,自身具有顽强的历史时代特征,从产物上来说是名副其实的原生状态民间装饰艺术,同时它本身一直延续影响着今天的民间艺术,因此,我们现在依然能够或隐或现、或淡或浓地看到从原始艺术中承袭着的文化思想、民族情感、审美标准、艺术形式等,甚至还有为数不少的具体图形和艺术词汇。这一特点与人类社会发展中其他社会层面发展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较为鲜明的断代性颇有不同。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陕西安塞一带民间剪纸中将大块平面纸张刻剪成线条后形成的蛙形象与新石器时代彩绘陶器上所描绘的蛙形象在造型方面非常近似;还有陕西民间刺绣如“双鱼连生贵子图”的图制与在半坡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彩绘陶器上所绘“双鱼生人图”也有着显而易见的沿袭特征。他们都是原始艺术中出现的富有象征意味的图示和词汇。在民间艺术中,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原始艺术。

二、民间艺术对当代绘画的影响

在美术史中,各个民族的传统艺术元素都或多或少地被传承了下来,并且很多被运用到了当代艺术创作当中,以下就是说明国内外民间艺术对当代绘画的一些影响。

(一)西方当代绘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当代绘画与民间艺术相融合出现新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当代绘画还是民间艺术都得到了新的升华。在当代西方社会充斥着各种非理性思潮、革新思潮、反叛工业文明及现代主义思潮、颓废与虚无的思潮、反抗资本主义体制的思潮、怀旧即传统回归的思潮,这些新旧思想相互碰撞、相互融合,构成了当代艺术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缭乱的拼版图,成为当代或后现代西方文化艺术新的重要绘画艺术创作思想。其中传统回归也是其特点之一,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批判使很多人重新认识传统文化。文丘里是视觉艺术领域早期突出的代表之一,认为建筑师应当是“保持传统的专家”。他提出了“对艺术家来说,创新可能就意味着到旧的或现存的东西中挑挑拣拣”的大胆观点。文丘里以非理性的态度坚持和继承性地应用传统,他提出在当代保持传统的做法应该是“利用传统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和“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在文丘里、霍莱因、斯特林等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作品中,出自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等历史时期的建筑部件和符号被大量挪用,并且进行了颠倒、转换、异变等方式的重新构合,利用这些传统元素融合新的技术使其产生了新的意义。具象回归是20世纪60、70年代以后西方架上绘画艺术创作的重要倾向之一,其保持和挪用传统的方式同建筑艺术极为相似。在此风格的创作中,传统的民间艺术元素被有机地分割成不同符号化的元素并分别加以应用,进行重新打破再组合和造型上的异化,而非学院式的忠实复制和虔诚模仿。在当代西方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的创作中,“挪用”现象极为多样化,有的被衬托表现气氛,有的被用以强调精神或文化的联系,还有的则单纯只是一种形或思想的“戏似”。对于很多现代西方艺术家而言,在作品中引用传统元素,是审美观念趣味的轮回,也是在创作中试图寻找新的艺术语言和出路的一种方式。如高更、马蒂斯、鲁奥等人都是突出代表。高更早期的作品中虽然表现出追求形式的简化和色彩的装饰效果,但并未摆脱印象派的表现手法。之后画家多次前往法国布列塔尼的古老村庄绘画写生,对当地的自然风情、民间版画多有涉猎,之后又对东方绘画的风格感兴趣,逐渐摒弃了之前绘画中的写实表现法。高更的艺术思想总是向往着远方,喜爱具有不同民族风格和异国情调的艺术特色,他提出绘画艺术应抛弃古典文化和现代文明冲突产生的矛盾阻碍,回到最简单、最原始的基本生活方式,因此他在作品中抱着极大的生活热情真诚地描绘土著民族人物形象及他们的生活状态。《神日》是高更的代表作,作品用线条和强烈的色块组成,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装饰效果,整幅画面简洁、色彩强烈、活泼鲜明、富有想象力。在中国的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绘画也将西方先进的艺术思想同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相结合,创作出了新的艺术风格。

(二)我国当代绘画运用民间文化元素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生命线,我国的当代绘画应当对民间文化元素进行有效的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圆浑的整体,例如在历经多个时代的古城陕西,无论是目前科考已出土的周、秦、汉、唐文物,还是民间保留的风土民俗、服饰剪纸、戏曲民歌等。中国的民间艺术更富有东方高层次的艺术品质。在我国的传统民间装饰图案中,有许多恒久不变的常用主题,并越来越具有相应的世界认知度,如中国的吉祥图案龙、凤、牡丹、麒麟、鲤鱼、莲花、福字等,这些具有相同主题和意义的图案虽然会随着每个历史朝代的更替具有形象的变化,但是具有鲜明中国民族特色的表现形式及造型没有较大差异,这些具有传统民族特点的图案纹样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在绘画中,逐步形成了中国当代的艺术特点。对民间文化艺术重新认识、全面认识、并广泛重视,是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现代文化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撞击,使中国艺术从“现代艺术热”转向对传统文化反思后的“寻根热”,激发了人们对民间文化的空前热情。不少美术家吸收民间艺术元素,使自己的作品风格为之一变,更加具有原始味、民间味,并不断有思想独特、形式新颖的作品出现,创造出了新的艺术风格,同时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顾黎明就是当代中国新艺术风格的代表画家之一。他以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结构的造型符号为作品构成基础,以中国民间广泛且多远的艺术词汇为作品母体,在深入进行文化思考前提的同时,对中国民间艺术的造型符号进行文化的创造性解构,开辟了中国油画后现代主义意识探索的新思路。在作品的造型上画家采用审美造型,参考民间传统造型中的创作形象,汲取中国意象造型的特征,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精确刻度把握。色彩观念方面则大胆地将当代因素、时代特征带入民间传统绘画色调,以富有文化感、历史感的情绪表达画面中每块色彩的情感倾向性,以期改变以往绘画中一旦借鉴传统中国民间年画风格即在画面中大量使用红、绿、黄、蓝等直接色和强对比色组合的简单化的表达。他创作的《门神—线版•色版》系列的文化感塑造得极为深刻。画家从山东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刻印制作过程中,由民间年画的意象表现认识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从而感悟中国民间艺术工艺操作的文化内涵,领悟中国民间艺术在本质上是以操作、实用过程获取审美满足感的人文艺术。画面中传达出的高冷艺术与民间画工制作的矛盾交融,透露出历史感、文化感的灰色与民间艺术艳丽色彩的互补,使画面表现出富有极强思想性的艺术水平。

三、民间艺术元素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第5篇

1.1制度建设不完善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管理缺乏统一的养护管理方法、质量评定标准和技术规范,导致标准不一致,工作内容难以统一。

1.2高速路收费管理中存在问题高速公路收费制度缓解了政府的资金压力,在繁荣地区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和规范的管理制度。不同地方收费差别大,且收费标准随意性大,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人情收费、乱收费、不开发票和出具废旧发票等。

(2)收入不真实。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下,各地的交往日益频繁,拥有私家车的居民连年上升,节假日自驾游的人数不断增加,高速路的车流量自然而然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但是,很多高速公路收费站仅图自身利益,向上级汇报过路费收入数仍然按照初期的预测结果,收入受车流量的变动影响考虑欠佳,从而致使上报收入的不真实。

(3)收费站变成部分小公司获取私利的桥梁。一些小公司滥用国家给予的权力,使用手段获取私利。

(4)虚高的运行成本。高速公路建设部门在成本核算的日常的运行中私自增加成本,主要体现在人员工资、维护道路和收费站点等方面,目的就是为了延长还贷的期限从中谋取私利,从而实现自身利益,这样就导致了运行成本虚高的状况。

1.3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存在问题首先是资金投入欠缺。尤其是最近几年一些养护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例如油料、沥青、钢材等,增加了施工成本,施工单位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施工之前都靠管理处提前支付的材料预付款,自身所持资金不足,难以实现短期内的资金周转,有时还会因没有及时供应材料导致临时停工,严重影响了施工的进度。其次是没有足够的人力。施工单位对建设项目上技术力量的投入不够重视,养护工程上的技术力量投入过多,很多技术岗位缺少相应的技术人员,或是职业素养和能力不足。再次是许多硬件设备的投入不够,无法适应快速养护的要求。最后是施工单位缺乏科研投入,没有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很多施工单位仅仅凭借经验施工,然而在社会的高要求下,各种新型设备和材料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只凭经验根本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2完善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应考虑的要素

2.1社会环境因素影响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很: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人文环境以及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社会环境因素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影响高速公路管理模式。良好的的经济环境在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管运用企业型管理模式或者事业型管理模式,良好的经济环境都是其不可或缺的发展要素。实际管理我国高速公路时,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积极地促进着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的发展,倘若政治环境不稳定,会严重影响高速公路管理模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当然,任何管理模式,都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的监管和保护,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实际管理高速公路时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2经济因素可以从很多方面来分析考虑经济因素对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的影响,如管理效益、养护效益等。一方面,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受高速公路管理效益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高效、科学的管理效益能够大大促进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发展,相反,若高速公路的管理效益不可观一定会严重影响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另一方面,高速公路养护效益的好坏也会或多或少影响高速公路的管理模式,高速公路的管理中使用哪种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取决于政府相关的准许经营公司的能力范围,以及实际管理高速公路养护中需要的设备和资金。

3完善高速公路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3.1科学性的原则高速公路管理能体现施工中的实际问题,正确规范和引导实际操作,就一定要坚持科学的方法和原则。

3.2比较性的原则高速公路管理具有可比性,在实际的施工操作中方便找出各种管理的自身特征,从中寻找与现实工作需要最贴合的管理模式,从而使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

3.3前瞻性的原则高速公路管理一定要具备前瞻性的特征,有可预测性才能在现实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时及时给予解决方案,同时,经过比较,有利于更快更好加以解决。

3.4实用性的原则高速公路管理模式最终要通过实践的检验,只有不断的探索,才能够满足实际管理工作中一些条件的要求,因此,高速公路管理模式自身一定要具备很强的实用性,这样才能把它的实用价值体现的淋漓尽致。

4解决措施

4.1完善管理制度管理机关要尽职尽责,适时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构建一套系统的规章制度体系,同时严格监督各个相关单位及时执行,给养护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4.2调动施工单位积极性对施工单位的管理,绝不是一纸合同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施工单位说到底,是效益为先。因此,我们的考核也应该围绕其效益来展开,让能干事的施工单位得到必要的奖励,让做不好事的施工单位得到必要的惩处是我们的考核目标。通过这种考核,充分调动所有施工单位的积极性,达到一种多赢的目的。

4.3大力投入科研,从技术上支持养护工程必要的科研投入确保了高速公路养护又好又快地开展实行。目前,科学发展观引领着整个交通行业,努力致力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和谐社会。部分科研机构也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着力研发对高速公路养护有针对性的项目,这样的环境对当前高速公路的管理十分有利。从管理处来讲,在科技养路的正确指引下,更应该增强养护科研攻关,使养护工程尽可能快的使用到很多实用型的技术设备和技术工艺。大大提升资金的投入,是养护管理信息化和机械化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与时俱进将信息化管理系统合理运用到工作中。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一系列的问题,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需要管理处各个部门一起努力,从细微处抓起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同时,问题永远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我们只有秉承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才能更好的完成高速公路的管理工作。

4.4制定高速路收费标准及制度执行审计为了及时发现人情收费、不按规章收费以及不开发票等现象,设计了如下的审计制度。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方式进行高速路收费标准及制度执行审计:

(1)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随时抽查审计。即审计人员以及同道路稽查人员不告知不定期的对高速公路管理状况进行抽查,检查收费的标准和车型是不是相一致,有没有不开发票、不收过路费以及使用废旧发票等一系列违反规定的现象。一旦发现,必定给予严厉的处分。

(2)实时审计。就是通过一些网络或是通信渠道,在高速公路的网站上增添高速路收费投诉专栏,二十四小时开通高速路群众监督热线,使高速路收费活动的实时审计得到有力的保证,对不规范的收费行为予以纠正,确保问题能及时得到重视,并最大程度给予合理的解决。

5结语

第6篇

1后勤工作标准化

后勤工作如工厂一样施行标准作业。工厂工作人员整体知识水平并不高,但是,通过系列流水化作业,各司其职,却能创造出赏心悦目的新产品,这都是靠工人工作流水化配合实现的。因此,我们应该把这种流水化管理应用到医院后勤管理中来[7],首先后勤工作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和病员服务,再让后勤工作细分成一环扣一环的流水作业[1],终端形成满足医院各级人员需求优质服务,这当中让后勤工作人员工人化,使之各司其职,干好自己手中的活[8],管理好自己那一环的产品质量,形成量化考核,如同工厂的计件工资,完成一件合格产品,与绩效考核挂钩。同时完成社保、用人机制的转型,让工人们居安思危,如同工厂运作一般,各司其职,个人干好个人的环节,让医院整个清洁工作、水电气维修工作、电话维修工作、绿化管理工作等得到高效率运行与解决。

2实施医院后勤工作军事化管理

通过多年的后勤管理工作[9],笔者认为后勤工作的时效性相当重要,不论医院保洁和运送工作、营养食堂工作、电力和氧气供应、绿化工作还是其他后勤工作,一旦发生问题,必须在最短时间内高效高质量保质保量完成,容不得半点拖拉、下水和忽悠。因此,很有必要对医院后勤管理人员进行军事化训练和管理,有条件的前提下,给他们提供相应食宿,就近安排,进行常规军事体能训练和处理突发事务训练[2]。让他们做到招之即来,呼之则去,不拖拉,不后退、勇往向前、不畏困难、勤学苦练,做好医院的标兵[10]。

3更新思想观念,更新业务知识

第7篇

广大待业青年、应届毕业生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形势,首先应该充实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许多企业都要求应聘的学生有工作经验,针对这一要求,大学生在校时应该把节假日的时间利用起来,多参与社会活动,通过见习来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增强与人交际的能力,锻炼表达能力,掌握面试的技巧,使得自己在应聘中脱颖而出。现在的企业需要一专多能型人才,这就需要大学生在校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对其他领域也要有所涉猎,计算机二级证、英语四级证、会计师从业资格证等等,多拿几个资格证书,对自身是有益无害的。充实自己是一方面,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就业观念。有些学生好高骛远,对薪资期望很高,自身能力却不足,导致最后无法就业。加强对就业的了解,尽早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寻找和自己性格有一定契合度的职业,不要盲目从众,找准职业定位。调整心态,消除对就业的焦虑和恐惧,同时培养吃苦耐劳,惜时守信,坚毅勇敢,有上进心,责任心等等美好品质。

(二)高校培养的客观因素

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开展就业指导,进行就业指导的讲座,开设相关课程,为学生讲解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开展竞赛或模拟职场模式,让学生对职业规划和就业情况有所了解。组织学生进行实习,接触社会活动,在实习中积累经验获得成长。优化学校的教学模式,对人才的培养方式进行改革,注重人才输出和社会需求接轨,科学的培养社会需要的一专多能型人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就业观,将自身的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前途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的价值目标。同时脚踏实地,具有实践精神和团队意识。在教育体系改革的同时,建立合理健全的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将重点从扩大招生数量转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

(三)政府和企业对改善就业难问题的主动关注

首先,政府可以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解决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带来更多的职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发挥职能,适时成立大学生创业服务机构,对大学生创业情况进行跟踪式服务和了解,及时掌握社会需求状况,继而引导高校的创业教学和大学生的创业方向。其次,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针对侵害毕业生合法权益的现象予以整顿和处罚。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业的人才短视,未能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用人不规范等侵害毕业生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监管,确保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的保障。

大力开发基层的管理和服务岗位,完善大学生到基层,及偏远地区的就业政策,通畅大学生到各类企业的就业渠道,完善离校未就业学生的见习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大学生创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对待应届毕业生,用人单位作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体,他们的用人数量和理念都对大学生就业有着直接的影响。用人单位应树立正确的人才发展观和人才培养制度,摒弃唯经验论,唯学历论的思想。针对自身的规模性质,岗位需求,公司的远景定位等,制定科学合理的招聘计划,注重人才招聘的质与量。同时应杜绝对应届毕业大学生的“短视”现象,给毕业生机会和环境成长,制定合理的用人制度,从长远出发,培养大学生对企业的情感和忠诚度,为日后给企业带来更大利益,使企业后继有人。

第8篇

1.1传统的职业观的影响,新一代农村青年不愿意从事农业相关工作

整个社会对于农民和农业生产的偏见,使得城市优秀青年不愿意到农村工作,而农村出身的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年也纷纷走出家乡,到城镇“觅食”。这样的社会效应使得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数量奇缺并且缺乏人才培养基础,有相应文化水平的不愿意“干农活”,想学的文化程度又太低无法掌握。

1.2农业科技教育经费投入失衡,使得人才培养的经费不足

我国教育和科技资源配置及经费投入是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投入模式,越到基层,经费就越是递减,因此越接近农业科技实用人才开发的单位,反而得不到足够的资源配置。当前,农业教育、科技的经费来源主要还是靠财政拨款,有限的拨款要保证相关人员工资及其他公务费用,才能考虑业务费,也就难以开展一些重要的研究、难以维系急需人才的培养费用支出。

1.3管理体制不完善,使地本已有限的农业科技人才无法形成团队进行研究

我国现行可以管理农业科技人才的有农业、教育、渔业、林业、科技、环保、经贸等许多部门,这就使得重要的研究项目必须经过多部门的协调才能进行。缺乏科学有效地协调机制。不但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更主要的是低下的效率极大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

1.4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成长和研究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经费投入总量严重不足

我国目前开始增大对农村科技人才培养和研究的投入,但总体上仍然不够。许多农村的科技人才培养和研究的条件很差,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培养和研究要求,甚至一些最基本的实验都无法完成。由于经费的原因,应该及时更新的先进的农业科技信息也往往更新速度很慢,许多已经陈旧的信息和技术仍然在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内容当中。

1.5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缺乏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农业科技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农业科技人才资源的培养需要有科学的培养计划,并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而当前许多农村地区科技人才培养没有规范的计划,或者上级主管部门没经过实地调研就先进照搬地区模式,这样很难培养出符合当地实际需要的人才,创新就更谈不上了。因此,农业科技发展缺乏足够的可持续性。

二、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的解决途径

2.1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目前我国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缺乏实践技能的情况,培养农业创新型人才需要有创新型老师的指引。近年来国家已经逐渐地鼓励高中等学校加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求教师不但能够开展基本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更要加强与实践单位的联系,使理论与实践相互验证、相互促进。只有培养出创新型的老师,才有可能指导学生走出创新之路。

2.2理顺农业科技管理体制,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的接轨和转化

现有条块式、多部门各管一摊的管理体制是无法适应未来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必须根据现在农村的实际情况,集中资源、理顺关系,形成稳定的协调和管理机制。再以高效率的管理机制协调现有资源,全力攻克当前急需解决的农业科技问题,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成果转化率。另外,要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将农业科技创新及其成果的市场转化无缝对接,形成良好的科技发展的循环。

2.3扩大对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