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日语系毕业论文

日语系毕业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0 16:19: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日语系毕业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日语系毕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日语;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125-02

中国的国际交流和贸易日益频繁,日语专业应培养既精通日语又有相当广的知识的、社会急需的、复合型的高级日语人才。这一培养目标要求我们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改变过去那种无法适应市场需要的单一日语专业和基础技能的人才培养方向,使新世纪日语专业的大学生在社会上能有更强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目前关于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论点很多,但不外乎要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新时代对我们的高等教育,也包括我们的日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日语人才培养模式

1.日语教育(师范类)+ 跨文化教育。学生主要学习日语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教学及教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文学基础和教师职业素养,适合胜任日语教学和日语教学研究的教师。新时期日语教育的重点是跨文化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较为系统了解和掌握与语言学习、应用相关的日本文化背景知识,促进他们对语言本身的理解,使其对日本社会整体面貌有感性认识,在今后与日本人交往或共同学习、工作等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较容易做到主动、自然地进行得体的表达和成功的沟通。

2.基础日语+专门用途日语。我们哈尔滨师范大学以前招收的都是师范类的学生。2008年开始招收国际观光日语和实用日语等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学生利用两年的时间学好基础日语知识之后,从三年级开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修经贸日语、日文电脑、日语口译、商务日语函电、市场营销、科技日语、互动日语、日本商务礼仪、旅游日语、国际观光学、国际观光日语等课程。专门用途日语课程的设立体现了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3.双外语主辅修。实行双外语主辅修(日语专业+英语辅修、日语专业+韩语辅修),哈尔滨师范大学从1999年开始,招双外语主辅修的学生。一开始实行的是日语主修和英语辅修,从2006年开始实行日语主修和英语辅修或日语主修和韩语辅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选择英语或韩语,结果报名人数很多,而且录取分明显高于日语系其他专业的新生。四年中学生要同时学习日语和英语(韩语),毕业时日语水平等同于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水平,英语(韩语)水平等同于英语(韩语)专业本科二年级水平,要同时会做日语、英(韩)语翻译,掌握经贸日语知识,能在跨国公司、外经贸公司从事商务工作。这样培养的学生以汉语为母语,以日语为专业,又多少懂得英语或韩语及外经贸知识,这种人才将成为跨国公司、外贸公司最为抢手的人才。

4.英语+日语+汉语+韩语型。这是延边大学日语系的四语种培养模式。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际跨国公司急需懂多语种的人才。但在国内乃至国外也很难找到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延边大学利用地域优势,为适应国际跨国公司对外语人才的需要,提出了以韩语为第一母语,以汉语为第二母语,以日语为专业,以英语为第二外语的四语种培养模式。实际上第一届毕业生的就业率非常乐观。但这个培养模式受到局限性,比较适合运用在延边地区或懂朝鲜语的学生。

5.(2+2)、(3+1)、(1+2+1)(3.5+0.5)等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日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当中(2+2)、(3+1)、(1+2+1)(3.5+0.5)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2+2)培养模式是日语专业的学生头两年在中国打下日语的坚实基础,后两年到日本大学学习国际关系、企业法务、日本文化、交际等社会需求的专业。(3+1)培养模式是日语专业的学生头三年在中国打下日语的坚实基础,后一年到日本大学学习相关专业。(1+2+1)培养模式是日语专业的学生头一年在中国打下日语的坚实基础,后两年到日本大学学习相关专业,最后一年回国学习,完成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解决就业问题。(3.5+0.5)培养模式是日语专业的学生头三年半在中国打下日语的坚实基础,后半年到日本大学学习相关专业,为在日本攻读硕士学位打下基础。这些都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改革。

6.“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的优势日渐突出。由此,加强跨系、跨学院合作,实现理工科专业与日语专业之间的复合、交融与渗透,从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目标应是基础宽厚、知识面广、学有专长、以专业为主、专业与日语均是强项的复合型人才。

7.“日语+专业+素质”中的“素质”也很重要。我们在强调专业和日语的同时,要重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从基础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三个方面来有效的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高质量的日语人才。

二、改革课程体系,鼓励跨系选修

中国加入WTO以来,由于产业结构和社会需求发生了巨变,以往的单一型人才结构已无法满足现实需求,这就要求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需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必修课程设置应以强化学生日语专业技能、优化日本各方面专业知识的传输渠道为中心,以期从源头上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模块,锻炼外语人才的语言实践能力,在拥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的基础上能够个性发展。因此,在高等教育方面我们日语领域应从师资和现有办学水平条件出发,科学、适度、合理的拓宽日语专业领域的课程设置,不断优化课程设置体系,以达到培养复合型日语人才的目的。贯穿文理,凸显素质。由于课程设置是学校日常教学活动进行的关键,为达到培养复合型日语人才的目的,在日语专业课程设计方面我们应循循善诱,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日语专业一般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在低年级的课程设置方面,我们应适度添加一些培养文化积淀、语言技能、翻译基础实践等基础课程作为必修课内容。而在专业的更新与拓宽要以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指导,以学校现实基础为起点;而在高年级的课程设置方面,我们除了要适度延展必修课的深度,难度外,还应拓展选修课的宽度,积极鼓励高年级的学生在认真学好必修课的同时,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跨系选修一定数量的其他课程,以达到培养复合型日语人才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改革

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我们常用的翻译法、听说法和情景教学法都强调老师的课堂传授,是以教师讲解词汇、语法、课文为主导,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句型和词汇进行模仿练习。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但忽视了对学生语言的交际性能力培养,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近几年,我们将传统的传授知识、语法教学改革为直接法、强化式教学,突出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努力让学生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最大限度地在课堂上进行语言实践,从而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

日语教学应遵循语言学习规律,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开展日语交际活动来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日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博采众长,灵活、综合性地运用各种方法。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日语实践活动,强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二是在教学中要强化小组协作和集体活动,使学生在交流、协作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三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创设愉快、和谐、生动。在教学中,应遵循教师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大学日语教材的情景语言点,时刻关注并注意保持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并及时进行正确引导。

四、结束语

新世纪复合型日语人才的需要已迫在眉睫,要求我们改变教学理念,去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型日语人才首先是合格的日语人才,然后必须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做到:课程设置要复合型,培养目标要实用性,教学改革要创新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一条适应时代需求,为社会认可和欢迎的、符合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规律的路子。

参考文献:

[1]王秀文.日语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