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金融题材论文

金融题材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0 16:18: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金融题材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金融题材论文

第1篇

立意话题:社会责任和良知适用类型:议论文

关注热点事件进展引用要准确

具体解读:这一事件只是提示考生,高考作文可能会选取“社会责任”和“良知”等立意进行考查。

建议考生平时应多关注一下社会热点事件的进展等,这样可以在行文中作为例证加以引用。

以责任感为立意方向的作文,也是考生在复习中会比较注意练习和积累的。这类立意作文往往会以给材料、题目自拟的命题要求出现。

但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引用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事件时,要做到准确。如果对事件的来龙去脉都还不甚了解,最好不要胡乱引用。

如果是议论文写作,考生最好慎用比喻。可以加入一些排比、反问、设问等方式,增加生动性。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材料作文之“三鹿奶粉”事件

热点话题材料作文之国庆60周年

第2篇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会计毕业论文课题研究

毕业论文是属于习作性的学术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创见性和科学性,但目前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却每况愈下,一方面表现在盲目选题,应付了事;另一方面论文内容空洞。究其原因,供大于求的就业环境改变使得毕业论文的重要性降低;学校对毕业论文的组织工作过于简单、粗陋,如选题工作不够细致、分派给教师指导的学生过多等;教师方面的原因,如学生和老师沟通不够、教师本身的学术能力不强或缺少实践经验等。笔者认为,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学生论文写作能力较差,会计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不少高校却只是将“论文指导”作为独立的教学环节,割裂了与其他教学环节之间的必然联系,认为论文质量的提高可在短期内完成。事实上会计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应是循序渐进的,仅靠教师短期突击指导是很难见效的。要改变这一现况,提高会计论文的质量,“研究性教学”势在必行。

一、研究性教学基本内涵及实践模式

“研究性教学”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选择和确定与学科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实践活动。1988年,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的报告,报告建议建立以“研究为本”的学习标准,使学生从入学第一年开始就在尽可能多的科目中,参与研究活动,将探索为本的学习、合作努力以及对书面语口头表达能力的要求,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是相对应的,其核心就是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自主探索、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和能力。对会计专业学生实施研究性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科研意识、创新意识的形成,对大学会计教学的最后环节――会计毕业论文写作有着重要作用。会计专业研究性教学的模式有很多种,笔者认为,提高会计毕业论文质量的模式大致可分为五种,如(图1)所示。

(一)专题讲座模式专题讲座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开阔学生视野的特点,其程序是:向学生搜集问题==>筛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确定讲座课题内容==>确定主题报告人==>提出解决问题策略==>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在研究性教学中,针对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学习与研究的需要,可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题讲座。如在入学教育中,将毕业论文的写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强调,还可以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告诉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知识基础、理论修养、创新能力和文字素养,是其素质和能力在较高层次上的综合体现,因此必须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如果学生一开始就接受这种教育,思想上就会高度重视毕业论文。无论是在自主性学习中,还是在课程教学中,都会有意识地与毕业论文联系起来。再如针对学生不会查阅会计论文写作的支撑资料,举办“如何查阅会计‘及相关资料”的讲座;针对学生不会表述会计研究成果,举办“怎样写经济类研究报告”的讲座;针对学生缺乏某些专业知识或对某些问题有兴趣,举办“某一会计专题讲座”等。

(二)直接教学模式直接教学模式适用于讲授会计研究方法知识和技能,也可用于对研究性学习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讲授。其程序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讲授研究方法知识==>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总结。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师生对其均普遍缺乏认识。为消除其对研究的恐惧和误解,了解有关的会计研前沿动态和科研课题,掌握研究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懂得如何进行科学研究,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诸如会计研究方法、会计模拟实验、经济类文献检索、科研报告与会计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局限于书本,要将会计领域中理论和实务的最新发展及其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不断补充新的内容,如在每一讲结束后,补充一些与本讲有关的会计资料,提供重要的参考书和期刊目录等,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当前的实际问题,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坚实基础。会计的研究性教学也对会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表现为会计、财务、金融、法律等知识的综合,同时还要利用边缘知识。这就需要教师保持旺盛的创新精神,强化终身学习的观点,密切跟踪当代会计、财务、金融等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保持很好的适应性。

(三)问题探讨模式问题探讨模式是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发展水平,借鉴前苏联的马赫穆托夫提出的理论总结出来的,即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提出问题==>涉及相关知识==>搜集相关文献==>探求解题方法==>得出科学结论==>运用新知识。这一模式首先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考,使其产生问题,并激发其探索的动机。在问题解决模式的流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疑,激发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解疑。在问题的驱动下,教师进一步引导研读教学素材、跟踪国外前沿研究热点,对现有会计技术进行实验、评价和比较分析等。具体到会计论文写作上,教师必须及时向学生介绍会计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学术争鸣;提供有关会计文献资料,以供学生检索研究;合理推荐有关的会计学术著作与学术文章,不断鼓励学生向一些经典的、传统、名人的观点挑战。只有这样,学生论文写作的学术思路才会清晰,视野才会开阔,会计论题的选择、论点的提出、论据的占有和结论的得出才会有创新和突破。

(四)自主探究模式自主探究模式就是学生独立从事和完成某项课题的整个过程,其基本程序是:学生发现问题==>确定题目搜集资料并制定研究计划分析资料并实施研究计划==>撰写研究报告。在这一模式中,问题涉及范围较广,可以是学生在学习理论时发现的新问题,也可以是其在社会实际中发现的新问题。这一阶段可与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相结合。大学生参与科学训练被普遍认为是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国内外许多知名大学已经取得了成功经验。上海财经大学启动了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主要是资助本科学生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理论及政策课题研究,学校每年鼓励学生自行选定研究项目,并资助一定经费。支持学生开展项目研究,各院系指派有科研能力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并组织学生成立讨论小组,让学生共同参与一项科研项目研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训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和发展学生收集文献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和推导论证、分析与综合能力;科学实验、发明创造的能力;写作能

力等。在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不会直接参与其中,更不会将其观点强加给学生,只是在学生需要的情况下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在论文写作训练和练习中,在选择自主研究模式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必要时多给予学生指导和咨询,以便形成学生自觉自主、严谨探索的习惯和作风。

(五)课题参与模式课题参与模式是指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从中进行科学学习、科学探索和科学实践的活动。其基本流程:教师在研课题汇总:=>介绍课题背景知识:=>介绍相关文献资料:=>学生选择感兴趣课题参与==>承担部分任务或子课题一>参加小范围研究式讨论一>总结。因为大部分高校教师都有自己的科研项目,大至国家级重点课题,至校级项目。这些研究不仅紧跟学术发展的前沿,而且其成果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如若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可以获得在传统教学中得不到的宝贵经验。在论文写作训练指导中,教师可结合自己的科研主攻方向给学生有针对性的题目,并给予指导,同时还要允许学生阐述和发表一些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看法。也可吸收学生参加自己主持的科研课题和项目,给他们分配一定的任务或者分担子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为课题组增添新生力量,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协助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增加求知欲和探索欲,使他们逐步熟悉从事科研的过程、方法和作风,为其将来真正从事科学研究打好坚实基础。

二、研究性教学指导会计论文写作的阶段性设计

要想改变会计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就要从源头上对会计本科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改革。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知识基础及专业接受能力,建议采取以课题研究为主线的研究性教学来提高会计毕业论文的质量。阶段性设计如(表1)所示:

三、研究性教学模式下的毕业论文指导建议

(一)从培养目标上和课程体系设置上重视学生科研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有独立见解的学生应是培养创新能力人才的落脚点,而培养思想和见解的最有效途径就是科研和写作。从目前绝大多数高校课程体系的设置看,通常会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大学语文,专业课学习中偶有学校会开没财经应用文写作的选修课,然后在最后一学期设置毕业论文写作环节。这样没有统一指导思想的、不连贯、不系统的写作训练环节的设置,很难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整个课程体系中并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对学生科研与写作能力的训练。要培养学生的科研写作能力、提高会计毕业论文的质量,应该首先自上而下的从观念上进行更新,充分重视对科研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并以此作为重要培养目标之一,科学、系统地设置大学的课程体系,将这一培养理念和目标贯彻到所有核心课程的学习中去。首先增加训练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专门课程和教学环节,如在中级专业课程结束以后,增加学年论文的学习环节,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可以结合实际问题或者理论前沿的一些问题展开研究。由于是对会计论文写作的初次练习,因此应以培养写作方法和思路为主,字数不宜太多,要求不宜太高,题材可以是论文写作、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多种题材的一种,主要在于使学生了解规范科学的程序,为毕业论文写作打好基础。同时从财务会计课程以上的专业课程均应有小论文写作的要求,让学生从日常的课程学习中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增加写作能力的训练。教师应该在授课的过程中对一些相关的论题展开讨论,并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探索,帮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和题目,这样平时的思考日积月累下来就会形成一定的沉淀,学生才会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阶段有自己的方向和想法。

(二)加强对师资的培养力度,实施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激励措施负责指导毕业论文的老师应从道德素质上和专业胜任能力两个层面提出要求:一方面由于毕业论文的指导是项较为繁琐、费时费力的T=作,需要指导教师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耐心,能够全程认真负责地完成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另一方面由于毕业论文要求具有一定的专业深度和创新要求,因此,对指导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水平要求也较高。这不仅要求专业教师要注重对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钻研,学校也应实施各种措施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全国性或者区域性的各种学术研讨会,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学术专长和研究领域开漫相关选修课和讲座。这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导有兴趣的学生进人教师的研究领域,对相关的论文指导教师有一定的了解,使学生选择指导教师时不盲目,有利于保证师生双方的沟通。应尽量让教师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较早的接触各种理论前沿和实践中的课题,有一定的思考和积累后再选择研究方向,在选择指导老师时也尽量做到双向选择,以避免学生和老师研究的专业方向存在“信息不对称”。

第3篇

论文摘要:翻译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是帮助学生了解、掌握翻译技巧,实现词句之间的简单对等,更应该培养学生对于各种信息工具的综合使用能力。将超文本网络技术应用于翻译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更新了翻译课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翻译能力。

2000年卢思源教授就曾提出,“当前高等院校的翻译教学和口、笔译翻译人才的培养都是跟不上我国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国家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早已不限于文艺领域,涉及当代社会经济、科技等实用领域的翻译已上升为翻译实践的主体”。Ci7然而,时至今日,大多数高等院校的翻译课程设置仍以语言文学为主,大多数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工作以后,在从事商务往来、产品宣传、新闻、法律、金融、广告等实用性文体翻译时感到捉襟见肘,难以胜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目前的翻译教学大多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主导,教学素材局限于有限的翻译教材和双语资料,教学内容主要着重于翻译技巧的传授和讲解。然而,作为语言教学的一部分,翻译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是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各种翻译技巧,实现词与词或句与句的简单对等,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双语转换能力和各种语言信息工具的综合使用能力。

因此,笔者认为在超文本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研究如何在超文本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更新翻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翻译能力,拓展翻译理论教学,对于翻译教学和翻译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超文本网络技术的内涵

超文本(hypertext)一词诞生于1965年。当时,为了让计算机能够响应人的思维,方便地提供人们需要的信息,美国专家泰得·纳尔逊(Ted Nelson)提出了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把相关文本组织在一起的方法,他将这种方法命名为“超文本(hypertext)"从此,“超文本”一词得到世界的公认,成为表示非线性信息管理技术的专用词汇。

超文本技术是一种将信息以非线性的网状结构进行存储、组织、管理和浏览的计算机技术。它包含结点(Node) ,链( Link)和网络(Network)三个基本要素,并以结点为单位组织信息,在结点与结点之间通过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链加以连接,构成表达特定内容的信息网络。超文本技术使用超链接的方法,将自然语言文本和计算机交互式地转移和动态显示线性文本的能力结合在一起,在文档内部和文档之间建立起非线性的网状结构,使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从当前阅读位置直接切换到超文本链接所指向的位置,利用超文本机制提供的联想式查询能力,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有关信息。

在现实操作中,英特网就是一种超文本信息系统。英特网的一个主要概念就是超文本链接。它使文本不再像一本书那样是固定的和线性的,而是可以自由地从一个位置跳到另一个位置。超文本可以链接世界上所有其他含有信息的计算机,在网上可以激活任何一点进人另一个点,一个信息单位可以连接到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3j超文本网络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传统文本的线性阅读方式,不仅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为翻译教学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超文本网络技术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杨柳在其《信息化翻译教学的图景》中曾提到“就翻译教学而论,信息素养就包括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检索、分析、选择、存储、利用、创造和传递翻译信息,提高翻译能力,解决翻译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个人素养的能力。这是以信息素养为目标的翻译教学模式和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的显要区别”。[4j翻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英汉两种语言,还要求学生对东西方文化背景、特定翻译课题的专业知识都要有深人切实的了解,同时还要具有利用网络获取、存储、提取信息,并进行检索和咨询的能力。

将超文本网络技术引人翻译教学,将大大拓展翻译教学的发展空间,其特有的网状链接方式和强大的搜索引擎功能,不仅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超出课堂和书本的广阔资源,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工具辅助翻译的能力。

(一)有利于翻译能力培养

正如Kiraly所言,翻译能力在当今社会指一种“复杂、高度个体化、社会化的进程,有文化、认知以及直觉相互作用形成”,Csl,培养翻译能力应着眼于提高译者对翻译中涉及的因素的敏感程度,并使其学会运用适于自身的辅助工具。在超文本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译者的翻译能力不仅取决于他的语言水平,还取决于他使用翻译工具的能力,而目前最有效最强大的翻译工具无疑是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是一种检索、报道和存储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工具,通常由检索软件、数据库、索引和过滤器组成。Cs7强大的搜索引擎为翻译学习者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使学生们可以迅速高效地检索和获取网上的专业信息。目前常用的搜索引擎主要有谷歌( google. com ) , AltaVista ( altavista.com)、百度( baidu. com) , Wisnut ( wisnut.com).Excite(www, excite. com)等。这些搜索引擎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顺利查找到与翻译相关的背景资料,对于翻译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检验译法的准确性、判断译文的规范性均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笔者曾经在课堂上选用美国《纽约时报》上的一则关于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的相关报道给学生作为翻译练习,该报道中涉及大量金融机构名称、金融专业术语以及地道的英文表达方式,给学生翻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现以该文最后一段为例:

And now, major financial services companies like American Express, General Electric, Deutsche Bank and Allianz are jumping on the bandwagon. Now, analysts say, comes the real test. "The whole strategy behind the IPOs is not that these banks are perfectly reformed, but that they’ re good enough to be listed," said Stephen Green, senior economist at Standard Chartered Bank.

这段话的语言表达并不难,也几乎没有任何生词,可是学生在刚开始翻译时却觉得无从下手,虽然手头有各种词典,却难以找到相关信息,后来笔者指导学生学习利用超文本网络技术,使用搜索引擎来辅助翻译。通过检索和查询,学生很快了解到上述金融机构的正确译名,并在不同的语境中体会了短语“jump on thebandwagon’,的真实含义,从而很快地完成翻译任务,顺利给出了译文:

现在,美国运通、通用电气、德意志银行、德国安联等主要金融服务公司纷纷顺应潮流,进军中国金融市场。分析家们认为,现在才是真正考验的时候。渣打银行资深经济学家王志浩(Stephen Green)指出,“首次公开发行背后的总策略并不在于这些银行漂亮地实现了改革,而在于这些银行业绩良好足以挂牌上市。”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前期翻译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犯了一个错误,即把“Stephen Green’,直接音译为“史蒂芬·格林”或“斯蒂芬·葛霖”,而没有想到对该译名进行进一步的查询和核实。但是,通过搜索引擎的检索,我们知道渣打银行的“Stephen Green"是一位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因为在中国工作的关系,他专门为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王志浩”,国内的相关报道都一致采用该中文名字,而非他的英文名的音译。更为重要的是,在英国的金融界还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汇丰银行的全球总裁也叫“Stephen Green",他的中文名字一般翻译为“斯蒂芬·葛霖”。两个Green先生英文名字完全相同,两人的学习背景、工作经历和从事行业也极其相似,但其姓名的中文翻译却大不相同。如果不是借助搜索引擎,恐怕一般的学生甚至较为资深的译者都难以正确地翻译出本文中的“Green”先生的名字。 除了搜索引擎,基于超文本网络技术的在线翻译词典、双语语料库等众多网络翻译工具都为翻译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进人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翻译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传授基本的翻译知识外,还要指导学生学习使用上述工具,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提高翻译效率和翻译质量。

(二)有利于教学资源更新

翻译课的教学资源一直是困扰翻译教师的一大难题。鉴于翻译课的特殊性质,传统的翻译教材所呈现出的线性文本模式使学生们打开课本就直接看到原文和译文,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在翻译中的创造性和自主能动性,因此,几乎所有的翻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不得不抛开教材,另外搜集资料。而传统的资料搜集方式通常是由教师翻阅大量书籍,查找合适的双语对照语篇,再根据课程进度加以编排,应用于课堂教学。由于纸质文本的局限性,教师在教学资源搜集过程中,往往耗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却难以找到几篇题材新颖、内容恰当、难度相当的教学素材。超文本网络技术所具有的资源丰富新颖、内容更新及时的特点则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一弊端,改变传统翻译教学资源落后、教材陈旧的缺点。

在浩如烟海的超文本网络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双语文献资源,运用搜索引擎和双语语料库,教师能轻而易举地检索到大量的双语信息,特别是其中一些时效性强、内容新颖的双语资料,不仅可以有效地用于翻译训练,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翻译兴趣,将这些信息用于辅助翻译教学,既更新了教学资源,又拓展教学思路、增强教学效果。

2008年11月4日,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当晚发表了著名的获胜感言“Change has come toAmerica",该演讲语言优美、难度相当,且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是作为翻译训练的极好素材。我在第一时问搜集到相关的中英文语料,将其加以修改并配以奥巴马演讲时的视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应用于翻译课堂教学,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而这样的资料即使在一年后恐怕也难以在纸质的翻译教材中找到。

时隔一年,奥巴马卜任后首次访华.于2009年11月16日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对话,并发表了名为"Z see China’s future in you”的演讲,引起了中国学生的广泛关注。我同样将该演讲中的精彩部分作为教学资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进行翻译,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些演讲词的翻译训练使学生接触到了鲜活的翻译资料,体验了真实的翻译场景,不仅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翻译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翻译教学真正做到了资源更新与时俱进,授课内容与社会发展同步。而这一切,无不归功于超文本网络技术的强大力量。

(三)有利于理论教学拓展

目前,随着翻译研究的逐渐深人和翻译学科地位的不断提高,翻译理论开始被引人翻译教学。先进的翻译理论不仅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翻译实践、理解翻泽现象、开展翻译批评,还可以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撰写翻译类毕业论文提供理论基础。因此,越来越多的翻译教材中开始引人翻译理论介绍,根据丛滋杭的分析和整理,我国翻译学者一直在努力尝试将先进的翻译学理论引人翻译教材。如陈宏薇的《汉英翻译教程》中“结合对比语言学、语用学、篇章分析学、文体学、文化学、美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讲述汉译英的理论基础与方法”;方梦之的《翻译新论与实践》把语言学、社会符号学、心理学和思维学放人教材;王宏印的《英汉翻译综合教程》吸收了现代语言学、心理学、文艺学、传播学和翻译学的最新成果;吕俊、侯向群《英汉翻译教程》以传播学的框架结构将各种内容归于其中;叶子南的《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着重培养译者的翻译观,通过对中西方译论的介绍,激发读者对翻译的深刻思考,并增加了对西方学者的翻译思想介绍。

上述翻译理论的引人,对于翻译教学无疑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仅仅依靠某一本教材或介绍某一种理论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学生理论学习的要求,而超文本网络技术的引人则迅速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

国际译联的会刊I3abe1杂志一直是翻译界的理论前沿,各种最新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在该杂志上,然而在国内一般高校的图书馆却很难看到该杂志的踪影,而通过超文本网络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我们却可以迅速找到该杂志的出版社网址。登陆网址http;//www, benjamins. corn/c:gi-bin八_seriesview. cgi’} series=Babel就可以看到13abe1从1984年至2009年的所有文章的日录和摘要,并可以在线汀阅相关文章的全文,同时该网页还会提供某一期杂志的全文PDF版本作为样本供读者下载阅读,读者可以在线免费下载全文,非常方便。而如果想要查看加拿大的著名翻译研究期刊Meta,只需登陆页面 eru-dit. org/ en/revue/meta/,就可以在线订阅并下载1991至2009年的论文全文。同样,要了解英国著名翻译专家Mona Baker的翻译研究最新动态,我们只需要通过搜寻引擎就可以查到其个人主页,登陆monabaker. com网站就可以看到她出版的所有学术著作和她写的所有论文。通过搜索引擎,我们还可以轻易地查找到以色列特拉维夫学派的代表人物、多元系统理论的倡导者之一Gideon Toury教授的个人网页 tau. ac. il/}-toury/。在该网页上,我们不仅可以查阅其代表著作的概要并在线订阅该著作,甚至能够直接看到其多篇著名论文的全文。

第4篇

论文摘要:体育是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重要动漫作品素材,体育动漫作品也以其超越国界和民族的精神特性拥有着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随着奥运会、世锦会等重大体育赛事的陆续举办和国际体育明星的大量涌现,体育相关题材将可能成为中国原创动漫创作的突破口和增长点。

论文关键词:体育动漫;动漫;产业

一、我国体育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

体育动漫是一种新兴的媒介产业之一。即以体育项目及其相关人物为题材而创作的动漫作品。最早的体育动漫作品已难以追溯,但可以确定的是,体育动漫是在二战以后才开始大量出现的。战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奥运会及各类职业运动比赛为代表,体育运动在产业化、全球化的支撑下,借助现代传媒得到了迅捷的传播和普及。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以体育项目和体育人物为题材的动漫作品推出,并得到了社会的强烈反响。竞技体育运动中所体现出的拼搏向上、团结友爱、昂扬奋斗等文化特质为动漫艺术作品提供了很好的创作素材。通过体育动漫作品,很好的引导了受众群体对人性中真、善、美等优秀品质和健康价值观的追求和感悟。

例如1964年东奥会和1984年汉城奥运会,都直接引起了两国的动漫创作热潮,足球世界杯、棒球职业联赛、网球公开赛等职业赛事的推广,也成为取之不尽的动漫素材。尤其是北京奥运会以后,中国体育受全球化趋势以及体育格局调整的影响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并逐步的接纳了体育市场产业化的基本理念,实施体教结合的总体战略。我国真正涉及的绝大多数体育动漫作品是北京奥运会前后完成的,这就使得这一时期的体育动漫作品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其欲借奥运契机造势的痕迹非常明显。由于绘画设计、创作动机、资金投入以及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引起社会积极反响的体育动漫作品并不多见。

二、制约我国体育动漫产业发展的因素

(一)缺乏高素质体育动漫人才

据调查,目前我国动漫从业者不到1万人,仅为韩国的1/3。更糟糕的是,国内动漫界,懂动漫艺术的不熟悉电脑制作技术,而熟悉电脑技术的,艺术素养的功底又很薄弱;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虽然国内正在大力培养高层次的动漫人才,来应对当前动漫创作专业人才不足的现状,但绝大多数高校目前缺乏师资力量和适合的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与创作和生产的实际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无法在短时期内改变人才匮乏的现象。而且,作为动漫产业不仅需要动漫制作人才,还需要优秀的熟悉动漫产品的商业运作人才。尽管目前这类人才极为缺乏,但各相关院校开设相关专业的却为之不多。

(二)消费群体定位不恰当

在日本,对动漫的消费群定位就是全民,其动漫作品在理念、内容、表达方式上更加成熟。而在我国,动漫作品的受众大多是低龄儿童,情节对白简单幼稚、画面粗糙、缺乏想象,这也是我国体育动漫的问题所在,推及体育动漫,在此环境下,也使得体育动漫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文化价值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体现。80年代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事业迅猛发展,在世界体坛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与竞技事业高速发展的骄人成绩相比,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建设却举步维艰,进展甚微,体育文化的发展步伐严重滞后于竞技体育的发展,体育事业渐行渐远的客观事实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三)体育动漫创作资金的缺乏

体育动漫创作资金的缺乏也是我国动漫产业所面临的一个通病,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动漫产业的重要问题。据某业内人士透露,造成动漫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紧缺的原因主要有:动漫产业是依靠衍生产品赚钱的行业,产业链较长,投资回收慢,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做铺垫,风险很大;同时,行业自身并不成熟,漫画市场不够发达,动漫未实现联动效应,增加了投资数额和投资风险;另外,民间资金和金融资金为规避风险,无法进入动漫产业。因此,动漫市场的萎缩也就在所难免了。

三、发展我国体育动漫产业的对策

(一)加大体育动漫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原创力

体育动漫产业对人才有较高的依赖度,同时对人才的素质也有更高的要求,拥有创新思维、科技意识、人文素养等综合能力的人才是动漫产业的宝贵财富。我国从现在起就应充分重视动漫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点到面,全面提高动漫人才的整体水平。

1、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动漫人才

培养体育动漫人才的教育机构要广泛利用校企合作,“针对市场需求设置专业,针对岗位能力设计课程,针对工作任务训练技能,针对岗位标准实施考核”,并通过实施“工学交替”教学管理模式,从每一个教学环节对接市场、对接企业、对接岗位、对接技能,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国情、适合市场、适合岗位的创作兼技术复合型体育动漫人才。. 转贴于  一方面,校企双方需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改进评价机制,确定专业培养的特色,真正达到学生与企业之间双向理性选择、专业岗位对口的目的;另一方面,企业要全方位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共同编写动漫教材,建设校内企业工作室等方式推动教学发展。

总之,应积极鼓励并引导社会办学机构开设动漫专业培训,从基本面上扩充人才数量,有效弥补市场缺口;充分发挥各大高等院校优势,加大对专业人才,尤其是复合型动漫核心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以“高、精、尖”为目标,倾力构建中国动漫的精英团队;广泛吸纳国际顶尖的动漫经营管理人才加入到原创动漫的后期推广过程中,学习先进经验,着眼于本国体育动漫。

2、培养具有民族特色文化内涵的动漫队伍

为了培养出适合我国国情和市场的体育动漫人才,应该首先在体育动漫题材创作方面善于从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运动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凭借文化传播与精神互渗发散的规律,培养出一批具有民族内涵,渗透、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优秀体充动漫创作者。其次在教育理念中应关注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融合。音乐作为一种表达心灵状态的艺术,是由一定的时代、民族、社会阶层的审美情趣所决定的,是人和人之间在生命存在的原本状态中产生一种对话与交流,乐曲不但能增强与观众的交流和感应,把音乐进行动漫形式的再创作,其销售市场的前景也是不可估量的。

3、动漫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

体育动漫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是重视“素质型”,是以增强设计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新模式,着眼点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养成教育。这些综合能力包括设计逻辑分析能力、社会文化的洞察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设计表达的驾驭能力等等。它具有深刻的内涵,体现了民族、地域、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特色。教学手段也早已摒弃了一支画笔打天下的年代,图像处理、三维动画、虚拟现实、多媒体技术等已经为每一个从事动漫教育的工作者所熟悉,感受它们带来的便利及快捷。互动式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应用也改变了以往单向线性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与设计师、生产者、工程师保持联系,互动式教学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并最大限度地支持个性的发展。总之,随着我国的动漫产业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提高,体育动漫产品的出现与市场的形成,我们需要拓展动漫周边产品的研发制作,疏通流通渠道,促进消费群体的形成,逐步提升体育动漫产品的附加值,推动产业化进程发展。

(二)改变受众群体定位,提高市场运作

受众群体的定位制约了动画的发展方向,正确的定位必然会引导动画走向成功的道路。

群众的定位,有的时候范围可以大到从5岁到80岁之间,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但是这对中国动画是一个大的挑战。而市场营销的运作直接影响了盈利。我们应该学会形成一条动画产业链,加强宣传的力度,注重衍生物的开发,才会有效地运行市场。

体育动漫作为承载体育文化的艺术形式载体,它应该向包括少年儿童在内的更为广泛的社会群体传递体育运动的文化内涵。这是一条艰辛曲折的文化之路,我们应做好充分的工作准备,在不断的探究摸索中走好每一步,使体育动漫之舟载体育文化行至更远。

(三)建设动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平台

第5篇

《山楂树之恋》模式

作家艾米的畅销小说《山楂树之恋》海外版权,以完全商业化的模式,成功授权给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加拿大、挪威、瑞典、丹麦等18个国家和地区中最具分量的出版社,如世界最大的女性文学品牌出版社――英国维雅格出版社,他们将《山楂树之恋》中的爱情故事比作罗密欧与朱丽叶。

《山楂树之恋》图书版权推广的成功给出版社带来了几点启示:

(1)选材是基础:《山楂树之恋》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中国上个世纪70年代,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演绎的一段纯美爱情故事――被誉为“史上最纯净的爱情”。爱情是人类的永恒主题,极易产生共鸣,对小说题材的准确判断,使人文社最终签下《山楂树之恋》的海外版权权。

(2)作品推荐是关键:为了让更多的出版商充分了解作品的内容,提供英文翻译样章、作品的英文评论文章显得尤为重要,出版社在这方面应该舍得投入。

(3)版权的全媒体推荐势在必行:在多媒体、自媒体乃至全媒体时代,文学作品的版权逐渐变得立体化,具有了多维度、全方位的特性。而著名导演张艺谋同名电影的适时推出,无疑成为该书迅速走向世界的助推剂。借助全媒体推介版权应该成为未来有待探索的途径之一。

(4)为名家名作品做海外版权的独家:为了让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走出去,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还要将目光盯在那些适合做版权输出的作家和图书上,如:《山楂树之恋》《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

中外出版深度合作

中外出版深度合作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动出版“走出去”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种崭新的中外合作出版模式,目前已经实现了中国与希腊、瑞典的完美合作。

这种模式不是简单的版权转移或翻译出版,而是一项整合世界各国优秀作家、插画家、译者和顶级出版机构优质资源的综合计划。具体做法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外国顶级出版社牵头,邀请两国最优秀的作家在同一题材、同一体裁之下进行创作,同时约请两国顶级翻译家与插图画家为对方国家作家的作品进行翻译和配图,最后两部作品将被装订成一本完整的图书,分别以两个国家的语言在各自国家出版发行,使同一题材、同一体裁的作品在同一本书中实现跨语种、跨国界、跨艺术形式的立体演绎。此项计划旨在利用作家在本国的影响力,带动对方作家在本国知名度的提升和域外文化在本国的交流与吸收,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和全新的思路。

探讨《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杂志在海外出版的可能性

自2007年开始,在德国梯森基金会全方位支持下,由著名翻译家、学者张玉书老师主持编写的《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杂志每年由人民文学社出版,内容以介绍德国当代作家为主。中国文学爱好者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德国的文学现状,以及德国的当代作家。受这一做法的启发,我社希望尝试同样的方式出版一本《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杂志,但不限于德语版的出版发行,目前已经与德语、英语的汉学家及与我社匹配的出版社取得联系,并正在制作样张,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用走出去的钱实实在在为作家做点事。该杂志还将配合我社为作家举办的各类活动,以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多语种陆续发行到世界不同地区,且不以盈利为目的,仅作为我社走出去的一个窗口,暂定每年一至二期。

尝试建立海外独家版权机构

我社自2002年开始发起了“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的评选活动,该活动由我社与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联合举办,规定入选小说必须是世界各国每一年度首次出版的长篇小说,希望能够以中国学者的文学立场和美学视角,对当代的外国小说作品进行评价和选择,既体现世界文学研究中中国学者的态度,又以科学、严谨、积极进取的精神推进优秀外国小说的译介出版工作,为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贡献。2014年,该活动已经进入第13个年头。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渐渐发现在获奖作品的选择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故希望尝试聘请海外独家版权的方式弥补这一不足。目前,我社在西欧、北美各找了一个,他们不仅有很好的文学品味,也有很强的人脉关系,希望通过他们帮我社提供更多的一手信息,同时也协助我社做好图书走出去的工作。目前海外独家版权已经协助我社做了一些令人满意的工作,如:贾平凹法兰克福之行的各项活动安排已经推动版权的成功出售;格非的中篇小说《隐身衣》高价卖到美国“纽约书评”出版社……

尝试让作家与出版商直接见面交流、沟通

这也是人文社对“走出去”的一次大胆探索。众所周知,德国设在中国的歌德学院在推荐德国作家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所以我社希望用国家拨给我们的走出去的钱,实实在在地推荐作家,特别是在全世界最大的书展――法兰克福书展上。我们的设想是:在每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采用各种方式全力推荐一位在中国有影响力的当代作家(当然一定是人文社的作者),次年在法兰克福书展上为这位作家走出去的各种版本召开新书会,同时推荐另外一位当代作家,如此循环往复,善始善终……2013年,我们推荐的作家是贾平凹先生。这是我们第一次搞这样的活动,虽经验不足,却收到不错的效果。组织初期我们充分调动了海外独家版权的积极性,利用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此次活动中海外起了重要作用,不仅专门我社走出去各种图书,还帮忙设计、联系、举办各类活动。

1.事先准备工作

为使这次见面活动取得成功,我们事先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建立人文社版权海外输出的专属英文网站,专门宣传我社准备推荐的国际型作家,并为他们制作了作家专集的英文介绍(包括主要作家简介、作品内容简介、重要作品评论文章等)。

(2)制作作家采访视频,聘请专业外籍人士对中国作家进行视频采访,制作精良的英文字幕(效仿微电影的方式,通过影音效果,宣传作品的传播,使出版商对作品产生直观的印象)。参考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出版社制作的莫言《檀香刑》北美宣传片方式,针对不同图书,制作不同的视频进行立体化宣传,如贾平凹的《高兴》。

(3)与海外版权独家一起,从国外的实际出发,事前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认真进行宣传效果评估、主持人的选定,同声传译的安排,费用预算等。

2.现场活动

在法兰克福书展现场做了如下活动:

(1)拜见了法兰克福总领事并与领馆相关工作人员建立起工作联系,邀请他们出席我社在法兰克福书展期间举行的各类活动,并商定今后择机一起联手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希望他们协助我社广泛联系当地文化研究及出版机构,为作家搭建交流推广平台,对此,总领事当即安排了今后与我们接洽的具体负责人。

(2)在书展现场针对出版商、编辑举办了以“城市发展如何改变社会、城乡文化差异”等为主题的对话活动,贾平凹与巴西国家图书奖得主、意大利国家图书奖得主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3)在书展现场针对各类媒体人举办了主题为“全球话时代的作家责任”“经济金融危机”“传统价值与道德规范”等主题辩论活动,贾平凹与巴西文学院最佳小说奖得主、意大利斯托里加图书奖得主就上述主题深度交换了看法。

(4)在法兰克福孔子学院与2012年德国国家图书奖得主乌尔苏拉克莱谢尔,就文学作品中的“家乡”主题进行对话,之后还举行了作家各自作品诵读活动。

(5)去慕尼黑拜见了汉学家、孔子学院总院顾问阿克曼先生,就图书走出去的方式、《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杂志在德国的出版,如何联系世界各国汉学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6)在慕尼黑孔子学院举行了作家贾平凹与慕尼黑读者的见面会,参与人数之多超乎想象,很多人不得不被拒之门外。

3.活动收获

(1)不仅与总领事接上关系,还与多家媒体取得联系,如:新华社法兰克福分社、CCTV德国记者站、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电视台、德国电视二台等。

(2)发现了许多外国人居然是贾平凹的追随者,他们从奥地利、柏林等地赶来参加贾平凹的活动,同时涌现大量欧洲包括巴西媒体报道,造成媒体效应。

(3)与法兰克福组委会取得联系,在海外的帮助下将活动的消息登载在他们的4000份传单上,广为发送。

(4)制造了外国出版社抢夺中国作者的良好竞争局面。目前已经与法国Stock出版社出版签订贾平凹先生《带灯》一书的图书版权贸易合同,条件相当优惠,售价令人满意;同时收到西班牙、意大利、德国图书出版商的申请。

(5)活动次日,CCTVnews、德国电视二台等即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在2013年11月2日的新闻联播中对本次活动做了长达2分40秒的报道。

4.2014年活动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因为活动是2013年7月份才开始萌发此创意,所以决定搞活动的时间较晚,因此在各类沟通环节上略显不畅,造成参展前期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剧增,花了一些不该花的钱。

(2)今后应该将重要的活动放在公共场所来搞,德国人很爱读书,效果或许更好;特别是与孔子学院搞活动时更要注意,各种诵读也应该在书展现场搞。

(3)事前的媒体联系相当重要,因为我们搞活动就是为了扩大影响。此次现场来的许多媒体都给我们提出了类似的建议,而我们回来后被一些网站、电视台主动联系,表示希望下次有类似活动时,事先通知他们,他们可以随行录像做节目。

(4)每年推荐的作家可以不一样,但举办活动的人不应频繁换,应保持相对稳定。

(5)事前应利用海外媒体做好相关报道及广告,如:在各国著名文学报刊请著名评论家撰写中国作家的专访、评论。

2014年人文社策划并即将于4月实施的活动有:联合孔子学院、文化部、各国驻华使馆召开世界汉学家与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的见面会。其目的:

(1)集中介绍中国多位当代作家的作品,探讨适合走出去的作品主题、题材,探讨中国文学的海外翻译与接受,以及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讨论《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杂志的具体出版落实工作;

(3)通过汉学家的传播,扩大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的影响;

(4)通过这一活动,锁定更多的中国当代作家,提高作家对人文社的忠诚度。

对于活动的可行性,我们也有充分的准备:

(1)因为汉语是汉学家共通的语言,所以不需要翻译,他们可以相互直接进行充分地交流、碰撞;

(2)资金问题不难解决,即便我们拿不到各种走出去的资金,也已经有出资人对我们的项目感兴趣并与我们联系了。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社走出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中我们也总结出三点经验与大家分享:

(1)输出的图书要适合国外读者的口味,输出版权就是输出文化,所以不必太顾及作者在国内哪家出版社出版了自己的作品,只要我们认为题材好、有输出的可能,均可以努力与作者沟通,如此不仅可以扩大我们走出去的范围,还可以变向争取作者资源,如:人文社最近将黄永玉老先生的作品输出到意大利,就是延用了《山楂树之恋》的作法。

第6篇

关键词:国际金融;教学改革;国际贸易专业

新世纪以来,随着贸易和金融的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培养适合未来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每个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国际金融》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所有专业课中“教”与“学”的难度也是最大的。新世纪新形势下新的问题不断涌现,探索与研究《国际金融》的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一、《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

《国际金融》是从货币金融的角度研究开放条件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实现问题的一门学科,在结构体系和教学要求等方面与其他课程相比有很大不同。对其特性的把握是搞好教学的基础。

(一)理论抽象晦涩,而且更新较快

《国际金融》属于宏观经济学范畴,许多原理和理论比较抽象、枯燥,而且内容丰富口径宽广,缺乏具体性。比如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汇率理论和利率理论等章节,内容复杂模型众多,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很难理解。同时国际金融相关理论知识的更新速度也较快,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新问题不断涌现,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学习新理论、研究新现象,单纯靠教材靠老师无法解决问题。但另一方面国贸专业实践性又比较强,学生比较喜欢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比较排斥,所以教学难度非常大。

(二)数学能力与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国际金融》是金融学的分支,需掌握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尤其是外汇与汇率、金融投资与风险管理等章节计算众多,要运用数学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数学能力普遍不如工科,在学习时面临较多障碍,熟练使用数学工具其实是学好所有经济类课程的前提。此外,《国际金融》对实践能力要求也很高,不但有其特殊性且远高于其他课程(如《进出口实务》、《报关实务》等)。因为他要求的不是简单掌握标准的程序性、重复性工作技巧,而是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学生要能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为将来做应用型金融服务工作打下基础。

(三)知识的综合性和关联性强,与其他课程联系紧密

《国际金融》很多知识在其他课程中已经提及,前后联系非常紧密。比如国际收支调节、汇率形成机制、政策组合搭配等很多内容就是《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学习又要具有一定的会计基础,相关货币需求与供给、利率的管理等知识又离不开《货币银行学》基本原理。经济管理类很多课程其实是互通的,要求温故而知新,全面学习、理解并掌握。要熟练掌握《国际金融》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必须通过其他授课老师的先行铺垫工作打下牢固基础,学一门忘一门、存在侥幸心理的学生学不好《国际金融》。

二、《国际金融》教学目标与内容体系的重新定位

《国际金融》教学改革首先是在新形势下对教学目标做出调整。入世以来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人才的要求也从“量”过度到“质”。除了传统的营销、外语能力外,对于那些熟悉金融和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商务谈判等知识的人才也是求贤若渴。《国际金融》作为国贸专业主干课程,既能为将来从事国际贸易宏观管理、认识世界金融经济形势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也能为从事外贸进出口报价核算、经营管理风险的防范及投融资安排提供业务上的指导。因此,《国际金融》教学目标应由以往单纯的传授专业基础知识向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培养转变,由单纯注重课堂教学向模拟实战、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转变,由单纯注重教师授课向积极开拓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自我探索与研究转变。

围绕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国际金融》教学内容体系也要进行同步调整与更新。随着金融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汇率风险与国际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资本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所有企业而言,防范汇率风险,规避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积极利用多种融资渠道增强自身实力,是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故授课时要增加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与风险管理等知识的比重。在中国外汇储备已经突破3万亿大关,国际经济纠纷不断的背景下,对于储备管理、国际协调及货币体系改革等方面知识学生也要积极掌握,这与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现实紧密联系。为了凸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推广素质教育,实践教学部分也要加大授课比重。综合而言,以上内容是编写教学大纲时重点强调的几个方面,也是和传统教学内容体系相区别的地方。

三、《国际金融》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比教学目标与内容体系的重新定位更为关键,也是《国际金融》教学改革的核心所在,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教学

首先是多媒体教学,它主要采用图表、视频和文字相结合的方法,效果比传统的文字讲授好很多。目前高校里已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但还停留在充当演示工具的层次,未能真正发挥优势。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综合使用多种多媒体形式,《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全方位利用多媒体技术。比如讲解世界主要金融市场、金融危机等内容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观看专题教学光盘、金融题材电影等音像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再比如讲解一些逻辑性较强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时,为了避免空洞说教,可在ppt中加入示意图或者简单的动画,笔者采用了这些方法后效果事半功倍。

其次是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实施教学。这里面要注意搭配问题,应是课堂教学为主,辅以课外网络教学。我们要建立专门的课程网站,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大纲与计划、章节重点与作业、自我测验、留言答疑等,有条件还可以加上授课资料和录像,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这些是常驻内容,还可以随教学进度定期增加一些热点专题。师生课外互动也很重要,网络聊天已普及,我们可以借此实现师生的课外交流,拉近师生距离。经济类课程共同特征是热点多变化快,网络教学可以使信息零距离传递并及时更新,先进性远超过课堂。教材选用也很重要,高教版杨胜刚、姚小义主编的《国际金融》配有专门的网络课程网站,资料齐全,附带的学习卡可让学生直接通过网站自学。笔者实际使用中效果不错,值得推广。

(二)加强案例教学与双语教学

首先,案例教学是加深知识理解的最好途径。当下很多高校在推广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是其中最简便易行的一种。它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总结,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国际金融》案例丰富,具有来源广泛、题材多样和时效性强等特点。比如在讲解“外汇和汇率”时,可加入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案例,讨论影响汇率波动的各种因素及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而讲解“外汇储备”时,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讨论外汇储备的管理及运用。案例的选择是成功关键,要遵循两大具体原则:第一,案例要选择早有定论的历史事件。案例教学主要是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所以要避免无谓的争论。第二,案例要选择非常典型的事件。案例本身应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所以要精心筛选那些经典的有价值的案例。

其次,实施双语教学是由《国际金融》自身特性决定的。它研究的是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的均衡问题,具有很强的涉外性,双语教学是培养学生涉外经济活动能力的最佳选择。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用英语对专业术语、基本原理进行一定程度规范表达是起码要求。为了在未来工作中与外籍客户顺利沟通和协作,更要不断通过各种英文媒体(尤其是国外网站)获取最新信息和发展动态。双语教学中有两个问题要特别注意:一是避免注重形式忽略内容,英语只是一个语言工具,对基本原理和理论的深入掌握才是目的;二是避免纠结内容忽略难度,如大幅降低难度会导致课程内容过于浅显,这不利于知识掌握及后续课程跟进。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度”,中英文教学必须灵活,英文授课的比重要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高低而定,同时也要根据讲课内容的难度灵活变化,否则效果适得其反。

(三)大力提倡推广实践教学

《国际金融》目前严重缺乏实践教学的支撑,很多经管类课程其实都是如此,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对于实践教学我们不能单纯以实验、实习去理解,针对《国际金融》这种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的途径可以是多方面的,不应拘泥于具体形式。《国际金融》实践教学可从理论实践和操作实践两方面着手:

1、理论实践,包括课堂讨论和课外讲座,目的是丰富学生理论知识提高素养。首先我们可以经常将一些理论难题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在课堂进行讨论,通过互动实现师生交流与共同提高。学生加深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也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讨论教学有一定流程,先要做好动员精心选题,如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然后分组讨论,教师同时及时给予引导;最后教师总结,形成讨论报告或者小论文等成果。其次我们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学术报告会,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讲座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专家型讲座,主要针对与课程联系比较紧密、影响很大的社会热点问题;二是实务型讲座,通过聘请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金融相关业务的一线骨干(如中国银行外汇交易业务员)进行操作性理论指导。通过听讲座以及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可以极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操作实践,包括校内实验室模拟实践和校外实习基地社会实践,是实践教学的重点。首先是模拟实践,这需要建立专门的金融实验室,一般包括“金融教学”和“模拟交易”两大系统,既可提供即时证券、外汇、期货等金融市场的相关行情和资讯评论,也可同步进行相关模拟交易活动。如讲解外汇知识时,可安排学生进行外汇模拟交易,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学习外汇投资的技术方法,亲身体会外汇市场的风险。其次是社会实践,校外实习基地可满足需要,这也为学生提前进入社会、从事相关金融工作打下基础。笔者课余时间经常带领学生到银行、证券公司或外贸公司等校外实习合作单位进行参观实习,这种学以致用、言传身教的做法很受学生欢迎,增强了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不管将来从事外贸工作还是金融服务,都能从中获得很大帮助,很多甚至提前实现了就业。

四、结语

作为《国际金融》授课教师,诚然应在掌握课程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教学思想积极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备理论实践能力、竞争适应能力的优秀人才。但换个角度讲,课程学习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单纯教师讲学生听只会事倍功半,因此《国际金融》教学改革重点应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教师的教学思路应是先启发引导,然后设计出若干问题让学生自学,最后做分析和总结,这样才能把“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教”真正实现学生的“学”,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尤其要强调的一点。

参考文献:

[1]孙钧.国际金融教学方法浅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8,(05).

第7篇

关键词: 商务英语 特点 阅读课程 课程改革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中国向全世界打开了国门,中国在走向世界舞台的同时催生了对国际商务人才的大量需求。商务英语专业应势而生,并且在近年来成为了热点专业,对商务英语的教学讨论也成了人们关注的交点。阅读是四大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是学生输入知识的主要手段,阅读教学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1.商务英语阅读的教学目标

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of Special Purpose)的一个分支。要学好商务英语,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管理学、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等多门学科的基础知识。而实现这些商务交际的纽带和桥梁就是英语。因此,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英语语境中比较系统地学习商务领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又使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获取强化商务英语技能,最终达到能够用英语进行有效的商务交际的目标。

商务英语阅读教学,一是阅读教学,即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技能,从而逐步提高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在增进语感的基础上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二是商务知识教学,即以语言为载体,以阅读为手段,把核心的商务内容放在其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商务文体的语篇实现其对商务知识的掌握,以满足在不同商务环境下的交际需要。

2.商务英语阅读的教学现状

对于商务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现状,许多学者及教学一线的教师都达成了共识(安文旭,2006;徐晶、石磊,2009;胡璐,2009;曾利红,2009):商务英语阅读课沿袭了传统英语专业阅读课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多用翻译法,以教师讲授主导,教学内容仍停留在词汇和语法层面,通过大量的阅读材料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传统的教学并不能兼顾商务英语阅读课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所具有的特殊性和学生通过语言掌握商务知识的欲求,阅读技能的训练和商务知识的教授分成了两股课堂教学的主线,难分主次,也难以融合。

针对这一现状,很多学者就商务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曾利红(2009)从构建主义理论的角度,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实现从重“教”到重“学”的转变。张美君(2008),徐晶、石磊(2009)提倡内容教学法。王璇(2004),柴晶晶、张媛媛(2009)将图式理论与商务英语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强调图式中内容图式的构建。朱惠华(2007)从商务英语阅读的课程定位和教学材料选择的角度提出改革建议。与以上提到的文章不同,本文以分析商务英语阅读的特点为出发点,为商务英语阅读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3.商务英语阅读的特点

3.1专业词汇丰富。商务英语是商务文化群体中所特有的一种英语,是现代英语的一种功能变体,在词汇方面的显著特点就是专业名词和专业术语多,而且许多常用词被赋予特殊的含义。如:

Interest――指的是“利息”,而不是平常生活中常提到的“兴趣爱好”;

Promotion――指的是“促销”,而不是“提升、升职”;

Trust――指的是“信托”,而不是“信任”;

Pool――指的是“合伙使用的钱(物品、人力等)”,而不是指“水池”。

另外,在词汇方面,还有一个特点是,存在很多的约定俗成的缩略语,这是由商务交往中省时省力的经济原则的实际需要所决定的。如:

IOU――借据,全称为:I owe you (money);

PLC――股票上市公司,全称为:public limited company;

SWOT――一种对公司或个人情况分析的报告,全称为: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

3.2专业背景知识丰富,题材广泛、涉及面广。商务英语“通常结合了某种行业或工作的特定内容和商务环境下的一般交际能力相关的内容”(Ellis、Mark,Johnson、Christine,2002)。商务环境是一个大范畴的词语,涉及行业包括金融、信息、财经、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一切有商务活动参与的诸多领域。传统的语言教学取材多来自于文学方面,虽也有涉及其他方面如经济、金融等,但就商务英语专业的要求而言,不够系统全面,专业度也不够深,无法达到商务英语的教学期待要求。因此,这是学生提高商务英语阅读能力的一个难点。

3.3文体特点,多为应用型议论文、说明文。议论方、说明文与文学作品相比,语言简明,辞藻较少,但是其句子偏长,结构比较松散,长句、难句常常出现在篇章中。在语篇方面,其特点是结构逻辑合理,意义连贯。所谓逻辑合理包括句子结构合理、段落安排合理、语篇思维合理。所谓意义连贯,包括句与句之间语义连贯、段与段之间内容连贯、上下文之间思路连贯。而且通常遵守先综合后分析的语篇思维模式。

3.4时事结合性强,信息量大。商务知识必须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事件及时更新信息,因此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教材的语言材料主要选自当代英美报纸杂志及某些商务专著。

4.商务英语阅读的教学法改革

商务英语是商务与英语的有机融合,商务英语中语言与业务之间的关系绝非并重关系,而是主从关系(徐东风,2004;王兴孙,1997;朱惠华,2007)。我也认为,语言教学与商务知识教学的融合中,课程改革的两条线路还是应该有主次之分的,语言功能的培养为主,商务知识为次,有机结合两条线。基于此,我在2008―200年下学期所在院校的商务英语阅读课中做了以下改革。

4.1教材的改变。在原有教材《泛读教程》(王守仁、姚嫒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具有丰富商务知识的阅读素材。因为原来的《泛读教程》着重于介绍各种阅读技巧,并有针对性地组织阅读任务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但是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实际教学需要而言,这套教材的局限在于不能够满足本专业学生对商务知识的渴求。商务阅读材料的增加,正好填补了这项缺陷。

4.2教学模式的改变。教材的改变直接影响了教学模式,采取两套教材相结合的方法,分为三个阶段:课前准备、课上分析总结和课后练习。

4.2.1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商务材料,就单元主题查找资料,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对词汇进行分类整理。上课之前的自学过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使用多种途径去理解阅读内容,掌握相关的商务专业知识。这一环节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关联性与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找问题,理清脉络,记下尚未理解的内容,也为课堂讲解奠定了基础。

4.2.2课上分析总结。课堂活动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教师首先检查预习任务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收获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整体概念。在这部分中,背景知识的导入是关键。这个环节差不多会用完一个课时。第二,学习《泛读教程》中的阅读技能知识,并当堂进行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训练,分析长句、难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掌握拆解长句、难句的方法。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由于课时有限、学生精力有限,教师应对两本教材中相类似的训练内容进行删减整合,既取两家之长,又避免重复内容的训练对学生造成的压力和负担。

4.2.3课后练习。扩展知识面不仅要阅读大量的商务英语文章,还要经常参阅一些英汉对照版的经济类书籍,这样能更充分理解专业性比较强的商务英语文章。因此,课后练习与课堂学习同样重要,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课后自主拓展学习,让学生熟悉商务领域最新发展动态。

5.结语

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必须要在实践中长期做下去,语言教学与商务知识教学的融合中,课程改革的两条线路还是应该有主次之分的,明线应为语言功能的培养,暗线是商务知识为媒介,这样才能使两条线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改革的同时,还应该要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水平分析,细致解读教材,利用教材。教学改革非一日之功可见成效,不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才能使学生受益良多。

参考文献:

[1]Ellis,Mark;Johnson,Christine.商务英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安文旭.高职商务英语泛读课教学改革的几个方面[J].世纪桥,2006,(12).

[3]胡璐.浅析应用型商务英语教改[J].商业现代化,2009.

[4]徐晶,石磊.基于商务内容的商务英语阅读教学[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5).

[5]徐东风.商务英汉口译课程模块的设置和建设[A].第五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王兴孙.对国际商务英语学科发展的探讨[A].叶兴国.商务英语教学探索[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7]朱惠华.商务英语阅读课程定位与教学材料的选择[J].文教群论,2007.

第8篇

论文关键词:“穿越”小说,“重生”小说,“后穿越时代”,反思,网络文学



一、“穿越”小说发展的概况



我国古代曾出现过类似于当代网络“穿越”小说的作品。唐代沈既济的《枕中记》、沈亚之的《秦梦记》都是借梦入世、以梦喻今之作。沈亚之在《秦梦记》中自述梦入秦国,娶秦穆公之女弄玉为妻的故事,曲折地反映了对神仙长生不死传说的怀疑。由于国人注重实际的思维习惯以及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地位乃属“末枝”,这类小说并未引起注意。



到了现代,“时空隧道”是否存在一直是科学界的未解之谜。虽然关于有人误入“时空隧道”从而来到未来的传闻一直不断,但“时空隧道”一直未被人们发现,因此其存在的真实性不能得到有效证实。不过,这一类的传闻给了作家们的小说创作提供了灵感。



通常认为台湾作家席绢的处女作《交错时光的爱恋》(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年出版)是当代第一部穿越题材的小说,受到读者的喜爱。此外,还有黄易的《寻秦记》。这部小说曾被改编成电视剧,2001年播出后得到追捧。但这两部作品都没有能够带起“穿越”小说创作的潮流。2004年内地小说家金子的《梦回大清》开始在网络上连载,吸引大量点击率。应该说,直到《梦回大清》的成功脱颖而出,“穿越”这一题材小说狂潮开始拉开序幕,无数网络作者开始跟风写作。“穿越”小说达到高峰是在2007年,这一年大量“穿越”小说涌现,不仅是网络上,书店中也随处可见这一类型小说。作为言情小说中的一部分的“穿越”小说不同于传统的都市类言情小说,它以独特的情节设计受到了广大年轻女性读者的欢迎。如今,“穿越”成为各网络文学网站的热门搜索标签。“穿越”小说读者群的年龄跨度也越来越大。



“穿越”小说是称谓是按内容定义的。“穿越”小说情节通常是一个当代青年遭逢变故,在机缘巧合下,进入古代,以在场的方式参与见证了种种众所周知又知之不详的历史事件,与历史风云人物发生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穿越时空”就是此类型小说最重要的特征。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穿越”小说由最初单一的网络传播到后来出版成书,现在这类小说开始被搬上荧屏。之前热播的内地电视剧《宫》就是一部穿越题材的作品,而且是读者们所熟悉的清穿剧。此外,某些网站还制作了的相应的网络游戏。著名的原创文学网站晋江原创文学网就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清穿恋爱网游《梦回大清》。



二、“穿越”小说创作



(一)小说的情节内容



传统的“穿越”小说往往选择穿越到古代,因此这里就大致包含了两种情况:一种是穿回到众所周知的古代王朝,其中清朝为作家笔下主人公穿越最多的朝代,俨然占据了“穿越”小说的半壁江山,因此,这题材小说有了一个专属名词——“清穿”,如金子的《梦回大清》、桐华的《步步惊心》等;另一种则是穿越到一个历史虚无时代,这里也有一个特定词称呼这样的小说——“架空”,如桩桩的《蔓蔓青萝》、海飘雪的《木槿花西月锦绣》。这些“穿越”作品中所涉及到的穿越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灵魂的穿越,主人公的灵魂脱离本体,穿越时空,来到另一个世界,附在那个时代的某个人身上,借尸还魂,这与元杂剧《倩女离魂》的情节设置颇为相似。另一种就是主人公通过某个通灵的装饰品,身体穿越时空,来到某个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原本具有迷信色彩的“借尸还魂”、具有原始童话色彩的“时空穿梭”掺入了现代科学的色彩,现代科学融入了文学创作之中。



传统的“穿越”小说往往有一套固定模式:首先,发生穿越的往往是受到良好教育的现代女性。其中,穿越到历史上有记载的朝代的女主人公往往会对所到朝代的历史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而穿越到架空世界的女主人公则是对中国古代诗词很熟悉,必要时信手拈来、为己所用。女主人公们深受现代婚姻观念影响,始终坚持一夫一妻。其次,男主人公都是英俊潇洒、地位不凡,或是王孙贵胄,或是商贾巨富,被女主人公不同于普通古代女子的气质所吸引,对女主角死心塌地、始终如一。二人共同演绎一段忠贞不悔的爱情恋歌。第三,除男主人公之外,往往还有同样优秀的男二号甚至男三号对女主人公表示倾慕之心,但是女主人公只爱男主人公一人。第四,女主人公们往往会利用现代人的智慧,运用所掌握的现代知识,在古代展开一番作为,或是投资商业、成为商业巨贾,或是运用权谋、帮助男主人公成就丰功伟业。



“穿越”小说将玄幻、历史、言情三者相结合。但是与一般古代题材小说不同,“穿越”小说选择古代社会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一方面可以与历史相结合,“迎合国民对历史的兴趣”另一方面,则可以一个合理的身份参与历史事件的演绎,为剧情需要在不改变基本事实的前提下对历史事件过程、细节进行充分想象,“使用现代人的思辨方式,让现代文化与历史文化相碰撞,在历史人物面前尽情展示现代人的生存智慧,并可惬意地体味现代人在历史面前的优越性。”



(二)“穿越”小说的风格



作为言情类网络文学,“穿越”小说的阅读作用仅仅是娱乐、消遣,读者们并未期待这种题材小说能引发怎样思考,相反,如果“穿越”小说过于深刻、说教意味浓厚,那么它是不可能受到大部分年轻人欢迎的。所以,“穿越”小说所需要呈现的就是一种浪漫主义的书写风格,使得全文晓畅好读,能够带给读者新鲜的阅读体验,产生情感共鸣。作为网友们所评出的“四大穿越奇书”的《木槿花西月锦绣》、《鸾》、《迷途》、《末世朱颜》,语言或是词藻华丽或是朴实自然,或者幽默风趣,满足了读者多样化的审美需求。



“穿越”小说多走轻松明快的路线,最后往往是大团圆的结局。现代社会压力大,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需要的都是心灵的放松、思维的驰骋以及身心的舒展。所以,读者往往不会选择阅读具有历史压抑感的“穿越”小说,除非某部小说文笔、全文流畅感都非常好。而大多数网络由于水平有限、知识积累不够,无法对过于宏大的题材做到掌控全局,通常也会选择简单的题材、轻松的笔调进行创作。



“穿越”小说有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同时,由于作品数量众多,许多水平一般的文章也就泛滥着众多俗套的情节。在穿越场景的设计方面。最容易发生穿越的场景是车祸,此外还有触电穿、落水穿、睡眠穿、媒介穿……最离奇的穿越场景设计是女主人公打了一个喷嚏结果发现自己穿越了。我们还可以从穿越小说总结出许多奇怪定律。其中,使用率最高的定律有三条。第一条就是现代歌曲在古代必定走红。穿越后的女主人公们必备曲目——《沧海一声笑》或者《明月几时有》。小说中,曲子一经出现,往往获得众人好评,必定走红。第二条是女主人公往往会借助男N号的权势,打造现代酒楼或者利用现代知识赚钱,以现代潮流引领古代潮流。第三条则是一定要出门,在家中是不会遇到男主角的,一般来说,大多数艳遇是发生在街道上。



三、“重生”小说的发展以及“后穿越时代”到来



传统的“穿越”小说往往以古代为背景,所侧重的往往是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纠葛,爱情是贯穿此类小说全文的主线,也是吸引广大女性读者阅读的最重要亮点。“80后”是如今网络文学创作的主力军,但是由于这些学识、年龄等方面原因,导致很多没有太多的文化积淀以及足够开阔的写作视角,大部分人所拥有的初、高中语文历史知识无法支撑小说深一层面的情节故事发展。因此,阅读近年来出现的传统“穿越”类作品,发现在数量上占据优势的低质量“穿越”小说,情节类似,写作手法落入俗套,读者读起来如同嚼蜡、不愿继续。



“重生”题材作品的出现,使得“穿越”小说的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穿越”类型的小说的一大显著特征就是“时空”发生转换,而在“重生”类小说中,原本应该死亡的主人公在因缘巧合下带着原先的记忆或是回到了自己童年时代,或是附身到了现代的某个人身上。但总而言之,主人公们获得了新生,而他们所在的时空也发生了改变。所以虽然在文学网站中,“重生”小说被作为“都市”小说版块中一部分进行管理,但是这类小说就题材上说仍属于“穿越”类小说范畴。不过,它又与传统的“穿越”小说不尽相同。传统的“穿越”小说被认为是“现代言情小说的一个变种”,“言情性”是其第一特性。所以,小说中腥风血雨的斗争、惊心动魄的情节等往往是为了烘托缠绵悱恻的爱情。而“重生”小说的目光不再仅仅满足于感情上的完满,开始名、利的角逐,个人价值的强势凸显是其想要重点突出的主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女性不再是“穿越”的唯一选择,男性加入了“穿越”大军,占据了半壁江山。男性对于成功的渴望比情感的追求更加强烈。而且广大读者群也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情感纠葛。所以,“重生”小说不等同于传统的“穿越”小说,它有继承与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



相较于传统的“穿越”小说,“重生”小说一般讲述的是发生在现代的穿越故事,因此拉近了读者的时间距离感。小说中出现的场景在生活中也曾出现过,或者读者自己也曾幻想过某些的情节的发生,因此,在阅读中,“重生”小说能够获得更多“认同感”。



根据发生“穿越”的主人公性别,“重生”小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小说,以爱情为主线,这类小说承袭传统“穿越”小说而来,带有明显的“穿越”痕迹,为大多数年轻女性喜爱。另一类作品则是以男性为题材,这是“重生”小说的特色之处。男主人公在整个故事情节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男主人公在获得重生后不是很帅就是很酷,拥有了显赫的家世,有的甚至还拥有了异能,自身实力不断增强终将无敌。于是,拥有两世记忆的男主人公们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始走上一条不一样的精彩之路,吸引了大批女性的关注,最终站在顶峰,名利、情感双丰收。这类小说获得了很多男性读者的追捧。网络高点击率经典作品有《重生之辉煌青春》《重生之衙内》等。



综观这一男性题材“重生”类型的小说,透射出现代男子普遍存有“英雄”情结以及雄性的“征服”欲望,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男性气质中往往带有脱胎于传统文化中的“大男子主义”。男性题材重生小说往往极力夸大个人的能力,着重塑造无所不能的男主人公形象——身手不凡,能够扭转命运,最终傲啸都市。男性读者喜欢阅读武侠、战争、玄幻等类型的小说,因此,男性题材的“重生”小说往往涉及到功夫、“异能”等情节。拥有攻击性异能的男主人公们往往会选择除暴安良,为国家稳定作贡献,像是《重生成神》;而拥有非攻击性特殊技能的男主人公们往往会利用自己的技能铸就另一番辉煌,重生题材小说《黄金瞳》中的主人公就有一双能够精确判断玉石的眼睛。



在“穿越”小说进入“重生”小说阶段后,小说的题材范围得到了扩大,一批经典作品问世,《重生麻雀变凤凰》、《重生之黄太子记事》等都受到广泛喜爱。“穿越”小说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由于“跟风热潮”,以及不受约束的网络文学写作准入门槛,大量良莠不齐的“重生”小说充斥着各大网络文学网站,。但是,目前 “重生”小说由于长时间没有新的优秀作品出现,读者们出现审美疲劳,阅读兴趣下降,开始寻找新鲜题材小说。在继传统“穿越”小说光辉不再之后,“重生”类小说创作也开始走向谷底,可以说,“后穿越时代”已经开始到来。



四、反思当代网络文学创作



在小说创作中,初级们通常愿意把主人公设立成和自己相同的性别,因为这样,作者可以更好地把握主人公的心理状态。所以一般来说作者愿意把自己想象成作品中的形象,进行更加细致地人物塑造。所以说,作品中的人物往往带有作者气质。可以说小说是作者思想的文本呈现。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个士兵都有一个将军梦,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士兵都能当上将军,他们最终还是士兵。现代社会,个体可以说是一个渺小的存在,个人的存在价值很难体现。大多数人只是普通人,激情已经被日复一日单调而快节奏的生活磨灭,网络文学的发展,“穿越”小说的出现,使人们被压抑的躁动的心得以释放。



网络文学的表现形式和阅读的随意性,是人们寻求、填补空虚、制造幻觉和观察社会的最简便方式。通过欣赏过程中的情感调动、情感传递与情感体验,读者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生命“灌注”其中,排解自身的心结。一个现实中的女子,转眼成为古代皇宫中的皇后、公主,周旋于王公贵族之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与古人谈一场恋爱。一个前途不畅的青年,转身站在权力的中心,成为金融界的帝王……“穿越”小说多为当下流行的80后,他们在作品中放大、夸张自己的梦,同时也是在放大年轻读者的梦。现代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对历史进行想象并加工成文学作品,是现代人寻求某种心理补偿的方式,是其情感的独特阐释,也是压力的释放窗口。



快节奏的社会,“快餐文化”大行其道,从“穿越”小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通过网络媒介的传播,文学开始走向庸俗化、大众化、娱乐化。不同于主流文学,网络文学“无疑属于现代性框架下具有后现代特质的大众文化,彰显出后现代的游戏心态和欲望化的快乐原则”。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网络在网上一般处于三W状态:无身份、无性别、无年龄,这种匿名性决定了网络轻松的写作心态。文学的“载道”功能和“代言”中心语体趋于消解,个我的表达欲望和宣泄动机得到强化。正是由于这种匿名性,导致对网络的约束力下降,文学垃圾层出不穷。某些网络为满足极少数人的低俗需求,吸引读者关注,赚取高点击率,在小说中加入不健康情节。低俗小说在网络上的不断出现、传播极不利于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会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网络文学亟待规范化。



“穿越”小说是网络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满足了年轻人不安于现状、试图改变现状的心理,它是年轻人所乐于接受的小说创作题材。但是,我们需要警惕“穿越”小说对我们生活、思维所造成的影响,不能沉迷在小说幻想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陈海燕.亦史亦幻 至情至性——评网络盛行的“穿越”小说.[J].当代文坛,2008,(3)



[2] 范玉刚.网络文学:生成于文学与艺术之间.[J].文学评论,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