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0 16:19:4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药品本科毕业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本科毕业论文指导 实验员 化工化学类毕业论文实验 角色转变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生教育的一个综合性科学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理工科尤其是化学化工学科而言,毕业论文实验又是毕业论文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训练专业科学研究思维与方法的重要环节[1]。
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实验是一种综合性的设计实验,不同于单学科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方法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需要学生把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这样就对论文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然而,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的增加,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本来就有比较繁重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与科研任务,有限的精力使得他们对毕业生实验的指导和管理经常不能到位,“带而不管、管而不力”的现象时有发生[3]。而且,学生还有可能因为实验室条件以及仪器、药品、耗材等不能到位,对实验过程拖拖拉拉,学生的侥幸心理、畏难情绪等也会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此外,当前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的分配问题,势必会影响实验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毕业论文实验的顺利开展。因此,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如何定位实验员的角色,发挥他们在实验室工作的优势,更好地服务本科毕业论文,提高毕业论文和人才培养质量,也将成为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的话题。以下就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中实验员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探讨。
1.做好实验资源规划师,实现实验资源合理利用和资源共享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论文完成期间,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的学生人数相应增加,势必会造成实验室用房和仪器设备以及药品耗材等的紧张。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统筹规划,做好一名规划师,使实验室资源利用最大化,优势资源有效共享,保障学生毕业论文实验的正常开展。
(1)实验室用房。
我院学生毕业论文实验,一般安排在专业实验室。根据每个指导老师所带学生人数,合理分配实验室用房,有研究生用房的指导老师,会根据要求,少提供用房面积或者不提供。我院应用化学系每年拿出4个120m2的专业实验室供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实验,有效地保障了每个进入实验室开展论文实验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实验室用房问题。
(2)实验室仪器设备、药品及耗材。
①实验室公用设备:例如电子天平、气流干燥器、超声波清洗器等,每个实验室提供一套;而干燥箱、冰箱等则放在专门的干燥实验室和冷冻实验室供学生使用。
②实验所需器材、药品等: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选题,查阅文献,统计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药品、耗材等,先由指导老师认真审阅签字确认,再交实验室管理人员最终审核,以指导老师为小组登记、领取。对于化学反应中常用的小型仪器,如调压器、加热套、磁力搅拌器、水浴锅,根据指导老师所带学生人数,统筹安排,保障每三个学生有两套仪器。对于药品、耗材,如高分子反应所用的引发剂,以及一些催化剂等,用量较少,而且不易保存,一般一届毕业生,共用一瓶已经足够;而耗材,如标签纸、试纸之类,一般交由指导老师小组统一领取。这样可有效避免学生“只借不用”,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
③大型仪器设备:如气质联用仪、流变仪、红外光谱仪等,一般由专门实验技术人员负责管理,为全校开放,保障优势资源有效共享。
2.做好实验全程的“绿化师”,加强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毕业论文期间,化学专业类学生,大多数都要进入实验室开展为期3个月左右的实验。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有毒、有害,甚至“三致”物质等,如果进入环境,必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培养人才方式的转变,化学实验实现绿色化是化学实验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化学教师更应该具有绿色化学的思想,提倡绿色教育[4]。所以,实验员在毕业论文全程中,应该做好一名“绿化师”,加强和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严禁把废气、废液、废渣和废弃化学品等污染物直接向外界排放[5]。
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要实现绿色化学,实验员首先要从源头上降低化学污染物的生成。为此,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提供微型实验装置,开展微量化学实验。如在有机合成研究课题中,实验室统一提供成套半微量玻璃仪器实验装置。这样既可以减少化学试剂的用量,降低“三废”的排放,又可以节约水电以及一些辅助耗材的消耗,降低了实验成本,并且能使爆炸、燃烧、中毒等事故相应减少,极大地改善实验环境条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6]。(2)提供无毒或低毒试剂和溶剂。当学生领用有毒有害试剂开展实验时,需要指导老师及学生研究讨论,考虑更换试剂,实在无法更换的,必须做好防护措施,小心操作,并且对实验过程中的所有废弃物回收处理。其次是对“三废”的有效处理。“三废”处理,必须分类集中收集,分别处理。尽可能采用废物回收、以废治废的方式,降低成本,提高实验室污染治理率[7]。如对废液中有机溶剂尤其是重结晶后的溶剂,可通过蒸馏回收,重复利用;对酸液、碱液可通过实验室提供的废液回收装置,分类集中收集,统一处理。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或有异味的气体,必须采用密闭式操作或在通风橱中进行,能吸收的,进行吸收处理。对废渣,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必须进行无毒化处理。最后,实验员还应该经常进入实验室,督促学生清洁实验,保持实验室卫生,培养他们的绿色意识、环保观念。
3.做好学生实验的安检员,保证毕业论文实验正常安全开展
完成毕业论文是学生自己查阅文献,确定研究思路和方案,自己搭建实验装置,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验员应该做好一名安检员,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操作,进行适当的引导,对有危险操作步骤的学生多巡视指导,防止事故的发生,保证毕业论文实验正常安全开展。
作为一名安检员,实验员应该对以下两方面进行监督检查。第一,在实验室安全方面。首先应该给学生灌输安全思想。这方面我们采取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全体学生集中学习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其次是实验员还应该经常巡查有易燃易爆易腐蚀物以及有污染源的学生。例如,学生在研究混凝土高效减水剂时,用水泥净浆做性能测试,虽然学生对大量废渣已经妥善处理,如不加以提醒,忽略了烧杯壁上少量的水泥残渣,而直接冲洗进入下水道,由于积少成多,也会造成水管堵塞,影响实验室的正常运转。最后,实验员还应对精密贵重仪器以及实验室的水电、消防器材等加强监管,确保论文实验正常安全开展。学生在用气相色谱开展检测分析时,应从载气钢瓶、减压阀、注射器以及检测器等多方面给予指导,强调注意事项,并且观察学生实验过程,保证操作无误后,方能离开。第二,检查学生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论文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素质有高有低,动手能力有强有弱,难免有操作不规范,而且只追求结果、不注重过程的人,这样就会给实验室安全带来不小隐患。学生在开展有机合成研究时,最容易造成实验装置搭建不规范。如在研究有HCl、H2S等有毒有害气体生成的实验中,没有搭接尾气吸收装置,这样既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又会给师生健康带来危害。第三,在安检方面,还应该密切关注为学生开放的精密贵重仪器室,重点检查学生操作情况与水电等,确保仪器安全。
4.做好学生问题的咨询师,服务引导毕业论文全过程
毕业论文实验期间,学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学生问题覆盖毕业论文完成的全过程。实验员是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离得最近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学生咨询问题的第一人。因此,实验员应该做好一名咨询师,服务引导,帮助解决论文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学生需要查找实验过程中的一个小步骤、药品性质;仪器不会使用,出了问题;实验过程中缺东少西,等等,这些情况学生一般都会找到实验员,要求帮助解决。在解决问题期间,实验员办公室成为服务学生的场所,实验室的办公电脑成为公用电脑,实验员成为全体学生的辅导老师。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实验员应充分体现优良的“敬业、献身、奉献、负责”的教育精神。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咨询师,实验员必须加强学习,自我提高。实验员除了具备基本的人文社科素质之外[8],还应该具备文献资料查阅、仪器设备维修、结果分析处理、计算机运用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能力,真正成为一名综合型、多能力的“通才”。例如,学生在用TU-19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测试时,仪器初始化失败,并且出现氘灯、钨灯能量低等情形,这时,学生就会第一时间找到实验员,并且表现出束手无策的样子。其实,实验员只需打开机箱底座,松开光栅驱动轮,用手转动进行调整,再重新开机,仪器就能恢复正常。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实验员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进入社会前进一步学习的过程。
总之,实验员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多方面的。实验员必须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勇于承担起多重角色,发挥在实验室工作的优势,积极工作,乐于奉献,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才能真正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和人才培养质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黄道战.高校扩招后实验室在毕业论文实验管理与指导工作中的改革实践[J].高教论坛,2003,(5):77-79.
[2]聂容春.谈谈化工类专业毕业论文环节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化工高等教育,2005,(3):115-117.
[3]闫兰英,李天良.化学与化工系开放实验室效果分析[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4,(3):7-9.
[4]魏正妍,杨秀清.在研究型化学实验中培养绿色意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1):36-37.
[5]张世仙,陈文兴,勾华,等.遵义师范学院化学实验室污染调查及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8,(1):68-71.
[6]徐常龙,曹小华,陶春元,等.通过绿色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化工高等教育,2009,(3):42-44.
[7]张淑华,张杰,肖忠新,等.实验室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防治对策[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9,301-302.
本科毕业论文作为大学之中的最后一个学分内容,应该把它的严肃性与课程等同起来,要以对待上课的责任心去对待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的文献报道已有很多[1~3],在此不多表述。
2利用环境科学的大方向,加强学生在本科毕业论文中的自主设计能力
国内外对中国学生的普遍认识是解题能力很好,但提问能力或者创造能力很差,因此,我们更希望毕业论文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或者设计能力,而不是像应付普通考试一样按照老师的安排和设计按部就班的一路做下去。如何选题就成为毕业论文指导模式调整的主要内容。环境科学的内容涉及面广,而且专业性较强,毕业论文选题要顾及专业性、研究性、时限性等多个方面,现有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主要是依靠专业导师的科研项目开展的,也有少数同学是自主选题进行研究的。我们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选题的研究,在我校也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基金给予资助,但由于本科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还比较差,因此需要相关导师更费心的进行指导。特别是对于环境科学这样覆盖宏观到微观的综合性学科,一方面要避免出现选题过大过空工作量来不及做,另一方面又要避免研究过细过深导致经费缺陷的问题,必须先选好合适的题目,订立可行的实验方案计划再开始实验。避免出现因为缺乏经验导致遇上难以解决或者过于复杂的问题导致实验失败的情况。而对于大多数跟着老师做课题的同学而言,我们建议导师让学生先动手制定实验方案,然后与其进行讨论修改定稿开展实验。并坚决反对将本科生当做洗碗机,仅仅跟着研究生洗洗瓶子到时候由研究生抽出部分数据写本科论文,这种做法虽然导师和学生都很省心,但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却可能什么都学不到,可以说是教师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3因材施教,使得毕业生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工作方向
环境科学专业的涉及面较广,而且应用性操作性较强,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工作去向与实际兴趣对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控制。如对动手实验能力较弱,今后也仅希望从事环境规划或者环境评价工作的同学,可以给其设定规划或评价方向的论文课题,鼓励其查找资料,或者去相应公司实习,通过整个论文过程能取得相应的理论经验,为其今后踏上岗位打好基础。而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根据其生物或者化学的基础能力不同进行分科,分别参与到环境化学或者环境生物学的毕业论文设计中,如让其参与水质指标监测、或者进行生态学的监测、调查等等课题,在整个毕业论文的课题中能找到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4采用多种模式结合的手段合理分配现有的教学资源
由于环境科学毕业论文指导的时候经常需要进入实验室开展论文,且本科论文大多都在毕业前集中开始,容易造成实验室资源不够分配的情况。因此,必须合理利用现有的高校教学和科研资源,努力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有足够的时间开展毕业论文实验。具体的内容包括:(1)按照第3点所述,将学生进行分科,对于部分把握不准自己论文方向的学生进行均衡性调整,减轻各个实验室的压力。(2)将学生实验安排错时调整,如室外水质监测的一般一个月采样1~2次,而做室内模型试验的则需要连续几周,尽量将室内模型试验的工作期与室外采样期错开进行或者将同学结合起来,对室内室外相同的指标进行分组测试,提高操作效率。而需要老师带队的监测、调查可以利用假期时间进行,以避免与上课时间发生冲突。(3)鼓励学生到更好的学校或者到实习单位开展毕业论文实践。对于部分希望考入更好学校读研的学生来说,能有机会去这些学校熟悉环境认识导师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因此,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与外校老师沟通,参与到相关的研究中去。进入实习单位开展论文工作可以更快的让学生适应今后的社会工作,对于用人单位来讲也可以提早培养人才。但由于一般单位的数据会有保密性,而且论文质量的可控性较差,因此,该方法尽管可行,但不适于大量推广。
选题有几种来源,要么来自于指导老师的专业经验,要么来自文献阅读或是已有选题的延伸和扩大。医院药学所能提供的选题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临床药学方面
1.1 治疗药物监测
指导老师可以选择日常监测病例较多的品种之一,指导学生回顾性分析血药浓度与某一临床治疗效果或不良反应的相关性。通过整理血药浓度数据并查阅相应病历,了解药效观察指标或药品不良反应的具体临床表现,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药物治疗浓度范围的临床意义及治疗药物监测在指导个体化给药中的作用。
1.2 处方分析
处方分析是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和促进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根据临床某些疾病药物治疗决策的进展,选定某一病种有目的地进行处方动态分析,了解其中相关药品的使用变化。通过指导学生查阅有关文献,特别是对专业书刊的查找、利用,充分了解该病种治疗策略的进展变化,了解所涉及药物的药理学和药动学知识,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明确需要收集整理的数据资料,在指导老师带教下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处方调查结果,了解疾病治疗策略的进展对药物选择的影响或新药的出现对疾病治疗的影响。我们还可以利用药物经济学理论进一步研究这些变化在优化处方方面带来的课题。
1.3 关注药品不良反应
我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从2004年起实行药品不良反应(ADR)网络上报。这就使回顾性分析某个医院或某个地区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变得方便,数据更加全面。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及分析ADR数据,从结果直观地认识各类药品ADR的发生率、ADR常见涉及的器官、系统以及什么是严重的ADR等概念。通过具体病例的研究及文献查找还可对ADR发生有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这类课题研究,可使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对ADR的发生及药物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更高的敏感性。
1.4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在开展静脉药物集中配置(PIVAS)的医院能给这类课题提供良好的数据平台。收集本单位临床上使用药物常见的药物配伍情况,特别注意中药注射剂,通过文献检索和实际工作中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一些药物配伍后的稳定性实验,逐步累积药物配伍的知识,为临床用药提供数据参考。
1.5 生物等效性实验研究
在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运用HPLC等方法进行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和生物利用度研究,并可延伸到上市药品的药剂质量评价研究,为医院药品遴选控制质量提供科学根据。
2.医院制剂
2.1 优化制剂处方
这类选题多由指导老师常年工作经验所提出或新技术的应用所激发,可对于一些质量不够稳定的制剂处方进行改进,通过稳定性试验评价制剂原料、制剂工艺及制剂成品外观,优选最优处方。
2.2 摸索含量测定的方法
医院制剂药检室的主要工作是根据质量标准对药品质量进行检验,所以制定控制药品内在质量的质量标准可作为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摸索出优于原有测定方法的测定手段。特别是需要预处理的样品,通过中间环节的改进,摸索出更方便、准确的检测方法。
2.3 在实际生产中摸索高效低耗的节能方法
对设备、制备工艺或生产环节进行改进,不断实践验证,摸索出高效低耗的节能方法。
2.4 为中药制剂的开发做前期的实验工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2008年1月颁布的《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对于医院开发中药制剂非常有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政策所给予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中药制剂。中医药是我国的宝贵财富,资源丰富,中医药知识储备充足并有独特的中医药理论体系。我们可通过文献、网络获得的信息,利用医院制剂室良好的设备条件与临床医师一起充分研究挖掘我们的传统古方和经典验方,开发对于难治性疾病确有疗效的中药制剂做前期的有效成份的提取分离、工艺摸索及药物配伍等研究。
2.5 开发临床需要的新制剂以解决实际需要
结合本院临床特点,与相关专业临床医生合作,根据临床治疗需求,科学制定协定处方。
3.讨论
药学专业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药学在世界各大经济领域可以说是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医药公司的年经济效益增长率已经高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1] [2]并且,由于它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一、我校药学类专业学生近三年毕业实习工作概况
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类专业作为实践性学科,毕业实习是药学类各相关专业后期实践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药学院每年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实习计划,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实习时间不少于16周,毕业实习工作主要包括毕业实习岗前培训,实习岗的设定与分配,实习过程监管,毕业论文管理、实习成绩综合评定等主要内容。其中毕业论文包括选题、开题、论文提交、论文评阅、论文修改、论文答辩等环节。近年来,我院药学类专业实习生人数较多,也给实习安排、管理、就业等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从实习岗位分配情况表1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留在本校和科研院所等主要基地来完成实习的,由于严抓毕业论文答辩,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的数量逐年下降。
从毕业论文的成绩分析上来看,校内基地的论文优和良成绩的数量还是明显高于校外基地,说明校内实习基地的质量还是高于校外。
二、毕业实习工作采取的措施
(一)完善管理制度
药学院重视实践教学工作,由学院相关领导、教研室主任、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相关人员组成毕业实习领导小组。同时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相继制订和修订了《药学院本科毕业实习手册》、《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毕业实习及论文工作实施办法》、《药学院关于加强对本科毕业实习工作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对毕业实习时间、实习内容、请假制度、毕业论文要求、毕业实习考核等有关问题做了相关修订。
办公室负责制订实习计划、下达实习任务、与实习基地沟通和指导教师的选派、组织论文答辩等工作,以及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过程监督等。各个部门联动,能够保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生活、学习、思想、纪律方面都有专人负责,推进实习工作顺利开展。
(二)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学院将实习与就业相结合,通过实习促进就业。学院和有招聘意向的有关用人单位沟通,邀请其到学校举办招聘会先聘用学生,后安排实习。此外,还与签订实习协议单位联系取得实习名额,在安排实习前根据学生的就业意愿安排实习岗位,力求达到实习促进就业,就业带动实习的效果。
推行毕业实习双导师带教制,确保学生实习质量。学院为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实习生配备中级以上职称的校内教师为第二指导教师。第二指导教师除了在实习过程中做好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开题、结题等阶段性的指导,还在学生返校后,负责学生论文撰写的指导修改和初步审评。[3]
(三)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学院不断拓展药学类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不断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4]通过在药学院科研实验室、研发中心、人参研究院等部门建好校内主基地,同时也与省内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为主的18家校外实习基地签订了实习协议。这些实习基地包括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省药品检验所等省内一流的医药研发机构,也包括修正药业集团、北京双鹭药业、敖东集团、吉林紫鑫药业等国内知名的药品生产企业。这些基地科研水平高、设备先进、专业仪器门类齐全,能够满足学生实习的专业需求,保证实习质量,通过实习也缩短了学生步入社会的适应期。
(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在实习前强化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开展专题讲座,把20项基本技能考核和综合性实验作为毕业实习的一部分,纳入教学计划并赋予学分。20项基本技能都是化学基础课各种基本实验操作,综合性实验根据不同专业,分为三类,中药学类学生完成中药来源、鉴定炮制加工提取分离制剂成品质量检验药理药效的全过程;药学和制药类学生完成原料、药物合成制剂成品质量分析药理药效药物代谢全过程;生物制药专业学生完成生物药物发酵制剂质量分析药理药效全过程,以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为毕业实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实验技能的强化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获得了实习基地的好评。
学院定期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到各个实习基地检查实习生的实习内容和进度,了解学生的表现情况和毕业论文撰写情况,及时总结,做好实习监管。
严格做好出口把关。每年5月末学生从实习基地返校后,利用1周左右的时间完成毕业论文修改和完善,在6月初由学院统一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答辩组根据学生论文创新性、规范性、科学性及学生答辩情况打分,近三年评选出优秀论文167篇,但同时有28名学生因论文不合格延期答辩,其中有12人因延期答辩不合格而延期毕业。
三、实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药学类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当前实习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毕业实习与就业矛盾,个别企业要求签订三方协议的学生在实习期就进入试用期状态,实习期间安排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科研工作或生产实践内容较少,与毕业实习相关性不强等。
目前学生在就业去向上选择医药销售类岗位的学生比重偏大,部分企业要求学生提前上岗,这部分学生的实习条件参差不齐,实习质量无法保障。
实习单位反映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自律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学习主动性不够强,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差,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实习学生提出的要求主要围绕个别单位专业不对口,部分生物制药、制药工程等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内容与中药学、药学等理学类专业学生相同,不能体现工科专业特色和要求;个别单位因科研条件所限,带教教师指导不足等原因也影响了个别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四、提高实习工作质量
(一)要以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核心,将实习工作做精
应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及学科的特殊要求、根据医药行业的需求和医药教育发展的状况,充分考虑学生就业、考研、教师的科研工作以及横向联合科研项目的需要,制订针对性、实效性更强的实习方案,特别是要做好制药工程、生物制药等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实习方案设计。
(二)要以内涵建设搭建框架,将实习工作做硬
要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带教教师的培养,为毕业实习工作提供有力保障。[5] [6]要重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听取他们对药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专家指导、项目合作、带教教师交流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支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带教教师队伍,提高实习质量。
(三)要完善和健全各项制度,将实习工作做细
要进一步完善实习工作的质量监控体系,针对学生就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形势完善毕业实习教学和管理办法,为实习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要进一步完善实习检查制度,由药学院领导、专家和教学以及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组成实习检查小组,加强对实习工作的交流与检查,要通过实习小组负责人对各实习点的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加强实习监管。
(四)要明确各方人员的岗位职责,将实习工作做实
药学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包含的环节涉及学生管理、教学、就业等多个部门的工作范畴,不应只是教学部门或行政部门的事,要明确各部门、实习基地各方人员在实习过程中的管理职责。只有既有横向分工,又有相互协助,才能做好现阶段的实习教学工作。
关键词:石油工程;毕业设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本校石油工程专业是重庆市的重点学科,属于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领域,对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而且本校即将升为应用型大学,对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会更高。故本校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对本科人才的教育必然要求更上一个层次,对各种本科实践环节质量的管理会更加严格,以满足各种形势发展的需要。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落实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几年来在石油工程毕业设计过程中反映出诸多的问题。故本人结合多年从事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经验和石油工程系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开展毕业设计的问题分析,积极探索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而为提升本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献言献策。
一、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综述
(一)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综合能力不强
1.学生态度不够端正,重视程度不够。从多年指导经验来看,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部分:有相当部分学生工作尚未得到解决,整日奔波忙碌于找工作;也有部分学生因考研复试;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忽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有的学生应就业单位的要求,提前前往油田实习,而且要求学生从事与就业岗位相关的设计,使得教师无法熟知其工作近况,导致教师远程监控学生的设计相对困难;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平时自由散漫、纪律松散,也不定期接受指导,需要在教师的督促下才能开展设计,对设计的各环节敷衍了事,这样无法保证设计的质量与效果。
2.学生综合能力不强。毕业设计是一个体现综合能力的训练,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与应用能力的一个标准。但是从各环节的指导经验来看,学生各方面的水平离培养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比如调研文献能力差,不善于运用各种数据库;不懂整合消化资料,文献综述照搬照抄,不能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述,从而导致资料重复率很高,或者不清楚如何查询英文资料,无法获得国外最新的技术和水平;多数专业英语锻炼不够,专业英语词汇有限,文献翻译过程中表述不够准确、专业。再如论文文档编辑能力较弱,办公软件运用不熟,综合动手能力不强;绘图能力有限,对AutoCAD、Flash等软件掌握不好;部分课题需要编辑程序来解决工艺生产问题,但多数学生的VB、Matlab或C++等程序语言运用不了或只能编辑很简单的程序,更别提运用更加复杂的专业设计软件了。从这些现象反映出学生尚不具备完成毕业设计该有的技能与综合解决问题的水平。
3.专业了解不深入,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知识不扎实,基础薄弱,对所研究的课题无法深入,对研究课题的深度与广度无法掌控。石油工程专业本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需要整合多领域的知识,但学生在校四年,知识结构单一,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由此反映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待改进,提升;且学生四年里没有深入了解最前沿、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方法,无法结合新工艺新技术开展研究;也无法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设计思路。反映出科学研究的技术水平弱,还不具备科研能力。
(二)教师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较敷衍
1.学生人数超规模,指导吃力。本校学生由专科、本科、升本学生组成,学生众多,而教师的配额不足。并且大多数教师还兼任着教学、培训、科研等工作,每周需指导两次甚至多次,还需面对学生各种问题,掌控他们的设计情况,定期上交各种资料,使得指导教师分身乏术,应顾不暇。
2.审题不认真、科学。部分教师审题不认真,课题不能与时俱进,无法与油田现场技术发展相配伍;而且有些课题研究内容制定过于浅显,甚至有相当部分教师申报的题目是文献综述,使得学生在综合能力运用方面得不到相应的锻炼;还有的申报课题难度过大,甚至难度都能比肩研究生课题,研究内容超出了本科学生的知识范畴。
3.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经验不足。平时开展指导设计工作过程中,有部分教师的责任心不强,疏于管理,从而导致设计的效果无法保证;年轻教师经验不足,指导效果难以提升。部分年轻教师由于缺乏足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自身水平有限,指导出的毕业论文质量不高。而且每年指导学生众多,加上要求每年指导题目不能雷同,这样更使得年轻教师指导吃力。
(三)学校配套设施不足,多数学生只能从事理论研究
学校教学配套设施还很薄弱,设备投入不足,实验室、机房配置还满足不了毕业设计要求。虽然目前本专业实验室为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但是实验室建设满足不了教学和科研的要求,无相应的实验设施和药品,限制了设计的施展范围,学生只能局限于理论研究,形成不了有科学意义和价值的实验数据和结果,无法验证很多理论。部分课题需要采用数值建模,而油藏数值模拟对计算机的要求很高,学院里的机房无法满足这一功能,所以很多学生的论文建模只能通过教师给予计算结果,无法亲自建模。
二、确保毕业设计质量提高的措施与建议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修正,加大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力度
1.加强各种基础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毕业设计过程中,反映出学生对很多基础应用型软件的使用能力有限。通常学生在大学期间都只接受一门程序语言,如VB或C++课程的学习,而没有很多应用该软件的讲授课程。因此开设一门基础软件应用的课程非常有必要,着重介绍比如Office、WPS、AutoCAD、Internet、公式编辑器、电脑软硬件系统等的使用。即便学习了编程语言,能把VB或C++语言应用起来的学生寥寥无几。可见大多数学生没能真正掌握运用该软件,说明学校在开设这门课程时针对学生的学习应用环节还需改进加强。
2.加强授课过程中实践应用环节的培养。目前在开设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应着重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平时可以增强某些技术、工艺的讲解,采取撰写论文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更多技能,如加强学生查阅资料能力的培养,增强查询国外文献的习惯,扩展他们的专业词汇,尽可能与国内外的新技术接轨,了解更多新工艺新技术。也可让学生熟悉一些石油行业的计算软件,让学生可以掌握这些软件的应用,也可结合他们所学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编制一些小的应用软件,解决一些工艺技术问题。
目前本专业的课程设计环节比较敷衍,其科学性、实践性方面还有待改进。可设置那些更能体现应用能力的设计题目,这样使学生在做毕业设计之前,能得到最初的锻炼。
加强专业英语课程的应用力度。这方面的锻炼不能只局限于翻译专周,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培养模式,从而让学生更熟悉翻译文献的技能、方法;还可大大增强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了解国内外更多、更前沿的科学技术,从而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更能与国际接轨。
3.加强教学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及应用。目前本专业的实验室还不具备科研的能力,平时毕业设计只有少数实验室可参与课题的研究,大大局限了课题的开展。故本专业需尽快完成开放实验室的建立,这样可提供更多机会给学生去熟悉实验过程,实现各种实验项目的研究与学习,使他们在开展毕业设计前就能掌握更多的实验技能及方法。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管理体系
1.借鉴其他院校的毕业设计管理经验,形成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调研其他工科院校好的管理模式,经过引荐、推广与应用,再结合本校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形成适合本校学生和专业特点的管理体系,达到统一、规范、科学的要求。同时进一步完善校、院、系三级组织管理体系,完善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管理机制。
2.毕业设计实践系统时间节点更加严格,建立有效性的惩戒制度。本校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系统对毕业设计的某些环节的把控比较到位,实施以来,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改善及加强。比如毕业设计实践系统需更加严格把控各种资料提交的时间节点,从而约束教师和学生按时按量提交各种设计资料,防止学生、教师无故拖延;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必须建立合理的惩戒制度,并严格实施,要让教师和学生明确惩戒制度的有效性,而不是一纸空文。毕业设计期间的管理应由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和导师共同完成,不定期抽查、考勤。
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指导教师的自身素质。所有参与毕业设计指导的教师必须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按照相关教学规范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指导教师对所指导的学生分阶段明确任务和要求,积极检查督促其完成情况,对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关,防止学生懈怠的现象出现,提升他们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严禁以各种理由推延进度和降低水准,确保高质量的完成毕业论文。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石油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提升学生实践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本专业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多方面改进与提升我们的教学方法、管理模式、基础平台的建设状况等,从而培养出满足油田现场实际需要的、综合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以实现应用型大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焦国盈,裴苹汀.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对策教学改革[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
[2]牛庆玮,刘臻.“求真”理念下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2,(5).
[关键词]:实验教学 平台建设 综合素质 园艺专业
一、引言
园艺专业是典型的农科专业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除了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科学实验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而,对于园艺专业的学生来说,实验教学是其所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实验教学的改革内容
1.创建平台,优化实验条件
(1)改善实验室环境,明晰管理条例
实验室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实验效果,影响学生的兴趣,更加影响学生的实验态度。试想,在一个破烂不堪或到处覆盖灰尘的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要想学生认真开展实验,培养他们具有严谨的实验态度是不可能的。我院园艺专业本科实验室于1987年建成使用,至今已20余年。为了改善实验室环境,近年学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对实验室的水、电、门、窗、地面和墙面等进行了全面的改造,统一安装了新型的实验台和橱柜。
结合学科建设经费、重点实验室经费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将原来的采后、生理生化、组培、显微、育种等实验室按学科特色及所需试验设备等条件进行了调整和整合,建成了以功能为主要标准,以同类、配套仪器为辅助标准的四个综合实验室:采后生理实验室、南昌市果蔬保鲜重点实验室、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实验室和由接种室、培养室、灭菌室、培养基制备室、洗涤室五个部分组成的组培室。此外,还特地设置了两间多媒体实验教学实验室。目前,实验室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为了维护实验环境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转,我们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学生实验守则》、《园艺植物分子实验室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实验室设备损坏赔偿制度》、《安全保卫及卫生制度》等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管理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章可依,职责分明。
(2)集中购置仪器,有效共享资源
专业实验室担负着双重任务,既要满足教学,又要服务科研,为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仪器及技术。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带开发,反过来用科研、开发成果扩展教学实验,推进实验教学的良性循环。在实验设备选购时,既要从本科实验教学的需要考虑,又要兼顾到研究生科研的需要。近年来,科研先后投入资金200多万元,购置了全自动凝胶成像系统、进口PCR仪、全温多振幅轨道摇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薄层色谱成像系统、超低温冰箱、药品稳定性测试箱等一批先进的高科技仪器设备。目前,实验室拥有仪器300多台套,其中万元以上的仪器有40多台套。这使得园艺实验室仪器设备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既提高了本科教学的水平,改善了实验教学的条件,同时也基本满足了一般科研的需要。
2.重组创新实验内容,构筑科学实验体系
(1)重组实验课程
在实验课程设置上,打破以往实验隶属于理论课程的传统做法,根据教育部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和《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新调整组合实验教学课程,凡是实验课时在30学时以上的,单独设课,单独考核计算学分。授课老师也不再是该理论课程的教师,而是由实验室统一分配指定。此外,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将一些课程的实验进行有机的重新组合,开设综合性实验课程。
(2)创新实验教学内容
以往的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辅助,大多实验都是验证性的。因为每一个实验都是“已知”的,由实验指导教师准备好的并且验证过的,学生照方抓药,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实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而已,导致学生对实验的探索欲缺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本着巩固理论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改革,引进综合性、研究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使实验内容具有新颖性、设计性、层次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对于课本中没有而在科学发展中日趋重要的内容,也有机地引入到实验教学中来,使学生所掌握的实验内容和方法能够跟得上科学的发展要求。
3.完善实验教学方式
(1)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
对于一些验证性实验,改变以往学生“上课时观望,下课时走人”的模式,鼓励提倡学生参与到实验的准备和实验后的整理工作中来。同时,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走进实验室,跟随研究生做些力所能及的实验。对于所增设的一些设计型实验,内容简单的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学生自己安排时间,自己选择材料和试剂,自己配置药品和设计实验步骤等,最后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写出实验报告。老师对于学生实验成绩的评价采用评语与打分相结合的标准,并加大创新实验在总分中的权重,旨在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和教与学双方创造积极性的提高。
(2)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改革实验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教学手段。农学院园艺实验室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及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发挥学校网络资源优势,充分利用CAI、CAD等技术来改革实验内容与方法,应用幻灯、投影、电视录像、多媒体计算机等,使实验课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良好的人机交互方式和操作界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以视、听、触等多种生动形象的实验操作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克服了学习只能被动接受同一模式教学的弊端。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了解同类实验的先进方法、先进手段及发展趋势;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网络与千里之外的同行、专家进行探讨和交流;可以处理、分析实验的数据及结果;探索适应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三、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效
通过改革,实验室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实验教学水平得已提高,本专业的科研水平也有所上升。利用实验室条件完成或正在从事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1项、省科技厅重大招标项目2项、省主要学科与学术带头项目1项、省基金项目6项,其他省级项目5项。近三年来,本实验室除完成正常的本科教学的实验需要外,还承担了36位研究生的论文试验,其中有5位获江西省优秀硕士论文;承担146位本科生毕业论文试验,其中有12位同学获校级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承担大学生创新项目4项,其中“不同猕猴桃品种需冷量研究”获江西省“兴赣杯”科技大赛二等奖。2009年本专业的果树学科获得了江西省重点学科和示范性硕士点。
通过改革,全面促进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得到明显提高。近年来,我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4.89%,大多学生都找到了自己满意的专业对口单位。我单位也连续多年被评为“校级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本科毕业生考研升学率达26.81%以上,平均每年有8名优秀本科生被免试推荐直接攻读硕士学位。此外,每年基本上都有学生考取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等国内一流的大学和研究院所的研究生。
四、结语
全面推进人才综合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主旋律中的最强音。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实验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我们将继续转变教育思想,深入实验教学改革,扎实工作,不断创新,力争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高素质园艺人才。
参考文献:
[1]钱春,刘素君,尹克林.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
[2]丁保华,陈军.建立相对独立的实验体系深化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4).
1整合优化中日传统医药教育资源,培养满足中日市场需求的国际化医药人才
中日两校充分合理的利用各自的传统医药教育资源,大胆创新教学管理体制,基础理论课程在日本校学习,各类实验、实训、实践课程学生来华完成。目前日本部分医科、药科大学以选修课程等不同形式开设传统医药讲座,但与中国有所不同,目的不是培养专门的中医药人才,只是使部分医学、药学学生能在适当范围内正确运用传统医药学疗法[4]。日本校的教学大纲与课程设置与此不同,改变目前日本中药教育重药用、轻理论、一切以西医诊断为是非标准、向西医学一边倒的弊端,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中医思维导入中药学教育体系,用正确的中医理论指导中药的应用。同时以天津中医药大学现行的教学大纲为基础,又不全是照搬中国的教学课程,而是针对日本国家资格考试做适当、合理的设计和调整,教学科目及学时符合参加日本国家资格考试的标准,在保证总学时和总学分不变的前提下,将德育教育、计算机及部分选修课程替换成中药专业课程,最大限度的满足日本学生的需求。日本校的很多教师都是在中国的医药大学毕业后,取得日本的国立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还有来自日本当地医科大学的外聘教师,再加上天津中医药大学定期选派优秀专业教师赴日授课,使得教师队伍汇聚了中日的医药教育专家,最大可能的整合优化了中日教育资源,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日本校毕业生全部参加了日本药品销售师资格考试,很多学生在医药品、化妆品企业找到了理想职位或是计划独立经营药店,还有学生选择继续在华深造,将来从事中日传统医药的研究工作。
2探索中日双语教授中医药,打造“日语入学、汉语强化”的中医药国际教育新模式
学习中医药的外国留学生因为语言障碍、文化背景不同,学习中医药的困难很大,很难接受中医的思维方式。日本校采用中日双语教学,70%课程日语授课、20%课程汉语授课、10%课程中日双语授课。前3年学生在日本校学习,入学初期汉语相对薄弱,采用日语授课使学生很快就能适应中医药的教学,期间不断学习汉语基础课,还利用每年暑假来中国短期强化学习汉语和部分专业课。第4年学生来中国学习,1年专业课及实训实习阶段采用汉语授课,并用汉语完成毕业论文答辩。还有部分学生提前来中国先进行半年汉语强化,加强对汉语能力的培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随后进入1年专业课学习及实习。通过4年循序渐进学习汉语,特别是在中国学习期间强化,最终圆满完成中药学专业本科的学习内容。“日语入学、汉语强化”的新模式使得外国留学生克服了学习中医药专业之初的语言屏障,缩小了文化差异,提高了中医药国际学生的教学质量,进一步吸引了医学类国际学生学习中国传统医药。
3加强中医药行政、学术的全面合作,摸索“跨文化、跨院系”的创新管理方法
日本分校是中日两校众多部门全面合作的产物,需要两校行政系统和教学单位的密切合作。中日两校每年多次在两国召开教育教学会议,对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选用、考核方法、教学评估、教师资格认证等进行严格监控,同时探讨机构组织和学生管理的高效合理的运营方法。两校的行政部门经过几年的磨合,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实习管理、住宿管理各个方面都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最后1年在中国学习阶段管理模式由单独编班授课,转变为与中国学生合班上课,实现中日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同时在教学单位增设了一名日语流利的辅导员,不仅可以帮助行政部门管理学生,更能在生活中、思想上时刻关心帮助日本学生。“跨文化、跨院系”的管理方法可以发现不足、扬长避短,进一步完善留学生管理体制,推动了学校行政管理模式和后勤配套改革,从硬件到软件全面深化了中医药院校国际化进程,树立了中医药来华留学的良好品牌。
4日本分校的前景展望
1.1自编适用本学院实验讲义
随着生物化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其相应实验内容需及时得到更新,从而使生化学科的创新性得到体现。结合不同生化实验教材,以及本教研室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自编生化实验讲义,该讲义涉及的内容非常贴近本学院设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编的讲义不同于以往的教材,该教材涉及每个实验具体用的每种仪器的简易操作步骤,方便学生课前的预习该实验仪器的操作,以利于上课做实验过程的流畅性,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该仪器的使用;同时在实验内容上降低验证性实验的比例,提高综合性和设计性等应用性实验的比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1.2多媒体技术在生化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受到实验条件限制,一些无法开展的实验项目或者无法单人单组让学生进行的实验操作,可通过多媒体仿真教学等方法来解决,通过增加文字、图片、声音等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对该实验有亲身体验的感觉,将某些难理解的实验项目制作成简单易懂或有趣的课件和视频,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易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同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复杂实验中的知识点,以提高其对复杂实验的兴趣和关注。
2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是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2]。以往生化实验内容主要是偏重验证性,其占所有实验项目的比例高达70%~80%,综合性实验仅占生化实验项目的20%~30%,设计性实验在其中的比例几乎为0。这种严重比例失调的实验教学内容,必然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教研室通过调整生化实验中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间的比例,调整后的验证性实验所占的比例为30%,综合性实验所占的比例为50%~60%,设计性实验所占的比例为10%~20%,同时实验的安排顺序是先验证性实验,然后进行综合性实验,最后安排设计性实验。这种安排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的,不同的实验类型对学生每个阶段的要求并不一样,这是由易到难进行实验内容的安排。因为验证性实验之间是孤立的,缺乏相互的联系,实验的整个过程不需要动脑,依葫芦画瓢,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综合设计性实验是针对学生实验技能及方法而开展的一种复合性实验[3],综合性实验涉及一些比较新颖且常用的技术,且每个实验之间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环扣一环,每步操作都要谨慎,否则影响最终的结果。例如,活性干酵母蔗糖酶的分离纯化的综合设计性大实验,它由5个综合设计性的小实验来完成:(1)活性干酵母蔗糖酶的提取;(2)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蔗糖酶;(3)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4)酵母蔗糖酶活力的测定;(5)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设计性实验的要求更高,其区别于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现成的实验指导等过程,查阅文献、选题、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方案等的确定均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唯一做的是对学生实验方案进行论证。经过这种不同类型实验前后安排顺序及比例的调整,几年的教学实践反复证明了这种调整是可行的,不仅能提高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其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完善生化实验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中,教师讲,学生无条件接受,实验教师把实验前一切的准备工作都准备就绪(包括试剂的配制,仪器的调试),结果学生只是机械地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4]。而实验教学其实是一个面对面地近距离的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方法中教师和学生均是教学的主体,能很好地把讲授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各种能力。本学科的教师每次预实验让不同的学生参与进来感受体验老师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让不同的学生学习对该实验药品的量的计算和配制以及仪器的调试,而不单单是上课时的如何操作该实验的步骤,这样为学生在大四时做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学生创新论文配制药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每堂实验课快结束时,都让一小部分的学生对该实验的整体过程进行一次小结,针对同学们小结的内容,对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提高教学效率。部分简单易操作易理解的实验,让感兴趣的同学们上台讲解实验的整个过程,讲得不足的地方,老师再补充,虽然刚开始效果不是很好,但是随着实验的开展过程中,学生会花更多的时间去预习查阅相关资料,不单单是书本上的预习,还会通过互联网找相关的视频来了解该实验的过程。同时所有的实验的操作讲授过程都有视频,并在课后发给学生进行必要的复习。在下一次上实验课前10min会提问学生,提问学生对上次实验进行简单的总结回顾,同时对报告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课操作的过程同学们常见的错误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样完整化的实验教学方式,同学们对实验课的认真度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优化生化实验考核方式
历来,实验考核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作为评价教学效果好坏的依据[5]。一直以来,人们把实验教学看作是理论教学的辅助课程,在教学大纲中所占的学分非常少,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学生的实验报告来衡量,这样避免不了一些学生对生化实验课的态度马马虎虎,不按时上课,懒散,实验操作不准确,忽视实验技能操作的训练,只觉得写好实验报告,就能得到高分,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为了公平客观评价学生的实验课效果,应制定合理的实验考核标准,改变以往只用实验报告来定最终实验成绩的落后考核,增加考勤成绩、预习报告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及期中期末成绩。实验报告成绩体现了学生通过实验课对该实验原理、操作步骤进行归纳总结,并能对实验数据和现象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考勤成绩能够反映学生是否重视实验课;预习报告成绩主要是检验学生课前对本实验的预习效果,主要是通过课堂提问和检查预习报告来定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则反映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高低[6];期中期末成绩主要是为了考核同学们的上课情况,进行了半期考和期末考,考试的内容分理论30分,操作70分。同时,通过专业主任和学科老师的沟通,提高了教学大纲中生物化学实验的学分,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考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这几年下来,改革效果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不仅能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像理论课程一样积极温习实验的内容,同时通过操作考试,使学生更深一步掌握了操作过程。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