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物流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21 17:08: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物流管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物流管理论文

第1篇

1.1增加当前的就业形式

根据当前物流行业的就业形式,国内对现有的物流管理人才非常缺乏。主要是因为当前高等院校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较少,并且大多数人对物流行业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导致每年报考的人数大幅下跌,导致最根本的原因是每年报考计算机、通信、化工以及机械制造行业的人数以几何形式的速度上涨,但对于物流管理行业则是逐年减少。其中每年报考计算机、化工、机械以及通信行业的人数能占到整个报考人数的60%以上,对于报考物流管理行业的人数则达不到5%,所以国内该行业的就业人数非常匮乏。为了更好的带动物流管理行业,各大物流管理企业在人员招聘上也是要求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培养专业知识性人才,在学校内学到的只是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对于实践能力没有一定的基础性。所以企业在招聘就业岗位上为实习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在今后考取专业资格证书上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带动了当前物流管理就业形势的发展。

1.2双语教学模式的发展

根据经济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趋势,对于语种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但对于物流管理行业来说,一些英语的简写加大了对专业性知识水平有限管理人员的难度,使得管理员在区分投揽上没有依据性,所以对于当今物流管理行业也加大了对语种的学习模式。并且对于一些商品的产品规格上都有专业的英文标注,这些都会对物流管理员在识别上加强了难度,针对这种局势的发展情况,物流企业在培训策略上加大了对双语教学的模式。其中对于一些专业性术语的缩写都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平时加强对英语方面的练习,包括发音和写作。并且在后期考核制度中对学过的专业性术语的知识进行考核,对于不合格的管理人员进行再次的培训,对于已合格的员工颁发职业英语证书,说明对物流管理及岗位的有一定的认可,可以凭借专业的职业证书和技能证书得到企业专门的承认。

2高职院校双证书的衔接模式

高职院校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实现各种有效技能的对接。首先,在制度上采取了双证书的制度,在学习阶段内完成在院校内的学习教育,获得院校内颁发的学位证书,按照物流行业的管理标准在职业资格证书上分为不同的划分方案,其中最高级的职业资格证书为高级物流师,高级物流师资格证考取的对象为从事多年物流管理行业的人员,具有丰富的累积经验,对管理中的事物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处理。所以对于较高级资格证的考取对象有一定的限制因素。其次便是物流师,属于国家二级资格证书,在物流管理界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于报考的对象为在物流管理行业从事2年以上的员工,并且学历为硕士或以上学历,对事物的流程能够进行详细的规划分析。助理物流师属于在校学生报考的对象,只要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初步了解,对一些专业性的技能能简单的操作,便能符合报考助理物流师的资格。最低程度的为物流员,针对对象为大众群体。通过这种划分详细层次的模式,能够对资格证与考试体系两者间进行有序的衔接。另外,要在实践经验上与双证书进行有效的衔接。高职院校为专项人才提供实践的机会,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与院校实现企业合作的模式不断加大,这样的合作关系不仅能够带动企业的发展,运用专业知识性人才,加强了对操作流程的规范性。这种模式也为院校内的实习生提供了工作岗位,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率,在实习过程中不但能得到专业技能的认可,在物流证书上也能实现岗位职业证书与职业课程的有效对接,使物流人才可得到全面认可,具有扎实稳固的专业技能走向工作岗位。

3结语

第2篇

【摘要】降低物流成本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通过物流成本的国际比较,找出物流成本分布规律,提出以物流成本管理创新来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同时认为,政府政策的正确导向对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词】物流成本;国际比较;管理创新;政府导向【中图分类号】F252。2【文献标识码】AInnovativeStudyoftheManagementofLow-costMaterialFlow

WangHua,DengMingran,LanFei

(ManagementCollegeof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Wuhan430070,Hubei,China)

Abstract:Reducingthelogisticscostisanimportantresearchinmodernlogistics.Onthebasisofbeingperfectlyclassified,thepaperdescribestheresearchonthestructureoftheinternationallogisticscostinordertofindouttheruleofthecost-itemathomeandabroad.Finally,itnotonlyanalysesthedeficiencyofthelogisticscostathome,butalsoputsforwardsomemeasuresofmanagementinnovationtolowerthelogisticscostinordertoimprovetheprofitoftheenterprise.Howeverpropergovernmentdirectionwillalsoplayacriticalroleinreducingthelogisticscost.Keywords:Logisticscost;Internationalcomparison;Managementinnovation;Governmentdirection1引言经济全球化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物流成本,据统计,中国国内产品物流成本约占总成本的5%到6%,而国际性产品的物流成本则占总成本的10%到25%,这要随公司所在国别、地区、物价水准等因素而变动。中国的物流业始终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据测算,中国产品平均直接劳动成本所占总成本比例不到10%,而储存、运输支付的费用却占到生产成本的40%。中国在物流成本的确认、分类和报告等方法上,其主要的缺陷在于采用的标准会计成本的方法,无法真实反映实际物流成本,所以并不能完全满足物流成本国际比较的要求。物流水平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而物流管理理念体现了各个国家经济模式的差异。日本注重物流成本测算,英国致力于构筑综合性物流体制,美国则以物流机械的现代化作为物流管理的切入点。因此,本文从比较分析国际的物流成本,找出普遍存在的高成本项目,再针对中国的情况,提出降低总体物流成本的管理创新方法和政府导向创新的有效途径,这对构建中国现代物流体系将有所裨益。2物流成本的国际比较2.1物流成本的构成目前,物流的权威定义来源于美国物流管理协会。该协会认为,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终产品和相关信息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有效流动和存储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管理的过程。这里把物流成本定位于实现物流需求所必须的全部开支,并采用1997年日本《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中的按功能划分方式来划分物流成本,分为:①仓储作业成本:装卸成本、捡货成本、物流加工成本、补货成本、进货入库成本、验收成本;②存货成本;③运输成本;④管理成本:订单处理成本、采购处理成本。2.2物流成本构成的国际比较欧、英、美、日、加各国物流成本比较如表1。美国的物流成本以运输成本占45%为最高,仓储成本及存货成本次之,各占21%及25%,管理成本则占9%。英国的物流成本以运输成本占42%为最高,仓储成本及管理成本次之,各占21%及20%,存货成本则占14%。欧盟的物流成本以运输成本占41%为最高,仓储成本及存货成本次之,各占21%及23%,管理成本则占15%。从表1中可发现,各国的运输成本都分布在40%以上,以美国的45%为最高,属于比重最高的项目。仓储作业成本以英国所占比重24%为最高,其余各国都分布在20%以上。各国的存货成本基本上不低于20%,尤以欧盟23%最高。而管理成本随各国的不同情况变动,除了英国达到20%以外,均分布在10%左右。由此可见,物流企业应重点控制运输成本,同时加强仓储作业和存货成本的管理,也不可忽视管理成本的控制。表1国外物流成本分布状况表成本项目日本①美国加拿大欧盟英国运输成本94.4%45%44%41%42%仓储作业成本5.6%21%23%21%24%存货成本/25%25%23%14%管理成本/9%8%15%20%资料来源: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10月13日,①日本的物流成本统计获取不完整,不具可比性,不参与比较。3基于降低物流成本的管理创新企业从第一利润源,到第二利润源,再到第三利润源的不断创新挖掘利润,使创新成了企业获利的关键所在,因此,降低物流成本与创新始终是分不开的。虽然物流成本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各种因素均会直接影响到物流成本高低,但物流管理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及独特的运作模式,尤其在企业创建时期,物流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快速积累资金的捷径。3.1企业物流管理创新3.1.1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物流成本管理(1)采用新的物流管理方法,就是依靠运作驱动的方法,包括物流运作、资金运作及市场运作。这要求在物流的每个环节中,通过完善销售、采购网络,依靠先进的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尽量减小库存或实现零库存,提高物流运作的速度,缩短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进入消费者手中的时间,加速资金运作,从而大大减小资金占用成本。从物流作业角度来看,要做好以下工作:①要根据物流对象的物理特征、运输难易建立企业的物流活动一览表;②要根据物流活动一览表制作企业的物流现状图,并分析物流现状;③评价并确定合理的物流方案。(2)标准化物流作业。在物流标准化改造中,应按国际惯例和国家通行标准制定物流设施标准,规范物流设施和有关技术设备,对每个环节都实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技术管理标准,并规范物流用语。物流标准化包括商品包装的规格化、系列化,物流信息的条码化,装卸、运输、储存作业的集装单元化,托盘、集装箱、卡车车厢尺寸的标准化等。此外,还要注意环境对物流标准化的制约以及物流标准化对环境的影响。(3)进行产业重组,整合物流供应链资源,这主要有三个途径:①通过改造途径,优化运送模式。这要通过改组、改造传统批发企业、储运企业,建立单体物流中心或综合物流中心;②利用联合途径,合理化物流通路。可由企业之间联合建立物流中心,如中小零售企业联合投资兴建,实行配送共同化;也可以是系统或地区规划建设,达到本系统或本地区内企业的共同配送;或多个企业系统、地区联合共建,形成辐射全社会的配送网络;③借助联合重组,优化物流资源。这要求联合重组目前那些无规模、无效率的物流中心,使其向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从而获得规模效益。3.1.2使用新的物流技术,健全物流信息系统一方面要建立整合性信息系统,开发物流信息资源,并运用从外部的POS、EDI、EOS、VAN到内部作业的RF、HT、AS/RS及CAPS等新技术手段,降低物流成本。物流信息化的关键,是要解决物流信息资源的采集问题。这不仅要收集包括订货单、存货单、应付账、交易条款、用户情况等大量内部数据资料和信息,还要收集外部的供应链上各参与方的信息。此外,还要求在包括定货、采购、维修、服务、交易、存储、运输等各个环节,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缩短运作时间,减小运作成本。另一方面要建立数据仓库平台,支撑物流信息系统和决策系统。数据仓库应以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为主,要能有效地提供集成化和历史化的数据,支撑各种决策分析,以提高物流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此外,物流企业要加强信息机构的网络化建设,通过客户和供应商的信息共享,增加供应链的信息覆盖率,实时掌握供应链信息。3.2树立新的物流管理理念,实现“双赢”目标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物流理念。这就要求制造商改变以前以规模效益为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的思想,建立适合于需求多样化的新的制造模式——大量订制化生产。在大量订制化生产的环境下,小批量生产甚至单件生产不仅可行,而且很经济。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理念的关键,是要协调物流企业与用户的关系。这需要从几方面着手:①要处理好物流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利润分享、市场开拓和信息传递等手段,使两者形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②要合理布局物流企业的地理位置,为用户提供方便优质的服务。③要完善物流企业与用户的信息网络设施。达到点与面的合理结合、优化结构,提高供应链之间网络化性能,保证物流企业与用户之间信息畅通,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④要增加物流企业物流基础设施的合作投入,合理分摊费用,进而降低各自的物流成本。3.3成本管理制度的创新3.3.1拓宽物流成本的包含范围,反映物流实际成本物流成本的概念必须拓展,因为库存支出不仅仅是仓储的保管费用,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它所占有的库存资金成本,即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理论上还应该考虑因库存期过长造成的商品贬值、报废等代价,尤其像电子、电器等产品周期短、竞争激烈的行业,商品的生命周期短,容易贬值。此外,物流成本中还应包含资金周转速度的内涵,才能真正反映物流实际成本。目前,中国现行的财务制度还很不适应这样的要求,应该逐步向国际接轨。3.3.2以成本会计为基础,完善物流成本的分类物流成本的分类方式计有:按物流领域、支付形态、物流功能、归属标的、成本性质及营运管理等标准划分。我们在合理利用现行成本会计的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拓宽了一种典型的物流成本分类方法,归类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日常费用等三大项。直接成本是为完成物流工作而引起的费用,运输、仓储、原料管理、订货处理以及库存的某些方面的直接费用是能从传统的成本会计中提取出来的。间接成本是难分割的,它是作为一种物流运作的资源分配的结果,一般是在固定的基础上分摊的。间接成本和日常费用的归属方式加入了会计师的猜测和估计。3.3.3建立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分配制度,恰当分配物流成本虽然以成本核算中心为基础的传统会计方法仍是首选的核算技术,但其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是不完全的,进而影响了物流合理化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应导入作业基础成本制,将所有与完成物流功能有关的成本纳入以活动为基础的成本分类中,将间接成本和日常费用等资源成本正确地分摊到各类作业上,进而计算出物流服务的成本,以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有效的成本确定,首先要求对包括在一项分析框架中的特定费用做出确认,其次是要特别指出相对成本的时间维,最后成本必须分配或分派给与评价相应行动相关的特定因素。总之,遵循的总原则应当是,一项特殊的成本,除非它是置于物流组织管理控制下的,不应该分配给物流各影响因素。此外,应该注意到由于成本分配的主观性,使同行业的企业所报告的物流费用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也许并不同物流运作的实际效率直接相关。4降低物流成本的政府政策导向创新在宏观上实现全社会物流的合理化方面,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改革物流体制,提高物流中心的社会化与专业化水平:二是合理规划与配置物流中心布局,协调物流各环节的相互关系;三是增加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物流手段。4.1政府机构职能的创新,减少外部协调成本在发展物流产业中,政府的责任在于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标准制订和数据调研。从国外的一些经验来看,我们建议设立一个综合的协调机构,比如包括水陆空各运输部门、邮政、相关行业协会,建立一个办公对话机制,统筹调整国内物流的产业发展政策。①改善交通运输环境,降低运输成本。据有关研究结果显示,运输成本占流通业的物流成本的40%以上,受不良运输环境影响颇大。②政府要完善通讯及网路设施,开放通讯设备,降低信息处理成本。国内要开放无线电台给流通仓储业,准许使用高功率无线电。③政府应放宽物流业进入工业区的限制,降低物流中心的土地成本负担。虽然物流兼具物流加工的功能,但目前仍难被认定为工业或制造业。因此,对物流中心大量的土地需求而言,如果无法取得工业区土地,无疑是一大负担。④政府及企业应共同推动物流EDI的建立,加强数据交换的协调

第3篇

本文将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2011和2012级校外实习学生中选取20名学生和实习企业3名高管为调研对象:3名来自实习企业具有多年物流从业经验的资深管理人士,分别用MA、MB、MC来代表;20名物流相关岗位实习学生,用SA~ST来代表。采用半结构化面对面访谈和叙说分析法(NarrativeAnalysis),将企业和学生的看法及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并予以交叉比对,研究结果将分别从两者的观点进行探讨。

1.1实习企业访谈大纲

(1)校外实习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以及造成的问题有哪些?

(2)实习生在企业所扮演的角色、课题与功能?

(3)对于实习生工作表现的看法为何?你对学校或学生在课程规划上有哪些建议?

(4)目前实习生所欠缺的起点能力(知识、技能、态度、兴趣等)为何?

1.2实习学生访谈大纲

(1)求学期间为何选择参与校外实习课程?目的为何?

(2)校外实习前对物流业有何憧憬?校外实习后是否愿意投入物流业?为什么?

(3)实习过程学到了什么(知识、技能、态度等)?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实习中曾遭遇到的障碍或不适应有哪些?

(4)你觉得校外实习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同学来讲,重要性为何?为什么?你对学校或企业在校外实习课程上有哪些建议?

2实习企业角度看校外实习

2.1企业高度认可

校外实习物流业快速发展,企业需要大量的物流专业高级技能人才。MA说:“高职校外实习对企业而言没有所谓的优劣,物流企业急需大量有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人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是物流企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同时,实习生往往能够满足企业短期招工的需要。企业非常认可高职院校校外实习,MC提到,“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后,能够让学生出来参与实践,对学生来说是很好的,再从企业角度来讲,这就是我们需要的人才。”同时,企业人士MB认为,“校外实习给企业和学生互相了解对方、双向选择的机会。”

2.2企业陷入两难境地

2.2.1实习周期过短就实习期间而言,MB认为“从专业培训的角度来讲,当然是实习越久越好,不能说,你学会了就再见走人,让企业来不及从你身上得到补偿。”因此,企业偏好实习生工作时间或周期较长的实习生。同时,企业希望与高职院校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另外MA也说,“校外实习周期较短,企业对实习生的教育训练有所保留,过于复杂或技术性较高的工作无法完全授权,造成实习学生对企业的不理解”;MC提到,“问题会出现在学生不理解,好像到了职场,认为自己变成是任人宰割摆布的棋子或是廉价劳工。”

2.2.2前期物流职业教育不够MC提到,“在前期教育尚未完全扎根的状态下,经常出现不可避免的恶性循环,实习生无心工作将自己界定为廉价劳工无法在工作上创造价值没有成就感无心工作。”企业认为,首先,高职院校前期职业教育充分,实习生得以认知这个行业,认同物流业的基本现状、服务精神、核心价值,有一定的兴趣并已开始职业生涯规划,再来到物流企业校外实习。否则,实习生对企业的认知不清及自身的心态不正确,会出现认为自己是任由摆布的棋子或廉价劳工,出现不快乐的实习过程。

2.2.3与学校沟通不畅MA说,“不能把学生送到企业就没事了,学校如能重视学生参与校外实习的工作表现,并积极进行双方的沟通协调就能合作愉快。”

2.2.4家长不愿意孩子吃苦MC讲到,“很多时候,实习的孩子没怎么样,往往最不满意的是家长,舍不得孩子吃苦,总想在办公室吹空调,但物流业要到现场,才能接触到实务。”

2.3实习企业“知人善用、量才录用”

MB认为,“要把实习生放在合适的位置,把他放到一个不适合他的地方,会比把他放到适合他的地方糟糕很多,在对的地方他就会如鱼得水,也就是说人尽其才,这样他的实习表现会好很多。”在实习生及产学合作学校的选择上,“企业会主动跟一些他们认为可以提供比较优质学生的学校进行产学合作,以笔者过往的经验去接洽相关业者,也就是说,“如果你够好、够优质人家就会主动来找你。”

2.4实习生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MC

讲到,“你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出来的,你要对物流业有兴趣,有一些物流专业的基本常识,接受我们公司的专业训练,其实你只要去上手,事情并不是太难。”MB说道,“说不好听的,没有任何的专业是绝对的,毕竟物流行业进入障碍低,用心学就会啦!”在技能和态度方面,MA讲到,对于实习生“首先要人家愿意教,关键是态度,态度不好,谁也不愿意教。”MC说,“实习生刚刚从学校出来,接受职场很严格的考验,重点是态度,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次要的。”MB提到,“一般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一旦到了职场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往往无法马上派上用场,所以重要的是态度,因为态度决定高度。”高职生在校外实习前已经具有基本专业知识与技能,但进入企业实习毕竟刚接触社会,有很多事情与工作需要从基层做起,实习过程中有很多细节及应变能力是在学校无法学到的,所以重要的是待人处事的态度。

2.5课程规划MA和MC

提到,“近几年,企业关注到一个现象,普遍着重于培训少数学生参加全国性比赛,却忽略了教学的本意及初衷;很多高职院校先进的物流实训室看的多、用的少;学生和学校花很多精力在职业资格证书上面,但是否实用也是有待检验的。”要培养学生正确思考问题的角度,学生除了会比赛、会考试、会考证,还要懂得经营企业;专业技术的培养,是需要时间循序渐进而非一蹴而就。MB讲到,“要把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告诉学生,物流企业原来怎么样,现在怎么样,将来怎么样,学生就知道如果选择了,在这个行业自己的发展在哪里。”MA说,“要让学生知道证书是基本能力的证明,并非绝对的职场实力,在职场上更应该以谦虚的心态学习,重新适应公司文化及工作环境。”

3以实习学生角度看校外实习

3.1选择校外实习

实习生校外实习的主要动机既有学校制度规定也有对自己的期许。SC说,“因为是必修课程,且可通过实习清楚知道自己还有哪些不足”。SE提到,“可以增加社会经验,也可以认识企业状况,也是为了学分。”SH说,“为增进自我工作经历及抗压能力,也可以让自己提前了解社会职场动态及工作内容,以便未来能够迅速适应职场生活。”

3.2参与校外实习的体验与适应

3.2.1人际关系SA讲到,“曾对主管的错误指责不满,但还是忍了下来,继续微笑工作。”SO提到,“刚开始学习很多不会,经同仁教导才上轨道。”SF说,“凭借着大胆与决心,迫使自己与客人沟通,并在平时充实自己业务能力,努力完成客人交办事项。”SI说,“顾客的正向回应则是最好的回馈。”对新入职场的实习生而言,实习过程中有很多地方不适应是很正常的,一方面需要学校、企业为实习学习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主要是企业领导和员工多多给予指导和帮助,在技术上指导,在生活上关心,稳定实习学生的思想,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技能;另一方面,实习学生要提高认识,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切实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3.2.2企业实习制度制度无论怎样改变,物流业的弹性工时与低薪资,一直是实习生抱怨最多的,每当正逢一般上班族的休假日或节庆日,却是物流业最忙碌的时候,长期的劳务性工作,常令人体力无法负荷。SB提到,“工作时间逼近12个小时,是最无法适应的。”SR说,“因工作需要排班作息不稳定。”SC说,“做的事情与一般员工无异的话,薪水或许可以差一点,但多少都要平衡实习生的心理状况。如不平衡,会影响实习生的职场表现。”在薪资与工作量无法呈正比的状况下,在对物流行业的认知不足且没做好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工作心态的不稳定,大大降低了日后投入物流业的热情。

3.3校外实习前后对物流行业看法变化

3.3.1实习前对物流业的看法SD提到,“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学校都会安排到物流企业参观,那时候看到里面的工作人员都很轻松且很专业的感觉,想要在这样的环境工作。”SP也讲到,“准备去企业校外实习前有点担心,怕自己能力不足无法上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都对校外实习抱有憧憬,在希望能学以致用的前提下,多半都拥有高度的工作热忱,当然实习生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无法胜任工作,而倍感压力。

3.3.2实习后对物流业的看法SK讲到,“真正进入企业深刻体验到,物流业工作除了技术性的专业技能外,亦是一项需要付出大量体力的工作,旺季的忙碌往往会让许多人望之却步。”然而,SJ也提到,“喜欢这项工作的人很快就能得心应手,如鱼得水般的应付自如。”SI说,“做物流这行真的跟其他人不一样,家人的休假日我们却是最忙的时候。实习后感觉这不是想走的路。”

3.4收获校外实习是工作经验

累加的过程,有满载而归的丰收是必然的,SI讲到,“知识、技能在实习过程中一定会学很多,毕竟我们是新人,很多事情不懂,但是我认为工作态度才是我学到的最大收获,不论在哪工作,态度决定一切,良好态度可以成就任何事情。”校外实习结束后,学生无论在哪个企业和部门,一致认为,除了在专业技能上有收获外,个人的基本操守与职业道德才是重要的内涵,同时,工作态度的表现更是关键,其中,谈到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关系与互动、应对进退的能力以及处事要细心等收获。

3.5实习生校外实习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校外实习课程结束后,实习生有重新选择职业规划的机会;不变的是,物流业依旧需要大量的基层人力。

3.5.1我愿意继续从事物流行业SL说,“物流企业发展非常快,得到锻炼的机会多,在企业职位上升也很快,虽然起步工资较低,但是随着职位的上升工资涨幅很快也很大,我2013年校外实习后,毕业在该企业工作起薪2500元,半年后3000多元,现在过来一年,职位上升到基层经理岗,工资马上涨到4800元。”SI提到,“学了三年的专业,如果一毕业就投入完全不同的行业产业,浪费了时间和精力,除非真的有很好的工作机会,否则不会考虑离开此行业。”要将人才留住,除了物流业者提供令员工满意的工作环境及薪资福利外,更要让员工爱上物流行业,择己所爱,爱己所择,为自己所选择的工作负责。

3.5.2我不愿意继续从事物流行业SB说,“物流属服务性行业,必须配合轮班,或是两头班,在实习过程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忙的时候是下午到晚上,发车和到货时间经常是晚上或半夜,常常感到筋疲力尽,因此,实习结束后告诉自己,我不会再回物流业工作。”SD讲到,“不是我想做的事,物流业很多都是要到现场工作的,我想做那种坐办公室的工作。”从访谈资料分析得知,在参与校外实习后仍有意愿投入物流业的受访者有11人,与过往的研究投入意愿基本一致。同时,发现虽同在物流业实习,但所被分配的实习单位不同,从事的岗位不同,亦会影响他们毕业后的物流从业意愿,多数受访者尽管犹豫不决,仍愿意留在物流行业继续磨练。

4建议

本文建议共分为三大部份,分别从学校、实习学生和企业给出校外实习建议。

4.1对学校的建议本文从课程规划和校外实习课程两方面给学校提出建议。

4.1.1课程规划

(1)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要有明确的定位,比如基层管理者。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实现专业知识与实务经验相结合,成为物流业的基层干部。只有定位明确,学校、企业和学生才知道自己的目标并付诸实施。

(2)在课程安排上要保证实务经验与理论基础的连贯性,物流管理专业按照实习前、实习中与实习后进行课程规划,尽量邀请实习企业人士共同参与。

(3)与企业保持长期合作的关系,最好每批学生坚持在同一家企业三年不断线的校外实习,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大一的2周物流企业认知实习+大二的6周物流企业校外实习+大三的16周校外实习,都在同一家企业进行。这样减少不断重复培训实习生的问题。

(4)保证老师在企业校外工作的机会,这样老师才能跟上物流行业趋势,让授课内容符合学生需求,并不断创新与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考虑高职院校教师纳入企业人才评价标准,使老师实力与学生成就相匹配。

4.1.2校外实习课程

(1)制定可达成的校外实习成就目标,包括基础目标、主要目标及最终目标,让学生有肯定自己的机会。

(2)校外实习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向实习生介绍公司背景文化、组织架构、经营理念、业务性质、服务精神、市场定位。向学生发放实习手册。

(3)给予学生充分选择的机会,采取“招聘会”形式,让合作企业和实习学生相互了解,双向选择,自己选择的相对比老师安排的来说,学生实习会更主动,责任心会更强。同时允许学生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校外实习,不一定必须是学校推荐的实习企业。

(4)校外实习导师工作到位,帮助学生了解物流行业、熟悉企业工作性质,辅导学生如何面对工作压力,从而使学生针对物流行业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5)校外实习期间和结束后进行经验分享,教师通过整理分析,以便掌握最新职场趋势,为校外实习后的课程调整做好准备。同时,经验分享能够帮助学弟学妹们建立校外实习的自信心。

4.2对实习学生的建议

(1)应评估自我条件及职业生涯规划来选择实习企业。

(2)按照学校的校外实习目标和企业的评价考核标准有条不紊的推进自己的校外实习,学到真知,学到本领,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想要的。

(3)借着校外实习的机会,培养自己情绪管理能力及抗压力。

(4)尊重学校和企业的辅导老师,在实习过程中,若遇不适应的任何状况,应主动告知辅导老师及实习企业主管。

(5)认同自己的角色———实习生。必须有职业道德,建立企业对自己及学校的信赖度。

4.3对实习企业的建议

(1)企业人士尤其高层人士,应尽早达成与高职院校进行产学合作对整个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人才的培养都大有裨益的共识。

(2)企业应指派具有丰富物流行业经验,并具有一定教育素养的专人,担任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实务指导教师,并帮助实习生解决面临的困难。与学校校外实习辅导老师保持实时沟通,积极参与学校物流专业课程规划。

(3)企业必须建立其员工和实习生的界线,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纷争。

(4)根据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规划,制定可行的实习方案和考核标准。培训方案包括技能实习和管理实习,使得学生的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相互适应,保证实务经验与理论基础的连贯性。在实习前座谈会上,实习企业和学校共同确认考核标准和方法,并告知实习学生,以实现真正的校外实习目标。

第4篇

1.1提高电商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电商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是提高珠三角地区电商物流管理工作效率的首要办法。首先,相关企业应该应该研发并引进先进的电商物流信息化管理技术,以具体的科学技术为依托,从而提高珠三角地区的电商物流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也应该给予电商企业和物流管理部门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使其有能力自主研发和引进先进管理办法和管理技术,从整体上提高该地区电商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1.2研发先进的电商物流配送方法研发先进的电商物流配送方法是现阶段解提高电商物流管理效率的另一主要办法。一方面,珠三角地区的电商物流企业要提高其自身的配送速度,即提高物流监控系统对配送业务流程的实施监控效率,具体方法为:当整个物流系统中的一个神经末端接收到相关的配送信息时,系统则通过相应程序以最短的时间配置出相关电商产品配送的合理方案,并在制定计划后,立即展开相应的配送工作。另一方面,作为先进电商物流配送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实现配送功能的集成化不仅可以提供传统意义下的电商物流配送,同时也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而为其提供高水平的物流配送服务,并最终提高电商企业物流管理的效率[5]。

1.3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电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建设和培育力度是从根本上提高电商物流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首先,珠三角地区的高校应该提高对电商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视程度,并将电商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提升到促进高效发展的战略高度上,从而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重视程度,使其意识到加强电商物流管理的学习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学业发展,同时对于国家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电商物流企业也应该在发展过程中加强对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并引进先进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手段,使其有效服务于企业的人才建设,并最终提高企业电商物流管理的工作效率[6]。

2.珠三角地区电商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

2.1电商物流一体化管理所谓物流一体化是指以整个物流系统为核心,由物流企业、生产和销售企业以及消费者等共同构成的整个物流供应链,且该物流供应链具有较强的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未来,电商物流企业间的竞争必将愈加剧烈,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企业则必须加强垫上物流的一体化管理,从整体上提高电商物流的配送效率和管理效率。例如,企业可以对相关电子商务产品在当前市场下的具体发展情况和产品优势进行分析,并结其物流配送的具体流程,从而制定符合产品特色的物流配送管理方案,从根本上提高电商物流管理的工作效率,进而使企业占据电子商务市场的主导地位。

2.2电商物流向社会化物流发展在21世纪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的大的时代背景下,包括物流产业在内的我国社会众多生产领域均在向趋于网络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其具体体现在电商物流配送中心的社会化运作和管理上。一方面,电商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与多样化要求电商物流系统具备较高的社会化水平,而为了满足客户的多方面需求,电商物流企业则需要通过建立一个一体化的物流配送服务中心,从而在为客户提供相应的仓储和运输服务同时,也能满足相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从而使企业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电商物流的社会化转变也将成为其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具备社会化性质的电商物流管理不仅可以缩短客户接收相关产品的时间,同时也简化了物流流程,进而从多方面物流控制与管理的角度为企业树立了良好形象,并使电商物流企业的竞争力获得大幅度提高。

2.3自建电商物流与第三方流相结合除了一体化管理和社会化管理等发展趋势外,珠三角地区的电商物流管理也必将向自建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相结合的方向合理发展,而这种发展方式又被成为物流联盟。所谓物流联盟是指由加工制造企业、销售企业以及电商物流企业共同组成,且上述三者通过签订正式协议的方式从而确定其互相间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在物流联盟中,成员企业间相互独立,各个企业中的资源以各种可能实现互相共享的方式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种“1+1>2”的盈利方式不仅加强了电商生产、销售企业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同时,也使得合作后相关业务为企业带来的利润远远高出企业自身运作所产生的利润,有效促进了企业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除了相互独立外,物流联盟中的成员企业也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这种相互依赖的方式不仅使成员企业间具有明确的分工并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行业优势,同时也减少了成员企业间的内部对抗和冲突,从而使得供应商可以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电商物流服务,并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结论

第5篇

摘要:由于钢铁企业的生产是化学加工和物理加工相混合的长流程生产模式,其内部的生产物流管理具有很强的行业特点。从钢铁企业生产运行实际出发,具体分析了钢铁生产物流管理的要点,提出了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的基本构成和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并进一步阐述了相应的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

一、前言

制造业物流管理主要包括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等。由于钢铁企业生产周期相当长,从原燃料入库到成品出厂的整个生产组织过程至少在60天以上,故钢铁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交货周期、在制品库存、生产运行成本等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因此,在全球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状况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钢铁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依照钢铁企业供应、生产、销售等固有的业务特点,构筑高效的企业生产物流管理体系,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就显得格外重要。关于企业生产管理,特别是物流的概念、物流活动的基本构成及物流管理的内容详细介绍。

鉴于钢铁企业的生产是化学加工和物理加工相混合的长流程生产模式,它的生产物流管理具有很强的行业特点,一般论著涉及不多;在管理方式上,它与传统的基于MRP/BOM展开的物流管理策略有很大的不同。故本文将按照钢铁企业物流管理的具体特点,结合宝钢多年的物流管理经验,就钢铁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模式作些探讨。

二、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要点

2.1钢铁企业的生产运行特点

要了解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的要点,首先要搞清楚钢铁企业的生产运行特点。现代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工厂布置都是按钢铁生产的工艺流程来设置的,一般的生产流程,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从工艺流程上看,钢铁企业属于典型的、流程型的生产类型制造企业,因此只有大量大批的生产才能使企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客户需求的日趋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致使对产品的要求已是多品种、小批量,要解决大量大批生产与需求要求多品种、小批量的尖锐矛盾,有必要对钢铁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细分。按照钢铁企业各工序的工艺特点和管理特点,可将钢铁企业的生产流程分为两大部分,见图1中的虚框1和虚框2。

虚框1是高炉冶炼区。生产任务是向下道的炼钢工序提供合格的铁水。由于高炉炼铁所固有的工艺特性,并且追求的是高产、稳产和低成本,因此,高炉炼铁是按标准铁水成分生产单一的产品,这一生产过程属于典型的连续的流程型生产类型。虚框2是炼钢、轧钢、成品生产区。合格的钢铁产品包括内在质量(理化性能)和外在质量(表面及外观),内在质量的关键部分是由炼钢工序决定的(化学成分),产品的其他质量属性是在轧钢和再处理工序形成的。因此,要生产满足客户需求的钢铁产品,炼钢及以后的各道工序必须采用按客户订单组织生产的方式,也可部分依对市场需求的预测以存货生产方式组织生产。

2.2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要点

介绍了生产类型的概念和分类方法,而通过对钢铁企业生产运行特点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钢铁企业内部存在有不同的、甚至是混合型的生产类型,对于不同的生产工序需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如图2所示,对于不同的生产工序,其管理对象是不同的,因此,不同工序对应的管理要点、管理项目也不一样。面向生产流程的管理,是生产过程的日常管理,它的管理对象是各种不同的物料,它们可能是散货状的矿石、煤炭;也可能是高温的液体铁水、钢水;或者是单件管理的钢坯、钢板。显然,不同的实物对应不同的运输、加工、仓储方式,它们的计划管理、物流控制的要点也就各不相同,但其管理实质是相同的,即通过生产计划管理和质量管理强化对物流的控制。通过对生产过程的严格管制,从而确保物流的畅通,最大限度地实现各主体生产线的连续一体化作业,获得最大的规模效益。这对于高炉冶炼区域的管理尤为重要。钢铁企业存在的理由就是要能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钢铁产品。围绕这一目的,为满足用户需求,换一个角度,从业务的角度来看,企业的主业务流程管理内容与面向生产流程的管理有很大的不同,其要点及管理项目。面向主业务流程的管理,它的管理对象是客户订单、以及对应于订单的实际材料(材料与订单的关系),物流管理的目标就是向客户按时交付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按客户订单生产的经营思想在炼钢工序就要充分体现。综合图2和图3也可以看出,面向生产流程的物流管理与面向主业务流程的物流管理,其交叉点是从炼钢工序开始的按客户订单生产(或部分产品依对客户需求的预测进行生产)。

三、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的关键问题

由上述分析知道,可以将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的管理模式分为两种类型,即一种是以高炉炼铁区域的面向生产流程的物流管理;另一种是从炼钢开始到成品发货为止的面向订单的物流管理,它采用面向生产流程与主业务流程相结合的物流管理模式。由于在流程的不同环节,其管理对象不同,致使管理的要点和管理项目也不完全相同,这也就决定了在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中,需要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和方法。

3.1高炉炼铁区域:面向生产流程的物流管理该生产区域连续一贯性的生产特点、管理对象、管理要点和管理项目,决定了其物流管理的本质是实施对物流的严格控制。由于高炉炼铁是采用按标准铁水成分法生产单一产品的生产方式,因此,该区域的物流管理需重点解决的问题有以下2个方面。

(1)矿石及煤炭配比优化技术、全球的优质铁矿石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地,为实现高炉炼铁的高产、稳产和低成本,象日本的新日铁、韩国的浦项和我国的宝钢以及台湾省中钢等,都采用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铁矿石进行生产。低成本及稳定优质的铁水取决于铁矿石的质量、价格及配比结构,同时,矿石的配比还受高炉的寿命、操作条件等限制。因此经济合理的矿石配比成为高炉炼铁的一项核心技术(简称“配矿技术”)。同样,煤炭配比优化技术(简称“配煤技术”)也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各钢铁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实践经验,在不同时期,依全球的矿石和煤炭的资源供应、运输等条件的变化来调整和优化配矿和配煤方案,一般多采用专家智能分析与支持系统。配矿、配煤方案是钢铁企业编制原燃料采购清单的重要依据,是形成采购供应方案的基础。由于矿石、煤炭等是钢铁生产的主要原料,因此对这一类的物料供应需要进行战略性规划,要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构筑相对稳定的物流管理。

(2)原料输入、输出及料场的优化。原料的输入、输出管理是对配煤、配矿方案实施的过程管理。原料的输出系统是企业内部的运输系统,依散货的特点,一般都采用皮带运输,管理的重点是从不同的料场所输出原料的配比与批次。输入有水运和陆运两种方式,对于主要依靠进口原料生产的企业,如新日铁、浦项、宝钢以及台湾省中钢等,平衡船舶、码头和港机的能力是物流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结合企业内料场的分布和存量,上述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建有料场智能化管理系统和输入、输出系统决策支持模型。

3.2炼钢、轧钢、成品区域:面向生产流程与主业务流程相结合的物流管理该区域的生产特点是实施连续化的大生产,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能力,取得企业效益最大化。大规模定制是这个区域生产组织的基本思想,因此钢铁企业在炼钢—轧钢区域的生产必须采用内部主业务流程与生产流程相结合的物流管理模式,其管理模型如图4所示。为构筑高效的钢铁企业内部物流管理,如图4所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下。(1)需求管理功能①需求预测模块:管理和预测客户需求、规划战略性客户等;②销售计划模块:价格管理、销售计划、产品组合优化、利润预测等。(2)订单谈判及签订功能包括客户询单/订单管理、动态产能管理、交货期应答及承诺等。(3)订单排程功能包括订单优化组批模块、订单优化排序模块、材料匹配模块、动态产能优化模块等。(4)生产制造控制①连铸—热轧一体化计划:关键是制订炼钢的出钢、精炼、浇铸及热轧轧制一体化生产的“火车时刻表”,并使物流按“时刻表”移动;②材料的组批生产:在炼钢及以后各工序的生产中,材料是按客户订单进行加工的,为增加加工批量,需要对材料进行组批生产,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5)成品发货管理根据储存和运输的能力以及客户订单的交货期、运输方式、产品交付地点等,对发货成品进行优化组批,建立成品的物流运输模型,实现经济批量运输。

3.3其他

(1)铁水调度优化在钢铁企业的生产流程中,如图1中虚框1与虚框2所示,其交接点是高温的液态铁水,高温物流的特点是连续的不可间断性。为确保炼钢的正常生产,铁水的优化调度和铁钢的优化对应非常重要。

(2)实时的物流跟踪技术钢铁企业生产的另一个特点是大规模的物流,物流的信息量非常庞大,必须依靠现代的信息技术才能支持高速的物流,实现信息流与物流的同步。因此,建立制造执行系统(MES)是实现钢铁企业内部高效物流管理的基础。

(3)生产事故应急处理钢铁企业在日常生产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事故,对应各种事故要有应急对策,依长期实践经验建立企业的专家决策支持应急处理系统。

四、结语

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衡量生产物流管理是否高效,关键看能否充分适应包括外部市场的要求。各企业依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构筑各自的物流管理体系,针对不同的管理要点和所需解决的问题,选择不同的物流管理解决方案。从我国宝钢等部分钢铁企业的成功经验也可以看出,依据钢铁企业生产运行的特点和管理要点,设计完善的生产物流管理体系,并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同步,这对于改造传统企业、提高传统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6篇

在我国的整个物流活动当中,农产品物流作为能够提高我国农业经济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保证我国人民日常生活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的农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相应的也在要求着改革传统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特别是我国要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就需要将农产品物流放在循环经济的视野中进行改革。

二、农产品物流模式

在对农产品物流模式的理论研究方面,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更加侧重于对农产品物流经济效益方面的研究。农产品物流在运行的过程当中,产生的各种价值帮助其成为了我国农业物流中的重要环节。从整体上而言,农产品物流是一个囊括了粮食、棉、油等多种生活消费品的物流工程,它将所有的农产品通过收购、批发、零售最终达到消费者的手中,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这种系统当中又包含了农产品运输、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加工等各个环节。

三、基于循环经济的农产品物流策略

1.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想要实现农产品物流的较好发展,其基础设施的建设程度高低是保证其完善的重要指标。在整个的农产品物流系统中,基础设施能够保证其物流发展畅通,是支撑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基础。因此,想要发展农产品物流,其相关基础设施的建立与完善是重点。针对部分农村中的农产品由于交通因素的干扰,首先在交通方面打通农村与外界的良好交流,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其扶持力度,在人才、设备方面提供一定的支持。2.全面提升现有物流技术。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为了保障我国的农产品物流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政府部门应该做好人力、资金双面的支持,完善整个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在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理论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建立一套完整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做好农产品物流体系的管理与技术支持,提升我国现有的物流技术,将物流的作用机制发挥至最大。3.基于循环经济的社会层面的物流策略。基于循环经济的社会层面的物流策略是将整个农产品放在社会环境中,它从运行的机制、运作的组织以及构建一个物流信息网络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从运行机制方面,针对参与到其中的政府相关部门想要建立一个农产品物流运行机制,规范整个的运行市场,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结合法律、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制定一个完善的农产品物流运行机制,保证其在运行当中能够规范,有效促进物流企业实行高效的物流技术,将回收与再利用相结合,在保证其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能够做好生态效益。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其中的运作组织在数量、质量都有着千差万别,但是,其运作组织都需要讲农产品物流中的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相结合,真正事先循环经济的作用。同时,利用当下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一个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规范整个农产品物流市场,避免出现低效性和重复性,提高农产品物流的运行效率。在能够减少对能源的消耗的同时提高其经济效益。4.基于循环经济的供应链策略。供应链模式能够使得整个农产品物流的经济效益最大化,通过将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各个企业之间的协同工作,达到总体提高供应链物流效率的效果,从而使得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获得经济效益。所谓的农产品供应链是从基本的供应商向农户销售物资开始,中间经理农户、供应商,再经过加工、包装等一系列环节制成各种中间产品或者最终产品,通过销售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由于供应链环节中各个企业的层次不同,其质量也高低不平,因此这种基于循环经济的供应链模式应该重点加强其管理工作,保证其中的不确定性不会影响到整个的农产品物流。5.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想要真正做到农产品物流高效运行,就应该设定一个标准体系规范其物流活动。首先从基本的开始,在物流活动中需要用到的各种装备、工具等,实行统一的标准化建设,保证农产品物流活动在整个经济活动中不受到时间、地域的干扰,实现无缝对接。另外,由于整个农产品物流中涉及到的环节众多,同样需要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进行规范。针对其中的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物流标准在研究的基础之上加紧建立规范体系,在有一个完善的农产品物流行业标准的指导下,规范其物流活动。

四、结语

第7篇

制定物流设备维修计划

根据物流设备特点制定科学的物流设备修理的规划、计划和技术标准。这样才能适时组织维修力量对物流设备进行维护和修理,最有效地完成维修任务,并能保持物流设备可靠性。通常将物流设备维修计划区分为中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中长期计划包括十年规划、五年计划,年度计划包括正常计划、补充计划。物流设备维修建设中长期计划是对物流设备维修发展进行的宏观谋划和总体设计,其内容通常应当包括物流设备维修建设的指导思想、规划目标、建设方案、能力水平和政策措施等内容。物流设备维修建设年度计划分为正常计划和补充计划。年度正常计划按照年度维修管理费指标、历年经费结余、预算外经费、库存物资器材折款及有关要求等进行编制。正常计划之外尚需解决的项目,应当列入年度补充计划。

完善维修管理制度

维修管理制度是调整维修管理相关部门管理行为关系的基本准则,是进行维修管理活动的根本依据。要拟定合理的维修管理制度,组织各级维修机构实施维修技术管理和质量监控。拟定合理的维修管理制度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与国家法律体系及行业规范总体协调一致,从物流设备的实际使用需要出发;(2)要建立完备、严谨的物流设备管理法规体系;(3)要坚持立、改、废相结合,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4)贯彻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坚持“预防为主”的维修;(5)要做到科学维修,突出重点;(6)保证质量、注重效益。

筹组物流设备维修力量

物流设备维修力量,既包括物流设备维修人员和维修器材,也包括物流设备维修设施和维修设备。筹组物流设备维修力量,是指根据完成物流设备维修任务的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及时筹措所需的各种力量,并对其科学编组。在物流设备维修管理中,管理者应当根据完成物流设备维修任务的需要,迅速筹集和编组物流设备维修力量,使其形成上下级物流设备维修力量紧密衔接的维修体系。

组织物流设备维修实施

组织物流设备维修活动要准确把握物流设备维修的重点。维修物流设备时,必须区分主次急缓,坚持先急后缓、先主后次、优先保障重点的原则。组织物流设备维修活动要灵活运用维修方式、方法。物流设备损坏的情况复杂多样,物流设备维修应当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采取相应的维修方式。

监控物流设备维修质量

通过加强技术管理、监督和控制来确保物流设备维修质量,是物流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职能之一。物流设备维修技术管理与监控工作,主要包括标准管理、计量管理、资料管理、质量管理等内容。

为使物流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处处有标准可依,管理物流设备的部门,应当根据方针、政策和物流设备维修工作的需要,建立和完善物流设备维修标准体系,对贯彻执行相关标准提出明确要求,并对有关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实行质量监督制度,是提高物流设备维修保障效能的重要保证。因此,物流设备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物流设备维修保障质量管理工作,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维修管理的对象

物流设备维修管理的对象,是指物流设备维修管理主体在履行物流设备维修管理职能过程中所作用的各种客体。它包括:物流设备维修器材,物流设备维修设备设施,各级各类物流设备维修人员及其维修活动,物流设备维修经费和物流设备维修信息等等。研究维修管理的对象,有利于物流设备维修管理者把握其各自的特殊管理规律,增强管理的针对性,提高管理效益。

1.物流设备维修器材管理

物流设备维修器材管理的基本职能是组织实施维修器材的计划、筹措、储备和供应,满足物流设备维修的需要。物流设备维修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物流设备维修器材的周转标准、储存标准、供应标准和储存条件等,及时筹措物流设备维修器材。

2.物流设备维修保障人员管理

物流设备维修保障专业人员在物流设备维修的众多管理对象中,是最核心、最活跃的要素,因此,也是维修管理的重点。应当按照物流设备的数量配备适当数量的人员,同时专业对口率和技术水平应达到有关规定的要求。各级各类维修保障人员,应当先培训后上岗。

3.物流设备维修保障设施设备管理

物流设备维修保障设施,是指用于保障物流设备维修所需的永久性和半永久性的构筑物及其附属设备,包括维修场地、维修工间、器材仓库、专业训练场所、安全防卫设施及企业化物流设备修理工厂的修理设施等。物流设备维修保障设施应当符合要求,与物流设备的研制、生产、使用和引进同步规划,应当做到系统配套,并按照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进行建设,以满足物流设备维修的需要。对于物流设备维修设施和设备的管理,应当制定物流设备维修保障设施、设备的使用管理规定,并认真监督执行。

4.物流设备维修经费管理

物流设备维修经费,是物流设备维修活动赖以进行的必备前提,应当实行标准计领、计划分配和专项安排的管理办法。物流设备维修管理费的使用管理,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严格管理、合理使用,充分发挥物流设备维修经费效益。

第8篇

(一)企业逆向物流自营模式的利弊剖析

企业逆向物流自营模式的优势。其一,采取自营式逆向物流模式可以增强企业对逆向物流系统的控制能力,并有助于企业将其控制力向上下游企业延展,从而形成对供应链系统的全局性控制力。其二,采取自营式逆向物流模式可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进而增强企业品牌竞争实力。企业借助自营逆向物流系统来从终端市场中收集关于本企业产品的各项数据,可以及时和准确地掌握本企业产品的质量缺陷所在,及时改进产品质量以增强顾客对本企业品牌的忠诚度。其三,企业可通过自营式逆向物流模式来建立企业的绿色经济循环体系,实现对逆向物流产品进行分解、提炼和再利用,为企业打造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良好企业形象。企业逆向物流自营模式的劣势。其一,企业直接投资于逆向物流产业将削弱企业向核心业务投入资源的能力。对部分规模较小的企业而言,自营物流模式将耗费企业有限的经营资源,抬升企业单位产品的成本,进而削减企业在其核心业务领域开展市场竞争的能力。其二,企业为自营逆向物流业务所投放的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由于企业的逆向物流订单数量取决于逆向物流市场的需求量,而逆向物流业务规模呈现时间序列的非均衡性特点和某一时点的逆向物流需求规模巨大的特点,企业为满足逆向物流业务所需的资本投入量在逆向物流业务量较少时期将处于闲置状态,这将造成其逆向物流资产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其三,实施自营逆向物流业务策略的企业难以精准衡量企业在逆向物流业务运营上所耗费的成本。由于企业内部的逆向物流业务与其它物流业务混用一套物流系统,企业并非将二者分离出来进行独立核算,从而难以精准计量企业在逆向物流业务上的真实成本支出。

(二)企业逆向物流联合运营模式的利弊剖析

企业逆向物流联合运营模式系指企业与行业内企业联合起来共建逆向物流系统,从而有效降低其运营成本并提高运营效率的一种逆向物流运营模式。企业实施逆向物流联合运营模式的优势。其一,企业的逆向物流联合运营模式将使得合作各方可以均摊逆向物流运营费用,节约逆向物流系统中所发生的各项交易费用,提升企业满足逆向物流业务客户的效率,进而增强客户对企业品牌的忠诚度。逆向物流联盟可使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将其业务经营范围拓展到更为广阔的地理范围内,并且从中获取丰厚的低成本规模经济效益。其二,从逆向物流联盟内部知识流动角度而言,该联盟可为企业提供学习其他企业在逆向物流领域的优秀管理成果,使彼此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基础,为合作双方在诸如供应链采购和营销等领域展开进一步的深入合作奠定基础。基于逆向物流联盟的企业间合作可以使得双方建立起共用的专用资产;而资产专用性水平的提升将增加战略合作各方的凝聚力,为合作各方遵守联盟契约提供了有力的担保。企业实施逆向物流联合运营模式的劣势。其一,逆向物流联盟内各成员企业间的信息获取水平呈现不对称性特点。联盟成员难以有效了解逆向物流联盟内部的全部信息,且难以精确评估联盟伙伴的隐匿信息。部分核心成员企业可利用其获取信息优势地位来损害联盟整体利益,从而威胁逆向物流联盟的稳定性,并为联盟的破解埋下伏笔。其二,传统企业在实施逆向物流联盟的过程中,因其物流信息系统运作能力较弱,导致联盟成员间在逆向物流领域的协同力下降。

(三)企业逆向物流外包模式的利弊剖析

企业实施逆向物流外包模式的优势。其一,通过实施逆向物流业务外包策略,企业可以将原本投放于逆向物流业务上的资源集中投放在主营业务上,从而使得企业可以优化配置其有限运营资源,巩固其在主营业务上的核心竞争优势地位。其二,通过购买外部逆向物流企业提供的专业化逆向物流服务,可以增强企业的逆向物流业务运营水平,提高客户对企业逆向物流服务的满意度。此举亦将有利于逆向物流专业企业集中资源提供更好的逆向物流服务,并且可在实现规模效益的基础上降低服务成本,从而减轻逆向物流服务采购方企业的成本负担。企业实施逆向物流外包模式的劣势。其一,与企业自营逆向物流系统相比,采购社会化物流服务将使企业的逆向物流系统运营不确定性增加。当企业的逆向物流业务规模处于爆炸式增长期内,企业难以有效控制逆向物流服务供给方企业的服务质量,从而使得企业的品牌声誉处于受外部逆向物流服务供应商影响的风险中。其二,企业为有效提高逆向物流外包业务质量,须将企业的部分关键商业信息透露给合作方企业。逆向物流服务供应方企业可深度掌握合作方企业的商业信息,这些信息被其竞争对手企业获取的概率陡然增加。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管理模式优化对策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的退货策略优化

其一,企业应当定制符合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科学的退货价格策略。企业退货流程的不确定性使其承担高企的物流费用支出。在逆向物流管理缺位情形下,企业难以充分利用物流的规模效益,从而增加其物流支出和电子商务平台管理费用。电子商务经营模式下的企业突破传统的多层次营销渠道的限制,转而通过互联网络建立直达终端目标客户群的短营销渠道模式。基于互联网的短渠道模式可使企业在不增加终端自营店面的同时扩张营销市场覆盖率,有助于降低企业的单位产品的渠道运营成本,增强目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博取在线客户的信任感和忠诚度,而合理的退货政策将有助于网络直销模式下的客户建立对企业的信任感,从而增强企业将网络客户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能力。其二,企业应当运用电子商务技术来优化退货政策。企业的逆向物流运营成本高企的根源在于:一是逆向物流货物的流通呈现离散化分布态势,企业难以借助规模效益来降低单件逆向物流货物的流通成本;二是逆向物流的诱因呈现不确定性,企业不能有效预测逆向物流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从而难以预先定制有效对策。通过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逆向物流政策安排,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即时获取客户希望的退货渠道选择、退货商品品名及其价值等关键信息,因此可从容地安排退货快递员上门取货,有效节约了退货程序订单处理环节的时间成本和制度成本,提高了客户对企业退货的满意度。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的渠道管理策略优化

企业可以推进以产品制造商为核心的逆向物流渠道管理策略。产品制造商可以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来直接管理逆向物流渠道,这将有助于制造商企业迅速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获取终端客户反馈的退货信息,并通过该平台来强化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效消除退货行为给客户造成的不满情绪。具体而言,制造商企业可从如下方面健全逆向物流电子商务系统:一是健全其逆向物流管理系统,制定针对客户提交的逆向物流订单的全程跟踪策略,即时掌握逆向物流订单相关信息,并立即向客户反馈逆向物流运作流程及报价等关键信息。二是企业应建立面向终端消费者的客服系统。该系统主要面向客户企业的逆向物流政策,并征集客户给企业当前逆向物流政策所提的意见。三是制造商可建立逆向物流情报分析系统。通过对企业所掌握的既有逆向物流情报进行深入分析,企业可以从中得出关于逆向物流业务运作状况的高价值情报,以支持企业关于逆向物流系统优化策略的制定与执行。企业还可从逆向物流情报系统中挖掘出关于产品在生产环节的质量问题,并据此改进企业的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营等环节的工作,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水平。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的逆向物流渠道管理策略优化。制造商企业通常选择将逆向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运作,以便于将其优势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进而巩固其核心竞争能力。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增强其在逆向物流专业设施与设备领域的投资强度,通过形成服务不同行业逆向物流业务的专业资产的方式,来确立第三方物流企业在逆向物流服务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逆向物流专业资产可使第三方物流企业以远低于制造企业自营逆向物流业务的价格,来为制造企业提供专业化的逆向物流服务;制造企业则可节约原本用于自营逆向物流业务的资金并转而投资在核心业务上,以巩固本企业在核心业务领域的市场竞争优势地位。制造企业采取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的逆向物流渠道管理策略将有助于实现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的双赢。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的信息系统策略优化