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校篮球文化论文

高校篮球文化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1 17:07:0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校篮球文化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校篮球文化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篮球运动 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中国论文 职称论文

一、课题的目的意义:

篮球运动起源于学校,并且在学校中迅速普及,尤其是在滨州学院发展更为迅速。大学校园篮球运动氛围浓厚,有很多大学生都受当今篮球运动形势的影响,喜欢参加篮球运动,为篮球运动在高校的开展提供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也一步步的步入正规。而篮球运动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教育与锻炼价值,可以起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

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中还存在着一系列不和谐的场面。而我国篮球科研领域却极少有针对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深入研究,缺少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高校非体育专业的发展现状,比如学生自身、师资、教学状况、课外篮球活动状况、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制约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发展的症结所在,为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提供可能。 本文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兴趣、师资队伍、教学状况、场地设施、课余篮球运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与措施,为今后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二、文献综述(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课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约2000字):

刘博在对我国高校开展篮球运动的研究与探讨中谈到高校的大学生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高校体育事关重大,而篮球运动因其易普及和趣味性强的自身特点,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是校园中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自 1998年开展以来,以独特的魅力迅速把学生、家长和学校融为一体,在大中小学校园内乃至整个社会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使越来越多的人走到篮球场,加入到这一运动中来。篮球运动的进一步普及和开展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学习、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胡本东在山东省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指出篮球选项课师资队伍建设是决定篮球选项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直接制约着高校篮球教学深化改革的步伐。系统研究篮球选项课教师的现状,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旨在建立一支既有高深的篮球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质量的篮球教师队伍。

张凌在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中谈到,在篮球选项课的教学中,可适当增加理论课的授课时数,使学生掌握篮球选项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篮球规则、裁判法;在篮球选项课理论课中增加健身知识,使学生正确认识篮球选项课的健身价值,对学生进行“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教育。

王荣森在高校普通系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上要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兴趣,对那些场地设施要求不太高、学生又喜欢的运动项目要大力开展,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课外活动的组织内容丰富,适应面要广。

陆红在《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及管理》中提到,体育场地和设施紧张曾是高校普遍面临的窘况,再加上高校急剧扩招,场馆面积却增长缓慢,设施更新缓慢,而学生们对场馆设施的要求却在不断地提高。在前不久刚刚公布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在我国现有的 850080 个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 558044 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 65.6%。在教育系统中高等院校有 28741 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 3.4%,这个比例在庞大的全国大学生数量面前显得太小。

金胜真在武汉市篮球消费现状与对策研究中指出篮球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篮球运动方面的需要而消耗物质资料和劳务的,具有社会性质的经济行为。一定量的经济支出,不仅是人们参与篮球运动的前提条件,也是篮球消费市场得以发展、壮大的社会和经济基础。

综上所述:

本文对我国篮球科研领域却极少有针对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深入研究,缺少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的发展现状,比如学生自身、师资、教学状况、课外篮球活动状况、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制约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发展的症结所在,为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提供可能。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预期目标:

本文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兴趣、师资队伍、教学状况、场地设施、课余篮球运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与措施,为今后滨州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第2篇

[关键词]贵阳市 公体课 篮球教师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193-0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篮球选修课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地位也不断提高。贵阳作为贵州的省会城市,近几年来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贵阳市高校篮球运动成为高校大学生最为喜爱的一项运动。其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改革以及提高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并不乐观,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通过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从而优化教学内容,为贵阳市高校篮球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以贵阳市高校公体课篮球教师为研究对象,其调查学校有: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大学、贵州理工学院、贵州财经大学、贵阳医学院、贵州师范学院、贵阳学院,共计50名篮球教师。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问卷49份,有效问卷48份。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CNKI、网站、图书馆等放手收集整理大量有关高校篮球教师师资情况的文献资料,以作为研究依据、分析材料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向贵阳各个高校篮球教师发放问卷共50份,回收问卷49份,有效问卷48份,回收率达98%,有效率为98%。

3.访谈法。作者走访部分高校,与篮球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并访问相关专家,谈论关于高校篮球教师对篮球运动的重要性、发展前景的影响等问题。

4.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所得数据归类整理,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并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贵阳市普通高校篮球教师教龄现状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篮球选项课教师的年龄结构(见图1),48名教师教龄6年以下的教师10名,占总人数的19%;5―10年的教师14名,占总数的29%;10―15年的教师14名,占总人数的30%;15―20年的教师7名,占总人数的14%;20年以上的4名,占总人数的8%。从图1可以看出,教龄在10年以下的占到了整个教师队伍的48%,篮球教师出现年轻化趋势,有利于科研工作和教学训练的开展。

(二)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分析

学历是指教师接受教育的程度,是反映体育教师文化水平及专业技能的重要指标。

表1 贵阳市篮球选修课教师的学历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贵阳市篮球选修课教师的学历结构 (见表1),48名篮球教师中硕士研究生有34名,占总人数的71%,和国家教委要求高等学校教师学历目标要求80%具有研究生学历以上教师人数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学校应当采取切实的改善措施,打破地域界限引进高学历引进,更为广泛的与各高校联络,交流经验,互取所需,提升篮球教师的综合知识与业务能力。

职称结构通常是指一个群体中各级职称所占的比例结构,是衡量群体中业务水平和资历的一种要素。

表2 篮球普修课教师职称结构

从调查可以看出(见表2),教授职称的比例为6%有3人;副教授职称的比例为33%有16人;讲师所占比例为46%有22人;助教所占比例为7%,有15人。在后期的培养中应多采用鼓励机制,增加学习机会,多给新老师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在不断丰满教学内容,培养出拔尖人才,合理有序地提高篮球教师科研水平。

(三)教师性别结构分析

表3 贵阳市普通高校篮球教师性别分布统计结果(N=48)

贵阳市高校篮球教师性别的分布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见表3),在接受调查的48名篮球选修课教师中,女教师有10人,占整个教师总数的21%,男教师有38人,占整个教师总数的79%。女教师性格细腻、温和、耐心,在贵阳篮球选修课当中女生所占比例偏少,更需要女老师来带动高校女生学球的氛围和积极性。

(四)教师科研能力结构分析

表4 贵阳市高校篮球选修课任课教师数量情况(2010―2013年间)

科研是教研的基础,理论从科研而来,教研将科研付诸实践,检验其合理性,两者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对教师科研能力结构分析,是为了更好的反映高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从选修课教师发表的论文数量上看(见表4),贵阳市高校体育教育篮球选修课任课教师的科研状况不容乐观。

(五)教师外出进修机会状况分析

高校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所在领域的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储备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吸取。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教学队伍的素质学习是根本。外出进修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素质,学习优良的教学方法。

图2 篮球选修课教师外出进修调查一览(N=48)

在调查所涉及的 48 名教师中(见图2),有12人从未外出进修培训,占到调查人数的26%;外出进修1―2次的有23人,占到调查教师人数的48%;外出3―4次的有7人,占整个调查人数的14%;外出4次以上的有6人,占整个调查人数的12%。

第3篇

论文摘 要: 本文对上好篮球选项课可能遇到的诸如专项运动本身的技术难点、教学对象的状况、教师的教学状况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地方高校实际提出在专项教学中必须寻找核心,走捷径;以提高身体素质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在教学中以理论指导实践,发挥学生的智力优势等观点,旨在为我国高校篮球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前沿 

多年来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一直是广大体育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和致力研究的课题,也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篮球运动在我国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有效的方法、手段,使学生通过努力,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我结合教学实践对篮球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初步的探索。 

2.地方高校体育专业篮球选项课教学现状及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2.1篮球本身的技术难点 

篮球可以说是当今技术较为复杂的一项集体运动项目,技术分类较多且技术掌握难度较大。说其复杂多样,指的是其技术分为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两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有技术类别。而各类技术动作还有许多具体不同的方法,如单手肩上投篮、双手胸前投篮等。各种方法又可以在不同条件下来完成,如原地、行进间和跳起投篮等。 

2.2教学对象的现状 

从学生的现状看,总体表现为兴趣浓,有想通过学习提高专项技能的愿望;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基本技术差异较显著;已有基础的学生中习惯性的错误技术动作较为普遍;练习中的技术与实际对抗或比赛中的技术相脱节,不会运用或不敢运用等。且学生大多是20岁左右,错过了动作技术学习的优效期。 

2.3教学状况 

教学内容较多,而教学时数有限,由于5天工作制的实行,教学时数进一步缩减。以我院为例,一学期选项课中,实践课次不超过36次。此外,学生人数较多,场地范围大,难以掌握和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全部学习过程,必然地影响学习效果。 

3.地方高校体育专业篮球选项课的改革与教学实践 

3.1篮球教学改革 

3.1.1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让学生参与组织教学过程的开始或结束部分,来提高其组织能力。还鼓励学生直接参与裁判工作,使他们学会在复杂多变和颇具压力的情况下果断鸣哨,大胆处理场上事宜。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篮球规则和裁判法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 

3.1.2准备活动多样化。灵活多样的准备活动能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增强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并大大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防止出现恐惧心理。所以在篮球课的准备活动中,切忌单调,做到每次课变换内容与形式,合理安排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竞赛性练习、小游戏、多球练习等,使学生较快进入适宜的兴奋状态。 

3.1.3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课外体育活动不但有利于弥补体育教学时间的不足,而且有助于建立人际关系和强化群体意识,增进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因此,我们注意课外活动的组织,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课外得到延伸,特别加强对那些只来上篮球课而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学生的组织和动员,使更多的学生投入到课外篮球活动中来,利用篮球进行健身[2]。 

3.2结合地方高校实际实行科学有效的教学尝试 

3.2.1寻找核心走捷径。任何客观事物都有其规律性,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找出主要环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学习篮球技术也不例外。篮球技术种类繁多,但其核心是“传、运、投”。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专项技术教学应突出核心内容;而学生在篮球的核心技术“传、运、投”方面能力的增强,可以直接反映出其专项技能水平的提高。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这一核心,就可以大大简化专项技术的教学内容,有效地利用并不宽裕的教学时间,解决学生专项技术的主要问题,促使其专项技术水平迅速、有效地提高。而篮球技术中,无论哪种持球的技术动作,都是以手对球的控制、支配为主,同时配合脚步的移动来完成的。因此,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特别是手对球的感应能力是掌握篮球技术的基础,只有增强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才能将其注意力集中于观察临场情况,及时、合理地运用各种技术,机动灵活地实现战术的组织和完成 

3.2.2以提高身体素质与技术练习相结合,使技术和素质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现代篮球运动中,技术和身体素质不可有任何偏废,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教学中应采用身体素质与技术练习相结合的教法,把耐力、速度、弹跳等素质纳入基本技术练习中,使其相互渗透,合二为一。这样做,可以在有限的课堂练习时间中,使学生多接触球,多练习技术,从而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全场往返多次的运球接力赛,或二、三人一组的全场行进间传接球比赛,或从罚球圈顶开始的定时计命中数的运球三步上篮比赛,这些练习较苦较累,对提高耐力素质很有效。 

3.2.3理论指导实践,发挥学生智力优势。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大学生,其突出的优势在智力,技术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加以利用。以理论作基础,既满足他们知识方面的渴望,又很好地指导其实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提高投篮的命中率教学为例,采用理论课讲授或实践课中要领的讲解,将投篮技术的有关原理与物理学中的相关知识相结合,说明投篮时最后出手的动作是投篮技术的关键。因为投篮的方向、力量的控制,球的弧度及旋转等影响投篮命中率的诸因素最终都要通过出手动作体现出来,使学生了解其中的知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样,再加上教师不同情况的示范,既便于学生尽快掌握并能自我纠正,同时又可增加学生对技术教学的兴趣。 

4.结论及建议 

4.1普通高校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在其他选项课教学创新与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篮球选项课必须对自身进行改革与完善,以适应新的教学形式与要求。而与其他选项课比较,篮球选项课的教学研究略显不足。 

4.2篮球选项课的改革首先要从教学内容入手。在较短的教学时数内,要想学习和掌握众多而又繁杂的篮球技术,无疑是天方夜谭,大而全的教学形式必须改变,在教学中找寻篮球技术的客观规律,抓住以“传、运、投”为核心的主要环节,使学生学到实用而有效的篮球技术,应是篮球选项课的教学方向。 

4.3地方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改革必须围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素质这一中心。因此,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篮球知识和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更应通过篮球教学来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全面素质,为培养新世纪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杰凯.论现代体育教学观及其教学模式[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5,(3). 

第4篇

关键词:大超联赛;校园文化;精神文化

中图分类号:G841.73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4-0521-03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校希望借助高水平体育比赛来提高自身的声誉和社会影响,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的产生,为高等院校提供了展现自身形象的良好舞台;同时,中国高校校园文化生活相对单调,缺乏行之有效的培养措施和表现平台。学生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和对学校的忠诚度每况愈下。大超联赛将力争做到将校园文化与篮球文化的完美结合,溶入娱乐、文化、公益、健康等多种向上的积极元素,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高校校园精神文化 、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

1.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2分析与讨论

2.1大超联赛对高校校园精神文化诸因素的影响分析

2.1.1大超联赛对校园人爱国主义观念的影响爱国主义教育都在宣传,也都在做,但是让大学生们亲身参与的爱国主义活动并不多,鉴于这种情况,联赛的组织者希望通过全体观众合唱国歌的形式来增强同学们的爱国主意情怀,所以每次主场比赛前全体同学“合唱国歌”这个活动给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实际上增强了学生们的国家荣誉感,提高了爱国主义精神,一位现场的大学生对记者说:“唱完了国歌,真感到有一种无比的自豪感,对我有很大的震动。”。大超联赛每场比赛前,所有现场观众一起合唱国歌这一活动,已经演变成为了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平台。通过调查可以显示见表1,以下是大超各参赛学校上座率情况调查表。

每周各个大超参赛学校的比赛场馆,都成为了一个爱国主义的教育海洋。从以上图表中看到,常规赛平均每场上座率达到91%,大超联赛13个城市15个赛区,平均场馆坐席为2 100个。总计有288 228人次到现场观看了大超联赛。也就是每周同学们不但可以看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了,同时在自己的国歌声中接受着最实际的精神洗礼和爱国主义教育。

2.1.2大超联赛对于校园人集体主义观念的影响集体主义长期以来都是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主旋律,是校园精神文化重要的体现形式。

通过在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赛区比赛现场发放1 000份观众的问卷,当问到球队经过激烈苦战最终战胜对手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有70%的人是为要想战胜对手必须依靠集体和团队的力量,如图1所示。当问及您认为当代大学生最缺少哪几种品质的问题,分列前四位的是集体主义、爱校情感、爱国主义、团队精神,如图2所示。对十七所大超参赛学校的主管领导的调查,大超联赛对于学生及球员的教育价值,排在前两位的是集体主队精神,如表5所示。大超联赛不但是一项运动赛事,同时也承担了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责任,承担了营造大学校园篮球文化、体育文化氛围的责任。

2.1.3大超联赛增加了学生的爱校情感大超联赛通过推出各参赛学校的主场色,为增加学生的爱校情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在各参赛学校的宣传活动,让每一位同学明确了自己学校球队的主场颜色,每次学校主场的比赛,学生都会不约而同的穿着自己球队主场颜色的衣服来到现场,共同打造魔鬼主场的气氛。联赛的组织者通过主场色的推广手段,真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爱校情感和母校情结(表3)。

2.1.4大超联赛促成学生价值体系的形成大超联赛的主办宗旨之一是致力于提高广大大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因此,采用各种形式、方法、手段进行宣传工作。通过大超联赛在大学校园里开展的对于中华骨髓库的宣传活动,并邀请到我国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作为公益活动的形象大使,带头到大学校园现场献血的举动,使中华骨髓库的各项公益活动深入人心,促进了当代的大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公益事业当中来。通过广大学生参与中国的公益事业,对于当代大学生确立人道、博爱、奉献的人生价值观是很好的教育渠道。本文对捐献现场1 000名学生的调查,通过大超联赛对中华骨髓库的宣传,是否会主动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调查结果显示如图6所示:

以图5表明,有81%的大学生愿意主动捐献出造血干细胞来拯救白血病患者,说明大超联赛的组织者,通过对中华骨髓库等各项公益事业的推广,对于当代大学生人道、博爱、奉献的人生价值观的宣传有积极的影响,使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1.5大超联赛对学生球员价值观的影响国内、外对价值观的研究不少、但对运动员,尤其是高水平运动员价值观的研究却不多见。以下是大超球员对于各种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的调查问券的回答选择,从中可以看出大超联赛对于球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图6可以看出通过大超联赛,每一位球员都有了自己定位的目标和奋斗的方向。有16%的球员选择了能有机会进入职业联赛;38%的球员选择能够帮助球队获得联赛冠军;19%的球员选择能够成为大超明星球员;16%的球员选择能够保送研究生继续效力;11%选择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从图6可以看出,对于很多大超球员已经进入了职业联赛,你们保持什么样的心态的?有43%的球员选择大超联赛的锻炼使他们有了这样的机会。可以看出球员对于大超联赛锻炼的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有44%的球员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发展的空间,以平常心来对待。可以看出球员通过大超联赛的锻炼,判断和认识事物的能力都更加趋于理性,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

从表4可以看出,球员对于几种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选择都是非常积极向上的。有86%的球员选择在场上的表现会影响到场下的观众。大超球员已经认识到自己在学校是一个公众性的人物,自己的言行会对周围的同学有影响,所以他们都会尽自己的所能为学校争取荣誉,在同学之间起到榜样的作用;有79%的球员选择会主动捐献出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来拯救白血病患者,大超联赛使球员的价值观念有了深刻的影响,培养了球员奉献、博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94%的球员选择会主动参与社区小球员的辅导工作,大超联赛与社区共建以后,使球员能够近距离的接触社区学校,对于社区学校体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有82%的球员选择大超联赛使他们重新定位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1.6大超联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以下是通过大超联赛的各种活动在各参赛高校中的推广,对1 000名大学生的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程度(表5)。

从表5可以看出,通过大超联赛在各参赛高校中的推广,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程度较深刻有(平均选择系数>1):集体主义、团队精神、意志精神、爱国主义、健身价值。说明大超联赛弘扬了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主旋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在当代高校中,它主要表现为爱国、爱校的统一。爱国、爱校是校园师生的精神支柱。大超联赛通过培养增强校园人的爱国、爱校情感,以此来作为创造良好校园精神,发展校园文化的关键。团队精神和意志精神正是当代大学生所缺少的素质,通过大超联赛,使大学生真正理解团队的真谛,真正懂得只有拼搏向上,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的真理。同时,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健身的行列当中,使同学们真正享受体育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 通过大超联赛赛场内合唱国歌活动,增强了在校大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协作观念得到加强。

2) 通过大超联赛各种赛事推广活动和公益活动的开展,增加了学生对学校的忠诚度、凝聚力和爱校情感。

3) 大超联赛对于当代大学生人道、博爱、奉献的人生价值观的宣传有积极的影响,使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球员价值观的影响是深刻而有意义。

3.2建议

1) 大学体育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大学体育活动和大学体育价值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大学体育文化的重要表现。

2) 教育部门(大学生体育协会)要和体育业务部门加强合作、统一目标,充分利用竞技体育部门的优势,以大超联赛的成功运作模式为借鉴,推广到其他高校体育项目当中,为培养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和营造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蔡俊生,陈荷清,韩林德.文化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9.

[2] 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1.

[3] 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51.

[4] 席焕久.体育人类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167.

[5] 关成华.北京大学校园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29.

[6] 池建.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241-156.

[7] 易剑东,何明辉,熊俊华,等.体育文化的阐释[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4.

[8] 周宪,许钧.文化批评的概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9] 汪子为.校园文化与创造力的培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第5篇

关键词:河北省 篮球运动员 招生 现状

从现有文献来看,不管是从决策机构还是到试办高校,并未明确对高水平、高水平运动员(队)、高水平的训练有任何明确的概念和标准。本文从河北省各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招生的角度,对河北省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做了界定:第一、经过河北省教育厅组织的省高校高水平专业测试,后经过全国统一文化考试而被正式录取的二级以上篮球运动员。第二、高校通过单招进入运动训练专业学习的二级以上篮球运动员(在职业运动队未注册的运动员),目前CUBA官方已将以上规定方式招入高校的运动员纳入了参赛资格。

1 河北省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招生现状

1.1河北省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招生形式

河北工程大学是以“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形式”为标准,包括“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考试” 和“个别水平较高的篮球运动员由各个专业训练队或体校教练员推荐试训后录取”两种方式;河北师范大学是以“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考试”为标准,水平较高的篮球运动员优先录取;河北体育学院是以“运动训练专业招生考试形式”录取高水平篮球运动员。

1.2河北省各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招生优惠政策

通过对运动员调查显示(见表-1):体育学院运动员对本校在招生政策方面上的满意程度,选择“满意”的人数为1人,占63.6%;选择“基本满意”为7人,占63.6%;选择“不满意”为3人,占27.3%。工程大学选择“满意”的人数为5人,占58.3%;选择“基本满意”为7人,占41.7%;选择“不满意”为0人。师范大学填写人数12人,基本满意选择人数9人占75%,满意选择人数2人占16.7%,不满意选择人数1人占8.3%。

1.3河北省各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招生指标情况

采用调查访谈法与各高校的教练员及相关人员了解到,工程大学近四年来招生人数在20到30人,师范大学是在30到40人,体育学院是在40人以上。体育学院所占人数最多,它是一所以“单招形式”为录取方式的学校。工程大学、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都是要达到本校的专业测试标准,无论是“单招形式”还是“高水平招生形式”均要符合国家招生政策的要求。

1.4河北省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生源基本情况

1.4.1河北省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入学形式情况

1.4.2河北省高校高水平篮球队运动员来源情况

河北省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一般来源有4种途径,一是省队,二是省级、地级市体校,三是普通高中学或是传统项目中学。师范大学大学篮球代表队来自体校队员有3人,占27.3%:普通高中学生3人,占27.3%,传统项目中学5人;工程大学篮球代表队来自省队队员1人,占8.3%,体校队员5人,占41.7%,传统项目中学6人,占50%:体育学院大学篮球代表队来自体校队员10人,占83.3%,普通高中2人,占16.7%。

2 影响河北省高校高水平篮球队运动员招生主要因素分析

影响河北省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招生主要因素分别是,认为“领导重视程度”为最主要因素的选择数为38人,占74.5%;排在第二位的是“训练氛围和质量”选择数为28人,占54.9%:排在第三位的是“生源质量”,选择数26人,占51%:排在第四位的是“经费投入”,选择数21人,占41.2%:排在第五位的是“教练员执教水平”,选择数15人,占39.4%:排在第六位的是“训练场馆、设施器材”,选择数19人,占37.3%。

2.1教练员水平方面的制约因素

教练员在运动训练中是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教练员的思想、业务水平、品德修养、组织管理、决策指挥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训练质量和球队水平。

2.2训练场馆和设施器材因素的制约

篮球场地训练设施器材等硬件设施的建设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是否重视和发展篮球运动的风向标。普通高校对高水平篮球队伍经费投入不仅包括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训练比赛的补助、津贴等的各方面的资金投入,还包括球队的日常训练场地、设施器材,后勤保障等各方面的资金投入。

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对所在高校中的招生优惠政策上的满意程度比较高,而不满意的人数只占少数;单招形式招生比高水平形式招生人数多,但其生源主要来自于河北本省,外省比例很少。

参考文献:

[1]白喜林,黄文彦,吴源.中国篮球运动的持续发展与篮球后备力量[J],北京体育大学报,1999,42(3):41-44

[2]池建.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3]李秉德,李定仁.普通高等学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及发展对策[M].中国学校体育,1997,35(2):75-83

第6篇

关键词:延安大学 晨操 现状 期望

0 引言

早操是保健体操的一种。从广义上讲,凡在早晨操练身体,不论跑、跳、投掷等,均可称作早操。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抓学生早操锻造了学生精神品格,培养了学生自信自强的主体精神,为延安大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培养优秀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300名延安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①问卷调查法。本人亲自到各学院进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共发放问卷300份,问卷的回收比较理想,有效问卷277份,有效回收率为96.17%。②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与课外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论文、书籍。③访谈法。为使本论文的研究得到了第一手的材料,针对研究对延安大学主管体育活动与教学的教师10余人和数十名学生进行了访谈。④数理统计法。对所回收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整理,采用电子表格进行录入,并借助EXCEL2003软件提供的函数计算功能对其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延安大学晨操形式

延安大学有着坚持早操七十年的优良传统,伴随着学校起床的广播声,清晨6点钟,上万名学生跑步向学校体育场等开阔地集中。延大坚持早操的传统优化了学风和校风,形成了校园的“六早”文化现象:一是督促学生早起床;二是带领学生早锻炼;三是动员学生吃早餐;四是鼓励学生参加早读;五是保证学生早课不迟到;六是晚上学生主动早休息。

2.2 学生对早操的态度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延安大学大部分学生对早操的态度总体上兴趣不高;锻炼形式让人提不起兴趣。然而仍少部分同学非常愿意出早操,认为早操可以使人头脑清醒,精力充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3 学生早操内容设置情况

分析早操的开展现状,合理的内容选择对早操效果的产生将事半功倍。延安大学相关部门不断丰富早操的内容,先后开辟了韵律操、太极拳、大秧歌、轮滑、跳绳等专场。从新学期的第一天至学期末,早操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77.6%的学生对早操的内容安排不满意,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管理形式单一且耗费大量的管理人力。

2.4 学生开展早操的场地设施情况分析

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对早操开展来讲非常重要。延安大学不断对办学条件进行改善。目前,学校拥有18个可供教学及其他体育活动使用的室内外场地设施,涉及的运动项目达到20多项,其中包括塑胶田径场1个,水泥操场1个,篮球10块,排球场地4块,乒乓球场地35块,羽毛球场11块,网球场地1块,健身房2间,健美操房1间,体育舞蹈房1间,跆拳道馆1间,体操馆1间,瑜伽馆1间,门球场地1块。除了标准田径场与篮球场地外,其他场地设施虽不一定能达到国家对体育场馆设施的标准,但健身和教学的相应功能却完全具备。

3 加强延安大学早操质量的对策

对学生进行晨操的益处教育。大多学生认为出操只是形式工作,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同学对早操的真正作用还没有完全领会,要利用一切资源让同学们了解到早操的益处。

充分利用学校的可用资源。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的拓展学生早操的活动范围,把能够利用的场地和器械充分利用起来。

丰富晨操项目内容。结合学校的早操内容现状,要解决形式单一的问题,使同学们能够很好的发挥和锻炼自己的体育项目,在早操活动中大力推进大众体育活动的开展。

4 期望

4.1 继续坚持学校的优良传统,把学校的晨操事业发扬光大。

4.2 加强早操期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思想奠定良好的基础。

4.3 树立早操新观念,要由形式主义向真正起到锻炼学生身体的实效型转变。

4.4 完善制度,严格考核,以系、部为主体,班级为载体,将早操出勤率与班级评优接轨,成立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学生管理队伍。

4.5 学校应根据季节和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每个季度改变一个早操内容,让学生按自己意愿选择不同项目。

参考文献:

[1]周文军.高校体育[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2]潘绍伟.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牟善武,等.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思考[J].运动精品,2014(8).

[4]吴筱珍.高校早操现状分析与对策的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1).

[5]程立.现阶段高校早操制度的改革[J].体育师友,2006(3):45-

第7篇

【关键词】 河源市;高中生;篮球运动现状;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接近完全时期,身体还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是锻炼身体的“黄金时期”。篮球运动作为一种独特的运动,其价值受到广泛的关注。篮球运动的迅速推广和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篮球运动能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河源市辖区中学的篮球活动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了解高中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程度,并找出目前影响河源市高中生篮球活动的各方面不利的因素。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使河源市高中生篮球活动更好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河源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东源中学、河中一中、东埔中学、萧仙中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有关篮球运动开展情况等方面的著作和研究成果,并查阅了近几年河源日报对高中蓝球运动等方面专题栏目,并对以上文献资料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了解了河源高中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现状和动态,为本文的整体构思与设计奠定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专门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分别对学生放问卷230份,回收220份,回收率95%,对教师放问卷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100%,对专家放问卷10份,回收10份,回收率100%,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0份,回收率96%,其中有效问卷290份,有效率96%。

1.2.3、访谈法:

作者通过电话和面谈等方式就论文的选题、问卷调查的设计等问题对市各中学篮球教师、学生和武汉体育学院篮球专家进行访谈,并将访谈结果用于本文研究中。

1.2.4、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excel软件将调查的5所学校的高中生的一系列数据进行常规统计。

2、结果与分析

2.1、河源市高中学生对参与篮球运动态度调查

学生对篮球运动喜爱程度统计表(%)

篮球运动的魅力使得它在高中生中非常的受欢迎。从表1可以看到,高中生们中有75%的学生非常喜欢篮球,不喜欢的比例只有10%。原因在于:一是篮球运动自身独特的魅力(身体对抗)、趣味性;二是通过高强度的身体对抗释放学习中的压力。同时可以看出在所有参加篮球活动的学生中,男生占了绝大多数,女生比例很小,这与男生好动、喜欢身体对抗的性格特点是分不开的。

2.2、高中生进行篮球活动动机

表2表明,6%的高中生参与篮球活动的动机是为了提高技术,40%的学生是为了锻炼身体,38%的学生是享受乐趣,11%是为了促进智力发展,2%学生是为了交友,1%是其他。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高中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比赛的输赢,更多的是和同伴享受篮球带来的乐趣和强壮体格。篮球运动的价值在于健身和享受快乐。大多数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动机恰恰说明了中学篮球教学的目的和宗旨,同时以享受乐趣、锻炼身体、提高篮球技艺的动机也体现了学生对篮球运动追求的方向及时代特征。

高中生进行篮球活动动机统计表

2.3、高中生课余篮球活动频率及持续时间

高中生课余篮球活动频率及持续时间统计表

中的数据表明每周没有参加篮球运动的学生为13人,参与调查的总人数为220人总人数的6%,活动频率为每周1次为62人占总人数的28%,每周2次为71人占32%,每周3次为40人的占18%,每周4次以上的占 14%。从中活动频率可以看出每周参与篮球活动以1次到2次占到了50%左右。究其原因在于大部分中学都是以文化为主,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篮球运动,固定的活动时间在星期五下午放假以及双休日的时间进行篮球活动,有的由于学业压力大,将双休日用于休息,放弃运动。

以看出学生篮球活动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为62人,占总人数的28%,1-2小时占45%,2小时以上的为59人,占26%。该数据表面每次参与篮球活动时间为1-2小时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5%,这跟高中生文化课程紧密课余时间少,以及篮球运动体力消耗大有直接的关系。

2.4、高中生参与篮球活动的形式

高中生篮球活动的形式统计表

的结果表明所有受调查高中生篮球活动几乎都是通过半场的形式而实现的。其中半场的3对3、4对4是学生参与篮球活动最主要的方式,参与者在实际运动中接触球机会多,体能消耗小,对抗频率增加,对抗更加强烈,对于战术要求较低,而且全场5对5 对学生的要求更高,更全面。所以现阶段学校课余篮球活动以3对3、4对4为主要形式出现。

2.5、影响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支持因素

影响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人文支持因素统计表

的表中数据可看出学校领导及班主任在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态度上十分赞成的占15%,赞成的占20%,无明确态度的占34%,不赞成的占31%。在家长态度上十分赞成的占16%,赞成的占17%,无明确态度的占43%,不赞成的占24%。由此可知领导和班主任对对学生是否进行篮球运动的态度上多数都是无明确态度和不赞成,其比例占到了65%,希望学生以学习为重,应该减少了运动的次数。家长的态度也与学校的态度几乎一致。建议学校的领导、班主任及家长应该倡导篮球运动,提倡学生要劳逸结合。

2.6、学校的篮球设施器材情况

学校的篮球设施器材情况统计

中数据表明学生认为学校的篮球场地及器材足够用的为36人,占16%,认为勉强够用的为40人,占18%,认为不够用的占50%,认为十分短缺的占16%。由此可知,大多数学生还是认为学校的篮球设施器材是不够用的和十分短缺的,同时暴露出学校在体育项目上的投入太少。虽然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热情很高,但学校基础的体育设施及器材不足,造成供不应求。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调查的5所学校中,参与篮球运动的学生比例高,且大多数是男生。

3.1.2、以锻炼身体和享受乐趣为目的的学生占大多数,且参与动机较为单纯。

3.1.3、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持续时间大多在1-2小时内,且参与的频率不高,多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由于学校文化课程紧密,且放假时间少,学生学业压力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篮球活动。

3.1.4、由于3对3、4对4的半场篮球活动方式对学生的体能消耗小,技战术要求低,所以绝大多数学生选择该方式方式参与课余篮球活动。

3.1.5、受社会传统观念和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领导、班主任过于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对于学生课余时间参加篮球活动支持力度不够。

3.1.6、调查的学校存在对体育设施及器材投入不足,造成篮球场地少,篮球个数不足。

3.2、建议

4.1.1、根据学生对篮球活动的热爱程度,积极组织3对3、4对4的篮球趣味竞赛,提高篮球技术水平,培养学生集体团结合作精神。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放松。

4.1.2、学校应加强对篮球小群体的安全教育和保护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1.3、学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对场地和器材进行完善。

4.1.4、体育教师应加强篮球理论的学校并结合学生喜欢的3对3、4对4的方式进行基础性教学。

4.1.5、学校领导、班主任及家长应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了解关心学生的兴趣爱好,努力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参考文献

[1] 季浏主编.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5月

[2] 祝蓓里.丁忠元主编.体育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 吴合斌.影响山西省业余篮球训练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因素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

[4] 孙民治.《现代篮球运动教学与训练》.北京人教育出版社2002

[5]常彦君.篮球运动对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2012,7

[6] 陈加祥.怎样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3)

[7] 冀勇慧.篮球运动对中学生健身价值的影响[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0,23(1)

[8] 张凤波.论普通高校篮球教学现状的分析与对策[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0,29(6):15-19

[9] 俞雪春.篮球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1

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篮球 态度

1.前言

21世纪中国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需要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培养适应21世纪要求的人才为目标,需要与时俱进。篮球运动是一项深受学生喜爱并且具有很好的教育与锻炼价值的运动,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很好的作用。因此篮球运动一直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要让篮球运动成为一种教育手段,发挥育人的作用,取决于篮球教学的效果。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以广东省部分高职院校作为调查对象,分别为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外语艺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私立华联学院、等20所具有显著代表性的学校。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在本校图书馆及通过互联网查阅了1998~2009年期间我国的体育类学术期刊,对涉及高职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和学生终身体育和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文献资料近100余篇和有关专著10余部、

2.2.2访谈法:对相关专家、学者、工作在第一线的体育工作者和当地体育部门的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详细的访谈。

2.2.3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设计调查问卷,遵循社会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采用专家咨询法,对问卷内容进行效度检验、

2.2.4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有效问卷的数据,采用电子表格进行录入,并借助EXCEL软件提供的函数计算功能对其进行相关系数、百分数、平均数、求和的统计和归纳分析

2.2.5逻辑分析法:对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所获得的资料与事实进行逻辑思辨,并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运用演绎与归纳的方法得出本研究的结论。

3.分析与讨论

3.1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喜欢程度

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可以反映出现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的形式和内容是否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是否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否则学生对体育就会失去兴趣,那就无从谈起体育课程的目标和意义了。多年来各个学校都把篮球列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篮球教学一直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学校体育正在贯彻“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长远目标是使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毕业后能够以篮球为主要手段,长期和科学地从事体育锻炼活动,从而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健康的体魄投身于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做出贡献[51]。本文调查了学生对篮球课程所持的态度(见图1),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总体上男生比女生更喜欢篮球课,其中,不喜欢篮球课的人数不多,并且相对于广东省普通高校喜欢篮球课的学生占45.8%,,广东省高职院校学生喜欢篮球课的学生则达到57.6%,男生中喜欢的则高达78.2%,女生中有35.1%的学生喜欢篮球,可见,广东省高职院校学生喜欢篮球课的比例相对较高,不喜欢的人数相对较少。这些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对待篮球课的态度非常积极,特别是男生对篮球课的热情非常高涨,由于受篮球项目的特殊性质影响,女生则对篮球课的态度不如男生,因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她们认为篮球是男生们的专利项目,对抗性太强,不适合自己,这种思想是受高水平竞技篮球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忽视了篮球本身的健身性和娱乐性。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篮球技能的提高,还要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兴趣的培养。

另外通过问卷调查后发现(见表2):学生通过篮球学习后,有98.4%的学生认为可能以后会将篮球运动作为自己的健身手段,只有1.6%的学生坚决否定以后再进行篮球运动,由此可见,篮球运动是项极易普及的运动项目,学生容易掌握基础技术,设备简单,容易开展,为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爱好的目的,教师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表2 对学生日后是否把篮球作为自己的健身手段数据分析

3.2学生篮球知识信息的获取渠道

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访谈发现:没有学生不知道姚明和易建联,并且知道篮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受群众欢迎的观赏性极强的运动,有一部分学生对其起源、特点和价值有所了解,知道它起源于美国,是一项老少皆宜的健身项目。高职院校学生了解此项运动的方式见(图2)。在调查表中,分别列出了课堂传授、媒体介绍、学校篮球比赛、专业人士的讲座或讲解和其他方式五种了解篮球的方式方法,除了课堂了解以外,有30%的同学是通过媒体(例如:电视、电脑、海报、收音机等)介绍了解的,有16%的同学是通过学校组织的篮球比赛等了解的,通过专业人士的讲座或者讲解的人数占3%,其他方式的占4%。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学生是通过媒体报刊介绍和看同学或者其他人练习来了解篮球运动的。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缺少专业人士的讲座或者讲解,获取篮球信息知识途径狭窄。

3.3 学生学习篮球课程动机

表3 学生参与篮球课程学习动机数据

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它包括内部的需要和外部的条件,内部需要是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普通因素,外部条件能大大增强学生的锻炼动机。“良好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积极进取的一种内部动力,而这种内部动机的实现,不仅需要个体对某种事物具有强烈的愿望,更需要外部条件的许可,只有两者的有机结合,内部动机才能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因此,掌握高职院校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动机,是知道他们了解此项目的必要前提。在对学生篮球课程学习动机的调查中发现(见表3):强身健体、喜欢篮球、成功体验排在前三位,说明高职院校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追求,远比中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健康是高职学生追求的第一目标,而提高技能被排在了最后,说明学生的体育动机已经向自身健康需要方面转变,学生的体育思想已趋于社会性、现实性和终身性。

3.4 学生参加篮球活动的情况

为了更好的了解高职院校学生除在课堂之外,还在什么时间主动练习篮球,调查结果显示,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的男生在篮球课后会利用业余时间主动练习篮球,女生由于生理和世俗的眼光不怎么在课余再参与篮球练习,但是这种现象目前也有所好转。学生参加篮球活动时间集中下午和周末,原因主要是学生在下午课较少,自由安排时间充足,周末时间也比较集中(见图3)。经过调查问卷得知,学生更愿意拿出集中的时间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每次基本会超过半小时。每周参加次数以3-4次居多,占50%以上(见图4)。调查中还发现,学生参加篮球活动,没有事先约定,也不一定是自己熟悉的同学,谁来到谁参与,大家对于

陌生人参与篮球更持较大的热情,只要你喜欢篮球,就可以加入进来。说明篮球发展当代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广东省高职院校学生对待篮球课的态度非常积极,特别是男生,女生则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篮球的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并且他们获取篮球知识信息主要是通过媒体介绍和看同学或者其他人练习了解的。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缺少专业人士的讲座或者讲解。

4.1.2学生学习篮球课程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喜欢篮球、成功体验,追求的目标已经发生变化。由于时间和学习的原因,他们练习篮球的时间一般安排在下午和周末,参与对象具有随机性,不一定是同学或者朋友。

4.2建议

4.2.1扩大篮球的宣传面和力度。学校可以采用俱乐部等多种形式的组织活动通过提高学生的参与,使篮球深入到学生中间,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动力。学校相互间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比赛,以带动高职院校篮球的开展,提高参与程度。

4.2.2为更好地掌握篮球各项技术,养成“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习惯和良好生活方式,鼓励和提倡学生拓展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练习和参与篮球活动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润文.新时期学校体育的目标和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体育文化导刊[J] .2005年第3期。

[2]范海荣.学习型社会和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J] .2004年第4期。

[3]苏训诚.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若干问题[J]. 中国体育科技. 2003(3)”8-9

[4]宋元平.安徽省高校体育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5: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