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1 17:06: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铁路技师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在编制既有线施工的施工组织设计时,要突出既有线施工的特点,在铁路行车与施工相互干扰、确保运输畅通无阻及保证施工安全的情况下,要妥善安排好施工项目的先后顺序、施工技术方案与工艺流程,提出慢行或点内施工的要点计划。编制原则是施工对运输的影响少、能保证安全与运输能力不降低,设备管理单位支持,尤其是运输部门的支持,施工方案能便利施工(能封闭、不预铺;能就地、不插入)。编制要点如下:
1)对不受既有线影响与干扰的施工内容提前安排施工,尽早完成,为下一步施工创造条件。
2)过渡工程提前安排施工:如修建施工便线,架空线路作业,设置S曲线等。
3)对运输能力影响小的施工内容提前安排:如施工地段处于安全线或是货物线范围,拆除或插入单组道岔施工。
4)先期完成的施工内容能为后续施工提供便利或提高运输通过能力,则提前安排。
5)每项单位工程都做要有专项施工方案作为总体施组的支持性文件;每次点内施工都有施工安排,作为技术交底与点前施工准备会议的材料。
6)节点工期贯彻各专业配合协调一致的原则:线下工期服从线上安排,四电工期服从土建安排。既有线施工,尤其是站改施工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与专业性很强的施工,因此施工组织设计具有阶段性与连续性特点,施工次序分明,前后不能颠倒,站改施工要分若干步骤才能全部完成,要按以上六点要求统筹兼顾,使施工组织设计科学合理,有效指导施工。
2既有线施工的现场管理
既有线施工,铁路总公司、铁路局都有相应的《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这个办法是既有线施工的行为准则,各级管理人员应熟悉文件要求,认认真真执行,并将这些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到施工现场,使施工合法合规。在施工技术措施层面,要扎扎实实做好下面重点工作:
1)参与既有线施工的各类人员都得进行既有线施工的安全培训,安全员、驻站联络员、防护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这样的培训要在施工全过程不断进行,按要求即使新来一个施工人员也应对其培训后才能上岗。
2)每一个作业现场(工点)必须有如下正式职工进行现场监管:施工现场负责人、施工技术人员、安全防护员(配齐安全防护用品),人员身份应有标识,做到民工干活必须有正式职工带领。
3)既有线的施工方案必须交底到施工班组,施工现场必须有批准的施工方案供检查,要点施工时必须有命令号。
4)机械设备在既有线施工是最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装载机、挖掘机、吊车在既有线施工作业时要实行“一人一机”监控制度。
5)地下开挖作业前必须探明电缆位置,若开挖电缆要采取人工开挖的方式,严禁使用机械开挖,并应在产权单位的配合下施工;对探明的电缆进行安全防护后才可进行地下开挖施工。
6)既有线施工作业前,应采取软、硬隔离措施将施工现场与既有线分开,并经常进行维护确保隔离设施处于完好状态。
7)对既有线设备有破坏或施工作业危害行车安全时,必须设计《既有线加固防护方案》并报设备管理单位批准。在没有对既有线进行加固完成之前,不得开工设计施工的内容。常见的对既有线进行加固的方法有:抗滑桩、钢板桩、挡墙、沉箱、架空线路、堆土回填等。
8)运输车辆在既有线旁作业或调头必须有人监控,火车通过时,应停止作业和行驶。做好以上几点,基本可消除施工现场较大安全隐患。其实核心只有两点:即防止人员、机械设备、物资材料侵限与保持既有运营设备的完好。看似简单,做起来难,必须严格管理,真抓实干,落实到位,才能产生实效。对于发现的危及行车的不安全隐患要立即处理,决不能拖延;施工现场负责人有决定权。另外,强调以下施工计划的严肃性,要求行车慢行或点内施工的计划按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执行,项目部还必须掌握每天在既有线施工的工点、作业内容与管理人员情况,每个作业队要在前一天将施工计划报项目部备案,不报也按黑施工对待,以利掌握施工动态和进行施工管理。
3既有线施工的现场组织
在施工组织设计获得批准及需要的加固措施实施后,安全配合协议已签订并在安全配合人员到场、取得开工命令的情况下,既有线的现场施工方可展开。施工顺序为:先线下、后线上;先站外、后站内。线下施工主要为桥涵接长与路基帮宽,难度大的是桥涵接长,在工期许可的情况下,桥涵接长宜分批逐点开工、速战速决,贯彻快速施工的原则并尽可能避开雨季施工。千万不可因施工准备不充分、人员设备等资源配置不到位拖延工期,造成不安全因素增多,加大管理跨度。路基帮宽施工到与既有线路肩平齐时应加强施工车辆的管控,做好物理隔离防护;采用机械刷路基边坡宜在路基下面进行,不宜在路基面进行,以确保列车行车安全。线下施工单位有义务向线上施工单位与四电施工单位提供线路中线与水准点,其中曲线五大要素、道岔中心要用混凝土包钢筋芯埋设,在监理组织下办理交接手续。线上施工单位在办理完成线下交接并复测后,应做好施工材料的准备,在轨料到齐、机具进场、施工人员到位的情况下,先施工不受既有线影响的站外施工内容,站内施工要按批准的施工方案与规定的施工程序申请施工计划,分步骤进行点内施工,直到完成最后一次施工。有些项目的站改要对既有线路路基进行加固处理,施工时先要拆除线路后交线下施工路基,再返交线上进行轨道施工,所以要进行两次交接。线上施工单位要选择旧轨料与道碴的堆放场地和运输通道,线下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近几年,既有线改造施工中,尤其是站场改造封闭要点,装载机、挖掘机等大型机械的合理使用,大大地提高了施工工效。如用装载机端混凝土枕,一次12根;用挖掘机布设钢轨仅用两人;线路拨接施工时用这两种机械配合拨道、补碴更是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与时间。
4体会与建议
1)既有线施工的项目,技术人员要精心研究制定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施工方案,安排专人落实方案的报批;安全管理负责人要依据批准的方案与相关站段签订施工安全配合协议;施工中要使施工作业人员强化“既有线设备有无批准的加固方案、加固防护方案是否实施、施工工点有无批准的施工方案、有无技术交底、有无施工命令、路局站段安全配合人员是否到场等,这些都具备才能施工的”安全意识。施工前检查安全措施是否到位,施工中及下班后要检查既有线路的稳定情况以及材料、机具堆放是否在限界以外,必要时设专人看守;要与路局设备管理单位做好沟通、协调,以利施工与竣工验收。
1安全技术措施、方案不全面
缺乏针对性、不具指导性从目前铁路施工的现状来看,有一部分的铁路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施工环境、危险源的辨识等进行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编写和制定,他们而是根据设计文件中的部分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进行制定的,甚至又有一部分的企业知识简单的摘录了几条现在执行的规范和标准,根据没有起到什么任何知道安全生产的作用,这样就不能够有效的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危险源的辨识和监控管理使其主要的原因,在对危险源进行控制的时候,每一个单位或者部分的分项工程进行施工之前,一定要根据资料以及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对危险源进行准确的辨识,并且对其进行风险评价,这样就可以形成危险源清单,从而就可以方便安全技术措施、施工方案的编写和制定。
2施工计划临时变更
一个工程项目要想成功,就必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在工程项目施工计划制定完之后,有时候会对施工计划进行临时的变更,这样就会造成很多安全问题的出现。同时在施工的时候,由于涉及的很多施工单位和各个等级的施工人员,如果临时对施工计划进行变更,就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够及时的了解变更的具体内容,这样他们还是会按照以前的施工计划进行施工,从而就严重影响施工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3缺乏实用可行的应急预案
在对铁路施工进行安全管理的时候,作为有关的管理部门,一定要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施工的具体方法、施工流程以及施工人员的安排情况。一般情况下,对于突发事件,作为施工单位要及时的做出准确的处理,并且要按照施工的急预案进行实施。但是现在很多施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都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并且没有严格按照施工的具体流程进行操作,这样在实际的施工中,对于突发事件,传统的紧急预案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和作用,从而就造成了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1强化方位性安全管理现阶段
在铁路施工中,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在进行铁路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一些重要的影响进行分析全面的分析,并且将其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落实,从而才能保证铁路施工的安全。
(1)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化
铁路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具有复杂性、难度大以及流程制约性的特点,所以一定要具备良好的信息与部门之间的沟通,一旦有部门不配合工作,就会对后期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就引起了“蝴蝶效应”,因此一定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并且要强化它们的行为职责,要求各个部门各尽其责,这样就可以促进各个部门信息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还要加强施工部门与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并且还要寻找两个部门之间的结合点和互动线,从而就可以寻找最好的合作方式。
(2)强化硬件性保障
硬件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技术、设备,它们是保证铁路施工安全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在提高施工工艺和技术的前提下要加强对技术和设备的资金投资,并且要不断的更新技术设备以及不断的提升养护的水平,这样就可以安全的进行铁路施工。除此之外,还要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并且不断的更新硬软件,从而就可以更加科学的进行施工安全管理。
(3)提升人员素质
铁路工作人员的素质会直接影响施工的安全,所以必须要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目前有很多工作人员工作的作风不严谨,并且态度不准确以及技能达不到要求等,这样都会严重施工安全,所以一定要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且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
2切实加强人员安全精细化管理与配置
其一,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施工指导方针,并且作为项目的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顺利安全施工的理念以及保证施工人员具有安全施工的责任意识,把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此外,还要避免缩短施工工期的现象出现,主要是因为这样会影响铁路质量和安全。其二,要加强人员的学习与培训,主要是企业内部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这样可以促使工作人员能够充分的了解我国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掌握各自的安全职责以及安全职责。此外还应该对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工艺,并且能够采取相应的办法进行各种安全事故的处理。其三,要保证思想教育与惩罚激励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施工过程中,针对责任心比较差、工作态度不好的工作人员,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这样就可以有效的转变他们的工作作风。对于经过教育之后依然不改或者违纪违规比较严重的工作人员,应该与他们解除劳动关系,从而就能够有效预防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
3施工安全的信息化管理
在铁路施工过程中,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进行安全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铁路施工企业必须要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对铁路施工安全进行管理,这样就可以在网站进行信息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以及安全人力资源配置。同时运用现代通信和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施工的指导。除此之外,还要建立高效、可靠以及快捷的信息体系,并且要及时准确的掌握安全生产动态,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水平,从而全面的推动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建设。
4强化施工中的整体配合
从目前现状来看,铁路建设管理和管理部门出现了严重的脱钩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两个部门坚守的立场不同,这样考虑问题的角度就不同了。其一,铁路运输企业考虑的问题是要采取何种方式和措施来保证运输安全;其二作为施工企业要考虑的问题是减少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的因素。因此,两个部门必须要做好一个比价平衡的支点,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两个部门的具体要求。同时在对铁路工程进行施工的时候,由于其包含的方面比较多,所以建设、设计、施工以及监理单位一定要树立大局和整体的意识,并且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施工的进度和安全。
三结束语
关键词:会计委派制;铁路施工企业;项目法施工
1铁路施工企业实行基层会计委派制的背景
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以公司制改造为特征的阶段,给我国政治和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变化。铁路施工企业改革也向纵深推进,在两大总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和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与铁道部脱钩并移交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同时,两大总公司下属的几十个工程局陆续进行了公司制改造,改制为集团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在这两大总公司及其下辖的工程局中初现雏形。公司制改造为铁路施工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由于初步实现了经营者与所有者职能的分离,企业管理趋于科学和规范。
但是,在公司制改造初期,由于新体制还未完全确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备,社会监督体系还不健全,铁路施工企业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所有者主体缺位,国有投资代表人不具体,对经营者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导致相当一部分集团公司亏损严重,经济效益急剧下滑,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日益严重。在一些铁路施工企业,由于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决策机制不健全,工程资金管理混乱,其下属的基层作业单位——项目经理部存在的“帐外帐”、私设“小金库”等问题十分突出,不但造成国家财政收入流失,而且为等各种经济犯罪行为提供了温床。这些问题反映在会计工作上,突出表现为“信息失真,秩序混乱,造假严重”。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铁路各工程局(现集团公司前身)相继实行了“队改部”的改革,即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工程局——施工处(子公司前身)——施工段——施工队”的在编制上相对固定的四级管理体制改革为“集团公司——子公司——项目经理部”的在编制上相对灵活的管理体制,并在全系统普遍实行项目法施工。在这种施工组织方式下,项目经理部是企业内部独立核算的非法人生产单位,其创造的产值和形成的亏损分别成为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和亏损的主要原因。这种管理方式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部对其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实行“以自己管理为主”。按照这种管理方式,项目部财会部门由公司按项目经理的建议设置,配备的财务人员数量由项目经理决定,财务主管人员由项目经理挑选和任命;项目部的上级机构——公司及其所属财会部门仅是对财务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专业技术水平等进行间接管理。在这一体制下,会计人员从属于所服务的项目部,并对项目经理负责。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尽管《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监督经济活动的职责,但由于这种管理体制的局限性,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实际上难以履行。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铁路施工企业要解决亏损面大、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需要强化对基层项目部的会计监督,另一方面已有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又使会计人员行使会计监督存在诸多困难,因此有必要对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使会计人员尤其是其主管人员相对独立于所在项目部,以使会计监督和反映财务信息真实性的职能得以强化,会计委派制因此得以推行。
2铁路施工企业基层会计委派制的主要形式
2.1对项目部会计主管实行委派制
这种会计委派方式属于“直接管理”形式。即以公司名义向项目经理部直接委派会计人员。在这种形式下,委派对象大多是项目部会计主管,有的也包括出纳人员;委派部门为公司财会部门;管理方式大多采用直接管理,即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调动、专业职称、工资奖励、福利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并实行在项目部之间定期或不定期轮岗制度。这一形式主要在中标价格为5000万元以下的中小型项目部中实行。
2.2在项目部中实行总会计师制度
项目部总会计师通常由公司工程技术部门和财会部门联合委派,成为项目部领导班子成员,享受相当于项目副经理待遇,承担资产营运、项目部重大决策以及审查会计报表等职责,对重大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实行与项目经理联签制度;总会计师的工资、奖金与所在项目部分离,以保证其实行会计监督的独立性;在工程完工决算后,根据项目盈余情况,对总会计师实行利润分红激励;委派部门对被委派的总会计师定期考核和轮岗。
2.3实行财会集中制度
即在地域相近的项目经理部之间设立公司财务会计核算中心,在保证各项目部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各项目部不再设立财会部门,不配会计人员,只设置出纳人员,由公司财务会计核算中心统管会计人员、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工作的“集中管理,分户核算”,融会计服务和监督管理为一体。3实行会计委派制取得的成效
3.1加强了国有资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
目前,铁路施工企业基层生产单位普遍缺乏内部约束机制,对资产和预算收支的监督主要靠外部职能部门完成,如由财政、审计以及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选派的监事等来进行,由于这些外部监督往往是事后的和定期的,加上全国工程项目较多,各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分布于全国各地,数量也比较多,这种外部监督通常只能采用抽查的形式进行,往往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由公司向项目经理部委派会计人员,参与项目部决策,寓监督于管理和服务之中,对项目部经济活动实行全过程控制,对国家和企业负双重责任,较好地解决了国有产权代表缺位问题,有效地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3.2有利于加强对工程资金管理,治理“帐外帐”、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实行会计委派制后,一方面会计人员身份和地位的变化,能够切实有效地加强会计监督;另一方面委派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和财务管理,从而切实加强了工程资金的管理,有效地遏制了因拖欠民工工资和材料商货款等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的问题。
3.3为从源头上制止铺张浪费、提供了可能,有助于推动社会风气的好转
会计工作是项目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项目法施工离不开会计。许多工程项目亏损的发生不仅会在会计上有所体现和反映,同时也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监督弱化、软化有密切关系。因此,要有效地遏制工程行业中客观存在的腐败现象,必须从机制上解决问题,从源头上加以治理。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正是从机制、体制上根治腐败和浪费国家建设资金的一项重要措施。
3.4强化了会计监督,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监督不力和弱化,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行会计委派制后,将会计人员的人事权、考核权、工资发放及业绩评定权等从项目部分离出来,解除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会计人员能够相对独立地行使监督职权,敢于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监督,从而有效地遏制了以往对于季度报表“领导定调子,会计填数字”的现象,较好地保证了《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监督职能得以履行,有利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的问题。
此外,实行会计委派制也在稳定会计队伍,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对铁路施工企业在基层推行的会计委派制的再思考
4.1会计委派制不是万能膏药
正确地认识会计委派制,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价其成果,不能说这一制度对解决某些问题有实际的作用,就认为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我国在经济转型时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国有资产的流失、财政管理和监督弱化、社会腐败现象严重、会计信息失真等等,客观地说,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十分复杂的历史、现实原因和社会因素。既然问题本身和产生问题的原因都是复杂的,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可能是唯一的,也就是不存在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尽管上述会计委派制在解决铁路施工企业当前存在的某些痼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有些领域甚至效果十分明显,但是,也应清醒看到其局限性。比如,会计造假的问题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它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单靠会计委派制来加以解决是不现实的,只能说实行会计委派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之一。因此,需要制定一系列与这一制度相匹配的法律法规并不断完善健全之,使之成为制度,才能真正有效发挥委派制作用。
4.2应该建立有利于提高被委派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提高的制度
建立和实行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制度,对有高度责任心,敢于大胆发挥监督职能,对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的人和事进行抵制,对打击报复等多方压力都能坚持原则,照章办事,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认真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的行为给予坚决惩处。为会计人员不断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相关知识的学习创造条件。
4.3注意解决一个客观存在的两难问题
实行委派制可能出现的一个弊端是,若被委派会计出现临时性的想法,会对工作敷衍塞责:若项目部效益好坏与自己待遇无关,很难调动其积极性;如果与项目部效益挂钩,又可能使其从属于项目部负责人,很难保证会计职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应该对会计人员的监督和激励制度进行设计。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规定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利的管理制度,以保证正确完成受托责任;二是在企业内部建立会计人才市场,形成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机制和会计人才的良性流动机。
参考文献
关键词:铁路信号;电源屏技术;问题;措施
Abstract: The signal power supply panel is to supply electrical equipment centralized, its performance is stable and reliable directly affects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nsportation. In this paper, some commo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ailway signal power supply panel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first turn.
Key words: railway signal power supply panel technology; problem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284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系统向高速、重载、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铁路信号系统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投入应用。作为铁路信号基础设备之一,铁路信号电源也经历由传统电源屏向电子化、模块化、智能化电源屏的过渡,一系列新需求、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随之而来。其间铁道部颁布一系列技术条件和相关技术文件,对确保电源屏,尤其是客运专线电源屏的设计质量,充分满足铁路运输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需求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但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如我国铁路电网质量地区性差异较大,各种新型信号设备尤其是服务器等计算机类设备的广泛应用等,现行技术条件仍然存在一些与信号电源屏实际生产、应用及维护过程不适应或需要明确的地方,以下就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1 目前存在问题
1. 1 元器件陈旧落后
目前信号电源屏中大量使用 CJ10型交流接触器、二极管组合整流桥、非节能型铁心变压器感应调压器、饱和电抗器、分立元件控制板、老式螺旋式熔断器、普通闸刀开关、非盘用仪表、环氧树脂螺栓接线板、非阻燃端子板、非阻燃导线等器件,大多陈旧落后,可靠性低,故障率高,难以保证供电质量。
1. 2 屏体结构设计不合理
1.2.1 采用敞开式结构。目前在使用的信号电源屏,屏体结构都是敞开式的,后面仅以金属网相隔,不仅易触电,而且因粉尘、异物侵入,极易造成系统短路或接地故障。
1.2.1操作维修不方便。电源屏内元件落后、体积大,造成屏内
维修空间小,维修困难,而且操作开关位置偏下,增加了操作难度,有时甚至出现误操作。
1. 3 电路设计不合理
1. 3.1过流保护电路不完善。如电源屏停电恢复时,供电瞬间产生的大电流脉冲,易造成熔丝断丝。
1.3.2报警电路设计不合理。当输入电源相位不平衡或电源屏出现故障时,刺耳的报警声严重干扰了师生的正常教学秩序,同时也妨碍维修人员对故障的处理。
1.3.4 相序检查电路不完善。缺少三相电源相序检查调整措施,使调压屏在引入电源相序改变时,出现反向调整。
1.3.5辅助回路保护不完善。在一些电源屏中,对控制、计量、监测报警和保护等回路,没有单独设置短路保护元件,这是当前烧坏信号电源屏、继电器的最主要原因。
1. 4 稳压器和隔离变压器容量过大
目前信号电源屏的容量普遍余量过大,一般实际运行容量只有额定容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这样不仅造成材料和能源浪费,而且增加了工程的投资。
2 提高信号电源屏可靠性的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
2. 1 提高信号电源屏可靠性的一些改进措施
2.1.1将信号电源屏的老式螺旋式熔断器改为液压断路器,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当脱钩时有较强的限流功能,并且寿命长,可靠性高,有效地提高了电源屏的安全保护和过流保护。
2.1.2 当输入三相电源不平衡时,输出波动较大,应在三相变压器的初级和次级设置调整线圈,通过正串、反串的不同组合,对输出电压进行调整,使之接衡。
2.1.3当三相电源相序改变时,易造成调压屏反向调整,应在三相电源输入端增加一套相序及断相防护继电器,当三相电源完整而且相序正确时,电子电路有输出,使安全型继电器吸起。当电子电路出现故障时,只能使其输出断路,使安全型继电器落下,符合“故障倒向安全”原则,电子电路为双套同时运行,确保防护功能不受干扰。
2.1.4交流转辙机屏故障时,报警系统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在相序监督报警电路中增加1 个4 位转换开关,保证了当电源出现故障时发出报警,故障恢复后可再次给出报警信号。
2. 2 提高信号电源屏可靠性的一些建议
2.2.1电路设计通用化。随着信号设备的迅猛发展,各厂家生产的信号电源屏都在不断革新,特别是保护电路,如过压保护、差动取样电路、断相保护、电压调整等方面,都有不同改进,电路设计不一,缺乏通用性,不便于维护管理,建议有关实验实训基地改造部门与厂家主动联系,优化电路,设计出与砂盘信号设备相适应的电源屏。
2.2.2交流稳压方式选择。信号电源屏的供电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流稳压器性能的优劣,原采用的饱和电抗器、感应调压器等交流稳压设备,体积大,反应慢,控制电路环节多,建议选择性能较好的交流稳压器,如参数稳压器和稳压变压器,达到设备简单,故障率低,便于维修的目的。
2.2.3完善防护系统。信号电源屏应对外电网和负载侵入等异常情况予以有效的防护,例如,对输入交流电源电压过高、过低(超出交流稳压器稳压范围)、停电、三相电源缺相、倒相序等情况予以检测,不符合要求即报警,且自动转换至备用电源屏。由于我院的综合演练室地处五楼顶层,在信号电源屏输入、输出侧均应加装性能良好的防雷设施和防短路电路,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人员安全性。
2.2.4报警系统智能化。信号电源屏故障报警均采用音响报警,不便于故障的判断和处理,报警取样点应适当“丰实”,显示直观,以便出现故障时,迅速判断处理,减少故障延时。
2.2.5方便使用和维修。大中站电源屏主备屏转换时,手动转换开关多,且开关位置偏下,难于辨认和操作,为方便使用和维修,宜采用自动转换方式;屏面仪表应改指针式为数字式;屏内器材应有明显的位置表示,并贴有电路图,便于辨认;应留有故障检测报警接口,便于和信号微机监测相连。
3 未来发展方向
3. 1 采用模块化结构
电源设备应由能实现不同功能的单元模块组成,如交流配电单元、整流器模块单元、直流配电单元等,单元模块应容量适中,以便根据站场需要,配置最佳供电系统,使冗余选择更加灵活。模块化结构非常方便于各电源的隔离,各部电路互相独立,减少了迂回,发生故障时,也便于查找和处理。
3. 2 实现智能化管理
电源系统的用户界面应采用多级菜单式的人—机对话界面的软件,根据屏幕提示,能非常方便地实现电源系统要求的各项功能。
3. 3 便于维护和使用
电源系统应有完善的监控功能,可实现各种告警功能和远距离实时监测各种数据的功能,方便维护和使用。
3. 4 采用封闭式结构
应在屏内设置温度传感器,以测量环境温度,并根据温度变化自动开停风扇,降低屏内温度。
4 改进电源屏的意义
在实际的工程中,综合实训室具有多种功能,能模拟铁路现场作业,效果逼真,而且优于直接在现场实习,因为现场的信号电源屏处于不间断运用状态中,绝对不允许人为制造并予以查找。而实际中实训基地的电源屏能为铁道信号专业学生进行调压、倒屏、故障查找和处理等各相动手练习,直观而安全。所以对旧电源屏进行更新改进势在必行,是为在校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也是适应我国铁路信号从传统技术向现代化技术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赵祚义.铁路信号电源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J]. 铁道通信信号. 2000(01)
[2] 张丽卿,王瑞峰.故障树分析法在信号设备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 2007(05)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专业教师 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7-0168-02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社会对价值规律需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的茁壮成长,一批中专学校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使一大批原来的中职教师承担起高职教学工作,而与之相适应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却存在着不少问题,这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 职业教育中专业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高职教师的标准,现以本人所在教研室(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教研室)的专业教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1.学历不达标、年龄老化
本人所在院校是由铁道部所属中专和技工学校合并而成的,历史悠久,有五十多年历史了,但也遗留有很多问题,其中之一是学历较低、年龄老化。本教研室是铁路特有工种(机车车辆)教研室,目前有专业教师15名,其中有本科学历的只有5人,大专学历2人,其余均为中专或技工学历,无一人进修过研究生学历。另外,年龄较大,50岁以上的7人,40岁以下的只有1人,对照高职教育对教师素质基本要求的标准显然是不合格的。
2.科研能力不足
教学研究是教育实践中的一种态度、方式,体现着教育的根本意义。目前,本教研室只有4名老师在相关刊物上发表过教学及学术方面的论文或参加编写过教材,原因是文化程度偏低,无法将有关教学或专业方面知识整理成论文;另外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掌握了本专业的学科知识就可以做教师,甚至可以做一个好教师,是否具备教学科研水平则无关紧要。其实,就专业教师的专业程度来讲,其专业性很强,如何寓教于学、寓教于研将会使自己的教学、训练水平得到升华。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职能的深刻变化,没有反思的教学,缺少研究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的要求。教师的研究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过程,而学习永远是社会过程,把社会性的终身学习作为教师研究活动的中心,才是专业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
3.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有效培训较少
目前,教师的继续教育显得十分被动,参加各种学习班或培训班学习基本是由系里或学院指定参加学习的,本教研室中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和专业培训的教师基本是2~3个人,而其余的教师基本没有参加过进修或继续教育学习,这样整体的专业教师发展是不平衡的,大部分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受到一定的限制,他们的视野被窄化,活动领域也被窄化,教育与教学被割裂了,影响了本专业的专业教学。
本教研室所属专业是铁道机车车辆,随着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和提速的进行,铁路上使用了很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但是由于教师教学任务比较重,加上学校从铁路中分离出来了等多种原因,专业教师要参加到铁路各站段或铁道部的相关部门举行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培训和学习,比较困难,使教师的专业教学与企业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有一定的脱节,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有影响的。
二 对职业院校中专业教师的其他问题的思考
1.招聘新员工唯“文凭”论的思考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在招聘新教师岗位时非硕士及以上文凭者不考虑,过于重视文凭,确实高文凭者在理论知识上是比较丰富的,并且研究能力也较强,但他们缺少现场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在此本人认为在高职院校里进行专业教学有本科或硕士文凭是能满足理论教学要求了,但实践教学却无法满足,毕竟人是各有所能的,高文凭并不代表着就有高技能,特别是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是要真正动手的,文凭高并不表示其动手能力强。
2.关于引进高级工程师的思考
很多职业院校在引进人才时,主要是引进高级工程师,从评估文件上看是有了很多高级职称的人员,但是本人认为实际上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并无帮助。在我国当前情况下,技师才属于技能型人才。如本人所在教研室的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培养的学生今后的主要工作是铁路机车司机驾驶员和铁道车辆的检修人员,属于操作技能型的,而现场的高级工程师们很少有长时间进行操作驾驶和车辆检修的,因此如果使用高级工程师对学生进行实训教学并不现实。在此本人认为,在引进人才时除了引进部分高级工程师进行专业开发和研究外,还应该引进一些具有较强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的技师或高级技师,并且给他们相应待遇。
三 职业教育中专业教师存在的问题及一些建议
1.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素质
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除了要具备一般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还应具备行业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第一,行业职业素质。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同时,还要能够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技能的要求,以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专业开发和改造。
第二,行业职业道德。专业教师除熟悉并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外,还要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清楚其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自觉按照行业职业道德办事。
第三,提高信息素质。专业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获取、利用、开发信息的本领,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必须首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要求教师善于将信息网络上新的知识与课本上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新动向。
2.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
第一,职业技能。职业院校应该为专业教师提供方便,使教师能与产业界结合,与产业界建立起真正的伙伴关系,每年都应该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专业教师只有具备娴熟的职业操作技能,才能把专业教师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内容,才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直接影响。
第二,组织、管理能力。专业教师在具备较强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能指导学生参与行业管理,并且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社会活动。
第三,协调、交往能力。在信息社会里,要求专业教师不但要在学校内部进行交往与协调,而且还要与企业、行业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协调,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走进市场,其协调、交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高职教师应力争成为一名新型的、开放式的“社交家”。
第四,创新、适应能力。学院要为专业教师提供各方面的理论和技能培训,使专业教师能够更好地接受新信息、新知识和新观念,分析新情况、新现象,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主动适应变化的新形势。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掌握创新的一般原理和技能,并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专业教师也应该具有多元的知识结构
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应由三方面构成: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即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教师的职业知识首先应是精通自己所教授的学科。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属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不可替代的关键所在。实践性知识,即课堂情境及相关知识,属于教师的专业技能。三者构成了教师的专业特性。
4.在学习研究中进行反思
第一,做终身学习者。职业教育的目的不是看学习者记住和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看他是否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职业教育要面向未来,对个人来说,今天的教育应满足明天发展的需要;对社会来说,今天的教育应满足变化了的社会的需要。专业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拓展自我效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注重自我反思。自我反思也应该成为专业教师专业成长模式的特色,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核心要素。每个人的进步,都需要自我反思;要想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更需要人们不断地自我反省和自我反思。作为专业教师这样一个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的群体,在专业化的成长过程中,也离不开自我反思。
第三,做研究型教师。一是研究高职教育规律。高职专业教师应加强高职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从改革教育思想观念入手,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寻求高职教育教学规律。二是研究高职教学中专业教学规律。高职主要是培养技能型、技术应用型人才,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技能高、技术应用能力强的学生,这种人才培养的教学该如何组织,课程体系该如何建立;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但实践教学该如何有效地组织,理论教学该如何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相衔接等,都需要高职教师去实践、去研究。高职教师应从教学第一线找课题,开展教学研究,做到教研相长,以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四 结论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继续完善、继续提高。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使他们具有多元的知识结构,同时在学习研究中不断进行反思。只有发挥各方面的整体作用,才能培养一支适应21世纪现代职业教育需要的专业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王长纯.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重新发现[J].教育研究,2001(11)
[3]张廷武.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要先进[J].中国教育报,2001(10)
[4]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由于这几年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在铁路基层员工管理上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比如铁路基层站段出现缺员现象,原有薪酬体系难以适应铁路事业发展的需求,还有铁路员工自身素质不高,没有合理的培训计划。所以,我们要运用最新现代化管理模式来改革现有的工作体系,要扩大员工招收范围,加强企业本身的管理,努力提高企业职工的培训力度,通过这些措施来改善铁路基层员工的管理现状。
关键词:高层建筑;机构设计缺陷;改善措施
Pick to:
Because this a few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ailway enterprise, appeared on the grass-roots staff in railway management more problems, such as the base stations appear short handed phenomenon, the original compensation system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railway development, and the railway staff own quality is not high, no reasonable training plan. So, we should use the latest modern management mode to reform the existing system, to increase staff recruitment, enhance the management of the enterprise itself, to improve the enterprise staff training, through these measures to improve railway management status quo of junior staff.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s; Organization design flaws; Improvement measures
中途分类号:U2文献标识码:A
一个企业的成功关键在于其人力资源。所以一个看似简单的管理问题,在其背后往往潜藏着巨大的危机。企业要树立人本思想,要全面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一个企业能否提高自己的企业经济效益就要看该企业是否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是否加大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要不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水平,通过企业合理的人力资源经济分析,合理分配企业的人才资源,改革现有薪酬核定系统,这样就可以降低员工的流动率,并且可以通过合理的薪酬核定体系,提升自己企业的人才数量。铁路行业是人员密集型企业,也是劳动型企业,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很多体制上的缺陷难以避免。
1铁路基层员工的管理现状
1.1基层员工缺员现象明显
铁路系统的职工来源主要是复退军人子女和一些铁路院校的大中专毕业生,由于近几年来,铁路企业要提高生产率,制定相关的劳动政策,这样就通过以下几个措施控制了职工的数量,:①控制复转军人接收数量;②严格控制大中专毕业生的接收;③缩减大中专中专技校招生计划;④鼓励外出务工;⑤大力清退临时用工。由于80年代招收的员工比较集中,所以这几年的退休的人员有很多,而且新招收员工的数量很多超过这一数量,所以就导致铁路企业各单位缺员现象很严重。
1.2薪酬核定体系不完善
当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在最大程度上激励员工,把企业的人力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开发,这样不仅有助于员工的发展,也有利于企业效益的增长。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的方法才是我们企业追求的目标和目的。所以监理完善的薪酬核定体系是显得相当重要的,工资报酬应该与员工的工作职务的不同,工作表现的好坏以及工作成绩相适应,这样才能做好更好成绩,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要切实落实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加强平等竞争的理念,就可以提高工资的激励作用。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部分站段仍执行部局岗位技能工资制,,这是严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也阻碍了铁路企业的较快发展,所以现行的薪酬体系已经很明显难以适应铁路发展的脚步。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基层员工内部工资分配管理比较落后,工资奖金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只是简单的一刀切,没能起到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1.3企业在职员工培训不足
可以这么说企业在职员工的培训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提升企业效益的关键所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脚步日益加快,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其根本还是人才资源的竞争,所以我们可以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决定企业的兴衰,所以企业对自己员工的培训是企业人才资源扩充的有效方式,所以,企业培训对人才的培养和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培训对企业员工来说,企业培训要比学校教育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重要性,而对于培训企业来说,这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因此,企业要制定合理的培训制度,开展有效的培训学习,尽可能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这样就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生产价值,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但是铁路企业基层培训工作还是有很多问题:有的站段员工的培训重数量而忽视质量,不能够把培训的重点放在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上来;有的培训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使得员工有形无实。
2铁路基层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2.1 扩大人员招收渠道
随着企业老职工面临着退休高峰,就引发基层站段缺员现象日益严重,所以企业要扩大人员招收渠道和方式,尽快补充新鲜血液,要做到以下几方面:①增加复转军人接收数量和质量;②增加大中专毕业生的接收规模,,以紧缺专业毕业生要多开绿灯;③制定中专技校定向招生计划,确保计划的落实,保证企业运行过程中所需技术工人;④适当招用劳务工,要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企业在扩员的时候,要做到以下几方面:①在条件相近的员工里,要更加看重员工的工作精神、应变能力等特点。②判断员工能否胜任某职位,要考虑员工的性格、综合素质等因素,不能只考虑其工作能力。作为管理者,要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情况,这样才能员工发挥要有的作用,使员工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这样才能在适合的职位上踏实工作,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效益。对一些合适但因自身工作经验不足等原因而暂时不能够胜任的员工,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辅导和培训,这样才能使人才应用的更加合理。③在聘用人员时不能片面追求学历高。因为铁路企业中高等学历员工薪酬一定会比中等专业水平员工高很多,片面追求高学历就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不利于企业的发展,铁路企业的大部分岗位,中等专业水平的人就可以完全胜任。而中等专业的员工的成本就会低很多,而且起到的作用也是相同的,所以就要求铁路企业制定合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使得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应用。
2.2改革工资核定体系,加强内部分配管理
要合理进行内部薪酬分配制度改革①参照最新岗位劳动评价标准和现行岗位排序,对在职员工进行合理的职务等级分配。同时要改革职工工资收入模式,制定合理的考核工资和奖金分配管理制度,要最大程度发挥成绩考核工资和绩效奖金在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方面的作用。②要本着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员工薪酬分配要倾向于高科技、高风险、高责任的岗位,③按照相关工资分配规程。员工的工作业绩要与其产生的贡献结合,这样才能通过薪酬的合理分配来调整劳动力的正确方向,才能充分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
2.3 提高职工培训质量,不断提升员工素质
(1)做好培训规划。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对不同岗位、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工作时间的职工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制定相应的企业培训制度,要本着安全第一的思想,对员工进行全面的技能培训,要注重培训的计划安排。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企业要想进行培训就必须要有一定人数的职教人员,并且要求职教人员理论知识扎实,操作技能过硬,爱岗敬业,责任心强。同时,要高度重视专兼职教师的等级评定和薪酬核定,这样才能确保职教人员的质量。
(3)教材编写质量的确保。教材编写时要有必要的现场调查,这样才能明确具体岗位的需要,最好可以发动工程技术人员、工人技师等共同参与教材的编写,要保证培训教材的质量,因为只有高质量的培训教材才能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该教材要突出岗位的基本业务知识和应变技能,与职工的职业发展紧密结合,又要加大职业道德和纪律的知识,使教材突出安全运输的工作思想。
(4)尽力做好企业培训工作的组织。培训组织是培训的主要环节。通过职工自身特点的不同选择各式各样的教学手段。要注重效果,可采取课堂理论教学、现场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等方式等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5)制定培训后的考核制度。培训前要对学员提出培训目标和考核要求,这样就可以确保培训的效果,根据具体岗位要求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全面考核,确保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 石金涛,唐宁玉,顾琴轩.培训与开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技能型人才;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2-0197-02
兵团“十二五”规划中已指明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方向,“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以兵团城市和产业聚集园区为载体,以提升竞争力、夯实屯垦戍边物质基础为目标,推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向优势品牌、优势企业向重点园区集聚,打造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以工业的超常规发展带动三次产业整体联动、以园区聚集产业、以大企业大集团引领产业升级的发展格局。”然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比,兵团技能型人才呈现数量和质量不高,结构上不合理的的现象,已成为企业转型、产业升级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如何培养技能型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
据兵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兵团单位从业人员中,制造业70 287人,占20.9%;建筑业58 089人,占17.3%;教育44 351人,占13.2%;金融业37 470人,占11.2%;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26 873人,占8%;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24 263人,占7.2%。在单位从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大学本科、专科、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分别占1.2%、20.3%、29.6%、25.3%和23.6%。在具有技术职称的人员中,具有高级、中级、初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分别占10%、40.8%和49.2%。在具有技术等级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具有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资格证书的人员分别占6.5%、9.1%、33.6%和50.8%。
二、技能型人才
技能型人才,是指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领域的岗位一线,掌握知识和技术,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技能型人才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等级,分别由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
三、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策
(一)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健全和完善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培训基地作用。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和培训,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团体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建立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和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步伐。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新产业工人中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
(二)以企业行业为主体,开辟技能人才培养的多种途径
增强企业对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结合本行业生产、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技能人才队伍现状,做好需求预测和培养规划,提出本行业高技能人才合理配置标准,指导本行业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各类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应结合企业生产发展和技术创新需要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并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企业应依法建立和完善职工培训制度,加强上岗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可采取自办培训学校和机构,与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联合办学、委托培养等方式,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
(三)建立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
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可由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企业行业和职业院校代表,以及有关方面专家组成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发展规划,确定培养方向和目标,指导和协调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
职业院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企业技能岗位的要求,对照国家职业标准,确定和调整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实训方案,采取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导师制等多种方式实施培养。企业应结合对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与职业院校联合制定培养计划,提供实习场地,选派实习指导教师,组织学员参与技术攻关。支持企业为职业院校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四)职业院校立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1.准确进行培养定位。在教育目标定位上强调应用性、针对性、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方面以扎实、实用为度,技能方面要求学生一专业必须掌握一技能,实现由新手到熟练工的转化;技能培养以企业需求、岗位需要为原则,重视教师对企业新工艺、新技术的学习培训。
2.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必修专业基础课、必修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训练课构成。加大必修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调整,学时、学分分配上重视认知实习、顶岗实习和实践。
3.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共建、改建、扩建的方式完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建设的实习实训基地尽可能与生产、管理、服务一致,加强实践训练,逐步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力度、强化实践考核、健全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实践教学的长效激励机制,调动优秀的教师从事实习、实训教学工作。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加大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一方面,以“技能大赛”为抓手,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到企业部门进行技能培训,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促进“双师型”道路发展。其次,注重聘请企业和产业部门的能工巧匠手、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和指导实践教学,另外,在工资、职称评聘、进修等方面,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引导教师逐步向“双师型”或“一体化”教师方向转变。
5.深化校企合作,加快后备技能人才培养。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坚持高端引领,强化校企合作,组织企业的职工子女上技工院校学习技能;在校企合作上,要与行业、企业挂钩,与岗位对接;在招生上,采取“招工与招生”同步的办法,缓解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 鲁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水平[K].中国教育年鉴,2012.
[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Z].2011.
[3] 张承凤.高职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长沙师范学院学报,2008,(7).
从长远发展的现实需求来重视青年培养
随着分公司新一轮大发展,洛阳石化成功跨入了千万吨级炼厂行列,也对铁运部的装卸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随着化纤微机联锁、安全调车系统、新调度系统等大量新设备、新技术陆续上马,给运输组织、安全管理、生产运行等带来了挑战,急需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勇挑重担。而目前铁运部人才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35岁以下青工159名,占职工总数的31%,但是大学本科毕业生只有31人,其中全民用工20人,聘用工4人,研究生4人;基层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35岁以下的仅3人;技术管理人员中35岁以下的仅6人。优秀人才特别是优秀青年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从满足青年成才的迫切需求来对待青年培养
青年朋友们普遍具有积极上进、尽快成才的强烈愿望,他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干劲足、上进心强。他们大多具有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学习能力,较强的思考能力与沟通能力。他们渴望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个人贡献得到企业社会的充分认可。只有努力去满足青年的这一需求,大力营造支持青年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积极构筑青年展示作为的广阔舞台,才能把广大青年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才会形成青年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凝聚大学生骨干人才的基本思路
1.坚持事业导向的原则。紧紧围绕分公司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大学生搭建干事创业的宽广舞台,鼓励大学生立足本岗位成长,实现人才成长与企业发展相统一。
2.坚持培养引进并举的原则。一方面创造条件培养、用好现有骨干人才和青年后备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引进高学历毕业生,使铁运部职工年轻化,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
3.坚持服务人才的原则。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做好协调服务,积极营造专心谋事的氛围和关爱、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增强企业凝聚力。
完善大学生培养机制,推动青年骨干岗位立业
1.优化人文关爱环境,坚定大学生扎根基层的决心。从在校学生成为一名企业员工,从天之骄子成为基层职工,难免有一些青年会因为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而心理失衡,迷失方向。针对这一问题,铁运部首先要做大学生生活上的贴心人。多方介绍企业的现状和前景,和大学毕业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通过入职培训、交流谈心、岗位关怀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感受到企业和谐的文化氛围和充满机遇的发展潜力。切实解决他们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各种困难,通过在思想上引导、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充分调动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在企业发展中建功立业。其次建立完善的导师培养机制,加速大学生培养进程。在分公司制定的“人才导师制”培养基础上,为近两年毕业的大学生明确一位经验丰富、业务突出的领导干部作为学习榜样、思想导师,鼓励骨干人才主动培养后备人才,构建一个培养教育、相互交流、经验共享的互动平台,通过定期约谈,及时了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情况及思想动向等,用亲身经历帮助大学生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引导和激发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决心。目前已有10名毕业大学生与部领导签订《人才导师培养协议》。
2.创新教育培训机制,拓展大学生服务基层的本领。一是坚持基层车间培训制度。“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发于微末”。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乃至最终取得成就,无不是从最基层做起,经受磨砺的结果。针对大学毕业生“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对操作岗位工作流程不熟悉,工作方法不对路”的实际,由铁运部安环科牵头组织毕业生到下属的五个车间进行基层岗位轮训,了解铁运部各车间基本概况和生产工艺流程。通过多岗轮训,促进大学生全面掌握各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为其今后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扎实基础。二是实施连环培养锻炼机制。把青年放在基层单位、生产现场的最前沿,要求各车间领导、技术员、班组长分别与大学生结对子,形成了大学生学着干、技术人员带着干、班组长教着干、老师傅们促着干的连环培养锻炼机制。三是坚持跟踪培养制度。对近两年毕业的大学生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谈心的方式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建立青年人才管理信息库,将大学生的工作表现、业绩成果、培训学习、考核奖惩等纳入信息库,坚持定期分析、定期评估,并结合企业需要和个人发展情况,通过“职业生涯导航”、“青年人才成长设计”等载体,为每个具有培养潜力的青年制定培养计划,优化培养方式,实现青年人才整体素质的快速提升。
3.搭建作用发挥平台,提升大学生服务基层的能力。一是围绕车间工作的难点和关键点,为大学生提供平台。明确大学毕业生的岗位定位,要求大学生潜心钻研业务和技术,积极参与车间的生产优化和技术改造等工作,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技能水平,发挥其知识优势和专业技术优势。通过征求合理化建议、参加创新创效评比等活动,充分调动毕业生对工作的积极性。近年来大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50余条,创新创效成果10余篇,积极撰写QC成果5项,获得分公司二等奖1项,为持续推动铁运部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贡献。二是丰富青年人才培养的载体,发挥大学生技术特长。对有事业心和责任心、虚心好学的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有意识地给任务、压担子,通过开展经常性技术研讨、专业交流、论文评比等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环境,邀请分公司专业人员、部领导对大学生进行工作方法、论文撰写、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使工作和学习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促进青工队伍整体素质结构的优化升级。目前已有6人在厂内外杂志10余篇,2名大学生评上工程师,7名大学生评上助理工程师。三是坚持寓教于乐的特色活动,不断发现人才。通过组织参加演讲比赛、知识竞答等活动,展示大学生个人风采。推荐8人次参加分公司举办的演讲比赛,2人次获得集团公司青工英语风采大赛优秀奖,6人参与分公司员工守则知识竞答,1人获得集团公司舞蹈大赛金奖。一批思维活跃、积极向上、多才多艺的优秀人才不断涌现出来。
4.加快人才成长,拓展大学生发展空间。一是实施“传帮带”,建立业务知识传、帮、带机制。安排车间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技师,根据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计划地培养青年骨干人才,使他们在基层车间“用得上”,也“留得住”。二是建立铁运部后备干部培养机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每个大学生列为后备干部,对他们的工作、学习、考勤、奖惩情况实行动态管理,通过跟踪考察、定期约谈和群众调研等方式,把工作业绩突出,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挖掘出来,安排在重要岗位进行锻炼。三是注重选拔配置35岁以下的青年骨干走上领导岗位。坚持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在培养成熟,群众认可的基础上,大胆启用年轻同志担纲上阵,把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骨干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进一步优化铁运部干部队伍。四是疏通推荐渠道,让有能力的青年找到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近年来铁运部一方面引导青年立足本职,开展岗位建功,拓宽业务知识面,积累更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积极疏通推荐渠道,把一批有能力、责任心强、业务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推荐到分公司新建装置和机关处室等更为重要的工作岗位上进行锻炼,进一步提升个人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