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现代企业安全论文

现代企业安全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1 17:08: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现代企业安全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现代企业安全论文

第1篇

论文名称:浅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学院:会计学院

专业:会计学(国际会计方向)

学生姓名:yjbys

一、论文选题的动因(背景或意义)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企业集团作为若干企业组成的经济联合体,最重要的联结纽带是资金。在企业集团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的情况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具有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由于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都可以综合地反映在资金运动中,有效合理地组织资金活动,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合理组织资金供应、降低资金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优化资金控制和监督机制,才能促进企业现金流的良性循环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方面选择适当的资金管理模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

二、论文拟阐明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问题与模式,以提高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论文的构思建立在现代企业理论和财务管理理论的理解基础上,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探讨企业资金管理的内容和作用,指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再着重分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多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并对它们的适用性和现实中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试图提出作者自己对于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建议。

本论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逻辑方法,同时结合案例分析、数据分析、图表分析进行了论证。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选择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集团的资金配置效率,有利于解决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论文提纲

一、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概述

1.企业集团的概念与特征;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内容;

3.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目标;

4.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原则。

二、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分析基于图表

1.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常见模式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优劣分析

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常见问题分析基于案例和数据分析

1.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

2.监管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

3.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解决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

1.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现金池先进管理技术介绍

2.探索多种监督方式,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3.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素,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序号论文各阶段内容时间节点

1、20xx.9.10选题

2、20xx.10.5确定论文题目

3、20xx.10.10开始写开题报告

4、20xx.11.1开始写论文初稿

5、20xx.2.28完成论文初稿

6、20xx.3.30论文定稿

7、20xx.5.15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

[2]伍柏麟。中国企业集团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3]袁琳。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会计之友》,2000年第9期。

[4]马学然。树立资金管理的三个理念。[M],《经济师》,2015年第1期。

[5]赵东方。集团结算中心结算系统的构建。[J],《财会月刊》,2015年第19期。

[6]任勇。财务结算中心:集团公司集中管理内部资金的有效方式。[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5年第13期。

[7]于增彪、梁文涛。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J],《会计研究》,2002年第8期。

[8]张芳。论企业集团的未来财务管理模式。[J],《上海会计》,2001年第4期。

[9]陆正飞。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财会通讯》,2000年第9期。

[10]CharlesT.Horngren,GaryL.Sundem.WilliamO.Stratton.IntroductiontoManagementAccounting,PrenticeHall,12thEdition

六、指导教师意见

第2篇

论文摘要:本文阐释了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理念的概念及内涵,以及tpm的基本释义、具体含义和有效应用。分别从设备前期管理、设备运行与维护阶段管理、设备维修管理三个方面分析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从全面生产维护和全员生产维护的不同角度来分析tpm在企业设备管理中实际应用。进而结合钢管企业的自身实际,具体地解释如何使用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理念以及tpm概念对企业设备进行高质量,低成本,短工时的维护。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而突飞猛进。自从“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殚精竭虑地研究出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并开创了企业分工细化和流水线作业,到如今适应各行业的各种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理念与高效生产方式,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已经同自然科学一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现代企业设备管理 

(一)设备管理理念 

设备管理包括建设、投产、稳定生产、正常生产和更新五个周期。一般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坚持pdca循环模式和过程控制方法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现代设备管理可以概括为五个结合: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二)设备前期管理 

包括设计规划阶段。在进行可行性研究之后,进行周期寿命费用估算, 然后要考虑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还包括安装试运阶段。在安装试运期间做好图纸设计和安装管理工作,过程一定要严格控制质量,并且在安装后严格按照调试章程执行试验,作好记录。 

(三)设备维护阶段 

设备维护是设备保养与维修的结合。设备维护包括事后维护、预防维护、生产维护、tpm、预知维护。而现代设备管理更注重的是生产维护、tpm、和预知维护,这是在确保能提高设备生产性的基础上,最具经济性且非常好的维护方式。 

所谓生产维护,就是将设备整个运用过程中本身的lcc(lcc:life cycle cost)或维持设备运转花费的一切费用与设备的劣化损失以及原因结合起来,然后决定如何去维护的一种方式。 

tpm是现在企业设备管理的核心内容,指生产预防不光是办公室人的责任,而是包括所有staff为中心的经营层、管理层及作业员的全公司的total式的一种全员预防。 

预知维护是对设备的劣化状况或者性能状况进行诊断,然后在诊断状况的基础上开展保养及维护活动的这样一种概念。因此,要尽量正确并且高精度地把握好设备的劣化状况,这是前提。 

(四)设备维修管理 

所谓设备维修管理,是指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寿命周期内的所有设备物质运动形态和价值运动形态进行的综合管理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设备维修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基于状态维修和智能维修等新方法。 

二、tpm(全面生产维护) 

(一)tpm的基本理念 

tpm最早是在40年前由一位美国制造人员提出的,但最早将tpm理念引入维修领域的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日本的一位汽车电子元件制造商实现的。 

tpm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三全”。即“以追求整个生产系统综合效率最大化为目标(全效率)”;“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综合构成生产维修为总运行体制,构建能防患所有损耗于未然的机制。”(全系统);“由生产、开发、设计、销售以及管理等所有部门,从最高经营管理者到第一线作业人员全部参与,通过重复的小组活动,最终达到零损耗的目的。”(全员) 

tpm的基础是全员参与,只有自上而下,所有企业员工均重视并参与其中,才能称为tpm。这就要求企业将tpm理念细致贯彻,使其深入到每个员工心里。目前国内企业,普遍存在普通员工对设备维护保养意识不强的现象,甚至有些企业的管理层对这方面也不重视,这对tpm管理的运行是很大的阻碍。根据企业的不同,各企业须制定出适合自己企业的tpm管理方针政策,从领导层开始,强化设备生产维护管理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各种手段,使tpm理念与方针自上而下的彻底贯彻实施。 

(二)简洁高效的tpm推进体系 

促使员工广泛参与,并在较短周期内取得明显的效果,需要一个简洁高效的tpm推进体系。tpm通过全员的横向参与方式(即设备维修保养不只是维修部门自己的事)来推动全系统生产维修和自主维修体系的贯彻。在推进方式上,以5s活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为基础,以支柱(个别改善、自主维修、专业维修、初期管理、质量改善、安全与卫生环境改善、事务改善、教育培训)为依托,通过重复的小组活动,对设备六大损失及生产现场一切不良实施持续的改善,努力实现5z(零事故、零故障、零缺陷、零差错、零库存)的目标,从而达到“全效率”(最佳的设备综合效率和企业综合效益),最终成为员工满意,社会满意,顾客满意的3s企业。以上就是简洁高效的tpm推进体系。tpm成功模式是基于一个优良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团队精神,所以建立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是tpm成功推进的前提。 

三、tpm在企业成功的运用 

有人做过统计,在运用tpm体系成功的企业,能使设备利用率、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维修成本、备品库存大幅度减少; 设备故障及对环境污染基本达到0的程度; 废品减少,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投诉减少; 员工合理化提案成倍增加。企业综合维护成本下降20%~50%,改良保全件数上升400%~800%,设备故障率下降40%~80%,生产周期缩短40%~60%。 

以某钢管企业为例。该钢管企业从2004年开始推进tpm体系。具体实施为: 

提高员工素养,培养团队意识,打造精湛的维修队伍,制定明确的检修规范,严明奖惩,明确责任,通过各种手段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心中产生主动对设备维护保养的意识。 

运用tpm理念,创新思维。取某个车间为试点,制定全新的设备点检制度,、检修与维护方法。采用预知维护和生产维护,电脑参与控制作业的新理念,大大提高了设备使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根据制定的规范进行较频繁的检查,奖优罚末,逐步使维护保养工作在员工心中形成习惯。 

领会tpm周期寿命精髓,持续改进,发挥设备在节能降耗上的作用。通过技术改造等延长重点设备与易损件寿命,减少检修费用;通过各种渠道提高效率,降低各种消耗品的使用率;通过全员深入贯彻tpm理念,在提高钢管产量的同时,降低了故障率与事故率,稳定了设备管理系统。 

结论 

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理念以及它的核心理念tpm体系虽然还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但是作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强化企业竞争力的工具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企业设备管理理念也与时俱进,设备管理开始迈入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体系化的时代。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理念在关乎企业未来发展上是尤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肖卓君.卓越班组tpm[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第3篇

论文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系统;提高经营效率

论文摘要: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保障,所以要从维护国家财经犯罪的贯彻执行、保护财产的安全与完整、促进企业经营效率、需保证会计记录完整等方面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一)内部控制是在一个单位里,为实现经营目标、维护资产完整、保证会计及其他资料正确和财务收支合法,贯彻经营决策、方针和政策以及保证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形成的一种自我调节、制约和控制。由于企业内部控制通常表现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或形成一种经常性的制度,因而称为内部控制系统或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维护国家财经法纪的贯彻执行,保证企业合法经营。遵守国家财经法律、财经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是企业领导及其所属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内部控制规定了处理各种业务的流程,从而保证了各项业务有章可循、有据可查,防止和纠正各种违法和违规行为,保证企业规范经营。

2保护财产的安全与完整、进行实物安全性控制。建立内部控制,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特别是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使授权人与执行人,执行人与记账人,保管、出纳与会计人员,记总账与记明细账得以分开,形成一种内部相互牵制的关系。同时,实行限制接近财产和财产盘点核对等管理制度,从而使财产的收、付、存、用得到严密的控制,作到有效地制止浪费,防止各种贪污舞弊行为,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

3确保既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的贯彻实现,促进企业提高经营效率。现代企业都有特定时期的经营目标及相应的经营方针,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会不断进行管理决策。为了有效地实现其预期经营目标,保证既定的方针、决策能够贯彻执行,就必须对企业有关质量、成本、资金、利润等计划指标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建立经营目标责任制,保证各部门能够协调一致地完成任务,使企业管理者能及时取得所需各种经营活动的信息。发现偏差能及时进行调整,以求最终实现预期经营目标。

内部控制所规定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关系,使每一部门具有要求其他部门必须有效地执行任务的主动性,如销售部门追踪生产部门产品的生产情况,生产部门追踪仓库及时发料;而仓库则追踪按期进货,要求采购部门迅速采购,从而促使各部门经营效率的提高。

4保证会计记录和其他业务资料的正确与完整。正确无误和完整无缺的会计记录和其他业务资料是正确了解过去、严密控制现在、科学预测未来,进行决策的依据。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是内部控制最初的、也是首要的作用。这是由于在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采取了程序控制,手续控制和凭证编号、复核、核对等措施,使经济业务和会计处理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下进行,做到内部相互监督,从而防止错误发生,即使发生了错误也易于自动检验和自动纠正,保证了会计记录的正确和完整,同时,也为实施抽样审计提供可能,为审计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础。

随着审计理论、审计实践及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的发展和变革,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已成为现代审计的重要特点,审计对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几点:

1有利于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和评价,其对象和目的就在于内部控制的完善性上。这里所指的完善性,就是指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健全,是否严密。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健全、是否严密是由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经过充分的调查后所形成的一个概念。在形成这个概念的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收集有关的经营管理制度、规章和办法,以及向有关部门和人员调查了解,运用流程图法、调查表法或记述法等审计方法,对内部控制的流程的正确程度和完善程度以及若干控制点进行测试。因此。通过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调查和测试,就能够明确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完善。如不完善,则可以提出改进建议或措施,有利于改进内部控制系统。

(二)有利于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指内部控制系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其控制作用。内部控制系统是否有效,不能由被审计单位自我标榜,而在于审计人员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的了解、调查、测试后,由审计人员做出结论,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无效,则可通过审计报告予以提出,被审计单位就可根据审计报告中的建议和措施,把无效的内部控制系统通过纠正,变为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

3有利于建立可行的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系统,除了严密、有效外,还必须可行。可行主要指:一是对于成本而言,即被审计单位所建立的内部控制系统需要投入的成本,必须小于建立该项内部控制系统后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二是指内部控制系统在实际工作中能否正常运行。内部控制是否可行,也不能由被审计单位自己来评价,应由具有客观立场的审计人员对其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可行进行评价。因此,通过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与评价,就能为被审计单位指明其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可行,从而使被审计单位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重新建立或修订内部控制系统,以便其达到可行。

外部独立审计(注册会计审计师)虽然在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健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并不能完全代替内部审计的作用。原因在于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与内部审计基于的出发点并不完全相同,同时,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程度和认识存在客观的局限性,不如内部审计人员深刻。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主要体现在一个现代企业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中,必须有完善、严密的内部审计制度、独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和高素质、高责任心的内部审计人员。它既是内部控制系统中重要的一个分支系统,又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内审制度的完善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同时,内部审计还能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所以,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强化内部审计工作,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使企业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工作得以顺利推广。

从现阶段我国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看,其工作内容主要是:围绕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定的遵循,保护资本的安全,资源的节约和有效使用,经营目标的完成等方面来展开的。然而,随着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外部约束机制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的逐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账务表面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也应从传统的防错向服务转变,内部审计的重点应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转变。但内部审计从机构的设置、工作重点、审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审计方式和规范管理等方面,还未发挥出应有的支持内部管理的作用,更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强化内部审计以达到健全内部控制的目的,这就需要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下是对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内部审计机构应重新合理定位,建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部门应归董事会领导,完全独立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基本上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有些中小企业甚至还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2审计部门应做好分析工作、合理制定工作计划。审计部门应分析组织目标、战略和重要经营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合理制定部门远期和近期工作计划。应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容易招致经营风险和能够产生额外机会的经营领域,决定哪些经营过程是最重要的,进而评估与这些过程相联系的内部控制活动的效率与效果。

3内部审计的职能要从查错防弊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目前,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其主要职能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做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其相关资料。内部审计应以内部控制系统为审计对象,并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向董事会提交改进建议。

4加强内部考核的力度,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就必须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制订严格的考核标准,由内审部门对财务、经营等职能部门执行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制度本身的缺陷应提出改进意见使之不断完善,对于属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严格按考核标准进行奖罚。只有这样,才能使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

第4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 实习实训 毕业环节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1-0033-02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是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这对提高全民素质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1]但大规模扩招带来的师资不足和教学条件与设施匮乏也导致教育质量下滑,这也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如何提高创新型人才培育的教育质量、加快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步伐、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确保教学方法和质量适应快速增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广泛探讨的问题。[2] [3]指导学生怎样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积极的互动,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4]培育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模式,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构建以现代企业制度为规范的组织机制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5]目前我国大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存在一些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现阶段大学生的实习实训模式和毕业论文质量总体欠缺,实践教学环节效果不佳,这些都对大学生的应用技能培养、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急需进行深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实习实训收效甚微

在目前的普通本科教学中,理论教学被广泛重视,理论教学课程占据了本科教学的大量教学资源,无论是学时安排还是师资配置,但学生在校外实习企业的实习实训教学内容却十分薄弱,且课时不多、形式单一。例如,在低年级的认识实习中,学生往往是把时间花在了去实习的路途上,去实习的来回时间很长,尤其是在大城市或实习单位很远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而到单位具体实习的时间也很短,好的情况下还有企业的教师比较详细地讲解一下,不好的时候只能大批的学生一起走马观花地参观一下,学生获取的实践知识甚少。另外,企业教师指导模式也相对简单。一般只是以简单介绍为主,很少有和学生互动讨论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学生一圈看下来实习也就结束了。更有甚者,出于企业单位的安全管理等规定,实习的带队教师和实习学生只能坐在车上在工业园区穿行一会,实习就结束了,连下车的机会都没有,更谈不上学习讨论了。而高年级的学生生产实习或专业实习虽然持续时间较长,但由于目前有的实习企业因为工作场所有限,出于安全考虑,实习企业只是将学生安排在某个房间内自由活动,没有更多的机会与企业的指导教师学习和讨论,学生的积极性也受到很大影响。可见,各种不同类型的校外实习实训中都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本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合理地选择和确定实践教学基地,采用校企互惠的合作机制,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二、毕业论文抄袭严重

每到学生毕业论文撰写阶段,大学应届毕业生上网下载论文和设计甚至就成了高校里的热门话题。据某大学网上调查公布的结果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承认自己在完成论文时有抄袭的行为。虽然目前有的工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比例要求达到55%以上,但学生大都倾向于做毕业设计的主要原因是感觉其相对比较省事和方便,少数喜欢做实验论文,而设计不要做实验且网上下载更为方便,抄抄改改就完成了。加上少数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把关不严,这更加助长了抄袭造假的不正之风。目前,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抄袭问题十分严重,且没有得到相关学校和教师的足够重视。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学生毕业论文的总体水平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优秀率连年下降。其中,抄袭现象的日益严重是导致学生毕业论文优秀率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有就是在毕业生的最后一个学期,绝大部分学生都在忙于找工作或在实习单位上班,没有时间和精力认真去做毕业论文。[6]

可见,毕业论文题目的选定应考虑学生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应与社会和企业实际相结合,严格规范毕业环节的指导内容和模式,杜绝毕业论文的抄袭和造假行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诚信意识,以达到切实提高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目的。

三、毕业答辩走形式

高校在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的松懈是直接导致毕业设计和论文质量下降的根源。虽然学校制定了关于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选材、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等硬性指标,也有论文撰写格式、答辩过程和评分标准等系列文字规定,但这些都流于形式。有的学校论文评阅评语简单、答辩不规范、答辩委员提问简单、没有针对性,学生回答随意而错误很多;有的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答非所问,专业素质很差,所学的一点专业知识还没离开学校就已经还给教师了。另外,学生毕业论文答辩成绩评定不客观,标准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上,成绩评定比较随意,出现毕业答辩走过场、答辩流于形式等现象。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进而产生只求通过不求优秀的思想,给下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长此以往会产生恶性循环。这一点在每年四月的研究生面试过程中也会体现出来。在面试中,教师会经常问参加面试的学生其毕业论文内容如何以及论文的完成情况,很多参加面试的研究生回答的都是论文还没开始准备。一般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大都在每年的六月份,可想而知这部分还没开始准备毕业论文的学生有多少时间和精力用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上,而这部分考研的学生相对还是比较优秀的学生。可见,需要进行严格规范的答辩和评分,杜绝毕业论文答辩走过场的现象。

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近来,教育部提出要将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的600多所学校转向职业教育,实施技能型和学习型两种高考模式,强调中国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2000年后近700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这些高校将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可见,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将从现有的55%提高到70%-80%。而中国当前的职业教育培养出的技术技能人才学制短,不能继续攻读更高学位。今后中国将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让学生可以从中等职业一直学到专科教育、本科教育、专业硕士,甚至专业博士。

应用型本科生的实习实训效果和毕业论文质量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成果,是在企业和学校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尝试,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极为重要的教学过程。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和论文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教学目标,对学生就业与发展都有着显著的作用。大学生毕业后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与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训能力、毕业论文质量等息息相关。因此,科学合理地组织好应用型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提高综合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我国目前的普通高校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型的重要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将会得到更大地发展和壮大。大学生的实践实训能力的提高将是一个硬性指标,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水平,努力培养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水平,对建立应用型大学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也是未来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育学生技能的重要手段,在高校教学中必须重点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满足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王蔷馨,屈伯俊.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质量观和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5):9-10.

[2] 杨春生,孙琴,吴伟.创新型工程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J].江苏高教,2010(1):82-84.

[3] 陈永金,张保华,刘加珍,周长辉.基于环境科学学科特点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科教论丛,2009(1):216-217.

[4] 刘克健.当前新建本科院校教育科研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0(1):240-241.

第5篇

论文摘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为了保护资产的完整、安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及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或避免风险。本文通过对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部会计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规范财务管理,规避经营风险,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对传统财务监控理论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信息技术在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对企业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及概念

(一)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含义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为了保护资产的完整、安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降低或避免风险,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的措施、程序和方法。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内容主要包括实物资产、货币资金、工程项目、对外投资、筹资、成本费用、付款与采购、销售与收款、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

(二)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1.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意识薄弱,使得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对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资产安全性控制制度、内部成本控制制度,认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等,认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就是制度、文件和手册;有的企业建立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容很不全面,往往流于形式;有些企业在进行经济业务处理的过程中,往往以强调灵活性为由执法不严、有章不循,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使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去了严肃性和应有的刚性;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就要耗费物力、人力,但是这种物力、人力的耗费能否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很难确定,因此对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2.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影响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在的发展和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会计信息系统是财务信息和企业经营业务在计算机系统下的有机结合。要使会计信息系统很好地运作,要求对信息系统的流程进行严格的控制,也要保证数据完整精确,真实可靠,它对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信息系统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企业所有的经营与财务数据都会集中在信息系统中,有部分企业信息系统比较落后,有的没有及时更新或升级。企业的信息系统不够全面、安全、先进,这样就会给想进行财务舞弊的人员篡改或盗取数据提供了机会。

3.企业信息化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信息系统的实施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也能反映出市场的变化等因素对企业的影响。财务决策时所需要的信息要求是内容丰富、及时高效,这样依靠传统的财务信息提供方式是很难满足要求的。

财务人员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执行者,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是人。企业信息化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企业会计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实施信息化的企业要突破传统观念,及时取得各种控制信息,实现从事后监控向实时连续监控转变,对发生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并快速进行处理和纠正。

二、企业信息化背景下做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应对措施

(一)增强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要加强对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宣传和培训工作,使企业的所有人员了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积极作用和基本原理,为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营造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需要培训的人员不仅包括财会人员,还应该包括单位负责人,要使企业的负责人真正认识到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实现科学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也是会计法的要求,它对保护企业资产的完整、安全,确保有关法规的执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 完善内部审计措施,加强内部审计力度

随着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内部审计已经显得非常重要,内部审计在为改进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建议、对内部控制的状况做出全面评价、监测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转、对这些内部控制的评价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企业要组织人员对信息化下的内部审计进行研究,围绕税法,结合实际,不断改进内部会计控制工作,进一步完善会计工作流程,不断完善和规范信息化下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三)减少工作环节,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信息化背景下,公司应对数据处理的过程和方法,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的控制都必须加强规范,保持一定的相对稳定性和准确性。为了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及时性,应当减少工作环节,简化业务工作流程,有利于内部会计控制。通过减少业务工作流程,能够有效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还可以使公司合理避税。

(四)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技能

会计人员是计算机专业人员不可替代的,是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主人,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努力提高各种基本技能。企业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要不断地进行流程升级,相应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也要进行相应地完善。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要积极地应用信息化系统知识,为企业提供有远见的、可靠的信息参考。在信息化背景下,财务人员要对业务流程进行实时财务监控,为企业领导层提供实时财务信息。

参考文献

[1]樊荣.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导刊,2009(7)

第6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作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是践行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朝着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积极地改进与完善,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在目前复杂的内外经济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现代企业需要通过内部审计来强化企业的内控管理,提高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推动企业管理模式、经营方式等的优化创新发展,从而更好地发展。

1.内部审计是企业经济安全的保证。内部审计对企业日常经营模式、经济决策以及管理方式等的审查、监督,参照国家法规制度,根据审计工作规程与规范,及时发现企业经济决策以及经营中的若干问题和弊端,为企业的经济安全保驾护航。

2.内部审计具有考核鉴定功能。企业内部审计要对企业整体运营情况、各部门工作业绩的进行审查。通过科学、客观的内部审计,真实、详细地反馈出企业总体经营状况、各部门的经营水平,为各部门的工作考评提供合理依据,也有利于企业高层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当发现经济决策有失偏颇时,则可以及时作出调整。

3.内部审计为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提供服务。内部审计能够为企业的考核鉴定企业自身经营情况提供科学依据。企业各个部门应将内审部门作为一个信息咨询平台,企业高层要结合内审部门提供的信息、数据等,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发展目标等进行反思和校正,从而制定新的计划、规划,落实企业的风险管理措施。

二、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审缺少独立性

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自我监督、自我检查的机构,应该赋予其独立地位,也是保证内审人员客观、公正地从事内审工作的先决条件。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内审部门缺乏独立地位,一是内审部门附属于其他部门并接受有关负责人的领导;二是内部审计人员由会计人员兼任的现象普遍;三是内部审计的双向服务性,既对企业领导负责,又要接受政府审计的指导,也就是内审部门既为企业服务又为国家服务。由于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从而大大的制约了内部审计的执行力,审计职能难以发挥。

2.内部审计方式落后,审计质量有待提高

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在不断经历着调整、改革,企业也在随着市场竞争形势不断地调整经营模式,对此内部审计要与时俱进,应该从查账式的账面审计朝着风险审计方向发展;要建立以风险预测为目标的内审模式;同时,加大对风险审计的力度、并达到预期目标。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依然以账面审计为基础,所采用的审计模式、手段等相对落后,局限于审计工作者的主观判断和从业经验,缺少科学的量化依据,审计的电算化程度有待发展,审计的精准性、客观性得不到保证。

3.内审人员的素质、能力急需提高

企业内部审计是一项复杂的、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这就对内审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和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当前我国内审人员职业化程度不高,在岗的内部审计人员有专业职称资格的还不足30%;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以及工作水平都有待提高;内审部门人员组成单一,大多企业的内审部门没有配备经济师、律师、工程师,有效的人力资源机制尚未形成。

三、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1.重视内部审计的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要从思想上重视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经营决策以及企业未来规划的重要性。第一:让内部审计切实地成为内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内审在企业内控管理中的监督与评审作用;第二:企业的内部管理要充分利用内部审计机构提供的相关资讯和数据,帮助企业完善其管理机制、实现既定目标;第三: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防控、治理方面的作用,内部审计仔细审视企业经营过程中每个风险节点,理清关键性风险和风险的关键性环节,从全局出发为企业提供前瞻性风险管理依据。内部审计的职能应该朝着审查、监督、评价、咨询等综合方向发展,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和社会经济。

2.科学设置组织机构,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建立较晚,主要是借鉴国外经验,目前内部审计部门设置主要有几种模式:设置在监事会;隶属于财务部门;在股东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在行政系统、经营管理系统设置审计机构;隶属于总经理等。以上几种模式各有利弊,但是从内部审计设置的独立性、权威性原则来看,在股东大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最为科学。该模式下,内部审计机构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其审计业务,向总经理报告其行政业务;该模式层次高、地位超脱、独立性强,有利于审计人员独立开展工作。这种双向负责、双轨报告,保持双重关系的组织形式与国际内部审计原则接轨,有利于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3.改进内部审计的方法,重视内审人员的培养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必须与时俱进,与企业当前的经营模式、发展方式、财务管理模式等相适应,所以要积极改进内部审计的方法。内审工作要将事后、事中、事前审计相结合,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日益普及,审计信息化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审计手段要从传统的手工查账向计算机审计过渡,并向网络化发展,实时审计、网络审计、在线审计将成为主要的审计手段。此外,企业要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与选拔,组织严格的资格考试,推行内审人员持证上岗,提高内审人员的技能水平;要加强内审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打造一个专业水平高,职业道德素养过硬的内审团队,更好的为企业经营发展服务。

四、总结

随着现代经济和审计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日益重要,不仅要为企业的财务、经营进行监督、提供服务,而且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去。目前企业内审工作中依然存在问题,需要正视、并积极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促使内部审计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基层管理;企业文化;油田

1、前言

油田工业是基础能源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油田企业文化从一般企业文化中派生出来的,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下,具有油田企业精神的重要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油田企业文化是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之和,包括油田企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规章制度以及企业目标等精神财富的总和。基层管理是对基层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管理活动,包括考核奖惩制度、生产管理方式等[1]。大港油田公司根据企业文化建设的需求,完善基层管理,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2、油田企业文化的独特价值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倡导、积累,经过筛选提炼形成的,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最高目标、共同价值观、优良作风、行为规范、标识、环境等为主要内容的,能够激发和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企业的灵魂和潜在的生产力。当前,随着科学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企业管理的性质与职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的企业管理理论已经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2]。

3、油田企业文化构建意义

3.1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内在要求

首先,从油田企业的地位看,油田工业是基础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油田仍然是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能源。而油田工业要实现大发展,必须走集约式、内涵式发展道路,这就需要通过人的能动作用来实现。其次,从油田企业现状来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油田企业也在发生变化。第三,从基层管理角度来看看,从事一线生产人员大部分是油田子女市场工,他们年轻有活力,需要有一种较强的凝聚力量的企业文化,体现出做好企业新思想、新观念来增强企业活力,同事引导他们更好地发挥积极性、智慧力和创造力。

3.2建设企业文化是践行“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在党的十六大之后,我们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指针,写进了《》和《宪法》,成为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其本质和内涵来讲,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解决的课题是一致的[3]。

3.3建设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安全生产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把安全问题放在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

4、基层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探讨

4.1 构建基层安全生产环境,使安全文化深入人心

安全生产是油田生产的生命线,是保障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峰峰集团采取措施要完善,落实要到位,责任要追究。一切事故可防可控的安全原则,严格按原则办事,才能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并且建立健全各项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制定完整具体可行的施工措施,保障安全法规、制度、措施必须不折不扣地全面执行凡履职不到位发生事故的,要严肃分析、严格追究,严明奖惩,决不姑息,以此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通过关爱员工,从心耕耘的安全宣教观、用责任为生命承诺的安全责任观以及工作讲程序,操作按标准的安全操作观,以人为本,通过安全教育使安全生产活动深入人心,以安全为第一责任,对每个岗位上的工作步骤,将安全生产活动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从而确保实现班组零三违,厂级零工伤,公司零工亡的安全生产目标。

4.2以基层管理带动服务,创造现代企业形象

在企业生产活动中,采用科学规范,严密精细的管理思路,保障企业迅速发展,并且构建和谐发展、资源节约型的现代化企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以产品质量为基本,用真诚赢得满意,博采众长,科技兴企,并且构建终身学习理念,从而创造文明、整洁、严谨、诚信的现代企业形象,达到文明生产、企业的外显形象和员工的个体形象达到规范、生产制标准化。

4.3 牢固树立依靠基层职工办企业的宗旨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在企业内部坚持这方针就是要诚心诚意地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随着职工在企业中主人翁地位的不断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企业员工,企业员工的价值观、精神状况、凝聚力、主动性创造性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和前途,因此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切实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职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维护职工的利益,切实保障职工的民利[4]。

5、结语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全面、科学、系统、规范的价值理念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从而改变广大员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风范,形成全员参与、全员分享的组织环境氛围,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不断促进企业得发展。实行企业基层管理,对原有不同企业传统文化进行改造,构建完整而且体系健全的新型企业文化,就成为新时期企业文化研究的对象。

参考文献:

第8篇

论文文章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入世后企业竞争压力加剧,我国企业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问题日益凸显,会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己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时我国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应当从优化股权结构、完善董事会功能及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等方面来优化我国企业的内部拉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及其治理结构是企业制度的核心,它用于解决股东、董事会、经理及监事会之间的权、责、利划分的制度安排。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及其治理结构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保护产权安全的基本工具。其中内部控制这一工具就像一把筛子,它的质量代表筛子的密度,密度越高,差错越少而内部控制这把筛子的质量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关键因素是中国公司内部治理有的“人治”现象。可见内部控制与公司内部治理是密不可分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公司各层经营管理人员在制定和实施规则和政策等过程中必然存在漏洞,从而导致内部控制失灵。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就会得到加强。

一、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股权结构不合理

大股东拥有绝对控制权,小股东的合法权益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股东大会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国有股权“一股独大”,将导致很多企业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募集来的资金优先用于大股东倾向的项目,结果项目的决策往往是行政色彩重于经济性和科学性,投资风险加大。在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下,在公司治理上很难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大股东或控股股东凭借自己的股权优势控制股东大会,并挑选亲信进人董事会,进而控制董事会和监事会。当董事会、监事会被控股股东或大股东操纵,董事会难以独立,监事会有职无权,二者将形同虚设,监控作用难以发挥,严重影响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控制机制的有效运行。从而导致企业的信息基本被内部人控制和操纵,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很难获得企业真实的信息,再加上信息的透明度低,内部人可以摆脱法人治理结构的束缚来实现自己的利益。由于我国现代企业的特定股权结构,使得众多企业不分配股利,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不是以全体股东的利益为准,而是以个别董事及大股东的意志为准,严重地损害了广大中小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的利益,在公司治理上体现不出权力制衡,更谈不上企业决策的科学化。

(二)董事会功能缺失

我国现代企业的董事会中内部董事仍占绝大多数,董事从股东中选举产生,而持股数又代表着所持的选票数,因此,控股股东通过推举代表其利益的董事参加董事会的方式掌控着董事会。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董事、经理还是由控股股东委派而来,其代表股东行使的权力过大,甚至出现了不少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情况,总经理取代了董事会的部分职权,将董事会架空,使得公司治理中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全丧失效力,由此而引发了许多内部控制问题。虽然己有许多现代企业聘请了独立董事,但一些公司聘请名人担任外部独立董事只为制造轰动效应,并非真想让外部董事监督公司的行为,外部董事有名无实。其次,持国家股的股东选出的董事占董事会大多数,这些董事多为国家部门、国有企业委派,本身对资本市场中财务信息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加之代表法人股、社会公众股的董事在票数上处于劣势,对会计行为又少了制约能力,这就为公司的一些不正当会计行为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另外,由于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使得董事会完全放弃了对经理阶层的监督、控制职能,造成了公司治理结构丧失连贯性,甚至部分失效。

(三)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既缺乏充分的激励,又缺乏有效的约束

如何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控制和激励,日益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效率和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任何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存亡均取决于高级管理层,只有高级管理层采取强硬的态度和立场,对违反经营政策和内部控制制度的任何偏差决不容忍,整个企业才能长期发展。在我国现代企业中,对经理人员的激励上,表现出两种倾向一种是继续由国家掌握对国有企业经理的工资总额和等级标准,这种薪酬制度不能恰当地估计和承认经理人员的贡献,引发了消极怠工、“59岁现象”,甚至导致优秀的企业家流失;另一种则是在“年薪制”、“经理人员持股制”等试验中,在所有者虚位的情况下,出现了经营者自定高额薪酬、浪费性职位消费、腐败等等,经理人员实行自我激励,把国有资产无偿量化给个人等等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在这种既缺乏合理、合法、充分的激励,又缺乏严格、规范、有效的约束情况下,经理人员的个利益导向难以与公司的长远发展目标取得一致,企业经营者为了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就会增加在职消费,还会挖空心思流失国有资产。

二、完善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优化股权结构,防止“内部人控制”

我国现代企业大多数由国家或国有企业法人控股,股权过于集中,股权结构比较单一。以国有投资主体为代表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许多企业形成的“内部人”集所有权、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于一身的权力垄断系统。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使得内部人在缺乏制约机制的情况下,自觉或不自觉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要改善我国现代企业的股权结构问题要逐步引导企业中第一大股东降低持股比例,创造条件,减持企业的国有股,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国有股比重下降,有助于真正建立股份公司中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相互制衡的机制,切实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削弱权力垄断或行政命令对企业干预,减轻对市场诚信公平、自由公正秩序的损害。优化现代企业的股权结构,有利于构造一个建立在财产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基础上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关系,降低成本。通过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流通,最终形成一个能发挥资源的有效配置的控股权市场,推行管理层收购,是避免内部人控制的强有力手段,能够强化管理层对股东利一益的保护。

(二)完善董事会制度,确立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地位

我国现代企业虽然都按《公司法》的要求设立了董事会,但对相当一部分企业来说,董事会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甚至形同虚设。作为联系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纽带,董事会必须保持相对独立于公司控股股东及内部经营者,但我国企业董事会成员基本上是由内部董事组成,近年来,虽然现代企业都按照要求相继引人独立董事,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独立董事发挥的作用并不理想,因此完善董事会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董事会构建机制,将董事会建成真正独立行使权利和承担责任的机构。总结近几年公司控制结构变迁的特点,针对大股东一股独大或企业最终控制人试图通过一致行动、差额投票权、多重塔式持股、交叉持股等手段控制公司而有可能出现侵犯中小股东权益、损失企业长远利益的现象,优化董事提名机制、董事会形成机制以及董事责任追究与免责机制,使董事会真正成为公司治理链中的一个独立履行权利,承担责任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