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文化元素论文

文化元素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1 17:06:5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文化元素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文化元素论文

第1篇

(一)导入VI系统,构建城市文化品牌形象视觉系统

城市品牌形象视觉系统设计是将艺术设计、品牌策划等知识应用于城市的形象表现中去,并利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研究方法,以视觉系统的方式表现出来。设计符合南京城市形象、契合南京城市定位、体现南京城市个性的视觉形象系统,需要对南京城市历史传统和南京目前发展状况进行考察,要符合城市的资源状况,得到南京市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导入VI系统时,民国元素运用于南京城市品牌形象的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构建城市品牌形象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城市形象设计是一个复杂性工程,不仅要从整个南京城市本身历史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等进行考虑,还要从居民、游客、政府等角度出发考虑形象设计问题。因而在挑选、提炼民国文化元素时,必须前期做好充分调查研究,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元素的表现性。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分步骤、多方位的表现与研究,并把城市形象设计当作是一个不断调适的过程,从平面到立体等全方位进行表现。

2、构建城市形象需要居民的积极参与。成功地塑造、推广南京城市品牌形象,需要南京市民的积极参与,市民作为城市的主体只有充分参与到城市形象设计的过程中来才能提高他们对城市形象的认可度与接受度。国内外知名的城市都十分注重市民的广泛参与,从而使城市品牌形象获得了普遍认同,且城市品牌在市民心目中具有了很强的号召力。因而,提炼的民国文化元素,必须得到南京市民的认可。在具体的挑选、提炼民国文化元素时,可以充分调动南京市居民甚至世界人民的积极性,集思广益,使得南京城市形象的塑造更加贴近百姓。

3、构建城市形象需要体现城市独特的魅力。城市形象的选择与设计必须独特、新颖,才能更好地塑造特色的城市品牌。民国文化不仅南京拥有,上海也有,重庆也有,如何与其他城市的民国文化区分开来,这是南京城市形象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可以从南京作为民国首都角度入手,挖掘出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特征。同时在提炼民国文化元素时,需要在元素基础上加入新的带有现代的简单的象征意义内容,以与传统的民国元素作为区分,赋予南京品牌形象设计一种新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民国文化价值和意义。

4、构建城市形象需要情感的投入。南京作为民国的首都,南京的民国文化是具有代表性的。当前谈到民国文化更多是对历史的审视和对现实的警醒。利用民国元素时,让人们从情感上统一认可,有一种历史的回味。特别是台湾同胞或是民国时出国生活的华裔及其后代,对于南京都深有感情。民国元素进行提炼运用时,也必须考虑到这部分人的情感因素,勾起其“同源同根”的认识。

(二)民国文化元素在南京城市品牌形象设计中的实际运用

1、设计融入民国元素的南京城市形象标志。标志是形象设计的中心和主体,也是城市理念最好的表现载体,将提炼的民国文化元素注入南京城市标志中去,一方面可以将民国文化与现代设计语言融为一体,使民国元素不会有突兀感;一方面,让市民、游客等对南京城市形象有整体的认识,能从标志中直接就能感受到民国文化,深刻南京城市品牌形象。

2、公共导向系统视觉识别中注入民国文化元素。公共导向系统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是南京城市形象的宣传载体,是彰显南京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通过设计规整的注入民国元素的公共导向系统能够使南京的城市形象更加整体、统一、和谐,并让“民国文化”更好的走进百姓的生活。同时在公交站台、地铁站台的设计过程中,都应在现代化的基础上,加入民国文化元素,彰显南京的民国特色,体现南京城市品牌形象。出租车、公交车、公共自行车是人们出行中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在车身上注入民国文化元素,使其成为动态的城市景观,增强南京城市品牌形象的识别性。

3、公共设施系统视觉识别设计中注入民国文化元素。国内部分学者认为,公共设施包括公共绿地、广场、道路和休憩空间的设施等等。城市指示设施不仅能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又能保障城市公共场所秩序,还能彰显城市设计水准及其文化底蕴。南京城市指示设施的形象,也是南京城市整体品牌形象的体现之一。在南京城市指示设施中注入民国文化元素,为行人指示方位的同时宣传南京城市的民国文化、树立南京城市品牌形象。

二、小结

第2篇

信息爆炸时代,文化沟通与交流变得丰富且频繁,浩瀚如海的文化资源使得广告设计有着丰厚的文化沃土。广告设计中无论是对外国文化元素的引用还是对本国文化元素的引用成为了常态,但是对于国内广告界来说,取之不竭的宝贵传统文化资源仍然是其得以笑傲世界广告设计领域的重要财宝。中国作为与世界上其他绝大多数国家截然不同的文明,在审美诉求与理念上有较大差别,这也意味着国内广告设计对本土传统文化精神和资源的领会与运用必须有独到之处。现代广告设计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是多样化的,但是结果却是一致的,即丰富了广告设计的表现形式,深化了广告的艺术内涵。纵观任何时代,艺术设计的核心都是创新,广告设计也不例外。现代广告设计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性运用达到了令人惊艳的程度,无论是眼花缭乱的视觉效果还是意蕴深厚的文化魅力,都让观赏者从中获得了美的享受。目前来看,广告设计对文化元素的运用主要有四个比较典型的思维形式,分别是形似手法、象征手法、类比想象与差异对比。形似手法作为最简单的一种,主要是提炼不同形象之间的相似性来达到彰显自身的目的,例如,在余炳南设计师的广告平面设计中,他运用草书“家”字通过添加大量不同笔体的家字达到了形似祖国疆域的效果,尤其是家字的最后一捺被设计为中国台湾的形状,很好地展现了广告所要表现的家国统一与祖国统一的意蕴,这种形式的运用瞬间提升了作品的艺术魅力与内涵,看之让人蔚然慨叹。刚强广告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艺术之美象征手法是运用事物内涵来传达设计目的的手法,无论是同一种事物的多个象征意义还是多个事物的同一种象征意义,最终都为设计目标服务。例如,中国吉祥图案的运用作为典型,无论是梅兰竹菊的君子之意蕴,还是年年有鱼、三羊开泰的吉祥寓意,都是国人所熟知的文化意向,在各类广告中频繁用到,还有象征着可爱与和平的大熊猫,也是近年来广告创意中使用较为频繁的文化寓意。类比想象依靠的是不同文化元素之间的关联性与规律性,这种思维的应用也较为常见,例如,代表传统春节的意象剪纸、大红灯笼、鞭炮等,就是新春广告设计的常用意象。再如,中国山水画与工笔画所代表的古典园林文化与古风古意,都是地产广告常用设计创意,还有敦煌壁画、龙门石窟等代表的石窟艺术文化与佛教文化,长江、黄河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起源等,这些都是广告设计中经常被放在一起的传统文化意象,还有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的龙与瓷器文化等,即使是世界媒体,只要牵扯到东方龙与瓷器,无一不让人联想起位于东亚大陆的世界知名国家———中国,这些都是广告设计中类比意象所代表的文化。差异对比主要是通过对比相反事物特征方面的关联来展现事物的相关属性,这种应用尤其在具有东西方文化意象的广告设计中较为常见,例如,东西方服饰文化、饮食文化与建筑文化比较等,尤其是近几年比较火热的中国饮食文化《舌尖上的中国》,在世界上都掀起了热潮,广告设计中应用东西方饮食文化创意对比的案例比比皆是。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传统文化元素并非一成不变,它不断地融入时代精神绵延、发展、变化,并形成深具历史意味的新文化元素,例如,现代网络对“萌”字的再解读,发展到以后,也会成为具有历史趣味的新文化元素。广告设计需要创意也需要情感,代表着历史情感积淀的传统文化元素无疑是最好的载体,无论是诗情画意、金戈铁马还是儿女情长,都能够在特定的文化意象中予以表达,这也是为何传统文化元素广泛应用于大量传播广告中的缘故。广告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浅层次上反应的是艺术设计与文化创意的应用,深层次上则是各种文化意象的重生与生命力的延续。国际著名设计大师乔治•亚罗曾说过“: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这句话所言非虚。对于广告设计而言,将广告设计目标、设计层次、产品定位与概念将文化意象精神核心相联系,才能真正完成深度挖掘创作,凸显出审美国际化背景下独特的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兼顾传统性与开放性,成为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完美融合的艺术作品。

二、广告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运用

广告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创造性应用需要从传统文化中重视“神韵”“、写实”“、意境”“、大巧若拙”等多种创作角度出发,才能够兼具传统与创新,设计出意境、内涵俱佳的广告作品。对于广告设计而言,这种尝试不仅有可能带来视觉艺术上的革新,还能够完成文化与精神传承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再度焕发传统文化的魅力,引领创作潮流,革新创作理念,将中国传统文化打造成为世界广告设计领域的一枝独秀。广告设计首先要利益鲜明,清晰展现自己的创作理念与表达主张,让观者在获得美的享受与趣味的同时转化为强烈的广告效应,如果观众看后一头雾水,则是失败的广告。现代广告设计多元且丰富,方式千姿百态,开启了多元化审美。广告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必须要积极发掘与广告主题或形似、神似或具有类比、对比功用的文化意象,立足于中国传统美学精髓,根据设计主题目标去营造各种意境,在表现主题的同时丰富视觉艺术表达形式,最终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直接征服观众实现广告营销的目的。成功的广告作品之所以成功,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够巧妙处理民族文化的特殊作用,通过富有艺术表现力的方式展现美学价值,避免过度商业化,将文化元素之美与广告价值目标巧妙结合,在提升文化品位的同时也增强了艺术表现力与吸引力,从而成为经典。广告设计中创新意味着突破,同时也意味着吸引力,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可以从形的模仿、寓意的把握、精神的传承和态势的运用四个角度做出实践探索。形的模仿是相对简单的设计,通过对文化元素的融合、抽象、变异等获取具有独特内涵的新元素,以广告平面设计为例,中国银行的图标就十分特别,参考中国古代钱币形象、借鉴天圆地方理念创新融合,设计出了具有独特艺术之美的广告图标,现今无论是在欧洲还是日本的街头,都可以一眼看到这个极具中国文化之美的图标广告,令人印象深刻。文化寓意上,广告设计中有许多著名案例,例如,可口可乐,这个全球著名的饮料业巨头,在当初即将进入中国市场时曾经请了一位在伦敦任教的中国人为其设计中文译名,这位设计者苦思冥想,最终以“可口可乐”命名,英文中Coca和Cola只是单纯两种植物的名字,但是翻译成中文之后,音译双佳,不仅朗朗上口,且汉字独特的语言内涵与魅力也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与饮料功效,鉴于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巨大销量,谁又能否认这个巧妙的中文译名没有发挥功效呢?精神的传承是传统文化元素运用所背负的一个重要使命,现代广告设计虽然是为营销服务,但是无疑也在无形中践行着这个使命。例如,第三届亚洲艺术节中,设计师靳埭强将印度舞者的前额、中国花旦的眉眼、印尼脸谱的鼻饰和日本歌姬的嘴综合设计,极大地突出了文化特色,这种将精神层面的文化具现化为实物设计的理念无疑也是现代广告设计中所经常用到的创作技巧。至于态势,则是衍生于中国独特的书法文化的一种文化意象应用,这类创作中最经典且影响力最大的要数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出的“中国印•舞动北京”这个作品,参考中国传统书法的态势精髓,应用现代绘画艺术的巧妙加工,整个作品极具动感、活力,且带有独特的中国风,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回响,也被称之为一个经典的设计作品。

三、结语

第3篇

关键词: 宫崎骏;动漫;民族性格;女性觉醒;神灵意识

对于任何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来说,由于其自身的生活习性的影响,必然会在其作品中留下悠远的人生阅历和民族品性的折射。宫崎骏正是借鉴了大量的日本神话元素与民俗传说,形成了如今纯净明丽的宫崎动漫韵味。在某种程度上,宫崎动漫折射了当代日本的浮世绘。

一、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崇拜意识

日本,是世界上最为典型的“男权中心”的主宰国家。日本人一方面在男权至上的体系里压制女性发展,但另一方面又寄托于文学艺术表达对于女性的敬畏与膜拜,这也充分反映了日本民族基因中的两面性。深受日本文化熏陶和影响的宫崎骏自然对女性多了一份偏爱,再加上童年时期母爱的严重缺失。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少女情怀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少女本身所独有的优雅明净的特质。《龙猫》中的4岁的小米正是透过了与成人完全不同的观察视角,发现了可爱的精灵龙猫们。同样的,在12岁的魔女琪琪身上,也鲜明地折射出现实社会中渴望获得认可的大多数年轻的女性。宫崎骏自己也坦言:“带着父母的期望与爱,以及经纪上的支持,满怀憧憬地来到大都市的少女们都映射在了琪琪身上。琪琪的心理上的恐惧与不适也反映了日本当下的社会状况。”

日本韵味独特的东方终极美学追求。在日本文化中,有一种独特的美学深深浸润于日本民族的性格之中,就是物哀文化。而宫崎骏正是深受日本古典美学思潮的影响,才将自己的绘画风格推向了与日本传统文化一致的终极美学追求上。

宫崎骏也自觉接受了“物哀”文学的熏陶,掌握了日本美学的精髓,才不遗余力地创造了那么多年轻可爱的女性的形象。“这些鲜活而年轻的生命如同樱花一般美好,值得人们感怀与喜爱。而少女梦想与童年时光又总如樱花般逝去 。以少女为主角,就是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重温童年情感,体会到久违的哀婉与淡淡的忧伤。”

二、大和民族性格与信仰的形成

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火山喷发、地震、洪水、海啸等自然灾害从古至今一直陪伴着日本。这样险恶的情境孕育了日本人独特的民族性格。一方面,他们选择习惯于承受、隐忍,另一方面,把对自然的一种本能的恐惧感衍化成崇拜。

在宫崎动漫众多的神灵形象中,有一种种叫小精灵型黑小鬼、小树精、煤炭精,它们象征着自然对人类一些微妙的影响,也代表着人类在敬畏自然的同时内心深处潜藏的些许的感官恐惧与情感封锁。第二种叫被救赎型 如无脸男、稻草人,这一类神灵一般都是前世遭遇到了诅咒或是情感上的彻底性遗失。这些形而上的欲念折射出了现代工业文明进程中的人类自身情感世界的空虚与苍白,内心深处唯剩欲念在把控灵魂,彰显丑陋而卑微的人性。

宫崎骏正是通过对这些通灵鬼怪的细致描摹,才映射了当代社会人情性灵的腐朽与异变,神灵的形象无不是人性的阴暗缩影。对于进步文明下人性堕落与人情冷漠的生动再现使得宫崎动漫具有无与伦比的现世高度与反思勇气,这也正是宫崎动漫的真正价值所在。

三、无“恶”道德观念世界里的精神皈依

纵观宫崎骏的动漫作品,贯穿的永远是这几大主题基调:人与自然的对抗与共融、战争与和平的辩证讨论、黄金时代成长的艰辛与不易。这些在我们现世的世界观中都是无法调和的对立面。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只会凸显人性的丑恶和自身命运的卑微。正义的胜利必然要以邪恶的绝灭为代价,而蜕变成人的背后必然要抛却童真的纯净与梦想的皎洁。若简单以善恶来区分宫崎动漫的主题属性,往往就会陷入误区。

比如《猫的报恩》中强迫女孩下嫁看似不近人情的猫王其实不过是天真任性的大孩子罢了。《千与千寻》中凶狠残暴的汤婆婆也不过是个内心柔软的慈母罢了。《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将苏菲变成老太婆的荒野女巫不过是一个争强好胜甚至还带有些许孩子气的老顽童而已。《千与千寻》中吃人怪物无脸男不过是一个迷失本性的孤独孩子罢了。在宫崎动漫中,所有的“恶”其实是出于人类在道德自律的桎梏下自我意识与精神的一次重新解构,尽管这样的解构依然存留于单纯的形而上学主义中,有着“理想社会”式的荒诞与戏说成分,但这样的理念毕竟源自于对生存、发展、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求与期盼,只是方式过于极端,才导致矛盾的迭起与冲突的衍生。也许,在这样美好纯净的“大同世界”中生活才是宫崎动漫留给世人的最为巨大而珍贵的宝藏吧。

参考文献:

[1]宫崎骏.日本电影文化讲座:日本电影现在和未来[M],东京:岩波书店,1988

[2]胡忠青.宫崎骏动漫作品中的主题元素与诸多元素考察[J].电影评介,2006,(13):18-19

第4篇

    论文摘要: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发展水平对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心理特征等的形成都发挥着直接的作用,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必须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人格潜移默化的塑造作用。本文从各方面探讨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功能,分析了当前我国校园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发展校园文化的几点意见。   

一、当代我国校园文化的主要特点 

一般认为校园文化应包括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从广义上讲,校园文化是学校生活的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智能文化、物质文化、规范文化、精神文化。从狭义上讲,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学习、管理、交往中,逐步形成并获认可和遵循的带有学校特色的价值取向、校园精神、校风、教风、学风、治学传统、行为方式等的高度概括。随着时代的变迁,作为社会子文化的校园文化在当今呈现出了诸多鲜明的特点,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特大群体性:现代大学的规模正在不断的扩大,大学在校师生少则几千多则上万,这一特大群体所共同营造的校园文化也就具有了相当的群体性。由于参与营建校园文化的人数多,成员之间交往的频率高,他们在不同活动中体现的精神倾向也往往容易相互感染或批判,校园内的一种思潮、一种价值观、一种时尚,往往是成千上万人心理碰撞、反应乃至相交、融合的结果。 

(2)综合性:大学学科专业众多,人才济济,思维活跃,活动多样,文化载体也多样,在经过彼此的融合之后这里的文化具有必然的综合性。大学校园文化的综合性主要通过学科的多样性;因师生地域的广泛性而带来的观念、行为等的多元性;学术观点的差异性;教学行为的多样性;学生活动的丰富性等体现出来。虽然如此众多的元素彼此各异,互不相同,然而各个元素在校园这一载体的共同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的交融便会形成一个有多种元素融合而成的文化综合体。而这一个文化综合体有着较好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能适应不同的文化形式和元素在这一综合体中存在,较之于社会这一大文化载体有更强的包容性。 

(3)双重性:校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子文化,其形成受到社会和学校自身的双重影响。首先,社会环境下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在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直接、明显地影响到校园文化,使得校园文化在越来越活跃、开放的情形下泥沙俱下,部分具有腐蚀性的思想正慢慢得渗透到这种纯洁的文化系统中;其次,校园文化更重要的是受到学校自身办学理念、发展方向、历史传统、教育设施、师生行为观念等直接的影响。 

(4)高雅性:大学师生群体的文化认知与道德审美的水平较高,因而,由他们创造的大学校园文化在整体上具有品位较高的特征。这种特征主要体现在理论层次较高的大学科研活动、教学活动等方面,还有一系列人文知识讲座、各种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举办各种学术沙龙、诗书画展览、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系列文化活动和表现形式上。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校园文化的高雅性也广泛体现在独具特色的校园景物环境上,校园建筑设计别具一格,景观设置各具特色,充满浓郁的书香气息。 

(5)定向性:校园文化较之于社会文化的另一大区别是受影响人群的定向性。校园文化因有其特定的载体---校园,因此其影响的人群就是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有着极其特定的人群,而对于校园之外的人群影响有限,所以校园文化便显示出极强的定向性。 

二、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 

校园文化较其它文化有着自身的特色,它对于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心理特征等的形成都发挥着直接的作用。校园文化对于人格的塑造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 

校园文化的基本功能是教育功能,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适应当代社会需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首先,大学教师是高校德育的主体之一,是学生形成价值观体系的直接作用点。正因为如此在高校的教育过程中要格外重视教师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其次,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与校园中总体的价值观导向、学术文化氛围也有密切的关联,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特别是身处其中的校园环境的影响,很易接受外界的新鲜知识和事物,但是与此同时也缺乏辨别的能力,往往不考虑后果。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校园典范,通过榜样进行示范教育,引导广大多的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教育工作以榜样带动整体即以点带面的优良传统,在今后的教育过程应坚持并予以创新。 

2、思维方式的塑造: 

校园文化会给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较大的影响,如不同的高校、不同的学科由于理论构架的不同往往在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方面各有差异,理工科类院校的学生在逻辑思维方面较突出,而文科类院校的学生以发散思维见长。 

3、行为习惯、方式的塑造: 

学校的规章、制度、纪律属于校园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对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方式起着引导和规范的作用。制度文化反映了校园的文化准则,它在发挥规范作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导向、调控和纪律训导。大学生一方面要学知识,另一方面要学会做一个社会化的人,按照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在思想上和行为上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我,学校的制度建设在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制度文化对大学生行为方式的塑造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人际交往、课余活动等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 

4、心理特征的塑造: 

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左右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一方面,通过开展各种积极的校园文化活动,满足校园主体的集群需要和归属需要,促进身心健康协调地发展;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能量的高能区,如不能及时平稳地释放能量,就会引发心理疾患,如焦虑症、孤独症、偏执症等心理疾病。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所处人际环境,在完善大学生心理素质和调节其心理状况方面,校园文化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总结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方面的育人功能。高校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对大学生的品行陶冶、行为规范、人格塑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往往伴随着个体一生的发展,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在校园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忽视传统教育,校园文化良莠不齐,以及校园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文化发展大繁荣”、“文化生活方式”以及鲜明的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问题,高校作为文化发展的前沿阵地,应当自觉地扛起文化发展的大旗,重视校园文化,发展和优化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潘懋元 [新编高等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90页. 

[2]李春玲 [论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新西部》2007年第16期. 

第5篇

【关键词】医院物质文化 作用 塑造形象 原则

医院物质文化表现在医院的就医环境、职工的生活环境以及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的各个方面。医院的物质文化的发展为医院职工和病人提供物质条件,引导医院及其职工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前进,制约着医院职工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发展方向,协调着医院职工间的各种物质生活活动的开展,为医院职工间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柱的物质保障,医院的物质文化是医院形象的反应。

1、医院物质文化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

1、1、医院物质文化为医院职工提供强有的精神物质保障。一是医院的物质文化的发展为医院职工和病人提供物质条件,使他们感到在医院工作生活充实、幸福、高兴、安全、富有意义,促使医院职工忘我工作,发挥主人翁作用,以医院事业为家,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无私献身医院事业。二是可为医院职工间形成共同的物质观发展的意识纽带,“物质决定意识,发展才是硬理”,使每个职工在物质文化的不断发展中获得归属感、稳定感、舒适感、依托感;三是医院物质文化的作用在宏观上,根据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思路、医疗需求,对卫生资源的总量、功能、结构、规模、层次和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配置卫生资源,充分利用医院的规模和效益;四是在微观上,医疗机构的发展应从外延、规模型向内涵、质量效益型转轨,是医院物质文化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基本任务。

1、2、医院物质文化是以物质观的塑造为核心的文化。一是通过物质手段来引导、控制和凝聚医院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妥善解决医院职工的人心向背问题;二是医院物质文化的发展在医院深化改的新形势下,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遵循卫生事业的自身规律,通过为人们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取得补偿来维持医疗业务的持续营运;三是要有政府的政策和物质支持,医疗服务行业不同于一般服务行业,它是一种带有福利行为的公益事业,卫生资源的配置和医疗服务的分配不能完全由市场来决定,事实上市场也不可能对卫生资源进行合理的、有效的配置,也不可能对医疗服务进行公平有序的分配,市场对医院有正面的积极作用,也有负面的消极作用,在宏观上受国家政府政策的控制和调配;四是医院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在国家政府、卫生行业宏观政策的指导下,结合医院自身的实际,建设有医院自身发展的物质文化,规范医院职工的行为,为医院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1、3、医院物质文化可为医院职工实现物质观、人生观、价值观、目标的念想。一是医院管理者要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能发挥每个职工的一技之长,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医院职工的积极性,推动医院的改革与发展,这项工作是否成功,说到底,它标志着一个医院人文管理的水平问题;二是医院文化的物质观就是要用强有力的管理方式,把医院管理的各个硬件和软件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构成整个医院管理的灵魂;三是医院物质文化的实际表现、特征的发展水平,人是在医院物质文化发展中最为宝贵的资源,通过文化的象征和暗示作用,诉诸物质观的引导和规范;四是大力发展医院物质文化是搞好医院管理,确保医院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五是医院是一个科技含量密集形行业,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搞好医疗、科研、教学工作,都与医院的管理水平、科研成果的转化、前沿学科的发展、职工的积极性、劳动态度、劳动质量的转化是相辅相成的,其核心医院的发展和改革能否取得成功与医院物质文化发展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2、医院物质文化塑造医院形象

2、1、医院形象是医院物质文化的外在表现。一是社会公众对医院的认识,是医院价值取向的反映。医院特征是由医院价值取向和医院功能决定的,是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印象,包括社会公众的情感、认可度,且与医院自身的声誉和威望。二是医院的价值取向就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保障,运用科学的手段认识疾病,预防疾病,尽最大的努力解除或缓解疾病给人们造成的痛苦,能更有效地发展医学科学事业对人类社会生命科学的优势,提高人民群众的生命质量和健康。

2、2、医院形象外在表现就是一个长期发展、历史的积蓄。医院物质形象的发展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具有不平衡性,发展速度的快与慢,取决医院领导的观念转变,及对市场经济价值观竞争理念的认识。医院形象又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若要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并不是医院领导凭空的想象,也不是由哪一个人或某个科室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医院全体职工、全系统、全方位、全过程地贯彻医院发展的总目标和礼仪的细化、具体化、阶段化、层次化、不断树立医院形象,医院的声誉度才能得到社会公众的承认和认可,留下有效的医院形象。

2、3、医院形象的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医院形象建设的基础设施、软件、硬件的投入,人才、学科、科研成果及医疗技术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而是要通过几代人甚至很多代人的共同努力逐步才可实现。医院在每一发展阶段中的形象,都与该阶段管理层中的管理者的意识观念、目标、决策能力、水平、发展思路、管理水平、群体公共意识、敬业责任感、超前意识能否符合社会发展的总规律、总趋势,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规律时,对医院形象的发展起促进和推动作用。否则起阻碍限制作用。

2、4、医院形象建设的发展具有客观实在性。医院形象建设发展的好与坏、快与慢,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去留,失去一个病人也就失去了一种社会信任,进而也就降低了医院自身的经济效益。医院形象建设的发展是受到医院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的制约。这就要求医院领导层、管理者在医院发展某一阶段拟定医院形象发展计划目标决策时,要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医院经济的承受力,及人、财、物投入配置的合理性,更要在满足医院职工和病人基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第一需要的前提下,有计划、有目标的发展。医院形象依赖于自身的塑造和推销,才能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提高医院的声誉力,影响力,让更多的社会观众所认识、所接受。

2、5、医院形象建设要重视自身形象的塑造。医院形象建设具有两重性。一是外表形象的塑造:如院徽、院标、着装仪表、医院环境、基础建设、医疗设备等。二是医院发展的内在形象:如职工的服务、文明语言、服务态度、服务理念、医疗质量、医德医风、医疗技术水平等都为医院形象塑造的范畴。医院内外形象的塑造是医院物质文化建设的内容,塑造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

3、医院物质文化与医院形象塑造应遵循的原则

3、1、坚持物质文化与意识文化并存发展的原则。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的原理,医院为国家的服务行业第三产业,医院要发展要把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医疗技术、医德医风、医院形象、标志性成果、疑难病症、及社会效益摆在医院工作的首位,推动物质文化塑造医院形象,就能促进医院形象建设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

3、2、坚持物质文化发展与思想观念转变创新的原则。观念决定思路,没有新的观念,就不可能有新的思路,没有新的思路,就没有新的出路。转变观念是一个深层次、复杂的问题,就是要解放思想,打破传统观念,破旧立新,妥善解决好发展与构筑和谐社会标新立异的问题。特别是单位“一、二把手”的观念转变是明确、决定发展方向、确定目标的生命所在。医院的物质文化要紧紧地围绕医院的阶段发展目标、服务宗旨相结合,加大投入,加快加速发展,充分体现医院物质文化的价值观。

3、3、坚持物质文化的发展要符合“病人”意志的原则。一是医院的主题是医务工作者和医疗技术;医院的服务对象和客体是病人,若医院离开了服务对象客体的病人,医院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二是医院物质文化的发展必须要以医疗工作为依托,运用医疗技术为病人服务,其医疗技术水平的高低与医院物质文化水平的发展是一致的,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是由医院的物质文化决定的,发展医院物质文化,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能使病人受益。

第6篇

1.1全体师生的安全信念系统安全信念是指全体师生所具有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和对安全行为规范的认识等内容,具体表现为在教育教学、科研、学习生活中所具有的安全道德、安全习惯、安全传统等水平和差异。

1.2基于安全标识的安全文化教育系统安全教育的方式除了通过第一课堂的安全教育课来开展以外,还有更多隐性的方式进行,比如以安全校园建设为目标的校园安全氛围建设、规范化的校园安全标识系统本身就是一种职业教育的场所和阵地,可以为学生养成安全意识和形成规范的行为习惯提供帮助。

1.3基于平安校园创建的学生安全活动体系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建立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类校园活动。以安全为主题的学生活动可以将安全教育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让安全的意识深入人心。

2高职院校校园安全文化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影响

校园安全文化体系一旦形成,将会把全体师生对于安全的基本需要转化为具体的管理目标、生活信条和行为准侧,促进校园内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同时对于广大师生形成正确的安全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安全理念起到促进作用;尤其对于成长中的青年学生更好地体验规范的安全管理环境、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与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的自救水平,提高安全文化素质和安全意识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1创建更加科学的安全管理氛围,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职场的教育环境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势必要确保安全资金投入、人员配备和硬件设施的到位,通过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来加强安全宣传工作,以约束不安全行为和防止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引导广大师生形成正确的安全思维习惯,调动大家重视安全的积极性。在这样的一种管理氛围下,安全的意识深入人心,安全的要求转变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在这样的校园安全文化体系之下,安全文化的渗透作用充分发挥,不仅可以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更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贴近职场要求的教育环境,让大家在校内就可以体验到职场对于安全的重视程度,以及职场安全管理的基本氛围和要求。校园安全化体系所强调的生命价值、规则意识、细节管理等精神都是职业世界普遍需要的基本素质,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下,能更加自觉去锻炼和塑造自己的职业素质。

2.2采取更加规范的安全管理措施,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积极的安全行为强化理论认为,学生的行为除了受到环境的作用影响外,还取决于强化的作用,强化是指紧随着某种行为重复出现而起到维持或加强作用的任何刺激,是操作产生的中心环节。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可以对学生的积极的安全行为进行强化,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塑造和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可以修正学生的错误或消极的行为方式。同时,在学生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奖励、惩罚、教育等强化的方式,来改变学生对于安全的认识,从而达到改造和管理学生的安全行为的出现频率、实现期望行为的目标。

2.3创建校园安全文化体系,有助于促进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的提升在校园内建立起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可以使广大师生真正认识到安全对自己、对学校、对他人的重要性,改进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被动地接受管理转变为自觉地按安全规范采取行为。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包括了显性的安全教育和隐性的安全活动,其本质就是要利用安全文化的载体来引导和转变师生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和态度等,引导学生在安全文化氛围下不断提高安全知识和素质,具备未来职业世界所需要的安全伦理道德、安全思维方式和安全行为取向。同时,在校园的安全管理体系中,师生的参与是十分重要的要素。校园安全管理既要求全体师生遵守规则,又要求大家具备大局意识和团队精神,学生通过全面参与校园安全管理的实践活动,可以形成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补位意识等基本的职业素养。

3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

3.1在师生中倡导“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生命价值”等安全理念学校的安全管理是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其本质就是为广大师生服务。在校园安全管理过程中,学校的决策应尊重师生的实际需求,多渠道、多形式地听取师生的意见,在校园内倡导科学的安全价值观。近年来,“安全第一”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关注安全”已成为广大师生在所有活动中普遍认可的理念;然而如何在“关注安全”的同时做到“以人为本”,让广大师生去思考“生命价值”,却是学校管理层的深层次使命。

3.2制定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一个管理科学的高职院校,应形成独具特色又形式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高职院校的管理层应以“依法治校”的精神为指导,从校园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对校园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系统的梳理,做到校内的安全管理制度既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又具有很好的操作性。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安全管理的领导组织体系、责任评价与考核体系、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应急与预警机制等内容。

3.3加大对“人防”、“物防”和“技防”的投入力度,确保校园安全管理设施设备的有效性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基础是校园安全基础设施设备的完好性和有效性。为了防范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高职院校应加大对校园安全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的力度,确保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和保障力度。同时,对于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建立完善的管理、考核和培训制度,让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在理念和实践上都能做到与时俱进。

3.4建立起系统的校园安全文化标识系统校园的安全文化标识系统包括校园的环境与分布指示标识、校园的消防安全标识、校园的公共安全防范标识、安全行为引导标识等内容。这些标识的规范程度作为一种隐性的安全教育载体直接影响到广大师生安全意识的形成。

第7篇

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多元化文化,西方文化主要以欧美为代表,东方文化则主要以中国为代表。中国在传统文化方面对西方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早期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中国四大发明的帮助。在现代,西方的文化也日益影响着我国,当今,中国人会穿西装、喝咖啡、去迪斯尼游乐园、过圣诞节等。当然,我们在引进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也要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比如,中国所举办的轰动世界的2008年奥运会,它的建设就将融合多元文化体现得非常到位。首先看鸟巢部分,奥运体育馆是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和瑞士工程公司联手打造;其次是水立方部分,水立方与鸟巢看上去一圆一方,这就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即天圆地方;再看,现场的建筑使用的是世界一流的建材以及中国传统钢架,不仅节约了能源更保护了生态环境。由此可知,中国正积极的建设先进的当代中国文化,并坚持用开放的姿态欢迎世界文化的到来。

二、分析高校素描中的“留”

1.坚持对造型基本规律的研究

我国高校在传统的素描教学中,一直坚持研究素描造型的基本规律并对“结构”这一造型要素进行重点研究。结构于素描来说无异于骨骼于人的身体那么重要,它能够支配物象形状的本质特征,同时,结构还能够客观地反映出物象的组合秩序以及搭配关系。除此之外,它在分析和呈现“自然”方面也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管是东方美术或者是西方美术,美学家们都会追求表现结构这样一个真理。当然,结构绝不仅限于自然事物的结构,同时也包含了艺术作品的结构。

2.坚持严格的素描训练

当代的素描教学中往往会因为教师过于注重素描教学的风格多样以及个性化而导致其忽略掉素描教学应该严格训练这一关键点,进而陷入了一种教学上的误区。有些教师认为,在现代素质教育这个大背景下,素描教学应该摒弃机械化的教学方式。但是,反对机械化并不代表就可以否定掉传统的严格素描训练,只有做到严格训练,让学生有了量的积累才有可能达到质的飞跃,也就才有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可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严格培训,有助于帮学生奠定坚实的素描基础,为将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打下稳固的基础。

三、探索高校素描中的“变”

高校的素描教学中有我们值得留下和学习的东西,但同时我们要看到高校素描教学中存在着的弊端。在当今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传统的素描教学已慢慢地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其弊端也开始慢慢凸显出来,这就需要在继承传统的素描教学优势的前提下对素描教学模式提出应该变革的以下若干点。

1.加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很多教师在传统的素描教学中过分强调技术训练的重要性,而教学内容基本比较枯燥和机械,一般只停留在笔触、明暗以及线条等这些名词的相关概念上,这样枯燥和乏味的教学无意中就让素描在学生心里减了分,以至于学生渐渐对素描失去了兴趣和动力,这样就不利于对学生进行一种长期的素描教学培养。所以,现代的素描教学理念是,教师在培养学生素描文化素养的时候要具有针对性,首先要让学生对素描文化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比如,素描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史、素描风格形成的过程以及素描风格与文化环境的关联等。其次还要对学生讲解艺术家们都是如何成才的,这个可以根据不同流派的素描大师来进行具体分析与研究。

2.对教学评价模式加以创新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一般是在技术上,并且是由教师的单向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标准,这样一来,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就会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教学评价对素描教学的促进作用要充分发挥出来就显得十分困难。所以,要改变传统的素描教学模式就必须让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评价的思想以及方式,不再一味地用自己的主观思想来评判学生的素描成绩,要多给学生一些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机会,让学生具有更广阔的艺术创作空间,积极的保护学生在素描方面的个性化特点,同时更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让学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描素质。

3.使教学内容多样化

传统的素描教学内容一般被划定在写生上,而且教师在写生的任何一个阶段一般都离不开形体比例、形体结构、透视、明暗调子等这几项固有的内容,使得教学的内容陷入一种无限重复的死循环之中。但其实,如果改变素描教学的反复长周期练习的传统经验,而把素描教学分阶段进行,比如,在初级阶段学习内容以写生为主;中级阶段就以临写、改写、默写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其目的在于探索形式语言和绘画风格;高级阶段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为内容,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观念方面的表达能力。

4.加强引导学生的个性化

传统艺术是现代艺术发展的基础,从传统到现代这样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所获得的艺术宝藏都是众多艺术家付出的心血。虽然说,传统艺术是现代艺术发展的基础,但是学生仅仅局限在传统素描的学习中那是绝对不够的,对于现代所讲究的素描教学而言,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成为现代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的重点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有一种积极的引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仔细观察学生在素描学习中的“闪光点”并努力将学生引导到个性化创作的路线,实现学生在素描学习上的个性化追求。最终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同时也保护了他们的艺术个性。

四、结语

第8篇

关键词:宿舍文化;建设;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9-0303-02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优秀人才,其培养过程就其本质来讲,就是通过校园文化来育人,即通过文化来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培育人。大学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子系统,随着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网络、计算机等各种信息媒体进入学生宿舍,使得宿舍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休息场所,而是成为集学生学习、休闲、思想交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对学生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宿舍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日常管理中,思想教育功能不强,正确引导和教育不够深入 。目前,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注重中、表层文化建设,强调宿舍必要设施的齐全,宿舍卫生状况的好转,忽视了文化内涵的拓展,使得宿舍内文化活动处于低层次,整理房间纯粹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装饰布置缺乏整体感、和谐感。规章制度对大学生宿舍的生活、学习、言谈举止、道德规范作了规定,但制度的执行情况还不尽如人意,没有真正进入宿舍成员的心里,忽视了对大学生内心精神世界的探索,结果只能导致工作不深入,高雅的文化氛围难以形成。另外,许多高校过多地强调宿舍管理的控制功能以及改善生活、学习条件的物质功能,而忽视了思想教育功能。只把思想教育作为宿舍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把思想教育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的开展,从而使思想教育局限在学生管理层次上,并没有把思想教育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宿舍思想教育功能的发挥。

2.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对宿舍文化建设产生很大的冲击。目前,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和积极向上的,但受各种社会不良思潮的冲击,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易出现一些偏差,走入“误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与精神滑坡,出现极端个人主义。二是存在信仰失调与反叛的情绪,鼓吹道德虚无主义,选择更加功利化。并且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上网已成为大学生们娱乐休闲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网络文化在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模式、思想观念,一方面,为大学生学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开拓了眼界,丰富了生活。另一方面,网上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许多消极、不健康的信息充斥其中,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影响,加大了高品位宿舍文化建设的难度。

二、宿舍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对策

面对宿舍文化建设存在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解决新的问题,反思如何更加高效地改进宿舍文化建设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制定新的文化建设制度,更新管理模式,提高宿舍文化建设管理的水平,要把握好“一点二端三线”。

“一点”就是工作的出发点、重点。也可以说是工作的目的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就是给学生营造和谐、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把握了这个目的,才能有针对的开展宿舍管理工作。宿舍文化建设工作,服务是基础,管理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二端”说的是宿舍文化建设管理的策略论,怎样有效的开展工作,就是在宿舍文化建设中抓两头,突出示范宿舍、模范宿舍,以好的宿舍去推动较差的宿舍,形成鲜明对比,以点带面,唤起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形成良好的竞争气氛。

“三线”说的是宿舍文化建设管理的方法论,就是宿舍管理制度要从三个层面出发。第一条线突显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每天安排学生干部去宿舍了解情况,对发生的问题及时纠正和督促学生一起改正,通过这样的举措既培养了学生干部主人翁的精神,又给学生提供了工作实践的机会,锻炼并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能力。第二条线突显班主任在班级的主导地位。要求每位班主任都要深入到所在班级宿舍。提倡人性化的管理,通过班主任下宿舍使同学们感到老师是关心他们的。让班主任及时了解班级的情况,及时解决宿舍文化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第三条线系部领导及辅导员的督查。系部辅导员及领导深入宿舍督查,建立畅通的信息员队伍,宿舍有任何问题由信息员及时反馈到老师或辅导员那里,保证了信息的良性沟通。从而使得宿舍文化建设及管理工作的平衡有序运转。

三、对高品位宿舍文化建设的思考

建构高品位宿舍文化要把握规律,要开展以学生宿舍为中心的调查研究,多了解大学生爱好和兴趣,积极探讨宿舍文化建设的具体问题,把握规律性,要善于发现新情况、研究新办法、采取新措施,发现宿舍里俗文化泛滥,就应该引导或组织学生欣赏和学习高雅文化,如开展名著、名曲、名影视的“四名”欣赏等。

建构高品位宿舍文化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并通过他们影响更多的同学,使广大同学都能朝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标努力,共同建设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反过来,宿舍文化一旦建立就具有明确的规范性,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它是以潜在的规范性支配着每个宿舍成员的行为。高品位宿舍文化能营造出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生活环境,对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道德标准进行培养和引导。

宿舍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为学生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它应体现时代性,体现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弘扬主旋律,倡导高品位。宿舍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统一考虑,统一建设,要体现大学的理念,体现科学、求实、民主、创新的大学精神追求。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宿舍硬件设计、规章制度建设、管理模式和方法等各个方面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多一些人性化,多一些关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实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发挥学校和教师在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中起引导作用。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真正建构高品位宿舍文化,创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Z],教发[2006]6号.

[2]肖竟章,等.社会化大学生公寓管理服务队伍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2).

On Effective Research of Dormitory Culture Construction

PENG Wei,LIAO Kuo

(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engyang 421002,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