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品德教学论文

小学品德教学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0 16:18:1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品德教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品德教学论文

第1篇

小学语文课学习的最基本资料是课本,课本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载体,对学生的影响十分大。所以,教师想要从根本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就要充分把语文课本利用起来,把课本中的一些典型的事例用思想教育的思维去发掘,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之上收获思想品德教育。教材中的课文的涉猎虽然是十分广泛的,但基本上都在透露着一种正确的价值倾向,教师要做的就是挖掘课文中的积极正面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一方面或几方面,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思想品德。比如,在学习古诗《悯农》时,小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的含义不是很深刻,现在相对较好的生活条件也不能让学生领会到“粒粒皆辛苦”的滋味。笔者就结合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让学生看到农民种地的辛苦和粮食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小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

二、挖掘学生的真实感情,让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相结合

小学生活泼烂漫,对很多事情和事物都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和丰富的情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妨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和情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暴露自己情感的偏好和取向、教师再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材料,选择优质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学习,感受文学作品中饱满的情感,让这种情感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比如,为了教育学生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感受革命先烈为今天的和平所付出的努力。笔者选择了放牛郎王二小的事迹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因为王二小的年纪和我们的学生的年纪相仿,同龄人之间的感受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我为学生讲了王二小保护村民的事迹。学生听后十分感动,我又让学生学习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学生听后更加感动,爱国教育就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

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思想教育的影响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心智还处在发展阶段,对很多事物的理解可能会不到位。如果教师盲目采用讲述和灌输的方法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话,学生不但可能无法理解透彻,还很可能会产生厌学的抵触心理。教师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更多的直观思维去理解。其中,创设情境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师要创造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魅力。笔者在课堂实践中创设情境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采用课本剧。课本剧的剧情丰富,学生能够还原课本,并参与其中,学生对这种表演的感受也很深,所以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比如,在学习《晏子使楚》的教学中,我找了学生分别扮演《晏子使楚》中的几位的主要的人物,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很容易感受到晏子的幽默和智慧,以及大度的风范。学生在快乐中感受到了思想品德的教育的内容。

四、找到合适的机会

在课堂上予以点拨思想品德的教育除了要集合课堂教学的实际之外,还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时,教师不必刻意地强调思想教育,也可以适时结合教学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点拨。同时,语文教育的主要的内容还是要进行课堂教育,千万不可以为了过度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而本末倒置。教师要在学生感到迷茫的时候,适时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方法去点拨学生,让学生感到恍然大悟,而加深印象。

五、结合历史典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品德教育 重要意义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56-02

作为传授语言文字,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中的基础科目。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没有规范小学生的言行举止,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导致语文教学的质量较差,所以,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合理渗透品德教育,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结合的重要意义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不仅仅包含了天文、地理、历史、自然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气息和思想感情,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合理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学资源,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因素[1]。而且,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学校是乐园》、《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珍贵的教科书》等课文,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塑造学生的品质。所以,把小学语文教学与品德教育结合起来,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经。同时,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地通过说教式的方式,灌输思想理论,因此,把品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渗透品德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学生,可以提高品德教育的效果,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结合所存在的问题

1.小学语文教材中品德教育内容不合理

小学语文教材中品德教育的内容具有多样性,比如赞美祖国地大物博、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民族精神坚韧不屈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仅仅从知识的角度,开展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没有充分发挥品德教育的积极作用,从而使得语文教学的效果较差。

2.没有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品德教育内容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讲解基础知识,而且需要延伸教学内容,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但是,目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一味强调课堂教学,没有合理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未能充分挖掘品德教育内容,使得品德教育的内容狭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3.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合理

因材施教是一种优秀的教育思想,是促进小学生个性化的必要途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一味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年龄、性格特点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未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进而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结合的有效措施

1.在语言文字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语言文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适当融入品德教育内容,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的扁担》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揣摩“扁担,不准再拿”几个字的情感,让学生通过实际模仿,体会以身作则,愿意与同志同甘共苦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加深学生对品德教育内容的体会

语文学科蕴藏着深厚的人文气息,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2]。

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学习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合理进行品德教育,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以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学习《在山的那边》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朗读,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以培养学生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展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张扬个性,激发学生发问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在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紧贴学生生活,强调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体验的课程。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激起学生发问,充分彰显其个性。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善于激发学生提问有助于培植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将提问权还给学生,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能力发展水平,根据学生提出的生成性问题进行理性、灵活的处理,再生成新的教学起点和教学的最佳切入点。

如在讲“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时,由于学生普遍感到政治生活离我们实际生活很遥远,因此,我提示学生,青少年作为国家的小主人,不仅要关心国家大事,更要关注身边的小事。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积极依法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等。话音刚落,就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们学校附近最近形成了‘马路市场’,给我们的上学、人们的行走带来了不便。这连政府、学校、老师都没有做好的工作,我们作为学生,就更无权过问,也没办法去过问呀。”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学生赞同他的观点。学生把生活中真切遇到的问题直接抛给了我,此时我如果加以回避仍按原先预设的教学思路讲下去,就会使本来鲜活灵动的课堂变成一潭死水,教学也就成了空洞的说教。于是,我抛开原有教案,巧妙将这一生成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新起点,设计了以下问题:①学校、老师、学生有权过问吗?为什么?②我们师生有办法过问吗?有哪些办法?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顺利地使学生掌握了我们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主要内容和渠道等教学内容。随即我又以此为切入点,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在过问这一问题时,还应注意些什么?”在教师的追问中,学生内在的能量得以充分释放,思维空间得以充分拓展,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课堂所达成的目标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二、打破常规,巧用逆向思维

在传统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顽固的思维定势:教师按照教材来“定音”,学生跟着去“弹琴”,不得跑调。这种做法使学生失去了思维的主动性和自由度,失去了应有的开拓与创新意识,从而导致了教学效率低下,课堂问题生成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而建构主义者认为,事物的意义,并非独立于我们而存在,而是源于我们的建构。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撤销掉禁锢学生的思维篱笆。教会学生摒弃习惯性思路,打破常规的束缚,学会运用逆向思维,从不同层面去寻求解答问题的新思路,促使课堂问题精彩生成。在教学中巧妙地引入逆向思维,这是课堂出彩的一条重要捷径。教师引导学生另辟蹊径去思考、去讨论,才能将学生的智慧火花引爆到一个崭新的思维空间,从而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例如,有教师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请学生例举走进低碳生活,做一个“低碳达人”的具体行动。学生的答案可谓“百花齐放”。在学生发言之际,教师察觉到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在实际生活中却远远没有做到。因此,他突破原定预设,顺手从讲台旁拿出学生喝剩的半瓶矿泉水,机智地将问题抛给学生:“我们不能只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呀。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个人的私事,那么如何处理这喝剩的半瓶矿泉水,仅仅是我们个人的私事吗?”本来这是一个很生活化的问题,也是人们习以为常的做法,经过教师的精心捕捉,用“仅仅”提醒学生注意思考的方向,却一下抓住了学生的“眼球”。通过教师的精心引领,学生们跳出了常规思维的束缚,运用逆向思维克服了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进而明白了这是我们个人的私事,但又不完全是个人私事的原因。接着教师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了一个“特殊群体”,讲了著名影星成龙的故事:成龙为了避免与别人的矿泉水瓶搞混,造成浪费,他总是在自己的瓶上签上名字,直到喝完。请问像成龙这样的著名影星有必要如此节约吗?并说明理由。教师通过成龙这一公众人物的事迹再次引导学生由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求异辩证思维发展,促使学生突破常规,从新的角度去挖掘、去理解。这样学生会越学越有灵气,思想境界也能逐步得以升华,课堂问题的有效生成也会水到渠成。

三、练就“慧眼”,妙用学生错误

作为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课程资源,常常是可遇不可求的,作为教师要练就一双“慧眼”,勤于开发利用,紧紧抓住其中的教学契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及时判断其教学生成的价值,提炼出有效的信息加以利用并有效生成,否则活生生的具有灵性的课堂教学,就会变成教师对预设方案的生硬灌输和空洞说教。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指出:“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从某种程度上讲,由于学生正处于知识、情感、价值观的发展阶段,因而他们的知识经验积累就相对不足,对有些是非问题缺乏应有的分析判断能力,从而使其在面对不同情境时会出现认知和理解上的偏差。此时,教师面对学生在知识、方法、认识上出现的“错误”,既不能盲目引导,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而偏离教学目标的达成,也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一棍子打死。而是在肯定学生质疑价值,保护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基础上,采用机智的方法,巧妙加以利用,对教学预设作即兴的调整,鼓励学生进一步思错、辨错,并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理论和思维方法来纠错,从而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标准,让学生的认识思维朝着理性的方向发展。

如在教“学会合理消费”时,教材文本指出:“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应该有适度的消费,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节俭。”对此就有学生提出:“现在我们家庭生活已经富裕了,况且时代也不同了,教材指出要去消费,那么我追求名牌又何尝不可,干吗还要提倡节俭,这不是自相矛盾吗?”面对学生进发出来的思维火花,我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错误资源”:学生的消费观中恰恰忽视了“适度”和“节俭”两个关键词语。这表明学生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上出现了偏差。我灵机一动,抓住这一契机,灵活地调整了原来的教学思路,请学生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自身的实际生活水平,谈谈对适度和节俭消费的认识。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们在思维碰撞中纷纷发表自己鲜明的见解。正是课堂上发出的意外“声音”,使这一“问胚”资源成为了本课中的亮点和精彩之笔。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进一步扩展和提升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充分渗透了德育教育。

四、动静相间,善用“布白”艺术

所谓课堂“布白艺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去思考、去遐想、去探索,让他们做教学时空的主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获得对教材更深的理解、把握和实践。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教学智慧,让课堂“火”起来的同时,还要适时创造情境让学生静思。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把握课堂节奏,适时顺着学生的思路来组织教学,不能一味追求表面的“热闹”,而应动中有静,精心做好留空补白的准备,切实把握问题生成的最佳切入点,留给学生充分思考与活动的时空,促使问题在情境中展开,在“布白”中思考,在探究中生成,从而让学生获得最丰富的体验和最大的发展。

第4篇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关系到学生长大会成为怎样的人才,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家的发展,也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永恒主题。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传统的不良教育观念仍使不少学校、教师和家长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重成才、轻做人现象依然存在。同时,新时期网络的普及,使得小学生可以轻易接触到网络中不少的暴力及不雅内容。而小学生好奇心和模仿力较强,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如今优越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条件造成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及功利意识较强,缺乏合作精神,抗挫折能力较低,责任感较淡薄。这些现象和问题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养成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二、策略分析

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学校、教师、家庭乃至社会都应该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引起高度重视。作为一线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师,笔者认为,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采取如下策略。

1.发挥品德课堂主渠道作用,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品德课堂教学是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施品德培养的主要渠道。真正践行“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这也是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体现在课堂上,就是要创建民主的学习环境、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以一种自由、开放、平衡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应倾听学生的发言,积极关注学生的情感表现,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成功喜悦,积极鼓励学生,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个性重新了解自我,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2.实施多元、互动与共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负责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在必要的时候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以便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掌握知识。这就促使师生关系由霸权、控制转变成了多元、共生。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组织互动教学活动,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多媒体、计算机等辅助教学,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教师还应提供给学生空间和时间,促进学生全员、全程参与课堂交往,引导课堂活动中所有参与者的交流过程,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正确评价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传统评价方式,过分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与学业成绩。正确的评价方式应注重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结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以“人性化”为原则,建立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同时还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尤其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对待学困生,让他们体验到“天生我材必有用”,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会做人的道理,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以及美好的人生观。

4.加强家庭、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关注家庭教育理念与方式,共同营造和谐的道德教育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环境。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与孩子的交往方式,父母为人处世的态度等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着直接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重视校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链接十分重要。学校有关方面,特别是班主任和德育教师要通过家访、师生访谈等方式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于有些家长重智轻德、暴力教育、不闻不问等不良的教育理念或方式要及时和他们沟通,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同时,学校可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定时通报学生在校的发展和受到的教育,互相交换意见,让家长感受到学校对每个学生的关爱。学生的道德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德育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德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应三位一体,共同关注,互相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道德环境,把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结语

第5篇

鉴于拼音符号抽象枯燥的特点,教师如果不为刚刚进校的一年级孩子在头脑中建起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那么,拼音将有可能成为孩子学习上第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这对于保护他们刚刚萌发的学习兴趣与信心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我认为应让拼音教学生活化,即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理解。语言来源于生活,在拼音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地为儿童创设一种语言环境,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带调音节组词或者说一两句简单的话,赋予音节以意义。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也能极大地激活孩子的语言智慧,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在教“zhi”这个整体认读音节时,我请孩子们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告诉大家这个音节不能分开拼,只能整体认读。因为在教“zi”时,我就是采用故事的形式来带领他们学习的,因此,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被他们编了出来。

二、色彩记忆,发展视觉空间智慧

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生动直观的图画和鲜明的色彩,强烈的视觉刺激除了能够引起视神经中枢的兴奋外,还能在他们的“心灵黑板”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常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涂色,给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涂色,给字母和音节涂色等等,使抽象的拼音符号变成一个个美丽的彩色记号,让学生在填色过程中不仅受到美的熏陶,记住了这些抽象符号在形状上的细微区别,而且发展了视觉空间智慧。有个孩子就曾拿着自制的拼音卡片对我说:“我以前者分不清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可现在我一看见卡片上的颜色,我就知道它叫什么了,因为我把声母全部涂成了红色,把整体认读音节涂成了蓝色。”受到这个孩子一番话的启发,我黑板上的“拼音角”也利用了不同颜色的粉笔来书写;红色代表声母,黄色代表整体认读音节,白色代表韵母。这种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教学设计我想可能比老师直接把知识灌输给他们要深刻得多。

三、儿歌串连,发展音乐智慧

儿歌是一种将所学内容本身转化为音乐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观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对于爱说爱唱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尤为喜欢。在拼音教学中,无论是教字母的发音,还是规范字母的形式,我都运用了大量的儿歌,有的是传统的儿歌。例如。“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太阳出来红彤彤,公鸡一叫ooo;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有的是我为了教学需要,自编的儿歌。例如在教“ei”这个复韵母时,我就编了这样一首儿歌:“小兔飞飞,爱喝咖啡。e前i后,喝了一杯。”像这样的儿歌还有很多。例如,在教“d、t、n、l”四个声母时,由于教师的不断创造影响了学生,课后,学生聚在一起,认真动脑筋,给“小兔追马图”配上了一首有联系的儿歌:“小马驮大米,米粒洒一地,小兔追上来,劝它快停蹄。”由此可见,通过儿歌,学生不仅可以记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还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节奏,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唱,在流动的节奏感中发展了音乐智慧。 四、游戏活动,发展肢体运作智慧

对于刚进校的一年级学生,拼音教学如果不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那么他们将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用肢体、手势来进行“手舞足蹈”。例如,在教“o”这个单的母的形时。我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用你的肢体动作来展示o的样子?”于是,一番热烈的讨论之后,有的孩子把嘴巴张开,拢成一个圆形;有的孩子把食指和大拇指围成一个圆形;还有的孩子把两只手臂团成一个圆形……各式各样的“o”让孩子们兴奋不已。可见他们小小的躯体里潜藏着非常丰富的知识表现力,只要教师善于引领、挖掘,孩子的肢体运作智慧就会得到非常完美的体现。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碰到过一些难题和障碍,总结一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有些是来自于拼音本身的,如形近的声母、韵母较多,给学生的分辨带来了困难。“b”和“d”、“p”和“q”,仅半圆的位置不同而发音不同,而半圆的位置与声母的本音之间又毫无本质联系。又如声母的发音难以弄准。“n”和“l”、平舌音和翘舌音。

第6篇

关键词:小组讨论;问题;对策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从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者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课堂小组讨论这一生成性教学形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技能的实践者,然而现在课堂讨论很多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讨论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讨论的目的性不明确,随意性大

“研学后教”课堂的一个环节合作探究,学生的讨论是不可少的。但教师在设计研讨问题时很多是为讨论而讨论,很多问题没有讨论的价值,往往是一些是非对错的问题或书上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问题没有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缺乏深度。有些单纯的知识、原理和认识方法,无需进行小组讨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材和独立思考就能理解和掌握;有些问题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就能解决的,也没有讨论的必要。

2.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思想品德课小组讨论现在往往是一两个成绩好的学生在讨论,其他学生成了听众。或者只是一对一的谈话,小组成员合作不主动,能力很难得到提升。讨论的积极性不高,一部分学生成了局外人,甚至出现冷场。

3.小组讨论过多过滥,走过场

课堂讨论没有时间的保证,一堂课组织多次小组讨论,每次讨论没有充分展开,只考虑怎样用学生的嘴来说出教师心中的答案,甚至情急之下直接帮助学生说出最后的答案就匆匆结束,达到课堂讨论的目的。

4.教师定位不准确

在课堂讨论中,老师宣布一个讨论题,学生就进入讨论的氛围。很多老师似乎感觉下面的学生活动与自己无关了,要不在讲台上看热闹,要不随便来回走动消磨时间,没有详细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或必要时给予引导。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1.论题设计要科学

(1)论题的设计必须要有研讨的价值。例如,有老师在七年级《我能行》这节课时以项羽为背景材料,让学生研讨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学生通过自学“自信、自负、自卑”的概念一下子就可以判断,这样的问题就没有研讨的价值。一个好的论题应是明白易懂、表述清晰的,答案来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需要知识的深化和综合,学生回答时需用自己的立场观点解释,对教材的重点、难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结合一些社会热点、焦点来设计讨论的问题。

(2)论题的选择要引起学生兴趣。教师要切实提高课堂讨论的效率,必须设计好讨论的主题与呈现方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我课前设计的一个调查让学生了解我区每天生活垃圾的总量与现有的处理方式,课堂上让学生先小组展示调查情况,然后让学生探讨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学生对调查的结果既吃惊又感兴趣,这样就让学生认识到解决环境问题的迫切性,又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3)论题选择要突出教学的主题。课堂讨论的问题一定要与教学的主要目标要求一致,为的是突破重点与难点。一切教学活动、教学方法都是为实现主题服务的,小组讨论的方向也必须是围绕主题。问题过于散漫,不集中,海阔天空,结果天马行空,有的问题超越了课堂讨论的目的,偏离了主题,该讨论的问题流于表面,不该讨论或不该在这节课上讨论的问题倒讨论得热火朝天,实际是在浪费时间,这也是有些老师老感觉学生一讨论课堂就不够时间的主要原因。

2.学习小组划分要科学

(1)小组的建立:教师在建立小组时要注意小组成员学习成绩,男女搭配,组织纪律等。具有较大差异性的组成人员之间具有互补性,有助于在小组讨论中发挥各自特长,但又要注意细致分工。如,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让弱一点的学生分配一些简单的工作,保证各成员有一定的任务。

(2)小组规模:我认为小组成员以4~6人为宜。小组成员不能过多,过多学生难以控制讨论的秩序,也会因时间的局限而使一部分学生不能或不能充分参与讨论;小组成员过少,不能体现成员的差异性,不能体现集思广益的集体优势,无益于独立思考。

3.做好课堂调控是课堂讨论有效的关键

(1)课堂讨论不能次数太多。一堂课组织一次最多两次就可以了,太多就得不到充分讨论,往往讨论尚未完成甚至还未充分展开就被教师中止,这将影响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讨论问题能力的培养。

(2)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境把握课堂讨论的节奏,积极参与,适时介入,及时引导,做好讨论的组织调控工作。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适当进行个别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带着自己的观点或思维结果的雏形参与到小组讨论中。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讨论进程。还要对一些意想不到的插曲做好应急处理,必要时可以临时改变教学设计,转而讨论这些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当然需要老师勇于否定自己的气量和善于发现学生思维闪光点的能力。

4.教师自身定位要准确

教师指导全班进行讨论,不要充当局外人的角色,要做好指导示范工作。开始讨论时,有些直接说出结果,教师就要适时引导,提出“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则……”等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对于不适当的回答不要马上否定,而要进一步提问予以引导,要侧重讨论的过程,而不是讨论的结果,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要总结归纳,在学生的讨论暂时告一段落的时候,作一个适当的总结,便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答案,教师要引导学生经过辨析比较,找出最佳答案;有些问题的答案呈多样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讲述思维的过程,还有些问题由于学生的理解角度不同,所持观点不一致,教师要组织学生分析、明辨正确和错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廉光信.浅析课堂讨论[J].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05(Z2).

[2]杨翠蓉,张振新.有效课堂讨论的责任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4(19).

[3]沈玉燕.组织课堂讨论策略[J].湖北教育,2002(05).

第7篇

在这一年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以严要求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榜样作用。一年以来,我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二、教学工作

在担任校自然专职教师以来,我努力在业务上勤钻研。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常常翻阅《小学自然教学》、《科学课》、《湖南教育》等杂志,坚持每天上各种教育网站,并且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我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动手做实验;从各班选出科学兴趣小组成员,带他们到校外观察大自然,选择有针对性的动植物认真观察,使科学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营造积极探究的科学氛围。力争做领导放心、家长对我有信心、学生倾心的好老师。在今年上学期的毕业生自然实验操作考核中,我任教的六个班考核优秀率百分之七十,合格率百分之百。

三、团支部工作

本年度团支部工作开展次数多,内容有声有色。如三月植树活动、团员教师网络优质课比武等。作为团支部书记,我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努力起模范带头作用。在与高岭小学的结对子扶贫互助活动中积极参与,与二年级陈燕同学结成对子,一直在学习和生活中尽力给予她帮助。

四、主要成绩

被评为20**年上学期校“优秀教师”;论文《谈自然教学中实验材料的选择》获湖南省20**年小学自然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教学设计方案《声音》获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十五”规划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三等奖;论文《思想品德课的“激活”教学》获20**年度全市思品和社会教学论文及活动案例评比二等奖;校团员教师网络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第8篇

下午好

先作自我介绍,我叫xx,xx年出生,大学本科毕业,小学语文高级教师。xx年参加教育工作,在土华小学主要任班主任、语文教学工作、兼任级组长,团书记,92年调入xx中学任教,主要担任班主任、语文教学工作,96年

任语文科组长,99年9月开始担任教导主任。我曾分管教学、德育、课程设置及编排、教材、教师继续教育、职称评定、小一招生及转学、随班就读等工作,今年成为广东省社会心理学会会员.?

今天,我竞聘的岗位是教导主任,20多年实际工作的经历,我具备了以下有利条件:

1、有勤勤恳恳、默默奉献的敬业精神

从教20多年来,我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默默奉献,虚心好问,我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能从大局出发,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少工作时效性、原则性都很强,都能想方设法、准确、及时完成工作任务,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着“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工作”的原则,我不浮夸、不抢功、不爱出风头,脚踏实地地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四个学期,主动代上语文课一两个月,没拿一张代课票,去年,我主动分管了教学管理工作,从没向学校提出要什么额外报酬。

但是,校长和老师没有忘记我,给予了我不少荣誉:先后评为优秀团员、优秀青年教师,区德育先进工作者,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xx年xx年被评为区优秀教师,获区政府嘉奖.

在此,我衷心感谢领导和老师们的厚爱。

2、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不忘记要做一个好教师就要终身学习,不断加强学习.96年参加全国成人高考,99年获得了大学本科学历。成为教导主任后,我更积极参加继续教育,考取了普通话测试水平二级甲等;今年还参加广州市心理健康教育c级证书班学习。我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获得区电教论文评比三等奖,区德育论文三等奖,xx年参加了广东省小学思想品德教材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工作,《勇于创新》和《不向命运低头》收入该书中。发表了《市场经济下更要加强师德建设》,《浅谈随班就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被小教科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