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16 03:36: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网络工程实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网络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4-0122-04 中图分类号:G642
1 背景
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应用型本科教学的中心任务,其最有效的教学活动就是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校期间得到足够的实践锻炼,使其在毕业后能迅速胜任工作。为此,众多院校纷纷提出工学交替型、订单式等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一要学好基本理论,二要进行与工程相关的实验、实习与实训,将专业实验课与实际工程密切结合,使学生能较早地接触工程实际,增强学生对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的适应性。这样的实践活动必须要靠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来支持。
2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网络工程专业的职业目标是培养具有熟练专业技能及较高技术应用能力的学生,与此同时,还应因材施教,推行学生创新工程,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争取获得行业企业IT职业资格证书,从而使得部分能力较强学生可以因此获得高级职位。表1列出了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流程。
3 实践教学课程
3.1 课程设置
在广泛了解与深入分析计算机网络相关工作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学生就业岗位,归纳相关岗位所需职业素质及专业能力,构建基础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校外实训、毕业设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基础实验主要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Java程序设计实验、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数据库及服务运维实验、网络设备互联技术实验等。基础实验在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验证和巩固的基础上,模拟实际的工作过程,分解为许多小的工作项目,每一小的工作项目采用项目或者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逐一掌握相对独立的技术,最后通过综合性的项目让学生将相应的知识点关联起来,达到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主要有:网络设计与系统集成课程设计、构建小型企业网络课程设计、构建安全的双核心企业网络课程设计、企业网络工程项目综合实战课程设计、电子政务网络组建与信息安全部署课程设计等。在课程设计中引入案例教学,将真实的网络工程项目移植到课堂教学中,按照网络工程项目的实施流程和行业企业运营流程进行教学。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将专业能力、岗位技能、职业素养进行充分融合,使得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
3.2 典型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下面给出构建小型企业网络课程设计的实施方案:
(1)课程介绍:本课程设计项目中采用中小型企业整个网络工程项目案例,通过本课程设计项目的实施过程可以让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学习网络组建技术和信息安全知识,并将所学的信息安全知识在项目中充分地应用和融合。
(2)培养目标:具备完成基于中小型企业网络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能力;具备基于中小型企业网络工程项目的实施能力;具备完成基于中小型企业网络工程项目的项目测试及服务能力;具备基于中小型企业的网络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课程安排见表2。
实验环境见表3。
按上述设备数量为一组,每组4-6名学生参加实训。
(3)实施过程:在项目准备阶段,首先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并学习相关行业背景知识,学生确定自己在项目中的角色,由指导教师确定团队人数和团队成员,由团队举行第一次项目会议选举项目经理,并记录会议内容。团队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进行项目需求分析、业务分析,最后形成设计方案,并撰写投标书。由企业导师和指导教师组成评标委员会,对每个团队的项目进行评标,并打分。在项目实施阶段,由指导教师组成监理组,对项目质量进行监督。在这个阶段学生进行角色选择,项目进入实施阶段。项目测试和验收阶段,由企业导师和指导教师组成评比组,对项目进行评比打分,评标分数与评比分数之和就是该团队总成绩。
4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管理
4.1 校内实验室
校内实验室是完成基础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主要场所。采用企业网络设备建设校内实训实验室,引进企业模式、文化氛围、工作环境和技术资源,按照现代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和管理运作模式的职业情境要求,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实验室。按照网络工程专业的特点,建设网络工程实训室和网络集成实训室两个校内实验室,即可满足网络工程实践教学的需求,每个实验室可以满足多个实验的要求。网络工程实训室的主要功能是简单的组网训练和综合布线基本技能训练,可用于一部分基础实验。网络集成实训室的主要功能是网络规划与集成技能训练,网络互联、网络安全设备的配置与调试,网络管理与维护技能训练,网络工程项目实战实训,主要用于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这种把多种实验集成在一个实验室的方法,既降低了实验室建设的资金要求又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专业实习、校外实训和部分毕业设计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校外实训基地包括从事系统集成、信息安全、网络编程、网络管理与维护等领域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网络信息中心。学校和企业进行校企联合培养,由企业提供校外实训基地和实训工程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一步熟悉业务流程,培养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得学生可以顺利地从学校过渡到职场。
4.3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的首要条件,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更有着特殊的要求。由于高校教师大多缺少工程背景,而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重点正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所以要建设“双师”型(具备相关IT职业资格证书或企业经历)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本着培养与培训并举,理论进修和到企业实践并重的原则,由企业向学校提供各层级的教师培训、到企业随工实习;同时,学校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和企业导师。以校企合作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为保障,以优化师资结构和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本专业群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立稳定合作的实习单位,完善校内外实习管理制度;由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完成校内课程设计的指导,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活动由学校教师带队,参与实训指导。
4.4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而言,考核不仅是要检验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一次学习过程;对教师而言,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提高教学效果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如果考核评价环节抓得不紧,引起学生放任自流,往往造成前功尽弃,无法达到教学目标。针对实践教学,应该建立注重过程考核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可以引人过程化管理软件对整个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并作为考核的一部分。
基础实验课程,采取平时成绩、实验操作考试、期末笔试成绩相结合的办法。平时成绩为每次实验的平均成绩,每次实验的成绩又以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为依据。实验操作考试通过抽签考试的形式进行,学生在操作考试中,必须按照抽签的实验命题完成实验,并完成实验考试试卷上根据实验命题提出的要求以及回答问题。
课程设计采用“目标+环节+报告”考核方式。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包括资料收集、方案设计、软硬件设计、装配与调试、测试与优化、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全过程,因此,实验考核分项进行,统筹兼顾选题难度、设计过程、设计结果、设计报告。在项目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验收阶段分别进行评分,最后再总评。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云计算;实验室建设
0 引言
近年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技术型人才紧缺,为促进高校更好地向地方和行业提供人才,国家积极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1]。作为地处西部的遵义师范学院被确定为贵州省转型发展试点学校之一,提出了要建设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此背景下,各专业积极响应学校发展战略,建设应用型特色专业。其中,网络工程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并与国家及贵州省在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战略部署相结合,选择云计算为切入点,培养高素质、有特色的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配套相关实验平台,所以拟新建云计算专业实验室,为网络工程及相关专业提供教学、科研、应用、实训为一体的综合平台。
1 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1.1 专业发展的需要
网络工程为新建专业,2014年开始招生,与其他高校相比起步晚、基础薄,因此为促进专业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形成专业特色,进行差异化培养。在此背景下,遵义师范学院作为贵州省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网络工程专业应结合省内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的契机,建设云计算实验室,培养云计算方向人才,服务地方经济,促进专业良性发展。
1.2 培养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要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网络通信市场井喷式爆发,急需一大批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特别是地处西部的贵州,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的背景下,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云计算实验室的建设,能够提高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工程素养,从而满足国家和地方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1.3 构建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云计算人才培训平台的需要
当前,云计算产业加速发展,国家明确指出到2020年,云计算应用基本普及,在此背景下,云计算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巨大,急需相关人才培训平台。云计算实验室在承担校内本科培养实践教学的同时,能够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逐步建设成为地方企事业单位云计算人才的实践培训基地,为开展面向社会的云计算技术培训提供平台支撑,满足黔北乃至贵州省云计算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2 实验室建设的可行性
2.1 符合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云计算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推动我国信息化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在《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云计算成为我国信息化重要形态和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支撑”;《贵州省云计算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明确“通过设立云计算产业园、制定扶持政策,实施六个重点项目,在贵州打造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中指出要“推动云计算服务发展,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由此可见,云计算为我国特别是贵州省信息化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和重点发展领域,行业急需大量专业人才,实验室建设方向可行。
2.2 初步建立了一支能承担相关工作的师资队伍
专业整合学校现有资源,与其他高校及企事业单位合作,基本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实验室的建设与应用提供了初步的人员保障。
2.3 有较好基础设施的保障
专业目前已有网络工程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通信基础实验室、语言实验室等,为构建综合性实践平台提供了必要的设施基础和条件。
3 实验室预期目标
实验室建成将提升学院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打造特色专业方向,对黔北乃至贵州省云计算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带动效益。
3.1 建设符合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的综合实训平台,培养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
云计算实验室紧跟行业技术前沿,可开设包括基础实验、课程设计、工程实训、二次开发、综合创新及教学科研课题等百余项目,满足云计算与虚拟化相关课程实验需要,并与已有实验室一起构建网络工程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形成“学科基础实验―特色专业方向实验―创新实践―本科毕业设计”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网络工程专业内涵式发展,最终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的。同时,实验室的建设也有助于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形成具有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的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
3.2 建设一支在省内有特色和影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通过实验室的建设,以“引进来、送出去、带起来”为措施,进行校企合作,通过专职与兼职、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的有机结合,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使其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为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奠定师资基础。
3.3 促进学生能力
云计算实验室将建成开放性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在课后基于科技活动、科研训练、各类竞赛等内容自主从事综合创新性实践,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以及实际动手的能力,为创业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建设服务型科研平台
通过实验室的建设,走产学研发展的道路,利用实训平台及科研团队,为黔北乃至贵州省云服务的部署提供解决方案、技术咨询和集成应用,达到服务地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3.5 打造区域性培训基地
通过实验室的建设,与企业合作,引入相关培训认证体系,建设成为同时具备行业认可和国家部委认可的“双证”培训基地,为本校学生及周边本科院校、职业院校提供培训认证服务。同时,在云计算产业发展风起云涌的背景下,培训基地也可为省内及周边的信息类企业、运营商等产业链的员工进行综合性培训认证,充分发挥实训平台服务社会的作用。
4 总结
实验室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通过云计算实验室的建设,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形成有特色的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打下基础。
在高校学科建设中,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学术性以及原创性,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在强调必要学术性、基础性的同时,更加注重面向市场的实际应用需要和未来实际发展的需求,注重应用型学科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学习。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多。网络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并且各门专业课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其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室的建设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完善,并且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网络工程实践经验。各个院校开设网络工程专业.在网络工程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学在虚拟网络环境中进行,缺少企业级的网络环境以及真实的网络案例,教师也缺少实践工程经验,导致网络工程的教学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及互动性缺乏。面对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为提高应用性本科院校网络工程的教学效果,经过大量的经验总结,文献阅读,发现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应用性本科院校网络工程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CDIO为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经验学习,关注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相适应。该模式得到了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的认可,其理念和实施策略是可行的。目前,很多工科高校在进行CDIO的改革和推广,按照该模式培养旳毕业生得到了用人企业的高度认可。因此,本论文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到网络工程的教学中,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络工程课程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1、CDIO教育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本质最好的体现了“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原则。该模式强调学生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该模式有效解决了工程教育中理论和实践能力之间的平衡问题。CDIO教育模式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于一体,CDIO工程教育模式课程大纲具体包括如下几个层次方面内容。①技术知识推理:主要包括基础科学知识、核心工程基础知识、高级工程基础知识以及工程推理与问题解决等知识的学习。②个人的和职业的技能和特质:主要包括实践和知识发现、系统思维以及个人技能与态度等知识能力的培养。③人际技能:主要包括团队协作、沟通、用外语进行沟通以及外部与社会环境等知识能力的培养。④在企业与社会环境下构思、设计、实现与运作:主要包括企业与商业环境、构思与工程化系统、设计、实现和运作等知识能力的培养。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面对的对象不同,具体的学科也不一样。不能照搬CDIO工程教学的模式,需要根据学校的现状以及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的特点进行课程的重新设计,使之更好地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络工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基于CDIO教育模式的特点和实施策略,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络工程课程的自身特点,本论文在网络工程课程教学活动中采用不同等级的项目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项目一般选择具体生产实践中的项目为基础,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运用各种资源,采用“做中学”的方式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结合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上述观点,本研究在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中强调以下几点:①项目为导向:课前给学生安排好具体要完成的项目,以项目作为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和学习的导向。在学生完成项目的同时,需要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让项目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获取。项目的选择上强调项目的真实性,能够让项目与社会的需求进行很好的挂钩。②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生能能够根据项目主动找到需要学习的知识,从而自己解决问题。每个学习模块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作为开端,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发生是整个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③团队协作、相互交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建立有助于交流的学习共同体,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
2、CDIO教育理念课程实施策略
CDIO理念在应用型本科学院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的应用中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在自主学习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具体知识,最后将学习到的知识进一步用于解决问题的教学和学习模式。根据网络工程专业专科课程的特点,本论文基于CDIO教育理念,结合课程自身特点,构建了“八步递进”的课程实施策略如图1所示。每个教学单元要经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项目引导的情境化教学,由情境化的任务驱动整个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八步递进”教学法具体解释如下:①个人项目描述:以个人项目引出课程的主要目的以及最终目标。②实施流程:具体完成项目的流程。③知识讲解:与项目有关的相关知识点的讲解。④个人项目准备:实施项目之前的准备工作。⑤个人项目实施:具体的实施过程。⑥个人项目检测:对最终项目的结果进行检验。⑦知识与技能拓展:相关知识点的扩展和讲解。⑧小组项目实训在教学过程中,个人项目是初级项目,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授课过程中,每章会安排一个和教学内容相关的个人项目,以个人项目为引导进行教学知识点的讲解,然后在教师的指导演示下进行项目的具体实施,对所学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巩固练习;最后学生根据个人项目进行实验,完成项目并进行项目检验。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具体知识,强调基础性。个人项目是一个完整的项目,强调前后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关联性,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小组项目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训,集中安排实训环节。实训内容的设计主要关注社会实践、学科知识或专业相关的内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一步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八步递进教学方法遵循项目展示———师生探讨———知识学习———模仿———自我检验———自主学习的方式。前三个教学环节以教师讲解、演示为主导;四五环节侧重于师生教学互动、学生实践;六、七、八环节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知识能力的提升。在不同教学单元的教学过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八步递进”教学法的八个步骤都提出多种指导性的教学方法,供任课教师灵活选用。这些方法包括展示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头脑风暴法、探究法、演示模仿法、比较法、分组教学法、组员互助法、小组竞赛法、自查法、组间互查法、抽查法、自主学习法、反复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3、基于CDIO理念的《Linux操作系统》教学实践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该课程安排在学生第七学期上课,学时48学时。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Linux系统的基本概念、Linux的安装和硬盘分区的基本技术、Linux系统的图形界面、Linux系统常用的基本命令、用户与组群管理、文件系统与文件管理、进程管理、网络基础知识以及网络服务器的配置。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桌面和Shell命令两种方式,熟练的进行Linux操作系统的管理,以及服务器的配置,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Linux操作系统奠定了基础。该课程的特点是专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强。为了验证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实施策略的实践效果,以天津天狮学院11级计科1班和计科2班的《Linux操作系统》为例,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通过平时课堂观察、期末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效果验证。通过学生上课情况的对比和问卷调查发现,实验班学生除了学到了基本的知识之外,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成绩评定中,学生的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其中期末成绩是上机成绩,平时成绩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评定方式稍有不同:实验班的平时成绩由出勤、课堂表现、课堂上机和小组汇报三个部分组成;对照班平时成绩由出勤、课堂表现、课上实验三部分组成。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总评成绩对比如表2所示。从总评成绩来看,对照班成绩的标准差为11.8,说明对照班成绩分两级分化,基于CDIO的教学明显优于常规的教学。该教学模式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同时该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结论
关键词:校企合作;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一定要有别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围绕市场和岗位的需求,要以培养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网络应用和网络管理等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基于校企合作的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为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想顺利实施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在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建设上进行更多的基础性研究和实践。
我们在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围绕岗位的需求,提出了以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结合“组网”、“管网”、“用网”三大模块,形成了适应于当前市场需求的新的课程体系。并在此体系上构建了“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人才培养方案。为了使本课程体系的教学更有实效,我们依托教学做一体化、校企合作等方法,创建了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
1 适应市场和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
经过多年的探索、改革和充分的市场调研,在校企共建的基础上,我们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低级到高级的知识进阶规律,从岗位素质出发,结合“组网”、“管网”、“用网”三大模块,形成了基本适合当前市场和岗位需求的新的课程体系。
2 基于校企合作的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
新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课程群。这些课程开设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完成职业工作任务的专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能够完成“组网、管网、用网”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完成这一目标我们创建了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
2.1 第一阶段:小型网络构建能力培养阶段
依靠校内实训平台,将知识融入到职业技能训练之中。课程以单元项目为主线,构建学生基本技能。培养能完成小型企业的局域网的组建、管理和应用能力的人才。
2.2 第二阶段:园区和企业网构建能力培养阶段
与行业中骨干企业合作,以注重培养实战技能为主线,充分利用合作企业提供的教学资源,开发真实环境下的实践项目。培养具有较高技能的企业网、园区网组建、管理人才。
2.3 第三阶段:综合能力和拓展能力培养阶段
学习目标主要是在校外的企业顶岗工作。以达到专业应具备的企业经验和综合素质。“顶岗性实习”围绕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设计课程,以实训基地为主,有计划地安排顶岗实习。具有较高技能的企业网、园区网组建、管理人才。
3 基于三阶段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的实施
3.1 教学思路
在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以知识构建和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网络技术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在第一和第二阶段,我们选择与能力培养的核心要素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将应用能力与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重新组合,整合成新的课程结构,以工程化为主线,教学过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推行“工程案例式”、“目标任务驱动式”和“工程项目教学法”教学,使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依托学院的实训设备和学院信息网络中心,以及校内外企业实训基地,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训环境,保证实际动手应用能力的培养;推行“教学外置”,鼓励学生参与学院和企业的实践的工程项目,使参与的学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考核过程注重“过程性考核”,加大实训考核所占的比例,使实训效果更加明显。
第二和第三阶段也就是企业网构建和综合能力培养阶段。根据阶段目标,我们首先构建集成化课程体系,重点是要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重构,即以“做项目”为主线来组织课程内容,并通过学院校园网及院信息网络中心、校外企业实训基地中的实际网络工程设计与施工现场教学,给学生提供网络系统集成实践能力锻炼的机会。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参与校园网工程或企业网工程建设,或参与对网络工程建设后期的运行和维护。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真实的网络工程设计与施工现场,参与网络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
3.2 教学方法
3.2.1 基于实践知识为主导的案例教学法
进行对比分析以实践知识为主导的案例教学模式,实践模式通过模拟真实实践情景,可为学生提供一种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的境遇性体验。同时,实践模式能使学生在积累实践经验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主观性、境遇性和生成性。可以在学生中创建共同的交流平台,营造一种促进学生经验学习的气氛,让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合作性地解决问题,保证每个学生在模拟实践的情况下,都会基于自己经验背景,建构与问题相关的实践知识。按照此教学模式可以搭建网络教育互动平台,使学生学会在网络环境中合作解决问题。
3.2.2 基于课程目标的导向式教学法
基于网络的目标导向式教学模式强调的是目标导向性,即教师在授课前,应根据有关课程的课程标准和工程项目案例,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理清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并明确各知识点及其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在进行各知识点单元教学前,需预先告知同学们这个知识点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何应用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使学生形成一种对学习目标的心理准备,从而做到有备而来。而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涵盖各个知识点的案例和工程项目,不断地设法引导学生向既定的教学目标接近,并在实现教学目标后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总结,以便学生巩固提高。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明确,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适合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激发参与意识。
3.2.3 基于综合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法
在项目教学模式中,学校和企业有关人员共同组成项目小组,深入实际,在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通过参与示范项目,学生回顾掌握的基础知识,找到学习新知识的支点,然后运用知识迁移、协作讨论等方式来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通过完成相应的项目达到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原理、综合布线技术和网络工程技术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模式,使学生掌握各种网络工程和园区网设计、网络工程和园区网施工方案撰写、项目管理和积累工程实践经验。
4 结束语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今天,网络技术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成了计算机网络专业类学生必不可少的专业素质。特别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一定要有别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围绕市场和岗位的需求,要以培养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网络应用和网络管理等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注重的是实际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关键词: 网络工程; 应用型; 课程体系; 课程群; 培养方向
中图分类号:TP39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7)03-77-03
Abstract: Network engineering is a new discipline which is set up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t is a new discipline, a fusion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pplied network engineering talents training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urse system of network engineering is analyzed. The course system i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network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there specific training directions of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network applic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and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Thereby the concept of 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course group and training direction is put forward.
Key words: network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course system; course group; training direction
0 引言
W络工程专业是教育部设定的高校本科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通信工程专业相互交叉、融合产生的一门学科专业。该专业是一门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同时兼顾网络与通信的计算机宽口径专业。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作为地方高等院校,定位于培养中部信息领域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专业需结合当今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需求,不断地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向社会输送更多应用型、工程型的人才。
1 网络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如何培养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的问题上,专业知识课程体系的建立一直是倍受关注的核心问题。通过与我省多所高校进行交流和探讨,总结了以下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⑴ 专业知识课程结构体系有待优化,课程与课程之间存在较多的重复知识点,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⑵ 多数应用型课程课堂讲授成分过多,缺少实践性的教学。学生感觉更多的是纸上谈兵,而实际应用中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⑶ 多数教师使用的是教材所带PPT进行讲解,而一些教材没有引入当今网络工程领域常用的一些技术和方法。多数网络工程毕业生反映,大学所学内容与工作脱节。
⑷ 课程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实践教学不够合理。缺少系统的完整工程项目来衔接各个课程所学知识点。
⑸ 师资队伍不够完善,有些研究方向缺乏教师,专业课程由单一老师承担,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缺乏交流,不利于对整个网络工程课程体系的构建。
⑹ 校企合作较少,学生在校期间很难得到实训的机会。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能很好地解决,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实践和创新能力,对构建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目标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应充分结合地方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方向。我校网络工程专业主要是培养目标是网络工程师,培养方向有网络架构与工程管理、网络应用系统开发以及网络与信息安全三个方向。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扎实的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毕业生可以从事科研、教育、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等的工作。
3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设置[1]
专业培养目标是课程体系的基础,而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表现[2]。课程建设必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形成自己的培养特色。我校根据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基于网络架构与工程管理、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网络与信息安全三个具体培养方向来建设课程体系[2]。
3.1 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为了更好地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我校网络工程专业采取基于课程群的课程建设。将一些有关联的课程重新进行整合和优化,重新调整课程,增强课程之间的统一性和连贯性,减少课程间内容冗余,使其从整体上构成一个课程群。
课程群的建设要遵循相关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再结合专业培养方向就构成了基于“课程群+培养方向”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在该课程体系中,课程结构以课程群为单元,这样既方便同类课程之间的衔接,又方便任课教师进行教研活动。
3.2 专业基础课程设置
因此,在学习通识教育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要开设计算机类基础课程和通信类基础课程,并将这两类课程划分为两大课程群来建设。分别为:①计算机类基础课程群;②通信类基础课程群。
3.3 专业方向课程设置
我校网络工程专业主要有三个培养方向:网络架构与工程管理、网络应用系统开发以及网络与信息安全。在课程群基本专业按照培养方向进行构建。主要分为三个课程群:①网络工程方向课程群;②网络软件方向课程群;③信息安全方向课程群[3]。
4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网络工程专业是以实践为主的专业学科,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培养目标,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各种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掌握网络架构与工程管理、网络应用系统开发,以及网络与信息安全三个方向的应用技术[4]。
5 结束语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以培养应用型网络工程师为目标,基于网络架构与工程管理、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网络与信息安全三个具体培养方向来建设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基于“课程群+培养方向”相结合的课程建设方案。通过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等,解决了一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定、有效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荆山,孙润元,黄艺美.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技术课程群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4.20:7-11
[2] 容晓峰,唐俊勇,赵宇峰.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0.14:61-64
[3] 綦朝晖,吴江文.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高教论坛,2008.4:31-34
关键词: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课程群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特点
(1) 新的需求造就了大量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随着网络建设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核心业务应用都依托于网络运行管理,过去由于人才缺乏,企业过度依赖提品的厂商和提供实施咨询服务的咨询公司,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企业对网络的建设已经从以前的“别人上,我也上”的一窝蜂变成了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理性的构建自己的网络信息系统,不同的企业对自身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需求也会多种多样,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自己必须有自己的高级网络人才。从IDC的统计数据来看,未来在亚太地区高级IT人才将继续严重短缺。
(2) 对网络专业的技能有了更加专业的需求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专业化、细分化、复合化是这一轮互联网发展技术的趋势。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对网络协议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同时要求能够熟练应用网络操作系统、进行数据库服务的管理、配置和信息系统的开发。同时职业技术资格认证仍然是学生能够顺利就业的有力保障,特别是细化的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如网络存储、防火墙、VOIP等的技术认证尤其能够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3) 企业对于应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非常看重
过去几个月网络工程师仍是所有招聘岗位中待遇最为丰厚的岗位之一,但真正符合要求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许多应聘者具有较高的学历和理论知识,但是在技术面试中却不能满足工作要求。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过程
不同于本科教育宽口径、厚基础,突出学生后续发展能力的办学理念,高职高专教育应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具有高新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校与企业间的无缝连接。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系统偏差,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现行课程体系设置、课程教学与高等职业教育特点之间存在差距。
因此,我们在专业培养方案制订中,注重树立现代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培养方案制订包括四个环节。
(1)“头脑风暴”。指借专家委员会的脑对职业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掌握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分析的对象是工作而不是员工。工作任务分析的成果形式是“网络技术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表”。专家委员会成员包括从事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行业技术专家及熟悉相关岗位工作任务的专家。
(2) 职业行动领域分析开发。由课程专家和有本专业实践经历资深的专业教师,在“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表”基础上,梳理、归类和整合职业行动能力,凝练出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与行动能力,形成行动领域与职业行动能力域分析表,提交行业专家评审。
(3) 研讨确认。行业、企业专家研讨上一阶段的形成的专业职业行动领域和职业行动能力域分析表,并根据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判断学生经过三年培养在掌握这些职业行动能力后,是否能胜任本专业所涉及的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这些职业行动领域是否能覆盖本专业岗位群的所有职责任务;完成这些典型工作是否能胜任本专业岗位群的所有工作,然后提出合理化建议。
(4) 决策和计划。由课程专家和有本专业有实践经历的资深专业教师对每个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完成任务所需的职业行动能力域进行分析,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加工”。即“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和“如何评价”等问题并进行课程方案设计。
这个环节要完成课程设置、课程排序、课程教学设计、制定课程标准、学习情境的开发、学习情境的设计、单元课程的设计并构建课程评价体系。
3网络技术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及对应的能力要求
目前大专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面向的岗位群主要有:
网络工程与设计:此类岗位主要指网络工程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主要从事网络工程项目的设计、招投标、项目实施、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要求从业者具备网络硬件配置、工程施工、服务器调试等技术能力。
企事业单位网络管理:此类岗位为一般企事业单位的网络管理人员,比如我院的网络中心技术人员。此类岗位人员主要从事所在单位的局域网和信息系统维护,并能够进行小规模网络的组建,需要的知识能力包括计算机和网络硬件的调试能力、网络故障排除分析能力、服务器的维护能力、数据库基本管理能力,个别特殊岗位需要信息系统的设计能力。
网站与信息系统开发:此类岗位主要采用流行的编程语言或脚本语言进行信息系统和网站开发,从业人员除具备相关的网络基础知识外需具备网络数据库的操作与管理、网络服务器的管理、基于网络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和TCP/IP协议编程等能力。
信息安全及网络应用程序开发:此类岗位主要从事信息安全与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对网络操作系统及其特性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深入掌握TCP/IP协议及其编程技术、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
各个岗位群对于网络专业知识能力的要求如表1所示:
4高职高专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存在的不足
综前所述,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注重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要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目前
本专业的实践环节主要由课内实践环节、独立实践课、毕业设计等环节组成。
目前很多高校的网络技术专业十分重视实践课程,实践课程的比例很多达到了50%甚至更高。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也能够根据网络技术领域的发展潮流适时作出调整,保证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应该说,在这种模式下,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能够对网络及其相关技术有一个比较好的把握,但在笔者亲身教学过程中和与兄弟院校的专业教师交流时发现目前的教学仍然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
(1) 教学内容的滞后性。学校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滞后,这是因为最新的成体系的技术要发展得较为成熟,并经过充分消化形成大纲、教材且形成具备一定实力的师资队伍后,方能在教学体系中引入这些技术引入到学生的培养体系中。因此,目前高校学生培养过程中出现新技术上的滞后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2) 实验实训课程效果参差不齐。高职高专院校的网络技术专业普遍安排了大量的实践实训内容,但从教师得到的反馈信息来看,学生能够完成课程中布置的作业或实验任务,但对知识的把握程度距离融会贯通还有很大的距离。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
由于学校内相对封闭的实验实训环境造成的。尽管从大纲和技术内容上看实验实训符合网络技术的主流,但内容的组合上和实际的工程项目应用会有一定的出入;
实践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先修后续课程没有找到很好的连接点,学生感到某些课程没有用,不能为后续课程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3) 目前很多院校针对网络技术专业需求的特点,规划了多个专业方向,如网络工程、网站开发、程序设计、系统集成等等。由于目前的IT行业中大多数技术都是基于网络支持的,但另一方面使得课程主线过多,导致学生学得多但不精。
5网络技术专业改革探索
根据以上问题,几年来本专业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索尝试。
5.1坚持进行课程体系优化工作
这项工作不但包括在培养方案中适时增加符合技术发展方向的课程,删除过时的课程,还包括根据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对课程教学大纲的优化和更新。目前,我院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网络工程,主要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设备配置与维护、C#编程基础、网络工程与设计(网络工程项目管理、综合布线、网络故障诊断、排除)、网络工程师认证实训(HCNE认证体系课程)、网络操作系统(Linux)、网络数据库(Oracle)、TCP/IP协议编程;另一条主线为网站设计开发、网络编程,主要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C#编程基础、TCP/IP协议编程、网页及图形设计、Web应用程序设计()、PHP、网络操作系统(Linux)、网络数据库(Oracle),两条主线中的核心课程均能紧跟目前IT技术发展前沿,使学生毕业后即能融入行业主流。两条主线的设置使本专业学生能做到两手准备、两种选择,可硬可软,可解决目前大部分院校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偏硬,而大部分女生不愿意从事网络工程相关工作的矛盾,增加生源。
5.2注重课程群建设
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注重相关课程课程群的建设,做到核心课程均能纵向形成体系,两条课程主线形成两个课程群,在每个课程群中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以核心课程为龙头,实现各门课程内容互相渗透、知识融合贯通,探索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网络工程课程群中,网络设备配置与维护作为核心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为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工程与设计、网络工程师认证实训、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TCP/IP协议编程为辅助课程。网站设计开发、网络编程课程群中,Web应用程序设计,TCP/IP协议编程作为核心课程,网页及图形设计、C#编程基础为先修课程,PHP为知识拓展课程。
借鉴目前IT培训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经验,课程群制定统一的具有延续性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群教师开发了相对稳定的具有衔接性的试验项目,例如:“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中涉及的所有后台页面的前端开发在“网页及图形设计”课程中完成,此种做法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明确了每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5.3考核方式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答辩
本专业课程中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除学期中常规验证性实验外,建立均采用课程设计+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具体做法为:(1)学期末任课教师根据工作任务分解产生的课程设计方案,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包括对课程设计题目、方案、技术实现、达到效果等各方面的具体要求,涵盖课堂教学中尽量多的知识点,学生在课程设计中能做到融会贯通,并能体会到巨大的成就感。(2)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增强学生总结及表达能力。(3)答辩阶段,采取一问一答形式,增强学生思辨能力,引导学生纵深思考。
此考核方式目前已在我系实行多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反馈意见表明其效果远远大于一张试卷。
5.4注重知识前沿性
针对实践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出现的滞后性,我们首先稳定核心基础课程,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新知识往往较为零散,新知识的讲授可以采用专业课程中穿插、专业知识讲座或培训等形式对某个专题进行讲解,学生已经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这种单点突破的模式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特别是相当数量的热门技术,本身并或直接指导学生的某些实践环节,无法成为一个非常独立的课程体系,只需要很少的课时就能够满足要求。另外,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师生走出去参与到企业的工作中,校外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到学校给学生开展讲座。在实验室的建设上要充分考虑技术水平的前瞻性和可升级能力,在建设或升级时要进行充分的论证。最大程度上给学生提供项目实践机会,并鼓励学生在任务中采用新技术。
6结语
网络技术人才目前仍然是目前企业需求的热点,但企业对于人才的选择已经非常理性,企业需要的一线人员不再是通才而是有所专长能直接上岗为企业服务的人。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体系已经日益成熟,培养目标也符合人才市场的发展需要,需要做的是在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优化课程培养模式和体系,让学生在实践环节有所作为,才能满足新形势下企业对网络技术职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一、职业技能竞赛对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提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职业技能竞赛。”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的“网络搭建与应用”赛项规程也明确了竞赛内容,是“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和集成企业进行调研和分析,根据行业企业业务背景进行网络业务需求分析、技术应用环境分析、理解实际的工程应用与业务架构分析。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系统集成、系统应用、网络工程、网络安全及售后技术支持等五个岗位,竞赛内容即岗位工作主要内容”。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习内容就是中职毕业生今后要主要从事的工作,要和企业需求形成无缝对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无论是学生层面还是在教师层面,“网络搭建与应用”项目都是职业技能大赛中的常设项目。该项目不但能很好地检验学生的技能水平,也检验教师的技能水平及指导能力。职业技能竞赛与日常实践教学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能帮助学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技能教学质量,从而使“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成为真正有效的教学手段。
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职业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能无缝结合是理想的状态,但笔者学校在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真正做到“将实践课程改革与技能竞赛相结合,汲取技能竞赛的内容和标准对实践课程进行及时更新、转化、提升”,是实践教学中的技术难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受益面小,难以惠及全体学生参加“网络搭建与应用”项目技能竞赛的学生仅是几个人,他们拥有更多的训练机会。该项目的技术性较强,不容易学懂。赛前,指导教师都会对参加竞赛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在指导过程中参赛学生所遇到的无论是理论上还是技术上的问题是必须解决的,这也使得指导教师会比在教学上花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而对其他学生,任课教师所花费的时间将会少一些,也没那么多的精力去指导每一位学生,难以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所学技能。因此,真正受益的学生不多,绝大部分学生得到的实训机会也仅限于课程安排的实训。2.实践教学难点渗透率低,易产生两极分化现象大多数中职生有厌学情绪,存在“理论不重要,会操作就行”的认识误区。然而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而言,理论知识是实践操作的必要支持。由于专业知识较难理解,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结合了技能竞赛的内容难点进行教学指导,不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然不强,觉得“听不懂”“看不懂”。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直接决定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3.专业教师难以兼顾日常教学和竞赛指导“网络搭建与应用”竞赛项目需要的是整体的相互配合,稍有错就很难进行下去。不少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师都是身兼日常教学和竞赛培训两项工作,在技能大赛的准备阶段,参赛选手通常都是选择在晚自习时间、周末双休日甚至是寒暑假备赛,这要求专业教师付出更多的业余时间来指导选手。而且竞赛内容常更新,要求指导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点,这也是很费时费力的工作。因此许多教师为了兼顾日常教学,常常回避参赛指导。4.实践教学的教材不适用于日常教学市面上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教材和大纲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内容是相对不变的,这就容易与市场的反馈和企业的需求脱节。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和技术应用的更新是日新月异的,仅靠教材难以与时俱进。在实践体系改革尝试阶段,笔者学校先后采用了清华大学出版社《交换路由实用配置技术》与机械工业出版社《路由型与交换型互联网基础(第3版)》作为教材。前者理论部分较为详细,但实训部分是基于思科设备的,职业技能竞赛选用的设备却是神州数码的。笔者学校网络实验室主要的实训设备也是神州数码,因此教材不适用于设备。而后者虽然实训部分是基于神州数码设备的,但理论部分或过于晦涩,或过于简单,也不适用于日常教学。
三、经验总结
1.融合竞赛,设计适合学校自身特点的实践实训内容要解决受惠面积小的问题,让非参赛学生也能受益于职业技能竞赛,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学生的实训任务就需要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这就要求在设计课程实训内容时,了解学生已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结合技能竞赛内容的关键知识点,参考企业对人才的知识需求,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实训设备,设计相关实训任务。例如大赛中可变长的子网掩码(VLSM)的划分,这是一个即使在教师赛中都很容易出错的部分。目前很多中职网络课程教材并不提及VLSM,但其又是网络工程一个很基础的理论知识点。对于“子网规划”的实训内容,为使学生理解为何需要VLSM,教师们自己设计了典型案例,采用场景教学法,以一个实际的网络工程设计作为背景来说明为何要节约IP地址空间、减少路由表大小,让非参赛的学生也能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关键技术。2.优化实践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式要避免学生两极分化,就要修改并优化评价系统,让评价系统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网络搭建与应用”项目是一个团体竞赛,将技能竞赛的评分标准引入到实践教学的考核环节,可以直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学生网络部署、网络设备操作、服务器系统的管理等实际操作能力,合理设置其所占学生成绩比重,比如:学生评价=50%日常教学评价+50%期末考核评价。日常教学评价主要为课堂学习表现(如考勤、纪律、实训完成情况等)、阶段性考核、团队合作能力等。阶段性考核以通过实训课中增设的障碍性实验为主,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障碍性实验的设置,主要将技能竞赛的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设置故障类、实验系统延伸类、实验方案调整类题目,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期末考核以综合性题目为主,以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综合运用水平。通过考核方式向技能和综合素质部分的侧重,可向学生传达专业课程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思想,提升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的实践技能训练意识。3.深化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要激励教师主动承担竞赛指导的责任,就要健全机制,完善配套制度。教师产学研践习成效与教师评价考核挂钩,与学校职务评聘、福利待遇、年终奖金等挂钩,与职务晋升、聘任等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挂钩,从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指导学生参赛,能促进教师不断学习,积极深入企业积累实战经验,让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生产发展同步,教出来的学生能与企业需求匹配。参加和指导技能比赛,教师不但可以了解和学习本专业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实践技能的考核点,提升自己本专业的实践水平,还能提高自己的收益,体现自身价值,真正实现“以赛促教”的双师型教学。4.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实践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学校的教学中难以实现的是实践教学。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方法。对于很多学校而言,所选企业是否适合教学实践也同样存在着不少问题。那么依托于职业技能大赛,学校与大赛设备供应商就能采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工作室”这样的双赢合作模式。大赛供应商大多是国内实力雄厚的高新技术企业,如与笔者学校合作的神州数码、西安开元、新大陆教育等企业,它们不但能解决学校技术变革相对闭塞的问题,使学校增加了符合行业标准的实训器材,对实训基地的总体布局、设备配置、环境布置等方面严格把关,科学设计流程,努力实现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它们还能提供师资培训,及时为帮助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师提高自身的技术技能。
四、小结
笔者学校基于“计算机网络搭建与应用”竞赛项目,从实践教学的硬件和软件方面着手,已初步实现“以职业技能比赛为平台,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导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方式。但探索中待解决的问题仍有许多,还需积极研究和探索,以期为同类中职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途径和方法提供思维启发和经验借鉴,丰富中职校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欧秋菊 单位:广西电子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翁敏峰.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02Z).
关键词:网络综合布线 智能楼宇网络工程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1-0159-0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工作,绝大多数的企事业单位都已经或者正准备引入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导致网络综合布线在国内外应用越来越普及,其应用标准也越来越高。系统一旦建立后,就需要有专职或兼职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因此企业对这类技术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这么一个矛盾的信息:一方面企业对具备智能楼宇工程技能的工程师需求很大,另一方面各个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企业的受欢迎程度不够。通过分析发现:在现有高校实践教学环节中,智能楼宇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所需要的技能,教学体系能够提供的实训不到实际需要的五分之一。因此,对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人通过对网络公司的走访,对实际工程实践所需要的知识进行了详细的分解、归纳和总结,认为建设一个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是可行的,并且能够很好地解决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
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络综合布线程实训室应该提供仿真的网络环境,并且可以让学生亲自搭建各种系统平台、亲自动手调试、配置网络系统,从而让学生直观、全方位了解各种网络系统设备和应用环境,真正加深对网络综合布线的认识。通过在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中的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网络综合布线技能和实战能力。通过在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中的实践,使得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些都是他们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
1 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设计与建设的基本思路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建设应采用综合布线的综合等级来设计和建设,搭建智能楼宇网络综合布线实践平台,并且能够完成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系统、语音通信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公共广播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实训任务。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至少应开出超五类信息模块安装实训、超五类数据配线架端接实训、语音水平配线架端接实训、语音主干配线架端接实训、有线电视系统安装实训、公共广播系统安装实训、视频监控系统安装实训、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测试实训等基于工作过程的具体实训项目。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以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平台为基本单元组成,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平台是一栋模拟建筑物,该建设物共为3层,每层的高度为0.8米左右、宽为3米左右,该建设物被设计为一栋智能化的综合大楼。
该建设物是基于智能化大楼的设计目标,该大楼将以建筑为基础平台,以智能建筑管理系统为控制中枢,以综合布线系统为传输平台,建立数据和语音网络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公共广播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并将各系统进行最合理的组合和管理,采用最优化的控制手段,使各系统处于协调一致的高效、有序状态。
2 大楼结构描述
三层建筑物结构有:走廊、墙体、弱电井、走廊吊顶、工作区、走廊与工作区位于墙体两侧。
3 各设备间位置
(1)主设备间:主设备间设在第1层,管理第1、2层所有弱电信息点。(2)子设备间:子设备间设在第3层,管理第3层所有弱电信息点。(3)网络交换机、语音程控交换机、有线电视接入、广播主机、视频监控主机均安装在主设备间机柜中。
4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平台信息点分布表(如表1)
5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平台中各系统介绍
5.1 数据、语音布线系统
安装整套数据、语音综合布线系统,包括超五类双绞线、信息模块、配线架、理线架、标签等。提供设备机柜、墙柜、各类跳线及相关的元部件;墙上面板均采用双孔信息面板;桥架及桥架配件、PVC管/槽及PVC管配件、信息底盒等。
5.2 有线电视系统
大楼内有线电视系统的电缆布放、分支器及用户终端盒的安装,做好楼内有线电视系统与广电系统信号的接口。
5.3 视频监控系统
本视频监控系统工程仅进行视频监控系统大楼内的布线,视频监控系统线缆包括视频线、电源线、控制线。
5.4 公共广播系统
广播系统覆盖范围为二层走廊。应提供广播系统所需音响、音源、功放、供电、控制等设备的相关线缆的布放。
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可以让学生在日渐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使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得到提高,说明学校的毕业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优秀学生加入到学校来。一方面会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会优化进入本校的学生素质。我们可以看出,建设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对学校来讲是有利于学术研究,有利于专业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就业,有利于提升学校品牌的一件好事。
参考文献
[1]王公儒.综合布线工程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