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供用电技术论文

供用电技术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1 17:07: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供用电技术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供用电技术论文

第1篇

1.档案保管方式不同

传统的项目图纸等实物档案,按照卷册号有序地存放于库房的档案排架上,依照档案库的防火、防霉、防盗等规定进行保管。数字档案的安全保管建立在数据中心的系统安全管理、设备操作管理、访问权限管理、数据备份管理等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措施之上,侧重于防病毒、防攻击、防灾害等数据安全管理,其安全性明显高于传统档案。

2.档案利用方式不同

传统档案利用需要设计人员亲自到档案馆借阅,且受限于实体档案的数量、档案的借阅情况、档案馆的开馆时间等,利用率较低。数字档案充分利用网络数据传输的便捷性和实时性,随时为用户提供浏览或下载档案服务。数字档案的使用率远远高于纸质档案,使档案充分发挥出其自身的价值。但是,数字档案的频繁访问也对数字档案管理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文/周惠平档案系统的健壮性、数据结构的合理性、档案编研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在电力工程设计中加强数字档案管理的对策

1.加强档案管理业务平台建设

档案管理服务于电力工程设计工作,所以,数字档案管理平台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协同设计平台集成于同一工作平台。电力设计院的设计人员与档案管理人员,都使用该平台进行设计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并通过该平台实时在线沟通。在协同设计平台上设计完成的电力工程,其电子档案基于网络审核合格后,由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接收、整理和网上归档。应用档案管理业务平台实现在线档案收集,保证了电子文档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并能定期对电子文档进行版本更新,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构建各类档案信息库

档案数字化是一项细致而繁琐的工作,底图和文书档案需进行扫描,声像档案可采用录像转视频文件、照片生成电子图片等方式,集中进行数字化处理。工程档案采用大流水工作方式数字化后,需进一步进行网上编目,自动生成流水号、文档挂接等工作,构建各类档案信息库。档案管理平台具有电子档案密级和权限划分功能,可以根据密级和权限划分规则,对全部电子档案进行密级和权限划分,从而实现了档案信息库的自动安全管理。

3.实现数字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

第2篇

论文关键词:供用电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调研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和电力行业体制的改革,供用电技术专业背景也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电力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服务理念已由计划用电向开拓市场转变,由用电管理向营销服务转变。电力工业从大电网、大机组、超高压、高自动化阶段,进入了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大区联网和全国联网阶段。由于本专业发展速度较快,出现了人才培养质量良莠不齐、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求等问题。因此,必须对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进行改革,以适应现代电力行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电力企业调研内容

(1)了解供用电专业人才服务面向的就业岗位类型。

(2)了解电力企业对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等的建议。

(3)了解电力企业对供用电技术专业专项技能的要求。

(4)了解往届学生对本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在现场实际应用效果的评价和建议。

(5)与去台交流的教师进行座谈,探讨台湾教育教学模式。

(6)协商师资培训项目,为本专业建立“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储备师资力量。

(7)与企业建立产学研方面的合作,探讨“配电设计”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就业单位类型和岗位类型

通过对电力企业及相关行业进行广泛的调研,得到专业服务面向的就业单位类型和就业单位岗位类型。就业单位类型有:供电企业,电力设计部门,电力建设工程公司、电力设备修造企业,社会各行业自备供、配电系统,电力用户等单位。就业单位岗位类型有:配电设计,配电线路的设计、运行、施工及检修,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电力负荷控制,用电检查,抄表核算收费,装表接电,配网自动化等岗位。

三、专业定位及发展方向

原有的供用电技术专业定位比较接近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经企业调研和课题组教师对就业职业岗位类型的深入探索和分析,现将供用电技术专业定位为电业局、县电力公司的配电中心一线工作人员。

具体来讲,结合对电力企业的调研情况,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供用电技术专业方向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掌握供用电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独立分析处理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毕业后作为电业局、县电力公司的配电中心一线工作人员,从事电力客户服务、配电维护、电能计量与计费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学院充分发挥校企一家的优势,制定具体措施、创造条件鼓励教师“三上三下”,即“上学历、上职称、上水平”和“下企业、下基层、下一线”。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培训师认证工作,以支撑学院职前职后“互为加强、互为支撑”的办学理念,增强教师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加“双师”素质教师数量,改善专业教学团队结构。

1.专业带头人培养

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从专任教师中选拔1名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给予重点培养。安排其到相关企业、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到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培训,主持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参加专业学术活动。计划在三年内培养出1名能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宽广的专业视野,具有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开发能力,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的专业带头人。

2.“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在本专业已选派2名青年教师到福建省电力公司离岗研修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的基础上,计划每年继续派出1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半年,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给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和横向科研项目,实现校企互动,体现“产学研一体化”。

制定“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计划,对进校3年以内的教师分阶段进行教学能力培训和专业技能训练,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工程实践和国家各类职业资格考试,鼓励教师申报工程和技能系列职称,将专任教师培养成懂理论、会操作、能培训、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计划于1~2年内在福建省电力公司所属企业范围内,聘请6名兼职教师,形成1:1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另外,积极开展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教学互助活动,共同提高专业知识、技能与授课技巧,承担校内外教学任务特别是担任学生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指导任务,协助开展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

五、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围绕本专业技术岗位(群)对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形成了“职业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1.职业能力结构

职业素养、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电力应用文写作能力、电力营销与用电管理能力、配电运行能力、线路设计运行与检修能力、配电系统设计能力等。

2.支撑职业能力的课程设置

如支撑配电线路运行与检修能力的课程:“电工技术”(由原来设置的电路、电机、电子合为一门课程)、“电气工程制图与CAD”、“电气工作安全规程”、“配电线路”、“配电设备”、“配电系统”、“配电线路规程”、“配网自动化”、“电气运行”、“电力法律与案例分析”、“钳工实训”、“电工工艺实训”、“线路带电作业实训”等。

3.创新课程设置

打破“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老三段式的传统课程设置,按“文化基础教学包、基础教学包、专业技术教学包、专业拓展教学包、素质教育教学包”要求设置能力素质式课程体系。

文化基础教学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语文”(包括电力应用文和科技文写作)、“基础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基础教学包:“电工技术I”(含实训)、“电工技术II”(含实训)、“钳工实习”(含实训)。

专业技术教学包(一体化教学):“供用电系统”、“配电设备”(含实训)、“配电线路设计施工与检修”(含实训)、“安全用电与安规”(含实训)、“装表接电与内线安装”(含实训)、“供用电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含实训)、“配网自动化”(含实训)、“用电管理”(含实训)、“电力市场营销”(含实训)、“电气制图与CAD”(含实训)、“毕业设计”、“毕业实习”。

专业拓展教学包:“建筑配电与设计”(含实训)、“电力工程预决算”、“电气运行”(含实训)、“带电作业”(含实训)。

素质教育教学包:“电力法律与案例分析”、“准军事化与电力企业文化”、“职业口才与训练”、“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电力办公应用软件”。

六、初步教学改革

1.理论教学改革

为了形成职业能力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我们在课程目标中,融入了职业岗位群的国家职业标准对知识的要求,使课程内容以职业内容为主线。文化基础教学包、基础教学包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专业技术教学包、专业拓展教学包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各门课程均实现一体化教学,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和实用性教学。通过素质教育教学实现职业能力中对相关知识的要求。

2.实践教学改革

构建了“四层次、三培养”集中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四层次”为:实验、实训、实习、设计;“三培养”是指培养工程素质、操作技能、应用能力。四层次实践环节,层层递进,构成了能力培养的有机整体。

开展电工技术、继电保护试验等,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工程素质;进行电能表接线、检查、错接线查找,低压排故,配网自动化调度,带电作业,杆上作业实训等,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通过配电线路、配电室、配电站、开闭站、开闭所等毕业设计,电气运行仿真实训、顶岗实习等专业性设计、实训和生产实习,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在专业教学改革的牵动下,已形成了“装表接电”实训室、“低压排故”实训室、“电气运行”实训室及“配电设计研究所”等,计划在3年内,建立“配网调度实训室”、“电力负荷控制实训室”等。逐步形成实验与实训,基础与专业,校内与校外,相互衔接、配套成龙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基地,为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一体化教学建设

(1)教师一体化建设。任课教师负责本课程教学大纲与教材的编写、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并负责实验、技能训练的指导,即大纲、教材、备课、讲课、实验实训指导等一体化。

(2)教室一体化建设。包含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实验室、实训室,三合一。教师在一体化教室边讲理论边示范,学生边练习,突出技能培训功能。

(3)教材一体化。包含该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指导及考核、技能训练指导及考核等内容,即教材、实验指导书、实训指导书一体化。

对主要专业课程如“配电线路设计施工与检修”等10门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整合相关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大纲。

七、深化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深入,是把工学结合作为切入点,融“教、学、做”为一体。

(1)探索建立“讲、演、练”一体化的教室,如配线线路设计施工与检修、装表接地与内线安装、配网自动化、带电作业、配电运行等理论与实践教学均在一个教室里进行,边讲边练,做到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

(2)变实验指导书为实验任务书的改革,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主的实验教学。

第3篇

英文名称: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

主管单位:国家电网公司科技信息部

主办单位: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9529

国内刊号:11-3920/R

邮发代号:4-47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2

期刊收录:

SA 科学文摘(英)(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第4篇

【关键字】电费,回收工作,加强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电费回收是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因此电费管理工作对供电企业意义非凡。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力营销已成为供电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与重要课题,同时是企业经营财富积累的一种体现。电力营销作为供电企业对外的核心业务,从电费回收到电力市场的不断开拓,从电网的快速发展到供电金牌服务,点点滴滴铸就着电力企业的辉煌篇章。但是电费回收风险却时时刻刻危及着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如何规避电费回收过程中诸多风险,尤其是大客户电费回收的风险是电力营销工作者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加强电费回收工作的措施分析

因为电费管理是发、供、用整个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供电企业如不能及时、足额地回收电费,就将导致供电企业资金周转不畅,最终将使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严重损失。电费回收手段是检验一个电力营销管理人员工作灵活性及应变各种协调能力的一种体现,积极的采取有效的电费回收方法,对电费回收工作的意义不言而喻。

1、规范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收电费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可以采取责任制和奖励制两种制度,所谓责任制,就是每月规定出每个工作人员必须完成的工作量,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当然,工作量的制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太少,太少,很容易完成,实现不了供电部门的回收任务,也不能太高,过高影响到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所谓奖励制,就是对每月超额完成工作量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超额量越多奖励越高,提高工作热情。

同时,针对不一般的大客户要改变电费回收方法和规定,可以采取分阶段回收的方法,减少回收的盲目性和频繁性,以期能够和大客户形成电费回收的共识,提高电费回收的效率和执行性。在营业管理方面,也要加强规范,减少或者说避免因为营业管理不当造成的电力企业的电能损失。

主要造成损失的原因有:抄表失误、客户窃电或者违章用电没有及时发现、计算电费过程中出现计算失误等等。避免计量管理损失:它包括计量装置的效验误差、接线误差,用电计量装置产品不合格、标准表超出允许误差范围而导致整批校验后的电能表超误差运行等所造成的电能损失。避免其他管理损失:配电变压器不能根据季节性负荷的变化进行电压档位的调整等所造成的电能损失。

2.改进收费方式

目前,由于县级供电企业受地域、经济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了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收费方式单一已成为影响居民电费回收率的桎梏之一,为加快电费回收的速率,供电企业应该在原有的缴费方式基础上本着切实可行的原则挖掘适合本地城镇居民的新缴费方式,例如:联合银行、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代收电费,这样就能在短时间内增加电力缴费点;使用电费充值卡的模式也可以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轻松缴费,从而减少了电力员工多次往返的不便。当然,所作之处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做到方便客户交费,减少欠费诱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防范电费风险

供电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常面临一笔笔巨额电费无法回收的经营风险,运用抵押等担保手段可以使供电企业避免或降低这一风险。如某纺织品厂由于受市场影响,产品严重滞销,经营严重恶化,供电公司在与其签订供用电合同时,考虑到该厂有破产倒闭的可能,为防范经营风险,经与该厂协商,该厂自愿将其厂区内一块面积达2000 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对所发生的电费进行抵押担保,双方签订了《供用电合同》和《抵押合同》,并在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了抵押物登记手续,使《抵押合同》生效。这样,在抵押物所担保的电费债务已到约定清偿期而纺织品厂未履行债务时,供电公司即可通过行使抵押权,选择使用以土地使用权折价、拍卖和变卖等方式实现未受偿电费债务权,有效降低经营风险。

4.实现电力技术创新

电费回收工作是电力营销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营业大厅为满足客户的需要,购置新型触摸屏,使客户很容易的就可以在查询系统中了解到自己用电的详细信息,如用电容量、表计信息、历史交费记录、装表接电信息、有无变更用电性质、有无欠费和违约金及具体批次和金额大小等等。这样不仅避免了因客户未妥善保管发票而造成的一些纠纷,也大大增强了工作中的透明度,更好地实现了让客户监督。同时,触摸屏还与“95598”热线实现了联网、更加方便了客户的查询。

5. 加强电力市场预测和电费回收预警快速反应机制

认真研究因产业结构调整、宏观调控政策以及不规范的市场行为、企业内部管理不到位等产生的问题,给电费回收工作带来的影响,将事后的追缴清欠转变为事前的跟踪防范;将风险识别、分析、判断及防范作为电费回收快速反应及预警机制的工作链,努力改善,努力改善电力经营环境,最大限度降低和化解电费拖欠风险。

此外,加强报装客户资质审核。严格执行业扩流程,先签合同后送电。对拖延签合同,没有按规定缴纳临时接电费用等到情况,都坚决不能送电。扎实做好客户的跟踪了解。应与客户保持密切联系,畅通信息渠道,通过抄表人员及用电检查人员及时了解客户的发展形势、经营状况和产权归属变化,采取个性化的防范措施。

6.采取人性化催收

针对农村“钉子户”、困难户以及部分企业因金融危机等原因欠交电费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客户交费心理,摸索收费规律。以亲情服务和友情提醒为理念,不断改进收费中的不良习惯,杜绝在收中与产生的误码解、分岐和摩擦。一要文明礼貌法,收费人员收费时要讲文明礼貌;二要形象感染法,为人正派,办事公正,做到不吃拿卡要客户,在客户心中树立起公正廉洁的形象;三要情感沟通法,与客户建立感情,把生硬的“催费通知”改为“友情提醒”,实行亲情服务,以情感促收费;四要服务赢得法,作为收费人员,要主动为客户服务,处处为客户着想,积极为客户排忧解难。

7.完善电费回收制度

建立电力客户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建立有效的电费催收制度,供电企业在催收电费过程中,要敢于和善于利用经济、技术及法律等手段,在诚信服务、真情感化等方面下足功夫,发扬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的精神加大电费催缴力度。建立电费回收工作考核制度;供电所要把电费回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有专人挂帅,加大考核力度,完善电费催收考核办法,有效堵塞抄核收环节的漏洞。逐步形成上下联动、层层落实,由上而下强化责任风险意识,进一步平强员工追缴电费的积极性,构建人人都是电费回收责任人的“良好工作局面”。

7.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

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将优质服务理念根植于每一位员工作心中。创新服务手续,完善营销系统功能,提供电费回收平台,优化电费信息共享,增强电费相关信息的透明度,为风险管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使电费回收处于可控状态,进而实现电费回收的全过程管理和控制,同时推广远程集抄系统和红外线抄表机,确保抄表准确性,杜绝漏抄、估抄、错抄等现象,避免用电纠纷,从源头上保证电费及时准确回收。完善95598系统功能,包括故障报修、电能量电费查询、停电信息公告、投诉举报、电费通知、自动催费等功能。实行预购电,降低供电企业经营风险,改变长期以来“先用电、后给钱”的习惯,有效防范电费回收风险。进一步拓宽缴费渠道,提供多种缴费方式以方便客户,确保电费及时回收。

三.结束语

电费回收难问题一直困扰着供电企业,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如何解决电费回收难问题已上升为供电企业的重要课题。通过在电费回收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提出规避风险的手段与策略,从而减少电费回收风险,在提升优质服务、构建和谐供用电关系的同时,达到有效回收电费的目的,能有效规避电力企业的经营损失,使企业社会形象得到张扬。

参考文献:

[1]袁源; 刘军 电费风险的难点及防范措施的探讨第十五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10-01中国会议

[2]杨欣洁; 覃杰光; 陈光苑 服务与管理并重 实现电费100%回收——广西浦北供电公司电费回收工作的思考与对策广西电业2011-07-30期刊

[3]舒文平; 许新兰 电费回收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15期刊

[4]张毅; 付淑洁; 曾鸣 谈供电企业的营销战略2005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全国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术交流暨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第二届年会论文集2005-07-01中国会议

[5]何春发 如何强化农电企业电费回收的思考作者单位:江西省贵溪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报2005/04/13报纸

[6]许传辉 人性化服务是供电企业电费回收工作的终极目标(作者为市电业局局长)齐齐哈尔日报2006-02-04报纸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物理 考试模式 分阶段考试 评价目标 能力培养

一、省内高校大学物理考核方式现状分析

大学物理作为理工科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不仅能提高大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并且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预备课程。在考试模式上主要采取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加平时成绩的形式,这种传统的考试模式被省内甚至全国各高校普遍采用,具有广泛性。研究和实践发现以往以一张期末考试卷为主要形式忽视了对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限于书本知识,无法适应新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在新形势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也需要不断调整。近年来,国家提出建设一批优秀的应用技术大学的计划,其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科研型大学有很大不同。在教学过程和考核方式上如何找到一个科学易行的新型考试方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身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一线的教师们不断进行探索性的实践。

二、新型考试模式的探索和分阶段考试

针对现行考试模式的不足和弊端要求新形式必须基于学习主体基于学科特点。不同专业需要的物理基础不同在课程评价上也必须结合专业特点,有重点有侧重。例如:供用电技术专业未来的后续课程以电学知识为主力学知识为辅,在考核上也必须体现出来。另外,要找到切实可行科学全面的考试方式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需要,包括继续深造、工作中的专业提升和在行业内可能的研究与创新等。

分阶段考试具有及时监控性和驱动性。可以使学生及时检验自己学习成果,发现自己的学业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学生阶段性的考核结果发现自己课堂教学中不易自我调整的不足。学生和教师发现自己问题不足的同时必然获得改正和提高的内在动力,从而及时纠正完善不断提高教与学的水平。

分阶段考试更有利于评价目标的达成。评价目标体系其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科学素养目标三个方面。丰富多样的阶段性考核能够很好的完成以上多重评价目标的实现。在考核的各个环节必须指向明确,有效的结合评价目标的要求。例如,增加实验答辩的考核方式强化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评价和考核,通过精心的教学环节准备包括问题的设置,能够发现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差异实现全面考核。开展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撰写小论文的方式实现。大作业的实施能够很好地完成对知识本身的考察同时又训练了信息收集能力并能去除依赖培养学术独立性。多样的考核方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本编辑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常用软件的操作能力等。

三、实践措施

在2013至2014学年第一学期在13级供用电技术专业大学物理课中实施分阶段考核,按照考试计划具体实施如下:

运动和力、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和刚体的定轴转动三个章节的采用大作业加实验答辩的考核方法。占期末总成绩的25%。以实验答辩的方式对本章相关实验进行考核。静电场恒定磁场及电磁感应采用小论文加实验报告的方式进行考核,在期末考试总成绩中占25%的比重。此部分的考核侧重学生动手能力,安排两次实验项目,给出小论文的题目和写作要求。由于专业特点对电学知识的考核加强了实验方面的内容,选取两个基础实验。首先在实验课上进行操作考核,并要求完成规范的实验报告书。械振动机械波的考核采取口试答辩的方式占总成绩的25%,每生三个题目,现场评分。波动光学部分章末收取读书报告,对本章主要规律和定理的内容进行整理,写出学习心得体会,占总成绩的25%。对力学部分的课内实验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实验主要考核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光学部分以读书报告的形式考核,二者共占总成绩的25%。

四、结论和不足

通过对新型考试方式的研究探讨对考核方式对教学过程的驱动作用和监控作用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的评价有了更全面准确的方法。一个学期的实践效果证明了分阶段考试更加适应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革新。在理论的深度理解和实践的细节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寻找真理和探索本质的过程中还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多实践的验证。

参考文献:

[1]江惠民,曾庆明.关于大学物理考试改革的思考及探索[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6).

[2]韩建华,陈欣.论大学考试改革与培养创新人才[j].南昌高专学报,2007,(6).

[3]李士军,于秀玲.大学物理考试改革探索与实践[j].新乡学院学报,2011,(8).

[4]朱庆宝.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05,(5).

[5]王长春.关于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思考[j].池州学院学报,2008,(2).

[6]李自荣.基于能力评价的高校考试方法改革探讨[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3).

[7]韩会玲,刘苏英.改革考试方法培养创新人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3).

第6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瓶颈问题将更加突出,但如果只增加电力基础设施投资。不进行节能。将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特别是近10年来。负荷的增长速度大于电量的增长。使得电网的负荷率下降。峰谷差加大,为电网调峰及经济运行带来困难。并且影响了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及经济性。从实现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系统资源利用最优出发,必须高度重视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研究和开发。加大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运用和发展。

1 引言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为重点,运用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随着以厂网分开、建立区域电力市场为特征的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以及电力供应紧张形势趋缓、负荷率将越来越低、峰谷差越来越大,以同时提高用户用电效益和电网经营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成为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目前DSM已成为国际上先进的能源管理活动和发达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在法国、德国、韩国、美国、加拿大等30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成功实施,并越来越受到关注。国际能源署(IEA)2004年报告显示,发达国家自石油危机以来,通过实施DSM等多种措施,使单位GDP能耗降低了约50%。我国也于90年代初开始研究并实施DSM项目。目前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 国内电力需求侧管理现状

近年来,国内供电公司坚持改革和发展,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作深入探讨。目前电力需求侧管理在国内电力公司中的主要应用方面有:

(1) 移峰填谷。通过对工商业用户实行分时计量电量,实行尖峰、峰谷平分时电价措施引导工商业用户调整生产运行方式,转移高峰时刻的用电负荷,降低高峰用电需求,提高电网供电设备的负荷率和利用率,缓和高峰时刻的供用电矛盾。

(2) 无功补偿。对配变变压器就地无功补偿和变电站集中无功补偿相结合的方式,降低了电网无功损耗。

(3)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过远程控制技术实现对5000KW以上的大用电用户进行24小时的动态监控,在供电紧张时,根据电网负荷的情况,有序的控制用户的用电负荷。

(4) 节能。对终端用电户,鼓励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改造配电系统。

(5) 落实有序用电方案动态管理。在电力紧缺的情况下,需要对供电用户实行拉闸限电时,通过现有的技术手段,制定落实有序用电方案,结合负荷的动态变化,实行方案动态管理。

3 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策略

3.1 加强电力建设,增加电力供应

供电企业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指导各发、供电企业建立可靠的电力事故应急机制,落实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各项组织措施。严防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同时,深入开展依法治电,依法护电,严厉打击盗窃电能和破坏电力设施犯罪,遏制违章建筑,违章作业等各类危害电力设施安全的行为,确保电力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加快电网建设,解决电网供应瓶颈现象,对今年在建的电网建设工程加强调度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积极协调所在地区范围内的企业自备电厂、地方电厂多发、满发’充分发挥这些电厂的积极作用,千方百计增加地方电力供应。

3.2 电价手段

电价制度的确定,要考虑电价水平和电价结构两个方面。在电价结构方面,主要是制定一个面向电力用户多种可供选择的激励性电价,如容量电价、峰谷电价、分时电价、季节性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等,其目的主要是激发电力用户在削峰、填谷和移峰填谷方面的主动性。

建立多种结构有选择性的电价制度,为供电企业开拓电力市场,促进电力商品化创造了条件。它增强了电力用户在削减电网负荷尖峰、增加填谷电量、进行移峰填谷和减少用电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调节需求侧管理效益在供电企业和电力用户之间合理分配时的一种手段。 转贴于  3.3 针对大用户采用可中断负荷管理

根据国外的经验,对可中断负荷容量超过一定数量的大工业用户,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是最具成效的。因此,在当前很多城市缺电严重,峰谷电价影响存在滞后现象的情况下,对大用户实施可中断负荷就成为了必要手段。

可中断负荷管理是指电力公司与用户签订可中断负荷协议,在电力公司需要时,中断和削弱用户的电力供应的一种负荷管理的技术手段。对可中断负荷管理中,电价的折扣率和相关优惠措施是该办法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3.4 加强宣传推广

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广泛宣传当前的电力供应紧张形势,号召人民群众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节约用电,随时关闭不必要的用电设备,适当提高空调的制冷温度,最终使广大市民深刻意识到节约用电的重要性并对当前的供电形势给予理解和支持。

印制大量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宣传彩页分发到社区、企业和街头,以加强需求侧管理和推广蓄能、节能技术为核心的展板放置于各营业所的显著位置,大力推广使用绿色节能照明和蓄冰制冷等新技术节电措施,提高用电负荷率;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大力推行峰谷分时电价,鼓励用户在电网低谷时段多用电。

3.5 节电设备使用优惠

(1)免费安装激励。免费安装激励被视为需求侧管理相当成功的一个激励工具。由于电力用户不必或仅支付少许费用。减轻了电力用户节电的投资风险和资金筹措的困难,因此很受电力用户的欢迎。

(2)借贷优惠激励。供电企业在选择贷款对象时,在可能的条件下要使节电所带来的收益超过提供贷款而减少的利息收入。

4 结论

需求侧管理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整个社会、每个领域,涉及国家电价政策和各种管理体制。以往各供电公司进行需求侧管理的经验,充分说明了需求侧管理系统的优越性,它可以把缺电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减到最小,从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用电,促进社会有序用电。

参考文献

1.曾鸣.电力需求侧管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2.苏宁.电力价格政策的实施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影响.华北电力技术,2005(10):33—35.

第7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市场营销,营销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经营理念逐渐转变,电力的供求关系也发生了转变。电力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还没有调整好自己的营销策略,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在电力市场营销中应坚决摒弃那些过时的和已不适应市场变化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方式,应坚持“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会建立起适应买方市场需要的新型电力营销理念,及时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生存和发展。

    1.电力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1.1电力企业观念落后、服务意识不强

    对优质服务的认识仅限于上街宣传、发传单、微笑服务、售电所设施更新等表面现象,没有触及加快办电速度、提高供电稳定性、减少停电损失等深层次服务问题。

    1.2电力企业内部管理体系还没有完成从产品导向到需求导向的转变

    电力企业内部管理体系还没有完成从产品导向到需求导向的转变,最突出的表现是电力营销和客户服务还是少数职能部门的事情。而不是企业各职能机构的共同任务,计划、检修等等各个职能环节以及服务功能的延伸上都还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

    1.3电力营销滞后于用户的需求

    电力企业对大量终端用户的特性缺少分析研究,没有完整的售前、售后服务体系,制约着电力销售,影响了电力市场的正常发育,形成了有效需求和电力结构性矛盾并存的电力销售市场,无法充分满足居民用电需求。

    1.4市场营销手段有限,开拓市场成效不大

    由于电力企业基础工作不扎实,信息不灵,对用电市场及用户消费需求、心理预期、用电潜力分析不够,电力市场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同时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系统,对用户用电变化不能及时掌握,对用户用电潜力挖掘深度不够。科技论文。

    2.电力企业市场营销新理念

    2.1电力营销要树立优质服务理念

    该理念要求电力企业利用现代化手段健全电力营销的功能环节,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企业内部机构设置、业务流程能够满足顾客需求导向要求,并尽可能借助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最大限度满足客户服务需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服务成本。

    2.2树立一切围绕企业服务的新理念

    必须在培育服务理念的思想中,提升员工的价值实现和员工竟争意识的培养。科技论文。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把服务文化渗透到企业的所有活动中,提高服务文化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使员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阶段性突击行为为融入岗位工作深层次的开展。

    2.3树立营销策略建立在市场环境分析基础上的新理念

    在电力营销中要加强需求侧管理,把握市场发展动态,对电力市场的潜力以及未来市场情况都要做出一定程序的评估,并以此为依据及时制定或调整发电、售电等生产经营目标,及时调整电力营销策略,有效的开拓市场。

    2.4树立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新理念

    一切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目的,重点加强电网改造和建设,树立电网建设适应用户用电发展的观念,完善供配电网络,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同时运用先进的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3.电力企业优化电力市场营销体制

    电力企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具有公用性事业性质,电力供应连着千家万户,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1.将管制用电改为推广用电,就是树立电力形象,吸引更多客户,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拓展电力市场,将用电管理改为客户服务。

    2.面对市场、成功开拓市场,是电力企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电力营销工作能否面对市场、成功开拓市场,观念的转变是前提。

    3.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客户至上,对电力企业来讲,为客户服务是电力企业员工的宗旨,要树立优质的服务是一种长期投资的思想,以优质满意的服务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科技论文。

    4.企业的市场营销归纳为五种:一是生产观念;二是产品观念;三是推销观念;四是市场营销观念;五是社会营销观念;其基本内容是:电力企业提品,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与欲望,而且要符合消费者和社会的长远利益,企业要关心与增进社会福利。

    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给客户优质和满意的服务是电力市场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已由“用户”改为“客户”。低廉的电价、高质量的电能产品和优质服务是保持电力企业竞争力的基本条件。

    4.电力企业市场营销需要改进措施

    4.1电力企业电费管理需要改进措施

    电费管理是电力企业销售环节一个重要的也是最后的一个环节,它包括抄表、核算、收费和上缴电费四道工序。电力企业的经营成果,最终是由回收的电费来衡量。

    4.2电力企业日常营业管理需要改进措施

    日常营业管理是指营业部门日常处理的各项业务工作。它与业务扩充、电费抄、核、收三为一体,相互联系。也就是指“业务扩充、电费管理”以外的其他用电业务工作,叫做日常营业工作。日常营业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千万个已经接电立户的单位或个人。

    4.3电力企业市场营销需要改进机制

    (1)改革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现有机制。

    (2)建立和健全电力企业内部营销管理机制。

    (3)建立强有力的电力企业电力市场营销体系。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电力企业营销队伍。

    (5)搞好优质服务。

    4.4电力企业业务扩充需要改进措施

    业务扩充是我国电力工业企业营业工作中的一个习惯用语,也称业扩报装。其主要含义是接受用户用电申请,为新装和增容客户办理各种必需的登记手续和一些业务手续。内容包括:用电申请与登记;供电必要性和合理性审查;供电可能性审查;工程概算;设计与施工;签定供用电合同;装表、接电。

    5.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

    5.1 电力企业电力营销具体策略

    (1)电力企业进一步健全电费回收预警机制。

    (2)电力企业坚持打防结合,加大反窃电工作力度。

    (3)加强营销自动化系统建设,营销管理现代化水平得到提升。

    (4)电力企业利用负荷管理系统加强异常客户监测。

    5.2电力企业需求侧管理

    5.2.1电力企业电力产品的促销和为客户服务策略

    售电量是电力企业的龙头指标,直接关系企业的销售收入和经济效益的实现。电力企业应彻底转变传统电力销售观念,树立营销观念,不断提高售电量。完善基础提高技术的创新

    5.2.2电力企业电力销售市场的竞争策略

    开拓新的用电市场。加强需求侧管理,在调整负荷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上开拓新市场。

    电力企业是电力销售和利润实现的最终环节,是以开拓电力市场、增加售电量为目标,努力降低销售费用的经济实体。

    5.2.3电力企业电力形象营销策略

    就是从加强企业形象建设和树立电力商品形象入手,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树立公司良好的服务形象。转变电力行业“人求于我”、“坐等上门”的工作作风,向杜会提供承诺服务,实行业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5.2.4电力企业电力需求侧管理策略

    市场需求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出发点,市场对电力发展的引导作用日益明显,电力市场分析是电力企业营销活动中的主要内容,电力市场预测是电力企业营销的基础,要建立和健全电力市场预测的信息系统。

第8篇

论文关键词:变电运行;可靠性;管理措施;研究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变电运行供电的可靠性直决定着变电站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实现,同时也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运行系统的可靠性越来越重要。一般而言,该系统处在整个电力系统末端,与用户直接相连,肩负着向用户供电与分配电能的重任。由于变电运行系统多采用辐射式的网状结构,因此对独立的故障非常敏感。研究表明,变电运行供电网络将占到整个电力系统总投资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占运行成本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同时对需用电客户的电力供应可靠性的影响也是最大的,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变电运行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进行研究是供用电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是实现电力工业现代化发展的有力抓手,对完善和改进我国电力工业技术与管理,提高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及进行电力运行网络建设和改造意义重大而深远。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对需用电客户供电的可靠性是电力生产企业保证自身经济发展的基础,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是电力企业必须实现的技术指标,它是电力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基于以上对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性分析,笔者认为,变电运行供电系统非常重要,但其核心在于如何保证其可靠性。

(一)加强思想重视和高素质队伍建设

1、变电运行工作人员是保证变电运行可靠性的关键。变电运行工作人员是变电运行系统的直接操作者,由于变电运行设备的数量比较多,因此会经常的出现操作失误,进而引发运行或安全障碍。电力运行设备的检修工作非常的单调和枯燥,经常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容易出现松懈和随意现象,导致一些疏忽,进而出现操作失误或错误。因此,在变电运行可靠性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操作行为规范的管理。从实践来看,任何一点失误都很可能对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最终给电力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当加强对变电运行操作人员的作用规范管理。

2、在变电运行实际操作管理过程中,如果发生了一些失误行为,就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问题较轻微时,可能只是经济上的损失;问题严重时,可能会对整个电网系统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由此可见,变电运行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操作技能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操作人员的技术高低以及精神状态的好坏以及是否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直接影响着变电运行系统的可靠性,因此,笔者建议加强对实际操作人员思想教育与专业技术培训。

(二)建立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保证制度

可靠性保证制度是一项综合管理工作,它不仅需要领导们的思想重视,而且还需要实际操作人员的用心,同时还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作。笔者认为,电力生产企业可以成立一些供电可靠性保证小组,同时建立健全可靠性保证制度,从而实行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管理目标,并使之细化、落实。建立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研究制度,每一个季度都应当该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可靠性研究,形成报告,并作为下一个季度的行动指导。要认真做好停电预测和计划,合理地安排停电设备,通过最大限度地实现停电模式的科学性,大大减少正常停电的次数。要进一步完善供电可靠性保证体系,严格具体措施的落实,考核其可靠性指标,并严格按照变电站停电指标与考核制度的要求,制定技术指标考核管理措施、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开展可靠性管理工作。除以上制度外,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可靠性保证资料档案,进而使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管理实标准化与规范化。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保证变电运行供电的可靠性,笔者建议将供电的可靠性管理指标分解到实际工作中去,通过加强对每一个细节的可靠性管理来实现整体上的可靠性。

(三)加强设备检修,减少停电次数

变电运行系统的管理重点在于安全运行,因此认真落实班组安全管理产责任制、坚持“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是电力系统的实践检验。既然是应用设备和系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加强设备的检修非常重要。对于电力生产企业而言,应当全方位地进行设备检修,打破传统的定期检修制度,积极地进行状态检修是保证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重要保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采用高质量、免维护的真空断路器或者六氟化硫等来提高变电运行设备的可靠性。从实践来看,采用优质的电力供应设备可以大大减少停电的几率,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因设备故障造成的停电次数,从而有效地提高变电运行供电的可靠性。实践证明,供电系统中的各个电气设备、输配电线以及自动保护装置等,都可能因出现了运行故障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也会对需用电客户产生影响。此外,提高电力供应设备的功能性与健康水平、做好安全事故预防工作也是保证变电运行设备安全性、可靠性的有效方法。对于电力运行系统的管理人员而言,每天都应全面掌握电力运行设备的工况,加强巡检,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对于那些非常棘手的问题,实在处理不了,应当及时上报,通过分析和研究最终做出评价和处理,这样可减少隐患,提高变电运行供电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