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0 16:19: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接地技术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地方文献是记载当地自然、科技、经济、人文等社会发展轨迹的文献统称。地方文献是记载当地自然、科学、经济、人文等社会发展轨迹的文献统称。地方文献在为当地经济建设、乡土教育、旅游产业开发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各级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构建特色馆藏、打造特色服务品牌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我国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特别是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相对滞后,地方出版物和散落民间的有史料价值的文献资料收藏百不足一,大量的地方文献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严重地影响了图书馆职能作用的发挥。究其原因,除经费不足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方文献征集人员素质不高。因此提高地方文献征集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加强市县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首要任务。
1 熟悉、掌握地方文史知识和地方史学研究动态
一个优秀的地方文献征集人员,首先须具有较丰富的地方文史知识,对本地方历史文化知识要有一定的积累。如果我们不了解、不熟悉地方文史概要和重要历史事件、人物事迹,一些散落民间的有价值的史料就有可能从我们眼皮下流失。因此,地方文献工作者应多读地方史学书籍(包括地方志正史、野史及民间史料如族谱、民间文学、地方文史等),这些蕴藏着大量地方社会发展沿革、人口迁徙、名胜古迹、历史名人、重要历史事件、民俗风情、风俗习惯等地方文史知识的书籍,对我们提高地方文史知识有极大的帮助。其二要多请教有研究课题或编修方志及编撰史书、人物传记、乡土教材的研究型用户。这些用户往往是史学方面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他们有丰富的学识,可通过与他们交流增长地方文史知识,获取当地史料。第三是主动参加本地方的有关会议,尤其是史学研讨会,从中了解掌握地方史学动态。此外,还要深入当地民间基层调查了解家族谱等情况,以便于我们掌握地方文献源。
2 熟悉和了解当地社会发展状况,善于捕捉新的地方文献源
地方文献的产生与当地社会发展的状况、经济结构、文化特色密切相关。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必然带动地方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地方文献的产生也就成为有源之水。我国步人2O世纪8O年代后,改革开放使经济得到了复苏并快速增长,许多地方包括企事业单位都在修地方志、行业志,可谓“盛世修志,惠泽千秋”。近年来我馆将我出版的近百种市、县、乡志及行业志尽收地方文献库中,成为地方文献的新增长点。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经济运行状况良好的企业,非常注重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塑造,企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自行编印出版许多企业出版物,成为新的地方文献源。如柳州市的柳钢(集团)公司经济年年增长,先后出版报刊数种、图书资料数十种及书画、摄影图片和企业文化活动光盘等。因此,了解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捕捉新地方文献源的重要途径。
3 公关能力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
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长期处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状态,缺乏应有的宣传力度,使得社会对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认识不多,甚至对图书馆征集文献资料产生凝惑,这给图书馆的征集工作带来不少阻力。因此地方文献征集人员除了要做大量的宣传工作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公关能力,要善于调动各种社会关系,尤其是对一些尚未打开局面的企事业单位,在上门征集之前要有针对性的策划,根据不同征集对象设计不同的征集方案。比如可先打电话与该单位的办公室联系,从中了解该单位有几个部门(科室)编辑出版过文献资料,这样上门征集时就可直接到这些部门征集,既节省时间又能直接得到文献。反之如果去征集之前没有先打电话给该单位办公室,而是直接到该办公室征集文献,对方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可能就会以征求领导意见为由把你先挡回去。即使出现这种局面,征集人员可以采取迂回战术,找一些话题与他们拉家常,增进了解,从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例如图书馆有熟人在该单位或对方有熟人在图书馆等等,以此打开局面。其次还可以举一些有可比性的单位赠送出版物给图书馆的事例,使对方乐于赠送地方文献给图书馆。
地方文献中有大量的非正式出版物,工作人员在征集中往往是孤身一人,有时三番五次地上门征集,磨破嘴皮却无功而返,甚至屡遭白眼。这就需要征集人员具备良好的心态和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因为征集、收藏地方文献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并非是为个人谋利,征集人员理应为自己从事这项工作而感到坦荡、自豪。
4 熟悉本地域环境,把握地方文献源联系手段
征集地方文献一般都需要工作人员主动上门,熟悉当地环境和交通情况,能适应路途奔波是地方文献征集人员必须的素质。街道、行程、单位地址和地方文化人、名人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都应了如指掌。这就要求地方文献征集人员勤跑腿,多打听,勤记录,一本详尽的通讯录是地方文献征集人员必不可少的。出门征集之前先制定好线路,计划采用何种交通工具,沿途安排几个征集对象,这样既可降低人力物力成本,又可提高地方文献征集率。
5 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征集地方文献是一项繁琐艰辛见效慢的工作,又缺乏必要的资金,加上地方文献的特殊性,除少部分为正式出版物外,大量的地方文献为非正式出版物甚至散页、手稿,这就要求采访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深挖细寻,随时进入工作状态,善于与采访对象咨询、交谈,从中得到更多的地方文献信息。还要善于观察,如留心对方的书柜,其中就有一些值得征集的地方文献。外出征集地方文献还经常要牺牲休息时间,忍受风霜、烈日、饥渴,有时还要自掏交通费。若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很难完成这一使命。
总之,要做好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工作,需要地方文献征集人员的不断探索和默默奉献。高素质的地方文献征集人员是地方文献工作全面开展并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金沛霖.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2 郭丽娟.论影响地方文献资源变化因素及征集对策.图书馆界,2002(4)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一场深刻的革命,一次全面的国家体系创新。它不仅将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过程和未来走向,制约着中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而且,也是更重要的,它正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种新的存在性依据,成为当下中国行为的一种文化生态,影响和推动着中国全面的制度创新、路径改革和价值重建。胡惠林教授(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认为,在这样一种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文化产业被赋予了新的责任:参与入世后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所必须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整体进程,接受改革成果和成本的转移,协调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满足国家的战略需求,推进国家文化与文化产业创新系统建设。张晓明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指出,“入世”后的中国面对的是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对中国文化产业具有“不对称优势”。因此,入世后在我国文化产业领域发生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不对称竞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际性产业发展格局的不对称:以夕阳产业换我朝阳产业;(2)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对称:以产业实力搏我资源潜力;(3)已承诺开放领域竞争的不对称性:以产业高端对我产业低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将由有限范围和有限领域内的开放,转变为WTO规则框架下的宽范围和多领域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的按中国政府承诺的时间表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中国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双向的相互开放。张晓明认为,鉴于国际性文化产业发展出现了手段和内容的矛盾,在产业发展阶段上具有一种“后来居上”和“逆向整合”的趋势,中国在制订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时应以实现可持续的、跨越式的发展为基本指导方针,并遵循这样的原则:以文化艺术的原创带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以文化产业带动信息产业,以产业政策引导企业整合,以制度创新应对制度竞争。
发展文化产业需建立与之互补的文化艺术保护方式
新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将文化艺术分为经营性(以盈利为目标)和非经营性(以非盈利的文化艺术建设为目标)两大部类,在建立市场性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同时,还必须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对位性互补的文化艺术的保护方式。二者相辅相成,形成当代文化发展的合理架构。金元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认为,我国当前的文化遗产保护必须首先理顺下面几个关系:(1)文化遗产“救亡图存”与复兴光大的关系;(2)大规模经济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3)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遗产当代利用的关系;(4)文化遗产保护宏观整体规划与分档次、分阶段、分地区的具体策略实施的关系。金元浦认为,结合国情,我国文化艺术的保护方式应采取政府保护、法律保护、市场保护与社会支持等多重因素综合运作的方式。(1)加快政府保护方式的改革。改革和完善政府保护方式是文化艺术保护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这种保护首先是逐步建立文化艺术的宏观调控机制,主要运用政策的倾斜来实施文化保护,并协助立法机关建立和完善文化保护的法律、法令和法规。其次是逐步加大国家文化资金的实际投入与监督实施,保证文化艺术在国家投资预算中的实际增长。其三,政府保护方式还应包含对民族传统文化和濒危艺术的特殊支持、对高雅艺术的大力资助,以及重点文化设施的建设、扩充与维修。(2)尽快建立完善的法律保护方式。当代艺术保护中依靠法律形式进行保护成为各国注意的焦点,法律方式保证了当代艺术保护的法律地位与运作程序,也保证了艺术保护的公众意识与社会责任。其根本意义是通过减免税收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资,以达到文化艺术总投入的实际增长。(3)迅速建立市场保护体制。文化艺术的市场保护包含两大方面;其一,为努力发展上规模上档次的一批大型文化产业,依靠市场方式,通过文化产业自身的扩大与积累来改变我国过去文化保护中单一的输血模式,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其二,对于那些不能以产业形式发展的文化艺术则必须通过市场寻求企业资助的道路。从企业赞助保护方式来说,要想使其发展起来,必须保证企业投资能获得相应的回报。(4)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与全民保护。当代艺术保护中的社会支持和全民保护具有最广泛最强大的力量。当代社会通过多种途径特别是现代传媒营造保护文化艺术的社会氛围与社会舆论,培育了一代代懂得艺术的文化大众,这是保护艺术的最深厚的社会基础与心理根源。
发展文化产业亟需改革文化体制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抓紧制定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对国有文化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国有文化部门)进行战略性的改组。因为国有文化部门占有了我国文化资源,包括文化人力资源的绝大部分,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导力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搞好国有文化部门的改组、改制和改造,实现国有文化存量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文化产品生产机制的转变,是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的关键所在。齐勇锋研究员(国务院体改办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指出,国有文化部门在进行战略性改组过程中应坚持“6个有利于”原则:(1)有利于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保障国家的文化和信息安全;(2)有利于国有文化部门建立新型的投融资体制和国有资本的管理、监督与运营体制,使国有资本在保值增值的同时,布局更加合理,结构进一步优化;(3)有利于国有和国有控股的企、事业文化单位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4)有利于促进国有和国有控股的企、事业文化单位转换经营机制,调动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其生机与活力;(5)有利于在国有文化部门改革中,调动各方利益主体的积极性,确保出资人、债权人的权益不受侵害;(6)有利于国有文化部门改组、改制的平稳过渡和社会稳定。
具体到传媒体制,孟建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系)通过对美国文化体制的介绍给人以很大启发。他说,1996年2月8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1996年电信法》,彻底打通电信业、传媒业、娱乐业等行业壁垒,大大放宽了媒体经营范围,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媒体业和其他行业之间石破天惊的变革:并购、联合、重组。经过近5年的实践,这种变革的巨大成功已让全世界为之瞩目,在机构重组、产业关联、资金融合、技术平台等方面形成了新兴的实力巨大的娱乐传讯业,并很快跃居美国出口榜首。美国的一系列政策大有可借鉴之处,如我国至今还将电视业与电信业割裂开来的做法,就根本无法实现战略上的大整合。尹鸿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也指出,中国传媒业的改革,不是建立形式上的集团,而是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因此,中国传媒改革的根本不是改革规模,而是改革体制,拆除纵向与横向的行政垄断的篱笆,分离政府管理职能和企业自主经营权力,将传媒的行政管理体系转化为与市场体系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逐步建立公平规范、竞争有序、优胜劣汰,充满活力的市场运作机制。
发展文化产业需实现理论创新
现今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文化不仅仅是饭后茶余的调料、愉悦人生的奢侈品,它更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缪其浩研究员(上海图书馆)认为,文化要成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主角,必须实现“3个破壁”:(1)文化精神破壁。文化创意是生产力的源泉,是发展的原动力。源于人的创造力的创新才是附加值最高的。因此在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中,文化产业和其它行业中的创意部分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2)文化产业破壁。文化产业不仅自身要做大做强,还要与其他产业形成共栖、融合和衍生的良性互动关系。但是由于我国行政管理上条块的分隔,以及某些政策的限制,这种良性互动的实际发展还远远落后于人们的预期,正在成为一个严重阻碍文化产业成长的瓶颈。(3)文化队伍破壁。目前承担21世纪文化产业发展重任的文化队伍出现严重的知识偏门和缺失。必须以更宽容的姿态重新定义文化人,在更宽广的视野里召集文化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拥有一支适应新世纪使命的文化队伍。就文化产业的人力资源开发,陈少锋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有自己的见解。他指出,管理知识的匮乏以及与管理相关的商业意识、商业伦理、职业化管理、人力资源配置等等,是思考文化产业人力资源所面对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的突出问题是,专业艺术类、行政类出身而非管理类出身的人员所占比重过大,整体人群文化知识层次较低,专业化力量有余、经营管理能力不足等等。陈少锋认为,对其他产业的经理人实施有关文化产业的培训,或者对现有文化产业领域从业人员进行商业管理的教育,是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中一项重大的工程。李康化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则从发展文化产业的全局出发提出了“5个创新”:(1)理论制度创新。突破在文化产业制度改革上的路径依赖和政策瓶颈,以放松管制和透明化的政策供给启动新一轮文化产业发展,以制度创新启动新一轮文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防止和克服由于文化产业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而可能导致的政策性衰退。(2)要素市场创新。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放宽民营文化企业和民间金融资本市场准入的尺度,消除在这一领域内的歧视性政策,使民营民间文化产业和资本享有充分的国民待遇。(3)产业链条创新。进一步完善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整体配套,特别是加强文化产业的“上游”基础和“下游”通道。(4)产业结构创新。形成新的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机制。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已经构成现代社会互为依存、以高技术和高文化为共同特征的支柱产业群,信息产业的发展极大改变了文化产业的技术基础,带动了其产业结构的提升,但其下一阶段的发展必定是以文化产业为前提和发展动力。(5)社会结构创新。构建各类社会中介机构,建立健全文化行业制度,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协同发展的新体制。
文化产业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必由之路。沈殿忠研究员(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指出,任何一种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有两条线索,即横向线索与纵向线索。横向线索反映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纵向线索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阶段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中国文化产业的横向发展线索与纵向发展线索都有两种不同的状态:一种是公平的状态;一种是不公平的状态。讲文化资源开发或文化产业发展的公平,主要讲规则的公平。中国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完整含义,不单纯是实现横向公平或纵向公平,而是要实现两种公平的统一。实现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的统一,关键在于把握一种分寸。这个分寸不仅是一个质的规定,同时也有量的规定。在这个规定的范围内,可以把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人们利益的损害降到可以接受的降低程度,或把利益的满足提升到可以实现的最高的程度。
如果说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的是一种生态伦理,那么文化发展战略强调的就是一种全球社会伦理。可持续发展注重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文化发展战略则更注重人与人之间、身与心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毛少莹(深圳特区文化研究中心)认为,文化发展战略应有以下基本特征:(1)重视公平超过重视效率,控制贫富分化,寻求均衡发展。(2)全面注重不同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精神性的可再生能源替代物质性的不可再生能源;以“文化资本”替代“经济资本”;以精神消费填补物质消费无法满足的精神需求。(3)以慢节奏的“休闲娱乐型(精神消费型)社会”替代快节奏“工作消费型(物质浪费型)社会”。(4)确立更合理的发展指标,将社会文化发展纳入社会水平的衡量之中;将人类对幸福、快乐的追求——而非仅是对物质财富的病态拥有——恢复到自然健康的人性基础上;致力于保护精神健康,以价值理性管理人类社会,走人与自然、身与心的和谐发展之路。
文化产业应走高新技术之路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确定了知识资本、技术资本、人力资本及相关的文化、技术等因素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这使得愈来愈从尖端部门走向日常生活的高新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驱动力。黄健教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认为,引导高新技术进入文化产业,在提升文化产业的品质、产品的品质方面,在市场融资方面,都将产生重大的效应,获得较好的效果。同时,人们也将看到文化产业的运作理念与其它产业运作理念的不同。因为随着科技与文化大发展时代的来临,人们对产品的技术要求、文化要求、审美要求也将愈来愈高标准。文化产业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新兴产业,作为以满足人类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主要目标而生产、服务的新兴产业,其运作理念不能只是停留在一般的生产、服务上,而是必须要实现产业的管理重心由常规的生产管理向技术创新和信息化的知识管理方向转变,整个产业的经营目标必须实现由以往的追求成本的最小化向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方向转变,以保持整个产业发展的创新性与发展活力。柳士发(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指出,以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为代表的当代信息革命,给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文化形态——数字文化和网络文化。这些新兴文化的特点在于,利用网络特性拓展传播内容,不满意于简单复制传统媒体,而是走上了自主发展的新路。文化产业一旦与信息数字化、现代通讯技术等高科技结合起来,势必如虎添翼。对于我国来说,虽然在文化上网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不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巨大的数字文化鸿沟。据统计,在整个互联网的信息输入和输出流量中,我国所占比例不到1%。因此,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的同时,我们要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中国数字文化工程既要着力于公共文化建设,又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建立起照顾职能管理、社会公益服务和文化市场运营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国家文化信息服务体系。
传媒产业需实施“走出去”战略
文化产业发展不仅要有内需的拉动,而且也要有外需的拉动。然而,中国存在着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根据国家版权局2001年的不完全统计,我国版权贸易的输入输出比为10:1,在文化电子产品贸易中,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我国至今尚未拥有自己的核心标准和主打产品。而在一些西方主要国家中,以版权贸易为核心的国际文化贸易,已经成为支柱产业。实现文化产业发展从引进来向走出去的战略转变,不仅是推进我国文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要求,而且也是克服贸易逆差的迫切需要。作为文化产业的排头兵,传媒产业如何利用本土资源,保持中国传媒的国内主体地位和提高国际影响力?尹鸿认为,对于目前的中国媒介来说,走向国际市场至少具有4个有利条件:(1)从经济上看,媒介的低成本使中国传媒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的价格优势;(2)从文化上看,全球化环境下的东方文化提供了一种参照性的“还乡”意义而逐渐被西方人关注,中国传媒因而具有一定的文化优势;(3)从地域和文化的传统上看,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澳门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华语地区,日本、韩国等亚洲其他大中华文化地区,以及世界各国的华人群落等构成了一个具有共同性的接受中国传媒的文化交流空间,中国传媒具有市场潜力的优势;(4)从西方传媒来看,近年来由于片面地走上数字虚拟化、大制作、单纯追求商业价值最大化的道路,传媒的人文地位和社会公益品质都明显下降,为其他国家传媒文化的乘虚而入带来了契机。面对这些显在的和潜在的优势,中国传媒目前需要作5方面的努力,来开拓中国传媒的国际空间:(1)组建经过所有制改造的具有国际营销实力的国际性的传媒制作发行机构,形成规模适当的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规律的专业化、流水线化的国际性传媒企业;(2)积极从国外和国内一流大学以及其他企业吸收一批能够从事跨国经营的具有专业素质的传媒经营管理人才;(3)从资金和政策上支持生产一批按照国际市场需要制作的媒介产品,创造“中国制造”的媒介品牌;(4)要求国产的传媒产品在制作技术和艺术标准上而不是制作规模上与国际传媒产品接轨;(5)积极推进传媒的横向整合,开发多种媒体的媒介产品,实现整合营销。
中国广告业增量空间巨大
与会代表不仅从宏观上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把脉,而且对具体行业的发展前景做了预测。黄升民教授(北京广播学院广告学系)指出,在新的世纪,中国广告业有着不同寻常的表现:两极分化、业务分流、竞争激化、资本参与、创意衰退、政策多歧、媒介滑坡。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数字,2001年全国广告经营额为794亿元,增长率为11.4%。值得注意的是,4大媒体之中,报纸、电视和杂志的广告增长率都低于平均水平。但对于中国广告业的前景,专家们还是充满信心。喻国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指出,从1981年1.81亿元的经营额起步,到2001年达到了794.9亿元,年均增速40.2%,经历了21年增长的内地广告市场,它的“饱和”时代还远未到来,它的经营额还有3倍左右的增量空间。他预测,今后8年,中国内地广告业的发展速度至少不低于12%,到2003年,市场经营额有望突破1000亿大关,到2007-2008年,可能超过2000亿,到2010年估计达到2609亿元,3倍于2001年的水平。在未来的巨大增量空间里,报刊广告的增势将超过目前处在强势的电视广告。尽管在1983-2001年,电视广告经营额的增速在同行中最为迅猛,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1.7%,但近年来,电视广告经营额的增速明显放慢,1997-2001年的年平均增长率降至14.8%,低于报纸广告的15.6%、杂志广告的17.2%和广播广告的16.6%。专家们预测,报刊广告的年平均增长率在2010年前将保持在13-14%左右。到2010年,报刊广告经营额总量将从2001年的182.6亿元达到587亿元,其中报纸广告经营额约547亿元,杂志广告经营额约40亿元。喻国明还指出中国报刊广告业未来发展的机会点:(1)从时间上看,9月、12月、4月和8月是报刊广告投放最多的月份;(2)从地区上看,中南、华东以及华北地区是报刊广告投放量最为密集的地区;(3)从城市看,北京是报刊广告投放最多的城市,占整个报刊广告投放总量的1/4,广州、上海、深圳也是报刊广告投放量最为集中的城市,上述4个城市的报刊广告经营额占全国报刊广告经营额的“半壁江山”(51%)。从增长率上看,深圳、大连、南京、广州、青岛以及哈尔滨是报刊广告增量幅度最大的“明日之星”城市;(4)从行业上看,房地产、医药、计算机广告是报刊广告的三大支柱型行业,这3大行业广告的投放量占报刊广告总额的36.7%。从未来发展的潜质上看,金融保险、机动车、房地产则具有最大的增量空间。
发展文化产业促进西部大开发
关键词: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理论;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基于利用地下空间去主动弥补、协同地面上的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思路,探索了地下空间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再生中的角色、作用与策略,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的科学规划和有效利用、实现其“地面保护、地下发展”,不仅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再生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而且为城市节地与地下空间的利用做出了有益的补充。
1、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对于现代城市规划的意义及作用
总体上看,城市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提高了城市土地的综利用价值,并很好的达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是今后城市发展规划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1)开发地下空间,不仅扩大了城市空间容量,还提高了土地价值。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带来的土地紧张和交通拥挤等一系列影响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增加了城市安全平稳发展的不稳定性,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不利因素和牵制。另外,开发地下空间,不仅充分扩展了城市空间资源,增加了城市的空间容量能力,通过修建地下交通系统如地铁和把商业文娱项目转入地下如地下商城等,而且还可以使地上方面增加绿化面积和能力,促使生态环境的维护向前更走快了一步。
2)提高城市对灾害的应急能力。当灾害到来时,地上城市部分的功能陷于瘫痪和紊乱,但地下空间可以继续部分城市功能,比如,地下综合管廊便于管线的安装维护,遇有灾害时可以有效避免管线遭到严重破坏,从而大大提高了总体管道网的防灾几率和能力。这些对于地上的救灾行动是很有用处的。还有,与地上部分相比,地下空间具有较强的抗爆、抗震等防灾抗灾能力与特点,将基础设施转入地下,因为暴露的机会大大减少,所以城市对灾害的应急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优化城市交通,带动经济发展。发展地下空间,使得地下交通系统与地上部分可以协调发展,从而保证城市整体交通的运作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实现了城市交通及发展的可持续性。尤其能够避免沙尘暴、大雪和暴雨等恶劣夭气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随着地下商业街的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也必将成为很有潜力的经济开发模式。
4)展示城市魅力,丰富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品位。城市空间是一个由地上和地下空间共同构成并一起运转的有机的空间组合体,地下空间达到一定规模时,可形成相对独立、较为完善的功能体系,包括大型的商业、娱乐、文化设施等,成为城市空间中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是城市环境的重要方面,适度开发地下空间,可以为城市空间环境的处理提供更多更大的自由度,对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的形成和保护有着积极影响。
5)历史文化古城得到保护,并促进其更新改造。城市历史地段由于记过漫长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形式,导致了开发强度偏低和旧城需要保护等诸多影响现代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所以地上城市部分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翻新扩建,迫切需要开发地下空间来帮助分担这些需要,从而解决影响城市发展的这一系列问题。
2、城市地下空间布局的方法
以城市形态为发展方向。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必须和城市相对应和协调。这种协调和对应首先表现在区位上,地下空间的开发通常选择城市密集的地方。然后城市交通轨道的发展带动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以点线面为主体布局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各种形式的链接构成城市整体。以城市轨道的交通网络为骨架。地铁是目前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中覆盖面最大,规模最大的工程,其按照城市人流方向形成网络。从某种程度上说,地铁反映了城市结构。以地铁为骨架的城市地下空间有效的提高了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效益。以大型地下空间为发展资源。城市地下空间的形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地铁经过的地方一种是地铁不经过的地区。在地下空间规划的时候,对于那些地铁经过的地区,要充分考虑到地铁的重要性,可以在其四周建设大型公共设施,商业写字楼等,形成商业娱乐、文化一条龙。对于那些没有地铁经过的地方,可以以地下商业街或是大型的广场作为结点,利用地下商业街将其链接成一个整体。地下城市规划是一项长期的项目,需要逐渐的形成,并随着城市的变化和发展而调整。
3、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
3.1、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资源评价利用现代化地质勘测与数字化可视技术,对历史文化街区现有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性、生态敏感性要素、既有文物及其他埋藏物、既有古建筑基础、城市规划管制四线范围等关键要素进行勘明,准确测定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限定范围、深度,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及可建设区。
3.2、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需求预测根据宏观、中观及微观区位分析、发展现状条件与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历史文化保护区城市发展诉求与增长方向,并结合经济效益分析,综合分析确定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需求功能、需求规模、需求建设模式与需求建设分期。
3.3、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专项系统设施的规划发展模式
根据地下空间资源评估与需求预测的分析结论,提出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的主导发展需求功能,并结合建设可行性合理确定保护性建设发展模式。包括:
①历史文化街区地下交通设施保护性规划发展模式。将动态交通及静态交通部分导入地下、控制地面交通环境,是协调地面交通容量扩展与环境风貌保护的有效途径。②历史文化街区地下市政公用设施保护性规划发展模式。实现市政管线共沟化及部分市政场站、环卫设施地下化发展,是实现历史文化风貌区基础设施翻新与扩容、提升基础设施管线的可维护性、减少路面开挖及增强基础设施安全性的有效途径。③历史文化街区地下文物储藏设施保护性规划发展模式。文物储藏空间的新建、翻建、空间拓展等需求,可利用地下空间进行实现,有利于文物保护。④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配套设施保护性规划发展模式。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所需要的相关配套设施利用地下空间设置,包括管理设备、库房、小型活动教室及展览室、纪念及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以及其他不符合风貌保护要求的构筑物与设备等功能。⑤历史文化保护区地下防灾设施保护性规划发展模式。
3.4、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保护技术
①对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开发进行先期数字计算模拟,如测定可开发的地下空间范围、分析不同的开发形式和开发深度对地上建筑的影响;模拟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的耦合关系和人流组织等。并对核心保护区及保护协调区提出不同的地下空间开发管制导则与保护技术措施;如保护距离控制、扰动与振动控制、加固保护措施等。②根据历史文化街区地上空间的资源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用地提出不同的地下空间利用技术。③根据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的开发深度,提出不同的开发技术。深层地下空间开发时,开挖的深度应足够深,保证相应的地上建筑的持力层不被破坏。
结束语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了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作为承担城市多种功能的重要场所,地下空间在城市中的开发利用规模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张琳,束昱,路姗.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4,07:79-83.
关键词:单片机,遥控系统抗干扰分析,实现
前言
单片机控制系统在实验室反复实验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预期效果,然而把系统放到实际现场运行时却不能工作。论文大全,遥控系统抗干扰分析。原因是工作现场比实验室环境恶劣,系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干扰,加之构成系统的元器件本身方面存在的可靠性,以及系统本身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耦合因素等原因,系统必须增加一些有效的抗干扰措施才能正常运行。论文大全,遥控系统抗干扰分析。据工作经验之谈,有时存在后期的抗干扰工作往往会比前期的设计工作还要艰巨,花费的时间也需要得更多,所以说抗干扰技术是非常重要,关于在抗干扰措施是否能够运用得恰当方面,其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一、单片机遥控系统系统工作原理
单片机以其体积小、价格廉、面向控制等方面的独特优点,使得单片机在各种工业控制、仪器仪表、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单片机的遥控系统以单片机系统为基本控制单元,能够构成无线传输系统、速度调节系统等等,而且其优点是,能够在三公里外控制运动目标的启动、速度快慢、停止、往返。而且最特别的是在运动目标的运行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随机调节速度快慢,调速一般是在7~25km/h范围。单片机实现控制了所有这些状态,开始通过键盘输入控制参数,然后经过单片机运算和处理行为,并且通过无线数传模块完成对参数的无线传输、运行状态以及调速设备的控制方式,达到遥控运行的目的要求。
二、单片机遥控系统系统受干扰原因及危害
在电磁干扰较弱时,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往往是容易达到应用要求,这方面尤其是在室内体现出来,然而对在室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环境条件,尤其是那种在工作环境较恶劣的情况下,就会导致仪器仪表工作不正常或失灵。而单片机的遥控系统一般都安装在工业现场,而在工业现成环境中的干扰大多是以窄脉冲的形式出现,而这样的形式其最终造成微机系统故障的多数现象都是“死机”现象。究其原因是计算机中的CPU在执行某条指令时,受周围环境干扰的冲击,影响到它的操作码或地址码发生改变,最终致使该条指令出现错误。这时,CPU就会执行随机拼写的指令,并将其操作数作为操作码执行,从而导致有关程序“跑飞”或进入“死循环”。对于在工业现场中由于诸多大型用电设备的投入或者是撤出电网运行,经常都会造成系统的电源电压不稳,如果当电源电压降低或掉电时,这样就会造成重要的数据丢失的可能性,以至于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而且干扰也会导致单片机内部程序指针错乱现象,从而使得中断程序运行超出定时时间。关于RAM中计时数据被冲乱,导致程序计算出错误的结果。论文大全,遥控系统抗干扰分析。假设设法在电源电压降到一定的限量值之前,单片机进行快速地保存重要数据,将会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对于干扰源的影响会使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大大降低,严重的情况还会导致系统的运行紊乱,造成生产事故。
三 如何实现单片机的遥控系统的抗干扰
关于高频干扰噪声和有用信号的频带是不同的,其解决方法是在导线上增加滤波器的方法来切断高频干扰噪声的传播,或者也可加隔离光耦来解决这个问题。关于电源噪声的危害最大。需要把电源做得好,其整个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就解决了一大半问题。对于在单片机系统中还可借助于一定的外部附加电路来监测电源电压,当在电源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通知单片机快速保存重要数据,同时断开单片机外围设备用电电源,从而使整个应用系统的功耗降到最低点。目前市场上许多单片机对电源噪声都是十分敏感的,那么就要给单片机电源加滤波电路或稳压器,达到减小电源噪声对单片机的干扰。比如,可以利用磁珠和电容组成π形滤波电路,当然条件要求不高时也可用100Ω电阻代替磁珠。当电源恢复正常时,取消掉电工作方式,通过复位单片机,使系统重新正常工作。
单片机系统设备的抗干扰与系统的接地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影响,接地技术有能够抑制噪音的效果。所以说一个良好的接地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系统内部噪音耦合的现象,而且还能够防止外部干扰的侵入,能够真正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求设备的金属外壳等需要安全接地,其屏蔽用的导体的必须能够很好的接地,这样才能为单片机系统提供良好的地线,并且对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极为有效果。论文大全,遥控系统抗干扰分析。尤其是对于有防雷击要求的系统,其良好的接地是至关重要的。假设系统不能接地,或者是虽有地线现象,但是接地电阻过大,就会抗干扰元件就不能正常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了。
关于单片机供电的电源的地俗称逻辑地,并且和大地的地的关系具有相通性、浮空性、或接电阻性。但是不能把地线随便接在暖气管子上。坚决不能把接地线与动力线的火线、零线中的零线相混淆。因为单片机系统通常存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种,并且关于数字地与模拟地是要分开,只是在一点相连,假设两者不分,就会存在互相干扰现象,那么可以把控制条件中的关于一次采样和处理控制输出更改为循环采样和处理控制输出,这样能够对惯性较大的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抗偶然因素干扰作用效果。
设置输出状态寄存单元来抗干扰。其程序是根据单片机系统对数据处理后的输出结果为依据,设置出相应的输出状态寄存单元形式,假设其中干扰侵入输出通道将输出状态破坏时,系统就会在定时查询寄存单元的输出状态信息时,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输出状态。论文大全,遥控系统抗干扰分析。
设置自检程序来抗干扰。论文大全,遥控系统抗干扰分析。通常是在计算机内的特定位置或某些内存单元中来设置状态标志,并且在开机后或有自检中断请求要求时,计算机系统首先将运行自检测试程序,如对整个系统或关键环节进行模拟方面的测试,对测试结果再通过某种方式显示出来,目的是保证系统中信息存储、传输、运算的高可靠性。设计单片机的遥控系统过程中,要求电路的元器件或线路布局合理以消除元器件之间的电磁耦合相互干扰,如去耦电路或者是平衡电路等。还有种方法是采用冗余结构,也称容错技术或故障掩盖技术,该方法是通过增加完成同一功能的并联或备用单元数目来提高系统可靠性的一种设计方法。当某些元器件发生故障时也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对于消减外部电磁干扰,可采用电磁兼容设计,目的是提高单片机系统在电磁环境中的适应性,即能保持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麦山.基于单片机的协议红外遥控系统.电子技术.1998
[2]孟庆建张恭孝.单片机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J].自动化仪表,2004
[3]周慧.单片机控制系统杭干扰技术研究[J].石油矿场机械,2007
论文关键词:电源,可靠,设计
对于现在一个电子系统来说,电源部分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要,下面探讨一些关于电源设计方面的心得,来个抛砖引玉,让我们在电源设计方面能够都有所探索和长进。
1、如何选择合适的电源实现电路
根据分析系统需求得出的具体技术指标,可以来选择合适的电源实现电路了。一般对于弱电部分,包括了LDO(线性电源转换器),开关电源电容降压转换器和开关电源电感电容转换器。相比之下,LDO设计最易实现,输出波纹小,但缺点是效率有可能不高,发热量大,可提供的电流相较开关电源不大等等。而开关电源电路设计灵活,效率高,但纹波大,实现比较复杂,调试比较繁琐等等。
2、如何为开关电源电路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和参数
很多的未使用过开关电源设计的工程师会对它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比如担心开关电源的干扰问题,PCB layout问题物理论文,元器件的参数和类型选择问题等。其实只要了解了,使用一个开关电源设计还是非常方便的。
一个开关电源一般包含有开关电源控制器和输出两部分,有些控制器会将MOSFET集成到芯片中去,这样使用就更简单了,也简化了PCB设计,但是设计的灵活性就减少了一些。
开关控制器基本上就是一个闭环的反馈控制系统,所以一般都会有一个反馈输出电压的采样电路以及反馈环的控制电路。因此这部分的设计在于保证精确地采样电路,还有来控制反馈深度,因为如果反馈环响应过慢的话,以瞬态响应能力是会有很多影响。
而输出部分设计包含了输出电容,输出电感以及MOSFET等等,这些的选择基本上就是要满足一个性能和成本的平衡,比如高的开关频率就以使用小的电感值(意味着小的封装和便宜的成本),但是高的开关频率会增加干扰和对MOSFET的开关损耗,从而效率降低。使用低得开关频率带来的结果则是相反的。
对于输出电容的ESRT和MOSFET的Rdson参数选择也是非常关键的,小的ESP可以减小输出纹波,但是电容成本会增加,好的电容会贵嘛。开关电源控制器驱动能力也要注意,过多的MOSFET是不能被良好驱动的。
3、如何调试开关电源的电路
3.1电源电路的输出通过低阻值大功率电阻接到板内,这样在不焊电阻的情况下可以先做到电源电路的先调试,避开后面电路的影响。
3.2一般来说开关控制器是闭环系统,如果输出恶化的情况超过了闭环可以控制的范围,开关电源就会工作不正常,所以这种情况就需要认真检查反馈和采样电路。特别是如果采用了大ESR值的输出电容,会产生很多的电源纹波,这也会影响开关电源的工作的。
4、如何来评估一个系统的电源需求
对于一个实际的电子系统,要认真分析它的电源需求。不仅仅是关心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电流,还要仔细考虑总的功耗,电源实现的效率,电源部分对负载变人经的瞬态响应能力,关键器件对电源波动的容忍范围以及相应的允许的电源纹波,还有散热问题等等cssci期刊目录。功耗和效率是密切相关的,效率高了,在负载功耗相同的情况下总功耗就少,对于整个系统的功率预算就非常有利了,对比LDO和开关电源,开关电源的效率要高一些,同时物理论文,评估效率不仅仅是看在满负载的时候电源电路的效率,还要关注轻负载的时候效率水平。
至于负载瞬态响应能力,对于一些高性能的CPU,应用就会有严格的要求,因为当CPU突然开始运行繁重的任务时,需要的启动电流是很大的,如果电源电路响应速度不够,造成瞬间电压下降过多过低造成CPU运行出错。一般来说,要求的电源实际值多为标称值的±5%所以可以据此计算出允许的电源纹波,当然要预留余量的。
散热问题对于那些大电流电源和LDO来说比较重要,通过计算机也可以评估是否合适的。
5、接地技术的讨论
接地的定义:在现代接地概念中、对于线路工程师来说,该术语的含义通常是“线路电压的参考点”;对于系统设计师来说,它常常是机柜或机架;对电气工程师来说,它是绿色安全地线或接到大地的意思。一个比较通用的定义是“接地是电流返回其源的低阻抗通道”。
接地方式:接地有多种方式,有单点接地,多点接地以及混合类型的接地。而单点接地又分为串联单点接地和并联单点接地。一般来说,单点接地用于简单电路,不同功能模块之间接地区分,以及低频(floMHz)电路时就要采用多点接地了或者多层板(完整的地平面层)。
信号回流和跨分割的介绍:对于一个电子信号来说,它需要寻求一条最低阻抗的电流回流到地的途径,所以如何处理这个信号回流就变得非常关键。
第一,根据公式可以知道,辐射强度是和回路面积成正比的,就是说回流要走的路径越长,形成的环越大,它对外辐射的干扰也越大,所以,PCB布板的时候要尽可能减小电源回路和信号回路面积。
第二、对于一个广发高速信号来说,提供有好的信号回流可以保证它的信号质量,这是因为PCB上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一般是以地层或电源层为参考来计算的,如果高速线附近有连续的地平面,这样这条线的阻抗就能保持连续,如果有段线附近没有了地参考,这样阻抗就会发生变化,不连续的阻抗从而会影响到信号的完整性。所以,布线的时候要把高速线分配到近地平面的层,或者高速线旁边并行一两条地线,起到屏蔽和就近提供回流的功能。
第三、为什么说布线的时候尽量不要跨电源分割,这也是因为信号跨越了不同电源层后物理论文,它的回流途径就会很长了,容易受到干扰。当然,不是严格要求不能跨越电源分割,对于低速的信号就要认真检查,尽量不要跨越,可以通过调整电源部分的走线。(这是针对多层板多个电源供应情况说的)
6、单板上的信号如何接地
对于一般器件来说,就近接地是最好的,采用了拥有完整地平面的多层板设计后,对于一般信号的接地就非常容易了,基本原则是保证走线的连续性,减少过孔数量,近地平面或者电源平面等等。
7、单板的接口器件如何接地
有些单板会有对外的输入输出接口,比如串口连续器,网口RJ45连接器等等,如果对它们的接地设计得不好也会影响到正常工作,例如网口互连有误码、丢包等,并且会成为对外的电磁干扰源,把板内的噪声向外发送。一般来说会单独分割出一块独立的接口地,与信号地的连续采用细的走线连接,可以串上0欧姆或者小阻值的电阻。细的走线可以用来阻隔信号地上噪音过到接口地上来。同样的,对接口地和接口电源的滤波也要认真考虑。
关键词:工厂电气工程;设计;接地系统
Abstract: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he design of grounding system is important to the choice of meaning,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grounding system is very important, if there is no choice good grounding system, so in the use process is prone to security issues, and has the security problem is difficult to repair, about Grounding system design electrical workshop, there are clear criteria for the selection of grounding system, grounding system, divided into TN, TT grounding system and grounding system of IT three, in the three kinds of grounding system, and has a different design form, this paper mainly on plant electrical engineering grounding system is discussed.
Keywords: plant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esign; earthing system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在工厂电气的设计过程中选择科学合理的接地系统具体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选择好接地系统,那么在使用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且发生安全问题之后难以补救,关于工厂电气接地系统的设计,国际上已经有了明确的标准,对于接地系统的选择,分为TN接地系统、TT接地系统以及IT接地系统三种,在三种接地系统之中,又有着不同的设计形式,在TN接地系统中可以分为TN-S接地系统、TN-C接地系统和TN-C-S接地系统三种,其中,T是电源处接地、I是经阻抗接地或者对地隔离接地、N是电源处接地、C是保护线和中性线合为一根、S是保护线和中性线分开各用一根。
二、工厂电气工程设计中接地系统
(一)TN-C-S系统简介
TN-C-S系统是工厂电气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接地系统,在这种系统之中,保护线与中性线一部分分开,另外一部分是合用的,TN-C-S系统在民用的工厂电气工程中十分常用,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一般会将电源线分为N线以及PE线,TN-C-S系统相对较为简单,安全性也比较高,在这个系统中,由于电源线路中有电压降,线路上的电位将会与设备的外壳中出现,因此,在线路接地系统的设计上,需要将线路重复接地,当接地电阻小于等于10欧姆的时候,将线路分为N线和PE线,N线的设计要与地面绝缘。
(二)TN-S系统简介
TN-S系统也是常用的接地系统之一,该系统中保护线与中性线是分开的,保护线并不是通过正常负荷电流设置,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线只有在线路发生故障时才会产生电位,因此,该系统可以用在精密电子设备的供电中,也可以用在民用工厂电气供电中,但是,TN-S系统的运用并不能解决相线对地短路以及电压故障引起的点电位升高的问题,且在该系统之中,中性线之中会带有谐波电流、单相工作电流以及三相不平衡电流,其中,谐波电流会给中性线带来电源污染,随着谐波电流的增加,会逐渐的大于相线电流,因此,在供电回路中需要使用4根截面相同的电缆或者电线进行供电;单相工作电流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中性线的电流与相线电流相同,在照明时间的增加以及照明强度的增加下,单相工作电流也会越来越大,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单相工作电流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此外,在供电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三相不平衡电流,这也是在供电系统中必然会发生的问题之一,且随着供电时间的增加,这种情况也会逐渐变得复杂,由于TN-S系统的供电是根据三项不平衡电荷设置,因此,在线路中会有三种电流通过,加上中性线中存在阻抗值,且线路越长,阻抗值就越大,在供电的过程中也必然会产生对地电压,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必须要考虑以上存在的问题。
(三)TN-C系统简介
在TN-C系统中,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用的,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备金属外壳中的保护线与中性线都是设置在PEN线中,在PEN线除了会有正常的负荷电流通过,还会有谐波电流通过,PEN线中的电降压也会出现在线路的金属管线以及用电设备的外壳中,一旦PEN线路中出现碰地短路以及断线的情况时,将会随之产生较高的对地电压,如果同一台设备中PEN线是连通起来的,那么当故障产生之后,故障电压很有可能会沿着PEN线蔓延至其他的工业设备,导致人员触电,情况严重时还会引起火灾,威胁着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因此,TN-C系统适合用在三相负荷平衡并且谐波电流较少的供电系统之中,一些精密的电子设备、无保护的民用工厂以及有爆炸、火灾威胁的场所中不宜使用。
(四)等电位联结
采取等电位联结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预期接触电压,这种方式的效果也比重复接地的效果要好,也更加容易实现,等电位联结可以分为主等电位联结以及辅助等电位联结,主等电位联结就是用于主接地导体、保护导体以及电气装置外部的导体的连接中,在主等电位的区域中,其电机防护的水平要比其他区域高;辅助等电位联结就是在局部范围之内将外部的可导电部分相互连接起来,使这一部分可以处于同一电位。
三、结束语
在电气工程设计过程中,接地系统的设计是其中的重要工作,因此,电气设计人员在整个接地系统的设计中要考虑全面,对不同方案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比较,综合考虑各个方案的经济型、可靠性以及安全性,选择科学合理的接地系统设计方案,在方案设计完成后,要对方案的每一项细节进行审查,看是否与工程的实际设计要求向符合,待审查完成后,方可投入使用。
参考文献:
【1】何树生:对电气施工中电气接地装置设计的分析研究[期刊论文],河南科技,2010,06(30)
【2】郁硕彦: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中接地系统的探讨[期刊论文],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6(01)
【关键词】 PT 保险熔断 单相接地 冲击电流
1 引言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PT)作为变电站内保护、计量的主要设备,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PT保险频繁熔断影响设备正常的工作,威胁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2 现状
近年来,在公司所属的70余座电压等级35kV及以上的变电站内经常发生PT保险熔断现象,严重威胁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经对保险熔断的PT进行例行和诊断试验,发现因PT自身缺陷、损坏等引起的保险熔断很少,而更换PT、PT保险,加装消谐装置等方法,都不能彻底解决保险熔断的问题。下表列出近三年PT保险熔断的次数。
3 机理分析
经调查,PT保险熔断现象主要发生在农网变电站中,一般农网变电站中性点采取不接地运行方式,输电以架空线路为主,瞬时单相接地故障发生的概率较大。而城区变电站,中性点大多经低阻接地,不会对PT保险造成冲击,另外,输电一般采用电缆,发生瞬时接地故障的可能性小。
一般情况下,PT一次保险熔断通常是有铁磁谐振过电压、低频饱和电流、系统发生单相间歇电弧接地、PT的X端绝缘水平与消谐器不匹配、PT一、二次绕组绝缘降低、短路故障、消谐器绝缘下降等因素引起;PT二次保险熔断大多是因二次回路中发生短路。
根据调度、后台保护屏记录的数据显示,PT保险熔断大多发生在有单相接地故障或有线路操作的情况下。
电力系统在正常的情况下,A、B、C三相处于平衡状态,对地的电容所携带的总电荷是零。当A相发生接地时,B、C两相电压有相电压升至线电压,致使B、C两相与地之间形成的电容充电,在线电压的作用下,电荷会以A相接地点和B、C两相为回路往复循环,形成电容电流。当A相接地故障消除后,相当于B、C两相对地电容上的电荷流向地的通道被切断,而A、B、C三相线电压试图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下,B、C两相原本充以线电压下的电荷需一通道泄出去,由于A相的接地点已经被切断,PT的一次绕组就成为了唯一通路。在泄往大地的过程中过多的电荷会引起铁芯的饱和,此时PT在工频电压作用下将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若系统经常发生瞬时单相接地故障就相当于上述过程的反复,造成的冲击电流相当于多次累加,致使PT保险熔断。
由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消失后,PT铁芯饱和引起的铁磁谐振过电压,有可能使系统对地电容与PT高压侧电感相匹配,发生铁磁谐振。铁磁谐振中基频和分频的谐振电流较大,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熔丝熔断。
经过上述分析,PT保险熔断现象的主要原因不是铁磁谐振造成的过电流,而是故障恢复后的电容放电冲击电流。
4 结语
通过实际和理论两方面的分析,单相接地故障恢复后的电容放电的冲击电流致使PT保险熔断的主要原因,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为冲击电流寻找一泄漏通道或增大PT阻抗,而更换PT、加装消谐器等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参考文献:
[1]陈化钢.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方法及诊断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S].电力出版社,1996年.
[3]陈天翔.电气试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4]张健.电压互感器铁磁谐振、爆保险问题及其抑制技术的研究:[硕士论文].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6.
[5]刘喆.配电网消弧及铁磁谐振监测与控制技术的研究:[硕士论文].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8.
关键词:现代防雷技术;水厂自动化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91.35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来,随着供水自动化水平的逐年提供,供水系统中的微电子设备、计算机一级RTU的使用越来越多,目前,大部分的水厂已经开始使用可编程控制器组成的集数据采集、信息传送以及过程控制为一体的监控网,该种监控网络的使用需要对运行参数进行不断的调整,该种设备中使用了大量的CPU单元以及CMOS电路,也成为水厂中容易受到雷电干扰的主要设备之一,因此,必须要采取一种合理的保护方式防止雷电对水厂监控网络的影响。
现代防雷技术
现代防雷技术是一种集分流、均压、屏蔽以及接地技术为一体的综合防护设备。分流就是接地线与室外导线之间并联的避雷器,当雷电在线路中产生过压波时,过压波会沿着导线进入室内,这时避雷器的电阻就会突然降低,接近短路状态,达到分流的目的,分流是防雷技术中的重点,近年来应用范围十分的广泛,但是在分流之后,仍然有少部分的雷电会沿着导线进入室内,这就会对微电子产生较大的损害;均压也是现代防雷技术中的核心内容,当接闪装置捕获到雷电之后,引下线就会升至高电位,这就会对处于地电位的导体产生损害,进而危害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减少这种闪络危险作为简单常用的方法就是均压,即将处在地电位的导体相连,连接至接地装置中,这就可以保证导电部位之间不会发生对设备和人员有害的电位差,也不会产生旁侧闪络放电的情况;屏蔽就是利用金属网、壳、箔、管等导体将所要保护的对象保卫,防止闪电的脉冲电磁从空间中侵入设备中,屏蔽也是现阶段下防止电磁脉冲辐射对设备损害的最为有效的方法;接地就是将防雷系统中的闪电能量释放到大地中的一种方法,该种方法可以降低饮下线的电压,避免反击反应的发生,接地是整个防雷系统中的基础环节,如果接地工作没有做好,防雷效果就难以得到发挥。
防雷技术在水厂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接地
要达到防雷的目的,最基础的方法就是接地,水厂内部的接地必须要设置好计算机自控接地系统、构筑物接地系统以及强电设备和配电接地系统,如果没有合理的对这三个系统进行配置,那么在发生雷击时,很容易导致自控系统遭到接地网的反击。计算机自控系统是一个特殊的系统,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四种接地放来来接地:即安全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信号屏蔽接地、系统工作接地,在对设备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就使用联合接地的方式进行接地,接地电阻必须要小于2欧姆。在现阶段下,水厂的接地网络大多使用分别铺设的方式进行铺设。
等电位联结
为了保证机房内部防雷区的交界面可以做好等电位连接工作,需要在水厂的机房内将各种金属部件使用接地线进行联结,以便改善机房内部的电磁环境。等电位联结即使用连接导体,将机房内导电体、设备、金属线槽等于建筑物的接地系统进行联结,将暂态电位差消除,构成一种等电位的联结整体。水厂自控机房中的各种支撑架和箱体的金属组件与建筑物进行等电位联结的方法有两种:M型网络和S型网络,M型网络即多点接地的方式,这种接地方法具有接地阻抗低的特点,但是缺点就是容易引入外部的电流。S型网络是单点接地的方式,这种接地方法具有抗干扰能力较强的特点。在你具体的选择过程中应该根据水厂机房设备的电磁干扰频率、信号频率以及系统的规模来选择。
屏蔽措施
屏蔽措施也是减少电磁干扰的主要措施之一,屏蔽的主要方法就是利用建筑物内部的金属屏蔽体来衰减和阻挡过电压能量,这种过电压能量包括建筑物内部的线路屏蔽、建筑物内部的自然屏蔽以及弱电机房的人工屏蔽三种。其中建筑物内部的自然屏蔽是由建筑物的金属框架、金属支撑物等互相联结构成,其具体的屏蔽效果可以通过磁场强度衰减的程度来表达。机房内部的天然屏蔽就是将机房内部的防静电地板、天花板龙骨以及敷设好的金属屏蔽线槽等相关的金属构件连接,并形成一种屏蔽空间,这可以使LEMP被有效减弱,此外,还要在防雷区域的交界处设置好电缆屏蔽层,在电缆屏蔽层和金属管槽的两端做好等电位联结。
自动控制设备SPD的设置
如果输电线路附近发生雷击或者雷闪放电的情况,都会产生较大的雷电冲击波,这种雷电冲击波很容易与工频回路发生耦合的情况,进而对整个通讯模块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水厂配电系统中都会装有阀型避雷器以及氧化锌等避雷装置,但是在发生雷击之后仍然会导致电源发生损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控制设备耐压能力造成。因此,使用单级或者单一的器件难以满足具体的保护要求,因此,需要使用一种多级保护的措施,其具体级数的设置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
结语
总之,水厂中PLC系统和计算机对于瞬间过电压的承受能力十分脆弱,加上水厂控制系统中线路的布置错综复杂,使用单一的防雷措施难以达到防雷的要求,因此,必须要使用一种综合的防护措施,根据水厂的具体情况,全面综合的考虑到各种因素,排除各种由于雷击对水厂设备造成的危害,以便将雷电的危害减小至最小化。
参考文献:
【1】白学文:现代防雷技术在水厂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给水排,2006,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