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地质测绘技术论文

地质测绘技术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2-05 06:44: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地质测绘技术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地质测绘技术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遥感技术;地质;测绘

Abstract: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s geodetic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of modern novel,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national construction aspects, at present,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geological mapping has been very mature,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in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Some simple exposition.

Key words: remote sensing; geological; mapping

中图分类号:P25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遥感技术的发展

1.“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地感知。人类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地球上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信息和能量,其中有一种人类已经认识到的形式――电磁波,并且发现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遥感的实现还需要遥感平台,像卫星、飞机、气球等,它们的作用就是稳定地运载传感器。当在地面试验时,还会用到像三角架这样简单的遥感平台。针对不同的应用和波段范围,人们已经研究出很多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物体在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范围内的电磁辐射。传感器会把这些电磁辐射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原始图像。原始图像被地面站接收后,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才能提供给不同的用户使用。

2.遥感包括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航空遥感作为地形图测量的重要手段已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卫星遥感用于测图也正在研究之中并取得一些意义重大的成果,基于遥感资料建立数字地面模型进而应用于测绘工作已获得了较多的应用。自20世纪初菜特兄弟发明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起,航空遥感就开始了它在军事上的应用。

二、遥感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

遥感对地观测技术是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0世纪末几年开始执行的“对地观测系统(EOS)”计划的主体。它具有时效性好、宏观性强、信息量丰富等特点。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可以准确地监测地质灾害体的形变与蠕动情况,从卫星遥感图像上可实时或准实时地反映灾时的具体情况,监测重点灾害点的发展演化趋势,增强地质灾害发生的预见性。因此,为了能及时地调查地质灾害状况,为抢灾与救灾工作提供准确资料,根据国民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地质灾害调查中采用遥感技术这一先进手段,是尤为必要的,这也是现代高新技术应用发展的必然趋势。

1.遥感技术在地址测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将有利于发展科学、促进地质矿产事业的持续发展。遥感信息反映的地质事实,不能因为学科偏见,传统观念和规程而被改变。当然,早期的遥感资料由于受分辨率的限制,近年来,由于采用了新的技术思路,在大比例尺地址测绘和地质制图中,遥感与地质的符合程度和可兼容程度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如何充分发挥遥感地质的认识上仍有待统一,否则遥感地质将无法健康发展下去。

2.在岩浆岩、变质岩,特别是火山岩地区,地质图上对地质结构的描述要比实际粗略得多,很多复式侵入杂岩体、隐伏侵入体、火山机构、脉岩、变质岩的类型和相带在遥感图像上有充分的反映,但常规地质图则记述得很简单。在松散堆积物广泛覆盖的地区,地质图上的要素内容也过于简略,近年来,各类钻井、物探资料进一步证明了遥感地质资料的可靠程度,如果能用遥感资料将各种各样的隐伏地质信息、隐蔽地质界限,补充到这类地区的地质图上去,则将大大改善其地质研究程度,所以地址测绘开展了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在这些工作中如能充分正确地应用遥感技术,也必将大幅度提高大比例尺地质图件的精度和专业水平,加快详细地址测绘、专业勘测的进度。

三、遥感技术带来的新信息

纵观遥感提供的构造新信息可概括为:

1.表浅硬固地壳中的大断裂和韧性剪切带;

2.地块和岩块;

3.密布的直线形断裂和大节理;

4.碎裂块体与漂移岩块;

5.塑性-硬固地壳中垂直贯通的强爆环形断裂;

6.地壳中的膨隆及塌陷地段等。通过遥感分析发现的不同世代、不同级别的环形断裂,包括隐伏侵入体和岩浆强爆中心等地质条件,我们坚信,这一新的地质构造理论终将会萌生、生长,给地质测绘带来革命性发展。

地质灾害作为一种特殊的不良地质现象,也是地质测绘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个体,还是由它们组合形成的灾害群体,在遥感图像上呈现的形态、色调、影纹结构等均与周围背景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对崩、滑、泥等地质灾害的规模、形态特征及孕育特征,均能从遥感影像上直接判读圈定。由此,通过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可以对目标区域内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点和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查明其分布、规模、形成原因、发育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危害性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区划,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评价易发程度,为防治地质灾害隐患,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提供基础资料,此外,遥感在大型工程规划选址,工程地质稳定性评价,铁路、高速公路、引水工程、水利电力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应用,初步显示出遥感的技术优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遥感调查中尚存在的主要问题

遥感技术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地质测绘队伍中,目前人们对遥感技术比较陌生,使得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地质灾害遥感调查工作需要多时相的实时或准实时的遥感信息源,而这种信息源价格昂贵。受资金限制,地质灾害的遥感调查工作难以得到普及,目前只能局限于重点地区与重点工程的地质灾害调查;目前常用的遥感信息源空间分辨率较小,难以满足地质灾害点的详细调查工作,这使得遥感技术仅在宏观调查中应用广泛,而在微观上应用较少。遥感技术在工程地质勘测、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研究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效果,但急待以新的思路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应用水平。

五、结束语

遥感技术是一门新兴的高新技术手段,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遥感技术可以贯穿于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评估的全过程。随着遥感技术理论的逐步完善和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的不断提高,遥感技术必将成为地质灾害及其孕灾环境宏观调查以及灾体动态监测和灾情损失评估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给地质测绘工作提供更先进的技术支持和更全面的数据库资料,为“数字中国”提供更翔实的数据和信息,以全面提升行业领域中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发扬成绩 搞好改革 开创地质测绘工作的新局面[J];中国地质;1984年10期

[2] 熊盛青;聂洪峰;杨金中;;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A];全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与灾害防治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第2篇

关键词:地质;测绘;技术 ;发展趋势

Abstract: The geological mapping is a general term for compilation of geological surve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map involved in all the work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t also more application in geological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survey technology, it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Therefore,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and future trends

Key words: geological; mapp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P25

一.前言: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测绘技术主要包括了遥感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和遥感技术是综合了航天技术、卫星技术、传感器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项高新技术的研究成果而形成的最新技术成果,地理信息系统此项技术则集合了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空间分析与模拟技术综合研究而形成的。这三项技术是现代测绘技术的核心,他们是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也是国家高新技术的重要组织部分。

测绘看似陌生的一个专业名词,但却是和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小到目测距离,判断方向的日常生活经验,大到国家建设,武器制导的重要科技手段,无一不与测绘联系紧密。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测绘技术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替代的工具,其利用领域也越来越广阔,核心技术也越来越发达,其中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更是成为了现代测绘的核心技术。

二.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在诸项勘察方法中最先进行。按一般勘察程序,主要是在可行性研究和初步勘察阶段安排此项工作。但在详细勘察阶段为了对某些专门的地质问题作补充调查,也进行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初步查明拟建场地或各建筑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将工程地质条件诸要素采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按照精度要求标绘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并结合勘探、测试和其他勘察工作的资料,编制成工程地质图。这一重要的勘察成果可对场地或各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

工程地质测绘所需仪器设备简单,耗费资金较少,工作周期又短,所以测绘工作在结合岩土工程时应力图通过它获取尽可能多的地质信息,对建筑场地或各建筑地段的地面地质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并对地下地质情况有较准确的判断,为布置勘探、测试等其他勘察工作提供依据。高质量的工程地质测绘还可以节省其他勘察方法的工作量,提高勘察工作的效率。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工程地质测绘可分为综合性测绘和专门性测绘两种。综合性工程地质测绘是对场地或建筑地段工程地质条件要素的空间分布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全面综合的研究,为编制综合工程地质图提供资料。在测绘地区如果从未进行过相同的或更大比例尺的地质或水文地质测绘,那就必须进行综合性工程地质测绘。专门性工程地质测绘是对工程地质条件的某一要素进行专门研究,如第四纪地质、地貌、斜坡变形破坏等;研究它们的分布、成因、发展演化规律等。所以专门性测绘是为编制专用工程地质图或工程地质分析图提供资料的。无论何种工程地质测绘,都是为工程的设计、施工服务的,都有其特定的研究目的。

三.现代测绘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发展

GPS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它最初是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的,利用离地面约两万多公里高的轨道上运行的24颗人造卫星所发射出来的讯号,以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收讯者在地球上的位置。GPS采用的是全球性地心坐标系统,坐标原点为地球质量中心。

美国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GPS,1994年全面建成,目前在地球上空已有27颗卫星(包括3颗备份卫星)在运行,轨道高度为20200公里。GPS自问世以来,充分显示了其在无线导航、定位领域的霸主地位。

四.测绘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发展

GPS 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最初它是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的。其理论是利用离地面约两万多公里高的轨道上运行的 24 颗人造卫星所发射出来的讯号,以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收讯者在地球上的位置。GPS采用的是全球性地心坐标系统,坐标原点为地球质量中心,也就是开发成熟的GPS系统是可以为全球所用的。 GPS自问世以来,充分显示了其在无线导航、定位领域的霸主地位,随着科技发展,GPS 发展态势越来越快而其应用也越来越广,可以说其已经不仅仅应用于定位这个作用了,其已经开始在多领域中开始被使用,可以说已经成了普遍的科技系统。

(二)遥感技术的发展

遥感技术在近一、二十年内飞速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新型传感器的研制和应用其发展的特点如下:

(1)新型传感器推出速度快,而且行为模式多而全面,并且在技术上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既有框幅式可见光黑白摄影、多光谱摄影、彩色摄影、彩红外摄影、紫外摄影,又有全景摄影机、红外扫描仪,红外辐射计、多光谱扫描仪、成象光谱仪,CCD 线阵列扫描和矩阵摄影机、微波辐射计、散射计,合成孔径雷达及各种雷达和激光测高仪等,这使得绘测技术在使用中可以根据不同地貌与特征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从而使绘测工作在任何区位特征的影响下都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2)形成多级空间分辨率影像序列的金字塔,以提供从粗到精的观测数据源,从而使我们在感官上对绘测结果有更清楚的认识。传感的研制在向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方向发展的同时,也向全方位的立体观测能力方向发展。

(3)可反复获取同一地区影像数据的多时相性,从而可以掌握对同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变化。一般是空间分辨率低的而时间分辨率高。遥感多时相性,提供了人们长期、系统和动态研究地球表面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可能性。

(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从系统角度看,地理信息系统(GIS)未来的发展将向着数据标准化、数据多维化、系统集成化、系统智能化、平台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其也将在改革过程中以一种更全面的方式示人。

(1) 互操作地理信息系统是 GIS 系统集成平台,它实现在异构环境下多个地理信息的系统或其应用系统之间的互相通信和协作,以完成某一特定任务。

(2)三维(四维)地理信息系统(3D&4DGIS)目前研究重点集中在三维数据结构的设计,优化与实现,以及体视化技术的运用,三维系统的功能和模块设计等方面。

(3)面向对象和构件技术的地理信息系统(Com GIS)是把 GIS的功能模块划分为多个控件,每个控件完成不同的功能,通过可视化的软件开发工具集成起来,形成最终 GIS应用。

(4) 基于 WWW 的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是利用 Internet 技术在 Web 上空间信息供用户浏览和使用。Digital Earth 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地处理地球问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从而完成数字地球的核心功能,光缆、卫星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则完成海量空章数据的传输任务。

五.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绘测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作用也越发的明显。当然,我们的科技环境仍然在继续发展,绘测技术现今的技术虽然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但在不远的未来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戏曲地质勘查中积累的宝贵经验,继续在高科技领域中提高它的实质作用,从而早日使我国的绘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准。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三阶段五项目一主线;理实一体

工程测量是测绘工程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直接为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地理信息产业、数字城市建设等提供基础保障和服务。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么样培养人,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整个教改的重点。

高职规划指出:整体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与产业、行业的紧密结合,共同建设专业、课程、实训基地,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积极推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全面深化以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指向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顺应高职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结合自身的实际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三阶段五项目一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深入企业调研,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深入湖南省地质测绘院、湖南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南省基础建设工程总公司湖南省第二测绘院、湖南省物勘院、湖南省水文二队、湖南省地勘局各地质队、湖南省国土规划院、湖南金石勘查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单位,与工程测量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研访谈,对毕业生职业岗位的变迁进行连续跟踪调查,确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地矿、测绘、交通、水利、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等生产一线或管理部门,专业面向岗位主要有测量员、资料员、监理员、测量负责人,并对每个岗位的主要任务领域分析,并针对各领域内具体工作内容进行能力分析。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测绘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会运用现代测绘技术服务于地矿、测绘、交通、水利、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等工程建设一线的具有能从事数字图测绘、控制网测量、工程施工测量、工程监测、测绘数据入库等工作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德技工举、知行合一”的“精测量、会施工、懂管理” 的高素质技能型测绘工程专门人才。通过三年学习,毕业生除了获得毕业证外还要取得测量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二、优化工学结合的“三阶段五项目一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湖南省地质与测绘职教集团测绘委员会为平台,以工程项目建设的三个阶段为引领,以测量五大项目为导向,以培养具有测绘数据采集和处理核心能力为主线,优化工学结合的“三阶段五项目一主线”人才培养模式。

(1)“三阶段”――即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勘测、项目施工、项目运营管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又是一个相互交叉融合的有机整体,每个阶段就是一个典型测量项目,三个阶段合起来就是一个大的工程建设项目。

(2)“五项目”――即测量工程的测图、控制、施工、监测、GIS五大典型项目。

(3)“一主线”――即测绘数据采集和处理这一核心能力。三阶段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是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递进的过程。

在项目勘测阶段主要采集的是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特征点或地貌特征点的点位坐标数据,对采集的坐标运用成图软件绘制地形图,这个过程是把具体实物在图上表示出来,是可见的,比较容易理解;在项目施工阶段测量工作主要从施工图纸上采集设计好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坐标,在实地进行放样以指导施工,这个过程具有未知性,较难理解;在项目运用管理阶段主要对已有的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形变监测及信息的综合管理,对形变数据进行分析以监测其安全性,对各种测绘数据进行数据入库,便于后期的维护,同时进行数字化建设,这个过程就更抽象。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测绘数据采集和处理核心能力贯穿于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以项目为导向来进行学训,根据项目实施流程来组织教学,单个子项目按照测绘行业、企业标准及生产规程实施,提交的成果要符合测绘产品质量要求,完成每个项目的分项学训后,再进行综合性项目生产实训,由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三个阶段完成后,学生就可以零距离上岗,实现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

三、双向理实一体,教学与生产项目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是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途径

1.双向理实一体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灵魂。双向理实一体,首先是教师自身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我院部分教师是从校园走向校园,从学生走向教师,尽管均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缺陷,普遍缺乏实践经验,这跟我们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为此,我院制定了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相关制度文件,有计划地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每两年我系专业教师100%轮流下企业锻炼,亲自参与企业的生产项目,时间不少于2个月。 学校把企业锻炼经历作为教师的年度考评及职称晋升的指标。

双向理实一体的另一方面是学生学的过程中的理实一体,学生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以测量工程项目来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达到70%以上,确定专业实践教学四个基本环节:职业认知实习、专项技能训练、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采用跟踪过程,分项实践,仿真模拟,真实情境训练。制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案采用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教师对实训跟踪指导,做好分项过程的检查和考核,一个测量任务完成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综合考核,学生的实习成绩中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各占50%。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学生动手积极性,学校每年有计划地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和技能展示活动,对技能竞赛取得好成绩的学生给予表彰,激发学生技能训练的热情。

2.教学与生产项目相结合

坚持教学与生产项目相结合是实现理实一体的升华,是“工学结合”的体现。课堂教学、实训实践虽然均为仿真教学,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则需要来源于生产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柔性的教学计划:其一,在第二学期学生完成数字测图的项目学习后,第三学期学校联系了数家合作企业安排了企业生产性实习,在学生生产实习过程中,企业有专门的负责人指导学生,学校还安排了专业老师进行现场指导和管理。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确定实习时间,进而调整教学计划。其二,毕业顶岗实习。根据教学计划安排,第三学年为毕业顶岗实习期,学生在校将进行为期3-4周的就业前培训和毕业论文指导,然后通过双向选择,进行顶岗实习,期间学院将定期派专业老师到实习企业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到来年6月份学生返校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办理就业签约手续。

3.学校与社会相结合

学校与社会相结合是“工学结合”之基础,“校企合作”之真谛。扩大社会和行业对专业办学的参与度,推进学校承担测绘工程项目的能力,为社会和行业提供优质服务,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推进产学研结合,实现校企互利互惠。

(1)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通过市场调研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把单位用人需求和能力素质要求反馈给学校,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岗位能力分析,共同对核心课程如《数字图测绘》、《工程测量》等课程改革和教材开发,使人才培养适应于企业人才的需求。企业单位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并设立“奖学金”、“奖教金”、“助学金”。

(2)文化共建。发挥学校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优势,开展横向合作,即可解决企业之急,同时使学生亲自体会测量工作的野外性、艰苦性和实践性特点,培养吃苦耐劳和团队精神,养成严谨客观的工作作风。每年邀请企业专家对学生进行专业讲座;与湖南省地质测绘院等职工进行篮球赛等文化交流活动1-2次;在学生毕业之际,邀请企业参加我系毕业生晚会;对国土资源厅进行测量技能培和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实现文化共建,人才共育。

(3)共同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每年五月份,企业专家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讲座,不少于8课时;由测绘委员会牵头,组织召开测绘企事业单位就业招聘会,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

(4)教师为企业进行人员培训和技术服务,企业为学校提供锻炼机会。学校制定了相关文件,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校企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教师锻炼场所和方便条件,为学校选派兼职教师;学校专业教师在带领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项目同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化培训项目,为测绘、国土、土建、交通行业企业培训在职人员进行测量新技术的培养。

四、“课堂工地化、高峰补岗”教学模式是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力支撑

通过真实或仿真的生产性实训项目,将职业素养融入项目课程教学中,提升职业知识和方法技能,推行“课堂工地化”,即把课堂教学搬到情景教学工场实施,通过学生与企业员工要求一体化、工地与课堂一体化、技能培养与现场管理能力培养一体化、行为习惯与职业素养养成一体化、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五个一体化”的转变。“高峰补岗”即在学生完成一定的项目课程之后,根据企业生产项目的用人缺口,及时调整教学进程表,由专业教师带队深入企业进行项目生产,为企业创造了经济价值,学生在学到更全面的技能同时得到了一定的报酬,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赢。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上课即上班”。

“课堂工地化”教学,师生扮演不同角色,根据施工现场岗位实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并随着工作开展,“员工”开展业务互动和工作职位的上升,使“员工”既熟悉本岗位的职责及工作流程,又了解与项目部其他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融入实际工程案例、结合实际测量规范、规程,让“员工”学会查阅资料、运用资料,并组织、设计、开展测量工作。

以《数字图测绘》项目为例,由“项目经理”(教师)根据项目内容,布置任务;“员工”(学生)分别扮演观测员、画图员、立尺员由组长统一协调指挥,在熟悉岗位工作之后,组长负责岗位轮换。

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通过工学结合的“三阶段五项目一主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应。通过严格的成绩考核,学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达到了专业培养目标,并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我院学生在各种技能竞赛中取得了好的成绩,我院2010级学生在2012年全国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测绘测量项目中获计算器编程项目一等奖,二等水准项目二等奖、数字测图项目三等奖和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还在探索中,我们要勇于创新,拓宽运作思路,主动联系企业,探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双赢”模式。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理论与开发研究[J].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http://.cn.

[2] 张伟贤.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案例分析[J]. 中国职业教育,2011,(32),8-10.

[3] 耿洁,工学集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8)13-15.

作者简介:

第4篇

关键词:化测绘,地籍调查,建库

 

1、 引言

近年, 随着国家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 城镇地籍测量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各地对地籍图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地籍测量是城镇建设的基础工程, 是一项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免费论文。其目的是为了全面澄清城镇土地的属性、位置、面积、用途、经济价值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为建立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奠定基础。采用常规的测量方法要达到规程要求难度很大,随着GPS、GIS、全站仪等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 数字化测图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 使得地籍测绘逐步走向数字化和自动化的地理信息时代。

2、地籍测量的任务与作用

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技术工作是地籍管理的中心内容,它要保证土地信息的可靠性与精确性,所以地籍测量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为目的的测绘工作。它为地籍管理和其它土地管理工作服务。具有专业性强等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1)带有法律性行政行为;(2)具有较高的能满足地籍管理的精度指标; ( 3 ) 有配套的成果资料, 包括图、表、册、卡等成套的成果;(4)须保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当地籍要素变化后,应及时同步地进行变更测量。地籍测量是调查和测定土地极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范围大小、质量等级、土地利用类型等土地基本状况信息的测绘工作。现代地籍测绘主要是采用自动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仪、计算机或PDA 采集地籍要素,传输到计算机上,运用专用的地籍数据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编辑和入库。其基本流程为:

1、资料分析:对测区已有的地籍数据(包括已有的地形图、地籍档案资料、已有的控制资料和电子文档等)进行分析,熟悉测区地形,根据本身已有的设备和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的要求确定采用何种测量技术。在资料分析过程中可以考虑能否使用“准地籍测量”。

2、数据获取:数据获取途径包括两种:第一种是通过上述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资料,如原始的正确的地籍档案资料等;第二种是野外直接采集与收集。数据采集必须根据建立数据库的要求,得到适宜的数据格式。免费论文。数据获取的内容一般包括全要素地形数据、地籍数据、地类数据、控制数据。

3、数据编辑、整理、入库:对于获取的各种数据,按照数据库建库技术要求进行编辑、整理、入库,并进行各种统计、分析、汇总,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形成地籍管理系统。

3、地籍数据库建立

地籍测量不但能提供一份图形资料,更关键的是其提供了一份含有各宗地数据信息的数据库, 地籍数据库包含宗地属性信息库、界址点坐标数据库、地物点坐标数据库、宗地数据信息库、宗地面积数据库、街坊、街道分类面积数据统计等。其中宗地属性信息库必须是最先建立的, 有了它我们才能建立其他各个数据库, 宗地属性信息库是根据地籍调查表提供的信息录入整理成的, 这里不再重复, 这里主要讲后面的三个数据库的建立方法。

1、宗地数据信息库

宗地数据信息库是每一个宗地的界址线信息及各种地物的数据信息, 即界址线及各种地物是由哪些点构成的, 这是一个实体文件, 在数据库建立软件中, 这个实体文件可以录入, 并利用实体文件绘制地籍图, 也可以先绘制地籍图, 从图形文件中根据宗地号自动读取宗地信息, 建立宗地信息库。

2、宗地面积数据库

宗地面积数据库中包含宗地占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等, 面积计算方法基本上有三种, 即坐标解析法, 实地量距计算法和图上量算法, 因现行测定地籍图方式基本运用全数字化测定坐标值的方法, 所以我们计算面积常用坐标解析法, 这种方法对任意多边形利用三角面积求算法, 求得面积能保证精度, 面积值精确, 运用公式:

3、 街坊、街道分类面积数据统计

街坊面积用图幅内测定的街坊界线点的坐标计算, 这样精确得到街坊总面积, 然后利用解析法、部分解析法或图解法, 得到其他( 如道路、水域、空地) 面积, 街坊内各类面积总和与街坊面积相同。街坊面积分类统计即把街道内各街坊的面积分类统计在一起, 得到街道面积分类统计表, 因此, 街坊面积分类统计是街道面积分类统计的基础。

4、 地籍资料的更新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土地数量、质量、地类、地权及房产情况不断变化, 因此地籍资料必须进行修正,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地籍资料更新包括地籍要素调查更新,界址点线修补测、地籍图的更新, 修测以及后续的各类资料更新计算统计等,更新后的宗地号按原街坊内最大号续编,原号作废,界址点编号采用同样方式。

4、地籍调查结果分析

地籍调查是地籍测量中一项基础工作,地籍调查的项目必须完整齐全,同时保证其准确性。地籍外业数据采集必须满足各项技术规范的要求,这是保证地籍测量数据精度的必要条件。免费论文。数据库建立软件对现行的数字化地籍测绘工作预以全程支持,每一项工作均配有相应程序, 解决了常规测量测绘成本高、环节多、精度低、重复工作量大等不利因素,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 提高了外业工作的效率,使内业工作时间大大缩短。软件合理地把测量内外业结合起来,使测绘工作更加轻松。实现了地籍测绘的一体化、现代化。

5、结束语

地籍测绘工作是需要各个单位积极配合的工作,所以在加强《土地法》和《测绘法》宣传的同时,应该对测区范围内的地籍测绘工作的意义和需要加强宣传力度,这样可以让工作更为高效顺利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 T1014- 2007)

[2] 金其坤,地籍测量。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年

[3] 詹长根.地籍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

[4] 徐绍铨.GPS 定位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中国土地科学,1996年

第5篇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实践;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225-04

为了适应新形势教育改革的需要,提高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必须把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1]。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的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为此,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在地质、采矿、测绘工程专业中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旨在于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协调统一、相辅相成。在本科生中实施导师制就是将高年级本科生编入由教师指导的兴趣专长组,参与教师的科研和学术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资源工程学院前身为福建煤炭工业学校、始建于1958年,2001年并入龙岩师专成立龙岩学院,至今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历程,为福建省煤炭系统培养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学院经历了专业初创期、专业建设期,目前已经进入了努力创办省内一定水平的本科发展期。2002年起先后与福煤集团(现为福建能源集团)、福建煤监局签订了的定向培养合同,实行“委托培养”、“订单式”联合办学、“3+1”人才培养模式,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我院采矿工程、测绘工程与地质工程的专业特点出发,对本科生实施导师制进行了实践与探讨[2]。

一、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

导师制起源较早,在14世纪就由英国教育家提出。17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高校在研究生培养中普遍采取这种制度[3]。而美国则是在推行本科生选课制和学分制的同时,把导师制引入到本科生培养中,带动了本科生导师制在世界各国高校中的推广与发展。我国在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已广泛使用,是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由指导教师选配一组学生并在其指导下实施的一种制度,由导师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及心理疏导,从而帮助学生根据自身个性特点制定相应的成才计划,采取“一对一”辅导的方式促使学生全面快速成长。国内外大量实践表明,导师制在高校教育、学生管理以及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它针对单个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及心理状况等差异,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其教育的目的性、可执行性强,有利于加强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均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观,高校所培养的大学生应具备学习新知识、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素质。这就要求高校的教学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研究问题的手段,在促进学生知识积累与转化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自学与研究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要把以信息传递为主的教学变为以方法论为主的教学,摒弃过去填鸭式和单向灌输式教育的教学方式,努力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在本科生中实施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基于这种教育思想,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互动式、参与式的教育教学方法。首先,它坚持了本科生教育中重基础、重根基的优点;其次,它又可通过科研活动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为培养本科生动手实践能力、自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方面提供了基本条件和保障。本科生导师制能将学生与科研的距离拉近,使其切身感受到生活在一个研究团队中,有助于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较早地进入科研合作和团队精神的培养阶段;最后,导师制也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促进导师加强自我学习和再教育,自觉地使知识体系得到更新与完善,从而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及指导水平,起到教学相长和优化师资的作用[5]。

因此,积极开展本科生导师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它是提高高等教育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有利于推行因材施教,促使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确立个性化发展目标,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6]。作为采矿、测绘、地质工程专业,由于其专业自身的特点,实施和加强导师制,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创新人才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

二、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

在新建本科院校学生中实行导师制培养,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实施导师制过程中,成立专门的导师制指导委员会,明确其职能,积极有序地开展相关日常工作。然而,对于本科生的选拔、导师的配备、学生与导师的协调、相关材料的审核以及对学生科研成果与毕业论文的评定等事项都要做出明确的规定。

(一)导师的配备

导师是导师制的关键因素,对导师制的实施起着决定性作用[7]。导师素质是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成败的关键,在导师的选取上必须强化选择环节,注重师资的整体素质,才能引导教师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常来说,导师必须品质优良,能为人师表,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丰富的教学与科研经验,且工作责任心强,还需充足的科研与实验经费。为了确保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我院要求具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才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以及科研项目的需要,按双向选择的原则选择学生[8]。

(二)学生的选拔

学生选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成效。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必须对学生进行选拔。由于大一、大二学生尚处于基础课学习阶段,对相关专业知识了解甚少,不便于开展相关科研工作,导师制对学生的选拔,主要是在高年级本科生(三、四年级在校本科生)中进行。选拔一批成绩优秀,学有余力且对科研具有浓厚兴趣的在校本科生,在修完第四学期课程之后,根据其具体情况(有关功课成绩和个人志愿等)加以选配。原则上一位指导教师指导同一届学生数不超过3位,指导时间为1~2年(第5~8学期)。

(三)培养要求

采用导师制的方式培养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是引导本科生开展课外科研活动的主要思想。通过相关课题的研究,提高本科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实行导师制培养的学生要利用课外时间积极地与导师联系,主动地让导师指导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极参与导师组织的科研活动与学术活动。首先,应精心选择具有创新点的课题,让学生参与其中;其次,在选题之后要进一步明确科研的任务、目标和评判标准;最后,要制订详细的研究计划,在老师指导下,由参与课题的本科生来完成。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实际上是客观世界与主观思维相互作用、相互碰撞的过程,是迸发创新灵感的契机,有利于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切入点,是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创造性与主观能动性得到激发,在此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爱好、特长及能力,实现个性的充分发展,体现了实行素质教育思想的根本要求。

(四)考核办法

导师制的成效如何,必须要有一套相应的考核办法。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导师制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力度,要加强对导师和学生两方的管理与监督,严格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章可循,上有所施,下有所效。导师必须严格把关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每个环节,必须高度重视项目的阶段性抽查,定期了解科研项目落实及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参与导师科研活动的本科生,在项目完成时必须做好结题申请及结题答辩,由答辩委员会统一评定成绩,成绩实行五级记分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与不及格。考核成绩合格者才能得到相应的学分。对于指导教师,年终要对其导师制工作做出总体、客观的评价。评价合格者方能来年续聘,否则,取消其导师资格或者促其限期整改。导师与学生考核办法的执行,双管齐下,可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专业兴趣、拓宽知识面,同时也可激发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使教书育人真正落到实处[9]。

(五)激励措施

导师制的执行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与其相配套的激励措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无疑需要指导教师在完成相应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之外,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导师所付出的时间、精力也因人而异,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往往这种差异又因无法量化而难以衡量,因而一些教师更愿意把时间放在科研上,不愿承担本科生导师相应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学院就必须制定并出台一套行之有效的与本科生导师制相配套的人事与分配制度。例如,给予导师一定的专项报酬、在政策和经费上适当倾斜、对考核优秀的导师给予奖励,并且在职务晋升、评优评先上优先考虑等。建立起健全的规章制度予以保障,对提高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要实现本科生导师制所制定的培养目标,还需做到导师与学生共同激励,不断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发挥两者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相互促进的局面。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院按每位学生一定的标准,划拨专项科研经费到项目组,由导师支配用以开展科研活动。学生若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院(系)承担全部版面费;学生根据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学术论文,达到学士学位论文水平的可以提前申请毕业论文答辩;指导期结束以后,若经指导委员会评审合格的学生每人可追加2~3个学分,科研成绩特别优异者,其科研成果可作为评优的参考条件。对于导师应按其所带学生数及学期数补助一定的酬金,尤其是对于那些在指导本科生方面成绩优异者应给予奖励与支持,这样才能调动其积极性。另外,院(系)应拿出一部分经费用于导师或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掌握学术前沿动态,开拓视野,从而极大地激发两者勇于探索、创新的热情和干劲。因此,只有建立健全与导师相关利益挂钩的激励措施与评价体系,才能确保本科生导师制这一制度真正地执行起来。

三、导师制实施的效果

经过为期3年的实践探索,我院采矿工程、测绘工程和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已逐步走向成熟。目前已有13位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参与本科生导师制的高年级优秀生达30余人次。研究方向主要分布在采矿、测绘、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及灾害地质学等9个方向中。通过与指导教师的纵、横向科研课题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研究方向与内容,带领学生到矿山、工程等企事业单位开展大量的科研实践。据统计,2009~2011年由导师和优秀本科生共同完成的科研项目就达6余项,总科研经费近十万元。在导师制下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效果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优秀学生在科研团队中得到锻炼,从而不断激发学生自主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个性化培养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使其勤于思考,善于交往。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开发了智力要素,更为可贵的是也促进了学生非智力要素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爱好与兴趣,学会了发散性与创造性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其自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继续读研深造或是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具体实践中,导师制实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导师的责任心及其研究方向、学生的积极性,其中导师因素至关重要。所以,在三个专业首次选拔导师时,须重点考察导师的师德及其科研实绩,本着双向选择的原则,师生之间建立起这种关系,使教书与育人得到有机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极大提升,实现“双赢”。

3.本科生导师制是一项新的教育教学培养模式,它通过与科研活动的紧密结合,对学生个性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无疑起到促进作用。我院在采矿、测绘、地质工程专业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4.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应用高新技术能力等均得到明显提高。因此,导师制对本科生培养的效果会被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工作者所认识,这种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有效措施也将在本科生培养中被广泛采用。

5.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师生互动、交互式指导与学习的过程[4,10]。既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责任感以及科学素养,又张扬了学生的开拓精神和个性发展。是因材施教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载体和有效途径。

四、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建议与讨论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参加科研活动、自主性与探索性学习的机会,而且很好地推动了采矿、测绘、地质工程专业各方面创新活动的开展。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各自的爱好、专长和能力,实现了个性的充分发展,体现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但由于不同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因而在具体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决不能只局限于功利性效应,因此导师制培养目标的制定必须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完整性,应特别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要求切不可过高,应做到循序渐进,切不可拔苗助长。

2.应实施真正的学分制,就应当摒弃“假学分制”,全面推行选课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可操作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参加到导师的科研中来。因此,学分制、选课制是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前提条件。

3.必须加强对导师以及参与学生的遴选、考核及管理工作;必须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素质高超的教师队伍,真正使本科生导师制落到实处。

4.建立健全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制度及激励机制,同时也应该发挥年轻教师在导师制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发挥和扩大导师制培养模式在全体学生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从而进一步发掘教学管理潜力,使更多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该项人才培养计划。教学相长,可进一步促进年轻教师的工作热情,不断提高自我教学能力与水平,为这一制度的成功实施提供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李岚清.面向新世圮宴施科教并国战略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吴超凡.新建本科院校地质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J].龙岩学院学报,2011,29(2):112-115.

[3]沈文馥,王泽巍.“团队导师制”教学管理制度探究——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3):67-70.

[4]夏敏,郑旭明.本科优秀生培养机制的实践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3):32-34.

[5]张慧典.对本科院校实行“专业导师制”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7):15-17.

[6]吕秋丰,靳艳巧,林起浪.高校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0,(1):88-89.

[7]符水龙.导师制对本科生培养的作用和意义[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1):34-36.

[8]陈晔,徐凌霄.本科生导师制——大学素质教育的切入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9):148-149.

[9]刘刚,刘美多.导师制对提高高职高专院校理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作用[J].鸡西大学学报,2008,8(1):7-9.

[10]刘国礼,佟媛,彭智.预防医学项目——导师制教学及效果评价[J].华夏医学,2004,17(4):611-613.

第6篇

【关键词】GPS定位技术工程测量加护分析数字化 摄影测量

中图分类号: P2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工程测量通常是指在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中运用的各种测量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总称。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包括建筑、水利、交通、矿山等部门,其基本内容有测图和放样两部分。现代工程测量己经远远突破了仅仅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工程的静态、动态几何与物理量测定,而且包括对测量结果的分析,甚至对物体发展变化的趋势预报。

二.工程测量实施的阶段性分析。

1.规划设计阶段。

主要是提供大比例尺地形图。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地面人工测图和摄影测量成图两类。

(1). 地面人工测图。是根据由总体到局部的原则,先在测区内建立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点(见工程控制测量),然后根据控制点测绘地物、地貌。近年来,随着电子速测仪和机助制图系统的发展,可以应用多功能整体式或组合式的电子速测系统取得地物和地貌特征点的三维坐标数据,输入制图系统自动成图。

(2). 摄影测量成图。是对地面进行摄影,对像片加以判读、量测和处理,以获得所需资料。最先应用的是地面摄影测量,即在地面上用摄影经纬仪摄取测区的像片,据以成图。后来发展为航空摄影测量,它已成为目前测绘地形图的最主要、最有效方法。

近年来,随着摄影器材和测图仪器的改进,除了模拟测图方式以外,发展了解析测图方式,即利用立体坐标量测仪对像片量测进行解析处理,获得地形的数据资料。解析测图仪除了与一般模拟立体测图仪一样测图外,还可进行区域网点加密和数字化测图,获得数字地图。地面形态的数字表达称为“数字地面模型”,它可用来解决工程设计中绘制断面图、计算土石方量等问题。

2.施工阶段工程测量工作。

主要是按照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先建立施工控制网点,然后根据控制网点,在实地上以适当的精度放样出建筑物与生产设备各部分的位置,作为施工和安装的依据。放样工作包括平面位置放样和高程放样。平面位置放样通常采用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以及交会法等。高程放样通常是根据高程控制网点用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近年来,已在施工测量中应用了激光测量仪器,例如:激光准直仪、激光垂线仪、激光平面仪、激光经纬仪、激光水准仪等(见工程测量仪器)。这不仅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速度,而且有助于实现自动化。

3. 经营管理阶段的工程测量工作。

主要是为了监视工程建筑物的现状,保证安全运营所进行的建(构)筑物变形观测。包括垂直位移(沉降)、水平位移、倾斜、挠曲,以及风振、日照等变形观测项目,其特点是要求建立较高精度的变形观测控制网和稳固的基准点。对于观测的精度要求与所采用的方法,因各项工程的要求不同,差异较大。野外观测工作完成以后,经过平差计算和初步整理,应用统计检验的方法来分析变形观测成果的可靠性,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变形的规律性。垂直位移(沉降)观测,通常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使用液体静力水准测量法,可将液面的高程变化转换成电感输出,有利于实现观测自动化。建筑物的水平位移观测,由于它本身受力条件的不同,位移的方向不同,观测方法也就不同。对于任意方向的位移观测,常采用角度前方交会法,对于发生在某一特定方向的位移观测常采用基准线法。基准面的建立,可应用经纬仪的视线、拉紧的钢丝或者激光束。观测点相对于基准面的偏离值,可以用人工观测,也可以利用光电传感技术,实现自动化。建筑物的位移、倾斜、挠曲和瞬时变形观测,除了采用大地测量方法外,也可以应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

三.工程测量技术的现状。

1. 地面测量仪器。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出现许多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如: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扫平仪等,为工程测量向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工程控制网布网、地形测量、道路测量和施工测量等的作业方法。三角网已被三边网、边角网、测距导线网所替代;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具有自动跟踪和连续显示功能的测距仪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无需棱镜的测距仪解决了难以攀登和无法到达的测量点的测距工作;电子速测仪为细部测量提供了理想的仪器;精密测距仪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基线丈量。

2.GPS定位技术。

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施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随着GPS定位技术的不断改进,软、硬件的不断完善,长期使用的测角、测距、测水准为主体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正在逐步被以一次性确定三维坐标的高速度、高精度、费用省、操作简单的GPS技术代替。

在我国 G P S 定位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各个领域,国家大地网、城市控制网、工程控制网的建立与改造已普遍地应用 G P S 技术,在石油勘探、高速公路、通信线路、地下铁路、隧道贯通、建筑变形、大坝监测、山体滑坡、地震的形变监测、海岛或海域测量等也已广泛的使用 G P S 技术。随着D G P S 差分定位技术和 R T K 实时差分定位系统的发展和美国 A S 技术的解除,单点定位精度不断提高,G P S 技术在导航、运载工具实时监控、石油物探点定位、地质勘查剖面测量、碎部点的测绘与放样等领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 数字化测绘技术。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测绘工程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使大比例尺测图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历来就是城市与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常规的成图方法是一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的艰苦的野外工作,同时还有大量的室内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现代化工程建设的需要。随着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的应用和 GEOMAP 系统的出现,把野外数据采集的先进设备与微机及数控绘图仪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从野外或室内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编辑和绘图的自动测图系统。

4. 摄影测量技术。

摄影测量技术已越来越广泛的在城市和工程测绘领域中得以应用,由于高质量、高精度的摄影测量仪器的研制生产,结合计算机技术中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能够提供完全的、实时的三维空间信息。不仅不需要接触物体,而且减少了外业工作量,具有测量高效、高精度,成果品种繁多等特点。在城市和工程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地籍测绘、公路、铁路以及长距离通讯和电力选线、描述被测物体状态、建筑物变形监测、文物保护和医学上异物定位中都起到了一般测量难以起到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出现,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该技术已在一些大中城市和大型工程勘察单位得以引进和应用。

六.结束语

在人类活动中,工程测量是无处不在、无时不用,只要有建设就必然存在工程测量,因而其发展和应用的前景是广阔的。

参考文献:

[1] 严召进 工程测量技术分析与探讨. [期刊论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2期

[2] 王丽君 GPS RTK测量关键技术分析及在辽阳某工业区测量案例研究 [期刊论文] 《科技资讯》 -2011年6期

[3] 涂兴德. 土坝工程施工测量技术分析 [期刊论文] 《科技与生活》 -2010年16期

[4] 颜学华 张怀兴 王本奎 全站仪测量技术分析及应用 [期刊论文] 《科技与企业》 -2012年21期

[5] 张兆军工程测量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年20期

第7篇

关键词:测绘工程质量管理问题与对策

一、测绘工程概述

测绘工作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包括地质结构的测绘、地表地貌轮廓的测定、海拔水文、矿藏等内容。工程测绘的质量在客观上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及安全性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对于提升测绘质量,推动工程建设向前发展。这就要求,测绘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与工作使命感,能够严格按照标准履行自己的测绘工作职责,做好测绘工程每一项工作,充分发扬不怕吃苦的大无畏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保证测绘工程质量。

二、测绘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一)管理不健全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测绘市场,对于测绘人员的资质等方面的管理仍然处于较为混乱的情况,在法律法规建设、市场运行方面难以做到有效的控制。当前,工程建筑行业,无证测绘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而有测绘资格证而不从事测绘工作,反而进行证书挂靠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一些持有大量挂靠证件的单位在测绘人员、测绘设备不齐全的方式,就开展测绘工作,难以有效保证测绘质量。

(二)价低质也低

随着测绘市场竞争不断激烈,测绘单位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在项目招标中中标,一些测绘单位不惜采取压价竞标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测绘单位将项目拿下来,但是项目资金却降下来了,为了获取足够的经济利益,他们不惜采取低质的办法来降低成本。测绘人员将工作重心集中于项目进度上,对于测绘质量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勉强过了测试标准,但却给后来埋下隐患。

(三)测绘人才综合素质偏低

目前,高素质的测绘人员多集中于经济发达、工程项目众多的地区,这就导致经济欠发达、工作条件不好的地区测绘人员数量不足,严重影响了这些地区测绘工作的现代化发展。此外,测绘人员的素质存在较大差异,业务精通、知识面广阔的一专多能型测绘人员严重不足。此外很多测绘人员的信息化能力与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不能够适应实际测绘工作发展要求,知识技能更新速度也跟不上需求,工作方式方法因循守旧,不能够进行积极调整与学习,这对于工程测绘项目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三、加强测绘工程的质量管控的措施

(一)质量工序控制

测绘工作是一件系统的工作,需要经过不同的检测工序,才能够最终完成任务。为了保证测绘质量,就需要对一道道测量工序进行质量控制,从各个环节入手,将质量风险因素降到最低。测绘主管部门在开始测绘前,要根据测绘工作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测绘流程与质量控制计划,要求测绘人员严格按照测绘标准开展测绘工作,严格遵循测绘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及时、准确做好数据记录,并且将数据转化成图像信息,保证测绘资料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在开展测绘工作中,要求监督人员不定时进入现场进行测绘流程抽查,对于测绘结果进行跟踪调查,检查测绘结果是否真实可信,从而确保测绘质量。定期对测绘结果进行抽查并予以公布,不断健全测绘管理流程,严格杜绝保送、保过等严重违反规定的行为的发生,及时公布测绘结果,并且要求不合格单位按期进行整改,对于多次整改仍然不合格的单位应予以停业整顿。

(二)建立并完善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结合当前的质量工作建设需求,制定出科学的质量管理程序文件,并保证程序文件满足评审要求。严格按照质量文件开展工作,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内容来约束质量管理行为,尽可能满足相关方的要求。除此之外,还应该将项目风险评估与风险防控纳入到质量管理体系中。为了保证质量目标的有效实现,应该加强测绘质量管理过程管理。在测绘质量管理过程过程中要始终坚持ISO9000族相关质量标准要求,并且将这些技术标准要求融入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中,通过质量策划、文件审核、标准评审、数据测试等有效的质量管理,保证质量目标。

(三)发挥出政府、测绘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

造成目前我国测绘工程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重要因素是相关理论和技术存在缺陷。政府可以借助测绘行业协会的力量,积极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制定测绘工程质量评价体系,将可能影响测绘工程质量的因素均纳入到这一体系中。同时在体系建设后,将其运用在建设难度大、投资测绘工程高的公共项目建设中,并且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摸索与完善,提高测绘工程质量。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积极推动测绘工程质量评价共享资源库建设,明确测绘工程重点、难点、风险点,以便于为类似测绘工程提供参考。作为测绘工程的引领者,测绘行业协会应该积极开展相关技术的研究,明确测绘工程质量控制重难点,制定出测绘行业测绘工程质量评价的原则规范等,进而为相关的测绘工程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指导。建立起测绘工程质量控制服务信息平台,为相关的测绘工程质量管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进而促进测绘工程质量评价不断发展。

四、结语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测绘工程质量是衡量一个工程的关键,同时,也是测绘单位的生命。因此,研究如何提高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这对于测绘行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梁爱国.关于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问题探讨[J].科技传播,2011(19):344-344.

[2]尹瑱,华磊.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探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36):88-89.

第8篇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结合,实际应用,水利工程

中图分类号:P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172-01

F阶段,关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研究已经成为了该领域的热点,好多研究人员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中。总的说来,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在水利工程中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就我国而言,我国的国土面积非常大,而且不同地区的气候也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这就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研究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相关概念

1.1 水文地质的概念

所谓水文地质指的就是在构建工程项目时,相关人员需要对项目构建地区地下水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主要需要调查的内容包括:地下水是如何出现的,地下水的实际分布情况,以及具体的成分等。调查地下水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在构建水利工程项目时可以对地下水进行充分的使用,并使得地下水对工程项目的影响力尽可能的小一些。在开展相关工作时,需要水位勘探技术的支持,相关人员利用水文勘探技术主要需要做的工作是:第一,对工程项目所在地进行仔细的观测;第二,开展一系列的测绘工作;第三,以前面的工作为基础,开展一定的探查工作。

1.2 工程地质

所谓工程地质指的就是相关人员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实地考察工作,然后为工程项目的构建提供必要的地质方面的信息。在这些信息的辅助之下,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可以得到顺利开展。在开展地质勘探时,主要关注的是工程项目所在地区的岩土情况。

2 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目的

一般来讲,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展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对项目所在地的地下水情况进行透彻的了解,并根据勘查结果对该地区的地下水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主要关注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地下水的数量;第二地下水的质量。

开展工程地质勘查的目的主要体现在:第一,根据地质勘查结果,相关人员可以更好地确定水利工程项目的地址;第二,地质勘查中的相关信息可以作为设计人员设计水利工程项目的参考资料;第三,为相关人员提供和施工技术相关的丰富的地质信息资料。

3 常见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

总的说来,比较常见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土石类及其性质。就水利工程项目而言,土壤和岩石是非常关键的,对整个项目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土壤和岩石是水利工程项目在构建地基时需要的主要原材料。因此,土壤和岩石的性质直接决定了地质的质量,从而影响水利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第二,地形地貌。这里的地形主要指的就是水利工程项目所在地区的地表形态情况,以及山脉的情况等。在勘查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重点关注上述因素,并对进行细致的记录和标记,方便设计人员开展后续的工作。这里的地貌指的主要就是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表类型以及地表形态的发育情况等,这是技术人员在勘探中需要重视的一部分工作。

第三,地质结构。主要指的就是水利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结构情况,以及岩体结构情况。

第四,水文地质条件。在这里,主要关注的内容有:水利工程所在地区地下水的具体种类、地下水在运行过程中反应出的规律、地下水的水质情况、隔水层的具体情况等。

第五,天然建筑材料。一般来讲,在水利工程的建设区域都会存在一定的天然建筑材料,相关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勘查,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在勘查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首先,天然建筑材料的具体类别;其次,天然建筑材料的实际分布情况和存储数量;再次,如何才能更好的对天然建筑材料进行合理的开采和运输等。

4 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相结合和应用情况

现阶段,将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结合到一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勘探方式,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的测绘

所谓水文地质测绘指的就是水利工程所在地区的一些水文情况进行勘察,具体主要包括下述内容:第一,该地区的地貌情况;第二,该地区的地质结构情况;第三,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而地质工程测绘指的则是对前面得到的水位地质测绘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主要的处理方式就是对其开展一系列的分析工作,从而为设计人员提供有效的设计依据。

4.2 大坝坝基岩体的工程地质分析

大坝的类型有很多,而且不同的类型对于所在地区的地质条件也具有不一样的需求。在正式开始水利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工作之后,相关人员首先需要确定的就是应该各种大坝类型对于地质条件的实际需求到底是什么,这样当结束工程项目所在地区的地质条件勘查之后,才能清楚该地区是否能够满足要求。如果地质条件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建成的大坝就非常可能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坝区渗透等。

4.3 水库工程地质的建设问题分析

就水库工程项目而言,主要存在两种类型:第一,以原有的河流为基础,构建一定的大坝,从而形成地面水库;第二,借助于地下水,这样的水库属于地下水库。水库建成并投入使用之后,该区域的水文地质也就会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如果水库的需水量很大,那么水位也就会相对较高,此时水库的岸边就会受到一定的冲蚀,从而对地下水的水位造成一定的影响。接下来,就会导致一系列地质问题的产生,如淤积以及倒塌等。

5 结语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围绕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展开了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两者结合起来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带来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 鲁燕.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结合应用探讨[J].四川水泥,2016,(0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