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情感表达论文

情感表达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0 16:18:5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情感表达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情感表达论文

第1篇

(1)公益广告的基本特征。

公益广告可以营造社会氛围,改良社会的风气,但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公益性和义务性,不以营利为目的,广告主在其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商业利益的前提下仍然投资制作,体现出投资者对社会公益事业的义务感。公益广告的内容贴近大众的生活,面向的是整个社会热点问题,对象是社会普遍大众,所以内容语言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的通俗性。

(2)前期的公益广告与现在公益广告的区别。

公益广告的情感表达在发展阶段也经历了由偏向口号的形式到如今情感丰富引人深思的过程。在早期,公益广告更像是一种说教,“禁止”“打击”等这样苍白的词汇在公益广告中频频出现,态度生硬且语言单调,这就将广告的号召变成了一种强制的灌输。而随着近几年广告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公益广告的创意理念开始形成,如今公益广告的语言变得委婉,情感表达更加贴近生活,从最初的理性诉求逐渐变为了感性诉求,在不知不觉中将广告理念传达给观众,使广告深入人心。如福建电视台就曾播出过一则宣传祖国统一的公益广告,广告中说“两岸情依依,骨肉盼团圆”,这两句话并没有直接说出广告意图,却委婉地表达出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心声,成功地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2情感表达在公益广告中的重要性

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具体表现为爱、憎、喜、怒等等。公益广告中巧妙的情感表达能够引发出观众的参与意识。公益广告的情感冲击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来自公益广告本身的信息,制作者传达广告中的信息时最讲究的就是以情动人;另一方面广告的投放要抓准时机,当信息在适当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传达给观众时,其效果就有可能大大增强。例如,这一则戒烟的公益广告,就走了感性的情感路线,并且很好地利用了时间的条件。这则平面广告左半部分是“5月31日,世界无烟日。”的字样,右边则是“6月1日儿童节”,在左边的日期下用孩子的笔记歪歪斜斜地写了一行字,“请您现在就戒烟,为了明天。”这则公益广告一改戒烟广告中吸烟危害健康的说教,抛弃了恐怖的画面,让人们从对孩子的关爱着眼,去打动烟民,不得不说选了一个很巧妙的角度。巧妙的文案与巧妙的时间相结合,就可以给观众较强的情感冲击。公益广告同时也是一件艺术作品,不能只是像新闻一样将没有任何情感的资料简单地展示给观众,而声嘶力竭地喊口号也太空洞,完全不能给观众以触动。以关注贫困山区教育这一冷峻话题为例,一则公益广告从众广告中脱颖而出,打动了无数观众。这则广告用了和教育息息相关的黑板,黑板上写着一份课程表。但课程表里却是“砍柴;割稻;喂猪;做饭……”这幅平面公益广告含蓄地抛出了最严肃的问题,生动形象地将贫困山区中孩子在教育方面的困难展现给观众,给人一种无法遏制的心灵震撼。

3公益广告设计常用方法

中央电视台播出过一则公益广告,主题为“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广告中成龙与姚明的形象使人印象深刻。在其他广告中,也多次利用明星或名人的光环效应来达到其提高公众素质,规范大众的目的,公众心里的认同感被激活,公益广告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公益广告的情感表达同样分直接的表达与婉转地表达。例如,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创作者引用了柳宗元的诗,在前半句“千山鸟飞绝”后面加了两个字“今天”,在后半句“万径人踪灭”后加了“明天”。并写着:“这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句预言。”这两句古诗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但作者加了四个字,就让我们觉得胆战心惊。这样直接的表达方式带来的就是直接的震撼。婉转的公益广告常用耐人寻味的幽默来表达本应深刻严峻的情感。例如下面这则广告就在众多以惩戒为主的交通安全广告中脱颖而出,文案分别是“你的债主不小心撞了头,竟成了永久失忆症———又一个系安全带的理由”“将要搬来的舍友,是个22岁的美眉,刚和男朋友分手———又一个系安全带的理由”,这样的文案不再拘泥于说教而是增加了一些调侃与幽默,这样婉转的情感表达让人们看过后不禁莞尔,但也会不忘思考系安全带的重要性。

4对公益广告未来的展望

第2篇

音乐欣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因此培养小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还可以唤起学生的美感共鸣,提高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情感体验;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教学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音乐欣赏课的学习,可以开发孩子智力、陶冶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养他们良好气质修养等;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 欣赏者必须用自己曾经历过的生活知识、体验所听到的音乐感知。可是心理学研究表明, 小学生尚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这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又一大难题。

做好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不仅要丰富小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更要加强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随着时间流逝而流动,那么,在音乐欣赏课中,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抓住这瞬息即逝去的音乐,激发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呢?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小学音乐欣赏兴趣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1 丰富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是感知音乐的基础。这对音乐美的感受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初始阶段的情感内容比较单薄。小学低年级学生只适宜演唱一些轻快活泼、悠扬优美的歌曲。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情感不断丰富.可以逐步演唱雄壮的、优美的、抒情的歌曲。以后扩展到欣赏情感有变化、较复杂的乐曲。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把自身的生活体验与情感表达结合起来,使他们能逐渐从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中,储存各种情感.丰富音乐心理的“内在图式”。例如知道上行音调多表现兴奋昂扬的情绪,而下行的音调则常与悲哀、痛苦相联系等。这些音乐的表现形式的把握,必须依赖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1 选择学生喜欢的音乐

一些教师认为教材上的曲目都是精选的经典作品。学生没有理由不喜欢。但事实上“100%的学生喜欢音乐,而80%的学生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唱歌,但很少喜欢唱教材中的歌”。面对这种现象,我们要困势利导,积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他们喜欢的音乐。如果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把一些学生喜爱的、优秀的通俗音乐引进课堂,并且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逐步丰富他们的欣赏知识。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欣赏习惯。

1.2 选择学生喜欢的教法

传统的音乐欣赏大致分为以下四步:(1)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及思想内容;(2)初听作品,有整体印象;(3)曲式结构分析.讲解作品;(4)复听作品。逐步欣赏音乐……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及进行德育渗透时.忽视了音乐的艺术性、审美性。雷默指出:“当艺术被看作是艺术,而不是社会或政治评说,不是一桩买卖。不是为任何非艺术的目的时。那么它就首先是作为一种审美特征的承受者而存在的,虽然艺术也为非艺术目的服务。但审美教育首先关心的应当是艺术的审美作用。”我们与其向学生肢解示范歌曲,不如渲染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氛围中自己诠释作品。教师要以自身炽热、强烈的感情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焰。

1.3 尊重学生的理解

阅读一本科学著作、学习一个科学原理,人们绝对不能随意加以发挥,但欣赏音乐恰恰相反.“欣赏者必须调动自己整个心灵通过审美再创作达到对艺术作品的超越.使艺术欣赏活动成为个人欣赏活动”。这也就是说欣赏音乐时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部作品都有特定的历史性。比如在欣赏《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时。有的学生提出异议:歌词没有时代气息。面对这样的观点.我们是顾及自己的面子一棒子打死,还是鼓励他们继续和自己“作对”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2 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唱。学生跟着一句句学唱,现在需要我们小学音乐教师和学生达成一片,共同的学习新的知识,体现一种综合课型。在课堂上,学生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的运动。每个学生都会对所听到的音乐做出不同的反应,这样充分的发挥了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动性。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有得“优”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快乐!在欣赏《采茶舞曲扩时,通过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用歌舞、晃身,点头,拍手等各种形式参与进来。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老师可以问一些较难的问题;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可以问一些简单的问题。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老师要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的语言。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使学生系统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奇,体验音乐的情绪,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领会和感悟音乐作品的内容,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浓厚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是音乐欣赏的首要目标。

结语:

欣赏教学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鉴赏力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欣赏就是为了怀着由衷的欣喜、热爱之情自动追求从音乐中获得自我满足和自我发展的实践过程。”传统的欣赏教学一般为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作曲家情况,然后进行欣赏,而这种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造成的结果是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下面不知所云.使学生不喜欢音乐欣赏课.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祖萍萍 小学音乐欣赏课的视听结合[期刊论文]-商情2009(29)

[2] 张瑞 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期刊论文]-成功(教育版)下半月2011(2)

[3] 蔡淼 从"审美"着眼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期刊论文]-科技咨询导报2007(19)

[4] 李林.郑文珍自制教具对落实科学新课标的价值分析[期刊论文]-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4,14(6)

[5] 朱志红 浅谈小学音乐的欣赏教学[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10(19)

[6] 周媛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期刊论文]-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4)

[7] 戴建芳 小学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探索[期刊论文]-音乐天地2008(10)

8. 谭玉凤 我校自制教具的实践与探索[期刊论文]-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3)

第3篇

“符合文体要求”有两个意思,一是指符合文题规定的文体要求。二是指所写文章符合考生自己所选定的文体的要求。无论是哪个意思,考生在选定了文体之后,就一定要按该文体的规则和要求行文。

一、审清文题规定的文体要求

《考试大纲》对高考写作的要求是,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常见的应用文。在作文试题中,有的文题会明确指定写某种或某两种文体;也有的文题采用的是排除某种文体的方式,如“不可写成诗歌、戏剧”“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等。这就要求考生在审题时,一定要仔细。如果文题已经指定了某种文体,考生绝不能随意更改;如果是排除式的,考生可以在限制之外有一个选择的空间。考生在审题时应当认真一些,看清文体方面的特殊要求,再来选择适合该文题的文体进行写作。

二、符合选定某种文体的要求

这指的是选什么就写什么,写什么就像什么。文题中的“不限文体”不等于“不要文体”,考生如果认为这是文体上的绝对自由,那就大错特错了。诚然,“不限文体”确实是给了考生自由,但这种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而是相对的。即考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写记叙文或是议论文、散文等,一旦选定了某文体,就得老老实实地在这种文体的规则下写文章。如果想创新,那也必须在符合文体特征的前提下创新,形象地说就是“带着镣铐跳舞”。舞跳得好不好,要看舞者对“镣铐”的驾驭能力;如果忘记了身上的“镣铐”,那就离低分、甚至零分不远了。

三、选择最适合自己、最适合文题的文体

考生在审完题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析决定这个作文采用哪种文体来表现。如果要表达情感就采用记叙文、散文,如果要发表看法就采用议论文。另外,由于个体思维的差异性,考生也要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在文体选择上,擅长形象思维的考生可选择记叙文,而擅长抽象思维的考生可选择议论文。

四、要考虑到自己有没有与该文体相应的写作素材

考生如果要写记叙文,就要想想自己有没有相关完整、连贯的生活故事或生活图景;如果写议论文,就要思考自己有没有相关的论点、理论论据或是事实论据;如果写说明文,就要检索自己有没有相关的知识积累……

第4篇

新课程的实施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将各学科与综合实践有机结合,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如何通过课程资源的整合利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最终确保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是我们面临和思考的主要问题。

校本课程《校园植物文化》以植物为载体开展系列活动,引领学生走近植物,积极挖掘植物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创造性运用植物文化育人,通过感知植物、诗词吟诵、现代散文赏析、文化品读、雅闻趣事、歌咏植物等研究性学习,构建以自主探索为基础,合作学习为主体的开放的学习过程,实现在认知、情感以及行为等方面的个性发展,培养人文情怀、提高艺术修养、丰富生活情趣。

校本课程《校园植物文化》由生物和语文两部分组成。语文教学活动分为四节,通过组织学生阅读与校园植物相关的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和认识植物与人类的关系;配合生物学课程调查校园植物资源;探究植物各种生命现象及规律;培养观察方法,写好植物观察日记;背诵相关的诗文积淀人文素养;阅读名家散文,丰富情感。所有这些活动都会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编排语文阅读第一节“物竞天择·人与自然”,特别在贾祖璋的《葵与向日葵》之后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自然科学小论文”,在这篇关于生物学分类知识的科学小论文后面,安排学写自然科学小论文有它的合理性,指导高中学生撰写自然科学小论文富有重要意义。从写作教学目的看,我们培养的高中学生,将来绝大多数都要去从事生产劳动和科技工作,指导他们撰写自然科学小论文,可以为他们将来的科技写作打下坚实的荃础,使他们终身受益。撰写自然科学小论文,一般都要建立在自然学科的科学实验或实地科学考察活动的基础上,是一个使中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认识进一步深刻化和条理化的过程,中学生如果要对自己接触的自然科学中的某些事物现象、问题或某个专题,进行比较深入广泛的探索研究,并加以论述,写成科学小论文,以揭示其特征、意义及规律,这种科学小论文的学习非常必要。它是培养青少年创造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从跨学科教育学的角度看,学生撰写自然科学小论文,无论对自然学科的学习,还是对写作学科的学习,都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和不可低估的价值。

诗歌是语言和文学的精华,而每一个青年心中原本都有诗意的人生向往,只是被压抑在教育体制的冻土下。屈原所谓“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杜甫所谓“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李白所谓“万物兴歇皆自然”。他们“大天而思之”,对于天地的博爱无私,自然的规律性,以及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都有极好的形容。诗人亲近自然,不论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日月山川,风雨雷电,都能触发他们的灵感,引起许多关于宇宙、人生的思考,品读诗词就是让高雅的诗歌贴近我们普通人的生活,纳入我们必经的人生历程之中。当诗歌对我们显得亲近,我们的心灵就会比较自然地感受并萌发诗意。因此第二节编排了诗词品读以及“综合性学习解意象品诗歌作诗词”。

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和高考语文辅导以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点。以花草树木植物为象征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是各民族语言文化中的一种共同现象。人们在欣赏花草树木外在美的同时,也赋予了它们某种特定的意义。文人学士通过咏诗赋词,把他们内心的感情和审美情趣寄托于大自然的花草之中,这些形象从外界移入诗中时,为诗人的思想感情所点染、浸润,传达着一种感化、教育的力量,因此诗人都非常重视创造意象。意象在诗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绝大多数诗歌就是通过意象来诠释作品的哲理,通过意象来破解作品的寓意,通过意象来鉴赏作品的意境,通过意象来与作者进行艺术、美学、心灵与精神的交流。在诗歌学习中,分析意象,就是分析文学物象中所蕴合的意义,正如艾略特所说:“表情达义的唯一方式,便是找出‘意象’,即一组物象,一个情境,一连串事件,这些诉诸感官经验的外在意象出现时,该特别情意便马上给唤引出来。”鉴赏诗歌的意象,就是要让学生将自己所接触到的诗歌中的意象分门别类地作梳理。通过查找有关意象的资料,用简明文字概述意象的寓意。

散文这种体裁,精粹警辟,形式自由,能够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写植物的散文在情物关系的处理上,常常是托物抒情、融情于景、移物就情,就是将物拟人化,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风貌;或通过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把情完全融合在写景的文字中;或把物拉过来,赋予人的情感。作者常常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或喜、或忧、或悲、或思的情感,通过情感倾向的宣泄表达出文章的主旨。因此需要学会在阅读过程中由体味作者的情感进而准确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

语文第三节散文品读之后安排了以“植物与文化”为主题的各类活动。植物历来就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尤其是中国园林植物在配置上更是受历代山水画哲学思想的影响,在植物的选择上十分重视品格,注重色、香、用。不仅仅是为绿化,而且要能入画,意境上求深远、含蓄、内秀。植物象征意义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个是传统文化,一个是生活习俗。以花草树木为象征,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是各民族语言文化中的一种共同现象。古老的中华大地和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孕育了以松、梅、竹、菊和牡丹为代表的植物文化,而西方人以玫瑰、百合和栎树为代表的植物文化则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和西方宗教文化影响的结果。汉民族注重以花木喻人,西方人注重以花代言,这是汉英植物文化最重要的区别。汉民族以花木喻人,关注的是花木的内在气韵与人之精神品质的联系。西方人也以花木喻人,但着意的主要是植物的外部特征与人之外貌的联系。

第5篇

语言文字是构成文章的材料,就像建筑一样,没有建筑材料不可能砌成高楼大厦,有了材料,没有技能,也不能够建成高楼大厦。写作最终是用语言文字将思想感情外化。所写的文章有没有感染力、表现力,直接取决于驾驶语言的能力。能不能自如地驾驭语言文字是写作的决定条件。所以,要提高学生议论文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训练是关键。

但是,文字表达其实是思维显现与明确的过程。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直接体现,语言思维是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所以,语言训练也就是思维训练。在对学生进行议论文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中,说理思维的训练是不可或缺的,就如同一块硬币的两面,存乎一体,不可分割。作文教学的思维引导、情感激发绝不可脱离语言表达;同理,语言表达也要符合学生思维情感发展的需要。因此,有效的议论文语言训练,应建立在思维训练基础之上。

鉴于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统一,如何使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能把自己内心想法明白晓畅地表述出来,是作文指导课上不可回避的一个教学目标。围绕这个目标,笔者采用“一比二练三仿”的训练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比较阅读——力求思维脉络清晰,语言简明扼要。

比较阅读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在议论文语言训练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一些思维流程和语言表达相同或相异的、有一定可比性的文本或文段进行比较分析,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研读、去斟酌其说理的思维脉络,揣摩其语言运用的技巧等,让学生在分析比较其异同中领悟议论文叙事说理的思维流程及语言表达方式。用于比较阅读的文本可以是名家作品,也可以是学生作品。只要是比较点明确,导向性明确,可操练性强的文篇,都可以提供给学生阅读分析,揣摩比较。

例如:为了使学生感悟议论文围绕论点举例说理,语言表达简明扼要的特点,可提供以下的文段给学生阅读揣摩。

文段一:古代文人大有仕途不得意之人,遥望南山,于东篱下安然地采菊;泛舟赤壁,江天夜饮,“不知东方之既白”。面对巨大的逆境,陶渊明没有大惊小怪,坡没有大惊小怪,很多人都没有大惊小怪,思想之潭的涟漪很快平复,沉静地接受了逆境。因为逆境虽然不等于生活,然而至少包含了生活。所以,以平和的心态,坦然地行走在逆境中,于尘嚣之中终会为自已赢得一片桃花源地。

——考场佳作《行走在逆境中》

文段二: 2007年月10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并在随后的一系列测试中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在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上实现的又一重大跨越。因为“比”,才能让中国圆了飞天的梦想;因为“比”,让五千年的泱泱大国——中国屹立不倒;因为“比”让我们的祖国一次次地进步,提高了我国的科技竞争力,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学生习作《在比较中进步》

文段一展现的是缘事及理、脉络清晰的思维过程。在语言表达上紧紧扣住“逆境、沉静、平和、坦然”几个关键词来叙事说理,叙事简洁明白,说理清晰连贯,水到渠成。相比之下,文段二在叙事时没有突出关键词“比”,但在说理时强调“比”就显得突兀,叙事与说理思维不连贯,表意含糊,凸显思维的混乱。

再如:

文段三:法国的普鲁斯特患有严重的哮喘病。在一间门窗紧闭的房间里静静地思索。历时十五年,终于写成了《追忆似水年华》。这部著作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巴尔扎克躲在一个小楼上慢慢地喝完了一万杯咖啡,《人间喜剧》横空出世。我国著名作家张承志在昏暗的灯光下,伴着呼啸的西北风,几年如一日,静静地在那儿写作,终于写成了《北方的河》。身前不事张扬,身后为人所敬仰。

——学生习作

文段四:不事张扬的人,沉稳厚重,为人所敬仰。是谁在暗室里《追忆似水年华》?是谁喝一万杯咖啡谱写一部《人间喜剧》?是谁夜夜长明灯记录《北方的河》?普鲁斯特、巴尔扎克、张承志他们这群孤独寂寞的灵魂,生前无声,死后却长存。

——教师下水作文

两段对比,向学生展现了议论文中叙事与说理的关系,以及围绕说理而叙事的语言思维与方式。通过对比,也使学生体会到议论文语言概括性和简洁性的特点。

此外,学生作文中还有叙事详略不当,用词重复累赘等毛病,都与学生的说理思维混乱有关,都可以通过比较点明确、导向性明确的文本去比较分析,阅读感悟。大量的比较阅读,尤其是用学生的作品与名家的作品比较阅读,可使学生了悟自己作文语言的缺点之所在,也明白了修正的方式与方向,激发模仿创作的兴趣与欲望。

二、修改练习——力求思维客观全面,语言准确有分寸。

俗话说“三分写,七分改”,“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我们必须舍得把修改作文的优先权给学生,尤其是在语言方面,更应让学生在长期不断的推敲与琢磨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学生要修改自己的作文,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他必须明白自己作文的缺点之所在,如用词不准确、语句不通顺、表达过于偏激等问题,都与学生的思维不够全面客观有关,都必须通过大量的比较阅读与教师的点拨分析来促使学生明白与领悟。此外,教师还需为学生提供一些可模仿的范例,提供一些修正的方式与方向,才可帮助学生在不断修改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6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写作教学 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不仅因为它在升学考试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语文成绩,更在于它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写作不仅是令教师头疼的教学内容,更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的学科,对语文写作产生抵触心理,导致教师语文作文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作文成绩不高。新课程改革强调了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试图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但许多教师的重视却是试图通过强调空洞的语文写作技巧与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作文成绩,忽视了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的情感表达。这种形式上的语文写作教学过于功利性,既不利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教师写作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高质量作文。

一、激发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语文写作是他们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的内容,学生也从一开始对写作充满新鲜感与好奇心逐渐转变为厌倦甚至恐惧写作文,不仅是由于教师对写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单一,无法激起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也因为学生发现作文成绩的提升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作文学习无法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许多学生对语文作文采取消极的学习态度,无法正视写作的重要性,这是长期以来语文写作教学效率低下的最重要的原因。在这种教学现状下,教师不能再墨守成规,一味强调语文写作技巧的重要性,要与时俱进,充分解读学生的作文写作心理,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出发,培养学生主动写作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当下高中语文作文课的基本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讲例文――学生练习――教师批阅,这种作文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需要教师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的进行。高中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选的文章,值得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深度精讲,让学生感受写作的魅力。同时,高中阶段的学生有很强的课外阅读的需求,教师要因势利导,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选择适当的课外读物,使学生在自身兴趣的基础上阅读相关的文章,从而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写作欲望。这种基于学生兴趣的写作教学能够重视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的作用,使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自身的真情实感和内容,而不只是运用写作技巧堆砌华丽的文字辞藻,摆脱华而不实的作文写作形式,真正掌握语文写作的真谛,写出有意义的作文。学生的兴趣是语文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学生主动自愿的进行语文写作,才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以学生的兴趣为根本出发点,能够使语文写作成为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而不只是其作为教学任务,对语文写作产生疲倦感。

二、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

对于作文来说,素材是最重要的部分,是作文语言组织表达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充足的写作素材,才能使文章充实而有内容,使文章有可读性,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强调作文素材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积累语文写作素材。高中作文的体裁主要分为记叙文、议论文与小说,这三种体裁有各自独特的特点,需要学生根据具体的写作要求选择合适的体裁,这就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时要帮助学生积累不同类型的作文素材,以应对不同的写作文体。

首先,对于记叙文来说,情感是作文取胜的关键,因此,学生在写作记叙文时要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以往的记叙文例文来说,高分的记叙文多是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内容贴近日常生活,通过对平凡生活的记叙表达不平凡的感情,以最朴实的语言打动读者的心。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多观察,积累生活中的作文素材,在写作时贴近生活,将自己对生活小事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

其次,议论文是高中阶段应用最广泛,学生最喜欢的作文体裁,需要教师在写作教学时进行重点讲授。对于议论文来说,论点是其核心部分,但论点的证明需要大量的论据进行支撑,出色的议论文写作是学生拥有广泛的阅读量,能够在写作时引经据典,用大量的论据素材支撑论点的表达,因此,学生要想写好议论文需要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在写作时合理运用这些素材,使写出的议论文充实而又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教师在进行议论文的写作教学时可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例如历史与政治,从其他学科的知识中帮助学生汲取可利用的作文素材,这种素材积累的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语文写作积极性,同时能帮助学生复习相关学科的知识,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同时课外阅读作为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形式,需要教师予以重视,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从而为学生的独立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后,小说虽然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体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但真正写作起来却是最有难度的,需要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清晰的逻辑思维和极强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好的小说文章需要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一直保持阅读的欲望。因此,教师在进行这种体裁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阅读优秀的小说并从中积累写作素材与写作经验,为以后独立创作小说打下有利的基础。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积极积累作文素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和写作能力。

三、作文反馈形式的多样化

第7篇

主要运用于记叙文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说明文内容的主次及全面准确的说明、议论文中论点的论证分析及内容的拓展等方面。1、记叙文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现实中的人物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概括是阅读的重点也是难点,但容易概括片面"走样"。原因是没有运用辨证的观点去分析。所以对于文章中人物形象的概括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有的文章刻画人物形象是符合现实的"优点+缺点"型;而有的文学作品反映的是"单极性格"。所以,我们分析人物形象时,尽量从两个方面去总结,但不一定在文学作品中求全。更重要的是突出主要方面。2、说明文内容的主次及全面准确的说明说明文内容主次的把握。3、议论文中论点的论证分析及内容的拓展议论文中辨证分析法是每一位议论文写作的基础要求。对中心论点的论证有正反对比论证,也有文章主驳、主立的主次之分。初步的发问,可以借助以上阅读各种文体的方法,准确而全面的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断章取义、片面概括和语言繁琐的毛病。

二、"为什么"的思考

不同文体的目的各有不同。记叙文是为了以情感人;议论文是为了以理服人;说明文是为了以知教人。阅读文章以后,在弄懂"交代了什么"的基础上追问"作者为什么写得这篇文章",这就是思维的进一步思考。

(一)"为什么"在内容上的进一步思索1、记叙文的阅读,在"交代什么"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重点突出对议论段的破译,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表达主题。表达了作者的''''为什''''"的文章主旨就水落石出、水到渠成了。2、议论文以理服人,明确了文章交代了什么,即论题、论点后,作者为什么要论证这个论点呢?很快学生就会明确是为了某一问题或现象,发表作者的见解和主张,达到晓之以理、弘善抑恶的目的。3、说明文以知教人,目的是把事物或事理说明清楚,同时也附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辩证法在文体上分析上的体现辩证法在议论文中体现在议论文章本身论证的全面性(正反对比、主次分明),以及读者对作者观点的辨证分析上。唯物主义的观点同样是我们思考的有利武器。运用唯物主义思考问题可以更加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真实用意。

三、"怎么样"的思考

第8篇

【关键词】引导;议论性散文; 记叙性散文;课改 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至真至纯的语言艺术。散文必须以新颖的立意、独特的见解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美感享受。散文是四大文学的体裁之一。它往往通过对某人某事的叙述,或对某种事物的描绘,来抒发某种感情、表达某种思想,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启迪。

如这几年,散文写作在中考中大行其道。

1. 议论性散文写作

1.1议论性散文的特点: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 。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融情感、哲理、形象于一体。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不是议论文。

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的,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总之,形式灵活、语言精美、渗透作者的感情,这是议论性散文与规范性议论文最明显的区别。

1.2如何写好议论性散文 。 要写好议论性散文,就必须找准该类文体写作的成功支点,那么,哪些因素是其成功的支点呢?(1)要有明确的观点贯穿全文。有人认为,既然是议论性散文,就可以随意写,不必顾忌论点、论据、论证等。其实,议论性散文是用散文的笔法写成的议论文,同样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只是写法上比规范的议论文要更灵活些,文笔、形式更随意一些。(2)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形式。议论性散文,有些像随笔,从表面上看,信马由缰,形式多样,而实际上,好的议论性散文也要开合有度,有一个合理、完美的结构形式。(3)要体现出议论的逻辑性。优秀的议论性散文,既能够使叙和议各展风采,又能使叙和议密切联系。议论性散文,属于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其内容层次之间应有内在逻辑性。

1.3目前中考议论性散文存在的问题 。 从内容上看,或回到古代,或罗列名人,贪多求全,臃肿庞杂,看不到鲜活的现实,闻不到时代的气息。从感情看,或缺乏真情,或矫揉造作,用成人的体验代替自己的心声,用美丽的词句掩饰自己的浅薄。从语言看,堆砌辞藻,追求虚美,用名言警句撑门面。

2.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 记叙性散文分写人、记物、叙事等。记叙性散文写作要注意如下几点:

2.1感情浓郁,以情动人 。 散文是情感的载体,应十分重视个性化的体验,以叩击心弦的强烈感情打动人心。

2.2联想丰富 。 散文篇幅短小,容量有限,要想写出有新意的东西,就得提出一种新思想,立意有深度,就得多方开掘。这就要用到联想,没有恰当的联想,文章就放不开。联想的方式很多,由此及彼的横向联想是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其类型有相似联想(由此事物想到性质不同的彼事物)、相关联想(由此事物想到与它相关的彼事物)和相反联想。

2.3形散神聚,线索连缀 。 形散,是形式不拘,写法多样,生动灵活。要做到神聚,就得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就像放风筝,不管它飞得多高多远,风筝线始终在手里拽着,随时可以把它收回来。线索的主要类型有:(1)以具有象征意义或有深刻含义的某个物件为线索。(2)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3)以某句深刻意义的话为线索。(4)以人物某方面的特点(如:勤劳、勇敢、谦和、豪爽等)为线索。

2.4文字清新,拒绝造作 。 初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是非常正确的。但令人深感遗憾的是,缺乏真情实感、徒有丽词佳句的所谓美文,往往受到包括阅卷教师在内的各方人士的青睐,于是许多考生竞相仿效,以求高分。此类毫无实际意义的内容,只求表面华丽之作的泛滥,实在是语文教育的大话题。

2.5几种散文的写作模式 。 第一,写人散文模式。开头: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中间: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的叙述和描写;几件事。每件事即每个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结尾:重申特质,照应开头;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