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生消防安全论文

大学生消防安全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1 17:08: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生消防安全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大学生消防安全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安全问题是目前发生在我国高校的常见重要问题,实施安全教育对于在校学生尤其重要。国内研究者对此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根据大量文献资料,从安全教育的定义、内容、存在的问题、对策四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了总结,探寻已有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分析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预测高校安全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关于安全教育定义的研究 

一般说来,关于高校安全教育有着统一规范的定义,所以关于安全教育的定义研究是非常少的。如古月娟、白海琦认为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与法律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步入社会面临的安全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已涉及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为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安全防范知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使在校大学生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能力。”这一点黄维平、韦帮得也是认同的。而王能武认为“高校安全教育是指高等学校为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各种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安全规章和纪律、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的教育与管理活动。”总的说来,高校安全教育定义研究侧重点不同,但这些研究主要认为高效安全教育是指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为了确保在校大学生生活环境、心理环境等的安全而运用一些教育方法而实行的教育措施。 

二、关于安全教育内容的研究 

关于安全教育的内容的提法很多,很多研究者将安全教育内容分成不同的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一)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三点 

古月娟、白海琦在提出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即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主要包括网络安全、心理健康安全和文化安全。 

(二)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四点 

张玉华、袁成龙提及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国家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相比狭隘的高校安全教育,张玉华、袁成龙已拓宽了安全教育的内容,也把国家安全教育放在了重要位置,体现了对国家安全的重视,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意识。另外,孙光辉也将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分为四点:“社会注意荣辱观教育、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教育、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交通事业的进步,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交通安全教育与消防安全教育也越来越重要所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五点 

姬学民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基础知识教育即有关安全的基础知识的教育、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教育、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法纪法规是为规范人们的行为,打击不法分子制定的。教育大学生学法、知法、懂得依法办事。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通过法纪法规学习,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所以安全教育中应该包含对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教育。 

(四)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六点 

李晓明认为:“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心理安全教育、网络安全和道德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规章制度教育。”各高校近几年都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在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学生的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总有学生违反了这些 规章制度,从而造成了一些安全问题,因此,对学生的规章制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杨绪霞,薛刚认为,高等安全教育包括国家安全教育、人身财产安全防范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和心理安全教育。二者都将安全教育的内容划分的更细更全面。 

三、关于目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袁健认为目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学生安全教育形式单一且缺乏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完善且没有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内容不够全面且教育形式单一,导致了高校安全教育的一系列问题。张玉华、袁成龙也认为,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施只是走过场,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不够完整。谭汝媚认为当前高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体制不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大学生减灾和避灾自救能力相对匮乏,网络安全问题突出。宋江浩认为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网络化发展趋势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问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相对薄弱;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问题,校园外来人口增多,校园住宿条件等都会影响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问题,校外人员参观、访问等也给高校安全教育带来问题;高校扩招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的问题,在校生人数众多,层次多样,使得校园也更加复杂,安全教育的问题也就更多;交通安全、性安全等也影响校园安全问题。王能武对上述观点也是认同的。 

研究者罗列了很多高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中目前高校对于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够是导致一些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高校只有在对安全教育有了足够重视的情况下才能搞好安全教育;另外,研究者也看到了由于社会问题而引发的一些新问题如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性安全教育等,有利于高校从新的角度去认识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四、关于高校安全教育对策研究 

高菲提出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为: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袁健认为切实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建立健全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采用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张玉华、袁成龙认为提高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加强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三进”工作即安全教育进宿舍进课堂进校园网络。 

谭汝媚认为高校党政领导应给予足够重视,加大安全投入,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将安全教育纳入高校课程教学计划;加强心理健康档案建设和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网络知识安全教育。宋江浩认为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完全教育;加强对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加强对高校学生防盗窃、防诈骗安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王能武认为:动员各方面力量,切实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高校安全教育法律法规,为高校安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安全教育应突出重点,注重教育效果;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编写安全教育教材,开设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姬学民认为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使之规范化、制度化;以案说法,有针对地教育;突出重点,有区别地教育。陶娟提出:首先要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切实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其次,精编教材,规范教学。精编安全教育教材,将安全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管理中,利用已有的教学体系,强化安全教育。再次,突出重点,提高实效。抓好安全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如专业保卫队伍,辅导员队伍,学生骨干队伍;转好重点学生、重点时期和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接着,创新形式,寓教于乐;关注心理,爱护学生;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李晓明认为: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平安氛围;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安排学时,开设课程;明确内容,选编教材;设立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辅导。 

研究者对于高校安全教育建议主要针对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提出,宏观方面与微观方面都有涉及,但是具体可行性意见却不够。以后的研究可能会针对时展所出现的安全教育的新问题,进行非安全教育定义,而是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安全教育措施的研究,而且这些研究也会越来越重视其实用性。 

 

参考文献: 

第2篇

论文摘要:高等学校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结构布局的调整,校园社会化现象也日趋明显。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是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工作。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目的、重要性,然后针对现状提出了加强安全教育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校园安全问题,是个“老生常谈”而又必须常谈的话题。它既关系到师生员工自身的利益和安全,也关系到高校、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古语云:防患于未然。随着高校改革开放深入,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大扩展,交流领域不断拓宽,如果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势必会导致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安全教育的目的、重要性

1、是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增强大学生适应能力的需要。安全是一个大学生完成学业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和基本条件。多数大学生社会经验欠缺,思想单纯,安全意识淡薄。大量事实说明,安全问题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今后毕业走向社会要遇到的问题。

2、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需要。安全防范知识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从“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上讲,缺少安全知识的人不能称其为“全人”,安全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

3、是贯彻“依法治国”理念,创建和谐校园的需要。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是高校治安形势的需要、是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的需要。

二、高校加强安全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法纪观念;有利于优化育人环境;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

2、高等学校只有在安全、稳定的校园里,教职员工才能全力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之中,学生才能安心学习深造,把自己培养成国家栋梁。

3、开展安全教育可以向社会展示高校在关心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很关注学生的人身与财产安全,这有利于我们学校提升自己在社会上的形象。

三、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普遍采取的安全教育措施:一是加强人力、物力的投入,近几年还特别重视技防建设;二是主要借助“消防日”、“安全日”及典型安全事件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三是高校各部门充分认识到稳定工作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全局性作用,将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相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高校重视不够,体制不健全;二是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完整,方法不力;三是安全教育中存在实用主义倾向,形式大于内容。

四、高校安全教育的方法。安全教育要通过各种形式创新地开展,才能起到真正的防范效果。可供参考的方法有:

1、将涉及防火、防盗、防抢、防骗、防雷击、出行安全、地震来临时以及外出游玩时注意事项等内容的《安全防范须知》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中,由辅导员组织每位同学认真阅读并签名确认,使学生熟知各类安全防范知识,避免发生案件和意外事故。

2、要经常进行专题的安全知识讲座;开展紧急疏散演练;开展“消防安全宣传”、“交通安全宣传周”、“远离 珍爱生命”等为主题的系列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张贴、发放各类安全提示,并通过校园网进行宣传,提醒师生时刻注意自身的安全。

3、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也让学生参与学校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使学生明白“安全工作自己管,管好安全为自己”,产生“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4、可在每层楼的明显位置悬挂《安全疏散平面图》及防火安全常识,让师生熟悉逃生路线和防火知识,便于火灾来临时能及时地逃生自救。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绿色通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等各种压力会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各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心理有问题的大学生早从阴影中走出来,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

6、认真做好网络安全教育。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极易迷恋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等,有的甚至实施网络犯罪,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

7、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彻底改变闭门办学的模式,采取各种方法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是否开展安全教育,是衡量一所高校教育是否以人为本的重要标志之一,高校应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充分发挥教育的安全功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安全防范及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为社会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3篇

发现接送学生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学生乘坐非法运营车辆,要予以制止,及时告知学生家长,报告公安、交通运输、教育部门。

十本责任书从XXXX年XX月XX日起至XXXX年XX月XX日止有效,各部门如中途更换责任人则另行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更换责任人未重新签订责任书的,其前任部门责任人承担责任人的责任。

本人及家长熟知并全面执行以上条款,接受学院、系的检查、监督。如违反上述承诺,所造成的后果和任何损失(包括人身伤害事故),均由学生本人负责。

姓名专业起止时间就业单位名称单位联系电话单位住址学生本人电话安全

责任

保证

内容毕业生就业见习期间应遵守下列规定,违者,学校将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1、遵守国家法纪法规,做文明公民,自觉维护学校和大学生形象。

2、遵守校纪校规,按时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项学习任务,按时返校参加考试、论文答辩等教学环节,按时返校办理毕业离校和派遣等有关手续。

3、就业见习期间,由学生家长负责对其学习和生活的监督,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全部由其家庭和本人负责,学校不承担任何责任。

4、到达就业见习单位后和返校前,学生要及时向系或辅导员报告情况。见习期间,每两周向系或辅导员汇报一次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学生签名家长签名辅导员签名系意见教务处意见学生处意见

第4篇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存在问题

在高校环境充分开放的前提下,如何确保大学生身心安全,是管理者长期思考的问题,但是该工作纳入必修课时间却不长。2004年北京林业大学首次把“安全逃生课”纳入必修学分,广西多所高校于近年开设安全教育类课程。以广西大学为例,2011年起,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成为全校公共必修课,但是这门课程尚存不足。为分析问题,笔者深入课堂,在课堂随机发放180份调查问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课程内容与课后学习四大部分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如下。

(一)师资队伍有待完善,教学理念有待改变

对于谁适合教这门课程,国内教育界有两种声音,一种支持由学校保卫部门人员教,他们经过专业培训,有丰富的校园安全事件处理经验,能够从实践上指导学生。另一种支持由大学辅导员教,持此论者认为保卫部门人员文化水平不高,不具备教师资质,缺乏授课技巧,学生旷课严重。当下大学生经受的不仅是传统威胁,还新增网络谣言、心理危机等问题,具备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的思政辅导员比保卫人员更适合。目前,广西各大高校主要由辅导员教授该门课程。

但是,目前由辅导员教授效果不够理想,原因是:开展安全教育的教师队伍缺乏专业职业化,课程运作粗放、不系统。辅导员大多不是安全专业出身,未接受课前统一培训,尚不具备安全逃生和安全实践能力。多数辅导员上完理论课就结课,实践环节成空谈。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态度存在偏差。辅导员平日有大量学生管理事务要处理,对于课程敷衍了事。安全教育课常常变成视频课,教师放完多媒体就下课的情况屡见不鲜;又有辅导员把课堂变为班会,约束学生行为。

(二)课程设计本身存在缺陷,课程策略、内容有待改善

问卷结果表明,37%的同学提出课程内容很令人失望,理论多技能少,所选事例过时,远离生活实际,大部分知识为从中小学就被灌输的规范;90%的同学反映授课方式主要是放视频,此部分学生中又有78%认为,教师大多放弃讲授,由学生自己看视频学习,授课方式单一、不深入。学生提出采取课堂小组讨论、开展安全演习、课后调查等建议,但是由于师资队伍原因,课程普遍缺乏实践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广西大学安全教育课划分为国家安全、心理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灾避险、网络安全、食品安全、社交安全十个模块,共设置12个课时,要通过视频教学将十个模块在固定课时完成不容易。65%的学生表示,授课老师每个模块都播放相关视频,但是视频之间没有逻辑关联,缺乏侧重,仅是看着有趣,没有帮助理解。由于该课多为考查课,教师仅仅以课上作业作为考核结果,具有随意性,不利于有效地评价学生所学。

(三)课程目标定位不准,课后学习不被重视

该课以传授知识为课程目标,意图通过丰富的模块,在课堂架构学生的安全知识体系。授课老师对于课后探索、结课考试较为忽视,重授课轻课后考核,这是误区。该课涉及内容多,目标不应求大求全。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才应是本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问卷调查显示,68%的同学表示平时不会主动对安全知识进行学习,接受知识是被动的,这充分说明其意识极其薄弱。与其薄弱意识相对应的是,他们正面临着多重身心威胁因素,单一知识不足以解决问题。要做好安全教育,必须把安全教育作为系统工程抓,通过板报、宣传栏、网络平台等方式进行日常化教育。要达到植入人心的效果,还要充分考虑“90后”学生的心理特点。当前90后大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寻找网络资源能力很强,具备课后主动学习的能力,但是他们自我意识强,对于刚性管理有反抗意识,延续中学行政管理方式强调安全重要性,只会适得其反。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改良策略

(一)转变“管理模式”,换为“学习模式”的教育理念

在管理模式的安全教育课上,课程实现的是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要改变这种模式,教师要改变观念,主动切换为“学习模式”。通过趣味性和逻辑性吸引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塑造安全习惯。问卷调查显示,在面对“你认为最愿意接受的安全知识学习渠道”这一问题时,58%的学生填选手机网络,其次是电视媒体(32%),愿意接受长辈教育的不足10% 。这表明教师应当抓住年轻人关注网络的特点,在课堂注意建构知识与网络传媒的联系。通过提供开放性、线上课后作业设计,让他们在网络寻找材料,做调查,形成课堂自然延伸。

(二)精选课堂内容,优化课程设计

1.强化课堂内容选取。安全教育涉及多方面,单对多模块做蜻蜓点水,不如侧重地做课外延伸。在选择内容方面,要有辩证意识,授课者既要对课本知识模块有基本了解,不脱离基本模块;又要跳出模块寻找网络资源,做安全事件的有心人,密切关注网络热点事件。比如复旦大学生投毒事件对应社交安全、心理安全模块;2014年8月全国多地报道的少女返校遇害事件对应人身安全;网络“大V变大谣”事件对应网络安全等。以相关新闻段落取代生硬的模块作为课程内容衔接点,引起学生兴趣,再引领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在传授安全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其次,要以区情为基点进行举例阐释。安全教育毕竟是实践性课程,要结合学生周边实例才更引起重视。笔者在课堂调查过程所见,一起发生在广西高校的视频事件引起的热度远大于发生于上海高校的事件。广西在地理地貌上有沿江沿边、多山多水的特征;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文化;在社会风貌等多方面具有不同于其他省份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深入其中进行探讨,结合本身高校、学科特点进行重点选择。例如:少数民族学生、东南亚国际学生聚集的学校要把国家安全板块放到一个重要位置;面向有大量野外作业的专业学生,地理灾害、野外避险部分更应仔细讲解。

再次,尊重学生对新知的渴望,与其他课构成课程体系。大学教育与中学教学 差别应该在于创新性,高校教育应更注重对学生知识层次的深化。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一些安全板块(心理安全、国家安全)表现出更高兴趣,因为这些板块相对于教条性的人身安全而言更有新鲜度、纵深感。笔者在课堂通过从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疑似神经症等心理学专业知识进行剖析,辅以案例,取得不错的效果。深入的讲解而非肤浅的介绍,不仅教授他们心理安全的保护措施,同时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入门,形成课与课之间的体系链条,有助于引导学生去开拓知识的新领域,充分调动其对知识的渴求。

2.采取情境教学增强互动。单向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在集体演练难以实践的前提下,课堂要多采取情境教学。所谓情境教学,即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起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调查问卷显示,超过50%的学生提出了加强情境教学的要求,可见教师应更多考虑师生互动。比如进行经典的心理游戏;在人身财产安全、防灾避险安全方面则更适于小组学习,通过分角色饰演情境小品的方式来达成;国家安全则可安排小组之间进行辩论赛,通过辩论明晰安全问题。

(三)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进行队伍优化结构,改变目前只由某一类教师全程上课的局面。教师队伍应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保卫部门人员。通过汇编校园案例,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和讨论的方式参与课程;二是大学辅导员、思政干部作为课程主讲人,运用本文的思路,以激励方法为核心理念,对安全知识进行讲解,引领同学深入学习;三是心理健康中心、安全部队专家。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比如 “消防日演习”、“525心理活动”等,将课堂实践环节分解到日常活动中去,并且规定算入课时。

其次要加强师资培训。安全教育课的特殊性决定授课者既不需安全专业出身,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目前大部分辅导员不具备相关的资质。可由各高校学工处在辅导员职业培训中通过开设讲座,辅导员参与演习等方式,使其具备一定的传授安全知识的基础。

再次,授课者要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加强对课程的重视程度。考查方式不宜敷衍了事,应精心准备。通过设计安全课题,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过组织问卷、进行采访等方式,了解潜藏在学生身边突出的安全隐患。既避免理论考试、论文这种不适于本课的考核方法,又借此加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张继延.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效果的路径与方法研究[J].福建论坛(社交教育版),2010(12)

[2]刘尧飞.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调查及对策分析——以江西某高校为例[J].中国科技纵横,2009(11)

[3]郑玉莲.当代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法改革探究[J].重庆文理学院,2011(4)

[4]黄龙.当代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若干问题思考[J].科技信息,2008(30)

[5]蒋夏宁.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版),2003(4)

第5篇

一、科技讲座

科技部在上学期共举办了六次讲座,内容包括

1.xxx教授的《首尔国立大学博士后工作和感受》(科技部);

2.xx处长的《国际钻井生产运行管理》(办公室);

3.xx老师的《消防知识专题讲座》(生活部);

4.xx老师的《英语六级、口语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部);

5.xx老师的《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文艺部);

6.与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共同举办xx教授高工的《改善水驱油藏开发效果工艺技术攻关方向》(体育部)。

同时组织本院学生参加了一场致远计划,每期讲座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在新闻编辑部的帮助下,均在学院网站上发表通讯稿,进行了系统的签到考勤制度,并鼓励同学们写讲座听后感。

本学期讲座数量不多,但内容涉及到石油科技、消防安全、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通过我和两位同事以及每场讲座的协作部门,讲座均能顺利完成,在学生中进行了有力的宣传,使不少学生,尤其是大二学生对科技讲座产生了兴趣。

二、英文演讲比赛

科技部本学期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举办我院第七届英文演讲比赛,活动初期,报名人数较少,在我们进一步的宣传鼓励及修改比赛规则,允许选手现场报名后,终于在预赛中有三十余名同学进入选拔。原定在预赛中取前十名进入决赛,考虑前十名中仅两名大二学生,本着鼓励大二学生的目的,将决赛名额增加至12人,加上西校区一工部推荐的一名大一选手,共13人进入决赛。

预赛评委有上一届英文演讲比赛冠军李辰、亚军卢艳、学生党支部负责人刘英波及地化系和外国语学院的代表。决赛请的三位评委关翠琼、严玲、许芳均是来自外国语学院的专业英语口语教师。最终进入决赛的13名选手按比赛成绩分获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并在比赛之后向选手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品。

本届比赛在以往的经验基础上进行了不少的创新,包括增设大众投票环节,一方面吸引了更多观众参与其中,也保证了比赛的公正性;为了不影响选手发挥改进了多媒体的操作方式;决赛完全请专业老师来做评委,提高了比赛的专业性;请现场观众来监督比赛结果;决赛在以往的主题演讲及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增设了即兴演讲环节,增加了比赛的可观赏性,也更加全面的考察了选手的演讲水平等等。

同时根据预赛的一些突况,在决赛中也相应改进,主持人和老师全部用英语主持、提问和点评,营造了一个全面的英语环境;预赛现场观众不多,决赛中通过大力宣传保证了会场的观众人数并有序的维护了秩序;通过人力资源部邹运同学的重新分配工作人员,使现场的工作快速有序,为之后的评分工作有序进行创造条件等等。

第6篇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教育;微信平台

近日,我校入选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省政府对我校的支持力度加大。随着学校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我院实验室建设规模和水平均上一层次。实验室承担的科技攻关项目日增,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也面临更大挑战[1-3]。据统计实验室安全事故90%以上都是由于人为主观原因引发的[4],因此,如何开展科学有效的实验室安全教育[4,5],保证实验室正常有序的顺利运行,保障师生的安全健康,已引起高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成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微信于2011年推出后,在大学生中普及的程度非常高,不少高校开始利用微信进行教育和管理工作。重庆科技学院孙宝光等[6]认为使用微信平台构建大学物理实验考核系统,开展移动互联学习,是保障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理想选择。北方工业大学郑丰[7]探讨了基于微信的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陕西师范大学李永丰等[8]探讨了“微信+二维码”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模式。长治学院靳力鼎等[9]研究了微信公众平台环境下的高校实验室消防教育。鉴此,我院构想建设实验室安全教育微信平台,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安全和环保的重要性,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

1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

1.1安全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各高校几乎都存在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管理等安全意识淡薄的思想弊病。高校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问题并不直观突出,“看着没事,出事了才有事”,所以实验室安全工作被忽视,对安全管理工作敷衍了事[10]。不正确的安全观念和态度导致了一些图省事的违章操作,比如对“三废”未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他人人身健康和房屋基础设施都造成重大损伤。

1.2安全教育体系不全

我国的国民安全素质教育有待加强。我国历来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生命安全的人文关怀,大家对安全意识培养不重视[4]。由于中小学阶段学生安全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不够完善,安全演练的开展条件缺失,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依然没有树立安全意识。此外,缺乏科学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教学体系。本科阶段大部分是学生边做实验老师边强调实验要领,安全知识直观性差、普及率低且教育效果不佳。随着实验室开放需求的增加,各种实验安全隐患日益凸现,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安全稳定[10]。到了研究生阶段,实验室安全知识还需要一些专业知识的补充,仅靠贫乏的内容和单一的形式,无法让学生从安全教育中真正获得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1]。

1.3安全文化氛围缺失

目前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都是针对教学与科研成果,未涉及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建设。实际上实验室安全文化素养是实验室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内容之一,高校教师应努力提高职业安全素养,对人文环境多一份责任感,不局限于关心论文和成果[10]。这也有助于推进教学科研工作方法改革,促进研究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知识转化为文化,包含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安全文化,直接关系到生命或生活[11]。而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的培育一直被忽略,一般校园文化活动仅限于学生科技创新或学生会常规活动等。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培养在校生的安全观念,将会推进整个社会的安定稳定。

2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应用优势与内容设置

2.1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应用优势

传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包括在实验室通道或室内悬挂实验室安全守则等,内容相对枯燥,学习交流形式单一,难以调动师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实验室安全教育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传播,其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微信使用率高,方便快捷。微信平台下载注册简单,使用没有限制,信息传送及时。其次,微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平台管理者可以发送文字、图片、视频等,也可利用通信功能进行交流讨论,激发师生学习兴趣,培养安全意识[12]。

2.2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内容设置

为了让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促进实验室安全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安全教育微信平台可设置实验室安全资格准入、仪器设备数字化培训、事故应急预案的虚拟培训等知识模块。

2.2.1实验室安全资格准入设置

我院实验室内使用的化学品繁多,实验条件包含高温高压等,实验室安全资格准入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制度。通过实验室安全资格准入模块的设置,强化师生安全责任意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包括安全教育及考试系统。安全教育材料分为实验室安全基础知识、化学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辐射安全、生物安全、激光安全和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管理等。另一部分是与专业对应的考试软件,考试结束后自动进行评分,取得实验室安全准入合格证书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熟悉且乐于接受网络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以此方式开展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效果显著[12,13]。

2.2.2仪器设备数字化培训设置

截止2017年,我院仪器设备总值达4500万元,其中超过30万的仪器设备有24台,将近1500万元。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培训也是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考虑到本科生对大型仪器设备操作不熟练易造成仪器损坏,部分仪器设备学生仅是进行有限的简单操作,对大型仪器设备的培训未达到实践教学目的,为此我们在拟建的安全教育微信平台中设置仪器设备数字化培训模块,兼顾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和人才培养的双重需要[14]。仪器设备数字化培训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分为视频操作、模拟操作和在线分析等。在视频操作中详细展示各仪器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视频结束会弹出相关问题。操作人员作答后才能进入虚拟仿真环节,仿真环节如果操作失误会出现模拟故障现场,故障处理完毕才能恢复操作,直到进入在线分析阶段,最后是实验讨论环节。整个过程类似于游戏中的过关,大大调动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为实际的设备操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加深了学习者对设备原理和操作过程的理解。

2.2.3事故应急预案的虚拟培训设置

实验室安全事故包括实验室化学品泄漏、实验室化学品火灾爆炸、触电事故和突发性停水停电事故等。传统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宣传手段是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文字介绍,广大师生对安全事故无法仿真体验,知识技能在实际运用中无法得心应手。虚拟培训不受时空限制,避免潜在危险,调动训练积极性,提高培训效率。利用基于实验室安全事故虚拟系统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和虚拟操作如交互功能,并配以一定的声、光效果,使受训者身临其境。在场景和体验设置中通过多场景自由选择,自由行动辅助以心理引导,一直到受训者逃离事故现场危险区域,并向虚拟老师报道,完成整个体验,得到全面事故应急技能训练[15-17]。

3结论

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场地,实验室的安全教育是其高效安全运行的保障。充分发挥实验室安全教育微信平台使用便利、互动性高和扩展性强的特点,强化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管理方针的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贾贤龙.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193-195.

[2]耿明华,孙尔康,应安明,等.高度重视严格管理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278-282.

[3]武晓峰,闻星火.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81-87.

[4]周利刚.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238-240.

[5]贾小娟,史鑫,董君枫,等.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实践探索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9):196-198.

[6]孙宝光,张启义,谭仁兵.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物理实验考核系统构建与使用[J].物理实验,2016,36(5):22-24.

[7]郑丰.基于微信的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教育教学论坛,2016(9):238-239.

[8]李永丰,魏春玲,钱召强.生物类专业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认知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6):668-672.

[9]靳力鼎,王玉婷.微信公众平台环境下的高校实验室消防教育研究[J].长治学院学报,2016,33(2):34-35.

[10]李丁,曹沛,王萍,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3):274-277.

[11]牛焕双,张润杰,刘滨.以安全文化建设促进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9):199-205.

[12]郭万喜,高惠玲,唐岚,等.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198-200.

[13]袁哲,,徐飞.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模式的探索[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6,35(2):71-75.

[14]刘艳,李帅,周毓麟,等.网络环境下大型仪器设备培训数字化资源建设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5,50:7-8.

[15]杜宝江,查亮,林灵.消防安全教育虚拟火灾逃生体验舱系统的设计[J].系统仿真学报,2017,29(2):453-461.

[16]朱红青,秦晓峰,杨成轶,等.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虚拟仿真系统[J].煤矿安全,2014(6):89-91.

第7篇

据报道:“在我国,每天大约有40个孩子死于交通事故;每年有近两万名少年儿童非正常死亡;还有40—50万左右的孩子受到中毒、触电等意外伤害。这其中约有80%的非正常死亡本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得到避免的。”[1]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我们不禁要问:除却儿童的年幼无知外,这些事故背后是否存在责任淡漠,制度缺失,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同时也不断拷问着幼儿园安全制度及管理问题,意味着幼儿园应不断加大安全管理,对幼儿教师安全教育素质提出更高的新要求。

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幼儿园十分重视安全工作,围绕安全工作目标制定了各类安全措施,但却不够关注教师内在责任心的培养。幼儿教师的安全意识仅停留于幼儿不要受到外显伤害,却很少深入研究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并且缺乏相应的安全自救自护的常识与技能。[2]这说明,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基本的安全常识还是有的,只是缺乏专业的安全教育素质和技能。

因此,幼儿园要想做到安全“零”事故,必须从思想层面、知识层面、实践层面及教学层面提高幼儿教师的安全教育素养,多层面、多渠道、多方式提升幼儿教师安全教育素质,进而尽可能减少安全教育事故的发生。

二、幼儿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结构

(一)理念层面: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

幼儿教师的安全意识是幼儿教师对教学、生活、游戏等活动中的各种有可能对自身或幼儿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是对安全现实的一种反映,是幼儿教师自我保护和保护幼儿的先在要求。它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心理形式,是幼儿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基础。[3]

幼儿教师的安全意识具体包括:首先,要认清安全事故与灾害的严重性,认清安全对于幼儿园教育及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时刻保持安全的警觉性。其次,教师要时刻注意幼儿园内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能做到及时消除存在的各种可能性安全隐患。再次,教师要时刻做到脑中、心中、眼中有幼儿,以保护幼儿生命安全为核心。要想做到幼儿“零”事故的发生率,教师必须树立时时处处保护幼儿安全的责任意识,事故严重、灾害频发的风险意识,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超前意识等等。

(二)知识层面: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首先,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识和安全知识。主要包括:消防安全知识、食品安全知识、交通安全知识、健康安全知识等。教师还应熟知一旦发生这些方面的安全事故时,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和解救方法,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其次,熟知幼儿园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应急处理涉及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主要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传染病的防治等危及幼儿生命安全的重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中的相关内容。

(三)实操层面:熟练基本的安全防范应对技能及安全教育素养

首先,幼儿教师应熟知工作岗位的安全技能。为了确保教育教学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身心的发展特点及活动所属领域的不同要求,掌握相应的安全技能。如:艺术活动时要具有防范幼儿动作打伤,或者绘画的工具戳伤的能力;科学活动时要防范用于进行实验的用具可能造成事故的能力;健康活动时要有防范运动器械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的能力;户外游戏活动时要有防范大型玩具或场地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的技能;发生突发事件(踩踏事件、火灾、地震、触电等)时幼儿教师要有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的能力。

其次,幼儿教师应具有安全教育的能力。要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最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掌握基本的安全防范技能,这样就可以将事故的发生率及伤害降到最低程度。这就要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在玩的过程中让幼儿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掌握基本的安全防范技能,进而实现幼儿完整生命的可持续发展。虽然生活中的安全隐患防不胜防,但我们可以通过体育锻炼以及其他专门活动来增强学前儿童躲闪、奔跑等快速反应能力,并通过模拟演习提升他们求生技能。

三、幼儿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培养

目前培养幼儿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内容没有系统进入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因而造成幼儿教师自身的安全意识缺失,安全知识匮乏,防范、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薄弱。为此,对幼儿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进行培养是当前学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课题。

(一)学前师范院校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地开发利用

从幼儿园发生的系列安全事故和对事故的应急反应可以看出,幼儿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比较缺失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幼儿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缺失的现状,必须从幼儿教师培养的源头着手,在学前师范教育中开设相应安全教育课程,并把它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安全教育观念。

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学校层面要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校长作为学校第一责任人,要保证学校安全教育课程实施的执行力度。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桑枣中学就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正面案例。最开始面对老师的不赞成和学生的质疑,校长依然坚持安全教育课程在学校的实施,并结合实际开展模拟演练,才有了后来的当地震发生时,即便校长不在现场,师生也能井然有序地进行疏散,并且无一伤亡的奇迹。因此,开展学校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哲学家博尔诺夫(Otto Friedrich Bollnow)所言,学校教育不可能消除危机或遭遇,其所能做的只能是让学生作好心理准备,并为学生准备好应对的方法或技能;此即应对突发事件或灾难的技能教育所应完成的任务。[4]二是细化学前师范院校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目前,学校的安全教育在我国还没有公认的教材,虽然也会有一些教程,但都是针对大学生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规知识,并没有将其纳入课程体系当中或者进行相应的细化教育,也没有专门针对幼儿教师需掌握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训练。因此,根据专业需求研究并制定课程的教学大纲,组织编写适宜的、细化的安全教育教程是一个重要项目。

(二)对在职幼儿教师进行安全应对技能培训是提高安全素质的主要方式

以教师整体水平较高的北京市为例,据调查,接受过安全教育培训的教师人数也仅占12.6%,近九成的教师是没有接受过培训的。[5]因此,要贯彻实施幼儿园安全教育,培养幼儿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全体在职幼儿教师进行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在培训中模拟训练,在训练中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只有幼儿教师自身具备了良好的安全常识和熟练的安全防范、应对技能,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或者当发生事故或意外事件时,才能更科学地指导幼儿有效疏散,规避意外。

在职幼儿教师的安全培训方式主要有:一是上级教育部门在幼儿教师的培训机构或进修学校举办幼儿园教师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的专项培训,或可分层次进行短期的专项培训。首先对幼儿园的园长和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专项培训,然后再安排时间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进而做到层层有安全意识、人人有安全责任、事事能安全应对。二是各幼儿园利用园本研究的方式,请园外的专家或专门机构的安全人士来园进行专题辅导,学习掌握有关安全知识与技能。三是幼儿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多种方式进行自学或大家一起讨论安全常识,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苏婷.校园侵害:你了解多少?.中国教育报,2004—3—29(4)

[2]顾荣芳.对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思考.幼儿教育,2006(11)

[3]杜德栎.安全教育素质是教师必备的素质.教学与管理,2011(6)

第8篇

【关键词】《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大学评价,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大学同质化

大学排名虽然面临着各种争论,但世界范围内的各地区和各类别的大学排名的广泛存在和深入发展依然是不争的事实。从中国大学排名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角度,研究世界范围内的主流大学排名的特点、价值取向以及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是必要的。本文选择美国大学新生中一半以上的学生入学参考的《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作为研究对象(王彬和艾南山,2006),在对《普林斯顿评论(The Princeton Review)》大学排名的数据来源、构成以及指标体系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分析《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的价值取向,并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分析《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些政策性启示。

1、《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的数据来源

《普林斯顿评论》是一家主要从事美国大学入学考试辅导、大学课程评估和教育书籍出版等业务的美国商业公司,创立于1981年。1992年,《普林斯顿评论》开始介入大学排名,主要对美国的大学进行排名,并于当年出版了基于大学在校学生的纸质问卷调查的《最好大学(Best College)》一书。此后,《普林斯顿评论》通过改善调查问卷、调查形式和调查对象等内容,逐步完善了自己的大学排名;同时,2013年,《普林斯顿评论》出版了《最好的377所大学(The Best 377 Colleges)》一书,并通过其主页公布了全美大学排名结果以及上榜高校的相关信息。

根据《普林斯顿评论》公开的网站资料(Franek,2013a),《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的评价数据主要来自于对美国大学的在校学生的调查问卷及其统计结果,并在等级排名中部分参考了相关高校报送的客观数据;统计结果的计算方法是类似于学生成绩的平均节点分的计算方法,《普林斯顿评论》根据最终的计算结果对相关高校进行相应的排序,具体排序取决于具体的排名类别,而具体《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的类别或组成见下文。

《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的调查问卷的组成主要包括被调查者自身情况、在校学生情况、学校学术及管理水平、校园生活以及额外课程等类别的80多项具体问题。在上述具体问题中的少量问题是开放式的,绝大多数是封闭式的问题,而这些封闭式问题的备选项是根据利克特(Likert)5分量表的设计方法设计了5个备选项,被调查学生只要根据自身的判读进行选择即可。为便于统计问卷的具体数值,对5个选项进行不同的赋值后,然后根据类似于学生成绩的评价节点分的统计方法统计不同学校的最终得分,再根据每个高校的最终得分进行排序。具体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可参见表1的示范。《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的详细的调查问卷,由于篇幅的原因,在此略,如有读者需要,可通过有关方式向作者索取。

《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的调查对象包括从只有26个男生的深泉大学(Deep Springs College)到超过1000名学生的密西西比大学(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等美国所有高校的部分在校学生。为了提高调查的代表性和有效性,《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的调查学生数从平均每所高校的125名增加到现在的325名,其中2013年的大学排名的调查学生总数达到了12.2万名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综合利用网络在线问卷调查、纸质问卷调查和E-mail邀请式调查等形式。同时,《普林斯顿评论》也会不断对已经调查统计的结果进行回访,并根据被评价的高校和研究的需要,对调查问卷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

同时,高校的师生比、入学成绩、奖学金数额以及获得资助的学生比例等少量客观性数据主要来自于相关高校的提供,但这些客观性数据一部分作为《普林斯顿评论》相关类别排名的依据,但大多数数据一般不作为排序的标准,只是作为上榜高校的一些信息,通过网站等形式进行公布。

2、《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的组成及其评价标准

通过20多年的发展,《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2013版)主要内容包括基于所有美国本土大学的大学排行(college ranking)、最好的地区性大学排名(best regional ranking)、大学等级排名(college rating)和专业学院排名等。通过以上排行榜的,可以为学生选校和学校治校等提供参考。

全美大学排行是根据在校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和高校的报送的相关数据,然后根据调查数据对全美大学进行排行,而关于《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上榜高校信息可参见Franek和Braswell等(2013b)的详细描述。

最好的地区性大学排名是《普林斯顿评论》为了给学生选择区域性学水平和学术声誉较好的高校提供帮助,而从区域的角度对美国高校进行了分类,但没有对区域入围高校进行排序,所以,这种排名与其说是排名,不如说是分类信息。

大学等级排名是《普林斯顿评论》是从学生入学和成长的角度,从入学难易程度、学生在校学习的成本和收益的权衡、学校经济资助、学校消防安全、学校绿色教育以及校园生活质量等类别,根据学生调查问卷和相关机构提供的数据,对能够计算得分的大学进行评分,并根据得分情况,选出上述类别中的较好大学;所以,《普林斯顿评论》大学等级排名是一种分类选优的排名,每类选优的标准不同,同时,对选出的相关类别的优秀大学并不进行严格的排名。

专业学院排名是《普林斯顿评论》从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的角度,选择的美国社会比较热门的商学院和法学院等专业学院,主要根据学生调查,并结合相关机构提供的具体数据,对能够计算得分的大学进行评价,并分门别类的选择得分较高的学校进行分类集中排名。

3、《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的价值取向

通过以上《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的数据来源及其计算方法以及排行榜的类别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体现了“学生导向、可持续发展、差异化竞争、全面绩效管理和供需均衡”等的高等教育教学理念。

3.1体现了学生全面成长导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不管是从排名的初始目的,还是从调查对象的选择、调查问卷的设计以及信息的内容等角度,《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的首要理念就是体现了学生全面成长的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种理念也充分表明了美国高校在学生管理中的“学生事务和学术教育”相统一的现实(张勤,2010)。

学生全面成长导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中的表现主要包括:

①评价标准来自于高校在校学生的评价,《普林斯顿评论》排名中的100多个类别的排名或排行,除了极个别的排名来自于学校提供的客观数据以外,几乎所有的排名标准都来自于对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及其统计结果;同时,这些评价不仅来自于置身其中的在校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来自于学生相互之间以及学生对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等的全面评价;

②作为排名依据的调查问卷中问题和学生入学需求、在校学习和全面成长等学生生活和学习高度相关;

③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有机结合,主要表现为:第一,从排行榜的类别来说,不仅有与学生在校学习高度相关的最佳教授排名等排名类别,而且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高度相关的绿色水平最高的大学排名等类别;第二,从评价标准和调查问卷的内容来看,不仅有与学生学习高度相关的课堂互动教学、课外教授交流的难易以及教学资源的好坏等内容,而且包含了校园婚姻、少数民族裔和女性师生关怀等弱势群体以及同性恋和酗酒吸毒等完全社会化的问题的调查。

3.2体现了多样化和差异化的大学竞争性发展理念

不可否认,在大学发展过程中,不仅从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以及服务社会等功能的角度来看,而且从大学组织和资源配置等实现大学功能的角度来看,每所大学都应遵循一些共同的办学理念和行为,但从竞争带来效率的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高校自身的发展也需要追求约束条件下的自身收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种理念也符合大多数美国大学的战略定位,因为从战略思维角度看,美国高校战略定位是为了使自身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是为了在现有资源约束条件下让自身的组织活力更强、耐力更强、创新力更强(王淑滨和田也壮,2008)。

多样化和差异化的大学竞争性发展理念在在《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中的表现主要包括:

①《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没有综合性排名,而是从学校某一个方面并根据少量的关键指标给出前10名或前20名的分类排序,这充分体现了高校发展中的多样化和特色化的发展理念;

②排名类别多样化,这种多样化主要变现为:第一,从学生成长的生命周期的角度,将教学过程细分为62个小类,每个小类根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少量关键问题的调查结果进行分门别类的排序,不仅使排名具有可比性,而且也能充分展示相关高校的特长和特色;第二,从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需求的角度,从区域和专业的角度,对大学进行分类排名;

③本科教学过程评价的多样化:《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不仅关注了教学过程中各类教学设施、学生生活设施、课堂教学以及课外学习等一般性大学排名,而且关注了学生、学生自治组织的影响力、少数民族裔和女同学的构成及其关心程度、已结婚学生家庭生活及其关心程度以及酗酒吸毒等方面的排名,这不仅反映出美国社会多元化的特点,也反映出美国大学内部教学过程的多样化和特色化的特点。

3.3体现激励先进和鞭策落实的大学评价机构的生存理念

相对于世界范围内的大多数大学排行榜,《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并没有按照统一的评价指标对所有参评大学进行了严格的综合性的顺序排名,也没有只有仅仅对某项排名从一个方向对参评大学进行排名,这不仅反映出《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对大学多样化和差异化发展策略的一种追求,同时也反映了《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激励先进和鞭策落后的大学评价机构的生存理念。因为作为市场化的大学排名机构来说,总是要根据现实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生存目标(杨晓和胡波,2013),《普林斯顿评论》为了求生存,有了以上的市场生存理念是无可厚非的。

《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的激励先进和鞭策落后的理念主要表现为:①对偶评价现象的广泛存在,在《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的62个小类的主体排名中有46个对偶排名,也就是说,在23个具体某类指标的计算中,不仅根据得分公布了得分最高的20所高校,而且公布了得分最低的20所高校,比如,《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公布了学生学习最努力的高校和学生学习最不努力的高校等;这种排名不仅具有褒扬先进的作用,更具有鞭策落后的效果;②不利于高校发展的现象的评价,一般来说,大学排名总是对促进学校发展的一些要素进行评价,但很少有对阻碍学习发展的负面信息进行评价,但《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中不仅和其他大学排名一样对促进高校发展的教师、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等进行评价,而且对不利于学校发展尤其不利于学生全面成长的酗酒、吸毒、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等学校乃至社会负面要素进行了评价,并对负面程度最高和最低等两类高校进行了公布,这样的负面信息的评级和公布,就不仅仅对高校全面发展具有鞭策的作用,对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作用也不可小觑;③前瞻性排名的尝试,一般的大学排名总是从大学发展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共性的角度,通过自认为是关键指标的几项数据的计算给出大学排名,而《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不仅仅集中于学生全面成长的全过程要素进行调查评价,而且从学校的环保食品支出、环保出行、节能建筑和设施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政策等方面,进行了绿色水平最高的大学的排名,虽然,Chairy(2012)、韩延伦(2011)、王蕾(2011)以及樊颖颖和梁立军(2012)等学者对绿色大学的概念、特征及其评价指标等内容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在对大学的绿色水平在一个国家范围内进行评价并进行广泛,这种前瞻性的大学评价行为,显然对引领大学发展具有积极的鼓励作用。

3.4体现社会导向的需求和供给平衡办学的市场化理念

应该说,大学排名对高校招生产生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对一个理性的大学举办者和管理者来说,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排名对高校发展的重要作用(Amanda和Kevin,2007),而《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不仅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选择了学生需求作为自己的核心目标之一,也从大学发展的角度,从教育供给和教育需求平衡发展的角度,设计调查问卷确定评价指标。

《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的体现社会导向的需求和供给平衡的市场化理念主要表现为:

①充分体现了大学为社会提供合格人才的社会需求和大学供给平衡的市场化理念,从《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的评价指标的角度来看,不仅有大学共同具有的人才培养的各类资源配置及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评价指标,而且从环保课程设置和环境保护政策制定等角度,设计了社会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全面人才的指标;

②充分体现了大学对优质生源的需求和中学及社会对大学优质生源供给的市场化理念,比如在《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的评价指标设计以及排名类别的设计方面,不仅有细分的大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的相关指标的设计和相应大学排行榜的,而且有高中阶段的入学成绩以及本科生以进一步深造的入学成绩及商学院和法学院等社会大量需要的专业学院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及排行榜的。

4、《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4.1进一步完善以学生快乐成长为核心目标的教学管理体系。这方面的主要政策启示包括:①改革大学生成长目标,充分考虑大学生学习过程和走上社会的快乐感受。《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调查问卷内容设计和调查对象的选择,给中国高等教育最大的启示就是要改革国内高校当前普遍欠缺的学生快乐学习环境和路径设计等教学管理体系,为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在学习中体验快乐而提供服务。虽然,李宗建(2012)、孔国庆(2012)和孙颖等学者们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道德和社会需求的专业素养等角度对中国大学生成长的有关指标进行了研究,但并没有考虑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之后的快乐感受,这也从大量存在的大学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一些极端事件中得到说明。所以,如何让大学生在校学习和毕业后的快乐感受充分融合到大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是需要深入研究和尽快付诸实践的。②树立全面服务的理念,完善大学生的管理体制,从《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的评价指标的启示来说,中国的大部分大学至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第一,课堂教学的互动启发式理念和方法的完善,而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灌输性质的传统理念和方法;第二,学生课外和本校教授交流的机会的扩大,而不仅仅满足于年轻辅导员的工作的加强;第三,学生自治组织的科学合理引导和培育,而不仅仅满足于一般社团的发展以及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一般性呼吁。

4.2进一步完善基于学生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的通识教育和个性化教学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文化氛围。这方面的主要政策启示包括:

①进一步完善面向专业的通识教育和面向社会的通识教育的大学通识教育机制,关于通识教育,袁川(2013)、高黎(2012)、易红郡(2012)以及陆勇和高田钦(2012)等学者已经从通识教育和人的和谐发展、国外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等方面做了广泛的研究,而根据《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的评价指标等来看,对中国高等教育的通识教育可以有以下几点具体启示:第一,进一步完善基于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通识教育体制,而不仅仅局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言能力和就业培训等传统的通识教育体制,可以从学生全面快乐成长以及毕业后的社会交流能力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改革现有通识教育体制;第二,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通知教育理念和实施路径,并结合中国国情,从跨专业课程设置和毕业生终身服务课程设置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和成长服务。

②进一步完善个性化教学管理制度,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定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个体创造潜力的前提下实现的,所以,根据《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的评价指标等来看,中国高等学校可以结合中国实际,从专业课程、班级规模、教学团队、师生互动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以便培养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各种类别的创新性人才。

4.3改革导致大学同质化的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机制。这方面的主要政策启示包括:①改革高等教育绩效评价机制,避免大学过分同质化,虽然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竞争有利于有社会福利的增进,但对中国很多高校来说,通过专业管制和招生计划的强制性分配等同质化理念和思维,导致了很多不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大量举办了英语和法律等过度竞争性专业,显然是资源的浪费(朱清时,2009),而《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类别及其细分的评价指标,可以给中国高等教育管理部门一些政策性启示:第一,实施差异化资源分配机制,并扩大市场化的资源配置范围;第二,实施差异化的高校绩效评价机制,鼓励高校基于本身条件的特色发展路径。②改革高等学校内部的绩效评价机制,从英国的剑桥大学、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和中国的清华大学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发展实际来看,每一所成功的大学都在坚守着个性化和特色化的发展路径(李家福和刘生,2008),同时,夏清华和徐丹等(2010)等学者也研究了大学及其衍生企业的绩效评价问题,但从根据《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中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众多指标体系以及众多类别的大学排名来看,鼓励高校从自身条件出发、走特色发展之路,是《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5、结论性评述

《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作为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特色鲜明的大学排行榜,其内在的特点非常丰富,论文以上的分析,是从《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的数据来源、排名类比以及评价指标、体现的大学办学理念以及对中国的政策性启示等方面,对《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的主要特点及其积极的作用进行的简要分析。

同时,《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作为大学评价的一个类别,不管是从《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自身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对社会影响的角度,依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讨论和研究的方向:

①从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的科学性来看,调查样本的性质及其数量等依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②从排名的评价指标的构成来看,虽然《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强调大学各项活动的在校学生的感受,但对提高大学质量密切相关的教职员工以及大学管理机构等相关主体,几乎没有给予关注;

③从《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的推广的角度来看,《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在中国适用性依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④从《普林斯顿评论》排名的政策性启示及其实施的角度来看,如果进一步结合中国国旗,更深入更具体的分析《普林斯顿评论》大学排名的政策性启示及其在中国大学的实施,显然需要进一步细化。

参考文献:

[1]Amanda G., Kevin R., The influence of the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collegiate rankings on the matriculation decision of high-ability students: 1995–2004[J],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2007(26.2):244-255.

[2]Chairy, Spirituality, Self Transcendence, and Green Purchase Intention in College Students[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57.9):243-246.

[3]Franek, R., Surveying students: how we do it[DB], http:///how-we-do-it.aspx, 2013a,2013-5-2 访问。

[4]Franek, R., Braswell, L., etc. The best college[M], Random House, 2013a:57-813.

[5]Franek, R., Braswell, L., etc. The best college[M], Random House, 2013b:1-16.

[6]樊颖颖、梁立军,中国“绿色大学”研究进展及其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56-60。

[7]高黎,耶鲁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J],教育评论,2012(6):153-155。

[8]韩延伦,美国高校建设“绿色大学”的经验及启示[J],大学(学术版),2011(3):67-72。

[9]孔国庆,大学生成长评价与传统评价要义之辩[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7):86-88。

[10]李家福、刘生,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差异化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8(5):64-65。

[11]李宗建,大学生成长成才与推动高校大众化关系论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2):34-36。

[12]陆勇、高田钦,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经验与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2(10):189-190。

[13]孙颖,新时期大学生成长指标体系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6):117-119。

[14]王彬、艾南山,《普林斯顿评论》之大学指南[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6(10)68-70。

[15]王蕾,我国绿色大学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述评[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5-9。

[16]王淑滨、田也壮,基于核心竞争力理念的高校差异化战略定位及路径选择[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7):602-607。

[17]夏清华、徐丹、李雯,中国大学衍生企业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技术经济,2010(12):28-31,84。

[18]易红郡,英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及路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2(12):89-95。

[19]杨晓、胡波,我国当前大学评价合理性质疑与评价目标调适[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1-4。

[20]袁川,大学通识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J],现代教育管理,2013(3):7-11。

[21]张勤,以学生需要为向度 服务学生全面成长: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启示[J],江苏高教,2010(3):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