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0 16:18: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外语课教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多给学生一些解释的时间
无论学生犯了什么错误,教师都应让他讲话,决不能堵学生的嘴。我认为师生所受的教育不同,认识能力也不一样,对于某个错误的认识,教师已洞察昭然,学生尚朦胧昏然。犯了错误的学生如果一见教师就遭训斥,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酿成抗教情绪,有时会出现“随你批,听你骂,大小错误不认帐”的现象。这样,他们的错误思想或行为非但得不到及时纠正,反而会给教师带来教育上的负效应。
为了避免这一点,我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坚持不堵嘴,不塞言,尽量做到开启言路,?引发讲话。我一般使用这些问题诱导学生:(1)刚才是怎么回事?能谈谈吗?(2)你认为这样做对吗?有什么想法?(3)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该怎么办呢?就这些问题,无论学生谈多谈少,我都认真听,并适当提点看法。由于师生双方都能讲,情感比较融洽,学生的解释使教师情况更明,教师的意见使学生易于接受。实践告诉我,多给些时间,让犯错误的学生说明情况,作些解释,教师施教的针对性、可行性强些,随意性、盲目性少些,施教的情境会畅通宽松,效果也较好些。
二、多给学生一些申辩的时间
从常情说,学生跟教师回嘴顶牛常会引起教师的不满。而教育实践证明,给点时间让学生回回嘴,顶顷牛,多少有点益处,至少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顶撞的“力点”,有利于教师了解事情的各个侧面,体察学生“委屈”的真情,从而揣摩学生的错误思想,透视学生的个性特点,也有利于教师对教育方法的反思和改进等等。我在工作中,尽量给时间让学生申辨,从中捕捉有关信息,然后先冷处理些日子,再找他变,一次不成两次,两次不成三次,直至学生能够认识客观事实,服从道理说明为止,有效地促进了这类学生的思想转化。如:我班有位属胆汁型的学生,常跟任课教师顶牛。我找了他,从他的申辨中,我了解到:一次上体育课时,?教师要求学生跑步、由于天气热,同学们都懒得跑,他说了句气话“那你们就别跑好了。”(该同学体育很好)这句话被教师听见,引起一场误会。
我又从申辩中了解到这位学生与其他任课教师顶牛的原因是由于自己学习跟不上,心里着急。了解了学生顶憧的“力点”,问题就迎刃而解。最后这位学生向各位任课教师陪礼道歉,得到教师的好评。他解开了疙瘩,心情舒畅,成绩自然上去了。
三、多给学生一些反思的时间
有些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由于自我意识较强,对教师的教育常常是貌恭而心不服,坚持自己的错误观点。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该多给一点时间,让他们反思。在反思中,跟他们谈心,沟通情感,增加共识。通过一段时间,他们是能够认识问题,服从真理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思想工作过于急促,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以前我班有位智商很高的男生,加入了一个校外小团体组织。我知道后,从各个侧面了解情况,做思想工作,让他考虑是否能退出这一组织。遗憾的是他并没有答应。于是我设法避开这一敏感话题,有意识地发展他的爱好,派他到专训班去学跳迪斯科,代表班级参赛。我让同学们选他当副班长,让他知道同学、老师对他还是信任的。休息天我有意识地邀请几位同学到家作客(当然他是主客)。
杜威活动课程理论突出兴趣,重视经验,强调探索。杜威指出“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我相信,兴趣显示着最初出现的能力。因此,经常而细心地观察儿童的兴趣,对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师设计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兴趣和动机,通过一系列由学生组织的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探究能力,发展兴趣爱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健康人格。加德纳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而不是只拥有单一的、用纸和笔可以测出的解答问题能力的个体。”“一个人可能在任何一种智能上都没有特殊的天赋,但如果所拥有的各种智能和技艺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说不定他或她在担任某一个角色时会很出色。”学生特点各异,教师有意识地开展课内外活动,将会发现学生其它方面的英语学习优势,甚至能培养出不同人才,如英语演讲家、英语歌手、英语编剧、英语表演者等,让有不同才能的学生在英语这块学习园地尽展所长。
2基于课内外活动的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实践路径
2.1课内活动与高中英语教学
课堂是集中教学,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重要场合。纯粹的知识传授很容易使学生生厌,失去学习兴趣。笔者利用课前几分钟,以学生兴趣为前提,有效设计课内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2.1.1课前英语演讲
演讲的主题可与单元话题有关,亦可涉及时尚话题(明星轶事、流行歌曲、新书、影片介绍等),演讲者还可分享励志美文或介绍自己的特殊经历。演讲者事先查阅资料、整合资料并理解记忆。笔者通过实践得知:英语课前演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自信心、口语表达能力,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真正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机会。
2.1.2学唱英语歌
曾有研究表明: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思考更积极,感知更敏锐,记忆更稳固。从心理学上理解,唱歌是以听觉感知为主的形象记忆,而歌词和旋律又可激发人的情绪记忆。因此音乐对语言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利用这一理论尝试着让学生边学唱英语歌,边累积词汇量。学生下载歌曲和歌词,将歌词制作成幻灯片,每首歌在高频词汇处设8~10空。每周一歌,前三天学生反复听、跟唱,第四天公布答案,核对计分,纳入小组考核。很多学生得益于这个活动,英语学习兴趣日益浓厚。2013年的英语月,学生们虽然处于紧张的高三复习,但对英语月的热情丝毫未减。笔者建议学生选曲《Roar》,学生们在舞台上尽情歌唱,洒脱舞蹈,正好消除他们因繁重学习压力带来的烦恼,歌词传递给观众无限正能量,还能自我激励。能在离开中学最后时刻展现自我,赢得极高评价,这无疑会提高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让学生自主选歌学歌,也能提升他们的欣赏水准以及语言能力。
2.2课外活动与高中英语教学
课外活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给学生提供展示特长的机会,使他们在被肯定的学习环境中激发潜在的英语学习动机,在语言实践中提高语用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2.1Project展示
《牛津高中英语》的project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笔者在高一每一单元都让学生进行Project展示。在成果展示前,给学生一个星期的准备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紧张激动又积极,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在完成Project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学习风格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分工时,小组成员根据其自身水平认领任务,这样既尊重了学生个性和差异,又使每个学生都有创造发展的空间,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以发挥,并获得成就感。在整个过程中强调分工合作,既要让每个学生有事做,能有各自的闪光点,又要培养团队协调合作能力。学生们的表现欲、求知欲以及上进心在展示时刻表现得淋漓尽致。接到课题后,小组成员坐到一起讨论展示的形式、展示的内容以及各自的任务和职责等,接着他们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查找信息,如上网、到图书馆、请教老师或专家等。如果是要做调查的话,他们会制作问卷,进行实地调查,收集问卷,统计分析问卷结果并给出可行的建议等。学生分工合作的过程,让他们成了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参与语言实践,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学间互相借鉴、启发,形成主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合作的过程让他们懂得关注他人,学会尊重与谦让,悦纳他人。因而,小组分工合作的成败也决定着该课题成果的成败。
2.2.2英语短剧表演
英语短剧表演是学生的必修课。表演前需要学生仔细研读剧本,品味人物的台词,领会角色的内心世界,悟出该用何种语音语调传情达意。学生通过研读理解剧本体验情感,通过表演表达情感、体验生活。因此英语短剧表演能够提升学生的作品理解与表达能力。笔者要求学生精心准备,认真排练。既有必演剧目(课文内容),也有自选节目。表演完后,评出最佳男女演员、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道具等,此活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小组间暗中较劲,充分准备,力争做到最好。学生们的热情、智慧和幽默会在这些活动中展露无遗,此活动能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融洽同学之间的感情,学会合作互助。
2.2.3英语月
笔者所在学校每年12月为“英语月”,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让英语学习由课内延伸拓展到课外。为学生创设和提供“用英语”的舞台,完全符合《新课标》理念并能贯彻《牛津高中英语》的编排思想。每年“英语月”,活动主题和形式都有变化。现已成功举办五届,有英语歌唱大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才艺秀等。不论是哪种形式,学生的表现欲和集体荣誉感都很强烈。
3教学效果
基于课内外活动对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有助于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和提升,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笔者发现中学阶段热衷于参加英语课内外活动的学生不仅在英语能力竞赛、PETS、高考等考试中成绩优秀,而且自信大方,进入大学、走入社会后各方面发展都很好。因为中学开展的各种活动锻炼了他们良好的综合素质,形成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养成了主动思维、大胆实践的语言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英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很多课内外活动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无论是个人还是小组活动,学生都为能站上舞台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成功时他们有成就感,受挫时他们会流泪反思。所以,无论活动的成败,都会对学生有一种无形的潜在的教育作用,对活动参与者有自我教育和对观众会有外部感化作用。在刚刚结束英语月才艺秀展示活动后,很多学生在周记里描述了对上台表演的同学的胆识与才艺的羡慕,遗憾自己胆子太小,水平不如人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下一次上舞台的机会。参与者也在心里反思自己的表现,盘算着下次活动自己该如何做得更加完美如意。只要能总结反思,我们的活动就会越办越好,对于教学效果的作用就会越好。最后,教学相长,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开展课内外活动,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设计、指导开展高中英语课内外活动时,势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信心,最大限度地发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的活动驾驭能力、教学艺术、教学能力都会日益成熟、进步。师生双边活动融洽,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境界。我们学校一批年轻老师热心科研教改,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内外活动时,肯花时间,愿花心思,所以在专业发展路上日益成熟。
4结语
【关键词】外科学总论人文教育加强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7-0253-02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人才,不仅仅需要掌握充分良好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和责任心,更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主要包括优良的品质、健康的心理、较强的适应力等方面。在实际的外科临床中,如果医生的思想不正或工作疏忽,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患者的身体的健康造成损害。因此,在外科的学习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至关重要。
一、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医学专业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和科学素质以及较强的心理和身体素质。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坚实的专业和学科知识基础,同时要充分的利用先进的手段对各类相关信息进行探索分析,培养和创新自身严谨的科学意识和态度,全面提高想象、思考、观察、分析等能力,进而真正的实现当前教育的目标[1]。
第二,患者的客观需求。患者生命是宝贵的,医生对于人类的研究和服务的责任非常重大,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因此,医学校的学生一定要全面具备良好的人文和医学素质,才能有效够维护人们身心健康的权利。另外,有关研究提出,学习人文知识不仅有助于医学生快速成才,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二、加强人文教育的方法
第一,规范教学方法。医学院要根据自身的教育特点,坚持“强化基础、提升素质、注重培养、优化创新”等原则,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融入素质教育,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使学校的教学程序更加规范。虽然大部分学生对于外科总论的学习具有很高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受到学科的内容繁杂以及学生的时间有限等因素的影响,一般的教学程序很难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究学习。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根据大纲的内容,提前合理的安排好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获取到更加多的知识。另外,在课堂上,老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采取有效地方法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比如实施讨论式、辩解式、启蒙式等教学手段。同时,要充分发挥当前的电子教学优势,对于部分用语言不好表达的知识,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片对学生进行讲解[2]。
第二,提高老师的素质水平。一个学校的师资水平的强弱可以直接反映该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当前我国在外科学总论教学中的老师由于受到来源广、流动快、年纪轻、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医学院的教学质量不高。因此,更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强化对于老师素质水平的培训,比如加强职业道德、思想观念、专业知识、人文素质等方面。具体有以下措施:(1)每半月或每月对老师进行一次集体的老师学习教育。(2)老师之间相互监督并实行自查。(3)建立考核、考查制度,成立相关的督导组,不定期对老师进行督查。
第三,实施针对性的教育。由于当前外科学总论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水平也存在明显的区别。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素质水平有计划、有针对的实施知识教育和人文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参与精神,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素质。
第四,开设讲座或选修课。医学院教研室要结合相关教授或品质优良的学生及老师的先进事例,不定期的为学生开展以人文教育为专题的演讲或讲座,使其的思想观念和认识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另外,为了能够使更多的学生参加和接受人文教育,医学院要开设相应的人文教育选修课,为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的素质水平提供有利条件。
外科学总论作为外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外科和临床课的主要前提。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快的把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是当前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综上所述,仅仅传授知识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更主要的还是要重视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只有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素质高、能力高、意识强的医学人才。因此,在实际的外科总论的教育过程当中,一定要合理的渗透关于人文素质的教育,对于知识基础扎实、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作者:卢军
参考文献:
1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对西方历史知识的掌握古今不均衡,高中世界历史的学习内容主要从文艺复兴开始,西方文化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但是离不开历史知识的基础,学生对于西方古代史和中世纪的历史知识存在着较大缺口,造成教学效率较低;
第二,从上古时期到当下,西方文化概论课程内容涉及的时间跨度长;“西”的概念指向多个民族国家,课程内容涉及的地域跨度大;“文化”既包括精神层面又包括物质层面,知识体系庞大,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造成了教学内容的取舍困难;
第三,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不强,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导致教学和学习效果均不理想。
2 教学目标的确定
对外汉语专业西方文化概论课的教学目标是立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培养学生运用西方文化知识与和中国文化进行对比,了解西方思维模式、文化特征与中国文化的不同,消除民族间的文化隔阂和差异,更好地进行汉语教学。
第一,全面掌握西方文化的知识体系,包括体制的演变、宗教、科技、教育、哲学和文学等各方面的发展和特点;
第二,在了解西方思维模式的基础上,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到汉语文化、汉语语言的教学中;
第三,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避免文化冲突,更好地传播中国语言和传统文化;
第四,掌握文化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中西文化对比和交流的基本技能,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 教学内容的选择
目前,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总课时为36课时,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3.1 本体知识
搭建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西方文化概论的知识体系,包括:西方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西方文化发展历史阶段的分期与发展进程;西方的宗教信仰、社会生产与生活状况、科学技术、教育、政治经济与国家制度、文学艺术等相关方面的分析;通过对西方文化的系统学习和研究,揭示西方文化的本质特征和文化精神;强调以理性分析的方式来把握西方文化变化的规律,把握西方文化概论这一学科基本原理的分析阐释方法。
3.2 能力
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能力培养极其重视,在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中可以侧重从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能力:第一,文化研究的能力,学生在对文化知识体系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文化现象的关注度和敏锐度,能够从多个角度对文化现象进行剖析和探究,找寻其本质和规律。第二,文化教学的能力,语言教学即文化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文化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的学习,把握西方文化本质、西方思维特征的前提下,在今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进行文化导入、文化渗透和文化传播。第三,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通过中西文化对比来实现,跨文化对比可以加深学生对中西两种文化之间差异的理解,并激发他们去了解产生这一差异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原因,从而使他们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增强跨文化意识,便于中西交流和教学。
4 教学方式的改革
4.1 自主学习与教师讲授相结合
西方文化概论的本体知识教学要突破以往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往往只是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一方式来进行。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某些教学内容简单、学生熟悉的章节可以安排学生自学,教师只是指出该部分的知识要点、重点和难点,课上课下给予学生答疑。另外,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比如提供学生武汉大学西方文化概论的精品课程网站;针对每个章节,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提供课前预习知识;根据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提供课下巩固和拓展知识。
4.2 开展专题介绍和讨论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是遵循时间线索、分历史阶段来展开讲授的,突出的是阶段性特点,缺乏对宗教、科技、哲学等专门文化领域进行全面纵向的总结和归纳,缺乏对各文化领域的横向对比;因此,教师可以开设西方宗教、西方科技、西方哲学、西方教育等多个专题,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各选一个专题进行研究,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撰写报告,最后再全部展开讨论。
4.3 强调中西文化对比
对外汉语专业学习西方文化的最终目的,在于“知己知彼”,通过“知彼”更好地“知己”,从而减少和消除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隔阂和冲突,更有利地推动对外汉语语言和文化教学。在西方文化概论的课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西方文化的知识点与相关的中国文化进行对比,鼓励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和特点。
5 课程测试
关键词:对外汉语 听力教学 教学热身 中文歌曲
2016年4月13日,笔者有幸观摩了南昌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李英老师的对外汉语听力课。在本次观摩课中,特别注意到了李英老师在上新课前,通过播放中文歌曲《日不落》,一边开展教学热身,一边等待迟到的同学。歌曲播放过程大概持续了十分钟,而后老师才开始复习旧课并学习新课。十分钟在5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占了五分之一,可见新课教学前的中文歌曲运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环节。
《日不落》是中国台湾流行音乐女歌手蔡依林演唱的一首歌曲,翻唱自BWO的Sunshine in the Rain。该歌曲发行后获得第六届HITO流行音乐奖年度听众最爱歌曲、第十五届北京流行音乐典礼年度金曲和第八届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最受欢迎二十大金曲等奖项,它的受欢迎程度不言而喻。选择流行音乐特别是在国际舞台上受外国人认可和喜爱的音乐,能够很好地调动外国留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引起外国留学生的共鸣。从这一点看,李英老师选择的这首《日不落》,似乎能起到这一作用。
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浅议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播放中文歌曲的作用与不足,并且尝试给出改进的途径。
一、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当代杰出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又基于精神需要(如对科学、文化知识等)。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中的奥妙。就学习本身来说,它可能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激发自己有需要、有必要的意识,这样的话反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外国留学生在听中文歌曲《日不落》的同时,因为兴趣爱好就会不断地积累新的词汇(庆典、明信片、晴天、想念、寄出、未眠等),在听汉语歌曲的时候,会感到精神愉悦,这样的话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利于培养汉语语感。“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即人们对语言的感受、认识和把握能力。对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听中文歌曲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功不可没。通过大量地接触中文词曲,一般而言,学生会潜移默化地提高语感,这对于他们汉语理解能力的提高有较大好处。在课堂中运用到位,会减轻后面的教学压力。
3.有利于扩展文化知识。歌曲通常反映出一个民族在一个时代的文化。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遇到28问题和障碍,主要原因并不只是因为语言本身的差异,根源在于生活方式和文化上的不同。由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语言理解上的困难也是主要体现在语言形式上的。外国留学生通过学习中文歌曲可以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李英老师播放的流行歌曲《日不落》反映了在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当下中国形成的一种既有西方痕迹又有中国特色的恋爱文化。如果学生能够听懂大体歌词,会对中国当下恋爱文化有新的认识。所以听中文歌曲学到的不仅仅是歌词本身,更重要的是其中的内涵,通过学习更多的中文歌曲,学生的文化知识会有所增长。
4.有助于提高修辞学知识。最后笔者认为,从歌词的文学创作到谱曲,始终都离不开对语言的体验与表现,也必然要借助修辞手法来有效地传情达意。所以,歌词集中了多种修辞方法,可以看作是学习修辞的范文。《日不落》中“河水像油画一样安静/和平鸽慵懒步伐押着韵/心偷偷地放晴”“你就是庆典/你就是晴天”“不落的想念/飞在你身边/我的爱未眠”等,在这里既有比喻、拟人,也有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生动,对能够完整听懂的外国留学生是有吸引力的。
二、不足
但是在肯定李英老师的同时,也发现了几点不足。
1.首先,歌词中有些词汇、句子高级,又因为旋律节奏快,不好理解。比如像词汇“漫不经心、慵懒”,句子“天空的雾来得漫不经心”“和平鸽慵懒步伐押着韵”等不易理解,会挫伤学习者练习听力的积极性。
2.其次,虽然是中文歌曲,但因为歌手来自台湾,难免带有台湾的语音特色,不利于留学生规范听说,也会影响到HSK听力五级应试的准确性。
3.笔者认为《日不落》作为一首非常受欢迎的流行歌曲,与老师要讲解的广播、通知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所选择的开场音乐,如果能够把汉语学习者更好地引向听力课的教学内容,开场的中文歌曲就有了更大的教学价值。在试听了一些歌曲后,《广播剧》可作为本次听力课的开场歌曲,歌词、句子对于已经考完HSK4级的汉语学习者不难理解,同时也比较符合上文论述过的几点优点。
三、改进的途径
在对《日不落》运用于本次听力课教学的分析基础上,笔者在此提出几点选用中文歌曲的建议。
1.中文歌曲整体难度适当。由于汉语学习者的水平不同,我们在挑选歌曲时应该要熟悉汉语学习者的水平,看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那些刚接触汉语,水平较差的外国留学生,应该挑选些节奏缓慢,发音清晰,篇幅较短的歌曲。而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也就是掌握了一定汉语知识的教学对象,可以选择些节奏较快,篇幅较长的,语法知识较多的歌曲来锻炼,这个时候的歌曲选择就会多一些,也可以征询学生的意见。
2.认真筛选,把握语音的标准性。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普通话之外,影响较大的还有粤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等。所以歌曲的种类也大有不同,唱中文歌的当然还有唱粤语歌、闽南歌等。这样难免就会造成口音、语音的不规范。部分歌星往往受方言或者某些因素影响,在某些发音上不够准确,容易给汉语学习者以误导。所以我们选择的歌曲应该是发音准确,曲调优美的。像一些发音不清的粤语歌曲、带有严重方音的歌曲等都不应该用于正式的汉语听力课堂教学中。
3.重视实用性与生活性。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用目的语顺利地和别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中,听是最主要的。只有先听懂了别人所说的内容,才能做出反应然后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我们选择的中文歌曲应是贴近生活的实用性较强的。李英老师本次听力课中需要选择比较正式的歌曲,但是在听力对话教学前,就可以选用实用性较强的中文歌曲。
4.将中文歌曲运用到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有一定的价值和积极影响。经过课后走访调查也发现留学生对中文歌曲很感兴趣。歌曲作为课堂教学的热身环节,它既能提前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增进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当然,这就要求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师不断吸取新鲜灵活的教学方式,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合理使用中文歌曲,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最终实现提高汉语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崔希亮.对外汉语听说课优秀教案集[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
[2]荆宇.中文歌曲在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