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0 16:18: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法律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该案中,国营农场和中心小学两被告为自己作了辩护,他们认为学校床铺安全性能可靠,防护拦结实,踏梯牢固,且床铺在原有铁栏外,每个床铺都加安上20公分高的加固护栏。同时,校方每天晚上都安排有校工巡夜值班以确保住校学生的安全。梁某坠伤完全是意外事件,农场和中心小学不应负任何赔偿责任。
近年来,未成年学生在校内人身损害赔偿诉讼备受社会关注,学校被以“未尽监护职责”之由列为被告的案件呈上升势头。而学校在这类案件中处于何种地位,承担怎样的责任,法学界和实务界亦有争议。这里,结合本案谈点个人看法。
一、在学校里,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学校有权利招收学生并对其进行学籍管理”,“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学校应履行维护受教育者合法权益的义务”,“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应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从上述规定中我们知道,学校的职责除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外,对校舍及设施安全负有义务。依据法律有关规定,学生交纳了学费,学校给学生注册了学籍以后,学校与学生两者之间就形成一种合同关系。依据该合同,学校对学生有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对危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应充分预防、及时制止。梁某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在校期间学校应依法有保证职责。
二、梁某法定监护人与学校之间的法律关系。
梁某作为12岁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依据法律规定,其父母为法定监护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2条规定,“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他人”。监护作为一种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监护人应当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关心照顾被监护人的日常生活,以保证其健康成长。这是监护人的一项法定职责。
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在家由其父母监护,在校学习住宿期间,学校则有责任为学生提供安全的生活和学习场所以保障学生的安全和权益,这种责任是基于监护人将其监护职责部分委托给学校而产生的,是一种不完全的监护职责。需要指出的是,在这里学校并未成为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而仅仅是学生在校期间监护责任的承担者。
三、该案中学校与梁某该承担怎样的过错责任﹖
对未成年学生在学校人身受到损害,学校是否存在过错责任,除通常考虑的“学校是否履行了应当履行的职责”,“学校是否尽到了管理人的义务”,“学校是否提供了安全场所及措施”等因素外,还应根据未成年人所具有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大小来决定学校应承担过错责任的多少。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在学校受到损害,学校如果不能证明其已尽监护之责,即应对此种损害后果负责。对如何认定学校是否尽了监护之责,应该采用合同的标准来衡量,即要求学校积极履行其监护义务,尽可能防止损害事故发生。而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来说,可以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这种民事活动可从与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理解行为以及预见后果的能力等诸多方面加以考虑。
本案中,梁某在校住宿期间,学校负有对其监护之责。尽管学校对学生住宿床铺作了一些安全防护工作,但对梁某睡在上铺可能出现的危险未作适当提示和必要安全教育;同时,学校在对学生宿舍管理,尤其是宿舍采光方面也有疏忽过失之处。因此,学校在梁某在校期间监护之责未尽善无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八条、第一百三十三条等规定关于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应承担民事责任,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损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的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就是本案中学校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法律依据。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教学效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236-01
一、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应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使他们在参与中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是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新课改要求把教堂变为学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感兴趣的知识点往往表现得兴致勃勃,他们体验着思考的喜悦,获得知识的满足,发现真理的惊讶。由于老师给他们带来的欢乐,他们也更加喜欢老师,从而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促成教育活动的良性循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帮助下,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借助作用于视觉、听觉、肤觉等感官的图画、音乐、动作等,再现教材情境,引导学生涉境体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语文课文中的某一角色,经历情感的体验,产生深切的感受,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还可以运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描述的情境,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保持学习兴趣,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竞争中体现自我价值,更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真诚地为学生服务,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鼓励和支持,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心情舒畅、无拘无束地参与到课堂中去。
二、教师提高语文专业素养
良好的语文专业素养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必备条件。高中语文教师应“不断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只有具备良好专业素质的老师才能适应现在教学工作的需要。作为一名高中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努力夯实本学科的知识面,充实自己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应当成为语文的一部分。一些学校学生之所以反感语文,还在于个别语文教师知识贫乏,学识干瘪,授课拘泥于教材,文学底蕴不厚,人云亦云,教学缺乏深度和厚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老师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才有可能上好一堂语文课。比如,语文教师需要掌握常用的古汉语、现代汉语知识,并加强文学名著的阅读,扩大自己的“内容”,这些语文知识的储备必将带来让老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同时,教师还要加强自己说、读、写能力的锻炼。语文教师要懂得语言的奥妙,还要具备欣赏语言,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让自己的语言具有文学的魅力,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需要锻炼一副好口才。语文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呈现知识,主要来自于语言表达,这需要老师经常动口。无论讲解也好,朗读也罢,都应该成为语文教师吸引学生的亮点。另外,语文教师写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对于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教师一定要抓住这块阵地,最好自己动手和学生一起习作,相信一定可以激发学生练习写作的兴趣。同时,高中语文教师要调整心态,在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道路上,有的放矢、按部就班,相信经过努力,一个具备了良好语文素养的语文教师一定可以成为学生百读不厌、书香四溢的大书。
论文摘要:学生在学校发生了伤害事故,尤其是体育伤害事故,学校是否应承担责任,承担何种责任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学校和师生合法权益的保障。妥善处理学生体育伤害事故,正确认定事故责任,对于全面保障师生人身安全,维护正常体育教学秩序是非常重要的。
1 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大中小学共有2亿多名在校学生,这是一个相当大的社会群体。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同时,学校体育更加受到重视,学生的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但是,近年来,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参加体育课内外活动和锻炼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同时,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完善使体育选项课日渐增多,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日趋丰富,而体育教学经费投入却相对不足,导致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缺乏、器械陈旧,难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加之教师责任心不强,或者专业水平偏低、教法不得当,或是课堂组织纪律松散等。使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日益增多,由此引发的纠纷及其索赔与日俱增,其事故不仅给学生及其家长带来不幸,也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不利于学校素质教育向更深层次推进,将会影响一代人的成长。因此,学校为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采取?肖极措施:缩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空间、时间,拆除部分体育设施,禁止学生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取?肖有难度、有危险的体育项目等,学校进行“自我保护”的短视行为,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诸多不利影响。为此,2002年9月1日教育部颁布实施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的实施无疑将会有利于保障师生双方的利益,从而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和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开展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研究与探讨,特别是有关法律责任方面的研究,对于澄清一些人的模糊认识,防范和处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消除负面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概念、范围、类型与原因
2.1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概念
学生体育伤害事故,是指学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包括体育教学、课余训练、运动竞赛和课外体育活动),所发生的学生实质性的人身伤害或死亡事故。
2.2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范围
2002年出台的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2条明确了学生伤害事故的范围: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学校规定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也适用这一范围。学校体育是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重灾区,这是由于学校体育本身所特有的活动性、对抗性、冒险性等特点所决定的。作为学校,在体育活动组织、管理过程中正确履行了职责,合理注意应尽的义务,与学生发生的伤害没有因果关系。一般来讲,轻微扭伤、搓伤、拉伤、碰伤、摔伤等体育运动中常见的损伤,若非他人故意侵犯所致,都不应列入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讨论和研究范畴。
2.3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类型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在学校正常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伤害事故;(2)非授课时间(即课问休息或课外活动时)学生在校园内进行身体活动时的伤害事故;(3)由于学校管理不善造成的学生身体伤害事故;(4)由于教师的不当教育行为对学生身体造成的伤害事故。
2.4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
对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第一,从观念层面来看,体育教学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学校体育管理人员,有关的教学人员,以及学生自身对这类问题的重视不够从而出现思想上的麻痹和疏忽,造成对教学中的一些关键环节的忽视,从而诱发事故发生。从大量的实例来看,很多体育教学伤害事故都与思想观念上的麻痹松弛有关。
第二,从制度层面看,目前我国针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所制定的法律规范尚不够完善,现实的针对性还不够。从目前体育教学中可以作为规范的法律法规来看,可以引以为据的仅有《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处理办法》。其他相关法律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体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宪法》等,虽然有部分条款与我们所关注的问题有关,但毕竟缺乏直接的现实针对性。这就造成了一旦发生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很难找到强有力的法律法规的依据。这种状况,不仅对学术体育教学不利,而也对事故中受伤害者不利。此外,在学校体育事故的管理体制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不完善之处,还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这在客观上为防范和处理伤害事故造成了障碍。
第三,从器物层面看,我国经过了20几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国家对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教学的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随着各个大专院校不断扩招,有关方面对学校体育教学方面的投入就显得相对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学经费投入的不足,导致了学校体育场地、体育设施缺乏,器械陈旧,难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在客观上,这形成了诱发事故的潜在因素。
3 过错责任原则是认定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责任基础
在我国民法理论中,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体系是由过锚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所构成的。过错责任原则是以行为人的过错承担民事责任要件的归责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是我国民法关于民事责任的一般规定,是行为人因过错而承担民事责任的依据。《办法》第8条第2款规定:“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学生的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可以看出,目前学生伤害事故责任采用的是过错原则。也就是说,只有学校对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有过错,才能负损害赔偿责任。那么,目前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法规的界定,应根据民法及《办法》的有关规定,以其过错责任原则为基础,来认定事故的责任归属,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发生体育伤害事故,都一律由学校承担,这显然既不合理,也不合法。对事故的发生,学校如有过错,应承担过错责任。如没有过错,一般情况下,不承担责任或分担责任。如因学生本人的过错,或其他学生对该学生的伤害有过错,而且学校不存在管理、教育不当的问题,学校也不承担责任,而由过错者承担。这符合民法的公平、公正的原则。
4 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
因学校在人员构成上有群体性,在教育活动安排上具有多样性,在教育时间上具有相对持久性,在教育群体构成上具有复杂性。学校教育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不可避免性。根据民法和《办法》的有关规定,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一般情况下大体有以下3种:
4.1学校直接责任事故
学校的过失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学校承担责任的客观依据。对于这类事故,学校要承担主要甚至全部责任:(1)学校有关人员玩忽职守,致使运动场馆、房屋倒塌;(2)体育教师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3)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未能落实安全保护措施,或教师违反教学大纲、教学常规;(4)在学校课外活动或组织的社会体育实践活动中,指导教师实施了错误的指导;(5)学校体育设备、设施陈旧老化,或处置使用不当;(6)学校体育物品堆放或悬挂不当;(7)在正常体育教学时间内,教育人员撤离工作岗位;(8)在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中,有关人员玩忽职守,没有履行教育管理职责;(9)学校体育活动中,组织者卫生工作不力,造成食物中毒。
4.2学校间接责任事故
这类事故一般不在学校内发生,而是在学生之间,或学生本人,或其它一些非学校因素等,但在事故发生过程中,学校由于某些过错或措施不力,客观上为事故的发生或伤害程度的加重提供了条件,对于这类事故,主要应由肇事方的法定监护人或肇事方承担主要责任,学校可视具体情况承担责任:(1)学校或有关教育人员在教育过程中有某些过失,但不直接导致学生伤害;(2)在正常的体育教学时间内,教师随意让学生中途离开;(3)在课外活动或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中,学校未安排有关人员值班.或有关人员不负责任,撤离岗位,这期间学生相互打闹、游戏失手或活动不慎引起伤害;(4)在学校组织的校外体育活动中,事故的直接责任为校外部门,但学校组织管理措施有不完善之处;(5)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没有及时将受伤学生送往医院,或采取其他必要的医疗救护措施,由此延误病情或导致伤害加重;(6)有关人员对活动场所内已发生的打架斗殴事件没有及时制止,致使伤害程度加重。
4.3学校无责任事故
学校在事故发生过程中,没有任何过错,因此不承担任何责任:①活动中不能预见、不可避免并不能克服的情况;②学生体质特殊或疾病复发,学校事先又未得到家长和学生的通知;③学校和有关教育人员的教育方法完全正确合理,学生却在活动场所内自伤、自杀;④事故尽管发生在校内,但纯属学生违犯纪律引起.并在此事件中学校能证明没有任何过失;⑤学生在往返活动场所的路t:发生交通事故;⑥在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肇事原因纯属学校以外的其他因素,并且学校组织措施得力,有关人员尽到教育管理责任;⑦事故尽管发生在活动场所,但纯属校外人员私自闯人寻衅闹事,扰乱正常教学秩序。
4.4学生的责任认定
依照《民法通则》的规定,在我国年满l8周岁的公民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建立从事民事行为,承担民事责任。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法定监护人,由其代替未成年人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学生的责任承担者可分为未成年人学生监护人与成年学生两类。
学生在学校应遵守的规则,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6条规定:学生应当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在不同的受教育阶段,应根据自身的年龄,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避免和消除相应的危险。第7条第1款规定: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学生若未履行应尽的职责,违反了学校规定的“注意义务”,或未成年学生监护人未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未尽“配合义务”,则认为学生或其监护人有过错,应承担民事责任。学校若无过错,则不承担责任。未成年学生的责任由其监护人承担,成人学生的责任则应由本人承担,但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61条规定,学生致人损害时年满18岁的,应当有本人承担民事责任,没有经济收入的,由扶养人垫付,垫付有困难的也可以判决或调解延期给付。
在学生的责任范围里,如果学生和学校双方都存在过错,也应按各自的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责任。双方都无过错的意外伤害事故,也同样适用公平责任原则,由双方分担相应的责任。
5 结论与建议
5.1体育活动本身存在的危险性、对抗性,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强,场地器材条件差,缺乏必要的义务监督等等都是造成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
5.2学校不能以牺牲大多数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利来避免个别学生发生一些正常的意外事故,这样得不偿失,对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毫无益处。
5.3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应坚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量力而行、科学锻炼的原则,学校应真正加强对体育活动的医务监督和严密有效的组织管理,提高学生对运动危险的预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