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道路勘察设计论文

道路勘察设计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1 17:07:4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道路勘察设计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道路勘察设计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数字化勘察;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E271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的完善,已经完全可以集成以岩土工程建模、岩土工程数字化、岩土工程数据库管理、岩土工程特性分析、岩土工程地质解释以及空间分析和预测、地学统计和图形可视化的一体化系统,继而发展成为现代化、信息化为一体的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新体系。本论文就将主要对数字化的岩土工程勘察进行简单的探讨,以期和同行分享。

一、岩土工程勘察方法概述

1. 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存在的问题

(1)勘察资料过于地质化。

由于部门长期的条块分割,勘察、设计分散作业,加之岩土工程规范制定和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的滞后,以及专业设置过细,岩土工程本身的特殊性等原因,设计与勘察之间脱钩多,使得勘察提供的岩土工程信息通常以设计人员难以理解的形式出现,而且勘察也较难参与设计的全过程;设计人员也因知识的局限,很难深层次理解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因而勘察成果在设计中的转化率较低,造成许多不应有的浪费和损失

(2)数字化地图与数字化设计系统间不够贯通。

地形图是设计系统的底图或称基础数据,由于数字化地图中的某些环节技术条件不成熟,与CAD设计软件的接口不匹配,很难顺利实现对接,设计系统不得不重新将勘察资料数字化,影响了设计系统CAD的推广应用。

(3)勘察信息数字化程度低。

勘察部门提供的勘察信息往往以图纸、表格、文字等形式为主,内容上定性描述较多。这一方面造成设计人员对于勘察信息难于准确理解,另一方面造成对勘察信息处理、利用上的困难。

二、数字化勘察技术概述

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是指应用当代测绘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CAD技术,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把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信息(勘察、设计、进度、计划、变更等数据)有机地集成起来,建立综合的计算机辅助信息流程,使勘察设计的技术手段从手工方式向现代化CAD技术转变,作到数据采集信息化、勘察资料处理数字化、硬件系统网络化、图文处理自动化,逐步形成和建立适应多专业、多工种生产的高效益、高柔性、智能化的工程勘察设计体系。该技术体系用系统工程观点,把勘察、设计的图纸、图像、表格、文字等以数字化形式存贮,供各专业设计使用。

三、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应用实现的关键技术探讨

3.1 岩土工程数字化建模方法

岩土工程地质建模的方法目前采用的主要有表面模型法,表面模型法(也叫数字表面模型)的历史较早,它的基本内容就是通过精确的表示出工程地质体的外表面来表示均质地质体的建模方法,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建模方法。表面模型法的数据来源是通过测点获得的一系列离散的测点资料,包括测点的几何特征数据和属性特征数据,然后利用数据解释结果重构地质体界面。可以抽象为把一系列同属性的点按照一定的规则连接起来,构成网状曲面片,进而确定整个地质体的空间属性,有很多方法用来表示表面,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数学模型法和图示模型法,本论文主要讨论图示模型法。常用的图示模型法有边界表示法、规则格网法、等值线法、不规则格网法等,其中不规则格网法是本系统选用的模型表示法,将做详细分析讨论。

不规则格网法(TIN)是将区域内有限个点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内,如果任意点不在顶点上,则该点的数字属性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在边上用边的两个顶点的高程,在三角形内则用三个顶点的高程),所以TIN是一个三维空间的分段线性模型,在整个区域内连续但不可微。有许多种表达TIN拓扑结构的存储方式,这里采用一个简单的记录方式是:对于每一个三角形、边和节点都对应一个记录,三角形的记录包括三个指向它三个边的记录的指针,边的记录有四个指针字段,包括两个指向相邻三角形记录的指针和它的两个顶点的记录的指针;也可以直接对每个三角形记录其顶点和相邻三角形。每个节点包括三个坐标值的字段,分别存储X,Y,Z坐标。这种拓扑网络结构的特点是:对于给定一个三角形,查询其三个顶点属性和相邻三角形所用的时间是定长的。它在沿直线计算地形剖面线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当然可以在此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其它变化,以提高某些特殊运算的效率。

3.2 数字化岩土勘察工程数据库系统

基于GIS的岩土工程勘察涉及到的原始数据主要为地理信息方面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数据来源包括:

(1)基础地理数据这些数据主要包括:

①自然区划图。

该图反映被研究区域的地理区划、河流、道路、居民区、山川、公共设施等等自然地理信息。

②地形、地貌图。

该图反映被研究区域的自然地貌情况。

(2)岩土工程勘察数据这些数据主要包括:

所研究区域的工程地质勘探资料。

经过筛选、处理的各勘探点包括地理、环境、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在内的所有信息。

各类建筑场地的地层信息,比如液化等级、液化指数、特征周期、年代、沉积相等。

结合上述分析,数字化岩土勘察工程数据库系统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实施构建:

①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的概念模型设计。

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管理作为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一个数据密集、处理复杂的数据库应用问题,为了能获得反映信息世界的概念性数据模型,将与实体和联系相关的功能与行为剥离出来,仅从现实世界中实体的数据侧面来建立模型即研究数据对象与属性及其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对应的数据库表结构。

②数据库建立实现。

岩土工程一体化系统的数据有三类: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系统生成的中间数据及最终数据。原始数据由测点数据组成,而测点数据又由测点几何属性数据(位置)和测点信息属性数据;中间数据包括根据原始数据系统自动生成的地层层面等值线模型、三维表面模型、剖面模型等,根据这些模型可以生成用户需要的各种图件,还可以进行各种信息查询操作;最终数据种类繁多,主要是根据用户需要由中间数据生成,包括图形资料和文档资料(如地质勘察报告等)。

结束语

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岩土工程最终是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岩土问题都应该成为岩土工程重点研究的课题。土木工程建设与岩土工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中国这种联系表现的更加突出。要提高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实现数字化是必经之路,也是勘察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极大的改变了传统的勘察技术,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无论在操作方法还是实现效果上都有较大的优越性。但是在当前,这一技术依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之路依然很长,其中有很多关键性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人才方面也较为匮乏。因此,我国要大力培养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大该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数字化。

参考文献:

[1] 岳海东,王梅雨,谢雨繁.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方法措施分析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2011(3).

[2] 赖华东.浅谈民用建筑中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与防控[J].科技咨询导报,2012(25).

第2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数字化勘察;应用方法

1. 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设计的先决条件。一般岩土工程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地层界面、断层、地下水位、风化层厚度以及各种物探、化探资料,这些资料只是一些离散的数据,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较难直接利用它们再去分析场地中工程地质参数的分布规律,更何况传统的岩土工程资料分析和解释一般都局限于二维、静态的表达,这种表达描述空间构造起伏变化的直观性差,往往不能充分揭示它们空间变化的规律,难以使人们直接、完整、准确地理解,也就越来越不能满足工程的空间分析要求。 随着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的完善,已经完全可以集成以岩土工程建模、岩土工程数字化、岩土工程数据库管理、岩土工程特性分析、岩土工程地质解释以及空间分析和预测、地学统计和图形可视化的一体化系统,继而发展成为现代化、信息化为一体的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新体系。本论文就将主要对数字化的岩土工程勘察进行简单的探讨,以期和同行分享。

2. 岩土工程勘察方法概述

2.1 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存在的问题。

(1)勘察资料过于地质化。 由于部门长期的条块分割,勘察、设计分散作业,加之岩土工程规范制定和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的滞后,以及专业设置过细,岩土工程本身的特殊性等原因,设计与勘察之间脱钩多,使得勘察提供的岩土工程信息通常以设计人员难以理解的形式出现,而且勘察也较难参与设计的全过程;设计人员也因知识的局限,很难深层次理解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因而勘察成果在设计中的转化率较低,造成许多不应有的浪费和损失。

(2)数字化地图与数字化设计系统间不够贯通。 地形图是设计系统的底图或称基础数据,由于数字化地图中的某些环节技术条件不成熟,与CAD设计软件的接口不匹配,很难顺利实现对接,设计系统不得不重新将勘察资料数字化,影响了设计系统CAD的推广应用。

(3)勘察信息数字化程度低。 勘察部门提供的勘察信息往往以图纸、表格、文字等形式为主,内容上定性描述较多。这一方面造成设计人员对于勘察信息难于准确理解,另一方面造成对勘察信息处理、利用上的困难。

2.2 数字化勘察技术概述。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是指应用当代测绘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CAD技术,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把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信息(勘察、设计、进度、计划、变更等数据)有机地集成起来,建立综合的计算机辅助信息流程,使勘察设计的技术手段从手工方式向现代化CAD技术转变,作到数据采集信息化、勘察资料处理数字化、硬件系统网络化、图文处理自动化,逐步形成和建立适应多专业、多工种生产的高效益、高柔性、智能化的工程勘察设计体系。该技术体系用系统工程观点,把勘察、设计的图纸、图像、表格、文字等以数字化形式存贮,供各专业设计使用。

3. 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应用实现的关键技术探讨

3.1 岩土工程数字化建模方法。

(1)岩土工程地质建模的方法目前采用的主要有表面模型法,表面模型法(也叫数字表面模型)的历史较早,它的基本内容就是通过精确的表示出工程地质体的外表面来表示均质地质体的建模方法,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建模方法。表面模型法的数据来源是通过测点获得的一系列离散的测点资料,包括测点的几何特征数据和属性特征数据,然后利用数据解释结果重构地质体界面。可以抽象为把一系列同属性的点按照一定的规则连接起来,构成网状曲面片,进而确定整个地质体的空间属性,有很多方法用来表示表面,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数学模型法和图示模型法,本论文主要讨论图示模型法。常用的图示模型法有边界表示法、规则格网法、等值线法、不规则格网法等,其中不规则格网法是本系统选用的模型表示法,将做详细分析讨论。

(2)不规则格网法(TIN)是将区域内有限个点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内,如果任意点不在顶点上,则该点的数字属性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在边上用边的两个顶点的高程,在三角形内则用三个顶点的高程),所以TIN是一个三维空间的分段线性模型,在整个区域内连续但不可微。有许多种表达TIN拓扑结构的存储方式,这里采用一个简单的记录方式是:对于每一个三角形、边和节点都对应一个记录,三角形的记录包括三个指向它三个边的记录的指针,边的记录有四个指针字段,包括两个指向相邻三角形记录的指针和它的两个顶点的记录的指针;也可以直接对每个三角形记录其顶点和相邻三角形。每个节点包括三个坐标值的字段,分别存储X,Y,Z坐标。这种拓扑网络结构的特点是:对于给定一个三角形,查询其三个顶点属性和相邻三角形所用的时间是定长的。它在沿直线计算地形剖面线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当然可以在此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其它变化,以提高某些特殊运算的效率。

3.2 数字化岩土勘察工程数据库系统。基于GIS的岩土工程勘察涉及到的原始数据主要为地理信息方面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数据来源包括:

3.2.1 基础地理数据这些数据主要包括:

(1)自然区划图。 该图反映被研究区域的地理区划、河流、道路、居民区、山川、公共设施等等自然地理信息。

(2)地形、地貌图。 该图反映被研究区域的自然地貌情况。

3.2.2 岩土工程勘察数据这些数据主要包括: 所研究区域的工程地质勘探资料。 经过筛选、处理的各勘探点包括地理、环境、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在内的所有信息。 各类建筑场地的地层信息,比如液化等级、液化指数、特征周期、年代、沉积相等。 结合上述分析,数字化岩土勘察工程数据库系统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实施构建:

(1)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的概念模型设计。 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管理作为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一个数据密集、处理复杂的数据库应用问题,为了能获得反映信息世界的概念性数据模型,将与实体和联系相关的功能与行为剥离出来,仅从现实世界中实体的数据侧面来建立模型即研究数据对象与属性及其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对应的数据库表结构。

(2)数据库建立实现。 岩土工程一体化系统的数据有三类: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系统生成的中间数据及最终数据。原始数据由测点数据组成,而测点数据又由测点几何属性数据(位置)和测点信息属性数据;中间数据包括根据原始数据系统自动生成的地层层面等值线模型、三维表面模型、剖面模型等,根据这些模型可以生成用户需要的各种图件,还可以进行各种信息查询操作;最终数据种类繁多,主要是根据用户需要由中间数据生成,包括图形资料和文档资料(如地质勘察报告等)。

第3篇

论文关键词:施工进度,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一、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分析

由于建设工程具有规模庞大、工程结构与工艺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及相关单位多等待点,决定了建设工程进度将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影响建设工程进度的不利因素有很多,如人为因素、技术因素、设备、材料及构配件因素、机具因素、资金因素、水文、地质与气象因素,以及其他自然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是最大的干扰因素。从产生的根源看,有的来源于建设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有的来源于勘察设计、施工及材料、设备供应单位;有的来源于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有关协作单位和社会;有的来源于各种自然条件;也有的来源于建设监理单位本身。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常见的影响因素如下:

1、业主(建设单位)因素提供的地质勘查资料、控制水准点、坐标点不准确或错误;提供的图纸不及时,不配套;依据客户的要求而进行的设计变更;所提供的施工场地不能满足工程施工的正常需要,在主体砼浇筑时需要办理临时占道手续不及时;资金不足,不能及时向施工承包单位或材料供应商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等。当然诸如施工过程中地下障碍物的处理,建设单位组织管理协调能力不足使工程施工不能正常进行,不可预见事件的发生等也是影响施工进度的不利因素。

2、勘查设计单位的因素勘察资料不正确,特别是地质资料错误或遗漏;设计内容不完善,规范应用不恰当,设计有缺陷或错误;设计对施工的可能性未考虑或考虑不周;施工图纸供应不及时、不配套,或出现重大差错;为项目设计配置的设计人员不合理,各专业之间缺乏协调配合,致使各专业之间出现设计矛盾;设计人员专业素质差、设计内容不足,设计深度不够;设计单位管理机构调整、人员调整,不能按要求及时解决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问题。

3、施工单位的因素施工单位管理水平低,经验不足,致使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施工进度计划不合理,采用的施工方案不得当;施工人员资质、资格、经验、水平低,人数少,技术管理不足,不能看透图纸、通晓规范、熟悉图集,不能理解深层次的设计意图,致使对设计图纸产生歧义,形成质量缺陷;技术交底不到位,自检不到位,致使施工中存在质量缺陷且对质量缺陷的处理不及时;现场劳务承包单位素质较差或劳动力较少,或施工机械供应不足;材料供应不及时,材料的数量、型号及技术参数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总承包商协调各分包商能力不足,相互配合不及时不到位;施工现场安全防范不到位,安全隐患较多,或出现安全事故;施工单位自有资金不足,或资金安排不合理,垫付能力差,无法支付相关费用等。

4、材料设备因素材料、构配件、机具、设备供应环节的差错,品种、规格、质量、数量、时间等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特殊材料及新材料的不合理使用;施工设备不配套,选型失当,安装有误,有故障等。

5、监理单位因素项目监理部监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工作经验较差,或监理人员人数较少,不能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工程按计划施工等。

6、社会环境的因素临时停水、停电、断路;重大政治活动、社会活动、节假日、市容整顿、交通道路的限制等。

7、自然环境因素如复杂的地质工程条件;不明的水文气象条件;地下埋藏文物的保护、处理;洪水、地震、台风等不可抗力等。

当然,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并不限于这些,还有影响施工进度的其它未明因素。在上述诸多影响因素中,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工程进度的影响最大,勘察设计单位、材料供应商和监理单位次之。为了保证项目施工进度的顺利实施,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就必须对影响施工进度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采取各种控制措施,从主客观方面消除影响进度的各种不利因素。

二、施工进度的控制

(一)、施工进度控制的原理

1、动态控制原理

施工进度控制是一个不断进行的动态控制,也是一个循环进行的过程。它是从项目施工开始,实际进度就进入了运动的轨迹,也就是计划进入执行的动态。实际进度按照计划进度进行时,两者相吻合;当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一致时,便产生超前或落后的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原来计划,使两者在新的起点上重合,继续按其进行施工活动,并且尽量发挥组织管理的作用,使实际工作按计划进行。但是在新的干扰因素作用下,又会产生新的偏差。施工进度计划控制就是采用这种动态循环的控制方法。

2、系统原理

第4篇

【关键词】火车站公共区;照明设计方法;照明设计软件DIALux

1 引言

由于客站的内部结构复杂,在照明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位置的功能划分,有效合理地设计布灯方案,让车站的整体照明效果不失灵活性。经验表明,一个好的照明设计方案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铁路站房的整体效果。本次照明设计先利用传统计算方法,根据《铁路电力设计规范》中对普通候车厅的照度要求,对站房候车厅进行照度计算,得到照明设计方案;然后使用德国的照明计算软件DIALux 4.7 版本,对本次设计进行核对,核对后进而总结出一套照明设计方案。

2 软件介绍

DIALux是目前国内外业内人士所热衷使用的专业的照明计算软件,广泛应用于住宅、公共建筑、体育馆、博物馆、道路等室内外照明设计。它支持世界上所有的灯具厂家如Philips,BJB,BEGA,ERCO,THORN,OSRAM,雷士等的照明插件,得到业内专业设计人员的一致认可。

3 铁路站房照明设计建模

本次研究设计以某火车站站房照明设计图纸为依据,建立电气照明设计仿真模型。该火车站长120m,宽33.6m,建筑高度18.1m,总建筑面积9,993mm2。共分二层,其中一层为候车厅、旅服、出站厅、变电所、快速进站厅、空调机房和车站办公室。本次照明节能设计主要研究候车厅等大空间,其他功能性部分未考虑在内,在建立三维模型时只建了候车厅部分。

1)候车厅整体建模图

图3-1 候车厅建模图

2)候车厅照明灯具设计

灯具选择飞利浦灯具,光源选择金属卤化物灯,根据传统计算,得到候车厅的灯具布置如下。一层候车厅建筑面积约为1292 m2,空间高度约7.5米,采用的是金属卤化物灯,吸顶式安装,安装高度7.5 m,灯具平面图参考图3-2。

图3-2 一层灯具布置图

如图,一层普通候车厅,共有14 个照明支路,每条支路由4 个灯具构成,一个灯具里有1 盏70W的金属卤化物灯。总功率为

14470=3920W

照明功率密度为3.08W/m2。

二层候车厅建筑面积约2118m2,进站大厅面积为912m2,空间高度为8.0 米,采用的是金属卤化物灯,吸顶式安装,安装高度8.0 m,灯具平面图参考图3-3。

图3-3 二层灯具布置图

如图,二层普通候车厅,共有20 个照明支路,其中4条支路由8个灯具构成,14条支路由5个灯具构成,2条支路由4个灯具构成,每个灯具里有1 盏70W的金属卤化物灯。其中,与一层候车厅共用部分为进站大厅,共14 个照明支路,每条支路由3个灯具构成,每个灯具里有1 盏150W的金属卤化物灯。进站大厅的总功率为

14 3150=6300W 照明功率密度为6.9W/m2。

3)校验照明功率密度值LPD 前面将照明方案进行了阐述,为验证设计结果的正确性,现用DIALux照明设计软件进行照度仿真计算。检验结果的标准是以《铁路电力设计规范》中对普通候车厅的照度值要求为150lx,对进站大厅的照度值要求为200lx。候车大厅一层建模及计算面积示意图。

图3-4 一/二层候车厅及进站大厅灯具布置图各个区域计算结果(见图3-5)综上

一层和二层的候车大厅及其进站大厅三个场所的照度标准值为表4-1。通过表4-1上面的数据,也可以确定DIALux 的照度仿真计算结果是准确的。

4 候车大厅的控制策略

候车厅等公共区设置智能控制单元,对灯具进行合理分组,在技术经济合理时,尽可能细分供电支线及控制区域、控制单元。利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预先设置好多个灯光场景,到时根据实际情况调用不同的灯光场景就能实现同一个区域的各种照明控制策略。

5 结论

本文某铁路站房为例,首先用照度计算方法提出照明设计方案,然后选用设计软件DIALux,建立铁路某车站的三维仿真模型,对站房候车大厅进行照明设计方案的仿真分析,寻求最优的铁路公共区的照明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北京照明学会照明设计专业委员会.照明设计手册.北京:中国电

力出版188-19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

第5篇

关键词:低路堤设计理念探讨

 

1我国高速公路发展阶段及特点

高速公路作为现代社会以及后现代社会的陆路物流载体,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论文大全。从1988年10月沪嘉高速公路通车至今,中国高速公路走过了18年的发展历程,4万多公里的高速公路正在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着安全快速的运输服务。2004年12月17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已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到2020年前规划建设的8.5万公里高速公路将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公众的生活方式和质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标志着中国高速公路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论文大全。

2 高速公路路堤高度的设计思考

2.1路基高度设计的一般概念

在高速公路工程路基高度设计中,除了满足河流通航、洪水位、路基临界高度的要求外,还要设置大量的通道和立交桥,以保证当地居民的出行。在村镇密集的平原地区,为满足现阶段农民生产耕作的要求,通道及立交桥等结构物的数量一般平均每公里2~3道,这些构造物成为控制路基平均高度的主要因素。

2.2高路堤的缺陷

(1)高路堤更易带来“三大质量通病”

路面早期破损、桥头跳车和路基不均匀沉降已成为我国高速公路较为突出的“三大质量通病”,在高路堤路段这些问题更加突出。因为高路堤自重大,对地基产生较大的压力,使地基产生较大的变形;同时高路堤路基压实层次多,产生质量缺陷的因素增多,工后沉降量一般较大,易造成路基沉陷、路面下沉、路面开裂和桥头跳车等病害。

(2)占用土地多,取土量大

如果路基平均高度增加Im,边坡按1:1.5考虑,取土坑取土深度按1.5m,则每公里四车道高速公路需多征用永久用地约3000m2,临时用地约26668m2。由于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土地资源十分宝贵,平原地区地下水位普遍较高,路基取土深度有限,同时软土和不良土质分布广泛,平原地区路基用土十分困难,大量的取土用地易引起水土流失,减少耕地,破坏地表植被。

3 高路堤与低路堤的工程设计比较

为了对高路堤与低路堤有更确切的认识,初步设计阶段对同一路段采用高路堤与低路堤进行同深度的设计比较,进行详细的经济技术比较论证,以积累平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设计经验。比较段落选在商丘段K116+800~K128+100,长11. 3km,该段地势平坦,人口密度较大,乡村道路和机耕路密集,在平原地区有普遍的代表性。

通过详细比较论证,商丘一周口高速公路全线采用了低路堤方案,因为项目要跨越多条大型河流,与高速公路交叉3处,与国道和省道公路交叉11处,降低项目路基高度十分困难,但又很有必要。项目设计人员克服各种困难、运用各种技术措施,使商丘一周口高速公路商丘段路基平均填土高度降为2. 41m,周口段路基平均填土高度降为2.52m。目前,商丘一周口高速公路已于2006年12月15日全线建成通车,成为河南省贯彻低路堤设计理念的高速公路之一。

4低路堤设计理念的确立

4.1低路堤设计的意义

(1)公路永久占地面积减少、路基土方减少、取土坑临时占地减少,工程造价降低。论文大全。

(2)填土高度降低后,工后沉降减小,改善了行车舒适性。

(3)低填缓坡使高速公路与地貌自然融合;形式多样的上跨建筑物在平原地区增加了景观效果,改善视觉单调性。

(4)路基较低利于将来其他规划交叉构造物的跨越。

4.2合理降低路堤填筑高度的措施

(1)规划部门应有长远的计划

交通主管部门要对路网有长远的规划,同时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相关的规划,尤其对相交的规划公路要做好预留,避免造成枢纽立交在高路堤上再上跨等情况。

(2)合理的线位选择可以有效降低路堤高度

高速公路路堤高度降不下来的一大因素就是横向穿越构造物的处置方式。要想降低路堤高度就要尽量减少居民反复穿越高速公路的可能。这里的合理选线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进行认真的技术分析,权衡利弊,从路线的规划着手。选择横向干扰少,又有利于布设通道或分离式立交的位置布线,并尽量避免穿村越田;第二,高速公路的走向及线形应结合沿线的村镇分布、农田分配、工业布局等进行合理布设。

(3)合理解决平竖曲线组合的关系

实践证明,当平面或纵面指标达到较低值时,特别是当平面与纵面指标同时达到较低值时,强调两者组合是必要的。当平面和纵面指标都较高时,可以放松平纵组合的要求,尤其当平曲线半径大于6000m、纵面坡差小于1%时,可以不考虑平纵组合的要求。在地面纵坡变化较大,路线平曲线较长的情况下,本着降低路基高度,减少工程造价的原则,合理的设置多个变坡点是必要的。

(4)尽量采用被交路上跨主线的立交方案

上跨的分离式立交桥和天桥,由于上部一般都不复杂,其基础不受冲刷影响,埋深较浅,因而施工方便、快捷。与下穿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而且还可以为高速公路增加景观,消除行车的单调感。同时需要将该处路基尽量降低,以利上跨,可有效减少接线长度和接线路堤高度。

(5)在保证不积水的情况,通道和下穿主线的分离式立交适当下挖

若周围地势高,边沟有排水至低塘或河流的条件时,可以对被交叉道路适当下挖,并做好排水设计,保证通道和下穿立交不积水。

4.3低路堤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1)由于天然地基上的路堤较低,路床不能得到充分压实,很难达到要求的承载力。在雨季施工时难度较大,故在低路堤施工中应注重施工组织设计。

(2)采用低路堤方案,横向通道设置困难。沿线乡镇一般都要求设置下穿通道,当工程无法满足地方要求,协调难度增大。对于一些通道下挖处理办法,要妥善处理好排水问题。

(3)被交路上跨存在的问题。

由于被交路上跨改变了当地居民的出行方式,特别是在居民聚集区,所造成的社会影响较大,协调难度大,实施时应合理协调解决好当地居民出行要求。

5结语

通过对高路堤和低路堤设计的比较分析,在平原地区采用低路堤方案有着肯定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定技术及社会问题。因此,在平原地区高速公路设计中应通过合理运用指标,统筹考虑结构物布设,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等手段,尽可能地降低路基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陈勇;交通荷载对低路堤高速公路路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2.刘岩艳;农耕区不同路基高度经济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陈晓光,李俊超,冯立群,马磊;新疆干线公路路基合理高度研究[J];公路;2000年08期

4.王晓华,马承祖;京津塘高速公路塘沽港区连接线软土路基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1995年01期

5.刘春华,崔春涛;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低路堤的处理方法[J];黑河科技;1996年01期

6.黎冰;高玉峰;;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堤高度对高速公路软基沉降的影响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第6篇

涂光炽,矿床学、矿物岩石领域的佼佼者,获得大量珍贵的科研成果。70岁高龄时,还亲自领导和参与我国超大型矿床的研究;欧阳自远,从事天体科研数十载,为中国探月计划的三步骤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徐采栋,长期从事有色物理化学研究,任贵州省副省长时就曾提出“济人以财不如授人以技”的观点,不断引领科研人才走向自主创新的道路;侯国佐,长期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山区作业,在油菜应用研究及成果转化和开发中辛勤耕耘,成为贵州省著名的“油菜专家”;马克俭,建筑结构领域专家,将教学、科研、生产三项结合,将20余项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转化为实际工程,坚定不移地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季克良,儒雅谦和的白发长者,48载扎根贵州,传承和延续着茅台佳酿的传奇,引领“国酒”招牌越走越远,越攀越高。

这些名字,几乎都是我省行业、领域或地区的领军人物,其拳拳报国之心无一例外,心音铿锵,那么悠远,辽阔,深沉。(文/肖露)

涂光炽:要想成为人才,首先要对本职工作热爱。

名片: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导,现任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业绩:参与全国富铁矿会战、全国黄金攻关、湘黔地区金刚石寻找和新疆矿产资源开发研究,对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放射性元素、分散元素和油气矿产都进行过深入研究,取得了大量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发表的科学论文169篇、科普与其他论文38篇,出版科学著作21部,对矿产资源的寻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荣誉:华南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研究国家科委二等奖、竺可桢野外工作奖、中国科学院一等奖、我国金矿成矿模式、找矿方向及找矿选矿技术方法研究国家科技部一等奖,成岩成矿低温地球化学研究中国科学院一等奖、贵州最高科技奖。

欧阳自远:人才要有一颗赤子之心,把自己全部的光和热奉献给社会。

名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业绩:长期从事陨石学、比较行星学、天体化学与资源环境地球化学的研究,是我国天体化学学科的开创者。特别是他提出的地球演化的“两非论”、吉林陨石形成与演化模式、宇宙尘的鉴别标志等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为我国的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理论的发展与完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国月球探测与研究领域做出独特贡献,是我国月球探测的首席科学家。

荣誉:获国务院全国科学大会奖、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5年获贵州省最高科技奖。

徐采栋:人才最基本的素质就是“学以致用”。

名片:中国科学院院士、原贵州省副省长。

业绩:1953-1955年主持和参加高炉炼汞试验,大幅度提高了产量和回收率,改善了劳动条件并可处理低品位矿石,为贵州汞矿及国内其他汞矿采用,成为当时国内主要生产方法。1956年主持电解法制取高锰酸钾,在国内首次试验,并扩大在遵义建厂,成为国内高锰酸钾生产重要基地。至今这种方法仍是国内主要生产方法。长期从事有色物理化学的研究,在硫化矿焙烧产物的稳定区间问题上,提出了新的热力学处理方法,探讨了钴镍等第八族元素在置换和电极过程中的特殊行为。

荣誉:省级劳动模范、获全国科学大会颁发先进个人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星火计划荣誉奖、全国星火计划特殊荣誉奖。

侯国佐:天才在于积累,实践造就人才。

名片: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业绩:从事油菜杂优育种、配套制种栽培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开发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攻关和863项目7项,贵州省科技攻关及基金项目8项,省农业厅项目7项。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主持优质油菜杂交育种工作,紧跟国际油菜育种的趋势,并创造性地将油菜的优质育种与杂交优势育种结合起来,先后育成了低芥酸杂交油菜油研五号和双低杂交油菜油研七号、油研八号和油研九号。

荣誉:全国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事部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科研贡献奖、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

马克俭:人才就是具有某种专业能力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并对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有贡献的人。

名片:贵州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现任贵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所所长、贵州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甲级)总工程师。

业绩:在建筑结构科学领域里,结合西部经济发展特点,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工作,有20余项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转化为实际工程。如“钢筋混凝土空腹网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楼盖结构”等科研成果已在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应用,总面积达110万平方米。

荣誉:曾先后两次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劳动模范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多次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贵州省省管专家、国务院津贴获得者。

季克良:坚持做成事、做成好事的人是人才。

名片: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总工程师。

第7篇

关键词:GPS,RTK,高速公路测量,精度评价

 

1 GPS测量概况

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

GPS接收机是实现测地定位的必备条件,有单频与双频两个频段:双频机适宜于大于20km中、长基线测量,具有快速静态测量的功能,可升级为RTK功能;单频机适宜于小于20km的短基线测量,适用于一般工程测量。RTK系统由GPS接收设备、无线电通讯设备、电子手薄及配套设备组成,其具有便携性、操作简便性、观测时间短、实时可靠性、高精度等优点,完全可以满足公路工程测量的要求,在高速公路测量中蕴含着巨大的技术潜力。

2 GPS测量原理

GPS系统是一种采用距离交会法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需要的位置点P架设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t同时接收了三颗(A、B、C)以上GPS卫星所发出的导航电文,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和计算可求得该时刻GPS接收机至GPS卫星的距离SAP、SBP、SCP,同样通过接收卫星星历可获得该时刻这些卫星在空间的三维坐标。从而用距离交会的方法求得P点维坐标(Xp,Yp,Zp),其数学公式为:

SAP2=[(Xp-XA)2+(Yp-YA)2+(Zp+ZA)2]

SBP2=[(Xp-XB)2+(Yp-YB)2+(Zp+ZB)2]

SCP2=[(Xp-XC)2+(Yp-YC)2+(Zp+ZC)2]

式中(XA,YA,ZA),(XB,YB,ZB),(XC,YC,ZC)分别为卫星A,B,C在时刻t的空间直角坐标。在GPS测量中通常采用两类坐标系统,一类是在空间固定的坐标系统,另一类是与地球相固联的坐标系统的坐标,以便于表达地面控制点的位置和处理GPS观测成果,在高速公路测量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 GPS技术在高速公路测量中的应用

3.1勘测阶段

高速公路勘测阶段,首先要进行控制测量,其主要任务是根据路线的基本走向布设控制点,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作为测绘路线地形图、定线测设和施工放样的重要基础。利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可以代替传统的导线法进行路线控制测量,具有布网灵活、外业观测速度快、全天候作业、定位精度高等优点,经内业处理可在统一坐标系下提供控制点的三维数据。。

3.2 RTK技术

RTK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测量技术,是GP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在高速公路测量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TK定位技术需要在两台GPS接收机间增设一套无线数字通讯系统,将两个相对独立的GPS信号接收系统联成有机整体。基准站通过电台将观测信息和测站数据传输给流动站,流动站将基准站观测信号进行差分处理,解出两站间的基线值,同时输入相应的坐标转换和投影参数,实时得到测点坐标,因此,RTK技术还有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图1)。

图1 GPS-RTK系统数据流程示意图

其原理是,在精度较高的首级控制点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发射台实时地发送给流动观测站。在流动观测站上,GPS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接收电台接收基准站传送的数据,然后利用电子手簿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地计算显示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和测量精度。。RTK的动态定位与静态定位两种模式相结合,在公路路线勘测设计中应用于地形图测绘、公路中线测量、纵横断面测量等,并可将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设计和绘图。

3.3 RTK技术在高速公路测量工程中的应用

3.3.1进行线路勘察设计

在高速公路选线的过程中,如何准确地选择路线使其尽量避开地势崎岖的地带及居民点和农田是一个重要问题,这就可以使用RTK技术,用车载GPS-RTK接收机做流动站,按原路中线一定方向间隔采集数据,选择另一个已知点为参考站,遇到重要地物准确定位,完毕后将数据导入计算机,利用软件可以方便地在计算机上选线。公路设计人员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定线后,需将公路中线在地面上标定出来。采用实时GPS测量,只需将中桩点坐标或坐标文件输入到电子手簿中,软件可以自动定出放样点的点位。。

3.3.2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

高速公路选线大多是在1:1000或1:2000大比例尺带状地形图上进行的。应用RTK实时动态定位测量技术,只需在沿线每个碎部点上停留几分钟,即可获得每点的坐标及高程。结合点特征编码及属性信息,将点的组合数据导入的计算机,即可用南方CASS等绘图软件成图,降低了测图难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3.3应用RTK技术进行公路中线测量

应用RTK技术进行公路中线测量,可同时完成传统测量方法中的放线测量、中桩测量、中平测量等工作,基本作业方法是:在路线控制点上架设GPS接收机作为基准站,流动站测设路线点位并进行打桩作业。根据所设计的路线参数,利用路线计算程序和GPS配套的电子手簿计算路线中桩的设计坐标。在流动站的测设操作下,只要输入要测设的参考点号,然后按解算键,显示屏可及时显示当前杆位和到设计桩位的方向与距离,移动杆位,当屏幕显示杆位与设计点位重合时,在杆位处打桩写号即可。这样逐桩进行,可快速在地面上测设中桩并测得中桩高程。并且每个点的测设都是独立完成的,不会产生累计误差。

3.3 RTK技术在库库高速测量中的应用

RTK放样结果的精度,除受基准站点位精度影响外,还受模糊度解算误差、坐标系统转换误差等影响,我们在库库(库车—库尔勒)高速公路测量工程项目的实际放样工作中,流动站在放样施测的同时,对沿线的已知GPS控制点进行了比对(如下表1、表2所示)。

表1 全站仪与RTK同桩号坐标较差比较

桩号 坐标较差ΔX(m) 坐标较差ΔY(m) 坐标较差ΔZ(m) RTK定位所需时间

K0 +1200.0210.0250.0124

K0 +5500.0150.0190.0253

K1+5400.0010.0050.0113

K2+3400.0020.1100.0135

K4+180 0.0130.0210.0182

K6+2200.0200.0150.02515

K7+5000.0040.0060.0114

K9+380 0.0070.0020.0098

K10+0000.0170.0240.07428

表2 10km坐标较差统计表

点位合成方向较差分级C C≤0.02m 0.02m<C≤0.05m 0.05 m <C≤0.07m 0.07m<C≤0.10m

------------------------------------------------------------------------------------------------------------------------------------------

点位数百分比494182

从表2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 RTK测量的点位精度可达厘米级,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不存在误差累积,能够很好地满足高速公路放样测量的精度要求。

4 结束语

将GPS技术应用于高速公路测量能够极大地降低劳动强度,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及成果质量,非常适合于地形复杂的高速公路测量,这是传统的公路测量作业方式无法比拟的。其中,GPS-RTK技术应用于道路地形测绘、公路中线测量等工作,可方便地进行数据的传输处理,在公路勘察设计单位和公路施工单位均有重要广阔的应用前景。总之,在公路建设领域我们应加强GPS卫星定位技术特别是RTK技术的应用,以促国家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继读. GPS—RTK配合全站仪联合进行数字化测图[J].矿山测量,2003,(4):3~6

[2] 明.GPS RTK测量技术的应用与体会[J].现代测绘,2003,26(2):28-29.

[3] 付开隆. GPS-RTK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J]. 矿山测量, 2007.6 80~83

[4] 方辉.GPS-RTK技术在桂梧高速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南方国土资源,2007.6(2): 36~40

第8篇

关键词林场基层单位;森林资源档案;建立;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6.2;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225-01

霞浦杨梅岭国有林场隶属省办、市管的事业单位,是林业基层单位,在长期森林资源培育经营活动中形成文书、规划设计、森林资源调查、木材采伐销售、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财务会计、林业科学试验、、林地林权争议等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和不同类别的文字材料,是林场的宝贵财富。分析林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管理,使之更好地为当今林场的经营活动服务,并为林业的长期经营提供参考和林业科学试验提供数据资料。因此,森林资源档案建立不仅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而且还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

1森林资源档案的种类和内容

1.1营林计划类档案

主要包括年度的造林、营林作业设计、伐区调查设计、森林资源调查、病虫害防治调查、林区间伐道路设计、防火林带设计、生产承包合同、质量检查验收和森林保护等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各类图表数据和文字材料[1]。

1.2科学试验类档案

林业科学试验中形成的相关资料是林业科技档案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年度科研计划、试验设计方案、项目调查记录、试验课题总结、成果申报、成果推广应用、论文专著和获奖证书等内容。

1.3良种基地类档案

良种基地从事生产优良品质的种子和优良穗条,其档案主要包括优树选择、种子园营建、母树林、基因库、采穗圃、全同胞和半同胞子代测定、种源试验、远缘杂交试验等试验设计方案,试验调查记录、总结报告、及获奖证书相关文字图表资料。

1.4仪器设备类档案

主要包括专业设备仪器说明书、图纸资料、照片、鉴定证书及各种仪器设备的登记使用和其他科研的材料。

1.5其他类档案

主要包括该单位的基本建设规划和各种房建改扩建项目图纸及预决算、施工合同书及竣工验收等活动形成的文字、图表材料相关内容[2]。

2林场档案管理的现状

2.1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档案管理工作在林场基层重视不够,领导到职工对档案管理工作意识淡薄,没有将档案管理工作做为一项工作来抓,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利用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宣传。有些人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认识不到档案管理工作在林场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些人把一些调查材料据为己有,有的长期不归档,有的因人动等原因造成材料失散或残缺不全,给档案的收集工作造成一定的难度和档案资料的中断损失[3]。

2.2档案员没有直接参与林业经营活动

森林资源档案与文书档案不一样。林业是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为一体的特殊行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研究领域涉及到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林产品加工利用、林业机械、生物防治技术和森林生态中形成大量的计划、设计、调查、图表、文字报告等森林资源数据内容材料。而档案员对林业知识和业务水平不熟练,加上没有直接参与林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致使森林资源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易出错漏,造成归档资料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及连续性,同时也必将造成档案员思想观念、业务管理水平跟不上时展,缺少创新与活力。

2.3档案管理模式陈旧,效率低

长期以来,林场档案基础设施简陋,目前存放档案多采用铁柜,有的还用木柜,防火、防潮、防虫、防霉等安全措施不完全到位。同时档案管理还是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查询不便,不利于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加强林场资源档案管理的建议

3.1加强学习,增强档案工作的认识

加强《档案法》的学习,增强林场干部职工的档案意识观念,特别是增强领导干部的档案管理意识。领导的重视是档案工作管理的前提,应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与经营活动同步规划,同步开展。要大力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全场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档案与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更好地支持档案管理工作。

3.2健全制度,重视档案的利用

根据《档案法》要求,结合林场基层单位的具体情况作出规定,制订林场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要求每年3月各股室的经营活动、规划设计、科研实施总结等有关资料各自收集归档,由档案员分门别类进行整理、立卷、归档保管。使之有条理性和系统性,进行有序地排列。确定林场档案管理部

门的职责,做到档案归档、保管、利用、鉴定、销毁、保密和档案的防潮、防火、防虫、防霉等保护措施,健全完善措施制度,使档案管理工作环节有章可循,发挥档案工作的效能作用[4]。例如,近几年林场林地发生多起纠纷,群众反映林场侵占村民林地,只有通过林场历史档案资料,查询建场初期林场与村委签定的山界议定书、林权证和林场1965年建档绘制林相分布图及小班卡片档案资料,才能证实林地的使用权属,使林地纠纷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3.3重视人才培养,提高档案人员素质

档案员不管是专职还是兼职,均要纳入人才培养的计划,多参加培训,突出专业性和实用性,使林场档案管理人员不仅具备档案管理的知识,还具备收集、整理、归纳林业资源档案资料的业务能力。档案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必须熟悉计算机和分析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资料,搞好森林资源档案资料的联网管理工作,并做出决策和反馈,使档案人员从传统、简单、落后的档案管理模式中走出来,跟上时展步伐,提高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特别在传递信息、促进科技发展方面,提高管理水平,使林场经营活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逐步走向标准化、电脑化,为林业现代化服务。

4参考文献

[1] 黄素兰.谈林业科技档案的建档与管理工作[J].林业勘察设计,2000(2):73-75.

[2] 田兴珍.浅谈科技档案的利用与服务[J].农业装备技术,2003,29(3):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