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工业经济发展论文

工业经济发展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1 17:08:0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业经济发展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工业经济发展论文

第1篇

循环经济以“三R”为原则(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对资源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甚至达到零排放。按照循环经济的思想,化工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提高集群内部各企业对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尽可能吸引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企业加入集群,完善集群内部产业上下游的衔接,加强集群内各企业之间的合作,从而达到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对废弃物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并为各企业节约成本的目的。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按层次可以分为企业层次清洁生产,绿色管理的循环经济,集群层次企业间联盟合作的循环经济,及区域层次按产业链连接的循环经济。已经建成投产的老化工企业不可能重新规划设计,且在过去很多都没有按照产业链聚集起来,所以要在旧有化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改造最现实的模式就是企业层次的清洁生产,绿色管理模式。

2老化工企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近十年来虽然各地纷纷建起“一体化”模式的技术、设备、管理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化工园区,它们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亦不能忽视已有的数量庞大、对国民经济发展仍具有举足轻重的老化工企业。对现有的新型工业园区而言,老化工企业多半是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2.1技术设备落后,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很多企业的生产工艺及设备还在沿用投产时引进的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这些工艺技术或生产设备或许在当时是先进的,但在如今大力提倡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国际化时代,这些工艺技术及设备迟早要被淘汰出市场。而同时很多企业并没有创新意识或是创新能力不足,他们在创新研发等方面投入偏低,即使偶有技术或设备上小局部的改造亦难跟上循环经济发展的大潮流。

2.2管理方法不科学,专业管理人员缺乏在过去,多数生产企业多注重生产产品而对管理不够重视。早些年化工企业老板多数没有受过专门的管理知识培训,他们多按照同类企业经验根据自己现有条件来分工,生产也具有盲目性。稍大型点的化工企业,一般是国企,虽明确划分了职能结构,但结构僵化,缺乏灵活性。企业的组织结构,薪金分配,分工协作等多方面都没有达到科学的状态;企业内的管理人员多是由工作多年的技术人员提拔上去,企业的管理按照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专业管理人员的缺乏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没有跟上都使得企业的管理不够科学致使管理工作效率不高。

2.3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由于设备技术方面的落后,生产过程中由原材料转变为产品的转化率比较低,同时充分利用资源的意识不高,对可回收利用的废料不重视,整个生产过程资源的利用率低下;资源利用率的低下必将导致废弃物增多,而环保意识不足及技术设备的落后使得对废弃物的处理极为粗糙,不少企业将废弃物直排大自然中,数量庞大的化工企业的废弃物对生态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可想而知。

2.4企业的聚集度不高过去大部分化工企业的建设没有经过精细的规划,要投资化工生产的老板看中哪块地就在哪建设,所以企业间的分布零散没有规则,企业间要想合作变得不容易;不能通过基础设施的共享来降低成本;信息、技术、人才、资源等都无法共享以使彼此提高;不能形成规模经济。集聚度不高带来多方面的问题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既2001年以“一体化”为生产模式的上海化学工业区等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建成投产以来,我国建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化工园区,在多变的市场中它们凭着环保生产,资源高效利用,产品高品质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相对之下旧有老化工企业的竞争能力急剧下降,如果不尽快对现存老化工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改造,不久的将来大批的化工企业必将被市场所淘汰。

3老化工产业集群循环经济改造的研究

3.1加强技术创新化工设备多数已经进行固定,在投产时尺寸等方面都是事先规划好,再个成本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引进新型设备通常要很谨慎,此时加强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3.2招贤纳士,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对太过落后的工艺和设备要及时的淘汰,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将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吸引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经常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可以保持企业的活力;多关注国内外企业的发展,及时了解最新动态,尽量向先进看齐。

3.3清洁生产,科学管理根据涵义,清洁生产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从原料、生产过程到产品的转换,它提倡用再生能源或合理使用常规能源,提高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利用率,并对中间品和废弃品回收利用。在企业中实施清洁生产可以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降低废弃物的排放。引进专业管理人员或对管理层进行管理知识的培训,构建科学的企业结构,合理分工,加强各部门间的协作,制定发展战略,任人唯贤,合理分配薪金,完善激励机制,并要切实执行质量管理。

3.4企业内开展提高员工环保意识活动,普及循环经济理念很多老化工企业的一线员工学历较低,收到的教育普遍偏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低,很多人更是没听过循环经济的概念;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不单单是管理人员的事,它需要整个企业员工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这两者的矛盾如果不解决,循环经济将无法开展,企业改造将陷入泥潭中,那么与新建的国际化的工业园区的差距将会继续加大。在企业内普及循环经济的理念是非常必要的。

3.5与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联盟合作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总会有副产品和废弃物产生而自身又无法消耗掉,但有可能会是上下游企业所需资源,与这些企业多沟通合作将会减少处理废弃物的成本,亦有可能从其他企业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源。

3.6延长产业链很多老化工企业生产的是低端产品,且品种少,在市场中没有竞争优势。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使产品多元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4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可行性;必要性;对策建议

[“十五”时期,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417.18亿元,工业增加值90亿元,利税总额59.17亿元,其中:利润38.17亿元,经济总量跃进为全省第一大行业。在“十一五”规划中,江西有色金属工业提出了冲击千亿元的目标。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倍受关注。江西有色金属工业要实现下一轮的大发展,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内涵发展。本文就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一、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和可行性

1.必要性

(1)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从江西具有比较优势的有色金属矿种来看,资源形势并不乐观。江西探明的铜资源量占全国的1/5,列第一位。按现有的保有储量计算,矿山服务年限约为25-30年。中国钨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位。江西省钨资源量在全国列湖南之后排第二位。江西钨资源量在不升级储量的情况下静态服务年限约为10-15年。中国查明的稀土储量占世界储量的21.3%,江西省保有储量56万吨,其中可采储量31万吨,以离子型稀土为其特色。以现有产能计算服务年限约为12-15年。

(2)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决定必须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十五”期间,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靠巨额的投资推动。“十五”期间,全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4.97亿元,基本相当于建国以来到“九五”末期50多年累计投资总额。2005年,生产电铜43.21万吨,比“九五”末期增长了1.23倍。生产钨精矿44744吨,比“九五”末期增长了69%。生产单一稀土氧化物5512吨,比“九五”末期增长了2.8倍。江西有色金属工业从整体来看,呈现出明显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资源的不足成为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中的“瓶颈”。

(3)发展循环经济是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

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当前江西所面临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废弃的废石和尾砂堆积成山,山洪爆发时顺流而下,有的尾矿库甚至出现决堤,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排放的废水就似一条“黑龙”,污染了整个水系,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的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是保护环境的治本措施。

2.可行性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在发展循环经济上为江西有色金属工业企业树立了典范,成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楷模。江西铜业集团在资源利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仅“变废为宝”一项,2005年多收30亿元。江西铜业集团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程。

(1)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形成了新的产业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江铜就抛弃了“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观念,引入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新理念。1993年以来,江铜一直致力于运用高新技术“以废治废,变废为宝”,建立了多条新的生态产业链,已形成以铜的提取与加工为龙头,贵金属提取与加工、硫化工和精细化工、稀贵金属提取与加工三大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2)依靠科技进步,铜资源利用率上了新的台阶

江铜所属的德兴铜矿,原设计采矿选矿的边界品位是0.3%。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江铜就进行特大型低品位斑岩铜矿床采选综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这一研究成果于199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边界品位由0.3%下降到0.25%,使德兴铜矿原本当废石丢弃的含铜品位在0.25%-0.3%的矿石(约占总储量的20%,共1.48亿吨)全部得到利用。仅此可多回收铜金属量38.3万吨、黄金28吨,使日处理量10万吨的德兴铜矿延长服务年限4-5年。

(3)注重转化,废渣利用实现了产业化

江铜矿山探明的铜矿石中含有伴生硒、碲、铼等二十多种元素,在采选铜矿后,废渣如果直接排放,不但浪费资源,还会对土壤、水质产生严重危害。江铜立足技术创新,在废渣的利用上走出一条“科技成果—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产品升级—产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江铜集团贵溪新材料公司经过7年的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形成了年产2吨铼酸铵的生产能力,年创造利润达5000万元以上,而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仅300万元。如今,江铜正在开发高纯化硒、碲、铋等高新技术产品,以延伸产品链条,实现江铜稀贵金属产品的新一轮升级。

(4)注重环保,“三废”实现了再利用

江铜在生产过程中十分注重复水利用,现在企业每年重复用水量达2.9亿吨,复用率为85%以上。此举不仅减少了废水对原排放流域农作物和生活饮水的污染,每年还为企业节省取水资金2000万元。为了减少废气排放污染空气,江铜建成烟气制酸系统,回收二氧化硫,每年回收二氧化硫制酸110万吨,增加产值3亿多元。面对目前较为严峻的能源形势,江铜所属的贵溪冶炼厂,利用闪速炉冶炼时产生的余热发电,每年可发电1亿Kwh,相当于该厂外购电的11%,通过提高对余热的综合利用率,江铜在两年后耗煤将不超过3万吨,比现在减少7万吨。冶炼过程中的废渣也通过二次选矿,每年从中提取铜8000吨。

二、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循环经济的理念还未确立

在发展思路上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轻内涵,认为发展循环经济不符合当前的实际,为时尚早。习惯于传统的粗放经营,没有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工作重点。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破坏资源、浪费资源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大量存在。

2.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技术力量比较薄弱

全省有色金属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有近200户,省属企业51家。除省属企业外,多数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比较落后,仍停留在上世纪70、80年代水平。技术投入不足,资源利用率、回收利用率和废物处理率都比较低。

3.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缺乏

除《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原国家经贸委出台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之外,没有具体化的可操作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对政府的考核仅强调GDP,对企业的考核仅强调经济效益,缺乏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考核评价,以“三高”为代价的增长方式仍占主导地位。

4.监管机制缺位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各部门的齐抓共管和组织协调,但至今尚未统一规划,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管理,政府各部门在发展循环经济工作中职责不清,行动缺乏协调性。

5.发展循环经济,缺乏政策支持,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发展循环经济,对企业而言,需要在生产工艺和技术改造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政府在推动该项工作时,要制订相应的鼓励政策,如对企业技改、治污的税收扶持方面要有具体措施。否则,企业就不会主动去考虑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问题。

三、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

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资源环境意识,增强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加强教育与引导,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变为企业的自觉行动,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

2.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组织管理机构

发展循环经济,要发挥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各级政府要建立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协调工作机制,做好组织协调和指导推动工作,及时解决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3.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指导编制有色金属工业“十一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原则

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明确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以此大力推动江西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4.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和地方性法规,形成必须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抓紧制定不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完善有色金属行业市场准入制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对有条件而又拒不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实施严格处罚,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5.落实相关政策,增强宏观调控能力

把国家及省“在地方排污费收缴中安排不低于10%的资金用于试点清洁生产工作启动和污染治理项目”,以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税收减免等有关扶持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设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基金,对关键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给予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并利用该基金开展相关的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

6.加大江铜集团示范推动作用

在全行业组织学习和推广江铜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经验,重点要以节水、节能为重点,促进企业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推行清洁生产为重点,促进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以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重点,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再上新台阶。

7.加大科技投入

推广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加大科技投入,重点开发二次有色金属回收过程拆解分离技术、有色金属二次资源冶金技术、二次资源稀缺贵金属回收技术、尾矿综合回收利用技术、有色冶金废渣资源化技术、资源循环过程中环境治理技术、资源循环自动控制及检测技术等,突破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瓶颈”。

8.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

按照布局区域化、发展产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抓好铜、钨和稀土工业园区建设,形成产业规模,实现规模经济。积极发展深加工,提高资源的加工度和附加值,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工业经济;经济结构;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

中图分类号:F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0 引言

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经济体系正在不断的发展和调整,工业经济正以较快的速度运行和发展,工业经济的比重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也越来越重。为满足工业经济发展的需求,电力行业也针对实际情况作相应的改革,以促进行业的发展。电力工程的发展以及变化,对电力设备的市场经营和生产运营的发展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本文根据电力行业发展的实际背景,结合电力设备的市场经营特征,从而预测工业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有效的提升工业经济建设发展的整体水平。

1 电力设备企业现状

1.1 行业现状

电力设备制造行业是我国的第二产业,此行业的特点是原材料比重大、劳动密集、投资多、技术含量高。其主要是通过生产电力设备,以及传输和变换电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人民日常生活的需求、国防事业的发展、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及国民经济的发展。通常电力设备主要有电站设备及输变电设备两种,而电站设备包括水利发电机、汽轮机及火力、水轮机、电站锅炉等;输变电设备则包含一次和二次设备两种类型,一次设备主要有电线电缆、电抗器、电容器和变压器等设备,是硬件设备,而二次设备主要有电网自动调度、控制和电网保护等方面,包含电力电子器件、电力保护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及继电器保护等等,是软件设备。我国电力事业在不断进步,同时我国电力工程也需要越来越多的电力设备,因此也表明我国电力设备行业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以及挑战。国家电网工程的不断发展,也给我国工业经济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1.2 供电企业采购现状

目前,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在营销其电力设备时,因为电力企业在采购电力设备方面的规范日益规范,所以,其主要是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采购需要的电力设备,但是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在营销电力设备时,电力企业主要也是使用招投标中标的方式进行的。同时,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在使用中标方式营销电力设备时,有很多因素会对企业中标产生影响,一般有客观因素和非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当然也包含有电力设备制造企业自身能够控制的影响因素,以及电力设备制造企业自身不能够控制的影响因素。一般而言,在实现电力设备的招投标采购时,电力企业在招投标采购电力设备的过程中,一般是考虑电力设备的价格、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等等各个方面然后进行相关评定,进行电力设备的招投标采购时,一般其具有比较强的主观性。

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使用招投标中标的方式营销电力设备时,通常情况下,企业制造设备中标过程中产生的因素,一般有产品的生产以及制造水平、质量和投标价格等等各个因素,一般而言,如果企业的投标价格较低其中标的可能性就越高;但企业中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一般是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实力、规模以及产品销售额、企业品牌、企业性质、企业信誉度等等,但是因为招投标中标评定的主观性通常较强,所以,在投标过程中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应该把这些因素当作指标来作具体的分析研究;企业中标过程中的关系因素一般是采购电力设备过程中的招标企业与投标企业的相互关系,一般来说,这种关系因素体现在采购电力设备过程中的招标专家与投标企业的关系中。

2 工业经济未来走势分析和预测

针对工业经济的实际发展现状和分析,工业经济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工业经济正处于一个极其多变而又复杂的坏境中,充满了许多的机遇还有挑战。工业经济在未来将会朝着以下几个发展趋势发展

2.1 工业经济使得国民经济的促进和推进的作用越来越大

针对工业经济的产业优势以及现实发展的特点,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工业经济对未来的影响不会太大,重工业产品的市场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也遇到许多的发展机会。工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发挥了潜在的优势,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同比增长了29.3%,增幅同比增长了4.3%;工业产品价格指数和走势都呈现出了同比预期大幅增长的态势。今年以来,在持续压力面前,我国通过深化体制改革促进改革红利的释放,而且实时的推出了一系列的定向的调控稳定增长政策。许多企业也加快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的产能,进行技术改革投资。只要国民经济结构不发生大的调整和变化,它的作用就越来越明显。

2.2 工业经济必将成为一种实体经济主要的发展方式

工业经济增加了实体经济领域的效益,它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发展状态下,工业经济也必然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式,并起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未来工业经济也将逐渐演变成为实体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式。

2.3 外需工业和低端工业将会兴起

在外需再次面临强大的压力下,电子信息制造及纺织服装等部分外向型产业在恢复中有望再次升级调整,特别是受劳动力、原料等成本上升的影响,部分处于低端产品制造的企业发展活力将再次凸显。区域转移的步伐和产业转型升级将会加快,以外需为导向的食品、家电、轻工等消费品工业将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部分外需工业产品将可能出现较快的增长态势。但由于消费倾向的惯性作用,消费品工业增速出现较大幅变化的难度变大。

2.4 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可持续发展将会成为新的动力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工业化。实现工业化必须依靠创新和科技的进步,不断的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使得产品价格低,质量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工业经济,改变粗放型经济的增长方式,使得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充分发挥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彻底改变我国的粗放发展经营的方式,促进我国工业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每年发明和新型科技占的比重超过3%。从2005到2013年我国高新科技和新型工业占GDP的比重从1.2%增加到43%,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平均收入增长了27.5%,每年增加平均值增长了23.25%,实现平均增长利率为14.6%。新型工业经济在规模经济中占的比重从2010年的10.83%增长到了2013年的11.55.而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经济发展使我国工业产业结构向着合理化、科学化的方向努力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以及信息化产业,用新型高新技术提升传统工业,提高我国工业化水平。

3 结论

总之,对于招投标中的低价中标,厂家为了达到中标的目的,相互恶意竞争,也无形中成为电网运行中的最大隐患,因此,我们要加强电力企业的管控,这样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

目前在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工业经济成为了重要的内容,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发展形成积极的推动作用。伴随着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经济最终会变成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主要力量。工业经济必将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中坚力量,要做到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监督和执行力度,拓展高技术产业的增长空间;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积极改善其发展环境;继续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实现工业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的宏观政策,不断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的效益,改变工业经济发展的布局,深化改革的进程。使得工业经济在世界范围内提高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经济体系。工业经济发展也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黄任民.提高劳动报酬促进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发展[期刊论文].2012(03).

[2]王欣昱.外贸外资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路径分析[D] .吉林大学,2011.

[3]田菁慧.李杰.浅析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成因及利弊[J].东方企业文化,2010(03).

第4篇

内容摘要:电力需求预测一直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和经济学者讨论的热点,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对电力的需求急剧增长,也造成全国范围内的拉闸限电现象。本文通过协整分析定量的方法阐释了工业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和电力需求之间的关系,发现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工业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电力需求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电力需求 工业经济 城市化协整分析

随着近几年重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气候因素带来的新一轮用电高峰,使得近两年的电力需求急剧增加,拉闸限电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导致我国电力供应紧张的原因有:电力投资不足、新增电力投产速度与电力需求增长不匹配、工业和高耗电产业高速增长、电网输配能力不足、空调负荷快速增长、电煤供应紧张、电网突发事故等。其中两个重要的原因是工业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近几年,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稳定增长,而且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已经进入重工业化阶段,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不仅引起了城市居民用电和商业用电的增加,也带动了装备工业和基础原材料工业的发展,从而引起了我国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电力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了经济学者对电力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蒋金荷、姚愉芳(2002)通过电力消费弹性这一指标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电力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林伯强(2003)对我国1952-2001年的数据运用协整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电力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电价等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陈建林、张少永(2005)用OLS回归分析对我国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上研究都表明电力需求和经济增长存在高度的相关性,所以通过GDP增长与电力需求的关系对电力需求进行预测是电力规划的有效手段。

但是,经济学文献中对我国电力需求与工业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的实证研究还很少,本文希望在以上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定量研究工业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对电力需求的影响。

数据与变量的选取

本文根据1978-2003年电力消费、工业总产值和城市化水平的数据对工业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和电力需求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所采用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85-2003)。以下用electric代表电力消费,industry代表工业产值,city代表城市化水平,为了得到平稳序列同时不影响原序列的特征,笔者对时间序列进行对数处理,并分别用Lelectric、Lindustry、Lcity表示经过对数处理后的变量。

影响电力需求的因素众多,各影响因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这就更增加了电力需求预测的难度。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电力需求预测的优点在于能综合考虑诸多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历年的电力消费进行实证研究从而对电力需求进行预测。

工业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历年各行业的用电量表明工业企业是电力消费的主体。由于投资高速增长导致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迅速扩张,从而造成电力消费快速增长。以往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和电力消费存在高度的相关性,而工业经济增长也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对电力消费与工业总产值二者关系的定量研究,不仅关系到对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可靠性的认识,而且也能由此对电力需求进行预测。

衡量一国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就是城镇人口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我国城市化水平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近几年,由于人民消费水平的升级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气候等原因,以及各种家电的电力消费量急剧上升,同时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引起了我国工业以重工业为重心的产业结构变化,对水泥、钢材、电解铝等基础工业的投入增加,从而对电力的需求急剧增加。

计量经济分析和实证结果

OLS回归预测

为了验证每个解释变量是否对因变量(电力消费)有显著影响以及估计的系数是否具有预期的符号,笔者采用OLS对自然对数形式进行估计。

通过分别绘制用电量和工业总产值以及用电量和城市化水平间的散点图,可以得出工业总产值和电力消费、城市化水平和电力消费呈高度线性。

由以上分析得出工业总产值、城市化水平都与电力消费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以下是通过OLS估计参数建立模型。建立二元回归模型为:

Lelectric=C+ALindustry+BLcity

通过eviews3.1软件分析得到模型为:

Lelectric=7.0959+0.3224Lindustry+0.9514Lcity (1)

(16.1811) * (11.7134) * (6.5927) *

样本区间:1978-2003年。

R2=0.9954;F=2699。

其中*代表以1%的显著水平拒绝系数为0的假设。括号中的数字是t值。数据显示R2接近1,表明模型的拟合效果非常好;F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反映变量间呈高度线性,回归方程高度显著。

协整分析

以上用OLS回归分析法对三个变量进行了实证分析,但这种回归分析要求变量都平稳,在变量非平稳过程中,可能产生伪回归现象。所以这种回归分析的结果很难确定变量间的长期关系。由Engle & Granger等发展起来的协整分析技术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经济建模中非平稳时间序列的伪回归问题,因此本文用协整分析法研究变量之间长期的均衡关系。协整是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在进行协整检验前,先要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只有变量间的单整的阶相同,才能进行协整检验。以下通过单位根法来检验各个变量的平稳性。

单位根检验 为了检验各变量的时间序列特征,本文采用ADF的单位根法来检验模型中各变量一阶差分的平稳水平。对于任意变量Yt,检验零假设Yt~I(1)相当于检验Yt是平稳的。ADF单位根检验过程基于OLS回归式:

(2)

α1=ρ-1 (3)

式中T表示线性时间趋势,p为滞后项,εt为白噪声残差。检验Yt中存在一个单位根的零假设相当于检验等式(3)中α1=ρ-1的假设。如果α1显著小于0(ρ<1),则存在一个单位根的零假设被拒绝。用ADF方法对样本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三个变量的原始序列都不平稳,而它们的一阶差分变量都是平稳的,即它们都是I(1)序列,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协整检验。

Johansen协整检验 EG两步法只适合于双变量的协整检验,在对多变量方程组中的一组变量进行协整检验时,Joheansen Juselius的方法要优于EG两步法,JJ法不仅能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而且可准确定出协整向量个数, 所以用Johansen方法来确定模型中的协整向量个数。由Schwarz信息准则法确定VAR的最佳滞后期p取4比较合适。用Johansen方法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样本区间:1978-2003年;相关观测值:26;趋势假定:无确定趋势(受限常数);序列:Lelectric, Lindustry,Lcity;滞后间隔(一阶差分):1到3;非限定性协整秩检验。

由表2可以得出,变量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通过协整向量系数估计得出方程:

Lelectric=7.0276+0.3331Lindustry+0.9904Lcity (4)

方程(4)表明了1978-2003年间的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以上结果均表现在样本区间内,模型中的电力消费、工业产值、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关系。由此可以得出,工业产值每增加1%,电力消费就会增加0.3331%,而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电力消费就会增加0.9904%。

本文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对电力需求、工业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和政策建议:

电力需求、工业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三者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虽然三者各自的增长并不平稳,但通过协整分析得出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所以在进行电力需求预测时,除了使用GDP这一指标外,工业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也应该是被考虑的重要因素。

通过协整分析可得出,工业产值对电力需求的弹性是0.3331。所以,在进行电力预测和电力规划的时候,应该考虑我国的产业结构变化,尤其是我国工业经济的增长速度。我国已进入重工业时期,处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快速发展的机械、汽车、钢铁都是单位增加值能耗很高的行业,这使我国能源、资源环境压力急剧增加,煤、电、油等资源瓶颈以及生态衰退现象日趋严峻。所以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样才能确保电力与工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协整分析得出电力需求和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城市化水平对电力需求的弹性为0.9904,可肯定城市化对电力需求的促进作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人民消费水平的升级带来了城市居民用电和商业用电的增加,同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汽车、家电等消费的增加和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消耗的增加,而这些都要靠工业企业生产,所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间接的带动了工业电力消费。

因此,城市化水平应该是预测电力需求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只有在电力产业和工业协调发展的前提下,才能推进高质量的城市化进程。

综上所述,工业经济和城市化水平是影响电力需求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工业经济的增长趋势和城市化进程的速度等因素对电力进行合理科学的预测和规划,同时应该大力构建节约型社会,努力构建节约型的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和城市化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电力、工业经济、城市化进程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蒋金荷,姚愉芳.中国经济增长与电力发展关系的定量分析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10)

第5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企业知识管理,转型

1.知识经济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知识经济是基于知识和创新的经济形态。它不是简单地对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否定或改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对传统经济的根本性的革命。知识经济和农业经济不同。农业经济是以土地和劳动力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劳动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主要形式:知识经济也和工业经济不同。工业经济是随着产业革命而产生的经济形态,是对农业经济的革命,其主要生产要素是资本、劳动和土地,资本管理和资源管理是社会的主要形式。其中最根本的是资本,可以说,没有资本的积聚就没有经济的出现和繁荣。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创新的源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完全依赖于知识和创新。

2.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

与传统经济相比,知识经济有其不同的特征,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具有高知识含量的高科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其最直观和最基本的特征是知识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内容和发展的资本,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免费论文参考网。并且,知识不再是资本生产的附庸,相反,随着信息处理、传输成本和效率的提高,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支配力量。

⑵全球经济一体化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在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时代,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特征越加明显。在经济领域,经济在全球范围的密切联系也日益促进体化局面的出现。免费论文参考网。目前,世界经济体制市场化已基本形成,世界经济高度信息化为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了宽厚的基础和条件,金融国际化、跨国公司的积极作为也在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脉络正日渐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随着世界交通运输的高度发展,为促进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在全球范四日益频繁的交流提供了技术的便利,人们共同生活在仿佛跨越了国与国之间界限的“地球村落”里。

⑶人力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由于所有的经济部门都变成了以知识为基础,并以知识作为增长的驱动力,以先进技术和最新知识武装起来的劳动力—知识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就成了决定性的生产要素。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技能水平显著提高,产业更新向劳动力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3.知识经济对印刷企业管理的影响

知识经济是现代科学技术和不断创新推动的结果,其中当然也包括千万个企业爆发的知识能量。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与经济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越来越强劲,因此,知识经济的兴起既是企业驱动的结果,又同时为企业的变革形成一股不可逆转之势。它对企业作为一种制度的内容和操作方式产生着巨大的冲击力,给新时代的企业管理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3.1知识经济对印刷企业内涵的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内涵将发生深刻的改变。第一,决定创办企业首先要考虑的不再是资本,而是知识和技术。对于企业而言,知识将超越传统的生产投入要素—劳动力和资本而成为关键性的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企业的关键资产不再是固定资产和金融资产,而是知识资产,这些资产主要表现为:(1)使公司在市场上获得竞争力的资产,如信誉、服务、商标等;(2)体现智力劳动的资,气如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3)体现企业内在发展动力的资产,如企业管理和经营方式、企业文化和企业信息支持系统等;(4)体现人力资源的资产,如员工的知识能力、工作技巧等。这些资产同时也包含在高新技术内,储存在数据库中,且均为无形资产。第二,在企业里,拥有专门知识和技术的人才迅速上升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另外,企业的成功在于企业拥有的正确的知识和技术和合适的知识人才。这三点,将深刻地动摇原有企业内的所有权基础,深刻改变企业的内涵。

3.2知识经济对印刷企业管理方式的影响

知识经济在改变企业内涵的同时,也将改变企业的管理方式。首先,创新和服务将替代传统的控制和管理。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是以庞大的规模和集中的管理来更好地控制市场和原料供应,以此来获得较高的效率。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它是依靠不断找出需要以及解决办法之间的联系。成功企业所提供的价值多来自于问题所需要的专业研究、工程和设计服务,以及把上述两方面连接起来的专门化战略,加上金融和管理服务。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和服务将替代控制和管理成为新的增长点。第二,网络型管理将替代金字塔型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广泛运用,管理层次必然减少。中层经理的作用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运用而被削弱,因此,加快了信息的反馈速度,更消除了官僚作风。在中层管理削弱的同时,网络型管理应运而生。免费论文参考网。第三,企业的柔性管理将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技术创新要靠人来完成,科技成果转化为新产品也要靠人的智慧和双手来实现,人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将更汁重人的因素,更强调以人为中心。通过实施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智慧和潜能,发挥人在科技创新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巧妙地利用这种积极性、创造性,有效地协调生产组织、生产群体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实现企业的目标。

4.企业知识管理对中国印刷企业的启示

应该说,在过去的两个多世纪里,中国无论在经济方面,还是在科技文化和军事方面都落后了西方发达国家很多。假若整个世界的经济形态依然保持在过去的工业经济轮廓下发展,对于中国来说,要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将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知识经济的到来改变了这条延续了200多年的游戏规则。新经济既给全世界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和能量,同时它也为一些在传统经济时代落后的国家点亮了一盏新的希望之灯。一方面,知识经济大大增添了印刷企业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尤其在企业知识管理突显重要之际给印刷企业的管理带来了挑战:企业只有尽快地深入了解和掌握企业知识管理的思想、特点和方法,才能在新时期快速多变的经营与管理环境中求得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到来也为无数企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企业只要将管理重心转移到知识战略管理方面,努力实践,积极创新,便有希望在新的历史时期塑造自己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生存空间和超常的发展能量,在新经济中保持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邝劲松 ,李五四 ,王帅师 ,张锋. 国有企业必须实现管理理念创新[J].化工管理, 2002,(02) .

[2] 刘东. 企业信息主管与信息时代的管理[J].管理现代化, 1998,(04) .

[3] 杜跃平,王林雪. 知识经济与企业经营管理观念的创新[J].管理现代化, 1998,(04) .

第6篇

关键词:工业化战略 思想 观点 方向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202-02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化发展的新理论主要表现在:(1)对新型工业化国家的快速经济发展给予解释,确认市场经济和出口导向战略对促进工业化的决定作用。(2)以H・钱纳里、S・罗宾逊和M・赛尔奎因等人合作成果《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为代表,开创了“发展型式”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吉利斯、波金斯和罗默从贸易和工业化的关系入手,提出了两种工业化战略。(3)用分工理论对工业化的过程进行新的解释。代表人物杨小凯用分工理论,从专业化和经济组织的角度解释了工业化的实现过程,认为工业化是一个分工和专业化组织的成长过程。工业化的特点是分工演进、商业化和贸易依存度的上升。在工业化阶段中,产业层系有很多产业,专业生产者生产许多复杂的中间产品,增加了生产的迂回性,体现了工业化层次的提升。

一、对安徽省工业化研究的理论成果

我国国内学者的研究多集中于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如刘伟的《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研究》,郁义鸿所著的《多元产业结构转变与经济发展》。他们从各个角度阐明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的规律。中国社科院的吕铁在《新时期中国工业化发展问题探索》中对十五时期工业化进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并提出工业化过程的主要问题。

对安徽省工业化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复旦大学的胡春才等的论文《安徽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他们从宏观层面对安徽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在全国的地位做了描述和比较分析;依据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安徽经济在三次产业结构、投资结构、轻重工业结构等方面做细致的分析,揭示安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安徽师范大学的郭斌在《安徽工业化水平与工业结构的分析》中尝试运用霍夫曼比例和其他相关理论分析安徽工业化水平。通过对产值结构、规模结构、经济效益的分析,说明安徽工业的主要问题在于结构的不合理,最后提出了安徽工业调整与发展的应对思路。

二、安徽省工业化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

由于理论上工业化战略多施用于国家,对于省级的工业化战略多是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具体如何调整更科学?安徽省所处的政策环境、资源环境和发达省份差距不大。差距在发达省份的投资力度强和更好的对外贸易优势。广东省、浙江省和江苏省的人均GDP比安徽省高的主要原因是:享受国家出口导向战略的好处。现在发达省已经达到较高的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相对合理。根据扩散理论,安徽省应该最先享受到产业转移,提高工业化水平。如何将安徽省的工业体系纳入发达省份的经济圈,更多享受对外贸易的好处,是安徽省调整产业结构的目标。产业的空间合理分布,可能是安徽省融入发达省经济圈的最直接的方法,因此安徽省产业分布应考虑发达省的产业分布,以便调整安徽省的产业分布。首先要研究的是:(1)科学确定安徽省的工业化水平;(2)安徽省详细的产业结构状况,与发达省相比所具有的特点;(3)安徽省的产业分布的特点,临近发达省的产业分布状况;(4)安徽省未来五年的工业化战略。对于确定工业化水平,拟从四个方面来度量,即:人均GDP水平,非农产业产值比重,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工业结构水平。产业结构状况,拟从三次产业状况,三次产业就业状况,轻重工业比例,轻重工业内部行业结构,工业经济类型,企业规模结构等方面来考察。产业合理分布根据“核心工业”理论来考察安徽省的产业分布是否合理。最后,综合两个方面,提出安徽省的新时期工业化战略。从理论和实际意义上讲,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寻找恰当的方法确定省级工业化水平和产业结构状况,为制定省级工业化战略提供新的模式。实际意义表现在,当全国经济经历快速增长的历史时期,发达省开始转移部分产业,形成产业梯度。在这样的历史机遇期,为了确保安徽省减小与发达省的经济差距,直至能够赶超发达省份,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三、工业化发展与对策

通过分析,安徽省处于工业化中期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发展的时期,也就是向高加工度化方向发展,从而确立了安徽省工业化发展的方向;通过对安徽省和江苏、浙江等省份的对比分析,了解安徽省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弱势;对梯度转移理论的研究,了解因梯度转移粘性的存在,安徽省的工业发展不能依赖梯度转移;对安徽省市场化进程的描述和劳动力、金融状况的调查,深知工业化与加快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之间的关系;后发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不得不依赖对外贸易,通过对安徽省对外经济的考察,发现安徽省的进出口依存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资投资也是如此。因此,从以上几个部分的关系看:市场化改革是工业化迅速增长的基础,从而加强劳动力和资本的吸引、集聚,对外贸易会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发展阶段的探索、工业结构的对比分析、优势产业分析、集聚经济分析,是寻求工业化的战略方向。由此,可以粗略得到有利于安徽省工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1.坚持和加速市场化改革,让市场机制来配置生产要素,是安徽省工业化战略的首要任务。由前文分析可知,安徽省与东部省份差距的首要原因就是落后的市场化进程。当市场化进程较高时,生产效率随之提高,利润率上升,吸引人才和资本到安徽省积聚;中小企业更容易生存和发展,服务业的比重也会因此加大,有利于工业的健康发展;金融业配置资金的效率也会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也会加强;能够加强对外出口能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2.大力发展安徽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安徽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多集中于采掘业和原料工业,设备制造业和橡胶、塑料工业等加工工业虽具有一定优势,但优势较小。采掘业和原料工业不能持久发展,具有资源约束性。为了安徽省工业高加工度化的早日实现,应着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设备制造业和橡胶、塑料工业。安徽省可以利用工业用原料价格上涨,提高这类行业的经营效益,获取大量利润,引导这些资金发展具有一定优势的加工业。由于安徽省采掘业和原料工业基本上是100%的国有企业,政府有能力引导这些企业。而不是让这些行业在宽松的行业环境下,大搞行业福利;行业紧缩时,让政府给予支持。从安徽省聚集经济的状况看,该省应制定相应的聚集经济政策,发挥饮料制造业、橡胶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的聚集经济优势。

3.重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占有很高比重,经济效益由于各种原因一般高于国有经济。一般来说,国有经济只要在带有公共利益的行业处于控制地位即可。安徽省的国有资本可以在适合私营的经济领域适当退出,将资金分配到安徽省优势产业和亟待发展的产业。

4.给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农业产业化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和政策优惠。为了安徽省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保证农业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提高农民收入,应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扶持。江苏省和浙江省的纺织业占工业的比重分别达26.8%和28%,为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提供保障,为安徽省提供了标杆作用。

5.强化政府自身改革,坚持市场导向为原则和服务于民的思想。由于各种梯度转移粘性因素的存在,东部和南部地区容量很大,安徽省不能坐等梯度转移的出现。必须依靠本省的优势和政府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才能使安徽省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融入长三角经济区。虽然安徽省在政府规模方面较小,为安徽省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得分不少,但究其原因,主要是安徽省经济规模较小,仅是相比较穷的省份来说,安徽省政府表现较好。另外,安徽省在让市场来分配资源方面有退步倾向,而且地方政府“扰民”现象在加重,这也是安徽省市场化排名逐渐落后的重要表现。因此,安徽省政府自身改革成为是否能够工业强省的优先环节。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措施就是减少审批项目,减少政府干预市场,必要时可以地方立法形式严格规定。

参考文献:

1.[日]石川资.发展经济学的基本问题[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2.[美]艾伯特・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3.[美]基思・格里芬.可供选择的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4.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问题[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

5.金碚.中国工业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6.魏守华,石碧华.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中国工业经济.2002(1)

7.朱英明.产业集聚研究述评[J.经济评论.2003(3)

8.[澳]杨小凯,黄有光.张玉纲译.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种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框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9.武义青等.中国区域工业化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10.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11.周立.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1978-2000)[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第7篇

经济形态演进的过程随着消费型态的改变,已从过去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转变至体验经济。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当经济发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类的消费重点将从产品和服务向体验转移,这是人类发展的一种自然境界。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Alivin Tomer)预言:来自消费者的压力和希望经济继续上升的人的压力将推动技术社会朝着未来体验生产的方向发展;服务业最终会超过制造业,体验生产又会超过服务业;某些行业的革命会扩展,使得它们的独家产品不是粗制滥造的商品,甚至也不是一般性的服务,而是预先安排好了的体验。体验工业可能会成为超工业化的支柱之一,甚至成为服务之后经济的基础。依据约瑟夫派恩(B. Joseph Pine II)与詹姆斯吉尔摩(James H. Gilmore)在美国《哈佛商业评论》指出:体验式经济时代已来临。从此体验经济的提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随着科技、信息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与欲望,消费者的消费型态也相应的受到了影响。经济提供物由货物、商品、服务转变为体验,经济形态的演变也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至体验经济。这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每一次经济提供物的改变,都会导致经济形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促使社会从一个经济时代进化到另一个经济时代。经济提供物的改变和经济时代的变迁,势必会影响到营销所关心的相互满足的交换关系。而交换关系一旦改变,营销的模式就必然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革。

服务经济到体验经济的演进

自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自工业革命以来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制造业在西方国家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日渐减少,作用日渐削弱,而各类新兴、门类繁多的服务部门蓬勃发展。服务部门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大于50%,是对服务经济的一个公认判断标准。依据这一标准,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在服务经济中,服务代替商品变成了社会上的主要经济提供物。

进入21世纪后,体验经济开始慢慢显露出来。首先从宏观上看,体验经济是因为社会高度富裕、文明、发达而产生的。物质文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企业对人们消费观念的引领和示范,都促进了服务经济到体验经济的演进。其次,从微观上看,体验经济的兴起是由于企业对产品及服务在质量、功能上已作的相当出色,以至于顾客对特色和利益已经淡化,而追求更高层次的特色和利益,即体验。服务逐渐向商品化方向发展,商品化逐渐抹杀产品和服务给人们带来的个性化、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当服务变得更加自动化与商品化后,体验就从服务中分离出来,逐渐成为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供顾客消费的提供物。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人的非理性内存外化的必然结果。

目前从美国到欧洲的整个发达社会经济,正以发达的服务经济为基础,并紧跟计算机信息时代,在逐步甚至大规模开展体验经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渴望得到体验,愈来愈多的企业精心设计、销售体验。体验经济从工业到农业、计算机业、因特网、旅游业、商业、服务业、餐饮业、娱乐业(影视、主题公园)等各行业都在上演着体验,尤其是娱乐业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成长最快的经济领域。体验经济也将成为中国21世纪初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形式之一。

服务经济与体验经济的区别

所谓体验经济,是指企业以服务为重心,以商品为素材,为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感受。传统经济主要注重产品的功能强大、外型美观、价格优势,体验经济则是从生活与情境出发,塑造感官体验及思维认同,以此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改变消费行为,并为企业找到新的生存价值与空间。体验经济虽然产生于服务经济内部,但与服务经济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消费行为不同

服务经济时代在生产行为上强调分工及产品功能,消费行为则以服务为导向。当人们购买服务时,购买一组按自己的要求实施的非物质形态的活动。体验经济时代在生产行为上以提升服务为首,并以商品为道具,消费行为则追求感性与情境的诉求,创造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并注重与商品的互动。当人们购买一种体验时,他是在花时间享受某一企业所提供的一系列值得记忆的事件(就像在戏剧演出中那样)使他身临其境。它本身不是一种经济产出,不能完全以清点的方式来测量。

体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购买商品时不仅考虑商品的功能性价值,还更多地关注隐藏于商品中的象征意义和象征功能,偏好那些能够展示自己个性化形象,能与自我心理需求引起共鸣的感性商品。越来越多的人不仅关注获得的商品,还关注获得的地点和获得的方式。在体验经济时代,人们的消费行为将表现出如下特点:从消费结构看,情感需求的比重增加。从消费内容看,大众化的产品日渐失势,对个性化产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从价值目标看,消费者从注重产品本身转移到注重接受产品时的感受。从接受产品的方式看,消费者从被动接受厂商的诱导、拉动,发展到对产品外观要求个性化,进而对产品功能提出个性化的要求。

(二)顾客的角色不同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是卖方经济,所有的经济产出都停留在顾客之外,不与顾客发生关系。工业经济的定位是以生产者为中心,注重质量和价格。服务经济的定位是生产者+消费者,服务经济时代从生产方来理解和强调产品,按需定制中,消费者不是生产者,不参与企业价值的形成过程。服务在生产出来后其价值就固定下来。而体验经济的定位是完全以消费者为中心,从消费方来理解和强调产品,经济学家汪丁丁指出:体验不再是消费与生产截然分开的,体验是消费的,同时又是生产的过程。顾客参与企业价值的形成过程,体验本身就是目的,这是体验经济与服务经济的最大不同。此时企业的主要工作是为顾客的体验提供舞台,真正的体验要由顾客来实现。顾客可以在实现体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从而使体验品产生更大的价值。

(三)满足的需要不同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满足的是一般的生存需要;服务经济满足的是发展的需要;体验经济满足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托夫勒进一步解释了从生存到发展到自我实现的历史和逻辑过程。他说:顾客一方面希望所生活的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稳定、重复和熟悉程度,但是另一方面要求得到一些刺激和兴奋,他们希望有范围广泛的各种体验能感觉到。体验经济正是从市场需求角度强调了人的无限需求中的体验类需求开始转变为现实需求,从而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自我实现需求,对顾客来说,就是快乐,对企业来说,就是成功。让用户快乐和成功,是工业经济的价格战和服务经济的服务战饱和后,价值链上移的主要战略空间。经济形态演进的过程随着消费型态的改变,已从过去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转变至体验经济。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当经济发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类的消费重点将从产品和服务向体验转移,这是人类发展的一种自然境界。

(四)功能不同

产品是有实体的,服务是无形的,而体验是难忘的。服务经济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如顾客通过维修服务,排除了故障。当顾客购买一种服务的时候,他实际上买的是为他度身定做的一系列无形的活动。体验经济没有解决顾客的任何问题,也没有留下任何有形的东西,当顾客购买一种体验的时候,买的是时间和享受,顾客在这段时间里享受一系列值得回味的活动,认为它比有形的东西更值得珍视。体验经济与服务经济的一个重要不同,就在于体验经济是制造的经济。体验经济就是把这些系统地、产业化地制造出来。

(五)收费和定价不同

在实践中,体验与服务有时很难区分,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服务经济时代体验消费的提供者不对顾客的体验活动进行收费,而体验经济时代体验消费的提供者对顾客的体验活动进行收费。这种情况像给顾客提品和服务一样,如果企业只对产品收费,这属于工业经济的范畴;而如果企业既对产品收费,又对服务收费,就属于服务经济的范畴。同样,体验原先属于个人自己的事情,现在让别人为我们上演体验,并支付一定的费用。事实上,整个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将原先免费的东西进行付费的历史。

服务经济时代价格变动的程度在相当程度上是可以预测的。体验经济时代定价将主要取决于顾客获得的价值,而不取决于企业为设计体验所付出的成本,是与产品的实际理性价值相背离的。其价值是由体验者的心情、感受来决定,体验者认为花费那么多是值得的,消费者愿意为这类体验付费,因为它美好、难得、非我莫属、不可转让、转瞬即逝。因此企业有比较柔性的定价权,定价的空间非常灵活。

(六)把握价值的方式不同

服务经济是用理性把握价值,体验经济是用直觉把握价值,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除了包含知识、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以外,还包含感官、情感、情绪等感性因素。消费者在消费前、消费时、消费后的体验,才是研究消费者行为与企业品牌经营的关键。如果说服务经济可以用经济学来指导,那么体验经济甚至可以不用经济学,而是用美学指导。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只是使人们走入必然王国,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必然经历从经济人理性向行为的转变。

(七)核心问题不同

工业经济的核心问题是质量,服务经济的核心问题是管理,体验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创新。创新之所以如此重要,就在于体验经济的经济提供物必须给顾客留下深刻和永久的记忆,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要有好的主题和创意。继标准化洗礼服务传递之后,创新将是体验竞争的焦点。因为,今天看似无法实现的服务,明天很快就会成为行业标准。更何况,即使是服务标准本身也需要用创新来增强它的活力,让创新推动体验走向完美。因此,在体验经济中,创新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唯有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八)解释理论不同

工业经济以泰勒、韦伯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来解释;服务经济以梅奥等开辟的行为管理理论(又叫人际关系理论、社会人理论)来解释;体验经济的未来学源头在托夫勒,心理学源头在马斯洛,经济学源头在戴维莱布森和穆拉伊纳丹,媒体源头在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哲学源头是另类的尼采哲学,尼采认为人的本质是未定型的,人类可以自由地创造自己的本质,人类也应该好好地利用自己的未定型,塑造出更健康有力的人性。

经济形态演进带动营销模式的变革

在工业经济中,消费者完全是被动的接收者,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制造过程和进入市场的过程并不知晓,只能感受到结果物品的存在。而在服务经济中,消费者作为消费主体的主动性增强,逐渐能够感受到服务的过程,企业家们也逐渐照顾到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肯定,真正的体验要靠顾客自己来实现,也就是说体验产业的产品体验是一个消费的过程,它的价值不是由厂家商家来提供确定而是由消费者自己来选择设计。所以,消费者能够感受到,在消费过程中自身的重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及作为主人的控制性都得到肯定;这样可以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从而促进消费。

随着经济形态的演进,营销模式也发生了变革,经历了从4Ps到4Cs再到6Es的转变。

(一) 从4Ps到4Cs的营销模式

工业经济时代的营销模式以杰罗姆麦卡锡提出的4Ps营销组合为指导,专注于产品的特色与利益,把顾客当作理智的购买决策者,把顾客的决策看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非常理性的分析、评价、最后决策购买。服务经济时代的4Cs 营销组合策略是由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在1990年提出的,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消费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它重视顾客导向,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这实际上是当今消费者在营销中越来越居主动地位的市场对企业的必然要求。在4Cs理念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关注市场和消费者,与顾客建立一种更为密切的和动态的关系。

(二)体验营销6Es

体验经济环境认定的顾客价值,是针对目标市场中每一位顾客的个别价值提出的。它要求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使每一位顾客都能获得满意的价值,因此企业必须按照特定顾客的具体需求进行量身定制。这种量身定制的最大特点就是个性化,量身定制是体验经济的必由之路,并统领着体验经济的运行。体验营销从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5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突破传统营销理性消费者的假设,认为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才是营销的关键。从重视产品的性能与质量转变为重视顾客的感性需求,从产品的制造者或服务的提供者转化为体验的策划者。因此,体验营销既是营销重点的转移,又是营销视角的转换;既是一种营销策略,又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体验策略组合由以下要素构成:体验(Experience)、情境(Environment)、事件(Event)、侵入(Engaging)和印象(Effect) 延展(Expand)。这六大要素的英文单词都是以E开头的,为简单起见将其称为6Es组合策略。

一是体验策略。体验经济的灵魂或主观思想核心是主题体验设计,根据消费者的兴趣、态度、嗜好、情绪、知识和教育,把商品作为道具, 服务作为舞台,环境作为布景,创造一项顾客拥有美好的、值得记念的回忆,引发消费者在情感上的共鸣,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在体验经济中,应注重市场营销+戏剧舞台概念,工作就是剧院和每一个企业都是一个舞台的设计理念应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被广泛应用。主题体验设计现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个设计行业,成功的主题体验设计必然能够有效地促进体验经济的发展。

二是情境策略。情境是企业为顾客创建的表演舞台,是体验产生的外部环境。它既可被设计成现实的场景,也可被设计成虚拟的世界。在情境策略的设计中,可以借鉴戏曲理论、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服务于体验策略。企业要关注消费情景,以创造体验吸引消费者,强调与消费者的沟通,并触动其内在的情感和情绪。

三是事件策略。这里的事件特指为顾客设定的一系列的表演程序。如果企业提供的体验零散且无法辨别,那将很难在顾客心目中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和定位,因此,企业必须对表演的过程进行特别的设计。事件策略根据表演的松散程度设立严格的或相对宽松的程序。在事件策略的设计中,要塑造完整的体验,不仅需要设计一层层的正面线索,还必需减除削弱、违反、转移主题的负面线索,考虑顾客相互之间的关系,协调他们之间的活动。

四是浸入策略。消费者比以前更愿意参与产品的设计,希望通过创造性消费来体现独特的个性和自身价值,获得更大的成就感、满足感。体验营销关注顾客的主动参与性,浸入策略是要通过营销手段使顾客真正浸入到企业所设计的事件中,要求在角色的设计中一定要使顾客成为一个真正的演员。顾客只有真正地参与事件,其心理活动才真正地浸入到情境中,才会最终导致愿意付费的体验的产生。

五是印象策略。体验营销在向顾客让渡体验的同时,要注意顾客终生价值的问题,引入印象策略以提升企业的顾客资产。体验的难忘过程产生了印象,成为维持长期顾客关系的重要因素。但印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衰减, 如不对其进行管理,顾客关系的长期保持将很难实现。

六是延展策略。企业将产品的研发拓展到相关领域中去,形成完整的价值链,顾客体验可以延展到企业的其他产品,延展到不同的地区和时期,并向他人进行传播,从而实现了顾客价值的最大化。

在6Es组合策略中,各个E之间联系密切,首先,体验策略是体验的设计过程,是情境策略、事件策略和浸入策略的前提和基础,其他策略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体验策略的基本内涵和思想。其次,情境策略、浸入策略和事件策略是体验的实现过程,企业通过这三个策略的实施,完成体验的生产和让渡,同时顾客也完成了对体验的消费。最后,印象策略和延展策略是体验营销的管理过程,它建立在前面策略的结果上,力求保持长期的顾客关系,提升企业的顾客资产。

结论

体验经济时代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特征的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的改变,也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方式,给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管理以及生产经营活动的更新带来了新的思路,它影响着全社会与之相关的各行各业。企业要想在这一时代巩固发展,就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营销思路。体验营销可以通过在产品中附加体验、用服务传递体验、通过广告传播体验、让品牌凝聚体验、创造全新的体验业务等途径来实施。在实施体验营销时要找准关键点、克服薄弱点、攻克生疏点、揭开疑惑点和做好衔接点,通过物理界面、网站界面、人机界面和电话界面与顾客进行交流和沟通,在顾客接受体验的前台区、为体验提供支持的后台区和顾客与体验的提供者直接互动的互动区实施体验6Es组合策略。

参考文献:

1.[美]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体验经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姜奇平.体验经济-来自变革前沿的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马建军,郭盼.基于顾客视角的体验营销嵌入性研究.商场现代化,2010.1

4.宁阳.中国服务经济发展的体验化趋势.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5

5.孙海宝.体验营销的类型与实施.企业改革与管理,2009.5

6.於军,季成.体验管理之完美构思法.企业管理,2009.5

7.刘金岩.顾客体验理论研究述评.冶金经济与管理,2009.1

8.戴静鸿.经济形态演进与体验营销模式初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9.王安琪.体验营销与传统营销区别何在.经济论坛,2005.23

10.殷钰凯,夏梦.浅析体验经济下的营销理论.中国科技信息,2005.14

11.耿斌.关注体验式营销.中国营销传播网,2002.4

12.祝合良,[美]伯恩德H施密特.体验经济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改革.中国流通经济,2002.4

第8篇

关键字:知识经济;财务会计;挑战与对策。

一、知识经济环境下会计面临的挑战

一)市场经济的竞争特性要求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广阔市场。加入世贸组织后,非关税壁垒的正常贸易机制,既为我国厂商进入国际市场打开了通道,也撤除了为保护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还十分落后的国内厂商而设的屏障,国内厂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竞争是市场经济得以发展的根本机制,市场竞争要求厂商能在竞争中获得先机。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渗透到这个商业链的各个环节,如在信息收集阶段,不仅要了解市场需求,还要收集同类产品的价格信息及提供这些产品的企业的财务信息等等;又如在生产经营阶段,财务管理要加强生产成本控制和库存原材料、产成品的控制等。

二) 对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提出了挑战

这是由知识经济的知识化特征导致的。知识化特征主要反映在构成知识经济支柱的产业是高智力产业, 即产业发展的知识技术化。高技术产业的特征有五个, 即产业的高度知识性、高度增值性、高度渗透扩散性、高度风险性和极强的时效性。由此形成了三方面挑战、对传统会计成本分类和分配方法提出了挑战。知识经济时代, 产品的生产由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导向型转变为市场和消费者导向型, 产品更加强调个性化。产品中所包含的知识和信息超出产品价值本身, 产品可以卖高价和获取高额利润。因此, 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以及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在企业产品增值中占有较大的部分, 而生产部分的增值占有较小。在传统成本管理中, 成本管理的中心是制造成本的管理而在企业向知识经济企业转变的过程中, 成本管理的重心将转移到对产品研究开发成本和人力资源开发成本的管理上来。也就是说传统会计中成本分配的分批法、分步法等已不适应新经济形态中产品生产成本分配的要求。知识经济中企业最关注的问题将成为如何运用各种资源, 使知识转化为独特的策略、构思, 进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经济一体化使财务会计的空间变得更大

近十几年来,在世贸组织的自由贸易机制作用下,各国相继推行了不同程度的开放政策,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增加,生产经营和消费日益具有全球性,如电讯业、银行业保险业和运输业等服务业的全球性特征尤为明显。全球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国际金融网络使国际商务在时间上连续,价格上联动,随着交易手段和方式的不断创新,交易额会迅速增长,竞争更加激烈,风险也在加大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传统的财务会计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它使财务会计工作的空间变得更大,常常出现跨地区,甚至跨国的会计计算。然而,由于风险的增加,特别是在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的今天,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大,需要把如何规避风险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来抓。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创新的构想

一) 构建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会计模式

现有会计模式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 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因此, 会计理论界必须尽快研究新的会计模式。新型会计模式的建立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 要求按照知识经济的客观规律, 对会计模式的各个组成要素赋予新的含义。在知识经济时代下, 我们是否研究建立一种新的会计权益理论。把原有的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扩展为: 物质资产+知识资产 ( 包括人力资产)=负债+物质资产所有者权益+知识资产所有者权益。把知识和人才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资源, 视同一项最重要的特殊资产进行价值核算与控制, 让知识劳动者不但获得自身价值的补偿, 还将以所有者的身份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二) 研究和引入新的会计计量手段

由于知识经济时代会计计量重心要从有形资产转向无形资产, 从财务资源转向知识资源, 其中的最大障碍就是会计计量问题。传统的计量手段无法适应知识经济要求, 因而在计量手段上需要革命性的变化。在会计系统中采取多重计量手段, 是科学而现实的正确选择。

三) 加大对无形资产会计的研究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甚至在高新技术领域, 衡量企业价值的主要标志不是物质资源的多少, 而是无形资产的多少。因此企业应加强无形资产各方面的管理, 应把企业拥有的全部无形资产正式纳入会计系统进行管理和核算, 尤其是自创无形资产纳入正式财务报表, 特别是对于企业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支出有可能形成无形资产的项目, 将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适当反映, 使投资人充分掌握和了解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可能效果。

四) 尽快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财务会计系统

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已有 30 多年, 由于涉及到经济理论、会计理论以及计量等一些“”问题, 它仍然未纳入财务会计大堂。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劳动主体是智力劳动, 智力劳动的知识价值如何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应是该时代财务会计的重要内容。此外, 在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知识资本的时间、空间范围将比财务资本宽广得多, 财务会计要跟上这种要求, 就必须拓宽自己的视野, 把知识资本延伸到企业外部范围的内容都纳入核算的范围( 如环境报告等) , 才符合知识经济的要求。

总之, 知识经济已经渗透到社会和经济的各个领域, 同样也给会计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会计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企业风险的管理、未来收益的计量等都是需要我们积极研究、探索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葛家澍, 刘峰. 会计理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蒋尧明. 财务会计理论研究[M]. 厦门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