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石油勘探论文

石油勘探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1 17:07: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石油勘探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石油勘探论文

第1篇

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是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和生产活动的公司所发生的取得成本、勘探成本、开发成本和生产成本。

一、石油勘探行业会计的主要研究内容

我国石油勘探行业会计的研究内容与其他西方国家大致相同,都会涉及矿产资源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所有方面,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准则的制定、储量数量与储量价值的确认与揭示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石油开采的内容包括:总则、矿区权益的会计处理、油气勘探的会计处理、油气开发的会计处理、油气生产的会计处理、披露等几个方面。

二、石油勘探支出的确认

在石油等矿业会计实践中关于油气资产中勘探支出的问题有两种思想和方法,一种是全部成本法,另外一种是成果法。成果法认为资产是收益能力的象征,与探明储量没有直接联系的地质与地球物理勘探费用和勘探干井费用都不应资本化。而全部成本法则认为,由于勘探活动的各个阶段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并且目标都是为了探明储量,因而无论是哪一段都具有同样的性质,要全部资本化,由此可以看出成果法更具合理性,也更加符合会计谨慎性原则,我国也是不允许采用完全成本法而支持成果法,在遵循历史成本原则的前提下,将钻井勘探支出中发现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支出结转为资产,未发现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勘探支出,扣除净值后记入当期损益。对于石油生产企业的信息披露时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开采活动的有关下列信息:1.拥有国内外的储量年初和年末的数据2.当年期在国内外发生的矿区权宜的取得,勘探和开发各项全部支出的总额3.探明矿区权宜等相关设施的期末账面原值金额及其计提方法,开采活动相关的辅助设备及设施的期末金额账面原价,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累计金额以及其计提方法。

三、会计准则在石油勘探行业的重要性

会计准则规范了石油企业在从事的矿区权宜取得,勘探开发等开采活动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披露,规范了完整的石油开采各阶段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与国际惯例基本一致,也有利于石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也为我国的石油企业能够融入国际竞争环境创造了坚实的会计基础,但是我国的会计准则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我们应该综合考虑石油行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成本,同时加强对该准则的学习和理论研究,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财务报告进行对比分析等。

四、重视对石油行业会计人才的培养

1.石油行业会计人才将推动石油会计理论的繁荣与发展

对本行业会计人才属性的独特要求,即在具有良好的基础会计理论与实务能力的基础上,通晓石油行业生产。石油行业会计的特殊性决定了指导其发展的石油会计理论的特殊性,照搬通用会计理论难于适应石油行业会计实践发展的要求,石油行业会计人才应熟练掌握和运用石油会计理论。并且石油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会计实践必将随着行业经济体制改革而不断翻新,并逐步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而这种翻新与接轨的前提是具有石油行业特色的会计理论的指导与辅助。

2.石油行业会计人才短缺现状

第2篇

(1)物探技术的创新

随着各项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石油地质勘探过程中,各种勘探技术不断创新,地震勘探技术在设备制造、数据处理、数据解释及数据采集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为了在提升勘探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勘探成本,三维可视化技术、经验技术、地震油藏描述等先进技术不断涌现,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更多的先进技术将应用于石油地质勘探工作中,如:永久性地震传感器排列系统的应用,有利于对石油勘探实施电子化的管理,同时可以对地震油藏开展实时的生产监测;随着地震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对整个钻井过程实施可视化的监控,以便于为石油地质勘探的评估者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决策依据,对于决策精准度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测井技术的创新

近年来,随钻技术、套管技术、快速平台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等测井技术的创新,对于测井工作效率及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几种创新性的技术中,最为常用的就是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实际的石油测井过程中,应用该技术具有非常高的测井速度与测量精度,正因为其具有这些优点,使得其在实际的石油地质勘探工作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另一种常用技术是快速平台测井技术,其最显著的优点是:在缩短测井时间的同时,有效降低测井工作中的故障率,能够为实际的测井工作节省大量的时间;而随钻测井技术的最主要的优点是可靠性强、成本小、尺寸小,并且能够对其进行随意组合,并且其逐渐朝着阵列化的方向发展,这对于测量数据可靠性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钻井技术的创新

钻井技术的创新对于石油开采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会直接影响到石油开采效率,对于石油开采成本也具有直接的影响,目前创新型的石油钻井技术也比较多,如:特殊工艺钻井技术、三维钻井技术、可视化钻井技术、超深井钻井技术、深井钻井技术、多分支井钻井技术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多分支钻井技术,其最突出的优点主要表现在油气藏的建设及开发过程中,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钻井效率,对于钻井成本的减少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石油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结语

第3篇

沉积特征

1沉积发育的多旋回性与多期次的沉积间断

新生界下第三系主要为断陷湖泊沉积,纵向上在附近凹陷发育出出现两个沉积旋回,即沙二段—东营组、沙四段—沙三段。这两个沉积旋回都处于比较完整的状态,其水体变化过程为浅—深—浅,岩性的变化过程为粗——细——粗。因为该地区的构造出现继承性的发育,下第三系沙四期到东营早期,致使从凹陷中心向隆起部位出现逐层超覆的沉积现象,一直至东营中期才呈现出覆盖潜山构造顶部的现象[2]。下第三系在沉积之后,受喜山期东营幕的影响,因此与渤海湾盆地等地区一样,出现上升的现象,因此遭受剥蚀。上第三系处在坳陷沉积期时,馆陶组—明化镇组出现河流相沉积等特点,在纵向方向,出现从粗至细的正旋回,其旋回比较完整。同时出现多旋回等沉积现状,因此出现了多套生、储以及盖的组合;在横向方向,沉积层的展布范围出现逐层扩大的现象。在沉积方面,该地区不仅具备多旋回性的特征,而且还具备多次沉积间断的特征,多次沉积间断主要由燕山及喜山期出现多次区域性抬升而形成的,该地区受中生界和下第三系之间的沉积间断的影响比较大,其间断期也比较长。同时,此外,第三系内部也出现两次重大的沉积间断,其一位于上、下第三系之间,其二位于沙二段和沙三段之间。这几次沉积间断是潜山油气藏形成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前第三系和下第三系之间的沉积间断,对潜山油气藏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中生界超覆式(底超)沉积

该地区在印支运动挤压应力场的影响下,古生界出现逆断与褶皱的现象,背斜轴部出现在埕北20井区域处,古生界受剥蚀作用明显,相反,两翼古生界可以保留较全的地层层序,相比其厚度也比较大,中生界下侏罗统在沉积过程中,在构造翼部出现逐层超覆式(底超)的沉积。

勘探潜力

1石油勘探面积大

胜利埕岛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而渤海湾盆地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最重要的阵地之一,为我国工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在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实践中,渤海湾油田的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重要,是我国东部石油勘探与开发的重中之重。在渤海海域中,山东海域领域占的比率比较大,大约占33.3%以上,仅胜利油田管辖领域的就有414km海岸线周围的4870km2的浅海面积以及极浅海面积。同时,由山东省管辖的胶东半岛渤海海域也拥有广阔的浅海面积,但因为各个方面的原因,浅海海域石油的勘探程度依然处于低级的状态。目前,渤海浅海海域主要的勘探区域为老黄河口之北埕北低潜山600~700km2的范围内,其余区域的勘探程度依然处于预探阶段,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勘探观察,以便开发出更多的油气资源。

2雄厚的石油资源潜力

第4篇

英文名称:World Well Logging Technology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大庆油田测井公司;北京京石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长庆事业部

出版周期:

出版地址:

种:

本: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本刊是我国展示世界先进测井技术的信息总汇,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主管,由长庆、辽河石油勘探局测井公司、煤炭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和全国各油田联合主办的面向全国的权威性刊物。本刊以科学态度、求实精神赢得广大读者信任和喜爱,在1989年科技期刊评比中,获湖北省优秀期刊奖,是我国报导世界先进测井技术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一家刊物。本刊设有:决策精华、热点述评、综述、专题、测井方法与解释、射孔技术、新技术介绍、学术讨论、应用天地、经验交流、百花苑、公司风采、市场动态、油海采珠、球球见闻、综合信息等栏目,内容庞大、新颖、突出前瞻、创新、求实,在国际测井界享有很高声誉。主要刊登:介绍国内外测井技术研究现状、应用实例及其发展方向;报导国内外测井方面新技术、新产品及其设计精华,以及国内外测井市场动态;讨论和评价引进的仪器和设备的特点及其地质应用效果;报导国内外学术交流动态;对国内外较有影响的论文展开不同观点的讨论以促进学术繁荣。本刊主要以石油、煤炭、地矿等系统从事勘探开发测井专业的技术干部、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等读者为对象。

主要栏目:

决策精华

热点述评

综述

地质应用

开发应用

综合应用

第5篇

关键词:长源距声波,火成岩

 

一、长源距声波介绍

仪器原理

长源距声波仪器的结构见图1。其组合方式为:T1发射R2接收,波形WF1,源距8ft;T1发射R1接收,波形WF2,源距10ft;T2发射R1接收,波形WF3,源距为12ft;T2发射R2接收,波形为WF4,源距为10ft,即2-8-2结构。采样间隔2微妙,记录长度4毫秒。

TT1、TT2、TT3、TT4分别是T1和T2 发射到大R1 和R2的声波旅行时间,这样的声系还可以补偿井径变化的影响,仪器源距有8ft、10ft、12ft。

除四条旅行时间曲线和全波列图外,还可纪律以颜色深浅反映波的幅度大小的变密度图,还可给出横波时差DTS等其他曲线。

图1 仪器结构及全波列波形图

二、火成岩介绍

火成岩(IgneousRock)由岩浆(Magma)直接凝固而成。高温之岩浆在从液态冷却中结品成多种矿物,矿物再紧密结合成火成岩。化学成分各异之岩浆,最後成为矿物成分各异之火成岩,种类繁多,细分之有数百种。如依其含硅量之高低做最简明之分类,火成岩有酸性(Acidic二氧化硅的含量大于65%)、中性(Intermediate二氧化硅的含量为52%~65%)、基性(Basic二氧化硅的含量为45%~52%),及超基性(Ultrabasic二氧化硅的含量小于45%)四大类。同时火成岩之晶体,因结晶时在地下之深度不一亦有粗细之别;将此分别代表深浅之粗细做为矿物成分以外之另一分类依据,火成岩可分成如次之种类:晶体粗大之酸性火成岩为花冈岩(Granite),细小至肉眼不能辨识者为流纹岩(Rhyolite);晶体粗大之中性火成岩为闪长岩(Diorite)细小者为安山岩(Andesite);晶体粗大之基性火成岩为辉长(Gabbro),细小者为玄武岩(Basalt);晶体粗大之凝灰岩(Tuff)超基性火成岩为橄榄岩(Peridotite),此种火成岩无晶体细小者。晶体特大之火成岩统称伟晶岩(Pegmatite),但应指明其为伟晶花冈岩、伟晶闪长岩,或伟晶辉长岩。此外,不论其成分如何,岩浆在地面凝固时通常不暇结晶。此等不结晶火成岩均为火山岩,或成块状无结构之玻璃,酸性及中性者成黑耀石(Obsidian)或浮石(Pumice),基性者成玻璃质玄武岩(BasalticGlass),或在喷发时破碎成火山角砾岩(VolcanicBreccia)或。

三、全波的应用[1]

(一) 弹性模量计算

1.泊松比:定义为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之比:

(1)

2.切变模量:定义为施加的应力与切应变之比:

(2)

3.杨氏模量:定义为施加的轴向应力与法向应变之比:

(3)

4.体积模量:定义为静水压力与体积应变之比:

(4)

5.体积压缩系数(有孔隙情况):为体积模量的倒数:

(5)

6.岩石骨架压缩系数(无孔隙情况):定义为骨架体积变化与静水压力之比:

(6)

公式中的a为单位转换系数。如果密度单位为g/cm3,时差单位为μs/ft,弹性模量单位为psi(或b/in2),则a=1.34×1010;如果密度单位为g/cm3,时差的单位为μs/ft,弹性模量单位为GPa(或109N/m2),则a=9.29×104。如果密度单位为g/cm3,时差的单位为μs/m,弹性模量单位为GPa(或109N/m2),则a=106。博士论文,火成岩。

(二) 确定地层孔隙度

用纵、横波时差确定地层孔隙度是最常见的用途。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非常多,如威利时间平均公式以及各种改进型公式。

(三) 气层识别

由于气比油或水易于压缩,只要岩石孔隙流体中含有少量的气体,岩石的纵波速度就会显著减小。因此,纵波速度对孔隙中是否含气非常敏感。而横波速度主要沿岩石骨架传播,与孔隙流体性质关系不大,所以纵、横波速度因含气存在较大差异。

然而,任何一种测井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但每一种测井方法都能够提供不同的信息,对储层评价提供更多的资料,而尽量减小多解性。在用全波测井资料识别天然气也不例外。博士论文,火成岩。将天然气在各种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综合在一起,效果则比较好。博士论文,火成岩。

天然气在多种常规测井曲线上有异常特征。针对密度测井,由于天然气密度明显低于油和水的密度值,表现在密度测井曲线上是ρb下降,而ΦD上升。针对中子测井,天然气使中子测井读数ΦN下降,‘挖掘效应’明显。

综合指数法综合了地层含气对纵横波速度影响的差异(地层含气对纵横波速度影响的差异用泊松比参数来体现),地层含气对密度、中子测井的影响,储层地层岩性特征(GR、SP测井)等信息,形成综合判别指数法。

地层岩性变化,特别是泥质含量的变化,对中子、密度测井响应、以及对纵横波速度也有影响,为了准确识别天然气储层,必须突出地层富集天然气因素的影响同时限制或抵消泥质含量变化等干扰的影响。

天然气富集在多种测井曲线上有异常响应,但它不是影响此曲线变化的唯一因素,例如天然气会引起密度测井值下降,而泥质含量的增加也会引起密度测井值下降;时差的变化可能是天然气引起的,也可能是孔隙度增加引起的,也许是泥质含量增加引起的,也许是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用单一的测井曲线判别天然气,不论哪种方法都存在多解性、不确定性。

天然气定量判别指数PBG能够较好的指示气层,PBG是泊松比(POIS)、自然伽马(GR)、中子孔隙度(PORN)及密度测井(DEN)值的函数。

(四) 定性评价地层渗透性

判断地层渗透性主要依据是斯通利波时差增大,在波形图上表现为传播到达时间滞后;斯通利波幅度衰减增大,特别是高频成分能量衰减更大,低频成分能量相对突出;斯通利波主频明显降低,表现为波形周期相对拉长。

由于斯通利波的传播过程还受井眼几何形状、井内泥浆、地层弹性性质以及井壁泥饼等的影响,斯通利波的速度、衰减、频率等参数与地层渗透率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因此要较准确评价地层渗透性需要参考井径、自然伽马等测井资料。

(五) 裂缝识别

在裂缝处,纵、横波时差常出现跳跃性变化。由时差的跳跃可以较好地确定裂缝的深度位置。一般来说,在低角度裂缝中横波的衰减比纵波大,在30°-70°的裂缝中纵波的衰减相对较大,横波的衰减也较大。70°以上的高倾角裂缝对纵波造成的衰减并不明显。博士论文,火成岩。由于裂缝充填的大都是碎屑、泥质甚至流体,横波的衰减往往特别突出,纵、横波幅度比值可以指示裂缝。

叠加在斯通利波部分上的高频成分相对于低频成分的显著衰减也是裂缝的反映。

(六) 岩石力学特性(地应力)分析

在钻井过程中,确定地层岩石机械特性,可优化钻头、优化泥浆。确保不漏失泥浆、不会造成井眼跨塌或井喷等现象。

在油气田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可根据力学特征确定压裂规模,使压裂缝径向延伸,控制纵向压裂高度,确保不压穿邻层,达到最佳压裂效果,对酸化压裂的压力及压裂层位进行设计。

在采油工程中,确定地层岩石机械特性,可预计油井开采时是否出砂,使油井在安全压差下开采。

四、资料对比

常规测井中,在裂缝井段,声波的首波时差增大,微电阻率测井曲线显示为视电阻率低值,高阻剖面中含泥浆滤液或底层水的水平裂缝,在双感应—聚焦组合测井曲线上,将显示为低电阻率,双侧向测井,在高阻剖面中的裂缝发育层段上,曲线呈现明显的低电阻率异常。博士论文,火成岩。博士论文,火成岩。。

全波测井中,理论和实验研究都表明,在声波测井的全波波形中,纵波时差、横波时差,纵波能量、横波能量及斯通利波的能量能指示开放性、渗透性裂缝。

与成像资料对比,全波列解释在对大的裂缝层段的识别上比较正确,但在有的裂缝层段识别能力不理想。

五、结论

由全波测井资料与常规测井资料对比可知,全波测井资料能获得比常规测井更详细的地层资料。在油气识别上,全波比常规测井更能准确反映油气层;在裂缝识别上,全波比常规测井也能更好的反映裂缝。经与成像资料对比可知,全波在火成岩地层能识别部分较大的裂缝。但长源距声波也存在一些不足,长源距声波只能反映部分裂缝,在对裂缝的识别上不如成像资料反映的准确详细,而且长源距声波在测井过程中如果档位和增益调节不合适会存在限幅的问题,影响全波资料的解释,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少鹤.微电阻率扫描成像处理成果图.辽河石油勘探测井公司.2006

[2]王少鹤.CBIL井周声波成像处理成果图.辽河石油勘探测井公司.2006

[3]丁次乾.矿场地球物理.石油大学出版社.2002:245~246

第6篇

关键词:生物技术石油化工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生物技术与石油化工

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程,是在古老的微生物发酵工艺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综合学科,它很早就与石油关系密切。

早在20世纪20年代,石油工作者就提出将微生物用于石油回收。50年代生物技术逐渐由石油向石油化工领域延伸,许多化工产品的生物生产技术和工艺相继出现。60年代,石油微生物学兴起,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工业化成为可能。70年代,生物分子生物学的突破,出现了生物催化剂固定化技术,与此同时,美国、欧洲及原苏联等都先后进行了微生物采油应用研究和实施。80年代,DNA重组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的崛起,生物化学反应工程应运而生,为人们在石油化工领域开发精细化工产品提供了重要手段和工具。90年代,节能与环保成为人们关注的两大课题,能源与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得生物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更加活跃。

面对21世纪石油与石油化工技术的挑战,清洁过程的开发,“绿色化学”产品的生产,生物脱硫技术正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温和条件的合成反应将会继续受到重视,生物催化剂将大力推广,生物能源的替代,具有光、声、电、磁等高性能生物化工材料的应用,都将为石油化工技术注入新的活力,新的生物石油化工技术必将兴起。

二生物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1生物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随着微生物培养技术及菌种数测定方法的不断改进,利用微生物勘探石油的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根据直接探测油气的有关理论,地下烃类的向上渗透使地表和地球化学环境发生了变化。从生物圈角度来看,无论是根植于地下较高等植物,或是散布于其间的低等生物,都会发生变异,用现代生物分析检测手段(如微生物微量元素分析、毒素分析、DNA的PCR扩增技术检测)检测这种变异,再经过适当的数据处理,就可能达到预测油气藏的目的。现代石油工业根据石油的生物标志特征可以研究判断石油的生成相和油源。我国石油工作者就是利用生物标志特征判断出柴达木盆地西部剖面油砂和沥青的前身原油是成熟原油,它具有水体相对较深的湖相有机质形态,其源岩应该是侏罗系的。随着生物技术在石油勘探领域应用的拓宽与深化,生物与石油相关规律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果,有可能在深山密林、深海谷底、冰川、南北极等尚未开发的环境区域,探测到更多的油气矿藏,大大提高石油的储采比,增加石油储备。

2生物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特别是微生物采油技术,已经引起石油工程技术人员的空前关注,目前在国内外开展的微生物采油先导性矿物试验已初见成效。利用微生物提高原油的采收率技术(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简称MEOR)来开发我国丰富的资源,已成为生物技术发展的主导方向之一。微生物采油就是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生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氧化碳及有机溶剂等物质进行有效的驱油。微生物采油技术与其它采油技术相比,具有适应范围广、工艺简单、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等特点,是目前开采油藏中剩余油和利用枯竭油藏最好的廉价方法,并且更符合环保要求。微生物采油技术起源于美国,发展至今已成为国内外发展迅速的一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也是二十一世纪的一项高新生物技术。

其经历了:1930年~1965年的起步与探索,1965年~1980年的迅速发展,1980年~1990年的深入研究和矿场应用见效,1990年至今的现代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发展等四个阶段。现代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发展阶段主要是现代生物技术在微生物采油上的应用阶段。美国应用现代生物技术重组微生物菌体,构建基因工程菌,使微生物菌种具有较高的性能,大大促进和发展了生物技术在微生物采油中的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采油微生物研究已经进入了分子水平。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微生物采油机理的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DNA芯片技术等是研究微生物群落新颖的分子生物学工具。一1PCR与DNA芯片技术结合,可以对微生物采油菌种的油藏适应性、地下运移能力、增殖和增采能力进行准确可靠的认证,可以对油田地层中存在的微生物群落进行详细调查,并以此对具有微生物采油作用的菌加以利用,对有害菌进行有效防治,进而研究微生物的驱油增产机理,为调整各项技术工艺,优化方案设计和把握实验进程提供可靠依据。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真正成功或突破的关键在于“超级菌”的组建,因此,构建目的基因,培养较强竞争力的基因工程菌(Gene Engineering Microbe,简称GEM)是现代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主要目标之一。利用基因工程,可针对性地培养有利菌株,拓宽微生物采油的菌种资源。

3生物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① 微生物氧化烃类生产有机酸

微生物氧化烃类生产有机酸主要有二羧酸和一元酸。二羧酸主要有已二酸和癸二酸。一元酸主要有柠檬酸、琥珀酸。此外烷烃经氧化还可生产谷氨酸、富马酸、水杨酸等。

a. 酶催化丙烯腈生产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大部分以40%~50%的水溶液销售,低温下会析出胺的结晶。常规生产丙烯酰胺有硫酸水和法和铜催化水和法两种,前者工艺过程复杂,后者因反应中会生成加成反应而含有少量加成反应物。用酶催化丙烯腈生产丙烯酰胺,是将丙烯腈、原料水与固定化生物催化剂一起进行水和反应,反应后分离出废生物催化剂。得到产品丙烯酰胺。酶催化丙烯腈生产丙烯酰胺,产品纯度高,选择性好,丙烯腈转化率达99.9%以上。

70年代,日本日东化学公司使用Rhodococ—cus SP.N一774生物酶,经十年努力,成功开发了最初的生物催化生产丙烯酰胺的工艺,80年代中期建成规模为400t/a的工业化装置。其后日本京都大学发现了代号为B一23、J一1的生物酶并对工艺加以改进。90年代初,日本使用生物酶生产丙烯酰胺的能力已上升到1.5万t/a。

b. 烃类发酵生产二元羧酸

中长链二元羧酸是合成纤维、工程塑料、涂料、高档油等重要的石油化工原料,通常是通过化学方法制取。以石油馏分为原料发酵生产二元羧酸的研究已有近40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矿业生物科学研究院(简称日本矿业)以正构石蜡为原料,微生物发酵氧化代替尿素加成法,生产相同链长的二元羧酸,80年代工业化,在世界上首先建成了150t/a的长链二元羧酸生产发酵装置。90年代初由发酵法生产的十三碳二元酸(“巴西羧酸”),规模已达200t/a,终止了传统的由菜籽油、蓖麻油裂解合成的历史,是石油发酵在石油化工领域工业化最早的例子L2j。日本矿业选用Candida trpicalis 1098酵母菌生产二元羧酸,日本三井石化公司则用拟球酵母Torutopsis生产长链二元羧酸。研究表明,酵母菌、细菌、丝状真菌都有不同程度氧化正构烷烃生成二元羧酸的能力,而假丝酵母、毕赤式酵母尤其是正构烷烃发酵生产二元羧酸的高产微生物。据报导l31,我国郑州大学等单位承担的“九五”国产科技攻关计划“十二碳二元酸合成尼龙1212工业生产试验研究”,最近已通过鉴定。该研究合成的长链高性能工程塑料尼龙1212所用原料,即是以石油轻蜡发酵生产的十二碳二元酸,这充分显示了生物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成功应用。

②在其它石油化工方面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其它石油化工方面的应用主要有:由烯烃类制备环氧乙烷和环氧氧丙烷,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单细胞蛋白,加氧酶在石油化工的开发利用,柴油生物脱硫研究与开发,石油微生物的脱氮的研究,生物法生产丙烯酰胺、1,3——丙二酸等。

结束语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技术正逐步扩大到石油和石油化工行业,以更加有效的、经济的生物化学过程代替传统的化工过程。生物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将为石油化工技术注入新的活力,新的生物石油化工技术必将兴起。

参考文献

① 黄惠娟.李潇. 生物石油技术研究应用[期刊论文]-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35(7)

② 金花. 生物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期刊论文]-石油化工2003,32(5)

③ 黄永红.宋考平.薛建华. 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大庆

第7篇

【关键词】吴起地区 延9油层组 储层特征

吴起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部,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二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中西部(图1研究区)。勘探开发与研究程度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延安组石油地质基本特征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楚了,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发表了很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提高,对于具体区域内的储层岩石学特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以工作中涉及的吴起地区延9油层组的研究,对该区域内的储层岩石学特征作进一步的阐述。

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观察分析等手段加深了对吴起地区延安组延9油层组的储层岩石学特征的认识,并且对延9油层组的岩石成分、含量、结构、构造、颗粒接触关系类型、胶结类型等作了详细分析。

1 储层岩石学特征

研究区延9油层组储层主要为浅灰、灰褐、灰黑色中细、中、粗砂岩及砂质砾岩,有少量的细砾岩及细粉砂质泥岩。岩性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含有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碎屑颗粒大小主要为中―细砾,可见粗粒和不等粒,颗粒大多呈半棱角―次圆状,圆状和棱角状较少,分选程度以中、中―好为主,中-差次之,胶结类型主要是孔隙型。砂岩碎屑成份平均占全岩含量82.2%,其中石英含量为29%~74%,平均值为45.2%;长石含量为10%~39%,平均为28.8%,局部可见7%~10%;岩屑含量为5%~17%,平均为8.2%。(见图2)

图2 吴起地区延9油层组砂岩组成

研究区延9油层组砂岩储层填隙物含量平均值为17.73%(表6-2),灰泥杂基含量为0.5%~28%,平均值3.61%;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为0.5%~36%,平均值5.78%;粘土质含量为1%~18%,平均值为14.25%。(见表1)

2 储层孔隙类型

通过常规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延9油层组储层空间类型主要包括粒间孔、粒间溶孔、长石溶孔等。其中粒间孔、粒间溶孔是本地区最主要的储集空间。

2.1 粒间孔和粒间溶孔

粒间孔是岩石颗粒经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后剩余的原生孔隙,形态多为不规则多边形(图3c)。

粒间溶孔是经过溶蚀作用改造的粒间孔或早期填隙物被溶蚀而形成的孔隙,前者可以极大改变孔隙与孔隙之间的点状喉道和线状喉道的大小,改善储层的渗流能力;后者主要形成杂基溶孔,其发育程度有限,且孔径较小,―般小于10μm。由于孔隙较小,连通性较差,对储层影响不大。

2.2 粒内溶孔

粒内溶孔为碎屑颗粒被溶蚀而形成的溶孔,主要发育在长石颗粒和岩屑颗粒中(图3e)。

3 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有效埋藏以后至变质作用发生或抬升至地表遭受风化作用以前,沉积物在上覆压力和各种流体作用下,岩石矿物发生的广泛物理化学作用过程。

通过对本地区取芯井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的研究,确定该区延安组的砂岩储层所经历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和自生矿物的形成作用等,这些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孔隙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储集体原始孔隙的结构特征和分布规律受沉积因素控制。但在埋藏成岩过程中,储集空间受到成岩作用的改造。成岩作用既可促进次生孔隙的发育,又可破坏原生孔隙,使原始孔隙分布规律发生变化。

3.1 压实和压溶作用

压实作用在本地区普遍出现,主要是通过颗粒之间距离变小,沉积物体积收缩、变形等方式来进行的,它使得颗粒紧密,软组分发生变形、挤入孔隙,水分排出,孔隙空间减少,渗透性变差(图3i)。

压溶常发生在压实作用之后,胶结作用之前或同时进行,是骨架颗粒在接触点的溶解所引起的岩石总体积的减少过程。它也是由于岩石压应力和上覆沉积物的重量引起的,但与压实作用不同的是,它不仅受重力的影响,还受接触处颗粒的性质、流体的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如石英颗粒表面的水膜,尤其是在颗粒之间存在的粘土薄膜,能促进石英颗粒接触处优先溶解和溶解物质的扩散。

压溶作用在本地区储层中主要表现为石英碎屑的溶解和次生加大的出现,并使得颗粒间的接触关系由最初的点接触演化到以点+线或线接触为主,少量凹凸接触甚至缝合线接触;这一过程造成孔隙空间进一步压缩,喉道变窄,配位数减少,孔隙的连通性变差。

3.2 溶蚀作用

后期侏罗系地层的地下水比较活跃,这样就有利于长石等易溶物质的溶解,特别是当煤系地层水富含有机酸时表现尤为明显。因此,研究区砂岩储层在大气水和地下水的共同作用下,长石溶孔、粒间溶孔、杂基溶孔都相对比较发育,约占总孔隙的40%,提供了大量的储集空间。

3.3 胶结作用

胶结作用是孔隙水沉淀出矿物对粒间孔隙的充填作用,能造成原生粒间孔孔隙度的降低,从而对储层物性有所影响。但早期胶结物的形成也可抑制机械压实的继续进行,使剩余原生粒间孔隙得以保存,同时胶结物中的易溶组分又为次生粒间孔隙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还可以抑制石英次生加大的发生。因此,其对碎屑岩储层也有建设性的一面。胶结作用出现于成岩作用的各个时期,甚至同一类型的胶结物有在不同成岩期出现的现象存在(图3f)。

4 储层储集性能控制因素讨论

沉积作用形成了储层储集性能的基础,而后期的成岩作用则会对储集性能进行改造。4.1 压实和压溶作用

研究发现,研究区中,压实作用可以造成原生孔隙的损失达到19%左右。

研究区压溶作用主要表现为颗粒的凹凸和缝合线状接触、石英的溶蚀和次生加大的而形成,由于薄片中这两种现象均不太发育,因此压溶作用对于研究区储层的破坏作用比较有限。4.2 胶结作用

无论是何种物质的胶结,均表现为孔隙之间物质的充填,因此对孔隙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作用。特别的,在研究区的储层中,成岩早期的方解石连晶或嵌晶的胶结作用对孔隙度的减小较为明显,其次为石英的次生加大作用,两者可造成孔隙度减少10%左右。而成岩晚期的含铁碳酸盐矿物、自生粘土矿物、浊沸石, 自生石英的沉淀由于发育有限,因此对孔隙的减少也有限。

早期绿泥石胶结作用对储层的孔隙有特殊的影响,虽然其形成可以减少原生孔隙的空间,但形成的包膜厚度很小,对原生孔隙破坏很有限。相反的,由于这种包膜可以阻止石英次生加大的形成,从而阻止了原生粒间孔的充填;有效增加了颗粒的抗压强度,阻止了岩石因进一步压实作用造成的原生粒间孔的减小;有效保护了长石等颗粒粒内溶孔(包括铸模孔)被压实和后期充填作用的破坏,早期绿泥石胶结作用的存在对于储层孔隙总体是具有建设性作用的,在具有绿泥石包膜存在的层段中一般粒间孔和粒内溶孔较为发育,总的面孔率较高。

4.3 溶蚀作用

研究区砂岩储层在大气水和富含有机酸的地下水的共同作用下,长石溶孔、粒间溶孔、杂基溶孔都相对比较发育,约占总孔隙的40%,为储层提供了大量的储集空间。特别的,在晚成岩期有机酸溶蚀作用下,溶蚀作用可为储层提供7%~8%的次生孔隙。

4.4 交代作用和自生矿物的形成作用

交代作用一般不会影响孔隙度的变化,但是在长石被高岭石交代形成自生高岭石过程中,由于高岭石体积小于被交代的长石体积、形成发育的晶间孔而使总孔隙度增加,因此对于储层储集性能具有建设性的作用。

其他自生矿物的形成,特别是晚成岩期形成的充填孔隙的自生矿物,对孔隙均有破坏作用,但在该区这些自生矿物发育有限,对储层孔隙性的破坏也有限。

总的来看,成岩作用中,对储层具有建设性的作用有早期绿泥石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长石交代形成自生高岭石的作用,而破坏性的作用主要为压实作用、成岩早期的方解石连晶或嵌晶的胶结作用和石英的次生加大作用,其次为压溶作用、成岩晚期的胶结作用和自生矿物的形成作用。

5 结论

(1)研究区延9油层组储层主要为浅灰、灰褐、灰黑色中细、中、粗砂岩及砂质砾岩,有少量的细砾岩及细粉砂质泥岩。岩性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含有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碎屑颗粒大小主要为中―细砾,可见粗粒和不等粒,颗粒大多呈半棱角―次圆状,圆状和棱角状较少,分选程度以中、中―好为主,中-差次之

(2)通过常规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延9油层组储层空间类型主要包括粒间孔、粒间溶孔、长石溶孔等。其中粒间孔、粒间溶孔是本地区最主要的储集空间。

(3)通过对本地区取芯井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的研究,确定该区延安组的砂岩储层所经历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和自生矿物的形成作用等,这些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孔隙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

(4)沉积作用形成了储层储集性能的基础,而后期的成岩作用则会对储集性能进行改造。

参考文献

[1] 雷振宇,张朝军,杨晓萍.鄂尔多斯盆地含油气系统划分及特征 [J].勘探家,2000,5(3):75-82

[2] 郭艳琴,李文厚,陈全红,等.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富县地区延长组-延安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2):218-223

[3] 刘新社,席胜利,黄道军,等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二次运移动力条件 [2]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35(2):143-147

[4] 张文正,李剑峰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源研究[J].中国石油勘探,2001,6(4):28-36.

[5] 王建民.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大中型油田形成条件与勘探策略 [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2):145-149

[6] 汪海燕,等.镇泾油田侏罗纪沉积前古地貌特征与延 9 油藏分布[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30(1):170-173

[7] 郭正权,张立荣,楚美娟,等.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前侏罗纪古地貌对延安组下部油藏的控制作用[J]. 古地理学报.2008.10(1):63-71

[8] 汪海燕,等.镇泾油田侏罗纪沉积前古地貌特征与延 9 油藏分布[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30(1):170-173

第8篇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心血管专业,积极开展了冠心病防治研究,在临床上率先开展了心电图运动试验及运动试验,联合潘生丁试验对冠心病早期诊断价值及其疗效评价的探讨,目前已应用4000余例,使大量的隐匿性冠心病患者得以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使总医院在冠心病诊断方面处于本地区领先水平,该项研究成果荣获中原石油勘探局1993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年,成功实施了本地区第一例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疗法,随后他带头组织心内科广泛开展了中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配合转换酶抑制剂等综合疗法的临床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00余例,使住院病死率由原来的15%降至7%左右,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并及时写出临床研究报告参加了河南省第三届心血管学术会议进行大会交流,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由于在临床和科研方面的突出表现,他很快成为心内科的学科带头人。作为总医院心血管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他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和熟练地处理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而且能牢牢把握本专业理论、技术发展的前沿,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积极学习、探索新疗法、新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和开展临床科研工作,为总医院心血管专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人工心脏起搏技术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最有效手段,是心血管专业电治疗学的重要技术之一,基层医院由于受技术和条件限制而很难开展此项工作,司定然主动向院领导建议,积极创造条件,查阅有关资料,并根据自己读研究生期间积累的经验,带领科内同志克服重重困难,于1994年开展了本地区第一例临时心脏起搏术,术中由于血管鞘管与导管型号不匹配(因条件所限),造成局部出血不止,他在手术台上积极开动脑筋,果断采用输液器接头代套管封堵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终于将起搏电极导管置入心脏,起搏成功,使这位生命垂危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转危为安;在此基础上,他又带领大家完成了更高难度的床旁经气囊漂浮电极临时心脏起搏术的技术攻关。同年,经过充分的技术准备,他组织开展了技术条件要求更高、更复杂的永久心脏起搏器安装术,更加拓宽了这种先进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

目前,他已为126例各种危重心脏病患者进行了起搏治疗,成功率达100%,不但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这项技术不仅填补了濮阳地区的空白,而且在适应症、起搏方式选择及生理性起搏方面居河南省领先水平。为了促进心血管专业技术的更大发展,为医院创名牌、争效益,为职工家属解除疾苦,司定然向院领导提出了在总医院开展心血管疾病最尖端诊疗技术之一——心脏病介入治疗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在得到医院领导的同意与支持以后,他亲自带人于1995年8月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研修介入心脏病学,半年后归院,即投入了复杂的前期准备工作中,为了尽早开展工作而不额外增加医院负担,他提出立足于医院现有条件,不等不靠,将胃肠透视室作为导管室,利用现有的旧x线透视机替代大型c型臂血管造影机,自行制造器械消毒槽,仅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准备工作。于1996年5月1日开展了具有当前国际先进水平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两项新技术,从此结束了以往这类疾病手术创伤大、药物疗效差而依赖外转求医的局面,此疗法既可以使患者得到根治或显著好转,又为勘探局和职工家属节约了大量费用,目前治疗患者96例,成功率97.7%,直接经济效益176万元。上述新技术、新疗法的开展使总医院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跨入了省内同级医院先进行列,为创建“三甲”医院产生了积极作用,使当时在本地区独家掌握这些新技术的油田总医院的声誉和影响得到了大大提高,已经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冠心病介入治疗是当今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最复杂、难度最大、危险最高而效果最好的尖端技术之一。总医院大型血管造影机的引进为心内科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司定然不失时机地积极组织科室人员学习相关技术,使冠心病介入治疗术顺利在我院推广开展。20__年,他主持开展了濮阳市首例经皮插管冠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在他的带领下,目前已为成功完成近千例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上述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的开展,使总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跨入了国内同级医院先进行列。

司定然同志不仅有孜孜不倦地学习运用新技术的精神,更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他常对同志们说,既然我们做了医生,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就是我们的天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自到中原油田的第一天起,他就以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治病救人的事业之中。他所在的心血管内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也是全院最大、最忙,危重病人多,病情变化快的科室之一。作为科室负责人,他总是第一个到工作岗位,并常因为病人诊治而耽误了休息时间,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病人需要、出诊会诊,总是随叫随到。刚端起饭碗、刚躺下睡觉就被邀会诊的情况不可胜数。从事心脏介入治疗需要在x线透视下确定导管电极的位置,医生要暴露x线直接照射下工作,会受到数倍于患者照射剂量射线的损害。由于长期的射线照射,他的白细胞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右手也发生了放射性皮炎,每次手术前后,科室的同志们无不为他担心,捏着一把汗,都劝他在台下或室外指导,可他总是上台次数最多、时间最长,即使被别人替下也不离开导管室,观察病人、指导下级医师工作。每次手术结束后,

他总是回病房逐个诊察术后病人,确认无并发症后才放心地最后一个离开病房。有一次,手术一直从早上7点进行到晚上9点,结束时发现机器出了故障,其他同志都回家休息了,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手术,他亲自陪同西门子公司的工程师修理机器,直到深夜12点将送工程师回住处他才回家,第二天同志们上班时,发现他已经又做好了当天手术的准备工作。他不仅自己以身作则,还带出了一只作风过硬的队伍。不论工作多忙多累,心内科的同志们从无怨言,尤其是介入治疗小组的医护人员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使科室的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医院的前列。在他领导下该科多年被评为院先进单位、院双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中原石油勘探局模范集体、文明单位。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司定然在努力完成各项医疗工作的同时,还注意不断地总结经验,近年来先后编著了《现代实用心脏病学》(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在杂志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科研论文29篇,其中《转换酶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塞的保护作用》一文参加了第四届国际转换酶抑制剂研讨会大会交流,《生理性永久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分析》等三篇论文参加了第三届长城国际介入心脏病学研讨会交流并为《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录用;《永久人工心脏起搏术》、《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研究》、《血浆内皮素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变化及低分子肝素治疗对其影响的临床研究》、《联合药物干预对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及24小时动态血压负荷影响的临床研究》、《不稳定冠状动脉疾病ptca+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等五项成果先后获得中原油田及濮阳市科技进步奖;1998年应邀出席了在新加坡举办的第七届亚太地区介入心脏病学研讨会。

面对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司定然并没有故步自封,而又把眼光集中到了更重要的课题,20__年他承担了中国医学科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临床试验研究中心联合组织实施的协作研究项目——《中国第二项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治疗研究》及由加拿大、印度和中国共同发起的国际性协作研究《评价低分子肝素和代谢调节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的部分研究工作,为两项大规模临床试验提供了一定的循证学依据,受到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20__-20__的三年里,他带领的心内科取得了更加优异的成绩,医疗质量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保持双先单位,他也连续三年被评为院“优秀管理工作者”,“局劳动模范”,“局十佳青年”,20__年初被提拔为中原油田总医院业务副院长。

20__年的春天,非典型性肺炎肆虐中国大地,一场抗击非典的战争在全国打响,当和政府高度重视防治非典的这场战争。刚刚上任业务副院长的司定然同志在这危难之际自告奋勇地担起组织指挥抗击非典一线工作的重担,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他连续七天吃住在工作现场,协调相关科室和部门,组织行政、后勤和医务人员,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成功创建了发热门诊、非典病房,购置了防护服装和消杀物品,做好了防止非典的一切准备工作。在抗击非典最艰难、最危险的日子里,为了明确诊断几名非典疑似病例,司定然同志常常连续几天忙得回不了家,他不顾个人安危,一天奔波于非典病房和发热门诊之间数十趟,亲自给病人查体和询问病史,亲自为病人盛饭送水,亲自观察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在他的带领下,所有疑似病例均痊愈出院,整个油区没有一例非典感染病人,圆满完成了抗击非典的光荣任务,受到中原石油勘探局领导的高度赞扬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