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5-28 22:55: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特种设备管理制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第1篇

关键词:特种设备 安全管理 措施

一、前言

特种设备危险性较大,因此容易发生事故,事故一旦发生,将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作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来抓,要把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并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既做到责任明确,又互相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把持种设备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现对企业中如何进行特种设备管理工作作如下探讨。

二、企业特种设备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加强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在特种设备监督及管理工作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特种设备管理上逐步规范,但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工作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特种设备概念模糊

不完全清楚哪些设备为特种设备,或者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为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留下很大的隐患。

2.主体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没有认识到特种设备的危险性,没有认识到在安全生产上应承担的主体责任,没有积极主动地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内部安全管理。或因经济效益下滑,安全投入不足,导致未登记特种设备、超期未进行安全检验的设备长期被非法使用;临界报废以及存在严重隐患的的特种设备长期“带病”运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操作等现象大量存在。

3.未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等。

4.未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

企业、职工对特种作业培训持证上岗的认识存在偏差。特种作业人员作为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人群,虽然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必要性、重要性逐渐得到大部分企业的认同,但事实上,有不少的企业在这方面认识不足,舍不得投入,未设置专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

5.未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

没有针对应急预案开展各种特种设备事故演练,如发生特种设备事故不知如何处理。

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为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留下隐患。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以便防患于未然。

三、企业特种设备管理的措施

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大局。如何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类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是在使用主要环节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关注的问题。

1.认真学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规程,提高特种设备管理能力和水平。

2.认真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的企业主体责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职责。例如,企业行政正职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监督负全面责任;分管行政副职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监督负领导责任,向行政正职负责。

3.做到思想高度重视、创新管理模式,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要从思想上对特种设备安全高度重视,肩负特种设备管理职能,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制定特种设备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等。

4.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及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并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有关规定配备足够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还要与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全监察人员及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人员保持沟通联系,配合安全监察人员及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人员做好安全监察及定期检验工作,当设备有重大安全隐患或者发生特种设备事故要立即报告。

5.要重视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还必须开展对各级、各类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每年制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通过培训这一有效形式,提高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避免事故发生。

6.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开展各种特种设备事故演练,如发生特种设备事故要急时启动应急专项预案。

四、结语

特种设备涉及到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因此,要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履行好职责,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来抓,要建立起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好安全责任人,并把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并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既做到责任明确,又互相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把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工程实践;特种设备;管理;措施

一、概述

所谓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承压、载人和吊运设备及设施,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8个种类设备。

二、特种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一些特种设备无使用证,没有登记、注册就进行使用。比如,特种设备在使用前及使用后30日内应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登记注册。

2.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缺乏相关的规章制度。

3.特种设备档案管理不规范,无特种设备技术档案或技术档案资料不完整。

4.一些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未经培训、考核、无上岗资格证书,应尽快提高其素质。

5.部分管理人员对特种设备的管理程序不明确,须尽快提高特种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三、特种设备的管理措施

1.强化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

在购入新的特种设备时,应由工程训练中心相关人员及学校组成的专家组进行仔细的验收,对所有资料和实物进行详细核对,在仪器设备验收合格后,将产品合格证书、质量证明书、安装和使用说明书、设备全套图样、检验报告等所有资料交到校档案馆进行归档工作。特种设备档案是以“购置、验收、使用、定期和不定期检验、维修、报废”等方面为基本内容整理和建档的。通常情况,设备档案一般分为,特种设备台购置台账、特种设备质量监督部门定期检验记录、设备维修记录。

2.加强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

设备管理人员应认真编写操作规程。设备使用人员及时将操作规程挂于墙上,注意特种设备的运行环境,每天的使用、故障现象及维修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并将情况记录到《设备使用记录》上。设备使用人员应按设备管理制度的要求,对特种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当特种设备出现故障,不能处理时,应及时与厂家联系,进行排除或维修。

3.加强特种设备及附件的定期检验

我校工程训练中心共有特种设备十几台,包括压力容器(气泵)、起重设备、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三大类。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按照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压力容器的检验分为外部检验和内外部检验。外部检验每年进行一次,内外部检验根据安全状况等级来定。一和二级每六年至少一次。三级每三年至少一次。每两次内外部检验周期内,至少进行一次耐压试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上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表、液位计、安全阀等安全附件,都必须按国家规定进行定期校验。安全阀每年至少校验一次,压力表每人个月一次至少校验一次。起重设备的检验按要求每2年进行检验。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检验按要求每1年进行检验。

4.制定完善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设备管理制度是实践教学、科研工作正常高效运转的有力保障。特种设备管理工作首先要从制度建设人手,制定一整套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其中包括:

(1)制定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反应预案,以应对突发的安全事件。为了保证工程训练中心在重大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迅速、有序地做好应急抢险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从工程训练中心实际出发,制定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反应预案。在预案中应规定预案启动条件及启动程序,规定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与职责。

(2)制定并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各训练单元墙上都要粘贴有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学生、科研生产人员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实践训练和科研生产。

(3)制定并完善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管理办法。明确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要求,使每台机床设备都贴有安全状态标识(完好、禁用、停用),使有安全隐患的设备处于禁用状态,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5.加强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

按照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对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包括安装、维修保养、操作等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后,方能从事相应的工作。至今,中心已有5人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只有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才会有保证。

四、结束语

总之,工程实践教学中的特种设备管理工作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研究和不断改进完善的课题。所以,应当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明确职责、综合治理”的方针,在相关单位的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遵循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有力措施,完善各项安全管理文件,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把特种设备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到人头,加强硬件建设,不断的总结经验,就一定能够把实践教学的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做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安全运行;市场化;专业化服务

1.绪论

特种设备在我们生产及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种设备因为需要在特定条件中工作而潜在着安全隐患,如何保证特种设备的运行安全和工作中的稳定性,是每一个机械设备使用者思考的事。特种设备因市场的需求而存在,特种设备的管理也应满足市场的选择,进行市场化的管理运作。

机械设备是施工企业实现机械化施工的必要条件,企业机械设备中有普通设备也有特种设备,例如起重机械、人货电梯、施工升降机等。由于施工企业流动性强、施工环境多变、人员稳定性差、设备分布点多面广等特点,给施工企业带来了较多的设备上的安全管理问题。

2.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安全事故在建筑安全事故中还处于较高的比例,特种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还比较薄弱:①企业对施工机械设备尤其是特种设备的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大型项目分包单位多,外租设备以包代管责任不明,落实不到位。②有些单位低价中标,对安全管理投入不足,或根本就没有专项资金投入,③对特种设备管理的程序不能严格履行,按程序要求的工作不能严格执行。④对特种设备监时租赁单位的资质把关不严,对租赁的特种设备安全性能状况及作业人员专业资质技能状况,不了解和重视程度不足。⑤人员配备不足,有些企业为了减少支出,根本就没有特种设备专职管理人员,有的管理人员对特种设备相关的法律法规都不太了解,更谈不上执行了。有的企业让没有参加过培训的无证人员操作,小项目兼职管理人员也只是挂名,没有具体的实施行为。企业的成本意识使人员精减,特种设备管理精力也不足。⑥施工企业相应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企业管理制度不能落实到实际中,只为形式而存在。⑦特种设备资料不全,各企业的档案资料参差不齐。有的企业对特种设备的使用需要办理哪些手续都不清楚,对特种设备的管理资料更是不知从何抓起。⑧不少企业把特种设备的管理归入普通设备的管理中,对特种设备采购、安装、使用、保养、维护、修理、报废等的技术要求视为普通设备,为特种设备的安全埋下隐患。

3.设备管理市场化的运作模式

设备管理市场化是一项集专业性、责任性、先进性、保证性于一体的市场化运行体系。具体表现在以公司制的形式存在,使用单位可以依照招标方式优选设备管理服务公司,由设备服务公司对项目提供专业服务,对设备的管理由施工企业安全责任管理主体转向特种设备专业服务公司为安全责任管理主体的一种模式,服务内容包括设备的提供、操作人员派遣制、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中的设备检测管理、项目结束的拆除退场等。这里所说的特种设备管理不单纯指咨询服务的提供,这种市场化、专业化的特种设备服务是一种全面的介入管理,是作为特种设备主体第一责任人的一种管理模式,特种设备服务公司提供的全方位服务重点也是一种主体安全责任的转移,即合同一经签署,自合同服务日期起,施工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即转移至设备服务公司,设备服务公司对项目的特种设备承担全过程安全责任,只有安全责任和管理权利的完全转移,才能真正达到特种设备的安全保证要求。施工企业对特种设备的安全责任是单一的责任,就是要按规定来委托特种设备服务公司,由特种设备服务公司提供项目的特种设备全方位安全责任管理服务。

现在有的特种设备服务形式是由特种设备的制造厂家提供售后,基本由制造厂提供运行中的全面保养和维护,特种设备还是由使用企业自身进行管理,生产企业的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生产,追求企业的利润率,对特种设备的管理基本是被动管理,不是企业自身需要的负担式管理,企业处在一种被动的管理方式下,对所用的特种设备缺乏专业管理和先进性技术的掌据。企业要发展首先要放下本不该由企业所负担的管理,全部精力用于生产。特种设备由专业的服务公司提供全方位的管理,并对特种设备负有完全的安全责任。使用企业只负有聘请有专业资质的服务机构的责任。特种设备服务公司承担特种设备管理相关的工作内容,包括对人员的培训组织,特种设备的保养维修,特种设备的资料整理归档等。如果是特种设备服务公司同时提供特种设备,那施工企业对特种设备只行使使用权。

设备服务公司提供全方位的特种设备服务业务,应建立专人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对所服务的设备一线管理人员加强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特种设备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数量与个人薪酬结合,制订完善的操作规程、工作制度、考核办法。例如对特种施工机械管理,设备服务公司制订相应的专业管理制度,包括对设备的选型、核算、安装人数配备、生产过程中的操作要求及方式方法的制定、操作人员的派遣制规定,安装拆除施工的技术规定等。对特种设备寿命期过程是申报制度,档案资料内容要求等。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提出全面管理的高度要求。例如化工生产中的设备安全托管,化工设备维修服务公司,检修内容的提供与核算。设计过程中的设备安全监理审核,。公司内部安全责任归属的制定等。

人员派遣由服务公司根据相关配置要求,对施工企业派遣操作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他技术人员工时考核由施工单位出具月度考勤表,人员调剂由服务公司安排,以保证施工单位的工时要求。

特种设备的管理市场化,要把该负有的安全责任具体落实到有专业技术能力的个人,这也是特种设备市场化、专业化、责任化、加强化于一体的具体体现。特种设备服务公司是一个集约个人管理的平台,是接受行政督察的介体,是为各类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提供就业的平台,是责任落实到个人的一种途径,特种设备服务公司管理考核个人的工作质量,负责对人员法律法规及技术培训的组织,对行政监督部门要及时按规定要求上报特种设备及特种设备人员等信息,以便实时接受行政管理部门的跟踪督察。

特种设备属于特殊的工具或设施,应当有特殊的管理模式,所以设备的管理维护保养检修归属特种设备服务公司份内工作,并对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证。

4.特种设备市场化需要的行政管理环境

特种设备监督检测管理部门提供设备网上注册查询系统,对管理区域内所有特种设备安装使用检测检验状况进行网上查询,登记特种设备编号、特种设备服务公司、特种设备使用公司等管理状态信息,对特种设备实行动态定位定人的信息跟踪。行政管理部门对特种设备现场情况定期抽查,对特种设备服务公司资质认定,对特种设备服务公司定期考核。由对企业的管理重点转为针对特种设备专业服务公司的管理。可以现场对使用公司检查由特种设备服务公司提供的服务质量、法律法规执行、技术状况、人员责任制落实等相关情况,对特种设备服务公司提出相应的管理要求,因特种设备服务公司对特种设备的掌控有一定的集中性,避免了对使用公司的管理要求只能到点而不能到面的情况。

5.特种设备市场化、专业化管理的特点

这种管理方式的改变有如下优势:①解决施工企业既管建筑工程质量又要管理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行安全。②有效解决施工企业人员配置紧张,专业设备操作运行效率不高,设备管理安全隐患多的问题。③解决施工企业面对特种设备的管理程序、相关法律法规、人员培训管理、现场检查考核等系列繁杂工作的烦扰。④解决了各承包单位人力及特种设备资源管理要求不统一的状况。⑤节约了因特种设备相关的业务培训考核管理等相关费用,真正做做到了用着放心,管理省心。对外优势,⑥充分利用特种设备专业公司的管理优势和技术优势,有效遏制特种设备频繁发生事故的概率。⑦对扩大特种设备专业人员的就业提供了专业性的保障。⑧有利特种设备技术的快速发展。⑨有利于特种设备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特种设备对专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强,只有专业化的管理才能达到专业化的效果。特种设备对安全的保障性要求较高,只有专业化的市场运作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上的不规范、不专业、不统一的敝端,才能真正做到满足安全运行的需要。

6.结束语

特种设备运行安全对性能的要求较高,相关管理程序复杂,对人员、设备管理要求严格,专业的管理机构可以较好的执行特种设备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特种设备专业服务公司对特种设备的运行技术和安全保障有充分的保证,特种设备的专业化、技术化、加强化离不开市场化的支持,只有专业化、市场化、责任化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特种设备市场管理机制的运行还需要大的环境来支持,是需要在市场条件下逐步成熟的一种管理模式。

第4篇

1. 对本单位特种设备(见附表)安全运行全面负责,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各岗位安全责任制度,落实各级责任人员。

2.本单位所有特种设备都必须取得使用登记证,确保合法使用。停用或报废特种设备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3. 不使用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检验要求。

4. 按相关要求自行或委托相关机构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并保证本单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5. 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按要求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6.建立特种设备台帐,逐台按要求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并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7.保证所使用的特种设备都由取得许可的有证单位安装、维修,电梯由取得许可的有证单位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8.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的日常维护保养,发现故障或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再重新投入使用。

9.电梯、大型游乐设施和索道在每日投入使用前,都进行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并对安全装置进行检查确认,将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易于为乘客注意的显着位置。

10.履行好《条例》及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它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自觉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的安全监察,并对提出的问题积极整改,消除各种隐患后再投入运行。

法人(负责人)签字:使用单位(盖章)

年月日

附表:

本单位使用的特种设备类别

锅炉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气瓶

电梯 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

场(厂)内机动车

为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我作为特种设备安全第一责任人,就应承担的安全责任和应履行的义务,特做出如下承诺:

一、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二、切实保证我单位主要负责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

三、配备专职(或兼职)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努力取得特种设备管理人员证书后上岗。

四、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1. 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 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 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 特种设备运行保障和事故记录。

五、特种设备依法登记,经检验合格后取得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六、对在用特种设备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第5篇

【关键词】装卸设备管理;货运

中图分类号:TU713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当今社会中,为了能让社会经济能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更上一层。节约时间就是一大主题之一,所以,在货运改革中,装卸设备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管理中对于设备的维修是有着严格的要求,只要保证了设备运转良好,才能保证货运工作的进行。

二、加大对装卸设备设施的投入,满足运输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革新,全国铁路装卸机械化比重也将逐步的提高,就目前我站的情况来看,已经远远落后其它路局站段,人力装卸的方式占的比重仍不小,这与铁路现代化发展和现代化物流发展的要求差距甚远,装卸机械化水平已经制约了装卸效率和装卸质量的提高。

现以襄阳车站厉山货场为例。自去年货改以来,厉山站的集装箱装箱量比以往增幅达到50%,由于受到设施设备条件的限制,远远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厉山货场货二线是办理集装箱的货物线,货物线有效线长600米,门吊走行线线长230米,一批仅能对位作业车14车,以2013年9月份为例,装箱量为1186TEU,平均每天40TEU,按每天两次作业也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且集装箱堆码场地小,面积4500平方米,加上货场仅配置一台40吨门吊设备,门吊吊具还不是防摇吊具,作业能力非常有限,已经满足不了运输要求。像我站这样情况的,全局、全路还有很多,因此很有必要要加大对货场装卸设备设施的投入,来满足市场和运输的需要。

三、全过程跟踪,做好铁路装卸特种设备的规范使用

铁路装卸特种设备是具有较大危险性的特殊设备,因此要高度重视铁路装卸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各站要结合实际,从规章制度,人员资质,按章作业,注册检验,应急救援等五个环节做好铁路装卸特种设备的全程控制工作,不断消除,降低和控制特种设备使用的安全风险,并按照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要求,有效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与能力,确保特种设备使用安全。

1、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推进目标管理化

根据《铁路装卸作业安全技术管理规则》《装卸机械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规章,结合铁路装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卡控措施,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度,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对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维护保养以及运行故障和事故进行记录,确保设备运行状态安全可控。安全目标的分解着重于展开,逐个落实,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能够简便化,统一化,正规化地展开,对具体目标要做到数据化,着重建立职工相互之间的责任感,激发基层潜在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实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法科学化,内容规范化,基础工作制度化。

2、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建立安全考核机制

铁路装卸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要取得所属省,市质量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操作证》须在有效期内,作业项目与证面所批准的资格项目相一致。特种设备管理,维修人员也要取得相应管理资格证书。加强安全技能教育,使员工熟练掌握《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以及本岗位安全技能的应知应会。针对特种机械设备使用,维修技术的薄弱环节,要邀请相关领域的技术能手、专家进行维修理论和操作技能的专门培训。培训结束后应建立相应的考核措施,考核合格后颁发上岗证,使用,维修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在更换新设备,采用新标准或新技术时组织岗前培训,以保证使用,维修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时俱进。

3、按章作业,实现作业标准化

要大力纠正。工作不违章就没法干活的错误思想认识,铁路装卸特种设备的作业一定要按照标准化进行,加强日常安全监督检查,以劝阻教育和经济考核手段并用,积极引导员工标准化作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时要佩带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班前要保证充足睡眠,班前和班中不准饮酒,作业中禁止使用手机,打雨伞及其他影响作业的行为。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如叉车作业要做到。五不叉、六禁止、三不开等规定。作业结束后设备以及工索具等要按照标准做到定点存放。

4、做好注册、检查工作,依法管理铁路装卸特种设备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做好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检验,检测工作。新的特种设备开始使用前,向当地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取得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车站要定期做好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工作,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对检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向上级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同时按照相关要求做好特种设备的停止使用以及维修保护工作。做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结果的保存工作,以便监督机构抽查,杜绝使用没有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

5、制定应急预案,做好事故救援工作

由于特种设备危险性大,容易发生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有必要建立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管理预案。每年进行一次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演练和门吊防风演练,要求相关操作,维修,管理人员必须全部参加。演练结束后应将演练的情况作书面记录并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整改。确保万一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职工能够按照应急预案采取措施,迅速解除事故源,及时抢救伤员,抢修受损设备,尽量减少事故的损失和影响。

四、设备的维护

1、使用要求

为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在使用方面要坚持“定人定机”制度,使得设备的管、用、养、修、查均有专人负责。加强机驾人员的教育学习,让其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便于正常使用设备。结合设备露天使用的特性,还要做好现场作业的协调工作,使现场员、调度员等岗位人员时刻注意设备作业动态,在环境恶劣时更为重要。

2、保养及时

设备的及时保养对延长其使用寿命是十分必要的,切不可只顾生产而忽视保养工作。因为保养能消除设备隐患,若不及时有效保养,往往会使机械设备出现大的故障,甚至发生事故。这样既增加了维修成本,也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强化计划维修、加大技改力度、提高维修质量生产和停机维护是一对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做到既要保证生产顺利、高效地进行,又要保证设备有足够的维护保养时间。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娴熟的技术、较高的效率,还要对设备的技术状况有全面准确的认识。由于对各类设备建立、健全各项检查制度,就使得我们对设备的技术状况有全面、准确的掌握,设备维修保养计划的编制就有准确的依据。在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下,我们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购配件,制定维修工艺,并根据生产作业情况,见缝插针,合理安排设备的维护保养,做到生产和设备维护两不误。

五、铁路货运组织改革,提供“门到门”运输服务

自实行“一口价”运输收费,推出货运业务网上办理,开展“实货制”运输组织方式以来,解决了传统铁路受理手续繁杂、收费分散等问题,为铁路货运重新赢回市场提供了契机。

1、为方便货主开通多渠道的受理方式。货主可以通过直接到货运站,拨打货运站受理服务电话、12306客服电话或进入中国铁路货运电子商务平台自主选择等多种方式提出运输需求,减少了货主办理运输的时间成本,可以更好地为货主服务。

2、为提高铁路货运主动适应市场的能力、保证运输高效畅通,推出“实货制”运输组织方式。根据客户的运输需求编制运输计划,做到货物随到随运,需要铁路运输的货物与铁路货运能力的直接“见面”,使铁路运力这一公共资源更加公开、公平地服务于社会和广大客户。更重要的是,实行“实货制”后,可以降低货物运输过程中的人为干预,进一步提高运输安全度、提高市场流通速度。

3、为增强铁路揽货和服务能力,铁路货运积极与市场接轨,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大力发展铁路“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为货主提供“站到站”、“站到门”、“门到门”、“门到站”等多种选择,广泛开展全程物流“一条龙”服务,对客户提出的接取送达需求,只要具备条件,铁路均提供服务。

4、为了减少客户的运输成本,杜绝出现乱收费、强制服务收费、不服务收费和少服务多收费等现象,货运改革实行全程“一口价”收费,明确收费项目、标准和条件,实行“一口报价,一张货票核收”。所有收费严格执行国家运价政策,坚持依法合规收费,所有收费明码标价。

5、为更好地促进铁路内部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货运流程实行“前店后厂”的模式。“前店”作为运输服务的窗口,承担着市场营销的重任,而“后厂”作为运输组织环节,侧重于为敞开收货和即时运输提供安全高效的运力保障。而装卸设备的有效管理和维护,为“门到门”运输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货运改革后关于装卸设备管理的探究这方面而言,货运的改革不仅为运输方面在时间的缩短上做出了贡献,还大大的提升了货运市场的竞争力,确保装卸设备设施的完好性,为货物运输提高坚实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澍宁 设备管理与全集成信息化技术的研究 港口装卸 2007(01):36-38

第6篇

(1)经理岗位职责

项目经理为特种设备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设立本项目特种设备安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负责资金的投入,签属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并监督各级管理人员责任落实。

(2)项目部安全总监(或安全部长)岗位职责

在项目经理领导下执行国家和属地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有关标准,并按要求进行检查。

定期组织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

负责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

负责本项目事故、突发事件的应急、调查、处理和报告。

(3)项目部设备部长岗位职责

掌握相关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指导分部相关管理人员工作。

具体组织制定、修改、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检查执行情况。

传达、贯彻上级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指示以及法律、法规、标准;

定期、不定期检查特种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具体负责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统计、上报等工作。

明确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使用、维保、检验等)的各个环节及责任人员,考核及管理。

具体负责应急预案的演练;具体负责突发事件或事故的响应、处理、调查和报告等。

(4)工区设备负责人岗位职责

落实上级及本分部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具体组织制定、修改、落实本部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

传达、贯彻上级及安全管理部门的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指示以及法律、法规、标准;

负责本工区特种设备的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上报;

明确本工区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维保、检验的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员,并协助安全部门做好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及管理。

做好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以及安全附件、仪器仪表的检测、校验工作;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并配合检验机构做好检验工作。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

具体检查设备保养情况,制定保养计划,督促维修等。

严格执行项目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本项目使用设备安全技术档案齐全完好。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注册登记证、安拆方案、年度检验报告、日常运行记录、故障排除及维修保养记录等。

(5)工区安全员职责

工区安全员负责本保包安全责任区的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工作。

检查设备管理人员留下的检查记录,检查设备安全状况。

纠正设备工作过程的违章,对设备工作区周边防护。

组织操作手学习安全知识。

(6)工区现场副工区长职责

负责本保包安全责任区的特种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工作。对现场正在施工的项目组织安全检查工作,督促现场安全员进行安全防护,对安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落实整改。

参与组织应急预案实施,控制安全风险扩大。

(7)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岗位职责

严格执行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本岗位的设备和安全设施齐全完好。

持证上岗,严格按照特种设备操作规程操作有关设备,不违章作业,做好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按时巡回检查、准确分析、判断和处理特种设备的运行中的异常情况,出现紧急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启动应急预案,报告领导。

按时参加有关安全技术培训,提高水平,确保特种设备安全。

按照单位安排,认真参加应急演练,做好应急反应等工作。

    二、操作人员守则                   

各类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该工程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才能上岗。

新机使用前必须详细阅读该机的出厂说明书,熟悉其构造及工作原理,操作时应严格按说明书规定。

新机或大修机应执行走合期规定。

作业前必须认真进行安全检查,严禁机械带病工作。

作业时精神集中,严格遵守安全规程。

作业后应做好清洁及保养工作,发现故障应及时报修。

作业人员应坚持原则,任何人不得强迫作业人员违章操作。

作业人员应负责填写好机械台班记录及机械事故报告。

作业人员应负责保管好所有与本机有关的技术资料。

作业人员上班时,应遵守纪律,在职在岗,不能随意离开工作岗位,做到尽职尽责。

三、安全操作规程

本项目使用特种设备主要为塔吊、龙门吊、吊车。主要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如下:

1、塔吊安全操作规程

(1)塔吊的轨道基础或混凝土基础必须经过设计验算,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基础周围应修筑边坡和排水设施,并与基坑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2)塔吊基础土壤承载能力必须严格按原厂使用规定或符合:中型塔为8-12t/㎡、重型塔为12-16 t/㎡。

(3)塔吊的拆装必须由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拆装资质证书的专业队进行,拆装时应有技术和安全人员在场监护。

(4)拆装人员应穿戴安全保护用品,高处作业时应系好安全带,离熟悉并认真执行拆装工艺和操作规程。

(5)风力达到四级以上时不得进行顶升、安装、拆卸作业。顶升前必须检查液压顶升系统各部件连接情况。顶升时严禁回转臂杆和其他作业。

(6)塔吊安装后,应进行整机技术检验和调整,经分阶段及整机检验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在无载荷情况下,塔身与地面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4/1000。塔吊的电动机和液压装置部分,应按关于电动机和液压装置的有关规定执行。

(7)塔吊的金属结构、轨道及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并应设立避雷装置。

(8)每道附着装置的撑杆布置方式、相互间隔和附墙距离应按原厂规定,自制撑杆应有设计计算书。

(9)塔吊不得靠近架空输电线路作业,如限于现场条件,必须在线路旁作业时,必须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塔吊与架空输电导线的安全距离应符合规定。

(10)塔吊作业时,应有足够的工作场地,塔吊起重臂杆起落及回转半径内无障碍物。

(11)作业前,必须对工作现场周围环境、行驶道路、架空电线、建筑物以及构件重量和分布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12)在进行塔吊回转、变幅、行走和吊钩升降等动作前,操作人员应鸣声示意。检查电源电压应达到380V,其变动范围不行超过+20V、-10V,送电前启动控制开关应在零位,接通电源,检查金属结构部分无漏电方可上机。

(13)塔吊的指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应与操作人员密切配合。操作人员也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应严格执行指挥人员的信号,如信号不清或错误时,操作人员应拒绝执行。如果由于指挥失误而造成事故,应由指挥人员负责。

(14)操纵室远离地面的塔吊在正常指挥发生困难时,可设高空、地面两个指挥人员,或采用对讲机等有效联系办法进行指挥。

(15)塔吊的小车变幅和动臂变幅限制器、行走限位器、力矩限制器、吊钩高度限制器以及各种行程限位开关等安全保护装置,必须齐全完整、灵敏可靠,不得随意调整和拆除。严禁用限位装置代替操纵机构。

(16)塔吊作业时,起重臂和重物下方严禁有人停留、工作或通过。重物吊运时,严禁从人上方通过。严禁用塔吊载运人员。

(17)塔吊机械必须按规定的塔吊起重性能作业,不得超载荷和起吊不明重量的物件。在特殊情况下需超载荷使用时,必须经过验算,有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经公司总工程师批准,有专人在现场监护,方可起吊,但不得超过限制的10%。

(18)严禁起吊重物长时间悬挂在空中,作业中遇突发故障,应采取措施将重物降落到安全地方,并关闭电机或切断电源后进行检修。在突然停电时,应立即把所有控制器拨到零位,断开电源总开关,并采取措施将重物安全降到地面。

(19)严禁使用塔吊进行斜拉、斜吊和起吊地下埋设或凝结在地面上的重物。现场浇筑的混凝土构件或模板,必须全部松动后方可起吊。

(20)起吊重物时应绑扎平稳、牢固,不得在重物上堆放或悬挂零星物件。零星材料和物件,必须用吊笼或钢丝绳绑扎牢固后,方可起吊。标有绑扎位置或记号的物件,应按标明位置绑扎。绑扎钢丝绳与物件的夹角不得小于300°。

(21)遇有六级以上大风或大雨、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塔吊露天作业。在雨雪过后或雨雪中作业时,应先经过试吊,确认制动器灵敏可靠后方可进行作业。

(22)在起吊载荷达到塔吊额定起重量的90%及以上时,应先将重物吊起离地面20~50cm停止提升进行下列检查:起重机的稳定性、制动器的可靠性、重物的平稳性、绑扎的牢固性。确认无误后方可继续起吊。对于有可能晃动的重物,必须拴拉绳。

(23)重物提升和降落速度要均匀,严禁忽快忽慢和突然制动。左右回转动作要平稳,当回转未停稳前不得作反向动作。非重力下降式塔吊,严禁带载自由下降。

第7篇

关键词 机械设备管理 管理策略 社会效益

中图分类号:TD401 文献标识码:A

1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一般问题

1.1施工企业缺少对设备管理工作的认识

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的发展带动了建筑市场的迅速扩张,建筑企业的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内部也出现些不重视设备管理工作等问题的现象,尤其在中、小型企业中此现象更为普遍:许多企业在诸多管理工作中将生产经营、安全无疑摆在首位位置上的,而设备管理则变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忽视了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且在行业中缺乏一些具备专业技能和管理协调能力的机械管理护养人才。我国目前在建筑行业中资质高、管理能力强的企业大都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出现,自有设备拥有量逐年减少,慢慢的退出了设备管理工作的一线,这在客观上也是该项管理工作正在弱化的主要原因。

1.2机械设备老化是安全生产的潜在隐患

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扩大,一些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到位等现象也随之而来。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单方面的利润最大化,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在一些必要的建筑施工机械设备上的资金投入不够,设备更换不及时,导致设备陈旧、老化的现象普遍存在,设备存在着安全隐患也无法排除,在施工过程的安全事故埋藏下祸根。

1.3建筑人员的不稳定性加大了设备管理的难度

国际上所有的建筑施工机械设备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技术人员来操作,而我国的建筑企业工人则由原来自有的一至八级的技术工人,变成了大部分的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的临时工、农民工。这部分人流动性大、人员素质差异比较明显,且对于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等基本常识知之甚少,增加了设备管理的难度。再加上他们的工作内容大部分属承包性质等客观条件,决定了本该由这部分人来完成的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会被系统地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多数只能停留在口头上。

2施工现场的建筑机械管理策略

2.1统筹安排机械设备的购置

建筑机械的管理首先要从设备的购置上进行管理。从源头上减少资金的流失,也是减少设备闲置的有效方法。在制定设备购置计划前,应考虑自身已拥有的设备后,再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设备购置计划。任何一种机械都有自身的结构、性能等特性,企业设备要严格按照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充分发挥机械效率,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对于需要新增的设备,设备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工程的情况,进行租赁和企业自购的对比预算,制定出设备最佳配置方案。在确定需要购买的设备要报上级部门批准之后才可实施购买活动,在购买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质量、价格等因素,避免企业成本的增加。

2.2加强建筑现场机械设备的维修和养护

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与合理的维修和养护工作是密切相关的。企业要加强设备的养护和维修工作。第一,要根据设备的数量建立一支专业的设备养护管理队伍,使用专业的养护人员负责对设备进行管理,制定设备养护维修的保护措施,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检查工作,定期对设备做好旬检、月检、季检和年检工作。第二,企业要做到具体设备管理的定机、定人和定岗的施工和养护制度,把机械设备的使用和养护管理工作责任到人,实现机械设备的使用和养护工作并重的管理制度。第三,企业要做好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过程的监督工作,实现奖惩制度,对爱护设备和保养设备到位的人员给予奖励,反之做好警告和处罚等工作,从而提高人员保护机械设备的意识。

2.3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

特种设备,顾名思义就是比一般的设备,特种设备较普通的设备更具有不被认知的危险性存在。由于这种特殊性的存在,所以对特种机械设备更应注意及时检测和维修,避免造成人为带来的安全事故,给人们和企业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害及利益的重大损失。

2.4严格操作人员的培训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

现在很多企业只注重效益,而忽视了人员的素质培训,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技术上、设备上的更新外,对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做好三级安全的教育工作,做好安全生产与安全操作的宣传,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对相关的管理人员要进行安全理念和安全意识培训,让他们懂得时刻注意生产安全。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8篇

一、熟悉设备管理各阶段产生的设备档案

1.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这一阶段产生的档案一般有设备基础安装文件、调试记录、试车记录、性能测定、数据测定、精度记录、校准记录检测数据报告等;若有质量技术异议的应将有关会议、处理文件一并保存。这些文件材料是设备购置(自制)完成并转入正式使用时产生的,是设备初始技术状态的体现。这些文件材料往往产生于一些较大型设备,如精密加工设备、数控车床、计量校准类仪器仪表设备、特种设备等。收集这些设备档案时应注意除了出厂时的各种检验报告外,到单位后的安装调试(有时甚至会反复几次)记录、国家权威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等都应收集,若日后有异议纠纷,这些材料将是重要的依据。

2.设备使用阶段以往,收集好以上文件材料后就组卷完成该设备档案的整理,往往忽视了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设备档案,设备管理人员也不会主动将设备使用过程中新产生的文件材料归档,对设备档案的补充更新少之又少。而恰恰使用阶段产生的设备档案才是设备技术状态最真实、最现实的记录,是设备档案动态管理的重中之重,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这一阶段产生的设备档案一般有重要设备的大修记录、设备重要事故分析处理报告、对设备更新改造的技术总结、设备定期的标准和检验记录、设备的封存启用记录、设备的调动转移记录等。这些文件材料是设备运转、维修、正常使用或技术状态改变等过程中的技术性文件和数据。这个阶段是对设备档案不断更新、补充、完善的过程,是设备档案动态管理最为直接的表现,也是设备档案动态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要做好使用阶段设备档案的收集工作,档案人员应与设备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保持良好的协作与沟通,掌握最新的设备管理动态。如笔者所在单位设备管理部门每年都会下发本年度重要设备的大修、保养、检验、校验计划,依据这一计划,档案人员就可以定期向设备管理部门收集这些记录、文件,及时更新补充设备档案。

3.设备报废、处置阶段一般设备的使用具有其生命周期性,在设备进入报废处置阶段时,相关设备档案也应随时调整变化。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将设备的报废处置计划、情况及时通知档案人员。若设备报废,则相关设备档案应及时进行鉴定、清理甚至销毁;若设备处置到外单位继续使用,则要将相关设备档案进行清理,随设备一起处置。设备管理部门应与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协作,随时保持设备档案的有效性。对档案管理部门而言,报废、处置设备档案的及时清理也是优化档案库藏的要求。总之,熟悉设备管理各阶段产生的档案文件材料,采用合适的方法,掌握关键节点的设备档案的收集,及时更新补充使用阶段产生的档案,是实现设备档案动态管理的前提。

二、完善设备档案的管理制度

要根据设备档案的形成特点,不断健全和完善设备档案从收集、整理、保管到利用等方面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并将这些制度中有效融入企业的设备管理制度。在制度中应明确设备档案产生各个时期各职能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明确设备档案的收集范围、质量要求、档案的验收要求和档案移交制度,并结合不同种类设备的特点,细化收集、整理、立卷办法。如设备开箱验收时,应切实落实档案管理人员的参与制度;对自制设备、特种设备、软件设备应分别制定不同的收集范围;大型设备必须有周期性的大修、运行维修保养记录等。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并和其他职能部门设备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结合,才能保证设备档案的完整性。完善的设备档案管理制度是实现设备档案动态管理的保障。

三、提升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

档案工作是一门涉及多种专业、多种学科的工作,除了档案专业知识外,对其他知识面的广度也有较高的要求。设备档案管理是设备管理的一部分,担负着设备技术资料的收集、记录、填写、积累、整理、鉴定、归档、统计、提供利用的任务。设备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档案人员除了具有档案专业知识外,设备管理方面的知识也不可或缺。只有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才能充分认识设备从购置、调试、使用到报废各个阶段应产生的技术文件材料,才能主动与设备管理人员沟通和协作,督促设备管理人员及时归档,从而实现设备档案的动态管理。高素质的档案专业人员是提高设备档案质量、实现设备档案动态管理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