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筹资论文

筹资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1 17:08: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筹资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筹资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筹资风险既有举债本身因素的作用,也有举债之外因素的影响。规避筹资风险应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组合方式,风险转移等。不少企业为了在激烈市场竟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不断扩张经营,筹资活动日益增加,认识筹资风险,并加以控制防范,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企业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它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一般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都可能提高或降低),从而会使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如果企业决策正确,管理有效,就可以实现其经营目标。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行情的瞬息万变,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管理措施失当,从而使得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了筹资风险。

一、筹资风险的形成原因

企业的筹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资本结构不合理,资金周转慢,当债务到期时,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引起财务风险。企业的融资方式、融资金额、融资期限等都影响着企业的资本结构,从而决定了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是否稳定以及未来的财务风险与破产风险。

2筹资方式选择不当

目前在我国,可供企业选择的筹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会有各自的优点与弊端,如果选择不恰当,就会增加企业的额外费用,减少企业的应得利益,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而形成财务风险。:

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其直接表现为企业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于筹资风险,但又影响筹资风险。当企业完全采用股权融资时,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时,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所承担的风险将大于经营风险,其差额即为筹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则不仅股东收益化为泡影,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严重时企业将丧失偿债能力,被迫宣告破产。

只有在企业负债经营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筹资风险,而且负债比率越大,负债利息越高,负债的期限结构越不合理,企业的筹资风险越大。另一方面,虽然企业的负债比率较高,但企业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经营风险较低,且金融市场的波动不大,那么企业的筹资风险相对就较小。

二、筹资风险的防范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手段之一,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收益成为发展经济的有利杠杆。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会将企业推到破产的境地。因此,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必须采取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措施。

1.优化资本结构

最佳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可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以内,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这个最大的筹资风险可以用负债比例来表示。所以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一个企业只有权益资本而没有债务资本,虽然没有筹资风险,但总资本成本较高,而且无法获得因债务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利益,收益不能最大化;如果债务资本过多,则企业的总资本成本虽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可能会因此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从而导致筹资风险加大。因此,企业应自觉地调节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确定一个最佳资本结构。在资产利润率上升时,调高负债比率,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益;当资产利润率下降时,适时调低负债比率,以防范财务风险。

2.合理安排筹资期限

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对策之一。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筹资政策,即尽量用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满足企业永久性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需要,而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则通过短期负债来满足。这样既避免了冒险型政策下的高风险压力,又避免了稳健型政策下的资金闲置和浪费。同时,企业要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

3.建立风险预测体系

第2篇

关键词:银行借款;筹资风险;防范措施

银行借款筹资风险是指经营者利用银行借款方式筹集资金时,由于利率、汇率及有关筹资条件发生变化而使企业盈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一种较为主要的筹资风险。具体来说,银行借款有固定的到期日,并定期支付利息,有承担还本付息的义务。如果企业由于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财务状况紧张,到期不能偿还本息,则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困难,甚至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由此便产生了银行借款筹资风险。

1银行借款筹资风险的特点

(1)可估计性,即风险可以根据观测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走向等估计利率汇率等变动趋势。

(2)一定的可控性,如资金来源结构中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比例可以主观控制。

(3)有些风险有短期性,如利率调整。

(4)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如利率的调整取决于国家的意志。

2银行借款筹资风险种类

(1)利率风险。在筹措资金时,由于有许多种类型的银行(中央银行和各种商业银行),而且,各银行也有各种不同类型的贷款可供选择,其利率不尽相同,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条件进行选择。

(2)汇率风险。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带来的价值变化的可能性有两种:一是汇率波动使以外币计量贷款价值增加;另一种是汇率波动使以外币计量的贷款价值减少。无论是那一种可能性,对于企业或个人来说,都是一种不确定的因素,因而是一种风险。这种风险可能给企业或个人带来意外损失,也可能给企业或个人带来额外收益。作为企业,首先应考虑的是汇率变化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3)资本结构不合理即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比例不当造成的风险。企业资金总额中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如银行借款)比例不恰当时,企业收益产生负面影响形成的筹资风险。现在我国大多数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借入资金比例越大,财务杠杆利益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

(4)企业自有资金经济效益不稳定的风险反映在资金利润率与借款利率的关系。只有当全部资金利润率大于借款利率时,企业的经营活动才真正有经济效益,企业所选择的筹资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如果全部资金利润率小于借款利率,这种负债经营将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如果全部资金利润率等于借款利率,企业的经营活动没有经济效益,就整个社会来讲,这是以有限的资源做无增值和无贡献的浪费。就银行借款这种筹资方式来讲,企业的借款利息随着银行借款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导致费用总水平的上升。在企业息税前资金利润率下降或息税前资金利润率小于借款利率时,企业的自有资金利润率就会以更快的速度降低,甚至发生亏损,这是一种由于借款而可能使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风险。

3银行借款筹资风险防范

(1)对利率风险的防范。在签订信贷协议时,一般选择贷款利率种类的准则是:当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处于下降趋势时,应力争以浮动利率成交;当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处于上升趋势时,应力争以固定利率成交;当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变动无常,没有规律可循时,应采用以浮动利率成交。采用浮动利率时,在贷款合同中应向贷方声明,在整个借贷期间保留依次调整为固定利率的机会,以避免利率再次上扬而遭受利息损失。

(2)对汇率风险的防范。应首先在企业的融资决策中进行防范。例如,国内企业需要从国外银行或其他银行金融机构取得一笔外币资金,那么,在融资决策中,确定借入货币时,不仅要考虑利率等信贷条件,还要考虑该种货币币值变化的可能性,使风险降到最低。

①对汇率进行预测。

当企业向国外银行或金融机构贷款时,它们可能有好几种货币可供选择。它们借入的货币最理想的情况应该是:首先,利率低;其次,融资期间,币值趋软。例如,一家国内企业借入一笔美元贷款,而美元在融资期间对人民币升值,那么,该企业到期就必须用较多的人民币偿还贷款。所以,这一融资决策就要受到对有关货币汇率预测的影响。

②汇率风险的主要防范对策。

首先,妥善选择贷款的货币。为避免和防范外汇风险,在协议中应写明贷款的货币及还款的货币,重要的还是还款的货币。借入资金时应尽量选择趋于升值的货币即硬货币外汇;还款时,应尽量争取趋于贬值的货币即软货币外汇。

软硬货币搭配使用。如果借贷双方对货币不能达成协议,可以考虑软硬货币搭配使用。

其次,使用外汇保值条款。即把签订合同之日的外汇汇率固定下来,将来实际付款时,仍用此汇率,以避免外汇风险。(3)确定合理的借款额度和还款期限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低,是企业的主要的筹资来源之一,但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期限。资金过剩,也会影响使用效果。筹资要以投资需求为依据,根据企业最低必要资金需求进行。同时,要考虑不同的筹资组合给企业的报酬和风险带来的不同影响。在资金总额不变的情况下,短期资金如现金、商业票据增加,比较多地使用了成本较低的资金,企业的利润也会增加。但此时如果流动资产的水准保持不变,则流动负债的增加会使流动比率下降,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推而广之,筹资期限结构可以分为三种,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

首先,积极型期限结构。它以短期筹资方式所筹集的资金不仅用来满足临时性流动资产占用,而且还用来满足永久性流动资产占用,只有固定资产才用长期筹资来解决。这种期限结构的资金成本较低,但筹资风险较大。

其次,中庸型期限结构。它是临时性流动资产占用通过短期筹资解决,而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资金占用以长期筹资方式解决。

最后,稳健型期限结构。在这种结构下,不仅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占用,而且临时性流动资产的占用,都以长期筹资方式解决,而只把余下的一小部分临时性流动资产的占用以短期筹资方式来筹集资金。这种期限结构的筹资风险较小,但成本较高,会使企业的利润减少。

无论企业如何选择其筹资期限结构,都必须确保现代企业的最终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例如:某企业的资产组合与筹资组合如下:

息税前利润为20000元,流动负债(短期资金)的成本为4%,长期资金的成本为15%。

从表中可以看出,由于采用了比较冒险的筹资策略,即用了比较多的成本较低的流动负债,企业的净利从7200元增加到10500元,投资报酬率也由7.2%上升到10.5%,但是流动负债占总资金的比重从20%上升到了50%,流动比率也由2下降到0.8。这表明。企业的筹资风险相应的增大了。因此,企业在筹资时必须在风险和报酬之间进行认真的权衡,选取最优的筹资组合,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4案例分析

1989年,某集团发生严重亏损,资不抵债,总资产不足500万元,职工300余人,濒临破产境地。1999年,该集团奇迹般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19亿元,净资产9亿元,年销售额22个亿,拥有40余家分子公司,5000余名员工,列入国务院公布的520户国家重点企业之一的综合性集团公司。该集团能实现这样的转变,与企业正确的筹资策略分不开的。

一是在产品经营期间,采用积极型筹资策略。该集团在股份制改造初期,通过实施品牌经营,使企业资产净利润率高达28%。在此期间,企业的财务策划增加财务杠杆利益为出发点,提高负债比率,同时加强管理,降低资金成本,减少筹资风险,从而提高了权益资本收益率,获取了较大的财务杠杆利益,为企业快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积极的贡献。1992年底,企业总资本3920万元,其中长期负债1080万元,占28%,净利润720万元,资本净利润率18.4%,权益资本收益率25.4%。至1995年底,企业总资本扩展36720万元,其中长期负债13800万元,占37.6%,净利润6790万元,资本净利润率18.5%,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为29.6%。由此可见,在资本净利润率保持同一水平的基础上,权益资本收益率增加了4.2个百分点,获得了较大的财务杠杆利益。

二是在企业高成长期间,保持适度负债,采用适度负债的中庸型筹资策略。随着该集团股份的上市流通,资本快速扩张,1996年底总资本达到46700万元,从而导致1996年~1998年资产净利润率下降至22%的水平。而在此期间,国家大幅度下调信贷利率,使企业的债务成本趋低。这个集团企业财务策划经广泛而深入的研讨,选取综合资金成本最低的方案作为最优资本结构方案。这样,既获取了较大的财务杠杆利益,又不影响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权。至1998年12月末,企业总资本77080万元,其中长期负债11760万元,占15.3%,比1995年末的37.6%下降了22个百分点,而权益资本收益率达28.8%,与1995年末的29.5%保持较近水平。使企业既获取了财务杠杆利益,企业财务信誉大大提高,为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财务环境。

5结束语

银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加强风险防范,防止产生不良资产已成为银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挑战。我们要结合中国经济的自身特点,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有效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保障我国银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筹资风险资本结构防范措施

在我国,几乎所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资本金不足的问题,但是通过自身积累等方式筹资是极其有限的,因此,也要通过举债筹借一定数量的资金,维持企业经营活动,即负债经营。这样就会导致一定的风险。企业筹资风险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从而决定财务管理在筹资过程中必须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加强对风险进行控制和处理,针对不同的筹资风险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规避其风险。

一、筹资风险的含义及特征

1.1筹资风险的含义,企业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它是指企业因借人资金而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一般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嘟可能提高或降低),从而会使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

1.2筹资风险的特征

1.2.1客观性。筹资风险根源于企业内外环境及一些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决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风险的存在是无法回避和消除的,只能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应对,从而减轻或避免费用、损失的发生。

1.2.2不确定性。筹资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具有可变性,即是否发生,何时、何地发生以及发生的范围和影响程度等是一种偶然的、不确定的结果。

1.2.3可控性。筹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但它的发生并不是纯粹的“意外”,而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类似事件的统计资料及其他相关信息,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可能产生的筹资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程度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关的措施防范和控制。

1.2.4双重性。筹资风险具有两面性,既可以带来财务杠杆利益,又可能引起筹资风险,是一把双刃剑。而且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例关系,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

二、筹资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2.1负债经营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必须保证投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否则,将出现收不抵支或发生亏损,降低了偿债能力。在负债数额不变的情况下,亏损越多,以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低,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过度的高额负债,使筹资风险增大,不仅需要支付巨额的利息,而且降低了企业的安全性和竞争能力,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最终将因无力偿还债务而破产倒闭。终极的财务风险表现为企业破产清理后的剩余财产不足以支付债务。

2.2过度负债降低了企业的再筹资能力。企业过度负债,导致债务负担过大。企业债务到期,若不能按期足额的还本付息,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若是信誉好的企业,可以很容易地举新债还旧债;但是信誉不好的企业,金融机构或其它企业就不愿再给此企业提供资金,再筹资能力也就降低了。

三、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3.1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建立防范机制。建立财务“预防”机制,正确把握企业负债经营的“度”。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决策时,应该考虑企业举债的规模和偿债能力。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的“诊断”机制,要对企业的负债进行分析,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经营者业绩,使企业获得负债资金效应,降低资金成本,提高权益资本收益水平。第二,负债经营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增强经济实力。第三,负债经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和破产的危机。因而,在建立企业财务预警制度时,应把握好负债经营的“度”。估计可能筹集的资金量,并以此安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把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金筹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避免由于两者脱节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防范企业的筹资风险。

3.2保持和提高资产流动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和生产特点来决定流动资产规模,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相对地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在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结构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理想的现金余额,还要提高资产质量。永远保持资产流动性不低于警戒水平。通过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及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于流动负债)等比率来分析、研究筹资方案。这些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3.3研究利率、汇率走势,合理安排筹资。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或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应尽量少筹资,对必须筹措的资金,应尽量采取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但应避免筹资过度。当筹资不利时,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措经营急需的短期资金。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根据资金需求量筹措长期资金,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来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另外,因经济全球化,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增多,汇率变动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应根据汇率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筹资方案。

第4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筹资决策;税收筹划

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价值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它通过企业投资、筹资活动的财务决策和资产、成本费用、收益分配的管理,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标。税收的征收无疑增加了企业负担,减少了企业的既得利益,因此,企业通过合法的途径进行税收筹划,以期达到整体税后利润最大化,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出发点。

筹资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企业经营所需的资金,无论从何种渠道取得,都存在一定的资金成本,而企业筹资的目标是在满足自身资金需要的基础上,通过选择适当的渠道、方式,取得资金,以实现最低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最低的最佳资本结构。由于不同的筹资渠道税收规定不相同,其税后资金成本和风险也不一样,因此有必要对筹资决策中的税收筹划进行研究。

1筹资决策中税收筹划应服从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

税收筹划一般是通过降低税收成本和延迟纳税两种基本方法来实现税收支出的节约,取得“节税”的收益,而选择低税负的纳税方案又包括税收负担的规进和税收负担由高向低的转换。因此,企业筹划获取节税利益的途径主要有企业税收负担的规避、企业税收负担从高向低的转换和企业纳税期的滞延等三种。

应认识到,作为财务管理子系统,税收筹划必须是围绕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而进行的节税活动。在筹划税收方案时,不可单纯的追求税负绝对额的降低而忽视因该方案导致的其他相关成本和收入变动与财务风险变化,必须考虑筹划方案能否给企业带来的总收益的相对增长。一般来说,税收筹划方案实施将使企业获得额外税收利益,但同时将由此产生额外费用,只有当税收筹划方案导致的税收利益增长大于相关成本增长,产生相对收益增长且财务风险变动应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时,税收筹划方案才是可接受的合理方案,否则应被拒绝。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资金结构,主要指债务资金与权益资金的构成比例关系。不同的筹资方式会使企业承担不同的税负水平,按照税法规定,负债的利息记入财务费用能抵扣应税所得额,从而相应减少应纳所得税额,产生了节税效应。由于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将导致正负效应两种情况的存在:如果息税前资产收益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时,负债比率越高,其节税效果越明显,将提高企业权益资本收益率。然而,负债利息必须固定支付的特点又导致了债务筹资可能产生的负作用。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融资成本会加大。当负债的成本超过了息税前的投资收益时,将降低企业权益资本收益率,在这种情况下,负债筹资反而达不到节税的目的。

由此可见,资本结构特别是负债比率的合理与否,不仅制约着企业的风险、成本的大小,而且影响着企业纳税的负担以及企业权益资本税后收益的实现水平。合理的筹资结构可以降低资金成本,给企业所有者带来财务杠杆利益,获得更大的税后权益资本收益率。在筹资中,由于税收条件的既定,资本结构成为影响企业税负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企业筹资决策中应从税后成本这一角度来考虑企业的资本结构。充分考虑资本风险、筹资成本,利用负债筹资实现节税目标时必须建立在追求最佳资本结构基础上,正确把握和处理负债筹资的度。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要用全局的观点分析谋求,企业总体税负降低——税收筹划的根本出发点要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相一致。

2合理调整筹资结构,以实现节税与所有者总体收益最大化的双重目标

从税收筹划的角度分析,企业筹资方式分为负债筹资(包括向银行借款、向非金融机构或企业借款、企业内部筹资、发行债券)和权益筹资(包括企业自我积累、发行股票)和其他筹资(如租赁)三种类型。因此,筹资决策中必须从税收筹划角度选择筹资渠道和筹资方法,实现最佳资本结构。企业内部筹资(如关联方之间筹资)和企业之间拆借资金,涉及的人员、机构较多,企业之间的相互拆借在利率和回收期的确定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弹性和回旋余地,这就为企业寻求降低融资成本和实现税收筹划提供了较为广阔的运作空间,税收筹划效果最好;向金融机构借款,企业可以利用与金融机构的长期业务往来关系,寻求一定规模的税负减轻,减税效应较好;自我积累由于资金拥有与使用者融为一体,税收负担难以转嫁与分摊,因而往往难以实现税收筹划。

2.1负债筹资分析

一般来说,企业通过负债筹资的减税效应好,企业应在投资项目预期收益率能稳定实现的前提下,在适当的财务风险控制下,尽可能利用负债筹资,但在实践中,应注意我国所得税法对税收支出影响很大的几个规定:

(1)借款利息资本化问题。如果为建造、购置固定资产(指竣工结算前)或开发、购置无形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利息,企业开办期间的利息支出等,因安排专门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属于在所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应当在发生时予以资本化,不得直接从应税所得中扣除,因此这一部分借款利息没有减税效应。企业为避免借款费用过多地计人资产人账价值,一方面应加强资金的管理,合理安排建设资金,避免浪费开支,从而尽可能加大筹资利息支出计人财务费用的份额,以便直接冲抵当期损益,最终达到节税的目的。

(2)借款利息税前扣除额按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包括纳税人之间相互拆借的利息支出,按照不高于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因此如果企业之间在资金拆借活动中人为地过分抬高利率,对纳税而言是无效的。

(3)企业内部筹资中应注意,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

2.2租赁筹资分析

(1)租赁作为一种特殊的筹资方式,由于其较强的减税效果在税收筹划中有很大的价值。就出租方而言,出租既可以减少使用与管理机器设备所需追加的投入,又可以获得租金收入,而租金收入适用于税负较低的营业税,这比产品销售收入所适用的增值税税负低。就承租方而言,租赁既可以避免因长期占压资金而带来的风险,又可通过租金的支付,抵减应纳税所得额,减轻实际税负。

(2)在两种租赁方式中,融资租赁是为了满足企业融通资金添置资产的需要而开展的租赁业务。企业选择该种融资方式无需求助于资本市场即可达到融资的目的,且有助于加快企业设备的更新改造和技术进步的步伐,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收益性。因此它比经营租赁更有节税、避税效应。若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加速折旧,该筹资方式可节约较多的现金流量,对改善企业的经营和理财环境,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更为有利。

租赁筹资在同一个企业集团内部各企业独立核算的情况下有较大的税收筹划空间。

2.3商业信用筹资

第5篇

一、概述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农业产业化升级,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省市批准了一些农业企业上市。然而从农业类上市公司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其整体经营效益不佳。再加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对外出口订单骤减,应收账款回收期加长;对内由于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升,资金支付压力空前加大;另外银行银根紧缩,再筹资困难重重,导致众多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延缓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农业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要想得到良性的发展,就必须拥有长期充足的资金支持,必须具备持续的筹资能力。而筹资活动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启动点,筹资风险既是基于资本来源角度的财务风险,又是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结果的显现与集中爆发,所以筹资风险是具有前导性和结果性的双重性质风险。因此关于筹资风险的科学预测研究,不论对现阶段的农业类上市公司规范筹资行为、优化融资结构,还是对未来即将上市的农业企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二、筹资风险预测模型介绍

所谓筹资风险预测,就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经营、投资方面相关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数据化管理方式,将企业面临的风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从主流的分析方法来看,单变量模型(国外大部分学者主要利用财务杠杆的高低来测量企业筹资风险)尽管简单易行,但作用有限;多元逻辑回归模型(Logit、Probit模型)尽管不需要严格的假设条件,但样本的数量不宜少于200个,否则存在参数估计的有偏性,另外繁杂的计算过程中存在很多的近似处理,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预测精度;其它以非统计方法作为基础的模型(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为代表),由于模型难以确认、计算量较大和表述判别力较难等原因,导致在财务领域应用不多,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本文选择多元线性判别法中最为典型的z分数模型与入指数法对农业上市公司的筹资风险作对比研究:

第一,z分数模型。美国学者阿尔曼教授于1968年提出“Z-Score”。该模型在经过大量的实证考察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首先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计算出一组反映公司财务风险程度的财务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对财务风险警示作用的大小给予不同的权重,最后进行加权计算得到一个公司的综合风险分z值,将其与临界值对比就可知公司财务风险的严重程度。其判断函数为(鉴于我国证券市场非流通股无市场价格以及利息费用无法直接从年度报告中直接获取,以财务费用代替,故对原模型中一些指标设定稍作调整):

Z=1.2X1+1.4X2+3.3X3+0.6X4+0.99X5

其中:

x1——营运资金/总资产二(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

x2——留存收益/总资产二(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二(税前利润+财务费用)/总资产

X4-股权市价总值/总负债二股东权益/总负债

X5-销售收入/总资产二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

在Z-Score模型中,将反映公司的偿债能力比率(x1和X4)、获利能力比率(x2和X3)以及营运能力比率x5有机地联系起来,采用综合的方式预测公司筹资风险的大小。在这一分析模型中提出了判断公司破产的临界值或称切割值。当2<1.8时,公司有很大的破产危险,筹资风险很高;当1.8<2<2.675时,公司处于灰色地带,财务状况极不稳定,筹资风险较高;当2>2.675时,公司财务状况良好,破产可能性极小,筹资风险较低。一般来说,公司的“Z-Score”越低,发生破产可能性越大,筹资风险越高。

第二,入指数法。现金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属于“木桶理论”中的那一块最短的木板,因此现金及其流动必然是筹资风险预测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将取代利润或流动资本成为支付能力的象征。入指数法就是通过近几年的现金流量来计算上市公司短期内再筹资风险概率的模型。该模型主要考虑上市公司因无现金支付到期负债而陷入财务困境直至破产,却没有专门考虑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当然现金流量多少也会反映这些因素。

指数=先进留存+期望现金流量/现金流量的标准差

其中:

现金流量=现金+有价证券+可使用的信用度

期望现金流量二期望收到或支出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的标准差=现金流量

则:

估计该公司的筹资风险=1-N(入)

式中N代表标准正态分布,可根据算出的入值,查正态分布表得出结果。

三、实证检验

第一,样本选取。本文在借鉴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新浪股票——农林牧渔板块共6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截止2008年底被特别处理的5家ST公司作为样本,分别是ST亚华、ST中农、ST九发、ST香梨和ST康达尔;由于行业与企业规模的影响,为了作对比分析,笔者将板块中绩效差以及亏损的企业剔除掉,择优确定了5家非ST企业作为比较样本,分别是正虹科技、顺鑫农业、光明乳业、隆平高科以及新希望。

第二,数据说明。具体如下:

一是该方法所有检验数据都来自证券之星、巨潮资讯网以及新浪财经有关个股资料及财务年报,每股市价取当年12月31日收盘价;

二是所有年报数据均采用合并会计报表中的数据;

三是对于ST公司,运用z模型进行分析预测时,由于所依据的财务数据越临近财务失败时,其准确率越高,所以选取被ST处理最近一年及其前两年的年报数据,运用入指数法的时候则选取被ST处理前5年的数据;

四是对经营良好的公司运用z分数模型进行分析预测时统一选取2006年、2007年、2008年三年的年报数据,运用入指数法的时候则统一运用2004-2008年连续5年的年报数据;

五是ST中农由于是2000年上市,于2003年4月23日被特别处理,股票简称变更为“ST中农”,于是只有前三年的年报数据进行入指数计算;

六是假设组内分布为近似正态分布并且两组的协方差矩阵相等。

第三,模型运行。

四、模型实证结果比较分析

第一,两个模型的判别精度比较。模型判别准确率比较。从表1、3可以看出,对于ST公司来说,z分数模型判断亚华、康达尔、九发和香梨均有财务恶化的趋势,风险预测值远远低于下临界值1.8,只有中农公司的z分数值却接近于上临界值2.675,平均误判率为26.67%;入指数法显示这五个公司均有较高的筹资风险,中农公司的风险值最小。

从表2、表4可以看出,对于非ST公司来说,z分数模型和入指数模型的预警存在很大差异。其中z分数模型对非ST公司2006-2008年三年的平均误判率为40%,高于ST公司。本文认为,这是由于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存在一定程度的粉饰报表现象;入指数法的预测要相对准确.与实际相符。

风险值趋势判断比较。10家农业上市公司中有5家为ST公司,z分数模型和入指数模型三年预警值变化趋势均一致,中农集团的z分数值显示连续三年财务状况都处于灰色地带,接近于上临界值2.675,入指数模型计算显示该公司破产风险仅为6%,说明模型预测趋势一致;趋势判断差异主要体现在另外5家非ST公司的预警值上,z模型显示这5家非ST公司除了光明乳业财务状况比较良好以外,其他四家都处于灰色区域,财务状况极不稳定阶段;而入指数模型计算显示这5家非ST公司财务状况良好,不存在筹资风险,唯一例外的隆平高科筹资风险也仅为1.54%。相比之下,入指数模型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所选5家业绩好的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的确不错)。

综上所述,z分数模型预测10家农业企业是否具有财务危机的判别精度约为66.67%,入指数模型约为90%。相对来说,入指数模型适用度高于z分数模型,故在两者间本文选择入指数模型。

第二,两个预测模型在农业上市公司实际应用的局限性。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数据取得问题。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利润操纵的行为,农业上市公司也不例外,其会计报表的真实性要打一定的折扣,有些指标可能与实际财务状况不符,导致计算结果有偏差,也导致了模型的预测能力及准确度相对降低。

二是样本选择中的局限。由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截至目前数量有限,被”的公司数量就更少,所以样本规模偏小,难免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对整个模型的预测效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可以通过拓展至多个行业,找出异同点,寻求消除差异的处理方法,从而扩大样本,也可以扩大模型应用的广度。

三是行业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企业由于在其他行业的投资增加而产生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在内部成本上升和外界环境的压力下,企业的转型意愿增强;其次是我国农业企业整体销售收入相对于其他制造型企业较低,从而导致在计算z分数值时X5偏低;再次,中美关于破产界限的界定存在较大差异。z分数模型具有显著美国行业的特性,对于美国公司而言,若资不抵债则可能破产,但我国只要存在偿债能力就不得申请破产。

第三,具体建议。目前我国农业企业在现金流量管理方面较为薄弱,资金利用效率极其低下。一方面把过多的资金用于长期项目,几乎全部以流动负债来维持运转,筹资风险陡增。另一方面,企业支付能力严重匮乏,“三角债”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而且很多上市公司没有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对现金流量管理也缺乏事后控制。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防范筹资风险,关注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指标。尤其是营运资金/总资产、股权市价总值/总负债两个指标,该指标能很好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间接反应公司的筹资风险程度,从而保护中小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二是企业应建立现金流预算体系,加强现金流量管理。现金流总预算应着重于规划和控制企业宏观的经营活动,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日常现金流的预算应统管日常经营活动的现金安排,保证现金流有条不紊,永不停息,从而保障企业简单再生产或者扩大再生产的进行,满足企业实现价值创造的条件。

三是在现金流量管理的过程中,应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到决策部门,计划部门,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将风险和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现金流量是企业管理的血液,只有形成良性循环,才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四是目前绝大部分的研究都是以财务会计报表数据为基础,以各种财务指标为变量来建立模型,缺乏非财务因素支持。不可否认财务报表数据是公司经营状况的一个综合反映,但财务报表数据绝不是公司经营状况的全部反应。在实际操作时还应考虑宏观经济波动、产业以及管理因素,另外,审计意见以及公司治理结构、信用等级以及重大对外担保和诉讼等其他非财务因素都将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

第6篇

P2P借贷和众筹融资仍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因此可将监管权限逐步下放到地方政府。伴随着地方金融活动的日益活跃,地方政府对地方金融的管理也日益频繁,地方政府已逐步开始在地方金融监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央与地方统分结合的金融监管模式已初露端倪。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巨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金融办对地方金融活动更加熟悉和了解,建立由地方政府金融主导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框架已成为目前国内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将P2P借贷和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非正规金融规划地方政府金融办统一监管,符合这一趋势和潮流。当然,全国性的监管指导和统筹也是不可或缺的,“一行三会”(指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可根据相应法定职责,负责互联网金融指导性规则的制定、风险监测和预警。

二、金融监管方式:原则导向监管

互联网非正规金融目前还远未定型,发展方向和模式仍有待观察。鉴于发展初期的现状,金融监管部门实施监管时,应对出现的一些问题适当保持一定的容忍度和弹性,采取原则导向监管方式,充分吸收以往新金融行业发展初期的监管经验和教训,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在报章金融系统性风险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支持金融创新,促进互联网金融的稳步发展。

三、金融监管制度:走规范化经营路线,建“安全港”制度

作为资金借贷的中介平台,P2P网络借贷以及众筹融资必须做到不违反规定吸收贷款,不得进行资金放贷业务,其所承诺的利率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红线,这是P2P网络借贷以及众筹融资合法经营的最低标准。纵观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营模式可以清楚地发现,在我国,互联网融资平台风险问题不断,与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相互交织,因此在互联网融资监管方面构建“安全港”制度,厘清互联网融资活动合法与非法的边界,将之与非法集资活动区分开来,意义重大,其应包含以下四项核心机制:

1.构建会员邀请机制,避免不特定性。互联网融资平台具有天然的涉众性,容易被界定为非法集资中的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宣传。会员邀请机制的构建为这一问题的破解提供了出路。会员邀请制度包括三个步骤,即会员注册、会员筛选和会员邀请。首先,招募会员注,开展风险评估,评估内容可包括投资经验、年龄、收入状况等因素;其次,依据风险评估结果,筛选出合格投资者;最后对合格投资客户发出相应投资邀请,并开展投资人身份核查。经过三个步骤的处理,互联网融资平台面对的就是特定的合格投资者,避免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宣传的法律风险。

2.构建资金第三方托管机制,避免集合资金。互联网非正规金融的融资领域,无论是P2P借贷还是众筹,其扮演的都应是信息中介而非资金中介角色,在业务中都不应承担任何中转客户资金的角色,资金池模式更应成为,否则,互联网融资台将成为非法集资工具。实行资金大三房托管制度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有了第三方托管后,借款人的资金进出根据用户指令发出,且每笔资金的刘董都需要有用途和记录,这样就能有效防范借贷平台挪用客户资金或者卷款跑路的风险。

3.构建简易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人权益。P2P借贷和众筹融资与证券发行交易具有类似性,都属于直接融资的概念范畴,但在监管方面,目前P2P借贷和众筹融资基本毫无规则制度可言,而证券市场的运行则具有一套缜密的制度安排,而其中信息披露制度在证券制度中处于核心地位。互联网融资平台作为信息中介,融资人作为资金使用方,都具有如实披露融资信息的义务,以确保投资人做出投资决策之前有获取真实、准确信息的机会。

4.构建信息安全保护制度,保护合法权益。互联网融资平台作为信息的交互平台,存在大量身份和交易数据,涉及融资人、担保人、投资人等各互联网融资参与方。构建信息安全保护制度,目的是进一步保护参与个人的隐私和参与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互联网融资参与各方的信息安全,可充分借鉴央行的做法,构建具体的适应互联网融资活动特点的信息安全保护监管机制,进一步明确参与方,特别是融资平台的信息安全保护义务。

第7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是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对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的数量界限进行研究,并揭示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效果。它是一项系统知识比较强、专业要求比较高的工作,在国民经济统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记录了企业的生存发展过程,通过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效果,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是社会经济统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全面反映整个社会固定资产生产总规模和固定资产活动的全过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信息,是国家制定战略决策、社会经济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国家管理、检查监督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础工作,首先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管理细则,按照从认识上提高、从组织上加强、从制度上健全、从全面上深入、从现代化上发展的原则,根据各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适合本企业特点的统计工作制度,作为行动标准。

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设置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机构,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机构设置要本着确保完成国家各项统计任务、确保统计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还应遵循机构要精简,效率要提高的原则。人员配备要坚持按统计法的要求,统计人员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按“统计法”办事,把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为衡量统计工作好坏的标志。

二、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信息网

每个单位必须有一个上下连贯、畅通无阻的统计信息网络。统计人员只有按照传递程序和规范的进程工作,才能提高统计资料的实效性、准确性、客观性、科学性。良好的硬件设施能为信息的交流提供方便、快捷的条件,能保证投资统计数据上报及时、准确、完整,也能为各级主管部门的决策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和统计分析,是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综合反映。准确、及时地上报,是企业和每一个统计人员对国家应承担的责任。各个单位统计资料是否及时、准确全面是关系着国家全局的大事。所以说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础工作信息网是其保证体系。

三、建立、完善具体、全面的管理制度及办法

按照“统计法”的规定,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础工作制度(包括:统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统计数字管理制、统计台帐管理制、原始资料管理制,统计报表管理制等),使固定资产投资基础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根据我公司实际情况,在原制订制度和执行制度上做了大量工作,对原有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办法》进行了完善和修订,重新制定了《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管理办法》,对项目管理部门、设计部门、财务部门的职责、要求进行了划分,明确了责任,并规定出严格的考核条款,使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做到分清部门职责,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四、建立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

原始记录是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最初情况的记载,是计算各项统计指标的依据。因此要结合项目特点,为满足企业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业务核算的要求,设置各种原始记录,把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全过程记录完整。如何收集原始资料,建立原始记录,我公司都做出明确的规定。基层统计不仅要完成向上级统计机关报表的任务,还要向本公司领导及时提供有关的统计信息和经济管理上所需的各种核算数据,因此收集原始资料的范围不应过窄,对于工作所需的资料,具备条件时,统计可以存一份复印件(原件一般是要存档的)。不具备条件时,可以将所需资料的主要内容进行摘录,特别是涉及工程造价、设备价格、概算预算、合同金额、用地面积、规划面积、设计建筑总面积等数量方面的数据,要记录准确,关于有些文件的编号、批发文机关、发出日期等也要搞录。这些记录,对于今后的查询是很有用处的。

按照国家固定资产统计报表的要求建立各种不同的统计台帐。做好统计工作,基础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至关重要,定期对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类、归纳、整理、汇总,分门别类的记入相对应的台帐。这是充分利用统计资料的有效方法。统计台账是整理归纳原始资料的一种科学手段,是计算汇总指标数据的有力工具,它是介于原始资料和填制报表之间必要的和重要的中间环节。在统计部门统一制定规范的台账之前,统计人员就应根据统计法的规定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主动地建立自己的统计台账。当统计部门统一制定规范的台账之后,统计人员应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自动地编制一些明细性和辅账页、表格来充实、完善现有统一的台账。而且统计台账还是保存管理统计资料的重要方式。无论什么时候,需要查阅核对、研究分析各种指标数据它都是不可缺少的统计档案。统计台帐在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健全原始记录和及时准确地编制统计报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每年年底,统计工作人员都将本年的投资项按项目性质、实施单位进行分别统计,建立完善的台帐,使资料的查询方便、快捷,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五、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知识培训和更新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技术现代化的途径是从微机抓起,由小到大逐步建立统计信息自动系统。这样有利于大量的统计数据就地、及时处理,所以,广大统计工作者都应努力掌握计算机技术,使其成为得心应手的工具。同时严格按照规定的计算机代码填报统计报表,为实现全国微机联网,年报报送软盘或直接传送打下基础。超级秘书网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不仅要求统计工作人员具有统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工程专业知识和投资分析及其它相关专业知识。统计人员要定期参加省、市统计部门的学习班,及时掌握国家有关投资和统计管理方面的政策和规定,开拓视野,提高素质,使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六、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整理分析,建立工程项目监查制度

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整理分析,为加强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提供依据,同时积极为社会服务,办好“开放式”统计,必须搞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的整理、分析工作。提高统计分析的针对性,政策性。围绕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效益反映建设领域的新情况、新动向、新课题对基本建设中规律性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在宏观上为控制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及最终投资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在微观上为企业生产、经营、确定发展计划提供有力的参考资料。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服务职能。定期对工程项目的情况进行通报和分析。通过这项工作可以对工程项目建设的计划、绩效进行检查,从中发现问题,举一反三,确保整个工程项目投资控制过程有计划、有监督、有检查、有考核,杜绝项目开工后资金失控的问题,真正做到项目管理的闭环,同时能为后续开工的项目提供借鉴。

第8篇

关键词:企业税收筹划 资金运营 含义 原则

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现代企业也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进步,并使得企业的管理工作也出现了有效的提升。如果我们从企业主体的角度加以分析,那么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税收筹划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其中,企业经营活动的税收支出,或者是因为资金流动所导致的税收支出等,都是企业经营支出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之所以要进行税收筹划,主要就是为了通过比较合理的\作,来有效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而从本质上来说,企业之所以要进行财务管理,其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运用该手段,来促进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同一性关系,所以说,我们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对税收筹划的统筹和管理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一、企业税收筹划的含义

事实上,企业的税收筹划,又被叫做“合理避税”,其所指的就是在符合国家法律的前提下,通过采取相应手段,以“节税”为最终目标,来对相应的投资、经营与理财等活动进行科学的统筹与安排,从而降低应纳税款,提高企业的税收利益。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税收筹划最初源于西方,并且,其是在税务咨询诞生之后出现的。现阶段,在各种企业的资金运营过程中,税收筹划都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

二、现代企业业务决策中的税收筹划

(一)企业筹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从本质上来说,筹资环节的纳税因素不但会对企业的现金流量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筹资成本产生影响,并以此来为企业带来不同的预期收益。

首先,如果我们以税收筹划的角度分析来看,那么,企业不管是运用发行债券的方式,还是借款筹资节税的方式,都会取得高于发行股票与使用留存收益的效果。不过,就针对于企业本身来说,如果我们从长远的目标来对其加以根系,那么企业主要还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所以说,在进行资金的筹措过程中,不能够只是单纯的以资金成本的高低,来进行融资方式的选择,还必须要对各种筹资方式所具有的财务风险加以考虑。

其次,以税收筹划的角度分析,租赁也是用来降低税负的重要方式。因此,对于承租人而言,租赁具有双重优势:第一,其能够有效的避免,因为长期拥有机器设备,而需要承担的风险。第二,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其可以使用租金支付的形式,来有效的减少税基,并以此来合理的降低税负。此外,就针对于出租人而言,企业能够得到数额较高的租金收入,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的减轻税负。

最后,依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负债筹资支付的利息,在作为税前扣除项目的过程当中,有着税收“挡板”的重要作用,不过,股息支付不能够作为费用列支,而是要在企业税后利润当中进行分配。因此,如果企业的息税前投资收益率比负债成本率要大,那么,企业就能够通过提高负债比例,来得到更多的收益,并以此来促进权益资本收益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企业投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就针对于税收政策来说,投资的税收策划是最其中的一项关键部分。从本质上来讲,优惠政策的出现,其实就是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源来为其投资。因此,相应的纳税人在进行实际的投资过程当中,应当充分考虑投资的方向与方式等,并依据这些条件,来进行科学的税收筹划。其中,在进行投资方式的选择过程中,要求对管理不善但是存在较大发展空间的企业加以考虑,并且,可以通过对税收优惠政策的充分利用,来有效的减少纳税。此外,通过控股形式所建立的子公司,与分公司与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所以说,我们应当牢牢把握公司形式的选择,来进行科学的税收筹划。

三、运用税收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进行实际的税收筹划过程中,要求我们必须要对税法的实效性进行充分的考虑,并且严格遵守。由于税法将会受到较大的经济发展影响作用,并且具有极强的实效性,因此,在同一个税收筹划方法当中,不用时间内其所具有的法律效果不同,因此,我们在进行实际的税收与筹划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充分主义,税法当中的规定是不是已经出现了变化,为了能够避免不必要的问题,要求其必须要符合法律之后再实施。

其次,税收筹划自身与偷税逃税等存在明显不同,其所指的,是由相关的纳税人,来依据税法当中的规定,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财务活动等所作出的策划。然而,从本质上来说,偷税本身就有着造假与隐瞒的特点。企业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主要还是以利益为主的,因此,其在进行科学的税收筹划的同时,也必须要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从根本上来讲,在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要求我们针对经营活动当中的某个环节,来进行税收筹划的影响分析,并通过权衡其中的利弊得失,来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与筹划,从而确保其能够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最后,在实际的税收筹划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关于成本的变化。因此,我们应当将预期收入和成本作出反复的对比,并且要求在确保其预期收入比成本大之后,才能够进行税收筹划的真正实施。此外,要求我们应当及时的与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相应的交流,确保税务机关能够对企业的税收筹划行为有一个根本上的认同,并以此来推动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与实施。此外,在实际的税收筹划过程当中,应当根据相应的法律程序,来进行税收筹划风险的合理控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